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博士家長課堂
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原生家庭造成的自我價值感低,事主總是貶低自己,盡力取悅別人,說白了就是自卑的一種。一般這會導致 輕慢自己——看高別人——奉承別人——貶低自己——輕慢自己 的惡性迴圈。
當然,也有一些是真的是超強的自律,加上高超的識人能力,所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能夠高效投資,“好鋼用在刀刃上”;或者有自己真正在意比自己還關心的人,心甘情願的把有限的資源都給了他們;比較少見也不能排除的可能是,事主有了高度覺悟,真心且享受利他;最後一種情況最少見,也最不可救藥,那就是純粹是猶豫摳門!
-
3 # 旅遊志願者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首先來說,這個問題需要分情況來看,有些時候你猜的只是表面,或者只是猜對了其中一種情況。
給你以下幾種情況:
1.受家庭教育的影響:這種人可能從小到大被父母親的生活習慣給影響。上一代人由於社會物資匱乏,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同時在生活中也會告誡自己的孩子,要節約,這樣才有利於長久生存。
這個情況不關乎家庭經濟條件,有錢沒錢的都會這樣做。我們家附近有個人家,在我小時候(九幾年)就有幾萬塊錢了,到了2010年有1000多萬,開廠的,但是每天吃的最好的午飯只是白菜豆腐,他家的小孩在學校的零花錢還是最少的,有時候乾脆就沒有,現在他兒子20多歲了,依然和他爸爸一樣過得節儉。
2.家庭確實貧苦的:這種人家也是生活所迫,沒有辦法。子女從小到大都會經歷苦日子,習慣了,等以後有錢了,也還是會保留有錢的習慣
3.第三種人就是那種捨得花別人的錢,不捨的花自己錢那種人。
舉個例子:(1)朋友請客吃飯,他在飯桌上要著要那的,不為別人省錢。等到自己呢又不願意請吃飯,或者請吃飯的時候不想花錢。我不是說不可以,但是至少你這樣對待朋友,不道德吧?
(2)有心機的男女生:這種情況大學裡很普遍,我身邊很多。
比如男女朋友兩個人都充了1000塊錢飯卡,有的心機女自己不捨的拿自己飯卡吃喝,和男朋友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點這點那的,結果就是男朋友1000飯卡10天花完,她自己1000飯卡100天也花不完。
在她看來男朋友只是飯票
-
4 # 融融
我媽就是你說的這種人,對別人儘自己所能的慷慨大方,對自己節衣縮食的,有錢也捨不得買點嘛慰勞慰勞自己。我從小就這麼看著看著看著就變成了一個有錢絕對不虧待自己的人啦!也不是否定我媽那樣不好,就是絕對太虧了自己不好,犧牲自己奉獻別人未必真能落個好字,稍微不跟以前以前一樣別人反而容易說你變了,就是臭毛病慣的,升米恩鬥米仇了!比如小時候聚會,家裡錢不富裕,六個孩子我媽買五份零食,我就是被pass掉的那個,所以我就長此以往變成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最大可能的讓自己享受,包括自己孩子,錢不富裕我就誰也不給買,絕對不會給別人買不給自己孩子買達到省點的目的。所以也不是所有的原生家庭都會對孩子有影響,還是性格和個人機遇影響的比例也很大的!
-
5 # 家長百事答
這是長期缺乏金錢帶來的安全感導致的思維方式:先有保命錢,其餘都可糊弄過關。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個事好改。首先保證有點錢,其次,讓人體會到花點錢提升自我的喜悅感。
但,懼大於欲,安全感大於喜悅感,如果沒錢,還是別試圖去改變這心態了。
-
6 # 小核桃68
我覺得對自己比較不捨得花錢的人,往往都是自律性比較強的人,他們知道量力而出,適可而止,而不是頭腦發熱,追求奢華,積累下的財富可以進行搭理。在猶太人中有個叫做延後享受的理論,因為他們知道後續要做的事情更加具有意義,所以給自己花錢就會變得小心翼翼了,而給親朋好友花錢這不然,花的雖然是錢,得到的是外圍的口碑,對他日後的財富積累是有很大幫助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會體會到一種被需要的滿足和快樂。
-
7 # 小吳同志1
我最近就是這種狀況。
說白了就是現在沒錢,未來的幾年內很大機率還是沒錢,家裡老人(每月3000),女兒(每月2500),房貸( 每月4000多),養車,水電煤寬頻,人情社交,娛樂旅遊哪樣都要花錢,不對自己摳一點家庭如何維繫。
我自己每個月收入稅後12000,溫州市區,除去家庭固定開銷每個月留在自己手上的寥寥無幾,前年買房借了些錢還沒還,兩個牙齒要做種植手術因為沒錢已經拖了好幾年沒去做,年齡也30多了,怕自己生病咬咬牙辦了健身卡,每週堅持去三四次,就怕自己生病。平時不敢胡亂吃喝,不抽菸,不敢胡亂喝酒,年輕時一兩瓶紅酒很正常,現在真不敢了,一是體格吃不消,二是怕花錢。
老媽一直想去港澳玩,通行證辦了很久了,雖說只要四五千就能成行,可實在不敢拿出手。老婆也想帶孩子家人出國旅遊,可我還是拿不出錢,除了自己再節省一些,目前也沒有別的好辦法可以增加收入,雖說現在有著幾萬積蓄,但萬一家裡誰有個疾病什麼的,得用來救急啊,這幾萬我放在理財裡是打死不敢動的。
現在週末去看個電影都覺得很奢侈,零食,美食什麼的我也戒了,對我自己來說,除了基本的吃穿開銷,其他的能省的基本都省了。
但我這麼做老婆不能理解,認為家庭生活過於平淡,沒有激情,沒有驚喜,沒有節假日,沒有旅遊,對比我很抱歉,老婆最近在提離婚,讓我感到焦頭爛額,心情煩躁。
相信不美好的時刻終歸會過去的,老家那裡這幾年要拆遷,或許以後能翻身過上好日子吧。
-
8 # 甜甜姐2
我有一個好朋友就是這樣,因為是同年同月同日的,所以走的比較近。她為了2毛錢,都要跑到別人家要,因為從小沒有母親,和奶奶一起長大,家裡的經濟卻實不怎麼好。對自己更是捨不得花錢,有時我看了都生氣,以前,我倆去買衣服,碰到合適的衣服,款式新,質量好,價格就是稍微貴一些,她就不捨得買。開始我就沒有說啥,現在生活好了,要是碰到合適的衣服,價格己經講到最低,她不買,我就坐在店裡不走,強迫她買,漸漸她也習慣了。節約過日子,也是好事,現在,人家二套房,一輛車。日子過的美美的。也許家裡的錢不是全靠省的,但是會過日子,適當存錢,是有益無害的方法哦!
-
9 # 老李108121881
捨不得花錢的人大概考慮的是:
一、“錢難賺,屎難嚥”,“花錢如流水,賺錢似吃屎”,錢來的不容易,還是省著用吧。
二、掙錢沒有省錢準當,剜籃的才是菜。今天可掙到錢,說不定明天就掙不到錢。還是省錢準當,能少花一毛就能多積累一毛。
三、“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夕旦富”,誰家也不能掛著沒事的牌子。萬一家裡出了什麼事需要錢,而手裡沒錢怎麼辦,不就坐難了吧。還是手裡有些積蓄過日子踏實,防患於未然嗎!
四、該花錢的地方多著呢!買房買車,育兒養老,這得多少錢啊?平日不省儉能行嗎!
-
10 # 胡圖爾
我愛人就是這種人,他捨得讓我花錢吃喝,卻捨不得給自己買件新衣服。依他的想法是錢適可而止的花,萬一遇到急事拿不出錢真心難受,我覺得在錢方面他比我想的多,嘿嘿,也造就了我不愛管錢。買衣服啥的我都是偷偷給他買。。。我覺得大部分人捨不得花錢主要是想把錢花在刀刃上吧,畢竟賺錢很辛苦。
-
11 # 言勸
對自己不捨得花錢的人與"摳門"的人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寧願虧自己苦自己,但也要對"他人"好,這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後者便是處處小氣、事事吝嗇,對己待人都捨不得花錢(尤其是還愛佔別人小便宜),這種人一般會遭人唾棄的。
我的奶奶是一箇中國傳統的節儉女人,對自己最不捨得花錢。老人家守寡大半輩子,辛辛苦苦拉扯大幾個孩子,很不容易。我出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家裡條件差,生活拮据。為了不讓幾個孫子吃苦,自己從來不濫花一分錢,平時家裡用破爛換的幾個零錢和父親孝敬她的錢都積攢到那,過年了給孫孑們買新衣服,買好吃的。自己捨不得用一分錢,穿的衣服是補丁迭補丁,但很整潔;好吃的東西,總是說不愛吃,讓給孫子們吃。
無獨有偶,我的妻子對自己也是一個"小氣鬼"。但對家人花錢從不吝嗇,我們夫妻兩人在那個年代,每月工資二三十元錢,當時我在企業當個"小頭"為了讓我體面,不惜花上全年的積蓄給我買一件呢子外套,可她自己一年上頭捨不得換件新衣服,至今衣櫃裡還有她二十年前的衣服。在重視文憑的九十年代,為了讓自己男人混出個"人模狗樣",將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讓我"鍍金",獲到了高等學歷(函授)文憑,使後來的我從企業進入行政機關,走上領導崗位。在孩子面前更是這樣,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用。從不讓孩子餓著、凍著。在上學的費用上總是張口要閉口到,學習用具、各種資料再貴也要買。兩個孩子也非常爭氣,從中考到高考都是班上的姣姣者,如今一個博士一個高階工程師。
有付出就有回報。對自己不捨得花錢的人,收穫的是尊重,收穫的是幸福!
-
12 # 在奔跑的Ryan
首先澄清不捨得對自己花錢的並不是道德上的問題,比那些佔便宜的強很多。歸根結底,我覺得不捨得花錢的人是由於小時候長期生活在不富裕的家庭裡造成的,簡單說就是窮怕了。在他們的思維裡,只有手裡的錢越多,心裡才踏實。他們害怕萬一哪天出點事,拿不出錢來就麻煩了。懂得理財是好事,但是過分節儉就該改改了。假如一個月掙5000,只捨得花1000,把剩下的錢存銀行,看似是存錢節儉,其實就是在浪費錢。想想這相當於一個月就是掙了1000而已,因為錢幣的價值只有透過流通才能體現,不花錢,完全沒有價值的體現。存銀行,利息遠低於貨幣貶值速度,所以一年後這4000的購買力可能又縮水成3500的購買力,更加虧損。所以不要過多的存入銀行,把一部分錢乾點別的,也是不錯的選擇。還有買東西只喜歡買便宜的,其實這是一種浪費,因為便宜的東西不等於是打折促銷的東西,往往就是由於質量不好或者渠道不正規直接便宜的,這種東西除了便宜沒有任何好處。例如外賣有的便宜,但是電視曝光那食品質量實在令人堪憂,買了便宜的對自己身體是種損傷,如果病了,看病花得錢更多。所以過分的節儉很可能會更浪費錢,懂得理財最重要。合理支配收入,才能讓生活更幸福。
-
13 # 小小1344
這和從小生活環境有關,一般是家庭條件一般,小孩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勤儉節約,而且父母平時也節儉,從小基本沒有什麼零花錢的,這種人缺少安全感,雖然嘴上不承認錢是最重要的,但心裡一切都圍繞多賺錢多存錢,以增加自己安全感和社會地位,也不算什麼很大的缺點,總比坐吃山空的好,其實什麼事過分了都有害,過分節儉也是有害的,接近一種變態,治療挺難的,可以去直播主播那裡玩玩,多打賞主播,打賞多了就會緩解這種病態。
-
14 # 三年級數學老師
我也是捨不得花很多錢消費的人,年輕時也喜歡在外消費,買漂亮衣服!年齡大了一點以後,很多年不買一件衣服,但是家裡條件挺好的,有四套房子,兩臺車,女兒一直在美國讀書!我是認為值得花的錢一定花,不值得花的錢一定不花。家裡每個人都有保險,也不擔心養老問題!可是生活還是儘量節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會做一些慈善捐助之類的事情!
-
15 # 星星之火耶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就從我自己說起,我八零後的女是成都市區的,自我感覺算是節約的一類人,從小家裡條件算是周圍最差的,父母離異根本沒人管我,家裡長輩也是從來不聞不問.我是判給父親,他很爛堵經常帶人回家打牌到天亮,從小到大對我除了打罵就是給我口飯吃和學費基本沒多餘給過錢,就連衣服我都是從上學午飯錢裡省下來一年買一次其它女孩都在打扮的時候我卻一年到頭就那三、四件衣服換洗,從來沒有吃零食的習慣因為從來沒人給我買過,母親離婚後也又有了新家沒來看過我,我和父親住的那麼十多年就像惡夢,家裡所有家務都是我做,八、九歲就洗衣做飯了,而且還經常著打罵所以我一直做夢都想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房子,後來我工作了每個月除了基本生活費用剩下的基本都是存著,雖然工資不高但我終於有自己的存款了,後來機原巧合賺的點會錢.加上自己一直養成的節約習慣終於有錢買了套房,從此有了自己的房子,後來賺的錢我有買了鋪子。身邊有條件的人都覺得我沒品味生活沒質量,其實我也知道什麼是生活質量.品味,但是節約慣了的我還是不捨得花錢在那些地方,根據我自己的情況我覺得有錢才有安全感才能生存才知道沒錢的生活有多可悲,我花錢都會看值不值,不敢說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但是相對而言我只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今年我和老公終於又買了套房子當然是貨款,呵呵呵,因為之前買的太小,這次買了個大的,現在我終於算是鬆了口氣,這麼多年的心願,現在我三十五歲也該為自己好好活了,但是我還是不會亂花錢,不是捨不得是養成習慣的事很難改。
-
16 # 清豆兒
我家現在生活條件還不錯,但爸媽都是苦日子熬出來了,小時候連飯也吃不飽,就算是現在條件好了也捨不得浪費,平時吃的一般般,除了冬季衣服外,衣服很少超過100的,剩菜也留著下頓吃,但對我和弟弟沒得說,只要是需要的,都會滿足我們,在生活中也告誡我們要勤儉,不能亂花錢。去年媽媽看中了一個呢子大衣要399,去超市看了幾遍都沒捨得買,後來我省下零花錢買下了,媽媽很高興,但責怪我亂花錢,我就說該花就花,對自己好點,長大了我掙更多錢給你買你喜歡的。
-
17 # 佛在心中之佛系青年
關鍵是掙的少,還得養家餬口。家裡是農村的從小就窮,父母掙錢都不容易。都很節省,男人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還要掙錢結婚蓋房,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結婚以後還要養活老婆孩子,還有父母。哪捨得花錢啊!而女人就不用考慮這麼多,自己掙錢自己花,想買什麼買什麼。就是結婚了,也有老公養著,工資全部上交。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區別。
-
18 # 小貓格格和小魚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80後,家裡條件還可以,父母都是單位正式職工,獨生子女,從小不缺吃不缺穿,可是我對自己扣好像是天生的,就是不太喜歡花錢,但是對朋友,孩子和家人還好,我同事經常說我不像我這個歲數的孩子。我就是喜歡存著錢,看著就高興,或者看著孩子花錢也高興,不捨得給自己花
-
19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聊天的故事。美國老太太先買房,再還錢;中國老太太先存錢,再買房。同樣是一生,一個富裕一輩子;一個節儉一輩子,這反映了消費觀念的不同。
其實,反觀自身,我也是個捨不得花錢的人。但是我是對某方面節儉,對另一方面大方,這隨著年齡的改變而改變。
要改變這種消費觀還是很難吧,但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是最好的辦法。可以運用比較法,將捨不得花錢和捨得花錢的人進行比較,看你會更加喜歡哪一種生活狀態。最好的消費觀是在值得花的時候花錢,不值得花的時候不花,而不是一味不捨得或是一位很捨得,這都是走極端,不理性也不客觀。
也有一種人對自己捨不得,對別人很捨得。比如,對自己捨不得買東西,為孩子很捨得買,這或許出於窮怕了的心理,把希望都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
-
20 # 青青清香木
心疼老公掙錢不易,結婚前工作好待遇好吃穿都捨得尤其愛買動漫玩偶家裡屋裡成堆。結婚後老公是郊區農村從市裡出嫁為了就是老公人好,看著他每天在工地忙才三十就為了欠款要不回愁的都有了白頭髮。學會了持家學會了不從動消費自從有了兒子女兒錢基本上都是買孩子用品衣物家庭用品菜米油鹽上看著化妝品就會想起老公曬的黑黑的臉!每天拿著老公給的金卡上超市挑選下午的特價魚特價菜,前天在一處特價攤位上買武昌魚一個12一個14猶豫不決老公推著小推車在身後等了好久他一直沒有說話等到晚上他把魚端上來後說我是不是對不上你?我問怎麼了?他回答說看見你挑特價魚心裡不舒服近幾天又有一筆欠款到賬還是你卡上到時候咱們到個近處旅遊吧!聽後心裡很美。旅遊肯定不行因為下一星期兒子預約的手術現在只能好好等待!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的確存在,即使是一母所生,還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我認識一對姐妹,都是生活在普通家庭,從小也同樣接受了勤儉節約的這種教育。可是,如今兩姐妹卻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在面對生活。兩姐妹生活都很富足,姐姐講究高品質生活,妹妹卻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要說原生家庭,都是來自於同一個,可見還是和人的性格有關係。
捨不得為自己花錢的人,大多數對於家人和親朋好友都非常慷慨。比任何人都更愛面子,卻唯獨不用心呵護自己。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有哪裡不好,認為這就是一種傳統美德。我覺得還是尊重他們吧,雖然每個人都明白,一定要好好愛自己這個道理,但是可能他們理解的不一樣,他們覺得這樣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