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樊噲是劉邦連襟,為什麼劉邦還要殺樊噲?
2
回覆列表
  • 1 # 笑看風雲在際

    劉邦會想要殺樊噲是因為有人告訴他樊噲有私心,想要勾結呂雉,還想要殺害戚夫人和劉如意,這話被劉邦聽見了,劉邦哪能忍啊,劉邦有多寵愛戚夫人和劉如意,誰不知道,你樊噲竟然想趁我生病之時謀害他們,我不得在我還能動彈之前先把你殺了嗎,我才不管你是不是我的救命恩人呢。

    因為樊噲是呂雉的妹夫,而劉邦和呂雉的關係早已形同水火,他自然就真的相信了樊噲想要勾結呂雉的說法,而且他目前已經重病了,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能幫戚夫人和劉如意一把就幫一把,對於當時的劉邦來說,或許樊噲還沒有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要呢,他當時估計也壓根沒想到樊噲還救了他的命。

    於是他便找來陳平問他怎麼辦,這陳平說,那就把樊噲綁了,讓周勃去代替他的位置,然後趁機殺了樊噲,這劉邦一聽,這招好啊,那麼就陳平你去辦吧,這陳平傻了,我這給你出的主意,怎麼皮球還踢到我這裡來了,可是沒轍啊,他劉邦都下達指令了,也只能照辦啊。

    但是這陳平還是狡猾啊,他害怕萬一真把樊噲殺了,事後呂雉找自己的麻煩怎麼辦,所以就把樊噲綁了沒殺,直接送到長安去了,想要交由劉邦來處理。可這還沒等到長安呢,劉邦就死了,於是這陳平趕緊把樊噲給放了,自己去呂雉那求情去了。而這樊噲呢,自然是官復原職了,活得好好的。

  • 2 # 史學達人

    在說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說劉邦和盧綰是什麼關係,和樊噲又是什麼關係?

    盧綰是劉邦最信任的一個人,他們兩個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兩個人不但是鄰居,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他們兩個人的交情,即便是蕭何和張良,也是比不了的。

    劉邦在當了漢王之後,只允許兩個人不用通報,就可以進入他的臥室,一個就是他的弟弟劉交,另一個就是盧綰。

    可見,劉邦對盧綰的信任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可以說劉邦就把盧綰當成了自己的親兄弟。

    到了劉邦打敗項羽當了皇帝之後,劉邦也沒有忘記盧綰,他想要封盧綰為燕王。要知道劉邦的老鄉,都是封為侯爵的,侯爵明顯比王爵要低一等。

    唯獨盧綰封王了。

    可是,盧綰的功勞不大呀,憑他的功勞,是不可能封王的。劉邦想了一個辦法,給所有的功臣單獨溝通,意思就是讓他們推舉盧綰當燕王。

    劉邦覺得工作做的差不多之後,就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在一起,他們商量推舉一個人來當燕王。

    因為之前劉邦的工作做得比較到位,這些功臣都說盧綰的功勞比較大,讓盧綰當燕王最合適。

    就這沒有多大功勞的盧綰,當上了燕王!

    那麼,劉邦待盧綰不薄,為何盧綰最後要反呢?

    大家都知道劉邦晚年屠殺異姓王,韓信死了,彭越死了,英布也死了。劉邦儘管說沒有要殺盧綰的意思,但是,呂后不能不防呀,確切地說韓信和彭越都是呂后殺死的。

    盧綰看著劉邦就要不行了,怕劉邦死了呂后會找自己的麻煩會殺自己,所以,他就派了人和匈奴聯絡了。

    也就是說盧綰有暗通匈奴的嫌疑。

    這件事被劉邦知道後,劉邦覺得不可能,但是,經過再三確認發現盧綰確實反了,劉邦不得不派人來平叛盧綰。

    派誰去好呢?

    劉邦想到了樊噲。

    這個樊噲也不是別人,他不但和劉邦是老鄉,而且兩個人還有親戚關係,劉邦和樊噲兩個人都是娶的呂公的女兒。

    也就是說樊噲和劉邦是連襟的關係。

    再加上樊噲對劉邦忠心耿耿,劉邦在最為危急的時候,只能派樊噲去平叛盧綰去了。可是,劉邦派樊噲去了沒多久,他就後悔了,要殺了樊噲。

    劉邦為何要殺樊噲呢?

    原來呀,這個時候劉邦大限已到了,他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最為寵愛的兒子劉如意。因為前一段時間,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和呂后爭奪太子之位。

    戚夫人得罪了呂后,劉邦怕自己死了之後,呂后會記仇,把自己的愛子劉如意給殺了。可以說他臨死之前,最擔心的就是這件事。

    可是,就是在他最擔心這件事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謠言,這個謠言說若是劉邦駕崩了,樊噲就會帶著士兵從燕國返回來,他要幫呂后除掉戚夫人,殺了劉如意。

    劉邦一聽這個訊息就火了,於是,他就就找了陳平和周勃來,讓他們兩個到燕國立斬樊噲。

    陳平知道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這活不好乾。如今劉邦奄奄一息,若是他們真的殺了樊噲,呂后掌權之後,肯定不會饒恕他們的。

    可是,不殺樊噲劉邦這裡交不了差,陳平這個老滑頭就選擇放慢腳步行路,他想要把劉邦給耗死。

    可是,他到了燕國也沒有耗死劉邦,不得已他只能把樊噲綁了,想把樊噲帶到都城再殺,就是在他們回去的路上,陳平聽到了劉邦駕崩的訊息。

    劉邦一死,樊噲就獲救了,同時陳平也獲救了。樊噲沒有被殺,回到了都城,周勃繼續代替樊噲討伐盧綰。

    最後,盧綰被周勃打敗了三次,盧綰只能逃到匈奴去,到了匈奴沒多久,盧綰就死在了匈奴。

    這就是盧綰為何要反,劉邦為何要殺樊噲的原因。

  • 3 # 溪仔X的歷史文化觀

    樊噲早年以屠狗為業,後追隨劉邦參加反秦鬥爭,以作戰勇猛著稱,西漢建立以後,被封為舞陽侯。樊噲,在最早追隨劉邦左右平定天下的部屬當中,無論是對劉邦的忠誠還是作戰的勇猛,都位列第一,無出其右者。

    我們先看看樊噲對劉邦到底有多忠:

    第(1),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僅僅依靠項伯在身前遮擋,性命危在旦夕之間,千鈞一髮之際,大將軍樊噲勇闖帳營,絲毫不懼項王,據理力爭,將劉邦安然救出,護送回營,這救命之恩,是天大的恩情。

    要知道,樊噲雖勇,可即便是單挑也遠遠不是項羽的對手,更不用說在項羽的大營之中,明知道是必死之局,還是捨命闖了進去,自然只能是對劉邦的忠誠讓他將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

    第(2),英布造反,劉邦得了重病在宮中養病,討厭見人,讓宮中守衛攔住群臣進諫,僵持了十幾天,最終還是樊噲帶頭衝了進去,後面群臣緊緊跟隨。結果看到高祖獨自一人枕著一個宦官躺在床上,於是又是一番痛心疾首、情真意切的勸說,結果讓“高帝笑而起”——顯而易見,劉邦對樊噲的忠誠心知肚明,所以非但沒有責怪,反倒一笑置之。

    至於樊噲的勇猛,戰績最能說明問題一一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當然,與韓信、曹參等人相比,樊噲算不上出色的將才,只是單純的勇猛,所以攻城掠地頗有不如,但在衝鋒陷陣之中的斬殺數量,絕對是第一的,勇冠三軍算實至名歸。

    中國有一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劉邦與樊噲還是連襟關係,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嬃,呂嬃是呂雉的妹妹,所以樊噲很信任劉邦,是劉邦的鐵桿粉絲。劉邦稱王后,樊噲成為第一批受封侯爵的人,建國後,又被封為左丞相,位高權重。然而,劉邦在臨死之前,卻曾下令賜死這位救命恩人,這又是為何?首要的隱患,當然是那些異姓諸侯王。於是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廢張敖,逼反盧倌、韓王信,把異姓諸侯王全部剿滅,同時大封同姓王。

    等到異姓王清理乾淨了。劉邦的主要矛盾是對自己的老婆呂后一黨。為什麼呢?因為劉邦此時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與兒子劉如意的安危,在他看來,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呂雉,就一定會被呂雉殺害。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劉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劉邦又發現,群臣都很擁戴呂雉的兒子劉盈,尤其是樊噲掌握著兵權,一旦他決意廢除劉盈甚至說要殺掉呂雉,呂家人會不會謀反作亂,樊噲會不會助呂家一臂之力?在他臨死前,因為聽說樊噲和呂后同謀,打算在劉邦死後害死戚夫人和如意。劉邦到這一步,對自己的江山無法完全掌控了,他只想保護自己的女人和孩子。於是,他派自己一黨的陳平和周勃去殺掉樊噲。可問題是陳平是個極會算計的人,他發現形勢已經不對了,劉邦說不定馬上就要死,而死後呂雉一定掌握大權,而那時如果陳平和周勃拿著樊噲的人頭上報,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最終,陳平沒有殺樊噲,而是將樊噲打入囚車,押回長安,結果在半途就得到劉邦駕崩的訊息,陳平立馬轉變方向,投向呂雉,而樊噲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績。

    劉邦生前沒能殺掉樊噲,呂雉便沒事,而呂雉沒事,戚姬與劉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 4 # 鵬心雀身

    劉邦臨死前欲殺樊噲緣於對劉氏江山的擔憂:樊噲為呂后一黨在軍隊的重要一員,殺之則能削弱其力量,可能防止呂氏篡權。

  • 5 # 華英雄說歷史

    關於劉邦臨死前要殺樊噲,《史記·樊酈滕灌列傳》中是這樣記載的: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樊噲小劉邦14歲,從小就和劉邦的關係非常鐵。在劉邦舉事前,樊噲以賣狗肉為生,劉邦沒少蹭吃蹭喝。劉邦和呂雉成親後,還牽線做媒讓妻妹呂嬃嫁給了樊噲。他們倆人既是好兄弟,又是連襟姻親,這在劉邦沛縣班底中是絕無僅有的。劉邦起義後,樊噲一直不離不棄,為劉邦八方征戰,立下赫赫戰功,也多次救過劉邦性命。其中樊噲在鴻門宴上的表現,讓人印象特別深刻。劉邦稱帝后,又為劉邦四處平亂。可以說,樊噲對西漢開國的功勞,僅次於漢初三傑。

    可就在劉邦病重時,劉邦聽信讒言要殺了樊噲。不過樊噲也的確命大,在押回長安的路途中,劉邦就駕崩了,樊噲因此逃過一劫。很多人都想不通,樊噲對劉邦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兄弟感情那麼好又是連襟的姻親關係,劉邦怎麼就把黑手和屠刀伸向了樊噲呢?

    其實,理由很簡單。促使劉邦痛下殺手的重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其一:告狀之人非常高明,把劉邦的軟肋拿捏得死死的。

    劉邦到了晚年,多次想廢掉太子劉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他經常說:如意類我。這引起了呂雉的高度警覺,呂雉一方面大力籠絡權臣,一方面想盡辦法請來商山四皓,劉邦這才覺得太子“羽翼已成,難動矣”。可劉邦心裡明白,自己死後,呂雉是不會放過戚夫人和劉如意的。

    儘管劉邦為劉如意的退路做了安排,但戚夫人仍覺得不踏實。隨著劉邦身體越來越弱,她的恐懼就越來越強烈。所以,就有人向劉邦告狀了。很顯然,這次告狀是戚夫人一黨安排的。而且告狀之人很高明,他準確地把握住了三點:一是挑樊噲下手,因為樊噲是呂雉的妹夫,有殺劉如意的動機。二是樊噲正領兵作戰,手握兵權,有殺劉如意的能力。三是看準了將死的劉邦正在為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活路而擔心。這三招,招招擊中劉邦的軟肋。所以,劉邦毫不猶豫地安排陳平和周勃去軍營直接斬殺樊噲。

    其二:劉邦也擔憂呂雉專權,殺樊噲可以削弱呂后勢力。

    呂雉的為人,劉邦非常清楚。呂雉的權謀,連劉邦都感到恐懼。呂雉性格極為堅韌,心思縝密,心機極深,籠絡人心的手段和化解危局的能力不輸給劉邦,而且關鍵時刻比劉邦還要堅決果斷,出手也更加心狠手辣。

    起初,劉邦改立太子的決心很大。但呂雉並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反而非常冷靜,暗中籠絡朝中有分量的大臣。所以劉邦徵求眾人意見時,竟沒有一個人同意。在平定英布叛亂時劉邦中了箭傷,劉邦自感時日無多,又提出了改立太子的事情。張良給呂雉出了一個主意,讓太子請來商山四皓。呂雉成功地化解了這一天大的危局。

    另外呂雉誅殺韓信,其堅決果斷和心狠手辣展現無遺。呂雉知道韓信最信任蕭何,就讓蕭何騙韓信說劉邦已經得勝回朝,百官們都已入宮祝賀。韓信被騙到未央宮後,呂雉用一群宮女將韓信斬於鍾室。劉邦得勝回朝後,得知韓信已死,且喜且憐之。

    劉邦臨死前,已經知道呂后的勢力已經不可撼動,但他想到呂雉畢竟是劉盈的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所以他不敢動也動不了呂雉,只有拿樊噲開刀,以削弱呂后的勢力。

    其三:樊噲功勞太大,擔心劉盈羸弱鎮不住樊噲。

    在劉邦誅殺一系列功臣後,剩下能帶兵打仗的已經不多了。特別是沛縣班底的武將中,樊噲的功勞最大,資歷最老,性格最烈。比起老實忠厚的夏侯嬰和周勃,樊噲要難以馴服得多。

    劉邦和呂雉在世時,樊噲肯定不敢有任何不臣之心。但是太子劉盈年歲不大,且性格仁慈寬厚,駕馭樊噲肯定是有難度的。萬一哪天自己和呂雉都不在了,誰能約束樊噲呢?誰又能保證樊噲不造反呢?他的好兄弟盧綰,封為燕王,最後也反了,他還有誰可以相信呢?此時此刻,已經病入膏肓的劉邦,在他的心中,還有什麼比自己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更重要呢?

    總結:可以想象,劉邦要殺樊噲那一刻,曾經的救命之恩,曾經的兄弟情義,在他的頭腦中也許會一閃而過。可是,已經煉就鐵石心腸的劉邦,卻不會有半點猶豫。皇權路上,一切的絆腳石,他都必須除之而後快。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責任,更是他的悲哀。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開國皇帝,無不是踩著對手屍骨登上皇帝寶座。這個對手,既可能是兩軍對陣的敵人,也可能是親密無間的戰友,甚至還可能是自己的骨肉兄弟。冷血和嗜殺,是帝王的本性。當他的屁股坐上龍椅那一刻起,看似臣民擁戴、富有四海,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 6 # 油茶歷史絲語

    劉邦要殺樊噲是為什麼?當然是為了劉氏江山和皇位嘍!

    走在歷史的T上,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當你走完一圈回到現實的時候就會明白:在古代皇帝和皇族可從來就沒有什麼道理跟你講,在他還沒有上位之前或者創業階段,他和你可以稱兄,可以道弟,但是,一旦他已經上位,或者他自認為已經完成創業,你就得要小心,你就得要謹慎了,因為自此之後,你曾經的功勞往往不再是你的榮耀,而是給你引來殺身之禍的“根源”,甚至你的功勞越大,招來殺身之禍越快,受到的打擊就會越重、越大。

    韓信的例子就是最好的明證,可以說韓信為劉邦漢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這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功成名就”之後立即遭到劉邦的貶損和呂后、蕭何的誘殺,其結局之悲慘同樣是令世人感到扼腕嘆息的。所以,在劉邦認為樊噲已經威脅到劉氏的社稷江山,危及到自己的皇位,決定要殺他的時候,他整個兒就是一塊劉邦皇權路上的絆腳石,是必須先除之而後快的。什麼曾經的救命之恩,什麼曾經的兄弟情義,什麼曾經的皇親國戚都不值得一提。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的一次次“演練”形成了帝王冷血和嗜殺的本性。可以說每一個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大多數都是踏著無數的屍骨,甚至自己的骨肉兄弟的軀體登上皇帝位的,因此,樊噲成為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被殺是他的宿命;最後因劉邦的突然駕崩而沒有被殺死,只不過是他一時的幸運。

  • 7 # 劉一千五

    一,劉邦與樊噲是兩老姨,他們背後的裙帶關係是呂后姐妹。

    劉邦與樊噲在沒有碰上呂公之前,就是社會朋友和兄弟。當時,以劉邦為中心的江湖已經形成了。所以,劉邦得了美人呂雉後,她的妹妹呂須就跟了樊噲。這就是親戚朋友關係了。

    秦末天下大亂,各種勢力登場。連沛縣縣令也準備反了。他讓蕭何曹參出面,蕭何曹參認為划不來,把劉邦推薦給了上司。樊噲跑去叫劉邦,劉邦已經是一方“諸侯”了,百多號人的頭比公司董事長還牛氣沖天。

    二,關於樊噲的故事,說個大概如下

    劉邦入咸陽,要接受咸陽宮裡面的一切,樊噲罵他是桀紂,是秦始皇再世,如果不是張良出面,劉邦可能把小老姨給打了;劉邦與項羽在鴻門喝酒,醉得快出事了,是樊噲進去把范增的好事攪黃了;劉邦建立漢朝後,躲在深宮不出來問朝,是樊噲衝進去把老姨架出來見大臣們。

    韓信高掛後,劉邦親自出徵感到力不從心,就讓樊噲帶兵出戰,樊噲平定北方有大功。

    這樣的人,要敢說,要能力,要關係,要牛氣,誰都不敢比。何況,樊噲的老婆能力也厲害,三個婦人封侯,裡面就有臨光侯呂須。

    樊噲夫妻兩個是劉邦夫婦的得力幫手,為什麼劉邦要殺樊噲呢?

    三,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

    事情的起因,除了出在劉邦處理妻妾不當的問題上。還在於樊噲與韓信的關係上,韓信與樊噲是上下級關係,韓信為淮陰侯時,到部下樊噲家去,樊噲是跪著迎接,口稱大王。禮數非常周到。而韓信剛剛被誅滅。蕭何還被皇帝懷疑,何況樊噲,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呂后是原配,幹實事的,有劉邦的嫡長子劉盈。

    戚夫人是妾,一個才藝美人。她的兒子劉如意,是個劉邦特別喜歡的孩子。

    劉邦想把劉如意立為太子。後來的一切就是圍繞這個問題發生的。

    呂后自然要維護自己和兒子的合法權益。樊噲是呂后的姨妹弟,他的態度不論如何,人家都以為是向著呂后的。所以,劉邦也可能這麼想。但是,劉邦這時還沒有發作。

    劉邦發作對樊噲的不滿是在劉邦年老、孤獨、無能的時候作出的決定。

    說年老,劉邦已經六十左右的高齡了,夠老的了,關鍵問題是他還有許多事情沒有處理好,所以,心頭火爆;說孤獨,是劉邦因為立太子一事,除了戚夫人外,大家都反對,因此,劉邦感到孤獨;說無能,是劉邦貴為皇帝,他也沒有辦法保全戚夫人母子在他去世後的安全。

    就在這些問題同時迸發的時候,有人打小報告給皇帝,說樊噲說的,陛下萬歲後,樊噲這傢伙要殺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

    劉邦一聽,怒火中燒,也不考慮是不是真的,就把陳平周勃叫來,扔了一把寶劍給他們,說你們去把樊噲的頭給朕取來,取不來,就用你們的頭換……

    四,結果,皇帝劉邦駕崩,詔命作廢

    樊噲這時正統帥幾十萬大軍討伐陳希餘黨之亂。他壓根兒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屁顛顛地跑來迎接朝廷使者。

    於是,樊噲被逮捕,裝在檻車裡押往長安。

    樊噲的命大,碰上兩個滑頭,他逃過一劫,在回來的半路上,皇帝劉邦駕崩,樊噲被放了出來,回到長安,恢復過去的一切。

  • 8 # 歷來現實

    樊噲是漢朝開國元勳,曾經被封為舞陽侯,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把其寫入"列傳"。

    大臣不計其數,能被封侯的,絕不是等閒之輩;歷史人物數不勝數,能寫到"列傳"的,肯定不是尋常人。

    樊噲原來只是個殺狗的屠戶,跟鎮關西沒有多大區別,如果不是遇見劉邦,說不定一生默默無聞,最多是個屠宰場老闆。

    有個名主持曾經謙虛說,到了央級TV,是一隻狗也會走紅;網路上有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飛起來。意思是說,有了好的平臺,你才會有用武之地。

    在劉邦看來,韓信也好,英布也好,離開自己搭建的這個平臺,一定是一事無成。

    所以劉邦在奪取天下之後,就對那些看不順眼的大臣來了個兔死狗烹,但是對於自己的這個老鄉,一起扯大旗造反,一起出生入死的哥們,劉邦還是真心有點捨不得。

    樊噲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劉邦的連襟,是皇后呂雉的妹夫。

    更有甚者,范增當年設下鴻門宴,攛掇項羽痛下毒手,要將劉邦置於死地,席間導演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好戲,劉邦命懸一線。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樊噲抄傢伙闖了進去,怒目而視,把對手嚇得魂飛魄散,斬首劉邦的計劃就此流產。

    實事求是地說,樊噲對劉邦不僅是忠心耿耿而且是死心塌地,劉邦對此也心知肚明。

    但是劉邦在晚年寵愛戚夫人,冷落呂后,還打算讓戚夫人的親生兒子劉如意接班,樊噲就成為權力順利移交的最大障礙。

    眾所周知,呂后是漢朝的正牌皇后,呂后的兒子劉盈按照慣例應該是法定接班人,劉邦年老體弱,自己無法讓劉如意接班,百年之後,肯定會因為權力交接血雨腥風,到時候呂后肯定會發難,樊噲作為具有崇高威望的老一輩開國功臣,屁股一定會坐在自己大姨姐和外甥那邊,自己的愛妾戚夫人就必敗無疑。

    所以,在有生之年除掉樊噲就成為既定方針。

    樊噲啊,不是朕心太狠,而是你不會娶妻,偏偏娶了呂雉的妹妹,也怪不得朕了。

    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為了漢朝千秋萬代,永不變色,只能犧牲你一個,幸福千萬人了。

    公元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後,因為鞍馬勞頓,加上箭傷發作病倒了,臥床不起。

    這時候劉邦不能不為身後事著想,將除掉樊噲列入議事日程。劉邦是一國之主,除掉一個馬仔易如反掌,只是缺少一個藉口。

    恰好這時候此時,燕王盧綰叛變,劉邦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派遣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征討。

    樊噲帶兵前腳剛走,就有大臣上本告樊噲的黑狀,他們對劉邦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等到皇帝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防範。"

    這當然都是劉邦自導自演的一齣戲,依照樊噲跟劉邦的特殊關係,誰敢離間他們君臣關係,除非大腦進漿糊了。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得到了劉邦的暗示和默許,劉邦需要的就是這個過程,這才帝王權術,這才叫登峰造極。

    看到奏本的劉邦心中大喜,他下令剝奪樊噲的兵權,讓周勃接替他的職務,並密令陳平、周勃為國“鋤奸”,把樊噲這個潛伏的“黑暗勢力”一舉拿下。

    但陳平是漢朝智囊,有名的陰謀家,他對武夫周勃冷靜地分析了國內局勢,說對劉邦的指示要有保留的執行:

    "樊噲是漢朝忠臣,是劉邦的大紅人,而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是皇親國戚,不僅勞苦功高,而且位高權重。萬一我們殺了樊噲後,皇上這老糊塗後悔了,我們豈不是要當背鍋俠?再說皇上越是病重,朝中局勢就越是複雜,我們越是要擦亮雙眼,保持警惕,要圓滑點。"

    周勃一聽,也沒了主意,便問:"這該咋辦,難道我們要把樊噲放了嗎?"

    陳平說:"肯定不能放,那樣我們死定了,咱們不如把樊噲綁上囚車,送回長安,讓皇上自己處理。"

    二人既受詔,馳傳未至軍,行計之曰:"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憤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陳丞相世家》

    陳平老到的程度豈是劉邦可比,果然,還沒有等他們返回來,劉邦就一命歸西了,樊噲死裡逃生,陳平和周勃也沒有引火燒身,反而送呂后一個順水人情。

    總之,樊噲不死,不是劉邦手下留情,而是沾了陳平圓滑的光,也是自己命不該絕啊。

  • 9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劉邦想要殺樊噲,主要是為了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劉邦晚年很寵愛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由於戚夫人得罪了呂后,劉邦在去世之前,非常擔心自己去世之後,呂后會殺死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為了能夠保住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的性命,劉邦找到了對呂后有恩的周昌,懇求周昌一定要照顧好趙王如意。同時劉邦還派遣陳平和周勃斬殺呂后的妹夫樊噲,想要削弱呂后家族的勢力。

    劉邦為戚夫人謀後路

    劉邦一統天下之後,呂后已經年老珠黃,很少跟隨在劉邦的身邊。戚夫人依仗著劉邦的寵愛,想要為自己的兒子趙王如意謀取太子之位。結果滿朝文武都支援呂后,戚夫人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只能放棄了繼續爭奪太子之位。

    戚夫人爭奪太子之位失敗後,呂后對戚夫人恨之入骨。劉邦知道呂后的狠毒手段,他擔心自己一旦去世,呂后肯定要殺死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因此劉邦在病重的時候,請來了對呂后有恩的周昌。周昌最初並不願意保護戚夫人母子,最後劉邦親自懇求周昌,周昌才被迫接受了任務。

    劉邦想要削弱呂后勢力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劉邦即將去世的時候,樊噲正在外面領兵作戰。劉邦擔心樊噲幫助呂后誅殺戚夫人,便找到陳平商議,想要讓周勃取代樊噲的地位。為了徹底斬草除根,劉邦給陳平和周勃下了一道聖旨,只要陳平和周勃到達樊噲的軍營,就立刻將樊噲斬首。

    劉邦讓陳平和周勃殺死樊噲,主要目的是想要削弱呂后的勢力。樊噲是呂后在功臣集團中的依仗,假如樊噲被陳平和周勃殺死,陳平和周勃能夠控制漢朝的軍權,呂后肯定要收斂一些,戚夫人母子也有機會保全性命。

    劉邦所託非人

    雖然誅殺樊噲有劉邦的聖旨,但是陳平和周勃卻有自己的打算。陳平認為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劉邦手下的大將,一旦劉邦痊癒後反悔,或者劉邦駕崩之後呂后掌權,陳平和周勃都難逃一劫。

    最終在陳平的設計下,陳平和周勃採用了一種“折中”的方法來處理樊噲。陳平和周勃在控制樊噲的軍隊後,將樊噲放在了囚車裡面,押到長安聽從呂后和劉邦的發落。結果樊噲還沒有到達長安,劉邦就已經駕崩,呂后將樊噲釋放官復原職,陳平和周勃也撿回了一條性命。

    總結

    劉邦晚年想要殺死樊噲,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的安全。劉邦在下達誅殺樊噲命令的時候,頭腦已經比較的糊塗。樊噲只是一個莽夫,真正能夠威脅到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的人是呂后。以呂后的權謀手段,就算是陳平和周勃控制了樊噲的軍隊,最後也不可能是呂后的對手,只是多殺一個樊噲而已。

  • 10 # 縱觀歷史2020

    劉邦臨死之前,下令讓陳平殺掉樊噲,結果陳平還未執行命令,劉邦就已去世,在呂后的保護下,陳平沒有殺樊噲。劉邦想殺樊噲純粹就是因為樊噲和呂雉有親家關係,怕自己離開後外戚勢力增大,而陳平左右為難,但他特別機智,從而保全了自己。劉邦是擔心死後呂雉亂政,而樊噲作為呂雉的妹夫,是呂氏勢力唯一有能力,有實力可以和周勃、陳平等一較高下的人物。

    舊時帝王為了鞏固政權,保住江山和皇位,會重任親信,但在重任時,也會安插心腹為左右大將,以防不測,以防生變。樊噲是幸運的,因陳平多疑,怕劉邦反悔,更怕劉邦駕崩後,呂氏家族找其算帳,樊噲才倖免逃過一劫,伴君如伴虎,不管時代怎麼發展,這都是一條不變的規律。

    想不想造反是一回事,能不能造反是另一回事,能不能造反成功更是一回事,劉邦很清楚自己是怎樣造反成功的,就是在另一群野心家的推動下才奪天下。當有可能會奪得天下時總會有野心家出來,到時人性不好說,不如趁著自己還有能力去消除這些危機,政治上的失敗是賠上整個家族的生死。

    劉邦趁著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殺了這些個位高權重的,從長期來說穩固江山社稷是最好的做法。此時不造反,不代表劉邦死後不造反。樊噲不造反,不代表樊噲的兒子不造反。

    劉邦為何要殺樊噲,首先要分析劉邦的人生經歷

    呂公嫁女時,劉邦尚未起事,相面之說雖不可信,但可窺斑知豹,呂氏下嫁閨女是為了政治洗白。比如地主將女兒嫁給貧下中農如出一轍,而呂公嫁女都嫁給了地痞流氓值得深思。當此之時,天下雖亂,但未大亂,於劉邦而言,於呂太公而言想問鼎天下,無疑痴人說夢。

    太子劉盈體弱多病,雖仁義,但無決斷,出於江山社稷考慮,劉邦想要廢掉長子劉盈,立次子劉如意為太子。但在博弈過程中,劉邦不得不考慮廢長立幼後對朝廷分崩離析的影響,所以妥協。

    至於周勃,陳平去抓樊噲,說到底是劉家的家事,為什麼不直接派周勃去殺?還不是老劉很清楚,周勃是直腸子,真的殺了,劉氏江山分崩離析,實非劉邦本意,所以派陳平同行,陳平心思縝密。

    呂氏誘殺韓信,並非是拉攏不成,怕韓信成為呂氏篡權的最大阻力,但當時劉邦尚是春秋鼎盛之時,而且韓信一直都心懷感恩,未有反心。所以,呂后誅殺韓信於長樂宮,是做了劉邦想做未做的事,或者說做了劉邦尚未決斷的事。故爾劉邦,且喜且憐之。憐什麼?除了憐韓信以外,難道沒有自苦自憐嗎?

    樊噲和呂氏關係太深了,劉邦已經意識到呂氏力量已經撼動劉家的地位,軍中只留下了周勃,如果樊噲還在,陳平和周勃並不一定能平定諸呂之亂。劉邦作為皇帝要死,考慮的是劉姓皇權穩固安全的問題。為了防止外戚獨大就要平衡掉呂氏家族的一部分權力,樊噲僅僅是要被裁撤的呂姓家族一部分的軍權而已。

    劉邦的殺與不殺都充滿了智慧,殺丁公封雍齒,殺鍾離昧封季布,想殺樊噲估計是怕自己死了之後出現後戚干政,歷史也證明劉邦死後呂后和他的親戚一手遮天權傾朝野。不要說皇帝殺功臣,這種矛盾是無形中產生的,皇帝比任何人都需要安全感,這是一種現象無法避免,劉邦,朱元璋都是共患難的兄弟打出來的,也只有這些共患難的可以威脅到皇權。

  • 11 # 左遷右侍郎

    樊噲曾經是狗肉攤的老闆,他靠的是家傳的手藝,所以每天的收入還是不少的。在劉邦還沒有起義之前,總是會隔三差五的叫上一些好友,在他的攤位上白吃白喝,而他本身也就是一個喜歡結交好友之人,有著直爽豪氣的性格,也沒與劉邦計較。在呂氏姐妹招親的時候,劉邦便迎娶了呂雉。之後在劉邦的幫助之下,樊噲迎娶了呂嬃,所以之後兩個人的走動就變得更加的頻繁了。在得知劉邦起義以後,他全力支援,將自己的主產都變賣了,直接進入了隊伍當中,成為了劉邦的跟班。他是非常英勇之人,每到打仗的時候都會身先士卒。在劉邦有困難的時候,他也總是衝在第1個,可謂是十分的忠心。

    在項羽擺鴻門宴的時候,就是他手拿著兵器進入了帳內,據歷史資料記載,當時項羽看到他那個樣子都有些驚呆了,覺得這個人是一條漢子,直接賞賜了他一罈烈酒。而在劉邦當上皇帝以後,他也成了左丞相,而他的爵位是舞陽侯。但是從爵位上面看來,他比韓信等人是差了很多的,可能會有人覺得這對他是不公平的,畢竟在劉邦創天下的這個過程當中,他是立下了很多的功勞的。

    但仔細想來,並不是劉邦沒有給他更好的待遇,他被封王已經是非常大的福氣了。因為這說明劉邦非常信任他這個人,因為劉邦並不想冊封韓信等人,但是身為一國之君,為了穩定軍心,也不希望寒了大臣的心,迫不得已才會把韓信等人封為王。而樊噲是與劉邦出生入死,兩個人又是連襟,所以沒有必要去搞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從史料當中能夠看出樊噲是一個有勇之人,但是卻看不到他的智慧。這種人可以在戰場上殺敵作為先鋒,但是不可能自己獨當一面。所以綜合起來他與劉邦是有著很好的關係的,但是他也沒有被封王的能力。

    但是在樊噲晚年的時候,劉邦並沒有把他當自己人,反倒是想要把他殺死了,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反轉呢?首先當時劉邦非常信任盧綰,但是他卻背叛了大漢王朝,直接投靠於匈奴,這對於劉邦來講是非常傷心的。相比較之下,樊噲與劉邦的關係是沒有盧綰更好的,他的背叛讓劉邦對周圍人都起了疑心,甚至是有些心灰意冷,所以開始不信任樊噲。其次就是大漢王朝在建立之初,有很多手握兵權的王侯,但是兔死狗烹,那些手握兵權的異姓王侯早已經被殺掉了,真正手握兵權的人是很少的,而樊噲便是其中之一。劉邦當然要考慮這些手握兵權的開國元勳,因為他們手裡拿著兵權,也就意味著中央不能集權。還有就是樊噲與劉邦是連襟的關係,他害怕有朝一日,他幫助呂氏姐妹。

    最後就在那一時期,劉邦最寵的是戚夫人,當時想要改立太子。樊噲支援的是呂雉,如果改立太子,那麼他必定會出面阻攔,甚至有可能發動兵變。真是讓人沒想到,曾經親密的異性兄弟卻鬧到了一方不死不罷休。

  • 12 # 藍風破曉

    人的生死,很多時候不是自己決定的。

    出生時,沒有選擇的權利,而很多人死的時候,也沒有選擇的權利。所以,對那種因疾病死去的長者,我們稱之為“善終”。

    樊噲,作為劉邦建立西漢的名將,最後得以善終。

    但是,樊噲一度被劉邦下令殺死,不過,僥倖逃出了生天。那麼為什麼劉邦要殺樊噲呢?我們從兩人出現摩擦開始談起。

    1、劉邦和樊噲摩擦初起。

    樊噲,是劉邦的發小,是一起喝酒吹牛的小夥伴,曾經的職業是屠夫。只是,遇到了王朝更替,起義軍四起,樊噲跟著大哥劉邦起義了。

    論計謀,樊噲是比不上張良的。論指揮,樊噲是比不上韓信的。論管理後勤,樊噲也是比不上蕭何和曹參的。但是,樊噲有一個極大的優點,那就是作戰勇猛,悍不畏死,歷經無數次戰爭,積累了很多的功勞。

    因為和劉邦關係密切,所以,常常敢於直諫。

    劉邦剛做了幾年皇帝,異姓王英布造反了。當時的劉邦病重臥床,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內。可英布的事情火燒火燎,怎麼辦?誰也不敢私闖皇宮,因為稍有不慎,就會掉了腦袋。蕭何、周勃、灌嬰、陳平等人統統不敢入內。

    在等了十來天后,樊噲終於硬闖皇宮。進去之後,就跪下了,開始連哭帶說:“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啥意思?皇上,你帶領我們打天下,那時多麼威武!現在,天下安定了,陛下又是多麼疲憊啊!因為皇上你的病,大臣都不敢彙報工作,陛下也不出來和我們商量國事。卻和宦官在一起。皇上難道忘了秦朝的趙高嗎?

    樊噲的這番話,直接把劉邦說笑了。於是,趕快起來,安排協調如何討伐英布。

    按照劉邦的性格,樊噲硬闖皇宮,劉邦應該是不生氣的。但是,這事難道不會被其它人當做把柄來攻擊樊噲嗎?這是有可能的。可以說,這事算是個兩人關係轉化的重要節點。

    2、劉邦開始質疑樊噲,兩人矛盾加劇。

    樊噲的老婆是誰?是劉邦的小姨子,呂雉的妹妹。

    劉邦和樊噲除了君臣關係,還是一對連襟。

    但是,和皇帝做連襟,有好處,也有不足。好處自不必說,不足就是皇帝老婆失寵後,勢必影響所有的外戚勢力。

    呂后,確實失寵了,在劉邦心裡的位置遠遠比不上戚夫人等。但是,呂后的皇后地位還是不錯,因為生了一兒一女,母以子貴,因此當皇后也挺穩當。

    後來有一次,劉邦想把太子廢了,重新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幸好,呂雉請教了張良,請來了商山四皓,就此,太子之位保住了。

    因為劉邦為人大氣,也很聰明,他看見了外戚呂氏的勢力越來越大,呂后本人也越來越強勢,劉邦就此開始擔心劉氏江山會不會落入呂家手裡。

    公元前195年,劉邦討伐英布回來了。剛到長安,又得知盧綰造反了,這把劉邦氣得夠嗆,那是和他同一天生日的發小啊,怎麼幹這事?就此,劉邦又病倒了。

    病倒歸病倒,對於背判自己的人,劉邦絕對不會放過,因此派了樊噲去征討盧綰。

    樊噲剛出門,劉邦身邊就有人建議了:“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劉邦本來就對呂后屢次干擾朝政不滿,一聽此話,更加擔心。

    因為樊噲是外戚勢力範圍內的,如果樊噲和呂家合作,劉家江山會很快換姓的。這事讓劉邦打了個激靈。同時聯想到小夥伴盧綰的造反,劉邦不再敢相信樊噲了。於是,馬上開始改命令,準備臨陣換將。

    劉邦準備讓周勃代替樊噲討伐盧綰,為了萬無一失,讓陳平和周勃同去,同時讓兩人配合,就在軍營把樊噲殺了。

    曾經是兄弟,說翻臉就翻臉,真的是帝王無情啊!

    3、樊噲的運氣不錯,沒被殺。

    周勃是個實誠人,但陳平是個詭計多端的人,他一下子想到了問題的危險之處。一旦把樊噲殺了,陳平和周勃的命運就會發生改變,因為呂后和妹妹豈能輕易放過兩人?如果再吹吹枕頭風,或者趁著劉邦外出把自己兩人給辦了,豈不是就落了韓信的後塵?

    想來想去,陳平的辦法有了:抓住樊噲後,運送到長安,讓皇帝劉邦自己做決斷。

    當樊噲被抓後,整個人慌得一匹,因為劉大哥下手挺狠,逃脫不易。

    樊噲帶著失落的心情,坐著陳平準備的囚車向長安趕去。還沒有到長安,傳來了一個天大的訊息,劉邦病故了。此時的陳平長出一口氣,幸虧沒有殺樊噲,否則自己就是死路一條了。

    把樊噲押送入長安,陳平先趕到劉邦靈位前大哭特哭,哭得像死了老子似的,同時大喊道:“皇上啊,你讓我殺樊噲,可我怎麼能輕易殺一個朝廷重臣呢?我給你帶回來了,可是你卻走了.....”

    一聽這話,呂后姐妹算是明白了,樊噲還活著,是陳平沒有按照皇帝的命令殺了樊噲,而是帶了回來交由皇帝自己發落。而如今皇帝死了,人就直接交給了皇后。

    這波操作沒毛病,讓呂后對陳平反倒產生了信任和好感。

    陳平是個高手。

    回到開頭,要說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因為劉邦信了傳言,認為樊噲和呂后等人混在一起,欲對劉氏江山圖謀不軌。

    一句話,劉邦要殺樊噲,只因樊噲是外戚的一員,是呂家的女婿。另外,盧綰的造反也刺激了劉邦,擔心樊噲和呂氏進行合作,一起圖謀劉氏江山。

  • 13 # 墨久歌

    劉邦是誰?

    其實我們都或多或少的瞭解一點關於這位大漢天子的故事。在歷史上對於劉邦的評價是很高的,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奠基者和開拓者,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毛主席評價這位大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眾所周知劉邦善於用人,所以得到了蕭何、張良、韓信、樊噲等有勇有謀之士的幫助,盤踞蜀地佔據地理優勢,思維敏捷審時度勢。

    樊噲是誰?

    樊噲本是一個屠戶,後來跟隨劉邦起義,一舉推翻爆秦統治,成為漢高祖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建功立業之時功勳卓著。又曾經在鴻門宴上唇槍舌戰營救劉邦。西漢初年,擔任大將軍、左丞相,冊封舞陽侯,參與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王信等異姓王的戰鬥。劉邦傷重去世前,曾安排陳平處死樊噲,不過陳平不敢,後改為押解回京,途中因劉邦駕崩,樊噲逃得一命。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

    之所以劉邦要殺樊噲,從大局上著眼,還是跟臧荼、盧綰、陳豨、韓王信等幾個異姓藩王造反有關。楚漢之爭時,劉邦已年屆五十,楚霸王項羽才不過二十出頭,那是的劉邦上可以上馬能站,頭腦清醒,然而到了要斬殺樊噲之時,劉邦已經是到了知天命的時候了,對於他來說誰的威脅大,誰就得死。

    樊噲跟劉邦除了君臣關係在,還是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所以樊噲娶了劉邦正妻呂后的妹妹,他們就又多了一層關係。劉邦晚年更寵愛戚夫人,但知道自己沒有辦法看著小兒子劉如意長大成人,雖然幾次動過更改太子人選的念頭,卻都迫於朝臣壓力和時局動盪,未能實現。當生命垂危之際,他第一個念頭就是自己死後不能讓呂后專政,否則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日子都不會好過的,所以他殺下令陳平殺樊噲,是一樣能斷呂后臂膀。

    當然也有害怕手握重兵的樊噲,會在他傷重時,突然起兵造反,就像其他異姓藩王一樣,那他辛辛苦苦創下的漢室江山不就功虧一簣了嗎?

    以上就是劉邦死前下令陳平斬殺樊噲的原因,千古帝王都是如此,一將功成萬骨枯。

  • 14 # 斯文卿相

    劉邦殺樊噲,表面上看,是擔心樊噲造反,然而,他跟樊噲多少年的關係,難道不知道樊噲的為人嗎?

    樊噲屠戶出身,天生就是個莽撞人,這樣的人,沒有多少花花腸子,喜歡直來直去,當年,劉邦進軍咸陽,鄉下人頭一回到了大城市,就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躲到秦始皇的宮殿裡,整天價跟一幫花姑娘吃喝玩樂,立馬忘了自己幹嘛地。

    他忘了能行嗎?咸陽初定,項羽又快來了,大小多少事兒等著他,哪由得他這麼逍遙自在,於是呢。大夥兒一通猛找,找到之後,就派樊噲勸說, 為什麼派樊噲?

    說句不好聽的話,張良等都是聰明人,挖個坑讓樊噲跳,成了,大夥兒的功勞,不成,那也是樊噲一人的主意,樊噲就這麼替大夥兒頂了雷,生生把這事兒辦成了。

    他是怎麼辦成的,劉邦面前連威脅帶哭訴,捎帶腳的還用了點脅迫的手段 ,由此可以看出,樊噲到劉邦面前,基本沒把自己當外人,那是有話就說,有那啥就放。

    試問這樣的人,他能悄沒生息的憋著蔫壞嗎?

    當然不可能,劉邦對此也毫不懷疑,可問題是,既然不懷疑,那最後為什麼還要殺樊噲。個人觀點,主要在於樊噲的身份,樊噲什麼人?呂嬃的老公,呂嬃什麼人?

    呂雉的親妹妹,呂雉什麼人?劉邦的老婆, 劉盈的母親。

    劉邦活著的時候,就過分熱心政治, 參與奪儲之爭,而且還有點費盡心思,不擇手段。其後呢,雖然呂雉取得了勝利,劉盈當了鐵桿太子,然而這裡的問題是?

    劉盈很懦弱,呂雉非常強悍,如果不強悍,這女人,能把韓信、彭越等天下梟雄玩弄於股掌之上嗎?

    一個懦弱的兒子,攤上一個熱心政治,並且非常強悍的母親,那麼,劉邦就會考慮 ,百年之後,這天下到底姓劉還是姓呂呢?

    雖然他跟呂雉是兩口子,但絕沒有把天下送給呂家人的大度,畢竟,那玩意不是玫瑰花,送出去之後,花店裡還能再買兩朵。

    試想,本來就很擔心,這時候再加上樊噲,樊噲怎麼說也是個妥妥的外戚,韓信等人死後,論軍事才能,天底下就沒有超過他的了。

    說起樊噲的忠心,劉邦相信,自己活著的時候,樊噲是沒有問題的,但不小心殯天以後呢。呂雉、劉盈,以及其他跟樊噲沒有多大關係的劉家人。

    樊噲最終會向著誰?

    這裡有一個呂嬃作祟,出於人類的本能,他肯定會向著跟自己關係親近的人,不然,回家之後,跟老婆也沒法交代。

    或者,在樊噲心裡,忠於呂雉跟忠於劉邦是一樣的,誰讓他們是兩口子呢,況且,沛縣一起起家的老弟兄們還知道,劉邦是欠著呂雉人情的。

    出於上述種種因素,樊噲倘若屁股一歪,死心塌地的坐到呂雉一邊,試問,到時候,呂雉倘若起了點歪心思,事實上,呂雉的確起了歪心思,那麼,這種情況下,倘若有樊噲幫忙,局勢會變成什麼樣呢?

    估計,劉邦一想到這裡 ,腦門上就冒出了白毛汗,冒出白毛汗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

    反正當時殺功臣殺的手溜,已經背上了壞名聲,也不在乎多樊噲一個, 就這麼著,派陳平、周勃出發了。

    其實派陳平去,本身就說明,劉邦是不相信樊噲會造反的,為什麼這麼說?

    當時,樊噲統十萬大軍在外,漢朝初建,還沒有常備軍制度,這十萬大軍,無非是臨時徵召,臨時拼湊,這樣的軍隊,對朝廷沒多少忠心,他們信服的,只是統兵大將。

    這種狀況下,如果劉邦擔心樊噲造反,他會不留一點後手,就這麼大意嗎?

    當然,劉邦什麼人, 他哪會這麼大意,而是深深地相信,樊噲出於對他的忠心一定會束手就縛,事實上,劉邦還真蒙對了,樊噲就是那樣的人。

    綜上 ,既然不相信樊噲造反,還要以造反的名義將樊噲殺掉,說白了,就是為了斷呂雉羽翼而已,所以,臨終之際派人殺樊噲,並非昏邁,而是深思熟慮之後的舉動。

  • 15 # 鼎列治史

    漢十二年十二月,英布之亂平息,皇帝劉邦因為負傷的原因很快就回長安了,而右丞相酈商自然也要坐鎮都城。

    於是當北境傳來燕王盧綰有反意之後,皇帝劉邦便準備再度用兵了:

    高帝從破布軍還,病創,徐行至長安。燕王盧綰反,上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攻之。《史記·陳丞相世家》

    如上記錄,劉邦這一次將左丞相樊噲提升為相國,而後令其領兵北擊燕王盧綰。

    但是就在樊噲領軍出發不久後,都城長安便發生了鉅變:

    既行,人有短惡噲者。高帝怒曰:“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陳平謀而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史記·陳丞相世家》

    按照這裡的記錄,是有人說了樊噲的壞話,然後劉邦就信了,於是便令陳平和周勃持符節去罷黜樊噲的兵權,同時殺掉樊噲。

    雖然很多人都會將這次劉邦的奇怪行為歸於劉邦當時老眼昏花的精神狀態,但這種解釋顯然不夠合理。

    畢竟樊噲率領的軍隊不是幾千幾萬,而是足足二十萬北境雄師。因此除非劉邦此時已經瘋了,否則他的這封詔書完全有可能逼反樊噲。再按照後來劉邦即使是死前都精神狀態良好,所以恐怕劉邦之所以下達那道命令是有其他深意的。

    再按《史記·樊噲列傳》中的記載:

    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這裡又具體說明了劉邦換樊噲的理由,那就是前一日樊噲入宮時曾對旁人說過要率兵誅殺戚氏和趙王劉如意等人。於是劉邦才會勃然大怒,用周勃換掉樊噲。

    雖然這裡劉邦的確有殺樊噲的理由,但只因樊噲無心之言便臨陣換將,還是有點太過兒戲了。

    因此真正的理由,恐怕並不是所謂的前一日樊噲入宮時對旁人說的那番話,而是劉邦的病情突然加重了。以至於劉邦自己都認為自己恐怕熬不過去了,而樊噲此次集結二十萬大軍北征燕國,縱然燕王盧綰實力不俗,但想來也是很難抵擋的。

    而劉邦當時已經熬不住了,恐怕是等不回樊噲了。如此要是真讓樊噲勝利迴歸,那麼彼時的樊噲不僅領有相國職位,而且還手握數十萬大軍,再加上又有定燕大功,以及呂氏的支援,試問朝廷內外還有誰能和樊噲抗衡呢?

    所以樊噲當時說過什麼話其實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一旦樊噲順利迴歸,那就有真正權傾朝野的可能。所以劉邦在旁人的說動下,很快就明白了這其中隱藏的巨大禍患,於是便急令周勃和陳平持符節去奪樊噲軍權。

    即使到時候周勃和陳平沒有殺樊噲,可一旦這二人掌權了,則勢必不會再把軍權讓給樊噲了。如此朝內有呂氏,朝外有周勃、陳平,再加上右丞相酈商可以居中調和,如此方能讓漢帝國平穩的渡過這段權力真空期。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相對合理的解釋清楚劉邦突然臨陣換將的奇怪行為。

  • 16 # 史海鉤沉

    瞭解一點西漢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樊噲不僅是劉邦的挑擔(農村的一種親戚間的叫法,樊噲娶了劉邦的妻子呂雉的親妹妹,有些地方也叫連襟),還是劉邦的忠實擁護者。

    著名的《鴻門宴》中,劉邦正是由於有了樊噲的幫助才逃過一命。可以說自劉邦起兵時起,樊噲就是劉邦最忠心的心腹。用大家現在的話說,樊噲就是劉邦手裡最靠譜的槍,劉邦讓他打西,他絕不會打東。

    劉邦與樊噲之間既有親情又有友情,這種關係在歷經了革命戰火的屢番考驗後,就變得更加地牢固了。說實話,別看西漢朝堂人才濟濟,但在劉邦心中,最信任的武將人選裡,恐怕沒有誰能超過樊噲了。所以,儘管後來劉邦殺了一眾西漢開國功臣,樊噲仍然屹立西漢朝堂而不倒。

    那麼,既然劉邦和樊噲關係那麼鐵,為什麼劉邦還要殺樊噲呢,其實說起來,劉邦要殺樊噲也只是一時起意而已。

    當然,要搞清楚歷史人物之間的關係,什麼時候都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那麼今天既然我們是要來分析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不妨先來看看劉邦和樊噲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是怎麼樣的。

    那麼,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呢?

    一、劉邦年老多病,性格多疑。

    先說劉邦,大家都知道劉邦四十多歲(由於劉邦出生日期不詳,故多認為其起兵時已近四十)的時候還是秦朝治下的一介流氓小亭長(大概相當於今天的鄉長),後來經過幾年時間的艱苦征戰,最終建立了西漢王朝。

    公元前202年,54歲的劉邦稱帝了。別看在現在五十多歲還正是一個人年富力強的時候,但在中國古代,五十多歲已經是個快入土的老頭,更何況劉邦少時窮困,後來又歷經戰亂,那身體肯定是不會好的,身體一不好,腦子就容易多想,這一多想就出事了。

    和後來的歷代皇帝一樣,體會到了皇位給自己帶來的無盡好處後,劉邦就開始變得多疑了,在劉邦眼裡,這天下的人都想要做皇帝。那還了得,那誰對自己的威脅最大呢?必定是手握大權的將軍們和異姓藩王了。於是,在稱帝后的七八年間,劉邦將這些個異姓王和將軍們基本清除了。

    本以為現在天下就太平了,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盧綰反了,盧綰那可是劉邦最信任的人吶。於是,躺在病床上的劉邦愈加多疑了,變得連誰都不敢信任了。

    盧綰反叛後,劉邦派樊噲領兵前去平叛,此時恰好有人在劉邦面前說樊噲的壞話,於是多疑的劉邦才對樊噲起了殺心。

    二、劉邦晚年,呂后擅權,作為呂后的妹夫,樊噲自然是站在了呂后和太子劉盈一邊。

    在誅殺了不少異姓王后,本以為天下都應該對自己忠心了。可是有這樣一件事讓劉邦突然發現,在西漢朝堂上有一股力量已經在暗中成長到了連自己也無力抗衡了。

    這股力量就是呂后和太子劉盈。

    話說劉邦晚年,十分寵信戚夫人以及他與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並意欲將太子劉盈廢掉,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可是,當他剛剛提出這種想法的時候,突然發現,朝堂中並沒有出現他想要的那種一呼百應,反而是反對聲一片,此時劉邦才意識到呂后一黨力量的強大,太子之勢已成,不得已才將改立太子的想法壓下。

    而在這件事情中,作為劉邦心腹的樊噲並沒有站隊劉邦,反而站到了呂后一邊,這件事令劉邦頗為心痛,也在心中埋下了對樊噲的殺機。但由於樊噲做人一直都小心翼翼,又有呂后一派的保護,劉邦並沒有找到除掉樊噲的藉口。

    三、樊噲大嘴巴,聲稱要殺了戚夫人。

    前文說過,在經歷了盧綰叛亂和改立太子事件後,多疑的劉邦已經對樊噲起了殺機了,但苦於一直沒有找到殺掉樊噲的藉口。

    這不,在樊噲平叛了盧綰之亂後,就有人在劉邦面前進言了,說樊噲曾經在醉酒後聲稱要殺掉戚夫人。

    話說,樊噲這個人與劉邦私交不錯,曾經也親自當劉邦面稱呼戚夫人為妖婦,責備他魅惑劉邦,擾亂朝堂。可那時候,劉邦和樊噲間關係還是比較密切的,劉邦覺得樊噲只是心直口快而已。再說了,有自己在,誰能動戚夫人一下呢。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劉邦病重了,他自知時日無多。在改立太子之事上,他覺得自己已經是虧欠了戚夫人和劉如意了,而如今又親耳聽到有人要殺戚夫人。心裡這團火瞬間就竄起來了,於是,才決定派陳平和周勃去殺掉樊噲。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陳平和周勃眼看劉邦活不成了,而呂后一黨也早已大勢已成,於是便綁了樊噲投了呂后一黨,樊噲最終得以善終。而劉邦心心相念的戚夫人後來被呂后派人做成了人彘。

  • 17 # 行者言七

    鴻門宴前,幸得樊噲,方有劉邦後世。但劉邦隨著年齡的增長,劉邦身體越來越不好,疑心也越來越嚴重,恰巧這時,有人詆譭樊噲和呂氏結黨。劉邦一聽這話,想了一下,假如有一天我去世了的話,那麼樊噲到底會做出一些什麼出格的舉動呢?而且,劉邦本來就對呂后干預朝政,早已不滿,而樊噲又娶了呂后的妹妹。立時覺得情況嚴重,便起了殺心,並且是要立刻殺還要見到腦袋。

    讓陳平負責此事,陳平發現皇帝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了,而且樊噲是皇帝的老部下,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位高權重。自然考慮周全,古代又沒啥高鐵,汽車、飛機啥的,成平抓了樊噲沒有立即殺他,而是決定押送回京,結果一干人等走到半路,劉邦駕崩,呂后掌權,於是就釋放了樊噲,並且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 18 # 笑談文史

    題主說的應該是樊噲吧,樊噲本是沛縣一個殺狗的屠夫,與劉邦關係親近,跟隨劉邦一起起兵反秦,在項羽擺鴻門宴宴請劉邦時,拿盾持劍強行闖入軍帳譴責項羽聽信小人之言要加害劉邦,替劉邦解了圍,並在之後保護劉邦從小路離開項羽軍營,安全返回。

    之後,樊噲跟隨劉邦南征北戰,作戰很是英勇,在楚漢爭霸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漢立國之後,樊噲仍然是劉邦的忠實擁護者,先後平定了各處的叛亂,因功晉升為大將軍、左丞相。

    而樊噲險些被劉邦所殺,是因為樊噲是呂后的妹夫這一身份。劉邦晚年疾病纏身,以呂后為首的政治勢力崛起,在樊噲率軍北上討伐謀反的燕王盧綰時,有人便對劉邦進言,說樊噲身居要職,掌握兵權,而且與呂氏勾結,想在劉邦死後圖謀不軌,讓劉邦提前剷除樊噲。

    於是,劉邦便派遣陳平前去軍前宣詔,而暗地裡則將將軍周勃藏在車內,準備陣前換將,並斬殺樊噲以除後患。陳平與周勃倒是成功制服了樊噲,但考慮到樊噲是開國功臣,自己雖有王命,但萬一皇帝反悔了,就只能怪在自己頭上,便將樊噲押解進京,準備讓劉邦自己處置,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途中就傳來了劉邦病逝的訊息。此時呂后全面把持朝政,樊噲自然就沒死成了。

  • 19 # 蟬大俠

    劉邦手下大將樊噲,在鴻門宴上確實救過劉邦一命。當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情勢萬分危急,張良出去把樊噲叫進大營。樊噲當面指責項羽意圖殺害功臣,迫使項羽放過了劉邦。司馬遷也說,那天要不是樊噲闖營責備項羽,劉邦就完了。原文是:“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譙讓項羽,沛公事幾殆。”(《史記·樊噲傳》)

    樊噲是劉邦的沛縣老鄉,最早是賣狗肉的。從劉邦起事開始,樊噲就跟隨他南征北戰,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舞陽侯。

    劉邦對樊噲起了殺心,應該是在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當時劉邦重病臥床,有人對劉邦說:“樊噲和呂氏結黨,就等著皇上您駕崩,他就要帶兵將戚夫人、趙王如意統統殺掉。”劉邦聽後大怒,馬上召來陳平,令他和周勃一起到樊噲軍營去,將樊噲就地斬首,周勃代樊噲為將。

    劉邦連辯解的機會都沒給樊噲,就急著要殺他,到底是為什麼?這裡面大有文章。劉邦晚年,一直擔心兩件事,可以說是寢食難安。

    第一件是擔心江山改姓。當時劉邦把異姓諸侯王收拾得差不多了,還跟大臣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但是,以呂后為核心的呂氏集團已經崛起,對劉氏天下形成巨大威脅,劉邦對此也感到無奈。

    第二件事是擔心美人遭殃。劉邦晚年最寵愛的是戚夫人,戚夫人為他生了兒子趙王如意,他也非常喜歡。可是劉邦知道,自己死後,呂后還在,戚夫人的日子絕對不好過。劉邦為什麼一直鬧著要換太子,把呂后的兒子劉盈換成如意,除了對如意的喜愛外,也是要保護戚夫人。

    知道了這兩點,就不難理解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了。樊噲是呂后的親妹夫,不管他本人想不想,他都是“呂氏一黨”。而且樊噲功勞很大,聲望很高,如果真是“呂氏一黨”,那絕對是呂氏中堅力量,也是劉氏的大患。現在有人告發樊噲和呂氏結黨,等劉邦一死,就要領兵殺戚夫人、趙王如意,可以說是擊中了劉邦心裡的痛處,使劉邦下了狠心,殺樊噲以絕後患。

    不過,事情未能如劉邦所願,因為陳平這個人善於審時度勢,沒有將樊噲就地斬首,而是押解了回來,人還沒到長安劉邦已經死了,呂后當然釋放了樊噲,恢復了官爵。

    可以肯定,如果劉邦真殺了樊噲,這將是繼他誅殺韓信之後,被後人口誅筆伐最多的一件事。

  • 20 # 香茗史館

    樊噲作為豐沛嫡系,是最早跟隨劉邦從豐沛起事的人之一,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秦末戰爭和楚漢爭霸中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就在劉邦晚年彌留之際,先是派樊噲率兵去平定燕地的盧綰叛亂,隨即又派陳平和周勃前去殺掉樊噲,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原因出在了劉呂爭權上,因為樊噲是呂雉的親妹夫,作為呂氏集團中仍然擁有軍權的將領,為了避免劉氏江山落入呂氏手中,劉邦必須處死他。

    劉邦彌留之際派陳平和周勃處死樊噲

    樊噲從豐沛起事以來,一直跟隨在劉邦左右,是劉邦的愛將。然而到了劉邦晚年,尤其是平定英布叛亂歸來,舊傷發作生命垂危之際,樊噲卻又成了劉邦不得不處死的物件。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平定英布叛亂歸來,因舊傷發作而病倒。恰在此時,又聽說燕王盧綰叛亂,於是派樊噲以相國的分身率軍前去討伐。

    就在樊噲走後不久,有人對劉邦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相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加以提防。”(《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劉邦決意換將,於是找來陳平和周勃,對他說道,“樊噲見我病了,想要我早點去死。”(《史記·陳丞相世家》)

    (周勃)

    劉邦和陳平、周勃商議後,決定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詔。在車中暗藏大將周勃,到軍營後再宣佈立斬樊噲,由周勃奪印代替。

    然而陳平卻留了個心眼,他對周勃表示說“皇帝只是在氣頭上,樊噲畢竟是皇親國戚,我們如果殺了他,將來皇上又後悔了怎麼辦?”

    在陳平的勸說下,兩人來到軍營之後,並沒有殺死樊噲,只是按照原計劃將樊噲綁縛之後交由陳平押回長安,周勃則率軍繼續前往燕地平叛。然而就在陳平載著樊噲返回途中,漢高祖劉邦就已經去世了。

    (陳平)

    陳平連忙趕回長安,跪倒在劉邦靈前,邊哭邊說,“您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

    這明顯是在向呂后表功,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隨即釋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而陳平也逃過一難。

    劉邦為何一定要殺死樊噲,劉邦和呂后之間的血腥博弈

    我認為這和劉呂爭權有關,要分析透這個事情,甚至要從呂太公將呂雉嫁給劉邦說起。我試著將整個過程捋一遍,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以下為本人根據史料的推斷)

    (劉邦和呂后)

    呂太公一家原本為齊國貴族後裔,在齊國被秦國滅亡後,一直暗中從事著反秦活動。因此結識了反秦義士張耳,並透過張耳結識了同為反秦人士的劉邦。(“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張耳陳餘列傳》)

    此後,呂太公在齊地的所作所為被官府發現,於是逃離齊國,投奔了遠在豐沛的劉邦(此時張耳也已經逃亡)。因此,縣令想要為兒子求娶呂雉,但被呂太公拒絕,呂太公轉而將呂雉嫁給了劉邦,所謂的“相面說”不過是託詞而已,真正的目的是呂家和劉家聯盟,共謀反秦大計,呂氏出錢、劉氏出力,從而在奪取天下後共享天下。

    (劉邦起事)

    之後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豐沛起事,而呂太公的兒子呂澤便在山東單父縣起事,“發兵佐高祖定天下”。(注意,這裡用的是“佐”,說明呂澤的軍隊是相對獨立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此後歷經秦末混戰和楚漢爭霸,劉邦最終奪取了天下,然而此時的劉邦還會兌現“劉呂共天下”的承諾嗎?我想是不會的,但是呂氏集團在朝中的實力仍然很強,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郭亭、郭蒙、朱軫等都是呂氏集團的人。

    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呂氏集團的領頭羊呂澤,在隨同劉邦平定韓王信的叛亂中陣亡。

    呂澤的死讓呂氏集團實力大損,於是劉邦開始想辦法奪取呂氏集團的權力,他的第一步便是想方設法的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然而不曾想呂雉依靠呂氏集團的力量,迅速拉攏了大批朝臣,形成了龐大的反對力量,劉邦的廢除太子的計劃始終未能成功。

    (劉邦)

    在發覺呂氏集團力量仍然很強的情況下,劉邦只得按下性子,想辦法先削除呂氏的力量,尤其是軍權。於是乎,漢九年(前198年),便有了周昌舉報陳豨的事件。次年,陳豨造反。

    陳豨造反之後,呂氏集團在軍事方面實力大降,於是呂后想要拉攏已經被降為淮陰侯的韓信,利用其在軍隊的威信,重新將觸角深入軍隊。不過,這一建議卻遭到了韓信的拒絕,於是韓信被呂后聯合蕭何處死。

    (韓信被殺)

    在平定陳豨叛亂過程中,劉邦曾要求彭越率軍支援,但被彭越因患病為由拒絕。在陳豨叛亂初步平定後,梁王彭越被劉邦廢除王爵,遷往蜀地。彭越在遷往蜀地途中碰到了呂后,彭越向呂后訴苦,呂后要求彭越協助自己,同樣被彭越所拒絕。這導致了彭越被殺,並被呂后命人剁成肉醬,分發給各地諸侯,最終又釀成了英布的反叛。

    劉邦平定英布叛亂時中了箭傷,回到長安後病情加重。病勢愈加沉重的劉邦越來越憂心,他甚至不敢讓呂后請來的名醫為自己醫治。害怕自己死後天下落入呂氏手中的劉邦,不得不加快了步伐。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歷史上的“白馬之盟”。

    (劉邦)

    同時,劉邦對與呂后走的過近的蕭何同樣產生了懷疑,導致蕭何不得不透過自汙來保命。

    此時,燕地的盧綰又發生了叛亂,劉邦派樊噲前去平亂,但就在樊噲走後不久,劉邦發現自己可能命不久矣,在朝政大權已經落入呂氏手中的情況下,他不能容許兵權在落入呂氏手中,於是便有了派遣陳平和周勃處死樊噲這件事。

    PS:或許由於司馬遷身處西漢的原因,又或許“諸呂之亂”的原因,呂澤、陳豨等人的史料少之又少,導致這段歷史變得極為混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UZI直播透露:接下來版本射手地位還會降低,水友調侃直接刪掉AD吧,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