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文都肉多多

      我以前自認為自己是一個講原則、負責任、有奉獻精神的母親,無奈孩子性格太倔強。看了維尼老師博文之後,才發現正是自己造成了孩子這樣的性格。我按照維尼老師的理念去做,經過三個月,孩子的性格一天一天變得像天使,現在懂事了很多,聽得進去家長的建議,對家長的要求也越來越合作了。比起以前那個性格剛烈、倔強、愛發脾氣、愛哭鬧的孩子來說,就像換了個人似的。

      嚴格要求讓孩子脾氣變壞

      孩子小的時候,可謂體弱多病。因為怕生病,所以對孩子過分地關注,不讓他這樣,不讓他那樣,主要是因為怕危險,怕生病。而孩子卻偏偏是一個好奇、喜歡冒險、淘氣的小男孩,不讓他乾的事情他偏要幹,後來大人著急了,強行制止,他就大哭大鬧,在地上打滾,嗓子都哭啞了。

      維尼限制太多,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沒辦法,只能倔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自己的心願。因為經常被拒絕,所以自然會發脾氣、哭鬧。相反,如果給孩子較多自由,家人也好商量,孩子透過和家人商量就可以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沒有必要倔強、哭鬧了。

      因為他如此愛哭鬧、叛逆、倔強,所以我經常感到心情焦躁。因為任何道理他都不聽,哄也哄不好,所以我的耐心很差,經常發火批評他。那時我的想法和很多家長一樣:“我也不能因為他哭鬧就依著他啊,什麼事都依著他,沒原則地溺愛,以後長大了脾氣更了不得,所以我得壓著他,樹立自己的威信。”

      維尼這的確是很多家長的習慣性思維,總怕溺愛孩子,總怕慣壞了孩子,結果走向反面,去壓抑孩子,嚴格地按照原則、規矩辦事,結果孩子脾氣很差。

      我一直以為這樣做沒什麼不好,因為我不想縱容他的壞脾氣,不想對他溺愛,我要對他“講原則”“嚴格要求”,期望他最後能改掉自己的壞脾氣。但是這樣的做法,非但沒有讓他的壞脾氣改掉,反而越來越壞。

      現在孩子快5歲了。3個多月前,看了維尼老師的部落格,我開始逐漸意識到,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家長有問題,家庭教育有問題。我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習慣性思維。說實在的,要改變自己,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有時還很痛苦。

      1.改變了做法,孩子的反應就不同了

      我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並且驚奇地發現,好像有效果。

      吃餃子一天晚上,姥姥做了豐盛的晚餐。孩子卻非要吃餃子,快要發脾氣和哭鬧了。換做以前的我會說:“你自己不早點說要吃餃子,姥姥辛辛苦苦做的飯,比餃子有營養,怎麼這麼不懂事?快給我吃!”孩子一定是哇哇地哭,然後說什麼也不吃飯,哭鬧一晚上,大人生氣,局面失控。

      那天的我,心裡唸叨著“尊重理解和接納”,說:“寶貝,我知道你很想吃餃子(要理解孩子,確實很想吃餃子),咱們去飯館吃新鮮的好不好?”孩子說:“太好了,我終於能吃到自己最喜歡的餃子了!”他高高興興地跟著我去了,吃了一大碗餃子,然後高高興興跟著我回來,一晚上沒鬧事。

      維尼孩子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也有合理之處,暫時順應孩子的心理,皆大歡喜。媽媽這樣好商量,孩子就學會了商量。

      洗澡事件:叫孩子到浴室洗澡的時候他還在玩貼畫。叫了幾次,他又要找一張貼畫,而且請求:“媽媽,你跟我一起找吧!”

      以前的我會說:“洗了澡再找,要不水涼了。”孩子:“不行,我現在就要找到!”我開始生氣:“已經耽誤這麼多時間了,怎麼這麼不聽話!”孩子:“我就是要現在就找到!”我肯定是越來越生氣,開始發火,最後孩子開始哭鬧。

      那天的我學著順應孩子:“好吧,那我幫你一起找!”找了一會兒,還是沒找到,我說:“看,我們兩個人找了半天都沒找到,要不洗了澡再來找吧!”孩子:“沒找到,好難過啊,你重新給我買吧。”以前的我會說:“自己不收拾好東西,找不到了又要買,浪費錢,不給買!”然後孩子又是一頓哭鬧。那天的我先說好,再說不:“好吧,我答應你,你確實很喜歡那個貼畫,找不到了很難過。媽媽答應你合理的要求,但是你也得答應媽媽合理的要求,就是現在去洗澡。”孩子:“好吧。”

      一晚上相安無事。

      維尼其實以前媽媽非要堅持自己的意見和做法,也是一種倔強;現在能去聽聽孩子的意見,不再倔強,那麼身教之下,孩子就能慢慢學會不倔強。有時我們只是看到了孩子的倔強,沒想到自己也是這樣。

      打水槍:孩子拿起水槍,裝了水在屋子裡開打。以前我會禁止他在屋裡玩,孩子卻非要玩,我發火生氣批評,奪過水槍,孩子哭鬧打滾。這次我讓他玩了一會兒,然後去替代性滿足:“咱們到樓下去打樹葉,看誰打得準。”

      孩子:“太好了!”一晚上都玩得興高采烈。

      維尼靈活變通,替代性滿足,孩子也就合作了

      2.常見問題的處理

      愛吃零食,愛看動畫片,愛買玩具,是很多孩子的共同特點。

      吃冰激凌天涼了,孩子要吃冰激凌,我想起了“先說好,再說不”。

      我:“好吧,但是答應媽媽,因為現在天已經很涼了,以後會越來越冷,今天吃了以後咱就不吃了,行嗎?”

      孩子:“好!”

      之後果然很長一段時間沒鬧著要吃了。前幾天晚上在樓下玩,他看到一個小孩在吃冰激凌,他反而批評那小孩:“這麼冷你還吃冰激凌,你還要不要你的肚子了?”

      買玩具:孩子要買陀螺,以前買過兩個,我還是答應他了,只是約定以後不再買陀螺了。後來他又要買無極戰車,我也答應了,只不過約定兩個星期之內不買玩具了。過了兩天,他又要求買,我拿出約定和他商量不能買了,他也痛快地答應了。

      維尼適當滿足,適當拒絕,先說好,再說不,這樣孩子挺好商量的。

      3.孩子的變化

      其他還有很多例子,比如午睡睡不著,就不強迫他睡,只是事先約定好晚上早點睡;比如在家時,仍然喜歡讓我餵飯,讓我穿衣,讓我擦屁屁(在幼兒園這些事情都會),我都會答應,但會對以後提出要求。這樣先說好,再說不,不去斷然拒絕,順應孩子的心理,他沒有被慣壞,反而變懂事了,性格變好了很多。

      有一次,我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嚴厲地批評了他,但是他並沒有哭鬧,只是說:“媽媽,我不這樣了,你別生氣好不好?”然後向我解釋,其實他是不小心跑到路邊上,不是故意的。後來我也向他道歉,說對不起,媽媽不應該對你發火,但是媽媽生氣是因為擔心你。不管怎麼樣,在面對我激烈的情緒時,孩子沒有像以前那樣採用激烈的情緒跟我對著幹,而是如此冷靜理智地向我解釋,我已經很感動、很感動了。我突然發現,這個小人兒真的長大了很多,進步了很多。我也經常表揚他的這些進步,由此進入良性迴圈。而這也僅僅是在採用維尼老師教育方法3個多月後。

      維尼有好的親子關係,即使偶爾發火也不會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應。如果親子關係不好,每一次發火都會引起孩子哭鬧。

      當然,孩子現在有時還會發脾氣哭鬧,以前的我一是隻看到孩子哭鬧的表面,沒有深究其哭鬧的原因;二是不瞭解“孩子每一次的不良情緒,都是促進心理成長的機遇”,所以往往嚴格要求他不能這樣發脾氣。哪知越是壓抑,孩子越是氣不順,就越是火氣大。現在學習了維尼老師的理念,如果遇到他實在要哭鬧,那就平靜地讓他發洩,一般15~20分鐘(最多30分鐘)後,盡情哭鬧、發洩完了不良情緒,就又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了。這個時候再平靜地跟他講道理,告訴他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哭鬧不解決問題,遇到不順心的事要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就很容易地接受了,從而逐漸形成“遇到問題積極尋找解決辦法而不是發洩情緒”的思維,希望對他長大以後的做事方式有幫助。

  • 2 # 伊人如畫貳

    大部分的孩子其實是對我們成人世界生活的倒影。她會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所以愛發脾氣的小孩兒,我們家長得反思下自己有沒有這種習慣。如果有,那得趕緊改。壞習慣一旦養成不好改,首先得給孩子一個好的外部環境。每個人都要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應該慢慢教給孩子。

    其次,考慮下是不是孩子哪個地方不舒服。餓了,渴了,困了等不舒服狀態下,孩子都是會發脾氣的。有的孩子已經習慣透過發脾氣引起你的注意,那麼她會覺得這招好用,她就用這一招嘍。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多多觀察,她發脾氣的時候你不可以比她脾氣更大,要壓低音量,好好和她說說。

    第三,全家統一觀點,教育孩子要統一戰線。切記一個在吵一個在哄,孩子會觀察,會選擇無理取鬧。因為她的情緒一爆炸,會有一些人忍受不了,有些人就選擇討好的方式,這個時候,最先妥協的人就是在縱容她的壞脾氣。

  • 3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孩子發脾氣總是有緣由的,自己不被理解、需求無法滿足、遭遇失敗挫折……各種各樣的心理情緒壓力都可能導致孩子大發雷霆,搞得家長頗為惱火,但我們需要反問自己——如果孩子沒有脾氣就是好事情嗎?一個忍辱負重、逆來順受、完全沒有脾氣的孩子是你所期望的嗎?

    發脾氣是孩子的一種情緒行為反應,它首先告訴家長自己遭遇了困境;其次也說明孩子沒有更好的辦法擺脫困境;所以我們最需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發脾氣,而不是急於制止他發脾氣。搞不懂孩子為什麼鬧脾氣,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無能,找準了病根兒才能治本,否則強制孩子憋回去,也是弊大於利。

    真正需要防止的,是孩子只會發脾氣,太“愛”發脾氣,最常見是孩子的經驗告訴他,只有鬧得兇一點才會引起父母的關注,才會讓家長足夠重視,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發脾氣變成了“指揮調動”家長的武器。所以千萬別培養孩子發脾氣的本領,平時要多多的關注,及時的滿足合理需要,萬一忽視了或者誤解了孩子,要耐心的陪伴,等到孩子平靜了再去滿足他。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的本領不夠強,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道不明,不得已只能發脾氣,這時候需要多一點理解和同情,平時要多一點幫助和引導孩子發展語言、交往能力,讓孩子體驗到發脾氣只能事倍功半,而說明白則會水到渠成。

    假如孩子已經積聚了情緒的壓力,需要發發脾氣釋放一下,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好,雖然發脾氣不是最好的辦法,也總比簡單粗暴的馴服他,讓孩子憋屈壓抑著要強百倍。

  • 4 # GZ百味生活館

    首先要區別急躁和暴躁,急躁常常是性格的表現,有人就是性子急,同樣的事兒,有人不著急,或者很冷靜,有人就騰地一下要採取行動了。性格無所謂好壞,任何性格都會幹好事兒,也可能幹壞事,急躁的性格也不是壞性格。性格不能簡單劃分好壞,這一點一定要注意。比如孩子玩兒玩具,拼裝不成功,容易急躁。這就是性格。孩子做事利索,不喜歡拖拉,這也是急躁,是性格。性格主要來自遺傳,更與家庭教育有關。急躁的家長,孩子並不比家長更急躁,更不暴躁,說明與遺傳肯定有關,但良好的家教能淡化遺傳。當然,要想徹底改變肯定不現實。

    暴躁是一種品德和修養不好的表現,這跟性格有一些關係,急躁的人容易暴躁,容易發脾氣。但是,暴躁更主要是家庭教育不良導致的。因為品德和修養完全取決於家教的恰當與否。

    家長的哪些行為容易讓孩子暴躁呢?

    一是家長容易急躁,容易暴躁,孩子學的。遇到事兒家長立刻沒了理智,大喊大叫,火氣沖天,一副不馬上解決就自己活不了,或者不讓別人活的神情和態度。如果習慣如此,孩子見得多了,當然就容易學樣兒。

    二是家長順從孩子,不會拒絕孩子。現在的家長順從孩子的多,這是尊重孩子的體現,是家教觀念的進步。但是,順從成了習慣,毫無原則,什麼事兒都順從,都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孩子從來沒遇到拒絕,孩子已經把家長的順從不拒絕當作天經地義的事兒了。一旦哪天哪件事兒被拒絕,當然很奇怪,很震驚,覺得非常不正常,當然接受不了,當然會發脾氣。溺愛的孩子脾氣大,一味順從孩子,就是溺愛的典型表現之一。

    三是家長處理方式不當。孩子急躁,或者暴躁,有時候是偶發現象,非常正常。脾氣再好,再有耐性的人也有發火的時候,發飆的時候,何況孩子?如果孩子發脾氣,急躁,家長生氣,比孩子脾氣還大,責怪孩子為什麼發脾氣,為什麼要那麼暴躁,孩子下次很可能還會發脾氣,還會急躁,因為家長的解決孩子急躁發脾氣的辦法也還是急躁和發脾氣嘛。

    明確了基本的原因,我們就能有針對地性解決孩子急躁、暴躁、愛發脾氣的問題。

    性格不可能改變,不要嘗試改變孩子的性格,結果只會改出一個變態。所以,培養孩子的品格和修養,是防範性格產生不良行為的最好方式。因為任何性格,都可能暴躁,愛發脾氣。

    培養良好的品德和修養,家長示範是最好的教育。家長遇到事兒,尤其是大事兒,急事,如果能讓自己冷靜,理智(因為著急也沒用,更不利於解決問題),首先是考慮如何解決,而不是情緒發洩,再加上多從積極的方面看待問題,孩子就會慢慢學會。孩子如果急躁發脾氣,家長說服孩子,就容易,就有資格。

    該拒絕就要拒絕孩子。孩子的有些想法和做法不恰當,不合適,不對,家長就得拒絕,是非分明,旗幟鮮明,不能含糊。基本原則就是是非對錯,真假美醜。

    當然,不該拒絕的就不能拒絕。孩子的要求合理,家長就不能拒絕,拒絕孩子就是家長的錯,孩子發脾氣,不高興,當然是正常的。如果家長因此責怪孩子發脾氣,等於雙重地拒絕孩子。

    家長的良好示範,不要一味順從孩子,能做好這兩點,一般來說,孩子即使急躁暴躁愛發脾氣,也多是偶發現象,用不著刻意對待。如果孩子習慣如此,那麼,有些時候家長可以不理會,因為發脾氣就是一瞬間的事兒,很快就結束,家長認真干預,反而成了大事兒,成了重要的事兒,屬於無事生非。

    有些時候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對待太小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剛才的不良情緒立刻跟著就消失了。

    有些時候家長應該安慰孩子。孩子有時發脾氣,是因為自己有委屈,別人對自己不公,或者看到了不公正的事情,屬於正氣——正當的發脾氣。比如擔心遲早。比如別人偷了孩子東西,孩子卻無可奈何。比如看到有人被欺負。這種脾氣當然要發,當然得發,不發會影響心理健康,所謂鬱結之氣嘛。孩子由於正直,由於善良,看到不公正的事兒發脾氣,家長還應該鼓勵,讚賞孩子的優秀品德。跟孩子一起發脾氣更好。當然,別忘了跟孩子說,光發脾氣沒用。

    有些時候孩子發脾氣是一種手段,比如明知家長不會同意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發發脾氣試試家長,看能不能實現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家長可以不理會,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能鬆動。孩子試驗不成功,知道這招兒不靈驗,自然就會結束,下次也不會再次使用了。

  • 5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孩子乖巧可愛的時候讓父母覺得怎麼愛都不夠,可但孩子發起脾氣常常讓父母特別頭疼。有些孩子發怒時,根本不聽勸阻,除非成人滿足他們的要求或折騰夠了才停下來,甚至有些時候大人越哄,孩子越變本加厲。廣州兒童心理諮詢為您解讀:孩子經常亂髮脾氣,怎麼辦?

       晨媽:兒子去上幼兒園之後,非常不聽話,讓他做這個,他偏不,非得反著來。想要某個東西,一定要拿到手,拿不到就哭就鬧,怎麼勸怎麼說也不聽。一順著他,他就好了,不順著,他就尖叫,不然就是摔他的玩具,還不行就在地上打滾。弄得我們特別頭疼,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他了。

      廣州兒童心理諮詢:

      孩子容易發怒、脾氣暴躁,往往與年齡、先天氣質、家庭教育、後天學習等因素有關。小孩子的暴怒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但若任其發展,可造成兒童情緒不良、社會適應能力下降,還是值得家長警惕,及時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情緒良好的人。

     

    小孩子暴怒的主要原因:

      1、年齡

      嬰幼兒期的一個典型特徵是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不成熟,其情緒防禦往往具有不穩定、容易被誘發、容易外露以及難以自控等弱點,即所謂的情緒活動易變性、脆弱性和衝動型。當孩子在受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會用哭鬧、不服從、喊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

      2、先天氣質

      先天氣質一般分為相處容易型、困難型和啟動緩慢型三種類型。其中困難型兒童表現為活動多變、無節律、易受刺激、對刺激反應強烈、適應困難、易大哭大鬧等,最容易出現暴怒發作。

      3、家庭教育

      孩子缺乏克服困難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一旦不如意便會亂髮脾氣,這主要是溺愛和包辦的結果。

      成人對孩子過分關注和愛護,為孩子包辦一切,全力滿足孩子的慾望,孩子極易養成任性、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缺乏克服困難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用“發脾氣”的行為模式要挾家長,讓家長妥協、讓步。若家長不能堅持原則和底線,孩子一次得逞,從中獲益,下次還會繼續使用這種方式,從而惡性迴圈。

      4、後天學習

      有些孩子愛發脾氣可能不是因為溺愛,而是在後天環境中習得的。例如,孩子受到挫折,暴怒發作時,成人採取更為極端、暴怒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情緒激動下就會用更為激烈的方式來對抗成人。曾有報道,一8歲男孩因一個玩具,在街上與媽媽互毆,最終“成功”將媽媽打敗,媽媽求饒,應了他的要求,給他買了那個玩具。經過這次經歷後,相信下次孩子遇到類似情況,依舊會採用類似的暴力方式來要挾母親滿足自己的需要,哪怕剛開始母親不答應。

      另外,成人脾氣差,愛吵架打架、摔門摔東西等行為也會讓孩子透過模仿學習而獲得。

    那麼,當孩子遭遇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而發脾氣時,成人應該如何處理了?

      一、讓孩子學會自我心理疏導

      孩子情緒易變,控制能力差,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容易發脾氣,成人要將其視為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平靜的去面對,不要跟著發怒。

      這個時候,勸導一般起不到什麼作用,成人不要叨叨不休的講道理、哄,不妨讓孩子盡情發洩出來,並採取有意忽視和注意保護的方法。

      當孩子發洩完後,他會回到一個比較平靜的狀態,這時再實施安慰和講道理。

      二、家庭教育中給予孩子恰當的愛和正確的教育

      成人對孩子的愛要適度,孩子三歲之後就不能再將其當做嬰兒般過於溺愛和遷就,不能過分保護,而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理。

      同時,避免讓孩子在家庭中特權和特殊地位,誤以為自己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和抗挫折能力,也讓孩子學會尊重、理解他人。

      當孩子暴怒的時候,成人不要隨意妥協、遷就,更不能產生意見分歧:一方堅持懲罰,另一方妥協。成人的分歧往往會讓孩子鑽空子,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

      三、行為治療法:恰當的懲罰和適當的鼓勵

      對於暴怒比較嚴重的孩子,可以恰當的懲罰。比如,當孩子暴怒時,將其暫時安置在一個單獨的房間或一個安靜的角落,給予短暫的隔離,讓其暴怒情緒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而自然消逝。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就可以消除隔離(避免發生意外)。

      孤獨隔離和冷淡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懲罰,他將有時間冷靜下來認識到暴怒的情緒並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他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這樣孩子暴怒發作的頻率就會逐漸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孤獨隔離和冷淡,有時候會讓孩子擔心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不愛自己了,所以當孩子平靜下來後,父母要及時安撫孩子,讓孩子明白:做錯了就會受到懲罰,但無論怎樣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

      若孩子在暴怒發作時及時成功的剋制了,成人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使得孩子的正向行為得以強化,並能認識到那些是好的行為,哪些是不好的行為,重複好的行為,剋制不好的行為。

  • 6 # 旺仔教育

    3~6歲的孩子不同程度的發脾氣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孩子發脾氣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他們累了餓了,或過度受刺激時,他們的情緒就會很低落。這個時候他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我們大人所遇到的崩潰的情況。另一種是他想要其他人服從自己的要求,他們就會做出大喊或者跺腳,讓大人注意到他們的需求。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要理解他們。孩子發脾氣不代表他們性格壞。不同年齡層有他們自己獨特的現象,到學齡後,這種現象會有所緩解。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媽媽可以不理他,有時候他發現沒有人關注他,就會自己停止。停下來後,要告訴他,哭鬧是沒有用的,只有好好說話,媽媽才會聽。如果孩子一發脾氣你就妥協依他,那麼這個“發脾氣”就會成為他的殺手鐧,到時候頭疼的就是你了。

    你也可以在他哭鬧的時候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放一首他喜歡的兒歌,讓音樂去感染他。或者提出要去做一件事情,但是需要他的幫忙。孩子的怨氣其實是一衝就散的。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蹲下來主動和他溝通,告訴他:他的無理取鬧讓你很生氣,你會不願意和他呆在一起。但是你心裡還是愛他的。否則,孩子會擔心失去媽媽的愛而壓抑自己的憤怒,這就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對於三四歲的孩子,媽媽可以和孩子開開幽默的玩笑,有時候也會有作用。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儘量少和孩子大吵大鬧。否則孩子的負面情緒會越來越多。還有,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試圖和他說什麼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等他平靜下來再和他說,效果會更好。

    如果你是個暴脾氣,那麼在點燃之前先離開,讓自己平靜下來。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請堅持:溫和而堅定。

    最後支幾招:

    1讓孩子在家裡某一個特定的地方把情緒喊出來,比如,我很生氣,我很生氣,等他宣洩完了,再找他了解原因,並幫他解決問題。

    2幫孩子找到傾述和宣洩的物件。孩子不開心可以找最喜歡的玩具來訴說,或者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也可以找東西來宣洩,但是不能攻擊人。

    3不要指責並否定自己孩子的情緒,孩子面對家長的指責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壓抑久了對身心發展極為不利。

    總結:孩子的不良情緒需要我們大人去開導,擁有良好的情緒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很重要的。

  • 7 # 子涵麻麻

    很抱歉,這個問題中“馴服”二字,讓我覺得觸目驚心。孩子不管再小,他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怎麼可能用馴服的方法去對待他呢?“馴服”二字的背後反應了大人對小孩的不尊重,以及大人強烈的控制慾和無力感。如果放下“馴服”,問題是孩子發脾氣,家長有什麼好的辦法?那可以接著討論。

    孩子愛發脾氣,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孩子現在所處的發育階段造成的。研究表明,小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均衡,管理情緒的部分比管理理智的那部分大腦發育的更快,所以小孩子很容易情緒就上來了。

    認同了孩子發育的特點和階段,心中的怒火是不是要平息了一些?那接下來,需要思考的是針對孩子現在的階段,我們有沒有辦法更好的讓孩子認識到情緒,並且給一個好的辦法幫助孩子排解情緒?孩子發脾氣了,肯定是有原因的。一般有幾種:

    1.希望引起家長的注意。家長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平時是不是對孩子的關心不夠,與孩子的交流很少?這種交流指的是與孩子平等的耐心的溝通,而不是簡單的發號施令。交流的內容是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而不僅僅是孩子的衣食住行。

    2.大人之間的溝通是不是經常發脾氣?孩子是最會模仿的,如果大人溝通中經常發脾氣,那小孩子很難不學會透過發脾氣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大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如果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很難想象透過要求和懲戒的手段能讓孩子不發脾氣。

    3.孩子是不是長期生活在一個壓力比較大的環境中?可以換位思考一下,當你的工作壓力很大,很累的時候,是不是脾氣最不好的時候?其實孩子也一樣。那什麼是孩子感覺到的壓力呢?比如,父母的不體諒,經常對自己發號施令,時常嚴厲禁止各種行為,甚至打罵孩子。還有一些隱形的,容易給孩子造成壓力的:經常在孩子面前表達生活的不易,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還有提出各種要求,稍微達不到父母就表現出很失望。過多的關注孩子的行為結果,而不是孩子行為中的努力。如果有,家長應該儘快改變這個狀態,儘量給孩子一個寬鬆充滿包容和愛的環境。

    4.幾乎所有人都會有發脾氣的時候,對孩子不能過於苛責。那麼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到底怎麼辦呢?不妨試試這幾個步驟:首先家長需要安撫孩子的情緒。家長淡定溫柔平和的狀態,能給孩子心靈帶來很大的安慰。然後,等孩子情緒稍微緩解一些,家長耐心的幫助孩子梳理一下情緒,瞭解為什麼孩子發脾氣。如果發現是誤會,那就澄清誤會。如果發現是家長的某些行為讓孩子產生了不被尊重的感覺,家長應該道歉,並解釋清楚。這樣的過程下來,家長可以瞭解了為什麼孩子發脾氣,孩子也明白了發脾氣也沒有什麼用,只有溝通才能解決問題。最後,家長最好與孩子一起思考和討論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該怎麼辦。這樣,才能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機率。

    孩子再小,他也是一個有豐富情感和思想的人,我們對待孩子也要有最基本的尊重。我認為在這個基礎上,大人才能找到很多問題的突破口。你覺得呢?

  • 8 # 鑫喜閱

    首先我不喜歡馴服這個字眼,孩子和大人只有大小之分,在人格是是平等的。大人對孩子有教養的責任,卻沒有馴養的權利!

    關於孩子愛發脾氣這件事,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說一說

    一、原因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是映象現象!何為映象?就是大人的行為反射給孩子,孩子照葫蘆畫瓢,孩子愛發脾氣,是因為家中有愛發脾氣的家長,每當發生問題時,大人用發脾氣的方法解決問題,孩子有樣學樣也只能用發脾氣解決問題!

    很多孩子脾氣暴躁,也有可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可以做關於感統方面的測試深入瞭解

    二、對策

    如果家裡有脾氣暴躁的家長,就請家長學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孩子,父母也要多學習正面方法處理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以暴制暴的結果,永遠只能是消滅眼前的問題,不能進解決根本。

    學無止境,做家長也是如此,且學且育兒吧!

  • 9 #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看到馴服一詞,我就笑了。

    這父母是明顯要贏了孩子的節奏呀!

    孩子不是小動物,為什麼要馴服他?馴服了以後,是想讓他聽你的話,沒有反抗和牴觸,做個沒有自己想法的乖孩子?

    就像那個黑白動畫微電影一樣,孩子生下來本來是彩色的,結果這種訓練那種教導之後,都變成了黑白色。很鬱悶呀!

    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是家長沒守信用?

    還是孩子想要的東西不給買,他不開心?

    還是想看動畫片,家長不讓?

    還是就是想發脾氣,沒有任何原因?其實,這有點不可能。大多孩子是沒有自虐傾向的。

    ……

    家長要弄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根據事情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解決方式。但是,前提是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

    而且,大多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的脾氣也不會太好。

    比如我家,我和老公都是急脾氣,我的兩個孩子脾氣也不好。所以,不但要從孩子身上找原因,也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大多心態平和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脾氣也很平和。

    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很有道理:

    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影印件出問題了,要從原件修改。

  • 10 # 融和小屋正面管教龍哥

    首先對“馴服”這個詞我深表疑惑,對孩子為什麼要用馴服呢?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這個世界的禮物,他們來到世上是來享受愛的,他們需要與身邊的人建立有溫度的連線。而馴服則適用於人類馴養動物,難道我們也要象馴養動物那樣來養育孩子嗎?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再來看發脾氣,發脾氣只是人類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任何人都會有情緒,所以任何人也都會發脾氣。只是有些人情緒管理能力強,很少發脾氣或者不容易表露出來而已;而有些人情緒管理能力弱,就更容易發脾氣或情緒失控。這都是人類情感的正常表現,並不能說愛發脾氣的人就是壞人,而少發脾氣的人就是好人。

    既然發脾氣是由情緒引起的,要做到少發脾氣,就得先從情緒管理入手。情緒是人類體內的一種能量,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都是人類用於保護自己而表現出的一種情感,如果這些情感不能得到正常的表露或釋放,人的身體和心理才會受到更大的傷害,比如現在特別常見的抑鬱就是其典型表現。

    人類用於理智思考的腦部組織是大腦前額葉皮層,其發育週期極其漫長,要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當人面臨壓力時,前額葉皮層就容易失去控制,轉而將控制權交由掌管人類動物本能的杏仁核來處理,此時人的情緒就失控了,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發脾氣現象。因此孩子的情緒相對於成人而言,更容易失控,這是由於其生理發育的特點所決定的。

    對於孩子,父母需要教給孩子如何正確地識別情緒、如何誠實地表達情緒以及如何合理地釋放情緒,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與之相處。

    01 正確地識別情緒

    孩子是最好的觀察者,卻是最差的詮釋者。無論是對自己還是他人,孩子都具備準確識別出情緒的能力,只是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加以訓練。正面管教有個“情緒臉譜圖”的工具,父母可以利用這張圖,教孩子學習如何將感受到的自己或他人的情緒與其名稱對應起來。測試表明,一個2-3歲的孩子,經過訓練就能夠準確地指出自己或他人的情緒了。

    02 誠實地表達情緒

    能夠準確識別情緒之後,父母還應教會孩子如何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用情緒來表達,“我感覺到有些生氣、難過、失望……是因為……”,當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情緒後,也就能更好地面對自己的情緒。

    03 合理地釋放情緒

    孩子學會識別和表達情緒後,父母再告訴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因為有情緒而選擇不當的行為是不允許的。”正面管教裡的“擁抱”、“冷靜角”、“憤怒的選擇輪”等工具都是可以教給孩子如何合理釋放情緒的好方法。

    情緒管理是孩子人生的一項重要能力,一個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人,無論在什麼方面都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這也是父母需要送給孩子的一個重要的人生禮物。

  • 11 # 依依育兒

    是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

    看到“馴服”一詞,腦海中蹦出了另外一個與之對應的詞“平等”。人與人雖然不同,但平等。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就理應受到相應的平等待遇,而身為父母的我們,往往表現出居高臨下的姿態,並打著“愛的名義“,對弱小的孩子指手畫腳,橫加干涉。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問問自己,我們的目的是要贏得孩子還是要贏了孩子。絕大多數媽媽,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想各種辦法如何去制止,讓脾氣不要發出來,只要孩子不發脾氣,身為家長的我們就算勝利了。

    殊不知這樣的舉動,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讓孩子認為自己發脾氣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有怒氣也要忍著,不能發作,情緒是不好的。久而久之,孩子有可能向兩個極端發展,一種可能是脾氣暴躁,一種可能是膽小怕事,這兩種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不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對待孩子發脾氣這件事呢?在孩子發脾氣時,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迴應呢?

    1.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認識情緒,讀懂自己的感受,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平時,要多加練習,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如,現在我很傷心、我很難過,我很沮喪等等,小朋友不和我一起玩兒,我很失落。爸爸媽媽帶我出去玩兒,我很開心。

    讓孩子認識一些情緒詞彙,並教會孩子,在有情緒時,如何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些,媽媽平時都要引導孩子不停地去學習。開始,孩子掌握不好,媽媽可以進行相應的引導。比如,孩子將剛買的冰激淋掉到了地上,哇哇大哭起來。媽媽可以引導說:我看到冰激淋掉到了地上,寶寶一定很難過。這樣孩子就學會了“難過”一詞。

    2.當孩子發脾氣時,要學會共情,不讓自己的情緒被牽扯其中

    當孩子發脾氣時,媽媽先要讓自己心態平和,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左右。然後,以共情的方式詢問孩子:”我看到你現在很生氣是嗎?孩子可能回答,也可能不回答,都沒有關係。接下來,根據自己的猜測,說出可能造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當你說的原因被孩子認同時,孩子可能會哭的更加傷心,也可能會減輕發脾氣。總之,當孩子感覺到被看見,被理解,他的怒氣就會慢慢變小。

    3.學會釋放情緒,教會孩子給情緒找到適當的出口

    當孩子稍作平息之後,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情緒,很正常。而且,情緒沒有好與壞之分,每一種情緒都是一種能量,生氣、憤怒之所以被人們認為是不好的情緒,是原因生氣、憤怒給人們帶來了不好的感受。要試著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我現在很傷心。而不是單純的用肢體去表達。

    只要學會辨別情緒,當情緒來的時候,如何正確地表達感受,讓情緒得到合理的釋放。平時要教會孩子,如何合理的釋放情緒,以不傷害到自己和他人為前提。比如,在發脾氣的時候,可以嘗試著深呼吸,讓自己放鬆。還可以,找一個發洩物,可以打枕頭、沙發墊等。也可以專門設定一個冷靜角,當自己要發脾氣時,就去那裡安靜一會兒,等情緒穩定之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進一步解決問題。

    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原因。我們要做智慧的父母,帶著好奇的心,在心底多問幾個為什麼?將孩子每一次發脾氣都當作一個禮物來看待,看看這次又送來了什麼禮物,從中可以學習到什麼?而不是單純的想著如何“馴服”孩子,強行的去制止孩子發脾氣。

  • 12 # 蹭蹭慢慢媽媽育兒記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首先不喜歡馴服這個詞,孩子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家長馴化的、不開化的物件,孩子不是動物,對孩子如何能說馴服,沒有丁點兒尊重孩子。

    其次,小孩愛發脾氣一定是有原因的,孩子的行為和他的感受有直接聯絡,孩子有好的感受自然有好的行為,如果孩子的感受、情緒沒有得到迴應,常常表現出來就會愛發脾氣。比如家裡四歲男寶昨晚發脾氣,是因為家裡有客人陪著聊天聲音很大吵到他看動畫片了,表現出來就是他很生氣,一直大聲嚷嚷我生氣了、你們不要再說話了。作為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感受,做到和孩子共情,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承認他的感受,讓孩子有好的行為,而不是一味的去馴服。

  • 13 # 薇媽伴成長

    說實話,我對“馴服”二字抱有很大的疑問,為什麼用這兩個字呢?你是想孩子以後永遠也不發脾氣,永遠順從你的意志要求,對你馬首是瞻?其實你是想表達讓孩子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吧?這其實需要我們家長去慢慢引導的。

    小孩子發脾氣是很正常的,ta的心智發育不成熟,遇到沒有被滿足的事情不知道如何表達,只能哭或鬧,這是一種情緒的表現,首先,我們要看到ta的情緒,當孩子哭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先制止,不許哭!其實這樣做不利於孩子情商的發展。孩子也是人,有不高興的權利和自由,若你的孩子總是發脾氣,你有沒有想過是否是你的處理方式不對?以下給出幾個處理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若知道原因,建議把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說出來,並把ta當時的情緒說出來;若不知道原因,可以表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但安靜陪伴;當孩子發脾氣時,作為家長其實更要控制自己情緒了;

    2接納ta的情緒,並共情於ta的感受,慢慢等ta平復情緒,開始和ta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3若孩子足夠大了,可以清楚表達自己了,在冷靜下來之後可以和孩子好好談談,如果再遇到類似的事,你怎麼做會感覺好一點?

    4提前和孩子溝通,和孩子一起在家裡建立一個“冷靜區”,若孩子再發脾氣,可以讓ta去冷靜一下;

    我孩子1歲10個多月,每當她哭的時候,我從不制止她別哭了,而是把她的情緒說出來,讓她認識情緒。可能和我的引導有關,ta對高興,哭,生氣有很清楚的認識,有時候看我不對,就會說,媽媽生氣了,哈哈。我們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是會影響孩子的,若想孩子少發脾氣,先認真處理好我們自己的情緒吧。

  • 14 # 背貝

    想要馴服小孩,家長這種認知就說錯誤的,馴服不能用在小孩身上,首先小孩他是一個人,一個獨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是動物,我們可以說馴服了某種動物,但不能說馴服小孩,你如果想要馴服一個小孩,那你就沒有把他當成一個人看。

    如果小孩愛發脾氣,我們可以幫他改正,注重是改正,不是馴服。

    想讓小孩不亂髮脾氣,家長首先要找出小孩發脾氣的原因,一般小孩發脾氣的原因都是要求得不到滿足,比如說在外面看到喜歡的東西,想要卻得不到,看到喜歡的零食和玩具什麼的,家長不給他們買,他們就會用發脾氣來想要達到目的。對於這種情況,通常情況下都是父母從最初孩子第一次發脾氣開始就妥協導致的,孩子認識到原來透過發脾氣是可以達到目的的。所以下次他想要什麼就會透過發脾氣這種方法達到目的。

    我們家長從孩子第一次亂髮脾氣開始就要明確的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時不能達到目的的。想要什麼可以好好說。然後家長要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好好跟孩子解釋,比如零食吃多了會爛牙,這個玩具家裡已經有了等等,或者轉移孩子注意力也是一種方法

    從一開始就好好跟孩子解釋,並明確表明你的態度,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沒用下次他就不會亂髮脾氣了。

  • 15 # 親子成長手冊

    1、保持自我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孩子發火,大人千萬不要被激怒,如果你一定生氣,就會帶著情緒處理問題,這樣孩子覺得你也是這樣處理問題的,容易言傳身教,他更加容易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淡定,要默唸要冷靜,不打不吼做一個溫和的家長。

    2、不要正面衝突,採取延遲或者冷處理-在孩子情緒失控期間,不要和孩子發生正面衝突,如果他的聲音大你的聲音更大,如果他的脾氣暴躁你比她更加的暴躁,這樣是不行的,可以先不管他,讓他哭鬧,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或者把他放到一個安全的空間不要讓他隨意的破壞東西。

    3、找出原因,先處理情緒在處理問題-等孩子的情緒慢慢平復後,和孩子分析事情的起因,為何要發脾氣,發脾氣有那些傷害,發脾氣能不能解決問題。和孩子一起分析不一定要說,可以讓孩子利用塗塗畫畫的方式來進行。

    4、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很多的孩子不是不知道發脾氣不好,但是找不到控制情緒的辦法,和孩子一起想辦法,當要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怎樣做,可以撕紙、可以大枕頭或者沙袋什麼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宣洩的方式,成長就是不斷的處理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 16 # 教育秀秀看

    孩子愛發脾氣與家長在家庭教養的過程中過於溺愛有關係,孩子經常透過發脾氣來獲得自己的需求,而家長在處理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缺失正確的應對方式,只要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會滿足孩子的需求,長此以往,孩子從內心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如果家長有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調整應對方式,正確引導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學會自然溝通。

    第一,家長首先要了解不同階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行為模式。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行為模式,作為家長要能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例如:0—1歲的孩子就是要拿到什麼都要往嘴巴里放;1—2歲的孩子就是要到處走走、拍拍、動動;2—3歲的孩子就是不願意按照家長的命令去執行;3—6歲的孩子,會開始對性別和生命起始產生興趣,盯著一隻小螞蟻都要研究半天;6—12歲的孩子,在學習的初期會有各種各樣的“拖延”問題;12—18歲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情緒發展更是不穩定。家長知道了這些後,就會減少親子間的衝突。

    第二,允許孩子發脾氣是為了讓他(她)宣洩情緒。當孩子有情緒是,我們要允許孩子發脾氣,等孩子發完脾氣後,他們的情緒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再與孩子進行進一步的交流。

    第三,引導孩子學會溝通—用語言表達。在孩子沒有情緒後,家長要引導孩子表達他的需求,需要我們怎麼幫助她,而不是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儘快給予。這樣孩子才會明白,用語言溝通才是最有效的方式,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從而孩子也學會了自我調控情緒。

    第四,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避免情緒化。有的時候,孩子就是想宣洩一下情緒而發脾氣,家長如果也用發脾氣的方式迴應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暴躁,不安。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17 # 育兒麻麻幫

    能用到馴服這個詞語,可以感覺到題主對於小孩“發脾氣”這件事情是很無奈。孩子發脾氣是有多種原因的,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很重要。

    分析如下:

    首先,家長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不亂髮脾氣。

    要知道,任何一個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是非常強的。可能你無意間的一次“發脾氣”就被孩子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而你卻沒有意識到。孩子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只有透過家長去引導告訴他(她)正確的行為處事。可能在孩子某一次“發了脾氣”之後,發現家長就能滿足自己的要求之後,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後來的“亂髮脾氣”“管不住”的情況。

    像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先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只有你在遇到問題時“不愛發脾氣”,孩子才可以慢慢做到不去“亂髮脾氣”

    其次,家長要學會用行動告訴孩子“心平氣和”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對於一些愛發脾氣的家長來講,這個做起來可能會有一些困難。但是,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性格,我想題主應該就可以做到吧。

    比如夫妻之間因為某件事情,對方說的話確實讓你很想發火,恰巧孩子又在跟前,那你就要很好的把握這次“難得”的表現機會了,如果你做到“心平氣和”的處理了事情。那麼,事後你完全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兒,告訴他(她):寶貝兒你看,剛才那件事情本來爸爸(媽媽)很想發火,但是我沒有,我做到了心平氣和地跟對方說話,同樣也把事情解決了,這樣不是很好嗎?所以呢,不是隻有“發脾氣”才可以解決問題的。爸爸(媽媽)能做到這樣,相信寶貝兒你也一定可以做到這樣的,我們的寶貝兒也會慢慢做到不亂髮脾氣的!

    另外,一旦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用到了“愛發脾氣”,“愛讀書”,“愛踢球”,“愛寫大字”等等這個“愛”字,就說明孩子在這件事情上已經形成習慣了!習慣一旦養成,想改變,就不能著急,要慢慢來才最好!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純潔又新鮮的花朵,只有良好而肥沃的土壤養育出來的花朵才最是鮮豔。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長為那朵美麗的小花兒!

  • 18 # 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

    首先,我覺得說“如何馴服愛發脾氣的小孩”倒不如說“如何幫助愛發脾氣的小孩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吧,如此,或許我們會更加冷靜溫和,也因此,更能夠讓我們下面可能會給到的一些方法產生效果吧。

    幫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請不要急於應對,溫和且堅定的看著他,擁抱他,溫柔地跟他說“寶貝,我知道你很生氣,心情很不好,媽媽特別能理解你的心情。”往往理解的話一出,在孩子的心裡和身上都會產生神奇的效果,他們的心會敞開一點點,也柔軟了一點點。讓孩子把脾氣發出來。往往我會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痛快的把脾氣發出來。比如,你可以進到你的房間裡去,關上門,安靜一會,或者哭一會,也可以丟枕頭,但是一定不可以打碎東西。當孩子的情緒得到了釋放,擁抱孩子,不去批評和教育,但是卻可以找一些情緒管理的繪本來跟孩子一起學習。比如《生氣的亞瑟》這是一本很好的引導孩子認識生氣、發脾氣等情緒的繪本,在這本書裡,孩子可以看到生氣的亞瑟氣惱的情緒以及產生的想法跟自己是多麼的想象,以及生氣發脾氣所造成的破壞性。這本《我不想生氣》則是能夠很好的教孩子學會如何更好的去釋放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本書成年人讀來也都會收穫許多呢。以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也祝小朋友擁有越來越多的美麗心情。

  • 19 # 胤哥趣車車

    首先,作為父母應該明白:發脾氣是很正常的情感宣洩的方式。這是每個人正常的生理反應,人人都會發脾氣,你也不會例外。

    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我們再談如何“馴服”愛發脾氣的小孩。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發脾氣時,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他感興趣的、喜歡的事情上,來疏導孩子的情緒。

    譬如,和他一起玩喜歡的玩具,或者是一起玩遊戲。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比較適合稍微年長一點的孩子。

    2、讓孩子合理地表達憤怒

    上面朵媽就說了,發脾氣、憤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不要一味地去壓抑這種情緒。當孩子生氣時,可以引導孩子去說出自己憤怒,把自己的不滿、憤怒說出來,為什麼會生氣,為什麼要大哭,孩子說出來後,多安慰孩子,多關心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被愛。

    3、讓孩子多去觀察其他人發脾氣

    周圍有人發脾氣,或者有孩子在哭鬧的時候,讓孩子多看多觀察,並且引導孩子去感受,別人發脾氣時自己的感受,讓孩子明白髮脾氣對周圍人和自己的影響。

    4、帶孩子去看專業的心理醫師

    如果你的孩子常常會因很小的不如意而大發脾氣,父母一直都“馴服”不好,朵媽建議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易怒也是一種器質性疾病,專業的心理醫生會從專業的角度,給孩子做一個專業科學的治療,找到孩子容易發脾氣的病因,而不是像上面那樣透過常規的心理撫慰來平復孩子。

  • 20 # 朶朶媽媽成長記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孩子也不例外,只是她們由於年齡小,還不會自我控制情緒。因此發脾氣是孩子成長進步的一個表現。

    孩子發脾氣,這讓家長很惱怒,但是,要馴服孩子,這是不正確的觀點,孩子不是用來馴服的,需要引導。

    首先,父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年齡小,她們不懂控制情緒,又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弱,很容易鬧脾氣。父母接納孩子的情緒,可以安撫孩子的心,讓她們平靜下來。

    其次,教會孩子認識並表達情緒。孩子不會表達,往往會採取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來進行表達,而父母又不理解孩子的表達,這樣很容易出狀況,導致孩子越來越生氣,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認識情緒,並教會孩子如何去表達。

    再次,幫助孩子將不良情緒轉移出去。教會孩子,如果情緒不佳時,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表達,而不是發脾氣。比如可以讓媽媽抱抱,可以回到屋中自己獨自坐一會兒,不可以用來發脾氣。

    另外,孩子身上往往有父母的影子,父母要少發脾氣,不給孩子模仿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特士兵在美國軍事基地大開殺戒,致多名美軍身亡,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