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歸晚666
-
2 # 凡人評論熱點
指的周瑜,出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原詞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厲害把周瑜的事蹟移植給了諸葛亮。
-
3 # 歐陽曉波8074
明確告訴您,諸葛亮!
羽扇綸巾就是形容腦子儒雅睿智和從容淡定的形象氣質。
舊時小說及歷史文獻多用於形容諸葛亮的形象,影視劇作品也是如此造型。
之所以會有您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在《念奴嬌·赤壁懷古》裡大詞人蘇軾首次用來描述周瑜的形象,給後人造成了一些疑雲
-
4 # 三國演義的智慧
“羽扇綸巾”,這種裝扮是漢末三國時期士人們的普遍化穿戴。後世的詩文和歷史記載,用羽扇綸巾形容士人的儒雅、風采。所以說,羽扇綸巾既是形容諸葛亮也是在形容周瑜這樣計程車人、儒將。
宋朝的大文豪蘇東坡,也有著名的詩文形容周瑜嘛!“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但是不能因為詩文的形容和史文的記載,提及過誰,就否定了普遍化的存在。也就是說,儒雅化、英雄化的形象,不是誰的專利,而是普遍化存在!
諸葛亮、周瑜、魯肅、陸遜、荀彧、郭嘉,等等,三國時期計程車人,都是有追求,有擔當,有責任感的歷史人物。羽扇綸巾,是一種美好的形容,是一種歷史化再現!是一種文化符號、歷史印記、人生追求!
-
5 # 思域
羽扇綸巾,明朝以前都指的周瑜,周公瑾。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下闋中寫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但從明清開始,尤其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流行,書中諸葛亮的出場多帶羽扇,慢慢的羽扇綸巾的民間形象就特指諸葛亮了。
現代羽扇綸巾,多指一個人足智多謀,又有儒家風範。
-
6 # 劍橋翁
很明顯“羽扇綸巾”指的是諸葛亮。句出蘇軾《念奴驕.赤壁懷古》:“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講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周喻在赤壁大戰中,用巧計火燒曹營,大破百萬曹兵的故事。讚頌了諸葛亮足智多謀,果敢善斷,縱橫捭闔,指揮若定的大智大勇。羽扇,用羽毛所制的扇,漢未盛行於江東。諸葛亮,顧榮皆有捉白羽扇指麾眾軍之事。綸巾,古時用青絲帶編制的頭巾,又名諸葛巾,相傳為諸葛亮所創。
-
7 # 使用者李森
“羽扇綸巾”在《三國演義》中是描寫諸葛亮的形象專用語言,指諸葛亮應該沒有疑問。劉備三顧草廬初見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感。”再看第七十三回,武鄉侯罵死王朗中的描述:門旗影下,中央一輛四輪車,孔明端坐車中,綸巾羽扇,素衣皂絛,飄然而出。第一百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象魏都督喪膽。司馬懿只見蜀軍軍中“擁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孔明,綸巾羽扇,鶴氅皂絛。”書中這幾段對諸葛亮形象的描寫,可謂極致。
蘇軾的《赤壁懷古》詞中也有“羽扇綸巾”的詞句,應是作者藉以頌揚周瑜的儒將風度而用
。而“羽扇綸巾”一詞特指諸葛亮的儒雅形象是不容置疑的。
-
8 # 秋水長天H
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羽扇綸巾“應該是指周瑜無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這五句看,是一個完整的意思,不能分割。前三句寫周瑜的瀟灑風度,是襯托,後兩句寫周瑜作戰時的具體表現,是實寫是主體。如果只有前三句寫周瑜,後面又跳到諸葛亮身上,顯然說不過去。而且這首詞的上闋"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也指明瞭所懷的重點是周瑜。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首先是諸葛亮奔走斡旋,使孫權有決心抗曹,完成了孫劉聯軍的大局,諸葛亮更像一個戰略家。周瑜是赤壁之戰軍事上的真正指揮者,蘇軾被貶黃州時,十分苦悶,感慨周瑜年少得志也是自然。
為什麼一提到”羽扇綸巾",一般人都認為是諸葛亮呢?這應該主要是受到了《三國演義》和戲曲舞臺上人物形象的影響。正像我們一提起曹操,就想到戲曲舞臺上那個白臉奸臣一樣,實際上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羽扇綸巾“是諸葛亮的典型形象特徵,"綸巾",古代用絲帶做的頭巾,後來諸葛亮戴過類似的頭巾,稱“諸葛巾“,這不能說明是諸葛亮的特殊裝束,其他人也用過,不是為諸葛亮一人設定的。
總之,”羽扇綸巾“到底指誰要結合文學作品的本身來看。 蘇軾的《赤壁懷古》一詞中,肯定是指周瑜。但由於諸葛亮"羽扇綸巾"的經典裝束深入人心,在一些場合代指諸葛亮也不違和。
-
9 # o清o風o
在說到“羽扇綸巾”的時候,你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人物是誰?是諸葛亮,還是周瑜?或許大部分人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都會自動對號入座,認為這個詞說的就是諸葛亮,畢竟影視劇中、遊戲中的諸葛亮,一直都是這樣的形象。不過,讀過蘇軾那首《念奴嬌 赤壁懷古》都知道,他原本用這個詞是要說周瑜周公瑾的,與諸葛亮沒什麼關係,但是為什麼現在,很大一部分人都會把這個詞自動放在諸葛亮身上呢?
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為什麼會成為諸葛亮的標配
1.羽扇綸巾是什麼“羽扇綸巾”是一個成語,而出處正是蘇軾那首很著名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的本意寫的自然是周瑜,僅僅是“羽扇綸巾”四個字,就已經勾勒出一個胸有成竹,大勢在握的人物形象。可見,蘇軾對於周瑜也是十分敬佩的,對他的軍事才能自然也是非常欣賞,這才能寫出如此讓人難忘的句子,用這個句子描繪了一個自信、大度的君子形象。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為什麼會成為諸葛亮的標配“羽扇”指的就是用鳥羽製作而成的扇子,“綸巾”就是用青絲帶做成的頭巾,這兩樣現如今大部分都被用在諸葛亮的裝扮上了,而不是周瑜,所以,也可以自動腦補一下,如果周瑜也是諸葛亮一樣的打扮,那會是一副怎樣的景象。但是,周瑜可並不是《三國演義》當中的那個小氣鬼,前後被諸葛亮氣了三次,最終吐血而亡,這在歷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周瑜非常大度,完全不是一個會被氣死的人。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為什麼會成為諸葛亮的標配
2.諸葛亮的裝扮那羽扇綸巾既然是周瑜的裝扮,諸葛亮又是什麼樣子?其實,諸葛亮本身和這樣也是差不多的,南北朝時期的《殷芸小說》中就有對諸葛亮的裝扮的描述,雖然其中內容都是一些不被正史所記載的街談巷語,道聽途說,屬於野史,卻也還是有著一些參考價值。“乃乘素輿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這就是書中對諸葛亮的描寫,可見,諸葛亮周瑜當時的裝扮,其實應該是差不多的。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為什麼會成為諸葛亮的標配那為什麼會這樣?原來,羽扇綸巾在當時並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屬,是漢末名士中一種很流行的裝扮,古人也講究時尚,不管是哪個階層,哪個時代,哪個圈子,總都是有屬於自己的流行風尚,羽扇綸巾就是當時名士的一種標配,大家都喜歡這樣的穿著打扮,所以說,這個詞即便到了誕生之初,也就是蘇軾的詞中,也並非與諸葛亮直接掛鉤,更別說是諸葛亮的專屬了。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為什麼會成為諸葛亮的標配
3.為什麼從周瑜變成諸葛亮然而我們知道,《三國演義》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對於諸葛亮的形象刻畫,就是保留了羽扇綸巾的造型,但是對於其他人,卻並沒有刻意的去“裝扮”,也許是這種裝束在羅貫中看來是非常符合他心中諸葛亮的形象的,也許是他想營造出一個神一般的人物形象,所以總是在刻意或無意當中,讓諸葛亮保持著羽扇綸巾的狀態,時間一長,諸葛亮的形象就這樣確定下來了。因此,“羽扇綸巾”從一個時代流行的裝扮,就這樣變成了諸葛亮的專屬形象,都得歸功於羅老先生的描繪,和《三國演義》巨大的影響力,所以,說羽扇綸巾指的是諸葛亮沒錯,指的是周瑜也沒錯,指的是其他漢末名士,就更是沒錯的了。
-
10 # 杏林帥哥
在戲曲舞臺上的諸葛亮,總是穿著八卦衣,扎八卦巾,拿羽毛扇邁著方步,顯出風流儒雅的風度。諸葛亮的這個打扮並不是毫無根據的。據史書所載,諸葛亮平日生活簡樸。他坐的是沒有上油漆的車子,戴著白色葛巾,手裡拿著羽毛扇,身上穿著便服。即使在前線指揮軍隊打仗,也不穿盜甲戒裝,仍然是“羽扇綸巾”。
《太平御覽》六百八十七條“巾類”,引《蜀書》(不是陳壽的《蜀書》,而是王隱的《蜀記》之類)說:“諸葛武侯與宣王(司馬懿)在渭濱(渭水兩岸),將戰,宣王戒服位事(穿著軍裝辦公),使人視武候,乘素輿,葛巾毛扇,指揮三軍,皆隨其進止。宣王聞而嘆曰:"可謂真名士矣。”又七百二《扇類》條引裴啟《語林》(書已供)寫道:“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磨三軍,皆隨其進止。”諸葛亮的“乘素輿,葛巾白羽”與司馬懿的“戎服荷事”形成一個鮮明對比。
當然,作“羽扇絕巾”束裝的,不獨是諸葛亮。周瑜也是一個。蘇東坡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裡寫道:“遙想公瑾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稿水下煙滅。”張孝祥詞《水調歌頭·汪德邵無盡藏樓》雲“一吊周郎羽,尚想曹公橫塑,興廢兩悠悠。”這雖是“遙想”或“一吊之詞,但不是信口開河,亂說一氣。
原來,“羽扇綸巾”是魏晉時代上層人物的一種時影打扮,是表示一種“名士”的派頭。
《晉書·謝萬傳》載謝萬“著白絕巾、鶴鱉裴”,上朝去見簡文帝;《晉書·顧榮傳》載顧榮與陳敏作戰時,“魔以羽扇,其眾潰散”,取得戰鬥的勝利;
《晉書·羊枯傳》記述羊枯“在軍嘗輕襲緩帶,身不披甲”。
這便是司馬懿稱讚諸葛亮為“真名士”的緣故。既然,“羽扇綸中”這麼流行,為什麼後來卻成為諸葛亮所專有?
大概因為他經常穿戴,在千軍萬馬,戎裝盛服中,唯獨他“羽扇綸巾”,顯得很突出。所以:“綸巾”又被人稱為“諸葛巾”。《三才圖譜》寫道:“諸葛巾一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
由於諸葛亮的影響,西蜀的平民百姓乃至邊遠山民,紛紛模仿他的穿戴,他們稱之為“諸葛武侯服”。朱孟震《浣水續談》裡說:“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傳為諸葛公服……今蜀人不問有服無服,皆戴孝巾市井中人,十常八九,謂之戴天孝。”《演繁露》一書載:“世傳《明皇幸蜀圖》,山谷間老也望駕,有著白巾者。釋者曰:‘為諸葛武侯服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諸葛服一直流傳到唐明皇的時代,可見影響的深遠。
羅貫中以及戲曲的作者們,在創造諸葛亮形象的時候,便把他寫成:頭戴綸巾,身披鶴鱉,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在舞臺上還有手裡的一把羽扇,從而使“羽扇綸巾成為諸葛亮形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綸巾和鶴氅上畫上八赴,那是戲曲藝人的創造,為的是表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成為表現他性格特徵的一個特殊標誌。這樣,做到內外一致,相得益彰,使形象帶上鮮明的特色。
-
11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談到羽扇綸巾的穿戴者是道士也!綸巾稱道士巾(奮箕帽),再加上手執羽扇表示胸懷髙學奇才,或帶一些道教色彩,上知天文,下知地,或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等無利頭的學問。
。《三國演義》中的當然是指諸葛亮也!
-
12 # 文史漫談
"羽扇綸巾"自然是指的周瑜。
將這句放在原文中看。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句用小喬出嫁來烘托當時周瑜的春風得意。天下最美的女孩子在最美的年紀嫁給了周瑜,可見周瑜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所以說是: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這句才是描寫周瑜最精妙的地方。羽扇綸巾是什麼,那是東漢末年人們穿的休閒裝。周瑜面對著曹操的百萬大軍,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裡,盔甲都不穿了,穿著便服就來了!這是何等的氣邁,何等的雄姿英發?所以後一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的形象一下子昇華了。
蘇軾這樣誇周瑜,其實是為了欲揚先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連英雄如周瑜一般的人物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更何況我蘇軾呢?所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將自己的情懷寄託于山間明月,寄託於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一瞬間達到了境界的昇華。
-
13 # 一葉子護膚
指的是周瑜。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全詩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周瑜字公瑾,是三國時吳軍的統帥。三國時期正是魏晉風骨大肆流行的時期,士人均以峨冠博帶、羽扇綸巾為時尚,所以首先要說,羽扇綸巾的裝束在三國時期並不是諸葛亮的專利。綸巾,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
周瑜外號周郎,“郎”在古代是指年輕英俊的男子。又有言說,“曲有誤,周郎顧”,就是說樂隊演奏有了一點錯誤,周瑜都能分辨得出來。所以,周瑜應該是一位很風雅的儒將,他順應時尚應該是很正常的。詞中寫周瑜戴著青色的頭巾,微微搖著扇子,更能顯示出他面對曹操八十萬雄兵時的鎮定自若的大將風度。歷史上,諸葛亮沒有直接參與到赤壁之戰中去,是文學作品和民間故事讓他在赤壁大出風頭。所以,這首《赤壁懷古》中的“羽扇綸巾”,即使是非常喜歡諸葛亮也對不起,不用懷疑,就是指周瑜了。
-
14 # 博超講堂
我先解釋一下什麼叫羽扇綸巾。“羽扇”是指用鳥羽製成的扇子; “ 綸巾”是指古代用青絲帶做的頭巾,又名諸葛巾,為古人扎頭的常用裝飾。“羽扇綸巾”是指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那麼“羽扇綸巾”到底是指諸葛亮還是周瑜呢?文學界也是一直有爭論的。按民間大眾理解的形象是指諸葛亮,就是因為一部小說《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太大了,書中諸葛亮總是以“羽扇綸巾”的形象出現,所以後世的戲曲、評書等均以“羽扇綸巾”做為諸葛亮的形象,這個形象也一直在民間流傳。因此一提到“羽扇綸巾”大家馬上想到諸葛亮。
“羽扇綸巾”又是如何和周瑜聯絡在一起的呢?是因為蘇軾的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寫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很明顯這首詞是蘇軾讚揚周瑜在赤壁大戰中擊敗曹操。那麼詞中周瑜是“羽扇綸巾”,為什麼一個武將也是羽扇綸巾呢?是因為東漢時期,羽扇綸巾是一個很普遍的裝束,並非僅指諸葛亮,也並且僅指文人。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那我們看比《念奴嬌•赤壁懷古》更早期的作品是怎麼描述諸葛亮的。據東晉時期裴啟寫的《語林》中記錄:“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還有南北朝時期殷芸寫的《殷芸小說》中寫到:"武侯與宣王泊兵,將戰,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見武侯,乃乘素輿,葛巾,自持白羽扇指麾,三軍隨其進止。宣王嘆曰:"真名士也"。”(武侯指諸葛亮,宣王指司馬懿)兩部作品中寫的諸葛亮是“葛巾”、“羽扇”,雖然和“羽扇綸巾”意思相同,但是用字不同,也沒有組合到一塊。可見“羽扇綸巾”這個詞是蘇軾最早使用的,並隨著《三國演義》(明代羅貫中著)的出現,“羽扇綸巾”這個詞逐漸用到了諸葛亮身上。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羽扇綸巾”按民間大眾思維是指諸葛亮,按這個詞的出現時間來看,最初是指周瑜。
-
15 # 孤舟簑笠翁
我認為是兩個人!這是修辭手法中的借喻。玉扇喻諸葛亮,綸巾喻周瑜。因為《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是孫、劉兩家聯合抗魏、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面對曹操的百萬水師,在共同商議破曹之策時,兩人都不約而同地在各自手心寫上了“火”字,即火攻之計。最終大敗魏軍。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到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即是暗指諸葛亮與周瑜共同運籌帷幄、談笑之間火燒赤壁的故事。
-
16 # 跛翁
愚見認為,是周瑜而非諸葛亮。
"羽扇綸巾"之語,出自北宋蘇軾的著名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該詞原文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飛灰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在這首詞中,蘇軾首先寫了"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接著又寫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然後才寫到"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分明就是說:正值娶小喬不久、意氣風發的周瑜,"手搖著羽扇,頭戴著綸巾,談笑之間",很淡定地指揮著赤壁大戰,取得了致曹操大軍"灰飛煙滅的勝利。細讀該詞,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字與諸葛亮有關。
究竟是誰指揮的赤壁大戰?蘇軾所寫,是符合歷史實況的。根據陳壽所著《三國志》等史書記載,指揮赤壁大戰的,確實是周瑜而非諸葛亮。那麼,為什麼會有題主所問之類的疑問呢?我估計可能與《三國演義》、以及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許多戲劇有關。因為羅貫忠演繹的《三國演義》,以及據其改編的許多戲著,存在著嚴重的尊劉抑曹貶他人傾向。圍繞著赤壁大戰,為諸葛亮虛構了許多情節。例如:舌戰群儒,動員東吳君臣與劉備聯兵抗曹;草船借箭,為東吳籌備急需的箭矢;軍帳議事,與周瑜共謀以火攻妙計破曹;設壇祭天,為火攻曹軍借來必需的東風;等等。似乎組織和指揮赤壁大戰的,全是諸葛亮所為。同時,《三國演義》和相關戲劇中,手搖鵝毛扇與頭戴綸巾、身穿八卦長袍,又都是諸葛亮獨有和必備的特殊形象。所有這些,在中國的影響太大了,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因此,一見到"羽扇綸巾"四字,就自然與諸葛亮聯糸起來,不由產生了題主所問之類的疑問。
-
17 # 小小王子手機攝影
大家好,我是泉泉小先生!
“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呢!愛好三國,且讀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特別是喜歡鑽鑽牛角的我不知不覺就想搞清楚!讀到這裡的條客們相信你們也是一樣。
小時候還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時候,父親常和我講三國裡的故事,真是有聲有色,讓我聽的如痴如醉,有勇冠三軍的名流將領,還有運籌帷幄的智謀之士;‘諸葛亮’在我心中的三國英雄榜裡能排在前三!他手持羽扇,頭戴綸巾,能於三軍陣前罵死‘王朗’,能於‘新野’城外火燒曹軍,能深入彝越‘七擒孟獲’,能於白帝城外設下陣法驚走陸遜。這樣的人,真是百年難遇啊,如果他生在現代,我估計得巴巴的前去拜師。
如今,對三國的瞭解越來越深,對人物的理解也越來越客觀,不僅僅侷限在那本人人熟知的《三國演義》中了,比如,我對周瑜的看法越來越不同,以前的看法是片面的,覺得周瑜是一個小氣的人,愛生氣的人,度量不大。其實不然,能做到東吳大都督,總管東吳軍事的人,怎麼可能是小說描寫的那般度量的人呢,必定是有其不同凡響的地方不是。真實的周瑜是一個儒將,不像張飛呂布那種純粹的武夫,他才華橫溢,報讀兵書,並不亞於諸葛亮,有些地方甚至要更加的突出,他日常的著裝除了偶爾的鎧甲裝束以外,基本上也是手持羽扇,頭戴綸巾,氣度不凡。
描寫周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蘇軾寫的,也是描寫周瑜最接近三國時代的一個朝代,其可信度最大,說明周瑜和諸葛亮一樣,“羽扇綸巾”都是日常的裝束。
-
18 # 就叫小威吧Gx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過去的人應該不會出軌吧,周瑜咯,怎麼提諸葛亮的[呲牙]
-
19 # 淡墨文化
寫的是周瑜
詞出自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公瑾是周瑜的字,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與詩詞的其它內容呼應
-
20 # 野草的沉思
這個問題本來不是問題。
中國絕大多數的人一直都印象,羽扇綸巾是諸葛亮。
有人看見蘇軾《赤壁懷古》詞中,有一句寫周瑜"羽扇綸巾",便以為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
請問,蘇軾看見過周瑜嗎?
請問,羅貫中看見過周瑜嗎?
請問,史書中有記載周瑜羽扇綸巾嗎?
通通沒有。
那憑什麼就從蘇軾的一句詞(詩詞是充滿虛構借代和誇張的),就說羽扇綸巾是周瑜呢?
羽扇綸巾是文人儒者的服斾。諸葛亮是文人儒者。所以諸葛亮著羽扇綸巾合理。
武將一般著戎裝。周瑜是武將。武將一般是不會穿著綸巾,揮著羽扇的。
蘇軾寫周瑜羽扇綸巾,是一種藝術手法,突出周瑜的風流瀟灑,並不是實寫。
試想,一個武將,騎著戰馬,腰挎寶劍,手持長槍,卻又身著儒士的綸巾,另一隻手搖著羽扇,是一副什麼形象!
回覆列表
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
出自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