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起處
-
2 # 邏輯文史游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首詩:
溫侯神射世間稀,曾向轅門獨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號猿直欲勝由基。虎筋弦響弓開處,雕羽翎飛箭到時。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脫征衣。雖然這首詩的flow一般,但也能全面的向大家展示奉先箭術之高超。而轅門射戟這一事件在《三國志》中也有著明確記載:
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我們發現《三國志》中並沒有像《三國演義》那樣明確的寫著“一百五十步”,只記載了“營門中舉一隻戟”。而弓箭這個東西除了需要瞄準以外,力道也很關鍵,射出去的箭呈拋物線打擊,就算呂布力大無窮,100多米應該也是極限了。有此可見如果距離太近,那紀靈肯定不服氣,距離太遠,或許呂布又沒準星了,所以這個距離應該是呂布當時估算好的最合適距離。
再說兵器,三國時期方天畫戟是指定不存在的,卜字戟倒是很有可能。
綜合了以上兩點,呂布就開始了他的表演,畢竟是三國第一武將,這點功夫還是有的,於是乎就做個和事佬吧,冤家宜解不宜結啊。
那麼呂布這次的表演真的是為了裝逼嗎?顯然不是,小說中呂布給人一種優柔寡斷的映象,而歷史上的呂布也是個意志不堅定之人,雖有一身本領,卻沒什麼野心,只想奪個城收個一畝三分地,有時候就來刷一撥存在感。在轅門事件當中,呂布深知如果劉備被袁術滅了,那麼從位置方面來講對他很不利,但他有不能明著和袁術撕破臉。同樣的,劉備和紀靈當時也是忌憚呂布實力的,那就算了吧,先退兵再說。
呂布和劉備曹操等人相比,他太缺乏權術和戰略眼光了,所以最後才整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仔細想想,我們的奉先和那些見利忘義、反覆無常之輩相比,好像也沒做過什麼過於傷天害理之事吧~
我不是貂蟬~
-
3 # HIFI教父
一則顯示願賭服輸的豪氣 雖然賭博不怎麼公平 二則也是既然有人出面斡旋 調停 多少也要給點面子 誰不服就是樹敵中間人了 三則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保不準明天我又落到你的手裡了呢
-
4 # FURY
轅門射戟肯定是很難的。但是讓紀靈退兵並不僅僅因為射中戟。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轅門射戟的情況。當時呂布希望袁術和劉備停兵,便讓人在轅門外立戟,說自己距離轅門一百五十步(一步大概一米)。如果射中雙方罷兵,射不中隨意廝殺自己不管。紀靈也是一名大將,認為不管怎樣很難射中。百步穿楊已經是神射手,一百五十步射到了就不錯啊,別說射中目標。
結果,呂布一箭命中,眾人大驚。在場的都是久經沙場的將軍,這技術可想而知。現在奧運冠軍幾十米外能夠命中十環,卻不一定一箭命中。在仔細想一想,現在的弓箭不管是材質還是精準度那都是古代弓箭沒法比的。所以說呂布一箭命中那技術可以說是超級厲害的。
詳細說完射箭之後,再來看看紀靈退兵。
紀靈透過呂布射箭一事明白呂布的臂力和箭術的高超,自己差的太多。現在不給呂布面子有可能走不出呂布的地盤。從這件事來看,呂布還是有頭腦的,不撕破臉,也不費一兵一卒就化解了這件事。
-
5 # 歷史檔案館
並沒有難的很誇張,戟又不會動。我不保證能一次射中,但多試幾次,應該也能蒙上。專業點的弓箭愛好者應該更是沒問題了。如果呂布把戟綁在馬背上,讓馬撒歡跑,他騎馬追,然後一箭射中,這才是有技術難度的天威。能讓紀靈服氣的,關鍵還是第一箭就命中,這個比較有威懾力。
這樣的射術在三國內算什麼水平?
就那麼回事兒吧。他是去和談的,不是賣藝。不會太冒險。資深愛好者都可以做到的事兒,我不認為對專業武將來說有太大難度,呂布牛的是一箭命中。目前為止個人認為技術難度最大的是太史慈,一箭把城樓上敵人的手釘在柱子上。因為太史慈是仰射,城樓又很高。這個角度要把握的很精確,力量也要恰到好處。
為什麼能讓紀靈退兵?
因為兩邊都不是真想打。
此事發生在建安元年,當時的呂布和袁術算是盟友。劉備還領有徐州時,和袁術進行過對抗。呂布就是這時候被袁術鼓動,抄了老劉的後路。
後來劉備進退不得糧盡援絕,只好試圖強攻廣陵,被袁術暴打一頓,於是回頭向呂布認慫。因為老劉的人望呂布殺不得他,老劉又願意服輸,兩人主從關係調轉,老劉反成了呂布的客將。而且袁術出爾反爾,沒有給呂布提供說好的資助,所以呂布需要劉備拉攏徐州豪族。
之後袁術攻打劉備的動靜很大,紀靈一口氣帶了三萬多人。呂布救劉備其實是救他自己,不得不去。一旦紀靈把老劉幹掉了,就和北邊的泰山軍連線上了。到時候呂布被袁術包夾,想搓圓就搓圓,想捏扁就捏扁,將會非常被動。
紀靈的行動與其說是袁術要跟老劉算賬,不如說是對呂布的一個試探。因此呂布並沒有帶大批人馬,而只有一千來人,跑去和紀靈和談。所謂轅門射戟,僅僅是個下坡驢。其實誰也不是真想打,找個臺階而已。
那次和談之後,袁術和呂布結盟,並且說好了和呂布通婚,娶他女兒做兒媳婦。隨後建安二年,袁術稱帝,還派韓胤把僭號通知呂布,並且要兒媳婦快嫁過去。不過呂布那個反覆的性格,盟約當飯吃的主,聽了陳珪的鼓動,扭頭就把袁術給賣了。
此前的袁術,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究稱帝事宜,他必須保證眼前守著北邊的是自己人。所以攻打劉備,是對呂布最好的試探。如果呂布帶大軍來救,說明他和自己不是一條心,那就得想轍把他禍禍了。呂布不去救劉備,那樣也很好,可以和泰山軍聯絡上,還能除掉老劉。
最後呂布只帶少數隊伍前來和談,算是一個還比較滿意的結果。所以紀靈和呂布馬上敲定了合作意向,紀靈就輕鬆愉快的拉著人馬回家了。呂布也算是有了固定的強力盟友,也踏踏實實經營徐州去了。
不過他們都忽略了,老狐狸陳珪不願意淌這趟渾水。所以稱帝的袁術派韓胤來找呂布時,陳珪就把他們的盟約給鼓搗黃了。靠著老狐狸陳珪和小狐狸陳登父子的聯絡,呂布又變成了曹操的盟友。怒不可遏的袁術派張勳討伐呂布,還聯絡了韓暹、楊奉。
最後結果是韓暹、楊奉被呂布說服,沒有響應袁術號召。孤掌難鳴的張勳被呂布大破,袁術此時幾乎失去了北方所有的盟友。忙得熱火朝天的呂布偶爾回過頭來,驚恐的發現他被算計了,劉備和曹操正在合夥給自己挖墳坑。老劉三不五時和曹操拋媚眼,又一個勁招兵買馬,察覺不對的呂布立馬就踹了老劉主基地。
後面的事大夥都知道了,建安三年,呂布又和袁術結盟,抵抗曹劉聯軍。建安四年,呂布卒。三年之內,和劉備破盟,和袁術結盟,和袁術破盟,和曹操結盟,和曹操破盟,和袁術結盟。把別人當公車上上下下,這麼嘬還不死就沒天理了。
-
6 # 枕著書香入睡
應該說是實力與運氣並存
當然呂布的實力擺在那,才會成功的。
在《三國演義》中是這麼描述的,在射戟前,呂布還特意問了紀靈跟張飛的力量。紀靈說他可以開五百斤弓,五十步箭穿胸而過。而張飛說他可以八百斤弓,八十步箭頭穿甲而過。呂布聽後大讚他倆,其實是他自己心裡也更有底氣。轅門到中軍大帳一百五十步,(先說說這是個什麼距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代六尺一步,據考古發現出土兩漢三國時期的尺長度大概是23-24釐米,一步是140釐米,那麼一百五十步大概在210米,這射程比奧運會射箭比賽距離三倍之多,這是非常誇張的。)呂布說自己能射中畫戟小枝,這就更誇張了。就相當於我不只是要中靶還要中靶心。
紀靈當時心裡想著,你這是要上天不是,怎麼可能,他雖然知道呂布比他強,但不可能強那麼多,是神仙嗎,所以他篤定呂布做不到,而且呂布射之前也說了,射不中兩家廝殺他不管,射中了或者不答應呂布要求,他會跟另一家聯合,劉備還好打,可是加呂布那就是未知數了。結果呂布真的射中了,不只是紀靈傻眼了,就連劉關張也是瞠目結舌,當然劉備開始也想著呂布不可能射中,心裡都犯嘀咕要怎麼應對。既然事已至此,紀靈不可能當場反目,他當時雖然帶了十萬兵(事實只有三萬),如果他強打,他應對的不只是劉備還有呂布的徐州兵馬!而且呂布還有轅門射戟的實力,不被他剁成肉泥。所以紀靈只好退兵,回去也有理由交差!
先不考慮呂布當時的狀態,就拿當時的風向風力來說,看看現在奧運射箭稍微有一絲絲波動,即使有實力,只要受點風力風向的影響,也可能打不了十環中不了靶心,奧運冠軍也不敢說自己一定能中靶心。這呂布射戟還是200米距離,還中小枝,簡直太誇張,更說明難的程度,也稍微有點運氣,一件事如果有運氣成分而成功的更增加它的困難,簡直就是萬中一次。
現在我們不談小說,看看在歷史上怎麼描述轅門射戟的,呂布很多戰鬥都是虛構的,特別出名的三英戰呂布也是假的,但是轅門射戟確實真是存在,即使小說有些誇張但確實存在。據《三國志·呂布傳》布彎弓顧曰:“諸君觀布謝戟小支,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鬥。”布即一發,正中戟支。靈等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雖然沒有太多記述射戟過程,但從紀靈的表現來看,確實牛的很。紀靈也是個桀驁之人,都不把張飛關羽放眼裡的人,對呂布的實力也是佩服的很。
我們再來看看後世一些文人墨客對呂布轅門射戟的評價!李漁“布一生只擲戟與射戟二事,真風流千古。”
鍾敬伯“徐州解危急,以戟為卜,實是顯長技於袁、劉,懾服其心,真三國梟雄也。”
毛宗崗:“魯仲連聊城一矢,難為了燕將,只為得一邊;不若呂奉先轅門一箭,卻不難為紀靈,是兩邊都為。”
蔡東藩:“呂布為反覆小人,始依備,繼襲備,後復和備,始終誤一貧字,安望有成。但觀其保護備家,不屑淫掠,至射戟一事,更為劉備排難,此亦未始非豪俠所為。後之朝親暮仇者,且不布若,可勝慨哉!一箭能銷兩造兵,溫侯也善解紛爭”
綜上所述,轅門射戟難,很難,在三國時期應該超一流,黃忠射術即使精湛也難以匹敵。
-
7 # 開業花籃鮮花花束
不看距離是沒有價值的,但距離到底多遠,史書沒有記載,不過卻記錄了呂布的兵力。
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呂布的兵力推算出呂布射戟的大概距離。
術遣將紀靈等步騎三萬攻備,備求救於布。布諸將謂布曰:“將軍常欲殺備,今可假手於術。”布曰:“不然。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諸將,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便【嚴步兵千、騎二百】,馳往赴備。靈等聞布至,皆斂兵不敢復攻。布於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鈴下請靈等,靈等亦請布共飲食。布謂靈等曰:“玄德,布弟也。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鬥,但喜解鬥耳。”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呂布帶的兵力是1200人,於沛西南一里安屯,說明呂布下營了。請靈等共飲食,說明位置在於中軍帳內。在營門舉戟,即中軍帳至營門的距離。
很好,這些點提出來,我們來推算下。
呂布算東漢末年,承漢制,軍隊的編制基本為:伍(5人)→什(10人)→隊(50人)→屯(100人)→曲(500人)→部(1000人)。
宋時武經總要歸結了下營之法【今採諸家之法,著於篇雲。凡置營,先計人數,列營幾重,配地多少。隨師眾寡,一人一步。使隊間容隊,寧使剩隊,不得少隊。】【每隊幕五口。若在賊境,地狹,則四步下幕;若地土廣闊,不在賊境,則五步下營。】
承上可知,50人為一隊,一隊有5個帳篷,那麼就是10個人一個帳篷,間隔5步一個。而距營柵必然還有一個距離,我們也按5步算。
以方陣為準,1000人可以編為10*10。
也就是這樣:
那麼一個帳篷多大呢?
至少得能躺下10個人,我們姑且算他6步見方。
那麼從中軍到營門,大抵在60步的距離。
古代一隻腳邁出叫做跬,兩隻腳各邁一次叫做步。雖然古尺有差別,但是步的尺寸基本都在1.5米左右。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則呂布轅門射戟的最小距離,至少在90米。
其他因素是什麼?我到目前的推算,都是以十人為一個帳篷,但是十人一個帳篷是以小兵為單位的,而武經總要裡也有記載,即軍校等下級軍官是5人一個帳篷,中級軍官一人一個帳篷還要帶幾個小帳篷。【大總管給帳一口,食幕三口,氈四領,褥二領。副大總管給帳一口,食幕二口,氈二領,褥一領。副總管給帳一口,食幕一口,氈二領。總管、子總管、長史、司馬各給帳一口,食幕一口,氈一領判官每人各幕一口。別敕、差行、折衝、果毅各幕一口。典五人共給幕一口】
這樣一算的話,呂布轅門射戟的距離至少要在百米之上,甚至可能達到一百五十米。
而現代奧林匹克的射箭距離是70米。而使用的箭靶是直徑122CM。分為5個同心圓,中心圓環直徑在24.4cm。
戟的形制其他答主有回答了。
【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
【《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
漢代一寸為2.41cm
戟的小支就是援,長點的,援長18釐米左右,短點的,援長12釐米左右。且都是橫條。
考慮到呂布當時的裝備精度,且有十足的把握一箭中的。
SO~呂布這一箭,最次也比現代奧運會冠軍強。
另附
有人提出太史慈射手掌一事可以與呂布轅門射戟相當甚至超過。
簡單分析下
1、城牆高度,漢代長安城作為都城的高度是12米,而其他地區的城牆高度不能高於首都,必須低於其三分之一,以此類推,下級城的城牆也就3米高。
太史慈射的這個城多高呢?
嘗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很遺憾,連城都不算,只是一個屯營外圍的木樓,可能都不到3米。
2、距離多遠呢?
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
賊人在樓上對著太史慈這邊叫罵。
人大喊的分貝是70-80分貝
考慮到雙方人馬的嘈雜噪音影響。距離不會超過50米以上。
-
8 # 不沉的經遠
呂布轅門射戟難度確實挺大,但是最主要是呂布的態度讓紀靈決定退兵。
《三國演義》中呂布轅門射戟,讓紀靈退兵,解了劉備之圍肯定很多人都熟悉。這個故事其實在正史上也有記載,袁術命大將紀靈率軍三萬進攻小沛,打算一舉消滅劉備。呂布擔心袁術擊敗劉備以後,聯合泰山亂軍,自己將三面受敵。所以率騎兵兩百,步兵一千前往小沛,救援劉備。
演義和正史的區別,是演義中說畫戟距離中軍有一百五十步,正史上沒有提到。不過雖然如此,既然呂布以這個為賭約,而且他射中以後其他人都說“將軍天威也”,顯然這個事難度挺大。不過紀靈退兵可不是光畏懼呂布箭術了得,而是呂布此舉表明的態度。
呂布既然擔心袁術擊敗劉備後會對自己下手,那麼他其實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干預小沛之戰。呂布雖然只帶了一千兩百人來小沛,但是從後來劉備收容殘兵萬餘以後還是被呂布輕鬆擊敗看,他手下至少也有幾萬人馬。
一旦真的紀靈不遵守賭約,和他撕破臉要兵戎相見。呂布肯定也不會客氣,會帶著大軍前來。這樣紀靈顯然難以抵擋,所以不如藉著這個臺階主動撤軍,省得到時候難看。
-
9 # 流雲天下
轅門射戟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三國志-呂布傳》對此有記載,只不過沒有《三國演義》中那麼詳細,我們來看看演義中的相關描述:
乃回顧紀靈、玄德曰:“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罷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營,安排廝殺。
只見呂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滿弓,叫一聲:“著!”正是: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畫戟小枝。
古人常用百步穿楊來形容箭術的出神入化,呂布轅門射戟難度很大,比百步穿楊還要難上三分:第一,距離遠,150步也就是超過200米了,比百步穿楊遠多了;第二,目標受力點小,戟小枝是連線杆和月牙刃的部位,而且呂布也沒瞄準啥的就是隨手這麼一射,可見轅門射戟難度的確不小。
不過紀靈退兵卻並非是被呂布轅門射戟給嚇退了,轅門射戟只是給了紀靈一個臺階下而已。
徐州原本是陶謙的,陶謙臨終前讓給了劉備,但是劉備在徐州根基很淺,所以想要尋找盟友,剛好此時呂布敗退兗州無處可去,於是劉備引呂布入徐州,誰知卻引狼入室,呂布趁劉備奉詔征討袁術的時候襲取了徐州,不過呂布內部面臨徐州當地豪強掣肘,外部又有袁術在一旁虎視眈眈,所以呂布對劉備沒有趕盡殺絕,而是讓他屯兵小沛。
所以徐州的局勢有點複雜,呂布、袁術、劉備三方勢力互相制衡,呂布時而聯合袁術,時而聯合劉備,總的來說劉備實力最弱,呂布在對劉備進行打壓的同時更多的是和劉備聯手對付袁術,轅門射戟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發生的。
當時袁術派出紀靈率大軍準備一舉滅了劉備,呂布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他一個人不足以對付袁術,於是率軍趕到支援劉備,轅門射戟說白了在給紀靈臺階下的背後就是赤裸裸的威脅,如果紀靈還不識趣執意要開打的話,那對不起呂布就要聯合劉備一起對付紀靈了。
打是打不過了,既然有了臺階下,紀靈也只能退兵。
-
10 # 信寶6
如巜賣油翁》,唯手熟耳。在別人難,在呂布易。過去人愚昧重承諾,既賭了,呂布也勝了,雙方只能守信。紀靈當然退兵。
-
11 # TonyDeng
其實這個故事,關鍵處不在呂布是否射中,而是他說話的威脅之意。呂布宣稱做和事佬,希望雙方自覺撤兵,他擺這麼一局,話語中意味很明顯,誰不給他面子,他就聯合另一邊打誰,至於你們是否服氣,秀一手看看,上天幫誰。其實所有人都明白呂布的話中話,他射中了,大家都有下臺階,沒射中,實際上也要自己找臺階下,因為你肯定打不過兩夥人聯合。所以,呂布射中,他說是天意,大家都有面子。不是呂布的射術嚇倒人!
-
12 # 鄧眼看世界
公元196年,袁術派出大將紀靈率領步騎共計三萬多人前來征討劉備,當時劉備麾下兵馬不足,因此他只能向呂布求援,當時呂布麾下的將士勸呂布不要幫助劉備,畢竟呂布也一直想除掉劉備,如今正好可以借袁術之手來做這件事,但呂布卻並不這麼想,他認為如果袁術佔據了小沛,就會聯合北面泰山一帶的部隊,如此一來,他自己也會被袁術包圍,因此他不能不去救劉備。在這樣的情況下,呂布帶領步兵千餘人,騎兵兩百人飛速趕往小沛。當紀靈聽聞呂布前來救援劉備,只好暫時收兵,沒有輕舉妄動。
為了緩和氣氛,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紀靈等將領,紀靈等人也請呂布一起飲酒。當時呂布稱劉備是自己的兄弟,如今劉備被圍攻,他是特意來救劉備的,不過他並不喜歡與人爭鬥,只喜歡替人解除紛爭,為此,呂布讓人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稱只要他射中戟上的小支,就請紀靈停止進攻,若射不中,這件事他就不管了。隨後,呂布拉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紀靈等人大為震驚,稱呂布有天神一般的威力,於是因此撤退。當時呂布的轅門射戟究竟難不難?為何能讓紀靈退兵?
事實上,轅門射戟是十分的困難,至少在古代幾乎沒有人敢肯定自己能一箭射中,畢竟一百多米外,一箭射中方天畫戟上的一個小支是一件難度登天的事情,且不說臂力與古代弓箭的穩定性,就說在這麼遠的距離下能否看清楚都很難說,因此這很有可能是陳壽和羅貫中誇張的寫法,如果不是,那就是呂布自己蒙的,不過即便是呂布蒙的,也足以證明呂布的厲害。
事實上,當時紀靈之所以會退兵,不過是因為他看到呂布來了。畢竟紀靈一開始打算攻打的物件只有劉備,而劉備的軍事能力不容小覷,麾下還有關羽和張飛這樣的萬人敵,因此紀靈也不見得能攻下劉備,此時呂布趕來,就算沒有轅門射戟這件事,紀靈也不見得敢硬上。要知道在一年後,袁術率數萬步騎攻打呂布,當時呂布麾下只有三千兵力,四百戰馬,但此戰他還能戰敗袁術,而此時紀靈要面對呂布和劉備兩人,因此紀靈分析打不過也是有道理的。
-
13 # 姑山之嵐
這一箭不是命中了方天畫戟,而是一箭命中了袁術的心!
呂布前來解劉備的危難,這件事是袁術集團沒有想到的。袁術攻打劉備是準備速戰速決,因為袁術北方有曹操,南方有孫策,都虎視眈眈的盯著他。袁術認為,憑自己的實力,迅速消滅劉備是很有把握的。因為劉備已經被連續打擊了很多次,早就元氣大傷。
這時呂布幫助劉備,無疑是加大了紀靈取勝的難度。首先呂布是勇猛的,有威望的。其次呂布的兵力一定會拖慢紀靈的攻擊速度。這樣曹操就有可能出兵攻打袁術或者救援呂布和劉備。進一步把劉備和呂布併入曹操集團。
南面的孫策一定會一起動手,這樣壽春之戰的慘敗就會提前上演。
這樣看,紀靈的戰略眼光是沒問題的,不愧是淮南第一大將!
轅門射戟是呂布提出來的,並沒有得到紀靈的認可。這件事明擺著就是呂布要支援劉備,不容紀靈同不同意。
紀靈選擇退兵是大戰略眼光和對局勢判斷的結果,並不是被這一箭嚇得退兵。
沒有人能單用一個技巧就可以撼動三軍,能撼動三軍者都有其背後的隱藏力量。
呂布的背後力量就是,時間,曹操,孫策。這一箭不是射中了方天畫戟,而是直接命中袁術的心!
-
14 # 葵花講故事
大家好,我是“說歷史講故事”的葵花,讓我來說說呂布轅門射戟的事。
先說說呂布轅門射戟的背景。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袁術派手下大將紀靈統兵三萬去再次征討劉備。前面二人已經打過幾場。劉備當時正屯兵小沛,本來劉備是在徐州,可後來徐州被呂布搶佔了。劉備與呂布以前關係不錯,一直稱兄道弟,互有幫助,在呂布落魄之時劉備還在小沛收留過呂布,可呂布的本性大家都知道,他居然趁劉備出去和袁術作戰家中只有猛張飛之際,把徐州佔為已有,很是不講究。後來劉備被袁術打敗,無處可去,只好又來回來投呂布,呂布有些愧疚於是把劉備安排在小沛。這次紀靈率大兵來伐劉備,小沛危在旦夕,於是劉備只好向呂布求援。
接到劉備的救援書信,呂布手下將領都勸呂布說:“將軍您不是一直想除掉劉備嗎,如今可借袁術的手除掉他。”以絕後患。可此時的呂布卻另有打算,他對眾將說:“劉備在小沛駐守,可以與我成犄角之勢,互相照應,如果讓袁術佔據了小沛,他就會聯合北面泰山一帶的軍隊,從兩翼包圍我們,袁術對我們的威脅要遠大於劉備呀,所以此時必須去解救劉備。”於是呂布就率兵趕往小沛去救劉備。
紀靈的軍隊剛在小沛周圍駐紮,聽說呂布前來援救劉備,由於紀靈忌憚呂布,見呂布趕到只好暫時按兵不動。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並把劉備和紀靈都來帳中飲酒,準備在酒桌上給二人說和說和。呂布對紀靈說:“劉玄德,是我兄弟。如今他被包圍,有求於我,我不能不管,所以特意趕來救他。我這個人生性不愛看別人互相爭鬥,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今天把您和玄德公請來,希望紀靈將軍給我一個面子就此罷兵,但是我也不會讓將軍為難,如果將軍就此撤兵,恐怕和你主公不好交待。這樣,咱們來看看天意,看看上天是否同意罷兵。
於是呂布讓手下把自己的方天畫戟立在轅門之外,說:“諸位,我在百步之外用弓箭射戟上的小支,如命中,就請將軍就此罷兵停止進攻,如果射不中,那你們就與劉備開戰,我決不干預。”
眾人見中軍大帳與轅門有百步之遙,能射中立的戟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戟上的小支,這難度可比古人的的百步穿楊。不過既然呂布提出,紀靈也只好應允。而劉備此時心裡也一直打鼓。
見大家都無異議,於是呂布走到帳前,只見他輕舒猿臂,張弓搭箭,並未細瞄,只是很隨意的抬手向一箭,弓弦響過,璫的一聲,鵰翎箭正中畫戟小支。帳下呂布手下一陣歡呼,劉備也長出一口氣,而紀靈則大為震驚,誇讚道:“將軍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呂布仰天大笑,“雕蟲小技而已,既然已經射中,說明這是天意,希望將軍能尊守承諾立刻罷兵。”
紀靈見事已至此,自知非呂布對手,於是只好撤兵。劉備千恩萬謝,小沛之圍迎刃而解。後世有詩讚日:“昔日將軍解鬥時,全憑射戟釋雄師。轅門深處如開月,一點寒星中小枝。”以上就是著名的轅門射戟的故事。
葵花點評:呂布轅門射戟給劉備解圍,主要原因還是從個人利益出發,希望劉備可以在小沛與自己成犄角之勢,共同抵禦袁術曹操等人,所謂的劉備是自家兄弟之言都是一些面上的話,如果真拿劉備當兄弟當年就不會奪了他的徐州。而且劉備也知道呂布救他也是從自己利益出發,並非真心視其為兄弟,所以後來在白門樓劉備也沒手軟,直接一句話就點給曹操,“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就這一句導致呂布被殺。所以當時大家表面上稱兄道弟,其實下面不過是爭權奪利,互相利用而已。
此外,當時情況下呂布也很狡猾,想解小沛之圍,有不想動刀兵,於是藉助百步射戟乃天意來讓紀靈退兵,畢竟他也不想直接與袁術撕破臉,便用了這個常人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行為假借上天之意讓對方罷兵。讓各方的面子都得以保全。
至於紀靈能退兵的原因,主要還是忌憚於呂布的武力。畢竟當時呂布是天下第一名將。如果這次只攻打劉備應該問題不大,但如果呂布出手相助,紀靈則基本沒有勝算,既然呂布給了自已一個臺階,乾脆就賣呂布面子,攻打劉備之事可以從長計議。在三國那個時代並沒有永恆的聯盟,諸侯的合縱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的利益需要,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可能變為敵人。所以紀靈就此罷兵回覆袁術去了。果然,第二年,袁術再次發七路大兵直接去征討呂布,而呂布則在劉備的協助下打敗袁術,這也算當年解小沛之圍種下的福報。
最後說說呂布的射術。在中國古代,射術算是六藝之一,因此那時候的武將都需要“弓馬嫻熟”。連很多文人也是射術高手。在三國志中除了對呂布轅門射戟的記述外,還提到了幾個高手的射術,如太史慈在城外箭射城門上賊人的手掌;趙雲追阿斗時江上射落帆索;老將黃忠射中關羽帽子;大將龐德射中關羽額頭;魏延箭中曹操仁中;甘寧箭射凌操;徐晃銅雀臺前獻藝百步射斷柳枝等等。可見在三國時期,一流的武將很多都有箭術的絕技,至於呂布處於什麼水平,從武力推斷,其射術也應該排在三甲之列,算一等一的高手。
-
1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轅門射戟這事在小說三國演義和正史中都有過,是歷史上真實存的,只不過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和正史上的記載稍有不同,三國演義中側重於說呂布的武力與射術過人,而正史上則側重於政治鬥爭,先說說三國演義中的轅門射戟。
三國演義中的轅門射戟說的是袁術手下大將紀靈率幾萬軍隊攻打劉備,劉備手上只有五千兵力,力量單薄,於是劉備向呂布求救,袁術派紀靈攻打劉備前,曾向呂布贈送了二十萬斛小米,並明確告知呂布不要救援劉備,但是,呂布得了袁術的便宜,卻絲毫不顧,反而願意協助劉備,原因是呂布擔心袁術拿下劉備後,聯合呂布北面的泰山諸將圍攻徐州,於是呂布決定救援劉備。
呂布
呂布只帶了一支很少的軍隊前往劉備所在的小沛,紀靈聽說呂布來後,但寫信責備呂布言而無信,意思就是呂布收了袁術的糧食,卻沒有信守不救援劉備的承諾,於是呂布想了一個萬全之策,也就是分別派人請來劉備和紀靈,然後以自己轅門射戟的方式讓雙方罷兵言和。
轅門就是古代軍營的大門,射就是射箭的意思,戟就是呂布的兵器方天畫戟,轅門射戟合起來就是:射轅門處的方天畫戟上的小枝,因為呂布的兵器方天畫戟上有一個小枝,以三國演義的說法,呂布當時射的時候,人離戟有一百五十步遠。
方天畫戟
一般來說,當時弓箭的最遠射程在一百步之內,絕對不會超過一百五十步,呂布人離方天畫戟有一百五十步,所以當時在場的人包括紀靈、劉備、張飛、關羽等人,都認為呂布不可能射這麼遠,也不可能會射中方天畫戟上的小枝,但是呂布偏偏射中了,所以紀靈沒有辦法,只能撤軍, 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轅門射戟的故事。
轅門射戟的水平應該算是三國演義中射術最高的水平了,沒有人比得上呂布的射術,因為轅門射戟突破了兩個極限,一個是射箭的射程,一個是射箭的準確度,這個在當時沒有人比得上。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呂布不僅是武力第一,而且射術也是第一。
但是紀靈退兵卻是迫不得已的,以三國演義的說法,呂布能一手把紀靈提起來,像提一個小孩子一樣,這說明呂布力氣很大,而且身材高大,紀靈在呂布面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紀靈甚至連關羽張飛也不是對手,張飛十個回合就斬殺了紀靈,關羽雖然三十回合戰平了紀靈,不過那是關羽不願意下死手罷了,面對呂布,紀靈就更加不是對手了。
紀靈
三國正史上的轅門射戟與三國演義大致相同,但又有些不同,相同的是呂布射戟都是射中了轅門之外戟上的小枝,但三國正史上沒有說轅門離呂布有多遠,也就是說呂布仍然射中了小枝,但並不清楚距離,也許是射程範圍之內,也許是射程範圍之外,但從轅門射戟這麼有名來看,呂布所在的距離一定不會近,況且軍隊大營門口也不可能離中軍大帳只有百步距離。
轅門射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能與呂布轅門射戟這樣的射術相提並論的只有太史慈的射箭術了,三國時期的太史慈也是一位神箭手,有兩個小故事說明太史慈的射術高明:
呂布射戟
一是黃巾軍圍困北海時期,孔融派出太史慈向劉備求援,太史慈單人帶著兩匹馬射箭,能夠黃巾軍重重圍困的城池下安然射箭,不僅要有勇氣和膽識,更要有非凡的射箭術,太史慈連續練習了幾天射箭,直到有一天突然衝出黃巾軍的重重包圍,而且射死了幾個追擊的敵軍,而且都是應弦而倒,箭無虛發。
二是太史慈與孫策一起討伐麻保賊時,太史慈在城池下向城門上射箭,所射出的箭矢居然射穿了城牆上一個賊人的手腕,並將其牢牢釘在樑上,想想看,從城下往城上射箭,少說也有一百多米,當時弓箭的射程並不遠,大多在100米之內,但是太史慈卻射中了城牆上的活人,說明這個箭術也非常高明。
太史慈
所以呂布的轅門射戟與太史慈的射術在三國正史上應該是不相上下的,也許太史慈更強一些,因為呂布只是在靜狀射箭,射的是死物不動的,而太史慈是在實戰中射箭,並且是活物,所以太史慈高明一些,轅門射戟要排第二,這就是轅門射戟的真實水平。
再說正史上紀靈為什麼要退兵?
原因很簡單,袁術、呂布、劉備三股勢力其實就構成一個三國殺,在政治上,他們是相互制衡同時也非敵非友的關係,現在袁術發兵攻打劉備,而呂布出於辱亡齒寒的原因,出手幫忙劉備,等於和劉備暫時結成了聯盟,這樣一來,袁術派出的紀靈如果還要攻打劉備的話,就得同時面對呂布和劉備的聯合攻擊,雖然在小沛,正史中的紀靈率領了三萬兵馬,而劉備只有幾千士兵,呂布帶得的人就更少了,只有步軍一千多人,騎兵兩百人,但是,紀靈怎麼打也是佔不到便宜的,因為劉備有城池,呂布在城外形成犄角,紀靈兵雖多短時間內也攻不下城池。
呂布
況且,正史上的呂布還是有些威名的,陳宮之所以把呂布迎立到兗州與曹操為敵,不就是看中呂布的武力強大,呂布的勢力在當時也算是能打仗的一支軍隊,況且還有徐州就近的支援,紀靈遠道而來攻打劉備,如果呂布插手,紀靈就贏不了,而且還面臨後路被呂布軍所斷的危險,所以紀靈只能撤退,這便是正史上紀靈撤退的原因。
-
16 # 眼史
在三國之中,呂布可以說是武藝高強的代表,他不僅精通十八般武藝,還非常善於展現自己,比如在虎牢關面前的“三英戰呂布”,亦或者是大名鼎鼎的“轅門射戟”,都是呂布武藝高強的證明。話說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劉備發兵攻打屬於袁術的廣陵,結果被袁術的軍隊打得滿地找牙,並且還引來了袁術大將紀靈的3萬大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劉備不得不拉下臉來向呂布求救。
此時的呂布正因為袁術出爾反爾不給自己二十萬斛大米的事情而發愁,接到了劉備求援的呂布自然很高興,於是想要發兵救援劉備。這時呂布的手下勸說呂布:“劉備正是您的心腹大患,袁術這樣不是為您分憂嗎?”誰知呂布嘆了口氣說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劉備所在的小沛被袁術拿下,那麼袁術就會聯合北面的泰山軍對我們形成夾擊之勢,到時候我們的處境就危險了。”很顯然,這次呂布去救劉備,只是為了自己勢力的安危考慮。
於是呂布率領數千人,率領數千人前往救援劉備。紀靈聽說呂布親自率兵,也不敢輕舉妄動。呂布到達小沛附近之後,就邀請紀靈等人前往自己的營寨喝酒。在酒會上,呂布對紀靈等人深情地說道:“玄德是我的呂布的表兄弟,如今被諸侯所圍困,我實在不想看到雙方互相殘殺的場面。這樣吧,我在營地之中立起一支戟,如果我能一發射中上面的小支,那就請諸位退兵。”說罷呂布引箭一發射去,正中目標。
那麼問題來了,呂布轅門射戟的難度到底高不高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呂布可是職業武將,而戟這種東西又不是會運動的目標,呂布要想射中其實對於他自己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其次,三國時期有很多以射箭為名的武將,他們曾經所能作出的射箭難度要遠遠高於呂布,比如太史慈和黃忠。
而事實上,“轅門射箭”只是呂布給大家一個和談的噱頭,因為既然能把紀靈等人請到自己的營帳之中,就說明雙方有和談的誠意。再說了,畢竟呂布和袁術之前還算是盟友,熟人之間見面還是很好說話的,呂布之所以要“轅門射箭”,只是為了讓大家就坡下驢,找一個退兵的藉口,兩者之間誰也不想開戰,因為內鬥無疑損失的是自己的實力。
-
17 # 香姐逛歷史
“呂奉先轅門射戟”出自《三國演義》第十六回,講的是袁術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三萬多人馬征討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呂布趕到後以自己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場戰爭。故事非常精彩,但是我覺得故事背後還應該講一講紀靈退兵的真實原因。
轅門射戟的具體經過如下:呂布邀請紀靈、劉備、關羽、張飛都到他的營下,然後說:我呂布生性不愛看別人互相爭鬥,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然後就讓小兵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果射中,紀靈就要退兵;如果射不中,那這事我就不管了。紀靈和劉備兩方都只能同意,結果呂布箭如流星、一發而中,技驚四座,紀靈退兵而回,正所謂“昔日將軍解鬥時,全憑射戟釋雄師。轅門深處如開月,一點寒星中小枝”。
從事情的局面上來看,轅門射戟之舉完美的解釋了呂布為何在三國演義裡是武力值第一人;從事情的結果上來看,呂布雖然幹了許多糊塗事,但是就這一件事來講,做的是非常漂亮,不僅炫技,而且實用。
但是為什麼紀靈身為袁術大將,帶領了這麼多兵馬,竟然要答應以呂布“射中與否”來解決爭端呢?真的是紀靈覺得呂布不太可能射中才答應的嗎?
其實不然,紀靈雖然是武將粗人,但是他也不是傻子,他能同意這種解決爭端的方式只有一個原因:呂布這次也是帶了兵來的,如果不給呂奉先這個面子,那麼就得上演紀靈VS三英和呂布,無論如何他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吧?所以,我認為不管呂布射不射的中,只要呂布要管這件事,紀靈都得走,透過轅門射戟而走反而是最不傷自己面子的一種方式,回去也好向袁術交差啊。
為什麼能讓紀靈退兵?難道是紀靈真怕的是呂布軍事實力麼,其實並不全然,建安元年間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關係實屬微妙且混亂。一開始是袁術與劉備打,袁術寫信許了二十萬斛糧草及其他輜重引呂布入了下邳戰場,致使劉備潰敗,之後呂布美滋滋當了徐州刺史,但又因為袁術所許糧秣輜重不到位,使得呂布心裡不痛快,恰好劉備認慫,便收了劉備自說自話給劉備安排了一個豫州刺史,屯軍於小沛;當時劉備的兵力也有萬餘人。而此時恰逢袁術派紀靈領三萬兵攻打小沛。而呂布得知此事便率領千眾士兵趕往援救。
紀靈等人就“靈等聞布至,皆斂兵不敢復攻”,而轅門射戟也不過是給紀靈退兵一個尚且體面的藉口。
都說了,轅門射戟射中了大家退兵,省了一番爭鬥。射不中你們打起來,我呂布都帶援軍來了可沒說不插手你們的戰事。紀靈啊紀靈不是我呂奉先與你作對,你自己掂量一下你到底要不要打這場仗。
隨後紀靈退兵,大家還臨走嗨飲了一回。
而事實證明,呂布或成最大贏家。還千古風流了一把……
一個武將個人能力再強,沒有部隊兵器軍事實力的話也是白搭,建議大家不要把一些武將個人實力神話理解,呂布就算一人他上戰場又不是端著勃朗寧去的,沒有到那麼神話的境界。
最後這樣的射術在三國內算什麼水平?不吹不黑,能流傳下來那必須是在當時也算得一流的水平了。畢竟射箭是個技術活,不是有一身蠻勁就能做得的。
-
18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呂布轅門射戟是顯示呂布精湛箭術的代表作,呂布以轅門射戟化界了袁術與劉備兩家的兵戈,這件事在正史《三國志呂布傳》有記載
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轅門射戟的始末公元195年,袁術聽聞陶謙病逝,劉備領徐州牧,於是率軍攻打徐州,同時寫信給呂布,許諾送上二十萬斛大米,誘使呂布襲擊下邳,袁術因此打敗了劉備,佔領了廣陵等地。為了奪取徐州,袁術又煽動呂布部將郝萌發動兵變,但在呂布大將高順及時平定了郝萌的叛亂,為此,袁術害怕呂布危害自己,就為兒子向呂布女兒求婚,呂布答應了,解除後顧之憂後,袁術再次將劍鋒指向劉備。
到了公元196年,袁術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三萬多人馬征討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
呂布手下將領說:"將軍您一直想除掉劉備,如今可借袁術的手除掉他。"呂布說:"並非如此,袁術如果佔據了小沛,就會聯合北面泰山一帶的部隊,我們就會被袁術所包圍,我不能不去救劉備啊。"
於是領步兵千人、騎兵二百,飛速趕往小沛。紀靈等人聽說呂布前來援救劉備,只好收兵,不敢輕舉妄動。
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紀靈等將領,紀靈等人也請呂布一起飲酒。呂布對紀靈等人說:"玄德,是我呂布的賢弟。如今他被諸位所圍,我特意趕來救他。我呂布生性不愛看別人互相爭鬥,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
呂布命門候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裡,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諸將大為震驚,誇讚說:"將軍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呂布又與諸將歡會宴飲,然後各自回兵。
解析下呂布這次的轅門射戟正史裡沒有記載距離,演義裡明確是戟離中軍大帳有一百五十步,秦漢時期,六尺為一步,,一尺等於22釐米=0.22米,六尺就是1.32米,一百五十步就是198米,每個朝代都有差異,就算一步是1.2米,那麼一百五十步就是180米。現在奧運會中最遠的射箭距離也就90米,而且靶面的寬度是大於戟的,由此可以證實呂布確實膂力過人。
其次呂布是一箭命中,看得出來呂布對自身箭術的自信,奧運會射箭比賽中命中10環也是數不勝數,難的是一箭命中,古代的弓不像現在的弓,不僅需要很大的力氣,還需要強勁有力的臂力才可以,也只有像呂布這樣,膂力過人,弓馬嫻熟的飛將才可以射中戟上的小支,這種射擊是有震撼和威懾力的。
轅門射戟對紀靈造成的衝擊與震撼面對袁術、劉備兩家的爭鬥,呂布既答應了袁術不相幫,但出於自身考慮也不能不去相救劉備,呂布最終想出了仗著自身超高的箭術來止戈為武。
看一看面對兩家的大軍,呂布只帶了步兵千人,騎兵二百,這是呂布自信的表現,轅門射戟也是為了向袁術紀靈、劉備展示自己的長處來震懾他們。
紀靈一看這架勢,轅門射戟是幌子,呂布想橫插一腳幫助劉備是真,紀靈不傻,知道要是不同意罷兵,呂布肯定會聯合劉備一起攻打自己,趁著呂布給的臺階,趕緊同意罷兵。
結語:以上幾點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呂布轅門射戟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對紀靈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與震撼,要不然作為袁術手下大將的紀靈絕不會輕易罷兵的,紀靈認為要在這距離一百五十五的地方射中戟上的小支基本上不能實現了,所以紀靈同意了呂布的這一調停的辦法,結果呂布真的做到了,紀靈也不好反悔。
-
19 # 探尋歷史者
從故事的角度來看,呂布本身勇猛過人,善騎善射,他對自己的箭法很有自信,能射中也在情理之中;另外,即使說萬一沒有射中,他也一定做好了準備用別的方法化解這場戰鬥。
還有,紀靈本身十分好鬥,他巴不得呂布射不中給他個機會打仗,光是靠開導根本勸不住他。而且當時呂布已經收了袁術的好處,呂布出面幫劉備已經對不起袁術了。紀靈才是有理的一方。
呂布轅門射戟難不難?袁術在淮南欲進取呂布所佔據的徐州,但因劉備屯駐小沛,恐劉備和呂布聯合起來對抗,於是派大將紀靈先去攻打小沛,並預先帶了厚禮送給呂布。席間,呂布說明要為他兩家解和,並且施展本領箭射畫戟,威脅紀靈不得不收兵覆命。於是袁、劉的戰爭,遂暫時中止。
再看弓:古代1“步”實際是現在的兩步;
現在的1“步”在古代加1“跬”。演義中150步實際是300步,最守舊估計1步為70釐米,所以應為210米。
布謂靈等曰:“玄德,布弟也。布性不喜合鬥,但喜解鬥耳。”布令門候於營門及第1只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1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紀靈為什麼退兵?首先是因為,呂布確實神勇
眾所周知,呂布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猛將,文武雙全,而且殺人如草芥,是一個惹不起的魔頭,而且,紀靈這個時候還是去了呂布的大營,所以,紀靈在這裡害怕呂布不是很正常嗎?
第二,就是紀靈不是很認可征伐劉備的決定
因為紀靈也和關公交手過,認為關公確實是一員猛將,所以,劉備儘管兵少,但是並不好對付,所以,紀靈不太希望和劉備作對。
第三,就是如果這個時候不聽呂布的,很有可能立刻就有性命之危
所以,紀靈只能聽聽呂布有什麼意見再說,而且如果同時對付呂布和劉備兩個人的話紀靈心裡感覺更加沒有勝算所以,一定要先穩住其中的一方再說。
第四,就是紀靈聽完呂布的建議之後,感覺比較的可行
畢竟百步穿楊是沒有幾個人能夠造成的,而呂布轅門射戟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紀靈不是很看好呂布能夠完成這一項挑戰,低估了呂布的箭法和射程而已。
第五,就是紀靈有數萬大軍
而且紀靈本身是一個非常善於統兵的將領,加上他自己的勇武,而且有袁術的強大後勤力量作為後援,可以說紀靈完全不怕這兩方的任何一方,甚至是呂布他也沒有很放在眼裡。
第六,這些人在當時屬於士大夫,是一群非常有身份的人,講究的是君子重諾
畢竟季布一諾重於千金。所以,紀靈哪怕是違抗軍令,哪怕是再不想退兵都必須要退兵,不然會被天下人恥笑。
總之,紀靈不想退兵,也不怕呂布和劉備,只不過礙於面子,沒有辦法而已。
-
20 # 悟貴勤思
對於普通將領來說確實有難度,但對於呂布這種頂級武將來說難度並不大,不然呂布不會以此作為藉口逼紀靈退兵。
而實際上呂布只是給紀靈一個臺階下,同時也是敲打紀靈,別給臉不要臉,識相的趕緊滾!
紀靈也不傻,明擺著呂布要幫劉備。自己要是硬來,別說呂布輕輕鬆鬆就能把自己宰了,關老二和張老三這兩位活閻王,自己一個也打不過。面子再重要也比不過自己小命重要,既然呂布給了個臺階,紀靈趕緊的就坡下驢了!
轅門射戟,呂布有絕對把握,如果射不中,天下第一猛將可丟不起這人!
回覆列表
轅門射戟,主要是超遠距離,就象藍球比賽中的5分球,還沒設立。但對呂布這等超一流的高手來講,是有把握的。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轅門射戟的起因。
袁術欲伐劉備,先接呂布。布私以為自己地狹勢單,恐唇亡齒寒,因此假意相許。
時袁術手下大將紀靈驅大軍包圍劉備,形勢危急。呂布邀劉備,紀靈共聚。席間自做主張,以箭射戟,箭中兩家罷兵。如若有誰不遵約定,布將幫助另一方。
劉備兵微,樂得免於此戰;紀靈雖攜大軍兵臨城下,奈何如果不遵布意,則呂布、劉備聯手,他紀靈必致失敗。
所以,紀靈明知呂布雖當的和事佬,做的卻是拉偏架的勾當,但他也不敢同時抵敵兩方。因此,只好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