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豪諾媽媽育兒記

    1、要讓孩子懂得錢來之不易,首先要讓孩子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給他們講述錢是勞動成果。讓孩子從小懂得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2、教孩子學會花錢。孩子的消費行為是由被動逐步走向主動的,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應該教孩子買東西,如何用錢,如何選擇物有所值的物品。去商店買東西,和孩子一起分析怎麼購買東西才最節省錢。例如在品質一樣的情況下可以挑選有買一送一的,有打折的,有相同價錢但淨重多的(如牙膏,洗衣粉等),還有簡裝肯定比精裝要便宜。

    讓孩子養成先認真思考再花錢的習慣,避免盲目消費。可以讓孩子記收支帳,這是教孩子學會理財、培養節儉品質的好方法。

    4、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費。讓孩子愛惜書本、文具,節約一張紙、一支鉛筆、一塊橡皮。要讓孩子懂得,真正需要的時候買新東西。舊的衣服和鞋子/書包,如果還能穿和用,那就讓他繼續用,但我們必須給孩子一個"合理"的折舊價錢,把剩餘價值補給孩子,讓他知道節省是能省出錢的,愛惜財物。

    5、營造節儉的家庭生活氛圍。言傳不如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自己的節儉行為影響孩子,用自己艱苦樸素的作風感染孩子。如將洗衣服的水留下來沖廁所;愛惜家庭物品,不要隨便遺棄東西,要求孩子多留心關掉所有不用的燈等。

    (2)如何給孩子零花錢?如何教他們學會管理零花錢?學會為了目標而儲蓄。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亂花錢,就"剝奪"孩子們掌控錢的機會。比如孩子要買什麼東西,統統向父母伸手要。這樣做的弊端是,孩子們就會因此養成要花錢就伸手,一有錢就趕快花光的習慣,而缺乏對消費的規劃意識。

    怎麼給孩子零花錢?

    時間:年齡越小,間隔越短。孩子年齡越小,計劃與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給零用錢的間隔應該越短。一般說來,10歲前的孩子一週給一次,10歲以後的孩子可以酌情半個月、一個月給一次。

    定人定時發放零用錢的發放最好定時定人,如每週一發放,類似工資的發放形式。在這個時間發放,可避免週末發放迅速赤貧的現象;定人發放,保證只能從一個渠道得到零花錢,可防止重發冒領。

    給多少零花錢,給孩子的零花錢數量要看孩子的年齡水平(通常的"週薪"是0.5~1元乘以孩子的年齡。以5歲的孩子為例,每週給他2.5~5元),另外要考慮與他的同伴大致相當。零用錢可效仿成人薪酬的結構工資制,由基本工資與額外的獎金構成。除每週固定的"基本工資"外,孩子可透過家務勞動獲得報酬或通過出色表現獲得獎勵。這樣,孩子會慢慢領會到,只有靠勞動與努力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如何教他們管理零花錢?

    孩子手上有零花錢了,父母每週都關心一下零花錢是如何花掉的,對好的花法,如買必需品,注意節儉、儲蓄起來,可以誇獎他,並給他額外的錢做獎勵,讓孩子體驗到節約可以生錢。

    孩子由於年齡、經驗等因素所限,剛開始消費時他們難免比較任意和盲目。此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制定消費計劃,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礎上,提一些建議就可以,如果父母管得過嚴,孩子買什麼東西都要聽父母的,那麼孩子不過像是一隻"儲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錢來培養其精明消費和理財本能的意義。父母要清楚,孩子在用零花錢上走一些彎路,也是讓其積累經驗的必由之路。

    學會為目標而儲蓄。

    教孩子學會理財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是讓孩子學習儲蓄的方法。對於孩子們來說,如果他們有自己購買的目標——他們認為很重要的東西,存錢就更有意義。鼓勵孩子設立短期目標,讓他們存入零用錢,兩三星期後就能買到他想要的東西諸如玩具、書籍和學習用品等等,然後讓孩子轉向更大的目標,存錢幾個月,乃至存上一年,才能實現更大的目標。之所以採用該方法,是讓孩子覺得目標和進展離他們並不遙遠,通常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標上,而不是把零錢亂花在其他東西上。透過儲蓄的過程,孩子得到的絕不僅僅是他嚮往已久的一輛腳踏車或一個會說話的布娃娃,他還得到了能夠讓他終生受益的意志力和計劃性,這可就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

  • 2 # 雨中的承諾2016

    究竟怎樣的財商教育才正確而適時呢?答案就是——循序漸進,用科學的方法一步步將健康理財觀種植到孩子的頭腦中。

      教孩子“認識”錢

      讓孩子正確認識錢、懂得它的價值和功用,是兒童財商教育的第一步。小孩子難以理解抽象概念,但是對具體的東西很感興趣,所以你可以這樣循循善誘地向他們描繪出“錢”的概念與用途。比如五角的硬幣雖然金燦燦,但個頭比銀色的一元硬幣小,而且也不如它值錢;湊齊20個1元硬幣,就可以換來你喜歡的那個小布熊;其實除了買玩具,你也可以把硬幣存到小動物存錢罐中,做更有意思的事等等。

      讓孩子“掌控”錢

    當小孩子知道了“錢”是好東西,父母就應該“剝奪”他們掌控錢的機會——不然小傢伙見啥買啥,還不亂了套?但孩子們往往正是因為體會不到“花錢”這個過程的滋味,反而更不懂珍惜,尤其缺乏對消費的規劃意識。為了讓孩子知道花錢會心疼,父母們不如大膽的讓他們掌掌錢。

      方法很簡單:以周為單位,將家用零花錢分成“爸爸的”、“媽媽的”、“孩子的”三份,各歸各管。這時帶孩子上街,出門前可一定記得吆喝一句:“各人帶好各人的錢哦。”再用眼瞟瞟孩子,那小模樣必定可吝嗇了:小心翼翼將一堆硬幣、紙鈔翻過來、掉過去地數,非得權衡再三是多帶些還是少帶些;上街看到好玩好吃的東西也不再像以前花“公家”錢那般獅子大開口了。過程雖然有點痛苦,但花錢須有預算及規劃的好習慣就這樣慢慢養成——必須提醒的是,此時家長絕對不能“心太軟”,寶貝手頭再緊也要堅持到底做“鐵公雞”!

      幫孩子“賺到”錢

      在美國,幾歲大的孩子就懂得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小熊擺在家門口,放一塊“出售”的牌子,等待別人來買,以賺得一點零花錢。幫助孩子“開源”,不僅是要他們切身體會到“賺錢”的滋味,更要讓孩子從獲取收入的過程中,初步瞭解到財富流轉的規則。在家門口賣玩具也許還不適合中國的孩子,不過以下這些方法都非常簡單,可以幫孩子賺到人生第一份“工錢”:

      選擇家務。給各項家務活定價,讓孩子自由選擇他們喜歡做的。這個方法對迫切想賺錢的孩子最有效。

      積分制。製作一個格外醒目的表格掛在家中,每當孩子做完一件值得表揚的事就加一分,到週末可以將積分兌換成“獎金”鼓勵他。這個方法對年幼的孩子效果最好,佈置給他們的工作可相對簡單,如疊被子或佈置餐桌等。

      反向選擇。把孩子的零花錢(如每週十元)換成硬幣裝入玻璃瓶內。每次孩子做了錯事便從瓶中取出一個硬幣。“扣薪制”往往令孩子對自己犯過的錯誤更加記憶猶新。

      獎學金。以獎學金形式作為對孩子取得優異成績的嘉獎——但有必要向孩子說明,目前是父母給予這份“獎金”,而未來他們所需要爭取的是來自學校、社會所提供的物質激勵。

      帶孩子去“投資”

      如果你已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地花錢、有效地賺錢,接下來便可以試著告訴他們一些普及性的金融知識,甚至可帶孩子做些簡單的投資。現在很多銀行都推出了“兒童賬戶”,父母可協助孩子辦理一些基礎的金融業務,同時告訴他們為何要將錢存銀行、不同年限存款利率為何不同、怎樣給外地的爺爺奶奶匯款等。孩子看到自己是賬戶的主人,又親手完成了一系列“金錢進出”業務,會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信貸知識也可適時傳輸給孩子,當他有大宗支出時,不妨“貸款”給他買想要的物品,但是要求他按月從零花錢中抽出一部分償還“分期貸款”。

      財富知識的積累有助於幫助孩子漸漸熟悉“投資”的概念。可以先和孩子玩一些諸如“大富翁”的遊戲,在玩樂中將簡單投資知識介紹給他。對股票熟悉的家長還可購買一兩隻孩子知曉的公司股票,比如他每天所喝牛奶的出產公司,進而陪孩子一起關注該公司的相關資訊,讓他們知道哪些訊息會促使其股票漲價或跌價,潛移默化中,孩子們便掌握了簡易的股票投資原則。

  • 3 # 糯米麻麻Coco

    這個沒刻意進行教育呢。我家一共有三個儲蓄罐,都是來給孩子裝零錢啊了。小時候就教會孩子了識別硬幣,現在去超市的時候都是孩子結賬,讓孩子懂得我們是用錢來消費這些商品,而不是隨便拿走得。還有就是帶孩子出去逛街得時候,會告訴孩子可以討價還價,給我們便宜。日常這些都是對孩子財商的教育吧。

  • 4 # 北京爺們的日常生活

    西方人重視兒童的財商教育,但這種財商教育顯然不等於簡單的投資教育、賺錢教育。西方人的財商教育還包括引導孩子如何透過實實在在的勞動去換取報酬,在消費投資之外如何用自己的錢做更有意義的事。當孩子問你“我們家有錢嗎?”的時候,為人父母者都是怎樣回答的呢?切記,你的回答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消費觀,更會影響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美國小孩問他的富爸爸:“我們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透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中國小孩問他的富爸爸:“我們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我們忽略了孩子的財商教育嗎?以往傳統的家庭教育與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們往往過度重視智商而少了情商與財商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父母就像是一個提款機,只要孩子有需要就會滿足。而且幾乎不怎麼和孩子談錢,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學習。而且,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長往往過分限制或替代孩子進行消費,不給孩子選擇和思考的機會。此外,也有部分家長認為對孩子從小進行金錢、財富重要性的灌輸不合適,而且許多家長還習慣將金錢獎勵和孩子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掛鉤,只要學習好了,就大把獎勵鈔票,而諸如對金錢財富的正確認識、如何努力賺錢、科學理財等財商教育的內容,卻又難得涉及。與此同時,在我們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常常缺乏對於財富、對於金錢的認識和管理的相關課程和訓練。那麼,其他國家是如何在學校教育中融入財商教育相關內容的呢?美國: 2001年,美國立法把理財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一個基本內容。一些非盈利性組織則鼓勵開發理財課程,讓聯盟成員向中小學生提供理財技能的培訓。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觸動,哥倫比亞大學為教師開發了一套課程計劃,2009年以來,這些課程計劃已經引入到全美50個州的學校中。英國: 在中小學教材中增添個人理財內容,並列入考試範圍。英國的財商教育課程編制也並非一帆風順,1998年7月,蘇格蘭課程諮詢委員會在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贊助下,設定了5至18歲學生的理財教育目標;到了2005年年底,英國教育當局在中小學教材中增添兩個教學單元的個人理財內容,著重教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錢財,如何存錢和花錢,並在2006年9月開始全國實施課程教授。2010年9月起,英國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決定,“基礎財務技能”將成為英國初中畢業考試中數學考試的一個組成部分。日本: 財商教育從娃娃抓起,在形式上更加豐富。日本幼兒園教師寓教於樂,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理財知識,孩子們在遊戲課上,聚集在模擬櫃檯前,扮演各種經濟角色,分別從事詢價、購物、找錢等行為;而到了更高一級,則是透過證券公司專門向孩子推出了學習股票知識遊戲軟體,讓孩子在玩遊戲過程中學習到了最基本的金融理財知識。此外,日本很多學校在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的支援下,又辦起了“學生城”, 銀行、便利店、公司等市場元素一應俱有,孩子完全可以透過實務操作,將課本知識融入進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財商?如何分辨必要或不必要消費,如何延遲滿足,如何為夢想而儲蓄……在日常家庭教育中,我們不妨從零花錢開始,給孩子上好理智消費第一課。一般而言,一二年級的孩子就到了可以擁有零用錢的年齡。專家認為,家長給孩子零用錢的額度,應該根據孩子現實的物質需要確定。如果手裡的零用錢孩子什麼也買不起,那零用錢就失去了意義。理財課教師認為,一週給孩子零用錢的額度,應該基本夠孩子滿足一個最低消費願望。對於中高年級的孩子,由於集體活動的機會增加,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專家認為,學校給學生開設理財課堂,可以組織學生寫下一個月購買的物品清單,透過同學間討論的方式,區分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孩子能逐漸分辨出,哪些錢可以節省下來,做些更有意義的事。在消費體驗中,事後的總結,有時比事前的阻止,更令孩子信服。建議家長不妨嘗試給孩子開立一個賬戶,定期存入少量的款項,讓孩子可以自主支配,家長提供指導。也建議家長引導孩子記賬。這主要讓孩子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有一個宏觀感受。特別是可以讓孩子看到每週有節餘,這會在情感上給孩子帶來一種成就感。不同年齡段的財商教育財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很重要,但也要按照客觀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經驗表明,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對財富的認知遵循一定的規律。這意味著,不同年齡兒童財商教育的側重點也不同,既不可揠苗助長,也不要錯失最佳時機。 通常在3歲時,兒童會形成對金錢的基本概念,這階段的孩子可能經常會想翻大人的錢包,因此家長不妨攤開錢包讓孩子看,教他學會辨認錢幣。 在4歲時,兒童通常可以學會用錢買簡單商品,這時,家長可以定時、定量地給孩子零花錢,讓其學會有規劃性地花錢,有條件地對商品進行選擇(與放棄)。 以下是不同年齡階段財商教育的要點總結: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4歲:學會用錢購買簡單的商品;5歲:明白勞動才能得到報酬;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學習攢錢;7歲:觀看價格標籤,並與手中的錢做比較;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能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9歲:可以制訂自己的用錢計劃,並能和商家討價還價;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商品;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12歲:懂得珍惜錢,有節約觀念;12歲以後:完全可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 5 # 透世穿塵能洞天

    一、認識金錢

    增強財商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錢。暑假開始,宇軒爸爸每週有意識地帶宇軒去超市採購一次,由孩子結賬付款。必須要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去替換錢的價值,孩子才會真正懂得什麼是錢。

    二、學習賺錢

    以往是讓宇軒參與家務勞動,比如拖地2元/次;洗碗1元/次;掃廁所2元/次……這個暑假,宇軒參加了三湘都市報組織的小報童活動,一週的時間就賺取了140多元,也真正知道了賺錢的辛苦。

    三、消費實訓

    沒有錢可供支配的情況下,培養財商只是紙上談兵。以一週為期限,給宇軒一筆可供自由支配的零花錢。這樣一是可以讓宇軒學習如何分配一個週期的花銷;二是他正好從宇軒的花銷中得出結論,從而給予適當指導。

    四、學會花錢

    首先培養儲蓄觀念,到銀行以宇軒的名字開設了賬戶,將他賣報的錢都存了進去;二是培養宇軒記賬的習慣,再依據這份記賬表,檢視他的消費傾向;三是建立理財目標,計劃讓宇軒靠自己的積蓄和賺的錢購買嚮往已久的腳踏車。

    五、良好示範

    孩子的金錢觀,大部分是從父母身上學習而來的。父母的良好示範十分重要。暑期期間,模擬了幾次特殊情況,讓宇軒明白父母也會有沒錢的時候,有為金錢苦惱的時候,從而讓宇軒知道金錢的可貴。

    六、學習投資

    巴菲特從5歲開始做生意、11歲開始炒股的,宇軒爸爸這個暑假給宇軒開了個賬戶,讓他也在股海里洗洗澡。除了炒股,還有別的方式,諸如讓他在他媽媽開的小店投資,再將收益、分成什麼的都給他計算清楚,讓他明白錢生錢。

  • 6 # 初心融創

    回答問題,首先確定你所說的孩子是哪個年齡段的。

    中學以下,我不建議孩子有財商,會使用錢就可以了;中學階段可以開始讓他花小錢,鼓勵月供自理原則,培養自律財務;高中可以適當放大金額,鼓勵自我分配錢的用途,作收益性小投資;大學期間完全放開,調整錢的來源與分配及投資,家長可適當鼓勵追加金額。

  • 7 # 強哥他媳婦兒

    謝謝邀請,這個話題我今天最有發言權啊!我兒子五歲了,今天突然跟孩子聊到這個話題,起因是兒子想吃果凍,我拿出一個果凍問他,兒子,怎麼用這個果凍掙錢?他說,我賣果凍啊!我賣給咱們家人我就有錢了。我說,要是真想掙錢得賣給別人哦。比如你上次看那個賣冰糖葫蘆的,你會做冰糖葫蘆拿到外面擺攤賣,賣一個你就掙兩塊錢,掙得錢可以買好幾個果凍了。他說我不會做冰糖葫蘆,我說那你可以學啊,比如在網上查,跟師傅學,只要能會,做了好吃。就不愁賣不掉。我覺得孩子有想法做生意是好事,愛財也是好事,只要取之有道就可以。。

  • 8 # 遊戲養育

    培養孩子的財商可以從如下方面下手:

    1.平時言傳身教

    2.培養理財觀念

    3.增加孩子實踐機會

    4.閱讀相關書籍《窮爸爸富爸爸》

    5.玩現金流遊戲

  • 9 # 暖爸實驗室

    在現代社會,財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讓人在經濟社會中更好的生活,但是很多家長對於怎麼培養孩子的財商並不明確,

    在下面我就簡單談一下怎麼培養財商。

    1.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認識。這個是第一步了,可以和孩子做一些超市購物,買東西的小遊戲,讓孩子對錢有第一步的認識。孩子長大一點也可以帶著孩子去市場上買東西,讓他了解錢的作用。

    2.培養孩子統籌規劃的能力

    可以定期給他們發零花錢,讓他們自己去學著支配自己的金錢。

    3.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只有擁有了延遲滿足的能力,才能去把控自己的人生,不僅僅是在財商方面,在生活上也是如此。7-8歲,能夠每週少吃一個冰淇淋,把錢省下來到月底買喜歡的玩具。13-14歲時,為了年底買到心儀的東西,能規劃每月攢下多少零花錢。18歲時,為了一場嚮往已久的旅行,能夠有規劃地存錢,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直到這個計劃實現。

    4.讓孩子瞭解一些關於資產、負債等的基本財務概念。

    可以看一些《窮爸爸,富爸爸》之類的書籍,瞭解一些理財的基本概念。這樣處理起財務問題更加專業。

    5.培養孩子對世界的本質,事物執行規律的認識。

    想要正確運用延遲滿足能力,首先要正確認識事物的價值,如果連價值高低都搞不清楚,怎麼進行規劃和投資呢?理財難道就只是存錢?價值的維度是多元的。錢只是價值的一種。就好像有一個連續創業者,當時手上只有一萬多元的存款。但是他用僅有的這一筆錢參加了一個網際網路創業營,聽了課之後深有啟發整個人茅塞頓開。後來又做了一個專案賺了很多錢遠比他用這筆錢買理財產品賺的多。很多人對世界的認識都是人云亦云,但是我覺得一定要看到事物的本質。看到別人眼中看不到的東西。就好像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當中的“PK”,從外星來,可以跳出一些固有的觀念,來看到宗教虛偽的本質。

    6.培養孩子快速投入行動的能力。

    果斷的選擇,放棄,行動,是一種能力。每一次社會和技術的變革都會帶來一波財富,那麼,怎麼樣快速切入其中,吃到其中的紅利,也是一種能力。我認識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在一個二線城市上學,學的是地質專業,做的卻是新媒體,自己手下有好幾個大號,賺了很多錢,年輕有為。問他為什麼學地質專業的要做這個?他的回答很簡單:做那個沒什麼用啊,做新媒體有用啊。嗯,就是這麼簡單。

    推薦一些適合孩子看的書籍:

    《小狗錢錢》《我的第一套財富管理圖畫書》《我是小小CEO》《百萬寶貝計劃》

  • 10 # 北天財商

    1首先讓孩子多接觸社會,瞭解各種商品和服務

    2自然會發現好多他想要活想玩 那再讓孩子知道他想要的東西的價值 孩子絕對值 那就買或玩

    3讓孩子認識到這錢是他在透支 讓他有需要還清的意識

    4給孩子收穫大於透支的機會,讓孩子發揮如何同錢賺錢的能力

  • 11 # 菲凡幸福家庭

    關於壓歲錢,我也很糾結!孩子上小學前的壓歲錢都收歸已用了!因為孩子壓歲錢的多少跟我們父母給其他親友的孩子壓歲錢多少正相關,我付出不多,孩子收到的也不多!正好孩子對錢也沒啥概念,我也覺得金額不是太多,特意單獨存放這筆錢也很是麻煩。

    正式把壓歲錢歸還孩子是在一年級的寒假,恰逢春節孩子又收到壓歲錢, 雖然孩子有部分壓歲錢的來源,是我們父母給其他親友的孩子壓歲錢,但這是代表著家長對於其他親友孩子的祝福,並不能成為沒收孩子壓歲錢的理由,所以對於我之前花著她的壓歲錢也很有壓力咯。正好菲菲幼兒園開始學了不少才藝,會參加一些比賽,也會獲得一些獎金。我覺得這些錢是她的榮譽,給她到銀行開了一個寶貝名字的定期存摺,存上她的壓歲錢及獎金。

    菲兒開學升5年級了,她有更多的自己喜歡的東西想購買,現在不太願意把她全部的收入存起來。她平時放學後,不就愛逛小商店,文具飾品都是最愛,其實我小時候心中也有個應有盡有的小鋪的夢想。我就想到了去給菲兒實現,在我的店裡開個小店鋪,拿出了她的財產,3月入了些文具的貨,銷售額不大但是很穩定,8月給她填了些飾品等貨品,擴大了場地擴容了商品。我覺得這樣比看著存摺更有意思一些,孩子畢竟沒有那麼多收入來源,偶爾發生一次的存取款業務,基本還得家長代勞存取,孩子所學也有限。用她自己的錢,經營一個小店,涉及的面就豐富一些。因為假期空閒的時候,她能自己理貨,也學會了收銀,我教她對賬查庫存,相信她現在到校門口的商店買東西的時候,想到一定比別的小朋友多,不光是這個東西喜歡我要買,也許想到的是也要在自己的小鋪上架這個商品。

  • 12 # MiC熊谷

    我住在日本,我有一位好朋友,自己做個人投資非常成功,她也是一位母親,有一個很可愛的女兒,在培養孩子財商方面她給我講個兩個故事,分享給你,看看是否有些啟發?我的朋友經常帶女兒去玩兒。女兒看到迪斯尼的飲料賣200日元,而超市只賣100日元問媽媽為什麼。她沒有說: “這裡這麼貴,實在是太不划算了。以後我們從外面多帶幾瓶來。”她回答: “你知道有個詞叫‘附加值’嗎?你看這瓶飲料和外面的飲料容量是一樣的,瓶子的材料也差不多,成本應該是相近的,可是因為是在迪斯尼樂園裡出售,這個環境給這瓶普通的飲料加上了更多的價值,這個雖然看不見,可是卻很獨特,因此售價貴出的部分就是‘附加值’的體現。”一個經濟學的術語就這樣在女兒心中種下一顆小種子。

    東京有很多旋轉壽司連鎖店,因為物美價優很受普通家庭的歡迎。劉怡的女兒很喜歡吃壽司。她帶女兒去這類連鎖店品嚐平價壽司,之後又帶女兒去體驗銀座高階壽司店的高階壽司,讓女兒從她喜愛的食物中體會同樣是壽司,但是味道的細微差別,也同時體會餐廳氛圍、服務,還有文化上傳遞出的不同。理解2000日元與6000日元之間的“價效比”。她希望這樣的經歷讓女兒注意到的不是“貧”與“富”,而是“性”與“價”關係的合理性。培養女兒理智消費的觀念。

  • 13 # 育兒網

    生活中,一些寶媽的口頭禪就是“爸爸媽媽為了你很辛苦”“不要亂花錢”等。特別是在給孩子買東西時,總會反覆強調。目的嘛,自然是為了教育孩子,讓他珍惜東西不要浪費,如果聽話好好學習就更好了。但是,達媽要說這麼做大錯特錯!不僅起不到正面的引導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內心充滿匱乏感和愧疚感,不利於良好品行的培養,甚至限制他未來的發展。

    01

    生活質量如何,從來不是物質可以決定的,而是取決於內心。達媽的之前的領導Q姐是一個有氣質的優雅女人,她的弟弟妹妹也是如此。

    事實上,Q姐小時的家庭條件也不太好。像當時很多家庭一樣,她家收入少孩子多。但她有一個總給孩子們帶來小驚喜的媽媽,從來不向孩子灌輸“生活很艱辛”“賺錢不容易”這些現實很殘酷的沉重教育。所以,Q姐和弟妹們內心一直很富足,長大後抓住機會憑自己的能力各個發展的很不錯。

    在貧苦中長大的孩子,竟然擁有貴族一般的精神氣質,聽起來好像有些不可思議。其實,相比物質上的貧富,家長對金錢的態度對孩子未來影響更深遠。

    02

    精神分析心理學有一個觀點,童年時的親子關係可內化成孩子的內在關係模式,進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運。

    簡單點說,若童年時家長給孩子傳遞的是匱乏,孩子未來受此潛意識的影響容易處處深感匱乏,無法收穫豐盛的流動。比如認為自己沒什麼能力,總是找要求低薪資少工作,即便賺了錢也不願意花費,每次一花錢就有愧疚感,同時很喜歡囤東西,常造成更大的浪費。

    若是家長給孩子灌輸的是“物質攀比可恥,能吃飽喝足差不多就行了”。那麼,孩子以後在賺錢上很可能“沒上進心”,但同時物慾難填,然而卻搞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

    有寶媽在後臺吐槽,自己給女兒買了手工材料,並教育她說要珍惜,不要浪費。然後,這位寶媽就發現,原本很有興趣做手工的女兒寧願這些材料壞了也不願意動手。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就是因為家長傳遞了負能量,讓孩子感覺很沉重壓力不小,所以寧願不碰。

    若是家長一直這樣把自認為很有道理的負能量傳遞給孩子,那麼孩子以後也會像你一樣活在各種“人生大道理”的制約中。

    03

    那麼,對於孩子的需求,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是滿足還是不滿足,或者說要不打折扣百分百滿足嗎?

    答案就是看你的能力和意願。若是大家有能力也願意滿足,還請愉快地滿足孩子;若是沒能力或是不願意的話,最好坦誠告訴孩子:我現在沒能力滿足你,或是我捨不得花這錢。作為家長,我們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誠實。否則你的拒絕,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配得到某樣自己很想得到的東西。

    事實上,教育孩子或者說讓孩子自己擁有良好品行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孩子愉快。但是很多家長在這方面表現的很吝嗇,以各種理由拒絕孩子,並喜歡加上一句“為了你好”。講真,這是家長自欺欺人罷了。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需要的什麼,你若尊重孩子就不應隨意評判。

    相比你從國外人肉揹回的昂貴童裝,孩子可能更想要的是1塊錢的貼紙。但你自以為是為孩子好,殊不知給他製造了匱乏感,以至於他日後各種買奢侈品但還是彌補不了。可能很多人會說,孩子之所以這樣奢侈浪費是因為溺愛。其實,責任在於家長在孩子童年時老和他較勁兒,不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內心貧乏,一旦有點權力又點能力就容易窮奢極欲。大家想想那些窮苦出身的貪官吧,好多都是小時窮怕了。

    其實,孩子的需求很簡單很美好。大家應該都知道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只有滿足低一個層次的需求才能去往高一個的層次。家長及時迴應、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們會很快樂,內心充滿安全感,未來人生也會有更高的追求,而不是不斷填補童年因匱乏感形成的內心黑洞。

    所以,請不要再對孩子唸叨不要浪費不要亂花錢,而應告訴孩子他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請不要再對著孩子發牢騷你養他養家有多辛苦,而應給他講述你為了他為家庭付出所收穫的自豪和滿足感。

  • 14 # 心理委員來啦

    財富觀是關鍵,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之下體驗理財,從而更高效率的培養孩子的財商。

    財富觀的重要性

    培養孩子的財商,家長們肯定會從教育孩子不亂花錢,學習記賬開始,然而正確的財富觀才是最需要的先養成的。

    其實除了金銀珠寶,還有很多其他的財富,最典型的就是時間和機遇,以及個人能力對財富的重要性。如果在財商的培養中只教會孩子要看重金錢的話,就偏離了財商教育的意義了。

    引導孩子體驗理財

    引導意味著不能直接告訴孩子哪裡對哪裡錯,這樣不利於孩子形成自我的意識。在體驗理財中,善於引導孩子妥善的使用自己的財富,給孩子做錯後反思的機會,讓孩子可以自主地去的思考理財的意義和方法。

    時常讓孩子體驗健康消費的過程,即喜愛的物品是需要一定的財富積累才可以兌換的,將理財的意識滲透在孩子的生活中,而不僅僅是一個體驗遊戲。

    不同年齡的方式是不同的

    孩子對於財富的認知是隨著年齡而越來越完善的,心理學的相關實驗也探尋出了孩子認知財富的一般規律。家長不可操之過急,在相應的年齡採取相應的財商教育。

    三歲 知道錢的概念以及幣值。

    五歲 知道可以透過勞動獲得財富

    七歲 可以學習攢錢併購買等價物品

    九歲 制定理財計劃,學會講價和存錢

    十二歲 知道什麼是打折,懂得珍惜錢

    財商的培養是一種全面培養孩子的教育。財富存在於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正確的培養方法十分重要。

    願孩子們可以茁壯的成長!

  • 15 # 創意and淡定的人生

    關於財商教育,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關注這一領域。我這邊找到了一篇文章《財商教育里程碑:根據年齡學理財》,來自於美國知名育兒雜誌《家長》,裡面的一些觀點和措施很適合家庭教育,節選了文中對於3-10歲孩子財商培養的做法,爸爸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採用。

    敲黑板: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不要盲目相信任何攻略,因材施教才是正道。

    ——文章分隔符——

    “我們要牢記,每個孩子成長成熟的節奏都不同。”

    美國國家個人理財專家Sandberg說,“但你只要把握住以下這些基本的時間線,你就會擁有一個極好的開始,同時也不會錯過每一個培養孩子財商的最佳時機。”

    三歲:練習等待

    簡單的“延遲滿足”訓練,能讓他們受益終身。

    方法:告訴你的孩子,你會給他一塊餅乾,但如果他多等10分鐘,你就可以給他兩塊。鼓勵他選擇多等10分鐘。

    收穫:明白耐心等待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四歲:學數數

    你的孩子可能還無法瞭解金錢的意義,但他已經能夠很好地數數了。把簡單的數學技巧和財商教育聯絡起來,讓孩子明白“數學有用”,同時還能提高他學習數學的興趣,真是一舉兩得。

    方法:給孩子一堆面值各異的硬幣,讓他數數一共有多少錢。一旦孩子弄明白了所有硬幣的名稱,讓他給所有硬幣分類。

    收穫:硬幣的名稱和麵額大小(額外加持加法技能)

    五歲:拒絕不合理要求

    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學會相互攀比了,我們要在他開始叫喊“可是Tommy有一個”的時候制止他。

    方法:告訴孩子“我不可能給你買所有你想要的東西,所以你只能選擇最重要的。”

    當孩子在商店裡看到兩樣東西的時候,讓他只選一個。

    無情的事實是:讓媽媽對孩子說“不”有時候比讓孩子接受拒絕還要難。

    收穫:讓孩子明白——買東西是需要花錢的,所以你無法得到所有想要的東西。

    6歲:發放零花錢

    許多專家都建議,在孩子6歲的時候,為他們提供零用錢,這就意味著:當他們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們可以自己決定如何存錢來實現目標。

    方法:每個星期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用錢。具體數量根據家庭和個人情況調節。

    通用的做法是:幾歲的孩子就發幾塊錢,比如6歲的孩子每週6塊錢。

    請注意,一些專家認為——零花錢不應該和家務掛鉤。零用錢只是用來教會孩子理財的工作,而家務是必須承擔的家庭責任。

    收穫:如果你需要什麼東西,你必須弄清這樣東西值多少錢,要想得到它,你必須學會儲蓄。

    7歲:“長大以後做什麼?”

    在這個年齡,老師會問孩子“長大之後想做什麼?”現在是和孩子談論未來職業的最好時機。

    方法:問問孩子,他未來想做什麼工作,讓他把自己夢想中的工作畫出來。

    和他一起動手,也給你自己的工作畫幅速寫。向孩子解釋,你在工作中承擔什麼責任,你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工作,以及你為什麼喜歡自己的工作。

    收穫:讓孩子明白,人們工作是為了掙錢,但他們可以儘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作為事業。

    8歲:瞭解成本

    方法:試著讓孩子幫著做一些簡單的記賬工作,或者把一些數字加加減減。

    收穫:讓孩子明白,成年人必須支付賬單,但只要有足夠的收入和積蓄,付賬就不是問題。

    9歲:開一個存款賬戶

    到了9歲,孩子已經有足夠的自制力,可以瞭解存款的意義了。這是給孩子開立存款戶頭的最佳年齡。

    方法:帶孩子去開戶,在裡面存上比如30塊錢。但不要讓他隨意取款——如果他想要花一大筆錢,比如說買一輛腳踏車,讓他先來徵得你的同意。

    你還要告訴他,如果他想存款,你隨時可以帶他去銀行。孩子每存一塊錢,考慮給他一塊錢作為獎勵。

    收穫:攢錢太有趣了!

    10歲:傳授用卡知識

    在孩子小學快畢業的時候,肯定早就有人向他提起過信用卡的用處了。在他被同齡人的錯誤資訊和壞習慣誤導之前,把正確的知識傳授給他。

    方法:把你皮夾裡所有的卡片都拿出來。告訴孩子哪些是儲蓄卡,哪些是信用卡……向孩子解釋不同卡片之間的區別。

    等你到商店消費的時候,讓孩子幫助你刷卡。

    同時告訴孩子,刷卡會對賬戶帶來什麼改變。如果你們使用的是信用卡,你可以這樣說:“刷這張卡,就等於向髮卡機構借了一筆錢——如果我不按時償還,他們會對我罰款,但我一直都會按時還款!”

    收穫:借記卡和信用卡的原理,以及按時還錢的重要性。

  • 16 # 心跡家庭成長社

    答案:從身邊,隨時隨地,就可以教育。

    逛商場,逛街,有心思想要培養孩子財商,馬上手到擒來舉例子。

    不信?我打個比方。

    有一天我帶孩子去看電影兒。從電影院出來以後呢,我們從商場一層一層下來,下到最後一層出來,就發現了這個最後一層,一樓的靠街邊的店呢,是阿迪達斯。

    我就問孩子:“你知道為什麼是阿迪達斯在靠街的這個位置嗎?”她說不知道。我說:“那你猜猜,假設啊,在這裡有一個品牌,假設我們起名叫小頭爸爸。那他和阿迪達斯比,商場會給小頭爸爸租金低,還是給阿迪達斯租金低呀?”

    點點就說:“應該給小頭爸爸。”我說:“不是的。實際上是阿迪達斯的租金低。因為它的品牌很響。那麼給他進來以後,他能帶動流量啊!”然後我就跟他說了關於人流流量的概念。之後他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兒!”我說對,這就是商場運營的邏輯啊。

    “那為什麼人家這個品牌就可以做的很好呢?它的產品為什麼就能夠在消費者中間有這麼大的知名度呢?”然後我就開始跟她講到“匠心”等等,我們一路上就這麼聊,就從那個商場一直聊回家,聊了半個小時。

    每次孩子就特別開心的:“媽媽你繼續說!繼續說!”然後我就覺得,孩子對於這些事情真的是會特別好奇啊。

    我們現在去參加一些市集的時候,我都會去跟孩子去說市集和商場的關係,市集和流量的關係。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孩子會非常感興趣,非常願意去聽的。

    我覺得與其刻板培養孩子的財商,其實就是鼓勵孩子,不斷的深度思考。

    財商素養其實不等於拜金,從小重視孩子對金錢的態度,塑造正確的商業觀,非常重要。

  • 17 # 山哥運營

    孩子的財商主要是開發對財錢的認識和理解和掌控能力。培訓孩子的財商很大一個原因是要培訓孩子做人。胡歌當紅著名演員,就是一個情商財商很高的孩子,他的學識膽識和人品都相當的贊。知道不屈不撓,不卑不亢,衰敗時不會氣餒,反而越挫越勇!成功時不矯情,反而親民不擺架子,堅持做默默公益十餘年,這樣的人格。財商情商智商都非常高,無論是財務自由,事業巔峰,為人處世,人緣等等,都充分體現這點。

    那麼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和他小時候父母的人生態度分不開,有好基因,有好榜樣,勤奮而有見地。

    情商財商智商是一個成功的必備神技。只有懂得做人,人品好,懂感恩,方能成就這樣的高度,李嘉誠更是一個情商財商智商拔尖的奇才。

    為人如何?品德如何?財富如何?是不是都和做人分不開。

    而最關鍵的是:學會對自己負責!知道對自己負責的人,都會是有步驟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努力不放棄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

    毛澤東也是一個例子,無論天氣多麼惡劣都會堅持寫作游泳,堅持健康的體魄,還不斷提升自我格局!這就是典型對自己負責的人物。

    同時還要有感恩之心!很多人把感恩當成一種言辭表面的詞語,其實,感恩是一種一輩子時時刻刻有的態度,對人對事的態度。

    很多時候人太過於浮躁。很多明星為了出名作秀撈金,而很多成功的人,都是看他做了什麼,而很多偶像名字就是被眼睛矇蔽,很多人只是看他說了什麼,其實。做了什麼,又堅持做的多久,這才是重點。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要你去活別人的路,但是別人的路卻可以給你活的借鑑!

    情商財商智商也罷,都是生活點滴積累了體現,德仁義禮智信,都是彙報很高的財商表現!

    孩子的教育自然就是從言行舉止,從小開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長大了也就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而在基礎的培養方向引導上,後天更是會不斷的不斷的總結和修正自己,自然,孩子的未來,更是精彩絕倫的!

    你認為你?

  • 18 # 大話先生

    首先,讓孩子自己長大賺錢買車買房並不是一個財商思路。如果孩子還小,如果要培養財商,那你需要讓孩子經歷與大多數孩子不一樣的童年。

    讓他的零花錢不能隨隨便便得到,您可以安排他一些小任務,讓他懂得沒有付出沒有得到。

    學會消費,小孩子對於消費能力沒有把控,除了買吃的就是玩具,所以拿到手的零花錢也只能是任意花掉,讓他自己做個花費表。例如哪些存著,哪些可以買吃的,哪些必須要買書買文具等。

    懂得存錢有利息,當他存著那部分的你必須告訴他,錢存著不用會有利息,讓他有存錢的習慣,現在太多年輕人能掙錢,但花錢更厲害,沒有任何積蓄,就是沒有養成存錢的習慣。

    要有善心,他的一部分零花錢可以讓他去做一些公益或者孝敬老人,例如給爺爺奶奶買些水果,不能讓心裡只存在利益。要讓他知道,人生路上會有很多人幫助他,要記得報答,這樣他的人脈口碑才不會差,成功商人缺不了好的人脈。

    要培養自己的興趣,並學精,360行,行行有富翁。要讓他從興趣出發,最大化的將這個興趣學精,這樣對自己以後的事業不會亂設目標。哪怕唱歌,哪怕畫畫。

    多看新聞,事實新聞要看,有助於他了解社會動態,長大後也會懂得先去觀察行業相關,再去做這些。

    但願對你有用!

  • 19 # 清水半瓶

    財商:本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縮寫為FQ(Financial Quotient)[1] ,財商指個人、集體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個方面。

    就百度百科所給出的解釋,“財商”指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

    1.認識。對財富來說,我們普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錢”。而“錢”到底是什麼?依我個人比較認可的說法,“錢”就是擁有國家信用背書的白條或債券,不能吃,不能用。“錢”對我們來說最重要是,現在或未來它能夠換取什麼?我會告訴孩子,擴大眼界,不要侷限於“錢”。

    2.創造。我們普通人第一想到的是“掙錢”。怎樣“掙錢”?依我個人的認識。“掙錢”的方式無非兩大類,一類是對他人有益(如上班)、滿足他人需求(如服務);另一類就是對他人無益的(如坑、蒙、拐、騙、偷)。我會告訴孩子,如果想長久的“掙錢”,就要選擇第一類,也就是對他人有益的方式“掙錢”。

    3.管理。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收支”。“收支”對個人來講就是掙錢、花錢。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只有掙的錢大於花的錢,你才可能有“錢”,只有每天持續下去,你的“錢”才有可能增加。而花錢又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消耗品(所有用完就滅失的物品),另一類是投資品(如存款、股票、基金、房產)。我會告訴孩子,為了將來的財務幸福,從今天開始,就要減少消耗品的花費,將剩於的錢花在投資品上。

    非金融專業人事解答,如有不妥請大家見諒。

  • 20 # 鑫媽向前衝

    財商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是讓孩子:清楚我要的是什麼:平衡購買力與購物慾

    如果你只買一隻口紅,這是基本需要。

    如果你買5只以內的口紅,這是扮美的慾望。

    相對應的,孩子餓了要吃東西,是基本需要,是在滿足人體的進食需求。但如果孩子饞了要吃糖果,則是慾望。需求是有限的,重複的,事關人類的基本生存問題。慾望則是對這個宇宙無限的渴求。它無邊無際,並始終充滿活力地更新著。

    父母當然不能滿足孩子的一切慾望。無原則的“富養”只會讓孩子陷入拜金的泥潭。但為了“窮養”而機械拒絕孩子的所有渴望,也會使他失去愛的安全感。父母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滿足孩子基本需要的同時,教會他們與慾望和諧共處。

    在財商教育中,家長們要讓孩子知道,比起他們此起彼伏的購物慾望,可支配的金額是有限的(對於大人來說也是一樣)。比如,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零用錢買糖果和玩具,父母制定花錢規則,孩子決定怎麼花。但是如果孩子把錢提前花光了,爸爸媽媽也一定不能心軟再額外補給他們。這一點,尤其要跟祖輩們統一戰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漸離帶狂暴吸血怎麼樣?會超過上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