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斌格謙

    首先:偷襲珍珠港是在1941年,投放原子彈是在1945年,所以在1941年美國其實還沒有研製出原子彈。如果知道有這麼個東西,誰還敢動美國,二戰早就結束了。偷襲珍珠港只是日軍先下手為強的一貫作風,盧溝橋事變就是這樣。那時候日本陸軍幾乎已經稱霸亞洲,而海軍卻還沒有什麼作為。但其實日本最牛的軍種就是海軍,1941年就有航母的概念,太平洋戰爭在所難免。事實上也是這樣,美帝在開始階段被打的很慘,後來靠後勤才一點點扳回來。這也是美帝最後在戰局已定的情況下,一定要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原因。為什麼要偷襲?

    1.日本在1939年國內物資就供不應求,在全國範圍內就實行配給制,在佔領區如中國就實行以戰養戰的政策。資源的短缺逼迫日本要儘快佔領東南亞。而美國則是它的絆腳石。2.在日本設計的“大東亞共榮圈”中就包括了東南亞,尤其是盛產石油的荷屬東印度,而要想取得這個地方就必須經過美國的菲律賓。3.在日本北進蘇聯還是南下的問題上,在諾門坎事件及蘇德戰場局勢不明的情況下,日本人還是決定南下。4.美國對日本實行了戰略物資的禁運,是日本覺的與美國開戰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發制人。5.日本偷襲珍珠港一方面企圖一次擊垮美太平洋艦隊,另一方面使得美國暫時沒有力量顧及東南亞。就在空襲珍珠港的同時,日本在菲律賓登陸,全面進攻東南亞。

    6.日本對自己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很有信心。事實證明確實很成功為什麼一定要投原子彈?

    一、美國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另有一顆失蹤),其主要目的是報復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清晨轟炸珍珠港,羅斯福向美國人說明,珍珠港遇襲,不是美國人的末日,同時也是為了迫使日本早日投降,以儘快結束二戰,實現世界和平。

    二、1945年夏天,日本敗局已定,但是日本在沖繩等地的瘋狂抵抗導致了大量盟軍官兵傷亡。當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出於對盟軍官兵生命的保護,儘快迫使日本投降,並以此抑制蘇聯,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軍方高層人員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以加速戰爭程序。8月6日和9日美軍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造成大量平民和軍人傷亡。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釋出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 2 # 大張在中原

    為什麼說日本人就是這麼出奇的混蛋呢。二戰期間他們的陸軍已經是橫掃了整個亞洲,但他們還感覺不夠過癮。所以,那些軍國主義者早就按捺不住被勝利衝昏的頭腦了,他們居然憑藉者日本海軍及航母的硬實力,竟然打起了美國海軍珍珠港的歪主意來。虧了美國人當時已經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發,不然美國佬還真是要被小日本吃豆腐呢。這也是日本小鬼沒想到的事,美國人4年後竟然毫不吝嗇的對日本國痛下回黑手,給了他們倆胖娃娃。從此後,小日本就變成了美國佬手裡的一條狗了!

  • 3 # 123456159473386

    什麼叫日本明知道美國有原子彈?小編你有沒有搞錯?在羅斯福還沒去世的時候連杜魯門都不知道美國有原子彈,知道的人只有十幾個。杜魯門接任後才被告知美國有一種叫原子彈的武器可以摧毀一座城市,他當時還很驚奇。到你這成了日本未卜先知,知道了美國以後會造出原子彈,這是哪跟哪啊?

  • 4 # 新銳視點

    珍珠港事件中,起火燃燒的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

    日本在偷襲珍珠港時,並不想自掘墳墓。它是想剛與美國遞交宣戰書宣戰後,就給於美軍以重創,將美打上談判桌。但沒想,襲擊前日本駐美大使館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列印這篇很長的國書。最後導致這篇宣戰書在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因此奇襲變成偷襲,令本來意見不齊的美國全國動員起來、團結起來,一定要戰勝日本。

    從1937年開始,到1941年,日本已陷入中國戰場中,4年來耗費大量的資源但無所進展。日本開始尋求其他地方的資源,用於進行長時間的戰爭。1940年7月,日本聲稱為了截斷重慶國民政府自中南半島獲取國外軍援,趁法國向德國投降時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以奪取更多戰略物資,但此舉使得控制緬甸和馬來半島的英國感到日本擴張的威脅。

    準備從翔鶴號上起飛的零式艦載戰鬥機

    1941年7月24日,美國羅斯福總統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島與中國的軍隊,接著在26日下令禁止對日本出口多項戰略資源(例如石油與鋼鐵),並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不久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也跟進。出口禁運使得向來依賴美國石油的日本受到重大打擊。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紮在珍珠港也顯示不排除武力干預的可能性。在日本試圖以外交談判解決卻接連碰壁,德國進攻蘇聯,南進無後顧之憂後,大本營決定考慮與英美荷開戰的可能性。

    1941年,大本營提出計劃:決定在開戰之初進攻英美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首要目標是荷屬東印度的油田,其他則有馬來半島、菲律賓、緬甸等地。大本營認為,一旦與美國開戰,在攻進美屬菲律賓時,美國必定會以龐大的艦隊前來救援,日本就能以其龐大的艦隊進行決戰。

    被偷襲前的珍珠港

    但時任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卻不贊同這個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日本對美國艦隊決戰的主力是戰列艦,但山本認為戰列艦在海戰中的主力地位將慢慢被航母取代。早在1927年,他擔任赤城號航空母艦艦長時,就有對空中力量成為為新一代戰爭型態的有很多想法。1940年,塔蘭託戰役中英國皇家海軍以24架飛機搭載魚雷去攻擊位於塔蘭託的義大利戰列艦,雖然英軍損失2架飛機但是卻癱瘓3艘義大利戰列艦,這種戰鬥方式更在山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留學過美國的山本知道其工業潛力是日本遠遠比不上的,若以此計劃勢必會陷入一場消耗戰中,導致物資與工業能力皆落於美國的日本戰敗。

    珍珠港內,起火燃燒的美軍戰列艦群

    山本五十六認為,必須在美國軍事能力動員起來前就先將其力量摧毀,在其未組織起人力之前迅速攻佔菲律賓,甚至進攻美國本土。將美國打上談判桌進行談判,而不是陷入一場消耗戰中。

  • 5 # 搬不動的小強

    主要是因為,當時日軍在東亞和東南亞進行的太順利了,導致信心爆棚。

    按照日本、德國和義大利的邪惡軸心協定,德國進攻蘇聯,義大利經營非洲,日本則是面臨兩大選擇:南下還是北上。德國本來是希望日本北上,與德軍在西伯利亞會師,一起瓜分蘇聯。但日本在諾門坎,最精銳的關東軍面對蘇聯紅軍的坦克鐵流,一敗塗地,導致關東軍面對蘇聯已經有了心理陰影,所以日本大本營對於北上方案一直心裡比較排斥。

    不北上,那就只能選擇南下,而且日本在東南亞,從香港、緬甸,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勢如破竹。信心爆棚的日軍開始瞄準廣闊的太平洋。

    尤其是在日軍大本營,也一直有海軍與陸軍兩大勢力的競爭,海軍顯然更激進。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雖然算是比較謹慎,但也摁不住那些年輕氣盛的部下。

    陸軍在中國華中區域和東南亞鏖戰,海軍已經沒有啥用武之地了,只好去招惹太平洋美軍了,而當時美國正好韜光養晦,完全沒有備戰意識。所以山本五十六制定的偷襲戰略,是想閃電戰打垮美軍主力,然後逼迫美國和談,至少把當時的石油重要產地拿到手裡。

    但沒想到,偷襲珍珠港,完全沒達到戰略目的,反而把美國給打醒了。而且美國的戰略動員能力一旦開動,那完全不是日本所能承受的量級。

    最終相當於日軍自討苦吃。

  • 6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南下還是北上,一直是陸軍馬鹿和海軍馬鹿的爭奪點和尖銳矛盾。二戰日本帝國海軍認為陸軍的戰略思維太差,都是土包子出身,希望他們北上,以滿洲為依託,進攻蘇聯和德國對斯大林政府形成夾擊之勢。可是諾門坎的打擊,讓日本陸軍並沒有這個信心,實際日本諾門坎損失慘重,而蘇軍一樣損失慘重。日軍沒有像宣傳說的那樣敗的慘,只是蘇聯損失慘人家耗的起,日軍家底薄,一戰車聯隊的損失就心疼不已了…

    所以陸軍派強烈反對北上,支援南下對美開戰,最後有了偷襲珍珠港。山本五十六不願意去惹美國,搞的最後把他派到聯合艦隊當司令;如果不去,在東京有被陸軍激進派襲擊的威脅,可以相見日本的陸海軍矛盾有多大。(日本陸海軍的笑話就是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互相看不慣)

    所以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就在於陸軍的意思就是,那你海鹿把資源分配給我啊,自己佔大部分資源卻不打仗要你有何用?這就是他們爭吵所在,爭到最後,決定南下,南下就必須惹美國!(陸軍不想惹蘇聯,海軍不想惹美國)

    因為日本知道,事情已到這一步,要麼從中國撤兵,停止對外擴張,外交上向美國靠攏。要麼豁出去了,南下或北上奪取戰略意圖或資源,繼續加強對外侵略(而最後決定南下)。南洋有美國,英國,荷蘭的殖民地,進軍南洋就等於向美英兩國宣戰。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樞紐,夏威夷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間,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都以夏威夷為中續站。日本認為先在太平洋上奪取制空制海權就意味著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必須先打擊珍珠港…於是日本策劃了珍珠港突襲。日本之前對馬海戰贏了,對大清也贏了,所以珍珠港等於是打算又賭一把…最後賭輸了!
  • 7 # ww3721王建文

    這是曰夲大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就算不突襲珍珠港,以曰夲人的野心要佔領包括澳大利亞南洋是早就制定軍事戰略方針。珍珠港是是實現戰略的最大拌腳石和必須剷平障礙物,早晚必戰較量的聚焦點。美國人早就認清看穿日夲這一戰略意圖,要求英國荷蘭等阻止曰夲石油運輸 ,羅斯福親自下今把美國的海軍艦隊全開進了珍珠港。日夲先下為強戰術思想偷襲珍珠港,這樣要比在海上再較量省事多戰果大。實際也如此,初戰果輝煌可稱精典一戰。日夲消滅美國戰艦40多條,飛機300多架,打死美軍3500多人。只用損失不到30架飛機5條船代價取得珍珠港戰役勝利。但日夲人倒行逆流侵略形行受包括中國人在內全世界人民強烈反對,戰線越來越大戰略物資越來越乏缺。終於陷入了反對曰夲侵略者的反法西斯國際統一戰線,被美國俄國中國英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印度大國包圍之中。俄國中國消滅了它的大部分陸軍,沒有被消滅也無法動彈,龜在城市。美國更是消滅整個海軍並拋下兩棵原子彈面臨滅國危險,好在天皇清醒投降,抗曰戰爭全面勝利。

  • 8 # 十一點影片

    有兩種解釋: 一 出其不意,因為美軍是當地徵兵,週末軍官是可以回家,再者當時日本飛機噴塗的美軍標誌,美軍根本沒有防禦!

    二,美軍雷達很發達哦,早就發現了,日本的飛機,故意沒有做出反應,因為國內民眾戰爭意願不強烈,只是為了激起民眾的仇恨,利用了這次襲擊!

  • 9 #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謝謝邀請,經查閱歷史資料,“劍雄品評”認為:珍珠港事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也是美國加入同盟國與軸心國作戰的理由。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成功,有二種說法,一種當然是聯合艦隊靠自己的能力取得成功。另一種美國總統及決策層是故意放水挑逗導致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那麼,我們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來,看看日本聯合艦隊靠什麼原因來偷襲珍珠港成功的。

    一,聯合艦隊靠自己的能力取得偷襲珍珠港成功,

    1.戰略背景:1939年,日本有兩個作戰方向的選擇,分別為"南下"、"北上"兩個方向的作戰計劃。因為蘇聯亞洲部分的豐富的資源,導致日本啟動"北上"方向的作戰計劃。擬定了入侵併佔領西伯利亞。1939年5月至9月,日本陸軍關東軍向位於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試探性戰略進攻。雙方進行了一場長達4個多月激烈的交鋒。日本遭致了慘重的失敗。

    "北上"作戰計劃失敗後,日軍大本營不得不策劃"南下"作戰計劃,目的是,為了軸心國稱雄世界,而儲備戰略資源(如石油、煤炭、鋼鐵、橡膠等),

    "南下"作戰計劃,首當其衝的掣肘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當時雖然面對要佔領的資源富庶地區,有美英荷的的殖民地。當時的海軍軍力的態勢是,英、荷在遠東,沒有相應可以抵禦日本聯合艦隊的海軍力量,美國也就一個駐菲律賓的小艦隊的海軍力量,只有遠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才真正是日本南下的肘腋之患。因為日本“南下”作戰方向的側面,時刻面臨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襲擊。這是日軍大本營所無法忍受的。

    在實施"南下"作戰計劃前,一定要致美國太平洋艦隊於死地。於是就有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出臺。同時1940年德國要針對英國實行"海獅行動",遂要求日軍配合德國對英作戰,加上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美英荷的不滿。為此,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為了確保"南下"作戰計劃實施,日軍決定與美國冒險一戰。

    2.作戰計劃的決定:在聯合艦隊的旗艦“長門號”戰列艦上的召開了決定世界戰局的會議,第1航空艦隊司令南雲忠一海軍中將認為襲擊珍珠港計劃過於冒險,而反對由第1航空艦隊航空參謀的源田實海軍少佐具體策劃襲擊珍珠港的計劃。

    其實這個計劃是由山本五十六經由第11航空艦隊參謀長大西瀧次郎海軍少將交由源田實具體策劃的。但第2航空艦隊司令山口多聞海軍少將支援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聯合艦隊其他將官都反對用海軍航空兵襲擊珍珠港,最後由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一錘定音。

    其實,日本航空艦隊力量在列強中真的不弱,但東鄉平八郎的日俄大海戰的大勝,令日本大多數的軍官認為,用強大的戰列艦艦隊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才是正道。山本五十六是屬於日本少有的有國際視野的戰略觀的高階軍官。他已敏銳的感覺到“制空權”必將代替“制海權”主導戰爭勝負的走向。

    3.針對性訓練:針對性訓練由擬定的飛行總隊長淵田美津雄海軍少佐指揮,當時,第1航空艦隊航空參謀源田實提出由魚雷擔任主要攻擊,航彈擔任次要攻擊的設想。這源田實真是一個極有才華和想象力的青年軍官。也是偷襲珍珠港具體操盤手。

    要知道當時日本97艦載攻擊機(可同時擔任魚雷攻擊機和轟炸機)攻擊時的魚雷下潛水深為60米,而珍珠港水深12米,這個困難由魚雷製造廠的緊急改進的改2型魚雷,和魚雷攻擊機緊急針對性訓練去克服。

    於是,鹿兒島的上空就經常莫名其妙的掠過低的令人髮指的魚雷攻擊機隊。不僅居民感到飛行員瘋了,而且飛行員也對這種低至20米才發射魚雷的危險訓練方法感到莫名其妙。針對航彈轟炸艦船的日本獨有的九機轟炸法也出爐了。水平轟炸機用的航彈棄用列裝航彈,改由戰列艦的16英寸炮彈改制而成,這是對美國戰列艦裝甲做了周密調查後得出的,改裝和針對性訓練都在秘密而瘋狂的展開。

    為了防止美國潛艇偵察,聯合艦隊機動部隊的各艘軍艦,以不同的航線和不同藉口從各自港口悄悄地夜航駛向擇捉島的單冠灣;為了防止間諜偵察,各機場每調走一批戰機,都馬上調來一批同型號戰機冒充;每調走一批海軍士兵,都馬上調來一批海軍學院的學員冒充,並都保持同等強度的訓練,不讓周邊居民感覺有異樣。

    11月22日,在驅逐艦的引導下,“加賀號”航母駛進單冠灣,機動部隊全部集結完畢。計有:空襲部隊:赤城號(旗艦)、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6艘航空母艦;支援部隊:高速戰列艦“比睿”、“霧島”和重巡洋艦“利根”、“築摩”;警戒部隊:輕巡洋艦“阿武隈”、驅逐艦“穀風”、“浦風”、“濱風”、“磯風”、“不知火”、“霞”、“霰”、“陽炎”、“秋雲”;巡邏部隊:潛艇伊”-19、“伊”-21和“伊”-23;油船補給隊:“極東丸”、“健洋丸”、“國洋丸”、“神國丸”、“曙丸”、“東邦丸”、“東榮丸”、“日本丸”。同時先期切斷擇捉島一切外界聯絡,一切視乎都水到渠成了。

    4.作戰方式選定:航路定為3選1中的北方航路,好處是,遠離美國岸基巡邏機的範圍和商船航線。艦隻採用14節航速最省油的方式航行。所有艦隻都堆滿柴油桶,照明燈減少、不準洗澡、不得浪費淡水。起飛地點定為瓦胡島以北200海里,飛行速度120節(時速230公里),敵前偵察有下圖偵察飛行隊擔任。

    5.情報人員和外交人員的努力創造偷襲珍珠港的機會,1941 年11 月來棲三郎作為"和平特使"赴美協助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進行談判,施放和平煙幕,為日本襲擊珍珠港創造時機。情報人員作為旅遊者早在偷襲珍珠港前的幾個月前潛入珍珠港各軍港。摸清美國太平洋艦隊各艦隻的進出時間和規律、習慣泊位;各軍用機場的戰機型號、數量、飛行規律等等情報。

    “劍雄品評”認為:如果是美國做的局,美國航母跑掉就是美國的能力所致。如果不是,那麼,美國航母避免被擊沉就是運氣了。按照情報人員摸清美國航母進出時間和規律、習慣泊位,美國航母是絕對跑不掉的。因為聯合艦隊的作戰目標重點就是擊沉美國航母,而且12月8日美國航母一定會在港口停泊。

    並且,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是日本國內少有的,及其重視航母的作戰能力的高階軍官。美國航母不在珍珠港內,是不可能在12月8日發動偷襲珍珠港的戰爭的。

    6.實際作戰:這個就不詳述了。網上都有。

    二.美國總統及決策層是故意放水挑逗導致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這個沒什麼實際根據。只能等美國有關國家資料解密才能水落石出。但作為當事人在二十多年後的回憶也可說明一二。1967年7月7日當年擔任偷襲珍珠港飛行總隊長淵田美津雄海軍少佐於美國西雅圖市說過,下圖為其回憶。

  • 10 # 湘平古珍郵館

    許多人看書上及資料上顯示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靠運氣和日本人的精明,我認為都不是,資料只是表象,而政治目的永遠都是隱藏在背後。如果把此事放到當時大環境及美國核心利益上來說,應該是美國故意而為,目的是藉此機會參戰,分享勝利果實。

    以上是1940.12.8日本發行的‘興亞自斯日’郵票。

    這就說明自1940年底起,日本已確立了‘大東亞共榮圈’的戰略,目標己盯上了東南亞各國的戰略資源。對於日本的野心,估計作為一直在隔岸觀火又是東南亞各國海上監護力量的美國一定了如指掌,相信美國海軍早就作了防範。

    以上是日本偷襲珍珠港郵票。

    再說日本本土離珍珠港那麼遠,長途偷襲,同時國民政府己截獲了日本情報,而當時民國駐美大使的胡適辦公室就設在白宮,美國再傻也不會對如此重要的情報都不引起重視吧?明顯是將計就計,不然怎麼會把航母開走呢?

    以上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發行的對曰宣戰郵票。

    最後我們從當時國際大環境上來說,美國已知道日本在中國的戰爭己進入了相持階段,同時美國也知道蘇聯和英法的能力了,該參加哪方作戰心裡肯定有底了。關鍵是美國還知道日本本國戰備資源嚴重不足,而美國這時要參戰,只能從日本方面入手了,正因為如此美國才會在東南亞的戰略物資貿易上卡住日本脖子,日本為了維護對中國的戰爭,只得對美國動手,這個正中美國下懷。

    還有一點,日本人太自負了,總以為靠偷襲曾打敗過沙俄和清政府,這次又把賭注押在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上,誰知美國的主力沒被摧毀,反而給了美國參戰的一個絕佳藉口。

  • 11 # 生生不息鋼鐵俠

    1941年日本聯合艦隊之所以能成功的襲擊珍珠港,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部做足了功課!

    一、1941年1月7日,山本寫信給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襲珍珠港的設想。經過密謀策劃,秘密地制定“Z”作戰方案,確定了戰役的可行性並開始實施。

    二、山本指揮聯合艦隊選擇了與珍珠港相似的鹿兒島灣,有著對性的和嚴格的模擬訓練,訓練的內容就是低空進行投擲魚雷的實驗,為了保證能在低空投擲的魚雷能準確擊中水中的目標,精心改進了魚雷的結構。

    三、為了保證其偷襲成功,其進攻路線選擇了三條:第一條北方線路,從澤捉島北上,然後向東、向南進行偷襲;第二條:中部線路,從澤捉島出發,經過中途島,直接對珍珠港進行偷襲;第三條:南部線路,就是南下巾幗菲律賓北面,向東進行偷襲。經過不斷研究確定執行第一條路線。

    四、為了確保偷襲成功,日本向珍珠港派遣了大量間諜,收集珍珠港的天氣、周圍島嶼高度、水深、艦隊的數量、停播位置,以及機場停放的所有飛機的型別和數量。

    五、美國輿論普遍認為,本國國力雄厚,日本不敢貿然發動戰爭;低估日本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

    六、日本利用了當時的天氣優勢,在大霧的天氣裡對美軍進行偷襲。

    七、日本甚至還聘請了一個叫納德·庫恩的德國人,實際是外國間諜。刺探珍珠港軍事情報。(後被判刑)

    八、另外一個因素是美國軍方的麻痺大意造成的!美國軍政兩方透過多種途徑,均收到日軍可能對美髮動進攻的情報,但未能引起重視;珍珠港美軍多次發現日本潛艇逼進,但未採取任何防範措施;後來發現大批飛機抵進珍珠港,又誤認為是己方飛機,以至於遭受了慘重損失。

  • 12 # 歷史百家爭鳴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對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發動突襲,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8艘戰列艦幾乎全部失去作戰能力,其中4艘沉沒;188架飛機被擊毀;2000多人死亡,1000多人受傷。珍珠港戰役是一次經典的突襲案例,日軍希望透過此次突襲,嚴重破壞,甚至毀滅美軍的報復能力,為後續在太平洋上的戰爭爭取優勢。

    不過據後面解密,這次日軍偷襲珍珠港雖然造成了美國一定的損失,但是當時美國的航空母艦等主力戰艦都不在港內,可以說美國的主力並沒有損失太大,而這次事件直接導致美國宣佈加入二戰。

    那麼日本為什麼要對珍珠港發起進攻呢?難道他嫌命太長了,對手不夠多?當然不是,是當時日本的膨脹加上形勢所迫,日本才做出此類的事情。

    首先說在中國,日本在發起侵華戰爭的時候,曾經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結果陷入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海洋,閃電戰變成了持久戰,導致日本的兵力嚴重不足,而中國軍隊的遊擊和反抗,導致日本無法集中精力搞建設,於是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南太平洋。

    941年中,日本開始向東南亞擴張,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凍結了與日本的貿易,對其實施懲罰。在日本人看來,美國人的容忍已經接近極限,如果再不對美國釋放善意,戰爭就不可避免了。但是日本對太平洋的渴望,使其無法釋放出什麼可信的善意……與其讓美國人搶先攻擊自己,不如搶在美國人之前下手,殲滅其太平洋艦隊,摧毀他所有可以用來實施報復的能力。

    加上當時日本在東亞和東南亞連連得手,導致其在戰爭上過度自大,認為自己有能力跟美國拼一下,於是做出了偷襲珍珠港的決定,但是這是蚍蜉撼大樹,註定沒有好結果

  • 13 # 七百的白柺棒棍

    簡短地說,日本大本營在侵華戰爭開始之前已經就制定南下和北上戰略。北上戰略在諾門坎被蘇軍擊潰。眼見德國在歐洲頻頻得手,西方殖民國家都忙著對抗納粹無暇東顧,而且東南亞地區蘊藏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而且美國透過制裁掐住了日本的戰爭命脈,日本國內經過幾十年的軍國主義洗腦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只要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就能迫使美國妥協。讓美國接受日本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既成事實。所以在精心準備後對珍珠港進行了偷襲,這雖然是一步險棋,卻是瞧準了才走的。

  • 14 # 相忘江湖71941665

    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了兩次襲擊,在不到110分鐘的時間裡,美國海軍被擊沉了四艘主力艦,十餘艘驅逐艦,以及各類輔助艦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機場被炸成了廢墟,188架飛機被炸燬,美軍官兵傷亡人數4500多人,而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便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使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的偷襲珍珠港戰役,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著爭議性,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美國的疏忽大意使日本的偷襲取得了成功。

    二:美國羅斯福總統施行的“苦肉計”。

    本人傾向於“苦肉計”的說法,主要觀點如下:

    這還要先從日俄戰爭說起。西方列強十分樂意看到俄日互毆,相互剝弱,但是英美兩國卻很快的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雖然日俄戰爭能剝弱這兩個列強國家,但是。這其中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讓日本獨佔我國東北,德國勢力失去俄國的制約因素以後,在歐洲崛起,做大做強,這些因素將嚴重影響到英美兩國在華和在歐洲的核心利益。因此,英美兩國一直在積極奔走,展開斡旋,透過英國影響日本,慫恿法國說服沙俄,為雙方牽線搭橋,簽訂停戰協議。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是二戰斡時期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叔叔),態度最積極,因為他一心想把太平洋變成美國的“湖泊”,成為自已永久的勢力範圍。1905年的8月9日,日俄兩國在美國的朴茨茅斯海軍造船廠大廈舉行談判。由於美國國會擔心日本獲得俄國的戰爭賠款,會加強其海軍的力量,將會威脅到美國在菲律賓和夏威夷的利益。因此,在日俄兩國的談判的過程中,明顯的採取了偏袒俄國,擠壓日本的態度。

    希特勒淪陷歐洲大部分國家以後,羅斯福已經清楚了德國為首的法西斯國家稱霸世界的野心,而美國國內卻瀰漫著嚴重孤立保守主義,民意的輿論,輿情是“只想置身事外,悶聲發財,,不願捲入到戰爭中的漩渦中去”。然而,大國戰略視野下的羅斯福,深諳英國,蘇聯如果被德國打敗,對只剩下美國這個“孤島”來說意味什麼。由於美國中立法的限制,不能賣給宣戰國交戰雙方軍事物資與軍事裝備,這也是當時國民政府無法對日宣戰的主要原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危翼之下,焉有完卵"的殘酷現實使羅斯福深感憂慮,焦急,而民意的限制使美國政府根本無法對德宣戰,透過正常參加的方式打擊納粹德國為首的法西斯國家。無奈的羅斯福只能絞盡腦汁,繞個大圈子,透過軍火租借軍火的方案支援英國抵抗納粹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爆發後,英美兩國放棄了傳統的敵視,仇恨蘇聯的政策,開始積極和蘇聯結盟,美英兩國國開始援助蘇聯抵抗對德戰爭。

    美國把拉丁美洲看成是自已後院的同時,也同樣把太平洋的勢力範圍看成是自已的核心利益。1941年4月13日,日本同蘇聯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後,沒有了後顧之憂的日本軍國主義,開始放手對東南亞發動進攻。在太平洋核心利益受到侵犯的美國開始對日本實行禁運政策,加大對國民政府的支援力度,這對於資源貧乏的日本島國來說,無異於是致命的打擊,別無選擇的日本只能透過冒險的方式與手段,企圖透過偷襲的手段,來實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險勝,對於日本的伎倆手段,羅斯福早己洞若觀火,看得一清二楚,但為了實現美國參戰的目的,給日本一種渾然不知的錯覺。這也是有許多“徵兆”的,如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夕,羅斯福下令太平洋艦隊司令以“檢修”的名義,把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從夏威夷港駛離,回到美國本土。,當時的國民政府軍統局己經截獲了日本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並緊急的轉給了美國政府,太平洋艦隊的情報機構已經覺察了日本的戰略企圖,並上報太平洋艦隊司令。然而令人感到”詭異”的是,不僅美國政府”無動於衷”,連太平洋艦隊司令都斥責下屬“大驚小怪”,令其不準洩露此事,但卻依然不做戰備準備和防範。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訊息傳到德國以後,氣得希特勒暴跳如雷,破口大罵日本“蠢豬”,蠢貨。雖然當時的德美兩國己經處在暗戰之中,但是希特勒畏懼美國這個“龐然大物”,只是暗中和美國角力,並沒有對美宣戰。因為希特勒十分清楚明白,實力雄厚的美國參戰對德國來說將意味著什麼,他更清楚,日本此舉只能“逼迫”德國和美國徹底的翻臉,和美國已經沒有了任何迴旋餘地,在無奈之下,為了履行軸心國的義務,對美宣戰。

    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後,美國國內輿論,輿情沸騰,一致要求對日宣戰,來一雪國恥。珍珠港事件後,羅斯福要求國會對日宣戰,並且將12月7日定為美國的國恥日。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世界反法西戰爭逐漸進入高潮。此時的羅斯福並沒有實行對太平洋的優先戰略,來展開對日的直接作戰,只是更加力度的加大了對國民政府的支援,來拖住日本,使日本掉進了我國的戰爭泥潭,註定了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的失敗命運。而羅斯福實行的是歐洲優先戰略,首先打擊的目標就是軸心國中實力最強的納粹德國。

  • 15 # 夏後殷鑑

    一、南進還是北進,日帝選擇了南進。

    在日本,早就有南進還是北進之爭,南進意味著侵佔英美法在亞洲太平洋的勢力範圍,北進意味著向蘇宣戰。無論怎麼進,都有很大的風險,所以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是,到了1940年,事情忽然變得明朗起來了。這一年是世界局勢急劇動盪的一年。希特勒閃擊波蘭後,於5月10在西線發動了閃電戰,4天荷蘭。次日一清早,剛上任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從夢中被來自巴黎的電話吵醒。“我們戰敗了!”法國總理雷諾驚呼道,“我們被德國打敗了!” 兩星期後,比利時投降。不到一個月,法國投降,英國也危在旦夕。

    歐洲戰事使日帝欣喜若狂。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法國敗北,英國也在為存亡而戰,亞太地區一夜之間似乎成了日本人的天下。,在他們看來,印度支那的橡膠、錫、鎢、煤和大米“是丟在街上只等人去揀拾的主物”。此時,不進兵東南亞奪取石油和其他急需的戰略物資,還待何時!日帝抓緊時機制定了兩進國策。這項國策的基本目的是實現日本的霸權,也就是說,建立在所謂的“大東亞新秩序”。

    二、聯德意還是棄德意,日帝選擇了聯德意。

    日帝認為,南進國策關乎帝國國運,必須不遺餘力實現。為此,對內必須實行全國總動員,加緊擴軍備戰,實行軍事計劃經濟。對外則需妥善處理與英美德意蘇及中國的外交關係,而核心則是與德意的關係。與德意結盟,則可藉助德國牽制美、英、法和蘇聯,確保南進過程中滿蒙地區的安全以及東南亞地區利益的最大化,但卻意味著與美英直接對抗。反之,不與德意結盟,日本人在東半球只能單打獨鬥。當時蘇德戰爭並未爆發,滿蒙地區,甚至日本本土都時刻受到蘇聯威脅。

    日帝倒向了德意。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即《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通稱《三國軸心協定》。

    應該說,日帝是從三國同盟中得到了不少好處。其一就是消除了北方地區軍事壓力。迫於形勢,蘇聯不得不和日帝言和,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其二就是打進了南進方便之門。使英法顧此失彼,不得不拱手相讓亞太利益。日帝首先向維希政府施壓,恫嚇不管維希政府決定怎樣幹,明確日本軍隊將於1941年7月24日開進印度支那。限期前一天,維希政府同意日軍和平開進印度支那南部。日本駐維希大使得意洋洋地給東京拍了一個電報:“他們除讓步外,別無選擇。”

    其三就是排除了侵華戰爭的干擾。三國同盟前,在中國戰場上有許多德國顧問,他們助力中國抗戰,制定各類軍事計劃、訓練軍隊,甚至提供軍事援助。三國同盟後,德國不可能再給中國提供軍援了,在華軍事顧問也撤回了。

    三、戰亦死,不戰亦死,日帝選擇了以戰死。

    日帝南進行動嚴重損害的美、英利益。為了扼制日帝,原來奉行“中立原則”的美國,開始倒向了英國。

    德意日同盟後,美國立即進行報復,宣佈把各種戰略物資和航空汽油對日本實行禁運。當日本佔領印度支那後,羅斯福怒不可遏,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資產,停止與日本全部貿易。接著,英國和荷蘭也凍結了日本資產。這對日本的侵略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1941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使美國承擔了義務向軸心國的敵人提供“除了開戰以外”的援助。

    1941年8月14日,羅斯福與丘吉爾簽署了二戰期間赫赫有名的《大西洋憲章》。宣稱不承認法西斯透過侵略造成的領土變更,尊重各國人民選擇其政府形式的權利,恢復被暴力剝奪的各國人民的主權,各國在貿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國家在經濟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毀納粹暴政後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國必須放棄武力削減軍備,解除侵略國家的武裝。

    偷雞不成蝕把米。本想掠奪戰略資源,沒想到被別人卡住了脖子。作為一個島國,日本資源迅速枯竭,石油等戰略物資只能維持半年時間。日本明白,要麼從中國等地撤兵,停止對外擴張,外交上向美國靠攏。要麼向美英宣戰,南下奪取戰略資源,繼續加強對外侵略。

    最終,日本選擇了戰爭,於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但同時也把自己帶上了不歸路。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捱了兩顆原子彈後宣佈無條件投降。

  • 16 # 冰雹藍天

    日本法西斯偷襲珍珠港加快了其滅亡的步伐,最終美國的對日宣戰和太平洋戰爭的全面爆發,為整個二戰正義一方的全面勝利加了一把柴火,也為日本遭受最終老美核彈的轟炸埋下了伏筆,畢竟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罪孽最終總有報應。

    這裡只對本次偷襲戰爭做以下的分析。

    成功的背後總是會有許多的努力和令人不可思議的舉動,但是這一切又緊緊的圍繞著其最終的目的,那個目的作為敵方或者友方的機會只有一次,而這一切又都在絕對的秘密之中進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日本迫於無奈發動了對美國的偷襲行動,與其說是無奈的偷襲,不如說是為了其全面戰爭的勝利,也是為了其極端法西斯主義的成果擴充套件和夢想中的勝利。

    二戰中後期,日本由於受資源進口的限制,畢竟是島國,各類資源完全依靠國外。此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日本的關係逐漸惡化,西方各國不斷的對日本實施橡膠、石油等軍事資源的禁運,這嚴重影響了日本對外的侵略政策和力量。

    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來維持其曠日持久的侵略戰爭,日本終於被逼上了絕路。此時的日本國內意見分歧,但最終還是走上了一條本來早就該滅亡的道路,只不過此時這條戰略的選擇更加加快了日本戰敗的速度和悲慘的結果。

    這條戰略就是日本當時為了打通海上運輸線,迫使美國做出讓步而做的一次冒險的行為。而此次的冒險終將日本的戰敗加快了速度,而且是慘烈的速度。

    當時美國的珍珠港是太平洋上的主要交通樞紐,夏威夷東距美國西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間。

    為了獲取在太平洋上的制空制海權,日本方面認為必須摧毀美國的珍珠港,於是行動的策劃和準備開始,而整個準備過程從提出到實施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

    1941年1月7日,山本正式提出偷襲珍珠港的設想,直到10月中旬才得以批准。於是以山本五十六為首的日本聯合艦隊選擇了與珍珠港類似的鹿兒島灣開始進行充分的準備和嚴格的模擬訓練。而為了必勝的一戰,日本可謂是耗盡了心血。

    充足的準備工作,為日本取得偷襲珍珠港的勝利提供了可靠有利的保障。

    先是得益於日本海軍分佈極廣的無孔不入的情報系統。在日本未開始制定偷襲珍珠港計劃之前,日本內務省就已有特工在夏威夷島活動,陸軍也派出了高階間諜,在之後計劃確定後,又派出一個以日本駐美國使館書記員為身份掩護的特別間諜來加強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的各類情報收集工作。

    這位間諜就是日本情報科吉川猛夫少尉,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吉川猛夫蒐集了大量非常有價值的重要的資料,如珍珠港停泊艦船總數、艦名、型別、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停泊位置、各類艦船的動態、機場資訊、飛機數量等等,可謂是十分詳細,就連各類軍艦是否有防雷網和開出港口所需時間也都有詳細的情報,真可謂是費盡心機,詳細掌握,瞭如指掌。

    再者,偷襲前的訓練準備,因為日本航空魚雷都只能在水深至少50米的海域中使用,要是水太淺,魚雷從飛機上發射後,就直接掉到了海底,而珍珠港的平均水深只有12米,這可成了大問題,只靠炸彈,根本無法有效在短時間之內炸沉各類大型軍艦。

    就在日本束手無策之際,英國海軍襲擊意大塔蘭託軍港,英軍魚雷改造後在水深25米的成功使用,為日本指明瞭方向。於是在魚雷尾翼加裝木質姿態穩定器,來保證魚雷在下落時運動平穩,落水後又能迅速上浮,成為了此次成功的有力保障。

    第三,美軍的大意和對日本的輕視成為此次日本偷襲成功的一味猛藥。日本採取談判拖延製造假象,使美國放鬆了警惕;選好休息日美軍放鬆之際作為偷襲攻擊時間更是提供了可靠保證。

    綜合以上情況,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但是此次偷襲也成為日本軍國主義加速滅亡的先兆。

  • 17 # 歷史沉澱的理性

    日軍偷襲珍珠港的主要原因是,1941年9月,日本與德國、義大利締結了三國同盟條約,日本溫和派首相近衛被迫辭職,主戰派陸相東條英機組閣,為支援軸心國密友法西斯德國,強硬的主戰派決定發動一場令世界為之震撼的軍事行動,偷襲美國在夏威夷群島中瓦湖島南岸的空軍基地珍珠港。日本主戰派認為德國有240個戰鬥師,其中有186個強悍的突擊師,24個裝甲師,德國空軍和海軍戰鬥力也很強,已將波蘭60個師、挪威6個師、荷蘭18個師、比利時22個師和法國138個師、英國13個師逐出歐洲大陸,這增強了日本向美英開戰的信心。因為日本與德國、義大利結成軸心國,美國開始制裁日本,凍結日本在美國的一切財產,仃止與日貿易,禁止日本船隻從巴拿馬運河透過,激怒了狂妄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

    美國自恃強大,以為日本資源匱乏,欺負貧弱的中國是可以的,對美國這樣的工業強國,日本不敢冒然與美國開戰。所以,美軍根本沒想到日軍敢偷襲珍珠港。雖然美國事前也得到一些訊息,但因盲目自信而依然戰備鬆懈。美國為贏得道義上的支援,始終強調不開第一槍,思想比較麻痺。

    對於偷襲美國珍珠港,日本高層意見不一。奉命執行偷襲任務的軍官就認為,襲擊珍珠港,如同飛進敵人心臟,風險很大。但東條英機首相卻說,如果偷襲成功,把美國空軍、海軍主力太平洋艦隊的心臟打壞了,打爛了,摧毀了,就可以在以後完全戰勝美國了。悍然命令三本五十六大將指揮聯合艦隊秘密地從日本海出發,偷襲美國珍珠港。

  • 18 # 夢中窮人77019246

    日本偷襲珍珠港並不是引火燒身,在當時的日本看來,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起源於1940年法國對德國的投降,日本以軸心國成員的身份接管了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包括今天的越南,泰國,柬埔寨,寮國,同時由於荷蘭的投降,印尼這一塊在日本看來,理應也是日本的,特別是印尼有當時遠東最大的油田,但是印尼和印支半島隔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英美殖民地,假如日後攻列印尼,必然要走這條航線,石油要運回日本,也要走這條航線,而英國已經和德國開打,屬於敵對陣營,而當時的美國還在中立,但是明顯傾向於英國。不得不說一下日美談判,根據日美貿易協定,當時美國一直把鋼材石油出口日本,但是條件是日本不得侵犯美國在華利益,美國準備逼迫中國政府接受偽滿洲國的事實,接受華北自治,以換取日本的停戰,但是隨著日本接受印支半島,日本海空實力可以威脅到菲律賓的美軍,同時日本暴露了對印尼油田的野心,美國人全面停止對日本的石油鋼材出口,同時不承認滿洲國,要求日本全部撤出在華軍隊,日本馬上陷入石油恐慌,要麼卑躬屈膝撤退,繼續被美國掐脖子,要麼自己動手去搶,日本人絕對會選擇後者,而去搶印尼,就必須打菲律賓和馬來西亞,與美國開戰,巧的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此時離開了聖地亞哥,跑到珍珠港來了,日本人感覺就是一但開戰,美國艦隊就會從珍珠港出發攻打日本本土,既然決定開戰,擒賊先擒王,當然最好是自己先打掉美國艦隊,然後放心地去打南洋,這是日本人的整個思路。

  • 19 # 軍事觀察員東旭

    【日本偷襲珍珠港拿國運賭博,卻未傷美國筋骨,反促中美聯手!】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摧毀、重創多艘美國軍艦和上百架飛機,導致美方2400多人死亡。這一事件被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稱為“國恥”,讓美國人至今不忘。1994年8月23日,美國國會透過決議,將每年12月7日定為全國珍珠港事件紀念日。這一天,全美各地都會舉行活動,紀念在珍珠港事件當天遇難和受傷的美軍將士。在日落之前,美國各地政府機構會降半旗致哀,珍珠港事件倖存者也透過媒體講述自己的故事、參加相關追思活動。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國雖然沒有對日本選戰,但是從外交、經濟層面對日本實施打壓,試圖抑制日本擴張野心。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華盛頓體系為基礎,美國試圖在遠東構建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九國公約》拆散了《英日同盟》,讓日本無法安心侵佔中國。《五國海軍條約》限制了日本海軍的發展。當日本以武力手段打破格局時,必須向規則的制定者——美國發起挑戰。

    如果北上挑戰蘇聯,實現所謂的日德瓜分蘇聯,就必須擁有強大的陸軍。諾門坎戰役失利後,日本認識到其陸軍實力根本無法挑戰蘇聯,加之不願將苦心經營的佔領區——中國東北變為戰場,日本最終選擇利用海軍尤其是航母對美國冒險一搏。

    1941年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日本海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日、美正式開戰。日美交戰,對於獨撐抗戰危局的中國軍民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當時,美軍已經有所防範,但是日本的偷襲比較隱蔽,利用航母遠端機動,艦載機機群長距離偷襲的戰術令珍珠港的美國艦隊猝不及防。由於偷襲未能傷及美國海軍航母,日本聯合艦隊也不敢戀戰,所以偷襲珍珠港只是衝創美軍,但是並未傷了美國海軍的元氣,反而加快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滅亡!

  • 20 # 你黎叔永遠都是你黎叔

    首先要明白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七十這兩個數字是虛的,美國1895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加之在一戰中大發戰爭橫財,在經濟上已經碾壓世界其他各國。而英法德意日等國先是經歷了一戰的摧殘,接著在1933受到經濟大蕭條的打擊,使得各國的經濟實力受到嚴重削弱,多數國家的經濟實力甚至未恢復到一戰前水平。而美國不單在一戰中大發戰爭財,並且透過羅斯福新政,順利渡過經濟危機的難關。

    二戰在歐洲率先打響後,大多數美國民眾其實並不願意加入二戰,許多美國人的心態是置身事外,甚至像一戰那樣發戰爭財。因此美國對國防的投入相較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來講是相當少的。美國國防開支佔其財政收入的比例並非像現在這麼高。所以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七十這兩個數是虛的。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之所以能迅速恢復,一是如上述所講,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二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其實早就想加入二戰了,只是在國會中無法說服兩院議員加入二戰。羅斯福比美國民眾更加了解二戰,他深知一戰和二戰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一戰僅限於歐洲大陸,而且是無法說清孰是孰非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二戰則不同,二戰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不論是希特勒還是日本法西斯都是慘絕人寰的反人類份子。一旦德國完全佔領歐洲大陸,日本完全佔領亞洲大陸,等待美國的也將是亡國滅種。羅斯福知道美國想要避免亡國滅種必須加入二戰,站在同盟國這邊,幫助中國、英國和蘇聯抵抗法西斯的入侵。

    可問題是美國大多數民眾並不知曉這一切,羅斯福無法說服美國民眾參戰。就在羅斯福無計可施的時候小日本幫了羅斯福(也可以說打醒了醉生夢死的美國人)。有種說法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前,羅斯福就已經知曉,為了迫使美國民眾參戰,假裝不知,上演苦肉計,而且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夕,美國僅有的三艘航母已駛離珍珠港。日本偷襲珍珠港只是對珍珠港造成比較大損失,而對美國整個國家來說造成的損失只是九牛一毛。反而導致美國直接參戰,最終同盟國戰勝了軸心國,正義戰勝了邪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和繪畫是相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