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幾乎沒有新詞誕生了。
9
回覆列表
  • 1 # 老遲

    在新加坡,官方語言應該是馬來語(新加坡一直認為自己應該是屬於馬來西亞的一部分,但是馬來西亞不要他們),但國家推行的主要是英語。

    所以,新加坡的老人一般都是說華語,年輕人不好說,有的完全不會華語。就像我們萬聖節去環球影城遊玩的時候,有年輕的工作人員帶著我們去體驗,去之前要講很多要求,他都是用英語講的,後來看到我們基本上都是內地人,他偶爾也講幾句華語,但主要還是說英語。一開始我有感覺是歧視或者是有要求什麼的,但後來透過問問題發現,他的國語確實不怎麼樣,讓他回答實在有些難為他了。

    但不管怎麼說,畢竟血濃於水。在新加坡有個地方很有名,叫芽籠,是新加坡著名的美食街和紅燈區,也是華人街。這條街上住著很多老一代華人,我在接頭咖啡館坐了好長時間,跟著大家一塊看電視裡的中央4臺,這裡每天晚上都固定播放這一個臺,一直播到10點多為止。所以在這兒的時候我還挺感動的,這條街是徹徹底底的華人街,還有什麼北方餃子王啥的餐館。

    但是到了外面,我經常會先問您會不會說華語,然後再問路。比如在地鐵站的時候,我去買票不會買,用華語問人家的時候,那個年輕人就用英語說對不起我不會華語。感覺這樣的國家也挺複雜的,當地的年輕人打拼,感覺要會好幾種語言才行。最近剛剛從香港回來,感覺也是一樣,在香港,廣東話、英語、普通話就是白領的標配,沒有這個,想去找個薪水高的工作,是非常難的。

    在芽籠拍攝的路邊咖啡館,在看中央4臺新聞的人

    在芽籠另一條街上,一群來自印尼的農民工,站在路邊看板球的轉播。後來華人老闆娘把電視閉了,他們搖搖腦袋走了,我當時還覺得挺可憐的他們。

  • 2 # sfm62

    我們一直認為他們是華人兄弟,從心底裡一直認他們為兄弟,但在李領導下,他不認我們是兄弟,因此他改變了這個國家,一直不承認自已是華人,他兒子李顯龍走的更遠,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窮,,既然這樣,不怪大哥了,哪一天,大哥叫你高攀不起,別怪大哥不講情義!

  • 3 # stephanie12

    看有網友說新加坡官方語言是馬來語,我就呵呵了,在那邊住了十年,對這些還是比較瞭解的,第一語言是英語,然後從上小學開始,你必須選擇自己的第二語言,大部分華人和印度人子女會選華語,所以當你看到一個面孔黑黑的印度人一開口是標準華語時,千萬不必吃驚,另一方面也就是當著印度人和馬來人的面,千萬別說什麼不好聽的,保不齊他的華語比你還好,但有一點無可否認,就是不管華語還是英文,他們是兩頭不到岸,說話沒問題,但一些深層次的詞語理解上就不行了,像我孩子華語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他們學校還是名校,以華語教育見長,但當年還打電話問我血濃於水是啥意思,到了中學就有馬來語的課程,像學習成績小學升中學達到一定分數線的,還可以再選一門外語,我孩子當時學的法語。老一輩的新加坡人,很多都只會方言,像福建話,廣東話,客家話等,造成了你去銀行不會英文不要緊,他們一定會找一個懂你語言的人來為你服務,所以我一直認為新加坡的服務真的是一流,至於亞龍那邊有餐館放我們中央臺的節目,那是因為那邊是紅燈區,也是美食區,很多中國人在那邊開餐館,也有很多中國遊客什麼的在那邊,不足為奇的,

  • 4 # 昨天北方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會從自己的國家利益出發去制定政策。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地就是靠馬六甲收過路費,決定它必須將英語定為第一語言。華語處於弱勢地位,而且越來越弱勢。世界上誰是老大就跟誰走,意識形態主流價值觀都像老大靠攏,親美必然反華,這就是新加坡的國家戰略。

  • 5 # arrowroothover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通用語言是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現在新加坡對華語教育很重視了華語好還有加分,但是華文比英文難學得多,當地華人能說不能寫的現象很普遍,華人用中文日常交流沒問題,但是涉及到專業詞彙就要用英文了。

  • 6 # 夢之幻88336191

    華語在新加坡97年以前確實在很多學校解除,李親口承認政策失誤擔誤—代人華語教育,97年經濟風暴中中國經濟發輝超常水準讓李明白以後經濟舞臺在中國,知道華文重要性,立刻回覆全面華文教育,現在華文以成英語外的第二語言

  • 7 # 使用者55125784472

    新加坡是獨立國家,不承認自己是華人,拋棄華語,嫌貧愛富,抹掉與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都不是錯。

    可跳著腳辱罵中國,處處充當與中國為敵的急先鋒,就不可饒恕了。殊不知,世界風雲變幻,風水輪流轉,被你蔑視,拒不承認,急於撇清關係的窮親戚,變成連你的歐美主子都惹不起的超級大國,中國稍動小指,就可助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砸了你馬六甲的飯碗,你是哭呢…?還是哭呢…還是哭呢…?

  • 8 # 左膝1

    華語是個廣義詞,新加坡語言的多樣性是我們無法想象的。英語、馬來語、印度語系、潮汕話、閩南語、閩東話、白話、客家話等等,他們總要選擇他們喜歡的來用吧。普通話是應用最廣泛但也是最不熟練的,或者說是不太喜歡用的。這很尷尬,非常尷尬。

    新加坡人看待大陸人很矛盾,有點類似外出的遊子看待偏遠家鄉的父老,想接觸但是難親近。對於種族的認同更大於對歷史的認同。對於年輕人來說,中國的一切都是聽故事一樣聽來的。

    所以,別怪他們對我們的一些奇怪的歧視言論。人都是這樣以偏概全,我們也是,即便幾十年後也是難以改觀。需要改的是我們——根本就不是一家人,到了外面一定要像個作客的樣子,首先要尊重他人,其次要自尊自愛。

  • 9 # 如歌人生2166

    2000年我去新加坡的時候,在肯德基用餐,一對夫婦帶著兩個男孩來就餐,孩子大約是6歲和4歲,4歲的那個說:Dad,I"m hugry。父親回答wait for a minute。當時我就在想,看來新加坡在實行去漢語化了。現在那兩個孩子應該長大成人了,在他們這一代,應該只會英語,早就拋棄漢語了吧,這才是真正的數典忘祖。

  • 10 # 小小江南

    新加坡官方語言是英語,華語馬來語印度語都有使用,因為華人佔多數,為了維持華人統治權,對華語還是比較重視的,去新加坡很多電視臺直接放華語電視劇的,而且為了保持華人種族優勢,新加坡引進華人移民比較多,所以華語短期內不會死。但是長期趨勢確實有危險。因為新加坡建國時的領導人都是純西方教育,而強敵環繞為了生存完全融入西方,因此從底子上,教育上,西華非常厲害,英語是絕對統治權的,而華人文化日漸衰微,華語更多是老一輩交流,特別節日,甚至因為中國強勢崛起使用的商務語言,並非從內心想學習。而且新加坡從領導到百姓普遍敵視中國,排斥,學習使用華語越來越少。新加坡馬來人,印度人都有多子傳統,生育率高,華人生育率很低。華人人口占比不斷下降,而且新加坡本身被馬來,印度尼西亞環繞,大量使用2國工人,造成馬來語等利用率不斷提高。長此以往,華語衰弱是必然的。甚至新加坡的衰弱也是必然的,世界經濟從西方向東方轉移,新加坡的中轉作用越來越不明顯,中國上海北京,日本東京,甚至印度,馬來西亞,印尼崛起,新加坡光環難以為繼。作為兩大世界對抗點的新加坡無論抱誰的大腿都免不了被邊緣化。地小,人多,周圍大國太多,新加坡根本無法扭轉這種不利局面,甚至想默默的活著都很難,中國不斷出口武器裝備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甚至計劃聯合泰國開挖避開馬六甲的運河,扣押新加坡裝甲車,所有動作都無不顯示強力壓制新加坡。新加坡一直說將回歸馬來西亞,真的迴歸的時候那必然是因為新加坡無法為繼,小國的悲哀就是新加坡

  • 11 # 車銑複合

    第六屆新加坡福建文化節在4月13日開鑼,主題圍繞著新加坡福建人的“鄉情·鄉音·鄉味”。當天的活動除了展覽,還包括《鄉情·新加坡福建人的會館》新書釋出會。

    4月13日正式開鑼的第六屆福建文化節,將以書刊、壁畫、美食、舞劇、展覽和講座等多樣化形式呈現,主題圍繞著新加坡福建人的“鄉情·鄉音·鄉味”,並著重凸顯福建人之間的鄉情和拼搏精神。

    配合福建文化節舉行的“鄉情”文化展覽,將展出一些從未公開亮相的珍貴文物,例如為了建南洋大學,新加坡福建會館在1953年10月18日和1954年1月14日,兩度召開特別會員大會的手寫通告。第一次大會是為了討論“劃地”,第二次則是討論“捐地”事宜。

    福建會館理事高允裕的父母高德祥和林麗華1951年9月26日結婚時,高家曾把喜宴省下的4000元(新元,下同,1新元約5人民幣)紅包錢,捐給福建會館屬下四間學校作為經費。高德祥的哥哥高德根當時致函福建會館說明捐錢原委。

    另一封1951年7月30日的信函,道出商人林採為在母親去世後,把節約喪禮費用省下的2000元捐給會館,同樣作為四屬校之用。林採為的信,當時是寫給福建會館會長陳六使。

    除了上述歷史性信函,福建會館這次還翻出昭和十七年(1942)的一本收租簿,列出福建會館當時的房地產租金收入,賬簿還提到一些產業後來被收回建校。到了1945年,租金收入分別用黑筆和紅筆記錄,原來當時有兩種貨幣通行,黑筆是日幣,紅筆是英國紙幣。

    賬簿內還有這樣的記載:居士林在日據時期,曾一年支付福建會館3600日幣作為在天福宮售賣香資,即金銀紙、香燭等的代價。天福宮當時已把售賣香燭的業務,外包給居士林。

    除了收租簿,會館還找到1946年的捐款記錄,1947年的會員表格,1950年華僑銀行的捐款信,1960年的集團結婚報名表格,另外還有永安堂1942年寫給天福宮的致謝函,感謝會館豁免租金,好讓租戶用那筆錢去修補被炸的部分。

    上述文物將和福建會館文化廊組成“鄉情”文化展覽,一起在福建文化節登場,展覽地點是信立路5號,展出時間從本月13日至5月26日。

    衛生部長顏金勇將在星期四上午為第六屆福建文化節主持開幕儀式,當天的活動包括《鄉情·新加坡福建人的會館》新書釋出會。這是新加坡第一本完整記載30間閩屬會館的書籍,內容包括各會館的歷史、文化傳承、成就和領導層等。

    天福宮40公尺長後牆壁畫講述新加坡福建人發展史

    這次文化節的一大亮點是天福宮那道40公尺長後牆變成一幅講述新加坡福建人發展史的巨型壁畫。顏金勇當天將為壁畫中的兩艘船點上“船眼”,一艘是早期過番船,另一艘是近代船隻。

    文化節少不了美食,由新加坡閩屬會館聯手打造的美食展賣會,將在直落亞逸街137號讓大家一次過品嚐到各種福建美食,包括詩山滷麵、福州肉燕、薄餅、金門石花等,還能買到各種食材和醬料。美食展賣會從4月13日舉行至14日,開放時間從上午10時至下午3時。

    《下南洋》將在4月21日和22日晚上7時呈獻兩場演出,地點在信立路5號,門票38元。

    文化節最後一項活動是4月23日早上10時在信立路5號舉行的文化講座《閩風三說》。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教授將談“民間信仰”,臺灣屏東大學黃文車副教授談“新加坡的閩南歌謠和歌曲”,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耕教授則談“從俗語看閩南文化”。

    3月17日晚由新加坡福建會館舞蹈劇場在信立路福建會館文化學院草場百年榕樹下搭建舞臺,舉辦戶外華族舞蹈嘉年華會。陳慶炎總統受邀擔任這個名為《大樹腳》的嘉年華會主賓,並在福建會館會長兼舞蹈劇場主席蔡天寶的陪同下,為舞蹈劇場新名稱主持啟用儀式。

    今年的福建文化節以“鄉情·鄉音·鄉味”為主題,前後為期10天,分別在直落亞逸街137號和信立路5號兩個地點舉行。

    在信立路5號舉行的活動包括“鄉情”文化展覽(4月13日至5月26日),兩場由新加坡華族舞蹈劇場呈現的舞劇《下南洋》(4月21日和22日晚上7時)和文化講座《閩風三說》(4月23日上午10時)。此文來源於(早報網),最後我想和大家說一聲新加坡人很愛中國文化。

  • 12 # 翡冷翠的精靈

    不要再被國內媒體誤導了,李家坡40多歲以下的人會華語的說得也是磕磕絆絆的,完全是外國人的趕腳,只有一些阿公阿婆會流利的華語!在新加坡如果不會英語真的會遇到大麻煩,這樣的國家怎麼能算華人國家,倒是大馬,雖然口音很特別,但凡華人都是會一口流利的華語!交流完全沒有障礙!

  • 13 # 簡單灬82811331

    新加坡人不喜歡講華語,喜歡講英語,幾十年的棄華教育,全面學習西方,結果華人文化這些很悲哀,特別年輕一代更是隻講英語,內心裡都瞧不起中國人,其實新加坡很大一部分普通人收入很低,生活都很緊張的,這邊人生活壓力大忙碌,枯燥乏味的新加坡。我在這邊四五年了

  • 14 # 我和雲朵1

    語言是自由的選擇,跟一個國家的大方向密不可分。但是,人種改變不了。並不是說說英語,不說漢語就多麼高階。曾經在樟宜機場去往市裡的計程車上,我們還沒怎麼樣,司機傲嬌的大聲說,不要往窗外扔垃圾哦!罰款很貴的!重罰!我爸爸輕聲的問,罰多錢?司機:2000塊哦!!!爸爸說:挺便宜的,應該加碼,這樣就沒人扔了。司機再也沒說話。那種輕蔑和鄙夷我不想說是針對大陸人,但是,自稱國際範的新加坡華人,是不是心胸和眼界也該開闊一些了。認清什麼是素質,懂得什麼是有容乃大。

  • 15 # kkkk51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有四種:馬來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其中,國語是馬來語。官方辦公語言是英文。所有的政令都會被翻譯成四種官方語言。華語近來又得到了重視。新加坡現在主要使用簡體中文,而不是繁體字,並且近年出生的華人,普遍用漢語拼音用作姓名。

  • 16 # 十六的星星

    每次到新加坡,Shopping或住酒店,大部分女的服務員是馬來的女孩子,她們白天在新加坡工作,晚上回馬來西亞新山住,畢竟新山的房子租金比較便宜,新加坡一室一廳的租金約800新幣左右(約4000元人民幣),相比一個月1800的月薪,算很高了。新加坡工作競爭非常激烈,大部分年輕人的工資約2千新幣左右,能出3千以上的不多,去掉租金、管理費、吃等費用,月餘幾乎為零。新加坡表面光鮮亮麗,但每年的自殺率相當高,年輕人生存壓力特別大,大學畢業的又不願從事低層職業,但又找不到高薪工作…相對於國內完善的產業,新加坡差遠了。關於語言環境,年輕一代的會華語相當少,但他們不敢歧視中國,這只是政治因素。

  • 17 # ROGER8857

    絕不能說死了 至少人家的小六會考 可以選擇華語 大部分華裔還是會選擇華語的 不會選馬來語和印度語 要知道那可是相當於我們的高考啊 等於小學六年級就一考定終身了 一共才考四門 可想而知多重要了 現實生活中使用還是很頻繁的 只不過心態上確實不如隔壁馬來以說華語為榮 這還是一個文化自信的問題和政府多年來的主推英語融入西方背景 但是近年來改觀還是很多的 NUS大量獎學金給馬來華裔以便在新研讀 並且有協議畢業後必須為政府工作若干年 說明新加坡已經開始重視中文教育 先拉一批馬來華裔為我所用 將來肯定會越來越重視這方面 關鍵還是要大陸地區繼續發力 經濟人文一起輝煌 新加坡李狗肯定會從幼兒園開始就推廣中文的 基礎還是有的

  • 18 # 旅者雜記

    華語在新加坡是官方認定的四種通用語言之一,四種語言是:英語、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李光耀時期搞去中國化,年輕一代以英文教育為主,現在不一樣了,華語是新加坡通用語言之一,當然老一代華人過去是沿海地區移民,他們的家鄉話還是以閩南話、廣東話為主,華語在新加坡教授還是很傳統的國語,怎麼會是死去的語言呢?

  • 19 # 專扒皇帝新裝

    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可以理解的現象,比如溫哥華華人很多,但估計幾代後能講標準普通話的會越來越少,畢竟所在國主流語言,官方語言,或者周邊人種決定一切。至於海外華人是不是必須有傳播語言的責任,我感覺也未必,出去的要麼是迫於生活壓力,要麼是條件好些感覺到國內有些資源的不公或不利,出去後解決生存問題是第一位的,活下去並解決溫飽或者下一代問題後,才是情懷。

  • 20 # 背影漸遠月朗星稀

    東南亞華人以馬來西亞的華人對中國文化和教育最為認同,多數華人從小就接受正統的漢語普通話教學,所以,和大馬華人交流沒有障礙。其次是新加坡和泰國,部分人能說普通話,但一般以粵語或客家話為主,當然,越南也差不多,也有部分人說閩南話,這和閩粵人勇闖東南亞有關。

    臺灣的國語相當於普通話,帶嚴重的閩南口音,但和大陸交流沒有問題,語言文化更接近,總之馬來西亞或臺灣人的普通話你很容易聽懂,甚至比廣東福建溫州人說的普通話還順耳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LOL S10中,EDG屬於什麼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