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汪生源

    豬是雜食動物,其中有四種元素要從土壤中攝取,然而,現在養豬都是蓬舍養豬的形試,要想讓子豬成活率高,母豬要在舍外散養,這樣不但子豬成活率高,而且鍵康,不拉肚子,疾病少。

  • 2 # 山野50

    提高子豬成活率首先要從母豬體質上抓起。母豬每年防疫一次。如豬瘟藍耳偽狂犬。保持母豬體膘不肥不瘦。膘情好的母豬在產前半個月由妊娠料改為哺乳料。膘情差的母豬在產前一個月由妊娠料改為哺乳料。為子豬出生後提高產奶量打好基礎。子豬出生時及時擦乾子豬身上的羊水。出生十分鐘剪掉臍帶,並用碘酒抹在剪口消毒。48小時後剪犬牙,同時注射牲血素(含鐵VE)1.5毫升一個星期後再注射一次。如圖牲血素是它的商品名。

    出生前三天給子豬排奶,把大的體質好的子豬排在後面或者排在前面吃奶,把小弱子豬排在中間。如果子豬多了可以輪換吃奶,一定要讓每頭子豬吃上初奶,因為母豬初奶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加子豬免疫力。防止母豬擠壓子豬,有條件可用產床。經常保持豬圈乾燥。如果在冬天給子豬做一個保溫箱,箱底鋪一張電熱板,上面按裝一個40w燈泡。出生一星期後開始教料。把開口料用水和成粥狀,在小豬熟睡是抹在嘴裡,連抹三天。同時把開口料撒在子豬附近地方。積極方治子豬黃白痢,最好用塗抹或者口服藥。子豬黃白痢藥品各個獸藥店都有出售。

  • 3 # 醉美自然蜜

    謝謝邀請!不好意思,我沒養過母豬,年年買一頭打過疫苗的仔豬育肥,殺年豬!玉米粉碎不限量 ,飲水不斷,冬溫夏涼,按時新增。沒有任何科技含量,任嘛不懂,不能亂講。我養的是貉子,籠養的皮草小動物,每年分窩後打一次疫苗,很簡單。今年,種公四十隻,種母一百隻,預計仔貉六百隻以上。籠下還散養了幾隻公母雞和三十隻公母鴨,雞早己生蛋,若不及時撿蛋,很快就會凍裂。雞雛和鴨雛在養殖場打的疫苗,啥都不管,玉米粉碎不限量,上下午飲兩遍溫水。我家庭院面積近千平方米是比較少的啦,養的雞鴨的蛋和肉是自已吃滴!

  • 4 # 果然悠

    提高仔豬成活率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選擇好的品種

    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飼料 符合場裡實際情況的疫苗免疫程式定期有針對性的藥物保健最重要一點,保持圈舍乾淨、乾燥,做好通風以保證良好的空氣質量 先留個坑,用時間把各個大綱補充填坑

  • 5 # 豬場動力網

      豬場生產水平直接影響豬場贏利能力,要想豬場利潤高,關鍵是要生得多、死得少、長得快。目前,國內豬場母豬平均窩產仔數大多能達到11頭左右,而最終平均每頭母豬提供上市生豬數很少,其中關鍵因素是仔豬成活率不高,病死病殘豬多,導致肥豬的生長速度慢,料肉比高,成本居高不下,處於常年虧本狀態。

      防止初生仔豬活力差

      弱仔必然會出現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生長速度慢等問題,挑出初生重在0.8公斤以下或站立不穩、不會吃奶的弱仔,防止初生仔豬活力差。

      給母豬懷孕期間補充足夠的生殖營養,使母豬子宮的血管發育良好,分泌更多的子宮乳,促進仔豬發育,達到理想的初生重與活力,尤其是懷孕後期仔豬快速發育期。

      做好母豬接產工作,防止產程過長,當仔豬與母豬連線的臍帶斷裂而長時間沒有產出,就會出現缺氧而憋死或是活力差成為弱仔。

      防止初生仔豬吃進糞便

      仔豬一出生,天生就知道吃奶,就想著吃奶,臨床生產中,母豬臨產時沒有進行嚴格的乳房與後軀清洗消毒,仔豬一出生就吃進糞便,感染病原微生物,導致腹瀉等疾病的發病率明顯提高。

      防止仔豬受寒

      及時擦乾仔豬身上的羊水,防止羊水進入仔豬肺部而容易出現肺炎,羊水吃進肚中而影響消化能力,身上的羊水未及時擦乾而受寒腹瀉、發病或是活力下降。生下後尤其是前6小時,必須高度注意給予仔豬很好的保溫。

      防止仔豬臍帶血丟失

      仔豬生出後,應停留2分鐘-10分鐘再進行斷臍,能有效緩解仔豬缺氧狀態,仔豬的活力與體質得到很好提高,對其後期生長髮育會更好;斷臍時還要注意臍帶的長度,一般留3釐米-5釐米,以仔豬站立時臍帶不會接觸地面為適宜。臍帶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幹細胞,對仔豬後期的體質、免疫力、生長速度非常關鍵,生產過程中一定注意臍帶的處理,防止臍帶血丟失。

      防止母豬奶水不足

      生產當中,必須儘快讓仔豬吃到初乳以吸收母乳中的母源抗體,並需要進行固定奶頭,協助仔豬吃飽初乳;仔豬出生三天內,產房工作人員一定要仔細觀察仔豬吃奶的情況、母豬奶水的質量,及時進行仔豬的寄養工作,制定相應的母豬產後保健方案,嚴防母豬奶水不足和奶水質量差。

      防止被踩傷和壓死

      臨床生產中,初生仔豬的死亡中壓死佔50%左右比例,因此防止仔豬壓死的工作非常重要,可以從5個方面著手解決:

      1.選擇母性好的母豬留種,並做好母豬小圍產期保健,促進母豬產後康復。

      2.進行仔豬調教,讓仔豬吃完奶後睡在保溫箱中,能有效防止仔豬受寒;尤其在三日齡內,給母豬喂料時,必須把仔豬趕入保溫箱中,當母豬吃完料躺下後,再放出仔豬吃奶。

      3.加強產房溫度的控制,當產房溫度高於23攝氏度時,仔豬壓死的比例將提高50%。

      4.使用設計更為優秀的產床,可減少產房仔豬壓死情況。

      5.強化產房員工的培訓,並調整其考核方案,提高員工對防止仔豬壓死的意識,做到產房24小時不離人。

      防止傷口感染

      為了防止搶奶吃和打架玩鬧時互相咬傷和吃奶時咬傷母豬乳房而發生乳房炎,降低泌乳力,都要給仔豬進行剪牙和斷尾,時間應該在仔豬出生後24小時內進行,並需要進行消毒和檢查牙齒是否剪平。在剪牙斷尾同時,使用長效頭孢進行有效保健,防止傷口感染環境中病原和應激導致抵抗力下降,提高仔豬的均勻度與斷奶重。

      防止仔豬缺鐵性貧血

      仔豬出生後,體內含有50毫克左右的鐵,每天從母豬奶水中只能吃到1毫克鐵,而仔豬每天的生長髮育需要7毫克-10毫克的鐵,一般5日齡後,仔豬就會出現缺鐵性貧血而生長髮育速度減慢,必須對仔豬在2日齡和10日齡時各補鐵一次,要根據仔豬的大小進行適量補鐵,當仔豬初生重低於1公斤時,一次性補鐵2毫克以上,容易出現中毒和過敏現象。

      生產實踐證明:提高仔豬成活率,降低肥豬料肉比,新生仔豬的護理尤為關鍵。

    冬季提高仔豬成活率的十項措施

      仔豬成活率是養豬生產的基礎,是發展數量、提高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特別是在冬季,氣候比較寒冷,而哺乳仔豬的抗病能力比較弱,若出生後管理不當,極易造成死亡,給豬場、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提高養豬經濟效益,必須加強飼養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具體措施如下:

      1、科學飼養 孕期應根據母豬不同妊娠階段的特點,保證母豬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滿足胎兒生長髮育需要,但不要使母豬過於肥胖,並注意適當運動,增強母豬體質。哺乳期應著力提高母豬泌乳量,在給泌乳母豬調配日糧時,注意適宜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原料選擇上要重點考慮富含鈣質、蛋白質及脂肪的飼料,如熟制大豆是母豬飼糧成分的最佳選擇,既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又是脂肪供給的途徑。母豬日糧中新增脂肪,可提高其血漿中生酮物質的水平,並以葡萄糖分配效應的方式增加胎兒的能量儲備,能有效提高母豬泌乳力,從而提高仔豬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

      2、專人接產 實踐表明,哺乳仔豬凍死、壓死、弱死、餓死的佔整個哺乳期死亡豬隻的80%以上,死亡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疏忽和不當所造成的,因此加強出生後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提高飼養員的責任心,實行專人看護分娩(尤其在冬季的晚上,母豬分娩時要留專人值班)及時將剛產下的仔豬用柔軟的抹布抹乾仔豬身體的水份,立即放入盛有含有溶菌酶的騰駿“潔體鍵”的桶(盆)中,用“潔體鍵”將仔豬身上的胎衣抹去,再在其身上特別是臍帶部位均勻塗抹“潔體鍵”。並在仔豬的保溫休息區撒上一層“潔體鍵”,能有效降低哺乳仔豬死亡率。

      3、防寒保暖 新生仔豬的組織器官和機能尚未發育完全,皮下脂肪薄,被毛稀少,抗寒能力弱。特別在低溫環境裡,仔豬易患低血糖、感冒、肺炎等疾病,嚴重時會大批死亡。仔豬生長的適宜溫度是:初生後6小時內為35℃、1日齡~3日齡為30℃~34℃、4日齡~7日齡為28℃~30℃、8日齡~15日齡為25℃~28℃。因此,冬天豬舍要堵塞風洞,勤換墊草,保持乾燥,最好在產圈內一角修建保溫室,頂端懸吊150瓦~250瓦紅外線燈泡,燈泡距床面40cm~50cm,隨著仔豬長大,加高燈泡距床面的距離。

      4、固定乳頭 固定乳頭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全窩仔豬降生後,即可訓練其固定乳頭,保證每頭仔豬及時吃到母乳。固定乳頭的方法是:可先讓仔豬自行選擇,再按體重大小強弱適當調整,使弱小仔豬吃中、前部乳頭,強壯仔豬吃後部乳頭。人工輔助兩三天,便可固定仔豬吃乳位置,保證仔豬較均衡生長。

      5、早吃初乳 初乳中蛋白質含量很高,其中有60%~70%是免疫球蛋白,由於仔豬出生時沒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後,才能獲得免疫力。仔豬出生時,腸道上皮處於原始狀態,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機能,6小時後開始下降,12小時後幾乎失去此項功能。所以,早吃初乳,吃足初乳,是提高仔豬抗病力的有效措施。

      6、適時補料 母豬從產後5天開始泌乳量逐漸上升,20天達到泌乳高峰,30天后逐漸下降,而此時仔豬的發育卻處於逐漸加快時期,單吃母乳已不能滿足其生長所需養分。早補料能促進消化道和消化腺體的發育,可避免仔豬亂啃贓物,減少下痢病患,減少死亡。為保證仔豬正常生長,必須及時補充飼料,即仔豬出生6天~7天開始誘導補料,10天后逐漸補充高能量、高蛋白、適口性好、易消化的全價混合料。

      7、補充鐵鹽 對新生仔豬補鐵,是一項容易被忽視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初生仔豬每天平均需要7毫克~11毫克鐵,但100克豬乳中不足0.2毫克,不足仔豬需鐵量的5%。缺鐵仔豬會表現出貧血症狀,生長快的仔豬常因缺氧而突然死亡,或者精神不振,生長緩慢,還易併發白痢、肺炎。因此,新生仔豬必須及時補充鐵鹽,即出生後2日齡~3日齡在仔豬頸部肌注100毫克鐵複合製劑,如“血豐”,以防仔豬因貧血引起下痢。

      8、藥物保健:為了提高剛出生仔豬的抵抗力,可採用在仔豬出生後注射長效抗菌劑,如出生後第2、7、21天各肌注“加康”注射液0.5~1ml/頭。仔豬出生後一週左右和20日齡前後是仔豬發病的高峰期。主要是仔豬白痢。在母豬分娩前3周,用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苗進行預防注射。

      9、防止踏壓 母豬體大笨重、行動遲緩,起臥時容易踩傷或壓傷仔豬,特別是仔豬出生1天~3天更易發生。因此應設保護欄或保育間,採取母仔分開睡覺休息的方法,防止壓死踏傷仔豬。

      10、科學斷奶 仔豬斷奶日齡一般都在35天左右。在計劃斷奶前5天,母豬就要逐步減料,以減少乳汁分泌,迫使仔豬吃料,這樣斷奶後可減少仔豬的應激。斷奶後的仔豬應在原圈飼養,小環境的溫度還必須保持在24℃,這一點最容易被忽視。一般在斷奶當天仔豬拒絕採食,第二天,仔豬因飢餓食慾猛增,所以在飼餵仔豬時,不可加料太多,每次只讓仔豬吃八九成飽。因為仔豬的消化器官不發達,吃得過飽就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瀉、消瘦,甚至脫水死亡。每天最好飼餵5次~6次,間隔時間以3小時~4小時為宜。針對近來普遍發生豬呼吸道病,可在仔豬斷奶前後各1周的飼料中新增加康400g/T+強力黴素200 g/T,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國外提高新生仔豬成活率的新辦法

      摘要:科學家已經成功發明了一種新辦法,運用統計學等方法幫助農場主準確預測母豬分娩開始時間,併合理調整分娩舍溫度。

      準確預測母豬分娩的開始時間,可以減少新生仔豬死亡。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準確預測母豬分娩開始的時間,因為這樣你就不用浪費更多時間等候在母豬身旁。

      來自奧胡斯大學的科學家已經嘗試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已經發明瞭一種能精確預測母豬在什麼時間點開始分娩的自動系統。這個系統的基礎是線上感測器資訊和統計模型,該系統會描述母豬即將分娩時出現銜草做窩等母性行為。

      你也許感興趣:

      英國研究者發現,母豬分娩和哺乳期間需要保持放鬆,新生仔豬使用小一點的保溫箱更有利於保護新生仔豬的成活。

      科學家已經發明瞭一種新工具,它能幫助農場主根據新生仔豬的需要來決定是否給地面加熱。這個決策工具評估了用於豬場產房加熱的相關費用,這種費用直接影響新生仔豬死亡率的高低和豬場效益水平的好壞。因此,科學家試圖尋找一個好辦法來幫助農場主獲得最佳收益。

      某大學動科院助理研究員AparnaUdupi在她的博士論文研究中提到,“以為的研究表明,透過預測分娩的開始時間和調節分娩圍欄的溫度可以降低仔豬死亡率。如果你不知道準確的分娩開始時間,想調節分娩圍欄的溫度等工作是不容易完成的。因此,你需要有充分的時間來作出判斷並完成這些工作。”

      近幾年來,感測器技術得到充分發展,而且能夠用於監測母豬的生理行為變化。比如,它們監測和記錄每頭母豬的飲水量和活動狀況。這個技術可以用於建立一個統計模型系統,更精確地預測母豬分娩開始時間。

      以往的研究表明,分娩管理員給新生仔豬加溫和喂初乳,較好的照顧瘦弱的新生仔豬,可以將原來50%的產後仔豬死亡率降下來,但這樣管理母豬分娩舍常常在實踐中很難做到。

      你也許感興趣:

      當你在想豬的生長效能也許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時,丹麥人卻找到方法來進一步提高母豬產仔數。

      Aparna Udupi說,高額的人工費用意味著,在丹麥農場工人很少做這些細微工作。一種更精確的預測母豬分娩開始時間的裝置將能夠彌補這個不足。

      奧胡斯大學科學家之前說過,及時給產房地面加熱使之達到一定溫度,是降低新生仔豬死亡率最好的辦法。因此,需要考慮地面加熱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考慮母豬和小豬對於溫度的不同,同時,為了節約加熱費用需要考慮給地面加熱時間的長短。為了提高新生仔豬存活率和動物福利,在這裡,更精確地預測母豬分娩開始時間,將會是非常有經濟價值的。

      產房提供額外加熱可以挽救很多新生仔豬。奧胡斯大學研究表明地暖可以提高室溫避免仔豬出現低溫症和死亡。

      Udipi認為,經過一定程度調整,我們的系統可以做到預測母豬有築巢行為後多長時間開始分娩。

      她預測,科學家將來也能做成一種預測死亡和咬尾發生的,基於相同運演算法則的感測器。

  • 6 # 豬病通課堂

    1、早吃初乳

    仔豬出生後要儘早吃上母豬初乳,這裡所說的初乳是母豬產仔後3-5天內分泌的乳汁,這些乳汁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抗體、還有仔豬生長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以及微量元素,仔豬吃初乳能增強自身抵抗力,對提高仔豬成活率有很大作用。也有人說24小時內分泌的叫初乳,其實不管是三天也好,24小時也好。肯定是越早讓給小豬吃上初乳越好,因為生下來的小豬體內的抗體是很低的,時間越拖延被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就越大,早點吃上足夠的初乳,儘早給仔豬一個免疫保護屏障。

    2、固定乳頭

    剛初生的小豬一般有大有小,而母豬乳房的奶水也是有多有少的,一般母豬靠前面的乳頭奶水就會好一些,一般在第一次吃奶的時候要把弱的、小的仔豬放在前面的乳頭吃奶,一旦固定,小豬就會吃那個乳頭,不會發生爭鬥了。

    3、做好寄養和並窩;防止仔豬被壓死、踩死、母豬咬死等

    仔豬寄養將要寄養的仔豬同其他仔豬一起混合,或塗上該母豬的尿液。儘量找分娩日期相同的母豬寄養。頭胎母豬不要寄養超過10頭仔豬。下痢仔豬不要寄養。不要將沒有吃到初乳的仔豬寄養。寄養豬做上記號,觀察是否吃上奶。

    4、做好防凍保溫;5、早期誘食補料;6、補鐵;

    補鐵時應注意仔豬日齡,仔豬補鐵的最佳時機是在3日齡,超過4周齡的豬注射有機鐵,可引起注射部位肌肉著色。

    注射補鐵時不要盲目加大或減少劑量,補鐵過多易造成機體鐵中毒,可用腎上腺素救治;補鐵過少效果不明顯。

    個別豬會在補鐵時死亡,一般稱為“暈鐵針”,此現象和豬缺硒有關,最好採用含硒的鐵製劑。

    鐵製劑能夠引起肌肉疼痛,在補鐵時一定要採用深部肌肉注射,劑量在1.5-2毫升之間。為了保證注射量防止針劑外溢,要採用9號細針頭注射。

    使用硫酸亞鐵時要嚴防仔豬中毒開瓶後應儘快使用,因其在空氣中不能久置,以防氧化成有毒高價鐵中毒。

    7、適時斷奶

    仔豬斷奶可以採用這些方法:

    (1)一次性斷奶法:當仔豬達到預定的斷奶日期,斷然將母豬與仔豬分開

    (2)分批斷奶法:根據仔豬食量、體重大小和體質強弱分別先後斷奶

    (3)逐漸斷奶法,在仔豬預期斷奶前的3-4天,把母豬趕到離原圈較遠的圈裡,定時趕回讓仔豬吃乳,逐日減少哺乳次數,到預定日期停止哺乳。

  • 7 # 智慧訊動

     第一步

      仔豬出生之後,身上往往還帶著粘液,如果這些粘液堵塞了仔豬的口鼻,就很容易導致仔豬窒息而死。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需要用乾淨的毛巾將仔豬身上的粘液擦乾淨。而後再剪斷臍帶,剪臍帶的時候要先把臍帶中的血液推回體內,然後在距離腹部4cm的位置用消過毒的細線結紮,而後再將臍帶剪斷,並用5%的碘酒溶液進行消毒,防止感染病菌。

      第二步

      很多初產母豬以為缺乏生產經驗,所以往往對仔豬不太友好,特別是仔豬吃奶的時候如果咬痛了母豬,就很容易遭到母豬的反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仔豬出生之後要檢查一下仔豬的牙齒,將比較尖銳的牙齒剪斷。這樣可以避免仔豬因咬傷母豬而遭到反擊。

      第三步

      仔豬剛出生對溫度是很敏感的,所以應當注意仔豬所處環境的溫度。一般來說三日齡以內的仔豬適合溫度為31攝氏度左右(正負不宜超過1攝氏度),一週齡的仔豬適合29攝氏度左右的溫度(正負不超過1攝氏度)。等到仔豬安全度過了一週,此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就比較強了,22攝氏度~26攝氏度都是可以的。總之,仔豬出生後一定要防風寒入侵,否則極容易導致仔豬死亡。

      第四步

      有一點大家需要知道的,母豬的乳汁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質量不斷下降的。一般來說母豬前20天的乳汁質量是比較高的,20天之後無論是乳汁的質量,還是母豬的泌乳量都會出現明顯的下降。但是這個時候仔豬所需要的營養標準卻是在提高的。

      所以,在仔豬5日齡的時候就應該教會其吃料,一般可以將質量優良的仔豬料用溫水化開塗在母豬的乳頭上,這樣可以讓仔豬提前適應飼料的口味。如此一來,等到母豬乳汁營養跟不上的時候,就可以透過人工補料的方式保障仔豬的營養供應。

      一般來說,做好以上四步仔豬的成活率就會顯著提高了。而且對於其日後的生長髮育也大有裨益。

  • 8 # 毛竹生豬報價

    先看到這些問題,解決了,就可以保障成活率

    第一部分

    1、母豬自帶病毒遺傳給下一代(細小病毒)

    2、仔豬被壓死

    3、後天因仔豬生病導致死亡

    4、後天因仔豬傷口感染造成死亡(尖牙、斷尾)

    5、因裝置故障導致仔豬意外死亡(電死、烤死、地面滑制傷後)

    6、因操作失誤導致的死亡(打針,滴鼻過量)7、生產時因母體身體不佳導致的死亡(憋死、掏豬制傷)。

    第二部分

    1、母豬自帶病毒遺傳給下一代(細小病毒):做細小疫苗的時間是一定在配種前。該做的疫苗一定要做到位。

    2、仔豬被壓死:這種情況說明母豬母性差勁、在初生7天內你沒有按時把小豬從保溫箱放出來,讓它自己進食。這點一定要照顧到,母豬放奶時間就那麼一小段時間,這段時間你足可以陪著小豬吃完奶,再放回保溫箱。

    3、後天因仔豬生病導致死亡:仔豬造成疾病的原因要注意到,溫度、溼度、賊風、母乳。溫度溼度控制到位,仔豬就不容易拉稀、感冒,預防拉稀可以灌服口服藥物如慶大黴素、乳酸環丙沙星等抗生素2毫升。母乳在吃第一口前一定保證母豬沒有乳房炎,而且人工擠掉第一滴奶水,注意乳頭清潔。

    4、後天因仔豬傷口感染造成死亡(剪牙、斷尾、劃傷、去勢):剪牙寧可慢,也一定對仔豬溫柔,而且牙齒要剪成平齒,不能傷到牙齦,否則不僅會導致母豬可能患上乳房炎,而且傷到牙齦後可能導致患上滲出性皮炎、葡萄球菌感染也就是油皮豬。斷尾時,斷尾鉗一定要達到一定溫度,防止出血避免感染。去勢後刀口一定徹底消毒,把室溫控制在穩定範圍之內,豬舍一定保持清潔衛生,徹底避免因傷口感染導致的死亡。

    5、因裝置故障導致仔豬意外死亡(電死、烤死、地面滑制傷後):母豬產仔前產床、保溫箱、保溫燈、電線線路等一定嚴格的檢查一遍,需要打磨的一定要打磨,需要維修的一定維修到位保證安全。產床地面注意清潔,不要有糞便以防仔豬出生後退還軟的那段時間造成劈腿、劈胯。

    6、因操作失誤導致的死亡(打針,滴鼻過量):打針做疫苗針頭要換小的。滴鼻根絕疫苗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且一定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7、生產時因母體身體不佳導致的死亡(憋死、掏豬制傷):

  • 9 # 踏雪看豬病

    三、保證小豬吃到足夠的初乳1、初乳含有非常高的營養及抗體,吃不到初乳的情況下,小豬死亡率非常高;2、比如寄養也要保證小豬吃到足夠的初乳;四、做好小豬的教槽1、母豬的奶水營養在10來天以後,一般就跟不上了,造成了小豬的營養缺乏,因為飢餓而死亡率明顯增高;母豬的泌乳量12天達到最高,如果此時剩不下,以後就更不夠了;2、在小豬10天前做好教槽,7天效果最佳;3、注意:A、教槽料做不好,明顯影響小豬的長勢速度;B、還有讓小豬黃百痢疾明顯增加;C、可以明顯的鍛鍊腸道,以後腸道疾病,飼料應激等會明顯減少;4、教槽的關鍵:A、要有引誘性,增加機會;比如多加引導,往嘴裡塞;或者使用具有引誘好玩心裡的顏色;提高接觸機會,引導B、提供充足飲水;C、每天都有更換,保證飼料保持新鮮五、減少黃白痢1、豬舍環境溫度低,潮溼度大,小豬就會下痢,虛弱而後造成死亡;2、發病規律,數量逐漸增多,到12-13天發病率達到最高;而後慢慢變少;六、斷奶的管理(應激的重點)1、我們成功斷奶最關鍵的一步了;常見問題:A、混圈,這個時候一群豬生活在一起環境不適應;病原也會相對多很多,疾病多發;B、溫度、溼度、賊風有沒有;溫度要在斷奶的時候達到28度,比斷奶前的25度再加3度;C、各種應激,斷奶,運輸,環境,打針等造成豬的免疫力幾句下降;D、飼料的改變,這個時候營養變化了,容易發病最好,開口料喂五到七天,再慢慢換保育料,每天減少五分之一的方法是可取的;

    原因還有很多,這裡只寫這六點比較常見的

  • 10 # 哼哼會

    1.正確接產。按照母豬預產期,提前做好接產準備,接產用具嚴格消毒。嚴防母豬產仔過程無人看管。

    2.及早吃足初乳。初生仔豬不具備先天免疫能力,必須透過吃初乳獲得免疫力。讓仔豬儘可能早地吃到初乳是初生仔豬獲得抵抗各種傳染病抗體的唯一有效途徑。若吃不到初乳,則很難養活。初乳中除含有足夠的免疫抗體外,還含有仔豬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生物活性物質。仔豬出生後隨時放到母豬身邊吃初乳,能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動,促進胎便排出,增加營養產熱,提高仔豬對寒冷的抵抗力。

    3.保溫防壓。新生仔豬的適宜環境溫度為30~34℃,仔豬保溫可採用保育箱,在箱內吊250瓦或175瓦的紅外線燈,距地面40 釐米,或在箱內鋪墊電熱板,都能滿足仔豬對溫度的需要。因母豬躺臥而造成仔豬死亡大約佔初生仔豬死亡總數的20%,絕大多數發生在仔豬生後4天內,特別是在頭1天最易發生,在老式未加任何限制的分娩欄內會更加嚴重。在母豬身體兩側設護欄的分娩欄,可有效防止仔豬被壓傷、壓死。

    4.補充鐵元素。鐵是形成血紅素和肌紅蛋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仔豬缺鐵時,血紅蛋白不能正常生成,造成仔豬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患病仔豬增多,死亡率增加,生長受阻。補鐵的方法很多,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給仔豬肌肉注射鐵製劑,一般在仔豬出生後2天,注射100~150毫克鐵劑,2周齡時再注射1次。

    5.固定乳頭吮乳。為使同窩仔豬生長均勻,放乳時有序吸乳,在仔豬生後2天內應進行人工扶助固定乳頭,使它吃足初乳。在分娩過程中,讓仔豬自尋乳頭,待大多數仔豬找到乳頭後,對個別弱小或強壯爭奪乳頭的仔豬再進行調整。把弱小的仔豬放在前邊乳汁多的乳頭上,體大強壯的放在後邊的乳頭上。固定乳頭要以仔豬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特別要注意控制搶乳的強壯仔豬,幫助弱小仔豬吸乳。

    6.剪牙與斷尾。仔豬生後的第1天,對窩產仔數較多,特別是產活仔數超過母豬乳頭數的母豬,可以剪掉其仔豬的犬齒。方法是用消毒後的鐵鉗子,剪去犬齒,斷面要剪平整,注意不要損傷仔豬的齒齦。用於肥育的仔豬出生後,要儘可能早斷尾,一般可與剪犬齒同時進行。方法是用鉗子剪去仔豬尾巴的1/3(約2.5釐米長),然後塗上碘酒,防止感染。注意防止流血不止和併發症發生。

    7.選擇性寄養。母豬產仔過多或無力哺乳自己所生的部分或全部仔豬時,應將這些仔豬轉移給其他母豬餵養,最好是將多餘仔豬寄養到遲1~2天分娩的母豬。為使寄養順利,可在被寄養的仔豬身上塗抹收養母豬的奶或尿,同時把寄養仔豬與收養母豬所生的仔豬合關在一個保育箱內一定時間,干擾母豬的嗅覺,使母豬分不出它們之間的氣味差別。

    8.預防腹瀉。預防哺乳仔豬腹瀉必須採用綜合措施,首先是提高青年母豬的免疫力,在母豬飼料中新增胃動力飼料酵母,預防仔豬腹瀉和緩解母豬便秘,同時還可以增加母豬的產奶量。幫助仔豬抵抗病原菌的同時要注意補水,當下痢仔豬失去10%的體液時,即面臨死亡。給仔豬施以胃管直接補水的效果最好,通常補水量應在體液的1/10左右,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補水75毫升。

  • 11 # 毛竹養豬

    一、1、早吃初乳;2、固定乳頭;3、做好寄養和並窩;防止仔豬被壓死、踩死、母豬咬死等;4、做好防凍保溫;5、早期誘食補料;6、補鐵;7、適時斷奶。

    二、一般是:窩內10%的仔豬初生重小於1.3公斤,50%的仔豬超過1.5公斤,剩下40%的仔豬初生重為1.3-1.5公斤,這一體重分佈對育成豬的生長效能會帶來一個良好的開始。

    三、1、燒烙斷尾法

    此法的操作步驟是:一人將仔豬橫抱,腹部向下,側身站立,將仔豬臀部緊貼欄牆,一人站在通道上,左手將仔豬尾根拉直,右手持已充分預熱的250W彎頭電烙鐵在距尾跟2.5釐米處,稍用力壓下,隨燒烙尾巴被瞬間切斷。

    2、鈍鉗夾持斷尾法

    此法重在出其不意和快上,術者可在仔豬哺乳或飲水時,左手提尾,右手用鈍型鋼絲鉗在距尾根2.5釐米處,連續鉗兩鉗子,兩鉗的距離為0.3-0.5釐米,5-7天之後尾骨組織由於被破壞停止生長而幹掉脫落。

    3、牛筋繩緊勒法

    這種斷尾方法的好處就是操作簡便,術後無任何感染。在仔豬出生後7-14天時,用浸泡數天的牛筋線蘸消毒液後在距尾根2.5釐米處用力勒緊,待7-12天后仔豬的尾部就會自行脫落,但是使用此法是一定要注意繩子的選擇和結紮的力道。

  • 12 # 閬中通

    請做好這四步:第一步:初生豬仔容易窒息

    第二步:豬仔吃奶時,母豬不友好,咬傷豬仔

    第三步:注意給豬仔保溫

    第四步:母豬乳汁,隨時間質量下降

  • 13 # 豬倌巴巴

    死亡的仔豬一般以弱仔居多,也就是說那些身體天生比較差的仔豬是影響成活率的一大關鍵。另一方面就是飼養管理不當也會造成仔豬成活率低。所以,針對這兩種情況,想要提高仔豬成活率的話得做好以下四點:

    一、加強弱仔護理

    一窩仔豬,死亡的往往是那些比較弱小的仔豬,所以加強弱仔的護理無疑是可以提高哺乳仔豬成活率的。具體我們要做的是保證弱仔能夠吃到足夠的母乳,不會受到其他豬仔的排擠。如果該母豬沒有足夠的乳汁的話,則要做好仔豬的寄養(應當把比較強壯的仔豬寄養出去,具體寄養方法可檢視往期文章:寄養仔豬要遵循的三大原則,注意這些可顯著提高仔豬成活率!)

    二、及時做好補料

    當仔豬生長到五日齡的時候,應當開始給仔豬補料,以幫助仔豬適應飼料口味,這樣可有利於早些幫助仔豬斷奶,提升其後期的生長髮育速度。用料最好選擇優質的教槽料,如果仔豬不肯吃的話,可以用溫水將教槽料和成糊狀塗在母豬的乳頭上,這樣仔豬在吃奶的時候便將飼料也一起吃進了嘴裡。

    三、增加夜間護理

    很多時候哺乳仔豬死亡都是在夜間被母豬給壓死,或者餓死、冷凍而死的。因此增加夜間護理對於提高仔豬成活率是很有幫助的,只不過這樣比較辛苦就是了。

    四、保證全進全出

    母豬仔豬還在產房裡的時候,要保證全進全出,這樣可以降低疫病發生的機率。即便是該母豬不能分泌足夠量的乳汁,也不要慌著將一部分仔豬寄養出去,至少要等到三日齡之後方可寄養。另外,母豬如果有炎症的情況的話,要及時用藥消炎,否則會累及仔豬。

  • 14 # 武林盟豬

    如何有效提高仔豬的成活率:

    在我國,壓仔死亡損失是養豬業最容易被忽略的豬隻損失之一,養豬生產中哺乳期仔豬平均死亡率通常在6-10%之間,除了在烈性傳染病爆發期間,如近幾年的仔豬流行性腹瀉、偽狂犬病等,在平常生產中,哺乳仔豬的死亡主要原因是被母豬壓死,所佔比例在50%-80%不等,不同的場情形有所不同。大多數仔豬死亡發生在7日齡內(特別是3日齡內),佔比約為70% ,此階段仔豬尚幼小,母豬產後消耗大,膘情好體重重,行動不靈活,是壓仔高危期。

    解決方法:

    防止發生壓仔或壓仔時及時發現並施予救助是減少壓仔死亡的主要辦法。國外和國內大集團近年建造的豬場採取產床來使壓死損失降至最低;國內的絕大數豬場建場早或資金投入有限而普遍沒有防壓設計,主要靠派人加強巡查,而效果會因人而異,大多不理想,小編個人覺得產床確實可以減少仔豬的死亡率。

    使用產床的6大好處:

    1、為母豬生產提供乾淨衛生的分娩環境,有利於母豬產後的恢復,更能充分發揮豬隻的生產潛能;

    2、便於養豬人對母豬和仔豬的管理;

    3、有保護仔豬的作用,防止仔豬被母豬壓死;

    4、能提供良好的衛生條件,能防止活物積存和細菌的繁殖,減少仔豬肺疫病;

    5、能為初生仔豬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和安全活動空間;

    6、可以減少養殖戶在母豬生產及仔豬飼養管理上的精力與經濟上的投入與損失。

    投入產出:

    按哺乳期仔豬平均損失率8%,壓仔死亡佔比65%,窩健仔數10頭算,一張產床1胎豬的仔豬損失為:10*8%*65%=0.52頭;按1頭仔豬價值250元,產房節率生產4-5周計,即每張產床一年約有11窩產仔哺乳,在1張產床1年裡的壓仔死亡損失為:0.52*11*250=1430元。對一個500頭母豬,100張產床的豬場,一年壓仔損失:500*2.2*1430=143000元或100張*1430=143000元。這樣簡易的改造算上人工每個產欄約需80元,一年算的投入產出為18:1 ,若按5-6年算則達100:1 。

    以上內容是個人經驗和觀點,也是這麼多年我看到的一些情況,規模戶養豬養的好的也很多,因此這些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決定我的觀點有很大的侷限性,假如你對自己的生產成績比較滿意,保持現狀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祝各位豬友都能養好豬,賺大錢!

    PS:(以上內容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對,還請多多指教,我便虛心接受!)

  • 15 # 八戒府邸

    1,母豬淘汰率增加,奶水少,母性差,性格暴躁,體質差(經常得病不吃)的堅決淘汰。

    2,儘可能的縮短配種間隔時間,發情過短過長的母豬淘汰(不要起跑時間差太遠)

    3,前期禁止應激(30天內)不轉欄,不加減料,不換料,不做疫苗等。

    4,懷孕90天開始加料,拒絕發黴原料,拒絕調配方(大部分豬場因為便秘而多加麩皮,造成鈣磷不平衡,母豬產前產後不願站立而減少飲水採食降低泌乳力)

    5,偽狂犬,腹瀉苗等產前做好。杜絕打飛針

    6,產後確保每頭仔豬第一次都吃到足夠的奶(吃到足夠的初乳增加敏捷度防壓死,增加抗病力防僵豬,增加吸允力加大母豬泌乳力吸允力差母豬可能回奶)在這建議發明達人幫我們發明一臺擠奶器,把奶擠出來人為干預才能確保所有仔豬都吃飽,這點能做到的話至少可以降低3天內的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

    7,最好3日齡後再進行剪牙斷尾(因為抵抗力差傷口容易感染疾病)

    8,圈舍的空氣質量,溼度大小。這兩點最重要,母豬產後屬於虛弱期易染病,能不能帶好剛產的和能不能懷好下一胎都和這兩點關係大。肥豬的生長速度和小腸絨毛的多少關係成正比,所以不能拉稀。呼吸道病更不用說了,嚴重的廠子根本就活不到下保育。我設計的母豬馬桶可以徹底解決溼度和氨氣,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聯絡我,都別怕不收費用。

  • 16 # 養豬一點通

    1、擦乾黏液:首先清理口鼻腔的黏液,再擦乾全身。 首先清理口鼻腔的黏液是由於仔豬由母體提供氧氣轉換喂自己的肺來提供氧氣,如果沒有第一時間清理口鼻腔的話就會造成仔豬假死以及黏液進人肺部引發呼吸道疾病甚至弱仔僵豬。其次擦乾全身促進血液迴圈,放入保溫箱烤乾被毛。

    2、斷臍:避免臍帶過長接觸地面致病菌造成的感染,以及仔豬之間相互吸允踩踏踩踏造成的腹膜閉合不全引起的臍疝。 斷臍的長度以3~4cm為宜,在斷臍前吧臍帶的血液向仔豬腹部方向擠壓,結紮,絡合碘消毒。

    3、吃初乳:首先初乳是什麼?初乳是母豬分娩後12~24小時內的乳汁,初乳含有什麼?初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容易消化的營養物質、蛋白質含量高、有輕洩的鎂鹽,能促進胎糞的排出、讓仔豬的消化系統和消化腺發育完善。 在吃初乳前用0.1%的高錳酸鉀清洗乳房,擠掉兩把乳汁這樣可以防止仔豬的拉稀。

    4、剪牙斷尾補鐵:剪牙可以防止仔豬在吃奶或打鬥時傷及母豬乳頭和仔豬,斷尾可以防止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咬尾。

  • 17 # 豬農巴巴

    仔豬從母胎裡分娩出來,環境突然發生改變,很容易發生疾病造成損失!特別是仔豬出生後的三天內,養豬戶需要特別進行護理,否則會影響到仔豬健康,甚至造成仔豬傷亡現象!那麼,從該如何進行有效護理初生仔豬呢?

    1.接產工作

    母豬分娩後,用紙巾或破布及時擦乾仔豬,在離肚子2釐米處的臍帶,用細麻線綁住臍帶,然後用剪刀剪掉多出來的臍帶,碘酒塗抹剪斷處。

    2.過好初乳關

    母豬分娩後24小時內的初乳,特別是4小時以內的初乳,乳汁幹物質含量高,並且乳汁裡含有大量的母源抗體,能夠傳送給吮吸的仔豬。因此,在剪斷臍帶後立即哺乳,生一個,哺乳一個,待母豬分娩結束時,全窩仔豬都已吃過足夠的初乳!3.保溫工作

    據科學家們實驗,仔豬的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32℃,4~7日齡28~30℃,15~30日齡22~25℃。仔豬對溫度適應性差,忍受不住寒冷氣候。因此,必須設定保溫箱,為仔豬營造溫馨小氣候!

    4.固定奶頭

    吃完初乳之後,先讓仔豬在保溫箱裡暖和暖和,觀察它們的大小強弱,然後進行分配乳頭工作!由於跟前腿較近的前排奶水多,一般安排較小的仔豬吃,只要固定3天就會定位吃奶了!

    5.剪牙和斷尾

    為了防止仔豬咬壞母豬乳房,從而引發乳房炎,以及仔豬互相打鬥,用剪牙鉗剪掉仔豬牙齒。豬尾巴擺動消耗能量,為了節約飼料,減少養豬成本,用斷尾鉗或電烙鐵剪掉2/3的豬尾巴!

    6.保健程式

    A、黃芪多糖和柴胡混合,1mL/頭口服

    B、長效土黴素肌注0.3毫升

    C、偽狂犬滴鼻1頭份

    D、肌注右旋酐素1毫升/頭

    E、小豬出生醫用橡皮膏扒膝蓋

    F、口服百球清1毫升

    G丶7天支原體疫苗1頭份

    H、14天圓環1頭份

    I、21天斷奶豬瘟1.5頭份

    以上是初生仔豬的管護保健方案,希望養豬的朋友們借鑑一下!

  • 18 # 豬友巴巴

    此為一位網友的養豬日記,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的養豬經驗吧,他用什麼方法能讓仔豬100%成活的呢,詳情請看內容。

      2016年3月7日 耳號:201603711 產豬11頭。

      3日齡:全部拉稀,黃痢,嚴重者拉水樣,吃奶正常。氣溫10-0°c,舍內外氣溫類似。舍內套建有保育舍:100w電燈泡取暖保育舍內20°c。

      治療:肌肉注射乳酸環丙殺星0.3毫升,口服益生菌素3克。第二天全部痊癒。之後再無復發。

      26日齡:斷奶。少量投料,誘食開口。第三天食量50克/頭。第四天全窩拉稀,重者拉水樣。

      治療:白天肌注環丙殺星0.5毫升每頭,晚上每頭灌服益生菌素5克,斷奶後第五天全部痊癒。

      保育期間:做好5種疫苗的免疫。最終出欄11頭,一次成功的實驗過程。

      相繼在五窩仔豬上重複操作,當前效果很好。

  • 19 # 畜牧大集網

    正所謂“出生差一斤,斷奶差十斤”,仔豬在出生的時候體重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因為豬是一胎多產的動物,均勻度難免有差異。要想保障成活率,那麼還不如說想辦法保障弱仔豬的生存問題。

    剛出生的時候,要幫助小豬清理口鼻裡的粘液,防止窒息。具體的做法就是一隻手握住小豬的腰,將其倒提;另一隻手輔助性保定小豬的頭,運用腕力輕甩兩下,用乾淨的毛巾幫小豬清理出堵塞口鼻的粘液、薄膜。

    處理好後,就要處理臍帶了。在離肚子2—3釐米處用細麻線綁住臍帶,然後用剪刀剪掉多出來的臍帶,傷口用碘酒塗抹消毒。

    隨後,將小豬放到保溫箱裡,做好保暖工作。在小豬休息的地方,上方可以加保溫燈。下方可以增加隔涼墊、墊草、浴巾等,並撒乾燥劑。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固定奶頭。母豬的前兩對奶頭髮育最好,奶水最充足,一般強健的小豬自己會去搶。越是弱仔越被排在後面,所以要幫助弱仔找到奶水最充足的奶頭。一般三天後,小豬就會有自己固定的奶頭了。

    如果母豬過於高產,奶頭或者奶水不足,就要進行寄養。寄養的小豬餵奶後要記得放回原位。

    產後第二天需要進行補鐵和偽狂犬的免疫,同時應該輔助預防球蟲的藥物。

  • 20 # 雲種養

    仔豬成活率是養豬的基本條件,是發展數量,減少成本的的關鍵,尤其是在冬季,由於天氣寒冷,仔豬抗病能力低,由於管理不當,極易造成仔豬死亡,成活率低,給養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怎樣才能提高仔豬成活率呢?

    1.科學飼養

    根據母豬不同妊娠期的營養物質需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餵養計劃,滿足仔豬生長髮育需要,另外,母豬要適當增加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哺乳期應著力提高母豬泌乳量,注意適宜提高能量和蛋白質水平,原料選擇上要重點考慮富含鈣質、蛋白質及脂肪的飼料。

    2.固定乳頭

    全窩仔豬降生後,即可訓練其固定乳頭,保證每頭仔豬及時吃到母乳。固定乳頭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措施。

    固定乳頭的方法是:可先讓仔豬自行選擇,再按體重大小強弱適當調整,使弱小仔豬吃中、前部乳頭,強壯仔豬吃後部乳頭。人工輔助兩三天,便可固定仔豬吃乳位置,保證仔豬較均衡生長。

    3.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初乳中有60%~70%是免疫球蛋白,仔豬出生時沒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在吃到初乳後,才能獲得免疫力。仔豬出生時,腸道上皮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機能,此功能6小時後開始下降,12小時後幾乎喪失。所以,要早吃初乳,吃足初乳,讓仔豬有良好的免疫力。

    4.做好防寒保暖

    冬天是仔豬死亡率最高的季節,由於各方面管理不當,仔豬易患低血糖、感冒、肺炎等疾病,嚴重時會大批死亡。

    要想做好防寒措施,我們首先要了解仔豬的適宜生存溫度。初生後6小時內為35℃,1日齡-3日齡為30℃-34℃,4日齡-7日齡為28℃-30℃,8日齡-15日齡為25℃-28℃。

    因此,冬天豬舍要堵塞風洞,勤換墊草,最好在產圈內一角修建保溫室,豬舍頂端懸吊150瓦-250瓦紅外線燈泡,燈泡距床面40cm-50cm,隨著仔豬一天天長大,逐漸加高燈泡距床面的距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雲頂之弈:無視“版本”T1陣容,設計師氣瘋了!玩家學會怒上大師,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