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狼文史工作室
-
2 # 9紫氣東來
應答,全國不止岳飛一支隊伍,只要國家支援全力援助包括後勤補底,肯定能收復失地,否則岳飛也不會違抗軍令,那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消滅了對方實力軍,收失地是指日可待。
-
3 # 皇家米飯糰
我覺得可以,中國人其實不缺乏軍事才能,王朝末期總被打敗一大原因是民族的精神沒有了,而南宋初期連續的軍事勝利已經激起了人民計程車氣,北方失地的老百姓可以說是紛紛揭竿而起,反抗金國的統治。
-
4 # 順其自然85309541
如果嶽元帥不被陷害致死,直搗黃龍不大可能,收復部分失地振奮民心軍心是肯定的,畢竟如果金國真的如記載中那樣對待百姓,百姓還是希望回到大宋朝的統治下的,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抗擊外來侵略者的精神是一個民族強大的支柱!
-
5 # 胡笳胡談
1140年如果要比宋金國力,不是宋弱金強,也不是勢均力敵,而是宋強金弱。這也是當時南宋朝野上下大多要求北伐的大背景。
當時,軍事上,南下的金軍先在江南受挫於韓世忠、岳飛、張榮,後在關陝大敗於吳玠,最後又在1134年失去了李成一度攻佔的荊襄六郡,東中西三個方向上都徹底喪失了進一步南侵的可能;宋軍自身的戰鬥力也在戰爭中迅速提高,名將輩出而且多年富力強的後起之秀,兵員充足,南宋到1140年已經有30多萬的正規軍兵力,總體數量高於金軍,不但防守有餘,有些戰區還能主動發起對金軍的攻勢。內政方面,南宋因為經濟潛力大,所以財政收入恢復很快,同時內亂到1135年左右也基本全部弭平。
這是一個硬條件,岳飛如果能調動所有力量,是可以滅金的。
二、當時戰局
1140年岳家軍的北伐到朱仙鎮之戰為止,已經使兀朮所率的金軍主力喪失了繼續作戰的能力;與此同時南宋其他部隊打的也不錯,西線的吳璘楊政等部和東線的韓世忠雖然不能像岳飛一樣大舉進攻,但對本戰區所負責的金軍也都保持了持平或略佔優的態勢,使其不能回援兀朮;而位於金軍後背的新復河東、河北州縣,靠岳飛聯絡的抗金義軍、甚至義軍發動的百姓即可自守,不需耗費正規軍兵力。所以如果再打下去的話,宋軍既不存在戰術短板暴露之虞,也不存在兵力不足的困擾,把金軍主力逐出燕京以南地區甚或徹底殲滅只是時間問題。
三、兵力與後勤供給
1140年岳家軍如果在收復東京後繼續渡河北上,打到收復燕京為止的話,不僅兵力足夠,後勤供應也無問題。第一南宋國力完全可以支撐的起,第二岳飛出兵前已經事先考慮了後勤需要,選擇的北伐路線所經之處都是平原,運輸上的困難已經被降到最小。
最後,我們講講嶽武穆的戰略目標。
嶽武穆的北伐戰略是個非常宏大也醞釀了很長時間的戰略構想,要做到“直搗黃龍”、徹底消滅金國,除了對本軍的各方面軍事能力要求極為苛刻外,還要求連本軍在內至少20萬的兵力,要求友軍的協同,要求敵後義軍和敵佔區百姓的支援,要求“陝西五路叛將”的反水,甚至要求“大遼有可立之形”,也即需要金國內部、後方的各個被壓迫民族起來反抗。當然,還要求一個不求英明神武但起碼不會幹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兒的朝廷。
不過在1140年,嶽武穆這些要求除了最後一項基本都得到了滿足。所以當時“直搗黃龍”確實是能夠做到的。
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直搗黃龍。。。
終止於那召嶽武穆回京的詔書,終止於自私自利的帝王。
-
6 # 司馬砸光
謝邀。又是一個假設命題,比較難答。同時,收復失地和直搗黃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收復失地指恢復到北宋和金長期對峙時的領土,燕雲十六州等顯然不在當時的失地範疇。而黃龍在哪呢?黃龍府位於今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城,為遼金兩代軍事重鎮和政治經濟中心,直搗黃龍就意味著能夠完成統一事業了!開玩笑了,這個事情不存在!1234年蒙古和南宋聯手才滅掉金,為什麼聯手?至少說明滅亡前金還是有一定實力的,蒙古滅西夏為什麼不聯合南宋?
同時,岳飛還遠遠沒能成為南宋全軍的精神領袖,個人號召力有限。他即使不死,即使給他全部兵權,你看看中興四將的其他三位,他指揮得動哪個?是張俊還是韓世忠,還是劉光世?資歷都比他岳飛深,非但配合不了,估計還會添亂。況且他們的兵還都帶有“私軍”性質,帶這樣的兵不可能像統帥“岳家軍”一樣那麼順手,那麼為嶽大帥死戰猛戰。
最後,再從歷史規律看,無論是之前的東晉,還是南朝,以及後來的南明,偏安東南的朝廷哪一個能北伐成功滅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一個都沒有!南宋更不例外!所以,岳飛不可能取得北伐的徹底勝利,能回覆到北宋最大疆域就是極限了。
-
7 # 為國釣魚
首先,找到黃龍府在哪
再從地圖上看一看紹興十年北伐形勢
“(金人)燕京以南,號令不行”,“嶽帥之來,此間震恐”
“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
河北義軍四十萬,翹首王師,誓遵號令
朱仙鎮大捷,攻取汴京指日可待
形勢很好,為什麼不能直搗黃龍呢?
透過圖二,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義軍主要活動範圍在太行山脈一帶,就算義軍能保宋軍左翼安全,右翼山東一帶呢?
岳飛很清楚這點,於是奏請諸路兵馬共同北伐。
如果淮東韓世忠部七萬餘兵力與岳飛配合,以韓世忠的能力和其與岳飛的私交,相信右翼無虞。
然而朝廷只派了楊沂中三萬人協同。楊沂中任職殿前司,張俊一系,張俊與岳飛、韓世忠等人都尿不到一個壺裡,很難想像楊沂中會與岳飛精誠合作。
這種情況下,岳飛攻取汴京後為防備遭敵側擊,只能向東掃清右翼。
兀朮放棄汴京,在燕雲建防線,以逸待勞。轉戰山東後的宋軍即使還有攻堅能力,拿下深溝壁壘重兵雲集的燕京也絕非易事。
北人南下,多不耐酷熱,戰馬亦多染瘟疫,金人強弓,遇熱則膠筋不固。秋高氣爽,戰馬膘肥才是金軍戰力最盛之時。
岳飛於七月十八日左右奉旨返回,距北伐開始兩個月。
即使岳家軍一路勢如破竹,一個月掃清山東,一個月攻佔燕雲,此時也到了九月,再想北進有三大障礙
1.宋軍南方人居多,很難適應北地酷寒
2.補給線過長,前線很難獲取足夠的物資。
3.為免亡國,金人必定負隅。
以上,紹興十年北伐最理想的戰果就是收復失地,經略燕雲。
在完成以上假設後
以岳飛的指揮能力和岳家軍的執行能力,相信來年夏季必能直搗黃龍,雪靖康恥。
注:1.宋朝沒有火車、飛機,也沒有高速。
2.三易回河後北方經濟便落後於南方,金人暴虐,殺、賣、使為奴……造成大片無人區,宋軍無法就地籌糧。
3.本人不擅長架空,此回答仍是基於史實。
4.此答案純屬軍事上考量,不涉及其它。
(補丁)南宋君臣在鹽、茶、酒、糧、草、布、帛等物資上想了些狠辦法,朝廷收入已由建炎初年不足千萬猛增至紹興十年6000萬,當時年軍費5100~5300萬,理論上足夠支援舉國北伐。
然而,在宋朝奇葩的轉運制下,朝廷有錢糧和朝廷能將錢糧運送至前線是兩碼事。
-
8 # AA速度與激情AA
我看了一下,回答的大部分都不著邊際,不過可以理解,畢竟是假設命題。
正史上,岳飛是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強殺。再往前看,在岳飛軍事集團節節勝利時刻,一道道“金令”傳來命其鳴金收兵。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就是岳飛真正的死因。
大家可否還記得‘’靖康之難‘’,被金國俘虜的北宋兩個皇帝老兒就被安置在所謂的“黃龍”附近,金國這招很毒啊!南宋已經另立了新皇帝,你南宋要是打過來想收復失地,就會面臨著順道解救北宋老皇帝。這就面臨抉擇了,歷史證明了南宋的新皇帝不是傻的,我當皇帝當得舒服著了,憑啥費力不討好解救兩個老祖宗回來,他們回來了,自己還有皇位坐嗎?秦檜是明白的,岳飛也不傻。只是岳飛執著於攻下汴京,迎回徽、欽二帝,這不是要高宗老命嗎?你岳飛把兩位祖宗迎回來,高宗我咋辦?
事情發展到這裡,岳飛的腦袋暫時還是他的。只是“十二道金令”發出之後,他的腦袋就已經不是他本人的了。說白了,秦檜只是替高宗做了他想做的事。
岳飛班師之前都是被重用的,只是直搗黃龍這事,高宗不會答應,秦檜則是堅定的站在高宗那邊,這就是講政治。所以,歷史證明了,直到南宋滅亡,南宋軍人北伐這事兒都是敗多勝少,岳飛就是前車之鑑。
-
9 # 古今史事
可這僅僅是“如果”。如果僅僅是沒有那十二道金牌,其他不變,理性客觀的說,完全收復開封,或者收復部分失地是有可能的。要想進一步全部收復失地,甚至“直搗黃龍”。難度可想而知。戰爭不是一個人的戰爭,是裡裡外外方方面面的事。
趙構罷免主戰派,啟用主和派就是他的態度,在朝廷裡主和派佔據上風,還有秦檜使絆子,《宋史·岳飛傳》裡記載了一件事,金兀朮準備放棄開封,有個人給金兀朮說了一句話:“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啥意思呢?內有權臣把持朝政,外無大將建立功勳的例子。岳飛自身難保,還能建功立業?我們不說這個正史記載有沒有水分,也不管說這話的人是誰,我們今天來看是不是如此?
南宋國內沒有那麼穩定,農民起義從未間斷(雖然是小規模),甚至發生了影響主戰還是主和的“淮西軍變”,導致最初積極抗金的趙構傾向於主和。南宋也沒有北宋那樣的經濟實力了,史料中提到,大量的軍費開支已經讓南宋朝廷出現了財政困境。南宋海外貿易發達就是為了出去賺錢。
君明,臣賢,將勇,至少未來可期!可偏偏遇到了軟蛋的趙構,奸妄秦檜,岳飛實獨木難支啊。說到此處,不免心裡頌起了《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
-
10 # 麟角1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頭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讀了岳飛這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滿江紅》,你就可以讀出岳飛堅定光復山河的必勝信念。岳飛率領的岳家軍在收復失地的戰鬥中銳不可擋,百戰百勝;所向披靡,令金軍聞風喪膽。就在岳飛準備攻取開封、金軍將要渡黃河北遁時,宋高宗趙構卻指使秦檜,在一天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迫無奈,只得退兵。回朝後不久,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其實害死岳飛的真正主謀是趙構,趙構這個人相當聰明,正史上說他文武雙全,文能繪畫、書法,並且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詞作也有很深的造詣。武能拉弓一石五斗(相當於現在的184斤),臂力過人,而且射箭百發百中。這樣一個高智商的人,怎麼會相信秦檜強加在岳飛頭上的那些“莫須有”的罪名?趙構過去支援岳飛抗金,完全是迫不得已,因為金人要消滅他。現在不同了,金人都被岳飛打成這樣,不能再打了。若再打下去,你岳飛一定能把那個該死的欽宗皇帝給接回來。他回來了,我的皇位就沒了;再多的江山也就不是我的了。這就是趙構心中的一個“結”,他“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岳飛的願望去實現,所以趙構與秦檜沆瀣一氣,加害岳飛。若問,如果岳飛不死能收復失地嗎?我認為不可能。因為只要宋欽宗活著,趙構絕對不會讓岳飛去打敗金國。後來力主抗金的大詞人陸游、辛棄疾等許多仁人志士都已證實,他們不被所用,算是客氣,因為趙構也好詩詞,否則也同岳飛一樣的下場。
-
11 # 新知傳習閣
一
應該分兩個層面來看這個問題比較好。
首先,收復失地有沒有可能?
完全有可能,當時岳飛已打到北宋的首都開封附近了,下一步不是東上山東就是西上陝西。
有人說為什麼呢?掃清兩翼,恢復大部分國土。
打下黃河以南後,就暫時不要北進了,一方面鞏固現有領土,大力恢復農業工商業;另一方面,積極操練騎兵,為北伐作準備。
同時,對太行山的義軍進行支援,扶持他們在敵後展開游擊戰,甚至可以出兵協助,目的新明確,讓金兵無暇它顧,沒有時間和精力對陝西河南河北進行攻擊,為北方經濟恢復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
五年後,就可以展開軍事行動,一路直取太原,一路從山東直入北京(當時的大都)作戰略策應,吸引金兵主力,讓他們不能救援山西。
到了第三年,兵分兩路,一路從山西,一路從山東,直取北京城。同時讓太行山義軍進入長城北部進行襲擾。
接下來就是經略中國大好河山,富國強兵,練兵自強。
三
在中原南北經濟得到大力發展的情況下,並且擁有強大的騎兵的時候,再考慮直搗黃龍。
直搗黃龍之前要擇機攻下長城以北的失地,作為戰略緩衝。
對金國各部落,採取離間分化政策,拉攏一部分,打壓一部分,消弱他們的力量。在這方面,明朝後期的李成梁是行家裡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下相關史實瞭解下。
經常發動對金國的小規模襲擊,培養和尋找合適的高階將領。
這是因為對金國的最後一戰,一定是硬仗苦仗,心理素質不過硬,軍事素質不過硬,戰術素養不過硬,根本打不勝。必須找到象明朝徐達常遇春這些個型別的出來,才有把握。
四
有人說南宋面積小,財政力量薄弱,支撐不起大戰持久戰,所以不能打金國。
此言差亦。
我們對金國的戰爭可以分幾步進行,一點點收復失地,然後鞏固它。
這樣慢慢國土面積就大了,財政力量自然就增強了,然後就有打大仗的資本了。
國家只要弱小,肯定是不安全的,叢林法則決定了弱者永遠是別人的菜。
只要強大,才能取得別人的尊重,才能可能收復失地直搗黃龍。
國富軍弱,只是一隻小肥羊,等待別人來宰殺,這就是現實中南宋皇帝選擇的命運,卻並不是正確的命運。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天下雖大,好戰必亡。
-
12 # 騰飛說史
如果岳飛得到了宋高宗的支援,有可能恢復北宋的疆域,但指搗黃龍的可能性很小,黃龍府在今天吉林省農安縣附近,這裡是東北平原的腹地,在古代的時候,我國的東北地區冬季非常的寒冷,到了春季氣溫升高,積雪融化,道路又比較的泥濘,岳飛的軍隊想要直搗黃龍,徹底打垮金朝,必須要適應東北地區的氣候,顯然當時的宋軍在短時間內是無法適應東北地區的氣候的。
東北地區的自然環境,是岳家軍無法逾越的障礙。
岳飛北伐一共有四次,第四次北伐離開封城只有四十五里的路程,岳家軍士氣高昂,喊出了“直搗黃龍”的口號,但因宋高宗連發十二道金牌而被迫撤軍。
(宋高宗畫像)
宋高宗的這種屈辱的做法,在客觀上也為南宋王朝內部贏得了喘息的時間,有利於鞏固自身。當時的金兵雖然遭到了慘重的失敗,但仍然兵強馬壯,宋軍在短時間內很難將金兵趕出中原之地,何況“直搗黃龍”?宋王朝剛剛遭受靖康之難,立國的根基已經發生了動搖,此時需要休養生息。
岳飛當時的想法是“連結河朔”,希望黃河以北的義軍能夠與宋軍配合,以實現其“直搗黃龍”的戰略目標,但是義軍畢竟不是正規軍,義軍能不能與宋軍達到有效的配合,也是一個大大的疑問。
所以即使宋高宗允許岳飛繼續北伐,岳飛最多也就能夠恢復北宋時期的疆域,而不太可能徹底打垮金朝,直搗黃龍。北宋在宋太宗時期,尚且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此時更加不可能收復燕雲十六州,連燕雲十六州都無法收復,“直搗黃龍”談何容易?
-
13 # 明月山脈
一、趙構從末排斥北伐,否則岳飛根本無法統領十萬兵馬,並且取得先後四次重大戰役對金國正面對抗(騎兵野戰為主)的勝利。
二、迎回二聖是趙構所提,後期岳飛迎合趙構也不提二聖。
三、岳飛被殺,是議和的結果,中間人秦檜。1130年,四年前被金軍俘虜的秦檜,忽然攜全家南歸,他的目的就是促成議和,然而世人不知的是金人手中的王牌根本不是二聖,而是趙構的生母韋太后。
四、在秦檜之前,趙構連換十幾任宰相,唯獨秦檜南歸後當宰相穩如泰山,原因很簡單,金人同意議和的首要條件就是秦檜不倒。否則免談。
五、趙構提出迎回二聖純粹為了民心,後期再也不提,只有他和秦檢知道議和的目標是他的生母韋太后。
六、金人開始的目標並非岳飛,議和也沒有進展。後來因岳飛四次大勝,“憾山易,憾岳家軍難”是金人一致認識,1141年濠州之戰中金兵大勝張俊部(岳飛沒參加而是後面趕來)後看見嶽字旗聞風而逃過江就是明證。金人不得不降價,目標轉向死敵岳飛。並同意歸還趙構生母韋太后。
七、在秦檜的擔保(性命?)下,趙構和金人一拍即和,岳飛死後第二年趙構生母韋太后被金人送回。
八、1115年秦檜病逝,史書上寫等秦檜一死,趙構長出一口氣說:從此以後,靴子裡不用再藏匕首了。可以看出秦檜絕不僅是奸臣,還是叛徒和賣國賊,連趙構也必須提防他。
九、此後金國內亂頻生,已無力進攻,北面蒙古、南面西夏皆虎視耽耽。故南宋苟活一百多年並非“紹興和議”之功。甚至岳飛若繼續北伐,雖不能滅亡金國,至少還可收復一部分大好河山,進而在後期可以與蒙古分庭抗爭。
-
14 # 大唐雷音寺
1140年的夏天,如果岳飛抗命不遵,決意收復汴京,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如果乘勝追擊,進軍河北,是否能夠實現連結河朔,恢復故土的夙願呢?
答案是悲觀的。首先,岳家軍此時已經陷入懸軍突進的險境。在高宗向岳飛頒發12道金牌之前,東線的張俊、楊沂中等部已從宿州、亳州、泗州等撤軍,全線反攻的大好局面變為岳家軍孤軍突進。此時岳家軍如果繼續北進,後路極易被切斷,從而陷入重圍。其次,更為緊要的是,宋廷已經決定退兵,繼續深入,就是抗命,岳飛將坐實違抗君命的罪名,糧草後勤必然斷絕,岳家軍必定陷入險境。事實上,1136年岳飛第二次北伐撤軍,就是因為後方供應匱乏,軍需不足。
如果岳飛回到湖北,心知高宗、秦檜必置其於死地,舉兵反抗,勝算又有幾何?然而答案仍然不容樂觀。
首先,岳家軍名義上是岳家軍,然而諸將是否真的聽命於岳飛起兵成疑。岳飛部將成分複雜,有早年跟隨他起兵的王貴這樣的將領,也有隨後被招降的偽齊將領如牛皋等。面對對抗朝廷這樣掉腦袋的事情,屬下未必全部聽命。其後岳飛部將王貴、王俊先被張俊收買,誣陷岳飛就是明證。
再者,宋代理學盛行,忠孝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南宋時期,吳玠、吳璘、吳挺、吳曦三代四人世代鎮守四川,1206年吳曦叛宋降金,僅僅四十六天就被手下殺死,首級被送至臨安。吳家在四川經營70年尚不能讓川人服從,岳飛起兵,在道義上處於謀反境地,全軍未必死心塌地。
第三,岳家軍人數不佔優勢。1140年左右,除了岳家軍,還有張家軍、韓家軍、吳家軍等部隊。根據當時的《中興小紀》、《林泉野記》等記載,張俊所部人數最多,在8萬人左右,岳家軍與吳家軍都在7萬人左右,韓家軍在6萬人左右。岳飛單獨起兵,即便岳家軍再精銳,但是以一軍對抗三軍,顯然處於劣勢。
第四,湖北地處四塞之地。即便岳飛起兵,如果孤注一擲東進,能否戰勝張俊和韓世忠部隊成疑,其根據地則受到四川的吳璘以及北方金朝的威脅。一旦離開根據地,前方勝負未分,後方根據地出現譁變或者被攻佔,對前線軍隊士氣的影響是致命的。
二十年後的完顏亮舉全國之兵攻打南宋,然而在前線受挫,後方完顏雍在遼陽稱帝的情況下,直接導致軍隊譁變,其本人也被亂軍所殺。南朝武陵王蕭紀率兵出川,欲東下攻打候景,導致後方空虛,在被其兄蕭繹擊敗後,根據地蜀中也被西魏攻取。
綜上所述,岳飛班師回兵之後,面對著宋高宗、秦檜、金朝必置其於死地的情況下,幾乎沒有翻盤可能。
-
15 # 歷史研習社
在收音機裡聽過《說岳全傳》的80後與90後們,對於岳飛的故事幾乎是耳熟能詳,倒背如流。在為岳家軍大破金兀朮鐵浮屠與拐兒馬而熱血沸騰之後,我們無不為宋高宗與秦檜的十二道金牌與風波亭慘案而扼腕嘆息。那麼,如果岳飛繼續北伐,他真的可以滅掉金人嗎? 圖/岳飛
岳家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岳飛的北伐是在宋金第一次合議失敗之後進行的。1140年,金朝兵分四路南下:聶黎孛堇出山東,李成犯河南,左監軍侵陝西,都元帥金兀朮率兵從黎陽殺向開封。為了和談,宋高宗和秦檜命令岳飛等多支大軍原地駐守,剛剛到手的河南之地又迅速淪喪,金國大軍浩浩蕩蕩,意圖一舉滅宋。當時的戰場主要分為四部分,金宋兩國軍隊關中僵持不下(關中戰場由吳玠將軍的副將統領與金軍鏖戰,山東戰場上韓世忠率部在海州即江蘇連雲港頂住了金人的進攻),這一戰略態式類比於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階段。當時的金兀朮與李成正是沿著劉鄧大軍的路線從河南向安徽挺近,進而威脅長江一帶的南宋建康城。然而,面對他們的卻不是800年後的國民黨軍。以八字軍為主的劉琦所部兩萬人在順昌(安徽阜陽)大敗金兀朮的十餘萬大軍。這一場勝利為南宋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契機,南宋在整個戰線上首次實現了戰略上的優勢。 圖/順昌大捷岳飛正是在這種契機之下從鄂州(湖北武漢)出發開始他的最後一次北伐,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北伐。岳飛的這次用兵絕對不是孤膽英雄式的軍事冒險,而是奇正結合的全盤謀略。岳飛在北伐之前就命梁興、董榮、孟邦傑等人,迅速暗渡黃河,去連結河朔。與李寶、孫彥等部義軍配合,在河東,河北和山東敵後廣泛襲擊敵軍。同時,岳家軍在兩個月內從湖北境內向北迅速推進,先後收復了穎昌(許昌),鄭州,洛陽等地,對開封府實現了戰略包圍,並且連續在郾城與穎昌府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另外,韓世忠在山東戰場、吳璘(吳玠將軍的弟弟)在陝西戰場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金人的在黃河以南的力量基本上已經損失殆盡。
圖/岳飛北伐金人的後患
金人在面對岳家軍時也不能全力應付。首先金國內部在金熙宗上臺後開始了漢化派與守舊派的派系鬥爭。雙方派系之間的鬥爭直接影響到了前方的戰局,如偽齊劉豫本身就是完顏宗瀚一派扶植的傀儡政權,熙宗上臺後為了消除宗瀚一派的勢力範圍,馬上下詔廢除齊國。而金熙宗本人又是一個極為崇尚漢文化的皇帝,他的漢化傾向也遭受到了保守貴族的反對,因此,金國政權內同樣有著相互掣肘的後患。 圖/金熙宗另外,當時黃河南北的起義軍聲勢已經十分浩大,以李寶為首的山東義軍在山東菏澤一帶數次擊敗金國的軍隊,並將勢力擴張到了山東西部一帶。而梁興等人在黃河以北的絳州與孟州(晉東南與豫北一帶)不斷擴張地盤,河北河東一帶的民兵首領相繼歸附。岳飛班師之前黃河南北的起義軍已經攻克了十多個州,逐漸形成了燎原之勢,讓金人如芒刺在背。
圖/岳家軍與義軍的配合岳飛的北伐是一次功敗垂成的壯舉,岳家軍與各路宋軍在戰役前期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戰略優勢,而黃河一帶的義軍也出現了烽火燎原的局面。如果岳飛可以繼續北伐,那麼南宋政權收復黃河兩岸的可能還是存在的,情況樂觀的話甚至可以恢復北宋舊疆,但是金國作為一個新生政權也極有可能繼續憑藉關外與燕雲十六州與宋朝對峙。
參考文獻:1. 鄭乃臧 常國武,岳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2. 張博泉,金史簡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 -
16 # 長安流年
首先,歷史是令人遺憾的,它沒有如果。
但既然大家偏偏要給歷史一個假設的話,我們可以從岳飛的生平來回答這個問題。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將領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相傳在岳飛離鄉前往抗金戰場前夕,岳飛的母親在他的後背上用針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抗金也成為了貫穿岳飛一生的主線。
靖康之恥後,宋徽宗宋欽宗被金人奴役,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年號建炎,正式建立了歷史上的南宋。
南宋建立初期局勢並不穩妥,金人經常南犯,於是宋高宗找構便意欲南渡,但時年二十五歲的岳飛不顧身份卑微極力勸諫高宗不能南渡。但高宗不想成為欽徽二聖那樣被金人奴役稱臣,耿直的岳飛也因此被逐出軍營。
但岳飛並沒有放棄抗金這項事業,他投奔河北張所,在太行山一帶抗金,屢建戰功,後來又歸於時任東京留守宗澤麾下,宗澤死之後岳飛繼續留守開封。開封府是北宋的皇城,也就是所謂的東京,在岳飛看來這是大宋的氣運,開封城絕對不能丟。
建炎三年(1129)五月,高宗移駕建康(今江蘇南京),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因為害怕死在金人的鐵騎之下,所以也不管岳飛的勸誡離開開封府前往建康。岳飛接到杜充南逃的命令之後說道:“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
當然,杜充並沒有聽從岳飛的諫言。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開封府淪陷,中原地區全部被金人佔領。
金人南下,高宗皇帝被金人追殺得流亡海外。
但此時的岳飛堅持在敵後作戰,現在廣德攻擊金軍,六戰六捷。金軍隨後攻打常州,岳飛馳援進擊金軍,四戰四捷!
建炎四年,岳飛與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在建康府牛頭山設伏,大敗金軍將領完顏宗弼,收復建康府,金軍被迫北撤。
這一年,年僅二十八歲的岳飛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英雄。
也是在這一年,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岳家軍正式建立,人馬足足萬餘。
紹興三年(1133),定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的南宋朝廷賜予岳飛‘精忠報國’的名譽,可以稱的上是當時最為高大上的讚譽。
然,岳飛的彪悍人生才剛剛開始。
紹興四年(1134),岳飛上書朝廷,提議收復襄陽六郡,這時候的襄陽六郡處於金人傀儡政權偽齊的統治下。高宗同意了這件事情,但也僅僅是同意了岳飛出兵收復六郡而已,至於收復東京開封這種話卻是萬萬不能夠再提。
岳飛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這一次北伐可以說得上是大捷。
當時岳家軍能夠拿得出手的大概只有三萬多不到四萬的人馬,而偽齊卻是拿出了不下十萬兵馬,但依舊沒有擋住岳家軍的步伐。這一次的勝利讓南宋有了立足東南百年的根基,進可北伐,退可固守。
因為這一次的大捷,年僅三十二歲的岳飛成為了南宋最年輕的建節者,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飛在廬州大敗金兵,金兵別迫北還。
紹興十年(1140),金軍將領完顏宗弼親自統領大軍南下犯宋。
岳飛奉命進行第四次北伐,七月,在郾城大破完顏宗弼的重灌騎兵,緊接著取得了穎昌大捷,完顏宗弼被迫退守開封府。隨後不久,岳家軍進抵開封府近郊朱仙鎮,距離北宋京城也不過是幾十裡的距離。
雄心勃勃的岳飛和他的岳家軍準備進擊金兵,一舉奪回故土東京。
但也是在這個時候,高宗連發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回朝,本可一舉殲滅金軍收復故土的忠臣岳飛不得不放棄這個計劃。
“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可見當時的岳飛心中到底有多大的怨氣,要不是高宗的這十二道金牌的話,節節敗退的完顏宗弼又怎麼會是岳家軍的敵手呢?
次年,完顏宗弼再次南犯,岳飛奉命馳援淮西。
不久後,宋金議和。
岳飛,張俊,韓世忠三員大將被調離軍隊,在臨安府樞密院供職,相當於軍方的第二號人物,但實際上卻是明升暗降。
紹興十一年(1142)除夕夜,臨安府家家戶戶都沉浸在團圓夜中的歡喜的時刻,岳飛和年僅二十三歲的長子岳雲被下令斬首。
這一年,岳飛正好四十歲。
一代名將慘死於權力的紛爭之下,北伐金人收復東京成為了南宋朝廷永遠難以實現的夢想。
有人說高宗是害怕岳飛打敗金人迎回二聖,將他從皇位上趕下來。
高宗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在後世的明朝中確實有這樣的例子,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反而被蒙古瓦剌軍俘獲,弟弟朱祁鈺被擁立即位,是為景宗。但一年之後朱祁鎮被釋放回明,明景宗將哥哥朱祁鎮幽禁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皇位,但最後的結果是明英宗朱祁鎮的擁護者重立朱祁鎮,朱祁鈺被廢。
岳飛的理想最終沒有達成,他成為了宋金議和的犧牲品。
若是沒有高宗那十二道金牌的話,時值壯年的岳飛到底能不能夠擊敗金軍,收復開封府乃至是收復整個中原地區滅掉女真政權呢?
想必各位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他能!
但政治不允許他這麼做,他也只能夠無奈。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記住岳飛的一首詞。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怒髮衝冠》)
-
17 # 經略幽燕我童貫
這得看黃龍在哪裡。
這裡的所謂黃龍,即“黃龍府”。
黃龍府在哪裡呢?
黃龍府是契丹的一個邊境重鎮,兩宋之交的重要文獻集《三朝北盟彙編》稱遼在“東京黃龍府”設有“兵馬都部署司”。後金人奪取了“東京黃龍府”之後,入“五十餘州,浸逼中京”,勢力逐步擴大並最終滅遼。
以宋朝方面的認識,則可能按照遼代的習慣,認為黃龍府是金國的重鎮,同時也是遼國安置俘虜的地方。例如,文獻記載“晉出帝既遷黃龍府。虜主新立,召與相見,帝因以金盌魚盆為獻。金盌半猶是磁,雲是唐明皇令道士葉法靜治化金藥成,點磁盆試之者”。
這裡的晉出帝即石重貴,是後晉的最後一個皇帝。後晉被遼打垮以後,晉出帝被移送黃龍府與遼主(新登基)相見,雙方還有一番互動。
因此岳飛認為二帝也被關押在黃龍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黃龍府並不是金國的首都,按照出使金國回來的許亢宗的記載,黃龍府距離當時金帝所居住的會寧府(即上京)其實還有幾百裡的里程。
也就是說,岳飛所說的直搗黃龍,並不是說要打進金國的首都,本意是要將二帝營救回來,其次才是擊敗金國。畢竟黃龍府距離會寧府已經不遠,如果深入到此地步,擊敗金國已不是問題了。
至於岳飛在紹興十年的戰局,看這個圖就知道了:
這個圖上還有一些錯別字,例如楊沂中上面那個人名,應是張俊,旁邊那個人名應是劉錡而不是劉琦。
但這不影響我們看整體的戰局。
從整體戰局看,金軍兩次會戰均未能擊破岳飛的外線攻勢,已經無法固守開封-歸德一線。而從開封前往河北的大名一線和相州、磁州一線均已經被宋軍控制,其退路受到了很大的威脅。
如果金軍放棄河南退入河北,則其必須一路退到幽州才有可憑藉的支撐點。可如果退走,則關中方向的完顏撒離黑必將不敵吳家軍與岳家軍的夾擊(當時撒離黑與吳家軍都無法打破對峙局面),從解州撤退也將非常困難。
因此,金軍此時進退兩難,整體戰局對宋軍及其有利。如像岳飛所督促的那樣,楊沂中自柳子鎮北上,進歸德,分兵佔領東平。
則金軍就必須考慮在河南和關中的兩個主力中犧牲一個,才有盤活全域性的可能。
這將是整個戰局的轉折點!
-
18 # 大國春秋
岳飛不可能直搗黃龍,沒那個能力,孫子說過,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下面對交戰雙方分析一下:
南宋軍隊的整體作戰水平不如金,宋朝時期,軍隊的作戰水平,在歷史上都算弱的,再加上主和派的牽制,不能舉全國之力,但憑岳飛的一己之力,打個區域性戰爭還可以,完全滅掉金是不可能的;再說金兀朮奪位成功,獨攬大權,親自掛帥督戰,騎兵驍勇善戰,舉全國之力擊敗“岳家軍”還是沒問題的,如果那樣,金不是和南宋開戰,而是和“岳家軍”在開戰,岳飛必敗,就像近代的中日甲午海戰,日本不是在和大清朝開戰,而是在和北洋水師開戰一樣,勝敗可想而知......
-
19 # 桌上客
這個向題依我的看法,憑岳飛的才能是可以的。但是沒有一個雄才大略的主子,岳飛再大的本事都是沒用的。世間所有的事物,成功與失敗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岳飛他又不能,也不敢自立為王。他打仗本事再好,國家不給你的物資你怎打下去。岳飛是將才,沒遇上好主子,可謂英雄無用武之地,著實可嘆。
-
20 # 天之吉星
《宋史》記載,第四次北伐,岳家軍己兵抵"汴京東十五里朱仙鎮",朱仙鎮大戰,金軍大敗,"兀朮逃汴京"。實際岳家軍己取得決戰勝利,揮師汴京,就可收復靖康之役淪陷的領土。可惜十二道金牌召回了勝利之師,錯失勝利戰機。假設,如果當時高宗支援岳家軍全力繼續北進,《宋史》記載,河北地區有近十萬義軍打著岳家軍旗號在敵後行動,偽齊地方官員軍心動搖,觀岳家軍北進就投降獻城。岳家軍北進收復河北故土,應有勝利的把握。但是,要直搗黃龍府,依當時的宋金局勢、高宗的決心、南宋的軍事經濟實力,僅靠岳家軍的十餘萬人,是難以達成的。
回覆列表
答案是不能:
第一,實力不濟,北宋的滅亡,在於軍事上的不舉,金人入侵,原來也是打算入戶打劫,能撈一筆是一筆,結果發現北宋帝國像頭溫順侍宰的羔羊,毫無抵抗(快一百年沒打什麼大仗,不知道怎麼打了)也沒客氣,先後兩次兵圍開封俘虜了徽欽二帝,趙氏皇族一窩端,趙構幸運逃出,到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權。
南宋政府的建立是謂一窮二白,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趙構一度被女真人追到了海上,後來憑藉湧出的岳家軍,吳家軍,韓家軍這些新生力量,以及長江天險和陝川險要塞,才勉強招架住金軍的攻擊。但若說是反擊收復中原,北宋還不具備這樣的軍事實力,同時當時南宋初立,國庫也沒幾兩銀子,經濟條件不允許,糧草等後勤補絕對是個大問題。
第二、兵種優勢,從北宋到南宋,缺戰馬一直是解決不了的根本問題,故而北宋軍隊的編配以步兵為主,以騎兵、水軍為輔,這樣一個配置在南方多丘陵、湖泊地帶吃虧不大,可到了北方地勢開闊,平原多,這種時候,這種兵型就要吃大虧,在也就是童貫的西北軍在寧夏一帶與西夏党項人作戰時成績還行但到了幽城卻敗得一塌糊踏的重要因素。
第三、政局不穩
南宋從立朝之初就戰和不定,以高宗趙構和秦檜等文臣都希望議和,穩定政權,同時收復幾大家軍兵權由中央控制,直搗黃龍意味著要給武將給多的兵權,這和兩宋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基本國家政策是相背的,即使沒有十首金牌令岳部回師,南宋也不可能派太多的兵力用於收復故地,岳飛的北伐也恐怕只是孤軍深入,再神勇,恐怕也逃不脫陳慶之北伐最後全軍覆滅的命運。
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恐怕只是嶽武穆一廂情願的夢想,當然,出於對金人天生的仇恨和政治的需要,皇帝和他身後的北宋當局也需要喊喊口號,但真要付諸行動,作為政治家,就要考慮全域性和得失,那時候個人情感就需讓位於政治利益了。
岳飛是名將,打仗領兵是他的強項,可是政治智商偏低是他的弱項,他看不到高層的政治需求,不懂內斂避禍,被剝奪軍權後高調的發洩自己的不滿,給小人落下口實,終釀千古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