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人民很行1
-
2 # 紅劍魚
河南南陽的水制氫技術,其實就是注入水以後,和催化劑一起跟車裡的鋁粉起反應,從而產生氫氣,氫氣和燃料電池堆作用產生電能的過程,是從化學能量轉化為電能,電能進而推動汽車行駛,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但理論上可行,和在現實中有沒有充分利用價值,並不是一回事。比如,把喜馬拉雅山炸掉,讓海洋氣流過來,從而改變我國大西北的荒漠地區,變得跟江南一樣溼潤多雨,理論上也是可行的;僱幾千甚至上萬個農民工去月球,把月球上的所有岩石全部拋光,從而讓月亮折射給地球的太陽光線更多,我們夜晚感受到的月光也更明亮,理論上也是可行的;把南陽政府投資給青年車企的40億,全部轉換成百元的人民幣,再全部在發電廠裡燃燒完畢,轉換成電能,也能推動汽車至少行駛50多公里,這在理論上也是可行的。若是把40億人民幣全部轉換為1毛的鈔票,燃燒後轉換的電能更多,可以讓汽車行駛的更遠,這在理論上更是絕對有可能的。只是這樣說出來,難免被人當做是傻子看待。
青年車企的水制氫技術也是一樣,理論上可行並不能代表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實際應用,首先,它有一個成本的問題,最佳狀態下,9公斤鋁才能製出1公斤氫氣,這樣用鋁製氫的成本,是直接用汽油或者是直接用電能驅動汽車前行的好幾倍。最簡單的例子,鋁都是需要電才能製出來的,你用鋁製氫,氫最後再轉換為電能,乾脆不制鋁直接用電多好啊!而且制氫用的鋁也不是普通的鋁合金,要求是必須不能有氧化層,不然不會跟水和催化劑起反應,這樣的鋁成本有多高,你可以自己想像一下。
其次,青年車企的水制氫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也要解決以下問題:水、催化劑和鋁反應後出來的氫氣不是無窮無盡的,假設水可以迴圈利用,但催化劑和鋁粉也能重複利用嗎?理想狀態下,大約9公斤的鋁才能製出一公斤氫氣,所以在行駛幾公里以後,就要不斷的再加入催化劑和鋁粉。而且你還要面對產生了氫氣之後,也就是化學反應完了以後的生成物的問題,不可能讓它們(指反應完後的生成物)永遠在車內沉澱吧?是,青年車企說,可以回收!那是不是隨時隨刻都能回收呢?比如你在鄉村或者是山村也能回收?在荒漠在草原也能回收?
所以,這就是一個純粹的紙上談兵的專案,直接點說,就是純粹用來騙取國家補貼和吸引地方政府投資用的。雖然成功的忽悠了個別領導為此大讚特邀“very good!”,但紙總包不住火,隨著南陽日報的記者不顧自身的安危率先披露,這件事在神州大地也愈演愈烈,吸引了無數的目光和關注,儼然已經成了本年度的最佳冷笑話。
而且剛剛不久,人民日報的官微也已經發聲,說,要嚴格抵制類似於前些年“水變油”的偽科技,也要嚴厲抵制那些拍腦袋決定、拍胸脯保證和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官員!可見,有些人現在正為之頭疼不已,也很難找個藉口或者臺階下,至於那些認為青年車企的水制氫專案比較科學的專業人士,也不必在我的這個問答下方評論,那屬於純粹的浪費時間,你還是直接去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下方去槓吧!那更容易惹人矚目。
-
3 # 冷漠觀紅塵
技術上當然是可行的,但是可行不代表就有實用價值!
從已知的資訊來看,這是透過鋁從水中分解出來氫氣後再燃燒的。而鋁解氫的方式說白了,就是透過鋁置換出水中的氧成三氧化二鋁得到氫的。水是H2O,那就是2個鋁分子能解析得到6個氫。一個鋁最多能解析出來3個氫,而鋁的比重是氫的27倍。所以要得到一公斤氫要用9公斤的鋁。
一公斤水中只含有0.1公斤左右氫,那麼加一公斤水要消耗0.9公斤的鋁,得到0.1公斤氫。換算的話,跑300公里路要加300公斤水的話,要同時加270公斤的鋁。而且這個過程中鋁是消耗品,消耗後產生約400公斤的氧化鋁廢物!
所以技術上來看,所謂的加300公斤的水能跑300公里是錯誤的。要同時加300公斤水,再加270公斤的鋁,才能跑300公里,跑完還會產生400公斤的三氧化二鋁。這些氧化鋁回收?再電解出鋁?
這種技術上的確可行啊。但是每次跑個300公里就要加300升水加270公斤鋁,還要產生400多公斤廢物的一個過程,你會覺得有一丁點實用價值麼?這不是騙人還有什麼是騙人的呢??
-
4 # Ww初心大義wW
能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的能量就可以驅動汽車滿街跑了,還用分解水乾嘛,這麼粗淺的道理還抵不過你的理論嗎。當然理論是可以:一、請問怎麼把水分解?分解水的裝置有多重:超過10公斤就是累贅。二、怎麼儲存氫氣,氫氣是及意爆炸的氣體,很不穩定:這在初中課本和實驗室早就有定論,到現在世界上也沒有發明出一臺成品燃氫發動機,因為會爆炸,理論上很簡單氫氣和氧氣混合沒進燃燒室就很有可能在輸送管道中爆炸,請問誰會買個帶有不定時炸彈的汽車在路上飛奔。你以為氫氣和天然氣是一樣的氣體吶…回初中好好學學化學吧別在這裡提出這麼豬腦子的問題了。
-
5 # 遠觀歷史的清徒
水制氫工藝理論是可行的,現實可不可行,結合這幾天媒體披露的資料來看,是有一定實用價值的,據說摧化劑是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鋅的合金體。這種能量不是電解鋁所需的電能,而是鋁土經過化學工藝提煉成氧代鋁。由此所使用的能量是低耗的,而鋁合金體放入水中,即時分解出氫氣,氫氣進入氫氣發動機轉化為電能,就能驅動汽車前行,經過專家測算比以往所耗用成本減少一半以上。經過分解後留下的可以作為一種鋰電池膜來進行利用。現在這種工藝已獲得專利權,還有一項專利正在審查中。有沒有推廣價值。在石油資源以後短缺的情況下,作為一種可以隨時製備的能源是有國防價值的。比如在海島,或者偏遠山區。至於民用價值和商業價值短期來看前景還難太樂觀。
-
6 # 之文2018
科研是科研,推廣使用是推廣使用!科學技術我們可以投資研發,然後掌握,但是不意味著能推廣使用,或者只能在特殊條件下使用!比如海水淡化技術我們早就掌握,國家寧願南水北調也不用距離近的海水去淡化!但是一些特殊的船隻就需要這種技術!
南陽的汽車被詬病就是這個原因吧!
水是相當穩定的化合物,氫是分子量最小的元素,這都是常識,可想而知置換出水中的氫有多難!
去年五月十七號,湖北工業大學羅平博士接受採訪時說鋁合金和水製造氫氣已經成功了,而且成本很低等等,大家有興趣可以搜來看看,他釋出這則訊息具體想做什麼?我不予置評,但是到現在一年多了,就只看到一臺不敢開出門的車,加上青年被扒了底,你說誰不嘲笑??
-
7 # 全球最先進發動機技術
很多國人的心裡是病態的,國外一搞出來好的技術,就外瑞夠的。國人的技術如果比國外好了嘴裡面立刻噴出屎來。
我能把新發動機燒機油與機油增多全部解決掉,我氣缸與活塞低漏氣量磨損不增加漏氣量技術,讓國外發動機不在有優越性。嘴裡面噴屎噁心人,來點實際的,把車開過來,解決不了機油問題給你十萬。解決了把車過戶給我。
現在我公開在機油增多維權群把罵本田的電話錄音公開了,我罵日本本田機油增多召回沒解決掉也不承認問題根本原因是欺騙行為。不敢在媒體與質檢部門監督下面對我解決問題,就是狗孃養的縮頭烏龜。本田一直想把我技術扼殺掉,水軍在各個維權群否定我。說車開過來讓我解決,所以說解決了車不讓開走,一旦開走會到處宣揚我沒解決問題。本人技術沒什麼神秘的就是結構性的東西,細節上做的更完美罷了。解決機油問題算個鳥事。我解決的是發動機共有缺陷。反正申請了專利已經公開。目的不大就是想打擊國外車企的囂張氣焰。
有不服的嗎?來點現實是,十萬元肯定你拿不走,專治不服。
-
8 # 安話話
冷靜看世界,在冷靜看南陽,任何的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事物也有它的現實性和客觀性,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是不是,無論南陽的龐是什麼想的,但他做必定有他做的道理,只要他不在是騸子,只要它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就不要去冷眼去看他,如果他是一個騙子,一個偽科學者,靠一些不靠譜的東西來糊弄世界,當然必遭討伐。,如果靠他的一股鑽研的精神,去把它的理想變成現實化了,過早的下決論,是不是有點狹隘主義和自以為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摯,再說,地球萬物皆有可能,沒有什麼辦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要去想,去做,去嘗試,總比井下蛙看天好吧。社會的動力,是靠人的激情,但激情然燒的時候,千萬不要下清盆大雨。就是你不鼓勵別人,也可靜觀,等待結果,再說國之還有法,亂法的人,必有法來懲。
-
9 # 不後悔生命的賜予
不是說不可以,水透過化學反應產生氫氣,沒有人說不可以,而是沒有必要把這個裝置混合安裝在汽車上,而是這個產業完全更有效的在基地上生產氫氣,車負載也輕了,理論上車跑的里程更遠,化學反應後的物質回收利用更利於實現規模化。更有可行性,現在的說辭我覺得欺騙性成分更高一些。還有已經上路的氫能源汽車基本上停運狀態,先解決已有的問題,在談未來更好些,不要不停的挖坑,政府買單。如果可行就讓風投去投擲。這和馬雲的阿里巴巴是兩碼事
-
10 # 釋能大師
坦利-梅耶斯這位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研發出了頗受爭議的水能沙地動力車後,卻無故身亡,其死因頗為迷離,令人猜測不止。
這就說明水動能其實是可行的,並且西方已經比咱們研發的早並且更有經驗,為什麼在梅耶斯死後沒有了下文,可能也是動到了資本家的利益造成的。
說回咱們的水變氫,其實從方法上是可行的,並且也有前車之鑑,但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有疑問呢?並且質疑的人多是專業學術人員呢?這就得從人品說起了,同樣是學習的化學週期表,有的人研究出了新發明,而大多數人卻碌碌無為,什麼不是,守著舊學問非裝新學究,就是這幫迂腐的質疑者,即便這個研究是失敗的,起碼也是在咱們國家的一種先河,相反這些質疑者呢?他們在幹什麼?
他們又能創造什麼呢?
-
11 # 我的候鳥生活
這個是在初中上化學時老師都已經否定掉的空想方案。原則上在自然界,如果不透過消耗質量的方法,不論是物理方式還是化學方式,都不可能額外產生能量,這也就是更廣泛意義上的能量守恆定律。氫氣和氧氣可以燃燒釋放熱量,這是件好事。但是從哪裡搞那麼多源源不斷的氫氣和氧氣,那就只能透過分解水來產生。但問題來了,如果要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也是需要注入能量才能做到的,而且綜合起來分解水消耗的能量要比氫氣和氧氣燃燒釋放的能量更多。所以透過分解水來製造氫氣和氧氣然後再利用它們的燃燒來獲取釋放的能量的方法本身就是賠本買賣。使用理論知識理解起來會很簡單,如果假設水分解出來的氫氣和氧氣與它們燃燒之後合成的水質量沒有發生變化,那麼就不會額外產生能量,然而這個分解和合成的過程是需要額外的能量注入才能做到的。所以這個用水和鋁催化分解成氫再來透過燃燒獲取釋放能量的方法是要額外損失能量的。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天熱的時候,有人說可不可以把家裡的大冰箱開啟給家裡降降溫啊?答案是一樣的:做不到,而且家裡還會變到更熱。原因很簡單,因為冰箱的冷氣不會自己產生,要靠用電製冷同時把熱量排到冰箱周邊完成的。雖然冰箱裡面是冷的,但是冰箱周圍是熱的,整個屋裡的溫度實際是上升的。這個理解起來和上面一樣,因為整個過程是要靠額外的消耗電能完成的,這個額外的電能消耗就是家裡整體溫度逐漸上升的原因。
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如果只關注內在就容易犯錯誤,容易得出錯誤結論,當你站在一個全域性角度,跳出事情本身的紛繁複雜,就很容易得到正確的結論!
-
12 # 俠客大島主
沒有誰懷疑它的可行性,這在初中學生裡都明白的事情,也沒有人嘲笑,人們只是懷疑該老闆那個樣品車是不是貨真價實,其動力到底源自什麼。有沒有虛假宣傳。同時,人們關注的是他這麼一套操作下來,從哪裡節能環保了?我相信,即便其是文盲,也不可能不會自己想到,自己考慮到人們會想到鋁粉和催化劑背後的高能耗高成本,硬要說笑話其人,那麼更多的笑點就在這裡,其他諸如增加多餘用車環節和車載負荷,降低用車體驗到時其次。能量守恆的基本原理目前來看還是沒法挑戰的。我們非常希望國人能像西人那樣具有鑽研和開拓精神,在增強國家實力的過程中添磚加瓦,並沒有有意打擊埋汰人們的積極性。
-
13 # 築夢文化
1,理論上核動力汽車也是可行的。還有人造出來過。可是如果有廠家拿這騙錢。你會信嗎?
2,理論上純電動汽車一度電可以跑200公里以上。並且大學生比賽也實現了。問題是我拿這個資料騙錢你會信嗎?
3,理論太陽能汽車可以實現無限巡航。並且每年的太陽能大賽都有行駛幾千公里的太陽能汽車。為什麼路上一輛也看不到?
4,理論上燃料電池發明了幾十年了。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只需一點燃料就能供給電力。為什麼路面上一輛燃料電池汽車也沒有?
5,理論上 ,風能也可以作為新能源。因為帆船都能逆風行駛幾千公里。並且是幾千年的技術了,為什麼一輛風能汽車也沒有?
6,理論上外燃機,簡單粗暴。可以利用一切熱能作為能源動力。稻草,煤炭,酒精,石油,太陽,任何熱差大的能源都可,簡直是完美動力。為什麼路面上一輛外燃機汽車也沒有?
以上理論都是絕對成立的,有的延續應用幾百上千年了。簡直耳熟能詳婦孺皆知。但是依然沒有商業化。
兄弟。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即使理論聯絡實際,也需要一個靠譜的人不管的深入研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精力鑽研改進才能商品化。不是實驗室裡一個小發明就能革命。 同樣是氫水動力汽車,吉利,長安,長城,奇瑞來研發,也許還有一線希望。 給一個即使年來以行騙為生的青年汽車老總你能相信。別說他研發的是水能源。就是純電動汽車也不能信。即使生產出幾百臺純電動汽車也是騙補貼的而已毫無任何價值可言。
-
14 # 文宇1239
水制氫做汽車能源,理論上就是不現實的。被嘲笑正常,被認可才不正常。說明當前科盲實在嚴重!
對於一些科盲,科普起來還真的比較費勁。儘可能的說的通俗些吧。
我們知道,汽車行駛需要能量。能量從哪來? 有電能,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燃燒的化學能,當然氫氣燃燒的化學能也是可以的。
對於電能,就是電動車了,需要電池存貯電能。 而汽油車,路上跑的多數車都是燒汽油做能量的。
而用氫代替汽油也是可以的,但是用水制氫作為能量開車就呵呵了。 科盲的誤區就在這裡。
因為水制氫同樣需要能量供應! 本來汽車就沒有其他能量供應,還需要你拿氫燃燒供能呢,
你不但沒有氫,還拿出需要能量才能產生氫的水! 我既然有能量就直接開車了,還多此一舉的拿來給你分解水?
這裡最基本的理化常識就是能量的獲得使用問題。 能量不能憑空而來。
汽車需要能量,水制氫同樣需要能量,你怎麼能用水制氫給汽車供能? 明顯的屬於不懂得能量守恆的科盲幼稚思維。
如同自己提自己頭髮把自己提到半空類似的幼稚認識。
所以真正懂得理化常識的人,都能輕易看出這裡面存在騙局。 只要加水就能讓車不停跑是不可能的,因為光靠水不可能給汽車提供能量。
而這裡騙局的關鍵就是所謂的“催化劑”了。
懂得常識的應該能想的到,並不是水供能,而是那“催化劑”供能。 而因此所謂催化劑只是忽悠,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催化劑而是實際供能物質。
真正的催化劑是不參與反應不會供能的,因此不會消耗。 而供能的能量物質必然是要消耗的。 就如汽油氫等能量物質。
而他的騙局就是慌稱用水供能。 實際上卻偷用其他能量物質供能。
其實可以用個簡單的辦法測試讓其原形畢露。
就是給他無限量提供水讓他的汽車跑一萬公里。 如果真的用水供能,有足夠的水當然能跑一萬以上,理論上可無限跑的,直到把車跑報廢。
如果他偷用其他能量物質供能,比如加金屬粉或電石等等,一萬公里的路程他肯定不夠的,得不斷新增金屬粉或電石才行。 然而測試中監督他只能加水不能加別的,他只能原形畢露了。 如果路程過短,他的隱藏供能物質完全能矇混過去。所以必須是長路程的測試。
光加水就能用水制氫讓車無限跑,這明顯違背能量守恆常識。 如果是真的,那絕對是顛覆性的,老美也不用海灣石油制裁搞伊朗了,恐怕要聯合全世界讓我國把這技術共享出來服務全球了! 但是根據常識,這是不可能的。
也許強行否定這種明顯的騙局,一是騙子不服,二是許多科盲更是會稀裡糊塗不明所以的以“不能盲目否定新事物”表示不理解。
那就用我上面提的,無限供水不加其他東西讓他跑一萬公里測試。
是騾子是馬溜溜就會清楚了。
-
15 # 林茵小路
水氫汽車最可笑的恰恰是原理上不可行!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並且尚無證據推翻的物理定律有很多,能量守恆和熵增定律就是其中兩條。
且不說目前人類科技無法推翻對於宇宙的觀測,也沒有發現能推翻這兩條定律的例子。
水氫汽車,不是造不出來,而是理論上講沒有任何經濟性。汽車作為大眾消費品,沒有經濟型,那有什麼研發的意義?
就算從環保角度講,鋁的製備需要從開礦到電解,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汙染。能量在這一級一級中轉化消耗。
所以水氫汽車,就是一個十分浪費能源,十分不環保的怪胎,所以絕對是蒙人的。
最後看看這鄉鎮企業一樣的作坊車間,這村頭電焊鋪子一樣的粗糙裝置,能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
水軍就不要再洗地了,九年義務教育都普及了,從70後開始就不好蒙了!!
-
16 # 東北向前
好多事情都是在懷疑當中成長起來,在打擊當中成長起來,在被人噴的一塌糊塗的過程當中成長起來的多正常啊。
當年任正非搞到今天創造了這麼大一個事業,誰敢想象啊?如果他當年把這個套理論體系把這個思想宏觀的規劃說出來,你信嗎?得有多少人笑話他。
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吃自己的飯,他愛說啥就說啥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總有那麼一些人懷疑一切,我相信氫能源這個事情不是在南陽落地,那就是在吉林省的白城落地,或者是在北京的某一個研究院裡落地,早早王文不懂中國氫能源車一定會全面的,從中國這個角度來講,推向全世界界的市場。這件事情如果不是中國科學家把它完成了,我都覺得又打臉了不是?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的到來,我們為此歡欣鼓舞,我們充滿了期待,我們堅信中國人一定能行。
如果這件事情真的屬實的話,俄羅斯的人睡不著覺了,美國人也睡不著覺了,伊朗人也睡不著覺了,那些過度的依賴石油的國家都睡不著覺了。
當下的世界,這個全面的變革時期,好多事情呢,是不可抗拒的,就像華為事件推向了全世界,領先了全世界,美國人不願意承認,但是儘管不承認,儘管你可以跳腳罵大街,那又怎麼樣呢?你阻擋不了中國人前進的腳步。
氫變油這件事情不是蓋的,是遲早要成型的。我們的火箭助推器用的都是氫能源,那你說這個東西把它放在另外一個環境裡去延展去發展,有什麼不可能的嗎?
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這樣一種程度,一定要有一個新的能源替代使用必須的。關鍵的環節就是技術上的突破,一旦要突破了似如破竹啊!
-
17 # 王祖蔭1
請給出具體的方案。別以”保密”迴避。水可以變成氫。氫可以推動汽車。但水變為氫不會自動進行,要消耗能量。將汽車視為一個系統,至少請給出一個”能量衡算”。不能完成能量衡算,休談其他。科學是嚴肅的,休在其面前耍小伎倆。
-
18 # 馮豔你好
“水制氫”新能源汽車理論上是可行的,為什麼有些人會嘲笑?
其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是科學家,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和博士,根本不懂又或者僅有初高中那點基礎的化學知識,就在網路上大開嘲笑譏諷之門,我認為這一點是非常不可取的。
一項新技術或者一個新生事物出現往往都會伴隨一定的質疑。應該說,合理的質疑是正常的,新生事物也只有經過了質疑,用事實和資料證明了自己,才能夠真正為大家所接受。
可是質疑不等同於嘲笑。嘲笑,是帶有鄙夷的取笑,戲謔,是對新生事物主觀上的否定,同時也是對事件當事人精神上的打擊。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對於我不懂的那些科學理論,我認為應該保留意見,等待時間和實踐的去檢驗。我只想說,這種創新的精神和敢想敢幹,勇於探索的勇氣是值得讚揚和鼓勵的。
過去幾百年,讓當時的人們紛紛嘲笑打擊的理論和許多的異想天開最後都一一實現了。嘲笑別人傻,墨守成規的結果就是一成不變,而這並不能推動社會和科技向前發展,正是有那許許多多不畏嘲諷,銳意革新的人類精英,才有了今天我們日新月異的世界和生活。
即使最後證明“水制氫”新能源汽車理論在現實中不適於推廣,我們也應該為這種開創的精神喝彩。畢竟這些勇於創新的人們在推動社會發展和推進技術革新上付出了超於常人的心血和努力!
-
19 # 使用者9510926811015
在馬斯克沒成功之前,人人都認為用大幾千顆5號電池做電動汽車是不可能的,人人都認為火箭發射出去送走衛星後再回到發射臺上重複利用是不可能的。可是馬斯克最終還是成功了。如果多數人都認為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去做也不許去做,何來顛覆性創新?那就沒有日心說沒有進化論更沒有相對論。退一萬步說,就算世界上的人都認為不可能,但我就是相信,我花自己的錢或者私人(私企)朋友願意給我花錢去做,與你何干?如果公眾有質疑,要做的事應該是去監督政府決策機制,監督公共資源不要盲目投入,不要掉入陷阱,而不是沒有法律依據地橫加干涉民企經營。我家樂意把自己的金銀珠寶扔到海里聽響聲,犯法嗎?你管的著嗎?
-
20 # 老貓1941
你也是個二百五,金屬水解制氫誰說不行了?金屬鈣鎂鋁粉末等與水就可以直接產生氫氣,中學化學知識,關鍵是成本,你知道電解鋁粉有多貴嗎?況且,鋁也是由氧化鋁透過電解而得來的,用電去制電解鋁,再用電解鋁去水解制氫,再用氫去經氫電池發電,再用發出來的電去驅動汽車,繞了個大彎子,不如直接充電就開著跑。何必如此脫幾層褲子去放個響屁?而且還廢時廢錢廢力!其成本將比汽油車或電動車高3~5倍以上。如此一竅不通的棒錘還瞎吹什麼科技,水能憑空變出能量來?
回覆列表
沒人說水制氫氣,這個過程不可行,關鍵是沒法商業化,這裡面有成本的問題和技術問題。
你告訴我怎麼經濟高效的水制氫?
目前比如電解水獲得氫氣的話,你電解一噸水獲得氫消耗的電能和氫氣燃燒或者氧化得到一噸水釋放出來的能量是一樣的,而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來的能量你還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利用到。簡單點說我拿一度電電解水獲得氫氣不浪費全部用氫燃料電池去轉換成電能,我得到的電還沒一度電。
至於其它的用活潑金屬和置換氫氣也差不多的道理,水容易有,你置換的金屬,催化劑要不要錢?我這車在路上開不光要加水還得加置換金屬,費了一大圈裡為了制氫氣,還得想辦法儲存危險性很大容易爆炸的密度很小的氫氣,就為了獲得電能,有這麼功夫我情願直接電池充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