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秀琦說
-
2 # 長壽谷海峰
農業現代化就是利用現代高科技、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為農業生產做好服務,如:農業設施化、物聯網、社會化服務等都是現代農業具體體現。隨著國家對三農領域的加大投入,各個村組都通上了公里,成規模連片的土地都科學化規劃好了,機耕道把小塊地連成片,以後大型裝置都可以在機耕道路上通行。隨著資訊科技、物聯網、區塊鏈、大資料等現代技術手段利用到現代農業上,山區實現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發展的趨勢,完全可以實現農業現代化。
-
3 # 陽光未必暖人心9425
我覺得不能,因為我是山區的,這裡地勢不平,種小麥大多數還是手割得,不像城裡的平地都是用機器的,耕地大多數都是拖拉機。
-
4 # 小強是個極品
農業現代化是一種過程,又是一種手段。農業現代化其內涵隨著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而變化,即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業現代化只有階段性目標,而沒有終極目標,即在不同時期應當選擇不同的階段目標和在不同的國民經濟水平層面上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徵。農業現代化是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管理方法管理農業、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
山區農村由於地勢等一些因素,大部分地方耕地坡度大、地塊小、土地分散,農田水利設施、耕作道、農村公路等農業基礎配套設施相對落後,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程度低,農業實用技術應用少,大多數農產品形不成市場商品,規模擴不大,效益提不高,產業鏈條短,農村發展主要以傳統的種養方式為主。山區農村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發展。
一是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耕作道、農田水利設施、農村公路的建設,對零散的土地進行整理,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
二是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加大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指導,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三是扶持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加大農業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鼓勵農戶規模種植蔬菜、糧食、水果,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發展農民專合組織。
四是做好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充分挖掘山區農業資源優勢,結合生態、觀光、休閒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對景區周邊和有一定基礎的農業產業園區、耕地、道路、農房進行農業景觀化打造。探索企業化管理模式,對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銷售,促進以旅促農、以農促旅的效果。
五是加大對惠農政策的宣傳。透過各種宣傳方式讓惠農政策家喻戶曉,嚴格落實各種惠農補助政策,提高老百姓發展農業的積極性。
-
5 # 問天在農村
農業現代化,通俗易講就是農業的現代化,就是說用現代化的理念和管理來經營農業,透過從農民手上租賃,獲得成片的土地,然後用現代化的機械裝置對土地進行改造,適合機械化的生產和耕種,這樣可以用很少的勞動力就能耕種大面積的土地,這和以前的農民自己管理農業有很大的區別
-
6 # 湘村三妹
農業現代化是指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來裝備農業,用現代經濟科學來管理農業,創造一個高產、優質、低耗的農業生產體系和一個合理利用資源、又保護環境的、有較高轉化效率的農業生態系統。是一個牽涉面很廣,綜合性很強的技術改造和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既是一個歷史性概念,也是一個世界性概念。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是建立發達的農業、建設富庶的農村和創造良好的環境。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的由落後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實現了這個轉化過程的農業就叫做農業現代化的農業。農業現代化是一種過程,同時,農業現代化又是一種手段。
二:山區能實現農業現化化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山區農村由於地勢等一些因素,大部分地方耕地坡度大、地塊小、土地分散,農田水利設施、耕作道、農村公路等農業基礎配套設施相對落後,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程度低,農業實用技術應用少,大多數農產品形不成市場商品,規模擴不大,效益提不高,產業鏈條短,農村發展主要以傳統的種養方式為主。山區農村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發展。
1: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耕作道、農田水利設施、農村公路的建設,對零散的土地進行整理,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
2: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加大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指導,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3:扶持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加大農業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鼓勵農戶規模種植蔬菜、糧食、水果,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發展農民專合組織。
4:做好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充分挖掘山區農業資源優勢,結合生態、觀光、休閒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對景區周邊和有一定基礎的農業產業園區、耕地、道路、農房進行農業景觀化打造。探索企業化管理模式,對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銷售,促進以旅促農、以農促旅的效果。
5:加大對惠農政策的宣傳。透過各種宣傳方式讓惠農政策家喻戶曉,嚴格落實各種惠農補助政策,提高老百姓發展農業的積極性。
-
7 # 華哥在帝維
農業現代化是一種過程,又是一種手段。農業現代化其內涵隨著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而變化,即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業現代化只有階段性目標,而沒有終極目標,即在不同時期應當選擇不同的階段目標和在不同的國民經濟水平層面上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徵。農業現代化是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管理方法管理農業、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
山區農村由於地勢等一些因素,大部分地方耕地坡度大、地塊小、土地分散,農田水利設施、耕作道、農村公路等農業基礎配套設施相對落後,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程度低,農業實用技術應用少,大多數農產品形不成市場商品,規模擴不大,效益提不高,產業鏈條短,農村發展主要以傳統的種養方式為主。山區農村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發展。
一是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耕作道、農田水利設施、農村公路的建設,對零散的土地進行整理,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
二是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加大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指導,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三是扶持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加大農業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鼓勵農戶規模種植蔬菜、糧食、水果,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發展農民專合組織。
四是做好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充分挖掘山區農業資源優勢,結合生態、觀光、休閒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對景區周邊和有一定基礎的農業產業園區、耕地、道路、農房進行農業景觀化打造。探索企業化管理模式,對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銷售,促進以旅促農、以農促旅的效果。
五是加大對惠農政策的宣傳。透過各種宣傳方式讓惠農政策家喻戶曉,嚴格落實各種惠農補助政策,提高老百姓發展農業的積極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農村阿祥養殖
我覺得山區可以實現現代化農業,比如說山裡搞養殖。山裡養殖選址很重要,不能選在小溪河流旁,一定要在有農田土地的山間上,目的是田地可以吸收利用排汙物,土地消化汙染源才不會造成水質汙染。山裡空氣好家畜不容易生病品質更好能賺大錢。
-
9 # 艾文164739990
現代化農業是高科枝的耕種生產流程,網路資訊化的生產產品管理。農村山區也一樣能實現農業現代化,但是要付出比較大的改造建設才能實現。
-
10 # 美汁果源
目前來說會很難,就拿先進的農業機械裝置來說吧,我家就是山區、丘陵地區,由於能耕土地面積較小,大部分是梯田,限制了機械化的應用,包括最基礎的收割機等一些先進裝置都不能用上
-
11 # 川疆小磊
現代農業是大型農場機械化種養殖,還可以大棚種植,道路易通方便,投資大回報率高。山區也有少數可以發展現在農業基本條件,山區地租便宜,山區勞動力也相對於比較廉價,但是基本設施投資比較大,比如交通和水。總得來說山區的發展空間比較小,肥土種果樹,種藥品,土貧搞養殖,如果種植蔬菜個人感覺效益不好。總得說來腳踢實地,勤勤懇懇,不要異想天開總有適合發展的一片天地。
-
12 # 建設玻璃溫室大棚
農業現代化模式優勢在於提高產量、集約化、機械化降低成本、精準化實施耕種。都知道傳統耕種模式投入大收穫效益低不成正比,再加上很多農戶沒有科學的種植方法造成成本很大的浪費,沒有科學的種植技術會加大農業生產風險。農業現代化是建立在科學的技術手段基礎上,使農業收益更高質量更優質,比如無土栽培設施農業工廠化適合每個地區引進的技術,運用了物聯網網際網路農業大資料,實現一體化生產,這只是一部分,總的來說要發現自己的地區適合哪種型別的就運用哪種模式。
-
13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農業現代化這個理念比較寬泛,它並不固定侷限於某個具體環節。狹隘的簡單的理解,基本內容包涵三農所有問題的思路運作、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一系列農業執行操控模式。它也是隨著社會發展的大環境而逐步完善不斷髮展變化的。
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內容。而山區零散小快地,及所處環境地貌等因素,在很大城度上限制或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具體實施和普及。因地塊較小且零亂,地形高低坑窪不平,極其不利於大型機械化作業。因此,山區小塊土地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有一定困難的。
基於有利於農業現代化發展,國家也致力於改善一家一戶為單位的農業經營體制,提倡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目前所實施的流轉承包措施,也正是由零散走向集中的一個辦法。以農村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大面積集中經營的方法,或最終走向大集體經營。便於現代化的實施,更大的提高發揮土地的經濟效能。
山區土地,個人認為,短期內尚沒有較完美得辦法解決問題。只能以微型小型農耕機械耕作,或人力畜力作業,所有農事操作,仍以人工操作和小型機械操作為主。
-
14 # t15856585809
農業現代化在分戶承包的前題下大部分地區是實現不了的,去非土地體集,水利有人管,現在有不少的田地都荒掉了,還談農業現代化嗎?
-
15 # 盼望走集體化道路
如果山區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可以實現工業現代化、商業現代化、養殖業現代化、旅遊業現代化或者林業現代化,集體化道路很寬廣。
-
16 # 山外來客28
我生長在山區農村,大形機械化在山區是不行的,到處是溝溝坎坎,小田小地只適應小形機械小打小鬧。農業現代化是社會發展的去向,只有慢慢的發展。
-
17 # 現出原行
農業現代化,當然說的是機械化,就是減少人工的耕種方式。
我設計的是,在農田裡建設標準化軌道,用軌道行駛電動作業機械,電腦控制,自動工作,坡地改造成合適的梯田,建設小型軌道,用小型電動農業機械作業。不需要太多人工作業。
-
18 # 君哥的農村生活
農業現代化多半是指平原地區吧?機器種植都比較方便,在山區的話大型機器根本無法作業也就不能現代化了,如果山區培養經濟作物的話形成產業鏈也就可以現代化了
-
19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什麼是農業現代化,山區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嗎?
我認為農業現代化,就是耕作播種收穫一條龍有機械化完成,這種農業現代化,在全國平原地區實行有十多年了,我地皖南就有許多種田大戶,承包土地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玉米、大豆等農作物都是由機械一條龍完成。
實行了農業現代化,種田大戶效益提高了,一部插秧機每天可栽秧100多畝,一部點播機每天能播200畝,一部收割機每天能收割水稻、小麥、玉米百畝以上,農業現代化,一兩個人可以播種收穫一千畝農作物。我地種田大戶李登科,2010年投資了百萬(政策補貼30多萬),購買了各種農業機械,夫妻兩人在當地承包土地1300多畝,創出了高效益。不是現代化,夫妻兩種10畝莊稼,春種秋收也夠嗆。山區實行不了農業現代化。山區土地高低不平,大一塊小一塊,不利於機械化耕作收穫。我經常出差到皖南山區農村,這裡的農民犁田耙地還是用牛耕作,插田脫粒還是用手工。
農業現代化目前在許多高寨山區農村實行不了。 -
20 # 智慧農業2020
中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行業產業鏈由上游的開發投資商,中游的規劃運營商和下游的產品分銷商、產品代理商、推廣平臺和消費者組成。其中上游開發投資商負責園區開發、園區投資建設等業務。中游規劃運營商負責園區的規劃建設、運營服務、招商引資等工作。下游產品分銷商與推廣平臺負責將園區的農產品、旅遊產品等產品服務直接推送或銷售給使用者。
回覆列表
你好,現代化農業是指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來裝備農業,用現代經濟科學來管理農業,創造一個高產、優質、低耗的農業生產體系和一個合理利用資源、又保護環境的、有較高轉化效率的農業生態系統。是一個牽涉面很廣,綜合性很強的技術改造和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既是一個歷史性概念,也是一個世界性概念。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是建立發達的農業、建設富庶的農村和創造良好的環境。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農業現代化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的由落後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實現了這個轉化過程的農業就叫做農業現代化的農業。
農業現代化是一種過程,同時,農業現代化又是一種手段。
它具有以下特徵:
1.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
農業現代化可以概括為"四化",即機械化、科學化、水利化和電氣化。將機械化排在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位置。所謂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裝置代替人力的手工勞動,在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中大面積採用機械化作業,從而降低勞動的體力強度,提高勞動效率。理論上講是這樣,但在山區、丘陵地區,由於土地面積較小,限制了機械化的應用,甚至無法利用機械。
2.生產技術科學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動力源泉
農業生產技術科學化,其涵義是指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農業現代化從而提高產品產量、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食品安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過程,不斷提高科技對增產貢獻率的過程。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現,將使農業現狀發生巨大的變化,農業增長方式從粗放經營轉變為集約經營。科技將在對傳統農業的改造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3.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農業產業化是指農業生產單位或生產地區,根據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特點,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戶為基礎,以龍頭企業或合作經濟組織為依託,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系列化服務為手段,透過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一條龍綜合經營,將農業再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的過程。可以說,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就是農業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一方面,農業產業化促進了農業專業化和規模經營的發展;另一方面,反過來,農業專業化和規模經營又促進了農業先進技術和裝置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程序。需要指出的是,農業產業化模式不是萬能的,不同區域採取農業產業化模式時,需要對該模式產生的歷史背景、運做機制、績效評價等進行評價,盲目引進外界模式往往會導致失敗。
4.農業資訊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技術手段
所謂農業資訊化是指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資訊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資訊支援,以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過程;就是在農業領域全面地發展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使之滲透到農業生產、市場、消費以及農村社會、經濟、技術等各個具體環節,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穩定、高效發展的過程。農業資訊產業化是發展一優兩高農業的需要,是農民進入市場的需要,是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的需要,是農業資訊部門轉變職能、自我發展的需要,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以資訊化的方式改造傳統農業,把農業發展推進到更高階段,實現資訊時代的農業現代化。
5.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決定因素
農業現代化必須有高素質的農民這一主體來推進,沒有農民自身素質的現代化,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是不可能的,因為農業不僅要依靠現代的工業裝備及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且還要依靠先進的管理手段在農業上的應用。而這些都要由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民來實現。反過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程序,必然要求農民素質的提高,以使之同農業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即農業現代化與農民素質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
總之,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先進的生產工具靠人去創造,先進的科學技術靠人去摸索,先進的管理經驗靠人去總結,先進的經營體制和執行機制靠人去應用。無論是增長方式的轉變,還是生產績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下得以實現的。離開人,現代化是不復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是以人為本的現代化。
6.農業發展可持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農業現代化既是人類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程度的反映。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工生態系統的產生及普遍存在。這種系統具有雙層含義:一方面要求儘可能多地生產滿足人類生存、生活的必需品,確保食物安全;另一方面要堅持生態良性迴圈的指導思想,維持一個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不濫用自然資源,兼顧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合理地利用和保護自然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也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
它的重要作用如下:1.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運用先進裝置代替人的手工勞動,特別是在產前、產中和產後各個環節中大面積採用機械化作業,大大降低農業勞動者的體力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2.農業生產技術科學化。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品質和農產品國際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食品安全。
3.農業經營方式產業化。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主要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使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諸環節有機結合,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提高農業的經營效益,增強農業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
4.農業服務社會化。形成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整個農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中都有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專門服務。
5.農業產業佈局區域化。各地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根據自身的資源、地理和環境條件,發展各具特色的並有一定規模的農業支柱產業和拳頭產品,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帶,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6.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既有利於增強農業抗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又有利於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農業發展後勁大為增強。
7.農業生態環境現代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用現代化的手段保護生態環境,不但不能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破壞生態環境,而且要大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使農業生態環境變得更優更美。
8.農業勞動者現代化。要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綜合素質,主要是提高農業勞動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使農業勞動者熟悉農業生產的相關政策和法律知識,掌握2-3項農業實用新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以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
9.農民生活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過得更加美好,這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
目前,制約農業現代化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農業經濟,無論在速度上、規模上、還是在效益上,與世界現代農業還有很大的差距,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道路還十分漫長。
農業剩餘勞動力的大量存在,勞動力素質低
改革開放以來,儘管已有大量的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部門,但目前農業勞動力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剩餘數量高達1.7億之多。這些剩餘勞動力能否成功轉移,直接影響到城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關係到中國現代化的成敗。當前,中國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面臨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城市化滯後造成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的艱鉅性;第三產業發育滯後嚴重製約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鄉鎮企業對農村勞動力吸納能力逐步減弱;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導致就業崗位選擇面狹窄。
還應看到另一方面,由於城市的高度開放和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全國已有40%以上的農村強壯勞動力投入到了非農產業。而把農業生產留給了婦女、兒童及老人。據有關資料,中國的婦女承擔著60%的農活,有的地方甚至高達80%,從事農業的勞動力趨於弱化。
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勞動生產率低
當前,中國農業生產經營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糧食作物佔有很大的比重,經濟作物的種植和經營規模比較小,從而無法在激烈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聯產承包之後,中國家庭農業生產經營分散、規模小。中國農戶約2億個,除數量有限的國有農場和極少數農村實行規模經營外,基本上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難以形成帶動中國農業的規模經濟,勞動生產率低。特別是中國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國農業將面臨國際規模農業的競爭壓力。
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農業、農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由於歷史原因,農村發展滯後於城市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存在,城鄉發展差距仍在擴大,越來越多的農業人口離開土地,到城鎮謀生,造成了農村的荒蕪和勞動力的短缺。
中國農村,特別是廣大的中西部地區,農民對生產的投入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土地與勞動的投入之上,普遍採用的是一種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粗放經營方式,廣種薄收、超載過牧、亂砍濫伐現象仍然存在,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鹽鹼化、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加劇,從而削弱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農業生產資源短缺,農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從農業資源角度看,中國水土資源短缺將是農業現代化程序中長期的、根本性的制約因素。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水土資源對農業發展的約束不斷加劇,人與水土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時,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水土資源被擠佔的勢頭難以逆轉,農業將面臨日趨嚴峻的水土資源短缺。據統計,目前,中國人均耕地、草地、林地、水資源分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40%、14%和25%,隨著經濟總量和人口總量的增加,下個世紀中國農業資源將迅速接近承載能力的上限。森林積蓄量、河川徑流量中國人均為8.17和2424立方米,分別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7和1/4。根據生態經濟學觀點,農業現代化程度越高,它與農業生態系統的依存關係越密切。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應該是推進生態文明的程序。它既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目前,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程序的加快,生態環境卻日益惡化,主要表現在:
一是水土流失嚴重。據統計,中國每年流失表土總量達50億噸,相當於全國耕地每年被剝去1釐米的肥土層,經濟損失100億元。
二是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目前,中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27.3%;全國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多億元。
三是森林資源銳減。例如,因亂砍濫伐,海南熱帶雨林面積已由1956年的86.6萬公頃減至目前的24.5萬公頃左右,森林覆蓋率目前僅為7.2%。四是水資源嚴重短缺且汙染嚴重。
由此可見,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生態環境十分嚴峻,農業資源緊缺、環境汙染、生態惡化正在威脅著農業現代化的程序。
山區當然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因為中國現在方針就是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的現代化,事關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他還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於深化改革,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
實現山區農業現代的措施:穩定和完善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
堅持土地公有制和嚴格尊重農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權,不僅是中國社會安定和發展的根基,也是從實際出發,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制度創新的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提倡農民土地使用權有償流轉,切實保障農民土地使用權的合法權益,根據區域實際,搞好適合中國國情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加強和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農民作為現代化的價值主體和創造主體,農民首先必須現代化。農民現代化本質上是把農民怎樣從傳統人變為現代人的過程,是包括生產方式的現代化、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和價值觀念的現代化。針對中國農民素質低下現狀,可以透過以下措施:(1)加強農村教育體系建設,繼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中等教育,引導農村教育與市場化接軌;(2)發展農村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並把農村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打造中國特色的農民文化,加速開發農村的人力資源,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加強文化功能對農民的嵌入,強化農民的文化能力,塑造農民的現代性,以適應中國農村現代化的需要。
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促進科研成果應用
著力建立一批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依靠科技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實驗區和示範區。大力加強科技綜合試驗示範基地建設,提高農民自覺接受和運用科技的積極性,並逐步形成科技推廣的市場化、產業化經營。科技發展的調整重點有:培育優質、高產、專用品種,推動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農產品加工技術,大力提高農業後續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開發生物技術和資訊科技,大力推動農業高新科技產業化;發展創匯農業技術,努力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
加強農業機械化的研究與規範化
為實現土地大面積機械化規模經營,不改變現有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要求對土地等要素進行適當的整合,可以實驗並逐步推行農戶土地經營權的租賃、轉讓、買賣和入股聯合等改革措施。現階段中國應把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中心環節,本著急需、可能、合理的原則,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走有選擇性的、有步驟的農業機械化。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資訊化建設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產生了一批"公司+農戶"、"龍頭企業+基地"、"公司+中介組織+農戶"等多種形式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在一些地區出現了"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專業化生產模式,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區域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在產業化模式的推廣中,切實要加強其調查分析工作,研究其推廣的可行性。
資訊化是農業產業化的催化劑,資訊化具有按市場機制和市場需求決策農業、操作農業的基礎性作用。只有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地理資訊系統、網路技術及資料庫技術建立農業產業化資訊支援系統才能有效地將市場---政府部門---龍頭企業---農戶聯絡起,滿足農戶、龍頭企業的資訊需求(生產技術資訊、投入要素價格資訊、產品價格資訊、需求資訊等),才能促進農業產業化程序的高速有序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鎮化程序
走城鎮化道路,是轉移農業剩餘勞動力的根本途徑。在中國,城鎮化建設的途徑有兩條,一條是農民在已有城鎮就業遷徙到城鎮定居;另一條是一些有條件的鄉村發展為城鎮,農民就地就近轉業從事工商變為城鎮居民。改革開放20多年來,城鎮人口比例提高18.2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增加0.83個百分點。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鎮化程序,主要是針對第二條途徑來說的,即重點放在縣城和部分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建制鎮上,使之成為功能完善、人口聚集、能發揮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區域逐步勾勒出一個城鎮化體系。這是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前面已經談到,中國農業生產的資源比較短缺,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程序中,需要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作為中心,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需要利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優良的品種,建立適應區域特點的耕作制度,農業產業結構,同時加強科學管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