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讓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
7
回覆列表
  • 1 # 佛系育兒先育己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在考慮時間的問題時候,首先做到自律。在規定時間內,做成要求自己的任務,不拖沓。在孩子面前樹立起正確的時間觀念,進而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建議一:物質準備營造氛圍

      家中要買一個計時器,時鐘擺設在房間明顯的位置或孩子的房間,樹立孩子的時間觀念。要在家中明顯的位置設立一個提示牌,把孩子自己的承諾或家長對他的要求明確寫出。及時提示,不斷強化要求,還可以利用提示牌把孩子的表現及時反饋。

    建議二:生活入手 教會方法

    孩子動作慢一定會表現在學習、生活中。孩子動作慢或自理能力差與家長有直接的關係。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度關注、關心,能代勞的一定幫忙,造成孩子的懶惰、無序,以至於動手能力差、做事動作慢也是自然。要想改變應從孩子與家長雙方入手。首先家長在思想上重視,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樹立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識,引導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自信與成功。其次,要幫助孩子在生活中找一個簡單易做的事情,並教給孩子做事的方法,放手讓孩子大膽實踐,引導孩子加快速度、做事有序。

    建議三:制定計劃培養責任

    樹立孩子的責任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定出計劃及規定出完成任務的時間。孩子做事慢的原因有許多,關鍵在孩子自身。這樣長此以往,孩子無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後果更加不可想象。

  • 2 # 悅雨育兒

    我不知道我的方法對不對,首先我會告訴他我們有的時間,比如說我們晚飯後還有兩小時睡覺了,然後讓他來安排這兩小時,基本上可以安排三到四件事,他會安排讀書、玩玩具等等,基本每件事安排半小時左右,快到時間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寶貝時間要到了,等真正時間到了他就會很容易幹下一件事,如果真的沒玩夠,他會自己和我說媽媽我可不可以把看什麼的時間替換了,我一般會允許,除了看電視,必須半小時以內,這樣每天基本上時間都排的滿滿的。

  • 3 # 遊學驛站

    1、教孩子做好時間管理,最起碼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再現,他可能會繼承父母們的優點,但更多的會放大父母身上的缺點,所以作為父母作為家長,首先自己要有自己的時間管理概念,或者說要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引導或示範。

    2、教孩子時間管理,最切忌說教

    現在的孩子們獲得資訊的能力都很強,很多所謂的雞湯教條孩子們也略有掌握的,如果只是拿出那些教條的東西來教他們,往往是適得其反。

    3、時間管理是工具,是方法,透過訓練可以掌握的更好

    不要從純理念上告訴孩子什麼是時間管理,而是要從具體使用上教會孩子如何做。如果是從一個生動的案例或者親子共同制訂時間管理方案最好不過了。比如筆者曾經就孩子玩電腦這個事情上做過一個時間管理,我和他約定每天完成作業後可以玩半個小時電腦,也可以兩天的半小時放在一起玩一個小時,但這是極限了,同時與他約定,我不去做嚴格的控制檢查你是否按這個時間去做了,但我抽查,一經發現我將取消你後續一天或者後續一次玩電腦的資格。孩子明確了界限,果然很好的管理好了自己玩電腦的時間,以此類推,他的作業效率和完成作業的時間也就很好的建立起來了。

    4、時間管理的重點還在於高效

    有的孩子很會“管理”時間,他的時間是如何管理的呢?週一至週五上學的日子,他每天放學後,把自己做作業的時間對應著父母回家、做飯、吃飯的時間來安排,很零散,看上去還很忙,週六週日更甚至他把做作業的時間分散在兩天的時間裡,排得每個半天都在做作業。其實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卻是一個典型的效率低下的案例,究其原因,原來他的父母有給他佈置額外作業的習慣,他為了逃避多做作業,所以把作業與時間全打零散了,這也從而導致了學習效率的低下還有不良學習習慣的出現。所以,教會孩子時間管理,更關鍵的是教會孩子高效。

    綜上所述,教會孩子時間管理,其實是教給孩子技能方法,這不是知識,不需要死記硬背,而是需要孩子去實踐去總結,從而找出最適合自己學習生活的時間管理方案來!

  • 4 # 萌萌視覺筆記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己是否做好了時間管理呢?可以先試試記錄自己的時間。

    就拿我自己為例,時間日誌真的是認識自我的一個工具。記錄時間日誌,我大概是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茫然期。

    記得我最開始做時間日誌的時候,本來是打算每天晚上整體來做記錄,但是當我坐在寫字檯前回憶一天的行程時,居然大腦一片空白。

    我都做了什麼?擠了半天就寫出了一句:午飯,下午開了一小時的工作會議,回家晚飯。這連流水賬都算不上,寫完後整個人完全是蒙的。

    於是我趕緊轉換了方法,每做完一件事情,就馬上去做記錄。

    這時我便進入了第二個階段,摸索期。

    我是這樣記錄的:

    10:00-11:30 寫專案方案

    15:00-16:00 開會

    17:00-17:30 回客戶郵件

    ......

    這樣記了幾天,做過的事情都很清晰,並且一目瞭然。

    但當我仔細觀察時,還是生出了很多的疑問。

    雖然記錄的時間段變多了,卻還有大量時間段是空白的,比如早上7:00-10:00點期間,我好像就是在趕路,沒什麼可記的。16:00-17:00的時候我究竟做了什麼?為什麼沒有記錄?晚上的其他時間我又幹嘛了?等等。

    於是我進入了第三個階段:觀察期

    我開始留心觀察自己在那些空白時間段到底做了什麼。

    我發現我早上總是起的晚,所以沒有時間吃早餐就去趕車上班了,9點到了公司跟同事聊會天嘻嘻哈哈,再看看郵件轉眼也就到了10點。

    週末的時間就更別提了,上午在睡覺,起來發呆晃悠一會兒,再玩會手機就到了下午,看看電視天也就黑了。

    時間日誌讓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自己,原來我的那些忙碌都是表面的,雖然總在加班,但我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時間真是少之又少。哪還有時間去學習充盈自己呢?

    時間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溜走了。

    所以,別再抱怨自己沒有時間,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大把的時間。

    記錄時間日誌,能夠讓你看清自己,瞭解到你究竟把最寶貴的注意力都花費在了那些事情上,真正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

    然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記得看過一個TED演講,講者最近在做一個時間記錄的專案,觀察那些非常繁忙的女性一千零一天的生活。

    這些女性都有繁忙的工作,有些是自己創業,有些要照顧孩子,或許還要照顧老人,總之都非常忙。

    她發現其中的一個記錄很特別,這位女士忙了一天晚上回家,發現家中的熱水器壞掉了,結果她的地下室被淹得一塌糊塗,簡直是災難。於是她找管工,清理雜物及地毯……每天處理一些,持續了一週才算恢復。

    記錄上顯示,她這一週總共花費了7小時的時間。

    7小時,如果在這一週的開始你去問她:“你能擠出7小時的時間去健身房嗎?你能擠出7小時的時間去學跳舞嗎?”她肯定會說:“不行,你看不出我有多忙嗎?”

    可是當她家的地下室被淹,她不得不緊急處理,就擠出了這7小時的時間。

    這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我們雖然無法創造出更多的時間,但我們可以選擇用時間來做什麼,我們可以選擇把注意力放在哪些重要的事情上。

    對待重要的事情,我們可以像對待家裡地下室被淹這種事情一樣,把它排在我們的日程當中。

    我們做的每件事情,花的每一分鐘都是我們的選擇。

    所以你完全可以把那些你時間日誌中毫無營養的時間段,花費在你喜歡的事情上,花費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我們有能力讓人生充滿有價值的事情。

    現在,你是不是已經準備好做自己的時間日誌了呢?

    很簡單,只要一支筆和一個本子就好。記錄下你什麼時間段做了什麼事情。用一週的時間觀察下自己,然後逐步調整。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記錄時間的本子,有些人比較習慣用excel表格或者記錄時間的APP,這些都是很好的工具。使用哪個方法因人而異,關鍵是要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 5 # 和孩子自然生長

    曾聽到過一個小朋友的趣事兒,說,媽媽準備帶寶寶出去玩了,由於跟人約定的時間就快到了,媽媽有些著急,就跟寶寶說,寶貝,我們要抓緊時間,要不然來不及了,寶寶立刻把雙手攥得緊緊的,媽媽一看撲哧一下子就樂了,抓的很緊哇,哈哈哈。說這個故事就是說時間對於寶Bora說是個抽象概念,他不明白時間抓緊時間到底是要做什麼,所以爸爸媽媽對於低齡寶Bora說,就需要把時間的概念具體化,讓孩子知道他要面對的是怎樣的一件事。比如跟寶寶約定看電視的時間,可以準備一個沙漏,10分鐘、15分鐘、20分鐘,根據家長的接受程度可以選擇不同時間的沙漏,約定好當沙子漏完就要關掉電視,一般情況下寶寶都比較容易接受和遵守這種時間規則。

  • 6 # 全陪媽媽Miya

    最近結合番茄工作法,製作的24小時時間表,試圖讓孩子自己管理好時間,效果不錯。

    首先,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張大表,將一天的時間是如何分配的,分析一下。

    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可以對自己每天都做了什麼,用了多長時間,有一個大的概念,不至於在準備開始學習的時候,跟你糾結“還想再玩一會兒”,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已經玩了多長時間了。可以心滿意足的去學習。

    第二,25分鐘學習法

    將學習時間拆分,30分鐘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學習25分鐘,休息5分鐘。

    用這種方法幫助孩子在單位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同時,也可以慢慢對時間形成概念,自己掌握時間,安排好時間。

    可以試試。

  • 7 # 智慧正面管教

    可以跟孩子玩一個時間儲存罐,比如:約定好起床穿衣5分鐘,刷牙洗臉5分鐘,吃飯15分鐘,親子游戲時間30分鐘,作業30分鐘,如果超出時間就需要借下一項的時間,比如吃飯延遲了5分鐘,那麼玩的時間就需要減5分鐘。如果多出時間就可以儲存劃到下一項或者他喜歡的專案裡面。比如:提前10分鐘完成作業,就可以寫上紙條存到時間儲存罐裡,親子游戲就可以從裡面取出一些時間來。這樣既可以增加趣味性,也可以鍛鍊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 8 # 積木育兒

    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有許多寶寶表現出拖沓的行為,比如家長讓孩子去刷牙,孩子一定要一拖再拖,拖到最後不得不去做才去做某件事。當孩子年齡足夠大,並且執行力、自控力都有所發展的時候,可以使用表格計劃等方法慢慢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那麼當孩子年齡較小,對時間觀念不敏感,並且自制力也較弱的時候該怎麼引導呢?下面給您一些建議。

    第一、尋找原因

    許多孩子不喜歡做某些事、拖沓,都是有原因的,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抗拒某件事情,家長首先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溝通,究竟是什麼地方會讓孩子不舒服,導致孩子不願意做這件事情。比如家長讓孩子收拾玩具,孩子磨磨蹭蹭把一個玩具放進箱子,又開始玩玩具或者做別的事情,那麼家長應該思考,是不是因為孩子還沒有玩夠,或者每次收拾好玩具就是要睡覺了,孩子還不想睡覺,所以在拖慢收拾玩具的時間,還是孩子本身個性比較慢性子;不喜歡去刷牙的孩子是不是因為牙膏或者牙刷不合適,是不是因為電視節目還沒有結束?和孩子一起找到原因,明晰了問題的源頭,才能“對症下藥”。

    第二、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孩子們不願做的事情往往是家長常常催促孩子去做的,孩子本來有一點抗拒,家長這麼一催,牴觸的心理就更強了。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慢慢建立一種自主感,能夠控制自己的感受,這種自主感與自信、獨立的品質建立密切相關,家長的監督有時不利於自主感的發展,比如孩子知道上幼兒園就要自己快速地穿衣服、鞋子,但是在家裡的時候就是不著急,家長就開始催。家長們比較好的做法是,跟孩子協商,我們四點的時候要出門,分針,就是那個長長的指標,等它走到12的時候我們就出發,好嗎?提前跟孩子說好,那麼即使孩子玩到59分半,只要孩子能在四點出門,家長就不應該再多幹涉,因為這說明孩子有時間意識,拖沓的行為可能僅僅是偶爾行為,不小心被家長強化了才變成日常行為,例如奶奶每天都催著去睡覺,孩子可能會產生習慣,反正奶奶會催我,那我就放心看電視。但如果和孩子約好四點出門,孩子沒有做到,那麼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些規則,如果約好時間沒有完成,或者該自己做的事情讓父母幫忙完成,就要接受一定的“懲罰”,比如,因為你沒有準時出門,所以平常可以在遊樂場玩40分鐘,今天只能玩半小時。

    這種做法實質上是一種“放權”,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家長應該是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輔助孩子,而不是家長替孩子包辦,不能一方面不給孩子訓練的機會,一方面又要求孩子自己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並且替孩子著急也沒有用,許多事情只能孩子自己做,如果家長能改變心態,也就不那麼著急了。

    第三、合理利用工具

    孩子小的時候對時間往往沒有明確的理解,因為時間是抽象的概念,對於孩子而言比較難,還看不懂鐘錶,家長可以藉助一些工具將時間概念直觀化和具體話,比如買不同時長的沙漏,當沙漏裡的沙子全都掉下去時,我們就要關掉電視去吃飯,這樣能給孩子一個緩衝,也能讓孩子對過了多久、還有多久有一個概念。或者是一個可以設定時間的卡通小鬧鐘,這樣能夠很好地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有助於孩子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 9 # 苗媽說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認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人在談教孩子時間管理的時候,一上來就是給方法和工具,苗媽認為教會孩子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應該是幫助孩子建立起時間管理的概念。具體說來就是一句話,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不要小看了“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這個觀念。偉大的道理說出來簡單,做起來卻難。很多成人當然懂這個道理,但是落實到自己頭上,往往就亂套。比如該休息的時候還在熬夜,讀書階段沉迷遊戲或者戀愛感覺中,等真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又被工作纏身變單身狗。“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很多成年人未必能做到很好。

    我們之所以要給孩子談時間管理,就是因為時間管理的作用會延續到成人之後。那回過頭來看,怎麼給孩子做時間管理呢?怎麼幫助他們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呢?

    首先當然是讓孩子有基本的時間常識。讓孩子知道一天有24個小時,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月有30天左右,一年有12個月,有365天。一天有早中晚,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等等。在平時的閒聊中,自然讓孩子有了這些常識,他也會體會到時間的更迭與流逝。

    其次,以天為單位,建立起“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的概念。最基本的4項就是: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耍的時候玩耍。是不是又聽著像“廢話”?哈哈,苗媽負責任地跟您說,很多孩子沒法嚴格做好這四項的。他們常常是該吃飯的時候想玩遊戲,該睡覺的時候肚子又餓了,玩的時候想著作業沒做,做作業的收呢又惦記著玩。這樣混亂的時間觀念,等到成年了,就會不自律,就會做事沒條理眉毛鬍子一把抓,就會成重度拖延癌患者。而家長需要做的是,從旁督促孩子每天做好這四件事情,不能心慈手軟。

  • 10 # 溫全燕

    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1.首先要讓孩子有時間概念

    小一點的孩子可透過DIY鐘錶(淘寶有賣)認識時間。

    2.在生活中,有意識滲透時間觀念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可以從年月日開始,再到昨天,今天,明天,上午,下午的觀念。

    進入小學後,開始學習如何認識時間,這時是認識鐘錶的好時機。

    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在生活中和孩子無論做那個活動,都強調一下用了多久。或者開始前預估下這個活動大約需要多久,讓孩子在體驗中感受時間。

    3.給孩子做好榜樣

    一個沒有時間意識的家長透過教孩子有時間觀念是非常有難度的。

    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如自己去做到,讓孩子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中自然去學習。

  • 11 # 真心爸媽

    我們是兩孩爸媽,孩子一個小學高年級,一個初中高年級。我來說說我的理解:

    1、孩子有“自由時間”,才能學會管理時間

    想要孩子有自己管理時間的意識、有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首先得有他自己可管的時間。如果孩子的時間都被上學、爸爸媽媽安排的各種課外班佔滿了,那麼孩子就只會被動服從大人的安排,學不會自己管理時間。

    所以我們家的辦法是,孩子一週七天,都不上校外的課外班,小學時,學校有校內的興趣班,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讓孩子自己選擇上什麼、哪天上。週末寫作業時間、閱讀時間、玩電腦看電視的時間,都由孩子自己安排,當然,我們會和孩子閱讀玩電腦和電視的時長。這其實就是最初的時間管理引導。

    2、別用大人的時間管理辦法來要求孩子

    孩子不是成人,孩子的事務也沒有大人那樣繁忙,所以我不主張用現在流行的成人的時間管理辦法來管理孩子,要求孩子高效完成諸多事務。

    我認為,孩子的時間要有充足的彈性,讓他能夠有足夠多的時間,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包括閱讀、玩玩具等等。當然,前面也說過,電腦和電視時間要適當約定的。

    我們對孩子時間管理的要求是: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保質保量地完成,其餘時間,自由安排。

    3、允許孩子放空、獨處

    一些爸爸媽媽總是擔心孩子沒有計劃,就無事可做,所以老想把孩子的時間佔滿。其實,孩子有放空、安靜獨處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他沒有感到煩躁、無聊,放空時間和獨處時間,是和自己的自我最接近的時間,是他建設他自己的獨立人格的一個重要環節。

    4、給孩子做好時間管理的示範

    當然,父母給孩子做好時間管理的示範也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做事總是拖延,到最後一刻才驚叫“哎呀,我某某事還沒做”,或者經常表現得無聊、無事可做,孩子也同樣會學得在該做的事做不完,又經常有大段時間無處打發。

  • 12 # 戰隼

    1、建立一個適合學習的場所

    父母幫助孩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家裡為他們創造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但這個環境不一定要在孩子自己的房間。他們很有可能向對白牆發呆、走神。而大一點的孩子很有可能受手機、iPad之類的干擾。除了孩子自己的房間,還可以考慮餐桌上寫作業。

    每個人孩子的情況不同,有人喜歡獨自一人,有人喜歡家長在邊上陪伴。

    要是孩子大一點,在學習之前,要把手機拿出來放到外面或者準備一個手機袋,把手機放到裡面,用來避免干擾。

    計時工具:推薦使用實體的番茄鍾,不要使用手機。

    當孩子開始習慣這種方法之後,會慢慢習慣相對固定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而休息的5分鐘或10分鐘,也一定要用定時器來計時,響起的時候,就結束休息。

    在使用番茄工作法,一定要避免多工同時進行,一次一個任務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

    就是孩子被診斷為ADHD,這種方法也同樣能起到作用。

    剛開始的時候,番茄工作法不必一定從30分鐘開始,可以從15、20分鐘,關鍵在孩子自己注意力的時間。等開始適應某個時間段,就可以慢慢延長,最長不要超過45分鐘,可以把休息時間延長到10分鐘。

    可以準備一個好看的筆記本,用來統計每天番茄的數量。每達到一定的數量的番茄,用可以用達成孩子一些要求。比如50、100、150個。

    孩子習慣這種方法之後,注意力會更集中,還會努力去積累番茄的數量,用來達成願望。

    要注意力一點:家長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千萬不要說話不算,孩子才會持之以恆的使用這種方法。

    3、使用計時器提高孩子對時間的敏感度

    孩子對時間並不敏感,很多時間都會拖延或忘記時間的流逝。比如看書、玩遊戲、看動畫時,經常說,再看一會、等一會就完事。

    這時可以使用計時器來限定時間,孩子說等一會時,讓他們用5分鐘、10分鐘等精確的時間來替代模糊的時間。然後讓孩子自己用計時器限定他所選擇的時間,只要計時器一響,就要立刻結束,不可能找其它的藉口和理由。

    平時象刷牙、換衣服、寫作業這類事情,都可以用計時器來限定時間,孩子會慢慢建立對時間的感覺,對完成不同的事情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有比較精確的估算。不管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養成良好的習慣,減少拖延。

    早點給孩子買塊他們喜歡的手錶,這也是建立時間敏感度的方法之一。

    4、先學習後享受

    從小就給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放學後回到家裡,可以先喝水,吃點東西,短暫休息一下之後,要去先寫作業,等寫完作業之後,再做看書、看遊戲、看漫畫等其它的事情。

    要是在學習時使用使用手機和電腦,建議孩子優先完成那些不需要手機和電腦的作業,把這部分內容放到最後。

    如果順序相反,孩子不太容易自控,而且學會浪費時間,不一小心就玩過頭,然後沒有時間在寫作業上了。

    5、留給孩子合理自由支配的時間

    可以跟孩子承諾,要是在規定的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作業,晚上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但儘量避免在手機、電腦和電視上花上全部的時間。可以建立一個比例,留出一些時間出去遊戲、閱讀或跟家人一起玩紙版、戰棋類遊戲。

    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是種很重要的獎勵機制,可以激勵他們變得有效率和有條理。

    這樣方法還可以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業上,高質量的完成作業,而不是儘快的完成作業。

  • 13 # 葉猛獁

    首先,家長能夠做到有效的時間管理嗎?若是可以的話,孩子的時間管理問題也不會大;若是家長自己無法做到有效管理時間,期望孩子做到可能就會有些困難。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教育是言傳身教。父母的思維方式行事風格甚至生物鐘和口頭禪,孩子都會學到。哪怕家裡擺滿書籍,但父母若是不愛讀書,孩子也難以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若是父母做事拖拖拉拉丟三落四,孩子也很難雷厲風行整潔有序。

    所以,父母先要檢查自己,問問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是否也能做到。若是自己已經有了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那麼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習慣也是水到渠成了。

    當然,孩子的時間管理和父母的還是有些區別。對於孩子來說,養成以下幾個時間管理習慣會比較重要:

    1. 要事第一。先寫作業再玩;先完成困難的作業再去做相對簡單的;這些需要家長的協助。孩子的天性,是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希望先享受當下而非為了未來做準備。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搞清楚目前學習的重點難點,並且督促孩子先完成重要的事項,然後再去考慮其他娛樂活動。

    2. 做事有計劃。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需要分步驟完成的,就先規劃步驟再開始。小到為家裡打掃衛生或者收拾書包這樣的小事,也先要和孩子一起擬定出效率最高的計劃,並且在實踐中不斷最佳化。養成做好準備、列好計劃的習慣,能夠有效幫助孩子提升時間管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會讓孩子早早受益。

    3. 按時作息,充分睡眠。兒童的睡眠需求比成年人更大一些,往往可能需要10個小時甚至更多。督促孩子早睡早起、按時吃飯,適當運動,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較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幫助孩子充分提升精力,以應對學業的要求。這是受益一生的習慣,也是時間管理的基礎。

    綜上,孩子的時間管理和父母的時間管理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這需要父母瞭解孩子的當前狀態和習慣,並且幫助孩子持續改善。雖然孩子的生活較為單純,但是建立有效的時間管理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適應生存環境,獲得更好的成果。

  • 14 # 每天5分鐘學育兒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話題,是很多爸爸媽媽們很關注的話題。

    在培養孩子時間管理上,我覺得不能按照目前大人的計劃方法去要求孩子,尤其12歲以下的孩子,因為缺乏目標,缺乏自律,往往制定了計劃,卻效果甚遠。

    如果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我覺得有幾點是很重要的:

    1、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性

    國外對孩子教育的時候,會有死亡教育,讓孩子們明白,人只要出生,就會有死亡的那天,那麼無須恐懼,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實現自我價值。老天對每個人公平的是,每個人睜開眼那天的時間是一樣的,但不同的人在同樣一天時間裡,產生的價值卻不同。如果每個孩子能夠認識到生命的本質,時間是有限的,那麼必然會對每一天充滿敬畏與珍惜。

    2、早睡早起,堅持運動,保持精力充沛的習慣

    每個人的身體,都會有生理性疲勞,連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的,如果精力不充沛,沒有休息好,做事情的效率是大大折扣,如果每天生活規律,堅持鍛鍊,精力充沛情況下,做事情更容易專注,效率和效果也會更好。

    3、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

    對於孩子,需要養成在要求的時間完成應該做的事情,即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依然自律的自我管理,該做作業就做作業,該玩就玩,該鍛鍊就鍛鍊,如果在做作業時想著玩,在玩的時候想著作業,那麼效果必然不好。

    以上三點我認為是孩子自主掌控時間最為重要的根本,再加上一些具體的目標、時間管理方法,例如羅列計劃清單、番茄工作法、定期檢視等,將會讓孩子的自主時間管理效果大大加強。

    hi我是一位成長在路上的職場媽媽,人力資源總監,心理學碩士,願一起分享育兒心得······

  • 15 #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噔噔噔~

    我家小寶現在是幼兒園,對於鐘錶、時間這些的理解還很模糊。

    幼兒園生活也比較簡單,沒什麼作業之類的。

    所以想透過事件來認識時間,很難。

    我的辦法是買了這個

    沙鬥計時器

    一邊沙子流完大概是半小時。

    所以我家孩子的認識是從半小時開始的。

    看動畫片,可以,沙沙流完就關掉。

    (現在都是自己關電視)

    玩手機,可以,沙沙流完就還給爸爸媽媽。

    (有沙子計時器在,再也不用我們催催催)

    不想睡覺,可以,安靜躺到沙沙流完。

    (通常躺著躺著就睡著了)

    吃飯慢,加油,爭取在沙沙流完前吃完。

    (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吃飯玩的毛病)

    只要拿起計時器,孩子的內在管理系統立刻啟動。

    剛開始要提前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現在不怎麼需要,他會自己判斷。

    如果剩的沙沙太少不夠再看一會動畫片,他有時直接提前關掉電視。

    之前我試過用時鐘來提示孩子,大概時針、分針孩子還不大會看,感覺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感受到時鐘的時間變化。

    也試過用定時器,問題如上,常常是孩子玩得正開心時響起,他很抗拒。

    沙漏計時器,首先是孩子比較愛玩沙,他對沙子有好感。

    其次是沙漏計時器他自己也能擺放,他會覺得是自己選擇了時間管理,而不是父母要求的,自我約束能力更強。

    第三,半個小時,其實差不多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一個專注週期,用來區分事件剛剛好。

    理解事件與時間的關係,是時間管理的第一步。

    爸爸媽媽可別急著收集各種方法,對症下藥才有效。

  • 16 # 萌芽研究所BUD

    讓孩子掌握時間觀念,可以藉助“時管”工具安排時間

    1. 治理拖拉、磨蹭的習慣

    ① 瞭解孩子拖延背後的原因

    ② 找到適合孩子的步調,而不是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

    ④ 如果孩子實在拖延很嚴重,跟孩子講清楚拖延的後果,並讓孩子試著承擔。

    ⑤ 除了要求孩子不拖拉,不磨蹭,媽媽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也需要及時迴應,以身作則。

    從根本上說,孩子自己才是真正的時間的主人翁,所以,教會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學會管理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2. 樹立或重塑時間觀念

    認識時間,除了有我們經常所說的時分秒之外,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樹立一個時間的概念:

    白天與黑夜

    早上與中午、晚上、深夜

    提前、準時與超時

    作息與日程表

    怎麼給孩子灌輸這些概念呢?

    這就和我們給孩子從小建立規律作息很有關係了,在這個期間,不需要孩子自己制定作息規律表,但是要他們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是存在的。

    白天與黑夜作息表

    早上、中午、晚上、深夜作息表

    如果孩子完成了,可以適當給孩子一點獎勵哦

    認識時間的兒歌、玩具、繪本等等3. 學習使用“時間管理工具”來安排活動

    第三點,我會著重講講時間管理的工具,以及如何教孩子參與到運用“時間管理工具”來安排時間和活動中去。

    1.首先,要教會孩子把“時間概念”融入到生活當中,培養一個守時的思維,就要實體化時間。

    先做 後做

    要做 做完

    2.教會孩子做選擇,也就是安排每個時間的活動

    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規劃每天必須要完成的事情,已經他們想要完成的事情。

    學習初期,可以先使用這種方法來教會孩子安排的概念,後期可以引入時間在一旁對照,這樣真正的作息表就來了。

    4. 可視的作息表,能夠幫助孩子分配時間、培養動手能力

    圓形的

    長方形的

    最後回顧一天的時間構成到底是怎樣的。

  • 17 # 家有女寶初長成

    我的孩子相對小一些,今年整3歲。可能對時間點鐘現在沒有什麼概念。但是不是說要等到孩子認得鐘錶上的時刻才要去教他時間是什麼,培養時間觀念一定是從小就開始的。

    我現在沒辦法跟她說什麼給你五分鐘的時間去做這個,十分鐘去做那個。現在的做法就是帶著她,幫她安排。基本我都會提醒她,比如到吃飯時間了,飯後玩一會兒,是做遊戲時間,然後引導她到洗漱時間了,到講故事時間了等等。經常把這些話掛嘴邊,她可能就會有個基本的概念,什麼時間做什麼。有的時候她想看電視,就會問我,“媽媽,現在是看電視的時間嗎?”可見,這麼做可能還是有效果的。

    如果不遵守相應的時間規範,要有一些小懲罰。我的孩子小,也會有一些不著調,那麼提醒她之後,不要一直催促和嘮叨,如果還未執行,就取消後面她感興趣的安排。昨天因為邊玩兒邊疊衣服(我要求睡覺前脫掉的衣服要疊整齊),她浪費掉好長時間,於是我的懲罰就是睡前故事取消了。並明確告知,是因為她疊衣服花掉太長時間,於是沒有了講故事的時間。下次,她磨蹭的時候就會想到後果,起到警醒作用。

    我建議,父母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起到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孩子對時間安排能有一個認識和習慣,對她自己形成時間安排的好習慣有幫助。進而,就是家長引導,但儘量別催促孩子做事情。當然孩子小可以你幫他安排時間,鬆弛有度。孩子大了,讓他自己安排,幫助他執行即可。

  • 18 # 兩個梨窩

    時間管理必須從娃娃抓起。

    以前我們一家三口早上一起出門上班或上學的時候,已經是踩著時間了,這時,孩子還說,等等我,我還要拉個大便,或等等,水杯沒帶。急得我們兩個大人,無計可施,只能直愣愣地看著秒針。

    幾次著急之後,總要尋找改變的方法。孩子的時間管理必須擺上日程。管理時間本質其實就是管理生活。

    一.教會孩子列好今日三件事。

    上小學之後,孩子的生活一般可以分成三部分,作業,玩耍,興趣。那麼每天可以在這三個部分中列出最重要的三件事。

    若9月26日我女兒列的今日三件事:

    1.做好五科作業(語文的摘抄可以在課間完成,早上的數學作業中午20分鐘完成,科學與英語作業在5點放學到家即刻做,預測7點完成。)

    2.朗誦學習:背會《陋室銘》(7:30-8:00)

    3.玩耍30分鐘,做手工。

    二、微習慣訓練。

    1.早起之後——上午上學之前:

    早起6:10,上學6:40,這半小時,必須穿衣、洗臉、刷牙、喝水、大小便、吃早餐。半小時都要完成。

    2.中午放學回家——下午上學之前:

    中午12點到家,到下午1點30去學校,吃中餐,休息,吃水果,午睡,作業。

    3.下午放學——睡覺前:

    傍晚5點放學,到9:30睡覺,要完成吃晚餐、做作業、玩耍、與爸媽聊天、興趣培養、列明日三件事、洗漱,四個半小時內要完成。

    4.週末的安排:

    早上可睡到9點,但不能遲於9點。9點家人一起早餐。12點中餐。6點晚餐。剩餘時間安排好學習、外出遊玩、家務時間。9點30分必須睡覺。

    三、用番茄鍾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特別需要專注力的事,儘量培養孩子養成用番茄鐘的習慣。比如,做數學作業,用番茄鍾定25分鐘,必須全神貫注地做,5分鐘喝水或休息。孩子專注力高,自然時間的利用率就高。

    番茄鍾,對自控力不夠的孩子特別有效。

  • 19 # 娘娘說

    時間管理是一個人從幼兒時期開始就要培養的一種能力。一個擁有良好時間管理能力的人,生活規律健康;做事有條不紊、效率高;做人靠譜踏實,執行力強。

    但是,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看不見又摸不著,如何從小培養寶寶的時間觀念以及時間管理能力呢?以下這些建議或許對你有幫助:

    一、把看不見的時間轉化為看得見的時間。媽媽可以給寶寶製作一個寶寶的備忘錄,把每一天需要做的事情畫在上面,每做完一項,由寶Bora翻頁或者打對勾。久而久之,寶寶便會養成一種良好規律的生活作息,每一天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不但有利於強化寶寶的時間觀念,對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和安全感也很有幫助。或者,媽媽可以把24小時製作成一個餅狀圖,並在餅狀圖中標明每一個時間段需要做的事情,讓寶寶對自己的一天有一個宏觀的把控。

    二、教會寶寶“守時”。在現代社會,守時不但是一種做人的教養,也是對別人的尊重。一個不守時的人往往被認為不靠譜,不能委以重任。所以,讓寶寶從小養成守時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媽媽可以採取倒計時的方法幫助寶寶強化時間觀念。比如,今天可以看動畫片30分鐘,那麼在播放到一半的時候,要提醒寶寶,還有15分鐘,再過一會,提醒寶寶還有10分鐘,5分鐘。依此類託。讓寶寶心裡有數,ta就不會瞎鬧了。這樣到了時間,就會乖乖關掉電視。

    三、教寶寶劃分優先順序。首先做必須做的事情,比如刷牙、吃飯、睡覺;然後做想做的事情,比如看動畫片、玩玩具、讀繪本。讓寶寶從小就有高效的執行力。

  • 20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時間給到每一個人,但每個人在同一時間內所產生的價值卻大不相同。

    成功的人,時間利用率極高,失敗的人時間浪費的極多。

    等到人到暮年,回首自己的人生,會感嘆自己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而此時又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給自己來用,可謂人生之悲嘆。

    所以時間概念,時間管理應該從小就教會給孩子,讓孩子從小就會珍惜時間,不會隨便浪費時間,會合理的使用時間。

    一、讓孩子認識到時間一去不返的特性

    時間的特性是一去不復返,不受人力所控,失去了就是徹底失去無法挽回。

    現代科技的發達,讓人們似乎感覺錯過時間的東西也可以用人力再找回,如節目回放、儲存功能、甚至在課堂上沒有聽好課,課後也可以花錢補回來、錯過飯點沒吃上飯可以再吃別的食物或比飯點吃的更好等等,這一切都在潛意識裡消磨掉了孩子們對時間緊迫的概念。尤其現在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的概念,當家長用時間來約束他們時,根本無法刺痛到他們,他們對時間失去無法挽回的特性沒有深刻認識。

    二、讓孩子接觸與時間相關的事物

    可以讓孩子養寵物或種植小花小草,引導孩子寫觀察日記,從小種子埋進土裡到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到死亡,每一時間段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加強孩子對時間概念的深刻理解,再加上家長的引導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也在時間中一點點長大,每一時間段都要有所變化成長。父母也在時間中慢慢變老,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每天都要讓自己的時間有意義有收穫,時間一旦錯過就無法再挽回。

    三、教給孩子時間使用方法

    孩子對時間都有偏面的認知,有的專注在一件事情裡,做的認真卻會浪費很多時間,有的會拉長時間戰線,做完一件再去做下一件,不會時間整合,效率很低。這都孩子不會使用時間的表現,需要我們家長來教會孩子:

    統籌方法。

    同一時間內可以同時完成兩件或以上的事情,讓同一時間的使用率達到最高效率。如沏茶燒水的同時可以刷茶具、找茶葉、切水果,坐車上學的路上可聽英語、背單詞等等。

    每天任務排序

    每天將自己要完成的任務按:非常重要、重要、次重要、一般,進行排序,按重要程度進行時間分配。

    培養孩子對任務與時間的預估能力

    孩子對時間沒有準確的預估能力,所以會經常造成家長的預估與孩子的預估不相等而產生的矛盾。家長認為時間太緊了,而孩子卻認為還趕趟。

    在做事前,與孩子一起商量該事物完成的大概時間,然後爭取在該時間內完成。並設定超時的懲罰與提前完成的獎勵,從而督促孩子緊湊的使用這段時間不會產生浪費時間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困擾我多年的終極問題,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