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分眾傳媒老總江南春稱,“現在很多人教育孩子德育體美多重發展,什麼都學,我認為什麼都做,就等於什麼都不做。像我兒子,從7歲開始,我就停掉他所有的卡通,家裡只有一個節目,就是馬雲的演講。” 這種育兒方式可取嗎?
4
回覆列表
  • 1 # 我也想up

    我認為不可取。

    第一,孩子就要有孩子本來的樣子,要遵從他的天性,童年只有一次,不能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第二,馬雲的演講就在那裡,他有一輩子的時間去看,何必急於一時呢,而且為什麼要學馬雲,做自己就夠了,世界上只有一個馬雲,任何人都無法複製

    第三,孩子其它的不接觸,也不看動畫片,那他和同齡人和同學們聊天聊什麼,聊馬雲嗎,人家一定以為他是神經病,長此以往,他不斷地被否定被排擠被孤立,這種壓力是一個小孩子能承受的嗎?

  • 2 # 旅遊說

    孩子正處於接觸更多新鮮事物的時期不要給孩子太多的人生的枷鎖,讓孩子自由發揮去發掘自己的興趣點,這樣會限制他們的發展我的觀點是不建議

  • 3 # June姐

    光看馬雲的演講就想培養下一個馬雲嗎?

  • 4 # 半兩溫柔418

    如果是我,應該不會只讓孩子看一樣東西,我自己也是比較喜歡多種事情去嘗試下的人,所以會讓孩子多方面的去體驗,去感受下,然後著重選擇一到兩樣給以發展。而且,童年沒有動畫片,沒有玩樂,覺得也是一種缺失,除非孩子確實喜歡看那些演講的片子而不喜歡動畫片。

  • 5 # 暈導

    你可以幫他錄一個馬雲演講模仿秀,等他長大瞭如果成了馬雲那樣的鉅子,那這段影片將是一段傳奇佳話,如果沒有成為成為鉅子,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值得回味的趣事。

    另外,古時候有3個孩子也是從小就關注和研修大人的事,他們是嬴政,蒙恬,趙括,都是有極大的天賦卻在情商上吃了大虧,所以,以史為鑑,多搞些挫折教育,對他們長大了有好處。

  • 6 # 前端Bart

    成功是實踐鍛煉出來的,不是靠書本學來的,更是雞血式演講無法傳授的。所以教育孩子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多實踐,你想讓孩子哪方面成功就創造那方面條件,彎路遲早要走,而且無法繞過去,早走必過的彎路才能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看來我該吃藥了,又以為自己是偉大的教育家承擔著祖國未來教育重任

  • 7 # 糖糖小Wei

    我認為不可取。現在的孩子要適應社會,全方面綜合發展。如果讓7歲的孩子什麼動畫片都不看有點扼殺孩子的天性,只看馬雲的演講,凸顯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太心急了,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建議家長慢慢培養孩子吧。還是建議讓孩子適當的時間看下動畫片吧。

  • 8 # 小樹育兒

    孩子喜歡的動畫片給停掉了,只看馬雲演講,孩子是沒有選擇的無奈之舉嗎?表示理解孩子,我家裡不讓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會選擇換頻道,即使是新聞或者電視劇孩子也不會拒絕的!就是喜歡看,沒轍。也許最理想的做法是家裡沒有電視,電腦,就可以不看了!

    作為家長我不希望孩子的螢幕時間過長,(超過2小時/天)因為那樣可能會讓孩子變的懶惰不會動腦思考,無論是什麼節目,都是被動的接受資訊,而沒有主動思考的過程。因此我一直反對孩子所有的螢幕時間,做不到的孩子需要立規矩,每次30分鐘到時間就要關掉,違規的話就沒有機會繼續。

    孩子們喜歡閱讀或者聽一些故事,演講節目,我還是支援的

  • 9 # 113044856

    我認為不可取,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父母的想法和意願並不能代替孩子的想法和意願,父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只會使家庭教育困難重重甚至毫無效果。

     

  • 10 # 清水無爭

    我覺得如果是孩子自己對馬雲的演講感興趣,那就讓他看。如果是家長逼迫他只看馬雲的演講我認為不可取。

    畢竟沒有不喜歡看動畫片的孩子,而且動畫片所帶給孩子的知識和樂趣不會少。單一的看一個節目,是有意讓他參加模仿秀嗎?如果不是,那大可不必這樣做。

    孩子的個性必須要全方面發展,興趣愛好也要多樣化比較好。喜歡看馬雲的演講和有看其他卡通片並不衝突。家長最好規劃好一個時間段,也不宜讓孩子過長時間停留在電視螢幕前。

  • 11 # 花花世界走一遭

    我覺得只要孩子自己願意就沒問題,畢竟成功的道路總是寂寞的。

    但是如果孩子不願意就算了,畢竟強迫看演講,不一定看的懂吧!

    每個人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都不一樣,不羨慕,不復制,只做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 12 # 晴之婉約

    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育兒經,並且認為自己的方法一定都是為了孩子好,這是絕大多數父母親的認知。我的孩子九歲了,來談談我的看法吧,或許我與這位父親的想法完全不同,但是我依然尊重他的做法。因為孩子是他的,他想怎麼教育是他的事,我無權干涉甚至指責。

    馬雲的演講我偶爾也會看一些,但不會讓孩子跟我一起看,而且他對這類演講毫無興趣。因為,我是他媽媽,我懂他。不可否認,馬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成功的代名詞,他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他的部分演講確實很鼓舞人心,但孩子處於成長階段,他需要的是學習力與創造力。先不說演講內容是否適合一個孩子,就說逼著孩子不準看動畫片,看演講影片,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控制慾太強的表現。你想要他變成第二個馬雲,社會早就馬不停蹄地發展了,成功並不可能完全複製!你想讓他與眾不同,有演講者的氣質,你給他自由自主選擇的權力了嗎?很顯然,並沒有!我無法想象一個七歲的孩子每天只看馬雲的演講影片,會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的內心訴求,這位父親真的明白嗎?

    說說我的兒子吧,他喜歡看各種有趣的脫口秀節目,也喜歡看優秀的漫畫作品,當然,他還是個孩子,也會有喜歡的動畫片。我沒有阻止過他看,從最初的《花園寶寶》到後來的《成龍歷險記》,從小到大,陪他看過的動畫片不在少數了。包括從前的《喜羊羊與灰太狼》、《海綿寶寶》、《熊出沒》……那時候他還特別小,我也陪著他一起看過。那時候剛出來,還沒有那麼多奇葩的橋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看電視的興趣愛好也發生了許多變化。我經常會感嘆歲月如此多嬌,把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變成了一個陽光可愛的小小少年。同樣,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我也會有困惑,也曾迷茫過。但是越是這樣,我反而覺得,越需要學習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孩子。孩子們透過家長創造的各種學習途徑,迅速發展,而家長多數停留在:“我有經驗,我沒錯,我是過來人”這個固定的思維定勢裡,乍一看,沒錯。仔細想想,你真的是無所不能的救世主嗎?你認為好的,就一定適合你的孩子嗎?不,絕大多數家長的錯誤就是這三個字“我覺得”。

  • 13 # Yuy75010045

    我很好奇,讓孩子看馬雲的演講是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呢?家長到底想讓孩子從馬雲這裡學會什麼呢?

    一個七歲的孩子,不去培養他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而是聽一個成年人不斷的去給他灌輸連知識都稱不上的東西,這些東西他現在理解不了,更應用不了,只能是在腦海裡面記著。

    一直這樣下去,他會不會把馬雲說的話奉為真理,從而失去辨別的能力?他不斷的被灌輸著別人的思想,會不會失去發現和發展自身天賦的機會?然後等他長大了,他會不會像被催眠了一樣,按照別人的模式去走自己的路?

    我想問問這位爸爸,請問他兒子最後成功的擊敗馬雲的可能性有多少?

  • 14 # 大玉兔子

    我不反對孩子在適當的年齡瞭解一下中國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馬爸爸的創業經歷和人生智慧,家長有心讓孩子在小時候就接觸“高大上”的思想盛宴也算在起跑線上加分,“龍生龍,鳳生鳳”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家裡只有一個節目,只有一個,一個……這就是暴君做派了~!

    反對理由一:“只有一個”太霸道

    育兒的目的是保護孩子的天性,幫助ta找到自我,確立自我,發展自我。只有多樣性選擇才能慢慢發現孩子真正的天賦和愛好所在,“只有一個”未免太霸道。家長該做的是把孩子當大人(正常人)看待,儘可能給孩子創造更多選擇的機會。

    反對理由二:把大人的意志投射在孩子身上

    江南春作為一個“成功”人士在商業領域有突出表現,並不代表他全知全能。馬爸爸的雞湯縱使真的有營養,是否合7歲孩子的口味,他的小腸胃能消化嗎?營養能均衡嗎?替孩子欽點了馬爸爸的成功學或許只代表江總的個人愛好及思想高度。育兒最反對把大人的意志投射在孩子身上,這就是一種權力的專制。

    反對理由三:把選擇權留給孩子

    “什麼都做等於什麼都不做”,這話有點像韓寒多年前描述高考制度培養“庸才”的說法。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特點,或許江總和韓寒說的有一定道理,但做什麼、不做什麼難道不應該是孩子自己選擇(如果懷疑孩子的判斷能力,也應該由家長老師根據孩子的特點輔助選擇)的麼?尊重他們的意願,培養選擇的能力,最終還是為了讓孩子自己舍取。

  • 15 # 竹間清水_桃之夭夭

    不可取,童年是唯一的,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間,錯過不可追。

    小朋友就應該天真無邪的玩耍,做與他年齡段相符的事情。當然了不排除部分早熟的孩子,思想深邃,認為看動畫片很幼稚。可是大人不應該強行去幹涉,馬雲的演講對7歲的孩子來說太遙遠了。

    我們應該肯定動畫片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國產動漫得到了質的飛躍。現在有很多高質量的動漫,看的同時也可以學到許多的知識,並不是一味的玩耍。上大學語音課時,我們老師就讓我們看原版的英語動漫,剛開始是英文字幕,然後沒有字幕,最後看原版電影。我們都很喜歡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更容易學習,方便記憶,印象深刻。

    對孩子的教育上,家長應把握大方向即可,然後讓他們有自由的空間,喜歡什麼,想做什麼,他們也有自己的判斷,家長可以適當的給予建議,但是不能強行干預。我們要幫助孩子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個體,而不是唯父母命是從的附屬品。

    當然如果孩子自己喜歡看馬雲的演講,那家長也應該支援。只要是正能量的東西,我們都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去探索。

    孩子有自己的一套行為邏輯,判斷標準,家長要先聽一聽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認為他太小了,我不放心他…孩子總有離開你的那一天,現在做得一切都是為了他以後可以更好的自己生活。

  • 16 # 十八線mama

    我覺得不可取。你認為你給兒子最好的,那麼他認為你給的是最好嗎?

    我覺得給7歲孩子停掉所有動畫片,而只看馬雲演講,那麼喜歡馬雲的是你還是孩子?這和封建大家長包辦婚姻有什麼區別?

    誠然,家長篩選有益的積極的好的電視節目,對孩子有好處,引導孩子從小學習馬雲也是好事,不過,拜託,引導和強迫是兩回事好嗎?

    我不清楚江南春說這件事是否有其他背景條件,是否被媒體斷章取義,或者是隻是他譁眾取寵,不過我覺得單就題目而言完全無視孩子的人權。

  • 17 # 藍藍湖

    我非常不贊同這種這個觀點,這樣禁錮了孩子的發展。近些年來我們以錢的多少來衡量人的成就,結果有錢人失去了很多樂趣,還擔驚受怕。沒錢人更是苦苦掙扎,全社會都是一種不安的狀態,幸福指數非常低。

    很多家長更是打著掙錢的旗號四處應酬,雖然每天都在家,但是與孩子沒有什麼交流,孩子和留守兒童沒有什麼兩樣。而從孩子7歲就只看馬雲演講,也是把孩子的成功定位為企業家、多掙錢的角度。

    任何成功都是個人努力和社會環境共同造就的,這個時代只有一個馬雲,所以成功的經驗不能簡單複製。更何況演講所能傳達出的資訊非常有限,他背後的付出和努力往往也無法靠演講體現出來。

    其實錢並不是越多越好,夠用就可以了。我覺得家長要轉變心態,不要過早限定孩子的成才方向,不要過於干涉孩子的發展目標。孩子的成才有很多方式,家長多為孩子提供一個環境和條件,全面發展是讓孩子有更多的視野和選擇。讓孩子擁有選擇的能力,有愛和被愛的能力,今後孩子才能幸福的生活。

  • 18 # 甜寶愛學習

    這個育兒方式還真是特別,這是這照馬雲來培養孩子了啊!功利性太明顯了。題主的意思是什麼都學太雜,什麼都做就等於什麼都不做,我不太贊同這個觀點。

    首先,孩子的天性得不到發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他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走自己的路,如果是這種帶有目的性的傳授,孩子的思維方式就會被固化,在他的世界裡只有馬雲的方式,卻沒有了自己的思想。為什麼中國的科學家,諾貝爾講得主特別少,就因為中國人喜歡模仿別人的成功之路,很難再有突破。沒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又怎麼能有大膽的創作。其次,過於成人化思想。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可以天馬行空,可以隨心所欲,馬雲的演講對於年輕人的創業之路或許有幫助,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未免太深奧了,估計馬雲本人也並不想家長把他的演講給一個七歲的孩子看吧!如果這就是你培養孩子的方式,說實話孩子也是悲哀的,你覺得他在學校與別的孩子還有何共同話題?每個人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這點沒有錯,但是孩子只是奔著這個而去,再無其他生活樂趣,孩子的壓力又何其大啊!過早的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真的好嗎?

    最後要說的是別人的不一定是自己的,真以為聽了馬雲的演講,學習了他的那一套就能夠成為第二個馬雲?如果真能這樣,估計大家都會去效仿,那麼遍地都是馬雲了。可能各人思想不同,我就想孩子能夠快快樂樂的成長,我想讓她全面發展,這樣她的人生才會豐富,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她的綜合能力,這樣將來就是一條路行不通,我們還可以換條路,人這一生無論有多麼的成功,最終還得歸於黃土。我不求她有多麼大的成就,只需她能夠獨立生存於這個社會,堅強、勇敢、自信。

  • 19 # 大臉貓Ivy

    這個問題太有意思了,其實可以分解成兩個問題:

    問題二: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的兒子,從7歲起就不被允許看任何卡通,只可以看馬雲的演講,這種育兒方式可取嗎?

    答:哎,這還真是說不準呢。至於原因,我先貼一段2010年江南春本人在接受財經記者時所親口說的話:(內容來自中國企業家網)

    這裡我要備註一下這段採訪的背景:

    江南春,分眾傳媒創始人,祖籍寧波,1973年出生於上海,199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經過數年的職業經理人生涯(注意特別牛X之處在於他大三就出任了某廣告公司總經理),偶然發現樓宇電梯的廣告價值,2003年成立分眾傳媒創造出樓宇影片廣告的新商業模式。2005年7月,分眾傳媒在納斯達克上市。(此段參考360百科——江南春,個人及企業在廣告和傳媒領域獲獎無數,38歲就登上了2012年《財富》(中文版)"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第3位,與其他多位各領域的大佬曾著有《近觀馬雲》(2014年12月8日一經發售,首印20萬冊搶購一空)一書,在其中調侃了馬雲的遠見和"不靠譜"。)

    而江南春接受上圖採訪時,剛與妻子陳玉佳(臺灣知名主持人)新婚不久(7月宴請,當年12月兒子出生),所以作為一個準爸爸,江南春和千百萬普通男人一樣,對孩子有著幻想和期許。

    那究竟是什麼讓江南春從”讓兒子每天聽F4音樂長大“轉變成了“只允許兒子看馬雲演講”呢?——因為他是江南春啊!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江南春的成長曆程,特別是在大學時候不僅是文學社長還是學生會主席,還擔任了某廣告公司總經理……總結下來,就是夠拼!

    我們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從遺傳學意義上來看,江南春和妻子愛情結晶——兒子旺旺的底子就不會很差,再加上,當我們一眾網民隔著螢幕喊“馬雲爸爸”的時候,他兒子是真能親近“馬雲叔叔”的。

    簡而言之,咱們沒人家的身家,也不在人家的圈子裡,更不是他兒子的誰誰(當然各位還是可以努力一下,爭取20年後做他兒子的丈母孃,哈哈哈哈),就別鹹吃蘿蔔淡操心啦,畢竟“投胎本身就是一件技術活”。

    而且有些孩子,家長沒有刻意引導,也有著獨特的興趣愛好呢(圖片來自微博@中國遺產雜誌),那麼誰又能判定,江南春的兒子只看馬雲演講,其實自己也樂在其中呢?

  • 20 # 亮亮32445445

    小孩7歲之前視網膜還沒發育成熟,看電視少看為好,但是7歲之後視網膜相對之前發育的成熟些了。所以我家孩子從出生就把電視掐掉了。時間長了,我們大人都習慣沒有電視了。怕孩子看傷眼睛,將來近視了,還得挎個大眼鏡戴。

    今年孩子6歲了,電視恢復了,孩子看電視動畫片熊出沒,那真是一個痴迷啊,中間有廣告,我的孩子把廣告詞給記住了,動畫片裡臺詞也記住了,那邊演,這邊告訴我說下面要說啥啥了。不得不說小孩記憶力真是超群。

    過年這兩天電視動畫卡通頻道里演的大頭兒子和棉花糖,演的是他倆說吃糖吃多了不好,把糖都收起來了,我的孩子馬上喊媽媽你快把我的糖收起來,快點收,吃多了牙疼。各位我以前跟孩子說過的糖不能多吃,他根本不聽。這大頭兒子和棉花糖說吃糖不好,他馬上不吃糖了。從那天到現在一顆糖也沒吃。動畫片作用真是強大。

    所以我不排斥孩子看動畫片,就是控制好時間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教健身的朋友,目測我的體脂多少?腰兩側脂肪如何高效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