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朝文DMU
-
2 # 笑看往事如雲
宋江起義因有《水滸傳》的渲染,幾乎家喻戶曉。其確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記載,大約在政和末年;活動地區相當廣泛,北到京東河北,南到兩淮的楚州、海州、淮陽軍,“州縣大震,吏多避匿”。史稱“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奪取了官軍鉅艦十數艘,但最後中了知州張叔夜設下的埋伏,副帥被俘,無復鬥志,便接受招降。當年六月,隨童貫南下鎮壓方臘。宋江起義有史可案的情況,大概如此。關於這次起義,宋元之際已有《宣和遺事》加以描寫,雖不無歷史的影子,但畢竟小說家言,不能完全徵信。至於《水滸傳》,更是藝術虛構。
有兩個問題有必要說明一下。其一,起義是否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梁山泊一向是“盜賊”的淵藪。元祐元年(1086年)前後,有個叫黃麻胡的在這裡鬧事。蒲宗孟出知鄆州,禁止當地人出入水泊,絕其糧食以迫使這些小聚者散夥。但崇寧以後,這裡又成漁者盜窟。《夷堅志·蔡侍郎》說,蔡居厚知鄆州時,有“梁山泊賊”五百人投降,都被他殺了。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年)由鄆州卸任的,殺降還早於這年,有人認為他殺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據似乎不足,因為宋江受招安是在其後。從宋江在短短几年中橫行河北、京東、淮南,似乎是流動作戰為主,當時史料稱宋江為“淮南盜”,也證明他們沒有以梁山泊為“大本營”。但從宋江軍隊在海州奪取官軍戰艦進行水戰來看,他們完全可能在梁山泊活動過,這在地方誌和口傳史料裡還留有痕跡。但未必如《水滸傳》描寫的以方圓八百里水泊作為梁山好漢的根據地。
其二,宋將是否受招安打方臘。毛澤東在評《水滸》時說“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引得文史學界爭辯不休。但李若水《忠愍集》有《捕盜偶成》詩說:“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留下了宋江受招安的鐵證。至於宋江參與鎮壓方臘,《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和《皇宋十朝綱要》等權威史料都有確鑿記載,也是無可否認的。大概就在鎮壓方臘以後返師時,武將折可存奉御筆討捕“草寇”宋江,落得個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接著說方臘起義。花石綱之役不僅把廣大農民逼上絕路,連許多中小地主也瀕臨破產。方臘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的漆園主(有人說他是僱農,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壓榨的物件。於是他以誅朱勔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殺牛酹酒,在漆園誓師起義。
方臘起義的規模遠較宋江為大,童貫在鎮壓過程中殘殺的起義將士和平民不下二百萬。這次起義,方臘登高一呼,兩浙應者雲集,除了花石綱之役的騷擾,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方臘以摩尼教組織和發動民眾。這種秘密宗教的參加者不喝酒,不吃葷,互相以財相助,很受貧苦民眾的歡迎。方臘故意把《金剛經》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讀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來引導民眾認識現實世界的不平等,積聚起義的力量。
這時,兩浙飽受盤剝壓迫的各階層人民就如一堆乾柴,一經點燃就成燎原之勢,數日之內,起義軍就從千餘人發展到十萬之眾。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署官命將。不到三個月,起義軍分路出擊,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東)、歙州(治今安徽歙縣)、杭州、婺州(治今浙江金華)、衢州(治今浙江衢縣)何處州(治今浙江麗水)等六州五十二縣。
東南重鎮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為震驚。徽宗被迫下罪己詔,撤銷造作局,廢除花石綱,宣佈免除起義地區三年田賦,以收拾人心,瓦解其鬥志。與此同時,徽宗命童貫急調西北十五萬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義軍首領方七佛率兵六萬進攻秀州(今浙江嘉興),官軍固守頑抗,童貫手下大將王稟率大軍趕到,成兩面夾攻之勢,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守杭州。官軍重兵壓境,起義軍的地盤日漸縮小,次月,杭州也終告失守,方臘只得率餘部二十餘萬死守清溪幫源洞。四月,起義軍終於被官軍與地主武裝聯手攻破,幫源洞慘遭血洗,方臘也被宋將韓世忠俘獲,八月押赴開封處死。
-
3 # 小小千夫長
真實歷史:北宋方臘起義影響是遠大於宋江起義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1.起點不同:宋江於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承受不了朝廷腐敗以及繁重的苛捐雜稅,聚集36人在梁山泊揭竿而起!其成員大多數為農民,出身清苦
方臘於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方臘本是漆園主,性格豪爽,深得人心。
為什麼說起點不同,聚眾起義需要大量的錢財作為支撐,即便是後期透過不斷的掠奪積累一定的財富,但在這積累過程中的耗費也是巨大的,基於雙方這種背景也就導致了雙方起義規模的不同。
2。規模不同:宋江於宣和元年起義後先攻佔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於青、齊(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郡城池。後因朝廷鎮壓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宣和三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繼由沭陽(今屬江蘇)乘船進抵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同年五月宋江兵敗被俘,起義失敗!這期間佔領了十餘州縣城池。
方臘於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二十二日,帥軍在青溪縣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初,攻克睦州,佔據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不久,向西攻下歙州,全殲宋東南第三將"病關索"郭師中部,東進攻克富陽、新城,直趨杭州,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宣和三年(1121)正月,方臘派兵北伐,一舉攻下崇德縣,進圍杭州東北的秀州(今浙江嘉興),並分兵進入湖州(今浙江吳興)境內。同時,方臘率領主力南征,相繼攻下婺(今浙江金華)、衢(今屬浙江)兩州。義軍別部北上攻克宣州寧國縣(今安徽寧國西南),進圍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史稱義軍先後攻下六州五十多縣,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方臘起義期間攻佔六州五十二縣。
北宋三百多年曆史上,農民起義有五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規模較小的一次。而方臘軍在極盛之時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在當時對宋朝威脅極大。所有就規模上而言,方臘起義規模是遠超於宋江起義的!
-
4 # 人知不過
回顧宋朝歷史,宋朝期間發生了好多次起義事件,針對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我的看法是以下觀點。
方臘起義很多人只是在《水滸傳》裡瞭解了一部分。但是和歷史相差很大。方臘起義的起點在當時的兩浙路(今浙江一帶)從起義到方臘主力殲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其餘參與分散勢力,也在一年之內殲滅。雖說時間很短,但起義規模發展迅速,一度擴充套件到了今天江西,安徽,江蘇部分地帶,規模龐大,而且還建立了地方政權。起義期間給宋朝造成了不可挽回岌岌可危的危險局面。
經濟上:宋朝末年,國家經濟南移,兩浙路在當時屬於納稅大省!起義造成了交通阻塞,良田無人耕種,城市在起義中遭到破壞的局面,經濟重心受到影響,導致宋朝稅收減少。為了鎮壓義軍,出動兵力,雖然時間不長,由於戰場分散,戰線漫長,宋朝經濟進一步加重,給大宋和兩浙一帶帶來很大經濟損失。造成了國庫空虛。
外交上:鎮壓義軍內亂的過程中,無力應接外圍勢力,導致北方遊牧勢力和野心也迅速膨脹。而北方的遊牧民族目睹了一切過程,摸清了宋朝的利弊。為宋朝加速滅亡,提供了基礎!
《續資治通鑑》有這樣描述:‘’凡破六州,五十二縣,戕貧民二百萬‘’。
宋人方勺《青溪寇軌》裡面也有記載:為平方臘,‘’所殺平民不下二百萬‘’。
宋江起義人人皆知,在今天梁山一帶。也是透過《水滸傳》大家有了認知。但是現實中宋江起義和《水滸》裡面也相差甚遠。原本沒有電視劇裡面那麼浩浩蕩蕩。宋江起義根本原因是政府國力空虛,官府為了籌備資金,看上了梁山水泊這塊寶地,宣佈梁山水泊全部充公,禁止百姓擅自打漁等一系列工作,違者輕從罰,重量刑的制度。當地一些靠水上營生的漁民就斷了生計,在加上宋朝後期稅務繁重,皇帝不問朝政,官府欺壓百姓,民不聊生。在宋江等領導人的指揮下,為了反抗暴政維持生計,又藉著梁山水泊易守難攻的地形與官府展開了廝殺,一度對朝廷威脅。據說最後被知州張叔夜勸降招安,起義軍結束!宋江起義沒有和朝廷軍隊發生大規模的正面交鋒。只是宋朝一場規模的農民起義軍!
方臘起義,大規模的戰爭,加速了宋朝滅亡的時間,影響比宋江起義要大的多!
以上是個人觀點,請大家積極探討和微微批評!
-
5 # 從頭越58139384382
北宋末年,發生的宋江起義人數不多,規模也不大,以至於一開始宋徽宗根本沒理會,直到不久方臘起義發生,宋徽宗才覺得形式不對,開始派人征討。方臘起義,規模比較大,最多時人數高達百萬,自立為王,成建制規模,佔領江南財政要地,對北宋經濟和安定構成威脅。方臘起義的影響要遠大於宋江起義。
宋江起義因為《水滸傳》而家喻戶曉,梁山一百單八將廣為流傳,但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卻並不是一百單八將,而是三十六將,宋江也不是又黑又矮的書生,而是智勇雙全好打抱不平的人。梁山好漢也不是聚守梁山泊為根據地,而且到處流動,屬於流寇性質的起義。
宋徽宗宣和元年,宋江被逼反,在梁山泊率眾36人起義,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後離開梁山泊,在山東、河北、河南一帶攻城掠地,打下十餘座州郡,一路人氣很旺,所到之處,無人能擋,官兵上萬人不敢與他對仗。在宣和三年五月,宋江帶人從江蘇沭陽乘船進攻海州(今連雲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派人燒了宋江糧草,派伏兵斷了退路,走投無路的宋江不得不率眾投降。宋江起義前後經歷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草草結束。
很多人知道方臘起義也都是透過《水滸傳》裡面梁山好漢徵方臘才知道的。宣和二年十月,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民眾在七賢村起義,以幫源峒為據點,聚集貧苦農民,參加起義,短短几天人數過萬。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定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各色頭巾作為等級標誌,建立農民政權。從這點看方臘起義要比宋江起義正式的多。義軍興起,勢不可擋,很快就佔領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五十二縣,並建立了政權,而江南地區是宋朝主要的經濟命脈,這也相當於斷了宋朝的財路,在當時對宋朝的威脅極大。
宋徽宗感受到了壓力,派童貫、譚稹帶兵圍剿。經過秀州失利,杭州失守,衢州失守,義軍將領鄭魔王被俘,婺州失陷,青溪縣被攻陷等一系列慘敗,方臘損失慘重,帶領義軍退守幫源峒,被宋軍層層包圍,經過慘烈廝殺,七萬多義軍戰死,方臘被俘,後押回京城處斬,方臘經過一年多轟轟烈烈的起義也草草宣告結束。
從人數和規模上看,宋江起義人多時也就幾萬人,而方臘起義人多時高大近百萬人,宋江起義是屬於流寇性質的,沒有固定根據地,一路打,一路佔地,打完不建立管轄,呆些日子再走,再打,沒有太明確的目的,也沒設立推倒大宋的目標。而方臘起義是成建制建立的,自立為王,設年號,下屬將軍,丞相等各職位俱全,每打下一處都建立政權管轄,目的是推倒大宋,建立自己的政權。而且方臘被殺後他的殘餘兵力還和宋軍糾纏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從這幾方面看方臘起義的影響要比宋江起義大的多,也深遠的多。
-
6 # 星途史話
方臘起義無論是規模還是在當時的影響都遠大於宋江起義的。但從知名程度和對後世影響來看,由於小說杜撰了一些內容,導致宋江起義影響較大。
方臘起義遂部署其眾千餘人,以誅朱勔為名,見官吏、公使人皆殺之。民方苦於侵漁,果所在響應。數日有眾十萬,遂連陷郡縣數十,眾殆百萬,四方大震。
------《榮齋逸史》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以討伐朱勔為號召,見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殺掉。宣和三年,在宋軍的圍困下,方臘被俘,其餘部仍在戰鬥。百姓正苦於官吏掠奪勒索,果然到處響應。不旬日,聚眾數萬,從者如雲,攻城奪池,自號聖公,建元“永樂”。很快接連攻陷幾十座州縣,部眾發展到近百萬,威震東南。
年末,起義軍攻入杭州,吸納的願意追隨農民越來越多。朝廷看叛軍勢大,終於坐不住了,皇帝宋徽宗讓童貫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總計十五萬,前去鎮壓起義。起義軍雖說達百萬之眾,人力佔優,但絕大多數都是普通平民,打仗實在是毫無章法,與規模龐大的正規軍作戰幾戰皆失利,損失慘重。次年,方臘被俘,而後被斬,起義失敗。
宋江起義大多數人對宋江的認識都是從《水滸傳》中得來,但《水滸傳》畢竟是施耐庵所撰寫的小說,與實際歷史有著不小的出入。
宋徽宗宣和元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十二月,徽宗納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今江蘇睢寧),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宋江起義起于山東,一路波及江蘇河北兩地,起義時間也有足足兩年,但起義軍的有生力量並沒有出現大幅度增長,主要還是以最初的三十幾號人為核心,一路看似高歌猛進但實際上並沒有遇到什麼有組織的抵抗,一直打到江蘇。
江蘇自古就是繁華富庶之地,不容起義軍佔領。宋徽宗立即命令海州知州張叔夜前去招降。張叔夜在得知宋江要攻打海州後,並沒有按照朝廷要求前去招降,而是選擇積極備戰,在他看來宋江等人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
戰鬥開始後,張叔夜派小股士兵將宋江起義軍引誘上岸,隨即以早已埋伏好的精兵進行圍攻,並放火燒了宋江船隻。宋江起義軍陷入重圍,進退不得,被迫向張叔夜投降。只一戰便大敗宋江軍隊,活捉宋江。
從人數規模來看方臘起義多達百萬,而宋江起義人數並未提及,想來不會太多;朝廷重視程度來看,方臘起義,朝廷派遣正規軍十五萬,宋江起義只是靠當地小股軍隊; 持續時間來看宋江起義時間要長上一些,但不得不說給了這麼久發育結果最後並沒有取得更大戰果,宋江起義還是要弱於方臘起義的。
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對於後世影響較大的原因還是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事實上它造成的影響遠小於方臘起義。
-
7 # 阿艮的沙灘
回答如下:
在歷史上的影響,方臘起義超過宋江起義,宋江起義的規模遠不能和方臘起義的規模相提並論。在明清及當今的民間知名度及影響力,宋江起義則遠遠超過方臘起義,特別是宋江個人形象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宋江起義宋江起義始於北宋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終於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跨時三年,最後被張叔夜鎮壓,起義失敗。
歷史記載如下: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今山東青州),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十二月,徽宗納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今江蘇睢寧),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方臘起義幾乎就在宋江起義的同時,方臘假託“得天符牒”, 利用摩尼教宗教理論,發動農民起義。方臘起義始於北宋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終於宣和三年(1121年8月)八月二十四日,跨兩年,實際持續不足一年,便即被童貫鎮壓,起義失敗,方臘被殺。
歷史記載如下: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舉行起義,聚眾百萬,攻佔六州五十二縣,方臘自稱“聖公”,年號“永樂”,設定官吏將帥,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宋徽宗派童貫統西北精兵十餘萬南下鎮壓起義。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義軍最後一個據點青溪梓桐洞被宋軍攻破,方臘父子等52名首領被俘。公元1121年8月,方臘被朝廷處死,起義失敗。
方臘起義與宋江起義對比表在民間影響中,方臘起義為什麼反而不如宋江起義,或者方臘反而不如宋江呢?宋江起義史載於《宋史·徽宗紀》、《宋史·張叔夜傳》、《宋史·侯蒙傳》,其演義化、故事化肇始於南宋編印的《宣和遺事》,明初出版的歷史演義小說《水滸傳》,將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及其個人形象定格並開始流傳。
隨後透過戲曲、說書的藝術加工,將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廣泛流傳於民間;及至電臺、影視的普及,隨著劉歡演唱的《好漢歌》傳遍大江南北,以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被列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更是多有相關精彩章節節選進課本教材,甚至有老師要求學生通讀《水滸傳》,在學生之間口口傳頌,代代相傳。
《水滸傳》還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國外很多國家流傳開來,如18世紀流傳到日本、北韓,北韓最早的小說之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小說《南總裡見八犬傳》的創作,都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19世紀,《水滸傳》又流傳到了歐美各國,出現了德語、法語、英語等譯本。
而方臘,很遺憾,很多人知道有方臘這個人和方臘起義這回事,大都是從小說《水滸傳》開始的,只是作為其中配角,搭《水滸傳》的便車,從而流傳於民間。
兩宋國祚320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
如果沒有《水滸傳》,宋江起義和歷史上眾多農民起義一樣,只專供歷史專家學習研究,將湮滅於歷史長河中,即便是同一時期的其他起義,如四川王小波起義、江南陳碩真起義,現如今又有多少人知曉?
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等許多歷史演義小說,就如讀金庸的武俠小說,要把它們當歷史真實事件來看,那就誤入歧途,貽笑大方了。
包括我們現在的許多自媒體,歷史解讀眾多,應該以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根本,不杜撰,不臆想,方能避免以訛傳訛。
以此為戒。
-
8 # 太史春秋
在北宋的歷史上,據史書的記載,方臘是有名的起義軍首領。而宋江在一些史書上的記載,充其量就是一夥流寇,甚至都稱不上正規的起義。因此方臘起義的規模及影響遠遠大於宋江。
一、方臘起義
在北宋末年,由於朝廷政體混亂,再加上對外戰爭中失敗求和等原因,導致國庫空虛,朝廷腐敗不堪。百姓的賦稅徭役也異常繁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史書上記載,方臘性情豪爽,再加上他出生貧苦,能代表廣大勞苦大眾的心聲,因此深得民心。
起初,方臘與歷史上其他農民起義首領一樣,採取教義信仰的方式吸收、發動勞苦大眾反抗腐敗墮落的朝廷。
公元1120年,方臘起義軍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屬地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幾乎佔據了東南的半壁江山,有力地破壞了北宋政權的穩固性。可以說,方臘是當時唯一能與朝廷對抗的農民起義政權。
公元1121年4月,方臘起義軍被北宋朝廷擊敗,包括方臘在內的三十多人被俘,最後被朝廷處決。
二、宋江
據《宋史》及《東都事略》的零星記載,宋江一夥只是一群四處流竄作案的流寇,幾乎談不上多大的規模。
他的起事及覆滅,史書上均無明確記載,足見其影響並不大。
但影響力不大的宋江為何如此有名?這完全得益於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或許正因為宋江是一夥流寇,所流竄作案的地方比較多,也就到處留下了零星的故事。
最後經說書人口口相傳,再由小說家藝術加工,搞出了與天罡地煞相對應的梁山泊108好漢,並塑造出了水泊梁山、聚義廳,演繹出了令生活在最底層勞苦大眾所快意恩仇的小說故事。
可以說方臘是有正史記載的、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民起義政權,而真實的宋江僅僅是一夥流寇,他的故事(包括最後宋江接受招安,受朝廷委派征討方臘等故事)都是小說情節。因此,相比較而言,當然是方臘的農民起義影響大! -
9 # 香茗史館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各地起義此起彼伏,而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然而,由於《水滸傳》的影響,大部分人對於宋江起義更為熟悉,甚至認為宋江起義的影響力要比方臘起義更大,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宋江起義: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北宋末年,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遂將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歸“公有”,對入湖捕魚、採藕、割蒲的百姓根據船隻大小收取重稅,並對違禁者以盜賊論處。然而,本就貧苦的百姓哪裡承受的起稅賦,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無著,對朝廷的不滿開始集聚到了極點。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正式宣告起義,並隨即率兵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後又轉戰於青、齊至濮州一帶,先後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接到起義的訊息,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議下,採取“赦過招降”之策,派人前往詔安,但並未成功,於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則避敵鋒芒,率起義軍自青州南下沂州,與官軍周旋一年有餘。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義軍攻取淮陽後,從沭陽乘船進抵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遣探馬探知義軍動向,在得知宋江以十餘條鉅舟直趨海濱後,遂招募精銳士兵一千餘人在近城處設伏,另派小股部隊踞海誘戰。
同年五月,宋江果然率兵登岸來攻,結果遭到張叔夜的伏擊,戰敗的同時,船隻也被焚燬,退路斷絕之下,宋江等人遂戰敗被俘,起義就此被鎮壓。宋江戰敗接受詔安之後,是否參與平定方臘起義的戰鬥,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論。
事實上,兩宋曾爆發過大大小小數百次農民起義,宋江起義其實只是其中規模和影響力較小的一次,其之所以為人所熟知,主要源於南宋的《宣和遺事》和明朝的《水滸傳》,而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其實是經過演義和虛構之後的。
方臘起義:宣和二年(1120年)至宣和四年(1122年)從政和元年(1111年)開始,東南地區便深受“花石綱”之害,老百姓深受剝削壓迫,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方臘則趁機暗中組織發展勢力。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軍發動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定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為標誌,建立農民政權。不到十天時間,義軍便發展至數萬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義軍在青溪縣息坑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隨後,乘勝進取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此後,又先後攻克睦州、壽昌、分水、桐廬、遂安、歙州、富陽、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與此同時,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陸行兒,婺州蘭溪縣朱言、吳邦,永康縣陳十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等紛紛領導當地農民參加起義。而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湖、常、秀等州農民,也“結集徒眾”,準備攻打州縣。
眼看起義規模越來越大,宋廷一面停運花石綱,並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意圖熄滅百姓怒火;另一面則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臘北伐失敗之後,宋軍包圍杭州,義軍歷經苦戰,終因糧盡援絕被迫撤出杭州。至四月,義軍形勢急轉直下,同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七萬餘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兒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押往汴京後被殺。方臘被俘之後,義軍各部仍然堅持抵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軍鎮壓下去。
如上所述,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雖然均持續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就規模和影響力來說,無疑方臘起義更為巨大。宋江起義雖然輻射範圍也較大,但始終沒能建立起穩固的根基,更像是流寇一般四處遊蕩,結果最終被地方部隊剿滅;而方臘起義最鼎盛時期,則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對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脅,以至於朝廷不得不抽調十五萬大軍前往平叛。
-
10 # 我們以史為師
宋江起義: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遂將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歸“公有”,對入湖捕魚、採藕、割蒲的百姓根據船隻大小收取重稅,並對違禁者以盜賊論處。然而,本就貧苦的百姓哪裡承受的起稅賦,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無著,對朝廷的不滿開始集聚到了極點。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正式宣告起義,並隨即率兵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後又轉戰於青、齊至濮州一帶,先後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接到起義的訊息,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議下,採取“赦過招降”之策,派人前往詔安,但並未成功,於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則避敵鋒芒,率起義軍自青州南下沂州,與官軍周旋一年有餘。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義軍攻取淮陽後,從沭陽乘船進抵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遣探馬探知義軍動向,在得知宋江以十餘條鉅舟直趨海濱後,遂招募精銳士兵一千餘人在近城處設伏,另派小股部隊踞海誘戰。
同年五月,宋江果然率兵登岸來攻,結果遭到張叔夜的伏擊,戰敗的同時,船隻也被焚燬,退路斷絕之下,宋江等人遂戰敗被俘,起義就此被鎮壓。宋江戰敗接受詔安之後,是否參與平定方臘起義的戰鬥,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論。
事實上,兩宋曾爆發過大大小小數百次農民起義,宋江起義其實只是其中規模和影響力較小的一次,其之所以為人所熟知,主要源於南宋的《宣和遺事》和明朝的《水滸傳》,而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其實是經過演義和虛構之後的。
方臘起義:宣和二年(1120年)至宣和四年(1122年)
從政和元年(1111年)開始,東南地區便深受“花石綱”之害,老百姓深受剝削壓迫,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方臘則趁機暗中組織發展勢力。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軍發動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定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為標誌,建立農民政權。不到十天時間,義軍便發展至數萬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義軍在青溪縣息坑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隨後,乘勝進取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此後,又先後攻克睦州、壽昌、分水、桐廬、遂安、歙州、富陽、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與此同時,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陸行兒,婺州蘭溪縣朱言、吳邦,永康縣陳十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等紛紛領導當地農民參加起義。而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湖、常、秀等州農民,也“結集徒眾”,準備攻打州縣。
眼看起義規模越來越大,宋廷一面停運花石綱,並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意圖熄滅百姓怒火;另一面則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臘北伐失敗之後,宋軍包圍杭州,義軍歷經苦戰,終因糧盡援絕被迫撤出杭州。至四月,義軍形勢急轉直下,同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七萬餘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兒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押往汴京後被殺。方臘被俘之後,義軍各部仍然堅持抵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軍鎮壓下去。
如上所述,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雖然均持續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就規模和影響力來說,無疑方臘起義更為巨大。宋江起義雖然輻射範圍也較大,但始終沒能建立起穩固的根基,更像是流寇一般四處遊蕩,結果最終被地方部隊剿滅;而方臘起義最鼎盛時期,則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對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脅,以至於朝廷不得不抽調十五萬大軍前往平叛。
-
11 # 春秋奮羽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在北宋末年的時候,因為朝政的腐敗導致民不聊生,每個地方的起義也開始了,在這其中對我們來說最熟悉的便是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了。因為好多人都看過水滸傳,所以大部分人都覺得宋江起義是更熟悉的,都以為方臘起義的影響力不如宋江起義的影響力大。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宋江起義是在宣和元年(1119年)到宣和三年(1121年):在北宋末年的時候,財政困難挺大,朝廷為了解決這一困難,逐漸地把梁山伯的水域全部收為“公有”的了,這一水域一共有八百里。對於下水捕魚,割蒲的老百姓,會根據他們的船隻的大小來收取費用,要是有不願意交稅的就會按盜賊論處。然而,百姓本來就很貧窮承受不起交稅的壓力,靠水吃水的百姓的生活沒有了希望,所以他們對朝廷很是不滿意,就開始集聚到了爆發點。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開始招募義軍,佔據了梁山伯,正式的開始了起義,並且立即就帶兵打仗了,他們先後攻了十餘城左右,懲治了那些不務正業得貪官,殺富濟貧,他們的聲勢日益的增長。在宣和三年五月的時候,因為宋江帶兵攻擊了海濱遭到了伏擊,最後失敗了,他們的船隻也都被燒燬了,導致他們沒有了一點退路,最後都被抓住了,從此起義也被鎮壓了。
事實上,曾經兩宋大大小小加起來有過數百次的農民起義,而宋江起義只是在裡邊規模比較小的,影響力比較小的一次了。為啥會有這麼多人知道宋江起義,是因為明朝的《水滸傳》和南宋的《宣和遺事》。被我們所知道的宋江起義,其實是透過演義和虛構出來的。
方臘起義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到宣和四年(1122年):從政和元年(1111年)開始,東南地區的百姓就遭到了“花石綱”的傷害,因為老百姓久久的被剝削被壓迫,所以他們心裡不服,反抗情緒也越來越高,方臘則趁這個機會背地裡組織發展他的勢力。在宣和二年十月初九的時候,方臘假裝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老百姓發動了起義,稱自己為聖公,建元永樂,他還設定了將帥,以他們的頭巾分辨等級,頭巾顏色不一樣等級也不一樣,還建立了農民政權。沒到十天的時間,義軍得人數就有了數萬人。
慢慢的起義得規模越來越大,所以宋廷停運了花石綱,還罷了官職,想讓百姓的怒火減少一點。還派了各路撫使去鎮壓起義。宣和三年二月,宋軍包圍了杭州,義軍苦苦地戰鬥著,最後因為沒了糧食只能被迫撤出了杭州,這是在方臘北伐失敗後發生的事情。到了四月義軍得處境一直往下滑,在同月的二十四日,宋軍發動攻擊,導致義軍得七萬多人都壯烈犧牲了。方臘被抓之後,義軍得各個部分仍然在奮戰,直到宣和四年三月的時候,宋軍才能把義軍完全的壓下去。
綜上所述,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都差不多堅持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在影響力和規模上來說,毫無疑問的方臘起義是更巨大的。雖然宋江起義的範圍比較廣,但自始至終都沒能有個穩固的根基,就像那流寇一樣四處遊蕩的,最終結果都是被剿滅了。而方臘起義就不一樣了,在起義最高時期的時候還建立了政權,這對宋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因此朝廷只能抽調十五萬大軍前去平叛。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
12 # 5525925177285
當屬方臘,雖水滸中對方臘介紹少,他是真英雄,宋江只不過是投降者的一種,其下場說明它是一個沒有雄心的敗家子。
-
13 # 張傑談史
真正的歷史上,當然是方臘起義影響力遠大於宋江起義,這兩者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宋江起義發生之後,很快被地方政府知道,張叔夜就過來把宋江給剿滅了。
但是方臘起義,那可是在現在浙江、安徽、江西交界的數個州縣活躍,逼得宋朝政府觸動大軍,連童貫都出馬,花了不少精力才徹底剿滅的。
從宋朝政府的處理方式的不同,其實我們就可以看出,哪個影響大了。
實際上,宋江起義壓根就沒有什麼意識形態作為支撐,而方臘這邊則利用了民間流傳的吃菜事魔教作為意識形態,一時間吸引了很多人參與。我們知道,思想這東西很厲害,宋江沒用,方臘使用了,不久很清楚了麼!
-
14 # 明記歷史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各地起義此起彼伏,而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然而,由於《水滸傳》的影響,大部分人對於宋江起義更為熟悉,甚至認為宋江起義的影響力要比方臘起義更大,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宋江起義: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遂將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歸“公有”,對入湖捕魚、採藕、割蒲的百姓根據船隻大小收取重稅,並對違禁者以盜賊論處。然而,本就貧苦的百姓哪裡承受的起稅賦,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無著,對朝廷的不滿開始集聚到了極點。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正式宣告起義,並隨即率兵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後又轉戰於青、齊至濮州一帶,先後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接到起義的訊息,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議下,採取“赦過招降”之策,派人前往詔安,但並未成功,於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則避敵鋒芒,率起義軍自青州南下沂州,與官軍周旋一年有餘。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義軍攻取淮陽後,從沭陽乘船進抵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遣探馬探知義軍動向,在得知宋江以十餘條鉅舟直趨海濱後,遂招募精銳士兵一千餘人在近城處設伏,另派小股部隊踞海誘戰。
同年五月,宋江果然率兵登岸來攻,結果遭到張叔夜的伏擊,戰敗的同時,船隻也被焚燬,退路斷絕之下,宋江等人遂戰敗被俘,起義就此被鎮壓。宋江戰敗接受詔安之後,是否參與平定方臘起義的戰鬥,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論。
事實上,兩宋曾爆發過大大小小數百次農民起義,宋江起義其實只是其中規模和影響力較小的一次,其之所以為人所熟知,主要源於南宋的《宣和遺事》和明朝的《水滸傳》,而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其實是經過演義和虛構之後的。
方臘起義:宣和二年(1120年)至宣和四年(1122年)
從政和元年(1111年)開始,東南地區便深受“花石綱”之害,老百姓深受剝削壓迫,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方臘則趁機暗中組織發展勢力。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軍發動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定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為標誌,建立農民政權。不到十天時間,義軍便發展至數萬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義軍在青溪縣息坑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隨後,乘勝進取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此後,又先後攻克睦州、壽昌、分水、桐廬、遂安、歙州、富陽、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與此同時,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陸行兒,婺州蘭溪縣朱言、吳邦,永康縣陳十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等紛紛領導當地農民參加起義。而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湖、常、秀等州農民,也“結集徒眾”,準備攻打州縣。
眼看起義規模越來越大,宋廷一面停運花石綱,並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意圖熄滅百姓怒火;另一面則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臘北伐失敗之後,宋軍包圍杭州,義軍歷經苦戰,終因糧盡援絕被迫撤出杭州。至四月,義軍形勢急轉直下,同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七萬餘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兒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押往汴京後被殺。方臘被俘之後,義軍各部仍然堅持抵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軍鎮壓下去。
如上所述,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雖然均持續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就規模和影響力來說,無疑方臘起義更為巨大。宋江起義雖然輻射範圍也較大,但始終沒能建立起穩固的根基,更像是流寇一般四處遊蕩,結果最終被地方部隊剿滅;而方臘起義最鼎盛時期,則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對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脅,以至於朝廷不得不抽調十五萬大軍前往平叛。
相關搜尋北宋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各地起義此起彼伏,而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然而,由於《水滸傳》的影響,大部分人對於宋江起義更為熟悉,甚至認為宋江起義的影響力要比方臘起義更大,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宋江起義: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遂將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歸“公有”,對入湖捕魚、採藕、割蒲的百姓根據船隻大小收取重稅,並對違禁者以盜賊論處。然而,本就貧苦的百姓哪裡承受的起稅賦,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無著,對朝廷的不滿開始集聚到了極點。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正式宣告起義,並隨即率兵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後又轉戰於青、齊至濮州一帶,先後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接到起義的訊息,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議下,採取“赦過招降”之策,派人前往詔安,但並未成功,於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則避敵鋒芒,率起義軍自青州南下沂州,與官軍周旋一年有餘。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義軍攻取淮陽後,從沭陽乘船進抵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遣探馬探知義軍動向,在得知宋江以十餘條鉅舟直趨海濱後,遂招募精銳士兵一千餘人在近城處設伏,另派小股部隊踞海誘戰。
同年五月,宋江果然率兵登岸來攻,結果遭到張叔夜的伏擊,戰敗的同時,船隻也被焚燬,退路斷絕之下,宋江等人遂戰敗被俘,起義就此被鎮壓。宋江戰敗接受詔安之後,是否參與平定方臘起義的戰鬥,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論。
事實上,兩宋曾爆發過大大小小數百次農民起義,宋江起義其實只是其中規模和影響力較小的一次,其之所以為人所熟知,主要源於南宋的《宣和遺事》和明朝的《水滸傳》,而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其實是經過演義和虛構之後的。
方臘起義:宣和二年(1120年)至宣和四年(1122年)
從政和元年(1111年)開始,東南地區便深受“花石綱”之害,老百姓深受剝削壓迫,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方臘則趁機暗中組織發展勢力。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軍發動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定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為標誌,建立農民政權。不到十天時間,義軍便發展至數萬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義軍在青溪縣息坑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隨後,乘勝進取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此後,又先後攻克睦州、壽昌、分水、桐廬、遂安、歙州、富陽、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與此同時,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陸行兒,婺州蘭溪縣朱言、吳邦,永康縣陳十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等紛紛領導當地農民參加起義。而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湖、常、秀等州農民,也“結集徒眾”,準備攻打州縣。
眼看起義規模越來越大,宋廷一面停運花石綱,並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意圖熄滅百姓怒火;另一面則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臘北伐失敗之後,宋軍包圍杭州,義軍歷經苦戰,終因糧盡援絕被迫撤出杭州。至四月,義軍形勢急轉直下,同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七萬餘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兒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押往汴京後被殺。方臘被俘之後,義軍各部仍然堅持抵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軍鎮壓下去。
如上所述,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雖然均持續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就規模和影響力來說,無疑方臘起義更為巨大。宋江起義雖然輻射範圍也較大,但始終沒能建立起穩固的根基,更像是流寇一般四處遊蕩,結果最終被地方部隊剿滅;而方臘起義最鼎盛時期,則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對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脅,以至於朝廷不得不抽調十五萬大軍前往平叛。
相關搜尋北宋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各地起義此起彼伏,而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然而,由於《水滸傳》的影響,大部分人對於宋江起義更為熟悉,甚至認為宋江起義的影響力要比方臘起義更大,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宋江起義: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遂將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歸“公有”,對入湖捕魚、採藕、割蒲的百姓根據船隻大小收取重稅,並對違禁者以盜賊論處。然而,本就貧苦的百姓哪裡承受的起稅賦,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無著,對朝廷的不滿開始集聚到了極點。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正式宣告起義,並隨即率兵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後又轉戰於青、齊至濮州一帶,先後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接到起義的訊息,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議下,採取“赦過招降”之策,派人前往詔安,但並未成功,於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則避敵鋒芒,率起義軍自青州南下沂州,與官軍周旋一年有餘。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義軍攻取淮陽後,從沭陽乘船進抵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遣探馬探知義軍動向,在得知宋江以十餘條鉅舟直趨海濱後,遂招募精銳士兵一千餘人在近城處設伏,另派小股部隊踞海誘戰。
同年五月,宋江果然率兵登岸來攻,結果遭到張叔夜的伏擊,戰敗的同時,船隻也被焚燬,退路斷絕之下,宋江等人遂戰敗被俘,起義就此被鎮壓。宋江戰敗接受詔安之後,是否參與平定方臘起義的戰鬥,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論。
事實上,兩宋曾爆發過大大小小數百次農民起義,宋江起義其實只是其中規模和影響力較小的一次,其之所以為人所熟知,主要源於南宋的《宣和遺事》和明朝的《水滸傳》,而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其實是經過演義和虛構之後的。
方臘起義:宣和二年(1120年)至宣和四年(1122年)
從政和元年(1111年)開始,東南地區便深受“花石綱”之害,老百姓深受剝削壓迫,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方臘則趁機暗中組織發展勢力。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軍發動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定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為標誌,建立農民政權。不到十天時間,義軍便發展至數萬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義軍在青溪縣息坑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隨後,乘勝進取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此後,又先後攻克睦州、壽昌、分水、桐廬、遂安、歙州、富陽、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與此同時,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陸行兒,婺州蘭溪縣朱言、吳邦,永康縣陳十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等紛紛領導當地農民參加起義。而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湖、常、秀等州農民,也“結集徒眾”,準備攻打州縣。
眼看起義規模越來越大,宋廷一面停運花石綱,並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意圖熄滅百姓怒火;另一面則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臘北伐失敗之後,宋軍包圍杭州,義軍歷經苦戰,終因糧盡援絕被迫撤出杭州。至四月,義軍形勢急轉直下,同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七萬餘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兒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押往汴京後被殺。方臘被俘之後,義軍各部仍然堅持抵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軍鎮壓下去。
如上所述,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雖然均持續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就規模和影響力來說,無疑方臘起義更為巨大。宋江起義雖然輻射範圍也較大,但始終沒能建立起穩固的根基,更像是流寇一般四處遊蕩,結果最終被地方部隊剿滅;而方臘起義最鼎盛時期,則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對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脅,以至於朝廷不得不抽調十五萬大軍前往平叛。
-
15 # 汐於子
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的,
《宋史》記載: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都發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間,二人幾乎是同時起義,與《水滸傳》所述不同的是宋江並非刀筆小吏出身,而是貨真價實的“漁民”。
他本在梁山泊打漁為生,後因朝廷將梁山泊“公有化”而失去謀生的手段,無奈之下他鋌而走險,帶著其他三十五個漁民落草梁山,劫掠過往官兵,這時的宋江還算不上起義軍首領,頂多能算土匪頭目。
宋江成為流寇以後銳不可當,千里轉戰山東、河北一帶,連續攻陷十多座縣城,部隊擴大到萬餘人。北宋地方廂軍不是對手,而數萬禁軍圍追堵截卻始終攔不住宋江主力。
不過,宋江畢竟是流寇沒有根據地,作戰只能勝利不能失敗。轉戰月3年後,宋江在山東臨沂和官兵打了持久戰,最終沒有攻下臨沂縣城,大大傷了元氣,只能向江蘇突圍。
最終和小說一樣被收收編了。
方臘要比宋江厲害的多,主要他有宗教作為法寶。方臘是摩尼教的一個宗教領袖。因為朝廷的四處搜刮、敲詐平民。他收攏大量的教徒,短短10天,就有數萬民眾參加部隊,2個月就攻下杭州,兵力增加到30萬。
方臘鼎盛時期已經佔據浙江大部分、還有江蘇、江西、安徽各一部,建立了割據政權。
可以說一個只不過是江湖草寇,一個是的形成了政權的起義軍,完全不一樣。
回覆列表
方臘起義遠比宋江起義規模大!
宋江起義因有《水滸傳》的渲染,幾乎家喻戶曉。其確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記載,大約在政和末年;活動地區相當廣泛,北到京東河北,南到兩淮的楚州、海州、淮陽軍,“州縣大震,吏多避匿”。史稱“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奪取了官軍鉅艦十數艘,但最後中了知州張叔夜設下的埋伏,副帥被俘,無復鬥志,便接受招降。當年六月,隨童貫南下鎮壓方臘。宋江起義有史可案的情況,大概如此。關於這次起義,宋元之際已有《宣和遺事》加以描寫,雖不無歷史的影子,但畢竟小說家言,不能完全徵信。至於《水滸傳》,更是藝術虛構。
有兩個問題有必要說明一下。其一,起義是否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梁山泊一向是“盜賊”的淵藪。元祐元年(1086年)前後,有個叫黃麻胡的在這裡鬧事。蒲宗孟出知鄆州,禁止當地人出入水泊,絕其糧食以迫使這些小聚者散夥。但崇寧以後,這裡又成漁者盜窟。《夷堅志·蔡侍郎》說,蔡居厚知鄆州時,有“梁山泊賊”五百人投降,都被他殺了。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年)由鄆州卸任的,殺降還早於這年,有人認為他殺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據似乎不足,因為宋江受招安是在其後。從宋江在短短几年中橫行河北、京東、淮南,似乎是流動作戰為主,當時史料稱宋江為“淮南盜”,也證明他們沒有以梁山泊為“大本營”。但從宋江軍隊在海州奪取官軍戰艦進行水戰來看,他們完全可能在梁山泊活動過,這在地方誌和口傳史料裡還留有痕跡。但未必如《水滸傳》描寫的以方圓八百里水泊作為梁山好漢的根據地。
其二,宋將是否受招安打方臘。毛澤東在評《水滸》時說“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引得文史學界爭辯不休。但李若水《忠愍集》有《捕盜偶成》詩說:“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留下了宋江受招安的鐵證。至於宋江參與鎮壓方臘,《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和《皇宋十朝綱要》等權威史料都有確鑿記載,也是無可否認的。大概就在鎮壓方臘以後返師時,武將折可存奉御筆討捕“草寇”宋江,落得個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接著說方臘起義。花石綱之役不僅把廣大農民逼上絕路,連許多中小地主也瀕臨破產。方臘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的漆園主(有人說他是僱農,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壓榨的物件。於是他以誅朱勔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殺牛酹酒,在漆園誓師起義。
方臘起義的規模遠較宋江為大,童貫在鎮壓過程中殘殺的起義將士和平民不下二百萬。這次起義,方臘登高一呼,兩浙應者雲集,除了花石綱之役的騷擾,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方臘以摩尼教組織和發動民眾。這種秘密宗教的參加者不喝酒,不吃葷,互相以財相助,很受貧苦民眾的歡迎。方臘故意把《金剛經》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讀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來引導民眾認識現實世界的不平等,積聚起義的力量。
這時,兩浙飽受盤剝壓迫的各階層人民就如一堆乾柴,一經點燃就成燎原之勢,數日之內,起義軍就從千餘人發展到十萬之眾。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署官命將。不到三個月,起義軍分路出擊,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東)、歙州(治今安徽歙縣)、杭州、婺州(治今浙江金華)、衢州(治今浙江衢縣)何處州(治今浙江麗水)等六州五十二縣。
東南重鎮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為震驚。徽宗被迫下罪己詔,撤銷造作局,廢除花石綱,宣佈免除起義地區三年田賦,以收拾人心,瓦解其鬥志。與此同時,徽宗命童貫急調西北十五萬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義軍首領方七佛率兵六萬進攻秀州(今浙江嘉興),官軍固守頑抗,童貫手下大將王稟率大軍趕到,成兩面夾攻之勢,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守杭州。官軍重兵壓境,起義軍的地盤日漸縮小,次月,杭州也終告失守,方臘只得率餘部二十餘萬死守清溪幫源洞。四月,起義軍終於被官軍與地主武裝聯手攻破,幫源洞慘遭血洗,方臘也被宋將韓世忠俘獲,八月押赴開封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