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少帥

    你好!職場打工十年,感覺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聽你這句話你就是一個弱者的表現,一個弱者才會喜歡問別人,是不是大部分人也和自己一樣。

    窮人就是這樣子,抱怨,對這個社會充滿不公平,你的話題裡充滿了負能量!我這樣說你也不要怪我說話難聽!我勸你還是繼續打工,你不適合創業改行。因為你太弱了,盲目改行創業會害了你。

    職場打拼10年感覺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

    那麼我想問問你,都職場十年了?為什麼能力到了天花板,就是因為你平時不學習,就是因為你不愛學習!沒有分析總結歸納的意識。每天只想著,只幹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想著自己那麼點工資,所以你打工十年還是一無所有。

    我職場的經歷告訴,我以前是怎麼學習的,並取得了創業的正確思維。

    我2016年就不在職場混了,那麼以前我在職場打工的時候,我每到一家公司上班的時候!我都會觀察,這家的公司的盈利系統是怎麼設計的?管理制度是怎麼管理的。後端的服務是不怎麼服務的。上游供應鏈是怎麼合作的。

    公司老闆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我會研究這家公司的組織架構。做幾月就走人錢也賺了,本事也學到了。也結交到了有本事有能力人才。

    當我到另一家公司的時候我都會這麼幹。我當年我知道我開不起公司沒有錢,但是我相信我將來一定能可以有錢開公司。所以我就成功了啊!所以一個人的信念有多大,能量磁場就會有多大。你的話題全是負面的情緒,你的天天負能量,怎麼可能有機會自己創業呢?

    你都職場十年了!你有沒有像我這樣做呢?所以窮人就是窮人,永遠不會思考這些問題。只要有麵包吃就可以了。我說話是不是感覺扎到你的心了,如果你聽進去了你就會覺得罵的對。

    如果你看了我的資訊生氣了,哪抱歉你必須是弱者。弱者就是這個樣子,喜歡被別人安慰。別人安慰幾下心裡就舒服了,,,這種人通通都是窮人。

    人要有自智才是大智慧,要明白我是誰?

    很多很多創業失敗是因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沒有“自知”的意識,不知道自己是誰?

    有一種是投資型行創業:這群人就是有錢但是沒有經驗。或者很少的經驗

    一種是兼職創業:一邊上班一邊做兼職。

    一種是無奈型創業:感覺不去創業就沒有未來了,自己什麼也沒有,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沒有經驗。就有一顆急於賺錢的心態。請問你你是哪一種?

    當自己不明確自己誰的時候就很容易被騙。別人說個專案他也不考慮考慮自己的能力。大多創業者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之後就沒有結果就陪了。沒有明白自己是誰?沒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

    如果你要選擇創業改行,你有自己的明確規劃嗎?你有考慮我是誰嗎?創業你有目標嗎?我要從哪裡走,去到哪裡?如何走?有考慮過嗎?

    創業和打工完事是兩把事

    創業和打工完全兩兩個思維,打工的思維是:我怎麼樣才能加薪,或者考個證件讓自己的地位高些。而老闆的思維是:如何利用你們這些人,打工者天天在這個地方乾乾幹!!!而老闆是天天的在這想,完全是兩種思維。所以我選擇了自己創業,因為打工學的東西學的在厲害還是打工。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這是老子講的話,你去找找資料好好把這句話讀懂你在考慮自己的問題吧!不過多解釋。欲成大業者,須具二技能 一者曰自燃,二者曰自愈, 二者皆通者,則大業必成。

    總結:明確自己是誰?不是我要做什麼,而是要考慮我能做什麼?二:當一個人沒有自信沒有能量,本事在大也是無用。三:在職場中要多多觀察公司的組織架構,多學習,慢慢的你自己的頭腦就有一個完整的架構了,這個時候再去創業就很容易成功。四:老子的那句話自己去學: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五:建議你暫時還是打工,平時多學習。

    每天分享關於創業營銷的實戰經驗。大家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給我一個贊,讓我知道你來過!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可以留言。覺得對你有價值就點關注。覺得沒有價值就不要點了。

  • 2 # 暗夜啟明星

    我曾也有和你類似的經歷,總感覺提升不上去,隨著不停的內耗,技能還有下降的趨勢。後面走出來之後才發現,其實這個天花板只是“我以為”的天花板,換句話說就是自我設限的意思。

    首先職場是有天花板的,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能觸控到的。

    比如你是一個大公司的中層管理,持續了很多年了。這個時候的停滯就不屬於天花板,只是個人認知上面的障礙。

    其次,很多企業有天花板。比如到了一定的管理層,再往上就是心腹了,無法再提升。但是並不表示這個行業的天花板,換個公司說不定馬上就起來了。

    還有就是個人見識的束縛。進入職業倦怠期,求知慾和進取心下降,職業麻木,每天都在不停的內耗,這個時間段個人的水平其實是在下降的。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沒找到方向,然後往反方向走了。

    下面分享下個人經驗。

    我本人是一個工程設計人員,在一個行業幾年之後,發現好像增長停滯了,對工作麻木,感覺沒意思,嘗試著看書也發現書上翻來覆去也就那些言論,再加上那幾年公司效益很好,理所當然的覺得真的是到天花板了,甚至有嘗試從技術轉行做管理或者做銷售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去德國參加一次工業展會,看到別人設計出來的東西,瞬間顛覆了我的三觀。我以為麻木了的,無新意的東西被他們玩出了花了,同樣的東西,同樣的設計,我的就完全不上檔次。瞬間讓我明白,不是天花板,是我的認知還不夠,我設計的路還有很長要走。

    後面隨著瞭解的不斷深入,越發現自己的無知,到現在即使身邊的同事客戶很認同,但是自己仍然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自己的差距,也再沒有天花板的想法。

  • 3 # 發哥打工線上

    【發哥觀點】

    是的啊,這個道出了太多人的心聲,絕大部分在職場打工的人,都會有這種糾結的。不要說打工了十年,就是打工三五年的,甚至沒有進入職場的人,都知道現在打工發展前途有限。

    看看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就知道的,大凡有一點辦法的,都不願意去打工,寧可花錢投資區創業,也不願意去工廠打工。全面創業時代,鼓動多少人去創業的,不是大家喜歡創業,而是看到了打工的本質。

    打工就是拿著每個月的死工資,一眼就看到了結果,這是很多人對打工的理解。還有打工和現在經濟環境來比對,是屬於底層的,沒有什麼優勢,所以才會有很多人放棄打工。就如以前農村人放棄種地去打工一樣的,以前種地收入,遠遠不及打工,很多人就不種地了,出去打工的。現在也是這樣的,打工收入沒有優勢,所以很多人選擇不打工。

    【問題分析】

    1: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

    10年的職場打拼,真的也不容易,自己感覺到了天花板,那只是自己有了倦怠,自己感覺到很累,不想這樣繼續下去了。其實職場對的天花板,應該沒有完全達到的,應該是受到一定製約,或者環境,家庭等原因的限制,得不到繼續上升,才會由此感觸。

    10年職場生涯是可以學很多東西,但是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活到老學到老。在一個行業,能夠成為專家,專業的人很少,能夠確信自己達到了專家的水平嗎?如果真的有了專家的水平,可能就不會糾結這麼多的。成為專家的前提就是需要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專注專業去做一件事,而且需要熱情和堅持,才能夠到達的。

    2:辭職,改行,創業

    這是很多人常規的處理方式,當前的環境不行,對現狀不滿意,換一個環境,換一種方式,是不是就會改變的呢?透過改變環境,來改變現狀,好像就是最容易,最簡單的選擇。可是,卻忘記,這背後其實就是一種逃避,把問題責任給了外部的環境,其實真正要改變的就是自己,把自己改變了,就改變的現在。

    辭職,改行,從本質上講,是自己遇到瓶頸期,想透過這種方式,來疏通這個瓶頸。辭職是為了逃避當下,因為沒有達到自己的想要的結果,因為無法利用當下的環境,為自己創造想要的結果。

    辭職,如果從一句老話來講,是必須的:“樹挪死人挪活”,還有就是“窮則思變”。就是要主動去改變,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有計劃地辭職,有明確目標的辭職,還是有必要 的。辭職不是放棄,而是主動尋找機會,創造機會。

    改行:就是要完全放棄10年的經驗,重新開始,這個需要很大的勇氣,畢竟做了10年的,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和技能。改行,就是說等於否定了之前的選擇,之前10年的打拼,都是在錯誤的方向努力,因為10年了,並沒有達到自己滿意的地步,所以就是錯誤,應該放棄。

    改行不是不可以的,是和過去清零,是找到了自己真正對的方向,是找到可以讓自己發揮最大潛能的平臺,是自己可以用滿腔的熱情去做的事。改行前,就得做好很多準備,包括經濟損失和時間,只要自己準備好了,改行也是可以的,也是能達到自己最佳效果

    創業:這是很多人的嚮往,別人做老闆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多好的啊。打工,做得再好,還是依附於別人受別人的管,受制於人,心裡總是難受,不爽。

    創業:是很多人一輩子的夢想,因為創業可以讓自己實現一定的財富,可以讓自己有成就感,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誰都想做自己的國王。當然,創業,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容易,真要簡單容易,大家不都去做了嗎?創業肯定比打工難,不然的話,大家都會選擇創業,而不是打工,這是很明顯的道理。

    3:熬著,糾結

    就是對現實的無奈,很想拜託現狀,卻因為限制,如辭職,還沒找到更合適的,改行也沒有一定的把握,創業沒有經驗等等。好像只能接受目前現狀,這樣熬著吧,對自己來說是一種煎熬,很難受,心裡不舒服。

    想要擺脫現狀,卻又無法真正去落實,因為有家庭,有責任,還要就是現實生活,要保證生存下去。一方面是自己內心的渴求,一方面有時現實的無奈,就有了糾結的,到底該如何去做選擇呢?很多人就是這個現狀的,不是一個這樣,有 太多太多的人 屬於這種狀況(自己也是)。

    【問題總結】

    安是福,心靜才能做好自己!練習向內求,多看看書,認清自己,看看自己到底能夠輸出什麼,能夠給予別人什麼幫助,這就是自己的價值所在。找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將自己的優點發揮都極致,就是專業。

    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向和目標,保持學習,就不會有時間去糾結,學習是治療糾結的良方,賺錢是治療焦慮的特效藥。試試這連個藥方,看看能不能有效果的。

    有很多這樣糾結的人,這個病,是這個時代的必然產物,在享受這個時代便利的時候,同樣也要承受這個時代的副作用。自我療愈,自我治療,每個人是自己真正的醫生

  • 4 # 滁州金騰達教育戴老師

    破局很簡單:重回學習的狀態,設定有效的目標,一步一步去實現!沒有學習的沉哪來發展的浮!

    既然已經在一個行業有十年時間,那就說明還是有能力、有積累的,只是需要轉換狀態、持續學習!

    根據不同的年齡段設定自己的角色定位,敢於嘗試行業內不同崗位,向前輩和高手學習、向對自己發展有益的人取經,利用身邊所有可以利用的條件和資源,有必要的話應考慮重回培訓機構或者校園。

  • 5 # 1對1直播

    這個年齡段自己創業更合適吧

    2020年火熱新專案,一對一純綠色直播,自動尋找充值過的客戶發訊息互動(無需鍵盤手引流),主播只需要接通影片互動聊天即可,拉長通話時長就能賺錢,平臺多流量大。主播每日收益可達1000-2000(保底1000+),適合個人創業、工作室、公司運營,成本低收益快。歡迎瞭解並實地考察。

    維新,可遇12536不可812求28

  • 6 # 蘭芳職場劇院

    工作十年,大概是30出頭的年紀,這時感覺到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看似很多選擇,又不知道怎麼選擇,很是糾結,這很正常的普通人的焦慮。

    工作十年,可能剛開始你也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你逐漸發現自己的普通和平凡,對更高職位更多工資的職業訴求心有餘而力不足。當你意識到這種落差,你就會有這樣的反應了。

    那怎麼辦呢?

    1,接受自己只是普通人。

    排名有先後,資質有高下,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屬於前20%裡的,竭盡全力的努力也換不來結果領先,那就接受這樣的現實。二八規律裡,80%的人都是做不了先進的。

    2,尋找和嘗試能發揮自己相對優勢的工作。

    能力高低,有絕對高低,也有相對高低。

    在職場除了不得不被僱主比,也應該主動選擇跟自己比。

    透過親測體驗,找到自己有相對優勢的工作。

    腦力勞動結果墊底,那就換體力勞動;跑腿不行,那就換零售叫賣;和人打交道不行,那就換看守倉庫。。。。。。

    3,工作不是全部,培養生活裡的其他樂趣。

    工作之餘,有一點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在感覺沮喪時治癒自己,恢復再接再厲的勇氣。

    4,職場感覺信心不足,不要輕易辭職,辭職找好下份工作。

    一份不如意的工作,好過沒有工作。

    可以騎驢找馬,儘量不要裸辭,除非工作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

    職場不易,對自己好一點,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工作到退休。設定合適自己情況的目標,看得見,達得到,生活會更美好。

  • 7 # 肥力本力

    職場打拼十年,感覺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辭職,改行,創業,還是熬著,你也在糾結麼。我的答案是:是的,就是這樣的。

    第一點:綜合能力到天花板的原因

    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的原因:在這個行當裡面做了太長時間已經變成熟練工作,每一件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熟練的那個軌跡來做,沒有什麼新鮮感,也沒有什麼修改熟悉軌跡的意願。

    舉例來說,在流水線上的機械臂忙著把機械零件裝配在一起,這種就是屬於熟練工種,這個機械臂是不會額外地做其他事情的,因為設計好的動作對於它來說是最合理和最節省時間的,但是對於人類來說這很枯燥。這也就是為什麼會覺得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的緣故,是因為沒有新鮮的東西出來了。

    第二點:怎麼樣改變這種狀況

    改變這種狀況是很容易的,可以不停地輸入新的技能和想法把這些新鮮的東西加入到自己現有的工作中去,比如說之前用excel做各種報表和統計資料,現在改用python來做各種報表和統計資料,加上圖片和影片來增加可讀性。

    這種新鮮事物的加入會讓你覺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也從另一個方面增強了綜合能力,因為這些新事物讓你的能力更新了一次。這種輸入新事物更新自己綜合能力的方式會讓枯燥的職業生活有一點火花,同時也會讓你本人受到啟迪,融合了新舊兩種事物的樓主會有一種更新換代的感覺。

    第三點:是否需要辭職、改行或創業

    無論是辭職、改行或者創業這裡面的任何一個專案都需要很強的個人綜合能力和素質,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一般而言,一個人大學讀了什麼專業,出來以後從事什麼工作基本就決定了他們後面所有的工作方向,很少有人能突然跳出自己原有的行業而重新開始新的行業,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點並且成功的人會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因為他們自身能力強大,但是一般的人都是在自己的行業裡面兜兜轉轉。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老闆做了十幾年的早餐包子,他對於怎麼攪拌肉餡,怎麼調味道,怎麼做包子皮這些方面他了如指掌,他如果改行賣燒餅,你覺得應該也可以,都是麵食麼。但是如果有一天,他跟你說現在改行做家裝公司了,你敢讓他裝修你家麼?一般人都不會願意吧,這就是專業領域的跨界。也是所謂的專業侷限性

    如果樓主覺得自己綜合能力特別強,比如在自己工作期間對其他方面很有研究,而且也特別有造詣的話,那確實是可以改行。比如樓主在工作期間寫文章成了網紅大神,那麼完全可以改行去做網文作家,但是如果沒有這種能力,那麼樓主你不妨去做和工作相關的東西吧。

    總結:儘量改善自己的綜合能力,辭職、改行或創業,這些都需要很強的個人素質和個人能力。

  • 8 # 一杯老冬

    【職場老冬】觀點:不必糾結。人生只有一次,但會面臨很多選擇,選擇必然會出現糾結,如何才能不糾結?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活到老,學到了,綜合能力不可能到“天花板”。

    老冬所在的公司,也有很多老員工,拿著挺高的工資,幹著普通大學生都能幹的活,不思進取。按資歷很多人都可以進入了管理崗位,但這部分人負能量滿滿,老是說“看透了”,“沒關係就提拔不了”,“自己運氣不好”等等充滿負能量的話。

    其實不是這樣,老天總是會眷顧有準備的人。你所在的環境也決定了你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和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可以走進管理崗位,如果看不到這一點,就會進入怨天尤人的死循壞,久而久之就喪失了鬥志,出現了自己老了,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的假象。

    進入職場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突破困境唯有學習,提高自己,提拔加薪水到渠成。

    2、職場,改行,創業,要綜合考慮。

    既然職場打拼十年,想來工資應該不低,但是既然這個時候出現了糾結,那麼也就是對現在處境不滿意,想要改變。想改變是好事,但對於以下幾個方面要綜合考慮再做決定。

    家庭:工資為了生活,家庭是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你的家庭經不起折騰,儲蓄很少,建議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畢竟它才是你現在最重要的支柱。

    成本:要學會計算成本,如果你跳出了現在的工作,失去了現在工作的工資,時間成本不好量化,但也要有所估量,家庭支出也要算在內。如果離開現在的工作,你的收益能大於這些成本,並能使你生活更好,那就趕緊離開吧。

    承擔風險的能力:人年齡越大,越不想改變,因為承擔風險的能力在減弱。要創業要改行,就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失敗了,你能否承擔失敗帶來的種種風險,這是必須要考慮清楚的核心問題。

    3、想熬也要有熬的資本。

    公司不養閒人,這是每一個剛進入職場的人,最先感受到的道理。

    既然職場打拼十年,經驗和人脈應該不會差,關鍵點在於尋求突破,你有了突破老闆自然看得到。

    突破確實很難,但既然想要突破,就沒有不可能。

    建議在你的工作領域,對自己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改造。參加一些線上線下的培訓會,開闊一下自己的眼界,尋找突破點。

    如果找到了,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功了一半,然後繼續針對該突破點,參加培訓,深入學習,提高工作效率,主動承擔有挑戰性的工作,擺脫消極思想,慢慢也就好起來了。

  • 9 # 米拉快跑

    1個月後的7月1日,即將是我參加工作的第十年的第一天。我能體會到你說的天花板,知識不斷更迭,與社會同頻,才能保值。

    天花板是每份工作都會遇到的,叫做“平臺期”。就像減肥從120斤往下減,減到108斤的時候,怎麼節食運動,體重就是紋絲不動,需要你換一種身體還不習慣、適應的方法,體重才能繼續掉下去。

    工作10年遇到工作平臺期很正常,突破過去了就是新的一片天空。

    9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每一個成功的職場人都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路線,不會在工作過程中遇到平臺期就選擇改行或者創業,能讓你打拼10年的行業,投入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什麼要選擇新的行業和工作去從頭開始呢?

    如果改行和創業是你職業生涯規劃裡的一項計劃,那我是支援和贊同的,凡事預則立。只要考量周全了,甚至疫情期間都可以去做實體,像年初的很多臨時起來的口罩廠都暴利了。

    如果辭職、改行和創業只是你臨時起意的退而求其次,那麼就好好思量,這10年的付出值不值得說放棄就放棄。不值得的話,那就繼續學習、深造,去突破自己的瓶頸。猶如減肥,一天容易堅持,一個月就不容易了,能堅持做到3個月,基本上都會瘦下來小10斤。堅持1年,你會脫胎換骨。你現在就卡在這3個月階段,放棄去做更好的,是可以。但放棄僅僅是因為對自己不自信,不想著繼續變得更好,而是選擇內心覺得更容易的,不如堅持下去。

    不要把一份工作當作煎熬,你把它煎熬,它便會熬你心血,吸食你的精氣神兒,當作熱愛的事業去做,它同樣會彙報給你驚喜。“土地是最誠實的,人們怎麼對它,它就怎麼回報。”職場同樣如此。

  • 10 # 職場姐說

    我有一個朋友就像題主一樣,他自己的工作覺得沒什麼意思,我說你跳個槽吧,他說跳出去也是一樣,自己這點能力也賺不到多少錢。最近兩年他所在的公司發展不好,隨時聽到裁員的傳聞。就是這就讓他很迷茫,很糾結,精神緊張。

    一方面害怕裁員之後沒有好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覺得當前的工作不想做。我說要麼你轉行吧。他說自己什麼能力都沒有,真的不知道除了這個還能幹什麼。

    沒有決心去做,沒有決心去創業,也沒有決心去把當前的工作做好。這就是我這個朋友迷茫的地方。他就在這樣的迷茫的情況下,在這個公司工作了10年。

    這10年的時間,他錯過了太多的機會。曾經的同事都紛紛離開了公司,創業的四五個也都取得了,挺好的成績。他也非常羨慕。但是仍舊在糾結當中。

    如果他繼續這樣再糾結的話。估計這個市場上他很難再找到工作的機會了。所以說啊,不要糾結想做什麼,趕緊去做,做了決定之後全力以赴的去努力就是了。

  • 11 # 夢和旅人

    既然已經感到綜合能力已經到了天花板,再待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於己只是煎熬。

    趁早,換一條路走。

    改行還是創業,主要還是看自己的能力,其次考慮一下發展空間。

    開始之前,最重要的還是確定方向,即從事哪一行業。

    這件事本身沒什麼好糾結的,你只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1.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2.你我為什麼糾結?產生所有細枝末節的問題都出於這兩個問題。把主要的問題理清,你就會明白自己的心意。

  • 12 # 管理研究員

    【問題分析】職場打拼十年,感覺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辭職,改行,創業,還是熬著,你也在糾結嗎?你這是遇到了中年危機,綜合你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

    1、是辭職改行或創業嗎?

    2、反正都這麼大年齡了,繼續在公司熬著?

    3、如何突破能力的天花板?

    一、辭職改行或創業可以嗎?

    1、辭職改行嗎?

    年齡段不同,做的事就會不同。畢業的時候20多歲,那個時候獨立自信,精力充沛,意氣風發,更應該選擇多去嘗試和接觸各行業,哪怕是頻繁跳槽,因為這個過程就是你不斷試錯的過程,而且要不斷的去學習,充分的做規劃自己職業方向,在30歲之前,找到自己努力奮鬥的職業目標。

    如果你已經步入了30歲,那麼在30~40歲之間的這10年時間,你應該是處於心態穩定,積累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經驗,但是這個過程也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競爭,包括你的生活方面。有人說三十而立,30是一道坎,這個年齡被很多人稱為“少壯派”,它是一種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這麼一個分水嶺,所以這個時候應該補充更多的一些新的知識,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你在這個行業待了10年,也就在這個領域你是比較瞭解的,從最開始的20多歲到現在30多歲,如果選擇輕易改行,你的所有積累的知識,經驗技能都變成一文不值,所以如果你已經選擇了這個行業,覺得這個行業是有發展潛力,而且有你的市場空間,那建議還是在這個行業裡深根發展。

    2、那能否創業呢?

    你要創業需要具備四方面的條件:

    1、你的個人能力已經具備(個人經驗);

    2、對行業和經營模式有充分的瞭解(行業熟悉);

    3、有啟動的資金(前期投入);

    4,有能力互補的團隊(抱團取暖);

    如果以上4點你都具備,那你可以選擇創業,其中有一點不具備,那你創業失敗的風險就非常大。

    二、反正都這麼大年齡了,繼續在公司熬著?

    30多歲正是人生的黃金年,現在的十年是為未來的20年做好準備,你遠遠還沒有到真正年齡大的時候,是否選擇在公司繼續你所謂的“熬著”,在於以下三個方面:

    1、公司有你個人的發展機會

    不管是職位上的晉升,或者未來和公司進行合作等方面;

    2、公司內有你認為的標杆

    標杆是用來學習的,也是用來趕超的,你的天花板更重要的是你沒有找到一個在公司內部趕超的標杆;

    3、公司有沒有錢途?

    就是你未來能夠有更大收益的機會,如果這家公司即使你很開心,即使你獲得尊重,如果掙不到錢對你來說也不是長久之計。

    如果以上3點滿足其一,我覺得你可以選擇在公司繼續熬著。

    三、如何突破能力的天花板

    要突破能力的天花板,首先要突破思維的天花板,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能力的差距,而是思維的差距,思維最終造就了你能力的差距。

    你應該學習用思維去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管是邏輯樹、結構化思維MECE、還是問題解決法等一系列邏輯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這樣的學習能夠讓你逐漸的具備別人不具備的解決思路和技能。

    給你推薦幾本書:

    《金字塔原理1:思考表達解決問題的邏輯》《金字塔原理2:實用手冊》《麥肯錫教我的思維武器》《批判性思維工具》這些都是世界知名公司麥肯錫40年解決問題的辦法。

  • 13 # 岸芷汀蘭LQX

    您提的問題是個職場非常普遍的問題,也是個很多人有著同樣糾結的問題。

    職場有個“布朗運動期”,指的就是從業十年以上,約在35-45歲之間的職場人,職業發展狀態已經類似於微小粒子表現出的無規則運動。我也處於這個年齡段,身邊的同學朋友也大多已經被捲入“職場布朗運動”的漩渦。和你分享兩個朋友的故事和我的故事。

    朋友A:央企部門中層經理,年薪30萬。他從員工到部門副職只用了3年,從副職到正職用了5年,現在已經正職5年,我問他是不是該升到高管了?他苦笑一聲:沒可能。去年申請到下面子公司去當一把手,至少有些自主權。即便如此還是未被批准,因為一直處於職能管理部門的他沒有一線公司經營經驗,下去只能做副職,但這樣又相當於降職了,不好看。他不願意,公司也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朋友B:上市民企高管,年薪30-50萬。這是他的第三份工作,兩次跳槽都讓他順利升職,但是前提是,他一直在自己的領域裡深耕並積累了很多有價值的資質和經驗。工作很累,加班是家常便飯,週末幾乎從來沒有完整地休過。我說他不怕失業,他回覆我:也怕,怕身體熬不住,也許再拼幾年就要找回自我了。

    再來說說我:我MBA畢業後就做了管理諮詢,現在創業。也許你並不瞭解這樣一個行業,簡單點說,就是幫助企業解決棘手的管理問題,一般就是調研、出方案、培訓等。諮詢是個看似“高逼格”,實則是“高階秘書”的行業。飛來飛去全國出差,和電腦在一起的時間,比和老公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太多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覺得僅是靠技術做事,空間始終有限,當然也懼怕35歲現象,於是選擇了在33歲創業。創業的狀態怎麼說呢,冷暖自知,但是不糾結,心情暢快,感覺還不錯。

    回到你的具體問題,首先我不建議你改行。俗話說“跳槽窮半年,改行窮三年”。如果相關行業還好,如果跨度大,那更是風險太大。第一選擇是跳槽,當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找到令人非常滿意的工作確實也不容易。如果考慮創業,需要好好審視自己。我認為創業有五要素:人、錢、資源、運作能力、抗風險能力。如果客觀全面評價了之後還是決定不留遺憾,那麼恭喜你邁入創業大軍,為你加油!

  • 14 # 蘋姐

    我之前在房地產行業工作的時候,有位前同事,他是做室內設計師,然後他在公司也做了10年的時間了,但是像室內設計這一個專業,在整個的設計專業裡面屬於小專業,所以其實他是到達了一個職場發展的天花板。他曾經嘗試過跳槽,跳到一個新的單位裡面,想得到一個綜合的發展,但是沒有成功。然後,改行,創業,風險還是很大,所以最後也只能選擇熬著。其實,在之前的時候他是有機會跳到綜合管理這個層面的,雖然它這個專業很小眾,但是他沒有完全抓住機會,兩個機會。

    一個是能力的機會。他是室內設計這樣一個小專業,房地產行業裡,大專業是建築專業,建築專業是領頭羊。雖然它是個小專業,但是它和建築專業有很多的交叉點,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他能夠有這個意識的話,他對建築專業能夠涉獵更多的話,其實他是可以做一個能力的轉換,就是讓自己在建築方面專業的東西更多一些,但是當時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仍然是把自己放在室內設計這個專業上,我只做這個專業裡面的事情,其他的與我無關,也就是因為他這個問題,導致了他沒有在專業上有一個更好的晉升。

    再一個機會是領導的機會,他之前跟的領導提出想要帶他去外地,然後給他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當時他考慮不想去,還是想留在本地找機會。但是現在來看的話,當時跟著那位領導一起去外地的那個人反而發展起來了。所以在職場打拼的時候,其實跟對人抓準時機,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這是在職場過程中的事情,如果已經錯失了這樣的機會,是不是應該糾結呢?但是糾結是沒有用的,還是要去尋找可以變通的機會。如果你是專業能力很強的,那你就跳槽做專業線。如果你是管理能力很強,那你可以轉行做管理。如果你認為你自身的人脈資源還有個人的自律精神很強悍,就選擇創業。總歸你要給自己一個點做突破,糾結是沒有用的。

  • 15 # 螞蟻說成長

    針對這個問題,建議你試著去熬,實在熬不下去了,再來考慮辭職,改行和創業是不建議選擇的。

    首先來說為什麼要熬。

    經常說做事遇到了瓶頸,也就是到了瓶口最細的那一關,但往往等你熬過去以後,過了最細的那一關,就會發現瓶子外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但這個熬的過程確實是很煎熬的,很少有人能把它堅持下來。

    你現在就是處在了瓶頸,怎麼說自己也工作十年了,這十年綜合能力肯定是比新人強的,可能是只當前發展受到了一些限制,所以才產生到天花板的錯覺。

    比如一直是個普通員工,一直想升職加薪,但一直失敗,所以就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就是當前這種情況了。

    這裡要升職加薪是有好多條件的,除了自己的能力外,還有一些其它原因,比如公司當前沒有崗位空缺,再比較一些不好的公司不看能力只看關係。所以,不要只看自己的問題,要多觀察一下其它影響。

    另外可能不是自己到了天花板,而是公司發展到了天花板。比如市場已經飽和了,再怎麼發展也沒用了。公司又沒有好的對策,所以才感覺是自己的能力到頂了。如果公司開發新的產品,自己的又會迎接新的挑戰,也就不會感覺到頂了吧。

    另外一種原因是看不到自己的優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覺得到天花板了。

    自己已經工作10年了,思維上會受限,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慢了,比不過年輕人了,的,面對這些壓力,就會感覺自己到頭了。

    這種情況需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多來回顧一下自己的優勢,比如在處理問題上,自己能很快就能解決,年輕人卻不行,因為自己經歷的多了,經驗多。這也是自己的競爭優勢。多來回顧一下,同時再多去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也會發現自己並沒有到頭。

    再來說辭職

    來想想辭職以後你將面臨什麼?需要重新去找工作,需要和一大幫年輕人去競爭。自己畢竟工作10年了,要求的薪資待遇肯定不會低,畢竟自己還有一些車貸,房貸等負擔,而年輕人沒有什麼負擔,薪資待遇能滿足自己就行了。這方面你是沒有任何優勢的。

    自己的優勢就是工作這10年的經驗。但工作這麼久了,再去找工作不可能還從基層員工做起,肯定也得是個中層管理者吧,那這一類的崗位就比較少了。

    所以辭職後,你並不能馬上就找到好的工作,就算找到了以後,過段時間又會發現到天花板了,怎麼辦?再辭職換工作?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

    接著來看換行

    隔行如隔山,換行意味著你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有可能工作的這10年裡所有的東西都用不上。需要重新開始去學,去做,那有這時間還不如在當前這分工作上來學習,至少自己還是有基礎的,不更好嗎?

    另外你想好換什麼行業沒?如果沒有,那風險也會比較大,如果換行後工作10年再遇到這種情況,再去換嗎?所以,這也並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

    最後來看創業

    十個創業九個失敗,創業好開始,但你得有一些前提條件。比如資金方面,你現在有多少資金可以用來創業,而且是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這些資金夠你維持多長時間?如果無法維持兩三年,建議就不要輕易創業,因為影響的不只是自己,還會影響到家庭的生活質量。

    另外要創業,這10年的工作的經驗有可能會得上,但是除了這些,還需要自己去學更多的東西。之前可能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現在還要還要學市場營銷,還要學管理等等。

    既然要學這麼多東西,何不在當前的工作上就去學呢,堅持一下,熬過去不是更好嗎?所以,個人建議還是在當前公司來熬一下,當然,不是說熬著什麼都不做,要去接觸新東西,學習新知識。

  • 16 # 一簑風雨

    應該說,像您這樣的還在繼續熬著、糾結的人真的是不少。誠如您所言,您所做的每一種改變,無論是辭職,改行或者是創業,都是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取得更高地期望收益。但是可能由於方向不對,十年之後,終於從職業倦怠中,走入了一個更可怕的泥潭:諸事不順,心中困惑,自信缺失。

    與其認為這一切是外部不利因素所致,心有不忿,還不如認真思考,為什麼會深陷事業泥潭?如果您希望現在準備開始去結束這個惡性迴圈,從泥潭中爬出來,我認為您需要從三個方面認知升級入手,才能真正有效地改變現狀。

    認知升級一:謀定後動,找準適合自己的事業型別

    一個人進入社會後,都會從事某一種型別的工作。行業不同、商業模式不同、產品和服務不同、組織性質不同。但不管從事的事業分類有多麼形形色色,透過系統性地提煉概括,基本上都可以包括進下面的四個象限:

    第一個象限的事業:打工者。特點是受僱於某一個企業,必須投入自己的時間,透過提供自己的體力和智力成果,來獲取收入。現如今,很多人心裡有些瞧不起打工,心心念念地要創業,自己做老闆。但實際上,我們千萬不要小瞧這個象限的事業。打工收入確實可以很低,如保潔、保安、行政文員這些崗位的人員。但高的收入卻是比比皆是:比如公司高層、高階專業技術人員等。有些“打工皇帝”的收入,甚至多達數億年薪,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工資之高,令人咋舌。職場中,年薪數千萬、幾百萬也不少見,年薪幾十萬更是多不勝數。所以,何必對打工妄自菲薄呢?

    第二個象限的事業:自我僱傭者。特點也是投入自己的時間,獲得收入。比如自開診所的醫生、小賣店的店主、自媒體寫手、作家、網紅主播等。與打工者不同的是,他們並不受僱於任何企業組織,而是自己做自己的老闆。收入當然也有高有低,低的甚至僅僅剛夠交房租,滿足一日三餐之需。但收入高的也非常驚人,比如自媒體和一些作家。寫網文的前輩如唐家三少,常年位居作家財富排行榜前列,年度收入甚至破億。

    第三個象限的事業:投資者。比如某些專職股民、股市投資者(巴菲特等)、店鋪房東、天使投資人、VC、PE投資者等。這個象限的人員的收入結構,可以稱為被動收入,也可以稱為“睡後收入”。開個玩笑,就是哪怕他天天遊山玩水,甚至睡夢中,收入也可滾滾而來。高的就不用說了,上不封頂。

    第四個象限的事業:擁有賺錢系統者。比如公司的老闆、股東,技術發明專利的持有者等等。這個象限事業的特點是,透過資源佔位帶來資本收益。由於是透過系統來賺錢,透過別的人的工作剩餘價值來賺錢,所以收益也是極其可觀的。

    前兩個象限的事業還是打工型,獲得的是主動收入,時間上都不能非常的自由;後兩個象限的事業則屬於管道型,透過系統來為自己帶來收益,時間上是可以相對自由的。

    讓我們再次回到您提出的問題上。您原先在企業工作,屬於第一象限的工作,為僱主打工。後來辭職,換行業,其實仍然留在這象限,只不過行業變了,僱主變了。然後,您又開始創業,想進軍第四象限的事業,擁有一個賺錢管道系統。

    但是轉變一定好嗎?您進入另一個象限的事業是合理的嗎?我們知道,任何事業的轉換,從來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俗話說的好,“辭職窮三月,轉行窮三年,創業毀一生”。雖然是有點玩笑話,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但是我們終究要明白,任何的轉變,其實都是有代價的,都是要付出機會成本的。辭職,要付出的代價是短期經驗智慧和人脈的丟失,轉行則是長期經驗智慧和人脈的丟失。盲目轉變,有時不僅沒有收穫,還會損失慘重,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如果覺得現在的工作不順,就想換賽道,可能會失去更多。

    舉例來說,在疫情如此嚴重的現階段,你可能也看到了:服務業、製造業等行業普遍遇到了各種困難。這時候,如果從打工轉變到創業,改變事業象限,確實是風險係數極高的選擇。所以,基於對自己的定位,希望大家都能夠認真思考一下,真的要轉變嗎?您具備轉變所要求的基本條件了嗎?

    轉變的條件,其實包括內外部多種要素。一個成功的事業轉變,必須要全方位地評估內外部各種狀況,科學地決策才行。下面是五個常見的限制條件:

    (一)您具備相應的能力嗎?(營銷能力、策劃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

    (二)您真的具有強烈的興趣嗎?(那就是我一生所愛,就是它了)

    (三)您確實碰到了特別好的機會點嗎?(比如遇到了某個行業風口)

    (四)您具備相應的資源嗎?(資金、技術、人才、關係等)

    (五)您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嗎?(即您能夠保持在多長時間不盈利、不賺錢都能活下來的自有資金)

    如果以上這五點,你能夠佔了三點以上,那你可以嘗試進行轉變。否則,還是留在原來的地方吧。因為熟悉,所以會做的更好。因為力出一孔,堅持努力,所以更容易方得始終。

    《道德經》雲:不知常,妄作兇。避免盲目路衝動,做到知己知彼,謀定後動,才是一種穩健的策略。永遠不要做一個投機型的機會主義者,看到這個不行就換那個,不停地轉換賽道對事業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認知升級二:提升綜合能力,突破職業困境

    下面我們再說一下您說的另外一個問題。您感覺到,自己的綜合能力到了天花板,無法突破。這個天花板是一種真的存在嗎?還是我們覺得我們到了某一個天花板?退一步說,如果真的存在這個天花板,我們就真的無法突破它嗎?

    管理學中有一個悖論,叫彼得原理。說的是人在組織裡面不斷地晉升,最終會達到他所不能勝任的位置。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能力跟不上了,能不配位。也許這個就是您所說的能力天花板吧。

    那麼這個天花板是可以打破的嗎?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吧。我擔任企業HR總監時,經常會問候選人一個問題:“您在某一方面有什麼實踐經驗呢”?往往候選人會驕傲地說,我在這個領域有過十年以上的豐富經驗。其實,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不過是一個美麗的錯覺。在那個領域,他真正的工作經驗其實還不到兩年而已。其餘時間,他不過是在做簡單地、低水平的重複罷了。也就是說,他早在八年前的時候,就已經陷入了能力增長的陷阱。所謂的十年達到天花板,其實是言過其實。我們往往每隔兩到三年,都會遇到某類綜合能力的天花板。

    一個人在企業的職業發展過程中,會逐漸需要各種不同的能力:比如計劃能力、組織能力、用人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控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激勵能力、決策能力等等。根據職位層次的不同,每一個階段都有差異。高層有高層需要的能力,比如決策力、洞察力;中層有中層需要的能力,比如執行力、協調力。如果您說自己的綜合能力碰到了天花板,請問是上述哪一種能力你已經發展到極致了,達到了最高的水平?經常出現的錯覺是,我們往往將自己的做事經驗當成了綜合能力來看待了。

    假設真的碰到了這層天花板,如何才能突破呢?方法其實也不復雜。我們在每個企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始終孜孜不倦地學習、試錯、覆盤,快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他發現自己的方案能力還不夠到位,他會認真學習相關經驗或書籍,一遍一遍地加以練習,直到方案精準高效、清晰準確為止。再比如,發現自己作為一名管理者,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和操作還不是很瞭解,他會認真進行相關學習,比如情境領導用人策略,激勵員工的原理,有效培養和帶教下屬的方法等。透過有目的地分析判斷,發現差距,進而勤奮地鑽研學習,基本上沒有什麼能力天花板是不能被打破的!

    我們知道,人的有效行為不會超出認知能力之外,有效思考也不能超出認知範圍之外。如果我們在企業中始終得不到提拔重用,那我們一定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們的綜合能力水平確實不夠,陷入了“彼得原理”困境呢?這個時候,煩躁不安沒有用,抱怨不斷沒有用。正視現狀,分析差距,努力學習、打破自己的舒適區,就能讓自己能力得到真正地提升。

    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超越職業發展過程中各種能力天花板,蹚出一片新天地。

    認知升級三:內外雙修,啟用內職業規劃

    最後,我們說到您描述的“熬著”的狀態。所謂“熬著”,就是左右為難但又很困惑的感覺,這是一種典型地職業倦怠感。其實,職業倦怠並沒有褒貶之分,它本身也是人的一種正常反應。倦怠感什麼時候出現?一般在同一公司工作三到七年左右就會開始出現,十年左右將會達到頂峰。在這期間,我們突然發現,一切都不能引起我們的興趣,好像一下子找不到工作的價值感了。這時候,很多人頭腦中會思考,下一步何去何從?我該怎麼面對現在和未來?

    思考的結果是很多人選擇了辭職,希望透過離職,能夠發現另外一片不一樣的天空,能夠體現新的價值,遇到新的職業發展機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切還是要三思而行,因為辭職本身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辭職的成本暫且不說,辭職還會有另一種機會成本。

    我們都知道,職場中其實一直存在著一個叫做“剩者為王”的有趣現象。那些能力比較強的人,經過多年打拼,感覺仍然未得到重用,不是覺得自己能力有差距,而是覺得自己屈才了,於是傾向於選擇離開企業。而那些剩下的人,往往就會獲得了離職後空白視窗中更多、更好的紅利。這時候,不管老闆是真願意還是假願意,反正如果你的能力還算足夠,你往往會獲得晉升更高職位和更好待遇的機會。這就是“剩者為王”的原因。而機會成本就是,當某人離開企業,在外面不斷地跳槽來跳槽去,回過頭來一看,發現還不如一直呆在原單位呢!(有點黑色幽默是吧,就像賣了房子去美國發展,回來一看還不如待在國內)

    但是,隨著職業發展越往上走,我們如果希望持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機會,就不能總是寄希望於這種“撿漏”了!你還得對自己的內在能力的提升進行一番認真地規劃,這個規劃就叫做內職業規劃。

    內職業規劃,其實就是個人能力發展規劃。它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成長差距,畫出未來能力發展的學習路徑圖:

    (一)我若提升為高層,還需要什麼能力?若是中層,需要什麼能力?基層需要什麼能力?

    (二)我如何去獲得這些能力:是跟別人主動學習請教、還是選擇培訓、閱讀?還是申請做額外的專案?企業輪崗計劃?

    (三)我應該如何將這些能力在工作中加以應用?如何進行不斷分析覆盤?我會用多長的時間來實現它?

    想清楚這些後,快速行動、快速學習、學以致用。當你的專注點重新放在你的內職業規劃上後,你會發現你活的特別充實,你會體驗到一種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內職業規劃培養的是個人的能力素質,外職業規劃則幫助個人抓住職業發展的關鍵時機。 保持內外職業規劃之間的平衡,才能行穩致遠。彼得原理中的“能不配位”的魔咒就會被解除,你就能在事業上大踏步前進。

    試舉兩例,看看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員工,如何透過內職業規劃,獲得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

    例一:阿里的童文紅,原先只是公司前臺文員,透過內外雙修,保持內職業規劃和外職業規劃的平衡,一路過關斬將,最後成為了阿里巴巴菜鳥網路CEO及董事長;

    例二:海底撈的楊麗娟,原先在海底撈做最基層的餐廳服務員,透過發展內職業規劃,提升能力,一步一步地把握職業機會,最後成為了海底撈的總經理。海底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後,她所持有的股份就達30億元人民幣,被譽為上市公司最貴總經理。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社會氛圍越是喧囂浮躁,我們越要沉得住氣——不斷髮掘自己的特點、優點,定位自己從事適合自己的事業型別(不一定要不斷換工作和進行個人創業),努力發展自己的能力和格局,內外雙修,我們會很快走出職業泥潭,重新踏上事業的高峰。

  • 17 # 吉姆妮成長日記

    題主,恭喜你已經認識到了當代職場的本質:

    “穩定”二字正在變得不可能,在一家公司一直做到退休的人,將會變得越來越少。

    題主說“感覺自己的綜合能力已經到了天花板”,這話呢,對一半,錯一半。

    一,對在何處?

    對於你現在所供職的這家公司來說,你已經幹了十年,之所以感受到所謂的“天花板”,其本質原因是,這家公司已經沒有更多上升空間給你了。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會有一種誤區,認為自己在公司工作多年卻很難升職加薪,是自己能力有限,能力不足導致的。

    但你有沒有想過,真正對你的上限起到限制作用的,更有可能是公司本身呢?

    現代職場的工作和崗位,已經細化到了極致,多數人在自己的工位上,活成了一顆不起眼的螺絲釘。

    說實在話,一顆螺絲釘,如果在一艘小船上那就不起眼,如果在一艘豪華客輪上,就連螺絲釘都顯得是鍍過金的。

    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平臺更重要。

    二,錯在何處?

    普通人,除去天賦異稟的那部分天才之外,大部分人這輩子過得如何,還是要看後天的努力。

    生命中有一些事情我們改變不了,比如智商,出身,相貌,原生家庭等等,這個沒辦法,人生本來就不公平,但如果你想追求更好的人生,就不能老把眼光盯在那些不能改變的地方,生活中我們能改善的還有很多,比如毅力、耐心、堅持、決心、決策、眼光等等,這些軟實力,的確是可以幫助人改變命運的。

    另外,為什麼我說題主認識到了現代職場的本質呢?

    三十多歲,正好是職場生涯進行到一個關鍵分水嶺的時候,這個時候,多數職場人,都會對前面幾年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多數人也會迷茫,陷入糾結,但同樣的,多數人的選擇是:

    晚上想著千條路,白天起來走老路。

    究其原因,無非三條:

    一,深度思考,很累;

    二,打破舒適圈,很難;

    三,鴕鳥心態,得過且過。

    如果小夥伴們也意識到了自己應該在職業中做出改變,那麼,最好的態度是:

    不要再去糾結“我怎麼樣才能升職加薪”,現代人嘛,要更簡單粗暴一點,你就琢磨“我怎麼樣才能更值錢”就完事了。

    方法就是:

    1,探索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挖掘自己真正擅長和喜歡的事物,在這些事物中尋找你能做的副業;

    2,讓興趣變現,再讓變現之後的利益反哺你的興趣,形成良性迴圈;

    3,提升工作效率,讓自己活得更輕鬆,更高效,更健康,更有錢。

  • 18 # 指尖生活321

    一直堅信一句話,世界上的工作沒有絕對的穩定,看似穩定的工作或許讓你感到舒適,但是卻激流暗湧,那樣的你講隨時被其他人頂替,我們做一份工作,一旦感覺舒適了,說明你該換換了,跳出舒適區,讓市場去檢驗你是不是出色的!

  • 19 # 漫步到月球

    職場打拼10年,感覺能力到達了天花板,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透過一些生活上面的習慣改變,在來改變一下自己,比如每天堅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去發現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發現出來嘗試堅持下去,別小看這些東西,因為人就是發現生活,生活推動這人,如果這些東西你去做了,也改變你了這就是一個突破口,你的天花板會漏個洞,你的思路也會大開,我覺得自己創業比較好,職場十年給你帶不來一輩子的東西就不要去做了說明不知道你用一輩子去維護。

  • 20 # Rocky帶你看世界

    堅持?離職?創業?

    職場打拼10年,綜合能力達到天花板,這時很多人都會遇到一種情況,也會產生複雜的想法,堅持?離職?還是自己創業?你有沒碰到這種情況呢?

    當然答案選擇沒有絕對的,我這個人也從來也不相信絕對,萬事皆有可能,一瞬間有百萬個可能,看你怎麼想,怎麼規劃自己的未來!在一家公司上班,工作太久,難免會丟了激情,變成老油條。這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未來要什麼樣的生活,不知道該怎麼做!就這些問題,我簡單給每個朋友一點小建議:

    首先,在一家公司待久了,選擇堅持還是辭職?主要看我們目前所待的公司,你工作起來開不開心,能不能從中學到知識,讓自己成長。工作起來開不開心,最主要還是源於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工作氛圍,不開心的堅持是痛苦的,不能讓我們自我成長的氛圍也是不可取的。

    其次,就是公司未來有沒發展前景,未來這類公司能不能做大做強,是不是市場剛性化需求。

    綜合以上,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待久了,能力也提升很多,但你的堅持在未來3-5年,這些讓你看不到希望,不開心,我的建議,可以選擇離職。

    更何況現在是一個萬眾創新,全民創業的時代,只要你敢於嘗試,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首先我們要有夢想,夢想是行動的開始,只要堅持努力就會有結果!朋友們,其實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可能文化不高,或許大學畢業,但他們創業的堅持,現在生活都過得很好,幾輛車,幾套房,週末一家人出去旅遊玩下,很開心!

    不管我們選擇在自己公司堅持還是離職自己創業,開心才是最重要,開心了才能更高效的做好事情,成長自我,昇華自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倚天屠龍記》中,“曾阿牛”為什麼成為殷離最刻骨銘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