回覆列表
  • 1 # 狐狸妹妹

    做了父母之後,我發現很多關於孩子的問題,我都如驚弓之鳥,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培育出了一個歪脖子樹。

    經過了摸爬滾打的六年,培育孩子,孫子兵法到三十六計全翻上陣。當我覺得疲於奔命的時候,我就知道,其實我的方法出了問題。我平靜了下來,不要把小孩子的一件小事,看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只是他們成長中必經的過程而已,不必太過在意。

    首先,家庭氛圍很重要,這是我體會最深刻,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家庭裡面,他的所學所感都是來自家庭成員裡的,每一點每一滴,他在吸收著,在分解者,在有樣學樣者。你不可能,天天打著麻將,卻讓你的孩子對麻將上的東南西北都不分。他能清楚的背出,贏牌之後算錢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句話。孟母三遷,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大人們都覺得自己是在教育孩子,在這一點上,我感覺是孩子教育了我,它就像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

    第二,就是身邊的氛圍。現在我們接觸了很多的資訊,講真的,有些資訊真的是三觀不正啊,前些年的時候,不就是有一個小孩撐了傘,去學降落嗎?所以,我防著他身邊,能夠接觸到的三觀不正的東西,三觀不正的電視節目,三觀不正的書我都拒絕。

    第三,除了學業上我要求他能夠跟上學習的內容,這是必須的。如果他學習不好的話,會對他的自信心,會對學校生活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畢竟他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

    學習之餘,我希望他多接觸,中國的國學教育。經過千百年的傳承,還是閃閃發光,這是我們華人的驕傲和財富。我尤其推薦《弟子規》,不僅好讀,好理解,它蘊含了一生都受用的智慧。讀著讀著,我都覺得自己全身充滿了力量,在沒有辦法找到答案的時候,想著弟子規,很多事情也都釋然了,找到了辦法。

  • 2 # 植夫親子家庭教育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滿狀態。”由此可知,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

    特別是現在,人們生活相對富足,讓孩子身體健康已不是一件太難的事,然而倒是兒童的心理健康正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視。

    最近這些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家長的重視。可是,兒童心理與精神健康的整體水平卻在逐年惡化。

    從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變到質變的。我們必須從孩子零歲開始關注。

    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我們的周圍有許多這樣的學生:他們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進取心,意志薄弱,沒有自制力,膽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沒有信心;有的專門找別人的缺點、挑別人的毛病,譏笑別人,從不思考自己的短處;有的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他事漠不關心或蠻不講理,從不考慮他人。又有的則生性激動,對所見所聞極易做出過激行為;有的學生孤僻離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閉。又有的則異常活躍,常常不分場合過分地表現自己;有的學生對學**失去興趣,整日沉迷於網路遊戲。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任他們這樣發展下去,那麼,他們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

    小學階段是人生長髮育初期,這一時期生理發育很快,而心理則幾乎從零開始,一個人的性格、情緒、意志品質、人格、興趣愛好及各種技能等都將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人的潛能(想象力、創造力、記憶力、思維力、注意力等)也將初步得到開發。我們在這個時期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少家長把這些心理和行為問題當成孩子一時的情緒化行為或偶然現象,或是以“孩子還小”作為安慰。專家說,其實,孩子這些有“心事”的表現應該為家長敲響警鐘了。

    擁有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希望在孩子有著健強體魄的同時,又能擁有一顆一塵不染的美麗心靈。這就需要父母們學習一些兒童教育及兒 童心理方面的知識,探討做合格父母的成功之道,這樣才有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畢竟,這是我們所有父母的責任!

  • 3 # 紙上談兵論人生

    教育無小事,已經焦頭爛額。冷靜下來想還是要以身作則耐心引導,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習慣養好了,一勞永逸。

  • 4 # 為你踮起腳尖

    我認為心理健康成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最重要的,沒有之一!就像做人在前做事在後一個道理!不能是重視學業之餘,而是要比學業更重視,這需要我們家長做到:

    一:注意自身的行為,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二:孩子所接觸的人也需要我們注意,儘量避免讓孩子去接觸那些三觀不正的人!

    三:讓孩子多多讀書!多多學習書中那些正能量的人和事!

  • 5 # 悅雨育兒

    是啊,當今社會很多問題都是因為心裡不健康,即使學習再好又有什麼用呢?小小的爭吵一個高學歷的大學生就可以拔刀相向,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是的心裡不健康,所以心理健康問題更應該重視起來,如何引導孩子健康的心理呢?

    我覺得首先就是環境,這是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和睦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沐浴在愛的包圍中,孩子才會心中是光明的,善良的,如果生活中處處是爭吵是暴力,那麼孩子勢必會變成一個暴躁易怒的人。

    其次是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是嚴厲的上下級的教育,還是溫和的如朋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就像是父母的影子,他能無限的放大家長身上的各種問題,只有作為父母的意識到自身的問題,並且改正,才能最終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

  • 6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首先我覺得父母應該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到重視孩子的學業之前。

    因為心理健康就如同生理健康一樣,是人們生存的基礎,甚至比生理健康更加重要。生理健康尚且還存在不可抗性,心理健康是我們做家長可以觀察和改變的。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心理健康也無,那他要學業何用?

    比如,前幾天轟動一時的扈強案,十四歲少年因為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罪而被判無期,被他殺害的少年也只有15歲。如此遺憾如此悲慘的事情,跟他的家庭環境影響完全分不開,父親秉承非打即罵的教育模式,母親又十分溺愛,都沒有關注過少年的心理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健康了。而再前一段時間,女留學生畢習習被男友家暴致死,生前曾長時間被持續家暴,如果不是心理不健康,她怎能忍受如此對待?

    所以說,家長要把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放在放在首位。

    那麼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首先就是要愛孩子,理解接納和包容孩子的情緒。愛和溺愛有本質的不同,愛孩子是關注孩子,發掘孩子的深層心理需求,而不是單純的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其次,多學習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相關知識。對於孩子很多表面的行為,要有充分的理論知識來認識,而不是被表面現象所矇蔽,比如很多孩子表現出來的叛逆,其實是他正常的發展階段而已。

    另外,要尊重孩子,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讓孩子可以有心事或者有什麼困惑的時候,願意去跟家長多交流探討等等。

  • 7 # echo愛慄絲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我認為,意識到重要性就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其次,就是意識外化為行動。從一行一動中,比如注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摔東西,罵人,不給孩子過度宣講負面黑暗,不給孩子看超越其年齡段的影片,讓孩子快樂簡單地生活。

  • 8 # 我和她的故事

    在重視孩子的學業之餘,為了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家長在閒暇時間,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還孩子去看望孤寡老人,看望貧困兒童,對孩子來說,是很有益處的。

    平時也可以陪孩子做做運動,打打籃球,踢踢足球,跳跳繩,踢踢毽子 ……運動能使孩子更精神,面對問題時更樂觀。

    也可以和孩子計劃一次全家的旅行,帶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家長更重要的是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和適時的引導,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才能使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 9 # 晴之婉約

    關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要放在首位,而不是放在成績之後。很多父母親常常錯誤地以為,“小孩子嘛,那麼小,他能有啥心理問題?吃好喝好,儘量滿足了他,當然應該好好學習了。”然而,就是這種可怕的自以為是,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孩子都開始有了煩躁易怒,甚至暴力傾向。

    孩子的心理建設,到底應該如何做,已經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現實問題。我認為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給予孩子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很多父母親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形同虛設,毫無互動交流,“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就是這樣的親子陪伴。所謂的愛,絕對不是擺拍幾張照片,發幾條朋友圈,轉載幾篇煽情的心靈雞湯就夠了。恰恰相反,對孩子最好的陪伴,就是人在,心也在。和孩子一起遊戲玩鬧,和他們一起奔跑,一起歡笑,這才是正確的親子陪伴開啟的方式。

    2.理解並尊重孩子

    說到理解,恐怕沒有人不渴望得到這件禮物,尤其是孩子們,他們渴望父母親的理解,更勝於父母親渴望得到他們的理解。有時候,一句話,一個細微的動作,透露出來的關心,超過一切物質上的滿足。所謂的共情共性,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充分尊重他們的想法,不嘲諷,不激進。以春風化雨般的態度,來面對一切現實。

    也許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人人都有一套大道理,卻未必人人都是踐行者。很多父母親,習慣高高在上,指點江山的感覺,喜歡以自己的“權威”來引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無論孩子是不是接受,無論方法是否得當,都一律以自己的喜好進行。這樣的育兒方式,絕對不是愛孩子,而是從精神上禁錮了孩子。這種毫無尊重可言的引導,只會讓孩子陷入成長的困境,無法承受。

    3.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這裡所指的成長環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充滿愛與希望的家庭氛圍。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看到父母親的恩愛和相敬如賓,感受到更多的溫暖與美好,長期耳濡目染之下,他勢必會有一個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是家庭的和諧的核心,只有孩子身心發展都朝著正確的方向,我們才是用對了方法。

  • 10 # 小獸媽媽

    心理健康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精神狀態,孩子表現出來沒有壓力,不焦慮,呈現一種快樂的狀態;第二個方面是看他自己和外部的聯絡是否融洽,和父母,老師,同學,還有自己的生活能否協調融合。

    作為家長多鼓勵孩子,多跟他溝通交流,儘量多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到溫暖,這些感情的支援,都是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而作為孩子和孩子之間,他們之間的交流就給孩子以後踏上社會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體驗體驗生活,同時也能讓他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鬆,在情感上的疏導之外,還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釋放壓力,因為壓力是客觀存在的。

    同時作為家長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孩子才會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

    作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特別大,所以夫妻之間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爭吵,有錯的都要勇於道歉。

    同時也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心理防禦機制,來抵禦各種壓力。

  • 11 # 依依149066137

    先舉個小例子:我同學家的孩子有讓人頭疼的地方,就是吃飯的時候會搗亂。有一次竟然把一隻玩具貓放進湯碗裡,還說給小貓增加點兒營養。全家人一點兒沒喝,媽媽只能把湯倒掉。 他媽媽為此大發脾氣,把他關在陽臺,還惡狠狠地說:“你怎麼就是屢教不改,我不管你了!”孩子哭著抱著媽媽的腿,卻被媽媽給拉開。看到媽媽不理自己,孩子就使勁兒地哭。媽媽為了教育孩子,就把他關在陽臺上……當天夜裡,孩子被噩夢驚醒,還哭著要媽媽。

    剛剛兩三歲的孩子,其實如此的做法是對孩子心靈的最大傷害。時間長了,容易使孩子形成膽小怕事、孤僻不合群的性格,甚至導致孩子產生心理疾病,如恐懼症。

    由此說明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兒童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的言行,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影響深遠。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話:“用精神的皮鞭抽打孩子的心靈,對孩子的傷害就更大了,因為皮鞭割斷了成人與兒童的精神聯絡,也使家長和教師的所有努力付之東流”。為此爸爸媽媽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粗暴地諷刺和挖苦孩子,應該正面引導,用談心的方法,以理服人;!

    二,孩子做錯了事,要幫助他找到錯誤的原因,而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對孩子的教育要適度,不要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三,當孩子取得成績和進步時,應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孩子幼小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傷害,做家長的要時刻注意對孩子心理的正確引導,讓孩子沐浴在家庭愛的溫暖當中,為整個人生做好良好的精神鋪墊。

    為了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父母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精神上的鼓勵和溫暖,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 12 # 靈犀呀

    孩子的心理健康永遠是要放在第一位的,這關乎他的生命品質和幸福指數。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和孩子要有良好的溝通,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在孩子年齡較小的幼兒時期要注意一些行為問題,這往往反應出一些心理偏差。

    還要引導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合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孩子更好的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要求孩子在自己對應的年齡段具備照顧自己的能力,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和性格品質。

  • 13 # 綿媽育兒

    孩子的心理健康應該放在孩子的學業之上。現在有很多人學歷已經到達博士,卻因為心理的問題無法解決選擇輕生,對於父母來說,好不容易把孩子養育到遇到要成家立業,一下卻什麼都沒了。所以,心理比學業更重要。有一部分父母發現了孩子的成績不佳,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尋找根源,積極引導孩子學習,而是在沒有跟孩子商量的情況下,就立馬報了很多的學習班,強壓在孩子的身上。其實我小時候也經歷過這些,我知道那樣的感受是有多痛苦,雖然報了很多的學習班,但是主觀意識並沒有跟上,根本沒有全身心的投入,無非是浪費著錢,浪費著時間,疲於奔命罷了。

    很多時候,只有人的主觀意識被調動了,做事情才會事半功倍。所以,父母在發現孩子問題的第一時間就應該詢問孩子的內心想法,幫孩子解決好了內部的問題,外面的問題反而簡單。至於報興趣班補習班,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好,做到勞逸結合,做到心甘情願,不然他去班裡當個木樁,你也只能乾瞪眼。

  • 14 # 倌倌

    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必須放在學業之前,而不能只作為學業之餘關注的點。因為如果孩子心理出了問題,再好的學習都沒用,我們教養孩子,也是成人放在成材前面的。千萬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我們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充滿愛的家庭氛圍,父母真心實意的陪伴。家庭有愛的氛圍這點太重要了,一個經常爭吵不休的家庭,孩子心理太容易出問題。有段時間我和老公吵架。極大的影響了我家老大,他變得愛哭易怒。我們都是花了很長時間重新建立好的氛圍,孩子才慢慢轉變。而且父母必須真心實意的陪伴,不是拿個手機在旁邊看著他們玩就是陪伴,要投入進去和孩子互動。你是不是用心,孩子是感受的到的,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得愛。

    第二,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說易行難,很多父母說理解孩子,可事情發生了往往又做不到,要和孩子共情,理解他,尊重他,讓他感受得到。孩子和小朋友發生了矛盾,不要搶著責備孩子,蹲下來問問原因,聽聽孩子怎麼說,即使他錯了,也不要只是指責,多問問,多聊聊,聽聽孩子的看法。

  • 15 # 壯仔媽寶

    現如今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很值得我們重視的一件事,很多孩子都因為重壓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有的孩子得了抑鬱症,有的孩子甚至出現了自殺的現象。

    1.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過於苛刻

    有的父母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允許孩子有一點問題,總是以嚴厲的態度對待孩子,這個時候孩子往往不會自己排解壓力,總是憋著,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其實父母把標準定的低一些,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2.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很多時候孩子是不會自己排解壓力的,父母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煩惱,這很有利於孩子的心靈成長,讓孩子正視自己的壓力。

  • 16 # 啟明星138717721

    現在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更加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會忽視掉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只注重智商,而無視或是忽視情商,那對孩子來說是不利於其正常成長的。父母首先要關注孩子,多留意他的一舉一動,並隨時與孩子溝通;觀察孩子的細微變化,提前干預並採取預防措施;第三,可以多給孩子講故事,或是遇到問題召開家庭會議,採取民主方式解決親子矛盾;最後,尊重孩子,用的他們的信任,打心底裡為孩子著想,制定規則的同時也允許孩子自由發表意見,表達不同觀點。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時候比關心成績更加重要。

  • 17 # 黃衣心理

    首先我認為這個話題本末倒置了,我們是需要倒過來說的。我們要先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夠去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如果孩子的心理狀態不好,比如安全感發展不好或者說自主性發展不好,他不能夠很好的自信的做事情,他怎麼才能學習成績更好呢?

    假如一個孩子的心理不夠健康,那麼他的人際關係又怎麼能好呢?如果他跟小夥伴的關係不能處理好的話,孩子會不喜歡學校、不喜歡學習、甚至討厭老師的。那麼這個孩子能學習成績好嗎?

    所以建議所有的父母,在帶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給到孩子充分的理解、有效的陪伴。支援孩子充分發展自己的信心,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養成規劃事務並主動完成的好習慣,這樣,孩子的學習能力水平才能夠更高,學習成績才能夠更好。

  • 18 # 似火青春1

    孩子的心理健康主要來自於孩子的生活環境,家庭氛圍以及家庭關係。

    爸爸媽媽Sunny積極,孩子也會Sunny積極。一個充滿信任,尊重,陪伴,Sunny,樂觀,自由,正能量的家庭裡的孩子一般不會有什麼心理疾病。

    因此,如何引導孩子心理健康成長。首先,爸爸媽媽要心理健康。孩子是爸爸媽媽的鏡子。其次,一個溫馨的家庭是保證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證。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再者,爸爸媽媽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情感,會讓孩子受益匪淺。最後,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必需品。人是群居動物,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保證了孩子生存的環境。

  • 19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孩子的心理健康遠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現在很多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等很多子承受不住心理上的壓力,出線了很多的心理問題,比如說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等等。孩子的成績再好,假如心理不健康孩子也會過的不幸福。最近的一則新聞,武漢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跳江自殺,父母苦苦找了一個多月等到了兒子死了的噩耗。所以父母在看重孩子學業成績的同時,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要正確引導。教會孩子面對生活中遇見的困難的積極樂觀的心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做好榜樣的同時,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愛,讓孩子有能量去勇敢的去面對遇見的一切。

  • 20 # 凌兒媽媽

    我覺得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更好。並不是說對孩子嚴厲苛刻就一定不好,也不一定對孩子寬容鬆懈就一定有錯。有些孩子正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在後面追趕他才能跑起來,而有些孩子恰恰相反,他能夠正確的對待學習的壓力,松馳有度,他知道怎麼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那麼這個時候父母過多的干涉不但會讓孩子反感,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其次要引導孩子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所處的環境是寬鬆的,溫馨的,每天都能接收到快樂的訊息,也每天都能有燦爛的心情。如果一對每天愁眉苦臉的父母,永遠只知道爭吵和絮叨,那會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壓力,這樣無論如何引導,孩子也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再一個就是要接納孩子,尊重孩子,愛孩子,傾聽孩子心裡的聲音。我們不必要把我們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大到考試要永遠第一,小到吃什麼東西對身體好。比如女兒有時候不吃某一樣東西,家人就會說這種東西好吃,並且非要塞給她吃。可這口味是各不相同的,小事情上都無法做到讓孩子自由選擇,何況大事上呢?以後是否連孩子選擇什麼學校,讀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都要干涉。我覺得必要時可以跟孩子討論,提出建議,但最終選擇權是在孩子自己手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team密碼很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