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聲喚賢

    姜子牙,姓姜,名尚。因封於呂,即今河南南陽,故又姓呂,稱呂尚。

    姜尚共產生102個姓氏,如丁、田、齊、聶、呂、高、蔡等。

    姜尚後代名人輩出,我國古今名人不說,單說國外就產生了兩位總統、兩位總理。兩位總統即:盧武鉉、盧泰愚。兩位總理即:客家人之泰國的英拉和他信。

    這兩兄妹遠祖河南固始。唐時,遷至廣東梅州。其曾祖父丘春勝遷泰國。丘春勝長子丘昌,是泰國富商。英拉全名是英拉.西那瓦,中國名叫丘仁樂。其哥他信,中國名丘他信。

  • 2 # 使用者9301014155441

    翻這些陳芝麻爛穀子有什麼用,你怎麼不說百家姓都出於姜氏,那姜子牙多偉大,姜家多風光。有人為了家族姓氏榮耀,從開天劈地的盤古找起,說盤古是他們的祖先,有人從周文王找起,說他們是他幾十年孫,多牛逼?姓氏只是一個符號,就象我們要給事物排序,就用ABcD一樣。同一個姓氏,有人萬貫家財,有人窮得叮噹響一樣,人家富還是富,你窮照常窮,有什麼驕傲的?一些人不務正業,吃飽了沒事幹,專整這些沒用的東西加以弦耀,只能是吃飽了撐的。

  • 3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姜子牙的兒子全都姓姜。

    姜子牙的名稱非常多,他是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別號飛熊。按照先秦時期的規矩,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他的稱號應該是呂尚或呂子牙,姜子牙這個名字是後世小說中出現的,當時姓跟氏已經合一為姓氏,作者直接稱其為姜尚或者姜子牙,由此廣為流傳。

    姜子牙在投奔周文王時,周文王非常高興,說我爺爺太公(周太王)說會有賢人到來,助我大周興盛,難道是你嗎?太公“望”(期盼)你來很久了,於是姜子牙有了太公望的稱呼,結合稱姜太公。周文王去世後,周武王尊姜子牙為師尚父,師是官職,尚是名字,父是尊號,姜子牙再得一個稱呼。

    不管姜子牙有多少稱呼,他一直都是姓姜的,他的子女也是姓姜,其子呂伋繼承了他齊國國君的位子;其女邑姜(先秦時期,女子稱姓不稱氏)是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生母。

    隨著齊國的發展,公室人員越來越多,經過代代層層分封,姜姓分化出許多氏,國君仍然是呂氏,除此之外還有高氏、國氏、盧氏、崔氏等等。到戰國時期田氏代齊後,這些氏不再是公室支屬,沒有了政治特權,但數百年繁衍下來的人口不可能被盡滅,姓與氏合一時,許多人以氏代姓氏,這些從姜姓衍生出來的氏也就變成了姓氏。

    姜姓衍生出的姓氏非常多,僅次於姬姓,但這裡面並不都是姜姓呂氏衍生出來的,當時還有其他姜姓國家,而且不同姓可以有相同的氏,姓氏合一後就變成了相同的姓氏,可他們的祖先並不是同一人。

    綜上所述,姜姓、呂姓這些都是姜姓在發展龐大後分化出來的姓氏,而不是姜子牙自己分的。而這麼龐大的人口,出幾個彪炳千秋的人物是肯定的,比如齊桓公呂小白,他是姜子牙的直系後代,春秋第一位霸主。

  • 4 # 齊風雅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因此也叫呂尚。商朝末年輔佐周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因首功封於齊地,是齊國的開國之君(齊太公)。

    古代姓氏來源主要有四種:(1)封地和賜姓;(2)以出生地或住地為姓。(3)封爵、官職為姓。(4)以氏為姓。姜子牙並沒有給他的兒子改姓,姜、呂、邱三姓中,姜是本姓,呂是以氏為姓,邱是以封地為姓。姜、呂為姓沒什麼可說的,下面說說邱姓的來源。

    姜子牙後人有彪炳千秋的後人很多。齊國八百年曆史,姜氏後裔繁衍興旺,遍佈中華大地,韓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港臺均有姜氏後裔,繁衍姓氏據說有240個之多,有政要、名人、企業家,人口達2億人之多。

    姜姓後人中有三國時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帥姜維;唐代宰相姜公輔、姜恪;南宋著名詞人兼音樂家姜夔,抗元名將姜才;明代有書畫家姜立綱等。

    呂姓後人中有呂不韋,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三國時期名將呂布等。

    邱姓後人有全真教長春真人邱處機。

    其他衍生出的姜氏後裔遍佈國內外,有崔姓、高姓、丁姓、盧姓等240多個,名人更是數不勝數,比如韓國前總統盧泰愚、菲律賓前總統他信、英拉,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等,盧泰愚、連戰都曾來祭祖認宗。

  • 5 # 中原俠客

    我也姓邱,本來蓋老家房子,拆舊房子,準備寫個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鄰居一家子哥是語文老師,說姜太公是邱家祖先不用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6 # 文史哲司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認識一下此人。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是商末周初人。姜姓,名尚,字子牙,因其先祖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姜子牙是周文王的首席智囊和最高軍事統帥,也是西周的開國元勳。姜子牙受封於齊(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在姜子牙及其後人的領導下,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姜子牙也被視為齊文化的奠基人。姜太公不僅是兵家鼻祖,而且儒、道、法、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存在爭議)創作了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在民間廣為信奉,有“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之說,被尊為“神上神”。

    經過考證整理,當今遍佈世界各地的243個姓氏都由姜姓繁衍而來,其中包括142 個單姓和101個複姓,姜太公又被尊為“百姓之祖”。

    姜氏後裔中,人口比較多的單姓有:呂、許、章、謝、齊、高、國、雷、易、方、文、申、盧、柴、慶、賀、紀、丘、薄、賴、蓋、丁、査、封、邱、崔、駱、左、充、酈、逄、連、向、谷、聶、尚、焦、柯、饒、景、浦、厲、強、斜、晏、檀;

    據歷史記載,姜子牙有1個女兒,15個兒子。例如,姜子牙的長子為齊丁公姜伋jí,其後人以其諡號“丁”為姓氏;姜子牙的孫子、姜伋的嫡子季子封地在崔地,因此其後裔以封地“崔”為姓氏;姜子牙第三子丘穆公,封地在聶,其後人以封地“聶”為姓氏;

    人口比較多的複姓有: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申屠、公牛;

    在這243個姓氏中,崔、丘(邱)、高、姜、呂等為大姓,人數較多。據不完全統計,姜氏在韓國有130萬人,呂氏在東南亞有200多萬人。

    經推算,姜太公的公曆誕辰日是9月12日,自2003年起,每年的齊文化節期間(9月12日-16日),海內外的姜太公後裔便齊聚在姜太公的封地齊國故都臨淄“尋根問祖”,舉行大型祭祀活動緬懷先人。

    姜子牙後人有彪炳千秋的後人嗎?那就太多了。例如,韓國前 總 統盧 泰 愚就是姜氏後裔,他曾在2000年6月到山東臨淄尋根訪祖。

  • 7 # 覃仕勇說史

    答:關於姜子牙,受明代許仲琳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人以為,他是姓姜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尊稱太公。

    其實,在先秦典籍裡,大家是找不到“姜尚”、“姜子牙”、“姜太公”這樣的說法的,見到的只能是“呂望”、“呂尚”、“太公望”、“師望”、“尚父”、“師尚父”等。

    話說,姜姓始祖四嶽當年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後被分封了齊、申、呂、許四個國家。

    姜太公是四嶽之後的呂國人,以呂為氏。

    先秦人的習慣是:男人稱氏不稱姓,女人稱姓不稱氏。

    所以,先秦、秦漢的典籍裡對姜子牙常見的稱謂是“呂望”、“呂尚”。

    “呂望”這個名稱,最早記載西周初年的青銅器“天亡簋”。

    為什麼叫“天亡簋”?

    是因為這個青銅簋裡出現有“天亡”二字。

    古代“天”通“太”,“亡”通“望”。

    即“天亡”就是“太望”。

    簋銘中提到的“天亡尤(佑)王”,指的就是太公望輔佐、佑護周武王。

    為什麼叫“太公望”呢?

    《史記·齊太公世家》裡說:姜子牙在渭水之陽垂釣,周文王去拜見他,感嘆地說,我先君太公在世的時候就說,應當有個聖人來輔佐周,周因此會興旺發達。你應該就是那個人了,我太公盼望你很久了。

    於是,姜子牙有了這個尊號:“太公望”。

    強調一下,“太公望”是姜子牙在周的一個尊號,後來人們在他的簡稱“望”加上氏,就成為了“呂望”。

    另外,很多人認為,因為周武王崇尚姜子牙,以父禮事之,所以尊稱為他“尚父”。

    但是,楚簡《舉治王天下》裡記:周文王的太公古公亶父去訪問呂望的時候,就稱他為“上父”。

    在古時候,“上”、“尚”相通。

    《封神演義》說姜子牙的名叫“姜尚”。的確,在先秦,“某父”中的“父”字經常會被省略,比如《左傳·昭公十二年》裡“禽父”、“夑父”,其實是魯公伯禽、晉侯夑。但根據先秦的人名、字的通例,一般來說“子某”、“某父”都是字而不是名,像“禽父”、“夑父”,都是字。

    所以,“尚父”不是姜子牙的名,而是他的字。

    稱姜子牙為“師尚父”,是古代有大師和少師,大師就是後來的太師,是最高的武官,掌管軍隊的。

    姜子牙曾經是文、武時代掌管軍隊的大師。

    所以“師”是他的官職名。

    “師尚父”也因此被稱“師望”。

    姜子牙的“子牙”是怎麼來的呢?《孫子·用間》有提到:“周之興也,呂牙在殷”。

    不難看出,“呂牙”就是呂望。

    “呂牙”的說法,在先秦典籍中,也僅見於《孫子》。

    有人因此認為,由於“牙”古音疑紐魚部,“望”古音明紐陽部,疑明準雙聲、魚陽對轉疊韻,即“牙”是由“望”音轉成的。

    至於姜太公道號“飛熊”,是文王遇姜子牙前夕,由史扁卜卦,出現了“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的爻辭。後人誤把“非羆”轉成“非熊”,最終演變成了“飛熊”。

    姜子牙不是隻有三個兒子,而是有十三個兒子:丁、壬、年、奇、枋、紹、駱、銘、青、易、尚、其、佐。兒子中有沒有發生改姓呂、邱之事,史不見載,不敢妄說。

  • 8 # 一半秋色

    姜子牙,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說他是人,似乎有些牽強,說他是個神人似乎更恰當,他活了139歲,凡人能活這麼大嗎?

    若要問,姜子牙姓什麼呢?

    也許你會不假思索地說,這還用問嘛,他姓姜!這麼說其實不對,姜子牙不姓姜,他姓呂,叫作呂尚。

    要解釋這一點,就必須先了解一下古人的姓氏,到底是如何來的!

    第一種,封地。封你在什麼地方,你就姓什麼。如周文王之子康叔封於衛,建立了衛國,於是子孫後代以“衛”為姓。

    第二種,賜姓。皇帝一高興,幫你改了個姓,不姓也得姓。如徐茂公本姓徐,後來因戰功被賜了姓,改姓了國姓李,叫作李世勣。

    第三種,以出生地為姓。生在哪兒,就在哪兒為姓,這在日本更為普遍,如山口、小泉、米倉、松下等等。

    第四種,以爵位或官位為姓。封什麼爵,就以什麼為姓,如楚莊王少子,封作上官大夫,後代就以上官為姓。

    再來說姜子牙。

    姜子牙的祖上老薑曾是大禹的手下,跟著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了申地,隨著人口不斷繁衍,子子孫孫越來越多,後來有一支被分到了呂地,便以“呂”為姓,姜子牙便屬於這一支。

    這麼說來,姜子牙!你叫他姜尚、呂尚都是可以的,“子牙”是他的字,號飛熊,這是個十分霸氣的號。

    傳說,周文王夜裡夢到了一隻飛熊向他撲過來,周文王嚇醒了,於是起身推演八卦,這麼一算,發現附近有個大賢之人,叫飛熊,於是派人四處尋找,後來終於在一條小河邊,發現了“飛熊”姜子牙在釣魚。

    名為釣魚,實為釣人。

    後來,姜子牙輔佐周武王,順利擊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而姜子牙因不世之功被封到了齊地,建立了齊國,姜子牙的兒子姜伋成了第一代君王。

    姜子牙三兒子呂印被封到了營丘這個地方,後來子孫後代便以“邱”作為姓。

    齊國八百年曆史,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綿延興旺,遍佈世界各地,諸如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印尼等等,都有姜子牙的後人。

    至於姜子牙彪炳千秋的後代,那也是數不勝數了,如齊桓公、姜維、姜公輔、姜夔、呂布、呂雉、呂洞賓、丘處機、邱葵等等。

    國外的,如韓國前任總統盧泰愚、泰國前任總理他信、英拉,等等,也是姜子牙後人。

  • 9 # 她不愛吃番茄

    80後的小夥伴,小時候都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封神榜》。裡面那個一身仙氣的長鬍子老大爺,姜子牙,就是今天的主角。

    據我所知,大概有20個姓氏的祖先,都是這位歷史名人姜子牙。

    第一種,封地。封你在什麼地方,你就姓什麼。如周文王之子康叔封於衛,建立了衛國,於是子孫後代以“衛”為姓。

    第二種,賜姓。皇帝一高興,幫你改了個姓,不姓也得姓。如徐茂公本姓徐,後來因戰功被賜了姓,改姓了國姓李,叫作李世勣。

    第三種,以出生地為姓。生在哪兒,就在哪兒為姓,這在日本更為普遍,如山口、小泉、米倉、松下等等。

    第四種,以爵位或官位為姓。封什麼爵,就以什麼為姓,如楚莊王少子,封作上官大夫,後代就以上官為姓。

    再來說姜子牙。

    最早的呂姓,就是出自姜姓,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祖先是炎帝的後裔伯夷。

    伯夷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了呂地(河南南陽西),後來成了呂國。西周時期,呂國又分了一支呂氏,另建了東呂國(河南新蔡)。這兩個呂國的後代,都以呂為氏。後來呂氏稱為呂姓,傳承至今。姜子牙也是姜姓呂氏,現在的一部分呂姓人就是姜子牙的後代。

    這麼說來,姜子牙!你叫他姜尚、呂尚都是可以的,“子牙”是他的字,號飛熊,這是個十分霸氣的號。

    傳說,周文王夜裡夢到了一隻飛熊向他撲過來,周文王嚇醒了,於是起身推演八卦,這麼一算,發現附近有個大賢之人,叫飛熊,於是派人四處尋找,後來終於在一條小河邊,發現了“飛熊”姜子牙在釣魚。

    後來,姜子牙輔佐周武王,順利擊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而姜子牙因不世之功被封到了齊地,建立了齊國,姜子牙的兒子姜伋成了第一代君王。

    姜子牙三兒子呂印被封到了營丘這個地方,後來子孫後代便以“丘”作為姓。

    邱姓是怎麼回事呢?很簡單,清朝雍正執政時,為了避諱孔子名號丘,他要求天下所有姓丘的人,都必須改姓邱。所以今天的邱姓人,祖上基本都姓丘。

    至於姜子牙彪炳千秋的後代,那也是數不勝數了,如齊桓公、姜公輔、呂雉、丘處機、邱葵等等。

  • 10 # 八點聊歷史

    古代姜子牙,把他的三個兒子分別改為姜、呂、邱三姓,姜子牙後人有彪炳千秋的後人嗎?姜子牙的後代有哪些?

    姜姓,原本在遠古時代就是炎帝神農氏的姓氏。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嶽始祖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賜封呂姓,封地在如今河南南陽縣一帶。春秋時期五霸稱雄的時候,齊國的創始人就是姜子牙(呂尚),也就是神農氏的後裔,歷時29代,只不過在戰國時期,齊國被田和所滅,田氏取代呂氏成為齊國國君。而到了夏商之後,姜姓分為齊,許,申,甫四國,子孫也就分散到各地,以姜,賀,邱,許,呂,崔,高,盧......姓為多。其中賀姓在當今姓氏排列中位居九十七位,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8%。賀姓是從慶氏改過來的,慶氏原來是周朝齊國的公侯,齊桓公的後代,其始祖也是姜子牙。

    姜子牙的後代姓什麼?

      薄姓,據傳也是以國為姓。據《偃師姓氏源流》記載:古有薄國(今山東曹縣東南,又叫亳),為炎帝后裔的封國,其後人稱薄氏。

      姜子牙後裔中,邱姓也是望族。在中國姓氏排列中位居七十七位,約佔全全國漢族人幾口0.27%。邱姓自丘姓改過來的。清雍正皇帝時,因避諱孔子名號丘,便下令天下一律易丘改邱。周朝初年姜子牙後裔,其始祖封於營丘(山東昌樂縣東南),後人以地為姓,這便是邱姓源頭。

      許姓人口更旺。在中國姓氏排列中位居三十五位,約佔全全國漢族人口0.53%。許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周武王封其孫子文叔於許的地方,文叔創立許國,後為楚國所滅,子孫流離分散,以國號為姓。

      高姓的起源也頗早。姜尚曾封其一個子孫於高邑,人稱公子高。公子高孫子名叫姜溪,助齊恆公稱霸有功,賜姓為高,繁衍至今。

    崔姓也是排列七十四位的大姓,佔全國漢族人幾口0.28%。姜子牙嫡親長子名極,是周成王時重臣,又是周康王顧命大臣,死後諡號丁公。丁公極長子名季子,“季子有約曾掛劍”,他不願為君,讓位於弟叔乙。自己住在崔邑(今河南章丘一帶),於是季子後人以邑為氏,即是崔姓之源頭。

      盧姓者,姜子牙後裔中有名為公子高被封盧地,其子孫遂以盧為姓。

      章姓,章,姜太公九世孫,至戰國魯莊公二十九年(公元前264年)被同京的齊國所並。因國被奪,以章為姓,這是章氏受姓之始,定居河間,為章氏始姓。

      丁姓、陸姓,均是姜太公之後裔。

    姜子牙後人有彪炳千秋的後人嗎?

    當然是有的。姜子牙這麼多的後代,出幾個彪悍的人物還是有的。比如他的直系後代齊桓公,春秋第一位霸主。韓國前總統盧泰愚,也是姜子牙的後裔。

  • 11 # 阿中說文史

    那是肯定的,自西周至今3000多年,姜子牙後人成千上萬,僅魯東、豫西發現的《姜氏族譜》就記載了自姜太公往下的後人共97代,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因為避戰亂更名改姓的後人,在他們當中,出現了不少彪炳千秋、名垂千古之人。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一、東周-齊桓公

    姜太公協助武王伐紂成功後,被封於齊地,史稱為齊國,共傳20代、30位國君,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並稱為“齊桓晉文”,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桓公在位時期,是姜氏齊國最為鼎盛輝煌的時期,其主要功績是:三平晉亂,平復衛國,驅逐戎狄,強軍富民,九盟諸侯。

    二、春秋戰國-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和軍事家,著有《左傳》、《國語》,這兩本書的歷史地位不用我多說了吧,對後世中國人的影響不亞於《論語》、《史記》,被譽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在我看來,其功績是姜氏後人中與“彪炳千秋“最符合的。

    左丘明不姓姜,怎麼就成了姜太公的後人了呢?這點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比如《通志·氏族略》就有:

    “《論語》之左丘明,居於左丘,以地位氏,與齊同族。”

    左丘明的先祖為姜太公的庶子印,太公被封於齊後,都於營丘(始封昌樂,再徙博興,又遷臨淄),姜太公死後,嫡長子丁公繼位,小兒子印依營丘居住,改姓為丘。而後,印的後人婁嘉因參與齊國宮廷政變失敗逃到楚國,出任楚國左史官,遂以官職為姓,改丘姓為左,這樣又傳了幾代,傳到倚相時,他又帶領子孫離開楚國投奔魯國,做了魯國的太史,至左丘明時,已為姜太公第二十一世孫了。

    順帶提一句,丘氏中還有一個挺出名的,那就是元朝時的道教全真派領袖丘處機,歷史上的丘處機當然與金庸小說中的不同,人家是個頗有作為的得道真人,以74歲高齡而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而聞名於世,雖然稱不上“彪炳春秋”,但也算有功於民了。

    三、唐朝-崔顥

    說到武漢,就不得不剔黃鶴樓,說到黃鶴樓,就不得不提崔顥,可以說,因為有了大詩人崔顥,才有瞭如今的黃鶴樓。

    崔顥,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詩人 ,《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全唐詩》共收錄詩四十二首,其著名的代表作《黃鶴樓》令李白甘拜下風,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

    “出自姜姓,齊丁公嫡子季子,遜國叔乙,食採於崔,遂以為氏。”

    崔季子即為崔氏先祖,是姜太公的嫡孫,讓位於兄弟齊乙公,跑到崔地,遂以崔為氏,傳到崔意如(秦漢時期)時,他的兩個兒子崔業、崔仲牟分別到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定居,自此,崔氏有了清河、博陵之分。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姓氏都是源於姜太公一族,比如晏氏,代表人有戰國的晏子嬰、晏殊、晏幾道;呂氏,代表人有呂不韋,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等等,都是響噹噹的歷史名人,其他的姓氏比如盧氏、連氏、柴氏、聶氏、章氏、佘氏、查氏、井氏、丘(邱)氏、年氏等等,都出自姜太公後裔。

    總結:據統計,姜太公後人在3000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分衍出許多個姓氏,共計104個,時至如今仍留存1/3左右,其中,不乏驚才絕豔,甚至名垂千古的歷史人物,由於篇幅有限,在此我只能列舉出一二與各位同仁共賞了。

  • 12 # 剛日讀史

    邱姓是從“丘姓”改化而來的,最早一支丘姓源自姜太公,但是要注意的是:“邱姓”最遲出現於漢代,而不是姜子牙改的。

    因為到了漢代以後,孔子成聖,丘姓為避孔子聖諱,改為姓邱,這一邱姓的數量少,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出名的人物。

    而所謂的姜太公本來就是姜姓呂氏,當時的“呂氏”演化成現在的“呂姓”,那也不是姜太公改的,這只是由母系氏族向父系社會轉變的結果而已。

    同理,姜姓也是一樣!

    姜姓先祖在五帝時期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地”,這就是姜太公這一脈為“姜姓呂氏”的由來。

    “姜”為姜部族首位女姓先祖的姓;呂是分封地的地方名稱。

    (母系社會)

    就像現在,大部份人同樣也用“姓+字輩+名”來給子孫起名一樣,都是能起到區分“輩份”的效果。

    夏商周是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時期,而後就完全進入了父系社會,後人都是根據“父姓”來給後輩起名的,如果有這樣的認知,就能理解了!

    如何去理解母系社會呢?

    比如,“帝”在甲骨文中,是用來代表首位繁衍的女姓,或者是德高望重的女姓的,並且還是代表著在部族中具有領導、決策性質的女姓長輩,這與後來用“帝”來專指男姓領導者是不一樣的。

    (古人的生殖崇拜)

    而姜子牙是姜姓呂氏,姜姓部族到了姜太公這一代時,已經沒落。

    在史料中,曾記載姜太公做過上門女婿、做過屠夫、小商販。

    而所謂的“姜太公釣魚”,極具神話色彩,個人看來這就是一次具有政治性質的“姬姜合流”。

    也就是周文王的姬姓部族與姜子牙的姜姓部族的共同合作,來推翻舊朝、謀取天下的這麼一次政治合作。

    我們也可以把這一次“合流”看成後世的某位落魄貴族,透過參與推翻前朝,以達到振興家族的結果。所以我們發現,武王分封之後,姜姓諸侯國僅比姬姓諸侯少一點的原因。

    (齊、呂、申、許、紀都是姜姓國)

    史書上記載: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

    而姜太公的一個女兒邑姜生下了周成王和唐叔虞。姜太公的兒子呂伋是齊國第二任君主,外孫周成王是天下共主,唐叔虞是晉國開國之主。

    據考證,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章、謝、齊、高、國、雷、易、方、文、申、盧、柴、慶、賀、紀、丘、薄、賴、蓋、丁、査、封、邱、崔、駱、左、充、酈、逄、連、向、谷、聶、尚、焦、柯、饒、景、浦、厲、強、斜、晏、檀等64個單字姓氏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申屠、公牛姓等38個複姓。

    呂太公的後人齊桓公姜小白,就是最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而“國”“高”兩姓,則是齊國的大貴族豪門,世代為齊國上卿。

    而到了春秋時期,這些有血緣關係的國家都打成一團,所謂的“禮樂制度”根本就法解決天下戰亂不休的局面,齊國先是被田氏所代,而後又經歷了秦始皇時代、後戰國時代、漢武帝時代,這些所謂的貴族才徹底被清掃出“土地分封”和“權力分封”的時代!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 13 # 燡烽堂

    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姜子牙,是個神一樣的人物存在,他活了139歲,凡人是活不到這個歲數的,所以稱他為神不為過。但是,姜子牙的姓氏不是姜,而是姓呂,叫作呂尚,號飛熊。

    第一種,封地。封你在什麼地方,你就姓什麼。如周文王之子康叔封於衛,建立了衛國,於是子孫後代以“衛”為姓。

    第二種,賜姓。皇帝一高興,幫你改了個姓,不姓也得姓。如徐茂公本姓徐,後來因戰功被賜了姓,改姓了國姓李,叫作李世勣。

    第三種,以出生地為姓。生在哪兒,就在哪兒為姓,這在日本更為普遍,如山口、小泉、米倉、松下等等。

    第四種,以爵位或官位為姓。封什麼爵,就以什麼為姓,如楚莊王少子,封作上官大夫,後代就以上官為姓。

    再返回頭來說姜子牙。

    姜子牙的祖上老薑曾是大禹的手下,跟著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了申地,隨著人口不斷繁衍,子子孫孫越來越多,後來有一支被分到了呂地,便以“呂”為姓,姜子牙便屬於這一支。這麼說來,姜子牙!你叫他姜尚、呂尚都是可以的,“子牙”是他的字,號飛熊。

    傳說,周文王夜裡夢到了一隻飛熊向他撲過來,周文王嚇醒了,於是起身推演八卦,這麼一算,發現附近有個大賢之人,叫飛熊,於是派人四處尋找,後來終於在一條小河邊發現了“飛熊”姜子牙在釣魚。

    姜子牙名為釣魚,實為釣人。後來,姜子牙輔佐周武王,順利擊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而姜子牙因不世之功被封到了齊地,建立了齊國,姜子牙的兒子姜伋成了第一代君王。

    姜子牙三兒子呂印被封到了營丘這個地方,後來子孫後代便以“邱”作為姓。

    齊國八百年曆史,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綿延興旺,遍佈世界各地,諸如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印尼等等,都有姜子牙的後人。

    至於姜子牙彪炳千秋的後代,那是數不勝數了,如齊桓公、姜維、姜公輔、姜夔、呂布、呂雉、呂洞賓、丘處機、邱葵等等。

    國外的,如韓國前任總統盧泰愚、泰國前任總理他信、英拉,等等,也是姜子牙後人。

  • 14 # 烏合之眾與鳥獸

    姜子牙,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說他是人,似乎有些牽強,說他是個神人似乎更恰當,他活了139歲,凡人能活這麼大嗎?

    若要問,姜子牙姓什麼呢?

    也許你會不假思索地說,這還用問嘛,他姓姜!這麼說其實不對,姜子牙不姓姜,他姓呂,叫作呂尚。

    要解釋這一點,就必須先了解一下古人的姓氏,到底是如何來的!

    第一種,封地。封你在什麼地方,你就姓什麼。如周文王之子康叔封於衛,建立了衛國,於是子孫後代以“衛”為姓。

    第二種,賜姓。皇帝一高興,幫你改了個姓,不姓也得姓。如徐茂公本姓徐,後來因戰功被賜了姓,改姓了國姓李,叫作李世勣。

    第三種,以出生地為姓。生在哪兒,就在哪兒為姓,這在日本更為普遍,如山口、小泉、米倉、松下等等。

    第四種,以爵位或官位為姓。封什麼爵,就以什麼為姓,如楚莊王少子,封作上官大夫,後代就以上官為姓。

    再來說姜子牙。

    姜子牙的祖上老薑曾是大禹的手下,跟著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了申地,隨著人口不斷繁衍,子子孫孫越來越多,後來有一支被分到了呂地,便以“呂”為姓,姜子牙便屬於這一支。

    這麼說來,姜子牙!你叫他姜尚、呂尚都是可以的,“子牙”是他的字,號飛熊,這是個十分霸氣的號。

    傳說,周文王夜裡夢到了一隻飛熊向他撲過來,周文王嚇醒了,於是起身推演八卦,這麼一算,發現附近有個大賢之人,叫飛熊,於是派人四處尋找,後來終於在一條小河邊,發現了“飛熊”姜子牙在釣魚。

    名為釣魚,實為釣人。

    後來,姜子牙輔佐周武王,順利擊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而姜子牙因不世之功被封到了齊地,建立了齊國,姜子牙的兒子姜伋成了第一代君王。

    姜子牙三兒子呂印被封到了營丘這個地方,後來子孫後代便以“邱”作為姓。

    齊國八百年曆史,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綿延興旺,遍佈世界各地,諸如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印尼等等,都有姜子牙的後人。

    至於姜子牙彪炳千秋的後代,那也是數不勝數了,如齊桓公、姜維、姜公輔、姜夔、呂布、呂雉、呂洞賓、丘處機、邱葵等等。

    國外的,如韓國前任總統盧泰愚、泰國前任總理他信、英拉,等等,也是姜子牙後人

  • 15 # 魚論天下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 [1] ,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 [2] 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 [3] 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諡昭烈。

    本 名:呂尚;別 稱:呂牙、姜尚、呂望、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太公涓、齊太公、太公;字 號:字:子牙;號:飛熊。

    姜姓源出神農氏,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秦漢時,姜姓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廣泛分佈於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4%。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

    歷史名人姜尚、姜公輔、姜夔等。

    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在臺灣省排名第二十六位,在2018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位。人口約七百零一萬五千餘,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44%左右。呂姓在中國國內分佈以安徽、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 31%,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臺灣等省。

    相傳上古華夏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與黃帝部族雜處,分為四支胞族(即四嶽),伯夷曾佐堯帝掌管四嶽,後又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為呂侯,商、周兩代均為諸侯國,春秋初年(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姓正宗,伯夷則被列為呂姓始祖。

    歷史名人呂布、呂雉、呂洞賓、呂不韋等。

    邱姓一般認為是由丘姓避諱而來,最早一支丘姓源出姜姓,姜子牙封於齊而都營丘,其支庶(支孫 /子孫)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為氏,世居扶風 。漢平帝時有扶風人丘俊,持節安撫江淮,居吳興,在南北朝時形成了吳興丘姓望族,丘姓主體已經由中原和北方移入江南 。

    南朝文學家丘遲,唐詩人丘為,元道士丘處機,明靖難功臣丘福、理學名臣丘濬,清戲曲作家兼畫家丘園、文學家丘心如、詩人丘逢甲,教育家邱椿,中共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邱會作,譯製片配音演員邱嶽峰,“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等被《辭海》收錄 。

    歷史人物丘遲,丘為,丘處機,丘福,丘濬,丘園,丘心如,丘逢甲,邱椿等

  • 16 # 話小房

    姜子牙封在齊國,所以齊國都是姜子牙的後人。比如齊恆公就是姜小白,他是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孫子。齊桓公姜姓,呂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到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這個算不算出名。

    姜維:系從尚父出,術從武侯來.",尚父就是姜尚。

    呂雉:劉邦的老婆,呂后。

    還有很多吧。

    《說文》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氏。” 傳說中的炎帝,即神農氏。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嶽有功,被封於呂,故從封姓,所以姜太公也叫呂尚;

    不過大部分的呂姓可能來自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嶽始祖伯夷。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建立呂國,復賜以祖姓姜,以接續炎帝的香火。

    三兒子呂印被封到了營丘這個地方,後來子孫後代便以“邱”作為姓,其實一開始是“丘”不過為了避諱孔子,也就演變成了邱。

    姜尚曾封其一個子孫於高邑,人稱公子高。公子高孫子名叫姜溪,助齊恆公稱霸有功,賜姓為高,繁衍至今

    盧姓者,姜子牙後裔中有名為公子高被封盧地,其子孫遂以盧為姓。

    還有章姓,丁姓,陸姓都有可能是姜子牙的後人。

  • 17 # 硒OA

    說起姜子牙,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老百姓都能說上句“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歇後語,主要原因是90年代電視劇《封神榜》的熱播。《封神榜》講的就是闡教元始天尊為教主的派系和截教通天教主的派系之爭。在神話傳說中姜子牙是闡教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弟子。元始天尊的手下有十二金仙,有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就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等人組成。姜子牙、申公豹等人都是闡教的小弟子,像廣成子、太乙真人都是大弟子。

    不過這些只是傳說,現實歷史上的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輔佐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大敗商兵,商紂王登臺自焚而死,從此商亡,建立中國歷史最長的政權“周”。周武王滅掉商封之後,姜子牙作為大功臣,被分封在齊地建立諸侯國。

    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末周初軍事家,齊國開國君主。姜子牙後輔佐了西周王,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是周文王傾商,武王伐紂的首席謀士、最高軍事參謀、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有個“文王拉車”的典故,周文王求賢若渴,得聞姜子牙於渭水,於是去請子牙出山,子牙以要文王拉車難為文王,卻實為測周朝的命數。西伯侯姬昌求賢若渴,二話不說請姜太公上車就走。姬昌拉著車朝西邊一口氣就走了301步,突然跌倒。跌得頭暈目眩,爬起來後西伯侯發現竟搞錯了方向,糊里糊塗的拉著車朝東邊走了507步,終於體力不支,癱倒在路。姜太公便說:“天數啊!西伯侯,你一共走了808步,周朝就存在808年。”

    文王一聽只有800多年,很是後悔,想在咬咬牙克服困難多走幾步,然而姜子牙說:“天數如此!興衰存亡,自有定數,豈是兒戲!”所以“西周”有301年,而“東周”有507年,周朝江山共有808年曆史。

    還有說是前301步,由於文王步履穩健,故“西周”國富民強,繁榮昌盛,而後507步走的跌跌撞撞,故歷史上就出現了“戰國七雄”。最後跌的爬下,五體投地,所以,就出現了“春秋五霸”。

    姜子牙活了139歲,在鎬京壽終正寢。他臨死前特意交待:“我死後把我的棺材吊在金鑾殿的大梁上,如果哪方作亂,只要把棺材頭兒指向哪方,禍亂就平息了。”周朝歷代國王,都照姜子牙的囑託辦事,周朝七百多年還算是穩穩當當,國泰民安。八百多年後,周朝出了個周赧王,這人個特別懶,上朝喜歡躺在寶座上,一睜眼就看見那口棺材,覺得很膈應,不吉利,就叫人把棺材挪走了,結果沒過幾年,周朝就完了,剛好八百零八年。

    姜子牙的後人

    周康王六年(前1015年),姜子牙在鎬京去世。他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姜伋繼承他的位置,繼續輔佐周王。虎父無犬子,姜伋的能力不輸他父親。姜伋曾經跟隨周公一起東征。輔佐了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三代國君,是國家重臣。在幫助周王朝滅了唐國,而且執掌過虎賁軍,也就是當時的御林軍。可以算是手握大權,紅極一時。不過,在姜伋去世後,周王室就開始清除姜子牙的勢力了。

    首先周王室廢除姜子牙小兒子分封在鄭國的封地,然後被殺害。其次姜伋的後人也都只能回到齊國封地了,不能在周朝為官。在後來,周夷王當眾烹殺了齊國國君齊哀公。這些都是周王室對姜子牙後人做的事情。

    其實,這個現象也很好理解。姜子牙父子執掌朝政多年,對周王室影響太大。尤其姜伋在的時候,權力到達頂峰,有時候經常僭越。周成王姬誦的生母是姜伋的妹妹邑姜,因此姜伋還是周成王的舅舅。姜伋是外戚加上權臣。試想一下,那個國君能允許這樣的勢力存在。即使這個人再是個忠臣,當權威被挑戰時就是親爹一樣也不會放過。所以才會出現,周王室在大力清除姜子牙後人的事情。不過,周王室對姜子牙後人沒有趕盡殺絕。仍然保留齊國的存在,齊國後來還發展成為當時東方的大國。

    齊國在姜子牙的影響下,百姓安居樂業,兵強馬壯,在當時算得上很強大的諸侯之一。到了齊桓公的時期,其疆土已經擴張了數倍,延伸至了海邊,正是由於利用好了海上資源這個優勢,其成為春秋五霸中最強的國家。

    齊國雖然一度成為最具實力的霸主,可是花無百日紅到了齊景公的時候,王室慢慢衰微,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倒黴的齊康公被田氏以“沉溺酒色不理政事”的藉口,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僅僅只有一個城的食邑,後來這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吃飯都成問題的齊康公只好在坡上挖洞為灶。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前379年,齊康公死,姜齊祭祀徹底斷絕,姜齊宣告滅亡。

    到這時,姜子牙的後裔就算正式告別了齊國的統治地位,可以說徹底離開了政治舞臺,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姜氏再也沒有人冒出來過。

    《史記》中記載:“康公卒,呂氏遂絕其祀。”雖然康公之後沒有族譜記載,但其後代還是有的,只是早已經繁衍得很分散。當然,姜子牙的後代起先都是姜姓,後來為了避禍,改名換姓隱藏真實身份。呂、望、齊、盧、賀等總共至少有十幾種姓都是姜太公的後裔。

    太公後裔的其中一支繁衍到了韓國。唐末黃巢對唐朝的王室和大臣趕盡殺絕,刺史盧惠為了保全性命,就帶著一家人以“東征”的名義逃亡到了韓國,因此他在韓國紮根繁衍後代。前韓國總統盧泰愚就曾來到中國尋祖,說自己就是姜子牙的後代,還專門參拜了姜子牙的公廟,以及衣冠家。

    姜太公後裔:如東周-齊桓公、春秋戰國-左丘明、晏氏,代表人有戰國的晏子嬰、晏殊、晏幾道;呂氏,代表人有呂不韋,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唐朝的崔顥 等等,都是響噹噹的歷史名人,其他的姓氏比如盧氏、連氏、柴氏、聶氏、章氏、佘氏、查氏、井氏、丘(邱)氏、年氏等等,可以說是人才輩出。

  • 18 # 畫家崔樹軒

    姜子牙,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百,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歷史上下面這20個姓氏的部分或大部分人,都是姜子牙的後代!

    1、姜、呂、尚、望、齊、丁、崔、聶、丘(邱)、厲害

    2、高、盧、柴、年、恆、慶、賀、谷、欒、查(楂)

    姜姓為中國第二度姓.炎帝之姓.炎帝"姓姜","神農氏".後專來衍生出“呂氏”,並建立齊國。另有一支封在紀國,衍生出“紀氏”。

    此外,從“姜姓”衍生出來的重要氏還有“許氏”“屬崔氏”“雷氏”“易氏”“章氏”“方氏”“文氏”“申氏”“盧氏”“柴氏”“慶氏”“賀氏”“高氏”“謝氏”等102個姓,也就是說,這102姓都出自姜姓一家。

    所以這樣看的話名人是不是就多了?

    如果只挑姜姓的話也有不少名人,如:

    姜小白 : 即齊桓公,姜子牙的後裔,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南征北戰,是首先稱霸中原的國君。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

    姜肱:東漢時期的隱士,史書稱其"家世名族"。

    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縣人,拜徵西將軍。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帥。諸葛亮死後,繼志北伐,據傳膽如斗大。

    姜夔:南宋詞人、音樂家。字擾章,號白石道人。代表作《揚州慢》。

    姜宸英,浙江慈溪人,清初書畫家、文學家,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年七十始中進士,曾參與纂修《明史》,後人輯有《姜先生全集》。

    薑桂題(姜老鍋),軍人,北京禁衛軍首領。1843年4月16日出生於安徽亳州,1922年1月17日去世。

    姜紹謨,國民黨陸軍少將,浙閩“大道”。1897年10月13日出生於中國,1981年去世。

    姜立夫,數學家,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1890年7月4日出生於浙江省平陽縣,1978年2月3日去世。

    姜登選(姜超六),奉系將領。1880年出生於直隸省南宮縣陳村,1925年11月26日去世。

    等等。

  • 19 # 五斗侃史論今

    題主可能有些誤會,姜子牙的三個兒子都是姜姓,區別的是他幾個兒子的“氏”不同。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①先秦時代“姓”與“氏”的區別和聯絡。

    ②齊國姜姓後來衍化出多少姓氏。

    第一,“姓”與“氏”的區別和聯絡

    在先秦時代,“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姓”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從女從生”,意思就是“女人所生的孩子”,也就是說同一個老祖宗生下來的後代。

    同姓之下,皆是血親,所以就不能隨便結婚,這就是所謂的“姓別婚姻,同姓不婚”

    老祖宗生下來的後代很多,於是需要用“氏“來區別開來,例如(姜姓)呂氏,(姜姓)高氏等等。

    有的後代地位很尊貴,所以氏名也尊貴,例如繼承了王位,那麼可能就用“王“為氏。

    有的後代地位稍差一點,分封在盧地,所以就以“盧”為氏。

    有的後代犯了罪,背叛了國家,給家族丟了醜,有可能根本就沒有氏。

    這就是所謂的“氏別貴賤”

    既然“姓”與“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那麼如果兩個家族“姓”相同,但“氏”不同,他們仍然是同一個祖宗。

    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嚴格區分的。

    秦漢時期,“姓”與“氏”的使用開始逐漸混亂起來,很多人都只稱“氏”,不稱“姓”了。

    而到了現代,“姓氏”並用,表面上指的是“姓”,其實用的都是“氏”。

    解釋清楚了“姓”與“氏”的區別,我們就可以言簡意賅地回答第二個問題了。

    第二、姜子牙子孫的姓氏。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

    據專家考證,自齊國姜子牙開始,姜姓一共有一百多個氏,包括題主在題目中提到的呂氏和邱氏。

    姜雖然是“姓”,但在姓氏混用以後,姜也做“氏”使用。不過先秦時期,姓氏還沒有混用,不可能出現一個人既是姜“姓,又是 ”姜“氏”,”姓”與”氏”完全相同的情況。

    第三,姜子牙後裔中的成名人物。

    姜子牙以後的歷任齊國君主中,最知名的要算是齊桓公了,他顯然是姜子牙的後人。

    齊桓公當政時期,齊國的兩位上卿——門氏和高氏,其實都是姜子牙的子孫。

    姜子牙在韓國有一支盧氏子孫,也就是前韓國總統盧泰愚所在的家族,這是盧家和史學專家都承認的。

    姜子牙的第11代孫曾經在盧邑生活,以邑為氏,所以就是姜姓盧氏。

    盧氏的一部分人後來移居到韓國繁衍生存,目前在整個韓國大約有20萬人。

    姜姓盧氏又不斷分出許多支系,出了不少政治人物。

    例如,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屬於交河盧氏,韓國前總統盧武鉉屬於光州盧氏。

    在兩位盧氏總統中,盧泰愚對自己姜姓後裔身份的認同感更熱切和真摯一些。

    盧泰愚一直為自己是姜子牙的子孫而自豪,並極力主張中韓友好。

    他在韓國執政期間,促成了中韓建交,並於2000年偕夫人來到山東省長清盧莊村祭祖。

    泰國的前總理英信、英拉兄妹是泰國丘姓華人,祖籍廣東。

    有人說他們的家族是姜子牙的丘(邱)氏後裔,但尚沒有得到他們本人以及專家的公開認可。

    歷史上有上古八大姓之說,也就是姬、姜、姒、嬴、妘、媯、姚、姞這八姓。

    自“姓“與”氏”混用,甚至”氏”取代了”姓”的地位以後,八姓中唯有姜姓還比較常見,所以讓人產生困惑也不稀奇。

  • 20 # 先秦讀書筆記

    先秦時代,“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只稱姓沒有氏。

    一般認為“姓”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有一定的標記血緣關係的作用,比如周代的傳統就是同姓不婚。

    “氏”也稱為“族”,是“姓”以下的分支。

    《左傳.隱公八年》記載“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

    明確了“氏”的命名規則有三:

    1)用被分封的土地命名,也就是用地名作為氏,比如姜太公祖輩被封在“呂”地,所以是呂氏;

    2)用祖父的“字”為氏,比如鄭國註明政治家子產,他的祖父字“子國”,所以子產和他的後代們就是國氏;

    3)如果家族世世代代擔任同一官職,則以官職為氏,如司馬。

    春秋戰國以後,姓和氏才不再分的那麼細,以至於後來就合二為一。

    說清了上邊這些,我們就可以知道,姜子牙只是小說中的簡化稱呼,實際上該稱為呂尚。所以就根本不存在姜子牙把他的兒子改成三個姓這種事。

    “姜”姓起源於炎帝,“姬”姓起源於黃帝。這兩個姓演化出後來中華民族大部分的姓氏,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根據統計,現代姓氏中起源於“姜”姓的多達一百個以上,所以,按照數學比例來說,姜姓後人彪炳千古的不計其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搞笑變聲遊戲主播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