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醉書生

    武力值應該差不了太多,但是統帥能力方面差距比較大,張遼之子鎮守合肥把孫權按在地上摩擦,而個甘寧除了百騎劫魏國寨和破黃祖之外其他戰績一般最後還是沙摩阿射殺,綜合實力甘寧完敗。

  • 2 # 東嶽巍巍汶水幽幽

    既然孫權這句話是演義中說的,那一切論點論據當以演義為基礎,如果去爭論三國志或挖掘歷史,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那會陷入無休止的爭論。

    為了體現二人武力,膽量,智計,羅貫中分別給二人寫了完美的一個回目:張遼威震逍遙津;甘寧百騎劫魏營。當然兩段故事並不是出自於同一回書目,時間上有先後之分,張遼大戰在前,甘寧劫營在後。

    看這兩段回目的氣勢似乎有點旗鼓相當的意思,但其中取得的戰果有實有天壤之別。

    孫權親率大軍與張遼在逍遙津決戰。如果是面對的是曹操親身率兵前來,孫權再不自量力也應該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對手;但對的面敵將是張遼,他輕敵了,覺得機會來了。面對張遼李典樂進三人,兵多將廣的孫權是躊躇滿志成竹在胸。他多麼渴望透過一場大戰的勝利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有能力繼承守護自己的父親,號稱江東猛虎的孫堅所創立的大業,證明他孫權虎父之下無犬子;證明他孫權不比自己的哥哥小霸王孫策差多少!

    此時的孫權已經忘了孫策臨終前交待他的兩句話:“若舉江東之眾,決機與兩軍陣前,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以力保江東,我不如 卿“。”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策是說,戰場搏殺開疆拓土,孫權不如自己;善於用人治理國家自己則不如孫權。軍事上交給周瑜,治理國家依靠張昭。孫權在軍事上是不行的,既沒有父兄那般戰場搏殺的高超武藝,也無過人智謀,卻眼高手低盲目自信好高騖遠。

    孫權當要做的是提拔那些軍事上富有韜略智勇兼備的將領擔當大任,以彌補周瑜死後的空缺。雖然魯肅接替了周瑜的大督都之職,但演義中描述魯肅帶兵實在平庸,被諸葛玩弄於股掌之間,猶如孩童,當然這不過是演義醜化。但呂蒙才幹不次於周瑜,他才是接替周瑜的合適人選。給呂蒙配備得力的副將,領兵對決張遼,張遼決不是呂蒙的對手。但孫權不僅沒這麼做,把孫策的臨終告誡拋到了九霄雲外,還拿自己的短板去挑戰曹營名將張遼的長處,親自上陣,還美其名曰“鼓舞士氣”。他自己實戰搏殺既無過人之處,又無指揮才能,戰場上喜歡豬鼻子插大蔥~裝象,瞎指揮一氣,結果自然是主將無謀累死三軍,孫權十萬大軍被張遼打得潰不成軍。以至於提張遼大名,令東吳“小兒不敢夜啼”!

    相比張遼逍遙津大戰,甘寧百騎劫魏營膽氣更勝,一百個精銳士兵,馬摘鑾鈴,蹄包棉花,夜襲曹軍大營竟無一傷亡。但說白了也就是趁漆黑夜色敵我不辨在敵營匆匆轉了一圈。己方一百人無一傷亡也不可能給敵人造成多大的殺傷。最多幹擾敵軍一下~今晚別想睡個好覺了。如同今天部隊新兵連夜裡一遍又一遍的集合哨一樣,你可以暗暗罵他坑爹,但他就是不讓你好好休息。

    當然,論個人武力,甘寧決不次於張遼。二人捉對單挑也是半斤八兩,棋逢對手;可對應孫權那句話“足相敵也”!但看甘寧所取得的戰績與張遼大戰相比,猶如螢火之光之比皓月也!但是甘寧夜襲敵營好歹給大敗之後的孫權找回了一點點面子。那句“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除了孫權口頭上用來鼓舞士氣,聊以自慰外,就二人的戰績看,實在不足相敵也!

  • 3 # 不應該32

    這段話出自三國志裴松之註解版。也就是現在我們讀的三國志,裴松之把江表傳里加入到三國志的註解。

    江表傳是和三國志一樣是西晉作品,江表傳書本已經失傳。

    三國志是尊曹劉,貶東吳的作品,只有孫權被陳壽當做諸侯寫,而江表傳估計是看不下去,是一本美化孫吳的作品。

    江表傳曰:「曹公出濡須,號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權率眾七萬應之,使寧領三千人為前部督。權密敕寧,使夜入魏軍。寧乃選手下健喊兮湃耍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北軍驚駭鼓Y,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因夜見權,權喜曰:「足以驚駭老子否?聊以觀卿膽耳。」即賜絹千疋,刀百口。權曰:「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停住月餘,北軍便退。

    江表傳已經失傳,就不說了。說說原版三國志裡誰厲害吧!

    曹操徵烏桓,張遼以少勝多斬殺匈奴首領,匈奴人投降曹操,張遼一戰成名。曹操就帶大軍和烏桓鐵騎,進攻偷渡到濡須口的東吳。而關於百騎劫曹營的,只有(至二更時,銜枚出斫敵。敵驚動,遂退。寧益貴重,增兵二千人。)

    後來曹操退走後,留樂進張遼李典三人在合肥,於是孫權打完皖城攻到合肥。

    關於張遼傳記載的有(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同去的李典傳毫無記載,因為張遼這次看上去很猛其實死傷慘重,殺數十人,斬二將八百人去也就殺幾十個人。

    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張遼剛開始只有幾十個人逃出去,結果回來救走剩下的餘眾,也就是說張遼最後最多隻剩一百多人,張遼死了六百多殺幾十個人,我是沒看出比甘寧厲害多少。

  • 4 # 愛尚文史

    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這段話是甘寧百騎劫曹營後,東吳最高領導人孫權的當面誇讚。見於《三國志·甘寧傳》→裴松之引注·江表傳。不過那個時候,張遼還沒有威震逍遙津,不是他軍事生涯的巔峰時期。

    自從張遼以八百勇士威震逍遙津之後,致使江東諸將聞張喪膽,江東小兒不敢夜啼哭。

    此後才是張遼軍事生涯的巔峰期……

    自此江東無人再敢正視張遼。由他鎮守的合肥邊境,東吳絕跡不敢侵犯。即便是張遼抱病在身,孫權同樣不敢輕視,常常對諸將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所以甘寧能否匹敵張遼,不要過度去考慮之前孫權說的這句話。應該從甘寧的軍功表現逐一分析。

    當然!張遼威震江東是事實,但不足以證明甘寧的能力不如張遼。畢竟第二次合肥之戰是孫權親自指揮的。而且此次戰役結束之後,史書再也沒有甘寧指揮或者參與的戰役記錄。

    大概有兩種可能,要麼甘寧不久後逝世了,要麼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再上戰場了。

    那麼!甘寧能否匹敵曹魏名將張遼呢?

    毫無疑問,張遼是帥才,能夠擔當鎮守一方之重任。甘寧在統率方面,應該不如張遼。

    畢竟甘寧大部分戰役都是扮演的先鋒將領的角色。跨江破黃祖,南郡之戰,濡須口之戰,皖城之戰,荊南三郡爭奪戰,等等等等……甘寧所參與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出任先鋒大將的位置。雖然戰役表現非常精彩,但統兵不過數千之眾。

    ☞☞統率之才:張遼>甘寧

    然後先鋒大將,論作戰勇猛,論戰術性奇謀。

    張遼在鎮守合肥之前,一直都是扮演的先鋒將領的角色。期間也有不少經典的戰役。

    比如!解白馬之圍,勸降昌豨,攻討袁譚、袁尚,別巡趙國、常山,徵破遼東,擊破烏桓,勇登天柱山,威震逍遙津,等等等等……

    其中,威震逍遙津一戰,跟甘寧的百騎劫曹營如出一轍,堪稱經典。

    ☞☞戰術勇猛方面:張遼=甘寧

    ☞☞水上作戰:甘寧>張遼

    戰略方面:

    張遼沒有提出過比較精彩的戰略。

    反觀甘寧,初投孫權,就提出了一套與曹操爭奪天下的大戰略藍圖。而且得到了孫權的大力支援。具體內容如下:

    今漢祚日微,曹操彌忄喬,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脩,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權深納之——參考,《三國志·甘寧傳》

    甘寧的這套戰略方針,與魯肅的榻上策,孔明的隆中對,周瑜的二分天下之策,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且在孫權的大力支援下,他已經成功了第一步,剿滅了黃祖勢力。但令甘寧沒想到的是,劉表的突然暴斃,劉琮的舉眾投曹。進而終止了東吳與曹魏爭天下的腳步。

    ☞☞戰略全域性觀,甘寧應該強於張遼

    所以!甘寧與張遼兩大名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存在誰強過誰。甘寧應該可以匹敵張遼。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咱們從三個方面來比較甘寧和張遼:單挑廝殺的武藝,領兵打仗的水平,處理事情的頭腦。

    一、單挑廝殺的武藝

    甘寧這個猛將比較可惜。實際上,在東吳陣營中,甘寧才是真正的第一猛將。無論戰績還是還是殺傷率,都要比太史慈強很多。咱們來看看甘寧的戰績表:

    1.在夏口水戰中,一箭射死了凌操;

    2.沔口之戰,隻身飛躍上敵船,將鄧龍一刀砍死;

    3.荊州東門,伏擊黃祖,追射之,一箭射於馬下;

    4.三江口之戰,一箭射死蔡壎;

    5.赤壁之戰,潛入敵營,揮刀斬殺蔡中;

    6.赤壁之戰,追擊曹軍,一刀斬殺馬延;

    7.赤壁之戰,追擊曹軍,斬殺張凱; 8.皖城之戰,手執鐵鏈,冒箭雨首先登城,用鐵鏈砸倒朱光後砍死;

    9.彝陵城外,與曹洪大戰二十餘合,曹洪詐敗而走;

    10.合淝之戰,與樂進對戰,樂進不數合詐敗而走;

    11.合淝之戰,百騎劫曹營,攻曹操中軍大營,無一傷亡;

    12.合淝之戰,淩統對戰樂進,曹休暗箭射倒淩統的坐騎,甘寧一箭射中樂進面門,翻身落馬;

    13.猇亭之戰,沙摩柯率番兵突襲吳軍,甘寧病中迎戰,被射中頭顱逃走,死於富池口大樹之下。

    在甘寧的戰鬥生涯中,除了最後一戰捱了沙摩訶一箭之外,所有的廝殺都獲勝了。甘寧殺死或重傷敵將8名,戰鬥效率之高令人震驚。

    而與太史慈相比,太史慈一生中從來沒有斬殺過任何一個有名有姓的敵將,遠不如甘寧。咱們再來看一下張遼的戰績表:

    1.濮陽之戰,張遼與夏侯惇交鋒,無具體結果,可視為不分勝負;

    2.延津渡之戰,張遼與徐晃聯手夾擊文丑,被文丑第一箭射中盔纓,第二箭又射倒了坐騎;

    3.官渡之戰,與張郃對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4. 烏巢劫糧,張遼突襲蔣奇,蔣奇措手不及,被張遼斬殺;

    5.北征冀州,張遼與袁尚交鋒,戰不三合,袁尚敵不住,敗陣而走;

    6. 隨軍北征,張遼與沮鵠交鋒,戰不三合,沮鵠不敵,拔馬敗走,被張遼一箭射下馬去; 7.北征烏桓之戰,亂軍中正好遇到蹋頓,張遼奮勇將蹋頓斬殺;

    8.赤壁之戰,在混亂中,張遼一箭把黃蓋射下水中;

    9.葫蘆口突圍戰,張遼、徐晃和許禇三人圍攻張飛,掩護曹操撤退,被張飛打跑,“各自帶傷”;

    10.合淝之戰,張遼與太史慈大戰七八十回合,不分勝負;

    11. 逍遙津之戰,張遼與淩統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張遼參加的11場戰鬥,有勝有負,斬殺敵將3名,重傷1人。張遼有4場平局,分別是:夏侯惇、張郃、太史慈、淩統。

    如果論單挑廝殺的戰績,張遼確實遠不如甘寧。而且甘寧的戰鬥技巧十分全面,無論馬戰、步戰、攻堅、水戰樣樣精通,還善使各種兵器:刀、雙戟、鐵鏈,尤其擅長箭術,是三國諸將中射殺射傷敵將最多的。

    所以說,如果論武藝的話,甘寧要比張遼略勝一籌。二、領兵打仗的水平

    這其實沒有什麼爭議。張遼的綜合素質非常高,有勇有謀,對戰場形勢的分析水平極強,隨機應變,沉穩果決,還善於把握稍縱即逝的戰機。張遼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是個非常罕見的帥才。

    而甘寧呢,由於他出身不好,以前曾經做過江賊,被人藐視。他又曾經殺死過東吳的貴族將領淩統,這就得罪了東吳的貴族集團,在投奔了東吳以後,他屢屢受到眾人的排擠,沒有幾個人支援他。使他的戰功被埋沒,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所以,甘寧一直是被當做是衝鋒陷陣的猛將來使用,面對著戰場上的刀林箭雨各種危險,卻沒有機會成為獨領一軍的重將。

    所以比較兩人的領兵水平,差距還是蠻大的,張遼遠遠勝過甘寧。三、處理事情的頭腦

    論頭腦,張遼更是要比甘寧強得多。

    同樣都是降將的身份,張遼在曹操手下混得是相當不錯,因功升遷的機會多,更能夠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

    即使李典這樣的刺頭,張遼依然能夠將其收服,以為己用,可見其政治頭腦之高。

    而甘寧豪俠之氣,卻沒有太好的辦法應對東吳的官場習氣,一生委屈忍受,無法出頭,不能盡展大好才能。比起張遼,確有天壤之別。

    綜上所述,要論綜合能力,張遼要比甘寧強太多了。

  • 6 # 實史求是

    甘寧和張遼,誰更厲害呢?

    在遊戲設定中,大多是把張遼弄得更厲害些。這當然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了。

    如果粗略翻閱《三國志》的話,恐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張遼要比甘寧強。

    魏吳第二次合肥之戰,張遼加分太多。

    此戰張遼先是率800勇士對十萬(估計不過5、6萬)吳軍突襲,一度突擊到孫權帥旗之下,斬殺二將並殺死大量吳兵,使吳軍大亂且全身而退。之後又再次殺入重圍救出被圍士卒而出。

    張遼僅有800人,竟然與數萬東吳大軍激戰了大半天才退回合肥城中。令吳軍聞風喪膽,無人敢抵擋張遼!

    士氣受挫的吳軍攻打僅有7000餘人守城的合肥近半月,始終攻打不下來,又遇上疫疾,只得退兵。張遼趁機率領守軍追擊,斬殺東吳名將陳武,另一員虎將淩統身受重傷,孫權差點被生擒!

    此戰東吳幾乎是傾巢而出,呂蒙、甘寧、陳武、淩統、蔣欽、賀齊、陸遜、董襲、徐盛等名將重臣均在,卻被張遼以少勝多,慘敗收場。由此可見張遼的不同凡響。

    而且此戰也是張遼、甘寧二人在戰場上直接交鋒,甘寧雖然也表現不俗,但完全被張遼蓋過了風頭。

    所以,僅以這場戰役來看,張遼完勝甘寧。

    但是,這樣就下結論未免過於武斷。“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勝敗還不足以成為最終的評判依據。

    在這裡,我們非常有必要來回顧一下其餘幾次魏吳雙方爭奪合肥的戰役。

    第一次合肥之戰。

    赤壁戰敗後曹軍由劉馥留守合肥,孫權親率優勢兵力攻打合肥,隨行的有張昭張紘等人。吳軍圍攻數月不下,但合肥城牆卻有部分在雨中崩壞。危急之時,蔣齊向劉馥獻計,偽稱張喜率四萬援軍即將到達,派人出城迎接。孫權得知後信以為真,燒陣撤退。

    此次攻打合肥是在曹軍新敗之後,曹軍人心不穩。而且合肥守軍幾成孤軍,援軍又遲遲未到。結果卻是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數月不成,反中計被嚇退走。

    第三、第四次合肥之戰也是孫權親自派兵攻打的,結果都是吳軍損兵折將退走!第五次吳軍主帥是諸葛恪,結果同樣敗績。

    通過幾次戰役,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合肥是魏吳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因此魏軍在守城上下足了功夫,吳軍難以攻下。

    吳軍雖然在水戰中完勝魏軍,但攻城方面能力有待提高。孫權識人用人雖然高明,但帶兵打仗的確是短板。特別是在第二次合肥之戰中,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真是“主帥無能累死三軍”,反成就了張遼的威名!據說張遼之名在東吳能止小兒啼哭。甘寧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甘寧的高光時刻。

    公元213年,曹操親率四十萬(號稱)攻打濡須口,孫權率七萬軍隊迎戰,甘寧為前部督。一天夜裡,甘寧選100多名壯士夜襲曹營,弄得曹營大亂,斬數十人後全身而退。孫權大喜重賞甘寧並給他增兵兩千。孫權稱讚道:“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中相敵也。”

    雖然此次襲營戰果甚少,但甘寧能夠以區區百人衝入幾十萬人的曹營,殺人而還,並不比張遼在逍遙津遜色多少。

    攻破皖城,令張遼無功而返。

    公元214年,孫權親征皖城。呂蒙推薦甘寧為升城督強攻。攻城時,呂蒙親自擂鼓助威,甘寧身先士卒,手持練索攀上城牆。經過血戰,一舉拿下皖城,俘虜朱光。率軍來援的張遼聽說城破,只得退去。

    此次甘寧和張遼差點再次戰場相遇,否則定有一場龍爭虎鬥。

    向孫權建言奪荊州取巴蜀,是三國將領中極少有全域性戰略眼光的全才。

    ……寧陳計曰:”……寧又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圖之之計,宜先取祖。……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權深納之。

    ——摘自《三國志●甘寧傳》

    赤壁之戰前,甘寧初投東吳便建言孫權:殺黃祖後佔據荊襄,繼而攻佔巴蜀之地。他的建議比周瑜、魯肅之謀更具體。後來吳軍果然幹掉了黃祖,但由於種種原因,孫權並未足夠重視甘寧等人的策略,白白喪失了發展壯大的機會。

    另外,東吳過江征戰時,孫權喜歡親自掛帥,甘寧很少獨自帶兵征戰,才能並未完全發揮出來。

    綜合張遼、甘寧的戰績來看,兩人在多個方面旗鼓相當,都具有獨擋一面的能力。從知名度上來講,張遼略勝一籌。從戰略眼光來說,張遼不如甘寧。所以,孫權對他們的評價是比較中肯的。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 7 # 大飛熊騎士

    “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甘寧真的能和張遼匹敵嗎?這兩人毫無疑問都是難得的猛將,但是從正史上來說,甘寧是無法同張遼比擬的,因為二人的功績,地位並不匹配。簡單的說,張遼是從將成長為帥,名列號稱“五子”傳記中的第一位;甘寧一直是將,在人稱“東吳十二虎臣”的傳記中,位列第八位;傳記的位次通常就是從將領的資歷,功績,地位等綜合因素進行考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甘寧就不如張遼了。

    再看二人的成名作,先是張遼的逍遙津之戰,合肥之戰張遼以800人衝陣,殺數十人,斬將兩員,讓孫權軍一舉奪氣。這還沒完,孫權撤退,張遼追擊到逍遙津北,這一戰孫權差點不免。根據《淩統傳》《甘寧傳》可見孫權這一戰失敗的慘烈,孫權正是在呂蒙,甘寧,淩統死戰的情況下,才得以逃脫。特別是淩統,把三百親兵(都是彪悍的山越之人)都打光了,最後因為橋斷了,淩統還得隻身游泳逃脫。另外,孫權的愛將陳武也在這一戰中犧牲。這一戰絕對是東吳上下的夢魘,到了曹丕三路伐吳,孫權都要交代諸將小心張遼(此時病重)。這還不是最關鍵,這一戰可能造成東吳的戰略轉向,合肥打不過去,徐州打了怕守不住,由此只能選擇偷襲荊州,以建立長江天塹防衛線為要務。

    再說甘寧的“百騎劫曹營”,甘寧率百人衝擊曹操大營,斬數十級全身而退。這一戰導致曹軍被奪氣而撤退,孫權才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三國志》注引《江表傳》。從勇猛上來說,甘寧和張遼類似,但是張遼多殺了二將;從戰役結果來說,沒聽過曹軍對甘寧有多忌憚,東吳對待張遼的態度明顯不同,這方面甘寧大不如張遼;從戰役影響力來說,甘寧奪了曹軍的氣,卻不過導致對方撤軍而已,至少是人家全身而退了。但是,張遼的奪氣,是讓東吳上下一起忌憚,而且損失慘重,甚至有“張遼止啼”的典故;所以,總體來說,二人的代表作,張遼要勝過甘寧不少。

    再從官職地位親重上來看,張遼官至徵東將軍,後轉前將軍,都屬於“名號將軍”,而且越到後期身份越發貴重,即便曹丕也不例外。甘寧官至西陵(夷陵)太守,折衝將軍,當然西陵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亞於合肥,但是折衝將軍屬於“雜號”,和張遼的不在一個層面。除此之外,從貴重的角度來說,曹操曹丕父子對張遼的親近遠遠高於孫權對甘寧的親重。正因為如此,才說甘寧實際上和張遼不在一個量級。當然,張遼正規軍出身,又在丁原,董卓,呂布等河北軍,西涼軍這種強悍的部隊下帶過兵,無論是那一方面都比甘寧這樣的地方武裝出身的將領要紮實。

    但是,甘寧的能力也不差張遼很多,在益陽對峙關羽,讓其不敢渡江就可見一斑。其實說甘寧適合為將,不適合為帥,主要還是甘寧的自身性格造成的。甘寧最早在益州入仕,後轉投劉表部將黃祖,不受重用,最後才投奔孫權,還受到呂蒙的推薦。但是,甘寧一開始由於性格所致,孫權不太待見,最後還是呂蒙出馬,說服了孫權。還有淩統和甘寧的仇怨,也是呂蒙在宴席上化解的。可是,甘寧卻因為一個廚子,差點和呂蒙鬧翻,最後還是呂蒙的老母親出面化解了。再對比張遼在合肥,能讓樂進,李典這兩個最早跟隨曹操的“老傢伙”形成一股合力,二者在情商上就已經相去甚遠。

    所以,綜上所述,孫權說的“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無非是孫權聊以自慰而已。

  • 8 # 不沉的經遠

    甘寧和張遼相比,還是要差的遠了。

    “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第68回,張遼在逍遙津大破吳軍以後,曹操又率大軍前來增援。為了挫傷曹操銳氣,甘寧主動請纓率百人夜襲敵營,結果大獲全勝,曹軍猝不及防之下,任由甘寧在大營中左衝右突,最後不損一人而走。孫權大喜,親自前來迎接並說出了這句話。

    孫權說這句話,一是體現了他對張遼的忌憚,二是對於甘寧能扳回一分感到欣慰。但是從逍遙津之戰和百騎劫營兩戰的對比看,甘寧還是遠不如張遼。

    逍遙津之戰是在吳軍猛攻合肥之時發生,此時吳軍兵力佔據了絕對優勢,曹操又遠在漢中,救援不及。但是張遼卻抓住戰機,以樂進誘敵。自己和李典突擊孫權。吳軍大敗,淩統手下三百人全部戰死,呂蒙和甘寧的前軍也損失大半。這一戰殺得江東軍膽寒,小兒聽了張遼之名也不敢夜啼。孫權不得不撤回濡須,從江南調援軍再打合肥。因此張遼這一戰爭取了時間,曹操得以率軍趕回增援合肥,戰略上的意義也非常重大。

    而甘寧百騎劫營只是利用曹軍夜間守衛鬆懈之時殺了一個出其不意,雖然殺的熱鬧,但是第二天曹操就命張遼率軍出來挑戰,第三天又率大軍五路攻打濡須,擊破吳軍,幸虧陸遜率援軍趕來,孫權才避免了大敗。可見甘寧劫營實際造成的損失並不是太大,曹軍根本沒有傷筋動骨。

    所以甘寧百騎劫營戰果不如張遼的逍遙津之戰,戰略上也沒有什麼影響,兩者不能相提並論。孫權這麼說,只是為了鼓舞士氣而已。

  • 9 # 初心如舊

    “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張遼與甘寧能匹敵嗎?

    這句話是孫權說的,背景非常有意思 : 建安二十年(215)對孫權來說,是一個特殊年份,因為這一年,孫權幹了好幾件大事。按照先後順序 : 看《三國志.先主傳》【 二十年…… 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 這裡說,孫權這一年派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聽到訊息,火

  • 10 # 瘋馬哥

    我認為能,陸戰張遼略勝一籌,但是水戰甘寧絕對會力壓張遼,總體上甘寧還要略勝張遼一籌,甘寧與張遼都有戰略頭腦,三國志記載從甘寧歸降東吳給孫權就天下形式做出的建議就非常有見地,所以那些說張遼強於甘寧的人可以閉嘴了。

  • 11 # 我家的貓叫皮蛋

    張遼是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而甘寧則是東吳“十二虎臣”之一,但是演義和歷史是不能混淆的,下面我就就演義和歷史兩個方面來比較一下。

    演義中甘寧VS張遼

    民間著名的二十四名將打油詩“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夏侯惇,夏侯淵),二張(張遼,張郃)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在二十四名將武藝排名中,張遼位列第十三名,甘寧位列第十七名,張遼高於甘寧。

    而在實戰方面:

    張遼武藝優秀,張遼早在呂布陣營時就曾和曹操宗室大將夏侯惇大戰數十合不分勝負,歸順曹操後和袁紹集團作戰表現優異,官渡之戰和張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數合擊敗呂虔、一合秒殺蔣奇、三合殺敗袁尚、射殺沮皓、遠征烏桓時在萬軍中突擊斬殺蹋頓、赤壁之戰射傷黃蓋、合肥大戰八十合戰平太史慈、五十合戰平淩統,張遼的武藝箭術都很不錯。

    甘寧早年在劉表大將黃祖麾下,射殺了東吳大將凌操,轉頭東吳和劉表作戰射殺黃祖、蔡曛;赤壁大戰射傷曹將樂進,水戰砍死了曹將鄧龍,斬殺馬延、張凱、朱光。

    張遼和甘寧死的都很憋屈,,張遼隨曹丕征伐江東,曹軍水戰被東吳徐盛擊敗,曹丕登岸逃亡時,東吳大將丁奉從岸邊殺至,張遼為保護曹丕上前迎敵,卻被丁奉以箭射其腰,回營後不治身亡;甘寧在夷陵之戰的時候,被蜀漢蠻將沙摩柯一箭射中額頭,逃到一棵大樹下坐著死去。兩人都是中箭而亡,死法很相似。

    就武藝而言,張遼和夏侯惇、張郃、太史慈等一流武將都交過手,也斬殺過不少二三流將領;甘寧雖然也殺了不少二三流將領,但是缺乏和一流名將交手的戰績。

    總體而言演義中張遼略勝甘寧。

    歷史中的張遼VS甘寧

    歷史上的張遼更出眾,因為演義中的張遼中規中矩完全按歷史描述,張遼在曹魏集團地位很高,功勞卓著為曹魏立下奇功,勸降昌豨,參與平定袁氏集團,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勇闖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威震東吳。

    張遼是東吳剋星,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大軍 ,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 差點活捉孫權 。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

    張遼不僅是“五子良將”之首,還入祭曹操的武帝太廟地位崇高,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是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曹魏集團只有兩人入選另一人是鄧艾。

    甘寧於公元208年率部投奔孫權,從此為東吳集團建功立業。從周瑜攻曹仁奪取夷陵,從魯肅鎮益陽對峙關羽,從孫權攻皖城擒獲朱光。曾經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斬得數十首級而回。在逍遙津之戰,他保護孫權蹴馬趨津,死裡逃生。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甘寧只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歷史地位遠不如張遼,戰績也比張遼遜色不少,歷史上甘寧是被張遼擊敗的諸多東吳將領之一,歷史上甘寧和張遼都是病死的。

    綜合來看無論演義還是歷史張遼都勝過甘寧,尤其是就歷史而言張遼遠勝甘寧。

  • 12 # 叢中笑6603

    孫權說這話沒錯,甘寧是孫權的一員大將,武藝高強,而且心胸比較寬廣,不計前嫌刀下救淩統,就是一個例子。

    但張遼不同,他不但武藝高強,而且能攻能守。在逍遙津,面對孫權的大軍,毫不畏懼,戰中有謀,令孫權大敗而回,從而威鎮逍遙津。

    這樣一比,就清楚了,就張遼和甘寧二人比較,張遼略勝一籌,甘寧差一些。

  • 13 # 使用者1653783854689

    張遼威震消遙津。一個呂布手下的降將,曹操的愛將。放手領兵的只有曹仁張遼和夏候淵,夏侯惇都不中,博望都快給他燒死了。

  • 14 # 布氣333

    《三國演義》張遼,其實武藝一般,主要是人緣好,帶兵打戰,說話中用,別人願意鼎力合作,才被曹操看重,,,,但是,單論武藝PK,張遼不如甘寧,,,,甘寧原是江湖大盜,武林俠客,,,精通的武藝,多得很,,,,刀,箭,流星錘,飛爪鉤,,,,就連關羽都怕甘寧,甘寧咳嗽一聲,關羽不敢妄動

  • 15 # 愛家4561

    懷記得合肥之否,文遠殺得呂蒙甘寧死命逃往河南,孤有甘興霸,瞎吹,呂蒙甘寧鼠輩,被文遠殺得屁滾尿流,何談其勇。

  • 16 # 豬扒界娛樂

      相信對三國曆史比較感興趣的朋友會知道這樣一句話:“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相敵也。”這句話是出自《三國演義》的,不過歷史上的孫權也確實說過這樣的話。

     張遼是曹操手下有名的猛將,孫權說這樣的話,也是對甘寧的器重和褒賞。不過說這句話的時候,孫權還真就沒有嘗過張遼的厲害。

      

      《三國演義》中的時間順序

      張遼對孫權造成的最大的心理陰影必然是“逍遙津之戰”,差一點活捉孫權,打得江東小兒聽到張遼的名字不敢哭鬧。

      普通百姓都這麼大的陰影了,何況當事人兼經驗包的孫權;而孫權說甘寧足以與張遼匹敵的原因,是因為甘寧成功執行“百騎劫營”的任務,以一百多騎兵突入曹操軍營中亂殺亂砍,然後成功撤出來。從這兩件事上來看,張遼和甘寧都是曹操和孫權手下的驍將,用來做對比也是比較合理的。

      

      在《三國演義》小說當中,“威震逍遙津”的順序要早於“百騎劫營”。孫權攻打合肥,結果在逍遙津附近讓張遼一頓暴揍,北都找不著了,也不想找了,只顧往南逃。雖然如此,孫權仍然沒有放棄對合肥的進攻慾望,決定再次北上。曹操這邊也從漢中撤軍支援合肥。

      孫權為了折曹操軍隊的銳氣,派甘寧帶領一百人踹營,把曹操軍營搞得一團糟,自己加上一百的騎兵全部都全須全尾地回來。這件事真是給孫權長了臉,於是孫權才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

      《三國演義》中的邏輯沒有問題,張遼剛剛打了江東軍一個落花流水,他的名字和影響力在江東集團中肯定很深刻;甘寧回身抽了曹軍一個大嘴巴,算是有來有回,孫權必定要拿這件事做文章,打擊張遼的威望,提升己方計程車氣。但是實際上,《三國演義》的時間線與歷史上的時間線有很大的出入。

      

      《三國志》中的時間順序

      

      一、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勝利後,孫劉聯軍開始反攻階段,孫權率軍進攻合肥,張昭進攻當塗,但張昭沒有成功,孫權被蔣濟以疑兵之計嚇退。

      三、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十月,曹操在掃除了關中地區的威脅後,決定對孫權用兵。而孫權獲得這個資訊,在巢湖和長江之間的濡須水上建造濡須塢,增強防禦力量。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一月,曹操進攻到濡須口,孫權和曹操在濡須口僵持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期間有過一些戰鬥和摩擦,互有勝負,但在整體上沒有太好的進攻機會。曹操擔心春季水漲,於是放棄對濡須口的進攻。

      四、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孫權進攻皖城,成功攻取皖城,擒獲廬江太守朱光,擁有一個長江以北的進攻淮南地區的橋頭堡。

      六、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孫權趁曹操攻打漢中的時候,率領十萬大軍圍攻只有七千守軍的合肥。就是在這次戰役中,孫權在合肥城下被揍一頓,撤退的時候在逍遙津又被揍一頓,留下“孫十萬”的佳話。

      

      按照《三國志·吳書·甘寧傳》中的記載,甘寧參與了建安十九年五月的“皖城之戰”和建安二十年八月的“合肥之戰”。“百騎劫營”的具體發生時間,根據不同的史料存在矛盾。

      按照《建康實錄》的記載,是在建安十七年的第一次“濡須之戰”;但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是發生在“皖城之戰”與“合肥之戰”之間的時間段,那也就是建按十九年七月的那次軍事行動。在《甘寧傳》中明確記載為“後曹公出濡須,寧為前部督,受敕出斫敵前營”,所以小編判斷這次軍事行動的目標是濡須口,也算是曹操和孫權之間的第二次“濡須之戰”。

      

      “威震合肥”與“百騎劫營”的對比

      

      張遼以八百人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突入到孫權的大軍當中,張遼手刃幾十人,還殺死了“江表十二虎臣”中的陳武,進逼到孫權面前;孫權登高避險,指揮軍隊包圍張遼,又被張遼成功逃脫(逃出去一次後又進來救走自己的部下),《三國志》對這件事的評價是:“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透過這次突襲,張遼成功打擊了江東軍計程車氣。

      而甘寧“百騎劫營”的事情和張遼的差不多。當時曹操號稱四十萬(實際上不清楚)進攻濡須,孫權以七萬人抵擋,命令甘寧趁夜進攻曹操的前營。

      甘寧手下有三千人,劫營的時候只選了一百多人,飽食一頓後趁夜拔除曹操軍營前的鹿角,突入營中斬殺幾十人。等到曹軍反應過來的時候,甘寧已經成功撤退。這件突襲當然也起到打擊敵人士氣的目的。

      

      從情況上來說,“合肥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懸殊,以七千對十萬,如果張遼沒有突襲成功,合肥的情況會更加岌岌可危,而甘寧的背後還有幾萬江東軍,張遼對戰局起到的作用高於甘寧;從戰鬥上來說,張遼雖然是突襲,但也和江東軍真刀真槍地幹上一回,而且是反覆衝殺,而甘寧則是趁夜破壞防禦工事,進去殺了幾十個人就跑了,在戰鬥強度上也不如張遼;從戰績上來說,張遼和甘寧都是小股部隊突襲,殺傷並不會太多,但張遼殺了陳武,擊傷徐盛,打退宋謙,這個戰績還是比“百騎劫營”耀眼的。

      總而言之,孫權認為甘寧可以和張遼相匹敵,那時候他還沒有過被張遼打崩的經歷;後來的張遼也用一次精彩的防禦反擊戰證明了自己,不愧是“五子良將”之首。

  • 17 # 不明不知1

    個人認為張遼遠遠不如甘寧,張遼這人很卑鄙,和李典不和,就故意帶李典去孫權大軍送死。

    而李典也是死於敵手,也就是李典被東吳殺了,張遼還生怕李典不去送死。想想就知道,李典一個書生為什麼張遼不怕李典拖後腿非要李典去,原來就是為了殺李典

  • 18 # 流雲天下

    三國曆史上有三次著名的襲營行動,分別是張遼逍遙津之戰中800勇士突襲孫權大營、濡須之戰中甘寧百騎劫曹營、樂嘉城文鴦突襲司馬師大營,前面兩次經常會被拿出來作比較,孫權在甘寧百騎劫營後甚至說過:“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那麼甘寧和張遼能匹敵嗎?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做個比較。

    第一,能力和地位

    三國有九人入選武廟,其中就有張遼,而且張遼還是曹操麾下眾多名將中唯一入選武廟的名將,論後世地位甘寧遠不能和張遼相比。

    張遼戰功赫赫,三國罕有名將比得上張遼,論戰功也只有周瑜和陸遜可與張遼相比,甚至連同樣入選武廟的關羽、張飛、呂蒙都不如他,更不用說甘寧了。

    第二,論個人武力

    演義中張遼的武力並不十分突出,不過正史中的張遼卻相當厲害,至少比他在演義中厲害多了,比如白狼山之戰張遼陣斬驍勇的烏桓單于蹋頓,這是三國正史少有的單挑,幾乎可與關羽斬殺顏良媲美;再比如突襲孫權大營時:“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一人斬殺數十人和兩員大將,正史中的張遼武力可能僅在關羽、張飛、呂布、孫堅等人之下。

    甘寧在正史中的武力並不突出,至少正史中對此記載很少,肯定不是張遼對手。

    第三,襲營的難易程度

    張遼800勇士在天明之前突襲孫權大營,雖然一時佔據了上風,但孫權畢竟有十萬大軍,所以反應過來的孫權把張遼團團圍住,張遼相當於是殺出一條血路突圍而出的。

    甘寧的百騎襲營又是如何呢?

    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

    僅僅拔除了鹿角衝入營內,只是在外圍衝殺,沒有也不敢深入到曹操中軍大營,殺了幾十個人就呼嘯而出,難度遠遠不如張遼襲營。

    所以孫權所言:“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其實有點自欺欺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甘寧都遠不能和張遼相比。

  • 19 # 四川達州人

    我認為「不能」

    甘寧差距張遼太遠。

    207年白狼山戰役,張遼受曹操令做全軍總指揮,大破烏桓及殘袁聯軍,斬烏桓蹋頓單于,俘20萬,曹操得精銳騎兵4萬。

    張遼,一戰封神。

    215年合肥戰役,張遼等8000士兵防禦孫權十萬大軍進攻,兩次突襲成功,幾乎俘虜孫權,自此張遼大名對江東有止哭作用。

    正因為如此,唐代評古今64將,張遼配享武廟,列左翼第14位,在同時代的名將黃埔嵩之後,關羽、周瑜、陸遜之前。

    呵呵,甘寧?

  • 20 # 大王小娛樂

    張遼和甘寧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一個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曾是呂布麾下猛將,投降曹操後不僅陣斬烏桓單于踏頓,而且在逍遙津之戰時先是以800勇士夜襲孫權大營並突圍而去,隨後在孫權撤軍時圍追孫權並差點活捉之,自從威震江東;一個是江東悍將,為十二虎臣之一,武力僅在孫策和太史慈之下,曾是名動江湖的“錦帆賊”,濡須之戰中以百騎劫曹營還曹操以顏色,以至於孫權激動之下興奮異常說“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說“你曹操有張遼也沒啥了不起,我有大將甘寧勇猛不在張遼之下,我不怕你,儘管放馬過來。”

    以此看來,甘寧真的可以和張遼相提並論?要回答這個問題不難,其他的都不提,就只分析比較下成就兩人名聲的各自巔峰之戰,逍遙津之戰中的張遼八百人夜襲孫權大營和濡須之戰中甘寧的百騎劫營來做個比較,看看甘寧是否堪與張遼匹敵?因為演義中的資料有點水分,而且奇怪的是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八百人夜襲孫權大營演義中隻字未提,反而是甘寧的百騎劫營描寫得比較詳細,那我們就從正史中去尋找答案。

    先看張遼八百人夜襲孫權大營,關於這場大戰《三國志》和《資治通鑑》都有提及,而且說得都差不多,此處摘取《三國志》中對此的描述“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

    再看甘寧的百騎劫營,《三國志·吳書·卷十》裴注引江表傳雲中對此有描述“權密敕寧,使夜入魏軍。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

    對比下這兩次夜襲:甘寧只是把曹營門口的鹿角等障礙物拔除,然後百餘人殺入曹營斬首數十級,此時已經驚動了曹軍,於是甘寧撤軍而回,相比較演義中的描寫就誇張多了“甘寧只將百騎,左衝右突。曹兵驚慌,正不知敵兵多少,自相擾亂。那甘寧百騎,在營內縱橫馳驟,逢著便殺。各營鼓譟,舉火如星,喊聲大震。甘寧從寨之南門殺出,無人敢當。”,其實遠不是那麼回事,估計是深入曹營沒多遠殺了幾十個值守計程車卒就撤退了。

    再看看張遼,他是“先登陷陳”也就是衝鋒在前親自斬殺了兩員大將和幾十人,並且是一路高呼“吾乃幷州張文遠也!”一直殺到孫權的中軍大帳,把孫權圍在高冢時估計是這麼說的“孫權小兒,可敢下來一戰!”;在孫權大軍合圍之際先是幾十人突出重圍,在眾人齊呼“將軍棄我乎!”又殺入重圍,最後是孫權大軍“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眼睜睜的看著張遼率眾突圍安然離去。

    這樣一對比其實就很能看出雙方的差距了,相對於逍遙津之戰中的張遼八百人夜襲孫權大營的真材實料,濡須之戰中甘寧的百騎劫營水分就比較大了,無論是戰績還是個人的悍勇甘寧都比不上張遼。至於孫權說的“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很有一點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雞里奧寶典刷蓮花方法,“每天快速刷滿,玩家直言用了就送封號套餐”,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