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呂布為人之謎!
14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旅行者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原名奉賢,是一名軍事將領和軍閥,生活在中國帝國東漢晚期。最初是一個小軍閥丁元的下屬,他背叛並謀殺了丁原,並投奔了董卓。後又在王允等人的唆使下,他背叛了董卓,殺死了他,但後來被董卓的追隨者打敗並趕走。

    呂布勇猛 這一點沒什麼好說的。經常有人質疑趙雲的武力,但是沒有人質疑呂布的武力。正史上記載了不少臨陣單挑和身先士卒的衝殺,基本是無敵狀態。

    當時是亂世,幷州那裡又是多出猛男的地方(內蒙古),弓馬嫻熟,能征善戰的不要太多,但是能寫會算的卻很可能缺乏。呂布就是仗這一點才被重用的。

    他不定期地改變效忠物件,自由地背叛了他的盟友,並以他糟糕的計劃和管理技巧而聞名。他總是懷疑別人,不能控制他的下屬。空有陳壽,高順等人才卻不重用。

    但後來他在和曹軍抗戰時,遭到了對方的圍攻,最後被下屬給背叛了,看來還真的是善惡終有報啊,自己的手下竟然都和他是一類人,不過這也不奇怪,誰讓他本身就是這種人呢!

  • 2 # 虛縹緲

    呂布原是丁原手下一文職官員。丁原進洛陽後,加封為武職,後有反丁原,擊殺董卓。呂布此人剛愎自用。打仗也是敗多勝少。但是個人魅力還是很大的,有徐州之地,文有陳宮,武有張遼,臧霸,高順。其實他要善加利用還是能成事的。但是到底是心胸太過狹窄。太過善變,多次易主,所以呂布此人只能作為大將,做不了一方霸主。終就戰敗被殺。

  • 3 # 陝西楞娃123

    人常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利益燻心害死人。呂布就是重色輕友,重利忘義的的貪婪好色之徒,為名利殺義父丁原,為女色殺義父董卓。曹操因此才將其殺之。可見此人不可交。

  • 4 # 時光永作渡

    個人觀點,純屬參考!

    呂布是寒門出身,文采不高,個性裡有小人得志的味道。

    呂布能打這一點在正史裡是真的,“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騎射特別厲害:“追寇虜,輒在其前。”“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

    其實,我覺得呂布並非一個真正的英雄。首先,忠誠度,先後兩次背叛自己的主子,呂布是一個背叛的人,會背叛的人肯定不是什麼英雄!這樣的人對所有人都有猜疑感,往往會被趕盡殺絕!

    再有,呂布利用了貂蟬對他的心,這樣是不對的,女孩應該是保護的,寵愛的,而不是作為一個利用工具!一個真正的英雄是不會這樣做的,一個英雄的行為往往是君子行為,會對女子很客氣!

    呂布還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他的借刀殺人我不喜歡,因為這樣的人心思沉重!生活中要是遇見這樣的人,往往威脅很大,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所以我不喜歡他,所以,我認為他不是英雄!

  • 5 # 半夏錦年似夏天

    1.呂布勇猛 這一點沒什麼好說的。經常有人質疑趙雲的武力,但是沒有人質疑呂布的武力。正史上記載了不少臨陣單挑和身先士卒的衝殺,基本是無敵狀態。還有轅門射戟那種半神話記錄,武力100要比諸葛亮那個智力100令人信服的多。

    2.呂布的文化水準 基本上大家印象裡呂布的文化水平跟張飛是一個檔次的。其實我估計呂布和張飛確實在一個檔次——兩個人文化水平都是滿不錯的。 張飛就不多說了,呂布一開始投靠丁原的時候,是做主簿的!主簿有點帳房先生性質,楊修就做過,至少說明呂布絕對能寫會算。 其實想想也不難明白。當時是亂世,幷州那裡又是多出猛男的地方(內蒙古),弓馬嫻熟,能征善戰的不要太多,但是能寫會算的卻很可能缺乏。呂布就是仗這一點才被重用的。

    3.呂布的政治 政治這個東西蠻麻煩。光榮《三國志》中經常把政治能力等同於種地能力。比如三國志8中張概同學那個高的嚇人的政治力,引得無數人唾罵。 呂布是幷州人,估計那地方沒有農耕,種地能力一定是0,也沒有看出來他有什麼治理才能。就種地那一方面來說,呂布的能力一定是很低的。

    4.呂布的政謀 區別於政治,我還是把有關政治的謀略性問題單列了一項,就叫政謀。個人感覺呂布作為一個政客的謀略並不算低。 首先,殺丁原投董卓。不義是自然的,但是從呂布自身來考量是有很大利益的。首先,那時的董卓還不是不可救藥的,相反初進京城的時候還是蠻得人心得。如果之後不是董卓倒行逆施,像曹操一樣好好利用手中的兵權和天子,呂布說不定還成了良臣擇主而侍的典型呢。其次,丁原是幷州刺史,董卓是當朝太師,從名分上說,董卓要定丁原一個叛逆的罪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董卓畢竟代表的是中央,只要百姓心中還有的存在,中央比起諸侯有不可取代的號召力。 所以說,當時情況呂布要投靠董卓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明智的。 然後再看呂布反董卓。初看上去是呂布和董卓的小妾私通(也不知道是不是貂禪),事情敗露。但這只是誘因,本質的問題有兩點:一.董卓完全失去了民心,天怒人怨,跟著他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了。二.呂布的幷州系軍人受到董卓手下系軍人的排擠。呂布再受董卓重用,逼近還是外來人,所謂疏不間親,關鍵時刻董卓多半會偏向他的涼州嫡系,更何況還出了私通小妾的事情。 而這是呂布一旦反了,首先可以擺脫涼州派排擠,並且掌握朝廷大權,其次在天下也有個好名聲。事實上呂布後來是掌了權,後來諸侯征伐中許多人還是提起呂布當年除董卓的功勞。雖然由於能力問題,呂布最終沒有成大事,但此番謀略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 後來呂布投袁術、投袁紹,去留之間也是見機的不錯。最後投張揚,更是很深謀遠慮的。上黨屬於幷州,那裡是他和部下的老家。在家鄉萬事都方便,守家時候士兵也會盡全力。同時張揚的實力也不像2袁一樣強,不會隨便輕視他甚至想卸磨殺驢。再者上黨的地方離、、河北都比較近,這些地方是當時局勢的要點。如果有什麼變故,呂布都可立刻發動。設想一下呂布要是跑遠一點,後來也就沒取袞州的機會了。另外,李郭二人假託朝廷的名義,通緝呂布,讓張揚很為難的時候,呂布非常機智的用計讓他和張揚都能脫身。 由上可見,比起許多人,呂布還是非常有政治眼光的。

    5呂布的用人 這點上呂布非常有眼光。他手下的第一大將高順,作戰能力絕對是三國頂尖高手,又能約束士兵不為非作歹,也能勸柬主公,忠義更是沒得說。 八彪將之首的張遼也是不用說了。臧霸是將才,最後山窮水盡才投了曹操,不算不義了。其它候成、曹性之輩作戰還是相當有一套的,最後雖然不少背棄了他,也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了。 設想一下呂布如果不能用人,為何能聚集這麼多良將呢? 有兩件事情也能反映一下呂布用人的情況。一是時候劉備推薦給他一個文官,後來呂、劉二人不和了,呂布讓那文官寫書辱罵劉備,那文官堅決不肯。最後呂布也沒有和他計較,認為那文官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部將成廉謀反的時候,半夜呂布帶著家眷逃到高順的營裡。當時情況一片混亂,但是呂布還是作出了正確的判斷——高順不會反,高順有能力平叛。後來平定叛亂,成廉招供是他和陳宮一起勾結袁術反叛,當時陳宮就在堂上,滿臉漲的通紅。不過呂布也沒有深揪下去。他知道當時情況陳宮是他手下不多的謀臣,如果殺了不但折損大將,人心也會散了。後來陳宮還是為呂布盡了忠,可見當時的選擇還是很對的。 呂布對手下的意見還是很重視的,採納了不少正確的意見。至於最後為什麼不採納陳宮的建議,出城和城裡成犄角之勢,相信上面說明白了:呂布已經不能放心把城交給城宮了,他背叛了別人,也被別人背叛過。

    6呂布的治軍 常看到呂布縱兵劫掠的事情。但也不能說是呂布一心為惡,故意縱兵為禍。自古兵匪就是一家親,更別說亂世了。之所以得民心,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兵管的比老百姓好,老百姓更信任兵。呂布和他手下的將領大多是軍班或是土匪出身,而且大多是幷州這個比較蠻荒的地方出來的,對士卒劫掠也就睜眼閉眼了。 還有一個原因。呂布到處顛沛流離,將士既絕望,又缺乏補給,很容易幹出劫掠的事情。如果阻止劫掠,恐怕兵敗以後根本收攏不起敗兵了。 其實曹操、劉備、計程車兵都幹過劫掠的事情。三國志中記載呂布軍入徐州的時候,百姓還夾道歡迎,扣除逼迫的成分,可見呂布的隊伍還不算太匪性。

    7.呂布的信義 我無意像某些人一樣替呂布粉飾,只是實事求是說話。呂布是三姓家奴,沒錯。他沒有高順那種從一而終的忠心,也沒有劉表不棄黃祖那種婦人之仁,也不會像劉備幾個兄弟之間那樣仗義。他是非常貪圖名利地位的,也非常貪財物(還和臧霸為了錢糧內訌過),對人也沒有多大義氣可言。他的野心也不大,並沒有縱橫天下的志向,只是割據一方以求富貴。從殺掉董卓後掌權的時間和最後對曹操所說的話可以看出來。 呂布也有一些有信義的行為。基本上可以劃歸兩種:一種是順水人情、或者裝出點仁義來,或者自己良心有點過不去。一種是在幷州軍裡多少會感染些士兵的江湖義氣。這些都不能改變其人缺乏信義的本質。

  • 6 # 阿東電影秀

    在我看來呂布是寒門出身,文化不高,個性裡有小人得志的味道。呂布能打這一點在正史裡是真的,這個可以判斷:“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騎射特別厲害:“追寇虜,輒在其前。”“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

    轅門射戟正史裡有:“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

    和郭汜單挑:“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正史里根本沒有幾次單挑)。

    袁紹手下都怕他:“紹恐還為己害,遣壯士夜掩殺布,不獲。事露,布走河內。與張楊合。紹令眾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和曹操打仗:“太祖引軍還,與布戰於濮陽,太祖軍不利,相持百餘日。”,呂布(其實是他的手下)被曹操騙的事也有記載:“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之後第二年呂布卻中計吃敗仗,連鼓車都被曹操奪了。

    反覆無常是真的,比小說還嚴重,先後依附過丁原、董卓、王允、袁術、袁紹、張楊、劉備,還差點想投靠曹操。其中,他坑過丁原、董卓、袁術、劉備、曹操。

    在和孫堅作戰時為了個人好惡而出言擾亂,導致出兵無功。在劉備、袁術和曹操之間時叛時和,沒有信譽可言。

    劉備一開始就覺得他信不過:“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

    呂布為人自高自大:“布自以有功於袁氏,輕傲紹下諸將,以為擅相署置,不足貴也。”不厚道,連表面功夫都不做,袁術被他打敗,他居然寫信奚落:“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間,足下鼠竄壽春,無出頭者。猛將武士,為悉何在?”

    另外還有沒主見:“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

    喜歡粘花惹草:“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

    呂布沒文化,貪財是真的:“本出自寒家,為人粗略”,“裁(才)知書,少有吏用”——也就會寫字而已。還搶劫:“所過虜略。到鍾離,大獲而還。”為十萬擔大米把劉備賣了。

    最搞笑的是呂布手下的陳宮,此人也是叛離的高手。他在正史裡一直在曹操手下做事,直到呂布偷襲兗州:“張邈與陳宮叛迎呂布,郡縣皆應。荀彧、程昱保鄄城,範、東阿二縣固守”——典型的見風倒。在呂布手下做事時又和袁術通:“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但是陳宮在小說裡不知道為什麼被寫成了一個忠義之士。不知大家是怎麼看的。

  • 7 # 朗基努斯

    看看大家的評價方知真正的呂布為何人了!

    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曹瞞傳》)

    皇甫酈:「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縣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獻帝起居注》)

    陳宮:「呂布壯士,善戰無前。」(《三國志·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陳登:「待將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高順:「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王粲等撰《英雄記》)「將軍躬殺董卓,威震夷狄。」(《三國志·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曹性:「呂將軍大將有神,不可擊也。」(《三國志·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曹操:「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郭嘉:「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三國志·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孫權:「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三國志·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荀攸:「呂布勇而無謀。」「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三國志・荀攸傳》)

    程昱:「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三國志・程昱傳》)

    陳琳:「其間豪桀縱橫,熊據虎跱,強如二袁,勇如呂布,跨州連郡,有威有名。」(《檄吳將校部曲文》)

    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三國志·魏書·呂布臧洪傳第七》)

    張茂:「曜可方呂布、關羽,而云孟德不及,豈不過哉。」(《十六國春秋》)

    常璩:「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華陽國志·劉先主志》)

    徐眾:「呂布反覆無義,志在逆亂。」(《三國志·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范曄:「焉作庸牧,以希後福。曷雲負荷?地墮身逐。術既叨貪,布亦翻覆。」(《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蕭介:「臣聞兇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惡一也。昔呂布殺丁原以事董卓,終誅董而為賊;劉牢反王恭以歸晉,還背晉以構妖。何者?狼子野心,終無 馴狎之性;養虎之喻,必見飢噬之禍。侯景獸心之種,鳴鏑之類。」(《梁書·蕭介傳》)

    蕭道成:「攸之反善圖全,用得自免。既殺從父,又虐良朋,雖呂布販君,酈寄賣友,方之斯人,未足為酷。泰始開闢,網漏吞舟,略其兇險,取其搏噬,故階亂獲全,因禍興福。」(《全齊文卷十七》)

    李克用:「吾於罕之,豈惜一鎮;吾有罕之,亦如董卓之有呂布,雄則雄矣,鷹鳥之性,飽則揚去,實懼翻覆毒餘也。」(《舊五代史》)

    趙蕤:「袁本初虎視河朔;劉景升鵲起荊州;馬超、韓遂,雄據於關西;呂布、陳宮,竊命於東夏;遼河海岱,王公十數,皆阻兵百萬、鐵騎千群,合縱締交,為一時之傑也。」「當是時,雖諸葛之智、陳宮之謀、呂布之勇、關張之功,無所用矣。此謂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救兵有三勢,善戰者恆求之於勢。」(《長短經卷六·霸紀下》)

    薛居正:「昔武皇之起並、汾也,會鹿走於中原,期龍戰於大澤,蓄驍果之士,以備鷹犬之用。故自存信而下,皆錫姓以結其心,授任以責其效。與夫董卓之畜呂布,亦何殊哉!惟存孝之勇,足以冠三軍而長萬夫,苟不為叛臣,則可謂良將矣。」(《舊五代史》)

    崔致遠:「紀昌若見,必想韜弦;呂布相逢,固慚捻筈。既抱非常之伎,佇成可久之功,換滑臺之舊資,陟隋苑之高階。」(《郝定補衙前兵馬使》)

    司馬光:「布者反覆亂人,非能輔佐漢室,而又強暴無謀,敗亡有證。」(《傳家集》)

    蘇軾:「猶勝白門窮呂布,欲將鞍馬事曹瞞。」(《答範祖禹》)「呂布、曹爽,何人也?而為之用,尚何言知!」(《論桓範陳宮》)「使不幸而賊有過人之才,如呂布、劉備之徒,得徐而逞其志,則京東之安危未可知也。」(《蘇東坡全集·卷五十二·奏議六首》)

    蘇轍:「犬彘之所不為,而惠卿為之。 昔呂布事丁原則殺丁原,事董卓則殺董卓;劉牢之事王恭則反王恭,事司馬元顯則反元顯,故曹操、桓玄終畏而誅之。 如惠卿之惡,縱未正典刑,猶當投畀四裔,以御魑魅。」(《宋史·卷四百七十一》)「背逆人理,世所共疑。故呂布見誅於曹公,而牢之見殺於桓氏,皆以其平生反覆,勢不可存。」(《欒城集卷三十八》)

    秦觀:「夫以(呂)布不忠於丁、董也,其肯忠於曹氏乎?」(《白敏中論》)

    何去非:「昔者東漢之微,豪傑並起而爭天下,人各操其所爭之資。蓋二袁以勢,呂布以勇,曹公以智,劉備、孫權各挾其智勇之微而不全者也。」「方二袁之起,借其世資以撼天下。紹舉四州之眾,南向而逼官渡;術據南陽,以擾江淮,遂竊大號;呂布驍勇,轉鬥無前而爭袞州。方是之時,天下之窺曹公,疑不復振。而人之所以爭附而樂赴者,袁、呂而已。」(《何博士備論》)

    郝經:「呂布翻覆,虓猛而不知義。至於禽戮,乞解縛自效,豈天也哉。」(《續後漢書》)

    張溥:「漢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呂布,孟德實兼其長。此兩人不死,殺孟德有餘。」

    羅貫中:「夜讀三分傳,堪嗟呂奉先。背恩誅董卓,忘義殺丁原。倚仗英雄氣,不從忠直言。白門身死日,猶自望哀憐!」

    楊維楨:「偉哉劉公論,呂布真難容。」(《覽古詩之五》)

    于慎行曰:「呂布,劍客之雄耳,非大豪也。然使得為操用,夏侯惇、許褚之流,遠出其下,何至如丁原、董卓哉。而玄德不肯言,非忌布也,乃忌操也。先主此等識見又操所不能參耳。」

    丁耀亢:「呂布善戟法,驍勇絕技。」「布以梟將,兩刺其主,白門之誅,有天道焉。」(《天史》)

    王夫之:「而有驍勁之力以助其惡,嗾之斯前矣,激之斯起矣,觸之斯閧矣,蹂躪於中夏而靡所底止,天下未寧而布先殪,其自取之必然也。呂布殪,而天下之亂始有乍息之時,亂人不亡,亂靡有定,必矣。」「呂布不死,天下無可定亂之機。」(《讀通鑑論》)

    柳從辰:「卓雖受誅,豪傑並起,跨州連郡如劉虞、公孫瓚、陶謙、袁紹、劉表、劉焉、袁術、呂布者,皆嘗雄視一時,其權力猶足匡正帝室。」

    蔡東藩:「一箭能銷雙方兵,溫侯也善解紛爭;轅門射戟傳佳話,如聽當年嚆矢聲。」「若呂布為反覆小人,始依備,繼襲備,後復和備,始終誤一貧字,安望有成。但觀其保護備家,不屑淫掠,至射戟一事,更為劉備排難,此亦未始非豪俠所為。後之朝親暮仇者,且不布若,可勝慨哉!」「呂布之勇,足以敵曹操,而智謀之不逮操也遠甚!操之圖布也久矣!督師東來,目無呂布;但布若能用陳宮之計,內外呼應,犄角相援,則操亦未必有成;就使挫失,布在城外,亦可遠走,何至為操所擒乎?乃始則被惑於婦人,繼則見嫌於部將,虎為人縛,搖尾乞憐,嗟何及哉!」

    方詩銘:「以呂布為中心的幷州軍事集團,是一支具有特殊戰鬥力的軍事力量,在東漢末年的戰爭年代,他們曾成為擁有強勁武裝的割據勢力,扮演過重要角色。但是,以他們本身所具有的弱點,加以一貫被人利用,又必然成為曇花一現的人物,終於為曹操所消滅。」

    柏楊:「一則呂布先生本質是一個忘恩負義之徒,朋友算老幾?二則呂布先生顯然企圖獨霸「殺董」之功。呂布先生於六年後,為他的行為付出代價。」(《柏楊全集23/史學卷》)

  • 8 # 綠野萍蹤01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員縣(今內蒙古包頭市轄區內),東漢名將,《三國演義》第一武功高手。

    呂布事蹟,在《三國志》、《後漢書》中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後漢書·呂布傳》大致是轉錄陳壽的《三國志》,而《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也基本上尊重史書,並沒有做多大的改寫。演義與史書在呂布的事蹟中,唯一有較大出入者,就是為了突出劉備、關羽、張飛,虛構了一段“三英戰呂布”的故事。

    既然如此,《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就應當是歷史上真實的呂布,可以說沒有很深的誤解。但是,因為《三國演義》所反映的歷史是從黃巾起義開始的,主要線索也是圍繞曹、孫、劉的故事展開,呂布僅是群雄爭霸時期諸多輔線中的一條,其事蹟並沒有完全在演義小說中呈現。所以,呂布的全貌並不為《三國演義》中的讀者所完全瞭解。那麼,呂布在歷史真實中還有什麼表現?歷史上的呂布有因為《三國演義》而存在被人誤讀之處嗎?

    呂布驍勇,但並非有勇無謀

    《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出場並不很早,是在黃巾起義之後,董卓進京時,才隨幷州刺史丁原出現在溫明殿的。其實,在此之前,《三國志》、《後漢書》中還記載了很多呂布的事蹟。

    《三國志·呂布傳》中說:“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這個評語,《後漢書》沒有,陳壽距呂布的時代比較近,應當是可信的。從呂布的表現來看,也當得起史家這樣的點贊。陳壽、范曄在各自的史書中,同時記載了這樣一段事,證明呂布就是當時第一猛將:

    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匹。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餘日,遂破燕軍。

    呂布投奔袁紹,這兩人便聯手攻擊張燕。張燕有精兵萬餘,馬軍就佔了大多數。張燕本身也是驍勇之將,十分的剽悍,有“飛燕”之譽。假如張燕能夠參加三國紛爭,恐怕不會弱於張飛。

    面對強敵,呂布毫無畏懼,胯下赤兔馬(是否用大戟?),與部將成廉、魏越率領十數騎,猛打猛衝,以每天三四次的衝鋒,強勢深入敵軍陣地,每次都斬首級而還。連續十餘天迅猛兇悍的攻擊,大破燕軍。

    呂布如此戰力,實在是太嚇人了。類似的事情,關雲長不過幹過三次(史書中沒有這多次),便得了“萬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的威名。而且,關羽尚有“偷襲”之嫌,呂布卻是反覆如此,敵人早有準備,等於是明目張膽的藐視對手。所以,三華人物中,只有呂布真正當得起萬馬軍中取敵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美名,而且,簡直是予取予求,想取幾次就取幾次,想什麼時候取就什麼時候取,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直至敵人徹底崩潰。

    呂布如此驍勇,一定不是蠻幹,肯定也是對敵情做了預判,對自己的實力進行了評估。所以,一次成功後,知己知彼,便如法炮製,一而再,再而三的衝殺,終於擊潰對手萬餘精兵。呂布是智勇雙全之將,絕非有勇無謀之輩。《三國演義》根據故事情節需要,沒有說呂布這件“往事”,主要是表現呂溫侯的“勇”。要說有誤解,大概就是呂布的“有勇無謀”。但是,就勇力方面而言,《三國演義》尊重了史實,並沒有抹黑呂布。

    這一點,曹操也十分認可。呂布投降後,企圖求生,便對曹操說,普天之下,你所擔憂的無非是我呂布。假若我們聯手,便是天下無敵了。呂布的話,曹操很聽得進,便有留下呂布的想法。劉備一見不妙,曹操若真的留下呂布,自己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以丁原、董卓事提醒曹操,從而,導致呂布被絞殺。

    呂布臨死前,大罵劉備:“是兒最叵信者。”劉備活該被罵,《三國演義》中,點明呂布所罵之事就是“轅門射戟”。這個故事,也是有史可據的,也是反映呂布智慧與勇力的一個事例。呂布投奔了劉備,然後襲取了徐州,兩家形成了相互救援的關係。但是,呂布也與袁術有盟約,也不敢輕易得罪袁術。於是,透過展示自己的武力,震懾了袁術大將紀靈,巧妙的解除了一場征戰,也救了劉備。劉玄德感激呂布,袁術也言語不得。

    體現呂布智謀的故事還有一些,僅舉這麼幾個,大概也足夠了,所以,陳壽說:“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史家筆下,呂布只是缺乏“英奇之略”,並沒有說他“有勇無謀”。

    呂布為何招致殺身之禍

    《三國演義》中,呂布的武力得以充分展示,雖然最精彩的打破張燕的事蹟沒能表現出來,但透過羅貫中的描述,所有讀者幾乎一致性的認為,呂布就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戰將。如此驍勇,也有智謀,呂布為何早早的退出歷史舞臺,沒能繼續書寫英雄傳奇呢?

    《三國演義》給出的答案,大概是呂奉先反覆無常,剛愎自用。無論史書記載,還是演義小說,呂布自身的經歷就很好的詮釋了這樣的評價。劉備的落井下石固然有點不道德,但確實也是呂布該死的根本原因。呂布的反覆無常,所投之主不是被呂布反殺,就是兵敗身亡,沒有一個落得好下場。曹操除了擔心自己重蹈丁原、董卓覆轍外,大概也認為呂布喜歡搞事情,非但不會為自己強化戰鬥力,還會將自己的隊伍搞亂。說白了,呂布早就是一個“災星”與“不詳之人”。

    史書比較完整的記述了呂布的生平,最早,丁原因呂布驍勇而招致帳下,委任他為幷州主簿,是主官屬下管文書的佐官。呂布原本就是武將,丁原卻讓他管文書,也說明呂布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人。而且,這也是丁原對他的信任與拉攏,主簿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一般由親使擔任,權勢很重。

    丁原如此信任,但卻因為董卓的誘惑,呂奉先忘恩負義,殺了丁刺史,然後與董卓“誓為父子”。董卓也很關照呂布,很快就升他為中郎將、封都亭侯。然而,因為一件小事(不是因為貂蟬)發生爭吵,董卓拔手戟投擲呂布。於是,呂布懷恨在心,在王允面前露出了要殺董卓的意思。王允順勢而上,慫恿呂布殺掉董卓。

    董卓再次將呂布升為“溫侯”之後不久,便遭到了呂布的刺殺。《三國志》中說,呂布確實與董卓小妾私通,似乎是呂布殺董卓的誘因,但《後漢書》卻沒有采信這一條,改為與“與傅俾情通”。不管怎樣,這都是發生在“王司徒巧施連環計”之後的事情。而且,史籍中,刺殺董卓這件事情與貂蟬無關。

    殺掉董卓後,李傕、郭汜興兵與舊主報仇,呂布接戰失利,便帶著數百騎投奔了袁術。到了袁術帳下,呂布自恃殺國賊有功,給袁氏報了家仇。所以,縱兵劫掠,根本不把袁術放在眼裡。很快,袁術便表現出不滿的態度,呂布害怕,趕緊投奔了張楊。此時,李傕四處搜捕,呂布膽寒,便又投靠了勢力更大的袁紹。

    袁紹收納了呂布,但卻十分忌憚呂布手下的殘暴。大破張燕之後,呂布向袁紹借兵未得,便請求歸還洛陽,袁紹不敢強留,卻於壁衣內暗伏刀斧手想殺掉呂布。呂布識破計策,連夜逃向河內,再次投奔張楊。袁紹害怕呂布找後賬,便派人去追擊。然而,袁紹帳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呂布於是揚長而去。

    在張楊手下沒幹多久,又在陳留遇到了張邈。張邈原本與曹操關係非常好,但其手下謀士陳宮卻勸說他乘天下未定之時起兵,並請呂布前來相助。這樣,呂布又成了張邈的手下,在濮陽與曹操大戰,相持百餘日。

    至此,呂布已經換了六個主子了。《三國演義》中,張飛罵呂布“三姓家奴”,羅貫中似乎給呂奉先還留了點面子。

    濮陽兵敗後,呂布脫離張邈集團,來到徐州投奔劉備。此後的故事,大致就是《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那樣,直至白門樓殞命,基本上與史實相合。

    反覆無常,四處投奔,誰留誰遭殃。袁紹還算明智,不肯將兵馬借給呂布,所以才堅持到官渡之戰之後。張邈迎來呂布,“災星”入戶,不久被曹操夷滅三族,自己也被部下所殺。這樣的“不詳”之人,曹操是絕對不敢留的,劉備的話不過是提醒了曹操而已。呂布被曹操所殺,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倘若呂布有一次真誠待人,恐怕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呂布為何反覆無常,自取滅亡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是個人物都想起兵奪取天下。有點本事的人,都想方設法的“遇明主”,一展胸中才華。上面提到的張邈,原本與曹操十分交厚。攻打徐州的時候,曹操與家人辭別,告訴家人道:“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孟卓是張邈的字,曹操以家人相托,可見兩人之間的關係。後來,曹操見到張邈時,兩人垂泣相對。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再次征討陶謙,於是,陳宮慫恿張貌起兵,與曹操作對,參與中原逐鹿。呂布也是因為陳宮的主意,再次改換門庭,來到了張邈帳下。諸如張邈這樣的軍閥,以及陳宮這樣的謀士,在亂世之中大有存在。史書及《三國演義》中都寫到,為討伐董卓,曹操發矯詔,立即得到了十七鎮諸侯的響應。董卓被殺後,這十七鎮諸侯看到了爭奪天下的機遇,紛紛擁兵自立,開始了中原爭霸,戰火迅速蔓延。

    經過一段時間的征戰,諸侯數量不斷減少,各方勢力重新洗牌,人力資源重新組合。無論武將謀臣,都紛紛改換門庭,另尋新主。因而,三國時期流行這樣一句話“識時務者為俊傑”,在亂世中找對了主子,人生便成功了一半。

    有遠見的英主,趁此機會網路人才,曹操便提出了“唯才是舉”的主張,只要能打善謀,不問出身,悉數招納。因而,曹操的勢力迅速壯大。孫策、孫權兄弟也是如此,盤踞江東,各路人才盡入其彀。唯獨劉備認死理,端著“皇叔”架子,竟然在十餘年的人力資源不斷再分配中,僅得趙雲一人(外加“黃巾餘黨”廖化)。這也是蜀漢王朝最弱小,敗亡最早的一大原因。

    呂布便是在這樣大的歷史背景下,不斷投靠,經歷了多個“主公”。假若呂布沒有殺人情節,老老實實的呆在別人屋簷下,甘心做一名智勇武將,即便是反覆無常,也不會遭受如此詬病。後世之中的評價,也不會如此不堪。

    呂溫侯之所以如此反覆無常,到哪家手下都要搞事情,把自己逼得如喪家之犬那般,根源便是其骨子裡的毫無主見。而且,在其強悍的外表之下,卻又隱藏著敢惹事不敢擔事的虛怯秉性。

    史書上說,因為董卓的引誘,呂布殺了丁原。董卓的誘餌,大概是封官許願。所以,一到董卓門下,呂布就做了騎都尉,很快就得封侯。《三國演義》則說,李肅以金珠、赤兔馬說降了呂奉先。在徐州時,呂布欲結聯袁術,共同抗曹,卻被臥底陳圭、陳登父子以拍馬術迷惑,便力排眾議,撕毀婚約,斷絕了與袁術的關係。

    曹操攻擊下邳,給呂布下書勸降,呂布心動,便欲投靠曹操。陳宮等人出於私利,從中作梗,呂布於是錯失了再次改換門庭的機會。

    呂布的反覆無常,終是其外在表現,內心深處卻是此人見利忘義,是一個十足的趨利之徒。呂奉先自恃甚高,以為憑藉一身武藝便可縱橫天下,獲取更大的利益。無論在誰的手下受到怎麼的重視,都不能滿足呂布不斷膨脹的逐利需求。

    但凡逐利太過,嗜利成性之人,內心是十分卑怯的。呂布殺了董卓,被李傕、郭汜擊敗,便如喪家之犬四處逃竄。初到袁術帳下,緩了口氣,便又驕縱起來。袁術剛給點臉色,呂布又亡命而逃。李傕不斷緝捕,呂布又棄張楊而亡命。如此者再三,此時的呂布膽略哪兒去了?武力又哪兒去了?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群雄施展才華的最佳舞臺之一,很多人都經歷了利益的再分配,似乎人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最終成功者都是有底線的,舍小利逐大義,名正而言順,很少有人如呂布這般毫無道義的反覆無常。何況,呂布之智,僅限於武將的疆場廝殺,其謀略斷乎難以達到爭奪天下的程度。這樣,也在客觀上導致呂布自恃甚高,而又缺乏使自己迅速強大的智慧支撐,不斷的另起爐灶,也是亂世中的迫不得已。所以,陳壽對呂布的評價是非常精準到位的。

    陳壽沒有誤解呂布,《三國演義》也沒有曲寫呂奉先。同樣,在廣大讀者心目中,呂布雖然驍勇,但卻就是個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小人。史料、演義準確的資訊傳遞,給了這位歷史人物一個公道,大致無可辯駁。

    不過,據《三國志》、《後漢書》記載,呂布在下邳城見大勢已去,便叫手下砍下他的頭顱,去投奔曹操。部下不忍心這樣幹,呂布便自己出城,投降了曹操。儘管呂布是抱著一絲求生的希望,依然存在依仗武力繼續為曹操所用的幻想。但是,在生死關頭卻能夠念及部將,捨棄自己的頭顱,也算得上一世之雄了。

  • 9 # 蔥蔥那年

    歷史上呂布是怎樣的一個人?那首先來看看歷史上的呂布做了那些事:

    1、董卓禍亂京城,和幷州軍廝殺,董卓慘敗。為了留在京城,實現自己的野心,企圖得到手持方天畫戟的呂布。此時,呂布正是幷州刺史丁原的愛將,以父子相稱。呂布號稱:"飛將軍",馬中赤兔,人中呂布,非常的勇猛。三國最厲害的猛將!當董卓正愁如何得到呂布時,呂布的同鄉李肅為董卓謀劃了一計:以赤兔馬誘之!呂布為了得到赤兔馬提著義父丁原的首級去見董卓。

    2、當司徒王允為除掉殘暴的董卓,設連環計挑撥呂布和董卓的關係,上演美人計。呂布為了得到美女貂蟬,也不管董卓也是他義父了,殺之。

    3、白門樓下,曹操綁了呂布,從心裡上說,曹操唯才是舉,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有點不想殺他。可是一向仁慈的劉備,說了句把他送上斷頭臺的一句話,"君不見呂布怎樣侍奉丁原、董卓的"多疑的曹操就不姑息了。

    綜上,呂布是一個見利忘義、反覆無常、貪圖美色、眾叛親離的人。

  • 10 # 陸麒麒

    呂布是東漢末年的一方諸侯,也是雄冠三國的頂級武將,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歷來頗有爭議,但讓人一直詬病的是呂布的人品。

    誠然,在我們這塊土地上自古講究忠義和誠信,如果一個人不忠不義,會被人唾罵為亂臣賊子,如果一個人不講誠信,會被人們唾罵為小人。

    呂布兩次反水,誅殺上司,終於落下了不忠不義的千古罵名。其實在那個年代,跳槽也不算什麼道德問題,因為不涉及叛國,只是從一個集團到另一個集團謀職而已,但問題是呂布不僅跳槽還誅殺集團領導,這就是呂布被人們千年唾罵的原因。

    呂布不僅不講忠義還不講誠信,就是呂布被董卓部將殺敗後無處可去,遂去徐州投劉備,劉備欣然接納,並安排呂布駐守小沛,按說此時劉備可是對呂布有恩,不僅接納還給以住處,不論是誰都應感激涕零,但呂布最後不僅夜襲徐州還把劉備趕出了小沛,逼得劉備不得不投曹操處。這就是小人所為,毫無君子之風。因此,呂布被人唾罵千年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能全面否定,而要採取辯證的態度和方法來分析。呂布不忠不義,不講誠信,是其人品的主要缺陷,但我們也不能全面抹殺其可讚譽的一面。

    呂布誅殺董卓的確消除了一大政治隱患,在當時東漢朝廷大臣們面對董卓獨霸朝綱而又一籌莫展束手無策時,呂布挺身而出殺了董卓,的確讓人們看到了一線曙光。

    當袁術大軍攻打劉備時,呂布表現出了一定的智勇和謀略,轅門射戟解了劉備之圍,而並沒有按袁術之意誅殺劉備,說明呂布還是有點念恩之情的;

    還有,呂布被曹操所擒後,對曹操說,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這就說明呂布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一個人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很難得,尤其是名人,雖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此時的呂布能說出如此服軟的話來,也是不易,畢竟呂布乃三國第一名將,能說如此服軟的話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不否認呂布有貪生怕死之嫌,但都到了這一步了他也沒必要再誆人了,如果說呂布從沒講過誠信的話,那這一次絕對是發自其心裡的聲音,他說了實話,雖然曹操說”是兒最無信也”,並絞殺了呂布,但曹操從心裡還是羨慕呂布之勇的。

  • 11 # 西伯利亞野狼

    呂布(?-199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què]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聯絡而進入兗州,佔據濮陽,與曹操血戰兩年,曾使曹操數戰不利,但最終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

    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時而和好,時而相互攻伐。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鬥。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於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處死。

    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

    呂布早年經歷:

    呂布從小隨母習文作畫,聰慧好學,一點就通,過目不忘,他生性好鬥,力大過人,喜舞槍弄棒,身高體重超出常人,同齡孩童都不敢和他玩耍,視而遠之,唯有同女孩在一起溫順體貼,判若兩人。

    呂布卻總喜歡和大人們在一起,問這問那模仿學習。

    從五歲起常隨Wrangler野外放馬,並喜愛馬,只要一見馬精神十足,興奮的不得了。他騎在馬上手舞足蹈,手持一根木棍酷似一名勇士,那時他能持棍刺擊野雞野兔。

    七歲時,單獨騎馬追擊野狐山鹿,從無空手而歸,經常將重於他幾倍的小馬駒抱起玩耍,有時舉過頭頂。

    九歲那年,隨父母到補紅灣拜見外公,外公殺羊招待,大人們在羊群中逮羊不得手,他卻上去生擒兩隻,觀者為此驚歎,外公見狀大喜,當即送與好馬一匹。從此呂布與馬為伴,精心料理,愛馬如痴,從不離胯。

    十一歲時,匈漢兩族邊民在白馬寺廟舉行大型慶典,呂布隨父前去參加,在賽馬比賽中,他的騎技超人,馬快如箭,雄姿展現,一舉取得了騎手榮譽。

    好鬥的呂布,在觀看摔跤比賽時,他看到摔跤手屢戰屢勝全無對手,心中不服,獨自衝入賽場,大聲喊道:“我來試試!”

    摔跤勝者見是一童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瞬間二人扭在一起。經過幾個回合較量,呂布竟將身高和體重比他超出幾倍的大力士摔跤手撂翻在地,頓時轟動了整個賽場,人們呼之為大力士神童。從此,五原地區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並引以為自豪。

    漢靈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鮮卑部落軍事聯盟四處武力擴張,對東漢進行掠奪戰爭。東漢邊將大舉南遷,時年,呂布隨父南撤到山西境內,歸附為幷州刺使丁原部下。呂布從此離開了五原縣,開始了他橫掃千軍最後悲壯結局的傳奇人生 。

  • 12 # 漁先生讀史

    大家好,我是漁公子,我來回答!

    人們對於呂布的第一印象就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而這種深刻的印象來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歷史小說,再加上羅貫中的妙筆之下,為我們塑造了許多英雄人物他們各自獨特的形象。

    其中呂布的形象,人們最根深蒂固就是他見利忘義、助紂為虐,其中還包括了張飛時常辱罵他的“三姓家奴”,可以說他的形象是極其不堪。

    然而小說始終是小說,它代表不了歷史,羅貫中在進行小說創作時也難免會對人物進行大量的藝術加工,以達到某種效果。因此關於呂布這個歷史人物,我們還得從歷史中去了解他。

    一、

    首先,呂布並不是一個只會好勇鬥狠的粗莽武夫,在《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只會在沙場拼殺,似乎別無所長,比起粗中有細的張飛都不如。只不過在歷史中的呂布卻不是一個莽夫,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在《三國志·呂布傳》中記載: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驍武給幷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

    在這一段引文中,可以知道兩件事,一個是呂布驍勇善戰,這在演義中也有所描述。但另一件事卻被小說家故意抹殺,那就是引文中所提到的:“以布為主簿”。

    主簿是什麼官職呢?主簿在漢代是掌管軍中所有錢糧政務、公文書信的官吏,是一個很純粹的文職官員。而呂布在任主簿後,丁原“大見親待”,可見呂布在這個職位上乾的讓丁原十分滿意,乾得很稱職。由此可見,呂布絕不是個只會好勇鬥狠的人,他至少是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二、

    在演義中,呂布是先拜丁原為義父,後為董卓的“赤兔”寶馬所誘惑,然後殺了丁原,認董卓為父,助紂為虐。之後又因美女貂蟬而殺董卓,“三姓家奴”的名稱也由此而來,從而呂布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就是一個反反覆覆的小人。

    只不過在歷史上又不完全是這麼回事,首先在《三國志·呂布傳》中只有“大見親待”這一句話,這隻能說明二人是比較親近的上下級關係,並未到如同父子的關係。

    而關於呂布殺丁原一事,在《三國志·呂布傳》記載:

    靈帝崩,原將兵詣洛陽。與何進謀誅諸黃門,拜執金吾。進敗,董卓入京都,將為亂,欲殺原,並其兵眾。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

    從這段引文可以看出,呂布確實叛變殺掉了丁原,只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當時董卓的官職是拜前將軍,封漦鄉侯兼併州牧,論起官職遠遠比丁原的執金吾大得多。

    而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情況下,誰又能做多餘的選擇,再者,呂布身為朝廷命官,並不是丁原的私人武裝。因此董卓對他釋出命令,實際上是以上令下,讓他執行命令去殺了丁原,呂布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他只能遵從上令,不得已而為之,因此不能說呂布是個徹底的反覆小人,他本身也有他的無奈之處。

    三、

    在演義中的呂布是一個助紂為虐的卑鄙小人,因為他投奔了惡貫滿盈的董卓。似乎他明明知道董卓暴虐且心懷野心,還願意為其效勞。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在歷史上的董卓,他前期和後期的為人差別很大,根據《後漢書·董卓列傳》的記載,董卓在進京的初期,他的名聲是相當不錯的。

    他提拔官員,基本都是名士或者名門之後,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過人之處,同時要有一定的名望,而他自己的部屬只被任命低階職位。

    這個時候的董卓就是一個賢臣的形象,不但禮賢下士,而且虛心納諫,因此呂布起初投靠董卓時也不會想到董卓以後會是個禍國殃民的奸臣,所以說呂布起初就願意助紂為虐是缺乏依據的。

    結語: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天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黑暗時代。軟弱的東漢王朝根本無力約束,在這種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生存而做出違背良心、違背道德的事,而演義卻把許多人性的黑暗都歸咎到了呂布頭上,或許這是為了突出人物或一些事件,但也讓我們一直以來都誤解了呂布。

  • 13 # 大時代的召喚

    《三國演義》中的呂布第一次出場時李儒向董卓是這樣介紹的:“此丁原義兒,姓呂,名布,字奉先者也。主公且須避之。”一開場就表明了呂布是丁原義子,後來因為丁原反對董卓,還讓呂布擊敗董卓。而這時,戰績驍勇卻又禁不住唆使的呂布,自然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成功的惦記了。

    演義中呂布的形象

    最後董卓聽從李肅建議用赤兔馬和財物收買呂布進而殺掉丁原,畢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而他這顆蛋也不辱使命的殺害自己頭頂大老闆丁原。而用道義作為代價得到的賣主求榮的機會也成為了呂布歸附董卓陣營的資本,有了和董卓結為父子機會。

    但這個見利忘義的呂布有了第一次背叛的經歷那面對再次背叛自己的主子也就更加得心應手起來了,所以在英雄難過美人關和色字頭上一把刀的情況下,呂布為了得到董卓的姬妾貂蟬,直接暗戳戳的把自己乾爹董卓殺死,也就說得通了。

    但是好景不長,這也導致呂布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不得不依附袁紹。後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最後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聯絡而進入兗州,佔據濮陽。呂布數次擊敗曹操,被曹操反敗為勝後又跑去依附徐州劉備。

    他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相互攻伐。最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再加上部下叛變,城破被俘,處死。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就此落下歷史舞臺的帷幕,但他也因此被張飛稱為三姓家奴。

    真實的呂布形象究竟如何?

    我們都說三國演義是被文學話,小說化了的三國曆史。而被稱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究竟存在嗎?這個就值得我們深思了,畢竟諸葛亮的空城計就純粹是羅貫中他老人家杜撰出來的,更何況區區呂布?不過呂布這個人還真的存在,他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但文學作品始終還是與真實的人物形象有所出入的。

    第一,《三國志中》呂布是作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可他最開始卻是以丁原的部將出場的,並非是丁原的什麼義子。這一點與三國演義是有出入的。當然,作者羅貫中這樣安排也不是並無道理,畢竟在小說演義的呂布就是一個為了自己利益,可以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大幹爹下手的形象。

    第二,三國演義中說呂布投靠董卓後與他誓為父子,但陳壽在卻《三國志》裡面明確的記載董卓“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就這樣因為一件小事,都能拿呂布撒氣的董卓,是真的對呂布好嗎?所以由此可見他們倆的關係,並不是如三國演義中所講的那樣好,可以說呂布先背叛董卓。而三國演義中,這樣講完全是為了更好的坐實出呂布的不忠之名。

    第三,三國演義說呂布是為了什麼所謂的貂蟬,才先背叛的董卓和他反目的。可《三國志》中的呂布,卻只是“與董卓尋常侍婢私通”而已。至於三國演義中的貂蟬,估摸著羅貫中先生也只是想多添幾分文學色彩的噱頭罷了。畢竟英雄難過美人關的橋段,都是歷代人民喜歡觀看閒聊的情節而已。

    第四,曹操去攻打呂布的時候,並沒有如三國演義中所言那樣水淹下邳。只是使用計謀派陳登去當臥底,裡應外合將呂布誅殺的。而且這個過程中,呂布這廝甚至還想投降的,只是因為對方不幹,不肯接受他的投降才沒有投降成。這一點《三國志》同樣有明白記載:

    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為軍先驅。時登諸弟在下邳城中,布乃質執登三弟,欲求和同。登執意不撓,進圍日急。布刺奸張弘,懼於後累,夜將登三弟出就登,布既伏誅。

    這也與三國演義裡面不肯投降的呂布,在形象是有所出入的。

    由此可見,我們耳熟能詳的呂布並非真實的呂布。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文學作品高於生活,可它也是實實在在的來源於生活的。雖然我們的羅貫中作者將真實的呂布誇大了一些,可在大事件上還是儘量還原了人物形象的。畢竟殺死自己老闆上司丁原,董卓,張揚的是他,與劉備釜底抽薪的也是他。

    總之,歷史中的呂布並心中雖然沒有什麼大義,也是一位以自我利益為出發點的人。但是他也是當時眾多普普通通將領的代表,從布衣出身的他一步步往上爬,即使沾滿了無數人的鮮血也在所不惜的小人物。甚至因為小眼界小,就會為了眼前蠅頭小利幹出自掘墳墓的事來。

  • 14 # 歷史笑春風

    一說起呂布,大家就會想起那句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東漢末年的戰場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呂布和他的部下,驍勇善戰的身影。但是,我們還會想起那句張飛的話,“三姓家奴”呂布。在我們的印象裡,呂布薄情寡義,唯利是圖,輕於去就,反覆無常。那麼,呂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呂布的驍勇是人人公認的。在歷史上,呂布號稱“飛將”。他弓馬嫻熟,在千軍萬馬中來去自由。在他的面前,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他是東漢末年公認的第一猛將。當年董卓以他為貼身護衛,有呂布在,沒有人敢對董卓起異心。

    可是,呂布的薄情寡義,反覆無常也是公認的。我們看看呂布的人生軌跡,在他的一生中,走遍了北半個中國,也背叛了無數的主人。他先跟隨丁原,後投靠董卓。後來他又殺了董卓,在董卓舊部的圍攻下被迫逃亡關東。

    在關東,他先後投奔了袁術、袁紹、張揚等人,不是不被接納,就是被人謀害。最終是因為陳宮的輔佐,才襲擊曹操,開始成為一方諸侯。他和曹操作戰失敗,轉而投奔了劉備。可是沒過多久,他趁劉備出兵討伐袁術的機會,襲佔了劉備的徐州。後來呂布在徐州奮戰數年,終於在曹操和劉備的圍攻下被俘,為曹操所殺。

    我們從這一段的歷史也可以看到,歷史上對呂布評價他“輕於去就”、“狼子野心”也是正確的。他輾轉整個北半個中國,更換了無數的主人。在這些人中,被他殺死的有丁原、董卓,被他襲取基業的有劉備,搞不好關係的有袁紹、袁術。可以說,他就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

    可是,我們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呂布,就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他的所作所為顯示他純粹是一個沒有城府的人。他的心性根本就沒有成熟,如同孩童一般。稍有點計謀的人就能夠把他玩弄在股掌之上。他能夠成為一路諸侯純粹是歷史開的一個玩笑。

    呂布沒有擔當一個君主的政治頭腦。他一直就想依附於他人,做一個衝鋒陷陣的勇將。可是,呂布的身上,還有一種性格,這是他人生悲劇的根源。那就是過於自信自己的武力,不願意屈居人下的性格。

    這種性格可能是古代西涼的遊牧民族的天性,他們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他們的心中,那些漢人的禮儀道德,和自己的自由來說,不值一提。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他們可以捨棄一切。呂布的身上,就體現了這個特點。

    在戰鬥中,呂布盡情的戰鬥,在愛情上,呂布盡情的索取。戰鬥中,他不怕戰場的廝殺,愛情裡,他也不怕董卓的威嚇。如果從遊牧民族的眼光看,他的所作所為沒有什麼錯。相反,呂布還是他們中最強的男人,最明亮的星。

    但是,呂布最可悲的是他走錯了地方。他涉足到了朝堂之上,進入到中原腹地,最後因為他那桀驁不馴的性格,陰差陽錯的成為了一方諸侯。政治上幼稚的他,成為各方政客的玩物。不懂得如何生存的他,自己走上了死路。

    他一再被人利用,被人欺騙。到死的時候還沒有明白,居然想讓劉備替他說情,保住一條性命。呂布也不想想,你投奔劉備,劉備收留了你。可是,你一轉眼,就趁劉備出征奪了他的徐州。這徐州是劉備想盡辦法才得到的基業,他還想依靠徐州奪取天下。

    呂布以為,我讓你回來,給一個地方容身,就對得起你劉備了。後來袁術攻打劉備,呂布轅門射戟調解了爭端,就是我對你劉備的恩情了。呂布也不想想,他的這種想法,劉備是不是認可?在白門樓上,當劉備說出不能留呂布的時候,呂布居然指責劉備是“是兒最叵信者”。旁人聽了,誰不為呂布的話啞然失笑。

    可以說,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呂布的想法是何等的幼稚。他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從自己的心理出發,根本就不理睬任何人的想法。用現代人的說法,就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呂布才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呂布的特點:武力超群,不講道義,自私自利,輕於去就。呂布能夠以自己的武力糾集起一支精銳。這支軍隊大多數人都和呂布一樣,以橫行天下為快樂。他們追求的是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根本就不理會什麼道德禮法。他們自恃武力,根本不甘於屈居人下。如果打個比方,他們就是橫行中原的狼群。而呂布就是他們這些人中的佼佼者,是這狼群中的頭狼。

    正是因為思想觀念不同,呂布根本就不具備作為一方君主的能力。可是,陰差陽錯,他居然當了一方諸侯。這樣,他雖然英勇善戰,可是在群雄的征戰中,他成為各方勢力利用玩弄的物件。最終,他的軍隊很快就被消滅,他也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影《陽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