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麓風軒
-
2 # 路遙lgy
梁山泊上山頭眾多。少華山史進,朱武,陳達,楊春;桃花山李忠,周通;梁山的杜遷,宋萬,朱貴;清風山的燕順,王英,鄭天壽;對影山呂方,郭盛;二龍的魯智深,楊志,武松,孫二孃等;黃門山歐朋,蔣敬,馬鱗,陶宗旺;飲馬川的裴宣,鄧飛,孟康;芒碭山樊瑞,項充,李袞;登雲山鄒淵,鄒潤;枯樹山鮑旭。
除了這十幾個山頭,也有一些地方勢力,如揭陽鎮穆弘兄弟;潯陽江上張橫,張順;揭陽嶺李俊等人。
梁山山頭這麼多,派系也不好理順。要從領導層分也許好些。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是前四位頭領。其中,盧俊義與公孫勝說不上派系,燕青算是盧俊義的徒弟家人,蔡福蔡慶隨他們上的山。
公孫勝是薊州人,楊雄,石秀,時遷是從薊州投奔梁山的,卻之前已是認得戴宗了。而搶生辰綱的幾個人該是吳用的人,因為晁蓋去世了。
公孫勝收服的是,楊林是他介紹的,他只有樊瑞,項充,李袞,楊林四人。盧俊義為只有一個鐵黨燕青,包括蔡福蔡慶。
晁蓋去世後,先前劫生辰綱的幾個人,基本是散了,吳用也投了宋江陣營。宋江的陣營龐大,清風山,對影山,梁山,黃門山等,孔家莊,揭陽嶺三覇,清風寨,包括五虎將關勝,秦明,呼延灼,石勇等人也是宋江的一邊的。
儘管宋江山頭最大,但是還有一個讓宋江有點頭痛,不大搞得定的派系,那就是林魯聯合派。
魯智深與林沖的關係夠鐵,也是小說宣楊的典範,他們更是最有實力的派系。本來林沖沒有山頭,但是遇到魯智深就不一樣了。何況魯智深的山頭不小,如史進是魯智深去找他上梁山的。李忠是史進的開手師傅,也該是一夥的。
事實上,魯智深所帶領的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是梁山最有有實力的勢力,最有發展勢頭,武有魯智深,楊志,武松,史進等,文有朱武也不差於吳用。可以說他們是梁山控股集團最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也是最有能力不服從集團公司領導的公司。
所以,宋江日後的招安等工作的開展,阻力大多來自林沖與魯智深聯合派系。
-
3 # 清水隱士
號稱“義氣為先”的梁山泊,其實山頭林立,各集團相互傾軋,作為梁山領導核心的天罡星序列,是按照資歷、聲望、派系等綜合排序的,並加之平衡各方面的勢力,藉以提高、鞏固宋江領導權的安排的人事名單。下面我們看看都有哪些派系,再來看看這些派系的名單。
宋江派——宋江(排名1,下同)、吳用(3)、花榮(9)、朱仝(12)、武松(14)、戴宗(20)、李逵(22)、穆弘(24)、雷橫(25)、李俊(26)、張橫(28)、張順(30),12人。
元老、晁蓋派——公孫勝(4)、林沖(6)、劉唐(21)、阮小二(27)、阮小五(29)、阮小七(31),6人。
朝廷降將派——關勝(5)、秦明(7)、呼延灼(8)、董平(15)、張清(16)、徐寧(18)、索超(19),7人。
三山派——魯智深(13)、楊志(17)、史進(23),3人。
登州派——解珍(34)、解寶(35),2人。
其他——盧俊義(2)、柴榮(10)、李應(11)、楊雄(32)、石秀(33)、燕青(36),6人。
-
4 # 文化一家人
水泊梁山108條好漢,在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下,行俠仗義除暴安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他們是一個團結奮鬥的團隊,直至招安後鏖戰沙場為國效力,由始至終沒有一人變節投敵。
事實證明,梁山內部是沒有派系之爭的。儘管內部有這樣那樣的風風雨雨,比如在招安上有過紛爭,但反對聲音最強烈的武松,李逵,魯智深等人在招安後也沒有一個離隊,同樣鏖戰沙場拼博到南征結束。
之所以出現內部派系的說法,其實是今人根據好漢們上山前的團隊狀態,人為刻劃出來的莫須有說辭。
當然,梁山好漢們上山前,都是有固定團隊的,這在原著中是一目瞭然的事。
一、水泊梁山的元老
杜遷,宋萬,朱貴三人,為王倫班底的人。王倫死後,他們三人是自然而然的元老級別。儘管宋江上山後,把水泊梁山發展到了108人,但原有的班底是無法改變的。
二、晁蓋智取生辰綱的八人,外加林沖入夥,實際是九人。
這九個人也是一目瞭然:晁蓋,吳用,公孫勝,林沖,劉唐,阮氏三雄,白勝。
如果說杜遷,宋萬,朱貴三人是王倫時期的班底,那麼,劫取生辰綱逃上梁山的八人,再加上林沖就是以晁蓋為寨主的新班底。這個班底的能量與王倫時代的能量已是天地之差。既使晁蓋去世後,其任何一個人也沒有遜色,比如白日鼠白勝,照樣在征戰殺伐中有出色的表現。
三、以魯智深為首的四山人馬,是上梁山之前最強大的團隊
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少華山,這四座山頭的人馬,在水泊梁山可謂是一支中堅力量。魯智深領導的三山聚義打青州,是《水滸傳》中唯一攻打城市的非梁山隊伍。打下青州後,魯智深和武松又去少華山把史進團隊帶上了梁山。
其中二龍山有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
桃花山的小霸王周通,打虎將李忠。
白虎山的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
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
說四山的人馬最強大,主要因為有魯智深做總頭領,在好漢們當中具有極高的威信。加之有武松和楊志兩位人中豪傑,聲名顯赫無人能比。
四、宋江帶上山的人,其實只有李逵和花榮二人是他的親信。
宋江沒少帶人上山,甚至有許多是奔著及時雨宋公明的大名而來。但沒有一個人能像魯智深領導的四山人馬那樣緊密。為了維護好這些人,宋江不惜把扈三娘嫁給又矮又醜的矮腳虎王英,可見宋江的良苦用心。只有花榮由始至終是宋江的親信兼保鏢,李逵拼死效忠宋江。也正是這兩人個最終都追隨宋江而去。
五、所謂的朝庭降將團伙,其實純屬於畫餅充飢
以大刀關勝為首,雙鞭呼延灼,霹靂火秦明,金槍手徐寧,雙槍將董平,沒羽箭張清,急先鋒索超等朝庭降將,他們歸順梁山之前根本不在一起共事,只不過先後上了山,屬於體制內人員。把他們歸結為一個團體,實在是牽強附會。
六、其他組團上山的人馬,因為各自原因結成團伙,但由於力量實在單薄,根本談不上派系
盧俊義和燕青屬於主人和僕人的關係。
童威、童猛,解珍、解寶,孫立,孫新都是兄弟。顧大嫂是孫新的媳婦。
清風山的燕順,王英,鄭天壽;對影山的呂方,郭盛;黃門山的歐朋,蔣敬,馬鱗,陶宗旺;飲馬川的裴宣,鄧飛,孟康;芒碭山的樊瑞,項充,李袞;登雲山的鄒淵,鄒潤等都是小山頭的人。
楊雄,石秀,時遷等是朋友關係。雷橫,朱仝是同事關係。
綜上所述,水泊梁山所謂的六個團伙,其實只有魯智深領導的四山人馬最為強大,也就是這夥人中的武松和魯智深敢於和宋江叫板。但既便如此,他們招安後也沒有離隊,直至戰鬥到最後。
所以,實事求是講,水泊梁山108人中,上山前確有團伙,上山後並沒有發展宗派勢力。也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有派系之爭。
-
5 # 星靈曉聖
從宋江提出招安後,大致分為:
一是支援:以宋江倡導,盧俊義,關勝,秦明等多方降將擁護,成了招安的中堅力量。
二是反對:以武松反對,魯智深接應,雖然72地煞中貧苦出身、曾集嘯綠林的大多數將領心中反對,卻名微言輕,小手擰不過大腿,都默默觀望;黑旋風雖囂囂嚷嚷,都被老大怒喝就閉嘴了,勢力單薄,只有屈從。
三是暗定:公孫勝早看出梁山風氣已改,又不便使法力置人於死地,最終與道家之規飄然而去。
以書為評,不涉其他!
2020.1.14.
-
6 # 紅雲文化社
派系林立。而且還不固定。大致可分為:投降派,以松江吳用為代表。迴歸派,以盧俊義為代表。獨立派,以李俊為代表。流氓派,以李逵時遷為代表。
-
7 # 童童讀史
屁股決定腦袋。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黨外有黨,黨內有派,梁山好漢也不例外,大家對宋江派、元老派、三山派等耳熟能詳;現另闢蹊徑,從成員出身角度分析一下樑山派別。因為出身不同,對待招安的態度就有很大差異,而在最根本利益上的衝突,最終決定了成員的派別歸屬。
01 公務員派以宋江為典型代表,以陸陸續續的朝廷叛官降將為主要成員,包括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武松、董平、戴宗、李逵、朱仝、雷橫、張清、徐寧、索超等人。據統計,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曾經在宋朝各級政府當過公務員的有三十三人之多。
因為出身於體制,或多或少都得到過體制的好處,絕大多數對“吃皇糧”的官位念念不忘,擁護宋江的投降政策,是接受招安的最大受益者。因與宋江“志同道合”,其中十八人位於天罡星之列,在梁山集團地位舉足輕重。其中,因特殊原因,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是特例。
魯智深一直被《水滸傳》作為佛系代表歌頌。
李逵雖然當過獄吏,但其思想絕對停留在原始的農人出身上,對朝廷從來沒有好感,更沒有一絲一毫的忠君思想;但他是“性情中人”,對與他有過好處的宋江感恩戴德,所以雖然對招安絕對的不情願,但依然盲從於宋江。
林沖是《水滸傳》中最早提出招安一說的人,他和武松一樣,因其後的一系列變故,使他倆對朝廷失望透頂:林沖在寺廟病死,武松選擇離開官場歸隱寺廟終老。
02 綠林好漢派也就是此前佔山為王的黑社會人物,有二十五人之多。上梁山後表面上“替天行道”,骨子裡的黑社會邏輯沒有實質改變。在招安選擇上,有人支援,因為也想換種活法,弄個國家幹部噹噹也是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有人消極,滿足逍遙自在的現狀,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豈不美哉?!
03 土豪劣紳派城市資本家、地主、富農出身的有十人,以盧俊義、李應等為代表。暫且把假秀才吳用、官宦世家柴進歸入此列,則人數有十二人之多,因“才學”、家資頗豐,力量不可小覷。在招安問題上,多持贊成態度。
04 社會底層派梁山泊好漢出身低微的不在少數,包括開酒店的私營個體戶九人,打魚出身的八人,以及如時遷等其他出身的二十三人。
《水滸傳》號稱歌頌農民起義,其實一百單八將中幾乎沒有一個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強拉硬扯,也就陶宗旺也是非典型的農民。
這四十人,屬被邊緣化,因沒有話語權,所以即使如阮氏三兄弟極力反對接受招安,也在梁山泊興不起大浪,只好隨波逐流,一起跟隨宋江受招安,並去征討方臘。
05 神學系以公孫勝為代表,他是道家化身;魯智深為佛家“代表”;“行者”武松多多少少也有神學色彩。
因為是神學代表,所以就不難理解“入雲龍”公孫勝為什麼經常“神龍見首不見尾”了。他作為“神”的存在,需要遊離於社會現實之外。
06 結語《水滸傳》梁山泊好漢,大的分類主體粗略為黑白兩道,兩種勢力盤根錯節、縱橫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出身的差異,導致招安與否意見的重大分歧,也構成了梁山集團最根本的矛盾。其實,隱藏在梁山集團最後灰飛煙滅的事實背後的根本原因,除了朝廷貪官的迫害,就是這種不可調和矛盾的必然結局。
-
8 # 黑白歷史說
梁山好漢派系複雜,中間有很多交集,比如吳用,前期為晁蓋陣營,後併入宋江陣營。再比如李逵,他是堅定的宋江陣營,也是鐵打的反招安派系。
所以,如果要看梁山好漢的派系情況,要看劃分的標準是什麼。以首領來劃分及以政治願景劃分。
以首領劃分,宋江陣營實力最大。
1宋江為首,吳用為次,花榮為老三,之後秦明、朱仝、雷橫、李逵、戴宗、李俊、張橫、張順等等。
這一陣營主要是宋江上山之前,結識的眾多好漢。這些好漢對宋江忠心耿耿,衷心擁戴,是為宋江個人人品及個人魅力所折服。真真的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2三山派:包括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魯智深為首,楊志、武松、史進為輔,及朱武等以下頭領。
這一派系,多為交情。魯智深的交往甚密者。但這一派系,宋江是頗為防備的。因為首腦主張是反對招安,與宋江陣營存在內部矛盾。
3降將派以關勝為尊,呼延灼、單廷圭、魏定國、韓滔、彭玘等等。雖然他們是獨立成派,但依附宋江,極力支援招安,心心念念重回體制,再續前緣。
從招安角度來說,降將派可以算是宋江陣營的一個旁支,對宋江的政策,也是貫徹始終,落實到位。
而且降將派由於出身官宦,修養較高。與梁山的綠林草莽出身的很多好漢存在本質區別,服從命令,不惹事,很得宋江歡心。但因半路相交,沒有過命交情,所以不算是嫡系,沒有絕對信任。
4登州派系比較簡單,但實力不容小覷,是宋江即要提拔,又要打壓的一股力量。孫立為首,解珍、解寶、顧大嫂、孫新、樂和、鄒淵、鄒潤。這些人在梁山排名中,普遍靠後,並非實力不濟,而是派系連累。
還有許多小的派系,比如晁蓋的元老陣營,因為吳用的出走,而實力銳降。公孫勝置身事外,劉唐、三阮皆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位置尷尬。又反對招安,與上級領導意見相左,不得人心。
再如盧俊義、燕青,雖然個人武力出色,但人數太少,疥癩之疾,是宋江拉攏的物件。石秀、楊雄亦然。
結語梁山派系複雜,卻在宋江的領導下,井井有條又互相制約。個個殺人不眨眼的好漢,對宋江言聽計從,這裡面所展現出來的是宋江的超強管理才能及降龍伏虎的手段。
宋江知人善用,充分利用個人境況,並以“替天行道”“忠義無雙”之名,來束縛眾人行為,以鞏固自己及梁山的地位,難能可貴。
-
9 # 莽原文士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小牛覺得,給梁山泊好漢分派,宜粗不宜細,少分為佳,便於把握。按108將的政治取向和上山動機,小牛把他們分為三大派——逼上梁山派、鍍金邀寵派和懵懵懂懂派。具體分析如下:
不用說,這一派是梁山泊好漢的主流,他們的所作所為賦予了梁山泊聚義行動的起義性質。但是,他們雖然人數眾多,在梁山大事上卻不擁有決策權。這一排的代表人物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和阮氏三雄等人。他們共同特點是,上梁山比較早,苦大仇深,在情感上與朝廷官府截然對立,雙方矛盾不可調和;在遭受逼迫投奔梁山後,義無反顧,對梁山泊產生了歸宿感;對宋江的招安政策持否定或消極態度。
豹子頭林沖本來就是空有一身好本領,卻在奸臣小人之下難有作為,受著悶氣。不過,他安分守己的性格,使他在屢屢遭受高俅叔侄侵害的情況下依然逆來順受,心存幻想。刺配滄州後,還想著苟安於此。但是,在敵人步步威逼之下,他已無路可走,這才挺起長槍,刺向仇敵,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從此後,他頭腦清醒,意志堅定,忠誠於梁山泊的事業。他對招安一事不積極,不熱心,因為他與當朝太尉高俅等奸臣勢不兩立,他對朝廷不存幻想。
花和尚魯智深和黑旋風李逵都出身貧苦人家,嫉惡如仇,鬥爭意志最堅定。魯智深有正義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拳打鎮關西,野豬林救助林沖……他敢作敢為,註定不為黑暗現實所容,上梁山是他性格的必然。李逵更是仇恨蔑視這罪惡的社會,有著明確的主張——殺到東京去!重陽節菊花會上,宋江吟起《滿江紅》,吐露招安的想法,氣得李逵飛起一腳將酒桌踢碎,大罵道“招甚鳥安”。後來,陳太尉前來招安,李逵從樑上跳下,奪過詔書,撕個粉碎,接著揪住陳太尉就是一頓飽拳,口裡還大罵著宋徽宗。宋江對他的反抗精神心有餘悸,飲御賜毒酒後,他特意叫來李逵飲下毒酒,為朝廷除了後患。
這一派以宋江為首,雖為數不多,卻最終主導了梁山泊的走向。這派人上梁山,雖然也有被逼迫的因素,然而總想著把梁山泊的經歷當作資本,與朝廷討價還價,從而贏取良好的政治前途,封妻廕子。
宋江是這些人裡志向最遠大、也最工於心計的。宋江的理想是成為王佐之才,輔佐聖君,光宗耀祖,但是,現實卻讓他幾乎沒有進身之路。他僅僅做了個鄆城縣的押司,按照正常路徑發展,他一輩子恐怕也無出頭之日。於是,他結交天下好漢,廣做感情投資,博取了“及時雨”“呼保義”的美名,探尋非常規的成功之路。他也因此獲罪,被刺配江州。潯陽樓題反詩,激怒奸臣,使他不得不反抗而上了梁山。此後,他在領導人的崗位上顯示了卓越的才能,引領義軍攻城拔寨,大敗官軍。然而,就在梁山泊事業最興旺發達的時候,他卻費盡心機,帶領好漢們接受了招安。因為他覺得,梁山勢力最強大時,也是自己價值最高時,才能在與朝廷的博弈中佔有最有利的位置。正是宋江的私慾才導致轟轟烈烈的起義事業失敗,他本人也陷入兔死狗烹的悲劇結局。
還有小旋風柴進也屬這個派別。他本是柴世宗的後人,家藏丹書鐵券,有著優越的政治地位和經濟條件。但是,柴家與皇家的歷史恩怨一直沉澱在他心中,他也在日益動盪的時代有了驛動之心,也想撈取政治資本,與皇家掰掰腕子。不過,他這樣做,風險大,代價很大。他的莊上儼然成了各種各樣朝廷罪人的避難所,他也招來了人生的災難,殷天錫之流讓他家破人亡,不得不上了梁山。青面獸楊志等人也是是屬於這一型別的。
第三個派別懵懵懂懂派,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派別,因為這群人不像前兩種那樣目的明確,態度鮮明,是在稀裡糊塗之中上得梁山。他們中許多人是被宋江設計“賺”上梁山的,上山後感到木已成舟,無可奈何,於是將錯就錯,留在了梁山,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有一些人本是梁山的死敵,因為被好漢們打敗,而受到宋江的招降納叛,上了梁山,卻不具備鍍金邀寵派的資格,只能被動地落入這第三檔次中。懵懵懂懂派的人在招安等大事上,往往是隨波逐流,一味地聽從宋江的旨意,不可能有強烈的反對意願。
為了營救身陷囹圄、命懸一線的宋江,吳用用計,模仿奸相蔡京的筆跡給江州知府蔡德章寫信,於是想到了濟州城裡的兩位書法篆刻高手——聖手書生蕭讓和玉臂匠金大堅,他以各給五十兩銀子的價碼請來二位上山。獲知受騙上當後,二人叫苦不迭。好在吳用派人接來了兩人的家小,他們也就死心塌地地留在了梁山上。這二人與朝廷沒有太多恩怨,對梁山也沒有很深厚的情感,所以後來都選擇了甘心留在京城的結局:徵方臘前,蕭讓被蔡京留在了太師府,做了門館先生;金大堅則被留在駕前聽用,擔任了御寶監的官員。
呼延灼征討梁山,用連環甲馬陣衝擊對手,令好漢們無法對付。湯隆指出一個破解辦法,用表哥金槍手徐寧的鉤鐮搶。梁山派出鼓上蚤時遷,盜來徐寧的傳家寶“雁翎圈金甲”,湯隆接著把徐寧騙出京城,並與樂和配合,用藥迷倒徐寧,將他送上梁山。這還不夠,湯隆還假扮徐寧,劫奪財物,斷了徐寧的退路。在整個過程中,徐寧都是矇在鼓裡,一無所知,最後也只能被迫接受留在梁山這一唯一選擇。宋江接納的那些降將多數都是屬於懵懵懂懂派的。
-
10 # 讀史匯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以梁山好漢為題材的四大名著水滸傳,實際上除了其中的文筆和小說結構外,並沒有太大的推薦性。之所以有如此說,是因為梁山一夥人完全是一群烏合之眾(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來看)。
裡面的人物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所在的梁山,所謂的“替天行道”的口號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這句話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都不認同,小部分都不明白,到最後加起來“替天行道”就是一句空話。
因為按照故事發展的脈絡往下看,梁山沒有完成所謂的“替天行道”,畢竟替天行道最初的矛頭指向是朝廷裡以高俅為主的昏官佞臣,結局是所有的昏官佞臣全部活得好好的,只能拿一個屬性相同的方臘草草收尾。
之所以,造成梁山內部不可能完成“替天行道”的口號,主要是梁山內部派系很多,每個人都各懷鬼胎。
官迷派梁山上的這個派系,人數不多,以宋江、盧俊義等人為主。只有宋江最痴迷於當官轉正,無論宋江如此痴迷回到朝廷懷抱的初衷是為了一己之私或是為眾兄弟的將來謀出路,這些都暫且不說,單從行為表現來看,宋江是個大官迷已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宋江也因此逐漸地與眾兄弟們貌合神離。因為以宋江和盧俊義為首的官迷派,他們本身便是朝廷的人,以前是跟著朝廷吃俸祿,雖然官職十分卑微,可是不要忽略這是在宋朝,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文人士大夫的地位非常之高。宋朝的文人地位高到什麼程度呢?只要是擁有秀才身份,無論路上或是上公堂,見到青天大老爺便可以不用下跪,只需要相對作揖即可。這就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畢業生見到一縣之長不需要有任何的拘束,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與領導交談。
所以,因為宋朝這些文風靡靡的社會環境因素,使得像宋江、盧俊義這些原本是體制內的人還是十分懷念過去的日子,他們一心想著是如何再回到朝廷的懷抱,過著受人尊敬仰慕的生活,再者說他們上梁山是純屬無奈。
拒絕官場派與上面的官迷派相對的是拒絕官場派,這些人在梁山的隊伍中佔據不少,他們大部分都是以前的土匪豪強以打家劫舍為生,比如武松、魯智深、孫二孃等等。這些人以前很少有官場經歷(武松除外),大部分都是雲遊四海,或是過著閒散人的生活,或是私底下幹一些幹不得人的買賣。
他們都是行走江湖二代老油條,個個都十分精明。他們本身以前的因為犯下罪過是朝廷的通緝犯,要麼就是做個芝麻綠豆大點的官兒,根本無法適應和融入官場體制內。再者說,宋朝是士大夫主宰的時代,即便這些人得到招安,也得到朝廷的妥善安置,他們進入體制內會受到同僚的認可嗎?答案是很難,這些人在士大夫眼裡完全是一群沒有教養的人群,甚至說是士大夫所鄙視排斥的物件。
無所謂派涼山中這一類人所佔的比例也是在不小。最經典的是小旋風柴進和浪子燕青,人家要麼是達官貴人家裡罩得住,要麼是那種能夠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喜歡追求精神價值。柴進不用多說,是後周柴家的後裔,人家受到宋朝的善待,家裡藏有丹書鐵券,關鍵時候可以免除一死,所以人家上梁山完全是跟著尋開心,就當是出去旅遊一趟,到最後梁山解體以後,咱們的柴大官人還是隨便一大包,繼續回到家裡做自己的小王爺。
再就是浪子燕青,人家本身就十分精明,不像宋江和自己老主子盧俊義那樣看不破紅塵名利,看到最後梁山的“騙局”後,趕緊表明態度說自己想大膽地追求愛情,便帶著李師師從此隱匿於江湖,不再過問世事。
像他們這類人實際上,早在來梁山前已經給自己謀劃出後路,人家想的是梁山內部怎麼爭執都無所謂,去留都是自己一念之間,根本不想摻和太多梁山內部的嘰嘰喳喳。
-
11 #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老規矩,先說結論——我認為梁山好漢之間沒有派系一說,如果認為有的,全部上了金聖嘆的當了! 哈哈哈哈!
要說到梁山上的“派系鬥爭”就很容易進一步產生“陰謀論”的觀點。派系論不一定是陰謀論,但陰謀論一定從派系論衍生而出。
要說到陰謀論,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金聖嘆,這個人就是水滸陰謀論的始作俑者。
《水滸傳》在明朝時流傳出過各種不同版本,大體分為繁本和簡本兩大系統(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多是繁本系統的一百回本或一百二十回本)。明末清初的金聖嘆,腰斬水滸成為七十回本,刪去了大聚義之後的情節,並且把前面的情節也做了許多改動,還詐稱“古本”並做了點評。他改動的《水滸傳》在清朝廣泛流傳,其中不少有派系論和陰謀論傾向的細節,也深入人心。
正好我手頭有一百二十回和金聖嘆七十回的兩種版本《水滸傳》,貼幾段原文大家比較一下:
“……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呼延灼、燕順兩匹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林沖回來點軍時,三阮、宋萬、杜遷,水裡逃得性命……”(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傳》 第六十回)
“撲的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三阮、白勝、劉唐五個頭領死並將去,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個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林沖回來點軍時,燕順、歐鵬、宋萬、杜遷,只逃得自家性命……”(金聖嘆本《水滸傳》 第五十九回)
相信大家能看出區別,一百二十回本中,救晁蓋的是呼延灼、燕順、劉唐、白勝,而三阮倒是逃命去了。而在金聖嘆本中,救晁蓋的變成了三阮、劉唐、白勝,這明顯是晁蓋的老班底,所以可以看出金聖嘆在有意灌輸派系論的觀念,倒是可憐了燕順,本應有救主之功,卻被金先生黑成了棄主逃命。
如我前面所說,金聖嘆宣揚派系論是為了陰謀論服務。金聖嘆是個堅定的宋江黑,他為了抹黑宋江,修改了許多細節,告訴我們宋江表面上仁義道德,實際上是個玩弄權術的小人,甚至在批語中告訴我們“宋江弒晁蓋”,指出“此非謂史文恭之箭,乃真出於宋江之手也。”然而我們如果相信了金聖嘆修改的內容,據此認為《水滸傳》作者本意如此,顯然是不正確的。
梁山一百零八頭領,自然有遠近親疏之分,然而據此推出有派系鬥爭,未免不實。如果有派系,李逵是宋江派系的嗎?他情感上對宋江最為敬重,然而卻也是最反對宋江招安政治路線的一個。梁山頭領之間有遠近親疏之別,也有招安與否的路線之爭,但是要是說有派系鬥爭,甚至煞有介事地分出“晁蓋派”、“宋江派”、“盧俊義派”、“三山派”,那絕無證據,只能說是後人的YY罷了。
歷史總是這麼讓人頭大……
-
12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最大的陰謀論,就是梁山有很多派系。無論是施耐庵的《水滸傳》,還是後來的續書《徵四寇》,不同的作者,不同的立場,但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梁山好漢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儘管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經歷,性格不同,出身各異,但一百單八將上下一心,絕無山頭派系之說。
那麼,為何“梁山派系”陰謀論相當的盛行,而且言之鑿鑿,似乎有理有據呢?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金聖嘆等人的批註中國古典文學中,有一段“腰斬水滸”的公案,講的是金聖嘆將“水滸傳”七十回之後的故事全部刪掉,以盧俊義的夢境結束了全篇。在“腰斬”之後,金聖嘆依仗才情,偽託“古本”,對《水滸傳》進行批註點評。因而,便有了涉嫌挖補與作偽的貫華堂本《水滸傳》。
金聖嘆十分不滿七十回之後的故事,在他的評本最後一回的總評中,非常尖刻的批判道:“笑殺羅貫中橫添狗尾,徒見其醜也。”
對於這句涉嫌“陷害”羅貫中的評語,綠野老道也不免感到有點可笑。金聖嘆先生恐怕根本就沒來得及做過多考證,便十分武斷的妄下結論。《水滸傳》七十回書之後是狗尾續貂不假,但卻不是一個人的作品,招安、破大遼、徵田虎、滅王慶、打方臘,是不同時期、不同作者的續書,即便是羅貫中也有參與的可能,也絕不能全歸罪於他一人。
而且,金聖嘆雖然笑煞羅貫中的狗尾,一刀將其斬去,顯得自己十分的高明。但是,只要稍微讀一讀金聖嘆的批註,他對《水滸傳》的看法完全受了續書的影響,其觀點、立場都是站在“羅貫中狗尾”這一邊的。
續書中,宋江的形象十分不堪,由一個與朝廷為敵,旗幟鮮明的反皇帝的梁山好漢,變成了向宋徽宗搖尾乞憐的叛徒、投降派。這一點,金聖嘆在批點中所持的論調,與續書毫無二致。在金聖嘆偽造的盧俊義惡夢中,借用張叔夜的話,道出了自己與續書同樣立場的心聲:
萬死的賊。你等造下彌天大罪,朝廷屢次前來收捕,你等公然拒殺無數官軍!今日卻來搖尾乞憐,希圖逃脫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們時,後日再何法去治天下?
所以,宋江淪為可吃可悲的投降派,續書起了很壞的作用,但宋江的“搖尾乞憐”確是出自金聖嘆的手筆。從“張叔夜”的話中,我們不難讀到金聖嘆對《水滸傳》的矛盾心態,他有自己的看法,但因為受續書影響太大,也自失去了平常心,不知如何判斷梁山好漢到底是與朝廷作對的英雄,還是搖尾乞憐的投降派。
金聖嘆偽造的張叔夜的話,可不是隻罵宋江一人的,而是針對整個梁山好漢的。但是,為了解決自我矛盾,金聖嘆想了一個妙招,把梁山好漢分成上上、上中、……下下等三六九等,劃出若干派系,以區別對待。於是,在續書根深蒂固的影響下,“深惡”宋江。
除了金聖嘆的批註外,還有偽託李卓吾先生之名,同樣按照續書的套路,深批宋江。所幸,這個套路早被識破,現在雖然還有李卓吾評點本“水滸傳”版本的存在,但卻沒有多少人去讀它了。
另外一件影響很深的事,就是曾經的評水滸、批宋江——這件事不提也罷。
影視劇及評書的無奈在四大名著中,相對而言,最難改編成影視劇的有兩部,一部是《西遊記》,另一部是《水滸傳》。現在,有高科技特效,《西遊記》中騰雲駕霧、變化多端的技術難度已經不存在,誰都可以拍出十分熱鬧的神劇來。但是,《水滸傳》可就不好辦了,梁山好漢分明就是一群不法之徒,殺人放火,劫道越貨,以黒制黑的江湖敗類。要把他們搬上銀幕熒屏,就得刪掉不宜宣揚的情節,先洗白了再說。
所以,無論哪一版的《水滸傳》,都進行了大尺度的改編,李逵、武松、魯智深,等等被塑造成根紅苗正的起義英雄。而宋江則在續書的基礎上,繼續醜化,成了一副醜惡的嘴臉。比如,97版電視劇中,宋江見到宋徽宗時,簡直是醜態百出,令人反胃。
更為難堪的是,梁山好漢千真萬確的集體投降招安了,一個都沒落下。英雄好漢,起義豪傑難道可以投降?沒有辦法,便只好歸罪於宋江,都是這廝搖尾乞憐,追求個人仕途經濟,出賣了梁山107人,尤其是出賣了諸如林沖、李逵、武松等等造反意志非常堅決的英雄好漢。
評書在影視劇等傳媒不發達的古代,以及文化普及程度不高的過去,是宣揚英雄主義,表達民間價值取向的絕佳途經。在評書家的口中,連歷史都可以不太顧忌,只要是聽眾願意聽的,都可以進行改編。所以,在相當時期相當範圍內,評書竟然可以取代歷史,甚至黑的可以說成白的,白的也可以說成是黑的。這方面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不勝列舉。
歷史都可以改編,何況演義小說了。不多舉例,但凡讀過原著也聽過評書的,都知道其中是怎麼回事。
評書自有評書的特點,自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以前,評書是一種普通大眾消費的文化,不能有太多的複雜的思想內涵,必須是涇渭分明的表達。現在,可以視為一種快餐文化,給沒有多少時間讀書的朋友帶來了方便。所以,以原著評論原著,與以評書評論原著,往往會產生兩種不同的觀點看法。比如,史文恭、盧俊義、林沖、岳飛都是周侗的徒弟,以此來論《水滸傳》的武功排名,便與原著的結論大不一樣了。
《水滸傳》評書其實與續書,以及金聖嘆的點評所持觀點如出一轍。而且,脫離原著,洗白殺人放火的強盜,比金聖嘆來得更方便,更徹底。把宋江描述得十分不堪,也是極其容易做到的。
我倒是很欣賞當年山東電視臺製作的《水滸傳》,雖然也有洗白梁山好漢,但對宋江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這位梁山領袖,就是一個得到所有好好,以及周邊百姓擁戴的義軍首領。
梁山之上絕無派系前七十回書才是比較正宗的施耐庵《水滸傳》,雖然也經過了無數次篡改,現在也依然被繼續修訂,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乃至基本精神卻依然保持著施耐庵的原貌。在施耐庵的筆下,絕沒有梁山派系,無論是晁蓋做寨主,還是宋江坐頭把交椅,梁山都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團隊。
只要稍微的讀一讀前七十回的原文,恐怕誰也找不出誰與誰是一派的,誰又拉了山頭,結了聯盟,誰又挑起了梁山內部相互傾軋這樣的故事,乃至於細節,甚至於蛛絲馬跡都很難予以確證。
《水滸傳》故事非常龐大,人物非常豐富,綠野老道不可能逐一舉例說明,來反駁梁山山頭派系說,只講其中最大的一個“派系”,即晁蓋派與宋江派。
這個派系在我看來,完全是子虛烏有,且是十分可笑。晁蓋、宋江是能夠以命換命的鐵血兄弟,佛道合一的一個整體,哪來的晁宋矛盾、晁宋之爭?
說梁山有晁宋之爭的,一邊倒的支援晁蓋,貶損宋江。其罪名主要是架空晁蓋,陰謀篡位。宋江真的是架空晁蓋嗎?
《水滸傳》開篇故事就為全書立意,梁山一百單八將原本就是一個整體,在這個團隊內,不包括晁蓋。當然,我們可以不顧文字的指責宋江偽造了石碣天書,故意把晁蓋排擠在一百單八將之外。但是,不要忘了,刻著梁山好漢姓名的石碣總共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洪太尉在龍虎山伏魔大殿中見到的,第二次才是梁山上挖出來的。假若是宋江夥同公孫勝、蕭讓、金大堅等人偽造,那就是想當然的玩自我穿越,讓宋江他們回到六十多年前的嘉佑三年,預先製造了這塊石碣。
施耐庵所設計的晁蓋,是佛家的護法天王,即北方多聞天王。而梁山則是道家群魔的聚會,宋江原本就是這夥人的最高領導——這是施耐庵文字的架構,絕非宣揚所謂的封建迷信。雖然,魯智深、武松等有佛家標籤,但在梁山時期,這兩人還沒有進入到佛門境界,是借佛門避禍的一百單八個妖魔中的兩個。
其實,宋江也是尋求佛門庇護,他所避難的地方,就供奉著三世佛。而晁蓋雖然是佛教四大護法天王之一,但卻與道家大護法靈官同村而居,共同製造了生辰綱劫案。
晁蓋、宋江是施耐庵寄託自己“佛道合一”宗教思想的最重要的一對符碼,是一個整體,又如何說得上晁宋之爭呢?而且,宋江原本就是施耐庵設計的梁山魁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領銜者,是當然的領導人,何來“架空晁蓋”一說呢?
梁山之上到底誰最積極主張招安開宗明義,江湖上最先講出招安的是行者武松,梁山上最先提出招安主張的是托塔天王晁蓋。
《水滸傳》中,第一次明確提到招安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續書中頭一個跳出來反對宋江招安之人——行者武松。
武松因為殺人過多,自知無法得到朝廷赦免,便去投奔二龍山入夥避難。武松在孔家莊與宋江分手時,就講到,如果老天垂憐,得到了朝廷招安,再與宋江哥哥相聚。於是,宋江接著武松的話說,如果有機會招安,就勸說魯智深、楊志一起投降了。
金聖嘆卻在此處再一次不顧文字邏輯,說是宋江很想說“招安”二字,但又說不出口,等待武松說出來,自己再強調。這是天大的笑話,誣賴人死不償命。此時的宋江還不準備造反,又哪來的招安之想?
《水滸傳》再一次提到招安,便到了呼延灼征討梁山的時候。當時,一丈青活捉了天目將彭玘,宋江為之鬆綁,勸說他投降。宋江所下的說辭,絕對沒有提到“招安”二字。彭玘投降後,施耐庵特別寫了一筆,說是宋江把彭玘送到了晁蓋那裡。
接下來,梁山又生擒了轟天雷凌振。宋江再次勸說他投降,還拉著凌振的手,一起去山寨見晁蓋。一路走,宋江一路勸說,此時,宋江依然沒有以“招安”為條件誘惑凌振。所以,凌振於路之上一言不發,沒有答應投降入夥。
到了山寨,晁蓋便引著彭玘前來勸降凌振,這個時候,彭玘對凌振說:
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從命。
顯然,宋江沒有對彭玘說要專等朝廷招安,這句話一定是晁蓋授意說的。因而,梁山上第一個提出招安主張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被我們認為堅定造反的托塔天王晁蓋。
在彭玘以“招安”為條件說服了凌振之後,晁蓋為自己的招安主張發揮了效力而興奮不已,大叫擺宴席慶賀。隨後,徐寧被誆上山,這回,宋江才敢這樣下說辭勸降:
現今宋江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非敢貪財好殺,行不仁不義之事。
徐寧在宋江、晁蓋、吳用、公孫勝、林沖等人的勸說下,答應入夥,晁蓋又親自吩咐安排擺宴席喝慶賀酒。
招安是梁山人心所向因為梁山最先提出招安的人就是晁蓋,這也是宋江在後來要做的事情,所以,梁山上的晁宋之爭,晁宋矛盾便沒了根由。同樣,梁山因主張不同而導致的所謂派系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在此,不妨拿出一個所謂的派系,來戳穿一下樑山陰謀論。這個派系就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晁蓋+林沖……等實力派團隊。在陰謀論中,這個派系是最堅定的造反派,絕不可能贊同招安,因而,必定是要反對宋江的。果真如此嗎?
上文講到,晁蓋是梁山第一個提出招安主張的人,自然不會自己打臉,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拉幫結派反對招安了。晁蓋之所以有強烈的招安願望,是因為此人從骨子裡就不想上山落草。
細讀智取生辰綱故事,晁蓋只是為了劫取不義之財,根本就沒做上山做強盜的打算。等到宋江報信時,晁蓋一時不知所措。吳用說,我們先把生辰綱等送到石碣村三阮那兒,然後,大家都去那裡集合。
晁蓋一聽,說三阮只是個打魚人家,怎麼能夠容得下我們這麼多人。吳用此時便對晁蓋透了底,說道:
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裡好生興旺。官軍捕盜,不敢正眼兒看他。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
原來,吳用在說三阮撞籌的時候,早就打探了梁山情況,與三阮商定了上梁山入夥的打算。這一切,都瞞著晁蓋。所以,吳用的智取生辰綱之計錯漏百出,目的就是要逼晁蓋上山造反。
晁蓋無奈上了梁山,但卻不願意傷害任何一個人的性命。眾頭領下山搶劫前,晁蓋叮囑只可善取財帛,不可傷及人命。搶劫成功後,晁蓋聽說沒有傷人,心中大喜。晁蓋本來就是佛家護法天王,當然不願意傷人了,這還造什麼反?所以,晁蓋的骨子裡是要招安的。
既然晁蓋都要招安,假若林沖是其死忠,難道會與晁蓋的主張相左?所以,晁蓋、林沖這個影響最大的派系便不存在了。至於說魯智深、武松等二龍山派系,也因為武松最早提出招安,也不存在反對招安。續書有段“菊花之會”的故事,說武松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招安,這是對武松人格的汙衊。親口說的話,難道這個頂天立地的好漢要吃回去?
招安是梁山好漢人人都發誓要走的路,根本就不存在有人反對。既然主張一致,目標一樣,又哪來的山頭派系呢?
梁山如何排座次除了反對招安而外,導致梁山山頭派系的,就是排座次了。因為存在山頭派系,與宋江不同派系的好漢自然要受到打壓、排擠,然後儘量往下排名了。這個說法甚至比反對招安還不靠譜,梁山排名是施耐庵早就“預謀”的,絕非宋江耍手段製造的陰謀。
施耐庵創作《水滸傳》,首先找來了《宋江三十六畫贊》、《大宋宣和遺事》的三十六人名單,然後按照故事的需要,進行綜合取捨,把兩份名單中的孫立、杜遷安排進地煞系列,把林沖從《大宋宣和遺事》中調進《宋江三十六人畫贊》名單裡,列為天罡系列之中。假若說,宋江打壓林沖,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梁山三十六天罡是以《宋江三十六人畫贊》為底本,《大宋宣和遺事》只是參考藍本,林沖不在底本名單中,但卻進入了天罡,且高居第六名,到底是打壓林沖,還是抬舉林沖呢?
在三十六人的基礎上,施耐庵又塑造了七十個地煞人物,總共一百單八將。為什麼是一百單八將呢?因為,在施耐庵之前,道家神話系列中有一份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宿名錄,位置是固定的。施耐庵按照這個北斗七星群中一百單八顆星宿排位,為每個好漢量身打造與星宿含義相對應的性格、狀貌、兵器、行為、履歷、綽號等等,總要有一樣能夠對應上一顆星宿。所以,梁山好漢是憑藉這些因素“上應天星”,對上那顆星,就自動對號入座,決定了排名。
比如,金毛犬段景住,對應的是地狗星,這顆星就是排在第一百零八位。白日鼠白勝則對應地耗星,排在倒數第二位,白勝無話可說。
沒有搞清楚施耐庵的創作意圖,鬧不明白梁山如何排位,便全部歸罪於宋江耍陰謀,搞派系,打壓排斥異己。
宋江絕不是陰謀家,如果是,梁山可是有一百多號好漢,誰是傻瓜?所以,在誣陷宋江的同時,也抹黑了所有的梁山好漢。
其實,招安也是梁山好漢比較好的出路。但是,梁山好漢的招安並非續書所寫的那樣,是搖尾乞憐,而是建立在義氣之上的無奈投降。這一點,《宋史·張叔夜傳》以及相關史料都能證明。宋江是因為副寨主(應當是吳學究而非盧俊義)被擒,為了救人,便率領全夥投降。
金聖嘆明知如此,因而,寫了一個盧俊義驚惡夢的故事。但卻因為受續書影響太深,金先生選擇性取捨了史料記載,一味的抹黑宋江,這是極其對《水滸傳》極不尊重的態度,實在是不可取。
-
13 # 週週說古今
水泊梁山大概分幾個派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就有派系。在水泊梁山這個水很深的江湖,派系就更加複雜!
談梁山的派系首先得從梁山的政治談起。梁山最大的政治是什麼?方向問題!
人類最大的哲學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對於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各行各業,形形色色,從哪裡來很複雜,但是大家聚到一起就是兄弟,就是英雄。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所以,從哪裡來的問題可以歸零。大家聚到一起,總要有一個奮鬥的目標,梁山泊的事業總要有一個前進的方向,這就是到哪裡去?
這是隊伍團結的核心問題,解決好了,人心齊泰山移。解決不好,大家難免個壞心思,出工不出力。可惜的是,這個問題,無論是晁蓋還是宋江,兩任班子都沒有解決好。梁山泊最大的政治沒有得到統一,不僅沒有統一,而且還發生了慘烈的鬥爭,所以事業土崩瓦解!
為何說沒有得到統一?最大的證據是口號變了。晁蓋當頭的時代,梁山的議事堂叫“聚義廳”,何為聚義?當然是高舉義字旗,崇尚公理和正義。到了宋江當頭的時代,同樣的議事廳改名叫了“忠義堂”,把忠字放到了義的前面既要忠,也要義,但是忠在義前,含義很不一樣,就是要高舉忠字旗,崇尚的皇帝老兒。
所以,梁山要分派系,一個義字,一個忠字,大概就可以涇渭分明瞭,不過還有一部分,即可以義,也可以忠的,勉強算箇中間派。
義字派,核心人物:晁蓋、林沖。團隊成員:公孫勝、阮氏三雄、劉唐。這波人有的上山是被逼無奈,沒有退路,比如林沖。有的沒有人逼迫,自己把自己送上梁山,比如晁蓋、公孫、阮氏和劉唐等等。無論前後,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反朝廷,是否義暫且不表,但肯定是不會忠的。
忠字派,核心人物:宋江、吳用,團隊成員:後來上山的各路朝廷前將領,如關勝、呼延灼等等。這波人,對社會醜惡現象恨之入骨,希望改變現狀,但骨子裡還是不願意改變國家根本,無論做出怎樣越格的事情,其底線還是要回到皇帝的懷抱,屬於改良派。
中間派,核心人物:盧俊義,團隊成員,燕青、楊雄等。這波人上山比較晚,話語權不重,山寨怎麼走,自己說了不算,對待忠義沒有非此即彼的尖銳對立,可左可右,左右逢源。
此外,還應該有一個俠義派,核心人物:武松、魯智深,團隊成員:孫二孃等。這一派不以是否終於朝廷為標準,而單純地用江湖俠義為行為準則,山寨怎麼走不在他們的考慮範疇,不問政治,但求於心無愧,充滿理想主義色彩。
-
14 # 燭影斧聲
所謂的梁山好漢看似各個義薄雲天,整日哥哥長,兄弟短,實則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其中大小派系不少,對很多問題意見也不統一。
宋江派宋江派中包含來自五湖四海的很多山頭,也有不少“個體戶”。
心腹:花榮、李逵、戴宗。
揭陽嶺:李俊、李立、張橫、張順、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侯健。
清風山:燕順、鄭天壽、王英、扈三娘。
黃門山: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
飲馬川:裴宣、鄧飛、孟康。
青州:秦明、黃信。
對影山:呂方、郭勝。
白虎山:孔明、孔亮。
鄆城:朱仝、雷橫、宋清。
個體戶:鮑旭、焦廷、石勇、楊林、湯隆、李雲、鬱保四、王定六。
值得一提的是朱富和吳用,朱富和李逵走的很近,但同時還是朱貴的弟弟,所以不好說是哪個派系。
而吳用一直被大家認為是堅定的宋江派,我到不這麼看,我覺得他更像一個依附領袖的投機者,他的心中只有個人的利益,最終自盡也與花榮不同,花榮是為義而死,而吳用一來是不知未來之路,二來是怕朝廷繼宋江與盧俊義之後對他下手,到時候結局恐怕更加悽慘。
宋江派系共計四十二人。
三山派三山派指二龍山、桃花山和少華山,因為白虎山和清風山屬於宋江派系。
二龍山:魯智深、楊志、武松、曹正、施恩、張青、孫二孃。
桃花山:李忠、周通。
少華山:史進、朱武、陳達、楊春。
三山派勢力很強,彼此之間都有些關係,但是同樣也存在矛盾,所以就團結性來說一般,很難形成統一。
三山派系共計十三人。
降將派關勝系:關勝、宣贊、郝思文、單廷珪、魏定國。
呼延灼系:呼延灼、韓滔、彭玘、凌振。
張清系:張清、龔旺、丁得孫。
董平系:董平。
這些朝廷官員都是戰敗歸降,看硬實力堪稱所有派系中最強的,但是共同點只是降將,彼此之間並無多少關鍵。
降將派系共計十三人。
元老派林沖、劉唐、杜遷、宋萬、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朱貴、白勝。
梁山最老的一批人,但是整體被打壓的很嚴重,客觀說,論本事,各個領域頂尖的也只有一個林沖。然而就是這個有兩番擁立之功的林沖,也被擠到五虎大將的第二位,連高層之下第一人都算不上。
另外就是剛才說過的朱富,說不好算是哪派的。
元老派系共計九人。
登州派這是最特殊的一個派系,表面上的老大是病尉遲孫立,實際上最有話語權的是母大蟲顧大嫂。另外,最強的孫立只是地煞,反而存在感不算高的解珍、解寶位列天罡。
具體人員有:孫立、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樂和、鄒潤、鄒淵。
雖然實力平平,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個孫立,但卻是各個派系中最團結的一個,也因此倍受打壓。
登州派系共計八人。
盧俊義派盧俊義派比較複雜,嚴格來說只有他和燕青兩個,所以這裡把和他走的相對較近的歸於這一派系。
盧俊義、燕青、楊雄、石秀、時遷、蔡福、蔡慶。
盧俊義派系共計七人。
其他派系公孫勝、樊瑞一心追求道術,無慾無求;
金大堅、蕭讓、安道全、皇甫端屬於技術型人才,但彼此之間關係不大;
柴進雖然號稱小孟嘗,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孤家寡人,同樣的還有李應和杜興主僕;
項充和李袞本來是樊瑞的部下,但被宋江撥給李逵,嚴格說屬於李逵派系;
除此之外還有徐寧、索超這兩位個體戶,以及之前提到的吳用與朱富。
-
15 # 溪源影視
第一,梁山泊的元老派。他們是梁山泊的開創者,諸如杜遷、宋萬、朱貴以及林沖。隨著火併王倫之後,能力較的元老派,除了在政變中做出極大貢獻、本領高超、聲望大的林沖,繼續擔任上層領導外,其他人都退出了梁山泊的領導層。之後隨著上山英雄越來越多,他們排名也越來越靠後,這一派到後來基本上沒有什麼話語權和領導權。
第二,晁蓋派。晁蓋派,主要是智取生辰綱的那撥人。諸如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本來,火併王倫後,以晁蓋為首的七人取得梁山泊的領導權,梁山泊也迎來了新的發展。但隨著宋江上山後,晁蓋被架空,以及宋江派及朝廷降將人數的增加,晁蓋派明顯處於劣勢。後來,隨著晁蓋的死亡,吳用的倒戈、晁蓋派徹底失去絕對的領導權,儘管他們因為當初智取生辰綱和火併王倫的貢獻,繼續擔任梁山泊的上層領導,但晁蓋派顯然無法左右梁山泊的發展和領導了。
第三,宋江派。宋江派,主要是指宋江在清風寨避罪期間結交的花榮、燕順、王英等人和在發配江州結交的戴宗、李逵、李俊、張順、張橫、穆弘等人。他們,跟隨著宋江上山後,在梁山泊裡成為宋江的嫡系,是宋江取得領導權的有力支持者,他們中間的一大部分人,進入了梁山泊的領導層。
第四,朝廷降將派。朝廷降將派主要指因討伐梁山失敗而投降梁山的朝廷將領,如秦明、呼延灼、關勝、董平、張清、索超等人。儘管,這些人上山比較晚,但他們聲望高、本領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梁山泊佔據了一定的地位,在政治上也傾向支援宋江的招安政策。
第五,三山派,主要是指其他山頭的佔山為王的英雄們投靠梁山泊,諸如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武松,少華山的史進、朱武、周通、陳達等人。儘管,他們不算梁山泊的元老,但以魯智深為代表的一些人,和梁山泊很有淵源,他們也是具有很大的本領和聲望,在梁山泊也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第六、登州派。登州派,是指以孫立為首,透過鬧登州,破祝家莊上梁山的一夥好漢。登州一派還有孫立、孫新、樂和、解珍、解寶、鄒淵、鄒潤、顧大嫂諸人。儘管他們自成一派,但他們在梁山裡總體的地位不高,聲望也不是特別大,相比較之下,話語權和自身的影影響力就弱多了。
第七、其他人物。這些梁山泊好漢,不明顯地屬於哪個派別,如個別人因聲望、能力,進入梁山泊的領導層,如盧俊義、柴榮、李應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負責具體工作。如安道全、金大堅、蕭讓等人,他們在梁山泊裡基本處於弱勢的地位。
作為梁山領導核心的天罡星序列,是按照資歷、聲望、派系等綜合排序的,並加之平衡各方面的勢力,藉以提高、鞏固宋江領導權的安排的人事名單。下面我們再在按照派系,來看看這些名單。
宋江派——宋江(1)、吳用(2)、花榮(9)、朱仝(12)、武松(14)、戴宗(20)、李逵(22)、穆弘(24)、雷橫(25)、李俊(26)、張橫(28)、張順(30),12人。
元老、晁蓋派——公孫勝(4)、林沖(6)、劉唐(21)、阮小二(27)、阮小五(29)、阮小七(31),6人。
朝廷降將派——關勝(5)、秦明(7)、呼延灼(8)、董平(15)、張清(16)、徐寧(18)、索超(19),7人。
三山派——魯智深(13)、楊志(17)、史進(23),3人。
登州派——解珍(34)、解寶(35),2人。
其他——盧俊義(2)、柴榮(10)、李應(11)、楊雄(32)、石秀(33)、燕青(36),6人。
-
16 # 雕塑者1983
先分派別,再說原因。
宋江派(37人):花榮、秦明、戴宗、李逵、吳用、呂方、郭盛、鬱保四、石勇、宋清(親弟弟)
鄆城:朱仝、雷橫(這二人與宋江交好,宋江連逃生密道都可以告訴朱仝。)
清風山:燕順、王英、鄭天壽、扈三娘(王英得了扈三娘,自是忠心可表。)
黃門山: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
白虎山:孔明、孔亮(徒弟自然是要聽師父的)
桃花山:李忠、周通(這二人原來想著打下青州,便忠於二龍山、年年納貢,宋江一來,第一個站出來投靠宋江。)
戴宗發展的人馬:楊林、鄧飛(楊林拉入夥的)、孟康、裴宣
李逵發展的人馬:湯隆(李逵看中湯隆的打鐵手藝,介紹上山)、焦挺(摔跤認識,李逵最服他與燕青。)、鮑旭(也是喜歡殺伐之人,綽號小李逵。)、朱富、李雲
秦明發展的人馬:黃信
吳用發展的人馬:蕭讓、金大堅。
元老派(9人):林沖、劉唐、三阮兄弟、杜遷、宋萬、朱貴、白勝
三山派(11人):二龍山:魯智深、武松、楊志、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
少華山:史進、朱武、陳達、楊春
這夥人最反對招安
揭陽嶺派(11人):李俊、李立、童威、童猛、張橫、穆弘、穆春、薛永、張橫、張順、王定六父子
這一夥人有自己的想法,後來徵方臘後,在海外立國,自任國王。比如在宋公明兩贏童貫這一回中:“李俊捉得劉夢龍,張橫捉得牛邦喜,欲待解上山寨,惟恐宋江又放了。兩個好漢自商量,把這二人,就路邊結果了性命,割下首級,送上山來。”
朝廷派(16):北京城大名府:關勝、宣贊、郝思文、單延珪、魏定國、索超
東平府:董平
東昌府:張清、龔旺、丁得孫、皇甫端(和張清是好朋友。)
高唐州:呼延灼、韓滔、彭玘、凌振
還有設計賺來的徐寧
秦明和花榮本是最早的朝廷派,但是這二人是宋江的嫡系。所以和朝廷派其他人員聯絡不緊密。這個派系是招安的堅定力量,同時也是梁山上力量最大的一個派別,因為上山自帶的降兵實在是太多了,但是有一個弊端,團結力差。
公孫勝派(4人):徒弟樊瑞、項充、李袞。
項充和李袞完全是肉盾形輔助,一左一右陪著李逵來回廝殺,最後戰死沙場。
盧俊義派(8人):忠僕燕青、楊雄、石秀、時遷(這三人上梁山後,大部分時間把守山寨,後來被盧俊義重用。屬於盧俊義麾下)、蔡福、蔡慶、段景住。
在《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驚惡夢》這一回中,盧俊義夢到一百單八人只餘得自己和段景住,所以可以將段景住視為盧俊義派。
登州派(8人):孫立、孫新、顧大嫂、樂和、解珍、解寶、鄒淵、鄒潤
李家莊派(2人):李應、杜興這二人徵方臘後在獨龍崗做了富豪。
自成一派(1人):柴進(比如在進東京時,一路上表現出來的看不起梁山一貫作風。)
無派別(1人):神醫安道全
好多人看到這,心裡會想,你分得頭頭是道的,但梁山上真的有派別嗎?
先擺明觀點,有。
比如在一打祝家莊時:
商量已定,除晁蓋頭領鎮守山寨不動外,留下吳學究、劉唐並阮家三弟兄呂方,郭盛護持大寨。
寫下告示,將下山打祝家莊頭領分作兩起:頭一撥宋江、花榮、李俊、穆弘、李逵、楊雄、石秀、黃信、歐鵬、楊林帶領三千小嘍囉,三百馬軍,被掛已了,下山前進。第二撥便是林沖、秦明、戴宗、張橫、張順、馬麟、鄧飛、王矮虎、白勝也帶三千小嘍囉,三百馬軍,隨後接應。再著金沙灘鴨嘴灘二小寨,只教宋萬、鄭天壽把守,就行接應糧草。
晁蓋原有人馬,除了林沖武藝高強帶上攻城掠地,宋萬沒啥大的本事,給了一個接應糧草的職位,白勝不濟事。其餘人一個沒帶。這裡已經可以見到宋江的嫡系部隊,宋江的嫡系部隊花榮、李逵、戴宗、秦明。
秦明是花榮的妹夫,有著姻親關係,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也算是宋江的嫡系部隊。戴宗與宋江是過命的交情,並且早早的許下了招安的盼頭,所以算是堅定支持者。李逵更是不用說,不過李逵做事往往對事不對人,這些人是宋江的死忠粉。
還有,攻打曾頭市時,情況其實很蹊蹺。
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處不見了兩個僧人,前軍不敢行動;看四處時,又且路徑甚雜,都不見有人家。
軍士卻慌起來,報與晁蓋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裡金鼓齋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
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見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撲的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三阮,劉唐,白勝五個頭領死並將去,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
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個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
林沖回來點軍點,三阮、宋萬、杜遷,水裡逃得自家性命;帶去二千五百人馬止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歐鵬,都回到寨中。
這裡各個版本寫法不一樣,有的版本說的是呼延灼與燕順拼命去救晁蓋,但是和後面呼延灼所說的:“須等宋公明哥哥將令,方可回軍。”聯絡起來,私以為還是三阮劉唐白勝版本更為貼切。總之晁蓋死的很有蹊蹺,曾家一直想要的是活捉,史文恭也並未說是自己射死了晁蓋,梁山方面在後期攻打時也並未明說這一點。
三山聚義打青州時:
晁蓋道:“既然他兩處好漢尚兀自仗義行仁,今者,三郎和他至愛交友,如何不去?
——三郎賢弟,你連次下山多遍,今番權且守寨,愚兄替你走一遭。”
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這個是兄弟的事。既是他遠來相投,小可若是不去,恐他們心下不安;小可情願請幾位弟兄同走一遭。”
說言未了,廳上廳下一齊都道:“願效犬馬之勞,跟隨同去。”
晁蓋請戰,宋江阻攔,廳上一眾人無話,宋江才說想請幾位兄弟一起去一遭,廳上廳下一齊應聲,這裡已經顯示出了宋江一種人心所向的趨勢,宋江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晁蓋。
後來晁蓋在請戰曾頭市時,注意晁蓋所帶人馬:
晁蓋聽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得這畜生,誓不回山!我只點五千人馬,啟請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當日晁蓋便點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張橫、楊雄、石秀、孫立、黃信、燕順、鄧飛、歐鵬、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杜遷、宋萬:共是二十個領,部領三軍人馬下山。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眾頭領就山下金沙灘餞行。
從晁蓋所帶人馬中,隱約可以看到派系,去打曾頭市時,連梁山元老派中最沒戰鬥力的白勝都帶上了,但是卻沒有帶吳用和公孫勝。因為吳用和宋江走的實在是太近了,恰似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晁蓋也知道吳用已經倒向了宋江派系。
至於公孫勝,這是梁山上閒雲野鶴一哥,完全是出世高人模樣,出山看自己的心情。後來晁蓋中箭,林沖也是派了三阮杜遷宋萬送回山寨。
林沖本意還是要留下打曾頭市的,可是一眾十五位頭領無戀戰之心,一心想著回山。呼延灼又說:“需等宋公明哥哥將令來,方可回軍。”此時戰場主帥晁蓋死了,自是林沖最大,按理來說是應該以林沖的號令為尊。
可是呼延灼以及十五位頭領的態度卻是隻聽宋江的。所以林沖也只能一齊上馬,拔寨都起。要是林沖執意要留在這裡,很可能就是光桿司令,最多加一個白勝。因為晁蓋的梁山原來人馬,都在先前遭受的埋伏中一網而盡了。
都有還山之意,可是沒有宋江的命令,只能一路逃跑。等到了半路來的戴宗,傳下軍令,眾將得令,引兵馬上山。
所以,梁山是的派系是存在的。
-
17 # 魁哥說歷史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看似是鐵板一塊,但是從108將的排名,我們其實可以看出很多問題。梁山之中其實是分了派系的,和宋江關係近的排名比較好,關係遠的排名比較差。那麼梁山108好漢,一共有多少派系呢?至少有以下5個派系。
一、王倫派系
王倫派系人物:杜遷、宋萬、朱貴等
王倫是梁山的首任寨主,他的手下也有一批能臣干將,這些人雖然武功算不上是頂尖,但是在其他方面都各有特長。不過在宋江掌握梁山後,這批老人被排擠的非常嚴重,原本人家是屬於開山元老的,結果在梁山大聚義時只能排名倒數。
就說旱地忽律朱貴,人家好歹也是搞情報的高手,又是開山元老,結果宋江上位,直接把人家給排到了第92位,你說這不是分派系,誰信?只能說朱貴他們這一批人太倒黴了,新寨主上位,他們不可避免的會被邊緣化。
二、晁蓋派系
晁蓋派系:劉唐,阮氏三雄,白勝等
關於宋江和晁蓋的關係,估計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他倆絕對不像書中所寫的那樣,是一對好兄弟。事實上,很多人都認為,自從宋江上山,他就已經是將晁蓋視為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宋江做的很多事情,其實背地裡都有架空晁蓋的嫌疑,而事實上,宋江也確實是做到了,在他的操作之下,晁蓋的實際權力越來越低,眾人都以宋江馬首是瞻。以至於最後晁蓋迫於無奈,想要去攻打曾頭市,為自己撈一點功勞。說起曾頭市,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晁蓋不是史文恭射死的,而且宋江暗中命人下手。
無論是不是宋江下手的,反正最終的最大獲益者是宋江,他終於如願成為了梁山之主。而宋江上位後,肯定是會邊緣化晁蓋一派的人,除了吳用、公孫勝和林沖,其他原本跟隨晁蓋的親信都不斷受到打壓,失去了之前的地位。
三、魯智深派系
魯智深派系: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史進、朱武、陳達、楊春、周通、李忠等
魯智深在上到梁山之前,已經是一方勢力了,以他為中心的三山派系,實力非常強大。由於魯智深這人武藝高強,為人豪爽,所以很多人其實都是比較信服他的。比如武松,雖然深受宋江大恩,但嚴格意義上他並不算是宋江的親信,武松還是比較喜歡跟魯智深在一起而非是宋江。
當宋江提出招安的想法時,武松和魯智深直接跳出來反對,其他梁山好漢也是神色各異,很明顯,有許多人是站在魯智深這邊的,一旦鬧翻,他們很可能會跟著魯智深出走。也正是看到了這種情況,為避免梁山分裂,傷到整體實力,所以宋江不敢和魯智深硬剛,只能好言相勸,最終說服魯智深。要換成其他勢力弱的人,你站出來反對宋江試試,不直接把你給幹掉才怪。
四、投降的官軍
官軍派系:秦明、關勝、呼延灼、徐寧、董平、索超等
梁山之中,投降的官軍還是比較多的,而且他們在梁山的地位也並不低。歸順梁山後,他們受到了很高的待遇,這一點從排名上是有直觀體現的,這其實也是宋江想要招安的表現。梁山官軍這這一派系,其實真正的實力也是配得上他們的地位。在戰場作戰時,他們領軍打仗的本事是要強於那些草莽出身之人的,很多戰事的最終勝利,其實也是靠的他們。他們投降梁山後,不僅給梁山帶來大量的人馬,更是帶來了許多戰場先進的技術、戰術,使得梁山的整體實力有了一個質的改變。
五、宋江派系
宋江派系:李逵、花榮、吳用、林沖、王英等
作為梁山最大的老闆,宋江肯定是自成一派的。剛剛上到梁山時,宋江最信任的心腹其實只有李逵和花榮二人,算不上是多麼的強大。但是隨著宋江的發展,他的觸手伸得越來越廣,就連原本跟隨晁蓋的吳用也開始轉向了宋江。而且宋江的名聲也是非常不錯的,越來越多人前來投奔他,就這樣,宋江身邊之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個大的派系。
在整個梁山之中,宋江的派系是最大的,獲利也是最豐的,他們也是支援宋江招安的主力軍,不過在征討方臘之戰中,他們大多數人都殞命於戰場了。最終花榮和吳用也自盡於宋江墳前,令人感慨,也許當初支援宋江招安就是個錯誤。
結語
梁山眾好漢中,至少有以上5個派系,而其他前來梁山之人,或多或少都依附了這五大派系。不過說句實話,雖然梁山中有派系之分,但是整體上他們還算是和諧,並沒有出現大家想象中的權力之爭,這也算是其中值得稱道的地方了。
回覆列表
一、晁蓋、林沖派系
以“七星聚義”人員為主,多數是黃泥崗搶了楊志“生辰綱”的那一批人,加上林沖火拼王倫以後留下來的梁山元老,尊晁蓋為老大,有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等人。
奇怪的是,“七星聚義”中的骨幹吳用,卻投在了宋江派系當中。晁蓋死時原本想讓林沖坐梁山第一把交椅,但最終林沖都被宋江等人排除在五人常委班子以外。
二、宋江、吳用派系宋江的嫡系由三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是宋江上梁山前的鐵桿哥們如花榮、朱仝、雷橫,弟弟宋清,以及江州大牢裡曾經同生共死的戴宗,還有小跟班李逵,徒弟孔明、孔亮等人;
第二部分是宋江招募進梁山的人馬,如清風山的燕順、王矮虎、鄭天壽,加上後來嫁給王矮虎的扈三娘。揭陽鎮的李俊、李立、穆弘、穆春、張橫、張順、童威、童猛、薛永、侯健。黃門山的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等等。
第三部分就是宋江親信招募進來的,如戴宗招募來的楊林,李逵招募來的湯隆、焦挺、鮑旭等。
宋江派系在梁山的勢力最大,宋江和吳用兩人都進入了常委班子。
三、三山派系三山派系是合併到梁山的來的,以魯智深為首,有來自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等人,這個派系沒有人進入常委班子。
四、盧俊義派系盧俊義在梁山任二把手,進入了常委班子,有自己的班底。主要成員是跟班燕青和在北京大牢中結下生死情誼的石秀,以及幫過他的蔡福、蔡慶兄弟。楊雄、時遷同石秀原屬一個小集團,聯絡也十分緊密,所以因為石秀的關係,這兩人也歸在了盧俊義的派系。
五、降將派系主要是由被梁山收服的政府軍軍官組成,以大刀關勝為首,關勝進入了常委班子。該派系還包括呼延灼派系、關勝派系和張清派系,再加上雙槍將董平、急先鋒索超等人,整體上的聯絡又不夠緊密,較為鬆散。
除此以外,就是其他一些較小的團伙,如進入了常委的公孫勝也有一個小團伙,當然力量沒有那麼大。
以上五大派系,也不是明顯的獨立,也有相互交差的情況,例如林沖同魯智深是生死之交,武松同宋江又是結拜兄弟,所以關係較為複雜,最終基本上都被宋江所籠絡在一起,構成了一張無形的梁山勢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