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福83422121

    小時候家裡養豬。那時沒有飼料,或者有而農村人嫌貴不用。餵豬用的是澱粉廠的下腳料,搭配磨面留下的麥麩和去地裡幹活時順帶割的野草,那時農藥非常少,所以草也很旺盛,都是用手撥的,也不用泔水。我家的豬是關在豬圈裡,有一個棚子,裡面鋪乾草。那時的豬可以說沒有任何激素和新增劑成份。所以也長得慢。每逢過節或者喜事宴請鄉親,都會殺一頭豬,一頭豬幾乎沒有浪費,一些特節省的人還把豬鬃毛留著做刷子,豬胰腺做肥皂,可謂物盡其用。那時農村有人收骨頭,小孩們就收集骨頭賣錢,也不知道骨頭能做啥,據大小說是做肥皂。殺好豬就要臠臊子、熬豬油,那臊子的香味,隔半條街都能聞著,講究的人,熬的豬油潔白如雪,剩下的油渣,趁熱灑白糖,簡直人間美味。豬頭豬尾下水一鍋煮了,香得真流口水。

    現在想起來都止不住口水。為啥那時候的豬香,我想是沒激素沒飼料,豬自然生長,也不是現在的速生豬。

  • 2 # 生哥升哥

    過去的豬最少的都養八個月以上,也有一年多的。飼料以野菜為主,待宰殺頭二個月左右才新增點糧食食料!現在的豬五六個月就殺了。豬一出生就猛加催肥飼料,為了豬長的快,不知道飼料里加了什麼,豬吃完睡,睡醒了吃!而且人吃了這種豬肉也犯困。過去的豬肉那個香啊,現在的肉還叫肉嗎?一切的,所有的美好的東西都留在回憶裡了……

  • 3 # 餐餐美味

    以前人比較實在,都是實實在在的餵養豬,用的都是一些草等天然的食材,真材實料的東西,但是現在呢?隨著物質的增長,人民水平的提高,都是用些新增劑, 用一些化學原料。造成豬肉漲得比較快,幾個月就出欄,不像以前的豬都是幾年的老豬,所以說它的味道就非常香,現在的話就不好吃。小時候的味道最美味!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時候也養過豬,那時候也就是十來歲,家在農村,我們豬圈裡養了四頭豬,夏天要到地裡面打豬草,打好的草放地上涼,然後給豬吃,所以說那時候豬長得非常慢,但是肉質非常好吃,那可叫真材實料,那個時候養豬是非常辛苦的,一個家庭養三、四頭豬,過年時殺殺一頭,剩餘的就賣掉了,但是又賣不了多少錢。

    不像現在這樣,人們追求的是利益至上。都是以財為主,讓豬長得快,就新增好多新增劑,催肥的肉還好吃嗎?肯定不好吃,沒有豬的味道,所以說啊,豬時間越短,騷味越濃,吃起來口感越差! 豬肉長的時間越長,豬肉的層次感更明顯,肉質越美味,自然的都是好的。

    買肉要學會挑肉!現在市場上買的豬,肉質顏色很紅,拿在手上聞一下都很騷,買肉時我們一定要記住,肉是再便宜也不能買,你一旦買回家,炒菜的話。是不能吃的,味道特噁心,所以說買豬肉一定要選擇良心商家, 肉質顏色越自然說明肉質量越好味道也好!切記!

  • 4 # 楚國人

    豬肉對於過去和現在來講都是一樣的香,變的是人,大家如果想體驗肉的香味,不煩餓兩天試試,然後再回來吃肉,我相信你會發現豬肉是世間最好的美味,即便沒肉,吃青菜你都發覺像吃肉一樣。

    過去農村窮,買不起豬肉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那個年代的土地已經分產到戶,不過村裡人口多,所以平均耕地s少,一人只有四五分田作業,我家四口人總共只有一畝五分田,當時農村還沒有人外出打工,大家都在家鄉種田。

    試問一畝五分田能幹嘛?就連溫飽都很難解決,而且當年還要交公糧,對農民來講,一年根本就賺不到什麼錢,而當時的豬肉價格還是比較貴的,即便家裡有養豬,那平時也捨不得買點豬肉來吃,也只有逢年過節來親戚的時候,才會稱一些豬肉用來招待客人,正因為平時生活很少吃到豬肉,自然就覺得豬肉非常香。

    以前農村的豬肉都是農民養出來的,現在的豬都是伺料豬

    伺料豬和不是伺料豬,兩者肉質完全不一樣,前者肉質鬆散,後者肉質更渾厚,而且後者的口感更勝過前者。

    以前農民養豬喂得都是草料、紅薯葉、米糠之類的,一點伺料都不沾,要七八個月才出欄,現在養豬隻喂伺料,四個月就可出欄了,因為吃的食物不一樣,就決定了豬肉的肉質和口感不一樣。

    總的來說豬肉還是挺香,只不過現在大家經常吃豬肉,完全沒有了那種對肉急切的期待感,因為人的生活變了,導致對食物也變得越來挑剔,事實上豬肉依然很香,不香是人的口味變了。

  • 5 # 永遠是大家的朋友

    八十年代以前,首先豬種正宗,生長週期長,喂的糧食磨的剩下的渣子,我們每天下學還的到村外的地裡割豬能吃的野菜,沒有豬飼料這種東西,完全是散養的,豬是自由自在長大的,一百二十斤以上的叫一等豬,基本是黑豬,白豬很少見,偶爾也能見到黑白的花豬,我家餵過豬兒,農曆二月抱個小豬娃子,到臘月快過大年殺了吃肉,那肉真正的叫個香了,那會的調科也沒有現在的多,誰家要是燉上一沙鍋肉,鳳一吹能香半個村,真叫人香的流口水,現在回味起來也能香上半天,真正的滿滿的幸福。

  • 6 # 純樸中國農民

    兩個原因:①八十年代農家豬不喂飼料,吃的是天然食物,一年甚至兩年才能養成大豬,肉質的確好,可口。那時豬肉少,農民肚裡沒油,生活條件差,要吃肉得盼客人來或過節,有肉吃就是幸福。

    ②現在養豬人講經濟效益,用新增劑飼養豬,3到6個月都能養一頭肥豬,肉質肯定沒吃天然食品豬肉好,這是肯定的。問題是現在生活條件好,雞鴨魚肉天天有吃,炒萊油也多,感覺味道就那麼一回事,吃膩了,如果讓你五天不吃飯,你見了肉了才知道什麼是幸福的味道。

    最後加一句,吃飽飯,吃好飯,還得感謝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相信70歲以上老人有最深體會。59一61年全國餓死人真不少,咱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 7 # 建民7848

    八十年代的肉已經不香了,因此就不憑票供應了,可隨便買。六七十年代的肉除了64至66年2年多時間外,那個肉才香,所以要憑票賣。有幾年每月每人4兩,還通夜或半夜起來就要排長龍搶購。那個肉才香,吃了幾片就能香一月。團年時還能管一次吃夠。真香啊!可惜!現在再也吃不到那麼香的肉了。

  • 8 # 浩海生活創作

    現在的豬肉不好吃了,沒有以前80年代的豬肉好吃了,覺得現在的肉已經吃不出香味了,那麼真的是這樣嗎?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現在的豬都是吃的豬飼料,正常情況下,幾個月就長成了,可以賣了,所以現在的豬肉多是些速成豬,有些人為了讓豬更快的生長,還會在飼料裡面新增一些生長激素,80年代的一頭豬,能生長很多年大概一年。而且當時,它們吃的都是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吃完以後還會四處跑著玩,這些豬都是散養的,所以肉質也會更好吃一些,現在大家為了讓豬高產肉量更多,在外國引進了不少豬,給豬配種,為了讓瘦肉更多,出肉率更多,而80年代的豬都是推行和本土豬交配來改善出肉率的。以前的豬養的時間長,膘肥體壯的,脂肪很厚,所以做出來的肉聞著就香噴噴的,香味撲鼻啊!往往鄰居家炒個肉,隔得老遠就能聞到!那香味,真的是聞一次就忘不了啊!而且肉一燉起來鍋裡就會出現一層厚厚的油!現在雖然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些了,但是也幾乎吃不到以前那種味道的肉了。

  • 9 # 木子的小廚時光

    現在的肉香還是80年代的香,記憶中是那時候的香,所以是感覺嘛!

    那個年代我還嘎嘎小呢,但並不妨礙回答這個問題,八十年代很多的事情到現在對於大多數人都記憶相對深刻,那個年代的肉類供應遠沒有現在豐富,記憶中小時候父母單位還發過肉呢,多有意思,逢年過節那是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一個是有新衣服穿,二是可以吃很多好吃的,當然包括肉類製品啦!平時家長上班,晚上才回家做飯,誰家燒肉,可能整個衚衕都聞到了,實話說會咽口水的!正常反應嘛!沒辦法,那個時候肉類產量低!可能下午或晚上就買不到了,所以小時候吃肉記憶很深刻!

    那我們再看看現在,動不動就是哎呀,最近要少吃點肉,胖了,或者就是,哎,最近消化不夠好,肉吃多了,近兩天多吃青菜,更誇張的就是最近別讓我看到肉,看到就飽了,這得吃了多少才有這樣的反應啊!這個就是典型的前後對比,現在的肉類供應很足的,晚上下班,菜場關了,那超市一樣可以買,想買什麼樣的肉基本都能滿足,吃的多了就沒有以前的那些感觸了!當然啦,現在的養殖業比較發達,對吧,從養殖那裡到端上餐桌很快的!嘿嘿~

    所以還是那句話,八十年代的香是美好的回憶!

  • 10 # 粉紅娘孃的後花園

    這個問題提的好,我仍然記得小時候村裡殺豬菜那味道,誰家殺豬了,都會招呼村裡關係不錯的到家裡,殺豬菜裡放乾白菜、豬血、豬肉。那時候小啊,不吃豬血,現在真是後悔了,市場上賣的豬血不敢買呢。

    那個時候的豬肉香啊,可能是那時候沒有飼料,後來據大人們說,用了豬飼料之後,豬肉就不香了。不過世面上的黑豬肉也不錯,口感還是優於大白豬的。

  • 11 # 打工仔的農村生活

    八十年代的肉都好吃,那麼為什麼現在又不一樣了呢?

    首先,生活水平的差距。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開始,大家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可能剛解決溫飽,吃肉的時候很少,正因為吃的少,所以說覺得肉香。而如今生活水平高了,想吃肉就吃肉,吃青菜就吃青菜,吃的多了,自然感覺不到香。其實現在很多人吃肉都吃膩了,特別是過年的時候,炒一個青菜很快就吃完了,而肉基本不吃。這就是生活水平的差距。

    其次,禽畜生長環境的改變。

    八十年代,養的牲畜家禽都是按傳統的方法繁殖,且吃的也是菜葉植物藤莖米糠等食物,生長週期也長,更符合自然生長規律,所以養出來的牲畜家禽肉香。而如今,都是商業化,為了利益,牲畜家禽吃的是各種飼料啊,激素啊等等東西,促使它快速生長。到了市場就是我們經常吃的速成雞啊鴨啊等等,吃起來味道就差很多。

    總的來說,什麼東西吃多了,味道都會變差。而最主要的就是現在的肉都是激素催生,這不符合自然生長規律,所以養出來的肉不香。其實,在農村按傳統方法養出來的牲畜家禽肉味道還是很好,與市場上的肉差別很大,這一點我認為農村人最有體會!

  • 12 # 凡煜

    因為當時肉珍貴,吃的週期長,都吊足胃口,想肉想到流口水了才吃一餐,你說能吃起來不香嗎?你要說還想要那種切身的感覺,你就只吃豬肉,以現在這個豬肉價格,目標不難實現,加油!

  • 13 # 煙雨1528770

    那時候的豬是正常餵養的,豬的飼料是豬草,泔水以及釀酒餘下的糖糟等等,根本不用激素等等人工合成的飼料,養一頭200斤左右的豬成長週期需要1年多甚至2年,現在飼養週期只需要幾個月,豬就能長到200多斤,吃的是帶激素的人工飼料,和各種新增劑等等,餵養的豬肉能好吃嗎?

  • 14 # 高梁美酒

    “80年代的豬肉真香"。是真的。這不是一個人的認識,很多上了點年紀的人都有這種感覺。至於現在為什麼吃不出肉的香味兒,我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豬的品種變了。上世紀80年代之前,我們吃的豬肉大多是農戶散養的土生土長的黑豬肉。這種黑豬肉,肉鮮,肉質好,吃著口感好,筋道,香。但他最大的缺點是,生長速度慢,且個頭不大,飼養週期長,成本也高。對養殖戶來說,利潤小,不划算。

    現在養殖場飼養的改良和進口豬種,如杜洛克,長白、大白等品種,雖然肉質少差點,但生產週期短,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但肌肉脂肪含量低,風味物質減少,從而影響了肉的口感。

    二:飼養方式不一樣。農戶家庭散養,數量一般1至2頭,飼料是:農家菜,野青菜,紅薯秧,米糠,麥皮兒,剩飯菜,豬的活動量大,活動範圍廣,肌肉長的瓷是,質地也好,肥膘特別厚,煮熟來上那麼一口,有香的受不了的感覺。

    現在豬場養的改良進口長白豬,喂的是帶有新增劑的豬飼料,餵飽的豬好像都不大活動,只是睡覺、吃食、睡覺。這樣的豬肉肉質會比較疏鬆,沒筋到,口感當然要差一些。

    三,:飼養週期不同。飼養時間的長短,對肉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資料顯示,豬在生長成熟前期,主要是骨格形成和肌肉的增長,在成熟期的一段時間,才是各種礦物質和脂肪在體內的沉澱期(雜交豬),目前,大部分國家的養殖場,按快速長成的豬的體重標準出欄,對養殖後期豬脂肪和礦物質的沉澱,好像不大重視。

    農戶養殖週期一般是十個月至十八個月,飼養時間長,餵養的豬豬肉紋理清晰,肌肉內佈滿了蜘蛛網似的脂肪白色條紋,這種豬肉比起養豬場餵養5一6個月就出欄的豬肉,肉質當然要好得多。

    四:生活水平的提高。80年代以前,生活條件較差,只有在過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豬肉。那時,豬肉一直是我們生活中的奢侈品,俗話,“少吃多甜"。不夠吃、吃的少、盼著吃,是不是吃到嘴裡就香就甜?感覺特好?大多數人都會有這種感覺。 現在,我們生活富裕了,豬肉成了每家餐桌上的常客,天天吃,不膩歪就是好事了!你當然吃不出它有多香了!就像明朝的朱皇帝,又想起了當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的美味一樣,你也想起了80年代誘人的豬肉香味兒了。

    實際上,隨著人們對肉類食品質量消費的需求,新的養殖理念進入養豬生產領或。現在的豬類品種在不斷進行改良,肉質也不斷變好,你吃到的豬肉,只是比八十年代的農戶養的豬肉有些差別而己。但那種生產豬肉的方式,可能見不到了,因成本太高。 去年,有朋友從山裡帶來山裡人自養的黑毛豬豬肉,送我一些,具說價格要比市場的豬肉高出2倍價格,做了個豬肉燉粉條,口感不錯,但差別也不大。 若你愛吃豬肉,三個月又沒吃上,飯桌上突然上個紅燒肉,你會驚喜地感覺到,豬肉還是很香的。你說呢?

  • 15 # 拉條子來一碗

    現在的豬肉真沒以前那個味道了。總說以前的肉珍貴什麼的,其實作為80尾巴的一代人,小時候家裡面吃肉還很平常的。我對以前農村那個肉味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姑父買了一坨肉,用辣椒簡單的炒了下,味道真香,一點腥味都沒有,現在什麼綠色豬肉糧食豬肉都沒那個味道了。

  • 16 # 青茶說

    以前大多都是農戶養殖,很多人割豬草,喂粗糧,有的粗糧人都不夠吃就喂個草木糠,菜園裡的菜葉啥的,記得小時候家裡養豬大概兩年才能出欄,自己根本捨不得吃,頂多是過年的時候誰家的豬現殺,然後全村過去買,那肉的味道真的很香,不過肥肉也挺多的,但是肥肉也不會很膩很膩。

    現在幾個月從小豬仔喂成一二百斤的成豬,鄉鎮上豬飼料的廣告承諾從十幾斤長到110斤只需要100斤飼料,我看了之後感覺挺恐怖的,我不敢想這些飼料裡含有什麼東西,這些飼料大多數餵了豬以後,豬吃完悶頭就睡,睡醒了再吃,比安眠藥都靈驗,且豬容易生病,這時候各類新增進飼料的藥物運應而生,大多數都是抗生素類藥物,然後還有各種針劑,試問這樣的豬肉質能好嗎?激素不超標嗎?藥物殘留不超標嗎?但奇怪的是拉進屠宰場在檢疫檢查方面竟然都能順利透過然後豬肉上蓋個大紅章進入市場,流入百姓餐桌,老百姓有幾個會知道他們是怎麼做檢測的?老百姓又有幾個瞭解各項檢測標準?

    我一直提倡少吃豬肉,能少吃就少吃,因為我不相信國產的豬肉,我見的養殖場太多了,家裡的父親也從事過養殖行業,所謂眼不見為淨是真的,但如果自己親眼看見了我就會排斥,我們一家人現在每月消耗的豬肉基本在一斤左右,一年20斤豬肉都吃不了。

    不要說我矯情,或者說什麼如果這樣的話中國就沒有東西可以吃了,事實上我們的食品安全一直堪憂,食品安全不止需要國家,最重要的還是靠國民意識提升,國民要對食品安全違規零容忍,如今這些狀況就是因為中國百姓太容易妥協,或者說是對中國食品安全死心了,只能眼不見為淨的去選擇。。

    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大或者實力,我始終認為不止要去看各種經濟資料、各種軍事實力、各種科技水平,最重要的是穩定的物價、安全的食品,這是一個國家最起碼的基石,顯然中國還沒有做到這兩點,可能是因為國土面積太大人口太多的緣故吧。

    希望以後這些能夠改善,一個國傢什麼路都可以走,但在危害國民健康和食品安全危機這條路上堅決不能走,因為這條路是死路一條。

  • 17 # 老周說三農

    八十年代的肉真香,為什麼現在吃不出肉的香味?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人們生活開始好轉的年代,市場放開了,土地承包到農戶,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年年豐收,提供了充足的糧食發展畜牧生產。當時養殖的基本是本地畜禽,生產力低,飼料工業在發展中,絕大多數畜禽沒有用配合飼料和飼料新增劑,一切都是傳統的養殖品種和養殖方法,那個時候不論是豬肉、牛肉還是雞、雞蛋都是很香的。

    八十年代中期大規模的畜禽雜交改良,推廣配合飼料、飼料新增劑,畜禽生產力大幅度得到提高。但是消費者仍然喜歡本地豬肉,雖然喜歡瘦肉,但是不願意購買瘦肉型豬的瘦肉,要買本地大肥豬的瘦肉。我記得有一個賣豬肉的,屠宰了一頭杜洛克肥豬,瘦肉特別漂亮,但是他賣了兩天都沒有賣完,價格比本地豬肉低兩角錢。這頭杜洛克肥豬沒有喂配合飼料和飼料新增劑的,是喂豆渣和玉米的,與本地豬的喂法一樣。

    現在的三元雜交豬育肥時間短,飼料轉化率高,生長快,但是吃味不好。主要是油味差,水分重、瘦肉柴,還有一股腥臭味,吃起來沒有過去的豬肉味道。這也可能與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吃的好東西多了,在食物中新增的東西多,造成味覺功能的改變,好東西吃不出好味道有關。八十年代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人們的經濟收入有限,吃肉不是每頓飯都有,仍然是艱苦樸素,偶爾吃一頓肉當然感覺非常好。那時的辣子雞是辣椒多而雞肉少,一隻4斤左右重的雞連骨頭剁細與5倍的鮮辣椒炒,只見辣椒不見雞肉,吃起來是多麼的香,現在根本沒有人會吃。

  • 18 # 農家時光印記

    劉寶瑞先生有一單口相聲,名叫《珍珠翡翠白玉湯》家喻戶曉,說的是野史中的一段佳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一次寡不敵眾的敗仗中單槍匹馬,落荒而逃,逃到休寧一帶,此時正是冬天,本來天氣就冷,一連幾天又沒飯吃,餓的發慌,實在走不動了,飢餓和寒冷交叉著向朱元璋襲來,只覺得天旋地轉,昏倒在了一座破廟前。

    不一會,來了兩個要飯的乞丐,看見躺在破廟門口的朱元璋還有一口熱乎氣,救人要緊,就把他撈到廟裡去了。到廟裡面,倆乞丐就堆積一些樹葉,樹枝什麼的,點燃讓屋裡暖過了起來,朱元璋緩了口氣慢慢醒了過來。此時的朱元璋已經餓的有些犯迷糊了,只說胡話。倆要飯的就把他們討飯來的一些剩飯、爛白菜和餿豆腐渣加水煮了,盛在破碗裡端過去給朱元璋吃。

    哪成想朱元璋在又冷又餓的情況下吃起來,比三珍海味還香甜,回味無窮。喝了這碗熱湯,人也變得精神起來,於是砸吧砸吧嘴問乞丐湯的名字,乞丐懵了,心想:這剩菜剩飯,哪有什麼名字啊!於是就隨口胡謅了名字“珍珠翡翠白玉湯”。朱元璋飯飽後便要起身去打仗了。

    沒幾年朱元璋便打下了江山。當了皇帝的朱元璋穿的是綾羅綢緞,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都覺得索然無味,突然想起落難時吃的那碗美味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便下令張榜找到了那倆要飯花子,進宮為他做湯。可是,朱元璋再也喝不出當年破廟裡那個湯味道了!雖然這是一段傳說,卻耐人尋味。其實當年破廟裡好喝的並不是這個湯,而是身處惡劣環境,吃什麼都是香的!

    肉不香的主要原因是嘴出了問題

    前面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要告訴大家。那就是有些人說現在的肉沒有以前的香了,甚至有人說吃不出肉的香味了,其實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每天都是過著大魚大肉的生活,再好吃的東西也會有吃膩的一天。

    而在過去,一年能有幾次吃到肉呢?一個月吃肉的次數基本上是扳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而且過去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只有家中來重要的客人了,或者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適量買一些肉來吃。並且所買肉的量非常少,一家人也都是簡單吃上幾口而已,當然覺得非常香了。

    造成豬肉不香的原因也許還有其他

    第一、品種

    早在七十年代,我國已經開始引進外國品種,主要是丹麥的長白豬。到了八十年代,養殖產業興起,洋品種以瘦肉型、速生個大的絕對優勢,紛紛進入中大型養殖場。至今,外國瘦肉速生型豬仍佔據市場,本土品種或許只能在偏遠山區和農村才能見到一二。這幾年有跨界企業和資本進入,試圖振興傳統土豬,但和絕對市場份額的洋品種相比,根本顯不著。

    第二,催生速成飼料喂出來的豬,肉能好吃嗎

    八十年代的飼料生產都是糧食,沒有什麼新增劑。後來就不行了,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再加上生豬速生飼養技術的催生,各種新增劑有了,多了,甚至瘦肉精、抗生素、激素類的新增。這幾年在嚴管嚴查嚴處理高壓監管下,行業有了很大收斂,但是飼料仍然是公眾關注的問題 。

    催生速成的養殖,現代的豬從出生到出欄只有短短四個月,家養的豬漫山遍野自由行走,一年才出欄。只吃一種味道的飼料和吃遍天下百味的豬肉,更深的精神層面,無論質量還是品味,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

    雖然,現在豬的品種和飼養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是,個人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

    八十年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很少,能吃上肉的人更少。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已經達到了質的飛躍;現在每個家庭基本上每頓飯都少不了雞鴨魚肉,吃肉對我們現在來說已經是很平常的小事了;甚至吃肉吃膩了。很多人表示,現在的豬肉為什麼越來越沒有香味了?沒有八十年代的肉香! 其實,不是八十年代的豬肉香,是我們吃蜜不覺甜,生在福中不知福!!

  • 19 # 空星影幻

    土法養的豬與科技飼料養的豬的區別:殺好剖開,兩腹腔壁的大塊白色板油上泛油珠並粘手是土豬。飼料豬白色板油一片光滑,不粘手。吃起來香味差別就大。飼料豬口感當然差,且腥味濃。

    詞料配方參不參藥天知道,反正飼養場產出的糞便奇臭無比。豬的速成生長很不正常。國家監管應引起重視,不要讓那些發昧心財飼料商家和飼養場禍害子孫後代。

  • 20 # 邊志明2

    過去燉一鍋肉前後院人都能聞到,會說是誰們家燉肉了,過去的豬是全國農村各家各戶都有養,有的一家一兩頭有的養三頭,養一年才賣給國家,過去給豬吃的是馬曲菜和麩子面,現在專家說養豬影響環境把豬都放養豬場,農村不讓養了,養豬場豬現在吃的司料,三月就宰所以現在的豬肉不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書法開始寫的是字,最後寫的是人生,這是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