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詩任

    《民間流行打油詩》

    詩人鬱悶才思湧

    信手拈來露真情

    散文分行詩來充

    怨氣沖天苦難經

    人見人憐貌不驚

    貴人提攜媒體捧

    詩集出版人氣升

    粉絲增加上熒屏

    有人關注有人痛

    詩人本該受尊重

    時有作品辣眼睛

    有的詩句蠻生動

    偶見成品藏害蟲

    且莫固執行不通

    觀察事物心若冰

    多寫社會好事情

    抗擊病毒大背景

    匹夫有責民族情

    網路強大真神通

    有人突然一夜紅

    網紅其實一陣風

    風過花傷如幽夢

    守住底線唱英雄

    弘揚正氣頌光明

  • 2 # 田昌林

    打油詩也是一種文學藝朮,它只是不像古詩那樣嚴格的要求!但它灰諧,幽默,深受人們的喜愛,它通俗易懂,是普通百姓不可缺少的一種民間藝術!

  • 3 # 南臺老家院

    這個觀點呢,我個人是不同意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文學是什麼?文學是記錄,表現,反映歷史,社會百態生活,是人這個群體發展進步的重要的思想武器。

    其次,文學產生在什麼地方,雖然說起來文學一聽就是有文化人做的東西,沒有文化做不了。但是呢,我們縱觀古今和內外,除了上層精英階層有文學創作外,在中間階層也有創作,大家所在階級不同,文學創作的領域和採用的素材,面對的受眾也是不同。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也有文學創作,這個可能被上層和底層群眾忽略了。順口溜,打油詩,街頭藝人等等,因為大家把他們當做一種生活步驟,所以導致他被忽略了。

    我們認真思索和解讀這些由社會底層人民創造出來的文學,他們朗朗上口,表達精確,不矯揉造作,簡單明瞭,很直觀的就能將某一社會狀態,某一社會領域,某一社會時期反映出來。這些才是最偉大的文學創作。

    階級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產物,文學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產物,階級有階級性,文學也有階級性,但是這並不能否定打油詩的文學性。所以,我不認同這個問題的看法。

  • 4 # 考研湖南

    這個是不同意的。

    首先,文學是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如果雅是生活的點綴,那俗更是生活的原色,從這個角度來說,文學本身就不是特指“大雅”,還包括“通俗”。

    其次,打油詩也是一種文學形式,輕快明朗,平易近人,更貼近文學的原始形態——文學是發展的,在文學萌牙時期,其必然是接近打油詩的樣子。我們熟知的《詩經》,她其實也是打油詩的,顯然我們不認為她“不雅”。

    第三,打油詩更容易為大眾接受並使用,其表意明確,而又化繁為簡,也是需要作者努力構思,醞釀再三的,這種腦力思考的精華,也足夠登堂大雅。

    以下附上小生拙作的打油詩《鄂城新換帥》,表達對湖北和武漢同時更換最高地方長官,為疫情防控帶來新氣象的期待!

    鄂城新換帥

    國強超良非能幹,

    錯失良機疫情散。

    滬魯良將齊赴漢,

    敢叫危城生機煥!

  • 5 # 使用者3385340641

    詩詞是一種文學體材,當然是要遵循詩詞格律的。但是隻要意境深遠,能夠提高人們的思想!也是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在詩詞剛剛興起的時候,就沒有格律之說!

  • 6 # 玉蝶侵梅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即然是“打油詩”證明也是詩,“打油詩”幽默,詼諧,通俗易懂,更能讓大眾接受。說它登不了大雅之堂,這大雅之堂,究競是如何的高貴神聖,是那路大仙在那裡把持著嘞?進不了大雅之堂。就在民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民間是它藏身的港灣,大眾是它生長的土壤和搖籃。“打油詩”更貼近於人民,更容易讓人所掌握,是詩文化不可惑缺的一脈。但願它能在民間茁壯成長,發揚光大。

  • 7 # 南山禪月

    "打油詩"比較按地氣,通俗易懂,特別是寫一些人民群眾生活中喜聞樂見、風趣幽默的事物,還是比較好的。

    大雅之堂的詩,比較專業、講究、嚴格,在對仗、平仄、音律、文學水平,內容意境上追求比較高雅的格調,書卷氣較濃。

    文化藝術向來是雙行線,包括書畫藝術,也有文人書畫與民俗書畫的區別。文學氣濃的登大雅之堂,民俗的流傳民間,各有各的美。“打油詩”不需要去登大雅之堂,活在自己的土壤中,更充滿生機。

    這就象魚生活在水裡,沒必要去天空陪鳥兒,到陸地伴牛羊一樣。大雅有大雅的美和樂趣,通俗有通俗的美和快樂,各行其道,不亦樂乎!

  • 8 # 李相禪

    在我們想象中,打油詩都是一些不成大器的文人寫的。其實,許多文豪都寫過打油詩。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一個號稱“詩仙”,一個號稱“詩聖”。他們一樣也有打油詩流傳於世…

  • 9 # 萌吉美術教室

    由於打油詩內容通俗易懂,創作難度不大,加上便於記憶,很容易在社會上流行。

    打油詩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一些打油詩不能成為詩,但也有一些打油詩寫得很有味道。

    打油詩有其獨特的魅力。首先打油詩通俗易懂,其次打油詩輕鬆悅人。

  • 10 # 博哥哥vlog

    在我們想象中,打油詩都是一些不成大器的文人寫的。其實,許多文豪都寫過打油詩。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一個號稱“詩仙”,一個號稱“詩聖”。他們一樣也有打油詩流傳於世…

  • 11 # 遠來的歌

    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西晉打油詩

    江上一籠統,井上一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唐.張打油

    戴眼鏡,夾皮包。會作報告,會提高。打起仗來往後跑。——許世友諷刺張春橋

    模範不模範,從東往西看。東頭吃烙餅,西頭喝稀飯。——趙樹理《李有才板話》

    要問女人有幾多,我也不知多少個。昨天一孩喊我爹,不知他娘是哪個。——“三不知將軍”張宗昌

    如何?打油詩可登文學大雅之堂吧!

  • 12 # 任園林

    沒有打油詩的開始,就不會有格律詩的成全,我們不是古人,整天可以在文字堆裡去找仄平。我們只是從愛好古詩詞起步,走得不穩,門檻低一些,邊學邊寫,打油開始,逐步進步,越寫越精,精益求精,成全了作品,也成全了自己。要想超越古人,那是不可能的,只要從中受益,腹有詩書氣自華,能超越自己就行了。

  • 13 # 博遠詩社春野

    打油詩是為勞動人民一種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一種詩,文化沒有雅俗之分,人人都有創作的權利,書寫打油詩的人抒發情感簡明直接,而我們常見的詩多為借物言情,喻景於情,更含蓄一些。從這個角度來看,打油詩更勝一籌。不過打油詩不利於傳播,正規詩體對仗工整,字字考究,下的功夫更深一點。

  • 14 # 登攀

    這個觀點我不同意。原因如下:

    1、從題材上看,打油詩也被稱之為”詩”,也是“詩”的一種,只不過不太講究格律,平仄,押韻,比較隨性。試想想看,群眾演員就不是演員嗎?僅憑一兩個人,能演出來轟轟烈烈,氣壯山河的場面嗎?

    2、從內容上看,打油詩生僻的字,詞都比較少,比較通俗易懂,更容易被人接受,受眾面廣,各個階層的人都能看,也愛看,樂看。比如這一句:今春風水好,雨足潤禾苗。你看,田間地頭的農民叔叔都能看懂,還不繞口,你說它就不是詩嗎?

    3、從創作者的角度看,現今人們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在平凡的人中間也湧現出了很多“草根詩人”,格律不太懂,平仄不太會,但他們寫出的詩詞卻很接地氣,充滿正能量,人民群眾很喜歡品讀。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成功,應當予以充分肯定。“三句半”喜聞樂見,你說它就不能被稱為一種曲藝形式嗎?

    所以,要把打油詩作為一種有益的補充,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不斷的修正中,讓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律詩一樣,越寫越好,湧現出更多優秀的詩人。正所謂:打油也是詩,不可來敵視。你寫我也寫,詩壇更熱烈。

  • 15 # 豈有此理乎

    什麼叫大雅之堂,不就是按照古代的平仄關係寫成的格律詩嗎。都什麼時代了,還抱著復古銥缽不放。白話文和自由詩,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登不登大雅之堂不重要,也不是由少數人來評判的,重要的是老百姓喜歡,才是評判的標準。

  • 16 # 藝術收藏投資指南

    當今社會對詩詞重視程度不夠,才導致對打油詩有偏見 。

      打油詩,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於平仄韻律,要求的文學知識和格律不高,便於普通人口耳相傳。同時是由於社會的動盪不安,人們對現實的批判,對社會的認識以及面對生活所表達的一種形式。打油詩,創造起來較易,便於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便於記憶等。打油詩流傳開來。

      打油詩是典型的俗文學。也許正因為這“俗”,一些“正統”文人才把它視為旁門。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說:“思想文藝上的旁門往往比正統更有意思,因為更有勇氣和生命。”周作人對旁門文藝的高度評價,也適用於對眾多名人打油詩的評價。許多精彩的打油詩確實比好多正統的詩歌更有意思。打油詩的魅力在於它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故事性,還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詩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譏諷,包容文史知識,體現名人的個性、愛好、軼事和思想,而且很多與詩有關的故事也很生動有趣。打油詩正如愛因斯坦給卓別林的信中寫道:“你的電影,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看懂”,而顯得同樣偉大。

  • 17 # 風中的葉21

    不管別人學問深淺,別人至少有勇氣讓大家去靠近,我看有學問人也沒有多少,別笑人家長短,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循序漸進不是嗎

  • 18 # 秦一農夫

    "有人說《打油詩》難登文學大雅之堂"。首先農夫認為持這種觀念的人是不對的,是一種非常"陳舊"的觀念。為什麼呢?這還得從什麼是"打油詩"說起。

    據說唐朝有一個名叫張打油的人,只讀過很少的書,是個一般文人,還有人說是個種地的農人。他寫了一首名為《雪》的詩:"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短短二十個字,雖"詠雪"通篇未出現一個雪字,但雪的形神卻躍然紙上,通俗易懂,詼諧幽默,風趣逗人,很受一般老百姓的喜愛。後來人們便把這種用俚語俗言寫成的,不受任何章法約束的詩稱為"打油詩"。可是這種“打油詩"雖然老百姓喜愛,一般社會上的所謂"高雅文人"對其是"不屑一顧"的。認為"打油詩"過於粗俗,即不講究格律,又不注重對偶和平仄,甚止不承認它是詩,是難登文學這個大雅之堂的。所以流傳至今的大量古人詩集是難覓其蹤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打油詩"的發展和傳承。另外從古至今寫作“打油詩"的人都是一般普通群眾,那些名人雅士是很少光顧的,即就偶爾為之,也決不用真名,以免比人瞧不起。其實從古至今,寫得好的"打油詩"是很多的,例如它的鼻祖張打油本人寫的這首《雪》本身就是寫得很好的一首"打油詩“,無論遣詞用字,都非常貼切,工整,風趣幽默,無可挑剔。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很多報刊雜誌都流行一種文學體裁,名曰"小品文",短小精悍,風趣幽默,專門譏諷社會上的不合理現象,很受讀者喜愛。到了八,九十年代,小品文不見了,卻出現了"小品",(不知它是否是小品文的延伸和發展,筆者就不得而知了),其特點和作用和“打油詩"差不多,是非常受觀眾喜愛的。

  • 19 # 當代中國文藝

    不同意這個觀點,畢竟要"百花齊放"才好。打油詩接地氣,露骨,更能深刻的表達意思,而且韻味十足,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和流傳,從而起到很好的教育警示或表彰的作用,是其他體裁的詩文不能代替的。

  • 20 # 獅行天下76588555

    朦朧飄渺眼前紗

    耳聞烏啼難見鴉

    俯看宛如仙境在

    不知何處是吾家

    獅行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YG被LGD零封,AG6.6感到不可思議:“為什麼762的娜可露露不吃線?”,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