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魚樓閣

    已記載有十二次戰爭

    第一次,1676-1681年,平局。

    根據1667年1月俄國、波蘭簽訂的《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包括基輔)。奧土帝國很不爽俄、烏合並。1672年土耳其主動進攻波蘭所屬的烏克蘭地區,並奪取了波多利耶,1676年,土耳其攻入俄屬烏克蘭。奧斯曼帝國一開始大勝,後來俄羅斯扭轉了敗局,戰爭膠著下去。於是兩國坐下來談判,在1681年1月簽訂《巴赫奇薩賴和約》,確定第聶伯河為兩國邊界。

    兩國這次大戰後,土耳其開啟了對俄羅斯的求虐模式。

    第二次,1695-1696年,俄勝。

    此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勢力衰得厲害,而俄羅斯的野心越來越大了,希望開啟通向與黑海相連的亞速海的通道。俄國這個史上最雞賊兼兇橫的帝國總能把合縱連橫之術用到極致,早在1686年,俄國與飽受奧土帝國欺凌的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組成反土同盟。時值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已經親政,俄國剛與遠東的鄰國清帝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不久。1687、1689年,俄軍在戈利岑公爵率領下,兩次遠征克里米亞;1695、1696年彼得一世兩次親征亞速。戰爭的結果是: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屬俄國。

    第三次,1710-1711年,土勝。

    俄國這時正在彼得一世的統治下進行改革,但由於改革效果的滯後性,國力並沒有馬上增強。1709年俄羅斯打敗了另外一個宿敵瑞典,瑞典國王請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支援,土耳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1710年,土耳其軍北進侵入俄國,戰爭爆發。1711年,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軍和克里米亞韃靼人軍隊的重圍。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俄國放棄了好不容易取得的亞速,並拆毀亞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根據1711年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

    第四次:1735年-1739年,俄勝。

    俄國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勝後,於1735年向土耳其宣戰,旨在是奪取黑海北岸和克里米亞半島,取得黑海出海口。此戰俄軍和土耳其的宿敵奧地利組成同盟軍,1739年在斯塔武恰內戰戰役中擊潰土軍。摩爾達維亞併入俄國,俄國同土耳其簽訂了貝爾格萊德和約根據條約,亞速再次歸俄國所有。

    第五次:1768年-1774年,俄勝。

    此次戰爭是由俄國入侵波蘭而引起的。1768年9月25日,土耳其在法、奧兩國支援下對俄宣戰。戰爭的結果是土耳其大敗,根據1774年7月俄土《庫楚克-凱納爾吉和約》,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打通了多少代人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土耳其統治下的克里米亞汗國先宣告“獨立”,然後於1783年併入俄國版圖。

    第六次:1787年-1792年,俄勝。

    此次俄土戰爭是土耳其為上次戰敗復仇而引發的。土耳其要求俄國歸還克里米亞,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屬地,並授權土耳其檢查透過海峽的俄國商船,俄國拒絕。土耳其出動陸軍20萬和一支強大的艦隊。當時俄國的統治者是牛逼閃閃不讓任何一位皇帝的女皇的葉卡特琳娜二世。她當然不甘示弱,立刻迎戰。此時俄國的國力有大幅增強,戰爭的結果是土軍潰敗。1792年1月,兩國簽定《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併了克里米亞半島和喬治亞,俄國獲得了黑海邊上的不凍港。

    第七次,1806年-1812年,俄勝。

    此時歐洲出了一個幾乎是數百年來唯一為高盧雄雞爭面子的矮個子皇帝拿破崙一世。當時俄國正與法國(1805—1807)、伊朗(1804—1813)兩國大國激戰。拿破崙拉土耳其下水,希望為自己減輕壓力。土耳其一看,機會又來了。那就打吧!

    起初由於俄國面臨拿破崙軍入侵的威脅,精銳的多瑙河集團軍有身份調往西部邊境。俄軍對土耳其的兵力幾乎減少一半。但就這樣,俄軍在魯什丘克戰役和斯洛博齊亞戰役中大敗土耳其軍隊。土耳其不得不於1812年在在《布加勒斯特和約》上簽字。和約確定比薩拉比亞和西喬治亞併入俄國,俄國把邊界推進到普魯特河。

    第八次,1828年-1829年,俄勝。

    此次戰爭是歐洲列強瓜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領地的狂潮中,俄羅斯趁火打劫。當時,土耳其國內因希臘民族獨立戰爭(1821-1829)而危機重重。俄羅斯撕毀了兩國以前締結的所有協定,並於1827年12月宣佈對俄進行“神聖戰爭”。俄軍利用希臘獨立戰爭將土耳其拖得精疲力盡之際,揮師南下,進入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後經過土耳其控制的保加利亞,直逼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林。1829年9月土耳其被迫簽訂了俄土《亞得里亞堡條約》,俄國獲得多瑙河口及附近島嶼、黑海東岸地區,土耳其承認整個喬治亞和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併入俄國,土爾其支付俄羅斯1000萬荷蘭盾賠款。

    第九次,1853年-1856年,土勝。

    此次戰爭即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俄國藉口“聖地”問題,發動的對土戰爭。當時法國和英國對沙俄帝國咄咄逼人的南侵趨勢感到很害怕,這已經直接威脅他們在中東和東歐的利益。於是法、英參戰,與土耳其結成同盟,俄國難敵三國聯軍,戰敗。根據1856年簽訂的《巴黎和約》,俄國把比薩拉比亞南部歸還摩爾多瓦,實行黑海中立化。

    第十次,1877-1878年,俄勝。

    俄軍在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臥薪嚐膽,進行了大幅的軍事改革。1876年,俄羅斯的斯拉夫兄弟塞爾維亞人的起義被土軍鎮壓,俄羅斯要求土軍立即停火。上次贏過俄羅斯的土耳其政府嚴辭拒絕,於是俄軍出兵。戰爭的結果是俄羅斯得到了巴爾幹的比薩拉比亞地區,以及在亞洲的巴統、卡爾斯、阿達等地。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在戰後脫離了土耳其的控制。

    不過這次土耳其以自己的戰敗幫了遙遠的大清國一把。清朝的軍隊滅了盤踞新疆的阿古柏勢力以後,俄羅斯佔據伊犁遲遲不歸還。左宗棠抬棺出征,準備武力收復,曾紀澤赴俄國首都進行外交斡旋。剛剛與土耳其打完仗的俄羅斯此時國庫空虛,無力接著和清國開戰,終於把吃下去的伊犁給吐了出來。

    第十一次,1914-1917年,兩敗,平局。

    人們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看作第11次俄土戰爭,俄國和英、法結盟,組成協約國,奧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陣營。1914年10月土耳其參戰,在東線的高加索與俄國部隊激戰。開始佔了上風,佔了俄國高加索許多地區。但已淪落為“歐洲病夫”很快反勝為敗,帝國精銳第九集團軍被殲滅。俄國與英、法已訂立戰後分蛋糕的方案:伊斯坦布林和黑海地區歸俄國。幸虧1917年俄國因為戰爭國內爆發了革命,暫時救了奧斯曼土耳其。新成立的蘇俄政府為儘快退出戰爭,與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同盟國簽訂《布勒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條約規定蘇俄將阿達罕、卡爾斯、把統等原屬於土耳其的地區交還給土。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同盟國戰敗,已經站穩腳跟的蘇俄政府拒絕向這些戰敗國履行條約(俄華人的狡詐真是世代相傳)。戰敗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面臨被英、法等協約國瓜分的悲慘命運。

    第十二次,1918年-1921年,平局。

    由於“十月革命”,俄羅斯帝國境內成立了蘇維埃政權,隨即爆發了紅軍與白軍的內戰。英、美、法、意、日等國出兵干涉,幫助白軍,土耳其也加入了干涉國團隊。但那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自身難保,基本上淪為協約國的殖民地,帝國只能用自己控制的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大咽喉為干涉軍提供後勤服務。1920年,凱末爾領導的軍隊擊敗了就要瓜分土耳其殘存領土的協約國軍隊,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併成為臨時政府的首腦。1921年蘇聯與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政府簽署《蘇土友好條約》。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的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離開土耳其。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 2 # 愛佳愛旅遊

    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兩大強國,兩國既是鄰居也是仇敵。從17世紀開始,兩國就在打仗,一直打到兩大帝國崩潰。在241年裡,土耳其與俄羅斯陸陸續續打了12場戰爭,平均19年一次,每次都打個兩敗俱傷,然後休息一段時間再接著打。當然,俄土戰爭大部分都是沙俄在打土耳其。

    16到18世紀間,奧地利和土耳其為爭奪東南歐和中歐的霸權而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土耳其人原是一支遊牧突厥部落。13世紀末葉,土耳其部落酋長的兒子奧斯曼襲封后,宣佈成立獨立公國,遂不斷進行擴張,於1326年建立奧斯曼帝國。14世紀,土耳其乘拜占庭帝國內訌,開始插足歐洲。到14世紀末,巴爾幹的絕大部分土地都處於土耳其的統治之下。15世紀,土耳其開始對拜占庭帝國展開新的攻勢。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佔領。土耳其遷都君士坦丁堡,更名為伊斯坦布林。1461年,拜占庭帝國(395~1453)滅亡。到15世紀末葉,土耳其已經佔有幾乎位於亞洲最西部邊遠的整個小亞細亞和東南歐地區的巴爾幹半島,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軍事帝國。

    土耳其佔領君士坦丁堡和東部地中海後,直接威脅巴爾幹鄰近的波蘭、捷克、匈牙利、奧地利等國。這些國家不斷與土耳其發生爭鬥,以哈布斯堡家族為首的多民族的奧地利國家也在長期爭鬥中形成。從此,奧地利和土耳其為爭奪東南歐和中歐的霸權,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 3 # 譚天說帝

    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兩大強國,兩國既是鄰居也是仇敵。從17世紀開始,兩國就在打仗,一直打到兩大帝國崩潰。在241年裡,土耳其與俄羅斯陸陸續續打了12場戰爭,平均19年一次,每次都打個兩敗俱傷,然後休息一段時間再接著打。當然,俄土戰爭大部分都是沙俄在打土耳其。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土耳其和俄國有何矛盾,為何沙俄一個勁的懟他?

    第一,歷史因素。在中世紀,沙俄一直被其他歐洲國家排斥,被視為“蠻夷”,政治地位很低。1453年,“第二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淪陷,拜占庭帝國滅亡。拜占庭國王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他的一個兒子戰死一個投靠了土耳其人,只有他的侄女索菲亞公主逃到了羅馬。教廷出於牽制奧斯曼土耳其的目的,於1472年將索菲亞嫁給了莫斯科領主伊凡三世。伊凡三世迎娶了索非亞公主後,腰桿立馬硬了,宣佈自己是拜佔廷帝國的繼承者,從此以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自居。作為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他們和滅了拜占庭的奧斯曼土耳其自然成為了仇敵,所以沙俄一直和土耳其死磕。

    第二,民族和宗教因素。沙俄是東正教國家,屬於斯拉夫民族,而奧斯曼土耳其是伊斯蘭教國家,屬於突厥族,兩國在民族和宗教上存在著嚴重的矛盾。同時,在沙俄境內有大量的穆斯林,而在土耳其控制的巴爾幹半島,有大量的斯拉夫人以及東正教徒。俄華人認為,領導和保護奧斯曼帝國內的東正教徒,是俄羅斯自我授予的宗教使命,而奧斯曼帝國則以俄國及俄國周邊穆斯林的保護者自居。兩國的這種使命感成為引發沙俄和奧斯曼帝國持續戰爭的重要原因。第九次俄土戰爭,也就是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的起因就是由兩國宗教原因引起的。

    第三,利益衝突。俄國是個擴張成性的國家,自沙俄建立開始就不斷向外侵略擴張。作為俄國的鄰國,奧斯曼土耳其自然成為了俄華人入侵的物件。實際上,俄國的克里米亞等黑海沿岸土地以及外高加索等地都是從奧斯曼土耳其人手中搶來的。隨著俄國的日益強大,俄華人的野心也急劇膨脹,對土耳其的入侵變本加厲。他們不僅奪取了土耳其北部的大片土地,而且試圖吞併整個土耳其,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把中東和巴爾幹都納入俄國的土地。所以俄國不斷向土耳其發動進攻,不斷鯨吞蠶食土耳其的土地。如果不是英法出手阻止,土耳其估計早就成為沙俄的囊中之物。當然,土耳其也不是省油的燈,仗著有英法撐腰也多次挑戰俄國。一戰末期奧斯曼帝國即將解體,但土耳其人竟然還跑去跟著協約國干涉俄國革命。只能說不做就不會死。如果不是二戰後有美國罩著,估計蘇聯不會饒了土耳其。

  • 4 # 蜃闕

    沙皇俄國於奧斯曼帝國在17世紀至19世紀共進行了10次戰爭,為的是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地。

    但最終起因是公元1571年5月,克里米亞汗國可汗德夫萊特·格萊入侵莫斯科大公國的戰爭,當年他要求俄國伊凡四世歸還喀山與阿斯特拉罕而被拒絕,於是入侵莫斯科大公國。5月24日在郊區放火,風把火吹向莫斯科,因城市大多數為木建築,所以在六個小時全部化為灰燼。

    這是一場巨大空前的災難,因為火勢太大幾乎沒有人能夠逃脫。有的人逃進石制教堂躲藏,卻窒息而亡,有的人或被倒塌的石頭砸死,有跳進莫斯科河逃跑的也多被淹死。當時的場景十分悽慘,沙皇下令把死者屍體扔到河中。這是莫斯科在歷史最嚴重的火災,造成數萬人傷亡。沙俄視此為奇恥大辱從此與土耳其的仇就結下了。決心有朝一日殺入群士坦丁堡,報一箭之仇。

    第一次俄土戰爭 1676——1681

    1676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第一次俄土戰爭爆發,但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還很強大,仗打了5年難分勝負,於1681年雙方簽署《巴赫奇薩賴和約》,確定第涅伯河為兩國邊界。

    第二次俄土戰爭 1686——1700

    1683年7月土耳其人進攻奧地利,曾一度圍困維也納。第二年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結成反奧斯曼的“神聖同盟”,1686年俄國加入,使土耳其陷入兩線作戰,最終1700年俄土簽署《君士坦丁堡和約》,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俄國,俄國獲得亞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個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戰爭 1710——1713

    1710年土耳其軍北伐,想要收復頓河河口。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掛帥親征,攻打到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韃靼軍隊的重圍,最後以俄國失敗告終,7月透過《普魯特和約》,沙俄被迫又放棄了亞速。

    第四次俄土戰爭 1735——1739

    1735年底土耳其盟友克里米亞韃靼人不斷襲擊烏克蘭和高加索,沙俄以此為藉口再次對土耳其開戰。但是,由於俄國還要面臨來自瑞典的入侵威脅,且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不得已同土耳其在1739年9月簽訂了《貝爾格萊德和約》,沙俄拿回亞速所有權。

    第五次俄土戰爭 1768——1774

    第五次戰爭規模大、時間長,沙俄在海陸戰場上都大獲全勝,所獲的利益也頗為豐厚,奧斯曼帝國最終不得已於1774年7月簽訂《庫楚克-凱納爾吉和約》,從此沙皇俄國控制了南烏克蘭、北高加索地區和克里米亞。

    第六次俄土戰爭 1787——1792

    由於土耳其要求俄羅斯歸還上一次戰爭所侵佔的領土,但對於沙俄,吃到嘴裡的肉怎麼可能再吐出來?所以土耳其向沙俄開戰,但這時的土耳其已非昔日的奧斯曼了,結果挨沙俄一頓暴打。於1792年1月雙方簽訂《雅西和約》,承認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和喬治亞,沙俄如願以償拿到黑海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戰爭 1806——1812

    1806年法國皇帝拿破崙為了牽制俄華人,唆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攻沙俄,結果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大敗,1812年土耳其承認戰敗,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割讓比薩拉比亞和西喬治亞。

    第八次俄土戰爭 1828——1829

    過去的數百年,奧斯曼土耳其一直統治著希臘,包括巴爾幹半島一直延伸到奧地利,都是土耳其控制的領地。而此時希臘爆發了獨立戰爭,沙俄支援希臘對土耳其開戰。土耳其與埃及聯軍戰敗。1829年9月俄土簽定《亞得里亞堡和約》,把外高加索沿海領土割讓給沙俄。

    第九次俄土戰爭 1853——1856

    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透過這次戰爭讓沙俄在歷次對土戰爭所得基本喪失。因為土耳其的歐洲盟國英國、法國擔心沙俄一家獨大和土耳其解體,所以直接對沙俄宣戰,聯手群毆沙俄。1856年簽訂《巴黎和約》,沙俄被迫承諾與列強一起保證“奧斯曼的領土與主權完整”。同時,割讓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給摩爾達維亞,歸還高加索的卡爾斯奧斯曼。實行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國艦隊透過海峽。

    第十次俄土戰爭 1877——1878

    為了奪回上次戰爭中失去的土地,1877年俄國向土耳其宣戰,從巴爾幹半島及高加索兩地發動進攻,一直打到了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1878年3月3日俄土在聖斯特凡諾正式簽訂條約,承認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由俄羅斯保護,俄羅斯也收回了克里米亞戰爭中失去的領土。最後1878年簽訂《柏林條約》,保加利亞、東魯梅利亞改由土耳其保護,土耳其則賠款2億盧布。

    回顧這241年的十次俄土戰爭,總體看沙俄獲得了大片土地,但是最終兩國雙雙滅亡。1917年沙皇俄國內部爆發“十月革命”,整個皇室成員全部被處死,沙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192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中戰敗被協約國瓜分,從此不復存在。

  • 5 # 峰雲直上雲霄

    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沙皇俄國大大小小的戰役打了十二次,土耳其靠自己的力量只贏了一次,另外一次勝利靠的是英法聯軍,打平了兩次,其餘八次都是俄國勝利,土耳其領土面積從五百五十萬平方公里被打成了七十九萬平方公里,俄國的領土面積卻是越打越大。

  • 6 # 御前帶刀侍衛

    俄土戰爭,指的是17世紀至19世紀沙俄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地爆發的一系列戰爭中最著名的十次大戰。

    第一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676年至1681年,是由波土戰爭引起的。當時土耳其勾結克里米亞的克里木汗國,攻打屬於波蘭的烏克蘭,結果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國的蒙古軍隊大敗波蘭騎兵。克里木汗國的蒙古大軍極為彪悍,常去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地劫財寶搶女奴。1571年5月,克里木汗國的蒙古大軍還攻下了莫斯科,把俄羅斯著名沙皇伊凡四世打得倉皇逃跑,最後還一把火燒了莫斯科。

    從此俄羅斯就把對克里木汗國的仇恨記在了土耳其身上。1676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第一次俄土戰爭爆發,但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還很強大,仗打了5年難分勝負,於1681年雙方簽署《巴赫奇薩賴和約》,確定第涅伯河為兩國邊界。

    第二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686年至1700年,1683年7月土耳其人進攻奧地利,曾一度圍困維也納。第二年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結成反奧斯曼的“神聖同盟”,1686年俄國加入,使土耳其陷入兩線作戰,最終1700年俄土簽署《君士坦丁堡和約》,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俄國,俄國獲得亞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個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710年至1713年,1710年土耳其軍北伐,想要收復頓河河口。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掛帥親征,攻打到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韃靼軍隊的重圍,最後以俄國失敗告終,7月透過《普魯特和約》,沙俄被迫又放棄了亞速。

    第四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735年至1739年,1735年底土耳其盟友克里米亞韃靼人不斷襲擊烏克蘭和高加索,沙俄以此為藉口再次對土耳其開戰。但是,由於俄國還要面臨來自瑞典的入侵威脅,且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不得已同土耳其在1739年9月簽訂了《貝爾格萊德和約》,沙俄拿回亞速所有權。

    第五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768年至1774年,這次戰爭規模大、時間長,沙俄在海陸戰場上都大獲全勝,所以獲得的利益也頗為豐厚,奧斯曼帝國最終不得已於1774年7月簽訂《庫楚克-凱納爾吉和約》,從此沙皇俄國控制了南烏克蘭、北高加索地區和克里米亞。

    第六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787年至1792年,由於土耳其要求俄羅斯歸還上一次戰爭所侵佔的領土,但是噬土成性的沙俄,吃到嘴裡的肉怎麼可能再吐出來?所以土耳其向沙俄開戰,但這時的土耳其已非昔日的奧斯曼了,結果挨沙俄一頓暴打。於1792年1月雙方簽訂《雅西和約》,承認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和喬治亞,沙俄如願以償拿到黑海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806年至1812年,1806年法國皇帝拿破崙為了牽制俄華人,唆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攻沙俄,結果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大敗,1812年土耳其承認戰敗,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割讓比薩拉比亞和西喬治亞。

    第八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828年至1829年,過去的資料百年,奧斯曼土耳其一直統治著希臘,包括巴爾幹半島一直延伸到奧地利,都是土耳其大軍控制的領地。而此時希臘爆發了獨立戰爭,沙俄支援希臘對土耳其開戰。土耳其與埃及聯軍戰敗。1829年9月俄土簽定《亞得里亞堡和約》,把外高加索沿海領土割讓給沙俄。

    第九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853年生1856年,就是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這一戰讓沙俄在歷次對土戰爭所得基本喪失。因為土耳其的歐洲盟國英國、法國擔心沙俄一家獨大和土耳其解體,所以直接對其宣戰開戰,聯手群毆沙俄。1856年簽訂《巴黎和約》,沙俄被迫承諾與列強一起保證“奧斯曼的領土與主權完整”。同時,割讓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給摩爾達維亞,歸還高加索的卡爾斯奧斯曼。實行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國艦隊透過海峽。

    第十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877年至1878年,為了拿回土地,俄國向土耳其宣戰,從巴爾幹半島及高加索兩地發動進攻,一直打到了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1878年3月3日俄土在聖斯特凡諾正式簽訂條約,承認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由俄羅斯保護,俄羅斯也收回了克里米亞戰爭中失去的領土。最後1878年簽訂《柏林條約》,保加利亞、東魯梅利亞改由土耳其保護,土耳其則賠款2億盧布。

  • 7 # 尋味歷史

    奧斯曼土耳其相愛相殺了幾百年,前前後後經歷過十次大規模的戰爭,接下來我就來分析一下這些戰爭的起因,和這些戰爭產生的結果。

    第一部分,俄土戰爭的起因

    俄土戰爭伴隨著俄羅斯帝國的崛起和奧斯曼帝國的衰亡,俄羅斯和奧斯曼這十次戰爭中他的戰鬥地點為高加索地區,黑海地區,克里米亞地區和巴爾幹地區。

    一開始黑海沿岸是歸於奧斯曼土耳其,但是隨著俄羅斯帝國的崛起,他整合了烏克蘭地區。並且由於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需要,急需要向南的出海口。所以俄羅斯就打起了黑海沿岸的主意,但是俄羅斯的做法損害了奧斯曼的利益,最後,奧斯曼為了報復烏克蘭,從而挑起了第一次俄土戰爭。

    由於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大帝全面學習西歐。在此期間,俄羅斯帝國正在蒸蒸日上,而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國力卻一直在下降,並且俄羅斯帝國對領土具有很強的野心,當時奧斯曼土耳其也有大約6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所以俄土戰爭爆發也成為必然。

    第二部分,俄土戰爭產生的後果

    俄土戰爭產生最終的後果,就是導致奧斯曼土耳其國力一直在衰弱,變成了處處被捱打的一個國家,成為了當時被其他歐洲各國稱為西亞病夫的一個弱國,而此時的俄羅斯帝國卻是蒸蒸日上,慢慢地成為了陸地上的霸主,對俄羅斯的積極影響,俄羅斯開始和英國進行大爭霸。

    而對奧斯曼土耳其的影響卻是毀滅性的,奧斯曼和俄羅斯的幾場戰爭中,勝利的少,失敗的卻很多。導致奧斯曼的國力一直下降,這也就導致奧斯曼向西歐學習,但由於奧斯曼本國各個封建保守勢力,奧斯曼的改革均已失敗而告終!最終奧斯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將國運壓在了德國身上,最終德國一戰失敗,而奧斯曼土耳其,被西歐列強全部給瓜分肢解。

    總結

    俄土戰爭產生的影響,使得俄羅斯帝國羅夫諾曼王朝更加強大。而奧斯曼最終卻落得一個被肢解的後果。他還間接地導致了中東亂局。

  • 8 # 六等三侯說歷史

    從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的200多年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沙俄打了十次比較大的戰爭,總體來說沙俄從奧斯曼土耳其手中奪取了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打通了黑海的出海口。

    第一次俄土戰爭

    為取得黑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親政後發動了對土耳其帝國的遠征,在土耳其帝國與克里木汗國的拼死抵抗下,彼得大帝的遠征徒勞無功。

    第二次俄土戰爭

    1696年,在吸取第一次遠征的教訓後,彼得大帝發起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二次遠征。本次戰爭,俄國奪取了亞速要塞及附近地區,為向黑海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次俄土戰爭

    1711年,彼得一世率兵親征土耳其,卻陷入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國軍隊的重圍,最終戰爭以俄國放棄亞速要塞而告終。

    第四次俄土戰爭

    1735年,俄國大破土耳其帝國,迅速攻佔亞速要塞,但是,在瑞典的威脅下,俄國被迫放棄擴大戰果。

    第五次俄土戰爭

    1768年10月6日,土耳其帝國主動對俄國宣戰,此時俄國在女皇葉卡捷琳娜統治下國力強盛。俄國名將魯緬採夫和蘇沃洛夫大破土軍,控制了克里木汗國,奪取了刻赤海峽附近地區。

    第六次俄土戰爭

    1787年,土耳其帝國再度對俄國宣戰,依然是俄軍所向披靡。俄國正式吞併克里木汗國,俄國國界向土耳其一方大大推進。

    第七次俄土戰爭

    1806年,在拿破崙的支援下,土耳其再次對俄國宣戰。此時俄軍主力要應對拿破崙,只能派出偏師抵抗土耳其。但在巴格拉季昂和庫圖佐夫的指揮下,俄軍偏師擊敗了土耳其,俄國從土耳其手裡獲得比薩拉比亞和西喬治亞。

    第八次俄土戰爭

    1828年4月26日,俄國對土耳其宣戰,在俄軍的進攻下,土耳其軍隊依然不堪一擊。依然西方列強的干涉,土耳其與俄國媾和、避免了亡國的命運。

    第九次俄土戰爭

    為控制黑海、吞併土耳其,俄國挑起戰爭。1854年,為避免俄國全面吞併土耳其,英法介入戰爭、全力支援土耳其。在英法的打擊下,俄軍慘敗,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俄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

    第十次俄土戰爭

    1877年4月24日,俄國以支援塞爾維亞、黑山為名義,再度向土耳其宣戰。腐朽的土耳其軍隊無力抵抗俄軍,只能依靠英國與奧匈帝國的干涉而苟延殘喘。在將巴爾幹半島變成勢力範圍後,俄國見好就收,與土耳其議和。

    前後十次俄土戰爭都是沙俄對黑海沿岸的侵略戰爭,是俄國為了侵奪黑海出海口和鞏固其周邊地區的戰爭。

  • 9 # 當代曹植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蘇丹認為自己繼承東羅馬帝國法統,便自封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後來土耳其打敗馬穆留克騎兵征服埃及後,又自封哈里發,名義上統治所有穆斯林。

    後來,東羅馬帝國的公主逃到莫斯科並嫁給了莫斯科大公,莫斯科大公便認為自己繼承東羅馬帝國法統,便自封沙皇(即凱撒),以東正教為國教,並以東正教眾保護者自居,立志光復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土坦丁堡,統治所有東正教徒,於是,俄土矛盾,不可調和。

    當時黑海沿岸皆由奧斯曼土耳其及其附屬克里米亞汗國控制,為了奪取黑海出海口,俄土戰爭,不可避免。

    消滅克里米亞汗國後,俄國擁有了黑海出海口,但是,黑海進入地中海通道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與達達尼爾海峽還控制在土耳其手中,於是,俄土兩國為了爭奪海峽,又爆發了多次戰爭。

    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沙皇俄國大大小小的戰役打了十二次,土耳其靠自己的力量只贏了一次,另外一次勝利靠的是英法聯軍,打平了兩次,其餘八次都是俄國勝利,土耳其領土面積從五百五十萬平方公里被打成了七十九萬平方公里,俄國的領土面積卻是越打越大。

  • 10 # 謝金澎

    目前土耳其的國防部長又大放厥詞,說土俄打過十六場戰爭,土耳其不在乎在跟俄羅斯再打一場。

    說的慷慨激昂,聽上去好像土耳其一直都壓制著俄羅斯打似的。那麼歷史上的那十六場戰爭結果到底如何?說起俄羅斯土土耳其的戰爭,那真是五百年桑田滄海。

    從沙俄自金帳汗國旗下獨立出來,由莫斯科大公國國王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公主索菲婭自認拜占庭繼承人開始,俄羅斯就瞄準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了數百年,土耳其基本上是屢戰屢敗,直到帝國瓦解……

    大家都忙,就不從開始到現在一一羅列了,介紹一下俄土間比較有代表性的戰爭。

    第一次(1676年-1681年)

    為爭奪第聶伯河下游地區,沙皇俄國向土耳其發動的戰爭。戰爭持續5年,未分勝負,於1681年簽署和約,奧斯曼帝國承認沙皇俄國對第涅伯河左岸地區的統治。也就是說,實際上以奧斯曼帝國認輸結束戰爭。

    第二次(1686年-1700年)

    戰爭的結果:俄羅斯勝!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屬俄國,俄國獲得亞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個出海口。

    第三次(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軍北伐,收復頓河河口,俄土戰爭爆發。戰爭結果:亞速重歸土耳其。

    第四次(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烏克蘭和高加索導致戰爭爆發,戰爭結果:俄羅斯與土耳其簽訂了貝爾格萊德和約,亞速再次歸俄國所有,俄羅斯贏得成果。

    第五次(1768年-1774年)

    俄軍的名將亞歷山大·瓦西裡耶維奇·蘇沃洛夫在1773和1774年間多次取得大勝。海上戰場俄軍也於1770年的切什梅海戰消滅了土耳其海軍的主力。土耳其向俄國賠償二百五十萬盧布的戰爭賠款,同時割讓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俄羅斯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國歸還克里木,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屬地,俄國拒絕了土耳其的最後通牒。戰爭隨後爆發,俄軍主力在默欽戰役重創土軍。俄土簽定《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併克里木和喬治亞。戰爭結果:俄軍勝。

    第七次(1806年-1812年)

    1806年,奧斯曼帝國受到拿破崙支援,想要奪回對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兩地的控制權。10月2日,兩軍決戰,土耳其軍被打崩潰,於11月23日向俄軍投降。土耳其於1812年5月28日承認戰敗,簽定《布加勒斯特條約》,割讓比薩拉比亞。戰爭結果:俄軍勝!

    第八次(1828年-1829年)

    歐洲列強瓜分興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屬地所引起,土耳其與埃及聯軍戰敗,俄土簽定《亞得里亞堡和約》,土耳其向俄國割讓外高加索沿海的領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認希臘獨立。戰爭結果:俄軍勝!

    第九次(1853年-1856年)

    史稱“克里米亞戰爭”,在英法聯軍的支援下,土耳其由敗轉勝,俄軍退出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喪失了幾乎歷次對土戰爭的成果,這是土耳其在對俄作戰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勝利。

    第十次(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國向土耳其宣戰,從巴爾幹半島及高加索兩地發動進攻。俄軍節節勝利,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國提出的和平條件,最後以《柏林條約》取代《聖士提法諾條約》,土耳其賠款2億盧布。

    就這十次比較有代表性的土俄戰爭,歷時三百多年,土耳其完勝的就一次克里米亞戰爭。而戰爭初期土耳其還是慘敗,最後在英法聯軍的支援下三國聯手,才在克里米亞獲得慘勝。所以,土耳其帝國在歷史上欺負歐洲國家是牛掰的不行,但是跟俄羅斯打幾乎沒有贏過。他這次又要作死吹牛挑戰俄羅斯,忘了歷史悲劇也忘了自己是老幾。

  • 11 # 我這張舊船票

    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十次戰爭起因與結果介紹如下:

    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

    第一次俄土戰爭(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戰爭,這是沙皇俄國的羅曼諾夫王朝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之間第一次較為重要的戰爭,為爭奪第聶伯河下游地區,沙皇俄國同土耳其發生的戰爭。

    1676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戰爭持續5年,雙方都沒能分出勝負,於1681年簽署和約,奧斯曼帝國承認沙皇俄國對第涅伯河左岸地區的統治。

    第二次俄土戰爭(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軍圍困維也納。1684年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結成反奧斯曼帝國的“神聖同盟”,1686年俄國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兩度進攻亞速海,被奧斯曼帝國與其屬國克里米亞汗國的聯軍擊敗。1697年9月奧軍在蒂薩河畔進行的澤特戰役中大勝土軍,俄軍佔領了頓河河口。

    戰爭的結局是: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屬俄國,俄國獲得亞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個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戰爭(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軍遂北伐,收復頓河河口,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亞韃靼人軍隊的重圍。

    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其被迫放棄亞速,並需拆毀亞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根據1711年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統治。

    第四次俄土戰爭(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烏克蘭和高加索成為了戰爭的藉口,在1736年,俄國的指揮官們期望能奪取亞速和克里米亞半島,但是,由於缺乏補給以及流行病的爆發,俄軍不得不率軍撤回烏克蘭。1737年,為了接應瓦拉幾亞和波斯尼亞的奧軍,俄軍於1739年初向摩爾達維亞展開進攻,使戰爭發生了轉折,俄國面臨瑞典入侵的威脅,而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簽訂了貝爾格萊德和約。

    根據1739年9月俄土《貝爾格萊德和約》,亞速再次歸俄國所有。

    第五次俄土戰爭(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戰爭是發生在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一場影響重大的戰爭,其主要結果是南烏克蘭、北高加索地區和克里米亞從此被沙皇俄國控制,戰爭一開始俄軍的名將亞歷山大·瓦西裡耶維奇·蘇沃洛夫很快輕鬆打敗了巴爾聯盟的軍隊,在1773和1774年間多次取得大勝,在海上戰場,俄軍最終於1770年的切什梅海戰消滅了土耳其海軍的主力。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終不得已於1774年7月21日簽訂《庫楚克開納吉和約》,俄國得到割地賠償和二百五十萬盧布的戰爭賠款,同時還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戰爭(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國歸還克里木,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屬地,授權土耳其檢查透過海峽的俄國商船,俄國拒絕了這一最後通牒,土耳其出動了20萬軍隊和一支強大的艦隊對俄開戰,在1791年的戰局中俄軍取得了巨大勝利,6月15日,庫圖佐夫將軍所部強渡多瑙河,在巴巴達格附近擊潰土一個軍,7月9日,俄軍主力在默欽戰役中重創土軍。

    1792年1月,俄土簽訂《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併克里木和喬治亞,這次戰爭俄國作了充分準備,實現了稱霸黑海的野心,獲得了黑海不凍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戰爭(1806年-1812年)

    1806年,奧斯曼帝國受到法國拿破崙一世的支援,加上俄國在奧斯特利茨會戰中遭到慘敗,決定對俄國進行軍事行動,以奪回對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兩地的控制權,不久,米哈伊爾·庫圖佐夫接管了俄軍指揮權,他制定了一次大膽的誘敵戰術,以期儘快解決戰事來抽調主力北上防備拿破崙,10月2日,兩軍決戰,土耳其軍徹底崩潰,並於11月23日向俄軍投降。

    土耳其於1812年5月28日承認戰敗,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割讓比薩拉比亞。

    第八次俄土戰爭(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戰爭是歐洲列強瓜分興起於亞洲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區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屬地的鬥爭所引起的,此時正值希臘人擺脫土耳其統治的希臘獨立戰爭,俄國趁火打劫,法國也支援希臘,英國詩人拜倫率領一支志願軍赴希臘作戰,土耳其與埃及聯軍戰敗。

    1829年9月,俄土雙方簽訂《亞得里亞堡和約》,土耳其向俄國割讓外高加索沿海的領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認希臘獨立。

    第九次俄土戰爭(1853年-1856年)

    一開始它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但因為其最長和最重要的戰役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爆發,後來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1854年底英國和法國對俄羅斯宣戰,1855年薩丁尼亞加入這個同盟。奧地利迫使俄羅斯從多瑙河撤軍,但並沒有幫助英法圍攻克裡米亞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艦隊,塞瓦斯托波爾被圍攻近一年後英法聯軍佔領了這個重要的堡壘,此後俄軍退出克里米亞半島。

    最後簽署的巴黎和約使俄羅斯喪失了幾乎歷次對土戰爭的成果,這也是土耳其在對俄作戰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勝利。

    第十次俄土戰爭(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國向土耳其宣戰,從巴爾幹半島及高加索兩地發動進攻,俄軍主力進入羅馬尼亞後,6月及7月在不同地點渡過多瑙河,12月攻佔土軍重要據點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國提出的和平條件,最後1878年歐洲列強在柏林舉行了柏林會議並以《柏林條約》取代《聖士提法諾條約》,保加利亞、東魯梅利亞改由土耳其保護,土耳其賠款2億盧布。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戰傳統上被認為是第11次俄土戰爭,俄國和英、法結盟,謀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聯軍在加里波利慘敗,損失50萬,1917年俄國又因為戰爭而崩潰,處於崩潰前夕的、已經淪為半殖民地、所轄的屬地僅剩於亞洲西部地區的奧斯曼帝國趁機打下整個高加索,甚至進軍南俄草原,這次算奧斯曼帝國獲勝,但距離自身離滅亡也沒有多少日子了。

  • 12 # 文旅攬勝

    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等地進行的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俄土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了。

    俄土戰爭的開始,為了爭奪第聶伯河下游地區。1676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戰爭持續5年未能分出勝負,於1681年簽署和約,奧斯曼帝國承認沙皇俄國對第涅伯河左岸地區的統治,俄土戰爭第二次,1683年7月土軍圍困維也納。次年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結成反奧斯曼的“神聖同盟”,俄國加盟。戰爭的結局是: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俄國,俄國獲得亞速要塞。

    俄土戰爭第三次1710年,土軍北伐收復頓河河口。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重圍。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被迫放棄亞速,並需拆毀亞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俄土戰爭第四次,1735年底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烏克蘭和高加索成為了戰爭的藉口。之後,俄國面臨瑞典入侵的威脅,而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

    最終戰爭的結果是俄軍退出克里米亞半島。最後簽署的巴黎和約使俄羅斯喪失了幾乎歷次對土戰爭的成果,這也是土耳其在對俄作戰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勝利。

  • 13 # 米缸摟著麥芽糖

    奧斯曼土耳其與沙俄,從1676年的第一次俄土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200多年的時間裡,雙方打的不可開交。至今,全面戰爭總共打了12次,第3次和第9次是土方獲勝,第1、第11、第12次是平手,另外剩餘的7次,均以俄方獲勝告終。歷次俄土戰爭,土方除了有瑞典、英國、法國幫襯時,有過獲勝記錄以外,其它時候簡直是被完虐,正因為如此,原本龐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才會分崩離析,極速衰敗,除了奧斯曼本身內政不修原因,沙俄數百年的持續擴張是其根本。

     

    看看12次交手記錄,就能知道奧斯曼土耳其被虐的究竟有多慘。

    第1次:奧斯曼不滿沙俄與烏克蘭的合併,主動挑起站端,第一次打了5年,雙方以簽訂《巴赫奇薩賴和約》結束,算是平手。

    第2次:沙俄當時剛剛與清軍簽訂《尼布楚條約》,手癢癢,轉而向西與奧斯曼開打,結果以俄勝土敗。

    第3次:彼得一世想檢驗改革成功,瞄上了瑞典,奧斯曼加入瑞典陣營,這一次因為有幫手,奧斯曼土耳其獲勝。

    第4次到第8次俄土戰爭,最後均以沙俄獲勝告終,透過連續五次,沙俄從奧斯曼土耳其口中,撬走大片土地,俄方獲利豐厚。包括沙俄奪取的黑海出海口、克里米亞半島、喬治亞、比薩拉比亞等廣大地區。

    之後在第9次交手中,奧斯曼土耳其聯合英國、法國,打敗了沙俄,俄國吐出了之前侵佔的比薩拉比亞的部分地區。

    第10次又是俄勝,這一次,奧斯曼土耳其熟的很慘,此戰沙俄除了重新獲得比薩拉比亞以外,亞洲區域也有大片土地歸俄,戰後還造成了奧斯曼土耳其對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控制。

    最後的第11次和第12次,雖然雙方是平手,但是奧斯曼土耳其,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結盟德國跟錯了隊伍,導致曾今橫跨亞歐,極為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在戰後被英法協約國肢解,這樣算起來,也是算是沙俄獲利。

     

    從以上可以看出,持續200多年的俄土大戰,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沙俄一方獲勝,並且通過歷次戰爭以及戰後的條約談判,沙俄從中獲得了巨大土地收益,透過蠶食奧土,俄國的國土面積極速膨脹,成為世界第一,而反觀土方卻快速衰弱,至今,作為奧斯曼繼承人的土耳其,還對此耿耿於懷。

     

    探究俄土雙方不斷開打的原因,

    一是歷史給了沙俄極好的開戰藉口,奧斯曼在攻佔綿延一千年的拜占庭帝國以後,羅馬教廷為了牽制當時的奧斯曼,故意將索菲亞公主嫁給了俄國沙皇伊凡三世。沙皇以拜占庭女婿的身份,開始與奧斯曼死磕。

    二是擴張衝突。沙俄西南邊疆與奧斯曼有大量的陸地和海疆接壤,加上16世紀的沙俄極具侵略性,處在快速崛起的上升期,開疆擴土的誘惑,導致歷代沙皇都選擇與奧斯曼土耳其爭鬥,不亦樂乎。

    三是宗教因素,沙俄信奉東正教,奧斯曼信奉伊斯蘭教,從戰爭時期,雙方各自境記憶體在有大量敵方信仰的群體,為了保護僑民的生存空間和各自帝國的利益,雙方都會以保護者的姿態相互開戰。

    四是沙俄撿漏,俄土戰爭之所以一直延續至今,很大原因是因為沙俄每次打完仗以後,都能獲得極大收穫,嚐到的甜頭一多,當然樂此不疲,加上奧斯曼土耳其在西方列強的蠶食下,無力抗爭,沙俄不可能放過如此天賜良機。

  • 14 # 兵說

    根據史學家的統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沙俄帝國,進行了十二次的大規模戰爭,至於零星的小規模戰爭則是多得無法統計。

    至於原因,主要是沙俄帝國對於出海口瘋狂的追求。我們知道,沙俄帝國起家於莫斯科地區,是一個小公國,17世紀,隨著公國的崛起,就慢慢地進入到擴張階段,其中大規模地擴張當然要數大名鼎鼎的彼得大帝了。

    而彼得大帝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出海口而戰,向北與北歐強國瑞典開戰,經過鏖戰多年,總算是拿下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即涅瓦河河口,也就是現在聖彼得堡。

    向南自然是要奪取黑海的出海口,而當時黑海沿岸的土地是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所佔領,而且當時的奧斯曼帝國正是其強盛時期,儘管與巔峰時期有差距,但是也不能小瞧,事實也是如此,儘管最後彼得大帝拿到了出海口,但是也損失慘重,傷痕累累,而且奧斯曼帝國也虎視眈眈,不願自己的領土受到侵略。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句話也可以形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畢竟是一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一時半會死不了,而沙俄也只是一個新人,實力有限,無法將奧斯曼帝國一口吞併,因此,就拉開了長達百年的俄土戰爭,比較有名的,要數克里米亞戰爭,除了俄土雙方外,還有英法兩國參戰,意在制約沙俄在黑海方向的擴張,儘管這場戰爭以俄軍慘敗而告終,但是也沒有阻止他擴張的步伐,畢竟奧斯曼帝國這塊肥肉太誘人了,還在自己眼皮底下,不吃才怪呢?

  • 15 # 老顧82283856

    歷史上土俄之間的恩冤和戰跡,除了增加雙方敵對的情緒之外,己無關緊要。

    現如今雙方又走到了一觸即發的風口浪尖,此時此刻的雙方無疑俄強土弱。雙方又各有為其站隊的幫手,但真正能為土耳其出手的恐怕不多,搖旗吶喊的除了起鬨並無助益;而為俄方出手的除了敘利亞之外,伊朗己經開炮了,還有利比亞國民軍等。因此,土耳其繼續任性逞強,後果堪憂。

  • 16 # 再言春秋

    導語

    最近俄羅斯和土耳其在敘利亞動起了手,有人甚至調侃這是新一輪的俄土戰爭,“新羅馬沙皇”又要從“蘇丹的帝國”手裡去奪取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舊稱)了。說起俄土兩國之間的歷史積怨,可謂由來已久。

    分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俄羅斯帝國之間的歷史地緣政治局勢從地緣政治,國際戰略和實際地區利益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都是俄羅斯帝國崛起路上的一塊必須要被移除的絆腳石

    1、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疆域。如地圖所示,橘紅色的區域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最大控制區,黃色是其附屬邦國。可以看到,黑海大部分(包括克里米亞),波蘭南部,喬治亞直到巴爾幹地區(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乃至希臘)都是奧斯曼帝國的控制區。

    2、沙皇俄國的政治考量。而對於俄羅斯帝國和其統治者沙皇來說,既然自封為“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那麼從伊斯蘭世界手中奪回東羅馬帝國的故都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林)作為一個價值無量的政治資本自然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而巴爾幹半島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重要橋頭堡,同時那裡生活著大量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把他們從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解放出來,符合俄羅斯帝國在國際上宣揚“斯拉夫人的保護者”的國際形象,是其國際戰略的一個環節。

    3、作為一個高寒地區內陸政權,俄羅斯極度的需要溫暖溼潤的耕作區與不凍出海口——黑海沿岸。特別是克里米亞半島這些重要的地理位置,對於俄華人來說是最為誘人的。

    歷史上的十次大戰

    俄羅斯帝國從17世紀開始不斷南下,試圖逐步蠶食奧斯曼帝國在黑海沿岸和巴爾幹半島的統治區域,雙方爆發了十次大規模戰爭。

    第一階段,俄羅斯帝國的擴張。1676年到1681年的第一次俄土戰爭基本是個平手,而從1710到1829年的第二至第八次俄土戰爭,俄羅斯基本都獲得了勝利(除了第三次吃了敗仗),不斷地獲得黑海沿岸土地,諸如克里米亞,小亞細亞一帶如喬治亞,並且迫使土耳其承認希臘等巴爾幹國家的獨立狀態。

    第二階段,西方列強的插手。然而19世紀的兩次俄土戰爭則有些變味了,那就是歐洲其他列強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直接參與到戰爭中。1853的第九次俄土戰爭,也稱克里米亞戰爭,此次戰爭中英國出於“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過分強大的國家不符合大陸均勢”的考慮聯合因拿破崙戰爭而同俄羅斯有矛盾的法國,共同支援奧斯曼帝國,此戰俄羅斯慘敗。而1877年的第十次俄土戰爭,俄軍已經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然而英國和奧匈帝國的再次介入導致俄軍不得不放棄到手的勝利,但也從羸弱的奧斯曼帝國獲得了相當的利益。然而這次戰爭也使巴爾幹局勢更加混亂、緊張,列強之間的矛盾更為尖銳,為之後一戰的爆發埋下伏筆。

    舊恨新仇

    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仇恨、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

    1.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是沙俄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這兩個老冤家的最後交鋒,二者分別加入了協約國和同盟國,各自打算一雪百年前恥(因而有人也稱其為第十一次俄土戰爭)。然而,這兩個垂垂老矣的帝國最終沒有分出勝負。沙俄因為大戰使自身的腐朽暴露無遺,最終分崩離析,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退出了戰爭;而奧斯曼帝國因為戰敗也走到了盡頭,被協約國肢解,之後因為凱末爾革命才勉強保住了土耳其人最後的顏面。

    2.最後的“俄土戰爭”與鮮有的“俄土合作”。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之前曾利用蘇維埃政府剛剛誕生,政權不穩的情況,從蘇俄手裡獲得大量包括黑海地區領土在內的利益,然而一戰結束後,蘇俄就從崩解的土耳其手中收回了這些權益和土地。間戰期間,蘇維埃俄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這兩個舊帝國屍體上的新生政權都不受到當時西方國家的待見,於是這兩個多年冤家在一起抱團取暖。蘇俄給予土耳其共和國一定的援助,凱末爾也在共和國的現代化過程中吸取了很多蘇聯經驗。間戰期間二者相安無事,而二戰期間蘇聯忙於對付納粹的入侵更加無暇關心中立中的土耳其。

    3.冷戰的陰霾。冷戰的開始再一次把俄華人和土耳其人的恩怨推到前臺,土耳其於1952年加入了北約,成為了西方勢力堵在蘇聯的黑海出海口上的障礙。古巴導彈危機之前,北約在土耳其設定的導彈基地更是讓蘇聯骨鯁在喉。土耳其還在冷戰期間積極採取各種軍事行動(如入侵塞普勒斯)。蘇聯和土耳其關係緊張,然而攝於冷戰核危機的大背景,雙方並未爆發直接衝突。

    新世紀,新問題

    俄羅斯和土耳其的矛盾並沒有隨著冷戰的結束而告終

    1、90年代對於雙方都是灰暗時代。土耳其因為冷戰結束,導致其在北約戰略體系當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對外態度曖昧起來。而同時期的俄羅斯聯邦因為內部動盪變得羸弱,在國際上採取收縮態勢。雙方的矛盾雖有,但相對錶現平緩。

    2、進入新世紀,經濟和國力有所回升的土耳其開始追求新的戰略夢想,而同樣進入普京執政時期的俄羅斯也再次成為了美國為首的北約的國際戰略所指向的矛頭。土耳其在得到美國的大力支援之下,越來越多的插手中東和黑海地區事務。而俄羅斯自然對這個重新振作的老冤家非常不滿。

    結語

    總而言之,俄土之間的衝突原因,一方面,有著濃重的歷史背景。另一方面也有著現實大國戰略的因素。換言之,二者多年的歷史積怨懸而未決,而今美國又在這把火上添上了新的乾柴。

  • 17 # 夏蟲欲飲冰

    俄土戰爭(俄語:Русско-Турция Война,土耳其語: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

    俄國發動戰爭的目的是合併黑海北部沿岸地區,取得黑海出海口,發展俄國經濟,並結束地跨歐亞非三洲、曾經長達數個世紀進行擴張和征服的奧斯曼帝國和其藩屬克里米亞汗國,對俄國的侵略。

    此外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和土耳其在俄國內戰中的干預通常也被認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戰爭。

    俄土戰爭的起因和結果

    從十八世紀下半葉起,圍繞東方問題的國際矛盾尖銳化,土耳其企圖對烏克蘭和黑海沿岸國進行報復,俄羅斯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東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開展的反對興起於亞洲大陸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擴張的奧斯曼帝國民族獨立運動的支援,力圖在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鞏固自己的勢力。

    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羅斯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代國人為何厭惡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