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人不忘

    第一件事情就是冷戰時期的蘇聯米格23橫穿歐洲事件,這件事距離我們的年代很近,但是絕對的不可思議。事情是這樣的,1989年,蘇聯空軍的一架米格23戰鬥機發生故障,飛行員跳傘逃生。但是戰機並沒有因為故障而立即墜毀,尷尬的是發動機運轉正常繼續向西飛行,並且保持超低空飛行。從波蘭一直穿越東德,西德,荷蘭.

    後來兩架北約的飛機在荷蘭上空發現一架無人駕駛的蘇聯戰機,還以為是高科技呢,於是飛行員向地面報告情況。為了安全起見,地面指揮中心要求這兩架飛機一路跟著,千萬別對這架入侵領空的飛機開火,避免不必要的衝突。於是兩個飛行員只好乖乖的跟著這架無人駕駛的飛機,直到這架米格飛機在比利時的西部科特賴克墜毀。但不幸的是伴隨著飛機的追回,砸死了一名比利時的青年。

    第二件事情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味道的死法,建議正在吃東西的看官,吃完東西再看,否則胃口全無。這件事情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有一個叫晉國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的國君叫晉景公的,他就是“趙氏孤兒”裡的國君。話說有一天他肚子疼,就急忙跑往茅房大便,由於自己體重太大,架子承受不起這樣的重量,於是晉景公跌入茅坑中

    第三件事情就是二戰中會改變主意的魚雷,這聽起來真的像是一個笑話,但是這件事情還就是發生了!1942年的冬天,英軍的一艘軍艦和德軍軍艦相遇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但此時憤怒的只有英軍,德軍是害怕。為什麼害怕呢,這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軍艦,彈藥已經被打完了。也就是說現在的這艘德國軍艦相當

    跌入茅坑不要緊,重要的是沒人發現,您想啊一方諸侯在大便,旁邊佔兩個伺候的人,那成何體統。再者說,當時不流行這樣,身邊站倆人,想方便都方便不出來,於是晉景公就這樣被活活地淹死在了茅坑中。晉文公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己跌入茅坑,然後還被淹死地君王,這死法也太不可思議了。

  • 2 # 魔方歷史觀

    歷史上,總有一些事,讓人琢磨不透,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讓人在瞭解了之後,只能感嘆一句: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事件①號

    先說一個我國曆史上的事兒吧,這叫事兒的主人公是我國曆史上東漢的建立者——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的崛起主要是因為“王莽篡漢”,直白說,就是劉秀是漢朝宗親,而王莽這個人,把漢朝給顛覆了,就是推翻了,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那劉秀就不能坐以待斃了,於是,劉秀以“漢室宗親”的身份起兵,正式出現在了歷史舞臺。

    後來的劉秀就是跟打遊戲通關一樣,刷完地圖,就贏了,成為了東漢的建立者。

    而要說的這個事,主要就是劉秀本身“開掛”的事兒,劉秀在當下有一個外號叫做“位面之子”,就是帶著主角光環的人,劉秀曾經在率軍對陣王莽軍的時候,如有神助,就跟有人施了法一樣,什麼大風、打雷、暴雨、洪水,全都成了劉秀的助力,王莽軍潰不成軍。

    《後漢書》相關記載: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事件②號

    據聽說,這是一個其他國家歷史上一個比較不可思議的巧合,事件的相關人物,是美國曆史上的兩位總統——林肯和肯尼迪。

    這兩位人物之間有著這樣的相同點:

    1. 兩人同為美國總統,林肯1860年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肯尼迪1960年當選為美國第35任總統。

    2. 林肯的秘書叫肯尼迪,而肯尼迪的秘書叫林肯。

    3. 兩個均死於刺殺。

    4. 林肯的座駕是福特,而肯尼迪則是在福特汽車生產的“林肯”牌轎車上被人暗殺。

    ……

    當然,這些就是巧合,可是同樣的人物身上,巧合多了,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

  • 3 # CrazyRadish

    清朝的自閉(以乾隆繁盛時期為例)

    乾隆二十年,莫斯科大學成立;乾隆三十年,舉國選妃聲勢浩大,而與此同時遠在歐洲的英國,紡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新式紡車珍妮紡紗機。在外國忙著發明創新的同時,乾隆忙著在進行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扼殺一切不利於皇權統治的思想。由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兩千年後的乾隆時期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忙著在修補《四庫全書》;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邊,美國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乾隆四十五年,美國科學院在波士頓宣告成立;乾隆四十九年,哥倫比亞大學成立,並且在同年德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位女醫學博士;乾隆五十三年,第一屆美國國會在紐約順利召開;乾隆五十四年,華盛頓就任於美國第一任總統,同年法國舉行了三級會議,爆發了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1799年,乾隆皇帝與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同年相繼去世。

    偌大一個國家居然沒人看到世界正在發生變化,即使看到了也不敢說,說了也沒人信,可能這就是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吧。在現代社會的交際圈裡,又何嘗不是一樣呢?人類的社會性本來就是不可思議之事。

  • 4 # 金十七讀歷史

    我是金十七,我來回答。

    清朝入關時,最高權力核心是一個六歲的小皇帝順治(生於1638年),一個31歲的太后,即後來的孝莊太后(生於1613年),一個32歲的攝政王:多爾袞(生於1612年)。

    清朝滅亡時,權力核心是同樣的組合。一個六歲的皇帝溥儀(生於1906年),一個44歲的太后,一個30歲的攝政王載灃(生於1883年)。

    一個王朝建立時和滅亡時,權力核心的結構如此驚人相似,不得不讓驚訝於這個世界個幽默感。

  • 5 # 七追風

    哄孩子睡覺有多麼困難你知道嗎?尤其是五歲以前精力充沛的小孩,簡直就是惡魔一般的存在。

    (搖籃裡的孩子和桌上的鴉片鎮靜劑)

    不僅是你這麼認為,19世紀的歐洲人,更需要讓孩子們早點睡覺。工業革命讓城市裡擠滿了窮人,他們必須每天到工廠上班,才能勉強掙夠一家人的麵包錢。相信我,除了五六歲以下的孩子,大家都在為生計奔忙——五六歲以上的孩子,要麼去工廠當童工,要麼去街上偷竊,要麼去給有錢人掃煙囪。

    說這麼多是為了告訴大家,那些五歲以下還完全不懂事的孩子,很難有人照顧。於是,窮人家庭很可能聯合起來請一個保姆,同時照顧至少十幾個孩子。

    不要指望這些保姆多麼盡心盡意,畢竟她們的薪水很低。於是,為了減少孩子們大聲哭喊的情況,保姆們就會買來便宜的“平靜糖漿”,哪個孩子哭了就往嘴裡滴兩滴。然後,孩子就安靜了,老老實實睡覺了。

    這是什麼神藥,居然這麼有效?很簡單,糖或者蜂蜜水,裡面加上鴉片或者嗎啡,超強鎮靜劑。

    (當時的宣傳廣告)

    你也許不敢相信,但是在當時這是合法的藥物,大家都在用。

    勞累一天回到家的母親,簡單的喂孩子幾口吃的,就會給他們一點甜甜的鴉片糖漿,然後一家人美美的安然入睡……

    和當時中國遍地煙館抽鴉片不一樣,歐洲人更喜歡鴉片酊。鴉片酊最早的發明者名叫帕拉賽爾蘇斯,他是15世紀的著名醫生。所謂鴉片酊,就是把鴉片和其他一些奇怪的東西混合在一起,加上一些香料製成的。到了17世紀,托馬斯·桑德尼漢簡化了鴉片酊的製作工藝,把鴉片溶於酒精之中,加上肉桂丁香調味就行了。

    這種神奇的液態藥品非常暢銷,它的口感更好,效力更強,而且價格便宜,服用方便。

    於是,幾乎所有階層,都把鴉片酊當成日常必備品。

    (小瓶裝鴉片酊)

    1821年出版的《一個鴉片吸食者的自白》中,作者就寫道:“這是一種萬靈丹,能治癒所有苦痛。幸福,用1便士就能買到。”同一年英國倫敦一磅(約為453.6克)麵包的價格約為2.1便士——大家算一下就知道,當時鴉片酊有多便宜。

    所以,不僅是窮苦家庭的孩子,就連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會經常服用鴉片酊——畢竟當時的人們認為,這種藥效果很好,而且大家都在吃,也沒聽說吃死人的。

    沒聽說不代表沒有,有資料顯示,19世紀的有些保姆或者疲憊的母親,會給孩子加大劑量喂鴉片類藥品。不少孩子睡著之後再也沒有醒來,只不過,人們很少會將罪魁禍首指向鴉片,畢竟那個時代孩子的死亡率超高。

    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時代,孩子們能長大真的很不容易。

  • 6 # 赤子天

    武則天時期,在山東的一個村子裡有一戶農民叫張仁瑾,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家務農,二兒子也在家務農,唯獨三兒子外出求學了。他家裡有幾十畝良田,生活也衣食無憂。可是好景不長,鎮上一個叫李貞元的惡霸想買他的地,他不賣,李貞元就讓管家李桐萊帶著家丁到他家搶地契,還把他的大兒子打死了。二兒子到縣衙告狀,由於李貞元是知府的小舅子,縣太爺不敢接此案,張仁瑾和他的妻子劉桂英為此上吊自殺了。幾天後,小兒子回來了,小兒子現在是文武雙全,二兒子告訴弟弟事情的經過,小兒子準備借進京趕考之時告狀。他們二人來到京城以後到飯館裡用餐,用完餐後發現錢不夠。這時候進來三個用餐的,一個稍胖,另外兩個有一個像是書生,另一個非常魁梧。那個稍胖的替他們付了錢,他們從店小二嘴裡得知,那個稍胖的是大理寺監丞狄仁傑,另外兩個事師爺曾泰和護衛李元芳。兄弟二人把他們的事情告訴了狄大人……

  • 7 # 歷史吐槽機

    德棍的黑色喜劇——逗逼鞋匠

    諷刺喜劇大抵上很多人都喜歡看,歷史上也有過不少大師,比如俄國作家果戈裡,他的《欽差大臣》應該算是19世紀最棒的諷刺喜劇之一。毛熊浪起來不是人,發生作品中的事兒不算難以接受,如果吐槽機說死板的德棍真實發生過這種逗逼事兒,大約很多人都不容易接受吧?

    1906年10月16日,57歲的老鞋匠弗雷德里希·威廉·沃伊特(Friedrich Wilhelm Voigt)昂然走在柏林的鬧市中,今天他要幹一件大事兒!這老兄出生在東普魯士一個叫索維茨克的小鎮(現在的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大約是跟毛熊混多了的關係,他自幼就玩得很浪。

    14歲時就因為盜竊被拘留15天,之後又陸續幹過盜竊、偽造文書之類的高危工作,終於在1891年遭到重罰,被判15年監禁。1906年2月12日這大哥出獄的時候又被東普魯士地區給取消戶籍,驅逐出去,於是只好到柏林去當盲流。

    德棍的黑色喜劇——暴力征兵

    在柏林他找了一份鞋廠的工作安頓了下來,但報復社會的犯罪之火依然在心中熊熊燃燒,他這次準備玩一把大的。工作半年之後他攢了點本錢就辭職不幹了,然後在不同的商店訂購了不同衣帽飾品,這些東西組合到一起正好是一套上尉軍裝。

    10月16日,行動開始,老鞋匠穿上那套軍裝大搖大擺的走進當地軍營,攔住了訓練歸來的4個擲彈兵加一箇中士。老鞋匠告訴這五個傢伙自己在執行總參謀部的特殊機密任務,徵調他們協同配合。

    逗逼的是那5個大兵居然相信了,連調令都沒看就跟他走,更無語的是老鞋匠還是覺得人手不足,去軍營的靶場又徵調了6名擲彈兵。然後他帶著11名帝國軍人乘坐有軌列車去了柏林東部的科佩尼克市。

    德棍的黑色喜劇——可憐市長

    正常德國軍隊出任務都是使用軍車代步的,士兵倒是也問為啥沒軍車了,老鞋匠的解釋是執行機密任務,不適合做軍隊車輛,這群大頭兵居然又相信了。到了科佩尼克正好中午,善良的老鞋匠還給了每個士兵1馬克,讓他們吃完飯再回來集合......

    下午1點,吃過午餐計程車兵集合,老鞋匠帶著他們浩浩蕩蕩的殺奔當地市政廳。然後一腳踢開市政廳的大門,命令士兵封鎖所有出口,並且宣佈市長喬治·朗格漢斯和秘書長馮·維爾特伯格貪汙公款,立即逮捕。

    其實當地市政廳裡是有警察和憲兵部隊保護執勤的,人數足足有70餘,可這幫仁兄一看殺氣騰騰的帝國擲彈兵,再看一身筆挺的老上尉,二話沒說直接反水了!當即表示全力配合上尉先生的工作!

    就這樣,正在市政廳舉行招待酒會的兩個大員一臉懵逼的被抓了,反綁在辦公室的椅子上,這兩個老哥居然還是沒想起來(或者是沒敢)看逮捕令。隨後鞋匠上尉要求封存證據,將市政廳的金庫開啟,賬本拿來,他要對賬!

    戰戰兢兢財政局長就真的打開了金庫,隨便翻了幾頁賬本後,鞋匠上尉表示證據確鑿,金庫裡的現金和賬本完全對不上。他命令隨行計程車兵繼續封鎖市政廳一小時,等待他拿著證據去請示下一步高層指示,還告訴郵電局長把全市的電話掐斷,防止走漏訊息,那幫沒溜的官員全都照辦。

    德棍的黑色喜劇——成了節日

    之後的事情就簡單了,這老兄大搖大擺的帶著金庫裡的3萬馬克(一說是4千)去了車站,換上平民的衣服,消失不見了。這一套神操作下來自然是讓整個德國官僚體系顏面無存的,可逗逼的是德國百姓覺得爽,他們認為鞋匠大哥這套業務太牛X,簡直是我輩流氓的偶像。

    說實話,那陣子德國的行政效率挺高的,到第十天老鞋匠就被抓住了。政府以偽造文書、冒充軍官和非法監禁的罪名判了他四年監禁,可這時另一個著名逗逼出場了,德皇威廉二世覺得這事兒挺好玩,他把老鞋匠給赦免了.......

    好吧,一個沒溜的皇帝和一個沒溜的詐騙搶劫犯也算絕配,這個結局並不讓人意外。只是得罪全體官僚的鞋匠上尉也做不成德國人了,他被徹底驅逐出境,只能跑去盧森堡繼續當鞋匠。就這樣幸運的錯過了一戰,到1922年才去世,享年72歲。

    故事到這裡依然沒有結束,科佩尼克當地土著覺得這種糊官僚一臉好事兒怎麼能玩一次就拉倒?他們在市政廳門口給老鞋匠立了個銅像,然後每年10月16號當天都會找個老頭穿上上尉軍裝,帶著一群市民衝進市政廳去暴打市長.....好吧,德國人玩的也挺浪.....

  • 8 # 歷史局中人
    我說的這個事情是由逃難引起的,不僅不可思議,而且非常狗血,但卻是真實發生的。

    事件的主角一共是四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一對夫妻,加上男方的父親和女方的母親。他們都生活在東北,要是沒有“918”的話,他們的日子就會很平淡的過下去,也就不會發生接下來的事情。

    “九一八事變”後,關外的老百姓大量湧入關內,這一對夫妻以及各自的爸媽也踏上了逃亡的路。可是路上災民太多,世道太混亂,沒多久這四個人就都走散了。

    如果走丟了也就算了,可是四個人又以不同的組合相遇了,女方找到了自己的公公,男方找到了自己的丈母孃。在這亂世中,能夠再相遇也算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可是在逃亡路上,丈夫和自己的丈母孃、以及妻子與自己的公公日久生情,分別發生了不倫之戀,並且在差不多時間同時懷孕了,這就有點尷尬了。

    如果這兩對新的組合分別各自的生活,了殘餘生也就算了,可是更離譜的是,這四個人居然又相聚了,似乎這是老天在考驗他們。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四個人沒有爭吵,相反,這四個人像打牌一樣,又重新組合,妻子與丈夫在一起,丈母孃與公公在一起,一切看上去是這樣的自然,彷彿之前從未發生過什麼一樣。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現在看來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在那時,在亂世裡,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活下去。哪怕再艱難,也要活下去。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活下去的機率比一個人要大很多吧。我們也不應該譴責他們,畢竟他們也不容易。
  • 9 # 筆下點史

    說到歷史上不可思議的事情,一定要提這麼一位狙神,叫做“張桃芳”,這一個簡單普通的名字,卻真正詮釋了什麼才叫做“中國步槍”,什麼才叫做“眼睛瞄準器”。張桃芳的逆襲,練就一身“武藝”

    張桃芳在1931年出生於江蘇興化,是鄭板橋的老鄉。

    張桃芳在1951年3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戰士,當時的張桃芳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怕的小年輕,對戰場充滿了嚮往以及憧憬。

    在1952年9月的時候,張桃芳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自願軍,並且投身進入到了朝鮮戰爭之中,張桃芳並不知道,進入朝鮮的舉動改變了這位狙神的一生。

    剛到朝鮮的時候,進行了第一次練兵,就是用槍打靶,測試一個人開槍的水平,張桃芳拿到了一把最普通的槍“M1944式莫辛-納甘”,這是一把最普遍的步槍,中國對其有一個很土的別稱,叫做“水連珠”。

    張桃芳因為第一拿這種自動騎步槍,所以連續三次打靶都沒能打中,張桃芳並沒有洩氣,他發誓一定要刻苦鍛鍊槍法,絕不落後。

    從此,他每日很早起來,獨自看遠方的細微處,,最後練就了百米外依稀可見草葉上的蟲子;在做完眼睛的鍛鍊後,進行體能訓練,每次在手臂上懸掛沙袋舉槍,最後他能夠在兩臂懸停十多公斤重物的情況下,不顫抖的扣動扳機。

    上戰場的“新兵蛋子”,人生輝煌的開始

    張桃芳在自我刻苦訓練中,練就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本領,在這個時候,張桃芳進入到了上甘嶺陣地,開始了新的征途。

    1953年1月,張桃芳成為了志願軍24軍214團8連的一個狙擊手,牢記自己使命的他,投入到了這場慘烈的戰役之中。

    上戰場之後,張桃芳因為沒有經驗,差點就在戰場之上出現意外,但是僥倖不死的他,開始慢慢的具備了狙擊手該有的特質,那就是“時刻保持冷靜”

    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張桃芳像是開了掛一般,連續擊斃敵軍214名,僅僅耗費了442發子彈(有些資料稱436發,但十來發子彈,不必計較),實際花去時間不過32天。

    PS:資料顯示,一戰期間需要2.5萬發子彈才可以幹掉一個敵軍;二戰基本沒有變化,也需要將近2萬發子彈;阿富汗戰場上更瞎,快25萬的子彈才可以打中一個人;當然這是預估資料,也足夠說明442發子彈打死214名敵軍的厲害之處了。

    張桃芳破了志願軍狙擊手的個人最高狙殺記錄,當時殺人以及用彈比例傳回國家之後,很多人紛紛驚呼這不可能,只靠人眼瞄準狙殺這麼多人,完全不現實。

    但是當戰場的統計人員,將資料明明白白擺在檯面上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接踵而來的是一陣狂喜,因為己方部隊出了這麼一位狙神而自豪。

    戰功記錄:

    志願軍嚴明規定,擊殺敵方,只有倒地15分鐘後未起身,並且之後由敵軍抬走算死亡;在這之前被敵軍揹走則算擊傷;敵人在被擊倒後逃亡算活,不記戰功,(統計戰場狙殺人數本身就是很困難的,所以挑刺就沒必要了)。

    所以這一個戰績,在世界任何的一個地方,都算是一個奇蹟了,而這個奇蹟的創造者就是一個帶著普通槍,有著普通名字的張桃芳。

    狙神張桃芳,堪比神話的狙殺史

    成為狙神的難度性:

    1.不曾受過專業的訓練,屬於自學成才,並且初入戰場就已經成為了狙擊之王,這種在歷史上基本是沒有出現過的奇蹟,可以說運氣,但實力才是重點。

    2.M1944式莫辛-納甘這把步槍,是不帶光學瞄準裝置的,這意味自己只能靠自己的肉眼去判斷,包括各種阻力以及距離,都只能自己來調整,這才是狙擊最難最神奇的地方。

    在幾重困難之下,拿著最普通的步槍,擊斃214名敵軍,最後毫髮無損,活蹦亂跳回到國家,不得不說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狙擊手,敵人最恐懼的收割者。

    結語:

    張桃芳所使用的這把步槍,最後安靜的躺在中國軍事博物館抗美援朝戰爭廳之中,其中解釋的文字,證明了這把步槍輝煌的一生,也見證了那位狙神的一生。

    張桃芳因為卓絕的戰功,被記特等功,並且授予了“二級狙擊英雄”的光榮稱號。

    這一位狙擊歷史上的奇蹟人物,在1980年退休,於2007年10月29日因病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7歲。

    雖人已逝世,但是故事以及精神將一直流傳。

  • 10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我們簡單來講幾件。

    中英鴉片戰爭,清兵和英兵傷亡比例為600:1

    鴉片戰爭清王朝慘敗而且敗的一塌糊塗,但是大家僅僅是有這樣的一個概念,根本不知道是怎樣打敗的,也根本不知道清朝在這場戰爭當中究竟經歷了什麼。

    但是我們透過統計資料以及在這個資料當中的部分死亡人數和傷亡人數,然後來一個大彙總的話,就不難發現,清軍和英軍兩個不同軍隊之間的傷亡比例已經達到了600:1。

    600:1是一個什麼概念?清軍死去600個人,英軍才有可能死去一個人。

    這樣大的一個傷亡比例,是嚴重不符合戰鬥過程中所應有的傷亡比例的,也正是因為如此,讓清朝喪失了所有的戰鬥信心。

    當然緊隨其後的義和團參與進來,並且讓慈禧誤認為他們刀槍不入,水火不侵。慈禧太后又開始向全球宣戰,而這一次宣戰就是著名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我就不用多說了

    天啟六年大爆炸

    在公元1626年的時候,北京王恭廠曾經發生過一次爆炸,而這次爆炸被稱為天啟大爆炸。

    僅僅就是爆炸一次,有什麼罕見的呢,當我們拿出對應的明朝歷史以及對應的明實錄等史料記載的時候,就不難發現這一次爆炸,絕對不是常人所能夠了解的。

    煙塵障空,白晝晦冥,凡四五里

    對簡單來說,這一次爆炸導致整個北京城內部1萬多間房子倒塌,傷亡總人數達到了2萬餘人,波及的總範圍達到了2.25平方公里。

    更要命的是,這一次大爆炸之後,有一部分人死亡的時候身上沒有衣服。按理說死亡可以理解,為什麼死亡的時候身上沒有衣服呢?這就不能理解了。

    而且在天啟六年的時候能夠引發出這樣的爆炸,根本不可能的,哪怕當時所有的火藥統統堆在一塊兒,也沒有辦法倒整成這樣的一個大災難。

    7000萬兩白銀

    明朝末年的時候可謂是舉步間,崇禎就如同一個救火隊員一樣東奔西跑,但終究沒有救得了大明王朝。

    但是傳說李自成率領軍隊圍攻北京城的時候,崇禎希望這些官員能夠把自己手中的餘錢拿出來,然後就把這些錢用於軍隊的消費來抵禦李自成。

    但是這些官員統統都哭窮,一而再地表示自己一分錢都沒有了,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

    不久之後崇禎被迫上吊,李自成率軍入關,而這個時候李自成對所有的官員進行嚴刑拷打,一共打出來了7000萬兩白銀。

    如果把這7000萬兩白銀用來當時老百姓們或者流民的安撫,給當時的軍隊增加補貼的話,大明王朝不一定會這麼慘。

  • 11 # 不才講史

    不得不說歷史上不可思議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的。甚至有些不可思議的事件的發生,能夠讓我們有種驚掉下巴的感覺。

    今天我們說一件發生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這樣的事情吧。

    抗日戰爭時期,畢業於黃埔軍校的林彪和杜聿明,他們之間就很默契的和日軍打了一場十分不可思議的戰役。

    這個戰役巧合和不可思議在他們對陣的都是日軍的一個精銳師團,也是就日軍臭名昭著的第五師團。

    說起這個第五師團來,他們真的是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的罪孽。

    我們都知道晚清時期,清政府和日本之間打的甲午中日戰爭,當時這個第五師團,就是主力軍。

    如今他們又捲土重來了,這一次我們一定要讓他們有來無回,讓他們知道中國軍隊的厲害。

    中國全體抗日戰士, 開始實施了對第五師團的阻擊戰役。我們都知道,那時候我們的武器,是沒有日軍的先進,他們既有飛機,也有大炮。

    但是,中國抗日的熱血男兒,從來就沒有懼怕過他們。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第五師團在入侵中國的路上,屢屢受挫。

    當第五師團由東北進入到華北的時候,黃埔軍校畢業的林彪,就開始醞釀了一場針對他們的戰役。

    可以說在日軍進攻最高漲的時候,林彪組織的這一次戰役,大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日計程車氣。

    因為林彪在這一次戰役中,取得了勝利。

    這一次林彪組織的戰役,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平型關大捷,此次戰役也是中國全面抗戰以來,首次取得的勝利。

    第五師團真正的走向覆滅,是他們遇到了另一個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也就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杜聿明。

    那時候日軍第五師團,已經進攻到了廣西,他們的目的是佔領制高點崑崙關。然後戰略廣西全境,全面封鎖滇緬公路,用意就是阻斷外國對中國各種物資援助的道路。把中國徹底的給孤立起來,當時滇緬公路也是中國通向世界的唯一一條道路。

    若是日軍的這個計劃得逞了,將會對我國抗日造成,重大的打擊。所以,我們絕對不能讓日軍佔領廣西。

    杜聿明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臨危受命,他帶領著自己的部下,開始迎戰日軍第五師團去了。

    在崑崙關他們和日軍進行了血戰,最終杜聿明帶領的軍隊,消滅了日軍第五師團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兵力,並且這一戰,他們還打死了日軍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此次戰役取得的勝利,大大的挫敗日軍計程車氣。

    至此,日軍第五師團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可是說日軍最為精銳的部隊,就是在十分不可思的情況下,被黃埔軍校畢業的學子們打敗的。

    先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的林彪,給予日軍第五師團以沉重的打擊,然後就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杜聿明,幾乎全殲日軍第五師團。

    第五師團的慘敗,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打敗了日本武士道精神。

    所以黃埔軍校畢業的林彪和杜聿明,同樣對陣日軍第五師團,就是一個十分驚人且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 12 # 彈指間的歷史

    蘇聯米格23橫穿歐洲事件

    先想象一下,當你正在家坐在沙發上,邊吃零食邊看電視,突然,一架戰鬥機從天而降,正好砸在你家中,你會是什麼表情?

    反正我肯定會懵逼。

    戰鬥機從天上來,這不是開玩笑,歷史上真的出現過,這件事就發生在上個世紀的歐洲。

    1989年,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針鋒相對,尤其是在東歐,時不時就會產生摩擦。這其實很正常,美蘇都是超級大國,實力強悍,雙方都將對方當做死敵,總害怕對方突然捅自己一刀,甚至有點草木皆兵,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七月的一天早晨,歐洲著名的萊茵河上空晴朗且寧靜,附近的北約雷達站正如往常一樣監視著周圍的天空。突然,雷達螢幕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亮點,雷達操縱員頓時緊張起來,以他的經驗判斷,這個亮點很有可能是蘇聯方面的一架戰機。

    他馬上向雷達站指揮官報告,“雷達發現目標,距離60,航速300節,高度600米。”指揮官很快回複道:“什麼飛機?”“報告,是一架米格23。”

    雷達站指揮官立刻向上級彙報,北約司令部如臨大敵,這家米格23明顯有侵略性,難道華約要向我們開戰嗎?北約不敢怠慢,連忙出動了兩架F15升空應對,這兩架F15帶著實彈,一旦發現其有不軌意圖,立刻擊落。

    可是當F15飛到米格23旁邊時,飛行員震驚的發現,這架米格23竟然沒有座艙蓋,裡面也沒有飛行員,整架戰機就像小說裡的幽靈飛機。

    F15戰機的飛行員懵了,“這難道是蘇聯新研發的高科技?”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只好一左一右進行伴飛。

    這架米格23一直飛過聯邦德國,又來到了荷蘭領空,荷蘭軍方隨機起飛戰鬥機盡力應對,而米格23卻若無其事的繼續往前飛,後又穿越了比利時領空,馬上就要進入法國。

    就在這時,米格23突然一頭栽了下去,最終墜毀在比利時的科特賴克,不幸的是砸中了一間民宅,裡面的一名青年被戰鬥機直接砸死,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冤魂。

    事後調查,在7月4日這天,一架蘇聯空軍的米格23戰鬥力,在從波蘭濱波羅的海的科沃布熱格起飛後不久,因加速器線路突然關閉,致使發動機得推力下降,戰鬥力失速下落,在距離地面僅150時,飛行員不得不選擇彈射跳傘。而在飛行員彈射跳傘時,飛機受到震動線路又接通了,就是這樣飛機飛行了900公里,穿過了5個國家,直到燃料耗盡才墜毀。

    這一小小的飛機事故,不僅葬送了無辜青年的性命,更是差點引發了戰火,實在是不知道該怎樣形容我現在心情。

  • 13 # 漢史趣聞

    說到歷史上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還是真實發生過的,可以說有太多了。早所有的不可思議的事件當中,我們說一個最不可思議的吧。

    這個事情,是發生在北宋。我們都知道宋朝是趙匡胤開創的,他是北宋第一個皇帝。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北宋除了他之外,以後的皇帝都不是他趙匡胤的後代。而是他弟弟趙光義的後代。

    至於為何會是這樣,一會我在下文會說到。

    但是,十分不可思議的事情,正是發生在南宋的時候,到了南宋除了第一個皇帝不是趙匡胤的後代外,其餘的皇帝都是趙匡胤的後代。

    歷史上竟然發生了這種事情,說真的就是小說家他們也不敢這樣寫。但是,歷史上偏偏他就發生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不可思的事件發生呢?

    大家繼續跟著我向下看,不是前面我們說北宋的皇帝,除了趙匡胤之外,其餘的皇帝都是趙光義的後代嘛。

    這個趙光義就是趙匡胤的一母同胞弟。

    趙光義之所以能夠在趙匡胤之後,當上皇帝是趙匡胤的離奇死亡有關係。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是在四十九歲那一年突然去世的,本來他去世之前是很好的一個人,沒有病沒有災。

    只不過在他駕崩的前一天晚上,他和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在一起喝酒,喝到了半夜,弟弟趙光義就離開了,趙匡胤也就洗洗睡了。

    可是,趙匡胤這一睡下,就再也沒有醒來。

    到了第二天趙光義一大早就來到了趙匡胤的屍首旁,他是第一個具有繼承皇位資格的人來到趙匡胤屍首旁的。

    所以,他就先於趙匡胤的兒子們,繼承了趙匡胤的皇位。

    本來第一個發現趙匡胤駕崩的人,是趙匡胤的宋皇后。這個宋皇后就想讓太監王繼恩去把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給叫來,讓他來繼承皇位。

    但是,太監王繼恩卻把趙光義給叫來了,趙匡胤的江山就這樣到了他的弟弟趙光義的手裡。

    趙光義當了皇帝之後,為了能夠把皇位穩固在自己這一支血脈後人的身上,他就對趙匡胤的兒子痛下了殺手。

    趙德昭被趙光義逼死,趙德芳和他的父親趙匡胤一樣離奇的死亡了,可惜的是趙德芳去世的時候,只有二十歲左右。

    總之,無論是趙匡胤還是趙匡胤的兒子們,他們的死亡都是和趙光義有關係的。因為趙匡胤和自己的兒子都死了。所以,他們也就當不了皇帝了,就這樣皇帝只能從趙光義的後人,一代又一代的傳了下去。

    可是,到了北宋的時候,事情發生了轉機。

    我們都知道北宋末年發生了靖康之難,趙光義的後代中皇室裡的人員,除了康王趙構之外,包括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位皇帝在內的1500個皇室子孫,全部被女真人給俘虜走了。

    也就是說趙光義的後代,當皇帝的這一支血脈,除了逃走一個趙構外,其餘全部成為了女真人的俘虜,他們都被帶到了女真去生活了。

    北宋也就滅亡了,逃走的那一個康王趙構,在大臣的擁護下,建立了南宋,他就是歷史上的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有一個外號,叫逃跑皇帝,也就是說只要他聽到女真人進犯中原了,他第一件事就是逃跑,結果在逃跑的路上,由於驚嚇過度,所以,他就失去了生育能力,本來他是有一個兒子的,無奈在逃跑的時候,兒子也被嚇死了。

    這也就說明他們皇家的人要絕後了,當宋高宗趙構考慮接班人的時候,他就不得不從趙匡胤的後代裡來選拔了。

    就這樣趙匡胤的江山,在丟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又十分不可思議的迴歸到了他後人的身上。

    所以南宋的皇帝,除了第一個皇帝宋高宗趙構之外,全部都是趙匡胤的後代了。

    你說歷史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十分的不可思議。是不是老天同情趙匡胤,又把他們家的江山還給了他的後人呢。

  • 14 # 良人說史

    不可思議的事情——一本小說引發的大戰,美國南北戰爭。

    《小婦人》電影引進中國引發了大量的關注。

    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本人就是美國南北戰爭的見證者,參與者。戰爭給她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促使她走上創作這條道路。

    其實“小婦人”這個詞源於林肯。

    林肯評價《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稱她是引發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美國的建立與黑奴制度

    美國是在一片廢墟上建立起來。

    廣袤而荒涼的美洲大陸,養育了美國人不一樣的價值觀念。

    對英國的不滿促使北美十三個殖民州聯合起來鬧獨立,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美國人竟然把英國人趕走了,成為這塊土地上新的主人。

    但是新成立的美國並沒有一帆風順的發展起來。

    美國並不像國父華盛頓說的那樣平等,那樣自由。

    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黑人都被排除在美國憲法之外!

    ▲黑奴

    就像特朗普說的那樣:不要忘了,華盛頓也是奴隸主!

    美國南北雙方經濟結構並不相同,一般來說北方是工業區,南方是蓄奴區。

    獨立戰爭是雙發聯合打贏的,作為奴隸主的華盛頓還成為了美國的第一位總統,可以想象奴隸主的力量有多麼強橫!奴隸主自然不願意承認奴隸的地位,因此美國憲法中黑奴作為“半個人”存在,數個黑奴才享有一份人權!

    蓄奴州長期把持著美國的政治

    印第安人的處境更加悲慘,是被屠殺的物件,地攤文學中有這樣的說法:死去的印第安人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傷人口的總和!

    當然我們今天說的是黑奴問題。

    南方蓄奴州,主要是圈地搞種植業,種植業我們知道,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說白了需要的勞動力數量,為了減少人工費,資本家從非洲掠奪人口充作莊園的奴隸。非洲因此喪失了近億勞動力。

    ▲掠奪非洲人口

    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工業國是英國,南方生產的原料也大多銷往英國,因此蓄奴州與英國的關係可以說是曖昧的。

    等到林肯做總統的時候,美國南北雙方已經是劍拔弩張了。

    北方要發展資本主義,面臨的問題是缺少廉價勞動力,於是他們瞄準了黑奴。

    南方種植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大不如以前,種地的趕不上開工廠的。

    但是經濟轉型是困難的,南方不願意解放黑奴發展資本主義。

    《湯姆叔叔的小屋》誕生,南北戰爭爆發

    小說用大量的文字描述了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在美國社會引發了大量關注,影響非常大。

    是哈佛大學113位教授聯名推薦的最富有影響的作品之一。對美國曆史發展程序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被稱為美國曆史上里程碑式的32部經典作品之一。

    富有正義感的美國人(主要是北方人)都覺得要廢除奴隸,尊重人權。

    林肯也是其中一個。早在1834年他在一次政治集會上首次發表演說,就公開抨擊黑奴制。

    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共和黨首次執政。

    林肯的當選,對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構成嚴重威脅,為了重新奪回他們長期控制的國家領導權,南方發動了叛亂。

    林肯領導北方同南方作戰,戰爭初期北方節節敗退。

    戰爭期間林肯接觸了《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戲虐的稱她為:“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斯托夫人由此蜚聲海外。

    一本書造成一場大戰,非常不可思議。

    林肯為了扭轉戰局,發表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大量的黑奴拿起武器參與北方軍隊,幫助北方取得戰爭的勝利。

    1863年,林肯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綱領性口號,從而 使戰爭成為群眾性的革命鬥爭。這個口號也啟迪了孫中山,孫中山由此衍生出“三民主義”。

    北方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蓄奴州的狂熱分子並沒有放棄,他們極其仇視林肯。1865年4月14日晚10時15分,也就是在南方軍隊投降後第5天,林肯遇刺身亡。

    ▲林肯遇刺

    在資本主義高歌猛進的時代,南方就是一個悲劇。

    《亂世佳人》用南方人的視角描述了整個戰爭的過程,

    舊時代滅亡新時代要來了。

  • 15 # 唐古看今

    一個河北農民曾三次從家裡神秘失蹤,然後出現在千里之外,按照他所講是有兩個神秘人,在他睡覺的時候揹著他飛行到千里之外。這件事聽上去真的不可思議!

    第一次飛行!

    黃延秋是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舊店鄉東北高村的一個普通農民,為人本分,勤勤懇懇,在村中的口碑也很好。1977年7月27日晚上,黃延秋跟平常一樣早早的上床睡覺了,當他一覺醒來後,身邊的一切令他大吃一驚,原來此時的他已處於喧鬧的都市,後來一打聽,這裡竟是離家千里之外的南京。

    這時有兩個陌生人來到黃延秋面前,並給了他一張前往上海的火車票,並將黃延秋送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車。四小時後,黃延秋到達了上海,兩個陌生人又出現了,他們將黃延秋送到了當地遣送站。併發了一封加急電報到黃延秋老家的村委會,電文內容是:“黃延秋在上海蒙自路收留望認領。”電報上所寫的日期是“7月28日”,收到電報後的黃延秋家人,此時才知道黃延秋已處於上海!

    然而令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們村距離上海有1140公里,而當時用最快的交通工具也不可能那麼快從他們村到達上海,而按照黃延秋的失蹤時間到收到電報只用了十小時,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二次“飛行”!

    黃延秋在回家一個多月後的9月8日,這天他在開完村裡生產大會後,回到家中睡覺,當他醒來以後,又到了一千多公里外的上海火車站,這時上次的兩個陌生人又出現了,這次陌生人把他帶到了一個當地部隊住所中,而進部隊時守門計程車兵竟然沒看到他們進去,後來部隊又向黃延秋老家村委發了電報,並將他遣送了回去!

    第三次“飛行”!

    黃延秋第三次“飛行”是在9月20日,這次兩個陌生人帶著黃延秋先後到達了天津,遼寧、瀋陽,北京等九個城市,都玩完了以後兩個陌生人還將黃延秋送回了家中。

  • 16 # 長安城不良人

    米格-23橫穿歐洲事件

    1989年7月的一個早晨,美麗的萊茵河上空晴朗而寧靜。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一個警戒雷達站正警惕地監視著天空。突然,雷達螢幕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亮點,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在螢幕上閃爍著。雷達操縱員頓時緊張起來。他睜大雙眼緊緊地盯視著雷達螢幕,聲音顫抖地向雷達站指揮官報告說:"雷達發現目標,距離60,航速300節,高度600米。""是什麼飛機?"指揮官問道。"報告,是一架米格-23。""什麼?米格-23,難道是入侵?"指揮官的額頭上立刻冒出了冷汗。資訊傳到北約指揮部。這裡的緊張勁兒不亞於那位雷達站指揮官,人人如臨大敵。北約的命令立即下達:"馬上進行攔截!"於是,兩架F-15"鷹"式戰鬥機緊急起飛,直向空中的那架米格-23飛去。

    其實這是一家蘇聯飛機,1989年7月4日,一架蘇聯前線空軍的米格-23M戰鬥攻擊機從波蘭濱波羅的海的科沃布熱格起飛後不久,便因發動機加力燃燒室推力驟減,高度建立不足,飛行員尼可萊·史庫裡丁上校在距地面僅150米的低空安全彈射出座艙。而戰機並沒有立即墜毀,反而發動機運轉正常繼續向西飛行,全程保持超低空航線。

    飛機在飛離波蘭領空後一路穿越東德、西德的領空,由美國空軍駐防在荷蘭索斯特堡基地的第32中隊F-15戰鬥機起飛攔截。當伴飛的美國飛行員發現米格-23座艙中沒有飛行員,於是跟隨這架米格機飛入比利時領空。

    F-15原本要在北海上空擊落這架無人米格,但在米格-23耗盡燃油之後,兩架F-15掉頭向南脫離返場。法國空軍也曾起飛幻影F-1戰鬥機準備在它入境時攔截這架米格機,但在無人飛行了560英里後,該機墜毀在比利時西部科特賴克,砸死了地面的一名青年 。

    真的是無事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 17 # 閏土看歷史

    所謂的不可思議,就是常人看來難以理解的的意思。在晚清時期,由於清朝閉關鎖國,在世界上逐漸落後。這種落後是科技上的,更是思想上的。直到鴉片戰爭爆發後,古老帝國的國門被西方列強開啟,東西方文明發生了強烈的碰撞。在這千古之變局中,出現了許多今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件。就拿咸豐一朝來說吧,面對著列強的入侵,清朝政府的官員提供的破敵建議就另今天的讀者感到不可思議。

    一,棉被對抗洋槍。

    咸豐十年(1860年)的八月,英法聯軍攻打到了北京東郊的 八里橋。咸豐帝打算出逃,一個叫殷兆鏞的官員前來獻破敵策。殷兆鏞對咸豐說:“皇上不必驚慌,洋人之所以能夠所向披靡,全是依靠槍炮的威力。火槍火炮無堅不摧,應當用以柔克剛的方法來對付它。可以將棉被浸溼,然後兩頭用繩索綁在竹竿上。每一床棉被由兩名士兵各執一端,士兵配帶長刀。我們大清的軍隊都要配備這種棉被之士,每次與敵軍遭遇時棉被軍走在最前面,敵人的火槍火炮雖然威力巨大,但按照以柔克剛的原理,炮彈和子彈一旦打到棉被上,就會被反彈出去,無法傷到我們計程車兵。我們就可以在棉被後面用長刀刺殺敵人。”

    咸豐帝在聽著也在思考著,而此時朝中別的官員提出了疑問:“棉被可以擋住子彈,可敵人的炮彈要是從高處越過棉被,那我們的軍隊不還是得被炸?"殷兆鏞回答說:”洋人的炮彈並非一落地就爆炸,而是有一定的間隔時間。如果炮彈越過棉被軍落入我軍陣中,我們只要迅速用溼棉被把他蓋住就行了。“咸豐帝聽完後覺得此策甚妙,於是傳令給正在與洋人作戰的部隊,讓他們學習殷兆鏞的棉被禦敵之法,如果效果好的話就推廣。

    群臣的熱情被激發了,山西御史朱潮也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破敵之策,一共有九條。一條比一條好笑,列如他說洋人的腿不能彎曲,可以挖陷阱讓他們掉進去這樣就絕對爬不出來。最搞笑的一條居然是建議皇帝派一對敏捷計程車兵,趁敵人不注意的時候用射火箭的方法把火種送到敵船。這樣一艘敵船著火其餘百艘也一起燃燒,敵人自然大敗。這明顯就是在說《三國演義》裡的火燒赤壁好不?但咸豐帝很認真的聽著,之後下令將這九條破敵之法傳到前線的軍營中供將領們參考。

    八里橋之戰結束了,三萬清軍敗在八千英法聯軍手中。死傷無數,而英法聯軍僅僅陣亡五個人。不知道當時的清軍有沒有實行過咸豐帝通知的棉被禦敵法和火攻法呢?八里橋戰敗的第二天,咸豐帝就逃到熱河“避暑”去了。

    二,牛皮抵禦大炮。

    咸豐跑到熱河之後,聽說了英法聯軍大肆搶掠和火燒圓明園的罪行。氣憤的他想要復仇,但是洋人的槍炮確實厲害,到底該怎麼才能剋制呢?此時,咸豐找到一本叫《破夷紀聞》的書。裡面詳細記載了多種剋制洋人火炮的方法,咸豐高興的研究起來,只見上面寫著這樣的方法:

    用木板為方架子,然後取生牛皮數張,把這些牛皮都粘在一起,牛皮蒙在木架上,火炮擊中牛皮就會被緩衝一下或者彈開,從而無法爆炸。此為牛皮御炮法。

    在我軍陣營上空撐起大幕帳子十餘張,把士兵都遮住,等到炮彈打來時就被幕帳兜住,不能下落。即使爆炸,也不會傷到人。要是爆炸的火焰把幕帳燒穿了,就迅速另換一張。

    透過這兩條方案,我們就會發現,這部《破夷紀聞》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書了。咸豐看完後十分高興,覺得自己總算找到破洋人大炮的方法了,於是他給將軍勝保寫去書信,交代他認真研究《破敵紀聞》這本救國的奇書,並且按照書中所說的去跟洋人打。

    咸豐最終沒有能打敗洋人,他在逃到熱河避暑山莊的第二年八月就病死了,終年三十歲。而他留下的是一個衰落,愚昧,千瘡百孔的帝國。

    總結:

    咸豐帝與其大臣的愚昧與無知其實只是晚清社會落後無知的冰山一角。中國在清代以前,科技與火器裝備都領先於世界,然而自從滿清入主之後,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限制人們的思想。又害怕漢人造反,所以大力禁止火器的發展。終於使得整個清朝整體上與世界脫節和落後,在這些帝王和大臣們靠自己的想象力來擊敗洋人的時候,他們忘記了,中國才是發明火器的國家。而洋人是在用自己學到的中國的科技成果來攻打現在的愚昧的清朝。這是多麼令人感到唏噓的事啊?

  • 18 # 臥聞海棠

    正所謂“自古華山一條道”,凡是去過華山旅遊的人應該都對華山的險峻印象很深,華山之險秀,冠絕古今。即便是有各種保護措施,華山上很多地方依然有是大部分人根本不敢涉足的。然而就在六七百年前,竟然有人徒手在華山最險要的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棧道,這便是長空棧道。

    華山本身就以險聞名,而華山南峰東側山腰又是華山的險中之險,長空棧道便是修建在這裡光溜溜的絕壁之上。

    如果說這條棧道是現代人透過各種器械與安保措施修建的,那不足為奇,但不可思議的是,七百年前那個時代,我國還處於小農經濟時代,別說工業化器械了,就連手工業都很不發達,古人到底是怎麼在這麼險要的絕壁之上修建出了長空棧道的?

    長空棧道之起源

    按照最受認同的觀點,長空棧道是華山派祖師賀志真修建的,這個華山派可不是笑傲江湖裡嶽不群那個華山派,而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個道教支派。賀志真生活在13世紀,是全真教郝大通的弟子,也受過丘處機教導,是石匠出身,後來在華山開闢了朝元洞,被尊為華山派的祖師。

    據說當年賀志真看中了華山遠離塵囂的特點,決定在此修煉,忘卻凡俗,一心求仙,於是帶領幾個弟子在萬仞絕壁之上,開鑿了這條冠絕古今的棧道。

    要知道,那時候可不像現在這麼多精緻耐用的工具,更不會有這麼多安全措施,賀志真與幾個弟子,一共也沒幾個人,竟然能在險絕天下的華山南峰絕壁上開山劈石,鑿石階、鋪木板,硬生生修建了一條一百米的棧道。這種事,不要說做了,僅僅想想一下,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更為可怕的是,當時的棧道可就只是懸崖絕壁上的一條路,上面可沒有鐵索,兩邊也沒有護欄,賀志真開鑿了棧道以後,沒事就自己在棧道上走,想一下都骨頭髮軟。

    長空棧道之現狀

    當然了,當年賀志真修建的長空棧道與現在的長空棧道還是有一些區別,畢竟當年只是賀志真與自己的幾個徒弟用來過路的。解放後,當地人民政府對棧道進行了多次整修加固,把木石樁換成鐵樁,還安上了鎖鏈,如今凡有去長空棧道旅遊者,還得在身上綁上解釋的鐵鏈,以防止意外摔落。

    即便是現在的長空棧道,寬也只有三十公分,差不多也就成年男子一隻腳那麼長,遊人至此,必須把人貼在九十度的峭壁之上才能前行,如果沒有鎖鏈,就相當於整個人都是懸在空中的。

    今天,有了多重的保險措施,只要做好準備,遊人漫步走完長空棧道已經不會有什麼危險,但這對有恐高症或者膽子稍微小一點的人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可完成的挑戰。真難以想象,當年的賀至真師徒是如何在這等地方開鑿出棧道又是如何日復一日在棧道上行走的。

  • 19 # 桌面戰爭兵棋

    (東漢光武帝劉秀)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很多事情都是讓我們感覺如此不真實,帶著神奇的科幻色彩,總以為這只是一個笑話而已,但是這些事情卻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開掛”的漢光武帝劉秀

    西漢末期出現了這麼一位牛人,簡直就是上天賜予了他“男主光環”一般,利用開掛統一了天下。他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是因為漢武帝施行的“推恩令”,所以即便是劉家的血脈到劉秀父親這一輩就是隻能去當一個縣城的小縣令了,可以說劉秀的起點很低了。

    (被上天眷顧的男人劉秀)

    從此劉秀的“外掛”就開始了,當時正是天下大亂之時,各路豪傑都紛紛起義,劉秀與他大哥也打著“復高祖之業”的旗號正式起兵反莽(當時執政者,擁有“穿越者”之稱的王莽)。當時劉秀率軍加入了綠林軍(當時最大的一股起義軍力量),成為了綠林軍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後來綠林軍人多勢大,大大激怒了王莽,於是王莽派兵清繳綠林軍,集合手中精兵四十多萬,對外宣稱有百萬雄師,這把綠林軍嚇的夠嗆,普通的農民起義軍怎麼能和正規軍相比呢,但大敵當前不得不戰啊!正當兩軍對峙的時候,“夜遊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兩軍還沒有打,王莽的軍隊就被隕石砸中,大部分士兵都死傷慘重,劉秀便贏得了這場關鍵戰鬥,從此名聲大振,最終建立了東漢,統一了天下。

    (米格-23戰鬥機)

    米格-23橫穿歐洲

    事件的起因在於,處於冷戰時期的蘇聯與歐洲各國的關係都十分僵硬,歐洲北約軍事指揮中心發現了一架蘇聯的戰鬥機入侵了歐洲的領空,於是立馬派出F-15戰鬥機,對該蘇聯戰鬥機進行攔截。

    (F-15戰鬥機)

    當F-15飛到指定位置之後,發現這是一架前蘇聯的米格-23戰鬥機,並且該飛機還沒有座艙蓋,甚至裡面連飛行員都沒有,完全是無人駕駛。北約組織確定了該飛機並沒有什麼威脅後,為了節省一點彈藥,就沒有下令將其擊落,等它燃油耗盡後自行墜毀,但這個決定卻害了一名普通群眾,這架米格-23一直飛行穿越了東德、西德、荷蘭之後飛到了比利時的領空,最後不偏不倚的墜落在一家比利時的青年家中,害死了這名青年,這應該是史上最離譜的航空事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的房市走勢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