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到這個時候,各大上市公司就開始公佈去年的財務資料,而聯想也釋出了去年的財報,從這份資料中可以看出,聯想的進步,已經超越華為位居全球第四,但是聯想的資料公佈之後,紛紛遭到網友的吐槽,大家怎麼看呢?
5
回覆列表
  • 1 # 知熱點

    聯想超過華為的業務應該是指伺服器方面吧。去年聯想透過大規模的收購在伺服器行業實現了對華為的超越,但是這種超越註定不會持久,聯想很可能在2019年出現滑鐵盧。

    要說在2018年最具有爭議的的企業,聯想絕對有一席之地。本來聯想還是一個風風光光的“民族企業”,但是在經歷手機業務下滑、電腦銷量下降、裁員風波後都讓這個企業風光不在。

    去年的5G投票不投華為投高通讓聯想在很長的時間都處於風口浪尖上,雖然聯想及時進行闢謠,但是廣大群眾並不買賬。連和華為在海外市場競爭激烈的中興都投了華為一票,作為唯一一個投高通的中國企業,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的。加上聯想產品一向國外比國內便宜,也難怪現在大部分人對聯想都沒什麼好感。

    雖然現在聯想在最新的18年第四季度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利潤也達到了3.5億美元,但是大家對於現在的聯想並不怎麼買賬。加上聯想在手機以及5G行業的落後,聯想的發展註定不會太好。

    還是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企業假如沒有好的名聲,註定不能長久。現在超越華為成為第四有什麼用呢?在未來落後華為的時候被啪啪打臉只會更狠。

  • 2 # 孔方財經

    聯想並沒有超越華為。

    2017年,華為的營收為6036億元,而聯想集團2017財年(財年不等於自然年,財年可以是從今年7月開始到明年6月結束的一年,聯想財年為4月1日~次年3月31日)營收為2890億元,還不到華為的一半。

    下圖為華為和聯想集團的營收比較,可以直觀地看出巨大差距。2006年,聯想還遙遙領先,結果1年後就被華為超越:

    即便是聯想公佈的最新資料,2018年第四季度單季,其營收高達971億元人民幣,那麼2018財年全年營收也不會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所以仍然是沒法超過華為的。

    我們都知道,在柳傳志手裡面,聯想集團實現了私營化(MBO,管理層收購),柳傳志實際是透過聯想控股這家公司掌控聯想集團(賣電腦)。而聯想控股作為母公司,除了聯想集團這塊IT業務,還有農業(比如佳沃集團),投資(弘毅投資)、金融(比如戰略投資盧森堡國際銀行)等等,可以說是什麼賺錢就投什麼。

    也就是,聯想控股肯定是比聯想集團更大的一家公司,即便是母公司,聯想控股的規模也是不如華為的。2017年,聯想控股的營收總規模也不過3163億人民幣,比聯想集團高不了多少,距離華為也很遙遠。

    也就是,不管是聯想集團(楊元慶管,做IT),還是母公司聯想控股,都沒有超過華為,而且差距巨大。

    可能是網友錯誤理解了自媒體的一些標題黨新聞:聯想超越華為成為全球第四的,是它的伺服器業務。這篇新聞還提到,華為的伺服器較為低端,不利於長遠發展。但這樣的比較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對華為來說,伺服器本來就不是重點業務,華為的重點在5G、在電信裝置、在手機業務上。拿聯想的伺服器業務和華為比,就相當於拿普通人的休息時間和王健林比生活質量,這樣的比較完全沒有意義。

  • 3 # 白刃行走

    又是一個標題黨,聯想超越華為成為全球第四的,是它的伺服器業務。這一點上面很多人已經予以了更正,這裡就不再浪費口舌。

    聯想代表的是過去,華為代表的是未來,就這一點而言,就足夠了。

    聯想崛起於PC時代,落寞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曾經聯想擁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具有眾多的資產和資源,但是並沒能夠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站住腳跟,過去還能看到的聯想手機已經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從資料上來看,2018年,PC對集團的貢獻能力進一步加大。含PC業務在內的智慧裝置業務集團收入達到8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在集團營收中佔比提升到89%。值得一提的是,聯想PC全球市場份額也創24.6%的歷史新高,超越惠普成為四季度PC出貨量最大的廠商。雖然在PC市場持續領先,但是聯想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科技和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多次的轉型也以失敗告終。

    對於投資人來說,華為和聯想的差別也是巨大的,比方說2017財年,聯想還虧損了2億美元,而華為淨利潤475億人民幣,大約75億美元左右。一家賺錢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對於未來,華為不僅在智慧手機領域強勢崛起,成為世界第三大手機廠商,也在引領潮流的5G領域佔據重要位置。而聯想的主要業務PC,代表的是過去式,就算在這個過程中,聯想代表的也只是組裝,而對儲存器、晶片、CPU等PC產業的核心部件沒有建樹。實在讓國人很失望。

  • 4 # 梁溪風

    從這些年華為和聯想兩家公司所公佈的各項資料報表對比,華為主業以電信網路裝置和手機為主,而聯想涉足行業較多。而就營收做比較,聯想已被華為遠遠拋在後面。去年,聯想透過伺服器行業的大規模的併購獲利頗豐,但這種盈利點是根本無法持久的。這對聯想的營收總規模有極大的貢獻但仍不足以跨越華為。寫手們以偏概全故意混淆“成功超越華為”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自“5G投票事件”聯想飽受指責,去年末海外市場與國內市場的兩場促銷活動中截然相反的態度徹底激怒了國內使用者,聯想多年來的“黑歷史”被翻出傳播,至此聯想徹底變黑。聯想涉足的很多行業主要盈利還是來源於國內市場,國人的唾棄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業績下滑,被踢出港股指數。

    為了扭轉形勢,緩解聯想面臨的國內壓力,近段時間,聯想施展各種手段,聯想高層的頻頻蹭熱點,寫手竭力洗白,這次的“超越華為”不過是又一場擺脫困境的表演而已。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聯想這次應該有些窮途末路了吧!

  • 5 # 琅琊榜首張大仙

    聯想、華為兩個企業,都是中國成功企業的典型代表,都是千億巨頭代表,他們的營收規模都超過了2500億。

    但是在24年時間裡,兩者業績對比卻發生了驚天大逆轉,在24年前,聯想實力遠超華為,大幅度領先華為,業績相當於華為17倍,但是在24年之後,兩者業績大反轉,華為營收達到聯想1.745倍、淨利潤10倍於聯想,超越了聯想,這一切為什麼?

    其實在2015年以前,聯想和華為一直是中國最優秀的兩家企業,而且在業內人士眼中,聯想比華為更優秀,因此聯想教父柳傳志比華為教父任正非在企業界更有威望。但是在2015年以後華為在手機市場出現了重大突破而聯想卻因為收購摩托羅拉的失敗,而漸漸與華為拉開了差距!

    甚至在2015年官方評選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聯想仍然力壓華為奪得第一,而且聯想是多次奪得第一,華為一直是千年老二。

    2018年的業績對比

    從資料上看,

    聯想釋出的2018財年財報顯示營收為454億美元,同比上漲5.38%!

    那麼華為的業績呢?2018年,華為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1%!

    很很明顯的是華為遠遠高於聯想,而連線根本連華為的1/2 都沒有達到,何談超越?

    兩家公司的成立時間!

    從公司成立情況來看,華為是在1987年成立的,在深證進行註冊,目前已經有32年的歷史,並且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也是有43歲的年紀!

    而聯想公司的創辦人柳傳志,則是40歲的年紀,1984年創辦的聯想,在北京註冊!其實這樣一看的話兩者的起步其實差不多,年紀也相仿!

    近幾年的業績對比

    可是從近10年的業績對比我們可以明顯看除,華為和聯想在2007-2014年不分伯仲的情況下咬的很緊!但是從2015年開始聯想明顯已經掉隊,趕不上華為的節奏,並且這個業績和收入,利潤都是有明顯的增大,甚至是一個蝴蝶效應的疊加,所以從整個差距來看,聯想向近幾年裡趕上華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希望了!

    從未來佈局和發展來看

    從未來的產品發展,定位和遠見來看,華為投入的研發資金是遠遠超過聯想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前十年裡並沒有過大差別的情況下,卻能在2015年裡立刻分出了高低,而且還是碾壓級別的!

    因為華為每年投入研發的金額就搞到了幾百億,而聯想每年投入的資金卻不足100億,如此大的懸殊不僅是產品上的碾壓和淘汰,還是對於客戶粘合度上的差距!!畢竟產品是吸引客戶的最大動力!!

    《財富》世界500強給出了最好的證明。

    根據《財富》世界500強給出的資料來看,華為從2016年的129為已經躥升至了83位,並且在最近的《財富》榜單之中一月成為了72名,又提高了11個名次!但是聯想僅僅是從240名提升到了226名!所以聯想說自己已經超越了華為,真的不知道自信來自於哪裡,資料來自於哪裡?

    最後說一下品牌影響力吧!

    華為已經不是中國的企業,而更像是中國企業的一張門面,不僅給祖國爭光,而且還給中國人長臉了!第一個5G曲屏概念釋出,並且承諾國外售價17000元+而國內一定售價便宜的華為,讓中國消費者少有的感受到了購買國貨的優勢,也讓國外的人感受了一次加錢買“進口”的滋味!

    但是聯想卻在diss華為的曲屏技術,說自己早在幾年前就有了這個概念!筆者真是奇怪,你的概念早在幾年前有了,為什麼你沒有生產?還不是沒有技術,沒有突破概念這道坎!

    所以從影響力來說也是華為遠遠領先於聯想!兩種公司運營模式的差距背後,其實還是一個膽量和氣魄的不同,格局的不同!

  • 6 # 商務新觀察

    網友們都知道,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敢於吹牛,但沒想到題主比楊元慶還敢說,直接來一個聯想已經超越華為?嚇我一跳哈,趕緊查閱兩家公司的2018財年財季的財報,根據已公佈的相關資料顯示,聯想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都遠遠落後於華為公司。

    根據2月21日,聯想集團釋出公告:第三財季(自然年2018年第四季度)集團綜合收入同比增長8%至948億元,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同時,按照財報顯示,聯想第三財季實現淨利潤15.7億元,比市場預期的13.5億元高出0.2億元。這確實是聯想集團在近年來收入最接近千億的一次。

    從聯想股價來看,其股價在釋出財報當日上漲了11.41%,股價達到了6.64港幣,已經實現了翻番。聯想稅前盈利達到了24.2億元,也是聯想集團歷史上最高的一次。這確實可以成為楊元慶等人賴以炫耀一下的資本,但比起華為2018年的全年600億元的淨利潤來看,不值一提。

    從聯想集團的具體業務來看,聯想目前的業務主要分為三部分:個人PC、AI智慧業務、資料業務和移動手機業務。唯一能讓楊元慶驕傲的就是個人PC仍然位於世界首位,收入達到了742億元,佔據24.6%的市場份額。

    按照聯想集團這個財季的表現,確實是可圈可點的,也值得楊元慶等人吹一陣子,畢竟能夠取得連續六個財季保持增長,還是相當不易的尤其是在外界一片質疑聲下。現在人家財報如此之猛,看你還敢說楊元慶的能力不值1億元年薪嗎?

    另外,上個月時,美國《財富》雜誌“2019年全球最讚賞公司”榜單揭曉,聯想集團成為上榜的中國四家企業之一,而且是唯一上榜的ICT(即資訊和通訊技術)公司,在計算機行業排名第6位。其他三家上榜的中國企業分別為:阿里巴巴和騰訊、海爾。對於聯想集團的入選,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發文稱,此次聯想再次入選,印證了聯想已經走過轉型陣痛期,迎來全面增長的新階段。

    順便說一下,日前在2019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楊元慶不失時機地嘲諷了一下對手的摺疊屏手機,說它們都是PPT產品、玻璃罩裡面的“概念”手機,還不如聯想三年前釋出的同類概念產品。

    總之,作為同一歷史階段起來的科技企業,也同樣都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但是兩者之間的目前差距不言而喻的。華為是目前唯一打通端、管、芯等產業鏈的中國高科技企業。而聯想恐怕要少說多做,繼續努力吧!

  • 7 # 網際網路的放大鏡

    聯想目前來說在營銷上確實是誇大其詞而在部分言論中也是非常讓人驚訝,從此前,楊元慶,公開diss華為以及三星的摺疊手機,就足以看出聯想或許是瘋了。

    目前聯想釋出財報之後,我們知道楊元慶承諾的賺錢目前來說,淨利潤確實是有了,達到了2.23億美元,不過摺合人民幣也就十幾億左右。

    這也讓楊元慶講話越來越有底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聯想的營收與華為還是有著較大的差距,從2017年的資料可以看出,華為的營收為6036億元,此時聯想的營收還不到華為的一半兒。

    根據聯想的財報分析的話,聯想在2018年度的營收大概為4000億元人民幣,這與華為2017年還有著較大的差距。更不要提趕上華為的2018年。目前華為已經披露2018年的營收在10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大概在7000億元左右,相比聯想來說有著3000億的優勢。

    所以我個人覺得聯想還是好好認真的做產品吧,僅僅盈利了一年就看不上這個,瞧不上那個的,畢竟從純利潤來看的話,聯想的利潤簡直少的可憐。

  • 8 # 財經者思

    網友都呵呵了,我們也跟著呵呵吧!2007年之前的聯想的營收的確遠遠超過華為,但在2010年之後,華為就已經把聯想甩開幾條街了,更何況是現在,聯想的營收都不足華為的一半,何談超越華為呢!

    聯想、華為最新財務資料

    2019年2月21日,聯想才公佈其第三財季業績報告(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該季度營收達到140.4億美元,淨利潤2.33億美元,而2017年同期則為虧損﹣2.89億美元。

    而華為2017年華為全年實現營收603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475億元,即便是單季度華為營收也超過1500億人民幣,而聯想不過剛過千億而已,兩者相差至少50%以上!更別說2017年聯想的淨利潤還是負數了,那什麼和華為相比,難道聯想心裡沒數麼!

    聯想超越華為的,只不過伺服器業務而已

    由於本身的技術“功底”比較薄弱,近幾年聯想一直扮演著“技術搬運工”的角色!2014年,透過收購IBM的伺服器業務,一躍成為全球第三、中國最大的伺服器廠商,其後經過幾年“努力”的發展,2017年跌出前三名,隨後緊接著又跌至第五名!直到2018年第二季度後,聯想伺服器業務才超越華為,僅次於戴爾、惠普和浪潮之後,成為全球第四!一個市場規模不大,又不是主營業務,超過華為,又有什麼值得“顯擺”的!

    聯想與華為的差距,可不只是在財務資料上

    就這兩年聯想的所作所為而言,聯想與華為的差距是越來越大,財務資料只是一個方面而已!從5 G事件,聯想筆記本國外6.5折促銷、國內使用者無法購買,到2019年5G摺疊屏的不當言論……,聯想失去的難道只是財務資料麼!

  • 9 # 老金財經

    這個全屬標題黨問題,吸引眼球的,聯想不管是從總資產、營收、以及各項業務都不能超越華為的,聯想超越華為還差一大截呢!其實2018年聯想超越華為的僅僅只是伺服器業務,所以不要去誤讀為聯想超越華為位居全球第四,這明顯不是打臉嗎?

    華為2018年光營收已經高達近1000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6700億元,華為這個營收已經讓大家非常震驚;再來看聯想2018年營收只有約948億元,可想而且聯想的營收跟華為的零頭數差不多,華為營收是聯想營收的7倍了,怎麼超越華為呢?

    2018年聯想是透過各種收購中小企業帶來利潤,才會迎來了一個業績逆轉,但是聯想自己本身的業務都是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也就是屬於一個轉型當中,足於說明聯想是在走下滑路。而華為可不一樣,華為的技術槓槓的,已經得到世界各大運營商的認可。就憑藉華為的5G技術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聯想都根本不可能超越華為的。

    所以按照當前聯想和華為的發展前景,聯想與華為是沒有可比性的,更談不上超越。就類似一個普通人跟富豪相比財富一樣,普通人全部家產就1000元,而那個富豪全部資產就1萬元,普通人的家產想要超越富豪的萬元家產還需要繼續努力。

    透過以上分析,聯想超越華為的僅僅是伺服器業務而已,聯想的伺服器業務位居全球第四,並不是指聯想公司的資產或者營收超越華為;所以希望大家要弄清楚這一點,別整出一些虛的東西。

  • 10 # LeoGo科技

    聯想終於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在財務資料上,位居全球第四,打敗了一直壓在身上的華為。聯想,認起真來,連它自己都怕。所以,楊元慶信誓旦旦的說:“在5G時代,聯想手機將成為世界領先者之一!”但是,聯想真的如此厲害嗎?

    2月21日,聯想公佈了2018/19財年第三財季業績報告,綜合營業收入達到了140.8億美元,摺合939億人民幣,而聯想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33.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為890億。下也就是半年的利潤為1829億元。

    題主說,聯想超越華為,我們可以看看2018年上半年,華為的營收收入3257億元人民幣,也就說,如果這樣比較,華為比聯想的收入多了將近1400多億元。

    自然說聯想超越華為,是一句玩笑。當然,雖然比不過華為,聯想相對之前的利潤還是比較高的。比如,聯想第三季度和第二季度提升7億美元。

    其實,相比聯想,我更看好華為,今年1月份,華為釋出了鯤鵬920,這款晶片很可能會給華為的伺服器市場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其實,我們一直不看好聯想,並不是因為我們覺得聯想發展一般,而且聯想在我們消費者心中,它的地位已經在下降,而且在核心技術以及市場上,都讓我們對於聯想的好感慢慢下降。

    如果,聯想不加大提升核心能力,不注重國內市場,聯想,還能保持如今優勢嗎?

  • 11 # 尋夢不語

    聯想盈利了,國外虧兩億多,國內賺五億多,兩者相抵還盈利兩億多,所以,聯想是個什麼貨色顯而易見了,又吃人又羞人啊

  • 12 # 科技數碼隨時答

    聯想的年營收和華為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來看下資料,聯想在2018年的9月份公佈的財務報表營收是上半年營收252.93億美元,而第三季度為133.8億美元,如果是第四度我們就按照200億的營收,其實加起來也不過是600億美元左右。而我們要知道的是在2017年的時間,華為的營收為6036億元。

    而今年因為5G的發展,所以華為的年營業額將會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這其實沒有辦法比較的,我們要知道的是全球超過1000億美元企業,只有三星,蘋果剩下的就是華為,那麼聯想的營收是在哪裡超過華為的呢!而華為在2018年消費者業務的營收已經到了520億美元,通訊和雲端還沒有計算。

    其實有些空談,相比聯想華為更加註重研發,不管是手機業務,還是通訊業務,還是雲端業務,其實都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不管是手機的銷量,還是通訊方面的5G訂單,以及5G方面的發展,這些都是聯想沒有的。

    我們知道企業以利益為核心才能走的長遠,但是聯想對於利益這兩個字的理解顯然是有些偏差,所以對於自己核心研發現在基本上置之不理啦!而且我們看到聯想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是組裝廠的存在,而聯想的之前在5G投票中的也是以利益為重,所以我們看到了聯想投票給了高通。

    聯想和華為目前來看差距會越來越大,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在市場的競爭中,聯想在美國降價雖然有一部分是市場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面對惠普,以及蘋果,戴爾這些品牌,自己沒有核心的技術和亮點,所以才會透過降價來到達成交的目的,而在國內的價格還是很高,而華為不同的是在國內價格很低,但是在國外價格很高,這就是兩者的核心區別,自研發和組裝廠的區別,所以對於聯想說什麼其實已經不重要啦!

    回答完畢

  • 13 # 追科技的風箏

    聯想殺手鐧之一:PC。這項業務聯想還是位居出貨量第一的,是聯想的傳統強項,形成了規模化產能,其中又有大量企業集體採購訂單。但是聯想PC地位也不穩,和惠普競爭極為激烈,互相領先。聯想殺手鐧之二:伺服器。這是聯想最閃亮的業務,也是比華為強的地方,位居戴爾、惠普和浪潮之後。今天的成績是2014年併購打下的家庭,那一年聯想收購了IBM的x86伺服器業務,一躍成為全球前三、中國最大的x86伺服器商。這幾年調整,聯想伺服器銷售業績明顯改觀,2018年排名全球第四。反觀華為,華為重心是移動通訊,而不是伺服器,且伺服器不如華為伺服器高階。由於聯想收入主要來自伺服器,伺服器又是基於併購基礎上的,所以很多網友是有想法的。聯想的品牌困境。主要還是與楊元慶有關係。聯想手機是短板,但楊元慶卻主動找其他廠商摺疊屏手機的茬,說摺疊屏不成熟、不能量產,反過來又宣佈聯想也要研發摺疊屏手機,自我矛盾。聯想的同款產品國內貴於國外、聯想5G相關事件、楊元慶不當言論接連不斷,讓聯想任何訊息都會被人質疑。聯想品牌、百姓口碑是聯想需要面對的嚴重問題。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 14 # 手機使用者55526488870

    吹牛皮比干實事容易。聯想的表現證明,她們已徹底地淪為美國的走狗,正在為美國幹著搞垮華為的罪惡勾當。真正的漢奸-聯想!

  • 15 # 與財為伴

    聯想和華為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從營業收入方面來看

    聯想釋出的2017~18財年(2017年4月1日到2018年3月31日)年報顯示,聯想全年營收達453.5億美元。

    華為2017年全年銷售收入達到了6036億元人民幣(約925.49億美元)。

    從營業收入來看聯想的收入僅僅達到了華為的一半而已,離著超越還有很遠。

    大家可能對於這個銷售收入沒有一個直觀的感覺,與其他公司做一個直觀的對比就明白了。2017年阿里巴巴的銷售收入達到了1582.73億元,2017年騰訊創造的銷售收入達到了2377.6億元,騰訊加阿里巴巴的銷售收入都遠遠不如華為的銷售收入,但是與國外的頂尖企業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就比如,在2017年亞馬遜的營業收入達到了1778.66億美元。

    從研發投入來看

    聯想和華為作為目前世界上高科技企業,其研發投入是重要的一個環節,科技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在目前發展情況下,創新才意味你能夠在這個市場上屹立不倒,企業必須把握住創新的自主權,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科技市場上爭得一席地位,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作為科技的領導者,華為與聯想對研發的投入可謂是相差甚大。

    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華為的發展迅速與其大力投入研發密不可分,可能大家對華為的研發並沒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可以說,華為在研發投入的費用是在中國企業中是一個最高水平,已經直逼美國高科技企業。

    華為的銷售收入大約只有亞馬遜的一半,但是華為的研發費用已經快要與亞馬遜持平了。可以說華為是中國投入研發最多的高科技企業——沒有之一。

  • 16 # 財經伴讀

    聯想超越華為,這是不可能的,未來5-10年都不可能。

    這則訊息起了一個容易讓人誤解的標題,沒有把範圍說清楚,聯想超越華為的,僅是聯想的伺服器業務,伺服器業務,伺服器業務,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而伺服器業務本來就是不是華為的重點業務領域,但對於聯想卻是,這就好比說我位元朗普還厲害,卻不告訴讀者,這裡說的只是我的中文位元朗普的中文厲害。

    2016年聯想營業收入2902億元,華為5216億元,華為比聯想多了2314億元,到了2017年,聯想的收入為2852億元,華為的收入為6036億元,華為比聯想多3184億元,朋友們看到這個差異在增大了吧。

    其實從2007年,華為在營業收入反超聯想之後,這個差距就一直被拉大了,聯想越來越趕不上華為。

    這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和這兩個企業當初選擇的商業模式息息相關,聯想選擇的是“貿工技”,以貿易來推動技術的路子,在市場份額擴大,競爭小的時候,這個路子來錢很快,而華為選擇的是“技工貿”的模式,以技術研發為核心,來引領市場,這個路子,需要很深的積累,需要高深的技術,需要釋出高技術產品,32年,華為將這條路走下來了,現在的華為,已經是一個具備高科技的國際公司,5G的領先技術,必然讓華為在未來引領通訊領域。

    而聯想與華為的差距將會進一步的拉大。

  • 17 # 手機使用者坦蕩

    楊元慶,看來是真的瘋了,是不是要住院治療了,原來說夢話,這是瘋子的前期病灶,現在狂想怔病的不清啊,資料顯示大家都清楚了,不在列舉了,我要是他把滿嘴的牙都拔掉,不知道這怎麼稱呼了?

  • 18 # 帆辰科技

    聯想最近釋出財務資料,其排名位居全球第四,其實類似於這樣的集團企業,每年差不多都會在這個時候,釋出自家的上個季度的財務報告,其實也就是去年的第四季度,那麼聯想的這個資料真的可靠嗎?而且真的超越華為了嗎?

    聯想手機的現狀。其實現在的國產手機的份額已經逐漸的明朗了起來,以華為為首的,小米、vivo和OPPO等一線手機廠商已經成為現在的國產手機的中流砥柱了,而像魅族還有聯想已經可以說是退居二線了,雖然每次華為和小米在開發佈會的時候,聯想常程總是出來蹭熱度,但是這

    還有沒有辦法改變目前聯想手機銷量不行的現狀。

    聯想電腦的現狀,相對於手機業務來說,其實PC電腦才是聯想的主要的盈利方式,但是現在的聯想對於產品的定位還有定價都是一個失誤,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作為一家國內的企業,聯想的外國價格要遠遠的低於國內的價格,這對於廣大的使用者來說還是很難接受的。

    聯想和華為之間的差距。其實這是非常的明顯的,從公佈的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40.8億美元,相比同期的增速已經達到8%左右,那麼我們再來看看華為在去年上半年的營業額,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257億元,同比增長15%。營業利潤率:14%,這樣的營業日目前聯想已經遠遠的不是對手了。

  • 19 # 潤友

    己超越華為?這不是典型的斷章取義嗎!

    2月21日,聯想集團釋出財務資料,說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超越了華為。不知實情的網友,真是嚇了一跳,以為聯想集團還真有那麼歷害,居然一下子就超越了華為,成為了全球的第四大企業。

    可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原來,只是聯想在前幾年收購了lBM的x86伺服器,在2018年的售銷量有較大的增長,排在了戴爾、惠普和浪潮的品牌之後,代替了原來排在第四名的華為伺服器。僅此而已。

    也就憑這一業績,聯想集團大張聲勢,又跟華為較上了勁。

    其實,聯想還真是有一些不自量力。要說民族氣節,聯想沒法跟華為相比;要說創新能力,聯想要比華為差一大截;要論實力,聯想與華為也是差距很大。別的不說吧,單就2018年的營業收入,華為達到了7235億元人民幣,而聯想2018年的營業收入只有3928億元,比華為少了2307億元。同時,華為2018年向國家納稅達到1100億元人民幣,而聯想只有不到100億元人民幣。這就足以說明,聯想是很難與華為相比的。

    另外,我們再透過下列圖表來看看聯想與華為兩家企業近十年的發展業績,就可以看出,聯想真的與華為不能“同日而語”:

  • 20 # 大成於道

    聯想現在就是個國家蛀蟲。聯想原本是中科院的一個下屬企業,現在被柳賊空手套白狼弄到自己的名下。柳賊佔著茅坑不拉屎,排擠倪院士,把中國的計算機發展的黃金時間給耽誤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戴口罩,講衛生"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利己還是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