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財迦

    朋友們好!投資理財有風險,但,預期收益高…在通脹的情形下,能更好的保護來之不易的財產…要是能保本就好了…這是在老百姓心底子裡的想法!大千世界,還真就有兩全其美的事兒!銀行,結構性存款,保本,浮動收益(甚至保最低收益),讓咱理財的老百姓,喜笑顏開,難怪現在賣的那麼好!保本賺錢誰不愛呢…話說回來,世界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銀行結構性理財,也有可能面臨一些風險!

    朋友們先來了解,銀行結構性存款,可能面臨的風險:

    1,收益浮動的風險!銀行結構性存款,是一個大家族,多數是保本,浮動預期收益,任何投資,都是面向未來…自然存在一定的未知風險,預期浮動收益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到期的收益結,與預期相比,有三種可能:低於,持平,或者高於!如上圖,這款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明確寫明是:“預期到期利率”!因此,該利率只能作為參考存在風險!

    2,最低收益的可風險!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有明確的保底收益,大體在1%~3%之間!用咱老百姓的話講,達不到預期收益,有可能只能拿最低收益,這也是一種風險!如上圖,這是另一款,有最低收益保障的結構性存款!他的預期收益,如果不能達成,將面臨只能拿,最低保障收益的風險!

    3,其他風險!比如銀行的經營風險,金融市場變化帶來的市場風險,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產品因故提前解散的風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政策風險等等!小結:作為目前金融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保本型,銀行產品,結構性存款總體安全性高,但也面臨小機率的多種風險!

    其次,透過兩款產品,更深入的認識銀行結構性存款,不同種類,以便優中選優:

    一,保本,浮動,預期收益型,銀行結構性存款!

    二,保本,保最低收益,預期收益型,銀行結構性存款!

    三,非保本,浮動預期收益型,銀行結構性存款(或理財)!

    小結: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銀行結構性存款,主要以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最低收益為主!在選擇時,要真正瞭解條款,詳細諮詢!

    最後,來總結分析:

  • 2 # 財富公元

    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理論上本金是零風險的,最大的風險源自於其最終收益的不確定性。

    結構性存款的本質

    結構性存款,雖有“存款”二字,其實本質並不屬於純粹的存款產品。

    通俗的來看,在於存款講“利息”,結構性存款講“收益”。

    透過結構性存款本質來分析,它反而更像保本型理財產品。其內部構成是存款+金融衍生品的理財產品,存款部分保證本金安全並提供部分利息收入,金融衍生品部分用來提高其預期收益率,並最終決定了結構性存款最終收益高低。

    結構性存款的發行

    結構性存款,會計入銀行表內資產,受存款保險保護,以保證本金的安全性;

    購買理財產品,銀行會為投資者提供理財產品說明書,可以透過說明書上的登記編碼進行查詢結構性存款的真實性。

    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

    結構性存款因為其內部構成以及投資衍生品部分的收益,決定了其預期收益率一般都會高於同等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

    同樣因為其投資金融衍生品部分,主要投向指數、匯率、黃金等,這些都是具備較強收益波動性的投資產品,會受到市場變動因素造成收益的損失。

    因此即使銀行宣傳的收益率能在某個值,但是到期時,真正能達到宣傳收益率的情況也很少。所以結構性存款的最大風險在於到期時的收益率並不能達到預期,甚至收益可能為0。

    如果銀行發生信用風險這類極端的情況,比如宣告破產清算,結構性存款的本金和收益支付必然會受到影響,即使存款保險保護,但也僅能保證結構性存款的存款部分以及投資者50萬以內的投資本金。

  • 3 # 莊眼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如何辨認結構性存款中的“假結構”給家庭和個人帶來的風險?

    很明顯,結構性存款確實被視同存款進行管理,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基金的繳納範圍,並要按照銀監會的要求,計提資本和撥備,但它與普通的非結構性存款的區別又是什麼那?這其中的核心就是,它引入了,金融衍生工具(期權、期貨等),並透過它,把一定比例的資金投資到與匯率、股票、大宗商品等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上去,以博取高於普通存款的收益。

    這裡舉個例子吧,比如說客戶購買了100萬一年期的結構性保本理財產品,那麼這裡就需要核定出一個資金轉移定價,這裡我們假設為5%吧,注意啊,它並不是最後與客戶的協議利率,而是要遠遠高於後者的。

    那麼接下來,銀行會用97萬去購買沒有風險也沒有利息的票據類資產,而剩下的3萬,會用來購買某個標的物(比如股票),它的看漲或看跌期權,一年後,存款部分會得到97萬*1.05也就是101.85萬的本息收益,而那三萬部分,需要看股票的實際走向,如果價格沒有超過執行價,那麼可以不行權,最後的收益就是101.85萬,但如果股票的價格超過了執行價,那麼因此產生的收益可能是無窮大的,當然最後給到使用者的收益肯定是固定的

    其實結構性存款,並不能算是一種新型的創新性產品,因為剛性兌付的存在,所以同樣也不是一個賺錢的買賣,除非按照不保本來進行銷售,過去在很多外資行就是被按照非保本理財來進行銷售的,當然也引發了不少客戶的投訴,而現階段,大量的銀行一窩蜂的來進行這款產品的發行,不得不承認肯定是與《資管新規》的出臺是有密切關係的,甚至可以理解成,是對去剛兌的一種應激性逃避的方式,當然也可以理解成一些中小銀行跑馬圈地的特殊手段吧。 “假結構”性存款到底假在哪?買了假結構性存款會有什麼風險?

    自從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發行受限之後,結構性存款就突然火了起來。由於結構性存款與保本理財的可替代性,吸引了眾多之前購買保本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購買。於是乎,2018年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大增2.66萬億,同比增幅達到了38.27%。不過,從去年9月份開始,結構性存款的發行速度就明顯放緩,因為監管層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問題。

    在結構性存款大火之際,各個銀行無論大小都推出了自己的結構性存款,只不過在這中間卻有一些“假結構”性存款的存在,其中包括一些無資質的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以及產品設計有問題的結構性存款,這些結構性存款名為“結構”,實則屬於變相剛性兌付的產品,已經失去了“結構”的屬性。

  • 4 # 東東說金融

    目前的結構性存款其實有兩種,一種是期限結構性,掛鉤的標的比如三個月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設定的標準是2.5%以上,在產品到期前的某一天,比如到期前第十天作為觀察日,當天三個月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是2.6%,就正常到期,若只有2.4%則產品提前終止,但是它的收益率依然是購買產品說明上約定的,也就是說利率固定但期限是不確定的。還有一種就是收益結構性,這種產品期限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收益就是不確定的,比較多的二元結構的,要麼是最低收益要麼就是最高收益。

  • 5 # 銀行研究僧

    結構性存款作為資管新規後,能夠頂替傳統保本理財兼顧保本與高收益屬性的理財產品,廣受投資者的喜愛。各家銀行都擴大了結構性存款的發行規模。全國結構性存款的規模也呈現快速增長。

    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結構性存款其實也有一些問題存在:

    一、並非所有結構性存款都保本

    大家對於結構性存款的信賴,源於它具有保本的屬性。但其實,在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中它們的風險等級也有pr2、pr3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非保本理財。

    結構性存款的邏輯是在傳統定期存款中巢狀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主要掛鉤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風險高,收益也高。它的商業邏輯是傳統存款的本金及收益的穩定決定了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金融衍生品的收益決定了結構性存款的收益上限。所以結構性存款是否能夠保本關鍵看投資於傳統存款的本金有多少。

    目前各家銀行銷售的結構性存款大部分都是pr1級,屬於保本理財,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應該檢視結構性存款的風險評級。

    二、收益無法保證

    對於pr1級的結構性存款,銀行一般會公佈一個最低的利率和最高的利率。一般最低利率都是可以保證的,但是最高利率達到的機率相對比較小。

    投資者在檢視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時,不能想當然的拿預期的最高利率作為最終的利率。一旦這樣操作,你可能會因此而錯過收益更高、風險更低的理財。比如收益基本可以保證的pr2級非保本淨值型理財。再比如三年期的大額存單。

    三、銀行投資能力弱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有規定,發行結構性存款的銀行必須具備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資格。大家都知道,投資能力這個東西是與人才儲備、投資經驗、發行規模有比較大的關係。

    有些銀行雖然有資質,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投資能力就很強。在這樣的銀行購買保本的結構性存款,雖然不至於損失本金,但是想要獲得較高的收益,可能性就相對較低。理財投資中,少收益就是虧損,機會成本在銀行理財中隨處可見的。

    總結:

    總的來說,結構性存款的風險還是相對較低的。只要認準是保本型結構性存款,至少是不會損失本金的。因為結構性存款投資與傳統存款部分的資金是受存款保險基金保障的。

  • 6 # 睿思天下

    朋友們好!

    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實際上都是保本產品,本金是非常安全的。結構性存款的最大風險就是最終收益率可能是開始預期的最低的收益率。下面來分析一下。

    結構性存款的特點

    一般來說,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上面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透過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高收益的金融產品。

    結構性存款一般具備兩個優點,一個缺點。

    一個優點是較高的收益

    一般來說,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比同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年利率要高一些。因此,結構性存款的一個優點就是具有較高的收益率。

    一個優點是保本金

    結構性存款是保本的。因此,結構性存款的本金安全是根本不用擔心的。

    一個缺點是流動性差

    結構性存款流動性是比較差的,因為結構性存款不到期,是不允許提前支取的。因此,可以說結構性存款流動性比較差。

    結構性存款最大的風險就是收益率不確定

    結構性存款最大的風險就是收益率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結構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基礎上嵌入了一小部分其他高風險的衍生產品,從而能夠讓結構性存款有可能實現較高的收益率的特點。

    比如下面表格是中國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其中第一款結構性存款產品,期限是3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是0.35%或者5.25%。

    這樣的產品,可以看出來,最低的收益率就是0.35%,最高的收益率是5.25%。但是可以看出來,利率差是很大的,你現在根本就不能確定是否能夠100%實現5.25%的收益率。因此,這個產品的風險就在於這裡了。

    還有一款182天的結構性存款,收益率為1.56%或4.46%,這樣的收益率差距也很大,可以說也是一個很不確定的產品收益率。

    其他幾款產品,可以說收益率差距還是比較小的。比如91天的美元掛鉤結構性產品,年利率為1.75%或1.95%,這樣的收益率差距比較小一點,即使是最低收益率也還是比較高的。

    因此,從結構性存款的實際產品可以看出來,結構性產品風險非常小,而且是保本的產品,最大的風險就來自於不能實現最高的預期年化收益率。

    綜上所述,結構性存款能夠保本,因此結構性存款最大的風險就是不能實現最高的預期年化收益率。

    感謝閱讀!

  • 7 # 南公子

    銀行結構性存款這個產品,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真正能搞清楚這個產品本質的人應該還不多,很多人雖然在買,但也是糊里糊塗的。並不清楚這個產品究竟有沒有風險,它的風險到底在哪裡?

    很多人搞不清楚,結構性存款究竟是銀行存款還是銀行理財產品?

    一、結構性存款新規

    2019年10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在通知中對結構性存款進行了明確的的定義,確立了結構性存款的本質,對銀行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進行了規範。

    結構性存款,被大眾所熟知,是在理財新規釋出之後,由於銀行打破剛性兌付,傳統的保本理財不再承諾保本。老百姓對非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懷疑態度,不敢再像以前那樣閉著眼睛買了,但大家的需求還是有的,市場需要一款保本理財的替代品,來滿足大家的投資需求。

    正是在這樣一種歷史機遇之下,結構性存款走進了大家的視野,當仁不讓地填補了保本理財消失後留下的市場空白。

    二、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新規中,對結構性存款,給出瞭如下定義:

    “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透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

    通俗的來說,就是我們在買入結構性存款的時候,銀行會把資金分成兩部分,大部分錢作為定期存款獲取穩健收益,用小部分資金購買“金融衍生品”獲得高額回報。

    金融衍生品是一種特殊類別買賣的金融工具統稱,是基於原生基礎資產衍生而來的,這些基礎資產可以是黃金、股票、債券、利率、匯率、指數等。

    常見的衍生工具型別有期貨、期權、遠期合約、互換等。

    三、銀結構性存款的本質是什麼?銀行結構性存款本質上是銀行存款。因為結構性存款要像普通存款那樣向央行交存“存款準備金“;像普通存款那樣受50萬本息存款保險條例保障。在又不同於銀行普通定期存款。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交易結構“上,普通存款並沒有交易結構。銀行普通定期存款保本保息,而結構性存款只保本不保息。結構性存款不是銀行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在法律關係、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銀行不承諾保本保息,是具有資產管理的屬性,而結構性存款則不是。四、結構性存款有什麼樣的風險?

    我們知道了結構性存款的本質是銀行存款,那麼它和銀行普通定期存款一樣具有保本的特徵,即本金是安全的。

    由於結構性存款掛鉤了金融衍生品,而金融衍生品本身風險是非常高的,收益波動性也非常大,極端情況下,這部分的收益可能為零。

    觀察有些銀行釋出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收益浮動幅度最大的區間是0~9%。最高可以達到9%,是銀行5年普通定期存款的3倍;最低也有可能是0。

    所以說結構性存款具有一定投資風險,其風險大於普通銀行定期存款。主要表現為收益的不確定性。

    五、總結

    透過上面的講解,我想大家應該明白了結構性存款的定義和本質。

    也瞭解了結構性存款和普通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這樣我們在選擇購買銀行結構性存款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

  • 8 # 私人財富顧問娟萱

    資管新規後,銀行前同事說,推出的“新”理財產品,比以前的產品更火熱,很多人排著隊購買,因為收益比以前高,還保本,似乎沒有風險一樣。

    所謂的新的理財產品,就是“結構性存款”,本質是商業在吸收客戶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品(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者期貨等),客戶收益與利率、匯率、 股票價格、指數等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結構性存款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的一種: 本金通常是保障的,但收益要根據市場具體情況而定,並以區間形式進行呈現,最終到期收益率與掛鉤標的走勢密切相關。

    1.通常會約定收益區間,如:3個月, 年化收益2.5%-6%。

    2.可以分類:保本結構性存款和非保本結構性理財。保本結構性存款,指保障本金部分,利息會與衍生品收益掛鉤,利息收益會有浮動。非保本結構性理財,指本金的一部分是固定的,另一部分本金和存款利息與衍生品收益掛鉤,收益是浮動的。

    3特點:結構比較複雜。保本金,不保收益;但是掛鉤金融衍生品,很多投資人搞不懂投資邏輯,而實際上,其收益是波動的;且由於資訊地位不對等,這類掛鉤金融衍生品的產品風險由投資者自擔,卻無法獲得超額收益。

    4.結構型存款的風險大於普通存款,收益小於銀行理財。

  • 9 # 貓眼兒觀世界

    不請自來。我這裡不講專業術語,只用通俗的話來解釋結構性存款及其風險。

    啥是結構性存款,比如老王有10萬塊,想存入銀行,可到了銀行,一看利率咋這麼低呢,那銀行就優先推薦理財產品了,老王想我這錢可是辛辛苦苦賺的血汗錢,可不能賠本啊,於是大堂經理一拍大腿說,那就存保本的結構性存款吧,收益比正常存款高,還保本,(注意風險來了,銀行工作人員很多時候告訴你的收益率都是上限,而不告訴你下限的,所以在諮詢的時候,上限下限要問清楚)

    那這個收益是咋計算的呢,一個公式

    本金及收益=本金+固定利率+衍生品交易收益-衍生品交易成本

    打個比方,老王要存3個月,年化固定利率是1.5%,那三個月到期後的最終收益其實就是由衍生品交易收益決定的,那啥叫衍生品交易,簡單的說就是銀行拿著你的錢去進行外匯,股票,大宗商品買賣等市場上進行交易,掙錢了,把一部分收益分給你,當然了這中間的風險就是你要3個月不能拿回你的錢,也就是你要犧牲你資金的流動性,來換取更高的收益,定期可以隨時取出來,但這個只能到期才能取出來的。

    關於結構性存款的風險還有就是你選擇的品種問題,有些跟匯率掛鉤,有些跟股市掛鉤,有些是綜合性的,收益高低也是有差別的,收益的不穩定性是隨市場進行波動的,但也有部分是不保本的結構性存款,所以購買之前務必瞭解清楚。還有就是國家政策方面的,一般沒事也不會咋變的,假如真的要變,這個是誰也沒法控制的,所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10 # 小錢說金融

    大家好!我長期在銀行工作,對結構性存款有一定的研究。結構性存款作為存款的一種,本金的安全性非常高,但存在以下2方面的風險:

    1、 收益不確定的風險。

    普通存款的利率是固定的,收益也是確定的,利率的高低主要跟存款期限掛鉤,期限越長,存款利率越高。以招商銀行為例,2020年3月11日,該行3個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利率為1.35%,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75%。

    但是,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是不固定的,存在收益波動的風險。

    以工商銀行為例,該行結構性存款的利率都是以區間形式展示的,34天的結構性存款利率的區間為1.35%-3%,也就是說,這款結構性存款最低的收益率是1.35%,最高為3%,最終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2、 再投資風險。

    結構性存款的期限一般都較短。比如說,工商銀行手機銀行上的結構性存款期限最短的34天,最長的也才373天;招商銀行APP上的結構性存款期限最短的21天,最長的也才365天。

    如果未來利率下降,在結構性存款到期後,存款人就無法再找到跟原先利率相同的投資機會,這就是再投資風險。

    相比於普通定期存款可以選擇2年、3年甚至5年的存期相比,結構性存款的期限要短不少,再投資風險更大。

    事實上,這個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一方面,近日央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將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這意味著央行要對各家銀行利用結構性存款進行“高息攬存”的行為進行規範,結構性存款的利率將明顯下降;另一方面,最近美聯儲為應對疫情影響,將聯邦基金利率緊急下調了50個基點,國內也在熱議存款基準利率下調的問題。雖然央行何時會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我國大機率也會進入降息週期。總的來說,購買結構性存款的再投資風險不可忽視。

    最後總結一下,目前各家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主要存在著2方面的風險:收益不確定的風險,以及再投資風險,希望大家在購買時能心中有數。

  • 11 # 婞金融

    結構性存款,雖然名字裡有存款兩個字,但是其實是銀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得風險高於存款,尤其是不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

    要想知道理財產品面臨的風險有多大,就要看清該類理財產品投資的方向。

    “結構性存款”,本質是商業銀行在吸收客戶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品(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者期貨等),客戶收益與利率、匯率、 股票價格、指數等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從這個介紹裡可以看出,結構性存款掛鉤的金融產品不僅是有風險的,而且還不是國債、貨幣基金等風險較小的金融工具,都是股票、匯率、期貨這樣的高風險產品。

    雖然說銀行在金融市場比較專業,但是金融市場的變化也常常是出人意料,比如說昨天3月13日黑色星期五,差不多有12國家的股市都熔斷了。這樣的黑天鶴各國機構都難以預料。因此結構性存款的風險不能小覷。利息和本金都有可能面臨風險。

    結構性存款面臨的風險主要與其掛鉤的資產相關,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很難判斷金融市場的風險,所以普通人面臨的風險與其購買的產品之間相關,即如果購買的是保本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話,利息就面臨損失的風險;如果購買的是非保本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話,本金和利息都面臨損失的風險。

    因此如果要避免風險,購買此類產品前,首要問題就是要看好合同。著重看清想購買的結構性存款是保本的還是非保本的。

  • 12 # 付宇財經

    結構性存款作為資管新規後,能夠頂替傳統保本理財兼顧保本與高收益屬性的理財產品,廣受投資者的喜愛。各家銀行都擴大了結構性存款的發行規模。全國結構性存款的規模也呈現快速增長。

    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結構性存款其實也有一些問題存在:一、並非所有結構性存款都保本 大家對於結構性存款的信賴,源於它具有保本的屬性。但其實,在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中它們的風險等級也有pr2、pr3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非保本理財。 結構性存款的邏輯是在傳統定期存款中巢狀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主要掛鉤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風險高,收益也高。它的商業邏輯是傳統存款的本金及收益的穩定決定了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金融衍生品的收益決定了結構性存款的收益上限。所以結構性存款是否能夠保本關鍵看投資於傳統存款的本金有多少。 目前各家銀行銷售的結構性存款大部分都是pr1級,屬於保本理財,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應該檢視結構性存款的風險評級。二、收益無法保證 對於pr1級的結構性存款,銀行一般會公佈一個最低的利率和最高的利率。一般最低利率都是可以保證的,但是最高利率達到的機率相對比較小。

    投資者在檢視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時,不能想當然的拿預期的最高利率作為最終的利率。一旦這樣操作,你可能會因此而錯過收益更高、風險更低的理財。比如收益基本可以保證的pr2級非保本淨值型理財。再比如三年期的大額存單。

    三、銀行投資能力弱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有規定,發行結構性存款的銀行必須具備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資格。大家都知道,投資能力這個東西是與人才儲備、投資經驗、發行規模有比較大的關係。

    有些銀行雖然有資質,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投資能力就很強。在這樣的銀行購買保本的結構性存款,雖然不至於損失本金,但是想要獲得較高的收益,可能性就相對較低。理財投資中,少收益就是虧損,機會成本在銀行理財中隨處可見的。

    總結 總的來說,結構性存款的風險還是相對較低的。只要認準是保本型結構性存款,至少是不會損失本金的。因為結構性存款投資與傳統存款部分的資金是受存款保險基金保障的。

  • 13 # 百元理財

    由於之前的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而傳統的存款利息又很低,這時候結構性存款交出來彌補了兩者的短板。結構性存款(大部分保本,小小部分不保本,需要你自己去檢視它的產品說明書。)由於有一定的保本性質,而又有一定機率得到高收益,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很多銀行也利用結構性存款的高利息來收攬儲戶。

    但是“所謂的結構性存款”真的那麼好嗎?既能保本又有一定的機率得到高收益?它沒有什麼風險嗎?答案是肯定的!

    結構性存款產品本身的風險

    結構性存款雖然能夠保證本金,有可能獲得高利率,但是也有一定的機率是你把錢存了一年,但是什麼利息都沒有得。

    我們都知道結構性存款產品有一部分的資金是用來投資和金融衍生品的,但是這種金融衍生品如果大環境不好,那麼今年的結構性存款普遍的利率都不會高。

    比如說像現在的股票、黃金、原油等等都是在市場恐慌下一直在拋售,也在下降。

    所以說結構性存款雖然他可以得到的,所以比較高,但是也得看有沒有那個機率得到。本身你將錢投入了結構性存款中,你就失去了另一種穩妥的理財方式,如你把錢存入理財產品中,那麼這一年你可以得到穩穩的4%的收益率。但是如果是結構性存款,那麼可能就只有1%的收益率。這就造成了一種隱性的損失。

    銀行投資經驗和資金配備本身帶來的風險

    我們都知道與金融衍生品掛鉤的黃金、匯率等等都是需要預測的,預測正確與否關係著結構性存款的收益。所以他要求的專業性比較強,而且要求投資人的能力也比較強。

    但是銀行主打的業務並不是結構性存款,也不是靠結構性存款來賺錢,所以對於投資人以及工具的投入不會那麼多,不像專業的證券市場的投資公司那樣花費大量的資金人員、工具來預測來投資。

  • 14 # 數字羅盤

    前銀行員工回答一波,大部分“結構性存款”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該類產品。

    有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直接當成“儲蓄產品”賣了,就是保本保息的產品。

    但監管規定的該產品,類似於一個活期加上一份風險資產的“看漲”,“看跌”期權。

    那風險就在於,達到了預設條件價格,就能拿到約定的上限收益,達不到就只有活期收益。(比如滬深300指數在30天內漲到了4000,就能拿到6%的年化,漲不到就1.5%的年化)

    至於血本無歸的情況,基本不會出現。

  • 15 # 獨孤求財先森

    現在結構性存款在各大中型銀行非常熱門,掛著存款的名義但又具有理財產品的特點,實際它就是“存款+金融衍生品”的一個混合創新性產品,一般存款部分佔90%,衍生品比例大約為10%。叫它存款也好,叫它理財產品也行,反正官方也沒確切定義它。

    但自從監管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後,銀行的理財產品就不再承諾保本了,而且收益率也隨之下滑,原來冷門的“結構性存款”這兩年就大熱。儘管名義上掛鉤一些衍生品,但實際上各銀行並沒有真正掛鉤,推出的都是一些“假結構性存款”產品。它們是怎麼操作的呢?一是不掛鉤真正的期權衍生品;二是設定難以達成的觸發條件。本來是浮動利率(有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的)的,就演變成了固定利率而且是按最高利率兌付,這樣就成了事實上保本的高息攬存工具。實際上,這對投資者是好事,不僅沒有風險,而且利率又高,簡直比原來的銀行理財產品還要好。但是,這種變相的高息攬存會對銀行的流動性造成隱患,有引發系統性危機的可能。監管之所以推結構性存款,就是在倡導“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投資理念,意在打破剛兌,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降低銀行系統性風險。此外,假結構性存款也不利於市場的公平競爭。因此,假結構性存款失去了“結構”的意思,也不符合監管推行的初衷,遭到監管叫停是必然的。

    自去年監管叫停後,假結構性存款就逐步退出市場,但還是給了一年的過渡期。意味著,今後的結構性存款將回歸掛鉤真實的利率、指數、匯率等衍生品,也將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本金存在虧損的可能(小幅虧損);當然,利率也將有可能更高。這就能讓那些能承受一定風險性的投資者可能贏得更高的收益。

    所以,隨著結構性存款迴歸本源,會讓投資者分化:一部分保守型的投資者就會選擇大額存單、智慧存款等一般性存款產品,而具備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就可以選擇那些具有一定風險性但也有更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讓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選擇相應風險評級的產品,這也是金融市場化改革的題中之義!

  • 16 # 飛豆哥的財會講堂

    (俺是顆集CPA、CMA、律師、保薦代表人於一身的投行飛豆。)

    到底什麼是銀行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其核心不是在於存款,是在於結構性。

    首先,結構性存款本質還是存款。但是此類產品進行了結構化的設計,也就是說有一部分資金投向了銀行的存款,還有一部分投向了金融衍生產品,投向金融衍生產品這個動作,我們稱之為“掛鉤”。

    至少掛鉤到底是掛什麼?主要是期權,也可以是利率,或者向上面這個產品一樣的指數。

    銀行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怎麼樣?

    正因為掛鉤了金融衍生產品,大大加大了收益上浮的可能,例如傳統存款的年化利率為3%,結構性存款透過存款與金融衍生產品不同的配比,可以實現4%、5%至少10%的年化收益。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實現這麼高的收益,真得會沒有風險嗎?

    銀行結構性存款的風險是什麼?

    說起銀行結構性存款的風險,就要先講銀行結構性存款的分類:保本型結構性存款和非保本型結構性存款。

    1、保本型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波動風險

    我們先來說保本型結構性存款到底是如何在保本的情況下實現高收益呢?以下舉例說明:

    例如飛豆有1000萬元,分成兩部分,其中980萬元投銀行存款,一年期的利率為2.1%,一年後本息合計為980*(1+2.1%)=1000.58萬元;另外20萬元投金融衍生品。

    情況一,到了一年後衍生品的20萬元都虧損了,那麼飛豆還有多少錢呢?應該是銀行存款的1000.58,綜合年化收益就是0.058%。雖然收益不高,但是本金是保住了,這就是所謂的保本。

    情況二,到了一年後衍生品翻了一倍,變成了40萬元,那麼飛豆能得到的是銀行存款1000.58+金融衍生品40=1040.58萬元,年化的收益率就變為4.058%,遠遠高於一年定期的利率2.1%。

    透過以上例子,相信大家已經發現了,保本型結構性存款雖然可以透過存款與衍生品的配置實行保本,但是也存在收益率波動的風險,如果真得只有0.058%的收益,連活期存款的收益都及不上,無形中產生了機會成本。而例子中只存在4%的利差,在實務中,透過不同的結構化設計,收益率可以波動達到0-10%。

    2、非保本型結構性存款——本金損失風險

    呈上例,我們不改變產品的其他要素,只調整存款與衍生品的配置比例,大家來看下會發生什麼?

    例如飛豆還是有1000萬元,分成兩部分,其中950萬元投銀行存款,一年期的利率為2.1%,一年後本息合計為950*(1+2.1%)=969.95萬元;另外50萬元投金融衍生品。

    情況一,到了一年後衍生品的50萬元都虧損了,飛豆這時候就只剩下銀行存款969.95元,則發生的虧損金額為950*(1+2.1%)-1000萬元=-30.05萬元。年化收益就是-3.005%,本金髮生了損失!

    情況二,到了一年後衍生品翻了一倍,變成了100萬元,那麼飛豆能得到的是銀行存款969.95+金融衍生品100=1069.95萬元,年化的收益率就變為6.995%。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本質上而言,我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只是調整了下結構性存款的投資配比,就能使保本型產品向非保本型產品進行轉變,以需要承擔本金損失為更高風險的前提下可換取更加高的收益。

  • 17 # 大堯說理財

    感謝誠邀

    1、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2、結構性存款存在的風險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一款收益增值產品,既不是普通存款,也不同於銀行理財。是在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透過利率、匯率、指數等波動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的收益。

    怎麼理解?你可以將結構性存款理解為一個區間類的產品。

    例如有一款結構性存款掛鉤黃金價格(還有掛鉤美元、歐元等等產品),利率是2%或5%,當黃金價格在某一時期內,在300美元/盎司-600美元/盎司之間,則此款結構性存款的利率為5%;如果黃金跌到300美元/盎司以下或漲到600美元/盎司以上,則利率為2%

    也就是說結構性存款不但需要存款人對存款有一定認知,還需要對存款所掛鉤的產品(例如黃金、外匯等)有一個大體的認知度。需要大致確定所掛鉤的產品大機率能否高於或低於某一區間價值來確定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是否能夠達到預期。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結構性存款的流動性較定期粗款差,不到期是不允許提前支取的。

    結構性存款存在的風險

    如上文所述,我們知道結構性存款一般情況下會比定期存款利率高,那麼相對來說高收益的品種一定存在高風險,結構性存款存在的風險是什麼呢?

    結構性存款既然是存款類,那麼它一定是可以保證本金的安全的,其最大的風險就是零收益。

    在我們選擇結構性存款時一定要仔細閱讀此產品的說明,看看是與哪款產品掛鉤,且這款產品的漲跌幅度大不大,大致判斷在沒有大意外出現的前提下能不能在區間之間浮動。

    結語

    有人可能會認為能儲存本金就算是零風險,其實是不對的。當你的資金不增值的前提下其實就已經是在縮水了,更談不上保值。所以結構性存款的風險也是的的確確存在的,我們在選擇之前一定要有一些簡單的瞭解,再去做出選擇。

  • 18 # 財經有滋味

    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透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

    根據《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19]204號,以下簡稱204號通知),商業銀行應當將結構性存款納入表核心算,按照存款管理,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範圍,相關資產應當按照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相關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

    我們可以看出,結構性存款是一種特殊的存款。因為它納入了存款保險保費範圍,所以它的本金是可以保證的(當然,在銀行破產時,不超過50萬的全額賠付),收益是有波動的,這個與關聯的利率、匯率,指數的波動有關。

    通常結構性存款有外匯結構性存款。它是與外幣的利率或匯率掛鉤的。如果實際利/匯率在選定的利/匯率區間,則當日按約定利率計息,否則,當日不計息。

    一般來說,結構性存款有以下風險:

    1、存款期限長,不能提前支取。如果期限內碰到好的投資機會而無緣參與,這是機會成本。

    2、當利率、匯率變動不在約定區間內,當天不計息。這和投資者判斷準確性有關。

    3、在我國,外幣匯率在一定程度上與國家的宏觀調控有關係,這也是不得不考慮的風險。

    4、與發行銀行有關。要綜合考慮銀行的實力,信用等級,不要因為一點高利息,而碰到一個違約的銀行,那就得不償失了。

  • 19 # 禪意至簡Kilig

    投資理財有風險,但,預期收益高…在通脹的情形下,能更好的保護來之不易的財產…要是能保本就好了…這是在老百姓心底子裡的想法!大千世界,還真就有兩全其美的事兒!銀行,結構性存款,保本,浮動收益(甚至保最低收益),讓咱理財的老百姓,喜笑顏開,難怪現在賣的那麼好!保本賺錢誰不愛呢…話說回來,世界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銀行結構性理財,也有可能面臨一些風險!

    朋友們先來了解,銀行結構性存款,可能面臨的風險:

    1,收益浮動的風險!銀行結構性存款,是一個大家族,多數是保本,浮動預期收益,任何投資,都是面向未來…自然存在一定的未知風險,預期浮動收益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到期的收益結,與預期相比,有三種可能:低於,持平,或者高於!

    如上圖,這款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明確寫明是:“預期到期利率”!因此,該利率只能作為參考存在風險!

    2,最低收益的可風險!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有明確的保底收益,大體在1%~3%之間!用咱老百姓的話講,達不到預期收益,有可能只能拿最低收益,這也是一種風險!

    如上圖,這是另一款,有最低收益保障的結構性存款!他的預期收益,如果不能達成,將面臨只能拿,最低保障收益的風險!

    3,其他風險!比如銀行的經營風險,金融市場變化帶來的市場風險,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產品因故提前解散的風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政策風險等等!

    小結:作為目前金融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保本型,銀行產品,結構性存款總體安全性高,但也面臨小機率的多種風險!

    其次,透過兩款產品,更深入的認識銀行結構性存款,不同種類,以便優中選優:

    一,保本,浮動,預期收益型,銀行結構性存款!

    二,保本,保最低收益,預期收益型,銀行結構性存款!

    三,非保本,浮動預期收益型,銀行結構性存款(或理財)!

    小結: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銀行結構性存款,主要以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最低收益為主!在選擇時,要真正瞭解條款,詳細諮詢!

    最後,來總結分析:

  • 20 # 出海抓魚潛水摸蝦

    我以農行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來說一下具體的分險有哪些。

    現在各大銀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問題,其實主要來自於掛靠指標的風險,不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由於掛靠的是不一樣的指標,所以具體的分險其實是沒法說的,但大概的風險主要來自金融環境。

    知道啥是結構性理財產品,才能知道有啥風險

    要說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風險,肯定要了解啥是結構性理財產品,所謂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就是銀行把我們存進去的錢,大部分存到債券等低風險品種中,小部分購買與一定金融指標掛鉤的理財產品。所以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浮動的,就以上面的理財產品來看,浮動從1.35%到3.15%。

    也就是說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第一個風險就是收益無保證。如果掛鉤的金融指標一直走壞,那麼我們的年化收益就打不到3%,只能到1.35%,這個收益是很低的。下面再來看第二個風險。

    封閉期的分險

    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了保證資金的有效利用,一般都會有比較長的封閉期的,就以上面這款為例,封閉期為92天。

    也就是說投入的錢必須存夠92天,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第二個風險就是:提前取款利息損失的風險。如果我們提前取款,那麼利息水品可不是按照3.15%或者1.35%算的,而是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算的,那個利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提前取款,利息是要損失很多的。

    自從不允許“保本保收益”規定出臺以來,各大銀行也在想盡辦法吸引大家儲蓄,結構性理財產品就應運而生,不僅可以有收益保底,而且還可以根據經濟指標的情況,有一份額外的利息收益,吸引力很多人嘗試。

    在當下各種分享並存、通貨膨脹加劇,對於很多不懂理財、不願意理財的朋友來說,存入銀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我還是呼籲大家購買之前瞭解清楚掛鉤的經濟指標、封閉期等情況,避免不必要的利息損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煎帶魚怎麼做才能酥脆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