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乖巧的孩子是不是沒有創新力,感覺孩子太聽話不好。
23
回覆列表
  • 1 # janeler

    有好有壞,辯證看待。

    關鍵看是聽了誰的話,如果人生導師對其的影響是壞的,那這個聽話的孩子可就麻煩了。

    我個人認為,太乖巧聽話還是不太好,沒有自己的判斷,容易偏航。

    在短期來看,父母也許會覺得孩子乖巧聽話比較好管教,而且上幼兒園上小學這些的,老師也比較偏愛乖巧聽話的孩子,確實能給家長省很多事情。

    但是長遠來看,如果孩子過於乖巧聽話,那麼導致的後果就是創造力短板,工作以後難以拒絕他人的不合理要求,難以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 2 # 藍藍湖

    現在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喜歡用“乖巧”來評價孩子,也希望自己有個乖巧的孩子或者學生。殊不知,乖巧的孩子在小的時候讓家長省心,長大了並不一定是讓家長開心的。

    我讀書的時候有個同學,上課聽講非常認真,筆記抄得也很整齊,考試成績平平,從來不給老師添麻煩,所以老師也覺得很不錯,家長也很高興。結果高考也沒有考到好的學校,畢業找工作也是父母到處求人。反觀那些調皮的孩子,走上社會敢闖敢幹,根本不需要父母為他們的工作操心。

    家長對孩子過多的要求,孩子乖巧聽話會失去自我,沒有創造精神,也沒有動手能力,更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 3 # 靈犀呀咿呀

    兩個不同的人的觀點怎麼可能一直一樣呢?

    如果孩子太過乖巧聽話,那父母應該多留意一下,是不是和孩子經常接觸的看護人過於強勢,以至於,孩子不敢正常表達自己的觀點!

    是不是孩子在壓抑著自己的想法?如果是這樣,就需要父母做出調整,讓看護人做出調整!在遇到關於孩子的事情時,多徵求孩子的意見!慢慢培養他的自我意識!

  • 4 # 如玥之珩

    乖巧聽話是一件好事,但是,太乖巧聽話就有問題了。有時候,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類似“小大人”的孩子,她們乖巧聽話,懂得討好別人,相對於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而言,他們顯得更懂事,更能得到周圍人的肯定與誇讚。問題是,這真的好嗎?

    不信你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這一類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討好”大人的感覺,是的,就是討好,是那種把自己真實想法深深埋藏起來的討好,有時候看看很心疼,一個小孩子,說著大人的話,做著大人的事,有著同年齡段孩子所不具備的成熟,這真的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嗎?

    首先,家長的教育就有問題。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特定的年齡段做特定的事情,一個孩子,擁有大人的心智,她是一個為大家所喜歡的孩子,不調皮不搗蛋,是榜樣,問題是,她自己在哪裡?其次,在孩子性格形成的特定階段,家長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或者,所實施的教育太過功利。

    個人感覺,就我自己的孩子而言,還是不要那麼乖巧懂事的好,我愛你,就愛你給我找的麻煩。

  • 5 # 麥子媽媽

    用聽話做為教育孩子的目標,顯然是一個誤區,既不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也不利潛能的激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於聽話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個“問題兒童”。

    最受大人誇獎的“聽話”孩子,常見的特點是膽小、怯懦,很少會發表有自己的不同意見。這樣的孩子更善於壓抑自己,即使心裡有問題也不提出來,更不與長輩爭議。有的孩子表現為在幼兒園或學校是個特別聽話、特別守紀律的好孩子,在家裡也很少反抗父母,聽慣了周圍人的表揚和誇獎;但他們往往最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心理脆弱。

    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不能片面強調讓孩子聽話,也應該多聽聽孩子的話。大人雖然經驗豐富,但也不乏片面、錯誤的認識。要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多思考一下,孩子是否有他自己的道理。父母也應該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不要因為你是父母,就強迫孩子對你言聽計從,要給孩子思考和說話的機會,要讓孩子心服口服。

      實際上,只強調“聽話”容易令孩子毫無獨立性,對所有問題缺少個人見解,對邪惡勢力無力抗爭,甚至會因長期壓抑而引起性格扭曲。

  • 6 # 小王子愛上狐狸

    乖巧聽話的孩子,是大多數老師喜歡的學生,也是一部分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很不喜歡孩子唯唯諾諾,隨時隨地都表現得完美無缺。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人和事,為什麼要這麼壓抑孩子的天性呢?

    我們的童年,有很多人就是輸在過分乖巧懂事,生怕自己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誤以為這樣的育兒方法是正確的。到了今天自己也為人父母,也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裡,沒有聽話這個標尺,我不需要他當一個機器人,我希望他獨立自主,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也常常鼓勵他勇於做自己,不隨波逐流。

  • 7 # 董董悅讀時光

    孩子太乖巧聽話,在很多大人看來這樣在教育這類孩子的時候省心,讓孩子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對於孩子來說,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

    首先太乖巧聽話的孩子,會不自覺地有一種取悅別人、得到別人認可的心理。他們內心的自我認同感比較低,要透過大人的肯定、做大人要求做的事情來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會容易缺少自我、缺乏獨立的人格。簡單地說,就是不瞭解自己,只能依靠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其次太乖巧聽話的孩子,缺乏想象和創新。在他們的學業事業發展中這都是一個阻力。他麼會傾向於老師或領導安排什麼他就做什麼,但是自己很難發現新的突破口或者更為周全的途徑。

    再次太乖巧聽話的孩子,過得不會那麼幸福。因為比較缺乏自我、順從別人,但實際上別人並不都是好人,如果有一些人對他的要求不是那麼合理,甚至被壞人利用,那麼後果可能很可悲。

  • 8 # 喵媽育兒

    孩子乖巧聽話恐怕是每一個家長的願望,否則又怎麼總能在路上聽到大人對孩子說:你要乖,你要聽話。可是大人們沒有想到過,太乖巧聽話的孩子,反而可能有問題。

    有的孩子乖,是被逼出來的

    其實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聰明活潑,調皮搗蛋的,所以,理論上並沒有乖孩子這麼一說。但是因為大人希望孩子乖,要求孩子聽話,所以有的孩子感覺到了大人的訴求,同時也因為害怕自己不乖、不聽話,會受到大人的懲罰,於是孩子會選擇表現的很乖,但這樣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某一天,他認為自己可以抗衡大人的時候,就不再偽裝乖孩子,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非常叛逆。

    有的孩子乖,可能是徹底丟失了自我

    我們剛才說的那一部分孩子,他們還在心底隱藏著反抗的火苗。可是有另外一部分孩子,這一點反抗的小火苗都已經被徹底熄滅了。

    有一部分孩子乖巧的讓人心疼,完全沒有自己的主意,可以乖巧順從地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這一部分孩子默默無聞,即使在人群中也會被忽略。

    長大後這樣的孩子有的可能會在學校遭遇霸凌,因為欺負他們幾乎沒有成本,有的可能在未來的生活中遭遇家暴,但是,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都大多都不會發出反抗的聲音。到最嚴重的程度,可能就是魚死網破的共同毀滅,例如馬加爵。

    無論如何,尊重孩子的個性,也尊重孩子的天性,能明白孩子大多數時候調皮搗蛋,偶爾乖巧聽話,這才是真正的孩子。把孩子該當孩子對待的時候,當孩子對待,該當成人尊重的時候,當成人尊重,這恐怕就是育兒唯一的標準吧!

  • 9 # 一位寶媽的自我修行

    說實話,我倒是蠻認同這句話的,太乖巧聽話的孩子並不很好.比如我吧,我小時候算是比較乖巧聽話的,學習啥的都沒讓父母操過心.一直努力地學習學習,平時成績蠻好的,結果高考時考的很不好,因為自己心理壓力太大.而那些平時看起來嘻嘻哈哈的同學,雖然平時成績不好,但高考時考得挺好的.所以說,我一直不喜歡曾經那個乖巧的自己,一直為學習而學習,過得並不開心,所以在我高二時,叛逆心很重,之前沒接觸的,想去嘗試,之前沒做過的,都想去做.

    所以我覺得,太乖巧並不好.孩子都有天性,順應孩子的天性,不過分約束,不過分指責.當我們家長給孩子灌輸太多約束時,孩子就沒有了自己的天性,沒了自己的想法,開始受別人意見的左右.這樣的孩子,不敢嘗試,不敢突破自己,等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很容易叛逆.

  • 10 # 湘137693173

    太乖巧的孩子被束縛了思想  

     有的家長抱怨孩子小時候很聽話懂事,自己很省心,可是長大以後,問題就來了。孩子似乎非常依賴自己的家長,什麼事情自己都不能做主,有的孩子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適應自己做決定;也有的孩子會一直依賴父母,直到無可依賴為止。

      家長想不通,為什麼小時候那麼讓自己省心的孩子長大了竟然這麼操心?

      太過乖巧的孩子好像是父母手裡的一件木偶,他們的模樣由父母塑造,父母手裡的線提到哪裡,木偶的手就放在哪裡,臉也朝向哪裡,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

      我孩子小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多束縛,例如不能觸碰電源插頭、不能玩火等等,他也很懂事,這些事情說過一次他就記在了心裡。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束縛他。記得有一次我們在家裡畫水粉,結果他把紅色的水粉顏料和水混合在一起,裝進了我美容用的小噴壺裡面,然後像噴漆工人一樣把一個白色的陶土花盆噴成了一個紅色的花盆,然後又把陽臺的白色牆上也噴成一團一團的紅色。這件事或許我該生氣,但是我沒有。

      誰說圖畫只能畫在白紙或者畫布上?真正的畫家隨處都可以作畫,巖壁、沙灘甚至在一件T恤上。難道這些地方不可以呈現藝術嗎?

      一個孩子不那麼聽話不太乖,他們會惹出一點點小麻煩。我孩子會把顏料倒在噴壺裡面到處畫畫,也有的孩子會把新買的電動玩具拆開看看裡面有什麼機關,還有的小孩會把一把大米灑在花盆裡希望可以有一個好的收成。這些孩子都有點惱人,留著一個殘局讓家長收拾,他們不太乖,不那麼聽話,有些家長不讓做的事情偏偏要去做,有著強大的好奇心,想去探尋究竟。

      這樣的行為不夠乖不夠省事,但是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試想一下,一個孩子如果沒有了想象力和創造力,該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有些話孩子必須聽,例如不去接觸危險的東西,保護好自身的安全。但是有些時候我們要放開手,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做一些決定和選擇。可能他們的決定幼稚,選擇也未必正確,但是在做決定和選擇的過程中他們會認真思考會權衡利弊,養成一個善於思考、比較的好習慣,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會慢慢獨立。

      雖然孩子們不乖巧不聽話,會讓我們操心,會給我們增添很多工作,會讓我們措手不及甚至頭疼,但是卻能夠讓孩子獲得最大的成長空間,讓他們有機會成長為一個自由自在、擁有自我、獨立的人。

      太乖巧的孩子很假

      幼兒園的時候,有幾個孩子媽媽常常會抱怨自己的小孩總是被一個叫陽陽的小朋友“欺負”,於是在放學的時候她們一起找到這個霸道小朋友的媽媽,和她說明情況,希望她可以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欺負別的小朋友。可是當這位媽媽聽完她們的意思後,非常吃驚,完全不相信!在這位媽媽的心裡自己的孩子非常乖巧聽話,不被別人欺負就好了,根本不可能做出欺負別人的事情來!弄得好像幾個媽媽冤枉了小朋友一樣!

      晚上我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他告訴我:“媽媽,其實陽陽在幼兒園裡和在他媽媽面前不一樣!”我問他真的不一樣嗎?和他聊了一會兒後,我知道陽陽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時候的確會欺負別的小朋友,但是在他媽媽面前又會是另一番樣子。

      有的乖巧孩子其實並不是發自內心的乖巧,只是他們非常清楚父母喜歡看到他們的乖巧樣子,所以為了迎合,他們在父母跟前會裝得乖巧可人,讓父母開心、滿意。   因為他們非常清楚如果自己在父母面前表現得不乖巧可能會發生的嚴重後果,可能會被批評、斥責,也有可能捱打。所以有些孩子就會將自己頑劣的一面巧妙地掩飾起來,讓父母覺得自己很乖、很聽話、很懂事。可是一旦離開了父母的視線,他們身體裡真實的一面就會展現出來,不乖不順,甚至還可能叛逆。

      所以當別人和他們述說孩子的種種劣跡時,他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因為別人描述的完全和自己的小孩不是同一個人,那就是魔鬼和天使之間的差距!

      因為在父母面前偽裝得辛苦,壓抑得太久,所以一旦有機會離開父母之後,他們就會釋放得更加徹底,這樣時間久了,孩子會走向兩個極端:在父母面前極端乖巧,揹著父母卻極端叛逆。這樣對於精神和心理上都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孩子非常不利,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精神分裂。

      如果孩子是一塊橡皮泥,或許柔軟或許很有韌性,那麼我們做父母的就好比是一雙手,我們需要做的事是依照材質自身的特點尋找最適合的造型,而不是一味按照我們認為好的方向壓制和塑造

    。   繪本《大衛不可以》裡的主人公似乎就總是讓媽媽操心,“乖巧”是好事,省心、省事,相對安全,但是太過乖巧就有那麼一點可怕

    !   太過完美的事物總是透著那麼一股不真實,小孩子,也如此。

  • 11 # 冉冉囡囡

    乖巧聽話的孩子時常會得到家長以及老師的認同和讚美,殊不知在乖巧的背後隱藏的一顆定時炸彈。

    孩子遲早有一天會步入社會,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複雜的事會讓乖巧的孩子接應不暇,況且人這一輩子,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乖巧聽話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接受呢?這時一個真實的故事鄰居家哥哥從小學習特好,還特懂事聽話,從小沒讓家長老師操過一份心,是典型的乖乖男,中考的落榜,一時間承受不了,形成的抑鬱症。但是這畢竟是少數的

  • 12 # 年年有娛

    孩子乖巧是好的 ,但乖巧是另一回事,可以是懂事或者聽家長話,過分聽家長話就不好了,孩子就會沒有自主獨立的性格,如果是好的話就可以,如果講的都是比較壞的話你就可以沒必要聽了。

  • 13 # 宸宸媽and豆豆爸

    真是巧了,昨天我還跟媽媽說,六歲的大寶現在要我用越來越多的精力來對待了,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會頂嘴了,而且人家的理由千奇百怪,我說一句,人家兩句等著,有時候竟然把我說的無言以對……

    我媽笑著說,那說明我們沒有生到一個傻孩子啊,如果孩子從小到大,對你百依百順,每次你說一不二,他從不反抗,那時候,你才真的著急呢!

    我一聽就笑了,還真是,只要孩子講道理,不是撒潑耍賴,跟自己意見不同,有什麼不可以呢?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孩子的意見真的要儘量滿足吧。讓他從小有自己做主的思想,特別是我家男孩子,要有自己主張,才好一點吧。

  • 14 # 苦茶帶點甜

    由於自已家的孩子不是屬於乖巧聽話型,一直羨慕鄰居家的孩子,很乖巧聽話。最近看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文章,發現其實太乖巧聽話,並不是一件好事。

    “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因為聽話的孩子好管教,還能給家長省去許多麻煩。可是,孩子聽話真的是好事嗎?

      但是有研究表明,  乖孩子太順從易缺少主見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實驗:對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在兒童期有反抗傾向的人中,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兒童期沒有反抗傾向的人中,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74%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南寧市東方愛嬰諮詢有限公司老師盧丹映表示,過於聽話的孩子,由於他凡事順從別人,依賴別人為自己安排,因此在做事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的培養上會受到限制。

      解析:  乖孩子的父母較強勢

      缺乏主見的“乖孩子”,大多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南寧市興華文化教育培訓學校首席講師李錚說,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順從和配合自己時,常常會讚揚和獎勵孩子,這時孩子感受到的是——“只有我聽媽媽的話時,媽媽才愛我”。於是孩子會用“乖”來換取爸爸媽媽的愛,這就會強化孩子的“乖”。久而久之,這種對成人“討好型”的順從,會導致孩子慢慢失去主見。

      聽話順從的孩子也常常有比較強勢的父母。“因為父母太嚴厲了,孩子不乖不行。”李錚認為,強勢的父母常常會教出“退縮型”的孩子。

      點評:  乖孩子很難發揮潛能

      李錚認為,“退縮型”的孩子往往很難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因為他從小養成了思維習慣——琢磨別人需要什麼,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能活出自己,同時能在社會中很自如地生存。”李錚說。

      桂林七田教育老師趙秋豔說,孩子年齡還小時,自身經驗不足,需要成年人的指導才能健康成長。但孩子長大後,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年人如果還要求孩子做什麼事都聽話,這時很容易出現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可能心裡不服卻不敢表達,造成自閉。

      建議:  給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

      “創造需要一定的空間,如果家長把孩子管得太嚴,孩子一點自由支配的空間都沒有,怎麼去創造呢?”盧丹映認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地活動。

      “我們要培養的不是一個盲目聽話的孩子,而是一個當他認為某個問題值得懷疑時,會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的孩子。”盧丹映表示,這個“無所畏懼”,依賴於家長平時給孩子營造的寬鬆環境,所以父母在面對乖孩子時,最好讓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意見,就算他說錯了,也儘量不要否定孩子,給孩子自己發現錯誤的機會和改正的空間。

  • 15 # 心理諮詢師趙迪

    中國誇孩子喜歡用“乖”這個字,乖巧聽話能讓看護者省心省力,但過於乖巧聽話的孩子可能也會有一些需要家長格外注意的地方。

    “兩面派”

    有的孩子在爸爸或老師面前表現的很乖,但他們不在的時候立刻就變了一個樣子。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某些看護者過於嚴格,這種行為和心理對孩子大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意產生不正直的人格。

    “小壓抑”

    人不可能沒有情緒,有的“乖”孩子為了不哭不鬧,就忍著,把情緒都壓在心底。這樣的孩子不是沒有情緒,這樣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情緒,他們是非常敏感的。長期壓抑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

    “無創意”

    太聽話的孩子可能會更多的把自己束縛在所謂的規矩裡,如果習慣如此,慢慢的孩子可能就不會去多探索未知,多嘗試可能,多問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這樣孩子就會成為重複的機器而失去了生命最寶貴的創造力。

    孩子的叛逆期是正常的,也是他們獲得自我感、形成價值觀所必不可少的過程,家長要理解孩子,允許他們想法和行為上的“不乖”,慢慢引導。

  • 16 # 諾雅媽咪愛育兒

    一般家長都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教育起來絲毫不費勁,其實,這樣的孩子才是會讓家長操心的那個,因為如果孩子過於聽話,就會喪失自己的獨立個性。“乖巧聽話的孩子比較的刻板、不懂得舉一反三,他們往往比較喜歡認死理,不喜歡創新。其實,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 17 # 江南獨伊108572263

    孩子太乖巧聽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天生的太乖巧聽話,一種是父母太嚴厲,孩子恐懼父母的聽話。我認為這兩種都不完美。前種的孩子懂事,處處替別人作想,從不為自己打算,讓父母從不為他操任何心。這種孩子長大後他沒有進取精神,不適應社會的競爭,喜歡安於現狀,他的人生會很平淡普通。後者的孩子由於父母過於管教,讓他的童年失去了天真和快樂,長大後會在心靈留下陰影,他的性格因童年過度擠壓,有的會產生叛離行為,成為個調皮搗蛋的難管教的孩子。總之,大人對孩子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度、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他才會有個好的性格,將來成為有用之才。

  • 18 # 育兒降妖記邵一傑

    孩子的成長過程,先發展自我,發展完善一個完整獨立的自我,是第一重要,也是最早發展的。一個孩子過於乖巧聽話,不是說明孩子的性格好,交流能力強。而是說孩子自我發展受限,不能很好得表達自我,當自己的需求與別人的要求發生衝突時就會選擇順從別人而忽視自己。所以,孩子太乖巧聽話,不僅沒有創造力,性格也會被壓抑,導致自我人格發展受影響。關於這一點在“接納,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中有詳細論述。

    過於“聽話”的孩子,多數是有情緒問題的孩子,因為過於乖巧聽話是違背幼兒天性的。從小就乖巧聽話的孩子,通常不是獨立性差,就是膽小怕事,缺乏社交能力。過分聽話的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大腦思維呆板,自信心弱,一旦離開大人的指令就不知所措,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或者有些孩子過早學會了剋制和壓抑,明明想要、想哭、想鬧,但是因為家長教育這樣做就不是乖孩子了,所以就不哭不鬧了。這是一個壓抑的過程,孩子過早學會,對情緒的發展是不好的。

    所以,不要再對你的孩子說“寶寶,乖,要聽話,不聽話,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了,而且我們還要注意孩子是否過於聽話,孩子的發展中是否缺少獨立自主的行為,等等。如果孩子出現了這些情況,家長應該多鼓勵一下這樣的孩子,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哪怕做錯了,家長也不要責怪他。這樣多試幾次,孩子的自主能力就會得到提高了。

  • 19 # 美羊媽咪

    孩子乖巧懂事常常被人誇讚,也受家人、老師、朋友們喜歡。實際乖巧的孩子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過於擔心,怕父母為他們操勞,所以刻意壓抑自己心中的一種情緒罷了。

    有的孩子乖巧也是被父母們打出來的,記得小時候弟弟很調皮,今天去做了這件錯事,明天又去和狗玩把手咬壞了,所以常常少不了爸爸媽媽一頓打。所以以後他表面上很乖,實際上還是那麼調皮。

    孩子太乖巧懂事了也未必都是好,想做的事不敢做,擔心這擔心那,總怕父母會說他們。所以阻礙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更不敢去嘗試做任何事,也就沒有了冒險的精神。

    這樣的孩子一般做事謹慎,深怕出錯,沒有大膽向前的勇氣,這對以後的生活和事業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也不要把孩子逼的太緊,本身乖巧的孩子,應該鼓勵他多去創新,多去大膽嘗試,這會更有利於孩子以後的發現。

  • 20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我認為這樣不太好。有句話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反言之,乖孩子沒糖吃。太乖的孩子或許會成為父母和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好學生,但是卻不一定發展得很好。

    對於孩子的成長軌跡來說,當然是選擇他們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按照“別人家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家的孩子,如果每個孩子都是乖巧可愛的,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雖然減少了“熊孩子”的存在,但是這樣真得好嗎?對孩子的成長真得有利嗎?

    先不要說乖孩子是否缺少創造力,這些都是外界對其的期許,先從孩子自身說起,這樣的期許如果是外界強加的,比如父母期望的、教師期待的等,或許會導致孩子內心壓抑,一直以來“按照別人的樣子生長”,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壓抑自己的情緒感受。久而久之,對身心健康發展也不好。

    還有一種可能,或許是孩子從小受到的關注度不高或是受到了過高的關注度,都會導致這個問題存在。因此,對於孩子來說,還是“自由生長”會來得更加快樂一些,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不乖也沒什麼不好,只要不是過分叛逆,還是可以接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業走市場化,農民是以團體還是散戶存在?怎麼能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