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天道

    鍾孟宏導演的《Sunny普照》是2019年金馬獎最佳影片。影片得獎的當天,廈門這邊頒發的是金雞獎。獲得最佳男演員的王景春在臺上說,希望中國電影Sunny普照,願所有的愛地久天長。《地久天長》也是幫著王景春拿下人生巔峰的柏林影帝的作品。一條海峽,兩個電影節,終於以電影的名義聚在了一起。

    《Sunny普照》如果在電影院放映,應該是一部R級片:開場不到五分鐘,在林生祥給的浪漫配樂下,菜頭就砍下了一隻手,這隻手掉進了熱湯裡,接都接不回來。導演特地給了這隻血腥的手一次特寫。孩子看了大概會捂眼睛。

    不過,如果你覺得全片都是血腥殺戮,那麼又錯了。這部電影和片名一樣,溫暖得很。許光漢飾演的哥哥簡直是Sunny男孩這個名詞最佳代言人,他善待所有人,溫暖所有人,直到他講出“司馬光砸缸,缸中司馬光”那個孤寂又恐怖的寓言後,女朋友才認識到,這個生活中永遠Sunny沒有陰影的男孩是多麼孤獨無助,最終他的自殺終結了這道Sunny,留給他家人的是揮之不去的陰影:他本是父親唯一的驕傲,甚至弟弟阿和都不被認為是自己的兒子,如今突然消失在他們的生活中。

    阿和顯然不是一個Sunny的孩子,他教唆兄弟砍人,他讓姑娘未婚先育,他在少管所裡還和監獄霸凌不屈不饒,靠著一股狠勁生存了下來。但是出獄的阿和突然被改造成另一個人:他為了老婆孩子開始做兩份年工作,他面對威逼利誘委曲求全,更重要的是,他和一直看不上自己的父親和解了。在便利店買菸那場戲,從一開始的無比尷尬到了最後溫暖收場:所有的父子衝突,最後終將從男人的驕傲走向男人的妥協,真正實現和解。

    而一直信奉“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價值觀的父親給的和解態度讓觀眾心酸。失去大兒子之後,他很長時間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也花了很長時間認識阿和這個自己看不上的二兒子:他發現這個不孝子有了責任心,有了上進心,甚至學會了委曲求全。看到他的這種轉變有可能被菜頭破壞後,這位駕校教練拼死出手,維護這道家庭新出現的Sunny:他當然不希望一個遭受挫折的家庭就此沉淪,“我是個駕校教練,我又能做什麼呢?”在山頂和妻子的這場戲真摯、熱烈,觀眾很難不潸然淚下。

    什麼是Sunny普照呀?Sunny普照也許並不是大兒子那樣,燃燒自己,照亮所有人,最後自己灰暗掉了:沒有人可以成為所有人的太陽,那對成為太陽那個人實在不公平。Sunny普照應該是許光漢自殺以後,這個家庭的狀態:他們互相關心,守望,甚至為對方犧牲,用對方並不知道的方式。

    阿和為了菜頭不打擾家人的生活,敢於去警察局開槍,也去做黑色交易;母親用自己獨有的柔軟保護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自尊,而父親最後的匹夫之路,也震驚了所有人,他給出了他能給的所有。

    萬物皆有縫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萊昂納德·科恩的《頌歌》裡如此寫到。是的,人心情感也如此:在許光漢失去自己之前,人們都很介意彼此心中的那些縫隙。而當小太陽消失、巨大變故到來之後,一家人又開始尋找那些縫隙,用各自身上的Sunny與溫度將其填滿。這大概就是一家人的意義吧!

    鍾孟宏、林生祥也是上一部有溫度的臺灣金馬最佳作品《大佛普拉斯》的主創。很慶幸,在兩岸關係僵化的現在,臺灣電影保留著那令人心頭一熱、獨有本地特色和尺度的一脈。有兇殺、監獄、黑道的一部電影,卻異常溫暖,這件事能發生,依然是電影人對生活本身的熱愛。

  • 2 # 每日放影院

    年度十佳備選。 沉浸在故事裡,人物被隱藏的每一種情緒都找得到來處,也能在自身找到依存,是為數不多的新的觀影體驗,不知是自己成長了,還是影片給了這樣的思考。 故事裡的菜頭和阿文都是全新的,沒別描寫過的人物,是在千萬人海里找到的新的靈魂。 菜頭為了阿和,切掉了黑輪的手,卻被阿和將所有的矛頭指向自己,最後死了也只是得到阿和的一句「他一直在找我麻煩」。 阿文是阿和的父親,他從來不喜歡阿和,也從來不承認有這麼一個兒子。阿和入獄,他希望兒子在獄中待到死。大兒子死後,竟然為了阿和殺了人。 人生就是不斷地「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難過的事情總會過去,也會被遺忘,反正人生就是風風雨雨。 我一直覺得人生就像是一條路,只要握緊手中的方向盤,紅燈該停就停,綠燈的時候慢慢起步,穩穩地開,人生的路就會平平安安。

  • 3 # 其實不懂丶

    劇情拖沓,最後一個小時太難熬了。

    電影主題不明確,這兩個半小時我一直在思考導演想表達什麼?他想說個什麼樣的故事!最後感覺導演想說的太多,又好像什麼都沒說。他就是陳述這個故事,不帶有個人主觀看法的說下去,甚至不惜拖沓的說。故事裡發生很多事,都沒說人生道理,觀眾你覺得是什麼道理就是什麼道理。你們越猜不出來,說明電影越高階。然後鏡頭多長鏡頭,放點什麼慢吞吞的音樂,加個文藝的小濾鏡,最後不明所以突然結束了。朋友們注意了,畫重點,這就是部大作啦!

    但是許光漢確實是擁有劇拋臉的男人啊,演啥像啥,一點不串戲。未來可期啊。火了後務必好好選劇本,多拍好的作品。

  • 4 # Cary剪輯

    導演對於片名《Sunny普照》是這樣解釋的:

    “這世界唯一公平的就是Sunny,但炙熱的Sunny其實沒有那麼容易擁抱,你會發現所有人都躲在陰影下。”

    但阿豪卻沒有屬於自己的陰影。

    第一次考醫學院落榜後,阿豪其實是一個失敗者。

    他或許有很多失落、迷茫、懷疑自己的時刻,但卻要藏在心裡。

    父母如千斤重的期望,已經成了讓人無法喘息的壓力。

    父親對兩個小孩之間的偏愛是明顯的。

    駕校學員問他有幾個小孩時,父親總是說:

    “一個,正在考醫學院。”

    言語中盡是吹噓和得意。

    而對於叛逆的弟弟阿和,父親甚至不承認他的存在。

    就算對著妻子,父親也把阿和叫做“你兒子”,而不是“我(們)的兒子”。

    儘管如此,在阿豪看來,或許弟弟阿和才是真正被父母縱容的那一個。

    不需要揹負太多期待,可以任性胡鬧,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樣的阿和,是躲在陰影下的。

    父母過重的期望,就像24小時從不間斷的Sunny普照,炙熱無比。

    找不到陰影無處可逃的阿豪,最終成了太陽下的犧牲品。

  • 5 # 黃浩1314

    依然記得在《一路順風》的最後一場戲,在鍾孟宏的電影裡,感受到一點柔軟。當時頗意外電影是收在那樣陽光灑落的早晨和一句生日祝賀和最後一顆鏡頭下老許輕輕鬆開的臉部表情。

    跟著鍾孟宏的電影看下來,殺人見血、深夜裡的黑暗和偏藍的冷色調,以及人與人對話、故事節奏,幾乎都是明快且沒有多一秒的浪費。生活是緊湊的,說話不用拖泥帶水、殺人砍人不用舖排任何遲疑的橋段,更不用有那些矯情作做舖陳角色和角色之間究竟要有多少內心糾結。

  • 6 # 大山侃劇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

    一直特別喜歡鐘導拍攝這部電影的理念:

    Sunny普照之下人在下面是沒有辦法遁形的,是好是壞,完全被看得特別清楚。太陽之所以公平,不是因為它能無差別地給予每個人Sunny,而是因為它能照射出屬於每個人的陰影。

    鍾導曾在花絮中也有說過這樣一段話:

    每個人家庭都有屋頂,有四根柱子,當一個柱子慢慢瓦解,第二根柱子瓦解,那這房子理所當然是要倒塌了。家不就這個樣子嘛,常常就是發生什麼事情了一定要有人撐住。越到最後面房子也是歪歪斜斜的,但至少也可以遮風避雨,那還是有一個家的樣子。

    整部電影也是講述了這樣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一個家庭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如何堅持下去的故事,核心在於直面地去解決問題,也要解決如何更直接地面對自己。

    鍾導選擇了用一種非常極端且動人的方式,體現了何謂父愛如山。

    家人就是這樣奇妙,最是容易互相傷害,卻無時無刻不在互相牽掛關愛,都曾在彼此的人生中留下烙印傷痕,也同樣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刻獲得救贖。

    鍾導細膩入微的敘事方式其實更像是一把手術刀,精彩的描述了一個十分貼近生活的故事,一點點劃開觀眾的小心臟,緩緩地將Sunny和陰影都裝到觀眾的內心深處。且不時加入一些幽默的橋段增加觀影體驗。

    透過影像去堆積情緒的表現渲染方式,本身就需要小火慢燉式的手法,才能使得這部影片的“後勁”如此強烈。

    雖然這部片子叫《Sunny普照》且全片的色彩基調也都非常鮮豔,明亮但是看完的感受卻讓人感覺像臺北這座雨城一般陰冷、潮溼。

    一般人看完這部片子都不會有多深刻的感悟,那是因為大部分人都處於光與影之間,而非兩個極端。

  • 7 # 那段是絕情

    《Sunny普照》,似乎想照出中國家庭文化的每一個樣本,比如兩孩家庭中最常見的偏愛問題。

    優秀的哥哥獲得父母更多的愛,弟弟被選擇性的忽視,這種病態的家庭教育在中國普遍存在,影片中兄弟倆各自走極端也正是這種問題的衍生。

    《Sunny普照》還探討了青少年心理、司法賠償、少年犯迴歸社會等諸多社會問題。

  • 8 # 渝魚熱劇放映室

    我看電影喜歡迴避一些大英雄主題的故事,而更喜歡聚焦在小人物身上的電影,因為他們在面對生活時,往往能爆發出超乎常人的力量。《Sunny普照》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Sunny普照”其實字面上的意思,說的就是哥哥臨死前的感受。他認為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陽,總能照到每一個人身上,只要你願意走出陰影,你就能得到溫暖。而他就是整個故事裡的太陽,用自己照亮家庭以及他周圍的人。而太陽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他離人們太遠,永遠東昇西落,高掛在天上,人們無需杞人憂天地為他擔心,只要去擁抱溫暖就好。畢竟,在人們心裡“太陽每天都會照常升起”。

    在我看來整部電影最感人的情節大概就是最後二十分鐘了吧,最後20分鐘阿和得知菜頭死掉了,不顧滿臉血跡沿著那條長長的綠色的路一直跑一直跑的時候,讓我產生「新生活就要開始了」的錯覺。

    執拗的父親,隱忍的母親,渴望陰影躲避的哥哥和渴望Sunny照耀的弟弟,有時候道路總是一灘狗屎接著一灘狗屎,儘管你開了一輩子車,儘管你有多熟練做到「把握時間 擺正方向」。

    最後爸爸媽媽Sunny下的長對白,真相的托出,還蠻感人的,不枉我花了一上午看完。最後,林生祥的配樂很加分。

    總體上,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電影。

  • 9 # 傾聽邇的美

    一個非常小的點,大兒子阿豪(許光漢飾演)在公交車站臺和女生的那段關於“司馬光”的故事,來自於臺灣作家袁哲生的短篇小說《寂寞的遊戲》裡的《脆弱的故事》一節,原文如下:

    在我心底埋藏了一個故事,我從來都不告訴別人。

    我之所以不曾跟別人提起,並不是因為它是個多麼了不起的故事;相反地,它是一個很單調、很無趣的故事。我一直保留這個故事,主要是想讓我心中的困惑有一個容身之處,並沒有別的理由。另一方面,因為這是一個古老又平凡的故事,我只好很神秘地、小心翼翼地把它包裹起來,使它成為一個值得收藏的東西。

    這個故事經常以幾個簡單的畫面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一開始,幾個古代的小朋友在庭院裡玩迷藏,他們樂此不疲,不時地發出愉快的笑鬧聲。後來,輪到一個叫司馬光的小男孩當鬼,很有風度地背轉身去,用手臂遮住雙眼,然後倚在一根石柱上。他慢慢地數著:“一二三”他刻意數得很慢,好讓他的同伴們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躲藏起來。直到完全聽不見任何聲響的時候,他才慢慢地放下手臂,轉過身來,面對一個完全不同的景象:庭院裡原先的人全都不見了, 嘈雜聲也都沉寂 了,連樹葉也是靜止的 他開始向四周覓去,熱切地想要一一找出他的同伴們。他是一個敏感又堅強的小 孩,很快地,他一一發現了他的同伴們,並且把他們逮出來。當所有的人都重新聚集在一起,並且鼓譟著要再繼續遊戲時,司馬光卻堅持說還有一個同伴尚未出現,還沒被他找到。他的同伴面面相覷,不知所云。他們又重新清點了一次——一個也不少;可是司馬光不以為然,他一定要把那位失蹤的同伴找出來之後,才肯繼續玩捉迷藏遊戲。漸漸地,所有的人都被他堅定的態度說服了!於是他們尾隨在司馬光之後開始搜尋了起來。

    下一個畫面來到一個大水缸前面 這是一個很大很厚的水缸,那是一種古時候放在庭院裡接雨水,以備消防急難之需的貯水槽。它的高度超過一個小孩子,所以他們一行人從水缸外面根本看不見任何東西。有人提議爬到樹上去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也有人熱心地要去找梯子來;這時,眾目睽睽之下,司馬光很勇敢地拾起地上的一塊大石頭,把它高高舉起,使勁地往水缸中心最脆弱的地方砸去.......柱從破裂的缺口泉湧而出,潑灑到地上,才一-瞬間,他們清楚地看見水缸裡的確是有一個人,他撐起雙手在水缸內旋繞了幾圈,然後順著水流被衝到溼答答的地面上,面朝下,身上沾滿了黃色的汙泥。看到眼前這個身上沒穿半件衣服、光著屁股發抖的小男孩,大夥兒開始忍不住驚呼大笑起來,連司馬光也洋洋得意地笑了;不過,他的笑聲只維持了一下子。藏在水缸裡的小男孩狼狽地從地上站起來,當他把臉上的汙泥抹掉時,所有的笑聲都戛然而止。赤裸的小男孩面無表情地看著前方,露出一雙空洞的眼球,他長得和司馬光一模一樣。所有的人好像看見鬼魂一樣開始四下逃散,只剩下司馬光一個人怔在原地,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

    這就是我一直埋藏在心中的故事,和時常出現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幾個簡單畫面——一個脆弱的故事。

    ——袁哲生《寂寞的故事》1998年11月

    而袁哲生的這一段描寫與電影中的臺詞幾乎沒多大差異,我想電影在此也是在致敬袁哲生吧,因為他在2004年已經自殺離世,而且我也覺得大兒子阿豪身上有著袁哲生的氣質,最後他也是自殺而死,並且大兒子靈魂出現和父親相見這一情節也和“寂寞的遊戲”即捉迷藏吻合。

    大兒子阿豪在外人眼中是個學習成績好、長得好,什麼都好的男生,因為沒有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而選擇復讀的好學生。而實際上,阿豪的個人世界是相當複雜的,在這些故事和語言背後,藏著的是一個更值得解讀的形象。

    讓我們從阿豪和女生去動物園這一段的獨白開始: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

    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

    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

    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Sunny,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Sunny普照。

    這短獨白寫得相當出色,加上電影攝影,Sunny的耀眼和陰影形成對比,這個段落非常完美。司馬光為什麼那麼肯定地說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有被找到,為什麼最後找到的就是自己?實際上,在我的理解當中,這個故事無論是在《寂寞的遊戲》還是《Sunny普照》裡都指向一個問題:我如何與我自己相處。

    只剩下司馬光一個人怔在原地,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

    司馬光不是怕鬼魂之類的東西,司馬光怕的是沒有能力與自己好好相處,所以是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寂寞的遊戲》其實是敘事者在講述自己十幾歲的故事,充滿了各種聯想,除了司馬光還有阿姆斯特朗(阿姆斯壯,臺譯)和吳剛,這部分後面還有一段,可以作為解讀的參考:

    此刻,阿姆斯壯心中浮現的,不是他家人的面孔,也不是訓練階段的生活,或是總統先生會餐時侃侃而談的模樣。他想起曾經在某個月圓的夜晚,從太空總署的天文望遠鏡後面,看見月球上的吳剛渺小地站在巨大的桂樹前,不停地揮動沉重的利斧,向桂樹砍去。桂樹隨砍隨合,吳剛面無表情,汗如雨下。想到自己正朝月球飛奔而去,阿姆斯壯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此時,阿姆斯壯的同胞們圍擠在電視機旁,面露堅定的神情,看著疾速賓士的火箭,就像司馬光看著自己擲出的大石塊那樣,向月球——或者,向他們自己——用力砸去。

    阿姆斯特朗登月、吳剛砍樹、司馬光砸缸這三個故事在袁哲生的故事裡,有了更為不同的意蘊。其實他們都是孤獨者,阿姆斯特朗在浩瀚的月球上,感受宇宙的歷史氣息,這是人類探索未知的一大步。宇宙浪漫,銀河耀眼,繁星密佈,但關乎宇宙、太空的美,歸根結底在我看來,是孤獨之美。阿姆斯特朗是孤獨的,因為是他一個人登月,一個人看著這未知的蒼穹;吳剛也是孤獨的,他沒有嫦娥;司馬光也是孤獨的,他只能自己面對自己。

    所以在此,這些故事的運用最後都是要討論我們和自己的關係問題。火箭發射朝月球飛奔、吳剛砍無數顆樹、司馬光用力砸缸,都是一種對抗孤獨的選擇,阿豪自殺、袁哲生自殺,也是如此。或許是不負責任,但實際上,他們的選擇是所處環境帶來的“24小時不間斷”Sunny普照的後果。這種後果就是我們越來越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面對自己。

    父親在夢裡與阿豪相見,阿豪說我走這邊哦。這其實是阿豪故事的結局,死對於阿豪而言,實則是解脫,他無需再扛著那麼多的擔子,他想要走另一條,自己想走的路。捉迷藏這個“寂寞的遊戲”為何寂寞,因為在遊戲中我們設定了來找的人和躲起來的人,但是這些故事給我們的問題是,來找的人就不需要被找了嗎?好像拗口,實則想表達的是,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很多東西,都在付出很多,但最終回到自己身上,我們自己去哪了。

    《寂寞的遊戲》最後一句話是“我還記得他們躲起來之前的樣子”,這一是要找到他們必須記得他們的模樣;二是不要因為捉迷藏過後,忘記人本來的模樣,其實我想也是在否定我們的很多舉動,也許那些舉動不被別人所理解和接受;三是把記憶定格,鎖定在最好的狀態。

    《Sunny普照》講的故事不新鮮,是臺灣文藝很喜歡討論的家庭故事,這些電影和文學當然不僅在講家庭,因為家庭的核心就是人與人的關係。這些作品都相當細膩,而且臺灣文藝在一定程度和和日本有很密切的聯絡,比如小津安二郎之於臺灣電影,侯孝賢之於是枝裕和。我是很喜歡這些作品,因為撕下所謂文藝的外表下,它們所展現的就是不同的人的生存狀態。說句實話,臺灣電影這幾年有很多不錯的作品,《大佛普拉斯》《血觀音》等等,這些作品都有著極強的藝術表達力,同時也能深入到很多問題當中,並且顯得不做作,也不那麼崇高和厚重,還能沉入電影中,內地幾乎沒有哪個導演可以做到。我最愛的是小兒子在大橋上奔跑這一段,配樂讓整個場面更有感染力,所有的沉重、糾葛、紛爭都似乎在這一跑中消散了,Sunny不再沉重,陰影也不再灰暗,一切都是豐盈且動人。

  • 10 # 檸檬姐看電影

    《Sunny普照》是導演鍾孟宏的第5部作品,它在2019年金馬獎拿下了11項提名,獲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鍾孟宏) 、最佳男主角(陳以文)、最佳男配角(劉冠廷)、最佳電影剪輯五項大獎。平凡的人拼湊成了平凡的故事,卻讓所有人淚流滿面!《Sunny普照》就和它的片名一樣,有些溫暖、有些哲理,它以最真實的角度,刻畫一個臺灣家庭所經歷的悲歡離合。

    某些畫面、某些對白,令人感到一絲熟悉感,悄悄勾起了心中酸楚的記憶!

    1. 曾在陰暗的角落徘徊,才能感受到Sunny的溫暖

    每個人的心中, 都有一個對完美家庭的渴望。但事實上,沒有一個「家」是完美的。

    《Sunny普照》的哲理,其實很簡單。家人的愛和關懷就象是Sunny,但在Sunny普照之時,也存在著陰影;這個陰影,是每個人心中的秘密,很多時候,我們連最親密的家人也不知如何傾訴。

    「我們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這是導演鍾孟宏寫下的文字。

    一個家庭也因為有陰影,才能感受到Sunny是多麼溫暖。

    我們總是習慣把「家」塑造成一個美麗的避風港,但隨著年紀漸長才知道,那已是千瘡百孔。但為什麼這個家,卻還是無比堅固?或許是因為我們明白,關於「家」的一些難題儘管無法彌補、無法保證幸福,家人們卻都渴望著一樣的未來,一個安定詳和的未來。

    所以我們努力相愛,努力成為彼此的Sunny。

    2. 不擅言詞的嚴父,父子溝通的桎梏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木訥的父親或是母親。他的愛似乎是淡淡的,只有在責備孩子的時候,能感受到他熱切的關懷。

    他看不到孩子的陰暗面,又或許是不願承認,因為會他會自責。他的言語象是一把利刃,而孩子們明明理解他愛的方式,卻也總是以更強硬的姿態面對他。父子間的情感往往是內斂的,卻也是溝通的桎梏。

    《Sunny普照》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存在。在小兒子被關進少年感化院時,他對別人說:「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平淡的語氣,卻能感受到他的心痛、他的淚水。

    一句不在乎的話,卻伴隨了他多年在兒子背後的奔波,為他擋下槍林彈雨。

    他對妻子的一句告白,也令人憶起了家裡的父親。

    「妳知道我是個駕訓班的教練,我不是很聰明,我想幫小孩做點什麼,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Sunny普照》中不擅言詞的嚴父,其實只是一個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才能讓孩子更幸福的男人。

    3. 堅強的母親,收拾著全家人的垃圾

    母親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堅持撫養兒子的女友和孩子。在沒有任何人能分擔的日子裡,她一個人的辛苦、疲憊,卻不敢再加諸於家人身上。

    一個木訥的父親, 所以母親必須成為家人之間的橋樑。她督促著父親和孩子換一種愛的方式,然後默默看守著他們心中最陰暗的角落。

    但看似堅毅的女人,也有潰堤的時候;她的不安,化成時時刻刻的焦躁、暴怒。在夜深人靜時,她偷偷在廚房點了一根菸、沉思⋯⋯ 回過神,才發現自己忘了關瓦斯。

    4. 看似完美的哥哥,卻也有黑暗的一面

    因為弟弟的叛逆,所以他必須成為父母心中的寄託。這樣一個優秀的男孩,不能顯露一絲埋怨、一絲痛苦,因為家人們比自己難過多了。

    習慣了將感情埋藏心底,再沉重的情緒也能自我沉澱⋯⋯ 這個哥哥的心境,令人憶起了某一個時期、又或是當下的自己。

    竭盡全力要為身邊的人做點什麼,卻發現自己的力量太薄弱;所以只好努力讓自己不成為家人的負擔,期許就這麼平平淡淡地活下去。但他的心中,始終有一絲疑惑、一個秘密。

    5. 小兒子的叛逆,究竟是誰的錯?

    這是個沒有正解的提問。《Sunny普照》中小兒子的叛逆,或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缺乏父親的關愛,因為母親過度保護,因為總是和完美的哥哥做比較⋯⋯

    但迴歸《Sunny普照》的本質,每個家庭都是千瘡百孔,當然,也沒有人是完美的。

    生命,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一個人的錯誤,總不能歸咎於另一個人身上。當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可以去思量這樣一個原生家庭的是非對錯;但事實上,《Sunny普照》卻是我們身邊的故事,而我們也還拘泥其中。

    《Sunny普照》呈現了最細膩、最寫實的,關於一個臺灣家庭的故事。儘管有那麼多的不完美,但因為我們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 11 # 生活中的騷操作

    作為“史上關注度最低的一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Sunny普照》並沒有進入太多人的視野。但即便是在入圍影片極其有限的不利條件下,金馬仍然做出了一個足以令所有人信服的選擇。《Sunny普照》放在2019年的整個華語電影範圍裡,也絕對是最佳作品之一,在我個人眼中,它可以排進前三。

    提到金馬,就不能不提頒獎禮當天金馬與金雞隔著臺灣海峽的“對壘”。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是,那一天在海峽兩岸最熱門的兩部影片——《Sunny普照》和《地久天長》——在相當多的層面可以對照起來觀看和理解。

    兩部影片的主人公都是一個家庭,更準確地說,是都是一個看上去很“慘”的家庭。而且,這種“慘”,都源自於兩個家庭失去了他們的孩子。

    在《地久天長》裡,耀軍一家先是因為一次意外失去了他們僅有的獨子,而後又因為計劃生育失去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而在《Sunny普照》裡,阿文一家則是先失去了他們叛逆的幼子阿和(並非真正失去,阿和是被關進了少年收容所),而後又失去了他們出色的長子阿豪。雖然原因不盡相同,但箇中的創傷與悲痛卻殊途同歸。

    兩部影片都並不旨在“賣慘”,而是試圖去描寫兩個悲劇家庭涓涓細流般的生活,然後在這種看起來最普通不過的生活當中,去尋找和追問釀成悲劇的原因。

    《地久天長》的答案更直觀一點,耀軍一家的悲劇更多被指向那個特殊的社會時期,以及那項過於特殊的國策,其中固然也有人心的變化與湧動,但那些變化與湧動始終與時代和政策息息相關。

    《Sunny普照》的答案則顯得更加曖昧不明,如果不去追本溯源的思索,阿文一家的悲劇會給人一種無從講起的莫名感。阿和為什麼與家人水火不容,阿豪又為什麼突然自殺,這些令人費解且無奈的現實,需要到這個典型的中國家庭的根源當中去尋求答案。

    這個答案,直到影片的最後才漸漸浮出水面。在毫無遮蔽的Sunny之下,一直沉默寡言的阿文向妻子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多年來他一直拒絕接受叛逆的阿和是自己的兒子,那一次又一次向陌生的學徒說出的“只有一個兒子”成了最容易被忽略的證明,而他留給阿豪的那一本又一本寫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筆記本,則成了把阿豪逼至絕路的證明。

    歸根結底,一切的悲劇都始於阿文。這位嚴厲冷漠、多年來都抱持自己那一套單調嚴苛價值觀的父親,在心理上早早拋棄了阿和,又一意孤行地把阿豪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缺、“24小時Sunny普照”的“好兒子”,間接造成了所有這一切。

    阿文對待被砍傷的黑輪的賠償金一事,最直觀地反映了他的觀念與態度。在他心中,賠償金理應由砍人的菜頭一家承擔,天經地義,有理有據。而他自己責任缺失的那一面,以及因此導致的後果,卻被理所當然地無視。結果便是,菜頭出獄後帶來的種種麻煩,成了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在《Sunny普照》裡,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但同時也曾是加害者。每個人都虧欠了什麼,於是每個人最終都不得不彌補和償還。

    此前虧欠他人最多的阿和,不得不用酷刑般的賣命工作來彌補妻子和孩子,用再度犯罪來償還菜頭,用他曾經最愛的腳踏車載母親一程來回報母親。直到他多年後偶然遇見失去了手掌的黑輪,看見對方陷入怎樣的境地,才真正懂得悔恨曾經的罪過。但他與父親阿文的隔閡,始終都在那裡。

    最終,一切的紛亂還是隻能以阿文的彌補和償還來結束,但即便如此,阿文自己也不得不背上新的愧疚與負累。

    如果說《地久天長》想要呈現一個時代的癥結,那麼《Sunny普照》則試圖深入一個家庭的骨髓與肌理。每個人家庭的傷痛或許不盡相同,但那些傷痛背後的根源,卻出奇的一致——是因為成員間缺乏交流,也是因為單一的價值觀不夠包容,是如此長久往復帶來的疏離與冷漠,以及更進一步的排斥與抗拒。

    阿豪的死於是成了某種並不具有典型意義的象徵。在外人眼中,他是一個沒有缺點和瑕疵的人人欣羨的“完人”,但完美恰恰成為了壓垮太的重荷。每個人都可以躲在屬於自己的一塊陰影裡喘息片刻,只有他,不得不在所有的期望與關愛當中持續曝曬,得不到一點廕庇。

    阿豪說,最公平的東西是太陽,它不帶任何偏見地照耀大地上的一切。但他只說對了一半。同樣公平的東西,是時間,它不帶任何偏見地流走,然後掩埋一切。

    到頭來,《Sunny普照》也和《地久天長》一樣,是一場時間作用下的療愈和救贖。你甚至會發現兩部電影的缺點也是相似的,那就是都在收尾的時候把許多原本可以留待觀眾自己去解讀的潛臺詞,全都清楚無誤地說了出來。只不過,有些話,無聲比有聲更有力量。

  • 12 # 每一天都在

    因為義氣幫了兄弟,結果自己承擔更多的罪,奶奶被趕去養老院。因為想起兄弟說的抽菸解釋不清,就下車抽,結果被兄弟爸爸撞死。菜頭其實也蠻可憐的

  • 13 # 影視剪輯館Q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Sunny普照》

    導演鍾孟宏在花絮裡有說過這樣一段話:

    「每個家庭都有屋頂,有四根柱子,當一個柱子慢慢瓦解,第二根柱子瓦解,那這房子理所當然要倒了。家不就這個樣子嘛,常常就是發生什麼事情了一定要有人撐住。越到最後面房子也是歪歪斜斜的,但至少也可以遮風避雨,那還是有一個家的樣子。」

    整部電影大概也是講述了這樣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

    小兒子阿和是問題少年,因為教唆朋友砍了人家一隻手被關進少管所。

    進了少管所後,還留了一個初三的懷孕女友在外面,作為母親的琴姐自然不能不管不顧。

    大兒子阿豪則完全相反,各方面都很優異,卻莫名其妙自殺了。

    父親阿文在駕訓班當了大半輩子的教練,相比於小兒子,大兒子一直都是阿文的希望。

    大兒子死後,小兒子出獄,阿文一句話都沒說,卻為了守護小兒子的生活殺人。

    自打阿和入獄後,整個家就在崩潰的邊緣,歪歪斜斜,但直到結束的最後一秒,它還是可以遮風避雨,還是有個家的樣子。

    阿文作為駕訓班的老教練,一直堅信著駕訓班的宗旨:

    「把握時機,掌握方向。」

    母親琴姐在最後責怪他,沒能把握時機,掌握方向,才會一輩子都只是個駕訓班的教練。

    阿文看著太陽,慢慢說出為了小兒子阿和,他是怎麼在空無一人的鬼地方,開車將人撞昏,拖進草叢的最深處再用石頭砸死。

    最後二十分鐘,阿和得知菜頭死掉了,不顧滿臉血跡沿著那條長長的綠色的路一直跑一直跑的時候,讓我產生「新生活就要開始了」的錯覺。

    執拗的父親,隱忍的母親,渴望陰影躲避的哥哥和渴望Sunny照耀的弟弟,有時候道路總是一灘狗屎接著一灘狗屎,儘管你開了一輩子車,儘管你有多熟練做到「把握時間 擺正方向」。

    最後爸爸媽媽Sunny下的長對白,真相的托出,還蠻感人的,不枉我在新年第一天花了一整個上午看完。最後,林生祥的配樂很加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4 # 舒心醬

    對於大多數內娛觀眾而言,《Sunny普照》演員表中除了最近走紅的許光漢之外、可能一個熟悉的名字都沒有。但這絲毫不妨礙電影的動人。豆瓣評分8.3,知乎評分高達8.9,堪稱近期最驚豔的華語電影。《大佛普拉斯》之後導演又帶來了一部細膩的人間世相,怨憎會愛別離血脈糾纏,有情皆怨眾生皆苦的悲情城市面貌裡,不幸的幾個家庭匯聚在意外的血紅的悽慘的連線點上,卻又有著溫柔慈悲的力量。平淡又凝練的日常語境之下,深埋著因果和悲憫的高階敘述線條。在短短體量中,講清楚了數個家庭的悲劇、也清晰刻畫了眾人的個性稜角、為悲劇溯源。夫妻、父子、兄弟、愛人、同事,每一對人物關係都很“冤家”。非常激烈的戲劇衝突,但表達方式很剋制,綿密又深入。一,高階的戲劇表達。《Sunny普照》中兩場終極對峙,一場是出獄之後的菜頭和陳伯伯,一場是在工作場合偶遇的黑輪和陳建和,前者是恩怨和良心的對壘,此恨難消、此怨難平,後者是少年仇恨在成人擔當中的煙消雲散、相逢一笑泯恩仇。日常寒暄一般的對話,卻蘊藏了最濃烈的情緒力量。菜頭和陳伯伯的故事裡,最尖銳的最殘酷的恨意,被表達為輕飄飄的一個手勢:“聽說你兒子是”、隨後做了一個扔東西下樓的手勢,踩別人致命痛點的方式越輕佻,恨意的面目全非、撕心裂肺就越鮮明,不需要大哭大吼大叫,萬千情緒的洪流已然滾滾而過。殘陽似血,悲哀滅頂。黑輪、陳建和的重逢中,最有衝擊力的無邊悔意,也同樣被藏在看似日常瑣碎的寒暄裡。黑輪摘下假肢、握住陳建和的手掌:這就是沒有手的感覺。他們早已經在歲月裡變了模樣,無人再提當年的少年負氣、少年恩怨是為何,一個洗車的和一個修馬桶的在工作場合相遇,恍若隔世。外表都很平淡,沒有歇斯底里、更沒有嚎啕大哭,但每句話都是核能級別的炸彈。描摹出的不僅僅是幾個少年的恩怨,更是無邊苦海式的眾生相。二,錯位的關係“正位”。陳建豪和小夥伴的械鬥最終能和解,不是以獄友的身份,反而是以“教學”的錯位姿態。被打到滿面烏青、拒絕了陳建豪食物示好求和的小夥伴,深夜苦熬時甚至背起了乘法口訣。這對小冤家明明是打到你死我活的對頭關係,這個時候卻一本正經成了乘法口訣的應用題老師和學徒。黑色幽默的背後讓人歡喜又心酸:歡喜他們有重頭再來的機會,心酸是怎樣的家庭失教和不幸、讓孩子淪落至此。同樣,陳家父子和解的轉折拐點,不是以父子的身份,反而是以店員和顧客的身份。脫離父子這層羈絆關係裡太深太重太多的期待和怨恨之後,這對父子才終於找到了可以溝通的方式。兒子獄中歸來改過自新重頭做人,老父親並非透過兒子甚至不是透過妻子、兒媳的途徑知曉,反而是在便利店裡買東西時才瞭解:你上完洗車場的班以後再來便利店上大夜班,會不會太辛苦。兒子以店員的業務禮貌問“沒有零錢找硬幣可以嗎”,父子二人之間接漏了的滿桌零錢,每一個細節都很反諷又很悲情。父子矛盾線很打動人,陳家爸爸是典型的中國式大家長,對孩子實行高壓高要求,譴責多過鼓勵、責罵多過溝通。過度期許大兒子,過度鄙夷小孩子,最終“一個”兒子的謊話一語成讖,這位老父親為了保護孩子獻祭上了殺戮的代價。三言兩語的寡淡裡,滿滿都是人生的熾熱。沒有一句臺詞在煽情,但每一句都扎中內心最惻隱、最柔軟的情緒。這是團隊的功力,更是樸素真摯的創作態度,術難得、道更難得。三,悲劇溯源式的性格立面。好的敘事往往都不會停留在劃分黑白善惡陣營,不會用一邊碾壓另一邊的快意恩仇來實現“爽”感的心理滿足;反而會揭開面具下的潰爛:惡人的背後是一個叫人唏噓不已的悲劇。電影從人物角色性格立面的塑造裡,不動聲色講明白了“他的孩子為何那樣”。菜頭的悲劇出現在幾個細膩的瞬間裡。第一次是當面鑼對面鼓的對比。法庭對峙之時,阿和這邊做著父親母親律師,一排座位都是滿的;而阿和那邊只有一個人,空空蕩蕩。第二次是從第三人口中。苦主黑輪伯來向陳爸爸要錢:法院判了菜頭家賠償,但他家裡只有一個奶奶、爸爸媽媽都不在、恐怕一毛錢都拿不出來。在陳爸爸不肯當冤大頭的憤恨的視角里,菜頭家在鉅額債務下的悲劇已經有了伏筆。第三次是菜頭的自述。被放出來以後,找不到以前住的地方。菜頭的戲份並不多,關於他背景“他為何那樣”的筆墨更是少之又少,但很到位,三言兩語以看似閒筆的方式點中重點:這個迷路的無人愛護無人教養的小孩,最終迷失到萬劫不復的境地。乍看之下他活得特別現實、鋌而走險賺快錢,實際上他內心不肯和解的張狂少年氣始終最重,他的怨恨也最凌冽、最張牙舞爪,強烈到具有自毀傾向。不肯向現實低頭、以惡懲惡、為惡加碼,在“你們欠我的”這條悲劇路上越走越偏執。當然,《Sunny普照》這部電影也並非沒有短板,許光漢飾演的哥哥陳建豪,這條線似乎顯得有些單薄、突兀。四,表徵意義大於內容肌理的區域性斷裂。如果說其他人物線都是有血有肉、掘地三尺般的真實質感,那麼這條線則更像是囈語和夢境的交錯。其餘敘述線都偏寫實、銳利又厚重,哥哥的這條故事線偏象徵,縹緲又高度意象化。無論是他把司馬光砸缸救小孩講成鬼故事,還是他醒來後覺得一旁沉睡著無數人的幻覺,抑或是他和女友在簡訊裡說到的觀感,都更偏向表現主義的表徵和象徵層面。對比其他部分不夠落地不夠實,女友這個角色的出現也頗為尷尬、沒有戳心的終極一擊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條線是“別人家的孩子看不見的隱秘心事”的概念化表達。影像化完成度很有折扣。舒心結語《Sunny普照》幾個俯拍的鏡頭,不動聲色呈現出悲情城市般的質感,但電影又並非全然的悲劇。一層是表象上對於悲劇的破解,在於諸多反諷和黑色幽默的鏡頭:無論是臉被打成染缸的豬頭室友被乘法口訣,還是黑輪伯開了糞車大鬧練車場,都有著“不合時宜”的笑點。

    另一層則是總會Sunny普照的信仰。

    阿和被宣告可以離開之時、班上的少年們一同唱起“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縱使是跳樓的阿豪也相信著“Sunny普照”。

    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Sunny普照,林立的高樓、橫起的圍牆會將割裂光線、會圈養出階梯式等級制的“Sunny”,貧賤不同、善惡錯位,眾生沉浮其間不勝苦楚。

    然而,縱使如此,也依舊要相信:春天總會來、Sunny總會普照。

  • 15 # 朽木解說

    一個家庭的破裂,源於家人間的陌生,這是很多中國式家庭的真實狀況。

    《Sunny普照》中的一家子也難逃此定律,他們家有父親阿文、母親琴姐、大兒子阿豪(許光漢飾演)、小兒子阿和(巫建和飾演)。

    由於母親的溺愛,父親的偏愛,父母的不合,讓他們之間的家庭位置發生了嚴重的偏移。生活在同一屋簷的一家人,本應該是彼此最熟悉的人,卻從未了解過對方。

    父母相互不瞭解,憑靠一紙婚約和孩子維繫著婚姻;父親不瞭解兩個兒子,母親亦是如此,若沒有血緣關係,他們的也許連陌生人都不如。父親討厭總惹麻煩的小兒子,對他漠然,甚至別人問他有幾個孩子的時候,他總會忽略掉阿和。

    他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優等生大兒子身上,對他的教育,從來都是口號式的打氣,告訴他“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正是這種關於愛的陌生,造就了這個家庭的悲劇。在父親的希冀下,阿豪按部就班的成長。

    小時候要乖,年長時要聽話,工作要上醫學院,所以他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醫學院,就必須按照父親的意願重考。

    可作為父親,他卻沒有嘗試過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阿豪著想,雖然不可能完全看穿一個人的內心,但他連理解的舉動都沒有。阿豪難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對所有人都好,Sunny開朗,笑容燦爛,從未不曾拒絕他人,也不令家人擔心。

    他是父親的驕傲,是母親眼裡的好孩子,但是這樣的生活卻不是阿豪想要的,他想過的簡單點,不必整天都暴露在Sunny下,偶爾也有能樹蔭乘涼。

    然而周遭的環境不允許他有變“壞”的想法,也就使他養成了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習慣,甚至連自殺前,都把屋子收拾的乾乾淨淨。

  • 16 # 經典影視作品回憶錄

    我理解的《Sunny普照》,是一個關於父子情誼的故事。當一份愛與關注投射下來的時候,明媚的地方,藏著心裡的痛;陰暗的地方,也有著細膩溫和的暖意。

    每一個鏡頭的設計,都與故事的主題層層緊扣,視覺符號圍繞Sunny、陰影、綠色這幾個核心元素來設計,然而每一道“光”照下來,卻都是令人心寒的對映。

    Sunny才是最公平的,它沒善惡,亦無方向。正因如此,全片在探討一個核心問題則是~~那一邊才是最正確的路?

    作為一名駕校教練的父親,“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幾乎成了他的人生信條。在本片當中,幾次出現關於這一“座右銘”的資訊,而每一次的亮相,也都有著不同的深意。

    父親的首次出場,便是在駕校裡撐著陽傘,豔陽之下,只有他頭頂陰影。這一片陰影,則是小兒子阿和出事令他愁眉不展的一個訊號。

    他們都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可陰影之下,必然藏了心事。

    下班後的父親和母親在燈下的交談,儘管媽媽的臉上被暖色調的光團照亮,爸爸卻被陰影重重的包裹起來。 隨後的“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似乎成了一個疑問句——人生的方向,真的有人能夠指導嗎? 父親教別人如何開車上路,在學員出錯的時候即時指出“你變錯道了”,可應對兩個兒子,卻是茫然的手足無措。 大兒子阿豪,眾人眼中乖巧懂事Sunny明媚的好少年,為了考取醫學院還要再復讀一年,那是他對於所謂“純潔”、“高尚”的追求。 爸爸每一年都會送給他一本寫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筆記本。在過去的那些年裡,似乎他也是那麼做的——以所有人認為正確的方式去活著。

    可他卻羨慕司馬光,似乎從不犯錯的他也想要一處陰影躲避起來。他決定自我毀滅的那個晚上,他獨自洗乾淨身體,整理好衣服和房間,在夜深人靜裡跳下樓去,阿豪至死都是個懂事的孩子,不給家人添一丁點麻煩。 在故事的後半段,他才在夢裡對爸爸說了真心話——我不陪你了。沒有說出來的潛臺詞,我想就是“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了吧。

    二兒子阿和,自小便是個問題少年,父親選擇當做這個兒子不存在,儘管沒有呈現,推測可知大概是給了最少的關懷。 阿和和媽媽的關係似乎更是親近,在媽媽的講述裡,阿和小時候喜歡坐腳踏車,她有幾年經常騎車載著他出去玩。這段往事,則與故事的結尾形成了呼應。

    當時過境遷,媽媽的青春不再,他從一個兒子長成了大人,後面的那段風景,將由他帶著媽媽去看看。 爸爸對於阿和幾乎是沒有祝福的。在阿和的結婚登記現場,導演巧妙的運用玻璃上的暗影,將爸爸的愁苦表情與紅色的喜字做出了強烈的衝突。不著一字,爸爸對阿和的態度表現的淋漓盡致。

    隨後在駕校的結業式上,爸爸又一次在“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大字下,談起自己兒子離世的悲慘境遇,說著人生還會往前走的雞湯,向陌生人傾訴著自己的不甘。 他所不甘的是,為什麼自己最鍾愛的兒子,卻沒有好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已經不想再多看見一個人“變錯道”了! 阿和從裡面出來之後,爸爸表現的更是不想見到他,叛逆的離家出走,迴避著所有的見面。這時父親的出場,臉上有了光,導演在這裡給出了父親即將做出改變的暗示。

    爸爸是在聽到阿豪在夢裡對自己說“我走這邊了”之後,才鼓起勇氣去和阿和見面的。若無其事的去他打工的店裡買東西,卻心慌的接不起幾個硬幣。

    爸爸就是在那一刻明白的,他得自己“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了,爸爸的方向盤掌握在爸爸的手裡。 爸爸在察覺到阿和又有了煩惱之後,暗戳戳的幫阿和處理掉菜頭這個麻煩,在和媽媽講述這一切的時候,他臉上的光變大了,他的身子都沐浴在Sunny之下了,可是他整個人都活在了暗影裡。

    本片的高潮場景設計的尤其精彩。殺掉菜頭,那是爸爸第一次表現出“愛”了阿和,而這裡也是阿和唯一一次做“司機”,開四個輪子的賓利。其他與阿和一同出現的交通工具,則是腳踏車和摩托車。 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阿和與父親在本片中最接近的時刻。做兒子的阿和第一次“把握時間,掌握方向”,而當了一輩子教練的父親,第一次“變錯道”。 至此,開頭的疑問又變得深刻了一些——哪裡是最正確的路,Sunny的另外一面,一定是黑暗嗎? 是不是人生也有一條中間的線,分割著善與惡,對與錯,愛與恨,領了駕照之後,就可以安全行駛,從此不會有“變錯道”的困擾? 可是我們領過機動車的駕駛執照,卻沒見過光明正大的好人證明,前路漫漫,每一步都是搖搖晃晃。

  • 17 # 嬌妻愛電影

    花的心藏在蕊中 空把花期都錯過

    你的心忘了季節 從不輕易讓人懂… ​​​

    電影博主(李現)推薦的《Sunny普照》A   sun影片開始時,阿豪跟阿和就像南極與北極。阿豪在極晝中沒有陰影藏身,也不能像司馬光一樣砸開缸解救陰暗的自己。阿和則在極夜中瑟瑟發抖,父母的愛不曾覆蓋到他,連他什麼時候學會的開鎖都無從知曉。

    隨著影片繼續,阿豪被心中的陰暗吞噬,跳下大樓,人生陷入幾頁。父母的愛被迫轉移方向,阿和從陰影中被解救出來,沿著路邊奔跑出黑暗迎接Sunny。

    所以阿文永遠都說自己只有一個孩子,他的愛只能照到南北的某一極,以前是不願,現在是不能。

    與《地久天長》跨越多個年代的宏大敘事不同,《Sunny普照》是一個家庭的史詩。影片中的家庭充滿撕裂,孩子幾乎從未被理解過。在電影中,除了最後的合照,他們甚至沒有同框過。

    電影中說,“這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白天黑夜都各佔一半”。可是對於南北極來說,這些白天黑夜,卻都要延續長達半年。Sunny無法普照,豈是因為南北極有所差異?電影中甚至沒有一個絕對壞的人。菜頭為何會被殺?因為他顧及阿豪的洗車,不願在車內點燃那支菸。

    還是王景春說得好,希望中國電影Sunny普照,願所有的愛地久天長。

    但願我們都能Sunny普照,也都有暗處可藏。

  • 18 # 歪歪扭扭愛生活

    該片長達155分鐘,生活化卻不沉悶, 光與影的捕捉是一大亮點,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拿來做桌布,直面豔陽的光斑,陰影中的人像,還有日光燈管下的臉龐都完美展現了Sunny普照這個詞的意境。

  • 19 # 李建學心理諮詢

    “你覺得,世界上最公平的是什麼?”

    我覺得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可阿豪說:“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阿豪是家裡的老大,有個弟弟阿和。媽媽琴姐是美容師,爸爸阿文是駕校教練。

    這個平凡的四口之家來自於提名金馬獎十一項的《Sunny普照》

    阿豪和阿和像是對立面:

    阿豪是人人讚不絕口的“好學生”,懂事、優秀、長得好,

    阿和則是個不學習到處惹事的“壞孩子”,最後傷人成了少年犯。

    父親對大兒子阿豪愛得小心翼翼、滿懷期待,對小兒子阿和則完全放棄。當阿和傷人後,父親表示:“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他對外都表示自己只有一個兒子。

    然而,如此優秀的阿豪,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光芒萬丈的孩子,在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夜晚,從小區的樓頂跳下去,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他為何如此?

    或許我們可以從他最後的簡訊尋得一絲線索: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Sunny,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Sunny普照。”

    從這獨白中可以發現阿豪知道自己內心有抑鬱陰暗的一面,可他找不到一處可以庇護自己的陰暗處,讓內心真實的抑鬱陰暗得以安放。死亡對他好像是一種解脫。

    很多人的痛苦往往來自對完美不切實際的渴求,只允許自己好的部分,不允許自己壞的部分存在。

    他們壓抑、否認,甚至嚴厲審判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緒情感,尤其是那些負面的、陰暗的想法和情感(如對父母的恨、對同胞的嫉妒與憤怒,對同學的嫉妒,想依賴,想輕鬆等等)。

    因為,不能接納,總想著除去這些陰暗,可陰暗本就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所以內心很衝突、很痛苦。

    只有當他們承認並接納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感,看見和接納自己更真實的人性後,痛苦方能解除。

    在阿豪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與惡很分明:學習好,懂事乖巧的愛;學習差,調皮搗蛋的不愛。父母對阿和的不接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阿豪。他目睹了阿和所有不公平待遇,深深感受到一個不被愛的孩子是被怎麼樣對待的。

    他迎合著父母的期待,將自己變成那個“好孩子”,同時否定、壓抑內心那些不被接受的“陰暗面”,慢慢的把自己變成了“極晝”。

    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我沒有暗處,只有Sunny,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Sunny普照。”

    “他對人很好,有時候會覺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給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大家都覺得他很好,除了他自己。這便是他的問題所在:忘記愛自己,或者說沒有自我接納。

    為何無法接納自身陰暗面?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父母有條件的愛。

    在阿豪家庭裡,父母愛得分明:阿和之所以不被愛是因為他學習不好、調皮、不懂事;阿豪學習好、懂事,才會被接受、被愛。

    孩子認為愛是有條件的,自身不夠好的部分、陰暗的部分,是不被允許存在的。

    聽話、善良、乖巧,是“好的”;偶爾的自私、憤怒、嫉妒、反抗就是“壞的”,需要被抑制,這使得我們不斷的想辦法來鎮壓住這些“暗潮”,內心疲憊不堪,壓抑又無力。

    也許,父母的本意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也只是想努力靠近父母的期望,只是在這過程中,有條件的愛讓孩子覺得自己像個物品,只有足夠完美,只有對別人有用,才會被愛,才是有用、有價值的,未曾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和陰暗面,更未曾學會真正地愛自己。

    結語:

    與自己好好相處是很多人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題。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可愛的,是可以被愛、被接納的,但孩子的自我接納能力源於父母或其他撫養者的無條件接納。

    若“沒有暗處,只有Sunny”,我們的心靈受到了轄制,失去了原本的自由,開始變得敏感、謹慎、防禦,以美好的假面具呈現給世人,內心卻痛苦掙扎。

    “接納自我”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實踐起來卻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也會受到我們自身防禦機制的干擾。

    有時也是需要藉助外界的力量和專業人士的幫助,此時不妨試試專業的個人成長心理諮詢師來幫助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有人用利弗莫爾的規則進行交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