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才聚娛樂
-
2 # 雷死人不償命囧圖集
看完《雪國列車》,由衷地感嘆這部電影的神奇,列車裡的世界完全就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這種意識形態的藝術顯然是極大的諷刺。
生活在列車末節的人們,顯然是社會最底層人物。受盡了壓迫的他們,必然要走出反抗這一步,柯蒂斯就成為了這場反抗革命的領袖。從列車二把手曼森極其乖張的發言開始,這場革命就註定了要血流如注。
曼森乖張的演講
理所當然地把比自己弱的人踩在腳下,以車票,也就是現實社會中的錢來決定所有人的位置。作為列車的領導者,這種恃強凌弱的思想在她的腦子裡根深蒂固,也就註定了階級之間不可逾越的思想鴻溝。
被懲罰者滑稽的笑臉
這位底層人物頭戴鞋子的臉上掛著笑容無比滑稽,不正是諷刺了列車領導人物固化的思想觀念嗎?鞋子是不應該放在頭上,但不代表鞋子不能爬上頭。看到這個可憐的傢伙被殘忍地砸掉胳膊,曼森還若無其事地說了句“他沒事的”,痛苦沒有加註在自己身上,便永遠理解不了其中的難受。
越往前走,列車裡人們的生活環境越好。當所有人都被窗外的陽光吸引住的時候,柯蒂斯依然保持著清醒,這不是他們的目的地,而他們的目標也不僅僅是享受陽光。
柯蒂斯提醒大家他們的目標
接近目標的路,不僅僅會發現美好的事物,也會發現一些黑暗骯髒的東西。當發現一直吃的食物是由蟑螂製成的時,柯蒂斯憤怒地質問製造食物的人,卻沒想到他早已麻木。不僅每天淡然地吃著垃圾食物,還在列車領導階層的洗腦下,成為了甘於接受命運的人。
柯蒂斯勸保羅離開
柯蒂斯不一樣,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要付出什麼。列車透過一條很長的隧道時,車裡一片黑暗,什麼也看不見,而維爾福的軍隊有眼鏡能看得清,柯蒂斯們明顯陷入了劣勢。就在所有人以為這場革命就要失敗時,小男孩的火把成為了這個故事裡的唯一意外,那個象徵希望的火把就此扭轉了這場革命的勢態。
然而,成功的背後是無數的血和淚。在好友的生命和革命的成功之間,柯蒂斯毅然選擇了後者,但成功的喜悅卻無法替代失去摯友的痛,流血都沒有哭的他看到好友的屍體卻哭了。這條路有多難走應該沒有人比柯蒂斯更清楚,但他依然不退縮。不被未知的恐懼打倒,也不被已有的成功迷惑。
柯蒂斯和吉列姆夜談
比起柯蒂斯的堅定,列車二把手曼森卻是為了活命什麼都可以拋棄。在生命威脅面前,被她尊崇為“神”的維爾福也不過什麼都不是,用“神”來換自己的命,這也算是“神”的價值了!然而連信仰的神都可以拋棄的人,又有什麼是不可以拋棄的?
曼森和柯蒂斯談判
顯然,在維爾福思想的領導下,曼森早已沒有信仰,甚至連列車裡的孩子們也是這樣。不去驗證大人告訴自己的是不是事實,也不去思考自己接受的教育是不是正確的,把自己人生的所有希望和夢想寄託在冰冷的機器和一個從沒見過的人身上。孩子是人類的希望,剝奪了孩子的思考力也就破滅了人類的希望。
列車上老師教小孩洗腦歌曲
列車裡的社會也確實沒有什麼希望可言,如果沒有柯蒂斯的反抗,人們也只會安靜地混吃等死。走過上層社會的車廂,無數人被奢靡的生活麻醉,連南宮民秀也免不了受克洛諾的誘惑。可無論走過怎樣的環境,柯蒂斯的眼神都是無比堅定。因為他經歷過最討厭的自己,受環境的影響卻不被汙染,始終堅守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柯蒂斯和南宮傾訴
面對維爾福的洗腦,柯蒂斯清楚自己的位置,也清楚該不該守在位置上是自己的事。是啊,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怎麼會知道你經歷了什麼才到這個位置?不是真正的懂就沒有資格評判別人的對與錯。
柯蒂斯反駁維爾福
雖然是一個英雄人物,但柯蒂斯也擺脫不了普通人的慾望。在維爾福的洗腦下,柯蒂斯也迷失了,他是否真的如維爾福所說可以拯救人類?在慾望和信仰的鬥爭下,柯蒂斯掙扎了,這一次,他只是一個真實的普通人。
維爾福對柯蒂斯洗腦
他有普通人渴望的權利、地位、金錢、名譽,也還保有普通人的良知和底線。掙扎邊緣,孩子救了他,喚起了那個曾為列車底層人奮鬥的他。如果要犧牲弱勢群體來維持社會的穩定,那這樣的社會又有什麼穩定可言?每個曾經強大的人最後都免不了成為弱者。
維爾福讓小孩代替機器
電影最諷刺的是,被所有人當成他們唯一世界的列車之外,另一個世界已開始復甦。上帝為他們留了一扇門,卻被當做牆。沒人相信列車外的世界可以生活,勇敢如柯蒂斯也不願意去嘗試。人們執著於無路可逃的世界,卻忘了世界很大。
南宮勸柯蒂斯離開列車
看似荒唐的南宮民秀卻有極其清醒的一面,或許因為他是最自由的,可以為了克洛諾幫柯蒂斯,也可以為了生存做最瘋狂的決定。不同於柯蒂斯身上揹負的期待與責任,南宮民秀只屬於自己,他做的一切自始至終都在忠於自己。
維爾福說列車就是世界,而有人的世界就有社會。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才構成了社會的複雜性,而這不一樣的真實也構成了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
-
3 # 怪傑傑
雪國列車,一部揭示階級社會的鉅作,裡面隱喻也很多,那些末節車廂的人飽受折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這也是當今社會的“下層人士”,而威爾福德他們,顯然就是“上層人士”,列車就是階級社會。末節車廂人們暴動,也是為了求生,這也說明了階級社會里下層人士的無奈,他們為了求生,必需這麼做.而仔細想想,人類一旦到達了平等,那麼必然每個人都我行我素,沒有秩序,最後導致資源枯竭,毀了世界,這樣一想,階級社會也是當今最有道理的社會,而柯蒂斯也不是什麼英雄,他們就是叛徒。而最後列車翻了也徹底說明:人生活在這個世上就要服從階級,要做好自己的位置,有秩序地活著,背叛社會,就像列車翻了一樣,社會也就毀了,人類也會滅亡。
-
4 # 阿文拍電影
如果是脾氣不太好的___,恐怕看見“領導者就應該做出必要的犧牲”這種論調上來就罵___豬了,我脾氣稍微好那麼一點兒,認真講一下。
奉俊昊近日在採訪中說:“《雪國列車》是很明顯的政治電影。人們的生活總是在一定的體制內。在學校和社會也是存在於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體制。《雪國列車》就是這樣的故事,還講述了可以突破這種限制的故事。退一步去看,是一部很殘忍的電影。人們擁有想安逸在體制裡和想突破體制的雙重慾望。實際上有幾個切格瓦拉呢。又想擺脫又想安逸的雙面性,在電影中出現的人物上都表現了出來。如果說帶有政治色彩,那就是了。”
電影的結尾是這樣的:統治者希望讓革命者相信在體制之外沒有存活的機會,試圖讓革命者去理解統治者的那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寞哀愁與苦衷",甚至用"我遲早有一天會把統治權交給你"來同化革命者,而革命者幾乎就要接受了,直到尤娜意外掀起了地板,革命者發現這"人類僅存未來"是站立在一個個被彎折了手腳的"東莞乞童"之上的,方才覺醒將火柴遞給尤娜決心炸開體制之門。然而要炸開體制的大門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意外引發的雪崩破壞了整個體制,將體制內的統治者、壓迫者、反抗者與寄生蟲一併毀滅,只有純真(沒有原罪)的兒童走了出去,目睹新生命,投入準備好了接納她們的體制之外的新世界。體制之外,終究有活的希望。
影片中有非常多的隱喻,多到我覺得寫一篇正經的評論會腦力衰竭,但是我覺得貴國人民看這部影片應當是頗有心有慼慼焉之感的,若你是發自肺腑地覺得革命者轉化為統治者的結局更好,人類應當如此"維持平衡",用魯迅的話講,叫作"做穩了奴隸",用奉俊昊的話講,或許叫作"吃定了蛋白塊",或者你生為二代,會沉醉在享受燃燒廢料的"安逸體制"裡,直到被炸飛。
-
5 # 兩節課影視
《雪國列車》講的就是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劇增,導致冰山融化,於是科學家們就想辦法阻止這種自然災害的發生,不料好心辦壞事把地球徹底整成冰窖了。倖存者們生活在雪國列車上,影片在此背景下拉開帷幕
雪國列車內應有盡有,人們自給自足。當然另一方面來說,有資本主義存在的地方必定有階級之分。雪國列車就像是社會的縮影。車頭是給VIP乘客做的,車尾是給苦逼的窮人主的,每天只能吃用蟲子釀成的麵包,最要命的是大家對此還不知情。
男主就是生活在車尾貧民窟的一員,他看不慣上流社會的作風,煽動貧民們反抗。列車依靠永動機才能開下去,掌控了永動機相當於控制住了列車的命脈。可永動機在車頭貧民們在車尾,從每列車廂都有一道門還有重兵把守,於是男主就帶著一幫人披荊斬棘,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來到了車頭。
可到了這裡他才發現,原來自己才是被計劃之中的人物,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列車車長的主意,中途男主獲得的關鍵線索也來自他手,目的只有一個,他想選一個接班人,顯然男主就是他心儀的物件,而之所以放扔他在列車上鬧了這麼一齣戲,完全就是為了趁機減少人口,而所謂的永動機只不過是把孩子抓了過去當童工。心地善良的男主最終炸掉了列車,選擇和這齷齪的黑惡勢力同歸於盡。影片的最後,只有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活了下來,地球恰好在這時開始升溫回暖了,電影想要反映的就是,窮人擠破腦袋想進入富人的世界,而富人悠哉悠哉的看戲,何為公平,為了生存下去不擇手段就是公平。
-
6 # KK的光影世界
“這列車就是世界,我們就是全人類”。雪國列車就是一列停不下來的人類階級列車。電影劇情對這個隱喻已經展示地比較直接了,從車尾到車頭:
*尾部車廂,象徵著階級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最為悽慘,也最具GM性;
*蛋白質塊生產車廂,象徵著給底層社會提供生活最底保障品的最下服務階層;
*維護列車秩序的軍隊,象徵著國家的暴力機器,他們在最底層的邊緣;
*植物區、水族館等,象徵著技術勞動者的中間階層,相對於底層而言待遇稍好,但對社會變革無所適從,他們既服從於統治階級的權威,又對底層勞動者懷有同情與恐懼;
*高階乘客車廂:象徵著腐朽的統治階級,越往車頭走,墮落地越徹底
*引擎車廂:象徵著階級社會最高統治者,一直控制人類社會方向的最少數
階級矛盾自從階級誕生以來就不斷存在,國家機器則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
7 # 冷胙曲水
故事講述一場突如其來的氣候異變讓地球上大部分人類滅亡,在一列沒有終點、沿著鐵軌一直行駛下去的列車上,載著地球上最後倖存的人們,“雪國列車”成為了他們最後的歸宿、最後的信仰也是最後的牢籠,在這裡,受盡壓迫的末節車廂反抗者為了生存與尊嚴向列車上的權利階層展開鬥爭。
列車“隱喻”人類階級社會縮影。導演對"階級"的看法:階級在人類社會里永遠不會消失,硬要打破階級,最後只能“翻車”。
-
8 # 葫蘆娃愛影片
列車的不成文規則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必須有貧有富才能保持平衡。 有人是老闆,有人為老闆努力工作時,企業才能發展。 假如每個人都有錢,每個人都不想工作,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火車的前列,這一代人都不想做骯髒而艱苦的工作。
最終主人公辛苦地坐在列車的駕駛室上,才瞭解一個國家(列車在世界其他地方需要的是什麼,比如在工作場所,例如自己到某個階級,會在他們的國家裡瞭解很多道理) 自己真正管理列車時,也許他會像以前一樣做,以確保列車的執行狀態。
-
9 # 柚子君神劇
這部劇我正好也看了,個人覺得永不停息的雪國列車,其實就是一個縮小版的地球。列車上有所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和金字塔式結構的人類等級。這種三角式的人類結構,有三角形固有的穩定性。上層社會的麻木,底層社會的疾苦,而且無論底層人物如何奮鬥,卻依然改變不了這個結構。列車上的蒙面殺手,有的只露嘴、有的只露眼,代表著有些人永遠不能知道真相,而有些人知道真相也無法說出。
錢幣的發明是為了更好的進行物質交換,世界的本質也就是物質交換。那麼其實,誰真正掌握了物質資源,誰就掌握了世界的話語權與主宰權。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那麼掌握了至高權利的人就可以假以“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主宰人類生殺大權,不惜製造動亂與戰爭。森林裡的狼不能殺盡,否則將會帶來災難。德國一戰後迅速崛起發動二次大戰,其實是得到了美國的支援。我們這些普通人從一出生,就已經被這個世界的表象歷史建立了世界觀,從而很難跳出來。即便有人從底層奮鬥到上層,也會被生態系統平衡理論所迷惑,被權利的慾望所征服,從而變成上層的一員。
科技讓人類生活得更好,也讓人類因為慾望而迷失了自己。越想省力就想更省力,永無止境的科技把人類的慾望也延伸的無邊無盡,從而讓人類越來越脫離本真。廣告誘惑我們去買一些我們並不需要的東西,這些東西成了我們的奮鬥目標,也讓科技製造者可以一直讓人甘受統治。影片中掌握了核心科技的維爾福,牢牢的掌握著他的統治地位,並讓他的手下忠心耿耿。人類自己,沒人能回答我們從何而來,將要去何處。
從一出生開始,我們就註定了自己的位置,有人是一等座有人是二等座有人是擁擠的普快,即便你費盡力氣拿到一等座,那麼必有人被踩在腳下,每一個階層的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每個圈子裡的人數是不會有太大變化,金字塔的形狀不會改變。
我們的地球,就像這列雪國列車,被科技駕馭著不斷加速向前。我們都在雪國列車上,麻木的飾演著自己的角色,找不到真相也不願意去思考。科技帶來的急速行駛的快感,讓人忽略了這輛車已經正在失控。
-
10 # 六六侃電影
作為一部韓國科幻災難電影《雪國列車》,本片雖然有120多分鐘之長,但是他和很多的小說、短片一樣,漫畫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反應一種社會現象。
此片開頭講了由於溫室效應,全球的溫度不斷上升,於是人類向空氣中,投放了一種降溫劑,冷卻物質迅速蔓延開來,幾乎都死了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彷彿又回到了冰河時代,最後只有一小部分人,登上了一列有著永恆動力的列車,可以一直跑下去。
《雪國列車》反應現象一:我們可以從車尾和車尾以前的飲食,做對比,以及車尾生活條件惡劣,人數最多,也是最底下的一節車廂,則從車尾開始越往前,生活品質越來越好。由此可以看出列車的等級制度劃分的十分明確。
《雪國列車》反應現象二:由於尾部車廂等級底,一直別頂級高的人壓榨,甚至別帶著自己的孩子也無能為力,如果反抗後果便會更嚴重,柯蒂斯帶領著人們發起暴動,一起反抗等級高的人們,這裡也說明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雪國列車》反應現象三:在發起暴動前,從車尾的上百人,當他們快走到車頭時,卻只剩下了幾個人。由此可見無論是在電影了,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一次戰役的勝利,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
11 # 橙與落葉
整部電影都在圍繞著一個故事—革命。影片既沒有采取昆汀式絢麗奪目的剪輯手法,也沒有采用大衛·林奇式神秘莫測的情節處理方式,而只是在平鋪直敘中將歷史上的革命事件概括化、系統化的凝縮於一列名為“方舟”的火車中。拋開緊湊的故事情節以及演員們驚豔的表現不談,影片的每一個畫面、每一處場景,都是在向觀者表達創作者對於革命及其意義的理解,沒有一處多餘。
-
12 # 百家講解
我們看下劇情:
2 031年,人類試圖阻止全球變暖的實驗失敗,極寒造成地球上絕大部分生命死亡。在冰河災難中倖存下來的所有人登上了一輛如同諾亞方舟的列車,列車依靠永動機繞著地球不停行駛。在這列車廂有著等級之分的列車上,飽受飢餓之苦、生活在惡劣環境的末節車廂的人們在革命領袖柯蒂斯的帶領下,為了生存一節車廂一節車廂的向前突進,掀起了一場向車頭進軍的革命。
透過以上劇情我們不能發現。該劇。充分反應了。人類。不珍惜環境破壞環境。最後導致生態鏈。崩塌。引起了社會環境的。複雜變化,而為了能恢復社會環境的正常,走向更好的環境中去,人類嘗試著,尋找新的機會,新的世界,而在旅途中卻發生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危機無時不刻不在。
綜合以上所述,該部影片反映了我們不珍惜環境造成環境發生變化。人類。交無處可走。所以說我們要對社會負責,對環境負責,同樣也是對自己負責。為了我們的明天,我們要珍愛我們現在的生存環境,珍愛我們美麗的家園。
-
13 # 驢子掰手遊
反應了殘酷的一種階級剝削制度,透過一層層車廂的特選,把階級制度表現的淋淋盡致。大家可以看的出,最低層的人吃的是螳螂做的餅,上層吃的食材多姿多彩。更加說明了人人平等制度終將取代任何制度!
-
14 # 串串C位娛樂
雪國列車,一部揭示階級社會的鉅作,裡面隱喻也很多,那些末節車廂的人飽受折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這也是當今社會的“下層人士”,而威爾福德他們,顯然就是“上層人士”,列車就是階級社會。
《雪國列車》講述的是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劇增,導致冰山融化,於是科學家們就想辦法阻止這種自然災害的發生,不料好心辦壞事把地球徹底整成冰窖了。倖存者們生活在雪國列車上,影片在此背景下拉開帷幕。
全球氣溫驟降,所有大陸都被冰雪覆蓋,人類製造了一輛靠永動機發動運轉的“諾亞方舟”——雪國列車,列車載著人類文明的種子在鐵軌上不知疲倦地行進。其結局揭露了雪國列車最大的秘密,永動機只是一個幌子,是孩童的勞力帶動列車的正常執行。而柯蒂斯一行人的反抗暴動,背後策劃人其實是列車的製造者維爾福德,是他一直給柯蒂斯遞紙條指引他們前進,也就是說他們一心要反抗的大BOSS策劃了一整個反抗行動,這一切只是為了維持列車人口的“平衡”,荒謬又殘忍。
雪國列車就像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各節車廂是不同的等級,末等車廂的人就只能吃蛋白條——用蟑螂做成的“營養物質”,每天生活在嘈雜混亂的環境裡,勉強維生。柯蒂斯是末等車廂的住民,某一天他收到一張小紙條,上面的文字鼓動他領導叛亂反對階級制度,暴力反抗上等車廂對末等車廂的不公平統治,車廂裡的“先知”也支援他的這個行動。柯蒂斯找上了南宮民秀,想讓他協助自己一路通關,直指車頭的維爾福德。
其中最諷刺的就是叛亂者用鮮血拼來的勝利,只不過是被統治者玩弄於股掌之中的不必要犧牲。好在柯蒂斯沒有被權勢迷住眼睛,他看清了雪國列車存在的本質,看清了維爾福德的猙獰面孔,毅然決然選擇毀掉這個虛構的桃源、給人痛苦的方舟。結局的北極熊象徵著外面的氣溫有所回暖,北極熊已經可以生存下來,人類有了絕地求生的希望,就算離開列車也能存活。而看著這一切的兩個孩子,就是人類希望的象徵。
-
15 # 褲褲的程式猿
故事講述一場突如其來的氣候異變讓地球上大部分人類滅亡,在一列沒有終點、沿著鐵軌一直行駛下去的列車上,載著地球上最後倖存的人們,“雪國列車”成為了他們最後的歸宿、最後的信仰也是最後的牢籠,在這裡,受盡壓迫的末節車廂反抗者為了生存與尊嚴向列車上的權利階層展開鬥爭。
列車“隱喻”人類階級社會縮影。
導演對"階級"的看法:階級在人類社會里永遠不會消失,硬要打破階級,最後只能“翻車”。
-
16 # 孔乙影視
雪國列車想要表達的正是人類社會所無法擺脫的那種或無形或有的等級制度,縱觀上下五千年,我們從奴隸制社會發展到當今現代化工業社會,我們用於無法估量的代價擁有了如今的社會格局。但是我們真的擺脫了奴隸社會中出現的等級制度了嗎,我覺得並沒有,這種無形的力量會在不同的時間段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
影片中的立場上誰都沒有錯,不管是引擎的發明人w先生,還是為了末節車廂窮苦人民而奮鬥的桃總,兩個人的立場都對,但是誰又能逃脫出這趟不會停止的列車呢,桃總和民秀最終用身體保護住了兩個孩子,可能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心靈上的救贖吧。
影片的最後,兩個孩子一臉驚恐的看著山坡上的北極熊,這種慾望的輪迴可能又會從未來的某個時刻再次輪迴吧。
-
17 # 燕子思楚
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的改編版這樣說:
“世界是一列火車,世界上的男男女女都只是火車上的乘客。
這一部寓言式的故事,劇情並不複雜,然而所揭示的主題卻是具有警策意義的,即人類社會的前進與發展,到底是迴圈往復的改朝換代,還是顛覆式的別開生面?
平衡之下的生存法則
電影剛開始,就設定了一個反烏托邦的故事。
在2031年,為了應付地球上愈演愈烈的溫室效應,各國群策群力,向大氣中釋放CW7來試圖阻止全球變暖。然而,因為設計的失誤,將全球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極寒深淵,地球上絕大部分生靈死亡,倖存者登上了一輛列車,這一輛列車圍繞著地球不斷的行駛,車上的乘客成為了永不停歇的列車流浪者。
列車是一個完整的世界縮影,在其他的電影中,列車行駛的方向都是前方,而雪國列車行駛的方式卻是週而復始的旋轉和輪迴。
這駕列車,並不是諾亞方舟,而是一個小型的等級社會,有著嚴格的等級之分。從車尾到車頭,乘客們都有著自己相應的待遇和生活條件,車廂尾部的底層人,看不到天日,看不到希望,為了爭取到更多的權利和平等,發動了無數次的反抗。
在一個看似充滿規則的列車中,每個人的命運是不同的。
就如同維爾福德在片尾一直強調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一樣,這一列火車如同一個監獄一樣,在看似富有秩序性的列車空間裡,隱藏著對人的桎梏,這是電影的主題和引子。
現實社會需要平衡,而這一輛列車上也需要維持人與人之間的平衡。
在列車上,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場所,這裡的水、食品、空氣、資源等因素都是人們生物鏈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會導致這一輛列車的停滯,影響到正常運轉。
居住在列車尾部的人們,不管是他們內部的自相殘殺,還是克勞德冷酷無情的殘酷統治方式,都是維爾福德減少人口的一種方式,看似殘酷的背後,其實也是對於現實社會的隱喻。
這一列列車,如同當今的地球,各國精誠團結,然而,也有很多國家為了資源和生存的權利而爭奪著,導演奉俊昊利用這樣的一個故事,來暗喻現實社會的矛盾,在看似充滿科幻的背景前提下,體現的卻是人類的生存法則。
“最無情的故事,是直戳人們內心的沉重和隱喻。”
男主角柯蒂斯滿含著淚水,對小姑娘尤娜說:“我十七年在陸地上,十七年在列車上”,這一位鐵骨錚錚的硬漢在表達自己過去的時候,淚如雨下。
對於他來說,是尾部車廂的“起義領袖”,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也隱藏著被割成了兩半的靈魂,一半是光明的火炬,另一半是黑暗的陰影。
對於他來說,也是經歷過一段救贖之路,在剛開始,他因為飢餓,可以自私到為了食物將尖刀對準了同胞的惡人,然而,當他看到自己的同伴為了他人而割掉身上的肉時,他的內心觸動了,從此走上了帶領大家反抗,成為英雄的道路。
這一系列的轉變,不僅是柯蒂斯的崛起,也是他對於自我的救贖。
在列車尾巴,人們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然而,在通往“天堂”之路的過程中,卻能夠精誠團結,用自己的身體幫助戰友抵擋住敵人的槍口,而列車頭部的“貴族”乘客,卻充滿了暗算和懷疑。
這樣的反差對比,也體現了故事中主人公人性魅力和迴歸。
“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結束這一切。” ——南宮民秀。
在密不透風的列車中央,帶著寒意的抽屜被開啟,電力專家南宮民秀和自己的17歲的女兒已經被關了17年,對於一個為列車的正常運轉設計了複雜系統門鎖和安保系統的工程師來說,多年的禁閉和關押也隱藏不了自己對於自由的嚮往和對女兒的愛。
他的女兒尤娜,溫和而善良,透過一雙溫暖的眸子可以看出,多年的關押並沒有讓她喪失本該有的善良和真誠,她是一位癮君子,他們卻幫助柯蒂斯連線電纜,打通了一道又一道的通往車頭的門。
和柯蒂斯的正面反抗不同,這一對父女也隱藏著自己的希望,他們熱切盼望能夠開啟車門,獲得重生的機會,所以,父女兩人和柯蒂斯通力合作,兩者之間的關係既團結,也微妙。
故事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南宮民秀打開了那一盒人類僅存的兩根香菸,點燃之後,狠狠的擲在了地上,目睹這一群列車尾部的“尾部人”的哄搶。相比較柯蒂斯想要迫切的開啟那一扇復仇之門,南宮父女的追求更為簡單和純粹。
值得一提的是,南宮想要開啟的除了真實存在的通往自由的門之外,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和自由之門,他的目標超越了在列車尾巴生活了17年的“尾部人”,指向了更為高階的精神世界。
也許,正是因為這一位工程師的身份不同,他是一個較為清醒的智者,看似癲狂,實則心細如髮。在癮君子的背後,他也是一位“隱君子”。
“時間太久了,別人都覺得那是一堵牆,然而,那卻是一扇門。”
南宮先生想要炸開的這一扇門,也正是他通往自由的禁錮之門,對於舊秩序的破壞和對於重生的希望,只有真正走出這一扇門,才能夠看到冷天雪地中的新生。
最終,他沒有走出去,他的女兒卻走了出去,也算是完成了他最後的希望和寄託吧。
我之所以認為全片結局處理得精彩絕倫,是因為它在片尾營造了一個及其精巧、相互制約的囚徒困境: 對於大光頭來說,只有製造暴動削減人數和全民共產兩條路,大光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削減人數。 對於美國隊長來說,只有暴力革命和坐以待斃兩條路,美國隊長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暴力革命。 對於宋胖來說,只有呆在車裡和炸向車外兩條路,宋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炸向車外。 這三方的選擇,以他們自己的標準來看都是極度正確的,符合他們自己的價值觀,但大光頭沒有看到外面世界的升溫,美隊沒有看到暴力革命的終點,宋胖沒有看到車內政局的變化,在這種條件下,三方都沒有機會(或者說沒有需求)去以大格局來審時度勢,只採取了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反而形成了一個滿盤皆輸的結果:大光頭被毀掉畢生心血,美隊被摧毀人生信條,宋胖則重建了一個幾乎沒幾個活人的人類社會。而最後的雪崩,乍看出現的很牽強,實際上卻很像是一場“審判”。 製片人樸贊鬱在1999年就拍攝過一部黑白短片《審判》,結局處同樣是引入了一場類似天罰的電擊來對劇中幾個主要人物做了是非功過的裁決。“上帝視角看人類”就是這麼回事,導演將整件事情的始末幾乎毫無保留地交代給了觀眾,觀眾幾乎稍加權衡就能計算出最優解,但導演就是讓你體驗了一把上帝視角,看看這三幫人究竟是如何透過“只在乎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兒”把最優解搞砸的。 換句話說,就是以一個最容易讓觀眾認同的口吻講出了人類之愚蠢。諾亞方舟最終沒有抵擋過雪崩,人性最終沒有勝利。這同樣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命題,只不過奉俊昊在這裡所用的手法比其他導演高明太多太多。 而最後兩個孩子出艙後看到的北極熊,也彷彿代表著無盡的諷刺,對比凱奇主演的《神秘程式碼(Knowing)》結局所用的“孩童代表希望”手法可以看出,本片最後的兩個孩子身上幾乎一點也沒有揹負希望的象徵,而那隻北極熊則更像是上帝送來的諷刺:外面世界的確已經如宋胖所說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物圈,但愚蠢的人類可能已經無福消受了。
鳳凰涅槃之後的人間清明
這部電影中的孩子一共有三種。
第一種,是底層勞動者中頑強生存的兒童;
第二種,是被權貴階層“洗腦”的孩子;
第三類,是被當做“列車部件”一部分,機械化運轉著列車運營的孩子;
這三種孩子這也象徵著人類的三種未來,看上去似乎都是弱小的個體,然而,他們所能夠代表的也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希望。
當畫家將斷臂人孩子所作的畫給他父親看的時候,意味深長的說:
“這裡的光線太暗了,你看看這個孩子的眼睛,也許,你能夠看出希望。”
正因為孩子是社會的希望和未來的棟樑,所以,在這列列車上,孩子們也成為了兩個階級中爭奪的重要資源。
在人類的資源爭奪中,孩子們所能夠扮演的,正是各種權力制衡的“工具”,不管是被洗腦,還是被當做列車的零部件,孩子們都失去了自己應該享受到的陽光和正規的教育。
人們為了儲存未來的有生力量,自我犧牲。
在故事的末尾,尤娜帶著被當做“零部件”的孩子一起走出了列車,在廣袤無垠的冰雪世界裡享受著陽光的照耀。
遠處雪地上的北極熊,代表著新的希望,也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鳳凰涅槃之後的人類世界一片清明。
寫在最後:
《雪國列車》是秦俊豪導演的第一部英文電影,他將技術,敘事和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是將自己的世界觀表達的較為完整的一部作品。
這個故事幾乎用了整個漫畫的篇幅來渲染了這種集體起義的欺騙和妄想的氣氛,但是在最後的篇幅裡,卻最後對無產階級(後車廂的破門),而不(只)是完美的革命者們報以了最高的希望,如果在列車上得不到無產階級的烏托邦,那無產階級也不會繼續容忍列車的苦難,從而自己走向他想要的未來。
-
18 # 黑月情感說
故事講述一場突如其來的氣候異變讓地球上大部分人類滅亡,在一列沒有終點、沿著鐵軌一直行駛下去的列車上,載著地球上最後倖存的人們,“雪國列車”成為了他們最後的歸宿、最後的信仰也是最後的牢籠,在這裡,受盡壓迫的末節車廂反抗者為了生存與尊嚴向列車上的權利階層展開鬥爭。
《雪國列車》是一部野心勃勃、視效極佳、內涵豐富、非常令人滿意的未來史詩,故事框架充實穩固,且帶有豐富的戲劇衝突,這一點甚至比奉導的前作做的更好。特別是動作、美術、服裝、佈景甚至聲音的處理都接近完美,對於冰河期列車外的冰凍雪原的展現也十分卓越
《雪國列車》是奉俊昊講述的最無情的一個故事,以夢幻的手法化解人類的醜惡,這便是奉俊昊導演的魔力。總體來看,影片在韓國觀眾中的口碑不差,但較為沉重的基調,難以完全消化理解的中心命題多少會對飽受商業娛樂大片洗禮的韓國觀眾的觀影快感造成影響。
-
19 # 果果影視推薦
這是一部漫畫改編的一部作品
全球變暖的問題已經不容忽視,許多個國家達成協議,往大氣層釋放cw-7,想要制止全球變暖,但結果缺相反,地球成了一個大雪國,一趟列車是人們最後的希望,他驅動是永動機,圍繞地球轉圈,地球人只能靠著他活下去
雪國列車最後結尾也沒有告訴我們,一個社會應該怎麼去運轉
透過剝削實現社會持續運轉
被剝削階級反抗成為剝削階級,繼續剝削
打破剝削和被剝削,這個社會變不存在了
這可能就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吧,給出一個問題,卻不給明確的答案,透過每一個片段從而得到自己的解讀
-
20 # 兩圓說電影
《雪國列車》反應了一個怎樣的社會?
個人認為:僅從劇情而言,《雪國列車》讓我們想起這樣的故事樣式:每個人都陷入“局”中,成為棋子,除了幾乎擁有了上帝視角的反派,他精巧設“局”、甚至和創作者一樣操縱棋局中的主角,但也因為只能“幾乎”擁有。在結局到來之時:這位由上帝(作者)所創造的偽“上帝”終究還是會煙消雲散,這裡的“偽”是公子羽,是“引擎”教父威爾福德,這一類的故事通常讓人耐人尋味,但是《雪國列車》的野心遠非這樣一個精巧的故事這麼簡單。人們擁有想安逸在體制裡和想突破體制的雙重慾望,而這種“又想擺脫又想安逸的雙重性”被電影裡幾乎所有人物都表現出來。以“體制”為關鍵詞的《雪國列車》是披著科幻外衣的政治電影,它十分合格地映照人類千年政治所具有的普遍性。
回覆列表
永不停息的雪國列車,其實就是一個縮小版的地球。列車上有所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和金字塔式結構的人類等級。這種三角式的人類結構,有三角形固有的穩定性。上層社會的麻木,底層社會的疾苦,而且無論底層人物如何奮鬥,卻依然改變不了這個結構。列車上的蒙面殺手,有的只露嘴、有的只露眼,代表著有些人永遠不能知道真相,而有些人知道真相也無法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