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忘雪望花

    因為一個是內亂,一個是外患。內亂就好比是弟兄兩人在爭房子,一個人爭到了,另外一個決對退出。但是外人過來爭搶絕對不容忍的

  • 2 # 西湖邊的耕田人

    因為洋人要的是錢,是通商,是殖民,玩的是輕資產模式,慈禧要的是富貴,結果雙方成交;李自成要的是江山,是正統,重資產模式,崇禎要的是尊嚴,結果崇禎殉國。

  • 3 # 故事三分鐘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晚晴時期英法、八國聯軍都攻入過北京。對比兩次北京的淪陷不難發現,李自成和洋人軍隊代表的階級和勢力的不用。

    首先是李自成代表了明末的農民階級,在民不聊生的明末,官僚主義嚴重人浮於事,再加上小冰河期的天災、滿清入侵的人禍,導致了這場規模龐大額起義。因此李自成額農民軍代表了窮苦百姓,他自誕生起目標就是順應民心推翻明朝的統治。綜上所述,當北京被攻破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時,明朝也就算是亡國了(滿清沒入關時,當時普遍心理是李自成會順應時局一統天下)。

    晚晴面對的敵人主要是由列強組成的聯軍,他們的主要目的是侵略並殖民索取好處,而不是佔領土地。為了賺取足夠的利益,西方列強需要的是一個腐朽、無能的政府,能夠維護洋人在華利益。

    就算是其中某個列強想要滅亡清朝也是行不通的,簽了了無數屈辱條約的清政府和數個西方列強有著利益牽扯,如果清朝滅亡這些利益就無法保證。因此就算是京師被人攻下來,清朝還是可以繼續延續,只有內部爆發的起義才是致命的。

  • 4 # 雨哥港歷史

    明朝建立於1368年滅亡於1644年共經歷了276年,明朝歷經十六帝,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1628年(崇禎元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紛紛起兵響應。李自成、張獻忠約在1629(崇禎二年)也加入隊伍。

    入闖王高迎祥部下,經過多次戰爭的洗禮,很快脫穎而出,他有勇有謀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跟孫傳庭在陝西雙叫黑水峪的地方,激戰了4天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後又李自成活躍在陝甘邊境那裡搞動作,又被孫傳庭跟洪承疇合兵殺得剩十八騎。孫傳庭在努努力就把李自成全滅了。結果崇禎以為李自成已經不成氣候了,又把孫傳庭調往別地剿賊。

    當李自成捲土重來的時候,已經晚。

    李自成堅持跟明朝鬥了18年之久,可見不管做什麼只要能堅持18年,你也是行業內的大老。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東征北京,突破寧武關, 李自成殺守關總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紛紛來降,又連下居庸關、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開啟外城西側的廣甯門,農民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秘密談判,談判破裂。據《小腆紀年附考》卷4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

    崇禎皇帝在十九日佛曉,見大勢已去,上景山,自縊而亡。

    大清丟失京師不亡,那是他們拋棄了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傳承。清朝大體上繼承了明朝的全部,唯獨這句話沒有繼承。

    成了一個沒有脊樑的巨人,一個沒有脊樑的國度,哪怕你在高大在強壯,跟廢物已經沒有區別了。雖然勉強活著,卻被冠以東亞病夫的名號。讓別人把你的過去幾千年的歷史全部否定掉。現在這頂帽子還在我們頭上,外國現在動不動就歧視中國人,跟那是時代給人不堪歷史有很大的關係,一想到中國,便會想到長長的辮子。

  • 5 # 錦衣乞丐

    準確來說明朝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後並不算滅亡,因為還有南明政權,還有後續的隆武帝、永曆帝等明朝政權。所以說都城陷落並不代表國家滅亡,清朝也是如此,慈禧太后等統治者西逃之後還掌握著國家大部分的權利,還有能力組織反攻,不過洋人區區幾千人是佔領不了這麼大的土地的,他們需要的是透過貿易賺取大量的利益,土地對於非封建社會來說沒有那麼重要,所以洋人達到了目的,同意了議和。

  • 6 # 奇趣講史

    原因①

    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

    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

    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4月21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過昌平,抵沙河。十七日進高碑店、西直門,以大炮轟城,入午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

    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開啟外城西側的廣寧門,農民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雙方談判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此時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明朝滅亡。

    原因②

    清兵入關

    1629年,皇太極改採繞道長城攻打北京,袁崇煥緊急回軍與皇太極對峙於北京廣渠門, 史稱己巳之變。因清朝施反間計,導致袁崇煥被崇禎帝所殺。皇太極於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並五次經長城入侵明朝北直隸、山東等地區,史稱清兵南略。當時北直隸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遼西局勢亦日益惡化,清軍多次與明軍作戰,最後於1640年佔領錦州等地,明軍主力洪承疇等人降清,明朝勢力退縮至山海關。

    當時的環境因素

    明中期之後時常發生農民起事,崇禎時期朝政混亂與官員貪汙腐化;與後金的戰爭帶來大量遼餉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奪;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農業減產帶來全國性饑荒,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負擔。

    大清的京師被洋人攻陷了沒有亡國的原因

    原因①

    八國聯軍

    是指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以軍事行動侵入中國清朝的大英帝國(英)、美利堅合眾國(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德意志帝國(德)、俄羅斯帝國(俄)、大日本帝國(日)、義大利王國(意)、奧匈帝國(奧)的八國聯合軍隊。

    八國聯軍把北京分成不同的佔領區,東四以北由日軍佔領,熟門熟路的日軍率先掠走內務府300萬兩白銀,東四南大街以東由俄軍佔領,以西由義大利軍隊佔領。

    皇城東北由德軍佔領,皇城東部由日軍佔領,皇城東南由英軍佔領,崇內大街以西東長安街以南由德軍佔領。西城由美軍、法軍、英軍、意軍佔領,外城由英軍、美軍、德軍佔領,實行軍事統治。

    八國聯軍經常強指人說是義和團,不由分說加以殺害。侵略軍把西四北太平倉衚衕的莊親王府放火燒光,當場燒死1800人。德國侵略軍奉命“在作戰中,只要碰著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幼,一概格殺勿論。法國軍隊路遇一隊中國人,竟用機槍把人群逼進一條死衚衕連續掃射15分鐘,不留一人。殺人時,八國聯軍全副武裝“監斬”,從各個角度照相,企圖恐嚇中國人民,如今成為八國聯軍罪行的鐵證。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以後,繼續進攻了保定、易縣、永清、張家口、山海關、娘女關等地,沙皇俄國出動17萬軍隊侵佔了東北,八國聯軍在各地燒殺搶掠,把城市鄉村變成一片廢墟。

    原因②

    朝庭重要官員南逃國家機構還在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北京被聯軍佔領,劫殺擄掠。慈禧太后率光緒皇帝逃往西安,慈禧認為此禍乃義和團引起,遂頒佈剿滅義和團的命令。最終義和團運動在清軍與八國聯軍的聯合剿殺下失敗。1901年,清朝同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共有12款,另加19個附件,主要內容包括:(1)中國對各國賠款,價息合計超過9.8億兩白銀,並以關稅和鹽稅等作抵押;(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3)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4)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5)外國認為各個通商章程中應修之處或其他應辦的通商事項,清政府概允商議;(6)懲辦“首禍諸臣”;(7)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1](8)清政府對德、日道歉,等等。

    洋人的侵略,並不能吞掉大清,由於各種情況只佔領了少部分,當時清朝還沒有到不能戰鬥的地步,所以沒有亡國。

  • 7 # 斌

    李闖攻入北京,明沒亡,南明小朝庭還在,至於為什麼明亡於李闖,一個後面的清甩鍋,二個我們漢人認為亡於少數民族丟人,還是亡在自己人手裡好聽,典型的死要面子

  • 8 # 娛樂好事君

    前者的李自成代表了百姓,說到底大明是因為內部矛盾才瓦解的……

    後者的洋人代表了外來勢力,所以大清與其之爭是本國與他國之爭,群眾基礎還在,因而沒有太大的問題。大明則是因為群眾基礎都瓦解了這才出現這種情況。

  • 9 # 文舍

    進攻者的出發點不同

    李自成是因為農民受到壓迫後想推翻明朝,自己做皇帝。

    八國聯軍是因為慈禧宣戰,為了自己在中國的“權益”不受損害而來應戰,主要是維護自己的殖民利益,並非為推翻清朝。

    李自成

    李自成起義是因朝廷納糧過重,導致農民吃不飽飯,農民迫於生計不得不反,最終兵臨城下,李自成提出“要封地、要軍餉、不朝拜”,崇禎認為有失皇家尊嚴斷然拒絕,城破之後崇禎自殺,明朝滅亡。

    八國聯軍

    慈禧突然向八國宣戰,密令到達李鴻章手上後,李鴻章便與東南沿海數十省份聯合抗旨,史稱《東南互保協議》,並與八國聯軍談好,八國聯軍不得入長江、黃河、不得驚擾協議內的省份,八國聯軍由天津登陸後 坐火車前往北京城,慈禧在得知各省沒有抵抗後慌忙逃跑。

    這時大清的主力並沒有參戰,不排除慈禧希望透過宣戰,來削弱李鴻章等漢人軍事實力的想法,由於各地軍隊沒有勤王,慈禧慌忙逃出京城,八國聯軍在北京城燒殺搶掠,清朝最終出面和談,德國提出懲罰“慈禧太后”,最終在李鴻章等人的力保下,慈禧太后不被追責,在簽署了《辛丑條約》後,八國聯軍撤退。

    兩者的區別是:

    明朝崇禎面臨兵臨城下後,寧死不逃,為了皇家尊嚴,最終自縊而亡。

    清朝慈禧面臨兵臨城下後,走為上策,不顧皇家尊嚴,最終逃過一劫。

  • 10 # 玉玲瓏5614

    因為崇禎上吊了,國無主人了。而慈禧跑了,不但保住命還保住了江山,大功臣啊。可歌可泣啊。兩相比較高下立見。可憐的朱由檢只牢記了君王死社稷,。

  • 11 # 天邊雲彩飄飄飄鄧文良

    大明被李自成攻破北京,皇帝煤山上吊,皇帝死,國家滅亡。大清被洋人攻破北京,皇帝逃跑了,洋人退兵,皇帝又回到北京。所以皇帝在,國不亡。

  • 12 # 1火28

    明朝首都被佔皇帝死,且李自成登基並定都北京 十多天後滿清把首都遷到北京所以歷史上算明亡,滿清首都雖然被攻佔但是沒有被佔領且皇帝沒死,所以不算亡國,之後朝代同理。

  • 13 # 中國新疆歡迎您互

    明亡是因為各地已然割據,或者有了別的政權,清京城淪陷,但各地依然忠於中央政權,國家本質並未分裂,邊疆民族民族地區依舊效忠中央政權,且源源不斷的給予支援,這和明清兩代中國政府的民族政策和邊疆政策有很大的關係的,明朝奉行的大漢族政策,中後期使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本脫離中央統治,而清朝雖受外國侵辱,國土受損,但邊疆各地區依舊掌握在中央統治之下,清政府決不允許中華各民族分裂,反叛,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國家危難時,國家不被分割,需要的是各地尤其邊疆區的穩定與支援,這也體現在抗日戰爭時期,雖然首都南京被佔領,但國內各勢力和其他區域卻團結一致一致對外,使得日軍滅亡中國不成。

  • 14 # 鴻色石頭1

    個人觀點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一:當時的八國聯軍那些洋軍隊,他們並沒有想完全佔領中國的想法,因為中國地大,且文化傳承那麼多年,不是那麼容易完全殖民的,二;洋人佔領一小塊 比如上海租借 山東青島 香港 東北 等 ,有一定的長期利益 相比去取代清朝划算的多 。

  • 15 # 凌煙閣論史

    1860年10月,在與大清簽訂條約後,英軍和法軍竟然從京城撤走了!

    這個事件對於清廷是一次巨大的震動。原來的觀念中,首都被別的軍隊打下來,那就等於亡國了!而英法這兩個蠻族,竟然簽了條約就撤了!

    從這次戰爭開始,大清才開始逐漸認識到西方的國際規則。

    此時的世界,在列強之間已經是西方人用武力和一整套規則所塑造的世界。他們此時在面對中國這樣政治統一的大國時,不是採用直接佔領的方法,而是採取控制戰略要地、維持秩序的情況下,透過貿易取得他們的利益。

    這就是英法佔領北京之後,大清並沒有像中國古代王朝那樣被終結的原因。

    後來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其目的也不是為了直接統治整個中國。清朝作為他們打交道的物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要維護的。

    而明朝李自成的起義大軍,其目標就是推翻腐敗的明朝。當京城被攻陷,崇禎帝自殺後,大明立刻變成了群龍無首的狀態,很快亡國。

    因此,總結原因就是:

    李自成的目的就是推翻大明,因此大明京城被攻陷,幾乎就等於亡國了;

    而英法聯軍、八國聯軍這些侵略者,其目的是維持貿易商業利益,而不是推翻清朝,因此北京被攻陷是維護自身貿易、傳教等利益的手段,他們無意於在中國進行直接統治。

    還有一個原因,外國侵略者沒有滅亡大清,那是因為大清太大了。疆域廣大、人口眾多,當時任何一個西方列強都沒有直接統治這種超大規模國家的經驗,他們吞不下、也不敢吞。

    如果中國政治不統一、像印度那樣都是小邦國的話,估計難逃印度那樣的命運。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大清治下的中國疆域和人口都是如此龐大,這一點也讓中國擺脫了被西方徹底殖民的命運。

    (完)

  • 16 # 阿砂之鄉

    大明王朝是人民推翻的,這個就比較慘點兒,等於是亡於家奴,大清政府對外差是差點兒,在本國人民面前可是相當了得的,本國人民在他們面前就是奴隸,不得有絲毫的反抗,甚至不能妄議國家大事。大明有遺老遺少,大清亡國的時候,吃瓜群眾一大片排山倒海。

  • 17 # 卡洛斯董

    要是幾年前的髮匪進了北京你試試,對中國有最大領土要求的主要還是北方的沙俄和新崛起的日本人,至於英法對中國的是要求無非還是,第1:開更多的通商口岸好做生意;第2:在北京設立大使館或是公使館,和大清互派公使;為了把問題說清楚洋人才想直接上北京,謁見咸豐大皇帝陛下,可咸豐最怕的還就是見洋人。

  • 18 # 藍舍咖啡

    慈禧有句名言:“寧與洋人,不給家奴”。這句話表面上貌似是慈禧賣國的鐵證,實際上不是。

    揭開這句話的本質,就可以回答小編的問題。慈禧之所以說“寧與洋人,不給家奴”,是因為洋人再怎麼鬧,但不會要她的命,也不會推翻她的大清政權,洋人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和她打通更多的貿易視窗(日本除外);而所謂家奴則不同,無論是太平天國,還是同盟會,其綱領和目的都是為了推翻清王朝,要慈禧的老命。

    所以當洋人攻入北京時,慈禧只是暫避一些風頭,透過談判,她還可以再回北京。而李自成攻入崇禎的北京就不同了,李自成是不可能再讓崇禎恢復王位的。

  • 19 # 夏目愛看書

    題主的題目是,大名京師被李自成攻陷就亡國,大清京師被洋人攻陷為何沒有亡國?籠統的回答就是目的是不一樣,李自成目的就是滅了明朝統治,而洋人的目的是利用你來給我便利,這樣一來就直接分清楚了。

    李自成起義,建立大順

    李自成起義的原因可以歸結於三點:

    首先是政治制度的原因: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度於是廢除了丞相制度,這樣一來原來丞相所管轄的六部直接對皇上負責,權利前所未有的集中。同時明成祖由於業務是在繁忙不得已組建內閣來幫助自己處理政事,此時的皇帝可謂是集行政權,軍權,檢察權於一身。這也就導致了明朝在太祖朱元璋還在的時候還好,但是之後隨著時間的退役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集團,以剝削和壓榨百姓為生,官僚主義風氣強盛,到了後期崇禎帝上臺的時,整個官僚集團直接不買賬,也是無可奈何。

    其次是直接原因:

    土地兼併嚴重,農民負擔過重,造成經濟和生活危機的惡性迴圈。明朝中後期農民起義頻多,雖然在張居正時期透過政治干戈,推行“一條鞭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兼併,但是之後的皇帝並沒有堅持,並且在之後被肅清了,導致自己改革的成果全部付諸東流。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的後金抬頭,需要大量的軍糧已經軍餉,小冰期氣候變冷,農業減產,這就導致後期農民自己都無法吃飽,還要繳納大量的稅,所以明朝氣數已盡,大量農民起義爆發。

    闖王入關,自身原因:

    李自成出身陝北,於是加入了闖王高迎祥的部下,在此期間有勇有謀。並且在自己起義的期間高喊口號“均田免賦”獲得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擁戴,攻克西安之後後正式建立大順國,1644年,兵分兩路直接進攻北京,而此時的崇禎皇帝連軍餉都湊不齊,軍隊開始譁變。一路打到京師,一邊打一邊發動農民不到兩個月就把京城攻破,之後便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可以說李自成起義成功也是依靠自己的有勇有謀才得以在當時的諸多起義軍中脫穎而出。

    自從李自成建立大順的那一刻開始,天下不可能有兩個皇帝,所以大明必須滅亡,在李自成攻克京城是第一個殺得就是皇帝,滅了明朝。

    洋人入侵,八國聯軍

    當時的八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日本,奧匈帝國。都是當屬數一數二的國家,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他們攻下京師之後,沒有將清朝滅國呢?我估計所有人都已經有了答案,問題就是我把大清滅了之後我該怎麼收拾著四億人,絕對不是他們這幾萬個人能夠吃的下的,所以他們提出了以華制華的方案,用清朝來統治中國,只有國家穩定了他們才能做生意,有市場,有原料,賺大錢。

    至於為什麼是八國聯軍呢,這其中也有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比如說當時其實慈禧太后是不服氣的,並且有一個山東的民間群體叫義和團,傳說他們可以請神上身,刀槍不入。由於一些利益的交換,最後慈禧決定了支援義和團,並且義和團也提出了扶清滅洋,甚至慈禧覺得這是上天在幫自己,為了學習之前的恥辱,決定向十一國宣戰。可以說是慈禧的巔峰時刻,但是之後便是被西方列強一頓胖揍,簽訂了辛丑條約。

    1、中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詳情為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

    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辛丑條約》

    這個條約保住了清政府的統治地位,同時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統治,慈溪曾說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統治者你不喜歡?也就是說只有清政府的統治穩當,這個條約才是有效的,而且八國聯軍也並沒有更好的方法來對付中國了,這樣以華制華的方法對他們來說是代價最小的,收益很高的方法。

    總結:透過分析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明朝的京師攻陷是因為有一個大順朝取而代之,明朝如果不滅了,大麼大順朝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是相互矛盾,勢如水火不可共存,所以明朝一定要滅。但是反觀清朝時期的京師淪陷,之時洋人透過這種方法來用武力將清朝征服,並且從中牟取暴力。在簽訂《辛丑條約》之後八國聯軍已經完全沒有理由不扶持清王朝了,這可是他們的搖錢樹啊,所以清朝不能亡!

  • 20 # 素食翁

    清朝被列強攻入腹地而未亡國,並非因為清朝多麼頑強,而是因為,列強並非是為亡華而來。列強在戰前想得到的,清政府一點不含糊地讓他們都得到了,沒打一點折扣,沒有一點遲疑——世上最忠實的奴才也不過如此。為此,清廷還有幾句“名言”留傳於世: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

    "量華夏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還有那一個個的賣國條約,圓明園的斷牆殘垣……曾經世界第一的華夏民族,在清政府手中盡享屈辱。題主那麼褒獎清廷,也不怕大風閃了你的舌頭!

    列強入侵清未亡,大清很頑強嗎?題主可別玷汙了“頑強”這個詞彙——你知道清朝是怎麼滅亡的嗎?孫中山的辛亥革命軍離北京還遠著呢,孫中山與袁世凱兩人一協商,袁世凱對清政府一咋乎,清廷立刻頒發退位詔書,投降了。

    而大明,雖然京城被攻破,但其皇帝寧願吊死也不願下跪求降,這點骨氣清廷何曾有過絲毫?大明北京政權停擺後,皇室的其他成員異地接過接力棒,成立了南明政權。別以為南明政權不值一提,就是南明政權,收復了被荷蘭佔領的臺灣,將臺灣作為反清基地。直到1683年清軍佔領臺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大明朝方才真正滅亡。大明朝並不是題主所說“京城被李自成攻陷就亡國了”,而是在京城失陷後又堅守了39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0後出生在物質富饒的時代,但他們真的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