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亞北農產品
-
2 # 使用者5503655177
親情淡了,錢味兒濃了。情義假了,說話虛了。當然,鞭炮也不能放了。還有,春節聯歡晚會也不好看了。壓歲錢也成了家長互相交換了。最重要的是,黨的政策好了,大家差不多也都勤勞致富了,小日子也馬馬虎虎過得去了,苦難的歲月也都熬出來了,平時吃穿用的,跟過年也差不多了,甚至比過年吃穿用的還好。那種,吃年飯,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放鞭炮,掙壓歲錢,串門兒拜年的“年味兒感覺”,變淡了。不過,當你親手貼上,紅彤彤,銀晃晃,金燦燦,飽含墨香,春意盎然的春聯時,心裡的感覺,還是很幸福,很期待呢!
-
3 # 金秋紅葉5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吃的和過年都差不多。所高興的就是外出打工的親人能與家人歡聚一堂喝喝玩玩扯扯嘮嘮到時候又都走了年復一年。現在的春晚也不著看,有些老面孔簡直是煩透啦例如潘長江蔡明馮鞏還有郭達之流更討厭!……假如有趙本山過年還算有個盼頭。謝邀,專此布達並頌大安!
-
4 # 國病
有這麼幾個原因吧。
第一、過去生活水平不高,到了春節可以改善生活,家家再窮也要做一桌子菜,每個人都要置辦一身新衣服,小孩子還有平時沒有的壓歲錢。現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平時也都能做到,所以過年人們心理的那份欣喜也就消失了。
第二、過年的民俗活動不知何時起就沒落了,城市每逢過年更是冷清,因為外地人回家了,本地人又外出自駕游去了。所以過年與別的長假一樣,旅遊區很熱鬧。隨著觀念的轉換,鞭炮也越來越被人排斥,然而舊傳統丟失,新元素沒有注入,自然就越發沒有意思了。
第三、現代人越來越把目光集中於電視、網路,線下活動本來就少。社群說是社群,其實也都互相不認識。沒有街坊鄰里的氣氛,親戚朋友又遠,沒有集體活動,連拜年都省了。所以這個節日更多就是吃吃喝喝、休息。
如果說過年還有誰有興奮,大概就是在外闖蕩一年,過年前帶著大包小包返鄉歸家的遊子。大概就是平時子女不在身邊孤獨生活的老人們。過年的團圓元素還在勉強維繫著這個節日的意義。我以為過年不僅需要恢復一些民俗傳統,比如舉辦新廟會,把過年當作恢復傳統手藝傳統技藝文化的舞臺。還需要注入新的元素,比如海外華人搞得巡遊活動,比如將除夕大掃除拓展成上街清掃社群,增加除夕的意義,還培養公德意識。而且這是對本身就有的好元素進行拓展。
總之,讓過年有年味並不難。難的是有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能否把人們的熱情帶起來。就像廣場舞中的年輕人,一個鬼步舞就引入了那麼多的年輕人參與。如果有人創作除夕掃地歌,掃除夕舞能火起來,如果傳統節日穿上傳統服飾的人很多,戶外就可能熱鬧起來了。辦法有的是,問題是又能力帶動的人沒有去思考這些問題。
-
5 # 那年相思雪
每到春節,
人們都會想起王安石的詩句《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出,春風送暖入屠蘇,, ,,
以往春節,人們都是可以燃放煙花爆竹歡度春節的。那種熱鬧場景可想而知。
而現在為了環保,已經明文禁止燃放爆竹。這樣對於喜歡放煙花爆竹的人,很明顯感受不到節日的氣氛了。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原先要在重大節日裡才能吃到的美味,而如今家家戶戶天天可以亨用。這樣就少了很多対於春節能吃美味的期盼,加之擁有汽車的家庭越來越多,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已成共識。不能開懷入屠蘇,自然就淡了年味。
其實過年的味,是一種內心深處的感受。不僅僅是掛幾個燈籠,貼幾付春聯,扭幾下秧歌所能表現出來。而是人們盼望能與家人團聚,守候著一年裡的最後美好時光,共同迎接新年開始。
-
6 # 孤帆獨影
我覺得主要是慾望提高了,以前只有過年才能滿足的慾望現在平常已經滿足了,過年就沒有期望了。比如以前大部分人只有過年才買新衣服才有好吃的,所以都期待很多,整個環境都充滿過年的期待和儀式感,現在大家生活都好了,這種氛圍基本不存在了,儀式也弱化了很多。。。
-
7 # 健身小強69
現在人都忙於工作,忽略了親戚朋友的來往,大多數人都以賺錢為主,也使感情越來越淡了,沒了往來,說白了這都是現實,沒錢再怎麼走親戚又能怎麼樣呢,有錢有勢的話,即便很多年不聯絡的人都會來給你拜年吧。
人嘛,總要過的現實點,才能認清自己
-
8 # 郭大白來了老弟
當今的中國大家覺得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沒有太大的新鮮感。記得小時候每到快過年的時候,農村大街上最活躍的是小孩子的身影,到處放鞭炮,往這扔一個,往哪扔一個,玩的不亦樂乎,家家戶戶要置辦年貨,殺豬,宰羊都在忙忙碌碌的,到現在來看其實這些也沒有消退太少,過年過節準備的東西一樣不少,少的是一些禮節,小時候村民們在大街上碰到就互相磕頭,現在明顯少了。
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經濟發達了,很多地方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小時候我家很少能吃到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有肉吃,有媽媽做得新棉襖,新棉褲穿,有的是買的衣服穿在身上出去找小夥伴玩,那時特別高興,而現在幾乎頓頓吃肉,衣服舊了,就買新的。所以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還有就是中國這三十年進步非常的快,新生事物不斷擁入,電視,電話進入千家萬戶,過年了家裡沒有電視的買個電視,可以看看春晚了,現在你在手機上就可以天天看到綜藝節目的播出。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對村裡過年認識越來越多,好奇的地方都知道了,新鮮感自然就淡了。
-
9 # 樹姐姐的手工空間
個人覺得可能是生活節奏過快,生活壓力過多導致的。
隨著手機網路,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讓我們獲取更多的資訊,所以即使你足不出門,也不用擔心不知道發生了新鮮事。
而且透過網際網路,社交軟體已經能滿足很多人的社交需求。如果想跟親人聊天,直接影片,語音即可。
其實春節不是沒有年味了,而是你看待事情的角度變了。時代在變,我們不可能一層不變。
-
10 # 玩心玩味
因為中國春節的傳統年味不夠濃,冷冷清清,年輕人不外乎熱鬧喜慶嗎?我們對傳統節日重視不夠,傳承乏力,想繼承需要投入精力人力物力,所以都被外國人的聖誕節搶鏡了!
-
11 # 大豔兒
越來越多的人感覺過年沒有年味了,要我說啊,是現在人的生活改變太多的原因。
小時候,我的爸爸媽媽都沒有正式工作,我是農村的,除了種好自己的幾畝地,爸爸偶爾的出去工地打零工,天氣特別冷的時候,工地的活是沒法乾的,所以,一到冬天,大家就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特別是過年那幾天,吃吃喝喝聊聊天,走走親戚,就是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感覺也特別親。但是現在大家都在忙工作,好不容易過年回家了,也懶得出門跟人說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宅”。
就連小時候期待的春晚,現在也不怎麼看了。我記得小時候我家電視訊號不好,就跑到別人家去看電視,一大堆人圍著一個黑白電視,看的熱鬧非凡,笑聲不斷。現在帶著孩子看電視,看不了兩眼就走了,不如偶像劇好看,沒有他喜歡的明星。
小時候過年,殺雞宰鵝,自己家養的豬,找個屠夫殺了,拉個板車街裡叫賣,那個場景,現在根本看不到,基本都是買的菜市場人家收拾好的白條雞,豬肉也是肉店裡的冷藏櫃放著。
小時候的壓歲錢,都是一塊兩塊,但是心裡激動的不行,小孩子給長輩拜年,抓點糖果瓜子放兜兜裡,再領個壓歲錢,那感覺別提多美了。現在的孩子,瓜子糖果不稀罕,想吃就隨買,紅包小了也不稀罕,看都不看一眼,早就失去了過年原來的本意。
小時候的橘子瓣糖是我的最愛,酸酸甜甜,真好吃!
-
12 # 豆豆晚安
答主90年生人,就講講我小時候的經歷吧,那個時候農村還很窮,在那個時候流行的富裕家庭就是誰家是萬元戶,那個時候上街趕集能帶個十塊錢,都是很豪的存在了,村裡的孩子一堆一堆的整天在村子裡遊蕩,夏天溜個河邊,冬天到池塘裡砸個冰塊,沒有聽說過聖誕節,沒有聽說過感恩節,只知道清明要吃雞蛋,中秋要吃月餅,僅此而已,那時候外出打工的機會也少,很少像現在這樣,每年大部分時間只有孤寡老小在家守候,其餘的人常年在外地漂泊打拼,那個時候,農民的出路就是在村寨周邊找一個雜活做著,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錢貼補家用,大部分時間都一頭鑽進黃土地裡,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的人少了,城裡的人多了,慢慢的農村冷清了,城裡熱鬧了,過了幾年,村子裡傳來的新名詞也漸漸的多了起來,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村子裡的味道也就變了,沒有了以前的淳樸,反而多了一絲的攀比。
每年過節的假期也短了,外出打工的人像候鳥一樣,每年在固定的時節,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往返遷徙,人走了,城市空了,城市裡沒了人氣,年冷了,人來了,村子活躍了,可是太累了,辛苦掙扎了一年,在家歇歇吧,漂泊的人實在太累了,於是年淡了,就這樣,中國的年在外來節日的衝擊下,和人們奔波的腳步中,也累了,漸漸的年成了一種形式,一種回家的藉口,僅此而已。
-
13 # 正經盒子
第一:你長大了!
年齡的增長會讓你更加的成熟
也會讓你放棄那些幼稚的想法,雖然那些想法可以讓你變得很開心!(我們可以看小朋友開心的放鞭炮,但是自己卻不再想去一起玩了!)
第二:經歷太多!
經歷得太多了,也就沒有那種新鮮感
你會知道這個事情做完了會是怎麼樣,不會再去無憂無慮的玩耍!
第三:社會原因!
現在社會越來越浮躁,很多人都已經忘了初心
利益至上的社會,讓我們生活節奏變快,沒有那種能讓你放鬆的時候
哪怕是過年過節,心裡在空閒時間也會去想想工作,生活中的事情
第四:手機原因!網路原因!
更多的小朋友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更願意和手機,遊戲一起度過!
我覺得最簡單就是造成我們80 90年代很多很多朋友之間的互動遊戲消失!
(其實還有很多 ,就不一一結局了)
而我們成年人,不管吃飯,空閒都是拿著手機,在網路社會中尋找著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這讓我們疏遠了朋友,親人。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也跟親朋之間少了很多的互動
第五:管控原因!
鞭炮一直都是我們過年必備的玩具
但是現在因為空氣汙染,大規模禁止了燃放鞭炮,我覺得這也是年味減少很大的原因
現在城裡面基本聽不到鞭炮聲音了,
偶爾在農村能聽見幾聲,都會覺得好親切!
-
14 # 金暾供料裝置
現在的生活富裕 隨著科技的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視野開闊 過年和正常的生活一樣 所以感覺不到年味
-
15 # 種草果果
我們會發現,隨著我們的長大,節日越來越多,節日的味道卻越來越少。春晚一年比一年無聊,過年,也好像只是為了讓大家一起坐下來吃飯找個藉口,但是原本的說說笑笑,變成了各自低頭玩各自的手機。
那些失去的年味,到底去哪裡了呢?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有必須重新思考“節日”的意義。
一、哪裡有人類,哪裡就有慶典
夏日祭,在日本動漫裡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幾乎每一部戀愛番劇裡,都有男女主角一起去慶典的現場,吃美食,玩小遊戲,或戴上日本的傳統面具,抬頭數天上的煙火。它和我們的春節一樣。是一個需要“笑容”的節日。就像我們在過年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句話:“大過年的。”只要這句話一出現,馬上就要捱揍的熊孩子立馬破涕為笑,因為每當熊孩子鬧事,家長正要教訓的時候,總會有一個人在旁邊說,“大過年的,打什麼孩子啊,大家都開心一點。”
節日文化,好像就有一種豁免權,豁免一切不開心的權力。哪怕你在前一年裡過得多苦,你都要在新年裡換上一身新衣服去期盼明年的順利,不管其他情況怎麼樣,節日來臨,大家都得吃頓好的。我們會互相祝福,節日“快樂”。對於這些,我們都習以為常,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節日裡,我們需要“快樂”,而且會享受到平常享受不了的“特權”呢?
比如我們可能常聽家裡長輩說,他們小時候一年只有除夕這天才能吃頓餃子,吃碗紅燒肉,你們這些年輕人啊,天天都像過年一樣,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這個問題,看起來不需要回答,因為大家應該會覺得,這一切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節日當然要開心,要玩耍,要團圓,沒有什麼“為什麼”是需要討論的。
但是,實際上,越是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和理所當然的話題,越是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尤其是節日,幾乎在世界上,哪裡有人類的生存,哪裡就會有節日的慶典。節日,對於我們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我們會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即使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如何的現代化,我們與古代有多少天翻地覆般的差異,但只要有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我們與遠古的中國文明,就會有一種聯絡。
所以,即使中國的新生代看著最流行的綜藝節日,在春節這天,也會提起古老的十二生肖。即使日本已經是一個科技發達的國家,在傳統節日這天,女孩也要換上浴衣,去古老的神社裡祈福。我們會發現,節日是一種對傳統的延續,人類文明在蠻荒時代的習俗,無不凝固在了節日文化裡。古老的節日,和先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般都會有一種宗教性的信仰體系為基礎,形成一個最初的原始部落,這樣,就會產生祭祀的功能。
因此,節日從宗教活動發展成社會活動,信仰和社會功能相輔相成,節日便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即使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古老的王朝深陷黃土,即使書籍失傳,古代的器物遺失,節日慶典的傳統都會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
所以,我們思考節日的問題,其實相當於思考一個“我是誰?”的問題。
“中國文明來自於哪裡?”
“中國人來自於哪裡?”
我們在節日裡,看到了自己文明最初的模樣。
二、歡樂的儀式
但是,節日的體現是歡樂的。我們可以說,不管節日的源頭是什麼樣子,可以追溯到多麼古老的過去,在演變的過程中,節日慶典都會變成一種“歡樂的儀式”。也就是我在之前說的,節日天然的擁有“紀念,祝福,歡樂”的意義。而這是因為節日慶典的“社會化功能”。首先從群體性的節日來說,比如春節,端午節,女兒節,夏日祭等等,節日慶典,有一種強大的向心力,可以讓節日中的所有人都凝聚起來,參與到同一種氣氛之中。原本存在的社會,經濟,職業,地位的差異, 在這一刻化為烏有,大家都是狂歡中的一份子。比如在一些日本的傳統節日中,會有戴面具的傳統,人們可以透過戴上特定的面具,來取代自己原來的社會身份,慶祝屬於所有人共同的節日。在一些西方國家裡,會有一種狂歡節,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可以大吃大喝,肆意的玩耍,然而最早,它也是用來祭祀農神或者牧神的慶典。
但是,這種“歡樂的儀式”,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意義更加重要。群體性質的節日,是比如春節,端午,夏日祭,狂歡節,聖誕節這一類。而個人性質的節日,是比如生日,情人節,日本女兒節,成人儀式,情人節。
-
16 # 山水冰雪
為什麼年味沒以前濃了,中國是傳統文明古國,祖宗流下好多規矩禮儀少了許多,人情味也淡了許多,沒有以往人與人那份熱情了,錢花花世界是現代人更看重的,電視,手機,網路使人少了人與人直接交流,人人平等,不分高低,長輩之分世代成過去了。本人感覺沒有小時候過年那份氣分,也不是物資虧乏的問題,只是人少了很多人情味,所以過年不熱鬧沒味道了。
-
17 # 小豆豆肚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年輕人都成為車奴房奴,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導致他們沒機會了解傳統節日的意義。春節原本是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氣氛,現在卻被手機“搶紅包”所奪走了
-
18 # 金金玉玉
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以前過年就期待,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壓歲錢。
第一現在是想吃什麼就可以去買,也不用等到過年以後在吃。
第二現在買一件新衣服是特別平常的事情啦,不像以前,一年就買那麼一兩次衣服,買了以後還不能穿,要留到過年的時候穿,而現在是買了以後還沒穿幾次就不穿了,所以到過年的時候也沒什麼好期盼的了,
第三應該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現在過年,好多人都不回老家過了,就在自己打拼,或定居的城市過,還有一些有點經濟基礎的,還會去別的城市過年,本來過年就是一家團圓,熱熱鬧鬧,現在是人都聚不齊啦!
其實不管別的城市再好,過年的時候還是回老家,最好了。
-
19 # 恩菲思茶話會
小時候,一說過年了,特別高興,奶奶爺爺很早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螃蟹,蝦,肘子,四喜丸子,各種菜品,應有盡有,做飯的在廚房忙的不亦樂乎,孩子們追逐打鬧。吃飯時大家圍著桌子,聊天,胡侃,笑聲不斷。平時在家吃不著的,那天吃個夠,我記得有一次我和我表妹為了爭著吃螃蟹,最後吃的我得了腸胃炎,我表妹渾身起了飯。每次吃完飯還出去放炮、放花、玩得不亦樂乎。現在過年,都是去下館子,沒人在家做飯了。一般就吃中午飯,吃完了就各自回家,一點兒年味也沒有,就像應酬飯局一樣,飯桌上也沒有了以前的歡聲笑語,畢竟不在家裡,也沒做飯時,大家聊天溝通,嬉笑玩鬧,也沒有了喝酒胡侃了,因為吃完飯都要開車回家,誰也不敢喝酒,更別談玩的晚了打地鋪睡在家裡了。大家變得生疏了,過年也像是一種禮儀節日了,互相問候一聲的場所了,沒了一家人的熱鬧團聚,碰酒乾杯,火熱的場面了。
-
20 # ZY大法
經濟格局的大轉變。記得小時候,距離過年還有十幾二十天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醃魚,醃肉等備年貨了。而現在,很多農村人到城裡打工某生活,混的好的就在外娶妻生子,買房定居,很少回老家了,老人一走,基本上就不回了。混的不太好的,可能每年過年回一趟家,有的人乾脆把老人孩子接到自己工作地過年(打工者本來春節假期也不長)
社會發展中,勞動力人口的大遷徙導致的必然,以前出外打工的人很少,寧可守著幾畝地拮据過著,也不遠出外漂泊。現在旁邊人都出門打工富了一點了,再加上物價上漲,生活開支的增加,只得無奈出門謀生。我老家現在村裡過年基本上就很少人在老家過年了,我想其他地區應該也差不了多少。
回覆列表
城市裡面過春節的時候,年味不是很濃,但是鄉下老家的年味比較濃,所以過節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帶小孩回老家,從初一到元宵,那個年味濃濃的。
“拜老爺”和拜祠堂,是我們老家那邊的文化習俗,不是迷信,這在潮汕地區就是這樣,最為熱鬧就是大年初四晚上迎財神,大家在家裡拜的時候,放一桶水,當財神騎馬來的時候,那桶水就會動,這其實是一種心理作用,但是很有意思。
放鞭炮和窯蕃薯。在鄉下過年的時候,大把農田又沒有種東西,這個時候不像大城市禁炮,在農村大大小小一邊砌土窯,可以窯蕃薯窯雞,然後還一邊放鞭炮,年味特別濃厚。
還有就是回到老家,走街串巷走親戚,這一點真的比在城市裡要熱鬧得多,特別是人情味和年味。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述家常,而且小孩之間平常很難見到,在一起玩和交流,對他們長大後也很有幫助,有那種情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