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知道,當年,在蘇聯的支援下,印度挑起了第三次印巴戰爭。最終,東巴基斯坦分裂獨立,成為孟加拉國。不惜發動戰爭,出兵支援孟加拉國獨立的印度,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削弱老對頭巴基斯坦的實力,鞏固自己南亞老大的地位。從地理位置上看,孟加拉國三面都被印度所包圍,只有東南一角,與緬甸接壤。如果印度能夠將孟加拉國納入懷中,夾在孟加拉國和不丹錫金間狹窄的西里古裡走廊,將不復存在。(印巴戰爭)這樣一來,東部六邦和印度在地理上將徹底聯為一體,不僅有利於東部各邦歸屬感的增強,不再鬧獨立,而且在削弱巴基斯坦的同時,還增強了印度自身的實力。可以說,這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那麼,當初印度為何只是支援孟加拉國獨立,為何不順勢將其吞併呢?一、歷史上難以調和宗教矛盾的影響。首先,當年英國實行印巴分治時,為了避免宗教流血衝突,按宗教聚居區作為劃分印巴兩國領土的依據。當時的孟加拉地區,信奉印度教的區域被劃給印度的孟加拉邦,而信奉伊斯蘭教的區域,成了巴基斯坦遠隔印度的一塊飛地,稱為東巴基斯坦。如果印度當年借支持獨立之名吞併孟加拉,那麼肢解巴基斯坦的政治目的,就難以實現。鬧分家的東巴孟加拉,會立刻和原本一家人的西巴,因為共同的宗教信仰,重新緊密地站在一起,掉轉槍口和西巴共同對付印度。一旦如此,印度再想分裂巴基斯坦,解決西里古裡受制東巴的願望,就難以實現。印度將重新面對腹背受敵於巴基斯坦的境地。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可能完全改變。站在道義的高度支援獨立,孟加拉國就會對印度感恩戴德。不僅西里古裡走廊危機解除,印巴衝突時,他們也會站在印度一方,使印度佔據絕對優勢。況且,當年因為宗教矛盾分治的印度和孟加拉國,如果再次合併,很難保證當年流血屠殺事件遺留的仇恨,不會引起雙方教派製造更大的內亂。到那時看笑話的,就是印度的死對頭巴基斯坦了。(印巴分治)二、 孟加拉國現實國情,使吞併得不償失。當年印巴分治時,印度中部以東的伊斯蘭教眾,就近大量遷入東巴,而中部以西的則遷入西巴。結果就造成8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巴僅有兩億人口,而14.7萬平方公里的東巴孟加拉卻湧入了1.6億人。這使得孟加拉國獨立後,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而且,孟加拉國除了人多,其它方面幾乎一無所有。既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又沒有優良的農業環境,自然災害肆虐和極度貧困,使其已經成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當年印巴戰爭時,巴基斯坦之所以沒有強硬反對孟加拉國獨立,除了難以增兵,甩掉貧窮的孟加拉地區的扶貧包袱,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吞併這樣一個貧窮落後、人口眾多、面積狹小的國家,意味著印度雖然獲得了少量土地,但不得不接收近兩億的貧困人口。要知道,印度自己還有數億人口沒有脫貧呢!再增加兩億,光扶貧都能使印度政府崩潰。對於精明的印度人來說,這種價效比極低的吞併,還是不要做的好。(人口眾多的孟加拉國)三、世界大國和國際勢力,不會允許吞併事件發生。印度出兵孟加拉時,是受到蘇聯支援的。而美國作為蘇聯的冷戰對手,出於制衡蘇聯目的,在印度軍隊還沒有攻進達卡時,就主導安理會透過協議,敦促印度撤軍。對於來自世界強國美國和英國的反對,印度不得不考慮。在當時國際社會形勢下,叢林規則已經行不通。吞併一個尚屬於巴基斯坦主權國家的孟加拉地區,等同於赤裸裸的侵略。一旦從支援獨立變為吞併行為,巴基斯坦會第一個跳起來,世界各國也會將其視為,這是對國際法的直接踐踏。聯合國更不會坐視不管,必然直接干涉,甚至採取經濟制裁、軍事幹預等強力手段。如果是那樣,印度最終不但達不到吞併目的,還會在國際上內外交困,孤立無援,甚至受到致命的打擊。印度深知其中利害,因此從始至終都沒打算要吞併孟加拉。應該說,現在的印度並不想在地域上擁有孟加拉國,而希望在戰略和外交上掌控孟加拉國,這就是印度的真正想法。(參考資料:《論第三次印巴戰爭及其影響》)

  • 2 # 前程說歷史

    印度之所以支援孟加拉國獨立是因為如果孟加拉國獨立,印度就可以徹底肢解巴基斯坦達到稱霸南亞次大陸的目的;但印度本身不具備吞併孟加拉國的實力;因為孟加拉國是一個人口過億的穆斯林國家與印度教背道而馳!

    孟加拉國簡介:

    孟加拉國位於恆河三角洲,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領土東西北三面被印度領土包圍,南臨孟加拉灣,首都達卡,全國總人口約1.65億,是位列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奈及利亞、巴基斯坦之後的世界第七人口大國;人口密度堪稱世界大國之最!

    印度與孟加拉國的現實利益關係,實質上是印度與巴基斯坦衝突的延續!孟加拉國的獨立關乎印度切身利益!

    孟加拉國前身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英國撤離時英屬印度被分為11省和數量眾多的土邦,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的克什米爾就是最大的土邦,迫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壓力,由時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提出瞭解決英屬印度民族權利劃分的蒙巴頓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其它土邦則可以自行加入印度與巴基斯坦,然而此方案並未涉及英屬印度治下的錫金和英屬緬甸,也沒有明確孟加拉省和克什米爾土邦的歸屬問題,印巴分治前夕,孟加拉省再次分解,西孟加拉加入印度,即今日的印度西孟加拉邦,而東孟加拉加入巴基斯坦視為”東巴基斯坦”,即今日的孟加拉國。1947年英屬印度正式解體分為印度自治領與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1948年錫金與緬甸相繼獨立!至此英屬印度正式分解為印度、巴基斯坦、錫金、緬甸四個國家!巴基斯坦則被印度領土隔離,分為東巴和西巴兩個相距2000公里之遙的聯邦主體,而克什米爾土邦問題遺留至今,為南亞次大陸的再次動亂埋下伏筆!

    獨立後的印度與巴基斯坦圍繞克什米爾土邦在民族、宗教、領土等問題上衝突不斷,先後爆發三次印巴戰爭,由於巴基斯坦領土對印度形成東西合圍之勢,在前兩次印巴克什米爾戰爭中,巴軍利用駐軍東巴基斯坦的地利優勢使印度面臨東西兩線受敵的窘境,為此印度一直耿耿於懷,但是地理上的相互隔離也使巴基斯坦內部民族矛盾日益嚴重,最終導致東巴動亂,1971年東巴基斯坦宣佈脫離巴基斯坦獨立,隨後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成立臨時政府,印度總理甘地夫人授權以戰爭手段支援東巴基斯坦獨立以鉗制西巴基斯坦,同年11月印度出兵東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戰火很快席捲西巴基斯坦,最終東巴基斯坦正式獨立建立孟加拉國!

    印巴在前兩次戰爭中,印度無論是經濟、軍事、政治上,並不佔絕對優勢,對於克什米爾,印度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印巴雙方均損失慘重,更何況人口基數數倍於克什米爾的東巴基斯坦,印度無力、也無心吞併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建立已經是印度取得的勝利,巴基斯坦失去了與印度爭霸的能力,對印度而言貧窮、落後、矛盾叢生的孟加拉國,獨立是最好的選擇,印度不僅可以輕易封鎖孟加拉國,也徹底肢解了巴基斯坦!(英屬印度版圖包括現今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緬甸和印度錫金邦)

    印度支援孟加拉國獨立並參與第三次印巴戰爭,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覆論證的結局,擺在印度總理甘地夫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如果戰敗自己不僅會像自己父親尼赫魯那樣因為1962年對華戰爭慘敗而下臺,也會使印度國力大幅下滑,顏面掃地,陷入內亂;如果戰勝,不僅可以肢解巴基斯坦,也可以為印度稱霸南亞掃清障礙!這場戰爭就像一場豪賭,而孟加拉國獨立則是印度能為此押注的最大賭注!

    所以自始至終印度都沒有能力吞併孟加拉國,支援孟加拉國獨立是印度能獲取利益最大化的最好結局!

  • 3 # 普渡閒人

    不是印度不想吞併孟加拉,是它沒有那個能力,第一:孟加拉人口眾多,一億多人,而且信奉伊斯蘭教,絕不甘心融入印度;第二:世界強國絕不允許這麼大的人口歸併到一個國家,必定會干涉,各種制裁,甚至軍事打擊都會有,就像伊拉克吞併科威特一樣的結果,各全國就希望世界分裂成原來越多的小國,就可以隨便玩了!

  • 4 # 和田玉55

    大家首先要有一個常識: 南亞(印度)是個地區概念,自古沒有統一過,英華人來時有幾十上百個國家和城幫,那裡有幾十上百個民族和語言,宗教和人種就好幾種,是英華人把南亞暫時統一。下面再看南亞就不糊塗了。

  • 5 # 杭州壹根草

    印度一直想吞併孟加拉,周邊的小國被印度吞併的差不多了。孟加拉為了避免被印度吞併,選擇了一條下策,那就多生,人足夠多,印度就懶得吞併了,所以孟加拉人多國窮,也是被印度逼的。

  • 6 # 兵器世界

    印度放過了孟加拉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它實力不夠,不具備吞併孟加拉這個人口過億區域的能力。

    很多人過高估計了印度的實力,別看它今天到處買買,實際上它並沒有表面上那麼雄厚的財力。有人計算過印度的債務高達1.17萬億美元,佔到該國GDP的68.1%,相當於外匯儲備的250%,這個資料被國內的軍事專家引用,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足夠說明印度沒錢了!它的窮兵黷武馬上就要到盡頭

    (不管今天還是過去,印度都不算是強國)

    印度在上世紀更算不上經濟、軍事強國,尤其是在1971年孟加拉國脫離巴基斯坦時,印度空有7億以上的人口資源,卻拿不出武裝百萬大軍的軍餉和裝備,甚至連它當時用的步槍子彈都依賴進口,這樣的印度打不起持久戰,因此肢解巴基斯坦的行動必須速戰速決。

    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圖謀計劃了很久,但從未想過吞併東巴,它心裡明白東巴只是不滿西巴分走了自己的財富,但對印度天然的牴觸才是主要矛盾,換言之東巴骨子裡無法接受印度,原因是什麼大家都明白。

    經過多年準備後,印度趁東巴忍無可忍宣佈自立時,果斷出兵幫助它脫離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國,這次行動看似順利,實際上也是有風險的。

    印軍當時兩線作戰,在西邊的30萬大軍硬鋼巴基斯坦25萬主力、東邊還有17萬人對付孟加拉地區的9萬巴軍,可見印度在西線沒有什麼大的優勢,必須快速解決孟加拉。考慮到印度國內有眾多的MSL人口(如今有2億),克什米爾和錫金都不太平,1962年又在藏南地區遭遇慘敗,印軍不敢深陷戰爭泥潭,它需要速戰速決,在國際勢力干預、內部出現動亂之前,做成孟加拉自立門戶的既成事實。

    孟加拉地區的9萬巴軍戰鬥力不俗,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並沒有讓印軍佔到便宜,25萬正規軍也有可能拖垮印度的30萬人,要不是失去了孟加拉地區的民心,印軍不太可能得逞。

    孟加拉地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經濟潛力遠遠超過巴基斯坦,在東巴、西巴沒有分開之前,東巴孟加拉貢獻了巴國GDP的絕大部分。但孟加拉卻沒有相應的政治地位,財富的絕大部分都被西巴拿走了,由此引發嚴重不滿,東巴甚至不惜藉助印度的力量擺脫西巴的剝削。

    可一旦併入印度會如何呢?孟加拉的精英們不傻,他們也知道,印度對待孟加拉肯定還不如巴基斯坦,看看印度境內的MSL就知道了,因此它們強烈排斥印度佔領,積極尋求自主自立,這讓印度的佔領軍倍感壓力。

    (印軍也不太友好)

    當印度17萬大軍攻下孟加拉後,全世界都在看著印度的下一步選擇。在歐美國家看來一旦印度吞併孟加拉,當初英國肢解南亞大陸的“蒙巴頓計劃”就落空了,一個強大的印度不符合歐美國家的利益,因此它們肯定也不會袖手旁觀。

    很明顯,在1971年印度的國際影響力、軍事實力、經濟能力都不允許它長期佔有孟加拉國,果斷撤離是最好的選擇。

  • 7 # 何以知世

    別看孟加拉國夾在印度那一小塊地方,孟加拉這個國家有1.7億人口,印度吞併孟加拉國很有可能把自己的牙給崩壞了。

    1947年印巴分治,後來巴基斯坦又鬧分裂,分成了東巴和西巴,東巴就是孟加拉國。

    當年印巴分治是按照民族宗教信仰來劃分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信仰伊斯蘭教,所以現在孟加拉國也是信仰伊斯蘭教的,1.7億的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印度即使打下來了怎麼治理?

    印度的習慣和伊斯蘭教很多是對立的,比如印度教認為牛是神物,豬是可以吃的,但是伊斯蘭教中豬是神物,牛是可以吃的。

    再比如印度在結婚的時候要敲敲打打非常熱鬧,孟加拉結婚的時候一定要安靜。

    這不幹起來才怪,就跟在中國結婚,有人在婚禮上放哀樂一樣,這不得幹一架?

    而且孟加拉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還經常發大水,印度打他完全是得不償失,孟加拉國也很難能夠融入印度,到時候還是無限的鬧分裂。

    再說了,雖然孟加拉國當初和巴基斯坦鬧矛盾,但是如果印度打孟加拉,巴基斯坦肯定要湊一湊熱鬧,而且說不定西邊還回來一群阿拉伯人幫孟加拉打聖戰呢。

    這可不像當初印度吞併錫金一樣,錫金太小了,印度可以迅速的拿下,而孟加拉印度要花費很大的力氣。

    所以導致直到現在,孟加拉成為了一個國中之國,南部是孟加拉海灣,東西北都是印度。

  • 8 # 千里尋豬

    印度要吞併孟加拉,孟加拉就不會獨立了,跟巴基斯坦一起幹印度。

    孟加拉獨立的群體,也是為自己利益,可不是為印度利益。而且孟加拉是伊斯蘭國家,與印度本來就很難調和。

    印度去年暴亂就是穆斯林不滿不平等待遇引起的。

  • 9 # 天001地001

    這不是支援不支援的問題。印度首先切斷對東西巴基斯坦即孟加拉的聯絡,然後進攻孟加拉,由於海上被切斷,西巴基斯坦幫不上東巴基斯坦即孟加拉的戰爭,印度想要整個霸佔孟加拉,但國際上紛紛聲討,經過相關國際組織談判,印度要求孟加拉必須獨立他方可以撤兵,最後孟加拉獨立。

  • 10 # 歡樂的土鱉

    信仰教派是主要原因,巴基斯坦與孟加拉都是清真教派與印度教派格格不入,落後的印度把控不了,再說分列印度也是英國最後撤離時候的戰略,要不是巴基斯坦與孟加拉中間各個印度,地理位置太遠,就像分開時候一樣這兩個會是一個國家,包括中印領土爭端,一切拜英國所賜

  • 11 # 娵訾靜淵juzijingyuan

    國際影響成為那時最讓印度鬧心的事,所以印度退而求其次了。

    印巴衝突最讓老鐵恨之入骨的戰爭就是這次累卵的戰爭,老鐵不但丟失了東巴基斯坦,也有被印軍侵佔的危險。然而,老鐵的錯誤應該得到的教訓必須要深刻,東巴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矛盾十分尖銳,同樣是伊斯蘭教,怎麼不能對東巴妥協一些?同教派可以協商,異教派就是敵人。可是東巴不願意受老鐵壓榨,特想高度自治或獨立,這就給了異教徒印度一個機會,打老鐵支援東巴獨立。可是印度想吞併東巴,東巴自己都不幹,加上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對,印度政府也不敢再走一步了;由於老鐵與東巴是“人民內部矛盾”,而東巴對印度是“敵我矛盾”,孟加拉雖然獨立了,也絕不可能與異教徒的印度交好!

  • 12 # 幸福詩歌

    說簡單點,沒時間長篇大論。

    因為宗教不一樣,印度教排斥伊斯蘭教。

    曾經印度政府不給國內1.5億穆斯林合法國民待遇,至使大批人跑向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實際上現在印度國內宗教矛盾不斷!

    孟加拉國是伊斯蘭教國家,人口眾多,印度雖有野心,只是少量蠶食其領土,若想吞併並不現實!

    再者,孟加拉國十分貧困,會成為印度託累!

    還有巴基斯坦等國家會發對!

  • 13 # 鳶飛九天2018

    自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就以其爆棚的自信心和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將其視為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天然繼承者。因此,印度憑藉自己龐大的體量,對南亞次大陸的其他國家頤指氣使,並是整個南亞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南亞次大陸

    獨立以後,印度先後發動了高達7次的對外戰爭,這其中,對巴基斯坦的戰爭有3次,對中國的戰爭有一次,對錫金有一次,對斯里蘭卡有一次,對馬爾地夫也有一次。而這些對外戰爭,除了對中國,其他印度都取得了勝利。

    因為,在有著一顆大國雄心的印度心目中,南亞次大陸“天然”就該是他們的實力範圍,甚至在有些印度人的心目中,就連巴基斯坦都不應該存在。

    然而奇怪的是,爆發於1971年的第3次印巴戰爭,印度的17萬大軍在肢解巴基斯坦、佔領孟加拉國之後,卻並沒有趁機吞併孟加拉國,反而扶持其獨立。

    第3次印巴戰爭

    要知道,第3次印巴戰爭爆發後的兩年,即1973年,印度軍隊就開進了錫金,並接管了錫金政府的所有權力,而在兩年之後,印度更是操縱公投,吞併了原為獨立國家的錫金。

    以印度一貫的貪婪和霸道,既然印度能夠將錫金吞入腹中,為什麼對面積更大、資源更廣、人口更多的孟加拉國,卻任其獨立,而不是吞併呢?

    首先,不是印度不想,而是根本做不到。印度一直以英屬印度殖民地繼承者自居,因此,印度大國的終極夢想,當然是整合整個英屬殖民地,成為世界性大國。

    印度

    然而,就如同印度獨立之時的印巴分治一樣,民族、宗教的原因使得貌似是一塊整體的英屬殖民地,根本無法聯合在一起。1947年印巴分治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所以分開,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宗教原因。

    因為,在這塊兒龐大的英國前殖民地上,存在著兩個影響力極為深遠的宗教,一個是印度人普遍信仰的印度教,而另一個則是巴基斯坦人的主要信仰的伊斯蘭教。

    現在的孟加拉國,也也就是之前的東巴基斯坦,之所以被歸入巴基斯坦,主要就是因為宗教的問題。因為,孟加拉族絕大多數人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而宗教的差異,正是印度難以吞併孟加拉國的最根本原因。

    孟加拉國

    其實就軍事實力而言,印度吞併東巴基斯坦是十分容易的,在1971年的第3次印巴戰爭中,趁巴基斯坦內亂,對東巴基斯坦用兵的印度17萬大軍,已經擊潰了駐紮在東巴基斯坦的巴基斯坦大軍,基本消滅了巴基斯坦在孟加拉地區的駐軍。,並直接佔領了孟加拉的首府達卡。

    可以說,此時的印度在軍事上完全佔領了東巴基斯坦,而尚未獨立的孟加拉國雖然有著強烈的獨立意願,但是卻沒有多少軍事實力可言。因此,在軍事上把孟加拉國根本不是印度的對手。

    但是,此時宗教和體量恰恰成為了印度吞併孟加拉國的最大障礙。雖然國土面積沒有印度大,人口也沒有印度多,但是,面積為14萬平方公里、人口早就超過1億的孟加拉國,即便放在世界上也是名副其實的大國。

    孟加拉國火車

    所以,雖然軍事上吞併孟加拉國不是問題,但是要想消化這一塊兒人口超過1億的穆斯林國家,本就內部矛盾頻頻的印度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強行吞併孟加拉國,除了加劇印度國內矛盾和引發新一輪的宗教衝突之外,印度不可能有其他收穫。

    其次,剛剛獲得獨立的孟加拉國,也絕不可能允許印度吞併他們。雖然憑藉印度的支援,孟加拉國最終從巴基斯坦手中獲得的獨立,但是,孟加拉人從始至終的目的都是獨立,而不是加入印度。

    所以,孟加拉國雖然感謝印度的幫助,但並不意味著孟加拉國就願意因此併入印度,如果印度此時露出想吞併孟加拉國的想法,早就渴望獨立的孟加拉人不但會強烈反對,也勢必會拿起武器反抗印度的吞併。而印度面對一個民族主義高漲、抵抗意志頑強、人口又超過1億的地區抵抗,根本不可能做到順利吞併。

    孟加拉國周邊國家

    最後,也與印度出兵的道義有關。第3次印巴戰爭,印度為什麼能夠成功肢解巴基斯坦?除了印度更為強大的國力和軍隊實力之外,極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國際社會的默許和印度道義上的正義。

    因為,印度出兵東巴基斯坦的理由是幫助孟加拉人取得獨立。所以,如果在出兵東巴基斯坦之後卻選擇吞併印度,印度不但失去了國際社會上道義的支援,也完全失去出兵的理由。

    更為重要的是,公然吞併一個人口上億的大國,無論印度的國際環境多麼寬鬆,國際社會也絕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曾經的巴基斯坦(紅色)

    所以,在取得第3次印巴戰爭的勝利,成功的肢解巴基斯坦之後,印度選擇了見好就收,扶持了孟加拉國,雖然之後印度和孟加拉國由於難民、宗教和邊界等問題,關係發生了嚴重逆轉。

    但是,印度最大的戰略目的已經達成,從此之後,被肢解之後的巴基斯坦與印度之間的差距變得更加巨大,印度徹底確定了在南亞次大陸的絕對優勢地位。

  • 14 # 世界人文通史

    印度可不傻,不會接孟加拉國這個包袱。從近代以來,國與國之間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三者曾經是一體,也就是著名的“英屬印度”,同期還有英屬緬甸。二戰結束後,英國衰落,無力控制海外的殖民地,從而讓英屬印度獨立了出去。

    根據蒙巴頓方案,英屬印度被分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部分,一個是穆斯林聚居區,一個是印度教徒聚居區。同時,孟加拉國此時是巴基斯坦在東部的一塊飛地,兵不與巴基斯坦本土相連,被稱為東巴基斯坦。

    印度曾經也是遭受過帝國主義奴役的殖民地,可是在獨立建國以後也走上了大國沙文主義的道路,頻繁入侵其他國家。

    印度認為自己應該繼承英國在南亞的所有權益和殖民地。抱著這種理所當然的態度,印度對於周圍國家都有野心,操作不丹、尼泊爾內政,武裝干涉斯里蘭卡,吞併錫金,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地區。

    為了削弱巴基斯坦,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期將巴基斯坦本土與“飛地”東巴基斯坦肢解,東巴基斯坦獨立建國後就變成了孟加拉國。

    可是,印度在孟加拉國獨立後並沒有吞併它的想法,反而把手伸向了弱小的錫金。1975年,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驅散錫金皇室,將錫金國改為印度的錫金邦。

    錫金不過幾十萬人口,而孟加拉國有一億多人口。印度一直沒有染指孟加拉國,卻向錫金伸出了“黑手”,原因就是孟加拉國對於印度來說是個沉重的大包袱。錫金的體量很小,戰略位置又十分重要,印度自身可以消化得了。

    印度本身就有10多億人口,土地、資源、住房緊張,而孟加拉國有1億多人口,資源匱乏。印度吞下孟加拉國就是背上了一個大大的拖油瓶,有百害而無一益。

    印度和孟加拉國還有宗教隔閡,印度國內的印度教徒居多,而孟加拉國是從巴基斯坦裡分裂出來的,與巴基斯坦一樣都是穆斯林主導的國家。如果把1億多的孟加拉國穆斯林放到印度國內,那還不引發大亂嗎?

    自始至終,印度都對孟加拉國不太感興趣,兩國在處理邊境領土糾紛的問題上也很低調,印度方面的態度出人意料地寬容,不像印度和巴基斯坦那樣經常會大打出手。這說明了印度只想與孟加拉國保持良好的關係,不想自己在戰時出現腹背受敵。

  • 15 # 勇哥白山黑水

    印度並非不想吞掉孟加拉國,而是吞併孟加拉成本太高,消化不了!

    一、吞掉孟加拉的好處。加強印度半島與東北五邦的聯絡,削弱東北五邦的獨立傾向。

    二、吞掉孟加拉的壞處。

    一是孟加拉即原來的東巴基斯坦,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吞併後,必然導致宗教矛盾。

    二是獨立後的孟加拉國面積僅1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卻達1.6億。這意味著這片土地每平方公里容納1250人生活。加之農業技術落後,自然災害頻發,極度貧困,孟加拉幾乎一無是處。

    三是孟加拉國和緬甸在領海邊界、羅興迦難民等問題上存在爭議,關係不暢。

    四是二戰後奪人土地,幾無先例。面臨被國際聯合制裁的高風險。

    綜上,吞併孟加拉,獲得土地不多,麻煩卻不小。印度自然慎之又慎了!

  • 16 # 旅圖君

    印度為何支援孟加拉國獨立,而不是直接將孟加拉國吞併?這是兩個問題,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印度為何支援孟加拉國獨立?

    印度這麼做,並不是印度有多善良,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削弱巴基斯坦的力量。眾所周知,孟加拉國的前身就是東巴基斯坦,當年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出來之後,分成了兩塊,一塊是西巴基斯坦,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而另一塊則是東巴基斯坦,也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

    當時,東西巴基斯坦之間隔的是印度,兩塊地區之間並沒有陸路相通。一個國家左右圍著印度,讓印度很不爽,為了削弱巴基斯坦的力量,印度一直在策劃如何將其中一個分解出來,成為自己的傀儡。

    實際上,當時的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也是問題重重,雖然都是信仰一樣的宗教,但是整個國家的主權在西巴手中,西巴對東巴的制約讓東巴很不爽,而且矛盾日益見深。後來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了克什米爾發動了三次戰爭,其中最後一次戰爭中,成功策劃東巴基斯坦獨立,建立了孟加拉國。

    不得不說,印度很聰明,透過讓東巴基斯坦獨立,一方面削弱了巴基斯坦的實力,另一方面則是解除被東西包圍的剛尷尬。最重要的是,獨立後的東巴基斯坦果然成了印度的傀儡,很多方面對印度有很大的依賴。

    印度為何不吞併孟加拉國?

    印度想過這個問題,以印度的胃口,錫金都不放過,何況是孟加拉國呢?可問題是,它吃得下孟加拉國嗎?

    孟加拉國當初剛獨立的時候,印度不是沒動過吞併它的心思,可在當時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所以就耽擱下來。孟加拉國也不是啥傻子他深知印度的野心,於是採取了一種非常極端的手段,那就是鼓勵國民生育。沒用幾年時間,孟加拉國本來基數不小的人口又翻了幾翻。

    當印度回過神來發現孟加拉國已經不是他能吃的下的,關鍵是咽不下去了。因為孟加拉國國土面積僅僅是我們國家的江蘇那麼大,卻有1.7億人口,如果吞併孟加拉國,就意味著要養活這1.7億人。而且要知道,孟加拉國可是世界上有名的窮國,被聯合國評為最不發達的的地區之一,比印度差的遠。可以說,這就是個沉重的包袱,印度根本負擔不起。

    同時,孟加拉國地理位置並不佔據優勢,印度完全可以輕鬆將其影響最大化。畢竟印度大部分包圍著孟加拉國,孟加拉國也只有兩個鄰國,一個印度,一個緬甸。而且孟加拉國除了位置沒啥優勢外,國內也沒啥豐富的資源,除了動不動發大水,沒啥值得印度去吞併的。孟加拉國是著名的“河塘之國”。

    所以,目前來說,印度對孟加拉國是屬於完全沒有想法的那種,畢竟無利可圖的事情,印度也不願意做。

  • 17 # 遊者走天下

    如果可以的話,當時印度肯定會把孟加拉國給吞併了。

    但是,1971年印巴戰爭結束之後,印度當時已經沒有能力做下一步舉動吞併孟加拉國。

    首先,印巴戰爭印度損失也很大。

    1971年12月伴隨著東巴基斯坦獨立風潮愈演愈烈,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軍爆發戰爭,協助東巴獨立。

    這場大戰引發超過80萬的兵力對決,戰場不僅侷限於東巴地區,西巴基斯坦地區也有交火。

    雖然戰爭最終以印度勝利而告終,但是印度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傷亡大約1.6萬,損失了45~130架戰機,80輛坦克和一艘護衛艦。

    如果印度以吞併東巴基斯坦為目標,戰爭就會繼續持續下去,作為武器裝備大多數需要進口的印度來說,沒有能力保持持續的大規模軍事投入。

    所以,這場仗必須要告一段落了。

    第二,東巴人民的反抗!

    雖然在東巴基斯坦獨立的過程中印度提供了很多幫助,比如上千萬東部巴基斯坦難民湧入印度,數以10萬計的武裝人員接受了印度的培訓和武器裝備。

    (東巴難民)

    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印度支援東巴基斯坦的獨立,而不是想要吞併東巴基斯坦。

    如果印度在打敗巴基斯坦軍隊之後對東巴基斯坦實施佔領,結果就是東巴武裝必然會從反對巴基斯坦變成反對印度。

    東巴基斯坦人的反抗至少會讓印度在當地保持一支超過10萬人的駐軍,並且要不斷在巴基斯坦境內保持高強度的作戰。

    以當時印度的國力根本就撐不下去。

    第三,國際形勢不允許。

    雖然第2年印度就吞併了錫金,但畢竟這是一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小國家,吞滅這個小國家造成的國際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東巴基斯坦人口上億,如果印度吞併東巴基斯坦,造成了影響會遠超錫金。

    其實,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作戰的時候,美國、英國都已經意識到印度這場戰爭中對世界局勢產生的影響,所以在印巴戰爭期間曾經派出大批艦隊前往相關海域,讓印度投鼠忌器!

    如果印度不僅要肢解巴基斯坦,甚至還要更進一步將東巴吞併,因此帶來的威脅一定會讓美英給東巴基斯坦人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而且,東巴基斯坦從海上、陸地和空中可以隨時與外界聯絡,不會像錫金一樣陷入絕境。

    總結:

    以當時的形勢,印度能做到的就是幫助東巴基斯坦獨立。

    這樣,既削弱了巴基斯坦又避免東部地區多了一個戰略級的對手。

    同時,也贏得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雖然當時印度沒有趁機吞併東巴基斯坦,可印度一直沒有放棄吞併這裡的想法,所以到今天為止,孟加拉國和印度之間仍然沒有取得戰略互信。

    獨立之後,孟加拉國積極和世界各大強國聯絡,用於制衡印度對該國的影響力。

  • 18 # 八哥打工的故事

    首先要了解孟加拉獨立原因

    對於瞭解南亞歷史的朋友來說,一定知道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孟加拉國曾經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在1971年選擇了獨立。孟加拉國的獨立雖然和印度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在政治、宗教方面的問題,才是分家的最終原因。那麼,孟加拉國為何要選擇獨立?

    一、印度的分家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的英屬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在此之前,印度大陸從來沒有統一的。英屬印度是英國殖民時期強行拼接而成的,這片大陸的種族、宗教矛盾十分複雜。在經營印度期間,孟加拉地區和印度地區是一個整體。孟加拉地區的棉花和印度地區的工廠是相互受益的關係,它們的經濟聯絡很密切。與之相比,巴基斯坦地區反而與孟加拉地區的較遠。在二戰期間,為了更好的動用印度的人力物力,英國高層表示在“戰爭結束的適當時刻,還給印度自由。”在得到英國的保障以後,印度全力支援英國。在德國、日本相繼投降以後,印度要求英國兌現自己的諾言。起初英國試圖留住印度,可惜沒有成功。

    印度一心要獨立,可是此時印度內部也出現了問題。印度國內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根本就過不到一塊去,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和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之間還存在權力劃分的問題。這些矛盾根本就無法化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準備分家過日子。分家的基礎是民族聚集區,為了保住公正性,雙方請了一個英國律師來主持雙方分家。最終在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後建立。當時的巴基斯坦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原因是雙方都是穆斯林的緣故,行政中心在西巴基斯坦。印巴分家以後,宗教、民族矛盾迅速激化,在當年的十月就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隨後還爆發了第二次印巴戰爭,其實這和英華人有很大關係。

    二、東巴和西巴也存在了矛盾,最終選擇了分家

    東巴基斯坦對西巴基斯坦沒有多少祖國認同感,雙方是同一個宗教信仰才走到一起的。西巴基斯坦掌握行政權力和財富的支配權,問題是東巴基斯坦的經濟比西巴發達。東巴基斯坦的國土面積不如西巴基斯坦,但人口總數卻將近是對方的兩倍。自己的人口多、財富也多,為了一個宗教信仰而聽命於西巴,東巴越來越感覺不值。而且東巴的經濟和印度的聯絡十分密切,雙方完全是互惠互利的關係。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東巴都希望獨立建國。於是在1971年,東巴宣佈獨立,建立孟加拉國。面對這樣的情況,西巴當然不會同意,派遣軍隊鎮壓是肯定的。這起初是東巴和西巴兄弟倆的家務事,可是印度感覺有機可圖,這是削弱西巴的大好機會。

    印度支援東巴獨立,從而引發了第三次印巴戰爭。這次戰爭折騰了1年多,1972年年底,巴基斯坦軍隊撤離出孟加拉國。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的分家原因很複雜,除了印度的介入之外,還有兩大地區的政治、經濟分配不平衡的問題。在這一事件中,得利最大的還是印度,它成功的削弱了巴基斯坦。不過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都不希望看到這個結果,作為超級大國,美蘇都希望看到地區力量的平衡。尤其是美國,在此之後開始支援巴基斯坦。蘇聯處於自己涉足印度洋的考慮,則支援印度。當時每個地區衝突的背後,都有世界強國的身影。說來說去都是為了利益最大化,衝突和戰爭註定是無法避免的。

    瞭解了原因,就能回答為什麼印度不吞併孟加拉了

  • 19 # 熊貓先生觀天下

    印度為什麼支援孟加拉國獨立,而不是直接將孟加拉國吞併?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孟加拉國要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

    當初英華人離開南亞次大陸的時候,為了不負“攪屎棍”的美名,特地設計了一個“完美”的陷阱,讓整個南亞次大陸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長期保持的混亂的狀態,直到現在也沒有什麼好轉,那就是英國印度末代總督蒙巴頓的“印巴分治”策略。

    按照宗教信仰的不同,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更絕的是,巴基斯坦被印度從中間攔腰截斷,分為了東西兩個巴基斯坦,讓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聯絡比牛郎織女還痛苦,這個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說回巴基斯坦,本來分成東巴和西巴也就算了,畢竟大家都是一個信仰,有事好好商量著辦,日子也能過得下去,可是事情往往就沒有那麼簡單。

    東巴和西巴雖然同屬一個巴基斯坦國家,但是除了宗教信仰相同以外,其他方面東巴和西巴有很大差別,人種、語言都各不相同,最要命的是東西巴之間的權利沒有取得平衡,西巴掌握了全國政府部門的治理大權,在國家治理中完全沒有沒有考慮東巴人的利益,東巴人感到被深深的傷害了,由於巴基斯坦宣稱是民主國家,賦予了東西巴人民同等的選舉權,而東巴人口比西巴多很多,東巴人打算在接下來的民主選舉中用手中的選票來從西巴手裡拿回屬於自己的國家治理權利,但是坑爹的是,西巴早就想好了對策,在民主選舉前夕宣佈無限期停止民主選舉,這一下就把東巴人最後的希望給擊的粉碎。

    於是,忍無可忍東巴人開始尋求獨立,要透過獨立來徹底找回自己發展的權利。

    於是就發生了印巴第三次戰爭,由於西巴本來就相比印度實力弱,加上東巴的內亂,結果就是輕而易舉的被印度給肢解了。

    知道了上面的前因後果,那麼解釋起來就容易多了。

    印度支援東巴獨立成為孟加拉國,是正義的事業,而吞併孟加拉國將失去正義的外衣,受到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

    不管是美蘇還是我們,都不會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印度,所以,如果印度強行吞併孟加拉國將會面臨強大的國際制裁壓力,一個蘇聯就夠印度喝一壺的,畢竟印度的武器還要仰仗蘇聯的大力支援,一旦失去蘇聯的支援,那可能飛機都不夠自己摔的,就更別提打仗了。

    信仰不同,強行吞併容易消化不良

    本來印巴分治就是因為信仰的不同而分開,不要說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印度國內數量眾多的伊斯蘭群眾已經讓印度不堪其擾了,國內本來就已經動盪不安了,如果再加上孟加拉國上億的伊斯蘭群眾,印度想想可能都會頭大吧,這是一個燙手山芋,其實不要也罷。

    孟加拉國不會同意併入印度,強行吞併只會引發新的戰爭

    孟加拉國獨立本來就是因為和西巴尿不到一個壺裡,難道印度能指望孟加拉國和信仰和利益更加不同的印度能尿道一個壺裡?

    所以,印度吞併孟加拉國也不存在1+1>2的效果,反而會小於1,何苦呢?

    窮國吞併更窮的國,需要巨大的勇氣

    本來印度就夠窮的了,但是你想不到的是,孟加拉國比印度還窮,一個窮國和另一個更窮的國家合併,而且有沒有互補之處,只會使印度的發展受到更大的拖累。

    結語

    印度吞併孟加拉國,想想就好,要實現恐怕是不可能的,印度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

  • 20 # 劉小妹正高二

    所以說殖民者都不會給被殖民地帶來美好的生活,一切都是為了統治者的利益,掠奪當地的資源和財富,甚至侵佔他國領土,擴大 自己的勢力範圍,而英國確實因為殖民統計讓自己在為了日不落帝國,世界霸主。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美國替代了英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英國已經開始沒落了,這些資本主義壞就壞在,即使要離開被殖民的地方都不忘記挖下坑,將來有機會以“調和”的名義繼續影響被殖民過的國家,那當然就是製造

    為什麼孟加拉國要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

    我們看一下下面這張地圖,原來的巴基斯坦應該由兩大部分構成,一部分為西巴基斯坦,另一部分為東巴期坦, 是不是覺得有些奇怪,整個國家之間被印度分成兩部分,而且還相隔遙遠。這就是英國印度末代總督蒙巴頓的“印巴分治”策略。當時是以宗教信仰進行劃分的,大筆一揮,剩下的似乎就沒有英華人的事情了,卻沒有想到從此以後印巴之間就一直衝突不斷,甚至發生了三次比較大規模的印巴衝突。

    東巴和西巴因為宗教信仰相同,所以前兩次印巴衝突還能共同應對印度的挑釁,雖然印度從各方面來說實力都比巴基斯強得多,但兩次衝突巴基斯坦吃多大虧,甚至第二次印巴衝突,巴基期坦還佔了一定的上風。

    其實也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內部團結一致,可以應付任何外敵入侵,即使面對強強敵。但問題往往就出現在內部。

    東西巴雖然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但這兩個地區之間的權利沒有取得平衡,西巴掌管國家權力,卻並沒有考慮到東巴人民的利益,而且東巴的經濟條件或者對國家的GDP貢獻甚至超越東巴,當然這樣的狀態東巴一定會很難受的。

    由於巴基斯坦宣稱是民主國家,賦予了東西巴人民同等的選舉權,相對東巴人口比西巴要多,因此東巴希望透過此方式來贏得更多的選擇,透過合法選擇的方式為自己贏得權利。其實不管是哪一方掌握了國家權力,都是管理整個國家,但明顯就看得出,東巴或者西巴誰掌握了權力,另一方必然成為弱勢的一方,似乎是一個國家兩股勢力在爭權奪利。

    東巴本想透過正當選舉獲取權利,沒想到西巴早就防著這一手,也算是出陰招吧,必然以人口數量的多少想繼續掌權似乎不可能,因此在選舉前突然宣佈無限期延期,這讓東巴唯一的改變自己不利的一次機會給撕碎了。

    於是,忍無可忍東巴人開始尋求獨立,要透過獨立來徹底找回自己發展的權利。

    巴基斯坦因此自身開始亂起來了,1971年初,東巴掀起了大規模“不合作運動”,打出了“孟加拉國”的旗號。時任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下令取締在東巴佔領導地位的政黨人民同盟,逮捕人民同盟主席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對此,東巴發生兵變,但很快巴基斯坦政府軍就鎮壓了“孟加拉解放軍”,許多東巴人逃往印度避難。

    巴基斯坦鎮壓東巴叛亂,給了印度極好的出兵藉口。秉承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做派,印度不僅在議會中通過了支援東巴獨立成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在外交上游說諸多國家獲取支援,並和蘇聯結為軍事同盟。

    在一切準備就緒後,1971年11月21日,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小規模進攻,此後憤怒的巴基斯坦宣佈對印度宣戰。巴基斯坦的宣戰正中印度下懷,他們正好有理由對巴基斯坦全面開戰。由於巴基斯坦軍隊在西部實力較強,東部較弱,印度採取“東攻西守”的戰略,他們以奪取東巴為最終目的。

    當時印度的軍事實力明顯強於巴基斯坦,集中優勢兵力四面圍攻,試圖速戰速決,這使得位於東巴的巴基斯坦軍隊難以招架。12月16日,駐守拉卡的巴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向印軍投降。印度隨即見好就收,次日宣佈在西巴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政府也接受了印度的提議,第三次印巴戰爭最終以印度的勝利,東巴獨立建立孟加拉國而告終。

    這場戰爭使巴基斯坦被一分為二,原本人口占全巴基斯坦56%,領土面積佔16%的東巴基斯坦獨立了出去,巴基斯坦的實力被大大削弱,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目的最終得逞,這也使得印度成為南亞地區唯一的軍事大國。

    印度正義出兵,干涉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獨立,當時的國際環境也默認了這樣的結果

    當然根本原因還是巴基斯坦內部的問題,東巴因為利益或者權益被忽視要求獨立,西巴派兵鎮壓,給了印度藉口,畢竟西巴和東巴被印度截斷,相對派往東巴的兵力比較薄弱,加上印度得到了其它大國的支援,西巴只能無奈的接受戰爭結果,這就是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成功肢解了東西巴以後,印度就成為南亞的一霸,印度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印度並無吞併野心,信仰不同,矛盾更大

    本來印巴分治就是因為信仰的不同而分開,不要說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印度國內數量眾多的伊斯蘭群眾已經讓印度不堪其擾了,國內本來就已經動盪不安了,如果再加上孟加拉國上億的伊斯蘭群眾,印度想想可能都會頭大吧,這是一個燙手山芋,其實不要也罷。

    孟加拉國不會同意併入印度,強行吞併只會引發新的戰爭

    孟加拉國獨立本身是自身矛盾的解決方式,並非印度直接作用的結果,只是印度間接促成了巴基斯坦的分裂,而本身因為信仰不同的原因東巴也不可能有併入印度的需求,從前兩次共同應對印度的挑戰就可以看出,東西巴即使不能統一,也不可能或者不願意被印度吃掉。

    最後

    想想印度一直有一個大國夢,或者稱霸南亞更或者躋身於世界大國之列,可賴於自己的實力確實不行,也只能欺負欺負同邊國家,以顯示自己的存在感,對於領土或許根本就沒有想過要侵佔巴斯斯坦,只是一直因為英國留下的遺留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這或許也不是印度所要考慮或者放在首要位置來應對的,其野心自然是以強鄰為目標,只有在與強鄰的各種衝突中如果自己有勝算或者佔了一定的便宜,或許才能彰顯其大國實力,只可惜印度挑錯了物件,哪一次能在衝突中占上一佔便宜呢?這不,前不久與強鄰的衝突中,反而自己付出了20多人的死亡代價,為了轉移國內疫情、經濟、就業等壓力,不斷增兵與邊境,也只能是秀秀虛胖的肌肉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尋找讓自己舒服開心的一切,開開心心的活一輩子,前提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