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neplay123
-
2 # 使用者56944337682
媽媽準備晚上和兩個朋友聚一聚,想帶小鴻一起去。
爸爸有點擔心,提醒媽媽說:“你忘了上次的情景嗎?”
媽媽那兩個朋友的孩子都是女孩,小女孩很容易玩到一起,而小鴻卻跟她們都玩不起來。
上次媽媽聚會時,小女孩小萌就很生氣地跑來向小鴻媽媽告狀:“阿姨,小鴻吐我口水!”
小萌媽媽對小萌說:“沒事的,有什麼問題你們商量著解決。”
小鴻媽媽看了小鴻一眼,小鴻低著頭,不敢接觸媽媽的眼神。
回到家後,媽媽找了一個時間,蹲下來握著小鴻的手,問小鴻:“今天小萌說你吐她口水,可以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事嗎?”
“我在玩小車,她們倆來逗我玩。小萌過來推我一下,然後就跑,我當然要追啊,結果我一追,她們就跑得更快,我停下來,她們又會來推我,推完又跑,邊跑邊笑,我很生氣,才吐她們口水的。"
“你覺得用吐口水的方式,她們就不會再惡作劇了嗎?
“是的,我還想抓到她們,讓她們見識見識我的厲害!”
“但是你說你越追她們,她們越笑,反而覺得很好玩?”
“嗯!所以看她們笑,我就更生氣了!”
“你想一想,是不是隻有讓她們覺得不好玩,她們才會停止惡作劇?”
小鴻沒說話。
媽媽繼續柔聲問:“你再想一想,怎麼做才能讓她們覺得不好玩?”
小鴻愣了一下,說:“我可以跟她們說,‘我不理你們了,你們這樣沒意思,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玩!’”
“你還可以告訴她們你的感受。”媽媽啟發道。
“嗯。我這麼說:‘我在玩的時候,你突然推我一下,我覺得很不舒服,你們再這樣子我就不跟你們玩了!’”
“嗯,這也是一種表達方式。媽媽知道你很生氣,被人惡作劇,當然都會很生氣。不過吐口水終究是不文明的行為,下次你可以表達出來,就不容易引起衝突了。”
小鴻點點頭。
上次的事情媽媽當然都記得,聽了爸爸的話,媽媽不由思索起來。
過了一會兒,媽媽對小鴻說:“小鴻,今晚我們又要和阿姨們一起吃飯。小萌和小雨也會去。你說她們總不和你玩,是嗎?”
“是,我帶變形金剛和小車去,她們一點也不感興趣。”
“你注意到她們喜歡什麼?”
“噢,她們好像聊起過小魔仙、佩佩豬和維尼 熊什麼的。”
“維尼熊?你最近不是也在看維尼熊嗎?可以帶書過去啊!你還有沒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可以分享的?”
“有兩本圖書館借的維尼熊故事書,還有剛買的藍鯨的彩色圖書,裡面的圖可大了。”
晚上聚會時,三個孩子玩得很好,小鴻帶來的維尼熊故事吸引了兩個小女孩,藍鯨的大圖也讓她們很震撼。
阿姨們覺得很驚訝:今天小朋友們怎麼都這麼乖?!
(感謝琛宇媽媽為本期內容提供背景故事。)
【積極教養分析】
1.父母的傾聽和共情能讓孩子的內心想法得以真實表達。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大人往往不在“現場”,誰是誰非自然很難判斷,不妨事後提供機會讓孩子陳述事情發生的前後經過,聽一聽故事的“這一面”和“另一面”,用客觀的傾聽姿態和溫暖的共情表態鼓勵孩子表達出當時的真實感受和想法,而非簡單地指責孩子的不良行為。
故事中小鴻媽媽回家後詢問並傾聽孩子的講述,也理解和接納了孩子在事件中的種種感受,孩子自然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也會更願意去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行為,避免不良行為的再次發生。
2.父母要依據孩子的真實感受和意圖來引導。
在孩子之間發生衝突之後的“成人介入”的過程中,有不少家長急於勸解和教育,會擅自加入“善意意圖”的解讀,比如小鴻被捉弄的時候,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其實她們只是想和你玩,不是真的要推你”之類的話,兩個小女孩和小鴻鬧著玩,到底是善意的接近還是帶有捉弄意味的戲弄,單從描述很難判斷,但從小鴻當時的感受和反應(“是的,我還想抓到她們,讓她們見識見識我的厲害!”)來看,顯然他已經很憤怒。捉弄方(小萌)也許並無主觀惡意,只圖有趣好玩,卻未必體會到被捉弄方(小鴻)的苦惱和憤怒。這時候大人如果勉強解讀小萌推人是善意的“想跟你玩”並把這種解讀不負責任地強塞給孩子,效果自然不佳,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完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沒有體會自己當時的感受,後續談話可能就進行不下去了。
3.讓孩子思考如何表達能改變衝突過程,打破慣常的衝突升級模式,而非僅僅因為結果對孩子懲戒,對孩子有更大的促進。
不少父母遇到其他孩子來投訴自己家孩子的不當行為時,會聚焦在懲戒孩子的行為上。小鴻“吐口水”的行為顯然雖然不妥,卻是過程演變帶來的結果,而非起因。要提高孩子與同伴相處過程中的溝通協商能力,才能從源頭來防止,不然即便在懲戒之下不“吐口水”了,下次起爭執時也還可能動手腳或是罵粗話。
教養的最終目標在於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和行為習慣,提升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僅僅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父母實際上替代了孩子思考,孩子下次遇到類似情境仍然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
在上面的故事裡,小鴻和兩個女孩之間出現了兩個問題:一是因為性別關係,女孩子們玩在一起,而小鴻無法融入;二是兩個女孩子捉弄小鴻(推了他一下),引發了衝突升級的行為鏈:小鴻被推(捉弄)——生氣去追但沒追上,停下來——對方覺得好玩又來捉弄他——小鴻更生氣去追——……——吐口水。小鴻置身事內,想追追不上,愈發惱怒,反而讓對方覺得“更好玩”,於是引發新一輪的捉弄,而小鴻自己也更加氣憤。小鴻媽媽讓他跳出“角色”來思考:“你再想一想,怎麼做才能讓她們覺得不好玩?”
這樣,讓孩子打破了舊有的思維模式,跳出角色外來探查對方的意圖,從而終止或減弱了衝突升級的固有模式。
覺察並打破衝突中的固定模式,也適用於家庭內部重複出現問題模式時的解決。例如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很犟,“你要聽我的!”“我偏不!”親子之間總是出現這樣的對峙,互不相讓,父母此時如果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則可能突破原先對峙的僵局。
4.預先設想並提前做準備為改變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故事中,小鴻總是和小萌她們玩不到一起,小鴻媽媽就提醒小鴻關注“她們喜歡什麼”,找到興趣的共同點,帶合適的東西去分享,就打破了原來小鴻無法融入這個小集體的固有模式。兒童的友誼雖然並非等同於物質交換,但有彼此感興趣的物品可以分享,的確增加了一個交流和溝通的契機,也減少了因無聊而引發矛盾衝突的可能性。
-
3 # 蘭韻聖香雪
1、營造一個思考的氛圍。在家庭中,營造思考的氛圍,對孩子形成獨特的個性,表現有創新意識的思維、舉動非常重要。父母不能因為
孩子小
或以為孩子不懂事
、需要大人照顧等而把他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個體,應該允許他們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間。 2、讓孩子學會思考。父母在與孩子相處與交談過程中,要經常以商量的口吻進行討論式的協商,留給孩子自己思考的餘地,要給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 -
4 # 親子成長手冊
首先家長做好引導工作,在培養孩子的能力時,你可以多提問,適當的提醒,讓他們積極的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舉例或者提示不要直接說出答案,在孩子答對的時候一定要鼓勵,給予正面的強化。
-
5 # 文都肉多多
父母利用這5個方法,讓孩子從全面和新穎的角度思考,讓孩子勇於突破常規的想法,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步驟/方法和孩子玩一些益智類遊戲
生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課堂。生活中,孩子一般都喜歡遊戲,如果父母在遊戲中注入益智因素,就可以促進孩子思維力的發展。父母經常和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既能溝通親子感情,又可促進孩子思考能力的發展。如父母利用節假日的時候,舉行一些智力競賽之類的遊戲,可以邀請孩子的一些朋友一起參加。
在遊戲中,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思考,運用推理、比較、概括的方法,去促進思維的發展。要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動口,全面促進和訓練孩子的思維。
允許孩子標新立異
孩子有新奇的想法,父母不要否定孩子,要允許孩子標新立異,因為標新立異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表現。如果不破除常規,是無論如何也過不了橋的。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父母要引導孩子換種考慮問題的思路和角度,經過合理的分析和整理、歸納,設想新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於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對孩子講一些益智故事
父母引導孩子從故事中看出小魚媽媽的聰明,她利用小貓和小魚思考前提的不同,抓住小貓邏輯思考上的漏洞,救出了自己的孩子。這類故事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父母要給孩子創設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才會有活躍的思維,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壓抑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容易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思想會受到父母的左右,只會盲從附和父母的意見,這樣會影響孩子思考能力的發展。
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調動自己的思維能力,用合適的方法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這是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體現,因為孩子會對自己的問題和表達方法進行縝密的思考。
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
孩子年齡小,遇到疑難問題時,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想直接得到答案。這時父母一定不要助長孩子的這種習慣,不要當時就給孩子一個直接的或確定的答案。否則時間長了,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不會自己動腦思考,也就難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了,這對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思考能力都是沒有好處的。
聰明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不是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從中學會獨立思考。比如,當家裡的電視突然沒有影像和聲音時,爸爸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看看是電源的問題,還是電視機自身的問題。孩子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鍛鍊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積累了經驗,當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時,會充滿成就感,思維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如果孩子暫時無法獨立解決問題,父母可以示範,透過查閱資料、反覆思考等方法,讓孩子學習思考的方法,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非常有益。
-
6 # 暖爸實驗室
任何習慣的培養都是先去做,然後不斷的去做,最終才會養成習慣的啊。
獨立思考也是這樣:
任何問題先把自己問透再問別人。
就是說,在遇到問題之後,先自己思考,分析可能的情況,去收集相關的資訊,給出自己的答案和存在的疑問,然後再去找現成的答案,再去問別人。
這樣慢慢的就可以養成習慣啦。
下面說一些輔助的手段:
多閱讀,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渠道去獲取資訊。
因為只有知道不同的資訊,瞭解的全面,才能不偏頗的思考問題。
質疑一切
舉個例子,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裡面的主角“PK”,是一個外星人,因為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遇事都可以獨立思考,最後揭露了宗教虛偽的一面。
調查研究
不要輕信現成的東西,重要的東西要自己去調查、找資料。
實證
養成科學思辨的能力。
學會區分事實和觀點:
比如戚繼光曾經和倭寇交戰,是事實。
戚繼光是民族英雄,是觀點。
讀歷史故事的時候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孩子自己沒有思考,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啟發他去思考。
比如,閱讀完了岳飛的故事,你的孩子要能夠自己去追溯相關人物的事蹟,像秦儈是什麼人?宋高宗又是什麼人?韓世忠又是什麼人?
你的孩子要是進而能夠提出如下疑問那就更棒了——
岳飛真的是秦檜想要害死就能害死的嗎?
宋高宗為什麼聽從了秦檜的意見?
當時部隊的軍費開支有多少?軍糧是怎麼籌備的?
當時南方的人民想不想要統一,收復失地?
這才是你要教會你孩子的思維方式。如果你的孩子讀了故事之後,可以提出這麼多的疑問,那麼恭喜,他就已經獲得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
7 # 向日葵媽媽育兒
所謂思考,就是問與答的過程,而答問題的人終究會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孩子會不會獨立思考,很大程度上看大人(其中父母和老師起著關鍵作用)會不會提問,會不會引導孩子思考。如果大人經常用啟發式提問和孩子交流,孩子就會慢慢養成愛動腦筋並願意和大人合作的好習慣。
用啟發式提問(而不是命令或直接告訴)開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其中大人要把握的一個關鍵態度是:給孩子權力,讓孩子發展自己的內心力量。
下面提供幾個我常用的啟發式提問句式供你參考:你說呢?還有呢?你有什麼想法?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你認為呢?你的選擇是......?想一想如果......對你會有什麼影響呢?發生了什麼事?你認為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你怎麼樣才能把這次學到的東西用於將來?......
在日常生活中,我自己是經常用上面幾個啟發式問句和我女兒交流的。尤其是陪她做手工、做作業、聊動畫電影觀後感、旅行途中等等,這樣既避免了說教命令,也幫助孩子發展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更加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
8 # 李楠的學習樂園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思考力就會競爭力,思考力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培養孩子的思考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啟發式提問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少發命令多提問。比方說,家長希望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做完作業已經收拾好書包。這樣的時候,與其命令孩子“去把書包收拾好!”不如問孩子“寫完作業了?還有什麼需要做呢?”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個是減少親子衝突,孩子沒有覺得媽媽在命令自己,所以心理上不會對抗。第二就是提問引發思考。開放式的提問沒有預設答案,孩子的大腦自然而然的開始高速轉動,尋找答案。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愛思考的習慣。2.益智類遊戲
關於各類紙牌遊戲,家長們現在往往忽視,以後專門寫篇文章詳解!
-
9 # 曾敏敏老師
還記得2017年初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期間,那個在媒體鏡頭面前滔滔不絕的“川普女孩”嗎?影片裡的她只有11歲,發表了自己支援川普的理由,以及對美國政治的看法,思路清晰,表達準確,引起全網的一片熱議。
她叫米莉,跟她的父親一樣是一個鐵桿的川普粉,她支援川普的理由是:川普和別的政客不一樣,他能提出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泛泛而談。因為支援川普,她在學校裡甚至遭到同學的排擠。
對於美國社會面臨的問題,她毫不猶豫地提出兩個方面:一是移民,她喜歡移民,但是非法移民是必需制止的;二是教育,她認為教師工會的權利太大了。而川普上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當被問到長大後要幹什麼時,她一連串的人生規劃讓我們大為吃驚:她將從濱州州立大學畢業,然後從軍5年,接下來成為一名私人偵探,而埃及神學和天文學將成為她的業餘愛好,退休後自己要當法官。如果國家需要她,她還會參加總統競選。
或許受到其父親的影響,又或許小女孩兒背會了大人教她的話,她說的很多話自己目前都不能理解。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批判性思維、自如的表達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已經在這個11歲小女孩身上逐漸萌發。
那麼在生活中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①給孩子創造一個“允許獨立思考”的環境
建立良好的環境,不止是帶孩子去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等激發孩子好奇心的地方,更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讓孩子學會主動地思考,比如當孩子遇到了問題,往往急於向家長求得答案,這時家長給予一定的引導,讓孩子主動去尋求答案,然後收集資訊,最後論證得出結果。之後家長再給出正確的答案,跟孩子的思維發生碰撞,無論其答案對錯,這一過程就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
當孩子習慣了凡事自己先質疑、研究、實踐論證,就慢慢學會了獨立思考。
②鼓勵孩子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有發表個人見解的機會,表達,甚至辯論都是可行的方式。家長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孩子“勇於表達”的行為上,即使孩子說錯了,對這種行為仍值得鼓勵和表揚。
學會了跟外界交換自己思考的結晶,就是形成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
生活中大家都不太喜歡標新立異,不願意表現得太“另類”。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很有可能被打壓。故事裡的兩個小女孩恰恰是兩個獨特的人,正是這種標新立異的觀念和行為,為他們身邊的社會和世界帶來不一樣的東西。也正是因為有那麼多標新立異的觀念存在,才發生了許多奇妙的碰撞和融合,世界正是在這種碰撞之中不斷包容、進步,變得多樣性,我們自己也受益其中。
所以,學會保護孩子的標新立異的想法,不僅讓孩子敢於獨立思考,也讓這個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
10 # 中大聖越腦力研究院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可是因為父母的過分照顧,導致了孩子過分的懶惰,不肯獨立的思考解決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答主總結了7條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妙招,大家來學習一下吧。
1、常說:你先試試看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要有引導。常常對孩子說:“你先想想看。”引導孩子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2、遇到困難不立刻幫助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首先應該讓他自己尋找一下解決的辦法。許多父母,就因為看不慣孩子做錯事,有或是不忍心見到孩子被問題難道而委屈的樣子,總是第一時間的幫孩子解決。這樣只會令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有困難就第一時間讓父母解決,自己來的動腦筋,久而久之,便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
3、不管問題多幼稚都認真回答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是尊重孩子的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重視父母的態度。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讓孩子有了被認同的感受,便成為一種鼓勵,鼓勵孩子繼續思考問題。讓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積極性以及動力。
4、孩子想說說不出時,不立刻幫說出來
孩子孩子慢慢地學習當中,語言的表達能力依然欠缺。在這時,可以順帶培養他的語言組織能力。讓孩子自己獨立地去思考,應該如何的表達,一舉兩得。
5、不打擾孩子熱衷或專心的事
許多父母都會對孩子的認真思考當做玩笑,總笑話孩子像個小大人,不把孩子的認真思考放在心上。認真思考,可以令孩子的腦部發展更為迅速,正視孩子的認真,不僅是尊重孩子的表現,還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方法。
6、對孩子的“新發現”,表示驚奇和讚歎
這樣所謂的“附和”,帶給孩子的是肯定,以讚許驚訝的目光,鼓勵孩子繼續發現。
7、教孩子做事,用語言解說並要孩子複述
讓孩子複述,是一個把事情傳到孩子的腦中再轉化成孩子的版本反饋回來的過程。可以加強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動腦的意識。
-
11 # 伊依蕪蘅
孩子的獨立思考很重要,父母應該早點有這方面的意識。
作為父母首先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去培養孩子。
其次,這個過程應該是由淺到深,慢慢養成的。有以下幾個建議可供參考。
1、講繪本,讓孩子發揮想象力
如果孩子比較小的話,先可以給他講一些繪本。注意是“講”,對於小孩子的繪本,可以先問孩子上面都畫了什麼,能想到什麼,問問孩子這裡面講了什麼故事,去啟發孩子自己的想象思維。
2、互動遊戲,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跟孩子做遊戲時,允許孩子多次嘗試,不要急於糾正或者代勞。比如孩子想用積木搭個房子,底層沒有搭好,總是容易坍塌。作為父母不應該去幫他直接搭建,而是鼓勵他多多嘗試。偶爾可以略微指導,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3、幫孩子寫日記,讓孩子鍛鍊表達
我認識一個寶媽,孩子4歲,她說孩子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很是驚訝,4歲的小孩子大字都不識幾個,怎麼寫呢?她說,每天由女兒來說,她來代筆。女兒可以說下今天都做了什麼,開心不開心。去遊樂場玩了什麼,在學校有什麼事情,今天會寫哪個數字了。等等。
4、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每個孩子的追求不一樣。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穿哪件衣服去上學,自己喜歡的繪本。購物時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喜歡哪個顏色。尊重孩子的意見。
如果洗衣、摘菜時,孩子好奇,也可以讓她幫忙,讓她在家庭生活中更有參與感。自己的小衣服、小被子,可以讓她自己學會疊放。
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有些小吵小鬧也可以睜一眼閉一眼,大人別急著護架或者責罵。只要不是很過分,孩子一會兒又會玩到一起。
大人要做的是在安全範圍內,放權,給予孩子探索、選擇、成長的自由,適當加以引導。
-
12 # 喵子
1、儘可能多的多帶孩子去科技館、當地博物館參觀。因為科技館裡,有關於各種學科的知識、原理與應用,對啟發孩子思考力很有幫助。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博物館裡有很多與當地各個歷史時期生產力想配套的文明展示,對開拓孩子思考力也很有幫助。所以經常帶孩子去科技館、博物館是個不錯的選擇。;
2、給孩子報名學習“樂高拼裝”,從力學傳動等各個方面基礎學起,再到最後的程式設計,孩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3、經常與孩子一起觀看“科學探索”類電視節目。豐富孩子知識!
4、對於孩子喜歡的科學類書籍,有求必應!並且與孩子一起閱讀,並有閱讀互動,比如相互考考“記憶力”等小遊戲。
5、力量多購買各種書籍,自己也讀書,儘量多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並且給孩子創造一個閱讀環境。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是”德、智、體、美、勞”全年發展的勤奮的孩子!
-
13 # hao學習
一丶有意識的引導,讓孩子自己先思考,如果不對,可以予以糾正,不可立即替他想問題。可以告訴他:你自己先想想嘛,不會了再來找我。這樣就可以鼓勵孩子做獨立思考,又不至於讓他覺得無依靠。
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觀點。
世上孩子千千萬,性格大相迥異,但無論是何種性格,我們作為父母都應該多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勇敢說出自己的觀點。無論對錯與否,這都是獨立思考後得出的結論。
記住一個原則,適當引導,多加鼓勵。
三,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問題,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好奇的心,對什麼都感到新奇,這不奇怪,關鍵是你要如何扮演好十萬個為什麼。不論什麼問題,一旦被提出來,就要認真的回答,至於說會不會倒在其次,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問題非常重視。
四、在交流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甚至有卡殼的時候,這時候也不要著急,可以順著孩子的意思適當點播一下,但又不應全盤替孩子說出來,一定要培養他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五、肯定及讚許。
從某種角度來說,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孩子,都是有主見的。而有主見的孩子,大多都是自信的。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
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給的。
因為父母的肯定及讚許,就像一股源泉,總會給予孩子無窮的心靈力量。
所以,父母們,對孩子一定要多加肯定和讚許。這很重要。
六、不干擾,不打斷。
很多父母不知道,當孩子在認真而專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不要去幹擾他、打斷他,哪怕孩子是在玩一件玩具。因為,這會影響孩子專注力的發展。
要知道,當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的時候,他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他的大腦是在高速轉動的,他是在獨立思考的。而這時,如果他被忽然打斷,影響極其惡劣。
-
14 # 手機攝影拍影片
關於獨立思考,非常適合向大家推薦一本“守腦如玉”的書:《清醒思考的藝術》。它會清晰的回答這個問題。
這本書,曾在全世界引發過“清醒思考”的熱潮。它的作者,是德國人羅爾夫·多貝里。
他是全球最大商業書摘網站getAbstract創辦人之一,同時創立了全球知名的傑出人才社群機構Zurich.minds,這個人才社群的會員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商業精英、頂級作家、大牌明星等等。
多貝里發現,無論多麼優秀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幾乎人人都會犯一些思維上的錯誤。而這些思維上的錯誤,會大大影響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讓人們無法做到”守腦如玉”,變得人云亦云。
“人們不是不願意獨立思考,而是容易陷入自己或他人的思維陷阱。”
這本書,正是透過介紹日常生活中常犯的思維錯誤,糾正人們的認知偏誤,快速而有趣地提升了一般人的獨立思考能力。
它是一份普通讀者渴望瞭解的”常見思維錯誤清單”;因此,在出版當年,這本書便榮登周發行量破百萬的《明鏡週刊》暢銷書冠軍寶座。
更厲害的是,它在德國市場擊敗了當時紅遍全球的《喬布斯傳》,成為2014年德國非虛構類圖書第一名,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暢銷全球。
“誰不想老被思考的陷阱絆倒,就必須閱讀這本書。”哈佛大學的專家艾里斯·博尼特對這本書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他堅定地認為,要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要避免犯那些常見的邏輯思維錯誤。
所以,熊爺今天就從書中選取了幾種常見的思維陷阱,分享給大家。
希望我們都能夠跳開這些討厭的陷阱,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做一個“守腦如玉”的好青年~
一
“我都已經付出了那麼多,
所以不應該放棄。”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我們過去對某件事的付出,而勉強自己繼續做這件事。
比如:縱使菜難吃也要吃光,因為我們為它花了錢;被一段戀情折磨多年,卻還要繼續下去,因為不忍割捨曾經付出的感情。
作者說,這種情況,是陷入了“糾纏於沉沒成本”的思維陷阱。
“在我們已經投入特別多的時間、金錢、能量、愛等因素之後,沉沒成本令人難以放手、難以釋懷。於是,已經投資的錢就成了繼續做下去的理由……投資越多,沉沒成本就越大,將專案繼續做下去的理由就越充分。”
而沉沒成本越大,我們越繼續,我們的損失也只會越來越大。不論是吃掉一盤難吃的菜,而讓自己痛苦不已;或是在一段失敗的感情中苦苦掙扎。
對於犯了此種思維錯誤的朋友,作者建議:有許多好理由支援你繼續投資下去,但如果你只是因為捨不得已經做出的投資,而決定繼續做某件事,這就不是一個好理由了。
理性的決定,意味著我們應該忽視已經投入的成本。已經投資了什麼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現在的形勢以及你對未來的評估。
二:
“等我賺了大錢,
一定會比現在幸福得多。”
很多人都幻想著自己能一夜暴富,中上鉅額彩票,覺得只要那樣,就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然而作者卻說,這種想法,犯了陷入了“忽略了享樂適應症”的思維陷阱。
所謂的“享樂適應症”,是指我們因為中彩票、升職加薪、買房買車等獲得的幸福感,在平均三個月後,便會煙消雲散。
也就是說,我們工作,升遷,給自己購買更多更漂亮的東西,但我們不會變得更幸福。
而相反地,我們也常常高估了負面情緒的持續時間和強度。
比如失去一位朋友,或者與戀人分手。“受盡折磨者堅信,他們永遠不會感覺到哪怕一絲幸福了——但平均三個月後他們就又快活起來了。”
對於“忽略了享樂適應症”的朋友,作者建議:持續的幸福感的獲取,主要和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有關。
“你要設法讓自己得到儘可能多的自由時間和自主權。請你做你最愛做的事情。請你為友誼投資。”
三:
“我早就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
無論世界大事,還是生活小事中,往往會有很多“預言家”的存在。
比如,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經濟學家會以“我早就知道”的口吻,來分析這次金融危機的起因;一對戀人分手之後,周圍的人就會以“他們幾乎難得見面,不分手才怪”的口吻,來分析這場戀情的失敗原因。
作者說,這些人都陷入了最難纏的思維陷阱之一:“事後諸葛亮偏誤”。
這種偏誤也叫“我早知道現象”,即事後回顧一切都顯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
而這種偏誤為何需要避免呢?
因為,它非常危險。
“(這種思維錯誤),會讓我們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預言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這會導致我們傲慢,誤導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為此,作者提出了一個建議:記日記。
“寫下我們對於政治、事業、體重、股市等的預測,並不時地拿出我們的記載與實際情況相比較,你會驚訝你是個多麼糟糕的預測家。”
四
“這東西是限量的,連某某女星都在用,
我一定要買。”
有一句老話叫:“物以稀為貴”。
反映在現代,就是我們常常會去購買“僅今天有售”,或者“僅限量100件”的東西,無論這個東西是否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作者說,這種行為,是落入“稀少性謬誤”的思維陷阱。
我們對稀少東西的反應,讓我們喪失了清晰思考的能力。
而商家們常常會利用這一點,來影響我們的決策,讓我們買一些我們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這種情況,還發生在當我們的東西被別人奪走的時候:“當我們的一個物品被人奪走了,我們就會認為失去的物品更有魅力。”
作者說,這種反應在心理學上也稱為“羅密歐朱麗葉效應”:莎士比亞筆下兩個悲劇性男女的愛情,因為被禁而更加強烈。
為此,作者建議,我們應該僅按價格和作用,來判斷一樣東西。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是否限量,是否是某某明星的最愛。
物,應該僅以“自己需不需要”為貴,而不以“稀少”為貴。
五
“所有的證據都表明,他不愛我了。”
在確認這句話的這個結論之前,我們或許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落入了“確認偏誤”這個思維陷阱。
所謂確認偏誤,是指我們過濾掉與現有觀點相矛盾的資訊,而只保留、接受那些“證據”,使我們現在的想法完全成立。
在書中,作者舉了一個減肥的例子:
一個人,食用減肥食品,每天早晨測體重。如果發現自己比昨天輕了,他會微微一笑,將結果歸功於減肥食品;如果體重增加了,他會視為正常波動,將它忘記。
一個月之後,他的體重基本保持不變,卻因為犯了“確認偏誤”,而認為減肥食品很管用。
“所有的證據都表明,他不愛我了。”
在這句話中,是不是因為自己有了“他不愛我了”這個想法,所以過濾了“他其實也挺在意我”的所有證據呢?
所以,作者建議我們,應該與“確認偏誤”做鬥爭。
具體方法是,寫下那些我們深信不疑的話,比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我的生活糟糕透頂了”、“這份工作我做不下去了”……然後尋找能夠反駁它們的證據。
“幹掉自己最心愛的理論,這是一樁艱苦的工作,但作為聰明人士,你不會躲避的。”
六
“我要求的並不多,只想找一個收入不差、長相還行,有點幽默感又愛家的另一半。”
根據作者的觀點,抱持著這樣想法的人,都落入了最常見的思維陷阱:“忽視基本機率”。
在書中,作者舉了一個“忽視基本機率”的例子:
一個瘦瘦的男人,他戴眼鏡,愛聽莫扎特的音樂。根據以上描述,下列哪種情況的可能性更大呢?1.他是一個卡車司機。2.他是一個文學教授。
選擇選項2的朋友,就犯了“忽視基本機率”的錯誤,因為,在作者生活的國家:德國,卡車司機要比文學教授多得多;
而上面的描述誤導了我們,讓我們想當然地以為這種特徵所對應的,更像是一個文學教授,而不是一個愛好文藝的卡車司機。
同樣的,我們很想找一個“收入不差、長相還行,有點幽默感又愛家的”另一半。或許每個條件拆開來看,找到的機率還挺大;
但一旦把所有條件加一塊兒,從基本機率來說,這樣的人其實少之又少。
所以或許,我們判斷一件事的時候,要想一想基本機率,而不應該只聽別人的描述,或者自己的“想當然”。
“清醒思考是奢侈的。”
每個人都會犯思維錯誤,連作者都承認,在生活中不犯思維錯誤,是辦不到的。
-
15 # 教育秀秀看
很顯然,一個男孩子遇到任何的問題都是用哭的模式去解決,那說明家長經常因為他哭就滿足了他的需求,因為他哭就去幫助他,那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認為只要我哭,我就可以獲得我想要的。家長可以想想看,物質方面可能透過哭我們可以提供給孩子所有,但是在社會交往方面不會有人因為孩子哭就讓著他、滿足他。我們作為孩子未來情感交流的指導師,應該教會孩子正常的社會交往。
首先,孩子哭作為爸爸媽媽一定要了解他哭的含義是什麼。如果他只是透過哭想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那我們堅決不能夠滿足,等他哭完以後來詢問他,剛才怎麼了,當他表達完自己的想法是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我們應該在腦海中思考,我們應該馬上滿足嗎,我們可以不給嗎,我們可以讓他透過努力去換取嗎,之後再對孩子做出下一步回答。
關於孩子遇到跟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別人不跟他玩兒的情況,作為家長來說我們不能夠幫助他進行社會交往,我們應該正確引導他。要接納和理解他的情緒,別的小朋友不跟他玩,我們可以告知他我很理解你,之後要引導他自己想辦法跟小朋友們融合,當孩子說我不行,媽媽你帶我去的時候,要告知他這是孩子的世界,媽媽可以在旁邊等著你或者陪著你,但是需要你自己去跟小朋友說。我們用鼓勵和支援的模式支援他進入群體裡面,當他能進去了,我們就及時的表揚他,當他進不去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接受,慢慢的他的內心才能夠有承受能力。
如果我們因為孩子哭就去幫助他解決問題,那孩子永遠也學不會解決問題,只會用哭來贏得他人的幫助。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16 # 暉雪琳源
思考成就未來,聖人孔子也說過“學而不思而罔”,可見善於思考的習慣在人生道路上至關重要。
要讓孩子養成愛思考的良好習慣,孩子的大腦有著無限的潛力,兒童時期也是孩子求知慾最旺盛的時候。
養成思考的習慣是循序漸進的,是日積月累的。
家長要善於引導,讓孩子愛上思考、讓孩子善於思考、積極思考。
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該怎麼做呢?
1.凡事多問為什麼和孩子一起的時候,可以多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交流。
比如,清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可以一起交流為什麼夏天花兒會開、為什麼冬天會下雪、為什麼蚯蚓喜歡在泥土裡、為什麼汽車有四個輪子······
可以先探索,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可以一起查詢書籍、資料,一起解決問題。
2.遇到困難時,和孩子一起尋求解決之道當孩子成長的時候,在生活方面、在學習上遇到一些問題時,不要急於給出答案。
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先讓孩子自己思考的方法。可以多列舉出一些解決的方面,然後再一起分析——每個方法的利弊之處。以便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法。
這些去做,一方面很好地鍛鍊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當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孩子自己就可以解決了。
3.每天和孩子一起反思每晚臨睡前半個小時,可以孩子一起各自總結——這一天的收穫和失誤。
和孩子各自在筆記本上寫下這一天的總結——收穫和失誤。
或者和孩子口頭交流這一天的收穫和失誤。
讓孩子對當天的學習和生活都做一個好的總結。
養成每天思考、每天反思的好習慣。長此以往,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會有非常大的提升
-
17 # 怡嘉人
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長期培養。父母要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訓練孩子的思路,引導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思考,並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1:讓孩子在獨立行動中自己動腦
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百般呵護,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樣看似愛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孩子因為動手少,動腦也會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對孩子現在的學習不利,也影響孩子今後生活的質量。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不僅提高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也會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用完成故事結尾啟發孩子進行思考
孩子一般都喜歡聽故事,也愛玩遊戲,父母利用講故事卻留出結局懸念的形式引導孩子去展開想象與思考,讓孩子在聽故事的玩樂中學會動腦,孩子會樂此不疲,不至於產生厭煩的心理,這是鍛練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好方法。
3: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可貴品質,這也難免會使家裡的一些東西遭殃。父母不要因此再責罵孩子,而應該因勢利導,給孩子講授一些相關的知識,一些發明家的故事,引導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這樣會使孩子開動腦筋,學會思考,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4:教孩子多角度考慮問題
孩子喜歡問問題,有些問題還很“傻”,但無論孩子問的是什麼樣的問題,父母都不要嫌孩子煩,更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應儘可能多地給孩子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並且引導孩子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的答案,讓孩子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
18 # 哥的藍山林
1家長不要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做主,要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讓他們擁有對結果負責的勇氣
2 碰到那些孩子現在還做不好的事情,不要怕他幹砸了,給他們機會嘗試,砸了又怎麼樣,溫室裡的花朵是沒有抵抗力的!
3 真正的尊重孩子,家裡的事情在做決定時,要聽取孩子的建議,讓他們成為家中的一份子,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進而才會養成對身邊的事情有獨立的看法!
-
19 # 使用者60059482985
方法一: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
孩子年齡小,遇到疑難問題時,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想直接得到答案。這時父母一定不要助長孩子的這種習慣,不要當時就給孩子一個直接的或確定的答案。否則時間長了,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不會自己動腦思考,也就難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了,這對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思考能力都是沒有好處的。
聰明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不是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從中學會獨立思考。比如,當家裡的電視突然沒有影像和聲音時,爸爸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看看是電源的問題,還是電視機自身的問題。孩子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鍛鍊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積累了經驗,當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時,會充滿成就感,思維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如果孩子暫時無法獨立解決問題,父母可以示範,透過查閱資料、反覆思考等方法,讓孩子學習思考的方法,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非常有益。
父母也可以經常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的大腦經常處於活躍狀態,透過這種方式來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父母要讓孩子學會主動思考,就要從為孩子提出問題入手,父母的問題可以激發起孩子的興趣,孩子會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不斷思考。
理查德·菲利普·費曼是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獲得了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能取得這麼輝煌的成績,和他爸爸從小對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他的爸爸非常善於引導孩子思考。他將自己扮演成外星人,“外星人”遇到費曼,會問很多地球上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有白天和黑夜的區別啊?”“為什麼會有氣候和天氣的變化啊?”在這樣的提問情境中,費曼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學會了思考。
後來,爸爸帶費曼去博物館,為了引導孩子對博物館產生興趣,爸爸還是透過提問的方式。他先讓孩子自己閱讀某些相關書籍,然後再向他提問,對於孩子沒有理解的問題,他用易懂的話為孩子解釋。
孩子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父母要善於提出開放性的題目,比如茶杯的不同用途等,還可以用如何解決突發事件,如:“你如果在大街上走丟了怎麼辦”等類似問題來引導孩子思考。
父母利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從全面和新穎的角度思考,讓孩子勇於突破常規的想法,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方法三: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父母要給孩子創設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才會有活躍的思維,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壓抑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容易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思想會受到父母的左右,只會盲從附和父母的意見,這樣會影響孩子思考能力的發展。
父母應鼓勵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在孩子發表意見時,即使是錯誤的,也要讓孩子說完,然後再給予適當的指導。對於孩子的正確意見,父母應該積極肯定和表揚,增加孩子主動表達的自信心。
青青的爸爸是個很民主的人,在家裡,他允許青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她說得沒有道理,爸爸也不會批評她。
週末,爸爸帶青青去參觀一個書畫展,事先爸爸沒有告訴青青裡面的畫全部是一個人的作品。青青在仔細地看完每幅畫後,對爸爸說:“爸爸,這個畫家的畫真好。”
爸爸覺得很納悶,孩子怎麼會知道是一個人的作品,他問孩子:“是嗎?你覺得好在哪裡啊?”孩子回答道:“這些畫的顏色搭配很好看,筆法也很大膽。”爸爸聽了孩子的話,滿意地笑了。
很多孩子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怕說得不恰當,會受到父母的責備。而青青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和青青的爸爸平時鼓勵孩子勇於發表意見是分不開的。
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調動自己的思維能力,用合適的方法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這是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體現,因為孩子會對自己的問題和表達方法進行縝密的思考。
方法四:對孩子講一些益智故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小貓咬住了一條小魚,小魚媽媽懇求小貓將自己的孩子放了,小貓說:“你猜我會吃了你的孩子嗎?如果你答對了,我就會放了它。”小魚的媽媽想了一會兒,說:“你想吃掉我的孩子。”小貓興高采烈地說:“我如果將孩子還給你,你就說錯了,所以我現在要將小魚吃掉。”小魚的媽媽立即說:“如果你想吃掉我的孩子,就表示剛才我猜對了。你就該信守承諾將孩子還給我。”小貓被小魚媽媽的話弄得糊里糊塗,只好鬆了口,小魚的媽媽便帶著小魚離開了。
父母引導孩子從故事中看出小魚媽媽的聰明,她利用小貓和小魚思考前提的不同,抓住小貓邏輯思考上的漏洞,救出了自己的孩子。這類故事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方法五:和孩子玩一些益智類遊戲
生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課堂。生活中,孩子一般都喜歡遊戲,如果父母在遊戲中注入益智因素,就可以促進孩子思維力的發展。父母經常和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既能溝通親子感情,又可促進孩子思考能力的發展。如父母利用節假日的時候,舉行一些智力競賽之類的遊戲,可以邀請孩子的一些朋友一起參加。
每個週末,聰聰的媽媽都會邀請孩子的小夥伴來家裡做遊戲。她會為孩子們準備很多謎語,以激發孩子的興趣,並培養孩子的推理及想象能力。她還鼓勵孩子們彼此提出謎語,推想答案。偶爾,媽媽也讓孩子用撲克牌做數字遊戲,鍛鍊孩子的思維。她還特意買了象棋,讓孩子在下棋中鍛鍊思維力。在媽媽的引導和幫助下,聰聰的智力發展得很順利。
在遊戲中,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思考,運用推理、比較、概括的方法,去促進思維的發展。要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動口,全面促進和訓練孩子的思維。
方法六:允許孩子標新立異
孩子有新奇的想法,父母不要否定孩子,要允許孩子標新立異,因為標新立異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表現。
有一個推理故事是這樣的:江上有座東西向橫跨江面的橋,人透過需要5分鐘。橋的中間是個亭子,裡面有個看守者,他每隔3分鐘就出來一次,看到有人透過,就會讓他回去,不准他透過。有一個聰明的人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從東往西過橋,走了兩分半鐘就轉過臉來往東走,當看守者出來的時候,他就能掉過頭來過橋了。
如果不破除常規,是無論如何也過不了橋的。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父母要引導孩子換種考慮問題的思路和角度,經過合理的分析和整理、歸納,設想新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於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
20 # 悠一格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首先要讓孩子學會思考。
一方面,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特別是電子產品的普及,孩子們幾乎不需要思考,一部手機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比如,孩子不需要學會看地圖,不需要思考東西南北哪條路是最近的路,只要掏出手機,搜尋地圖就一目瞭然。
而另一方面的問題出在家長身上。
如今家長對孩子的照顧和重視程度是史無前例的,對於孩子過多的關注,甚至是大包大攬地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上學忘記帶書,只要孩子給家長打一個電話,很多家長就會放下自己手頭的一切正在乾的活,然後以最快的速度給孩子送過來。
時代的進步,社會環境發生的變化,對孩子期望值的不斷提高,這些外在和內部的種種因素的影響,都給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帶來新的挑戰。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家長要學會分清楚當孩子面臨問題的時候,哪些是對孩子真正的幫助?哪些是阻礙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當父母包辦代替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家長迫不及待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不給孩子耐心等待的機會,會讓孩子不願意自己思考如何去滿足需求的方式和方法。
當家長不讓孩子自己嘗試,不允許孩子犯錯誤時,會使得孩子在出現問題時,因為害怕犯錯而失去敢於嘗試自己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勇氣,也失去在犯錯誤的過程中得以成長的機會。
對比上面說的這些現象,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家長就需要避免以上行為的發生。
當孩子面臨問題時,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學會合理的等待,幫助孩子先自己思考有哪些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孩子說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時,家長先予以肯定和鼓勵孩子繼續思考是否還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讓孩子獨立思考,並不代表父母就袖手旁觀,而是先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自己先嚐試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當中途出現困難,並且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就要及時提出自己的建議,啟發孩子進一步的思考,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只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如此堅持,反覆訓練,相信孩子一定會在不斷地嘗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並且孩子的自信心和綜合能力也會在這個鍛鍊的過程中大大增強。
回覆列表
1、鼓勵孩子思考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要有引導。常常對孩子說:“你先想想看。”引導孩子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2、遇到困難不立刻幫助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首先應該讓他自己尋找一下解決的辦法。許多父母,就因為看不慣孩子做錯事,有或是不忍心見到孩子被問題難道而委屈的樣子,總是第一時間的幫孩子解決。這樣只會令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有困難就第一時間讓父母解決,自己來的動腦筋,久而久之,便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
3、不打擾孩子熱衷或專心的事
許多父母都會對孩子的認真思考當做玩笑,總笑話孩子像個小大人,不把孩子的認真思考放在心上。認真思考,可以令孩子的腦部發展更為迅速,正視孩子的認真,不僅是尊重孩子的表現,還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