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釐米陽光支教

    如果說自從足球誕生以來有一個話題一直被爭論到現在的話,那就是到底什麼才是最有效最具威力的陣型。當然,這個爭論永遠都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歷史總是在一個又一個的陣型當中流轉,每位教練都試圖打造出一個完美的陣型從而讓他的戰無不勝,哪怕是一個古老的陣型也可以推陳出新,煥發出嶄新的生命。而歷史的車輪永遠都不會停止,足球的改革也在永遠前進著。

    這種永不停止的鬥爭背後包含了無數新的發明和知識的結晶,而這些也是足球這項運動吸引人的基本因素之一。毫無疑問,偉大的教練們都會打造一套最適合自己球隊的陣型,一套讓對手無所適從的陣容,從而在足球界揚名立萬,闖下諾大的名聲。

    說起433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推崇傳控打法的巴塞羅那,但我們一開始想說的卻是巴薩死敵穆里尼奧,在魔力鳥第一次執教切爾西期間他正是依靠著一套433打遍英超無敵手,是他將433推向了另一個方向的成功,並且被全世界的球隊所接受。尤其是那些擁有良好腳下技術的球隊,他們可以在一個進攻優先的體系當利用眼花繚亂的傳球創造更多的射門得分機會。

    使用球隊

    巴塞羅那、羅馬、塞爾塔、切爾西(2004-2006)

    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433就已經風靡世界足壇,只不過那時候的433還只是一種純粹的進攻戰術。在當時的球衣號碼中,7號和11號是固定的左右邊鋒號碼,他們基本上只參與球隊的進攻,不參與防守。而到了90年代初,範加爾開始在阿賈克斯開始推行433並且大獲成功,但荷蘭人的靈感是來自於343陣型。實際上它在實戰中和343的區別並不明顯。

    從2004年開始,巴薩在裡傑卡爾德的指導下也開始使用433,和阿賈克斯不一樣的是,巴薩的組織核心仍然在中場,兩名中後衛的主要職責還是防守,但是其中一名中後衛通常由可以踢後腰的球員來擔任,這樣在由守轉攻的時候可以較快向前或者兩邊出球。而且正如我們前文所述,頂級433的球隊對球員的要求也非常高,而當時的巴薩正好擁有一幫才華橫溢的球員,紅藍軍團更加強調邊鋒向肋部的內切突破。而到了瓜迪奧拉時代,433陣型更是被演繹到了一種極致。再到現如今擁有MSN的巴塞羅那,幾乎已經無敵於天下。

    作為代表,回到巴塞羅那的433體系中,關於433的進攻策劃,433是怎麼把球推到別人腹地的呢?如下圖所示,首先,需要一名出色的出球中衛,可以緩解4號位的壓力,無論是範加爾還是瓜迪奧拉,他們這種注重控制和控球的教練都非常喜歡一名具有出色視野以及腳法的中後衛,這是他們戰術的第一環,瓜迪奧拉引進貝納蒂亞,範加爾喜歡用巴德一樣,他們都是具有非常出色的傳球能 力,所以,近幾賽季的巴薩在出球中衛這個位置毫無疑問是皮克,皮克雖然身材高大,轉身速度慢,容易給人笨重的感覺,但是他的出球能力以及腳下的控球是一絕, 以他為出球點,可以輻射到本側區域的6名球員,這都是可以供給他出球的選擇。15-16賽季恩裡克經常在大賽中選擇皮克加馬斯切拉諾的中衛組合。小馬哥的特點是出球能力有限,但是防守意識突出,攔截破壞能力強,在皮克不壓上進攻時,往往在防守端由皮克擔任拖後中衛佔據中路,小馬哥盯人防守,這充分利用了皮克中路高點防高球和規避了皮克轉身慢的缺點,也有利於發揮出了小馬哥防守盯人的能力。

    ( 圖中號碼並不代表所描述具體球員的號碼,只是作為戰術講解之用。不影響講解內容可以選擇性忽略選圖瑕疵。)

    433的陣型要求3名球員坐鎮中場,其中一人負責防守,其他兩個人則需要扮演B2B(Box to Box從本方禁區到對方禁區)的角色,而這兩個人需要支撐起整個球隊的中場控球權和出球權。同時,433的邊後衛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必須要前壓進攻,這個時候中場就需要跟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進行補位,而且要注意對手的防守反擊。所以打433的球隊在大舉進攻的情況下很容易變成一個偏向於防守的4141。

    433通常以後腰作為球隊後場的發牌手,兩個中衛拉到禁區邊線,而且兩個邊前衛前提,整條後防線形成梯形,相互之間的三人形成三角站位,這也是傳控一體化的一個要求。對於後場體系的搭建,是提升一支球隊在進攻推進時候的一個重要的戰術擺佈,不僅僅可以緩解對手的兇狠逼搶,而且還可以 有助於加強一支球隊在進攻推進時的效率。而巴薩拖後的布斯克茨明顯也是符合這樣的技術特點,技術細膩,傳球能力好,不喜歡冒險,更加傾向於理性思維去思考 比賽。

    433對兩個邊鋒的要求特別高,因為433更講究技術的配合,持球帶球內切往往是他們的戰術打法,只要這兩個人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除了加強進攻外還能壓制對方的邊後衛,讓他們難以參與前場的進攻。而邊鋒的進攻離不開邊後衛的支援,但一旦本方的邊後衛插上助攻,那麼他身後留下的空擋便極容易被對手利用,所以邊後衛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往前插,這算是433邊路進攻的基本原則之一。

    在巴薩的433中處在右邊鋒位置的梅西作為例外並不僅僅承擔傳統意義上的邊鋒,他往往會承擔中路發起的組織進攻任務。這也說明了陣型的靈活性特點,俗話說陣型是死的,人是活的,說的就是戰術實施中的靈活性。

    這個陣型裡的中鋒會承擔更多的責任,他需要不斷地拿球,同時還要帶動邊路隊友的進攻。這對中鋒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想想現在的蘇亞雷斯以及10年前在切爾西的德羅巴),甚至可以說,全世界能夠在頂級433陣型當中如魚得水的中鋒屈指可數。

    433的優點

    各條戰線之間更加緊湊,球隊在中路區域的進攻更加富有效率;球員在中場的排布更加合理;球隊在進攻時更加富有層次,並且可以更有效率地利用邊路;在對方禁區附近,可以充分發揮進攻球員的天賦和能力。

    433的弱點

    3條線之間可能會留下空隙,3名前鋒有時不會承擔反搶職責;為了防守,球員需要回防以縮小各條線之間的距離,並且要避免被對手長傳打身後,因此,往往在自己半場的防守區域才能完成斷球;在進攻端,球員的位置相對固定,缺乏移動和交叉換位,這讓對手在防守時更加容易。而且,進攻時過多地依賴1對1。

    必須要說的是,433陣型想要獲得最大程度的成功離不開那些頂級球員,那些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正確跑位和準確傳出皮球的球員所有這些球員都能夠在其他中場隊友前插助攻時給在半場附近給後防線築起一道防守盾牌。一旦球員發現自己的前鋒不能進球,後腰不能防守時,整個球隊的攻防體系便會大受影響。

    433剋制的陣型

    答案是442,433的中場比442要多一個人(儘管有4名中場,但2人在邊路),而且邊路進攻球員可以隨時利用442邊後衛插上的空擋。

  • 2 # 觀球事

    這是意甲第9輪,國米與那不勒斯榜首大戰的陣型圖,4個後衛分別是米蘭達、什克里尼亞爾、長友佑都、丹布羅西奧,中場加利亞爾迪尼+貝西諾雙後腰組合,前腰巴萊羅、邊前衛佩裡西奇+坎德雷瓦,單前鋒伊卡爾迪。4231陣型的最大特點是靈活性比較強,4人組成的後防線,比3後衛更加穩固,而5後衛又限制了球隊的進攻。此陣型的最大變化在於中場,5名中場確保了人數優勢,雙後腰在增加防守硬度的同時,梳理球隊的進攻,將球交給前腰或者兩名邊前衛,兩名邊前衛下底傳中,由高大的中峰完成進攻。勒夫的德國隊在2016年歐洲盃,保持一貫的4231陣,場場都非常穩定。皇馬也使用4231陣型。讓我們看看國米本賽季為什麼能夠保持不敗,首先是守門員漢達諾維奇屢現神撲,力保球門不失。

    4個後衛防守穩固,尤其是賽季初引進的什克里尼亞爾,更是成為球隊的防線大閘。

    中場5人中,兩個後腰加利亞爾迪尼主守,貝西諾拿球出球的機會更多,前腰巴萊羅作為進攻樞紐,把控著進攻節奏,左前衛佩裡西奇不僅助攻能力強,自己插上射門的意識也比較到位,右前衛坎德雷瓦,是意甲傳中次數最多的前衛,球到他的腳下,基本都能傳到二弟頭上。

    著名的鐵皮人、不動明王,只要球到了禁區,就像有磁性一樣,自動到伊卡爾迪頭上,他只要一頂,就這麼進了,他靠著這種方式,已經打進15球,排名射手榜第1,國米也以不敗戰績暫時排在第1。

  • 3 # 逗比布魯斯的日常

    先來介紹一下各個陣型的利弊:

    442 歷史最悠久的陣型之一,至今經常使用。4-4-2陣型可能最常跟英格蘭足球聯絡起來。不論如何,他的黃金時代早已遠去。現在使用4-4-2陣型,尤其是一支野心勃勃的“大牌”俱樂部,通常會被視作是失敗的標誌。這種陣型很容易理解和執行,這讓訓練有素的隊伍依然可以透過這個陣型取得成功。不過,這一陣型不夠複雜,而且無法像其他更加現代、前衛的陣型那樣提供豐富精妙的傳球線路或角度。 優點擁有兩名專職前鋒也就意味著中後場需要孜孜不倦地把球喂到前場。4-4-2陣型當中踢得最出彩的前鋒往往適應能力極強,並且能夠在中場支援最少的情況下去面對各種情況。這個陣型包括了兩個中場邊路球員以及兩名邊後衛,可以為球隊創造寬度。同時,他們還能為禁區送出大量傳中,並且迫使對方拉開防線去防守邊路的威脅。這通常會在中路留出空檔,讓兩名前鋒有機可趁。 缺點通常而言,4-4-2陣型的問題是容易預測、風格刻板,同時中路的中場球員在攻防兩端都會不斷地面臨巨大的壓力。這種陣型已經流傳多年,因此有很多種辦法可以攻克它。如果一套4-4-2陣型的邊路球員在防守端紀律很差,那要搞定他們就非常容易了。4-4-2陣型在中場中路只有兩名球員,他們面對三中場的球隊就很難控制球權。不過,你經常能看到,球權在對方腳下的時候,兩名前鋒會回撤到中場來補平人數的差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很多踐行4-4-2陣型的教練會排出一名防守型中場搭檔一名進攻型球員,前者的任務就是在後防線面對壓力之前減少對手人數優勢帶來的威脅。然而,這種安排會讓球隊在中路減少一名球員,迫使球隊只能不出所料地往邊路進攻。 4-4-2剋制的陣型很難講4-4-2對抗哪種陣型會特別有效,但有過先例使用4-4-2陣型去面對進攻咄咄逼人的球隊。由於4-4-2陣型在球場上球員分佈均勻,所以一旦球隊搶回球權,有球員就會處於無人盯防狀態,此時便可立即發動反擊。 433 穆里尼奧第一次入主切爾西隊時期,他採用這套陣型大獲成功,至今世界上依然有強隊在使用這一陣型。球隊如果擁有了不起的傳球手,那4-3-3陣型會對他們非常有利。這套陣型強調把球聰明地轉移起來,然後創造進球得分的機會,這能讓球員們在體系中如魚得水地展現自己。 優點4-3-3陣型會使用兩名位置非常靠前的邊鋒,這樣就有機會抑制對手邊後衛的威脅。只要兩名邊鋒呆在非常靠前的位置,那壓上助攻對於對手的邊後衛而言就太冒險了,從而也就限制了對手在進攻端的選擇。 4-3-3陣型使用三名中場球員,包括一個防守型中場和兩名全能型(box to box)中場,這樣面對中路只有兩名中場球員的球隊,4-3-3陣型可以掌握中場的控球權。另外,這還給了本方邊後衛插上的機會,因為球隊中場能夠長時間控球,這樣使得後衛可以安全地投入進攻,不會遭到對手頻繁的反擊威脅。 缺點要發揮出4-3-3陣型的最大威力,球隊的球員必須能夠迅速思考如何跑位和出球。球隊中鋒的責任也非常重,他必須拿得住球,讓其他進攻端的隊友從邊路位置參與到進攻當中。這需要適當的球員(想想迪迪埃-德羅巴和路易斯-蘇亞雷斯吧)才能做到,世界上少有前鋒能在面對精英後衛的時候還能完成這項任務。同樣的,球隊要透過這套陣型取得成功,還要有一名世界級的防守型中場。克勞德-馬克萊萊、哈維爾-馬斯切拉諾、塞爾吉奧-布斯克茨,所有這些球員都能在其他中路中場前壓助攻的時候鎮守防線。如果隊友發現無法依靠前鋒製造機會、也無法依賴防守型中場阻止對方的進攻,那整個體系都會因為缺乏信任而分崩離析。 4-3-3剋制的陣型4-4-2陣型:4-3-3陣型在中場多處一人,可以剋制4-4-2陣型的中場中路二人組;而4-3-3陣型的邊路進攻球員則是隨時準備好對付4-4-2陣型中傾向前插的邊後衛。 4231 有時候,地球上的所有球隊似乎都使用過4-2-3-1陣型作為戰術選擇。顯然,現在有很多頂尖俱樂部都在採用這一戰術體系。這個陣型曾經在西班牙和德國風靡多年,現在似乎連英超球隊也愛上了4-2-3-1陣型。 優點這個陣型可以透過三角傳遞有效地攻克對手的直線傳球,這就是4-2-3-1陣型的威力所在。這套陣型中路設定兩名中場,加上位置更靠前的三名中場,他們是踢出三角傳遞的標準配置,同時也能避免“扁平”的陣型中出現過於簡單“直傳”或“橫傳”進攻的問題。由於4-2-3-1陣型及其靈活,位置靠前的球員能夠深入往中路回撤或是拉邊,因此面對這一陣型,對手在中場很難佔到便宜。而且,這套陣型潛在的進攻球員數量還會帶來一個好處:如果突然出現反擊機會,這些球員就算是回撤得比較深也不會失去在進攻端的威脅。另外,因為有這麼多球員隨時準備著傳球向前推進,4-2-3-1陣型的前鋒通常會得到大把射門得分的機會。 缺點劇烈的體力消耗有時會讓使用4-2-3-1陣型的球隊犯難。為了誤導對手、迷惑對手的防守部署,使用這一陣型的球隊經常會從很靠後的位置開始發起進攻。比如有時候曼聯隊的進攻就是由達利-布林德從本方的防線腹地開始發起。因此,進攻球員壓力山大,他們推進進攻時必須保持足夠快的節奏,迅速把球從球場的一側轉移到另一側,同時不讓對手的中場球員或邊後衛得到充足時間找到理想的位置回防。對手有能力傳球撕破本方防守的情況下,邊路進攻球員也有責任迅速退防補位。這一點讓一些球員和教練產生了分歧,比如皇馬的若澤-穆里尼奧和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兩人就攻防階段球員應如何表現持不同意見。羅納爾多不喜歡防守給他的進攻選擇帶來的限制,而穆里尼奧則想要羅納爾多服從球隊的需要、必要的時候要參與防守。 4-2-3-1剋制的陣型4-4-2陣型:4-2-3-1陣形能夠透過三角傳遞打穿扁平的中場線,這會讓沒有調教好的4-4-2陣形無比狼狽、不堪一擊。另一方面,4-4-2陣形扁平的中場結構很難攻破4-2-3-1陣形層次豐富的體系。 451(4141) 為了保持控球和阻止對手打穿防線,4-5-1陣型強調在中場堆積球員,因此,很多在淘汰賽中希望避免失利的球隊會選用此陣型。不過,這套陣型擁有的堅固防守和節奏控制正好跟它的進攻威脅不足兩相抵消。要在這套體系下很難採用出人意料的非常規進攻手段,尤其是球隊的邊路中場的主要職責是限制對手向前推進的威脅。4-1-4-1陣型可看作是4-5-1陣型的變種。然而,這個陣型現在已經是廣為流行的三中場陣型之一了。 優點因為球隊在中場人數眾多,所以採用4-5-1陣型的球隊一般都會得到大量控球時間。有時候你甚至會看到有些球隊為了搶回球權,會讓單前鋒回撤,實際上變成了4-6-0的無鋒陣型。對手想要打穿他們的防線會無比艱難。這套陣型在進攻端的適應性也很強。只要讓兩個邊路的中場球員位置向前提,這個陣型就能輕鬆地調整到4-3-3的樣子,而且還不用換人。因此,你經常會看到有球隊在比賽開始階段使用4-3-3陣型,取得領先後就立馬換成了4-5-1陣型。因為這個陣型可以讓邊路球員簡單地改變思維,而不會喪失球隊中路的防守體系,所以經常能看到有球隊在淘汰賽制的比賽中使用一些改良過的4-5-1陣型。 缺點由於這套陣型的中心放在中場,因此球隊的單箭頭前鋒有可能被孤立。4-5-1陣型裡的中場球員跟4-2-3-1或4-3-3的中場不一樣,前者不會像後兩種陣型那樣隨時準備向前推進、支援前面的鋒線球員。於是,使用4-5-1陣型的球隊一旦落後就是巨大的考驗,你通常會看到這套陣型的球隊落後一球就會完全調整陣型。鑑於4-5-1陣型的戰術風格,球隊很難踢出防守反擊。球隊的單箭頭還必須靠自己拿球支撐進攻,這樣奔放的中場球員才有時間跟進並做出傳接球配合。這樣一耽誤就會讓對方後衛有機會回防到位,因此限制了球隊的反擊威脅。 4-5-1剋制的陣型4-3-3陣型:4-5-1陣型的三位中路中場和4-3-3陣形的三中場人數一樣多,但球隊的邊路中場球員通常會根據對手的邊路進攻給予額外的防守支援。 352 雖然3-5-2陣型一直在義大利很流行,但過去五年裡還是迎來了一陣小復興。本賽季的英超聯賽當中,路易斯-範加爾和毛裡西奧-波切蒂諾均在比賽中使用過這一陣型,還有很多國家隊也會在大賽中青睞3-5-2陣型。要讓這套陣型運轉起來,你的球隊必須擁有身體素質極佳、戰術意識極強的邊後衛。 優點如果你想阻止對手的防守反擊,那麼使用3-5-2陣型是個明智的選擇。三名後衛之間有解決對手鋒線和進攻核心的任意組合,而邊後衛的站位可以在對方邊路球員推進起勢之前就予以阻攔。該陣型的後防線也會得到中路中場球員的支援,他會回撤到非常深的位置在適時地情況下幫助邊後衛補位防守。另一方面,3-5-2陣型發起防守反擊的效率跟組織對手防反同樣犀利。三名中場和兩名邊後衛的組合會給對方防守帶來各種潛在的進攻威脅,而雙前鋒也意味著最前線的攻擊手能夠在支援極少的情況下創造機會和破門得分,尤其是反擊當中皮球能夠儘早傳到他們腳下。 缺點這個陣型太複雜,特別是在保護隊友和發動進攻的時候,因此需要的不僅是某一種型別的球員,而是需要某一型別的一群球員。三名後衛當中必須有一位傳球能力很強的球員,而另兩名球員澤必須特別擅長盯人防守而且擁有敏銳的位置感。使用3-5-2陣型的球隊可以使用區域盯人防守戰術,但這樣就要求隊員們必須具備超強的位置感和跟住對手的速度,因為對手肯定會在防守區域內不停地穿插跑動,以尋求後衛之間的空當。因此,一個通常被看作是中場的球員移到三中衛之一的位置也就不足為奇了。 3-5-2剋制的陣型4-5-1陣型:3-5-2陣型不但在中場人數上可以與4-5-1陣型持平,而且對手只有一名前鋒,這就意味著三後衛之一有機會略微向中場推進,在球隊控球期間為中場提供額外的支援。

    最喜歡4-3-2-1

  • 4 # 不吃魚翅

    我最喜歡的陣型是MM陣型。這其實是著名的“WM陣型”的變種,雖然今天早已過時,但它背後的故事和對後世的影響卻難以磨滅。

    這個陣型的創造者是匈牙利MTK隊主教練布克維(20世紀50年代)。1953年底,匈牙利正是用這樣一套打法,將自認天下第一的英格蘭打得屁滾尿流,正式接管了世界足壇霸主地位。

    WM陣型流行開來之後,除了增加中衛,傾向消極打法之外,還確定了高大的如撞城錘一般的中鋒會成為最受青睞的物件。因為速度快、盤帶好的前鋒通常會受到對方後衛的嚴密看管,在身體對抗中被快速消磨掉,所以教練們普遍採用簡單粗暴的身體戰術,也就是啟用“純9號”中鋒,格蘭威爾曾形容其為“門前無腦的公牛”。這讓技術好、身體單薄的球員沒了位置。

    但1948年MTK隊主教練布克維卻在一次偶然的交易中想到了對策。彼時,他剛把擁有“坦克”之稱的羅馬尼亞球員或霍夫林賣到拉齊奧,手上暫時沒了高大的中鋒。於是他決定倒置“WM”中的“W”,使之成為“MM”陣型,也就是讓9號位回撤,成為附加的中場球員,這下,這個位置對身體的要求就沒那麼大了,而且對方中後衛也一時間失去了盯防物件,對手後防線一片混亂。

    這個位置上催生了一大批身體條件不出眾,但擁有組織能力和良好視野的中鋒,比如帕羅塔、希代古提。他們能夠扯亂對方防線,送出妙傳,還可以透過跑位後插上打門,十分靈活。

    MM陣型中的中鋒回撤不僅讓匈牙利成為了20世紀50年代足壇的新霸主,還為今天“偽9號”、“前腰”等位置的形成埋下伏筆,第一次讓團隊足球的概念深入人心,歷史意義重大。時任匈牙利主教練賽貝什甚至堅稱:這是社會主義足球的勝利。

  • 5 # 殺豬的秀才

    作為一個曼聯球迷,我對弗格森爵士多變的陣型和打法都特別喜歡,而最喜歡的就是442了!甚至我的兩個手機號碼都是特別選擇的尾號為442!

    2007/08賽季的曼聯主要陣容就是442

    特維斯 魯尼

    吉格斯 卡里克 斯科爾斯 C羅

    埃弗拉 維迪奇 費迪南德 加里

    范德薩

    鋒線替補 薩哈 董方卓中場替補 朴智星 納尼 安德森 哈格里夫斯 弗萊徹後衛替補 海因策 皮克 奧謝替補門將庫茲恰克這個陣容攻守平衡,後防線的五個人幾乎就是當時世界足壇最好的一條防線了!而中場的吉格斯 斯科爾斯兩員大將壓陣,也有C羅和卡里克這樣的未來核心陪伴!而鋒線上的魯尼和特維斯二人都有著很強的拼勁,隨時都會對對方後衛進行反搶!

    這個賽季曼聯拿到了英超聯賽和歐冠聯賽的冠軍,是曼聯最近這些年最成功的一個賽季,也是曼聯球迷最開心的一個賽季!自從爵爺隱退,莫耶斯 範加爾 甚至穆里尼奧都還沒有找回弗格森爵士的那股瘋勁兒,我期待的,因為我一日為紅魔,終生為紅魔!

  • 6 # 安德烈卡卡

    答主們都給出了精彩的答案,有的同學說出了優缺點。作為皇馬球迷,442和433陣型,我都是比較喜歡的。

    2013-2014賽季,是皇馬的10冠年,那一年的皇馬433和442陣型的完美轉換,加上BBC的高效率和當時全歐第一的反擊速度,一套防反打的各路英豪全部墜於馬下,拿下了當年的歐冠和西班牙國王杯。

    皇馬的433陣型讓貝爾回撤到中場,前鋒剩下C羅和本澤馬,對上強隊陣型變為442,貝爾回撤中場增加中場厚度,迪瑪利亞和貝爾在邊路能力超強,配上兩位中場大師阿隆索和莫德里奇。足以對抗當時其他豪門例如巴薩拜仁,半決賽的皇馬硬是灌了拜仁5個進球,讓諾伊爾十分無奈。

    在遊戲中,我經常使用的也是442陣型,邊路配上一個貝爾,跑得快累不死,他的位置處於邊鋒和邊前衛中間,既參與進攻也參與防守,是遊戲裡不可缺少的一環。

  • 7 # 顧大局kop

    老早時候96年開始看球的,那時候第一個喜歡的是捷克隊,喜歡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名字裡面也帶個捷字。後來開始慢慢懂了點球,真正喜歡的第一個的球星就是博格坎普,響應的,喜歡的球隊自然就是荷蘭隊了。那時候荷蘭的全攻全守名氣很大,陣型也很有名,就是343,看起來是不是特別平衡?號稱所有人都可以參與進攻和防守。所以作為那時候的新人就覺得這個陣型,應該一定就是最好的了。

    只是我因為從來沒踢過球,那時候看球經歷也不算豐富,一直也沒機會驗證343到底如何?

    後來我中學時候,網咖開始流行,除了一開始打紅色警戒,星際爭霸以外,還會有一小部分同學玩fifa足球的,這些人都是以前外面玩五塊錢一小時那種家庭作坊式的小黑屋裡面打實況足球,轉戰到網咖的。正好有時候打星際爭霸累了,就看到他們玩足球,就想著調劑調劑,請他們帶我打打。

    其實到現在,踢足球他們那些過人啊,技巧啊,各種組合鍵啊,我還是沒學會。那時候和他們打遊戲,開始就選的343,以為很厲害。但是打起來,完全不是一回事。也算驗證了我想象和現實中技戰術的使用。

    被虐了幾盤以後,發現三個問題,一個是防守不會技巧,只會靠人堆。第二個是感覺原來不管打不打的好,去邊路總有機會,在中路基本沒可能進對方禁區,第三就是因為沒技巧,只會靠速度帶這樣唯一一個過人方式。(是不是很像目前國足的狀態?)所以,我開始從343到433,盼望加兩個邊後衛同時透過邊衛到邊前衛再傳到邊鋒的形式,增加邊路帶球,減少技巧,只注重速度的形式,期望能夠和高手們一決高下(像不像中國隊和歐美強隊對決的感覺?)後來發現想法是好的,打起來不是這麼一回事。在剔除我技巧不足以後,這個陣型還會碰到兩個問題,一個是中路防守人員太少了,兩個後衛加一個後腰,對我這種菜鳥,高手們一到兩個球員,三晃兩晃就把我過了一個乾淨,二是邊後衛,邊前衛,邊鋒,一條邊太擁擠了,尤其是前衛和邊鋒,在我陣型被擠壓的很扁的時候,總是站在一個位置上重疊了,本來防守就人手不夠了,重疊之後直接少了兩個人。結果就是依然被人家暴打。。。

    後來想了很久,結合我個人水平劣勢和我想實現的戰略意圖。一是增加防守人手,直接用人數懟對方的技巧,二是放棄中場控球,快速透過邊路和中場,不會技巧,只靠速度來衝對方。所以我直接拉了一個後衛變三後衛,邊後衛不變,邊前衛直接不要了,三個中場一字排開,主防守,用人數懟對方中路的技巧性滲透,前場兩個球員就是速度速度速度,傳球主要靠邊後衛,中前衛輔助。所以我自己配了一個532陣型,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雖然場面還是很難看,但就是靠人數讓對方打不進來,隨便你晃人,反正我後面有的是人,前赴後繼的來給你晃。只要一點失誤,拿到球就是分邊,然後直接中場一點就給了前鋒了。因為我一直防守的關係,陣型壓的扁,對方也靠上,後防線一是人少,二是離自家球門遠。所以拿到球拼速度,有機會就射門進球,這是我唯一能和他們會技巧,打的久的高手們唯一對決的機會。

    所以我對532 這個陣型就一直有一點偏好的。

    再後來到現在20多年球迷了,雖然前幾年4231大行其道,這兩年三後衛也開始盛行。但因為從我自身來說,一直把自己擺放在弱者的角度,所以我還是最喜歡532。

    後來那時候,健力寶黃金一代也是的,我映像他們用的是541,比我更穩健一些。他們那時候只是惜敗阿根廷而已,所以也讓我更加覺得532(541)是個好陣型。

    其實我也很喜歡433這個陣型,但是我自己很少用,現在因為利物浦的關係,我知道,不是這個陣型不好,是我技巧不好,不會用。

    因為題目問得是我最喜歡的陣型,並沒有說是不是現實裡面的,所以我說的遠了。如果覺得誤會,害你看的不是現實足球,而是遊戲,說句不好意思。

    以後有機會再說說現實中的陣型吧,因為那個就更復雜一點,現實中的足球談不上喜歡哪個陣型,而是哪個陣型更合適才對,要針對對手和自身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現實中其實最喜歡的應該是自己喜歡的球隊一直贏,哪會管你用的啥陣型啊。。。

  • 8 # 皮耶霍

    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433陣型可以說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裡最流行的一種戰術,但是在穆里尼奧的改造下卻發揮出了巨大的威力,使得穆里尼奧一期的切爾西成為了那個時期世界上攻守最為平衡的一支球隊。

    這個陣型的特點有兩個:第一是將邊路進攻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穆尼尼奧一期的切爾西聚集了羅本、達夫、喬科爾、賴特·菲利普斯等一大批速度飛快的邊路快馬,而且這些速度飛快的邊路球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擅長內切。在實戰中,穆尼尼奧經常要求兩個邊鋒頻繁互換位置,讓右腳邊鋒換到左路去,突破後不是像那個年代正常的邊鋒一樣尋求下底傳中,而是直接衝向禁區尋求破門得分。

    第二個特點則是中後場的銅牆鐵壁。這個時期的切爾西除了囤積邊鋒外就是囤積破壞能力極強的後腰:馬克萊萊、巴拉克、埃辛、蒂亞戈等一大票“獸腰”在中場組成了銅牆鐵壁,隊長特里和卡瓦略的中衛搭檔十分互補,加拉客串左後衛,也有不錯的發揮。穆尼尼奧那時已經開始顯露出後來“擺大巴”的傾向,對防守要求異常嚴格,甚至連德羅巴在角球防守時也必須回到禁區來幫助防守高空球。

    那個時期的切爾西進球並不多,常常是以1:0獲勝。穆里尼奧的基本思路是即使拿不下對手,也必須保證不被對手拿下。在進攻中往往是依靠邊路的閃電戰奇襲或者定位球戰術一擊致命,在防守組織上則是保證無論個人能力還是整體性都要是世界級的。

    在這要的戰術要求下,這個陣型的精髓其實在於兩個人:蘭帕德和德羅巴。

    其中蘭帕德作為三中場裡唯一可以自由插上進攻的球員,事實上承擔了球隊由攻轉守“節拍器”的作用。切爾西的經典防守反擊往往是由蘭帕德來發動,或者長傳球直接尋找鋒線上的德羅巴,或者將球分給兩個邊鋒去直搗黃龍。而在第一波進攻受挫後,蘭帕德還承擔著組織二次進攻、遠射或插上撿漏的任務。

    而德羅巴作為切爾西陣型中的“橋頭堡”更是身但重任,除了必要的進球任務外,他更多的則是承擔著進攻時的支點和策應作用。

    那個時期最經典的切爾西戰術就是:整個球隊有意識的將陣型回收,引誘對手壓上進攻,然後斷球后蘭帕德直接長傳找德羅巴,德羅巴將球爭頂下來,過渡給兩個邊鋒,邊鋒快速突破內切,然後或者直接打門,或者找德羅巴搶點,或者倒三角回給蘭帕德,然後一擊致命……

    整個進攻投入的球員最多不過四五人,卻可以在一瞬間左右比賽的結果。

    然後剩餘的時間裡,對手將繼續在切爾西的後場銅牆鐵壁面前蹉跎,稍不留神還會再遭遇一次雷霆之擊,痛苦可想而知。

    這支切爾西在使用433陣型的首個賽季英超中創造了29勝8平1負的戰績,整個賽季僅失15球,全年僅輸一場。若不是因為一個爭議點球敗給曼城,切爾西幾乎複製阿森納不敗奪冠的神蹟。這樣恐怖的戰績,讓所有追趕藍軍的對手感到絕望。

    在第二個賽季中,切爾西同樣以恐怖的連勝勢頭遠遠把所有競爭對手甩在身後,最終毫無懸念的完成衛冕。

    切爾西在主場慶祝衛冕的時候,穆里尼奧走到看臺底下,把獎牌扔給了球迷。他說:“這樣的金牌我去年已經有了,我不喜歡一樣的東西”。

  • 9 # 中二的青蛙

    不知道為什麼近幾年的足球陣型中很少出現腰這個位置,或許是因為中場的覆蓋面積變大,能力變強,“腰”就看起來是個可有可無的位置,但是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4-2-3-1的雙後腰陣型,我個人對這個陣型是這麼理解的:

    當一個球隊遇到防守強隊,就需要使用進攻型較強的雙後腰搭配;而當遇到進攻主導型的球隊時,則需要選用防守較強的兩個球員搭檔。在進攻中己方攻擊火力點較少或對方以完成對己方進攻點的防守時,後腰大膽插上,形成第二攻擊攻擊波,持續對對方後防線的施加壓力,雙後腰的合理配置在現代足球比賽中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還有一點就是雙後腰的4231陣型看起來很有厚度,而且會使每個球員的防守長度變短,寬度變長,在防守擅長打反擊的球隊時很有用。還有就是在本方進攻時,中場可以大膽向前,對進攻也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說我個人還是喜歡4231陣型,攻守兼備。

  • 10 # 德羅西西西

    541陣型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陣型。這個陣型聽起起來可能覺得過於保守,實則這樣的陣型是以弱勝強最有效的陣型。借用足球著名解說員董路的一句話:“防守不丟人,輸球丟人。”

    541是剋制整體實力高於自己球隊最有效的陣型。特點就在於中後場球員密度高,縮小對手的拿球空間,讓對手的球不能很流暢的運轉,然後搶斷攔截,找準時機進行反擊。

    541攻防的彈性很大,主要體現在就是兩個邊後衛,這需要他們快速的前插和一定的帶球突破能力。只要反擊的速度打起來,陣型很快就會變成343的壓迫打發,也不會削弱前場的進攻性。但是這樣對兩個邊的後衛有著很高的要求,體力要充沛,進攻時要頂的上去,防守時也要全力回防。

    541三中衛的站位讓地面是滲透的直塞球很難穿過防守隊員,對於在邊路傳中的高空球的攔截能力也是非常強。

    541中場站位多樣。中場菱形站位,邊後衛插上助攻,中路防守較弱,邊路球員的能力決定了這個陣型的成功與否,中路防守弱,邊路防守強。兩翼齊飛,左路,右路。

    中場梯形站位,中後場防禦加強,攻擊稍弱,反擊陣型,囤積後場的佔位決定了中後場防守能力強。短傳配合反擊。

    中場平行站位,講究陣形整體,適合全場緊逼。

    541成功的代表就是2015賽季的石家莊永昌,殺進中超後,永昌主帥亞森敏銳發現,要想在“動物兇猛”的中超生存並立足,必須要有一條能保命的“鋼鐵防線”。為此,他為永昌隊“量身定製”了“541”的防反戰術,經過不斷磨合,永昌隊的防線不僅成為各隊難以逾越的“雷區”,毛劍卿、隆東、喬羅等攻擊球員的犀利反擊,也屢屢成為各隊的噩夢,在升入中超的第一個賽季獲得聯賽第7的成績實屬不易。

  • 11 # 浮誇了球

    在當今足壇並不流行的3313陣型是我比較欣賞的,前阿根廷主帥貝爾薩把3313陣型也演繹到了極致。在2002年世界盃預選賽上,貝爾薩的球隊一路高歌猛進,行雲流水的進攻讓阿根廷隊也成為了奪冠熱門,只可惜小組賽就早早出局,巴蒂斯圖塔的眼淚也成這了那屆世界盃上最悲情的告別。

    貝爾薩被人稱為“瘋子”,他曾經說過:“沒有3313不適合的球隊,只有不適合3313的人。而3313陣型的最大特點就是兩條邊路線上各三個人,中路線上4個人。在進攻時邊路依靠人數的區域性優勢,充分利用球場的寬度,可以大量在邊路做文章。這個陣型對中場的兩個邊路球員要求很好,在由攻到守轉換時,需要快速後撤,為中路提供防守支援。

    其實3313陣型的雛形是94/95賽季阿賈克斯的343陣型,範加爾使用中場菱形站位,攻守兼備。阿賈克斯也獲得了當年的歐冠冠軍。正是擁有裡傑卡爾德這樣的強力後腰的有力保障,才讓範加爾做出大膽嘗試,這個陣型後來也被範加爾拋棄,再次使用433陣型。

    貝爾薩即使在世界盃上失敗了,也沒有放棄3313陣型,在2004年奧運會上,他再次使用3313陣型,正是因為他執著和堅持,阿根廷隊最終才能拿下雅典奧運會的冠軍,貝爾薩的3313陣型也重新得到證明。

    後來貝爾薩利用3313陣型將智利隊帶進了2010年世界盃16強。在畢爾巴鄂競技,貝爾薩也有過將三後衛改為四後衛的戰術打法,在馬賽,貝爾薩也曾把陣型變為3331或3133,無論陣型怎麼微調,貝爾薩的理念始終不變,那就是瘋狂的進攻和積極的足球態度。

  • 12 # 達子說個球

    剛欣賞完其他多個答主們給出的答案,簡直不能太精彩。個人最喜歡的陣型還是4-4-2陣型,儘管現在已經很少有球隊使用了,但在十多年前可是相當主流的陣型。之所以喜歡,可能更多的是因為情懷所致,畢竟我最喜歡的曼聯和英格蘭曾經都是這個陣型。

    曼聯奪得三冠王的那個賽季以及前後的幾個賽季,都一直在使用442,當時的門將是舒梅切爾,後衛線上有加里.內維爾、埃爾文、羅尼約翰森和斯塔姆,中場是貝克漢姆、斯科爾斯、羅伊基恩和吉格斯,鋒線上是安迪科爾和約克這對黑風雙煞。後來中位線變成費迪南德和西爾維斯特,中鋒變成了範尼,貝隆到來後佔據了中前衛的位置,斯科爾斯頂到了影鋒的位置上。

    當時曼聯進攻端的最有力武器就是兩個邊路,左邊路王老吉速度快、突破犀利,內切和傳中都可以。右邊路貝克漢姆雖然不擅長突破,但跑動能力強,45度和下底的傳中球獨步天下。鋒線上無論是黑風雙煞還是後來的範尼,搶點和跑位意識都不錯,終結能力出色,尤其是範尼的得分爆發力,很恐怖,這很大程度上也要得益於兩個邊路的牽制和舒服的喂球。斯科爾斯在中前衛位置上有著很寬闊的視野,組織梳理進攻的能力很強,長傳排程能力很突出,有一腳遠射功夫,頂到影鋒位置上的時候,也經常能夠尋找到破門的機會。老隊長基恩則是出名的中場絞肉機,作風彪悍,防守兇猛,出球能力也很出色。中位線上始終比較穩健,門將位置上有舒梅切爾坐鎮,足夠放心。

    客觀的說,曼聯當時的中場並不具備絕對統治力,因為中場的四人組都不是腳下技術細膩出色的主,小技術都不出色,他們不可能像巴薩哈白布那樣完美的控制著中場,掌控著比賽節奏。但他們四人之間的協同性很強,完美的形成了互補。四個人跑動能力都好,作風都很頑強,尤其是傳球都足夠好,特別是小貝和生薑頭的長傳視野。

    英格蘭國家隊那個時期也是442陣型,和曼聯有很多相似之處。鋒線上開始是歐文和赫斯基一快一高的組合,後來變成了歐文和魯尼的衝擊力組合,但事實證明兩人的默契一般。中場比較穩定,貝克漢姆牢牢佔據著右路,埃裡克森當時為了重用雙德,將斯科爾斯推到了左路,導致生薑頭作用大打折扣,最終29歲就退出國家隊。

    後來左邊路換成了喬科爾,傑拉德和蘭帕德佔據中路,兩人的作用重疊,導致1+1<2,始終沒能實現共存。如果能夠拿下其中一人,換上哈格里夫斯坐鎮後腰,效果應當會好很多。後防線上內維爾、費迪南德、坎貝爾、阿什利科爾都是讓人相當放心的住,兩個邊後衛不僅纏鬥能力強,助攻能力也很出色,都有帶刀後衛的感覺。費迪南德和坎貝爾包括後來的特里,都是正面防守出色,頭球能力強,定位球時有搶點破門的能力,但除了特里外,另外兩人的轉身速度稍顯不足。

    那批英格蘭的陣容看上去很美,但放到一起後,中前場的化學反應遠遠不夠,除了小貝,基本都不能發揮出自己在俱樂部的水準,進攻上對貝克漢姆的依賴程度過高,這也導致始終沒能有進一步突破。

    雖然現在442陣型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但至少在那些年,曾是火遍全球的存在,太多的國家隊和俱樂部都採用這一陣型。

  • 13 # 體育有毒

    我本人喜歡4-1-2-2-1和4-2-3-1這兩個陣型。在我的戰術理念裡還是要求攻守平衡的。

    首先說一下4-1-2-2-1陣型,首先兩名便後需要往返的奔跑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傳中能力以及突破能力,要做到攻守平衡那種;中後衛需要身材高大,攔截能力、組織、頭球能力要出色;單後腰,我所需要的單後腰不需要承擔進攻職責,只需要做好防守即可身材高大靈活;兩名中場是雙核則需要組織串聯全隊進攻;兩名邊鋒,需要具備突破、傳中、內切等技術;中鋒位置,因為是單前鋒所以就需要全能型了前鋒了,做球、護球、搶點要一應俱全。

    再說一下4-2-3-1陣型,其實就是把單後腰位置放在前腰位置來增加攻擊性,但對兩名中場球員的要求就更高了,就需要全能型的b2b中場才能適合。

    其實我覺得所有的陣型都是好陣型只不過是站位而已,但是在位置上有自己需要的隊員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足球比賽都是瞬息萬變的,最終要看戰術的設計,以及執行情況。一個再好的教練再好的陣型再好的戰術沒有好的球員來實施 也只是紙上談兵,同樣好的球員加好的教練和好的陣型戰術才能成功,三者是不可分離的。

  • 14 # 張嘴說說球

    看了好幾個回答,竟然沒有人提到聖誕樹陣型,那可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和歷史意義的陣型啊。而主打這一陣型的球隊,AC米蘭,雖然現在是江河日下,但在當年憑藉這一套打法,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而精心打造這一陣型的安切洛蒂,其實也是被逼於無奈。最早的4321,是從442逐步演變來的。因為當時球隊囤積了太多前腰,邊鋒不足,安胖開動腦筋,下一名中鋒,讓西多夫,皮爾洛,加圖索一字排開,魯伊科斯塔,裡瓦爾多在單箭頭舍瓦身後打雙前腰,防線有馬隊,內斯塔,迪達,卡福,科斯塔庫塔,塞爾吉尼奧,04年又補進斯塔姆。這套陣容堪稱荷蘭三劍客之後米蘭最鼎盛的時期,場面好看,中場大師雲集,邊路和鋒線衝擊力十足,後防猶如鋼鐵。這套打法框架從此延續多年,買人也是按圖索驥,最巔峰賽季是0405,可惜在伊斯坦布林被奇蹟打敗。

    2007年拿歐冠是那支米蘭最後的輝煌,隨後4231也慢慢淡出了主流。0607歐冠四強是三英戰米蘭,從球員厚度上,米蘭並不佔優,舍瓦等人的離隊讓球隊顯得星味不足,奪冠主要靠戰術得當+老將餘暉+無敵卡卡。聯賽已顯疲態,買來的古爾庫夫,奧利維拉等人難堪大任,安布,卡拉澤,奧多都算不上頂尖,因扎吉年事已高,此時的4321實屬無奈之舉,有控球但節奏慢,後防慢不敢前壓,遇到強隊就龜縮著打蘑菇戰術。歐冠淘汰賽卡卡連續單騎救主,一己之力連斬凱爾特人,曼聯挺進決賽。到了決賽這樣的大場面,因扎吉憑藉其超強嗅覺將利物浦殺死在越位線。賽季末卡卡轉會,標誌著聖誕樹的落幕。在眾多4231對比下,4321聖誕樹算得上四後衛戰術裡的一朵奇葩。是米蘭的成功造就了聖誕樹,而非聖誕樹成就了米蘭。

    還有一個很經典的陣型,是2006年世界盃巴西所打的4222。那屆世界盃,巴西隊擁有大批才華橫溢的攻擊性球員,將這些球星捏合成一個整體,對主教練來說,是一個難題。4-2-2-2陣型由此應運而生。巴西隊利用這套組合在2004 年美洲盃和2005年聯合會杯中大獲成功。其實,巴西採用這套陣容要追溯至1999年盧森博格時代,巴西人憑藉這套陣容捧起了美洲盃冠軍。在此之前,盧森博格在帕爾梅拉斯和科林蒂安創造性的發明了這套陣容。

    4-2-2-2陣型在進攻中前場幾乎安排邊路球員,兩名前鋒突前,中場球員前後兩層,邊路的進攻交給邊後衛完成。按照盧森博格的說法,4-2-2-2陣型在進攻時由於一名邊後衛助攻,中場球員位置自由,陣型其實已經演變成343。在防守時,兩名前鋒和四位中場形成三角區域。換句話說,任何三名球員的距離不能離得太遠,球員站位看似三角形。同時,邊後衛回撤。這樣可以壓縮對方傳球空間,使得對手無機可乘。這種陣型捨棄了傳統意義上的邊鋒,對邊後衛的要求非常高,他們進可攻,退可守。能攻善守,覆蓋面大的邊後衛是這套陣型的關鍵。

    佩雷拉2003年第三次擔任巴西國家隊主帥之後,隨著卡卡和小羅的強勢崛起,他祭出了4222陣型。憑藉這套陣容,佩雷拉率領巴西隊在2004年美洲盃和 2005年聯合會杯中都有過非常出色的表現。不過,由於4222攻強守弱整體不夠平衡,最終導致巴西在2006年世界盃中折戟。

    當然作為曼聯球迷,最喜歡的還是經典的442。無論是99年的巔峰,還是弗格森退休前曼聯的英超生涯,他們對於442的演繹無疑是教科書式的,所有球員都十分清楚自己在這一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鋒線上,魯尼和貝爾巴托夫的組合相得益彰,通常情況下,魯尼會拖後充當鋒線與中場間的粘合劑,而由瀟灑哥突前與對方中衛纏鬥。吉格斯、納尼、阿什利楊和樸三肺則是當時曼聯邊路主要的輪換球員,他們被要求抱緊邊路,充分利用球場寬度。

    在中場,斯科爾斯、卡里克和弗萊徹輪番佔據中路 ,他們極富紀律性的踢法幫助球隊牢牢的掌握了比賽節奏、奪回球權並及時交給邊路攻擊手或是前方的魯小胖。里奧費迪南德、維迪奇領銜的中衛組合可謂是當時最好的後防鐵閘之一,而且他們的身邊還有埃弗拉、奧謝和拉斐爾這一干實力派邊衛。

    時光回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曼聯99年三冠王時代,基恩、吉格斯、貝克漢姆、科爾、約克等大神,更是將442的陣型發揮到了極致。

    時代不斷在改變,足球的技戰術內容以及球員的技術能力,戰術意識也在飛速發展。現在的陣型,也許已經不那麼重要,有幾個高手,有幾個超巨,有幾個爆點,也許成績就能出來,除此之外現在更加重要的是教練的臨場指揮,調兵遣將。就好像3後衛,不是所有人都能玩轉。

  • 15 # 蒲凡

    “2011年的巴塞羅那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那年他們橫掃西甲 、歐冠 、西超杯、歐超杯、世俱杯5個重量級賽場,成為劃時代的“夢三王超”最重要的里程碑;

    那年梅西在全部參加的6項賽事中都有進球斬獲,最終打入了55粒進球空前絕後;

    那邊的他們被弗格森稱作“史上最強”,溫布利決戰中顫抖著的雙拳成為了歐冠歷史上永恆的經典;

    那年結束後,夢三王朝在3個賽季裡奪得了13項冠軍,343復古陣型將tiki-taka發展到極致,總共29名球員先後完成破門……

    人們不知道如何形容這支史無前例的球隊,於是為他們發明了一個十分貼切新詞:

    “宇宙隊”——銀河戰艦也是隻在宇宙中探索,紅魔也終究是人間的倒影,格局很大。

    但今天我要說的並不是宇宙隊,而是在2011年曾經“保衛了地球”的阿森納。

    那是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在此之前,阿森納以小組第二名的身份躋身歐冠淘汰賽,在十六強抽籤中遭遇了巴塞羅那,第一回合的比賽在酋長球場進行。實力佔優的巴塞羅那很快由比利亞完成進球,並且控制住了場上的局勢。但之後他們卻揮霍了大量門前機會,遲遲沒有殺死比賽的他們也因此受到了懲罰——范佩西和阿爾沙文先後進球,幫助槍手完成了經典的逆轉,賽後溫格為弟子們出色表現感到無比驕傲。其實第二回合的比賽同樣可歌可泣。在范佩西被罰下的情況下,阿森納並沒有全線崩盤,最終1-3不敵對手,總比分僅僅相差1球,表現出瞭如今備受人們懷念的韌勁,也從此留下了“年年站著死”的千年老梗。

    如今6年過去了,還記得出戰那場比賽的槍手們都有誰嗎

    【首發11人】守門員:什琴斯尼3C本來坐穩了槍手的主力門將位置,但他與一流門將之間總有那麼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在開局驚豔之後,2014-15賽季他不僅場上表現低迷,場外各種花邊新聞不斷,直接導致了他的離開。2015年夏天阿森納簽下了切赫,同時在擁有奧斯皮納的情況下,波蘭國門只得暫時離開北倫敦,去羅馬尋求新的發展。目前,他在意甲似乎重新找到了自己最合適的定位。右後衛:埃布埃阿森納球迷非常喜歡埃布埃。在槍手的6年時光裡,他曾經幫助球隊闖入了2005-06賽季的歐冠決賽。雖然他不是球隊裡技術最好的那個球員,但他對俱樂部的真愛幫他吸了很多粉。

    在代表球隊出場214次之後,他加盟了土耳其豪門加拉塔塞雷。

    中後衛:科斯切爾尼

    如今科斯切爾尼已經成為了後防線上的基石,在5年前的那場比賽中,他很好地限制住了梅西。

    中後衛:朱魯

    朱魯是阿森納青訓營中的出色學員。他的潛力無可置疑,但傷病放慢了他前進的腳步。他的阿森納生涯總是在租借、迴歸、低迷、再租借、再回歸、再低迷之間迴圈。

    除了這場對陣巴塞羅那的比賽,他很難在一線隊獲得太多出場時間。次年,溫格從德國帶來了默特薩克,瑞士小將就此徹底失去了位置。

    左後衛:克里希

    當年加盟阿森納時,克里希才剛剛17歲,可以說被溫格一手栽培,教授相信他會成長為英超的頂級左後衛。事實也確實如此,代表阿森納上場的259場比賽不乏經典之戰。他幫助球隊贏得過2003-04賽季的英超冠軍以及2005年的足總盃冠軍。2,011年,他轉會去了英超新貴曼城,此後再次收穫了兩枚英超冠軍獎牌。

    中場:亞歷山大-宋

    宋在2006年加盟阿森納之後有了長足的進步,逐步成長為英超最好的後腰球員之一。尤其是2011-12賽季,他與范佩西的高光表現,拯救了整體低迷的槍手,並且因此吸引了巴塞羅那的注意。不過,宋在西班牙的日子並不好過,65次出場多是在替補席上完成,不得不再次尋找出路。

    中場:威爾希爾

    當年的小威脅是真有威脅。在2011年的那場比賽裡,初出茅廬的太子與哈維、布斯克茨、伊涅斯塔過招不落下風。

    如今重返阿森納一線隊的威爾希爾狀態有所復甦,上輪在客戰伯恩利的比賽中盤活了前場助攻,我們有理由期待才剛剛25歲的他重返顛覆。

    中場:法佈雷加斯

    他是讓阿森納球迷又愛又恨的人,名列“忠義四君子”之一。在槍手的歲月裡,他的靈動帶給球迷無限驚喜。8年時間,300場比賽,他成長為了英超最出色的創造型中場。

    然而思鄉病爆棚的他,最終選擇離開了對他有栽培之恩的溫格,回到了自己的祖國。這個舉動激怒了不少阿森納球迷。後來他又回到了英格蘭,只不過他去了倫敦藍色的一邊。

    前腰:納斯里

    阿森納球迷心中“忠義四君子”的另一個傑出代表。2008年,他從馬賽轉會到了阿森納。在那之後他逐漸展現出了過人的進攻才華,與法佈雷加斯一樣受到了球迷們的喜愛。但2011年,為了“贏得更多的獎盃”,他毅然投奔了爭冠對手曼城。在伊蒂哈德球場,他贏得了兩次英超冠軍,但隨著傷病的增多和某些場外因素,他淡出了球隊的主力陣容,最終離開了英超。

    前腰:沃爾科特

    同樣是傷病問題阻礙了他的進步,不過只要他能夠保持健康,他就能給前場添足火力。

    前鋒:范佩西

    范佩西是阿森納隊史上最出色的射手之一。在全部的274場比賽裡,他打入了131粒進球。2012年,弗格森親自登門拜訪,從阿森納手裡挖來了范佩西。事實證明,這筆交易非常划算:正是他的出色表現,幫助曼聯奪得了2012-13賽季的聯賽冠軍。

    這套經驗與青春並行的4-2-3-1陣型,幫助不被人們所看好的阿森納,擊敗了當時連穆里尼奧、弗格森都無法破解的王朝巴薩,也足夠在現代足球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 16 # 內德看英超

    我最喜歡的是4-3-3。

    鋒線上兩個速度型邊鋒,一個支點型中鋒;中場一個大腦型組織核心,一個跑不死型萬金油,一個防守型後腰;後防線兩個邊後衛能上能下,兩個中衛銅牆鐵壁;門口蹲一好門將。

    這套陣容的優點是反擊超犀利,中前場速度型球員居多,每次進攻就像踩著鼓點一樣鏗鏘有力。缺點是過於依賴邊鋒速度,破大巴無力,而且中場人數較少,碰到中場絞殺然後就地反擊的球隊,有需要給防線燒香了。

    現在在市面上看,最典型的是克洛普的利物浦。馬內和薩拉赫兩輛超跑,後面庫蒂尼奧組織。但是他們的中鋒菲爾米諾比較非主流,不是像一般球隊那種柱子型支點球員,而是技術扶貧、回撤拿球、追防半場,甚至給隊友做球的興趣比自己進球的興趣還大。但他們的防守也存在我上面說的問題,基本就是和對手——對砍,都不躲。

    最近二十年最好的一套4-3-3我覺得是穆一期的切爾西。馬克萊萊、蘭帕德、德羅巴、卡瓦略,這條中軸硬度十足。再加上當時兩翼羅本與達夫的速度,這就是當時震驚一時的433。鑄就了一段鐵血藍軍的“神話”。當時造就了很多次的大比分血洗,也很多次的神奇逆轉。雖拿到各種國內聯賽盃賽,但由於各種原因及運氣,未能問鼎歐洲。穆一期也走到了終點,令人扼腕。

    如今穆里尼奧的戰術早就改變了,變成一個立足防守的教練。

    這一點可以理解,因為,這套陣型即使放在FIFA遊戲裡,玩家對它的評價也是一個字:

    浪。

  • 17 # 哥舒夜帶刀

    我這個人比較傳統,最喜歡的還是傳統4-4-2陣型,中場菱形站位。

    我個人比較傳統,認為4-4-2的陣型兼顧了防守、進攻,只需要微調中場球員的站位,既可以做到臨場換陣的功效。

    很好理解,我個人認為,4個後衛要比3個後衛更加穩固,至少兩個中後衛可以互相協防。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一個邊後衛助攻上去之後,被對方打了一個身後球,回追不及。此刻,中後衛其中一人,就可以協防邊路,阻截對方進攻球員的前進,而中路由於還有一箇中後衛固守,因此,即便是對手在邊路傳中過來,中路也不至於空虛無人。

    兩個中後衛的站位可以是平行站位,也可以一前一後,其中一箇中後衛突前一點,有點清道夫或是防守型後腰的意思,那麼,中路的防守應該會更加穩固一點。當年馬爾蒂尼和內斯塔的組合就是我最喜歡的中後衛組合。

    中場4個人的變化就更多了!

    我個人傾向於菱形站位,在兩個前鋒的身後,有一個突前前衛,就是當年托蒂的樣子。進,可以充當影子前鋒;退,可以在後退中干擾對手的推進。

    左右兩個中場球員,一定要有速度和過人能力,傳中的基本功要紮實,就像是貝克漢姆一樣。而菱形的下方,我更喜歡一個防守型的後腰,比如維埃拉、坎特;也可以是“節拍器”一樣的球員,比如皮爾洛。這一點的具體佈置,要看後防線的強弱。如果後防線比較強,那麼就上皮爾洛;如果相對弱一些,就要讓防守型後腰上去,增加防守的硬度。

    前鋒,兩個足矣,一個是羅納爾多式的,一個是因扎吉式的,而維埃裡這樣的高大中鋒在我的陣容裡可以打替補,我至少會給他25分鐘時間。

  • 18 # 風雨過後未必晴

    我最喜歡的是352雙前鋒,一前腰,兩邊路配上攻防一體的邊路快馬,雙後腰保護邊路,三中衛,兩個盯人一個拖後保護或者自由人

  • 19 # 猛龍卡哇依科懷倫納德

    上世紀五十年代匈牙利發明的WM陣型,並透過該陣型稱霸一時,更是在2016年BBC評選的歷史最佳國家隊中力壓2002年的巴西和2010年的西班牙榮登榜首。

    該陣型通俗來講就是放棄中場,不透過中場組織,而是後場得球后直接長傳到前場。儘管該陣型激進極端,但卻極大的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素,觀賞性十足

    不僅如此,在2006年德國世界盃的半決賽上,意大利於德國打得難解難分,拖入加時。在加時賽中,雙方都放棄中場,擺出3-2-5和更為驚人的5-0-5陣容,讓人熱血沸騰

  • 20 # 煤老闆的經紀人

    我在學校裡打大學生足球聯賽打強隊的時候是4231 打實力均衡的時候433 習慣了打得整容是4231和43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因為什麼喜歡上釣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