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努活著還不是為了等死
-
2 # 張子曰
近段時間,華山和峨眉山分別出現了跳崖自殺事件,而且自殺者都是年紀輕輕的小夥子,小姑娘,很是令人感慨。在這裡,對已經逝去的人表示哀悼和緬懷,基於尊重,我就不再重複網上已經有的各種資訊,也不過多的涉及具體的已經逝去的人。
我想談談抑鬱症,談談我們的社會應當怎樣從社會層面來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一直堅持認為,抑鬱症不是一種病。這不是諱疾忌醫。抑鬱症應當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在劇烈的變化的世界裡面,因為種種因素和社會發展整體趨勢脫節的人所獨立擁有的精神狀態。抑鬱症多發的社會,通常面臨著社會分層加劇,財富分配失衡,社會地位急劇變化,社會思潮波動等問題,在這樣的社會里面,總有一些人,基於各種因素,會和社會整體的發展趨勢格格不入,從而被邊緣化,底層化,最終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再也無法走出來。
從抑鬱症在我國的發展來看,也很符合這個論斷。作為80年代的人,我並不記得我的早年生活,我們的社會有如此眾多的抑鬱症患者,而隨著社會經濟的急速發展,社會財富的急速增加,社會地位的拉大,等等,抑鬱症患者則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的以各種極端的方式,呈現於世人面前。最近短期內的兩次自殺事件,可以說是極大的震撼了國民的神經,使得抑鬱症患者這個群體,成為我們不得不正視重視的群體,抑鬱症也成為我們社會不得立即採取措施加以控制的問題,不然類似事件,將會愈演愈烈。
所以我一直堅信,抑鬱症只是在急劇變化的社會里,精神世界和社會整體發展趨勢脫節的一種精神狀態,而不是一種身體上的病症。把抑鬱症視作一種和身體上的物理上的病症,是一種不負責任且充滿了偏見的觀點。實際上,當我們把抑鬱症視作精神病,視作癌症,視作艾滋病一樣的病症的時候,對抑鬱症患者本身而言,難道不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嗎?從旁觀者的角度而言,當一個人被診斷為抑鬱症的時候,自此看待此人的態度和眼光便不可能和從前一樣,那麼,這對抑鬱症患者本身而言,則更為明顯的將其和其他人隔離開來,這種隔離,難道會減輕抑鬱症的程度嗎?恰恰相反,這種隔離,只會增加抑鬱症的程度。
如我所言,抑鬱症只是一種和社會脫節的精神狀態,治癒抑鬱症的最好辦法,是透過某種方式使得抑鬱症人群迴歸社會,迴歸主流,迴歸自然,相反,透過把抑鬱症視作一種無可救藥的病症,而加以隔離,除了不斷的增加抑鬱的程度,那麼絕不會有其他作用。
我知道很多心理專家和抑鬱症治療醫師都不會贊成我的看法。但是我必須指出的是,在沒有弗洛伊德開創精神分析學之前,這些精神狀態從來都不會被視為一種和其他身體疾病類似的病症。自從有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以及隨後的某些人的發揚光大,人們越來越衷於將複雜的精神世界簡單化,一律以抑鬱症,一種和身體疾病類似的病症來處理,甚至用藥物來試圖改變這些。從根本上來說,這個思路,就是大錯而特錯的。實際上,今天我們國家的心理干預和心理治療,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論基礎,不過是把外國的一些理念直接套過來,把外國的一些治療藥物直接拿過來,直接用上,至於有用沒有用,至於到底有什麼理論根據,我想,許多精神科醫生自己,只怕也是知之甚少。既然弗洛伊德之前的世界並不視抑鬱症為疾病的一種,我們完全不必把弗洛伊德的理論當做絕對意義上的正確理論而加以膜拜並遵循。
我們應當如何從社會層面為抑鬱症患者提供幫助呢?
這裡我想談一談,宗教的作用。
雖然我沒有具體的數字,但是我確信,宗教信仰越是堅定的社會,類似的抑鬱症問題,也會隨之減少。如果說,抑鬱症的產生根源在於急劇變化的社會的話,那麼宗教,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緩衝。世界千變萬化,但是基督教也好,伊斯蘭教也好,佛教也好,儒學也好,他們的經典,還是那麼基本書,任何信徒都可以透過縱覽這些書籍,獲得與其他信徒的類似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世界的產生,無關乎財富,無關乎地位,無關乎教育程度,這是在急劇變化的世界裡面,不變的事物,這就極大的緩衝了急劇變化的社會對人的精神世界的衝擊,從而使得即便人們在很多方面與世界格格不入,但是在某些方面,人們還是能夠透過對這些經典書籍的解讀,來獲得與世界的某種共鳴。
宗教信仰,為急劇變化的世界,提供了一個可供緩衝的緩衝器,在最基本的層次上,為所有人融入社會,提供了一個契機。這是變化的社會里面,不變的因素。
天主教之於西方,東正教之於俄羅斯,伊斯蘭教之於穆斯林國家,皆是類似。要論科技文明的昌盛程度,西方目前還是要超過中國的,難道西方人當真不知道,基督究竟是存在還是不存在的?問題從來都不是這個。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種,也是聯絡歐洲各國的一個紐帶,也是聯絡社會各階層的一個紐帶,只有在基督教的世界裡面,人們可以以一種不同於急劇變化的社會的方式,來互相交流。縱然是流浪漢,亦能透過對聖經的研讀,獲得和比爾蓋茨類似的精神世界,所以,流浪漢也不是必然的抑鬱症患者,他們一樣可以宗教的方式,融入社會。
但是很遺憾,我們目前,缺乏的,就是在急劇變化的社會,那些不變的事物。
對的。這就是抑鬱症在我國高發的根本性因素。
我們強調的是要跟上形勢,要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的變化自己的腳步,改變自己的思想。但是很遺憾,我們並沒有人去尋找,在急劇變化的社會里面,所不變的那些事物。
為什麼我一定要強調那些不變的事物呢?
因為,如果沒有這些事物,那麼我們人與之之間,就是一個個孤島,而沒有交流的可能;階層與階層之間,職業與職業之間,就是一個個互相隔離的孤島。人們沒有了一個可以不變的事物來彼此溝通,來讓不同的人站在同一個頻道講話,在同一個精神層次溝通。
儒學,曾經是我們社會的不變的事物。無論哪種階級,無論什麼身份之人,無論何種民族之人,都可以透過研讀儒學,來獲得彼此精神上的共鳴,從而實現無阻礙的交流。在儒學的體系下,雖然人與人之間,一樣有貧富,有差異,但是儒學能夠把這些因素統一成一個有機體,能夠使得人們在同一個共同遵循的標準下,來融入社會,融成一個整體。無論貧富貴賤,皆是如此。無論是富貴如王公貴族,貧賤如三教九流,都能在同一個體系裡面,大家講話都能聽的懂,有的談。
反之呢?
反之就是我們今天這樣的。富人講富人的道理,窮人講窮人的道理,各行各業都強調自己的道理,至於別人的道理,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最後都是雞同鴨講,誰的道理都是廢紙一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渠道沒有了,也沒有了仲裁的標準,最後能怎麼樣呢?最後受傷害的,還不是所有人自己?
我們的抑鬱症多發,就在於,我們普遍失去了信仰,我們扔掉了在華夏文明傳承了數千年的信仰,但是我們同時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建立起新的思想的大廈,最終,我們的社會被割裂了,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可以互相理解的溝通彼此的理念,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在各種因素下,與社會的普羅大眾的精神世界想背離的人,便再也沒有融入大眾的可能。因為我們找不到一個可以供所有人群遵循的標準。
在社會層面幫助抑鬱症患者的思路應當是怎樣的呢?
我們應當幫助他們融入社會,迴歸社會,理解社會。
我們需要在我們的時代,建立起一套能夠為各階層所共同認可的理念。
我們應當在我們的時代,使得人與人之間可以透過這些不變的事物,彼此交流,彼此明白各自的意思。
我們,應當在我們這個急劇變化的社會,為我們的社會,找到一些不變的事物,來緩解這種壓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不支援對抑鬱症患者的確診,也不支援對抑鬱症患者的藥物治療,這種隔離式的治療不但不會改變抑鬱症多發的狀況,只會加劇這種狀況。
相反,我們應當透過更多的社交生活,更多的交流,更多的群體活動,來把抑鬱症的問題消解於無形。我們不能再在孤島一般的社會生存下去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這代人,揹負著重大的責任。既然我們已經丟掉了我們曾經的信仰,那麼,我們只能重新找回這種信仰,或者,重新建立新的信仰。不如此,在急劇變化的社會里面,各階層的割裂和孤立會越發明顯,最終,會傷害所有人。
我們需要在急劇變化的社會,找到不變的事物。(有人說,我在鼓吹腐朽的儒學的迴歸;我說,不是。如果儒學不好,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創造新的符合現代 文明的學說,當然也可以在儒學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內容。我並不是呼喚我們迴歸過去,我是在呼喚,我們應當有所為,無論我們作何選擇,我們都應該努力去做出這個選擇。)
-
3 # 手機使用者20635025140
哎!還能怎麼看怎麼說呢?看就是一種悲劇,說就是因為“抑鬱”!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幾乎都被疾病來控制,身不由已連死都不怕!對這樣的悲劇發生只能給我們這些正常心裡的人聽後一個震驚啟示和嘆息!對於死者來說,也並不是說她的命不著錢不寶貴,如果她不患得“抑鬱”的話,她的命和世人一樣的貴重,並且也是會同樣的的珍惜,那會把生命看的那麼的平淡呢?近些年被“抑鬱症”坑害了的人很多,並且這個病在社會上是日延上升,雖然國家醫藥部門及社會各心裡輔導救助機構對“抑鬱症”這個病態出大招,盡力的宣傳,呼於人們認識抑鬱疾病的危害,提倡議盜詢遠離抑鬱,但因抑鬱遭遇不幸的事人仍然平然上升,以我看單一的辦法想終止或降危害仍然是有弦虛的,需要從人與社會的大趨勢方面去尋找平衝,就像生態與自然一樣。只有平衡才是唯一的好辦法也是最有效的,在這我不想多說為什麼會抑鬱?是什麼原因造成?等等事態過程,我覺得這些因素誰都心裡清楚明白,無非是做不到,想改變思想心態也是無能為力,究竟什麼人才能發揮出這樣大的能力?只有期盼等待國家,我覺得國家會慢慢的扭曲這個局面的,只不過是時間的不是而已,相信吧!願已遭遇不幸的先者早安息,在天堂您一定再不會有喜恕憂愁!
-
4 # 月亮閱月
看到這些小青年得抑鬱症,無從舒解煩惱最終抑鬱失去生命,真的很難受!而象我這樣的老年人,由於生活的歷練和磨難,就因為參加四十年的大學同學會,被鄒忠明郭淑芳跟蹤控制,佔領網頁控制發表文章至今!我至所以沒有抑侑,但被鄒忠明,郭淑芳長達一年多的跟蹤控制,佔領網頁控制發表文章那種痛苦無亞於想用生命雪恥!這兩人,一個是有四十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一個是有四十年教鈴齡的人民教師!我若不是家人的理解也可能走向絕路…!網終噴子,無德跟蹤控制我的人,佔領我網頁的人,監控我發表文章的人居然是有四十年黨鈴的女黨員和四十年教師鄒忠明!
-
5 # 然自利人陳全孝
這說明了我們的教育方針政策有問題了,從古老的男耕女織辛勤的勞動到現在的坐享其成,一步一步走到了歪路上了,從我們50-6.70年代的人,年輕的時候還比的是針線手工活。而現在的人講究的是什麼呢,家庭,住房,吃喝穿戴,豪車,紋身,美甲。不勞而獲的思想,思維,在人的腦海裡作怪,生活迷失了方向。工作不積極,勞動怕出力。人與人之間不真誠,不信任。怎能不抑鬱。唯一的方法就是強迫集體生活,勞動。這隻能是我的看法。
-
6 # 平淡人生一帆順
峨眉景不錯,人間仙境多,招來抑鬱女,跳崖赴閻羅。
花季正當時,為何自解脫?遺書四頁有,詳情細訴說,患得抑鬱症,苦痛在心窩,刀割似針扎,日夜淚婆娑,一心速求死,分秒不願活。
願望已實現,你倒是解脫。只是害你母,白髮又增多,悲天哭地問:為啥捨棄我?養你這麼大,咋成這結果。
人死為最大,空話不囉嗦。天堂你好走,唯願得快樂。慈母把哀節,日子還得過。
天有不測雲,人有旦夕禍。人在世上活,最怕病來磨。
-
7 # 老胡說三農
逝者已逝去,生者當保重。抑鬱症,害死人啊。
據說,我國的抑鬱症患者已有千萬。這些抑鬱症患者的生活狀態很差,他們每天都很痛苦,他們的內心充滿孤獨,他們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愛!
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我們一定要關注抑鬱症患者。我們決不能用我們的思維方式去揣度他們的內心世界。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盡力而為,讓他們享受到生活的樂趣,儘可能地減輕他們的痛苦。
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與他們交朋友,學會與他們溝通,學會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鼓勵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儘可能地減輕思想負擔。
總之,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注抑鬱症患者,儘可能地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
8 # 明年來生1987
他們的死毫無意義,對世人沒什麼驚醒作用,抑鬱的人要自殺還是要自殺,反而到景區去自殺破壞環境,破壞遊客的心情隨便訛景區的錢,死都要去給別人添麻煩,這樣說對死者來說可能不尊敬,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我覺得抑鬱就是庸人自擾,閒的慌,生活中都有壓力,要找對發洩的方式。還有家庭教育,讓他們在進入社會中不會抗壓,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如果生活過的忙碌充實。我想大概腦子沒時間去想抑鬱的事吧!
-
9 # 三水三心
既然勇敢地選擇離開,就讓逝者保留最後的尊嚴
在沒有看到這個女孩的遺書之前,我對這種摒棄自己生命的人,準確地說,對一切不愛惜不尊重不敬畏生命的言行,都嗤之以鼻——既然有勇氣自殺,難道還沒有勇氣活著?
我始終認為,活著,其實意味著責任——人一生下來,就應該並且不休應該承擔家庭的、社會的責任,也許,對於國家社會乃至於世界的責任,太過於寬泛,也顯得虛無,那麼,父母呢?
父母親人為了你的成長,付出太多,你的離去,是枉顧所有愛你的人對你的拳拳愛心,再說了“白髮人送黑髮人”,那是人生四大悲事之一啊!
所以,我一直以為,自殺,不是勇敢,而是懦弱。基於這個認識,我以為,值得同情,但不值得悲痛——你都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別人憑什麼為你悲痛?
但看了這個女孩的遺書,我除了悲痛,竟然還生出了一些尊敬之感!
那一封遺書,字跡工整,娟秀;思路清晰,用語準確——我們,或許太不瞭解那個群體的人心理的“撕扯”!
作為語文教師,我甚至還以為,這個女孩,頗有文采!
這是一個勇敢的女孩!雖然,她沒有勇敢地走完人生該有的旅程,但在過程中,她與病魔的抗爭,是一個女孩所能做出的,最後的努力吧!
這是一個思維縝密的女孩!遺書中對母親的愧疚,對母親後續生活的安排,都是井井有條的!
這也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渴望的女孩!遺書中,談及有人“一步步逼上絕路”,說明,女孩內心對生的渴望,對這個人還有怨恨——但既然已經結束,何必再去尋覓?
忽然想起20多年前,與峨眉山一老僧在捨身崖前的對話“既然選擇了歸宿,何必打擾清靜的靈魂”——套用這樣一句話“既然勇敢地選擇離開,就讓逝者保留最後的尊嚴”——
正如女孩在遺書中所寫的一樣:她“會得到平靜的”“不想經歷那些鬧劇”!
希望媒體,不要去採訪女孩的親人,在那個時候,重提舊事,就是一種傷害——只有時間是治療傷痛的良藥,就讓時間,去撫平一個母親心中的痛楚吧!
-
10 # 張衛224
任何事情我們都習慣於去解決問題,怎麼不去思考產生問題的根源呢?抑鬱症其實是長期鬱鬱寡歡,由心理疾病轉變成了生理疾病。
抑鬱症的成因多數是由於原生家庭對童年的影響(性格的形成)、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關心(主要是愛人的關心和理解),這個個案提到的劉永辰應該就是女孩的戀人吧。
總的來說抑鬱症的形成主要是生活在缺愛的環境中,心中的苦悶和壓抑得不到釋放,久而久之導致最終崩潰。
-
11 # 獨立玫瑰女人
幸福感自己給自己的,成長有父母關愛是一種幸福,父母早逝無負擔牽掛也是一種幸福,成年遇到相愛的人是一種幸福,遇人不淑分開也是一種幸福,工作高大上是一種幸福,平凡工作也是一種幸福,有什麼了不起,短短几十年,該吃吃,該睡睡,對未來不必過多憂慮,去偏僻鄉下看看,多少百歲老人一輩子沒積蓄,不是也過了一輩子!
-
12 # 魏晉不風流
幾乎是昨晚凌晨三點半看完這三頁遺書,有些感慨,卻不得不談。
我不太瞭解抑鬱症,但我明白人生的本質便是苦楚。失望,迷茫,悲苦,孤獨,受人涼落等等~
這些都是正常的。
不幸的是,我在三頁遺書裡看到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抑鬱症患者的世界。不知這是否是抑鬱症的原因,但是這三頁紙中確實有一頁半是在描述自己痛苦的狀態,最終勞而無功,再次回到尋死的起點。
抑鬱症,能否不再那麼絕對地專注於“自我痛苦感受”,微風輕撫,陽光明媚,你是真的讀懂了這造物之神奇了麼?還是按部就班隨便走走,轉眼又回到自己那一方小小的幽閉世界。這世上有的是流著汗水在烈日下捨身忘我的人,有的是值得結交的人和風景,抑鬱症患者就真的毫不眷念?
抑鬱症,不再囚禁自我,能否有點信仰呢?如果你拿自己當上帝,無所敬畏,把自己當世界的終點,那尋死確實合理。問題是,你只是個普通人,能否學會敬畏生命?敬畏每個動物,每個花草?它們同你我一樣,也有生命。好不容易出生為人,就這麼輕易放棄,對得起誰?
抑鬱症,我覺得,不過是一堆失望的結果的累積,讓人早早失去生的期望罷了。說到底,還是人群的羸弱者,可憐人。你們不是被抑鬱症擊垮,你們敗給自己的羸弱和貪婪。
要的多,得到的少,才失望,才絕望,才衍生抑鬱。這世上有多少抑鬱症是本不該存在的。為賦新詞強說愁,少年阿少年。
我這麼多年從來沒聽過哪個老頭子得了抑鬱症的。人生能否通達點?
總之~堅強點吧,這句不是套話的套話,真的就是抑鬱症背後的答案。
附我最喜歡的人
-
13 # 三味書吳
前有華山跳崖事件還沒過去多久,現在又有人做出同樣的事情,悲劇再次重演。24歲的年齡,正是美好的年華,作為90後的她,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就患上了抑鬱症?是對生活的無助,沒有了希望?覺得離開這個世界才是最好的選擇。也許他們內心糾結過,掙扎過,也許他們放不下自己的家人朋友,但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他們還是選擇了逃避。
90後這一代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也是最佛系的一代,做起事來不計後果的一代,也是看淡一切從容的一代。跳崖女子不計後果的決定,留下了孤獨母親生活在世上,留下了無盡的悲苦。她卻沒有看淡一切的從容,而選擇逃避了現實。
我們在感嘆又一個生命的逝去的同時,也應該呼籲社會對他們的關愛,讓陽光灑進他們的心裡,驅散心中的陰霾,留下世間的真愛!
人生不易,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吧。
-
14 # 江渚漁樵452
最近看到峨眉山跳崖女子這條訊息覺得挺惋惜的,一條生命就這樣沒了。這樣的女孩既可惜又可憐,其實這女孩也有點可恨。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生來不是一個人,雖然當今社會講自由自主,但是我們都是有家人,疾病不是藉口,一死了之,自私自利,你覺得自己已經生無可戀,請問,家人會怎麼度過?
抑鬱症的鬥爭正是應了那句話:“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 與人鬥,其樂無窮;與己鬥,其樂無窮.”在這個過程中就是一個自我審視的過程,最終它就是與自己鬥,你鬥過了然後就過去了,沒鬥過,那就繼續鬥爭。
有時覺得挺可悲的,抑鬱症一旦沾上就像定時炸彈似的,早晚會爆炸。平時所做的努力只是將它的爆炸時間無限期的延長。或許這一生都不會爆發,但是自己清楚,那一直潛伏著的痛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無奈的地方。
最後願逝者安息。
-
15 # 使用者101262221468
這世上沒有人能夠長生不老,死其實並不可怕,死也是每個人必須要經歷的,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活著就不一樣了。想活的舒服,心態一定要好,要學會把幸福放的很大,把苦難看得很小。從她的文章裡,我只看到了困難,和應對困難的無可奈何,這樣的文章,通篇都在放大困難,結果自己把自己嚇死了。
-
16 # zhang黎li
沒跳時,大家極力喚救。。挽救後仍然跳了,就是她命該死。。
良言難勸該死鬼。。清醒的人,做清醒的事兒,,糊塗人不聽滄桑勸,就只能讓她隨風而逝吧。。
-
17 # 樂多1982
我是一個曾經的抑鬱症患者,白天在家人、朋友、同事面前風輕雲淡,晚上黑夜包裹時,意志被一點點吞噬,我的病因無理由,就是突然發現自己睡不著了,發現討厭人群了,發現世界在一點點褪色,但強大的求生意識支撐著我,我求醫吃藥,我運動,我甚至求助於迷信,我每天都要和孩子交流……許久許久,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世界似乎不再那麼灰暗,我珍惜這一切的不易,慢慢調整心態,快兩年時間基本緩過來了。我感謝我的老公,他的陪伴和忍耐給了我很大安慰,但是他始終不理解我的狀態,直至現在他仍然不理解為什麼我會失眠,抑鬱。我想說的是,請大家務必給抑鬱患者多多的包容,他們每一天都需要強大的意志在熬和撐,但是撐過了,一切又會柳暗花明。
-
18 # lily生活總是美好的
抑鬱症患者,白天在家人、朋友、同事面前風輕雲淡,晚上黑夜包裹時,意志被一點點吞噬,病因無理由,就是突然發現自己睡不著了,發現害怕人群了,自卑了,發現世界在一點點褪色,沒有任何事情感興趣了,消沉了,腦子是空白,這種空白讓人不再留戀世界……
-
19 # 清風朗月zgh
這個女孩如此勇敢地去死,卻不能夠勇敢地向生,原因何在?
她說是抑鬱症。眾所周知,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的確,重度抑鬱症讓人生不如死。
如此決絕地告別人世,抑鬱症只是表象,抑鬱人格才是根源。
他們天生有著一顆脆弱而敏感的心,他們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乎自己在他人眼裡的形象。
他們對自己缺乏自信,永不滿意,永不滿足,時常以批判、消極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他們是不折不折地完美主義者,喜歡不切實際的幻想,追求不可能達到的狀態或實現的目標。
當這些狀態不能達到、目標不能實現之時,他們再度陷入新的一輪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封閉自己的惡性迴圈,自卑、自責越發變本加厲。
終於有朝一日,他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以致心理失衡、精神崩潰……
先哲有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這世上,更多的人不可能做得最好,只有可能做得更好。
人們常說,要看得透,想得開,放得下。而看不透,想不開,放不下,遇事好較真,凡事認死理,就容易陷入極端,走進死衚衕。
我們既然匆匆來到這世界,為什麼又要匆匆離開這世界?你可曾知道,世上從來風景無限,活著即是無限風景。
所以,人們有一千個理由堅信,與其決絕去死,不如回頭向生!
-
20 # 阿武丨健身
我現在就是這樣,住院一個月了,腳還沒好,工傷,現在又擔心沒買社保,我這己經傷殘了,腳母指骨折,打了鋼釘,還有幾處小的骨折腳面,這廠又黑,如果腳以後有問題又不賠錢,抑鬱的很。
峨眉山跳崖女子在周圍群眾的聲聲勸阻中,還是毅然決然的縱深一躍跳下去了。近日跳崖女子的遺書也在網上流傳,遺書中充滿了跳崖女子和抑鬱症做鬥爭的種種經歷,雖然最終或許還是輸給了抑鬱症,但是真的不能說跳崖女子不堅強。你怎麼看待抑鬱症?你覺得社會應當為抑鬱症人群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呢?
回覆列表
其實說起來我最近也有這個想法,感覺啥都不如意,誰都針對我,沒人能懂我,沒人能理解我現在的心情,有很多話沒地方說,感覺我愛的人不愛我,老敷衍我,有很多時候都不想活了,想死了一了百了,想出家,想找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一個人生活,好好的靜靜,城市繁華喧鬧我心煩氣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