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我的底線是誠信

    他們這一代人,經歷過太多太多,他們這一代人,是人類最理想的一代人。

    他們吃過苦,嘗過甜,他們是人類古今中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人。

    他們經歷了兩個時代,他們最有發言權。

    他們曾經是有信仰、有理想、有目標、有方向、有希望、有榜樣、講誠信、講道德、不迷茫,心中裝著正能量的一代人。

    他們是團結向上,集體主義思想很強的一代人。

    他們至今依然是共和國的中流砥柱,支撐著共和國這座大廈

  • 2 # 一片雲2277

    即使三年自然災害,我母親都沒感覺熬不過去,她常說四十年代蘇北戰亂,帶著孩子經常躲在蘆葦蕩裡,一躲就是半個月,一個月,頭上炮彈子彈亂飛,水裡經常漂來浮屍。九十年代,她已八十多歲高齡,每天天不亮起床邁著三寸小腳在村裡轉一圈,高興時還伴著日出,高唱東方紅,聲音非常洪亮。遺憾的是99年正月曾孫淘氣跑丟了,著急突發腦溢血去世,九十歲,一輩子幾乎沒有看過病。她對晚年的生活就一句話:睡著了笑醒了。

  • 3 # 專長古玩

    五六十年代的人經歷過太多呀!在七幾年那時農村種地真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啊!那時沒有什麼機器過硬靠手勞作,栽禾都是一頭一頭插下的,耘禾用鐵鈀耘,還要耘三遍草多耘不動就用手撥。想到過去種地真是太辛苦了!現在種地都是大型機器,只要四五個人就能種幾百畝,那時全村一百多人種三四百畝都累得扒不起床。現在和過去完全是兩重天,以後種田肯定用機器代替。我這裡年前在我村試點,把所有水庫用挖機挖深擴大。小田擴大田,整個壟一片平整修好機耕道,挖好渠道放水排水都很方便。感謝國家有這麼好的政策為民辦實事。

  • 4 # 老樂160608971

    我的經歷:三年饑荒,捱餓的趣聞。

    1.臨近春節,凌晨五點起床摸黑排隊買魚,一年就能吃一次魚,渴望之心按捺不住。2.夜裡因為肚裡無食,半夜餓醒哇哇大哭,父親為我特意煮了一碗麵條,麵條很少但湯水很香,令我終身難忘。3.每天早上習慣性按一按小腿,如果按下去有坑,就是浮腫的現象,喜事來了,可以去衛生院檢查,如果浮腫按規定可以買半斤黃豆,多麼誘人的黃豆。4.那三年,我有幸入選少年游泳隊,每次訓練後,可以喝一大碗羊湯,羊油還可以炸窩頭,這就是最好的待遇了。5.那三年我的數學(小學)成績提高的很快,皆因自己管理國家配發的糧票,這個糧票就是我的活命票,必須管理好,每天都要數一數,分配好早點,中午飯,晚飯的用量,嚴格按計劃使用,一旦算計不周就會因捱餓得病。6.我的身體雖然不強壯但很少得病,唯一一次得病是吃撐著了,吃的啥,當時叫代食糰子就是現在畜牲都不吃的野菜,豆腐渣,草根等摻在一做成的糰子,因為隨便吃不要糧票,所以開懷大吃一頓,得了嚴重的消化不良症。

  • 5 # 王永y

    我五十年代生,生在新中國解放前的事不知道記事時己經到了合作化的年代。初級社的成立看見了集體的優越,上小學體會到了大躍進的轟轟烈烈,嚐到了吃食堂的感覺。隨後就經歷了我們國家的三年困難時期,和興修水利的戰役,那時雖然十多歲跟隨父親到過峽山水庫工地。那場面人山人海,紅旗飄楊,車推人抬革命幹勁排山倒海。已後的反右,四清因年齡小隻聽說沒做過。後又經過了文化大革命,破門之舊立四新搞串聯,批鬥走資派。七六年痛苦的時刻失去了我們的革命老前輩,和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山河破碎,天地哀鳴,人民痛哭大地震動。後又經過鄧的改革開放致今。

  • 6 # 三農問題探討者

    五六十年代的人都經過過什麼?

    凡是經歷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都知道。那時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國家還處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時期。人們吃不飽也穿不暖。

    但是,全國人民上下一條心,在毛主席的帶領下,與天鬥與地鬥,戰勝了三年自然災害,以農業反哺工業。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生活學雷鋒的艱苦樸素。人們鬥志高昂,群情激發。為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目標而奮鬥!

    那時的政府部門,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小隊,三級領導班子,集中管理。生產小隊,由正,負隊長和會計,經濟保管員,技術員組成的領導班子。每個社員都安自己的貢獻大小,經全隊社員集體評工分。最高曰工分為10分,以其類推。當時能拿10分工的主要從事,耕田耙地,夾河泥,挑一百多斤的重擔,等等,那時是計劃經濟時期,吃穿用都得憑票供應。試想那時的人們所付出的是多麼的不用易啊。再說10分工的在生產隊幹一天,好一點的生產隊有一元三角左右,更有七八毛錢的。也就是說,10分工的幹一天能拿到一元三毛錢左右,然後按出勤天數,過年前決分,領一年的勞動所得。我說得是我們華東沿海地區,經濟相對交發達一點!不代表全國。謝謝。

  • 7 # shanghai2010

    我52年生人,59年上小學,印象最深的是捱餓,小學上學期還挺好,下學期突然方格本,算草本由白紙變成黑紙了,寫出的字都看不清楚。糧食一下子就不夠吃了,而且每人不論大人孩子還要節約幾斤,這種所謂的節約可不是自願的,是直接扣除。吃不飽怎麼辦?就和姐姐到郊區菜地去撿菜葉,現在我們吃的圓白菜的外邊要砍掉許多又綠又硬的葉子,根本不能吃,可當年我們都把這些扔掉的葉子撿回來剁碎了加點苞米麵熬粥喝。再就是撿些白菜幫子曬乾了,再剁碎摻上苞米麵蒸窩窩頭,吃的我們一臉菜色。那時每月到25號開始供應下月糧食,天還沒亮糧店外就排起了長龍,因為家家戶戶糧食都不夠吃,接不上捻了,我們不少家裡男孩子多的鄰居真有揭不開鍋的,到了月底只好到東家借碗麵,西家借碗米。真想象不出來我是怎麼熬過那個可怕的年代的。有時網上會提起當年捱餓的事,有些人居然認為是假的,真不明白這些人是怎麼想的,真叫人無語。

  • 8 # 漢唐76182784

    解放前直到剛解放時,衣衫襤褸,餓伕遍地,滿街乞丐。50-51年土改,都跑回鄉下分田地去,城裡才少了乞丐。那時缺醫少藥,壽命短。解放後大搞愛國衛生運動,在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號召下,每年舉行地方各級運動會,學校工廠還有工間(課間)操,年末物資交流大會(大集市展銷)。我們那時當小學生,一片欣欣向榮,真是火紅的年代。人民當家作主,社會風氣日日見好。物資緊缺,苦是苦一點,但沒有一些人誇張的,說得那麼恐怖。不少老工人,老農民都很懷念那段風清氣正的年代,但並不等於要回頭過那段日子,只是說沒那段日子的基礎,又何來今日的富足。

  • 9 # 老茂805

    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經歷了洪澇災害,經歷了挨餓受凍的生活,經歷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經歷了上山下鄉,經歷了復課鬧革命,經歷了獨生子女的政策,經歷了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偉大運動,更經了奮發圖強、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時代,經歷了下崗失業自謀生路的痛苦。這代人歷盡艱辛,新中國的每個地方,每寸土地,山山嶺嶺都留有這代人的血汗和足跡。他們是祖國的奠基人,這代人雖苦,但都相信黨、相信毛主席,會帶領人民走向富強。如今這代人都老了,正在經歷著看病難,養老難的處境,希望國家和社會能重視這代人的困難,讓這代人能有一個幸福、安心的晚年。

  • 10 # 滏水漁家

    五、六拾年代發生過很多事,今說一件聽來的故事;

    五八年人民公社糧食高產“放衛星”,西家村的土地大多在鐵路西邊,春天時在鐵路東邊的一小塊土地上種上了更高產作物~紅薯等待秋收,霜降後的一天早晨在大食堂吃飽飯後,隊長派四位老貧民帶上兩名五類分子到鐵路東刨紅薯並下令今天刨不完不許回村吃飯,但是,直到下午黃昏才有一位刨薯的老貧農跑回村,向隊長報告工程太大,要求送飯連夜幹,隊長聽後很生氣,心想,六個壯勞力刨路東三四分地的紅薯一天干不完?隊長心犯疑惑說聲走,帶我去看,二人連跑帶竄到了鐵路邊,隊長定眼一看,只見鐵路西邊刨出了一條大溝,趕緊叫仃,仃仃仃,仃下!隊長兩眼竄火向貧協小組長吼道; 二娃子他爹,你瘋了?叫你到路東刨紅薯,你為啥到路西挖條大溝?二娃子他爹說; 我們開會研究了,路東地塊太小,長不下十萬斤的大紅薯……。

  • 11 # goodluck85636

    我生於五十年代,自覺得對這個問題是有發言權的,六零年的苦好象因為小沒感覺到,到時母親說的一件事我是忘不了的,那時大伯家住城市(我們家在郊區農村)因為大伯家剛有了我一個堂弟,(我2歲)祖母就帶著我到大伯家看小孩,一天,大伯中午拿來了一個雞蛋,晚飯時,奶奶把雞蛋一分為二給我和弟弟各一半,又料被大伯看見,和奶奶吵了一架,後來父親就騎腳踏車摸黑把我和祖母接回了鄉下老家,但我不埋怨大伯,因為貧窮,人什麼荒唐事都可能做得出來,我詛咒貧窮,我感謝鄧公,只有讓人們擺脫貧困,生活富裕的人才不愧對偉人的稱號!

  • 12 # 使用者聽書人

    謝邀。五六十年代,都發生了什麼?對於我們來說,都己經是過去的事了。對於現在年青人來講,要追朔到爺爺輩,名符其實的歷史了。我沒有必要拿那一時期說現在,歷史車輪不可倒退,誰也不會願意回到那一時代環境當中生活。我們除了分享美好,吸收教訓外,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今天的生活無論從哪一方面,都比那一時代優越,這是無可否認的歷史進步。我沒有趕上那一時期。從父輩那裡瞭解了一些也不全面。據老輩人講,那一時期,人的精神面貌確實比現在好。每個人都信心滿滿,對前景充滿著希望。僅管生活水平差,可心裡幸福。那一時期,國家湧現出許多英雄模範人物。象黃繼光,丘少雲,羅盛教,縣委書記的好撐榜樣焦裕祿,以及後來的雷鋒大慶大寨等一大批人物事紀,都為人留下許多美好的想往。實事求事地說,五六十年代,中國從剛解放,一個超級落後的環境裡摸爬過來,並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人民過上了全新生活,也真不容易,確實有了欣欣向榮景象。但是也有過形式主義嚴重,左傾思想氾濫時期。三年饑荒,大搞鋼鐵,農村大食堂,三反四清運動,除四舊破壞了許多文明古蹟,以及後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動盪,都是值得吸取的教訓。本人文化水平一般,某些觀點可能會引起他人煩感,望請原諒,並留下您的看法。謝了。

  • 13 # 提神

    對於六十年代的人經歷了太多的事情,銘記在心的莫過於成為“原民辦教師”的經歷。

    參加完當時唯一能跳出“農門”的考試。因為是農業高中,還有一個定向招生和分配的名額。經過預選取得了有正式考試的機會。前三名已被錄取,做為第四名也有一個定向招生的名額。後來還是被第六名,校長的公子佔取了。

    有幸遇到縣政府、縣教育局在“落榜生”中招收民辦教師。之後進入縣原紅專學校培訓,次年上崗任教。當時有三年教齡的可以報考地區級中等師範學校。預選了,也參加了招錄考試,名列第二的成績竟然沒有被錄取?

    按理來年可以再考,即使是“先培訓後上崗”,但由於任教的時間,還是劃在“計劃外民辦教師”的範圍。沒有再考的機會,又一頭扎進教書育人的工作中。等待政策開“口子”,等來的卻是2003年的“政策清退”。

    眼下,過去的一切還重要嗎?人生的路在一天天地縮短,追憶、回味,只能徒增煩惱。活在順其自然中,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 14 # 手機使用者5931711886

    六十年代經歷太多了,三年自然災害,糧食供應低標準,但那時侯政府關心少年兒童,我們正在上小學給我們制訂糧食標準比大人高二斤,每個學生每年還賣給七尺免票人造棉布。三年自然災害渡過的第一年,也就是六四年春節家長單位發放愛國肉,就是鹹豬肉上頓下頓吃,吃的都想吐。再後來就是文革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由於物質短缺所以一切用品都憑票供應,人人公平沒有特權,沒有怨言。五,六十年代的人在本職工作完成後都自願參加義務勞動,不計報酬甘心情願的奉獻!那年代特別突出的一句話說下雪就是命令,雪停不分老少男女主動拿著除雪工具到各自今管段除雪不今白晝,那時的人們不叫苦不喊累,雖然生活差點但人人精神飽滿。

  • 15 # 清萍

    看了很多回答,都說飢餓,貧窮,瞎折騰,人鬥人等,我想問各位四九年前(解放前)你們及你們的父輩,祖輩富貴嗎?吃得好穿得暖嗎?和平安定嗎?如果解放前不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貧窮,可以暴發革命嗎?說五六十年代苦難道比四九年前苦嗎?剛解放時我國一窮二白,軍事,科技,醫療,工業等都很落後,而五六十年代,摘掉了一窮二白的帽子,工業上有了石油,鋼鐵等,科技方面有了兩彈一星,軍事上敢與美蘇較量,抗美援朝,珍寶島之戰換來了五十年的和平,你們不知道嗎?農業八萬座水利建設糧食有了保障(排水灌溉,旱澇保收)。農民交公糧不假,但實行計劃經濟按人口分糧,貧困地區國家都給救濟糧,農村醫療合作化,赤腳醫生身背藥箱走村串戶為民服務,你們忘了嗎?城市實行工資制,工農兵學商互相學習,政治地位平等,老百姓可以跟幹部提意見,職工可以揭發批評犯錯誤的領導,你們可知否?任何時代都有不足,但是抹黑新中國建設歷史功績是不對的!

  • 16 # 文樂415

    我五零後經歷的事三天三夜說不完。傷心事就不說了,說說大自然的變遷:1970年以前,石家莊一帶的農村向下挖3米多深就有水了。1963年前人們澆地都是用水車,四五個人拉一架水車,一天可澆地7,8畝。1963年農村通了電。澆地用上了抽水機。正是1963年七月下旬天旱得莊稼都快旱死了。人們都在求老天爺快下雨吧。沒幾天石家莊迎來了百年一遇的大爆雨?連續下了七天七夜。橋西很多街道水深兩米多。我家的水井變湧泉了,自己向外流了三天三夜。黃壁莊水庫面臨潰壩的危險。打開了所有的洩洪道。運糧河的水滿了。有很多的大魚小魚,大人們能抓到半米長的大魚,我們抓小魚。那時石家莊連郊區農村人口不到40萬。改革開放後城市快速擴張,水位訊速下降到現在的45米才有水。

  • 17 # 口水丁羊羽

    我父母們是五六十年代生的人,他們經歷過三年大饑荒,說起來都是淚啊!

    外婆生了五個女兒一個兒子,其中兩個女兒因病沒挺過大饑荒,那個時候真的是吃樹皮吃草根,冬天的時候連這些都吃不上,所以經歷過那個時候的人過日子都特別細,精打細算,長年養成的習慣,就算是以後條件好了,仍然很摳,不浪費一點東西,吃飯一個米粒都不剩,如果我們剩飯會挨批評。

    他們還經歷過集體公社,集中在一起勞動,吃大食堂,八幾年開始分的。現在村裡有什麼一隊二隊三隊都是公社時候的產物。後來分田到戶了,這些名稱還保留著,恩,說也怪,還是一個隊的人親,像親人一樣。

    集體公社時的勞動也很艱苦,挖溝什麼的,都要出力,賺工分,工分就是錢,就是糧食,哦,那個時候買什麼東西光有錢不行,還要票,有糧票,油票等。買餅乾沒有票也買不到,奶粉也是。

    再後來分田到戶之後,就是改革開放了,家家想法賺錢,各顯神通,到了八十年代末出現了萬元戶,那時候的萬元戶了不得,家裡有一萬塊錢的在村裡是大能人,能買的起電視了,《霍元甲》《陳真》都能看了,呵呵。

    我記的那時候三間屋裡住了八口人,就兩間臥室,有男有女,真不知道怎麼住的,現在說起來年輕的都不信,那個老房子我還記的,黑乎乎的。

  • 18 # 風風285750272

    59年,上小學。

    記憶中,大人都在找吃的。

    里弄幹部號召居民在樓房空地上開地,築籬種菜。

    父親從南京回來,趁探親假,拿著鐵鍬到新闢的田種菜。

    因人多地少,鄰居見縫插針,我家在小河邊也種了青菜。

    小學生也很忙,那時,上課是半天。有很多小孩開始養小雞,小鴨。

    每天,上學前,將陽臺上小雞小鴨趕下樓,晚上,再將它們趕上來,時間長了,雞,鴨會認人。

    養到半斤後,媽媽會動腦筋蒸童子雞。

    我就哭。

  • 19 # 使用者79959122652

    在五十年代大躍進後,進入人民公社,在南方推行集體食堂,不許開小灶,農村的農業生產產量不斷提高,三餐到食堂食,大人和小孩都一樣,我有親歷。但隨著中蘇關係惡化升級,在我心中當時的老大哥向我國逼債,國內出現了三年的困難。國家的公糧,購糧,餘糧任務攀升,集體食堂在困難時生活日漸趨下,從每天二飯一菜票一稀飯變成每天一稀飯,二頓都是地瓜葉米糠稞,更甚難嚥的蔗幹稞(甘蔗榨糖後曬乾用於作燃料粉碎製成),就連糧食任務都未能完成,後來集體解散分組隊生產,但農民當時自供每人每月是十幾斤稻穀和地瓜。

    教育上,讀書不用繳費。

    三年困難過後,農村生活按當時的話說是蒸蒸日上。

  • 20 # yao33168

    出生在五十年代的人。雖然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沒有經過硝煙戰火,但他們這一代人,沒有享受過真正的幸福生活。

    出生在那個年代的人,因為兄弟姐妹多,大多數都是由哥哥帶大,很少經過父母的疼愛。又因剛剛停止硝煙,我國的生活水平極為低下,又經歷了6O年的飢餓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動亂,這一代人的生活是不幸的,沒有幸福和快樂,只有飢餓和貧窮。過的是衣不遮體,飢不飽肚的貧困生活,絕大多數文化偏低。

    1978年以後,也是改革開放的剛剛開始,他們憑著自己的力氣,一股的幹勁,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埋頭苦幹,身無分為,白手起家,到衣食無憂,應有盡有。

    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主力軍,也是我們家庭建設的頂樑柱,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肩負著身上的重大責任,對上要瞻養父母,尊敬長輩,對下,要對子女教育,進行撫養。

    他們對子女百般的呵護,加倍疼愛,把童年不曾有著的夢想和疼愛全部投入到自已的子女中去。他們在兒女婚姻嫁取上,更是操心無盡。

    在他們那個年代:又趕上了新的潮流在婚姻嫁取上財禮賠增,什麼,萬v紫千紅一片綠,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三金,住房,還有車等,加起來一二拾萬。他們把大半輩子積累下的錢全部投了進去還不夠,還要欠下一屁股的債務。

    現在他們這一代,都基本走向了老年時代,應該說想天倫之福,可是隨著社會的不斷推進,他們又投入了照管孫子的任務,有時還要被兒媳婦另眼相待,正所謂這一代人的人生之路是多麼的坎坷,是多麼的艱辛。

    今天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尊老愛幼的社會,他們5o,6o年代的人,都邁進了老年期,他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他們,沒有理由怨恨他們,要給他們一個安康的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小就給孩子學美術的話,對孩子有些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