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桑梓哥哥
-
2 # HannibalLecter
其實古往今來,在科技不是特別成熟的時期,海戰真的是個很詭異,很容易劇情反轉的東西。
1805年10月21日,西班牙、法國聯合艦隊糾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一共四十一艘戰艦,其中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四層火炮甲板的風帆戰列艦聖·三位一體號,氣勢洶洶的要去滅了英國,而英國有包括勝利號在內的33艘戰艦出面迎敵。
論兵力,英國皇家海軍不如西、法聯軍,論氣勢,英國開始玩海軍的時候,半個地球還在升西班牙國旗,而法國海軍是歐洲雄獅拿破崙一手打造的,然而結果是,打了半天,西法聯軍1艘戰艦被擊沉、7艘被俘,最後英軍獲勝,而獲勝的英軍的總指揮納爾遜將軍陣亡。
按照當時海戰的遊戲規則,誰噸位大就耐操,誰火炮多,一個舷側齊射就能把對手打成渣渣,西法聯軍這邊,一級艦4艘,英國只有3艘,英國有4艘二級艦,西法沒有,但是西法三級艦比英軍多9艘,共29艘,其它艦艇多7艘,也就是說靈活度,火炮炮位,排水量,都略勝過英軍一籌。
那麼船多炮猛的西法聯軍本來應該對英國皇家海軍構成威脅,可是為什麼最後又輸了呢?
首先,出海的時候逆風,出了半天沒出完,然後英國那邊得到了情報,做足了準備,其次,列陣的時候是橫向展開,而英國海軍是一個匕首一樣縱向插進來割斷了西法聯軍的整個結構打亂指揮,第三,勝利號恰好不是一艘聖三位一體一樣的一級艦,卻又恰好比一級艦靈活,衝進來就是一堆亂轟,而聖三位一體連掉個頭都困難。決勝關鍵從誰炮多火力大變成了誰靈活速度快。
這完全就是大衛戰勝歌利亞,以弱勝強的故事。
再來看1905年5月27日—28日,對馬海峽,剛剛文明瞭不久的日本猴子將三倍於自己的俄國海軍打敗,後來總結分析說日本海軍訓練有素,以逸待勞,俄國海軍素質低下,艦船老舊,指揮分散,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實踐上只有一點,在海上,不完全是比人數,比航速,比火力,很多時候是比武運,該你倒黴背時的時候,你軍艦裝備再好,指揮再按教材來,都沒有用的,不給你風,只給你浪,將士弱智,你就只有乾著急。
再來看1941年珍珠港,日本人千里奔襲,把當時世界上最牛逼的海軍的老巢端了,有什麼邏輯可言?沒有邏輯,就是蠻,就是不要命,就是亮劍。而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裝備實力已經落後於美軍了,但是不是說就是絕對劣勢,但是指揮上就不如美軍蠻了,戰列艦當寶貝捨不得用的,沒事魚雷和炸彈換著玩的,畏手畏腳思前顧後的,越是這樣,越搞不好。面對瘋狗一樣的哈爾西,南雲忠一像個智障。
我們再來看甲午海戰,完全就是一場混沌。
首先當天海上接敵的時候,北洋艦隊是14艘戰艦和4艘魚雷艇,小日本是12艘戰艦,你可能會說,小日本戰艦航速快,這個不假,當時日本人追求的速度和速射,確實在觀念上領先了一代,但是你財狼再厲害也幹不過皮糙肉厚的狗熊啊,定遠、鎮遠兩艦是慢,但是在當時是比較難被輕易打沉的,更何況就算海上打不過了,退回陸地以逸待勞是本土防禦啊。然而首先氣勢上就輸了,畏首畏尾其一——北洋艦隊沒有想過要和日本海軍拼命,而是很被動的接敵,在海上打了一陣子覺得不行,儲存實力要緊,就撤了,回撤的時候還自己把主力艦觸礁損毀在港口了;見死不救其二——海軍不行還有陸軍,陸軍不行老百姓拿菜刀一起上還砍不死幾個遠道而來沒有補給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然而人家山東巡撫就不,就看你李鴻章出醜。一場生死攸關,保家衛國的戰役,你自己都愛打不打,無所謂的態度,那天都不會幫你。
整個甲午海戰都透著詭異——滿朝上下,舉國之力,看一個老頭用一己之力對抗豺狼虎豹,希望他贏的人沒有幾個,巴不得他輸的人大有人在。一支封建國家的私人武裝去對抗一個現代國家的國家機器,技戰術再好,大局和氣勢上首先就輸了。人家英西海戰的時候,女王把海盜都動員起來參戰,敦刻爾克撤退的時候皇室成員都開著遊艇去接士兵,而堂堂大清的海防,居然是私人砸鍋賣鐵東拼西湊的武裝,和日本從上到下齊心協力武裝到牙齒的強盜比起來,哪裡還有氣勢,沒有了亮劍的氣勢,那你狗熊的力量就沒有了,只不過是一隻隨便被豺狼撕咬的豬。
北洋水師輸得冤,因為是一支孤軍打的絕望混沌之戰,但凡朝廷有決心支援李鴻章好好咬牙切齒的打下去,輪不到小日本囂張。清廷不冤,早點滾出歷史舞臺,老百姓最冤,羊毛出在羊身上,興亡都苦。
最後一張圖祭先烈了。
-
3 # 風玲畫
是挺冤的,我不知道有沒有記錯,慈禧太后好像還挪用軍費去建造什麼,具體建造什麼忘記了。本來清朝末期國家已經是積貧積弱,皇帝無實權,慈禧太后還要挪用軍費去滿足一己私慾,本來就已經落後西方國家,慈禧太后這樣不是雪上加霜嗎?
-
4 # 歷史小昆蟲
北洋水師是李鴻章一手經營建立起來的,不過據記載,北洋水師建立發展之後並沒有參加多少大點的戰爭,僅甲午一戰全軍覆沒。據說開戰時艦隊的炮彈都缺少,這怎麼跟人家幹呢。要我說,不管什麼時候什麼情況戰爭沒有冤不冤之說,只能說北洋水師比較遺憾!
北洋水師在當時說的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姑且不管這個排名的真假。就算是這麼排名,總要比日本人的海軍要強大吧。清政府發展洋務運動短短几十年,而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就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可以說日本海軍整體實力要領先北洋水師,並不是一個排名就能夠定位的。
北洋水師是李鴻章一直操心,一個大臣再怎麼能幹,能夠當了主子的家嗎?慈禧為了滿足自己貪圖享樂,挪用軍費給自己過壽,就這個樣子即便是世界第一又能如何,估計也不可能逃的了全軍覆沒的下場。反觀日本,整個國家雖然不大,可是人家團結啊,從統治者到平民百姓,從上到下都是在積極備戰,這種狀態,哪個國家都不能夠輕易打敗他。日本人可以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就這事來看,這是裝備佔了主要原因嗎。
遺憾的是北洋水師終究是完了,他不是被日本人打敗的,而是死在了統治者目無他人,貪圖享樂的精神之下。所以諾大的北洋水師是比較遺憾的,被統治者自己作死了,沒有起到作為一支軍隊的作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5 # 北洋海軍炮手
這兩天利用串休,又看了一遍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說真的,我對北洋海軍也曾經有誤解,但是當我瞭解北洋海軍之後,我一直為一百多年前那群忠勇的軍人惋惜。他們駕駛著老舊的戰艦,用著劣質煤炭以及即將報廢的鍋爐,操作著落後於時代的火炮,使用著劣質炮彈,頂著敵人密集的炮火。他們殊死奮戰,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致遠艦因艦體進水,嚴重傾斜,離沉沒已經不遠了,但是依然開足馬力向敵艦發起衝鋒。最終因為鍋爐進水導致鍋爐爆炸,致遠艦含恨沉沒。管帶鄧世昌因戰艦沉沒,義不獨生,沉水自盡。經遠艦二副陳京瑩在戰前給老父去信,在信中向老父說明了以死報國的信念,並叮囑老父勿以兒為念,最後戰死沙場。而且經遠艦奮勇作戰,軍官幾乎全部殉國。
最終,北洋海軍在抵抗日軍七次攻擊之後,因為彈盡糧絕,後援無望。海軍提督丁汝昌為了保全倖存將士的生命,甘願犧牲個人名節簽署降約,併吞鴉片自盡。而日本也因為尊敬北洋海軍這個可怕的對手,給與北洋海軍倖存將士榮譽投降的待遇。丁提督生前摯友,日本海軍創始人勝海州聽聞噩耗,為摯友寫下輓詩,並用雙美這個武士道對於武士最高的評價來稱讚丁提督的忠勇。定遠艦管帶劉步蟾、鎮遠艦管帶林泰曾、鎮遠艦幫帶楊用霖等軍官皆自盡殉國,當然有鍵盤俠會以高階軍官吞鴉片來抹黑北洋海軍都是大煙鬼,這不僅是可笑,更是對先烈的不敬!鴉片是當時醫療用的陣痛劑,而且歷來陣痛劑都可以用低純度的毒品來形容;再者,吞鴉片自盡符合中國人死後留全屍的傳統,因而北洋海軍高階軍官都選擇以吞鴉片的方式自盡。而且吞鴉片自盡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會氣絕身亡,過程也極為痛苦,所以我很好奇鍵盤俠哪來的勇氣去汙衊北洋海軍的先烈們。
而且北洋海軍已經用他們的戰鬥表現出了他們高超的軍事素質,就命中率這一方面來說,北洋海軍遠高於日本海軍。而且日本海軍旗艦松島因為被重創掛出了不管旗放棄指揮,而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定遠被燒成火龍的情況下仍然帶隊衝鋒,這種勇氣和決死的精神感染著北洋海軍每一名官兵,即便是個別軍艦因為修復戰傷暫時退出戰場,但是修復完畢之後依然返回戰場奮戰。而且北洋海軍高階軍官除了方跑跑之外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參戰,各艦管帶身著禮服指揮戰鬥,在戰鬥激烈的時候還讓人拍照,以證明他們的忠勇無畏。而且北洋海軍各艦在戰前就撤去了船上的救生艇,這分明是去拼命的表現。
那麼,北洋海軍為何會失敗?表面上看是裝備落後,實際上是人禍。
當時清政府上層因為翁同龢同李鴻章有私怨,所以把北洋海軍作為扳倒李鴻章的目標,以海防以已建成的名義上,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停購船械案》。結果清政府上層缺乏戰略眼光,以為有就可以,沒有意識到海軍甚至國防是需要持續投入的事業,居然愚蠢的通過了這一提案,這對嚴重依賴外購的北洋海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這一提案不僅掐斷了北洋海軍購買戰艦的渠道,海軍連戰艦的維護保養工作都做不到,很多戰艦的鍋爐即將報廢,艦上水密門橡膠圈破損都無法更換。所以,由於清政府的短視以及政治鬥爭,北洋海軍不僅無法購買新艦,僅有的十條老式戰艦也因為無法維護保養而加速老化。
而且,煤炭也是個大問題。按理說,供應給北洋海軍的煤炭是五槽煤這種優質煤炭,負責提供煤炭的開平礦務局把優質煤炭用於出口,出口物件甚至包括日本,給海軍提供的都是散碎的劣質煤。這種劣質煤炭不僅燃燒值低,導致軍艦航速降低,更是加速了鍋爐老化。有資料表明,海軍快船致遠級兩艦,致遠因為使用劣質煤炭導致航速從18節降低至12節,靖遠更是因為劣質煤炭的使用而導致鍋爐即將報廢。
在北洋海軍危難之際,朝中大員想的不是如何救援海軍,而是如何置海軍於死地。尤其是清流的廢物們,他們編造了大量抹黑北洋海軍的謠言,而且極為惡毒。山東巡撫李秉衡因為身為清流,故意把戰鬥力低的河防軍派去援救威海衛,其結果可想而知。河防軍一觸即潰,北洋海軍援軍無望。
如果北洋海軍能夠得到優質煤炭,並且持續購買軍艦並進口相應的裝置維護戰艦,那麼北洋海軍也不至於全軍覆沒的境地,而且大東溝海戰的結果還會反過來。
說到底,北洋海軍的覆亡就是人禍,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惋惜那些忠勇的軍人。這些忠勇的軍人用他們的戰鬥證明了他們對國家的忠誠,證明了他們對海軍的忠誠!他們對得起這個國家,對得起海軍這個高貴的軍種!這是海軍在大東溝海戰120週年之際組織的紀念活動,海軍士兵在過去的戰場上豎起船槳向海軍先烈致敬。
全文完
-
6 # 回眸滿清
“拉不出來怪馬桶”就是我對甲午海戰的評價
提到中日甲午戰爭,現在還有不少人把失利的原因歸咎到武器落後,可在北洋戰艦殘骸重見天日後,所有人都該明白,“武器落後”只不過是種託辭罷了,而且十分不靠譜。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輸的是真冤
慈禧上臺後,在列強的步步緊逼中意識到滿清國力的虛弱,為了振興國防,她開始推行“洋務運動”,並同意了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的提議,不管在水師船艦的購買上、或是在艦艇武器的配備上,在當時都屬於“頂配”,在這上面,慈禧真不“摳”。而且,李鴻章還購置了數千門克虜伯大炮和重型加農炮分配到沿海炮臺,從武器配備上來說,滿清的實力確實在日本之上
那為什麼還會輸?
9月17日,即平壤陷落日軍的第二天,黃海海戰爆發。這是中日海軍部隊第一次進行主力決戰。在這場持續5個多小時的海戰中,北洋水師浴血奮戰,重創日軍“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日軍死傷500餘人;北洋水師也損失了“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傷亡1000餘人。可以說,雙方打了一個平手。北洋水師仍然具有與日軍一戰的實力,在威海港內還有20多艘艦船。可是李鴻章為了儲存北洋水師的實力,竟然命令艦隊躲進威海港內,不準巡海迎敵,將黃海的制海權拱手讓給日軍。
一味避戰,並沒有保護北洋水師。1895年3月17日,雖然日軍攻佔劉公島,躲在威海港內的北洋水師頓時成了“甕中之鱉”,最終全軍覆沒。
不是武器不行,是人不行。可以說,李鴻章的指揮失誤才是導致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我並非要刻意抹黑歷史人物,但是當看到很多人依然在讚美李中堂的時候,有點不解,翻遍歷史資料,在對抗外敵侵略時,李鴻章有一次“主戰”嗎?中法戰爭,滿清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這“多虧”了李鴻章;甲午海戰在戰鬥沒有打完的情況下李鴻章就請洋人幫忙求和,主帥都無心戀戰,能打贏才怪,而且,人家還不鳥你!
對洋人永遠都是卑躬屈膝、永遠都是議和,所以看到把李鴻章稱為“傑出的外交家”都笑了,不是他多有才,能在洋人中周旋,而是洋人喜歡這樣的“奴才”。
看完之後,你覺得北洋水師冤不冤?
-
7 # 實秋
慈禧是龍頭,慈禧的水平就是清末的水平。你就是給慈禧美國海軍她也照樣失敗。不用多說,因為清朝的末日到了,最後三個皇帝連孩子都生不出來。這不是絕後了麼。
-
8 # 薩沙
北洋水師覆滅不冤枉。
事實證明,一個政府腐敗、制度落後的國家,是無法建立真正強大軍隊的。
大家注意,北洋水師的發展幾乎和日本聯合艦隊同步。
北洋水師的初期投入,其實比日本海軍還要大得多。
我們有錢購買了2艘鐵甲艦,而日本直到黃海海戰也沒有先進的鐵甲艦。
在1888年北洋艦隊完成組建的時候,日本海軍根本就不是對手。
如果當時雙方決戰,日本聯合艦隊必敗。
然而,從1888年到黃海海戰的1894年,長達6年時間北洋水師沒有購買新式軍艦,也沒有進行武器的升級換代。
海軍是一個技術性兵種,也是一個考驗綜合國力的兵種。
所以五年空軍,十年陸軍,三十年海軍!
一個國家發展海軍必須有長期的計劃,還要有相應的國力,不然最終一定會完蛋。
當然,初期可以選擇購買軍艦的方式,日本也是一樣。
但很快就要建立自己的造艦、維護、訓練、科技等幾個系統,維持幾十年的持續投入,這才能有強大的海軍。
同時,海軍的技術更新換代非常快。在19世紀末,每隔10年就有很大的發展。
你一定要不斷更上世界不乏,進行技術更新。
如果你跟不上,曾經很牛的艦隊也可能在5到10年後不堪一擊。
日本發展海軍,是一個科學和持久的過程,建立在日本先進的制度上以及國力的持續發展上。
滿清則是建立在封建王朝滅亡的過程中,根本就不可能有強大的海軍。
上面已經說了,日本在北洋水師聽夠的6年內,不斷購買新式軍艦。
黃海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三景艦、千代田號、吉野號、秋津洲號,共6艘先進驅逐艦,都是1888年以後才裝備的。
要知道,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艦隻有8艘,也就是說大部分都是北洋水師停止發展以後才服役的。
如果北洋水師也能同樣購買、建造6艘軍艦,黃海海戰就不會輸。
然而,海軍衙門軍費都被慈禧挪用了。
另外,不去購買軍艦可以解釋為沒錢,畢竟一艘新式軍艦都要一二百萬兩銀子。
但很多技術上的升級,其實花不了多少錢。
比如後來黃海海戰中,重創北洋水師的中口徑速射炮,劉步蟾認為整個艦隊更換一下也就需要三四十萬白銀而已。但這點小錢也沒有出,根本沒有關心!
最終就是,我軍150毫米火炮射速,不到敵人的四五分之一,完全被壓制,慘敗。
-
9 # 九品侍衛
其實北洋艦隊輸的一點都不冤枉,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支國家海軍,它只不過是李鴻章大人嘔心瀝血給老佛爺擺的大排場,讓老佛爺看著高興有面子的玩意兒。朝內外有誰真心為這支艦隊說過一句話,無論是建立之初還是最終覆滅,每一件小事都能夠成為那些文官攻擊李鴻章的文章,就連艦長在船上養的狗,都會被罵成是玩物喪志。
現在任何人都清楚,建設一支海軍需要龐大的軍費支援,可朝廷不但不撥款,相反還從海軍軍費中挪走一部分用來給老佛爺修院子。
北洋艦隊的覆滅宛如一記重重的耳光抽在了中國人的臉上,只可惜這一嘴巴打的再狠也抽不醒腐朽米蘭的清王朝,所以北洋艦隊的覆滅只起到了一個作用,那就是讓國人們明白了清政府的無能,同樣加速了共和意識的啟蒙。
-
10 # 帝國中興
北洋海軍可以說是輸的冤,但同時也不冤。北洋海軍的失敗除了清政府內部的腐敗無能以外自身也是有原因的。北洋海軍成軍以後很快就取得了遠東第一世界第六的地位,這一榮耀一直持續很多年。但是從1890年以後清政府以財政緊張為由暫停了北洋水師購買軍艦的經費,時間為兩年,其實這些錢是被節省下來支援慈禧圓明園的建設工程了。也是這一年日本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日本為了實現“大陸政策”非但沒有減緩軍隊的發展建設,反而是為了儘快實施對清朝的侵略加緊了軍隊的發展,軍費是連年遞增,最多的時候日本竟然拿出了全國總收入的60%用來擴軍備戰。
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成軍,這支近代化的海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軍隊之一,為了這支軍隊的建設清政府先後投入大批人力物力,僅僅是各種艦船的採購經費就高達3000萬兩白銀,加上威海衛,劉公島以及旅順等炮臺以及艦船配套設施總共花費白銀超過1億兩,晚清這一段時期對海軍的建設可謂是不遺餘力。但是成軍之後由於清朝內部官員相互傾軋,特別是李鴻章的死對頭翁同龢在坐上戶部尚書之後就斷絕了北洋海軍軍費的撥發,同時由於為了支援慈禧修建圓明園總理海軍事務大臣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奕譞先後挪用海軍軍費260萬兩,而他的後繼者李鴻章更是挪用海軍軍費大約700萬兩,據統計北洋海軍軍費先後被挪用約為1000萬到1400萬兩,海軍軍費遭到挪用使北洋海軍經費嚴重不足,對軍隊訓練以及艦船的保養維護產生巨大阻礙,從這一點來說北洋海軍輸的冤。
而北洋水師自從成軍之後自身問題也是接連不斷出現惡化。北洋海軍成軍之初軍紀嚴明,訓練有素,成為一支讓人敬畏之師,可是由於承平日久北洋海軍慢慢腐化墮落。對於賭博在北洋水師是嚴禁的,但是作為北洋海軍提督的丁汝昌不但不禁止自己還參與其中,並且和下屬因為爭奪妓女產生齟齬,並懷恨在心,“定遠”艦管帶劉步蟾常年吸食鴉片,即所謂上行下效導致北洋海軍戰鬥力急速下降。北洋海軍裡面將領大部分是福建人,這些人自成一系,對丁汝昌的命令陽奉陰違,不但如此他們竟然利用軍艦出海巡視的時機走私販運。而且北洋海軍每次對東岸沿海以及南海進行巡視停靠香港,新加坡或是上海時,很多官兵私自上岸嫖娼賭博。而且對軍艦鮮于保養,把保養軍艦的經費據為私有等,這一些列的行為可以說北洋海軍輸的一點都不冤。
在黃海海戰以前北洋海軍已經和清朝的舊式軍隊八旗和綠營在作風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了,但是就算如此他們在黃海海戰爆發後依舊奮勇殺敵,在裝備完全落後的情況下死戰不退,而且鄧世昌在打光炮彈軍艦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冒著敵人的彈雨奮勇出擊撞擊敵艦,丁汝昌為了激勵將士在腿部嚴重受傷的情況下誓死不進船艙,同時命令“定遠艦”率先衝擊敵人艦群,為北洋海軍其他軍艦做出表率,海戰進行五個小時之後日本艦隊率先撤退,北洋海軍剩餘艦隻集結追擊但是由於鍋爐老化行動遲緩才放棄。北洋海軍在面對外國入侵時所表現的英勇氣概讓人肅然起敬,但是在當時的一種腐敗環境下北洋海軍輸的可謂是冤,同時也不冤。
-
11 # 玄坤文史
戰爭沒有輸得冤不冤這種說法,所有的結果都是無數細節共同促成的,非要深究那麼輸家都有無數的藉口,來解釋說自己本來是不會輸的。只是對於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非常讓人痛心的。
日本明治維新和清朝洋務運動的區別19世紀下半葉,日本透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日本是很幸運的,直接跳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日本是個小國,所以在“黑船來航”事件之後,開始積極的向歐美學習,其實資本主義接觸中國更早一些,但是中國當了老大太多年,自認為天朝上邦,雖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輸給了英國,但是還在生活在夢境之中,所以接觸了西方先進文明之後,清朝和日本對待西方世界態度是完全不同的。
圖為黑船來航
中國也是到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之後,又一次被列強們蹂躪,才決心搞洋務運動的,但是根本還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並非全盤的照抄,雖然這種觀點是對的,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也能看出來當時大多數清朝的官員,從心底裡還是看不起洋人的,特別是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師夷制夷”,也可以看出洋務運動的重點。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滅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破產,但是洋務運動也促進了中國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
洋務運動中的中國
日本海軍的崛起,反超北洋水師日本我們別看他國土小,野心不小,一直夢想著稱霸世界,中國也只是他的一個跳板,甲午中日戰爭在日本稱霸世界的夢想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毫無疑問,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戰敗,和清政府腐敗無能是有很大關係的,但是這並非是北洋失敗唯一的因素,在洋務運動才開始時,清政府也曾斥巨資逐漸北洋艦隊,北洋艦隊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壓制著日本海軍。
甲午海戰圖
到了1890年之後,日本政府意識到就憑目前的進度,別說稱霸世界,連中國都很難趕超,於是日本開始將國家財政收入60%全部投入到了海軍,陸軍的建設中去,不惜一切代價的追趕中國,而中國清政府在建立了亞洲第一海軍之後,又開始狂妄自大了,且不說亞洲其他國家還在追趕,可能這時他們連西方列強都沒放在眼裡。新型艦艇裝備都不在購置了,而軍隊建設中,科技更替是非常快的,北洋艦隊在之後的甲午海戰中就吃了裝備落後的虧。圖為日本聯合艦隊松島號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滅1894年8月1日,戰爭正式爆發了,北洋艦隊總噸位32396噸,日本聯合艦隊40849噸,北洋艦隊僅有“定遠”和“鎮遠”兩艘7000噸排水量的鉅艦,其他的艦艇噸位小於3000噸,日本除“赤城”、“千代田”、“比睿”三艘噸位小於3000噸,其他艦艇排水量均大於3000噸。重型炮火的數量上,北洋艦隊是日本聯合艦隊的兩倍多,但是射速遠不及日本聯合艦隊,日本聯合艦隊在航速上也更快些,並且日本聯合艦隊的軍艦大多數是1890年之後新購入的,北洋1890年之後,只購入了一艘“廣丙”艦。從軍力對比上來說,北洋水師已不佔優勢。
圖為定遠號
李鴻章一直主張大力建設魚雷艇,因為艦艇最脆弱的地方在水下,魚雷專門攻擊艦艇水下部分,但是當時有一個問題,魚雷的命中率非常低,所以魚雷艇並不受重視,而日本人應變能力很強,既然因為艦艇航行時,魚雷很難擊中艦艇,那麼就在艦艇停在海港時,撐著夜色來搞偷襲,這也直接導致北洋艦隊損失慘重,而慈禧太后想要隆重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對這場戰爭並不支援,希望早點議和了事,李鴻章在朝中也和翁同龢等國賊關係不和,也讓北洋水師被圍困時連援軍都等不來。
甲午海戰圖
北洋水師發展停滯了七八年,日本埋頭猛趕,天時不佔;李鴻章在黃海海戰之後,誤判形勢,導致北洋水師被圍困在威海港,地利也沒有了;沒有統治者支援,朝中黨爭,沒有後援,人和也沒有,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必敗。李鴻章雖然在戰略上犯了大錯,但是如果他讓威海港的軍艦,出港迎敵,平心而論對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並不會有多大改變,只是北洋艦隊會全軍覆沒得更光榮一些罷了。
甲午海戰圖
總結甲午海戰,從北洋艦隊停止發展,更新裝備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失敗,而日本自1890年起,大力發展海軍,陸軍,只是提前了這次北洋水師失敗的到來,也從這場戰爭中,再次提醒了我們落後就會捱打。
-
12 # 小小嬴政
當然不冤。買了一堆武器就應該贏嗎?買了一堆武器就可以贏嗎?當然不是。這就好比一個班裡的同學,都是一樣的老師教的,最後問沒考上的冤不冤。
北洋水師的由來滿清一直在陸地稱雄,為何發展水師?這是因為日本曾經對臺灣用兵,而滿清苦於沒有戰艦,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吃癟。從太后來說,感覺到沒面子,所以願意打造水師。
而從李鴻章來看,他在朝中的對手帶著陸軍對西北用兵,於是朝廷的許多軍費都被陸軍拿走了,這讓他非常難過。朝廷下撥的款項,如果他能爭取過來,不但能餵飽自己,還能拉攏一大幫大臣倒向自己。於是此時他也一直在說水師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滿清水師就成立了。
戰艦組成滿清是有造船廠的,這是當年左宗棠奏報朝廷建造的,但是技術落後,不堪戰場上使用。於是李鴻章就出國考察,最後把第一批4艘輪船訂單交給了英國。
在1878年的時候,因為感覺這些船實用性很好,於是又訂了四艘;1819年再次購入兩艘。這幾年中,李鴻章繼續鼓吹海軍的重要性,於是在1880年清廷撥款,向德國又訂購了兩艘。
截止1881年的時候,北洋水師的手上已經購入了超過10艘外國的高效能戰艦,這在當時的亞洲來說,已經是最強大的水師了,連日本都比不上。
出名引起的後果水師擴編給滿清增加了自信,1882年,朝鮮發生了動亂,他們還派出艦艇去支援,朝鮮人一看立馬就投降了。
此事引起了日本的注意,他們認為滿清海軍的崛起值得警惕,於是不久就通過了一項決議:首先是從日本財政裡面,用六成的資金去打造海陸大軍,其次,天皇拿每年拿出自己相當一部分資金資助海軍發展,而且還要從官員們的工資裡抽出一部分,也補充到海軍去。
經過這樣的決定後,日本的海軍得到了快速發展,因為有錢,所以他們也向英、德等國家購買高階戰艦。
北洋水師的驕傲就在日本積極發展海軍的時候,滿清政府、北洋海軍卻有了極大的鬆懈,因為在朝鮮露了臉,他們個個感到自豪。於是,水師裡面有了一些變化。
首先是財政方面,朝廷沒有繼續購入戰艦,而給水師補貼的款項,幾乎都進入李鴻章等人的腰包。
其次是人員上的安排,雖然艦艇的艦長沒邊變,但是下面的船員卻有了變化,一些船員靠關係“補了缺”,他們根本不懂水戰,又缺乏訓練,所以在日後對站中,見面不精瞄準咚咚咚放完了炮彈便坐等被擊沉或者投降。
最後還有一個變化,那就是買了外國的船,卻在此之後再也沒有買過炮彈,所用的炮彈,都是滿清自己造出來的,質量低下。
在北洋水師內部腐化的過程中,日本已經逐漸完成了對海軍的升級,到了1882年的時候,人家的戰艦數量有32艘,排量是滿清的三倍,而且在戰前已經派了大量的間諜刺探清楚北洋水師的虛實,這樣一來,北洋怎能不敗?
-
13 # 藤樹先生
洋務運動與同治中興
清朝咸豐十一年(西曆1861年),咸豐帝病死於熱河,並留下了一個處於混亂狀態的大清國給後繼者處理——此時清朝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外有第二次鴉片戰爭衝擊。
在這個節骨眼上,慈禧太后夥同恭親王及時發動了政變,奪取了最高權力,史稱辛酉政變。
辛酉政變後,洋務運動也拉開了序幕,很快,在清政府的支援下,中國的許多近代化工業專案陸續上馬,太平天國運動也被清政府勾結外國勢力成功鎮壓下去。
歷史上,將這一現象,稱之為“同治中興”。
在同治中興的餘蔭下,清政府也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正式成立了北洋水師。
在同治中興——甲午戰爭爆發之前,由於清朝的一系列改革、建設,以至於國際社會一度將清朝,視為遠東新的列強。
甲午戰爭的意義清朝光緒二十年(西曆1894年),以朝鮮問題為導火索,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爭爆發不久,在當時號稱亞洲第三的北洋水師,就幾乎被日本全殲。唯恐日本陸軍攻破北京的慈禧太后,急忙委任李鴻章奔赴日本求和,最終,李鴻章同日方簽訂《馬關條約》——在條約裡,李鴻章代表大清帝國向日本賠償了鉅款,並割讓臺灣等地給日本。
在中國近代史上,甲午戰爭以及《馬關條約》的簽訂,具備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甲午戰爭的結局,意味著清政府的洋務運動破產,與此同時,大清國的“列強”身份,也被識破,當被發現是紙老虎的大清國輸掉甲午戰爭以後,西洋列國驚歎“第二次發現中國”,並掀開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戊戌變法前夕,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北洋水師敗在哪裡?亞洲第一的水師、亞洲最大的國家,在被西洋列強開啟國門不久,又被日本打敗,這一事件,在當時以及後世,引起了不少人的憤憤不平。
歷史是用來借鑑和反省的,那麼,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到底是偶然因素還是必然因素?換而言之,北洋水師輸得冤不冤?
個人認為,關於甲午戰爭,應該從多方面,來衡量當時中日兩國的情況。
政治上,清朝依舊奉行中世紀的政治狀態,並且腐朽的官場文化,朋黨鬥爭左右著清朝的時局,同時也影響著軍事建設,而日本當時剛經過明治維新不久,政局較為清明,在整合力量上,比清朝具備優勢。
而這帶來的對應反映就是,日本能正確的建設自身的近代國防工業,而清廷則不能,最終,清廷所需要的武器彈藥,要麼依靠自身以次充好製造,要麼則進口西洋的武器,而在進口過程中,腐朽的利益集團少不得中飽私囊,用購買上等軍火的錢置辦劣等武器。
此外,管理上,日本已經實行技術官僚管技術問題——既明白海軍建設、軍事建設的人管理海軍,而清廷則非如此——比如一代腐儒翁同龢,一生只知道官場鬥爭和四書五經,對理工軍事一竅不通,但是居然可以利用職務便利,對北洋水師指手畫腳。
文化上。早在德川幕府時代,日本就已經引進了“蘭學”(蘭指荷蘭,這裡指西洋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因此在明治維新之前,很多日本有識之士,對於西洋的科技、文化,就有了一定的瞭解,這一積累,是洋務運動不過幾十年的清朝人所比不了的。
軍事上。武器配置上,由於種種原因,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北洋水師的武器配置,已經並不比日本佔據優勢,這一點,對北洋水師也十分不利。
因此綜合來看,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失敗,是大勢所趨,是符合歷史必然性的一種體現。而北洋水師的失敗,歸根結底,清朝政治腐敗要居首要原因。
也因此,甲午戰爭後,一代又一代的有識之士,開始在政治制度建設上尋找救國之路——於是有了後來的百日維新、預備立憲、辛亥革命、五四運動……
-
14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輸的不怨。
領導層不懂得經營海軍北洋水師的最大的老闆是李鴻章李中堂,他雖然創辦了北洋水師,但是從他經營水師20多年的情況來看,實際上他並不懂得如何經營海軍。
到了臨時抱佛腳的時候,李中堂對於軍艦的艦種、裝甲、火力等情況還是一竅不通,只知道去買,但是海軍是技術兵種,就算買來了還要招募人員,還需要訓練才能形成戰鬥力。
而北洋水師的提督丁汝昌卻沒有多少文化水平,之前是騎兵出身,因為幹過水師所以當了北洋水師的最高指揮官。丁汝昌不會英文,到國外考察了一圈之後就回來該幹嘛幹嘛了,整天守在一個小圈子裡,沒有關注海軍的發展動態。
相對來說,日本的伊東右亨英文就十分流暢,能夠和各國的海軍將領建立良好的私交,也能夠及時掌握海軍發展的最新動態。
所以在開戰的時候,北洋水師對海軍的發展還停留在很低的層面,日本已經跟上了國際發展的潮流了。
指揮層腐化墮落,士兵多數抽鴉片要說到北洋水師的總兵和艦長,基本都是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劉步蟾和林泰曾為總兵,其他基本都是各戰艦的艦長。
李中堂的想法就是最好的軍艦配上最好的人員,就萬事大吉了。於是這些人從一開始到最後戰敗都是在一艘軍艦上當艦長,這在世界海軍史上也就此一家了,其他國家的海軍從來都是艦長經常輪換,基本一兩年就要輪換一次,就是為了防止艦長成為戰艦上的土皇帝。而在北洋水師,艦長就都成了戰艦上的土皇帝,沒人能管束的了。
而劉步蟾在北洋水師當中搞起了福建幫,不是福建幫的鄧世昌當時在北洋水師就遭到了排擠。
北洋水師可以說從最大的領導,丁汝昌到總兵劉步蟾、林泰曾再到下層計程車兵,很多人都抽鴉片。最後丁汝昌、劉步蟾、林泰曾等人自殺的時候都吞食鴉片,可見毒癮之大,上了戰場還有抽兩口。
基礎設施建設沒跟上,在日本洩露家底北洋水師最大的定遠和鎮遠艦排水量在7000噸左右,是整個艦隊最大的戰艦,但問題在於當時竟然沒有建好保養用的船塢。為了保養軍艦,北洋水師竟然跑到日本長崎去進行保養,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人也就把北洋水師的家底給摸清了,這就等於是花錢把自己的情報都給了對方,實際上是愚蠢至極。
而當時日本根本就沒有排水量7000噸的艦船,都想到了要先建造能夠容納這麼大艦船的船塢,這也是按照世界主流的海軍經營方式去做的。比如英國在香港的船塢,在20世紀初英國遠東艦隊還沒有萬噸以上的軍艦,就建設了能容納萬噸軍艦的船塢,後來遠東艦隊有了萬噸以上的軍艦,這些船塢就派上用場了。
這方面日本已經做得很好了,而日本當時最大的船塢並不在長崎,而是在東京。
裝備不更新,海軍發展動向充耳不聞自1881年以來一直到甲午海戰開戰,北洋水師的艦船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更新,以為一次性買好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他們沒看到,海軍一旦建立起來,是需要不斷地升級換代才能跟上海軍發展的。
另一方面,日本則勒緊了褲腰帶不斷地購買軍艦,他們及時掌握了海軍的發展動向,購買了吉野號等高速戰艦,配上了速射炮,這就比當時北洋水師的經營理念超前了很多,在實戰中也證明了日本的戰術水平已經超過了北洋水師。
在短短五個小時的海戰裡,北洋水師共打出了2000多發炮彈,而日軍則打出了4萬多發炮彈,火力輸出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所以除了先逃跑的濟遠號中彈30多發外,其他的軍艦都中彈非常多。被擊沉的戰艦中彈都在200發以上,其他的戰艦中彈都在100發以上。而日軍軍艦,基本中彈數為個位數。
所以,就火力情況而言,北洋水師輸的也不冤枉。
而且日本人非常善於並且認真地學習,一旦國外出了期刊,日本人馬上就翻譯了過來。反觀北洋水師,經營理念沒跟上,裝備沒跟上,訓練沒跟上,就連攻略也懶得買。以北洋水師當時的影響力,弄基本英國出版的海軍期刊是沒問題的,但這個事情卻沒人去做。
所以綜合以上原因,北洋水師在開戰的時候,從海軍的經營到裝備到訓練到技術到指揮,都被日本聯合艦隊拉開了差距,所以輸的不冤枉。
-
15 # 江水趣談
不冤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原因:
一、軍事思想素質:
日本海軍以忠勇、服從、犧牲為中心的武士道精神與資產階級弱肉強食的國家利益觀相結合,形成了富有侵略性的軍國主義觀念。
清朝海軍軍官是典型的忠君報國封建意識。服役之時即進入官場之時,“僅有的職業熱情在追逐私利、貪圖安逸的腐敗風氣下被消磨殆盡。派系複雜,水師多為福建籍,排斥非閩系軍官,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安徽籍)無奈承認“孤寄予群閩之上,遂為群閩所制,威令不行”。各管帶虛應敷衍、弄虛作假,訓練不重實戰,流於形式“平日操演炮靶,惟船動而靶不動。並提前量好距離,進行射擊;操演船陣,先期預定陣式,各管帶只需默記應操演數。”
尤為嚴重的是軍紀敗壞。《北洋水師章程》明令:總兵以下各官終年住船,不允建衙及公館。然而多數管帶已早在基地附近興建私宅,妻妾成群,嫖賭亦為常事。1886年,北洋艦隊訪日,官兵在妓館鬧事,李鴻章未加嚴處,反說“武人好淫,自古而然”。
水師提督丁汝昌原是陸軍將領,不認真學習海軍知識,還在劉公島開店設鋪斂財,自蓄優伶,驕奢淫逸。威海之戰緊要關頭,“來遠”、“威遠”管帶邱寶仁、林穎啟嫖妓未歸,兩艦被擊沉。多數管帶侵吞船械餉銀,船隻保養不善,彈藥儲備不足。
黃海之戰中,“定遠”艦第一炮便震塌自身艦橋,丁汝昌跌落負傷。彈藥摻假現象嚴重,致使戰役中,彈多中日艦而未炸,戰役效果大打折扣。日本海軍橫濱鎮守府司令東鄉平八郎說“清廷軍隊只敢露刃向己,不敢露刃向敵,不足畏懼”。
二、軍事作戰素質:
單就軍事來講,最刻骨銘心的,莫過於龐大的北洋艦隊覆沒後,日本艦隊無一沉沒。此次戰役,日本艦隊指揮得當,戰術靈活。運用本隊和遊擊艦隊協同作戰,並運用了便於機動發揮速射炮火力的單縱隊戰術,靈活展開保衛,夾擊北洋水師,並適時撤退,重創北洋艦隊。
黃海之戰後,日本艦隊積極蒐集情報,主動採取魚雷攻擊、夜襲等手段襲擾北洋艦隊,在登陸軍隊配合下,全殲北洋水師。
相比而言,北洋水師指揮層戰術落後,隊形呆板,缺乏協同作戰。戰役之初,本為雙橫隊迎敵,但各管帶“勇者過勇,不待號令而爭先,怯者過怯,不守號令而退縮”致使隊形變為人字形。更有管帶劉步蟾擅自開炮,提前攻擊,隊形不及調整而大亂。各艦相繼開炮,“炮彈盡落於海,首發多不命中”。
北洋艦隊指揮層普遍缺乏戰役指揮意識,各自為戰。丁汝昌負傷,“定遠”訊號裝置被擊毀,失去指揮能力,而以後5小時海戰中,竟無一艦勇挑指揮重任,各艦盲目混戰。北洋行營翼長盛宣懷撰文“實智略之不勝也”西方史學家拉爾夫爾.鮑威爾認為:“中國指揮官在基本戰略戰術和武器使用方面,顯示出可悲的無知。把士兵送到這些當權者提拔起來的、老而無用指揮官手下作戰,是一種犯罪行為。”
三、科學文化素質:
日本建立大量海軍學校,門類齊全,並選派學生出國深造,學習範圍廣、時間長,囊括指揮、技術、政治經濟文化。而且還派人來中國福建船政學堂學習。並藉以刺探軍情。如鈴木龔堅、河野主一郎等。日本海軍院校注重學員遠洋航行訓練,先後到過多國,軍官科學文化素質比較全面。
大清也開辦海軍院校,但起步晚、門類不全封建氣息濃厚。水師遠洋訓練少,一則經費限制,二則人員怕吃苦。每年例行巡航流於形式,管帶指揮普通駕駛航行,沒有達到提升指戰員綜合素質的作用。
四、作戰心理素質:
戰爭充滿風險和勞累,作戰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智力的發揮。日本海軍軍官存有強烈的侵略意識和積極進攻意識。嚴格殘酷的軍事訓練、長期遠洋航行訓練培育了其敢於冒險的進攻心理和良好的戰場適應能力。整個甲午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始終積極主動攻擊,多管齊下地打擊北洋艦隊。日本海軍將士意志頑強、驍勇善戰、戰場表現出色。
北洋水師則遜色不少。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亨佑戰後撰文“方伯謙在豐島海戰時作戰勇敢,但黃海戰役中卻臨陣脫逃,原因是被日本海軍打怕了”。“鎮遠”管帶林泰曾驚慌失措,飲濃酒竟醉臥於指揮台下。“定遠”管帶劉步蟾心慌意亂,日艦未入射程,竟匆忙下令開炮。
黃海之戰後,北洋水師各級軍官仍驚魂未定,心有餘悸。在旅順休整期間,“每以公餘日逐於酒陣歌場”,對日作戰完全喪失了信心。水師提督丁汝昌亦悲觀失望情緒低落,直接影響了以後戰役的防衛部署和指揮,雖有部分軍官作戰英勇、寧死不屈,但區域性改變不了全域性。作戰心理素質低下,臨變機斷能力差,根本不能適應海戰需要。
甲午海戰,中日雙方軍事實力相差無幾,互有長短。假設北洋水師指揮層具備良好的軍事素質和心理素質,不畏強敵、指揮得當、陸海協同、將士用命,日本聯合艦隊不會如此輕易得手,結局也未可知。然而假設畢竟改變不了歷史,更希望和平時期的人民軍隊以提升戰力、打贏高科技戰爭、有效保衛國家利益為根本宗旨。
-
16 # 柳淨意
當然冤枉。為什麼?
北洋水師相當於日本海軍。雙方全面對打,兩敗俱傷。之後呢?
中國還有南洋水師。日本再湊一個海軍是不可能的。
日軍無法登陸。
結果洋奴李怕洋人,不僅不敢打,整個送給了日本。從此,中國失去了強大的機會。
-
17 # 漩渦鳴人yy
輸的確實冤!這感覺像個什麼呢?就像南京大屠殺裡面被屠殺的那30萬軍民一樣!
有人說北洋水師帶領的軍艦實在是太過於落後,戰術也過於落後,所以北洋水師輸得不冤。但說實話,如果北洋水師真的能夠拿的到錢,他們願意用那種落後的戰法嗎?他們願意自己軍備不足的情況之下和敵人打仗嗎?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們心裡也十分明白這個事情,可是十幾年沒有購買新式戰艦,而且在開戰前一個月才想起來去訂購開花,但結果國外不賣!自己搶的工期,結果只生產出來三十沒開花彈!
說真的,每次看到這些人在分析這個甲午海戰的時候,我總感覺在頭疼,為什麼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一直強調的就是,世界海軍在這個時候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舉一個例子表面滲碳技術。其實關於這個技術,其實就是出現在北洋水師這十幾年沒有購買新式戰艦的空檔期。這個技術有什麼用?當炮彈砸到軍艦的甲板上面的時候,他會將表面一層的硬質鋼鐵直接給擊碎,而在面對裡面質地較軟的一層鋼鐵,也就是韌性較強的一個鋼鐵的時候,他有無法突進。
本來想把軍艦上面的大炮比作毛,把軍艦上面的鐵甲比作鈍,此時矛盾之爭裡面,盾牌佔了上風。
這種感覺這種絕望,我相信只要說明白大家都懂了。可對於那些一知半解的人來講,他們會把這一切怪罪到誰的身上。不會怪罪到北洋水師不懂戰法怪罪北洋水師怕死怪罪他們為什麼打不贏戰爭,包括當時在國內一批主和的大臣也是這麼說的。
歷史有了驚人的相似。事後諸葛亮誰不會說,可真正出了事情又誰敢擔這個責任,除了李鴻章其他人也沒什麼,而且對於朝堂之上的噴機一天勝似一天,一個個口若懸河說的天花亂墜,總之一句話你李鴻章不會帶兵,你的北洋水師就是一群廢物,只會吃錢。
然後呢,李鴻章被逼的沒辦法被羊水試紙能夠龜縮在港內,喪失了靈活機動作戰的能力以後活生生成為了日本人的靶子,你說這一仗輸得冤不冤枉,你說北洋水師為國捐軀的那些官兵們到底死的值不值?他們互為的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朝廷?他們死的冤不冤?
這是什麼感覺?這就是南京大屠殺裡面被屠殺的那30萬軍民同樣的感受。
所以我問你一句,北洋水師輸的冤不冤吧?
-
18 # 94310417小云
從民族感情上言冤太冤了,大戰未開歐美西方列強皆言清國必勝,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李中堂朝堂上聲淚俱下,也未能阻皇帝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之王氣。然家門不幸,自1888年大清水師成健立威,多次巡遊亞洲各國鄰海,為世界各國忌諱膽寒。1886年時鎮遠,定遠及其艦隊訪問
-
19 # 大山裡的幼稚鬼
首先我們把目光投向發生於甲午海戰44年前的八里橋之戰,這一戰實際上與甲午海戰屬於同一個性質和型別。儘管晚晴時鳥槍換成了大炮,鐵甲替代了艨艟,對手換成了日本,但消除和模糊不了東方古代軍事形態與西方近代軍事形態之間“質”的差別。
八里橋之戰發生於1860年9月,雙方決戰之兵力清廷為3萬人,馬隊近1萬,英法聯軍總兵力五六千人的樣子。9月21日早晨,雙方的遭遇戰打響,清軍總指揮僧格林沁命部隊隱蔽,馬隊向法軍寬大正面實施全線集團衝擊,冒著炮火作敵前橫向迂迴,企圖分割、包抄敵軍。
法軍據壕而戰,用當時最先進的阿姆斯特朗炮、拿破崙炮與步槍組成密集的交叉火力,在整整3個小時的時間裡,以刀矛弓箭為主戰裝備的蒙古騎兵(有少量火繩槍和效能低劣的火炮),以極具衝擊力的集團隊形,前赴後繼地呼嘯衝鋒,一波接著一波地蜂擁而至蒙古騎兵被大批射殺在陣地前面,期間,具有強烈犧牲精神額的蒙古騎兵也曾一度衝至法軍指揮部不到50米的地方。
短短几個小時內,蒙古騎兵死傷過萬,損失遠遠超過全部參戰法軍的人數,而法軍死亡人數只有12人!
怎麼看這場戰鬥?
依照古代冷兵器時代最佳陣型和作戰方式組織起來,享有絕對數量優勢並具備巨大犧牲精神、代表東方最高作戰水平的蒙古鐵騎,在這一場戰鬥中一敗塗地,凸顯出了東西方兩種軍事形態的巨大差距,而這種差距,到了甲午海戰時依然存在,且清軍並沒有什麼改變。
19世紀中葉,遠東的中國和日本,處境差不多,中國鴉片戰爭危機,日本黑船來襲,在歐美列強的堅船利炮下,中日兩國面臨“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局面,因此,中日兩國50、60年代差不多同時邁山了近代變革和轉型的道路。但一樣的起點,雙方之間卻存在著巨大的軍力代差。
從實戰表現來看,兩國艦隊的對抗顯示出極度的“非對稱”性。一是敗得快,比如說,短短8個月時間,雙方勝負即成定局;黃海海戰,不過也就5個小時,這可是巔峰對決啊。在比如,體現了當時最先進軍事工程技術的大連灣炮臺,頃刻之間失守。號稱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淮軍在國內鎮壓起義所向披靡,但與日軍交戰一觸即潰。經營十六年耗資千萬的旅順口竟一天都守不住!擁有兩艘重型鐵甲艦的北洋艦隊竟坐困母港束手就擒!日軍圍攻“固若金湯”的威海衛基本是手到擒來,以上這些足以說明雙方實力和對抗的“非對稱”性。
二是敗得慘。中日相比,人員及物質損失的比例差距非常之大。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共有10艘軍艦被擊沉或擱淺焚燬,總噸位達到14900噸,佔北洋艦隊總噸數的36%,其餘除練習艦康濟艦外的14艘軍艦全部被擄。曾經亞洲排名第一的北洋海軍竟然全軍覆沒。日本聯合艦隊中吉野、松島、橋立等軍艦均不同程度受傷,但無一沉沒。
在人員損失上,不算大量被俘投降人員,清軍死亡2594人,傷572人,日軍傷亡350餘人,傷亡比例約為9:1.戰略物質方面,日軍獲得大炮522門,步槍9710支,炮彈2617976發,各種子彈86740000發。
從軍力要素的比較分析來看,清日之間的實力差距是全方位的一是軍事技術、武器裝備等方面。在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自主能力、先程序度、型號統一性等方面,日本要全面領先於清朝。
清軍的武器裝備自主能力極差,因技術轉移不足,北洋水師的武器裝備只能大面積依靠購買,而日本海軍技術已經能夠基本自立,相當部分的武器裝備都是自主生產、供給和保障的。價格昂貴的新式武器不能及時更新換代。
此外,由於缺乏足夠的技術儲備,沒有真正吸收、消化技術,所以裝備容易損壞,且損害後不會修理。北洋水師的主力艦不能自主修理,要大修還必須到日本,這也是洋務運動沒能實現技術轉移的最好證明。
其次,武器裝備的先程序度低。清日之間武器裝備先程序度的差異首先表現於武器裝備技術核心的高下。近代軍事技術的核心在於加強自我防護的同時提升單位時間和空間裡的火力與速度。
鐵甲艦、速射炮、無煙彈、快船、魚雷技術等代表了當時技術發展的趨勢。但除了鐵甲艦,北洋水師其他方面遠遠遜於日本,而鐵甲艦重防禦弱於進攻,優勢有限。在當時,火力打擊能力和機動性是比排水量和裝甲更為重要的東西,而這兩方面,北洋水師遠遠不如日本聯合艦隊。
火力打擊能力方面,據資料記載,甲午戰爭時清日兩軍火力打擊能力差別極大,炮火總數日本艦隊比北洋艦隊多51%,其中速射炮的數量日本是清朝的6-7倍,北洋艦隊12公分口徑的速射炮1門也沒有,只有小口徑速射炮27門,而日本聯合艦隊裝備新式速射炮192門,而且用的是無煙彈藥。據估算,甲午海戰時,日本艦隊的火力打擊能力是北洋艦隊的4倍。
機動能力方面,因受燃煤以及航速很低的老舊艦船的拖累,清日兩軍機動能力差別也很大,從而制約和影響了整個艦隊戰術和主力艦戰力的發揮。
二是作戰樣式、作戰理論等方面。與技術轉移失敗一樣,因缺乏對近代海軍樣式以及海陸軍協同作戰理論的深入認識,清軍的戰略戰術消極且落後,這與日本以海戰為核心制定的進攻戰計劃、以海陸協同為基礎做出兵力部署形成鮮明對比。
清軍避戰不成後仍消極防禦,不明敵情,喪失戰機;指揮排程無力,難以集中兵力;加之戰術陳舊保守,最後處處被動而全面失敗。相反,日軍情報先進,主動把握機會而贏得時間;保持兵力優勢,積極展開進攻;加之戰術正確靈活,最後一路順利而大獲成功。
三是編制體制、後勤保障等方面,清軍海軍衙門形同虛設,四隻艦隊各自為政,而比海軍實行聯合艦隊編制,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全國海軍的作戰能力;清朝陸軍採用的“營哨”制,不能統一指揮,而日軍實行師團制,有高效率的指揮管理;清軍只有步、騎、炮兵,且培植無統一標準,而日軍除了步、騎、炮之外,還有獨立的輜重兵和近代新式工兵。在後勤保障和組織管理上的區別從而導致了清日雙方戰力的重大差距。
綜上所述,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輸得並不冤枉,儘管北洋水師擁有的鐵甲艦多於日軍,但遺憾的是無論是技術的更新,裝備武器的補給、後勤管理、戰略戰術等等方面,依然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而日軍卻已經跟上了時代。這一場戰爭,實際上依然是八里橋之戰的延續,北洋水師的壯烈犧牲精神值得欽佩,但遺憾的是,北洋水師從上到下,從裡到外,依然跟44年前無畏衝鋒的蒙古騎兵一樣。
回覆列表
獅子率領一群羊和羊率領一群獅子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北洋艦隊就是“羊”率領的獅子之一,而且是一隻病入膏肓的“母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