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衙門

    鰲拜,清初權臣,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影視劇中鰲拜嬌縱跋扈,結黨營私、目無法紀的影視形象深入人心,但是鰲拜沒有造反,而且恰恰相反,鰲拜清初穩定作出了貢獻。

    鰲拜功績:

    鰲拜一開始跟著皇太極,出身將門之身,武藝高強,青年時候就已經從軍,而且立下軍功無數。後來他曾跟隨皇太極攻打察哈爾部、徵北韓,均有戰績。

    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多爾袞專權期間對鰲拜多次打擊,鰲拜也並沒有就此換陣營,而是一心為主,生死與共。順治帝繼位後,重用鰲拜,鰲拜忠心耿耿,日夜操勞。

    重點來了,鰲拜既然衷於大清,也從未有謀反之心,那又為何下場比較慘?

    原因一:目無康熙。

    康熙即位後,沒幾年就想親政,但是掌握朝廷的權臣鰲拜自然不會同意,鰲拜滿足於自己已有的功績,認為目前還小沒有必要親征。但是有雄圖大略的康熙,怎麼能忍,私底下早就開始與鰲拜的較量。

    原因二:專權跋扈。

    鰲拜作為輔政大臣之一,不懂得分析形勢,不忍心交出手中權利,在索尼去世後,鰲拜給蘇克薩扣上了心懷奸詐、欺藐幼主等24款罪名,提出應處凌遲、株連族人的懲罰。可見鰲拜的勢力已經威脅到皇權,然而他自己卻不以為然。

    原因三:聽信讒言。

    班布林善,從親屬關係來說,康熙要叫他皇叔。然而就是這位皇叔,依附鰲拜勢力,煽動鰲拜對小康熙進行限制,鰲拜也是衝昏頭腦,受到了他的蠱惑,由此才更加膽大妄為。

    雖然如此,鰲拜仍然沒有被康熙處死。康熙誅鰲拜詔:“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可以看到,康熙並沒有給鰲拜扣上造反的罪名。

    據《南亭筆記》記載:“康熙帝在南書房召鰲拜進講,鰲拜入,內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 內侍持其後。命賜茗,先以碗煮於水,令極熱,持之炙手,砰然墜地,持椅之內侍乘其勢而推之,乃僕於地。康熙帝呼曰:鰲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交部論 如律。”

    小結

    康熙,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賜予祭葬,復一等公,加封號“超武”,世襲罔替。乾隆,追覆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可見鰲拜雖然被擒,但是他的功績還是不能被抹滅的。

  • 2 # 藍領笑笑生GIF

     康熙擒鰲拜基本上在有關康熙皇帝的影視劇中都會出現,鰲拜作為三朝元老,又是滿清第一勇士,對剛親政的康熙來說,威脅不言而喻。那麼鰲拜真的造反了嗎?

      在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曾對諸王貝勒大臣們說:“憶及數事,朕若不言,無敢言之人,非朕亦無知此事者……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是知道鰲拜的功勞很大的,但是他還是想盡了辦法吧鰲拜擒獲,並且把他軟禁至死。結果最後卻為他平反,雍正帝即位後,“賜鰲拜祭葬,復一等公,世襲罔替”,並於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這些都說明,即使是在清代,鰲拜也不是奸臣,而是被清帝褒獎的有功之臣。

      鰲拜為什麼最後會被康熙皇帝處置清算呢?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切獨擅專權,與康熙皇帝的君權形成激烈的衝突。

      大家都知道鰲拜代表著滿洲關外舊臣的勢力,長期把持著朝政;但隨著康熙皇帝日漸長大,圍繞在皇帝身邊,新的滿洲貴族也在不斷壯大,形成了以康熙帝為核心,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嶽樂、大學士明珠、索額圖等組成的新的勢力集團,他們並瞭解也不留戀關外的生活,一心想的就是統治全中國。兩個集團相爭的結果,就是皇權的勝利!

      鰲拜在清朝算是三朝元老,他輔佐了三代帝王,在太宗、世祖兩朝都是戰功赫赫的勇士和將領,特別是在太宗病逝、世祖即位的問題上,鰲拜帶領兩黃旗將士堅定地站在了“立太宗子”的立場上,並從未向多爾袞屈服過。

      所以在多爾袞死後的順治八年正月,鰲拜被升為議政大臣;閏二月,又以軍功而得嘉獎。從此,作為內大臣之一而常伴順治帝左右,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直到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帝病逝。

      1661年,順治帝病逝於養心殿,8歲的皇子玄燁即位,為康熙帝。按照順治帝的遺詔國家政務由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大輔臣代為掌管。但是順治帝萬萬沒想到,隨著輔政時間的推移,康熙帝的長大,康熙皇帝與輔臣之間的矛盾日漸激烈!在四大輔臣中,逐漸專權的就是鰲拜!

      本來,按照順治帝的遺命,索尼位列四大輔臣之首,本應發揮首腦作用。但是,從努爾哈赤時代就開始追隨皇帝左右的索尼,此時已是歷經四朝,年老多病,力不從心了。而遏必隆生性懦弱,且與鰲拜交好,蘇克薩哈雖說是公主的兒子,出身高貴,卻因曾是多爾袞的舊部,不為眾人所服。這樣,鰲拜的權力就越來越大,開始了結黨營私,日益驕橫的生活!鰲拜的驕橫專權到了何種地步,可以從以下幾個事件中看出一般:

      第一,新年朝賀的時候,鰲拜也是身穿黃袍,頭帶與康熙帝同式樣的冠冕,僅在帽結處與康熙帝有所區別!

      第二,鰲拜為了打擊正白旗勢力掀起了“圈地運動”。什麼是圈地運動呢?就是當初清軍進關時劃給了八旗很多的土地,但鰲拜為了打擊正白旗的蘇克薩哈,藉口當年多爾袞把鑲黃旗應得之地給了正白旗,就私自把正白旗的地劃到了自己的旗下,看看,就是這麼的猖狂!

      這件事情鬧到了康熙那裡,所以康熙就派大臣去查這件事情,但是幾位大臣的公正惹惱了鰲拜,竟然被鰲拜假傳聖旨,殺了三位大臣及家人百餘口!

      第三,並且在早朝時,大搖大擺地走上金鑾殿,傲慢地對康熙皇帝說:“啟稟萬歲,蘇納海違背聖命,撥地遲誤,並勾結朱昌祚、王登聯妄奏欺君,均已被臣逮捕處死!”

      而且最猖狂的是他在早朝上告訴康熙皇帝蘇克薩哈要謀反,並希望殺了他,康熙帝與之爭辯,鰲拜便在廟堂之上與康熙帝爭吵起來,並三步並兩步地衝上御案,抓住康熙帝的龍袍,恐嚇道:“我說殺得就殺得,你小小年紀知道什麼!”說完,便揚長而去,並立即傳旨絞死了蘇克薩哈,滅其全族!

      此事之後,鰲拜的擅權終於徹底激怒了康熙帝,從而使康熙帝及孝莊文太后下定決心要除掉鰲拜了!所以鰲拜就這樣被康熙擒獲了,康熙帝開列給鰲拜三十條罪狀,其中與結黨擅權有關的就有二十二條,另有不尊太皇太后二條,對冊立皇后妒忌、私買奴僕等五條。

      可見,鰲拜最終獲罪的原因,還是他結黨營私、擅權專橫,阻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與君主的乾綱獨斷形成了強烈的矛盾,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

  • 3 # 史趣談

    順治帝駕崩前,為了進一步削弱諸王貝勒的權力,避免宗室結黨專權,順治遺詔改變了幼主由宗室輔佐的傳統,特命內務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異性重臣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康熙。有人認為鰲拜是因造反被殺的,事實上他並沒有造反,但是他也沒安分的當一個輔政大臣。

    一.四輔政大臣情況介紹

    在這四位輔政大臣中,索尼資歷最高,位列班首,但是他年老多病,精力不足;遏必隆缺乏主見;蘇克薩哈位列第二,才思敏捷,論能力是四人中第一;鰲拜為三朝元老,戰功赫赫,所以他自恃功高,盛氣凌人。很多大臣都怕他。

    最開始時,四位輔政大臣還能齊心協力,基本上遵照順治帝制定的方針,在一定程度上代行皇帝職權,均以“輔臣稱旨”的名義下發,眾大臣執行。

    二.殺蘇克薩哈,為專權鋪路

    鰲拜權力慾極強,卻排在最末位,頗不服氣。他明白,蘇克薩哈是他專權路上的絆腳石。所以,政事上兩人意見相左,結成仇怨。四朝老臣索尼見他倆勢同水火卻無力排解,屢次奏請康熙親政。遏必隆與鰲拜同屬於滿洲鑲黃旗,見鰲拜逐漸膨脹,就同他結黨,事事附和於鰲拜。而蘇克薩哈勢單力孤,威望又不高,無力與他抗爭。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班行章奏,鰲拜居首位。七月,蘇克薩哈上表請求守護順治陵寢,鰲拜藉機羅織其二十四大罪狀,除去了蘇克薩哈,為他專權清掃了道路。

    三.結黨營私,觸犯皇權

    鰲拜見沒有人能與他制衡,就結交中大臣,培植私黨。朝廷的文武官員,多出自他的門下。一切政事,先在鰲拜家議定,再拿到朝堂公佈施行。對於下屬,也是“所喜者舉薦,所惡者陷害”,就這樣。康熙幾乎成了傀儡。

    康熙帝親政後,下詔諭令大臣們陳述時政得失。鰲拜卻明令禁止官員揭發時弊。甚至攔截奏章,堵塞下情上達。這還不算,他還經常在朝堂上呵斥大臣,絲毫沒把康熙帝放在眼裡。

    四.康熙智除鰲拜

    康熙深刻意識到,不除掉鰲拜,他就不能整肅朝綱,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旨意推行政務。為了麻痺鰲拜,只有16歲的康熙韜光養晦,竭力裝作酷愛戲耍、無心政事的樣子。精心選出一批年輕的侍衛,整天和他們練習摔跤。

    一天,鰲拜獨自來上朝。康熙一聲令下,驀地小侍衛們一擁而上,將鰲拜摔倒在地,擒拿下獄。康熙令大臣們揭發鰲拜罪行。最後議定鰲拜罪行三十條。康熙親自審問,鰲拜也承認罪行。

    五.自知罪重,期望免死

    雖然鰲拜自知罪行深重,但他仍然期望能免去一死。他面對康熙,突然解開衣服,袒露身體,暴露出以前救康熙的爺爺皇太極時留下的累累傷痕。這一招果然奏效,康熙帝一瞥,果然心生憐憫,下筆批示曰:“鰲拜理應依罪處死,但念效力年久,雖結黨作惡,朕不忍加誅。著革職籍沒拘禁。”就這樣,鰲拜總算保住了性命,死刑改為終身監禁。最後他死於獄中。

  • 4 # 翰翰說歷史

        鰲拜是三代元勳、四大輔臣,滿洲鑲黃旗人,因驍勇善戰,賜號“巴圖魯”,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 順治年間,得帝王器重,受遺詔成為輔政四大臣之一。康熙登基時,皇帝年幼,鰲拜不把康熙當做君主對待,甚至還屢屢挑釁帝王的權力,晚年飛揚跋扈到了極點。康熙八年,康熙帝一舉拿下了鰲拜,羅列出其幾十條罪狀,並將他革職監禁,但沒有一條謀反罪名。鰲拜被康熙皇帝清算,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切獨擅專權,與康熙皇帝的君權形成激烈的衝突。

    一、輔佐三代帝王,忠心事主,立場堅定

    鰲拜作為‘天子自將之師’鑲黃旗的重要將領,忠心事主,始終不渝,他輔佐了三代帝王,是三朝元老,在太宗、世祖兩朝都是戰功赫赫的勇士和將領,特別是在太宗病逝、世祖即位的問題上,他帶領兩黃旗將士堅定地站在了“立太宗子”的立場上,甚至不惜與睿親王多爾袞結下怨仇,最終爭得太子福臨繼位。在多爾袞死後的順治八年正月,鰲拜被升為議政大臣;閏二月,又以軍功而得嘉獎。從此,作為內大臣之一而常伴順治帝左右,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

    二、作為四大輔臣,逐漸專權,結黨營私

     1661年,順治帝病逝,康熙即位。按照遺詔國家政務由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大輔臣代為掌管。索尼位列四大輔臣之首,但歷經四朝,年老多病,力不從心,遏必隆生性懦弱,蘇克薩哈不為眾人所服,鰲拜逐漸專權。開始結黨營私、日益驕橫的生活! 最猖狂的是他在早朝上告訴康熙皇帝蘇克薩哈要謀反,並希望殺了他,康熙帝與之爭辯,鰲拜便在廟堂之上與康熙帝爭吵起來,並衝上御案恐嚇道:“我說殺得就殺得,你小小年紀知道什麼!”立即傳旨絞死了蘇克薩哈,滅其全族!

     三、新舊勢力相爭,理念相左,終起衝突

     隨著輔政時間的推移,康熙帝的長大,康熙皇帝與輔臣之間的矛盾日漸激烈!鰲拜代表著滿洲關外舊臣的勢力,長期把持著朝政;但隨著康熙皇帝日漸長大,圍繞在皇帝身邊,新的滿洲貴族也在不斷壯大,形成了以康熙帝為核心,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嶽樂、大學士明珠、索額圖等組成的新的勢力集團,他們並瞭解也不留戀關外的生活,一心想的就是統治全中國。兩個集團相爭的結果,就是皇權的勝利!

    四、阻礙皇權集中,時機成熟,終被清算

    康熙帝認為時機成熟,於是便用自己訓練的少年侍衛一舉拿下了鰲拜。康熙帝開列給鰲拜三十條罪狀,其中與結黨擅權有關的就有二十二條,另有不尊太皇太后二條,對冊立皇后妒忌、私買奴僕等五條。但鰲拜最終獲罪的原因,還是他結黨營私、擅權專橫,阻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與君主的乾綱獨斷形成了強烈的矛盾,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

         評價一個人,不應只看其過錯,也應該結合其功勞。鰲拜總的來說是功大於過的。康熙在鰲拜死了之後,沒有對鰲拜後代下手,畢竟雙方並沒有非要你死我活,而鰲拜好歹是三朝功勳,為其留下血脈算是理所應當的。康熙晚年對鰲拜平反,賞鰲拜的子孫一個男爵。等到雍正繼位,“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

  • 5 # 阿里山的蝸牛

    鰲拜沒有造反,最大的罪名是:功高蓋主。康熙晚年雖然沒有給鰲拜平反,但已經把鰲拜的子孫接回北京了,雍正繼位之後,追封鰲拜為超武公,公爵裡最高的頭銜,就算給鰲拜平反了。

  • 6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清初一代梟雄權臣、三朝元老重臣鰲拜,既對大清有開國之功,同時又有結黨專權之罪,但並沒有真的起兵造反。所以鰲拜這位既是功臣又是罪臣的清初要員也沒被康熙帝處死,念其以往功勳免其死罪,改為終身監禁最終死於獄中。

  • 7 # 生活小眼睛

    對於鰲拜,人人皆知他是一個奸臣,目無君主,甚至陰謀篡位。這些都是在影視劇中我們所看到的,其實這是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為了襯托康熙的英名才智。但真實的鰲拜並不是這樣。

    在1643年八月皇太極極去世時,鰲拜成為了清朝皇帝的選舉重臣。可以說鰲拜是清朝的忠臣。當時多爾袞戰功顯赫,對帝位虎視眈眈,但是作為皇太極的大臣,對繼承帝位仍是擁立皇太極的子嗣。但自己很清楚,不管事情的成功與否,自己都是凶多吉少。

    在八月十四日,和碩和皇太極商量新帝的事情,鰲拜預防著多爾袞篡位,多爾袞無奈之下只好協同鄭親王輔政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做新皇帝,即順治。

    在皇太極去世之後,福臨絲毫沒有權力,多爾袞一攬全政,很多大臣都投靠於多爾袞,但鰲拜不顧自己被迫害的危險多次擁護福臨。

    在公元1661年,他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人成為康熙的四大輔政大臣。康熙六年,索尼去世,鰲拜卻用24條罪狀把蘇克薩處死,就只剩下他和遏必隆,可是遏必隆一點主見也沒有。康熙想自己獨攬大權,而鰲拜就是自己的攔路虎。

    在康熙快到15歲時,自己想結束輔政時代成為真正的帝王。為了讓鰲拜倒臺,把鰲拜的親信全部調離京城並把鰲拜招進宮中,康熙培養的一批侍衛一擁而上活捉了鰲拜,鰲拜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結局。

    鰲拜被捕後,皇帝加急審訊,下詔朝廷內外,列舉了鰲拜結黨專權,不尊君上,行私納賄等三十條罪狀。本應該斬立決,滅九族。但是康熙看在鰲拜對自己的祖父皇太極以及對自己的阿瑪忠心耿耿的情況下,選擇了寬大處理。鰲拜入獄後不久得了大病,死於牢中。

    對於鰲拜的一生,效勞清朝三代帝王,忠與君主,至死不渝,最後卻落成死於牢中不得安息的一個結局。

  • 8 # 老李笑談古今事

    青年時期:戰功赫赫冠滿洲

    鰲拜,青年時期便效力軍中。因其勇猛無雙、難遇敵手,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

    在明清皮島之戰中鰲拜作為先鋒立下大功,被皇太極賜予“巴圖魯“”的稱號;這個稱號在當時的滿族含金量還是很高的,這也充分說明了鰲拜的武力強悍。後來的錦州之戰,鰲拜多次立功,一步步升遷為護軍統領;成功躋身清軍中高層軍官之列。

    鰲拜(劇照)

    清軍入關後,鰲拜又多次率軍參與對農民軍的作戰。在進攻李自成的過程中,鰲拜相繼攻克招降城池四十二座;在攻打張獻忠時,鰲拜多次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為清軍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雖然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軍都是戰鬥力遠遜正規軍的農民起義軍,但這也足以證明鰲拜的驍勇善戰。儘管老李對清朝抱有一定的偏見,但有一說一,鰲拜確實是一名優秀的將領。

    輔政期間:位高權重顯驕橫

    順治帝死後,鰲拜與其他三位大臣共列四大輔政大臣,一同輔佐年僅八歲的小皇帝康熙,一朝權柄皆為四人掌握。

    表面上看,鰲拜不過是輔政大臣中的一個。但實際上,與鰲拜同為輔政大臣的三位要麼昏庸無能,要麼軟弱不堪,因此戰功卓越的鰲拜權柄最大。從此也可以看出,權力的大小跟職位大小關聯很大,但個人因素也是關鍵的一點。

    蘇克薩哈(劇照)

    掌權之後,鰲拜逐漸變得專橫,他先是處死了對自己不尊的倭赫一家(倭赫是小皇帝身邊的侍從);接著竟不顧康熙旨意強行殺掉了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後來,無人制衡的鰲拜又將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滿門抄斬;為此,鰲拜還與小皇帝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這也為後來鰲拜發生的禍事埋下了伏筆。

    梟雄末路:牢籠之中度餘生

    隨著小皇帝一天天長大,二人之間的正面衝突不可避免,而上面提到的幾件事也使這一天來得更早。

    擒鰲拜

    康熙挑選權貴子弟習練摔跤,於此期間收攏人心;當鰲拜奉命覲見之時,皇帝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將鰲拜生擒活捉。戎馬一生的第一勇士這一次陰溝裡翻了船。

    鰲拜被擒後,皇帝召集王公大臣審定鰲拜之罪。眾人本欲將鰲拜處以死罪,但念及鰲拜立有大功且無謀反行為,最終免除其死罪,將其終生禁錮。

    所以,鰲拜雖然的的確確是權臣,也對皇帝產生了很大的威脅;但他確實沒有謀反。一世梟雄,最終歸宿是一間小小的囚籠,也不禁令後人唏噓不已!

  • 9 # 文史不假

    一旦提起鰲拜,相信各位網友都不會太過陌生。因為,隨著一次次在熒屏的登臺亮相,那個鬍子拉碴和目中無人的凶神惡煞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尤其是,少年康熙智擒鰲拜的那一幕,基本上人人都能耳熟能詳,各個影視作品都打著滾兒和換著花兒的演繹了一遍又一遍,什麼《康熙王朝》、《鹿鼎記》等,甚至都有些審美疲勞了。

    基本的情節和套路卻大都一致,無非就是說鰲拜憑藉軍功而目中無人,甚至還敢欺凌少主。而年少的老闆康熙則以退為進,步步為營,透過虛與委蛇而將鰲拜及其黨羽全部拿下,牢牢掌控了自己的皇權。

    那麼,真實的歷史果真如此嗎?真實的鰲拜果真要造反嗎?

    鰲拜(1610年—1669年),出生於瓜爾佳氏一族,屬於滿洲上三旗的鑲黃旗,歷經了皇太極、順治和康熙三朝。

    鰲拜憑藉其赫赫的軍功而受封為公爵,賜封稱號為“巴圖魯”。順治過世後,鰲拜成為了康熙帝早年的輔政大臣,權力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成為清朝初期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

    出生於武將世家的鰲拜,完全繼承了滿人的傳統尚武,積極在軍前效力,跟隨清太宗皇太極一路南征北戰,並且屢建奇功。

    第一次大功當屬於皮島之戰。在明天啟年間,滿人長期威逼遼東,守將毛文龍一看形勢不妙,率軍退守到了皮島後堅決不出,之後還在此安營紮寨。

    這樣,正好與關外寧錦一線的明朝駐軍,形成犄角之勢相互配合,對後金形成了巨大的軍事威脅。這個威脅,一直都困擾著滿人,從努爾哈赤開始,一直到皇太極時期,都將皮島視為自己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後快。

    1637年,皇太極命貝子碩託再次領兵攻打皮島。毛文龍也不慌張,採取自己一貫的方針,死都不出來,看你能咋滴?

    我們都很清楚,滿人騎馬射箭是強項,可這攻城戰實在不擅長。尤其,皮島還涉及到了要進行水戰,那就更加不靈光了。

    皮島在毛文龍的經營下,早已變得銅牆鐵壁,防得嚴嚴實實。碩託久攻不下,清兵計程車氣低落。不得以,皇太極改命阿濟格接手此項任務,帶領鰲拜一同前來出戰。

    鰲拜在查勘地形後,決心帶領一部分先頭部隊渡海攻擊。哪知,明軍早就嚴正以待,瞬間亂炮齊發,徹底打亂了清軍的陣型。鰲拜身先士卒,帶領部下衝入敵陣,與明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一舉拿下了皮島。

    皇太極聽到捷報,激動不已,自己多年的心願終於達成了,當即就下令賜鰲拜“巴圖魯”的稱號。

    鰲拜成名的另一場戰役就是松錦會戰,錦州作為明朝在關外的軍事重鎮,與另一處的重鎮寧遠遙相呼應。這些城池,對於明朝抵抗滿人的入侵和襲擾,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句話,滿人若要入關中原,必須先拿下寧錦之地,否則一切都是空談。而這些堅城,又實非以騎兵為主的滿人所長。

    1641年,鰲拜跟隨鄭親王濟爾哈朗開始攻擊錦州。時任明軍主帥的洪承疇,親率十三萬的明軍主力前來救援,準備與錦州守將祖大壽進行裡應外合。

    在此情況下,鰲拜率領所部人馬迎頭而上,進行奮勇的反擊,終於將洪承疇的大軍包圍並大獲全勝。此戰後,徹底扭轉了明清雙方的攻守之勢,明軍已經完全節節敗退。

    鰲拜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參加大小戰役不計其數,為大清的創立可謂是汗馬之功,是當之無愧的開國功勳。同時,他也日益成為了皇太極的心腹大臣,負責統領皇太極的近衛軍。

    由於生前沒有明確安排繼位的人選,所以皇太極在去世後,朝廷內部發生了劇烈的紛爭。當時,有資格繼位的共有兩人:一是兩黃旗系統的勢力,由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所執掌;一是兩白旗系統的勢力,由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所執掌。雙方互不相讓,已成劍拔弩張之勢,眼看滿清的分裂將不可避免。

    當時,鰲拜統領著皇太極的近衛軍,極具戰鬥力,自然成為各方勢力的拉攏物件。

    出於對皇太極的忠心,鰲拜沒有絲毫猶豫,他旗幟鮮明的支援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繼位。並且,同時還向多爾袞的勢力施壓。

    最終的結果我們也都很清楚,各方最終實現妥協,共同擁立年幼的福臨繼位,多爾袞成為了攝政王。

    於是,鰲拜尷尬了,他立即成為了攝政王多爾袞的眼中釘,開始被殘酷的打壓和報復。一步步地,鰲拜淡出了清初的政壇,幾乎就要被人遺忘了。

    跌到谷底就會反彈,股票如此,人也一樣。

    在順治親政後,鰲拜的人生際遇終於到了。他越來越被器重和賞識,又在政治上獲得了新生,被重新起用,積極參與國政和軍事。

    甚至於,當鰲拜的舊傷復發之時,順治帝以九五之尊親自前往鰲拜府上探視。這份榮耀,在封建時代是非常罕見的。

    客觀的講,鰲拜在擔任鑲黃旗統領期間,無論對於皇太極還是對順治,都是非常的忠心,可以說是史志不渝。儘管受到了多爾袞的迫害,但始終未改其志。僅從這點來看,鰲拜就稱得上是一位忠貞之臣。

    康熙八年五月,先帝遺命的輔政大臣、一等公鰲拜,被康熙緝拿問罪。至於這個緝拿的過程,遠沒有影視劇中演繹的那麼兇險,那麼戲劇,那麼誇張。

    因為!因為鰲拜從始至終都沒有進行過反抗,這點很重要!請記錄。他堅持認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果鰲拜真要造反的話,以他的權勢和地位,即便不能除掉康熙,但最起碼反抗的力量總是有的,畢竟幾十萬的軍隊擺在那裡。但鰲拜沒有這麼做,而是束手就擒。事後,康熙帝也覺得或許自己太過分了,將原本議定的死刑改為了幽禁。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特意下旨要善待鰲拜的後人,重新給予他們官職和田產。雖然沒有公開為鰲拜進行平反,可也算是用一種隱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歉意。

    康熙五十三年時,康熙皇帝公開承認:“我朝從徵效力的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於是,康熙追封鰲拜為一等男爵。

    在雍正帝即位後,他加封鰲拜為一等公,並將先帝康熙所定鰲拜的諸多罪狀悉數都勾去,正式為鰲拜正名。之後,再次追封鰲拜為一等超武公,世襲罔替。

    回答完畢!

  • 10 # 泰林說

    歷史上的鰲拜沒造反,但也跟造反差不多了。

    史載:16歲的康熙對著他親自訓練的一群少年侍衛說了這樣一番話:

    你們都是我的股肱近臣,但是,你們是怕我,還是也怕鰲拜?

    少年們異口同聲作答:我們只敬畏皇上!

    這一場景,記錄於生於乾隆年間,死於道光年間的禮親王昭槤所做的《嘯亭雜錄》上。

    一個已經親政兩年的君王,卻還得自己訓練死士,才敢處理鰲拜。

    可見鰲拜勢力之大,奸焰之兇。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

    那麼《清聖祖實錄》上記載,康熙處理鰲拜之前,還要把鰲拜的主要親信黨羽們以各種名義支離京城,才敢動手,以確保萬無一失。

    康熙對鰲拜集團的忌憚可見一斑。

    鰲拜沒認清“輔政大臣”的本質,也沒好好吸取多爾袞敗亡的教訓。

    輔政大臣,比著多爾袞那個攝政王,可以說是退了一大步。

    等於順治臨終前,吸取了多爾袞的教訓,

    不想給自己的繼承者再找個“爹”。

    而是找了四個助手。

    鰲拜沒搞清楚。

    這是清統治者加強君主中央集權的一個很明晰的訊號。

    他的理念,還停留在關外,誰有實力誰做主的階段呢。

    所以,康熙六年,康熙親政之後,四輔政為首的索尼一死,

    鰲拜就開始想著專權。

    連人家蘇克薩哈主動請辭,他都不放過。

    羅織了種種罪名,必欲置之死地。

    康熙堅決不同意,他竟然就在大殿之上,衝著康熙揮舞著胳膊,“據理”力爭。

    最終康熙只能同意處理蘇克薩哈滿門,只爭取到了把凌遲改為絞刑。

    君權旁落,是每個君王都絕對不能忍受的。

    康熙粉碎了鰲拜集團,順勢也拿下了剩下的唯一一個輔政大臣遏必隆。

    這標誌著,康熙徹底收回了君權。

    而議政王大臣會議也被康熙縮減了人數,並規定以後會議內容不得外傳。

    所以,處理鰲拜事件的本質,

    就是清廷封建統治上層集團的一次權力之爭。

    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鰲拜被定的是“謀逆”的大罪。

    是不是真的謀反,已經不重要了。

    鰲拜最後的下場,本來是立斬,後來,鰲拜要求單獨見見康熙。

    見康熙的時候,展示了一下他救清太宗皇太極時身上留下的傷疤。

    16歲的康熙,看了之後,動了惻隱之心,

    把處罰決定改為免去鰲拜的官職和爵位,他兒子也免死,和他一起永遠禁錮。

    不久,鰲拜死於禁錮之中,他的兒子被釋放。

    鰲拜集團其他的成員也基本被免死,大多是奪職並抄沒家產。

  • 11 # 登高遠眺

    鰲拜並無造反的實際行動,但作為顧命大臣的鰲拜,權傾朝野,剛愎自用,而且涉嫌培植個人勢力,直接威脅到康熙的統治地位,因而康熙下狠心誅殺鰲拜。鰲拜被康熙用計捉拿,最終死於監獄。

  • 12 # 美在永州

    鰲拜(1610—1669),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權臣,蘇完部落首領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元勳費英東之侄,八門提督衛齊第三子。

    出身將門,精通騎射。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攻克皮島,參加松錦之戰,平定農民起義,立下赫赫戰功,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皇太極病逝後,擁戴皇九子福臨即位,成為議政大臣,位極人臣。順治帝去世後,接受遺詔成為顧命輔政大臣,操握權柄、結黨營私。康熙八年,康熙帝在索額圖、黃錫袞、王弘祚等人支援下,逮捕鰲拜下獄論罪,囚死於牢中。

    權力過大不受約,皇權受限無調和

    從上述史料可以看出,鰲拜在歷史上並沒有造反,只是操握權柄,結黨營私。但是他的權力確實太大,康熙已經十分忌憚。

    順治去世之前,曾經委託四名顧命大臣輔佐康熙,鰲拜排在末位。為掌握更大的權力,鰲拜不斷剷除異己,特別是後來還將與其不和的輔政大臣蘇克薩哈除掉,之後再也沒有人能與他制衡,他就結交中大臣,培植私黨。朝中官員,多出其門下,國家政事,先在鰲家議定,再到朝堂施行,康熙幾成傀儡,甚至公然在朝堂訓斥大臣,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裡。

    康熙帝親政後,決定把權力收歸己有。但鰲拜根本不想還政於皇,相反,嚐到權力的諸多好處之後,他的權力慾望繼續膨脹,以致於康熙皇帝無法執行自己的意圖。所以,他會被康熙除掉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絕不可能容忍他繼續專權擅斷。

    鰲拜囂張遭天譴,少年天子除權臣

    康熙決意剷除鰲拜集團,但考慮到鰲拜黨羽遍佈朝廷內外,於是他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摔跤之術,鰲拜也沒有在意。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將鰲拜的親信支開京城,換自己的親信掌握京城兵權。然後召鰲拜入宮。鰲拜不疑有他,毫無提防地來了,結果被康熙身邊的少年侍衛擒住。經審訊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決定判處斬立決。後康熙念及鰲拜的歷史功績,且無造反意圖,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不久,鰲拜就在禁所死去。

    從整個歷史來看,權臣的結果素來只有這幾種。一種是取而代之,自立為皇。如楊堅、王莽之類。二是把持朝政,皇帝成為傀儡。如曹操、司馬昭等。第三種就是權傾朝野,卻不能完全把控朝政。如董卓、魏忠賢之類。

    總之,做權臣如果不能完全把控朝政,也不想取而代之,其結局註定是可悲的的,所以鰲拜、魏忠賢雖未造反,因其權勢擴大,嚴重影響皇權,註定要被皇帝除去。

  • 13 # 金棠文化

    歷史上的鰲拜並沒有造反,而是飛揚跋扈罷了。

    鰲拜年輕時跟隨皇太極征戰,忠心耿耿、屢歷戰功,到順治時,他沒有投靠多爾袞而堅決站在順治一邊,多爾袞死後,順治親政,鰲拜成為順治眼中的忠臣,而鰲拜當時的所作所為也確實稱得上忠勇之臣。順治臨死前,因康熙年幼,順治確定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為輔政大臣,正是這樣的安排才使鰲拜逐漸飛揚跋扈,成為專權之人。

    索尼資格老,政治經驗豐富,但年老體衰,心有餘而力不足。蘇克薩哈原來是多爾袞一派,後來才投向順治,他為朝中多數臣子所詬病,特別是索尼非常討厭他,在他與鰲拜意見相左時,不管對錯,索尼都是站在鰲拜一邊反對蘇克薩哈,使蘇克薩哈與鰲拜交鋒中處於下風。而遏必隆天生就是個怯懦之人,在鰲拜的淫威下,更不敢多言。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大權逐步轉向排名於四位輔政大臣之末的鰲拜之手。有“滿州第一武士”之稱的鰲拜,一旦大權在握,就連小皇帝也不放在眼裡,他不僅敢於在朝堂之上對康熙公開咆哮,而且不顧康熙的反對,先後處死了皇帝身邊的安費揚古、大臣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等人,還捏造罪名處死了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一次,鰲拜生病在家正臥床時,康熙來訪時無意中發現鰲拜枕下的利劍,急中生智的康熙說勇士就應該劍不離身之類的話,才沒有逼迫鰲拜鋌而走險。權力慾使鰲拜終於從忠臣變成了奸惡之人。

    為除掉鰲拜,康熙召集了一幫少年在宮中練習摔跤,表面上他們是陪康熙玩耍,實際是暗藏殺機,利用鰲拜的疏忽,這群少年擒住了鰲拜。為求活命,鰲拜當眾脫下衣服露出滿身征戰時留下的傷痕,念其戰功赫赫又是多年老臣,康熙留了他一命,後來他死於監禁之所。

  • 14 # 聊在南書房

    歷史上鰲拜並沒有造反,不過他作為順治皇帝遺詔選定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結黨營私、居功自傲、大權獨攬,甚至擅殺大臣,其行為已經嚴重威脅到小皇帝康熙行使皇權,所以被少年康熙施計擒拿,最終死於囚禁之所。

    我們透過看電視機《康熙大帝》對鰲拜有了些許瞭解,特別是少年康熙和一群小孩子,用“布庫遊戲”的辦法智擒鰲拜的故事,從中認識了權臣鰲拜的驕橫,也看到了康熙皇帝少年時就非同一般的智慧。

    電視劇大篇幅的描寫了鰲拜的專權霸道,甚至欺負康熙,反正是將其說的很壞。而真實的鰲拜並不像電視劇中說的那樣除了霸道,其他的一無是處。實際上鰲拜還是有些本事的,不然,順治皇帝也不會選他做輔政大臣。鰲拜是靠軍功起家的,在鰲拜成為輔政大臣後,也做了不少事情,就連後來的“康乾盛世”業也應該有他的不少功勞。

    鰲拜姓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正兒八經的上三旗之首,鑲黃旗是由皇帝親自統領的。鰲拜出生於一個武將世家,其伯父為大名鼎鼎的費英東,曾跟隨努爾哈赤征戰四方,被努爾哈赤稱讚為“萬人敵”,位列努爾哈赤時期的五大臣之一,也是清朝的開國功勳。

    鰲拜少年時就開始跟隨父輩征戰疆場,由於年紀小,並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到了皇太極時期,鰲拜開始嶄露頭角,多次榮立戰功。1637年,皇太極派兵攻擊明朝邊防重鎮遼寧皮島。因皮島守備森嚴,武英郡王阿濟格率軍多次進攻都沒有成功。最後鰲拜請戰,他帶領敢死隊拼死衝殺,一舉攻下皮島,被皇太極記首功,提升他為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並加世襲六次,又允許再襲十二次。不久,又升鰲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成為了皇帝身邊的護衛大臣,所處的位置非常重要。

    鰲拜在清軍進攻明朝的戰鬥中履建大功,在隨濟爾哈朗攻打錦州的時候,鰲拜因功被晉為一等男爵。在對陣隨後來援的洪承疇大軍時,鰲拜五戰五捷,將洪承疇包圍在松山城內,最終鰲拜在豪格的率領下, 攻克松山,俘獲明總督洪承疇,隨後攻陷錦州,明軍守將祖大壽投降,此戰,鰲拜再次立下大功。

    1644年,清軍入關並定都北京後,攝政王多爾袞對大臣進行論功行賞,鰲拜以“忠勤戮力”晉升為一等公爵。在清軍入關後,鰲拜繼續為清廷效力戰場,隨阿濟格追剿李自成起義軍,直到李自成被殺於湖北。1646年,鰲拜又隨肅親王豪格到四川征討張獻忠,最終鰲拜將張獻忠斬殺。隨後,鰲拜繼續在四川、貴州一帶剿滅小股的農民起義, 為清政府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鰲拜得到順治皇帝的賞識,是源於皇太極去世的時候,多爾袞希望自己繼位,鰲拜身為鑲黃旗護軍統領,手握重兵,他堅決擁護皇太極的兒子繼位,反對多爾袞,最終多爾袞只得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六歲的福臨繼位,他成為了攝政王。多年以後,順治依然認為鰲拜是個忠臣,也由此開始重用鰲拜。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去世後,順治親政。順治八年正月,順治升鰲拜為議政大臣,鰲拜也開始走進了清政府的權利中心。

    在順治時期,鰲拜是深受順治信任的,他輔佐順治也是盡心盡力,曾做到“晝夜勤勞,食息不暇”,順治對他非常滿意,有一次鰲拜生病,順治竟然親自前去探視,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也足見順治對鰲拜的器重。

    1661年,順治皇帝病逝,八歲的玄燁繼位,即康熙皇帝。順治臨終前遺詔由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個大臣共同輔政。雖然鰲拜位於四大臣的最後一位,但由於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為人懦弱,蘇克薩哈則與索尼早有矛盾,被索尼所討厭,這樣一來,鰲拜反而在四大臣中起的作用最大了。

    四大臣輔政後,其實是做了不少事的,前期他們也都能夠齊心協力共同處理朝政,為剛剛建立不久的清政權的鞏固和發展,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軍事上,消滅了南明政權,並鎮壓了活動於川陝交界處的大順軍餘部。另外,鰲拜為了減少戰爭,於民休養生息,對臺的鄭經部,採取以防為主,以攻為輔;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政策。同時利用鄭經內部的矛盾,大力招降其部下,先後有三千多名把總、參將、將軍等降清,還有十餘萬士兵和百姓隨同歸降,大大的削弱了鄭經的實力。

    另外,在鰲拜當政期間,他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經濟,鼓勵墾荒,興修水利,並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百姓的負擔。據統計,在鰲拜輔政的八年裡,僅減免錢糧就達一百七十四次之多。同時,鰲拜還對吏治進行整頓,廢除一些官場惡習,並革除了內官十三衙門,“內官倶永不用”,使清朝避免了宦官干政的發生。在四大臣輔政前期,耕地面積、人口都逐年大幅度增長,國庫充盈,這也為後來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所以,我們看鰲拜並不是一無是處,只知道專橫、霸道的,他還是有不少成績的。

    接下來在說說鰲拜的專權霸道。鰲拜為大清的建國立有軍功,又曾深受順治皇帝的信任,所以在成為輔政大臣後,他是不甘於人後的,平時他就居功自傲,盛氣凌人,並私下裡結黨營私。索尼病死後,在剩下的三大臣中,遏必隆膽小怕事,對鰲拜言聽計從,如此一來,鰲拜就好像首輔大臣一樣,全聽他發號施令,雖有蘇克薩哈對他進行抵制,但卻無法與其抗衡。

    雙方矛盾的激化是在康熙五年,鰲拜進行的圈換土地的事件。因蘇克薩哈所在的正白旗所圈的土地在薊縣、遵化、遷安一帶,而鰲拜的鑲黃旗圈佔的土地在保定、河間、涿州一帶。鰲拜藉口當年多爾袞將本屬於鑲黃旗的好地給了正白旗,就下令戶部重新丈量,將正白旗的土地撥給鑲黃旗,另外再給正白旗劃地。對此,身為正白旗的蘇克薩哈,為了維護本旗利益,當然反對鰲拜的決定。另外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和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朱昌祚、保定巡撫王登聯三人也堅決反對此事。

    蘇納海、朱昌祚和王登聯三人聯名上奏康熙,請求停止圈換,但遭到主推此事的鰲拜拒絕。在爭執不下的情況下,康熙命令蘇納海、朱昌祚和王登聯三人到正白旗土地所在的薊縣、遵化一帶實地勘察。回來後,三人再次上奏康熙說:“旗民失業者達數十萬”,請求停止圈換土地對於三人的舉動,鰲拜非常震怒,覺得敢反對他的決定,就是對他大不敬。膽大妄為的鰲拜竟然假傳聖旨,以康熙皇帝的名義,將蘇納海、朱昌祚和王登聯三人斬殺了。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鰲拜對康熙說:“蘇納海違背聖命,並勾結朱昌祚和王登聯欺君,均已經被臣逮捕處死了。”此話一出,滿朝皆驚,三位大臣,竟被鰲拜這麼隨意就給殺了,而且先斬後奏。但由於朝中大權都掌握在鰲拜手中,大臣們也不敢吭聲,小康熙也裝著沒聽見一樣。見到朝堂上如此反應,也更加助長了鰲拜的霸道。他又對康熙說:“蘇克薩哈勾結 蘇納海、朱昌祚和王登聯,臣已經將其逮捕,準備將其車裂,請皇上准奏。”

    蘇克薩哈也是四位輔政大臣之一,鰲拜連他都想殺,康熙聽後,連連搖手說不行,但鰲拜對康熙的話根本就不當回事了。回府後,就下令將蘇克薩哈給絞死了,並將其滅族。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已經感受到極大的威脅,開始考慮如何除掉鰲拜了,因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會威脅到康熙自己的安全了。康熙的祖母孝莊太后是個頗有政治手腕的女人,她也不願意看到孫子受權臣的控制,危及大清的江山。在她的策劃下,康熙迎娶了索尼的孫女,爭取到了索尼的兒子索額圖的支援。

    為了避免引起手握大權的鰲拜懷疑,康熙皇帝物色了一批貴族子弟擔任自己的侍衛,並經常在一起訓練摔跤。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康熙詔鰲拜進宮議事,毫無防備的鰲拜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就被一幫少年搬倒,雖然鰲拜號稱“巴圖魯”有著不錯的武功,但畢竟年紀大了,再說好漢架不住人多,鰲拜被擒拿下獄。康熙命大臣列出鰲拜的罪狀共三十條。其中有不尊重皇太后的兩條,私買奴僕等五條,結黨營私專權的二十三條,但並沒有謀反等圖謀不軌的罪行。

    大臣們對鰲拜的專權、跋扈非常痛恨,認為鰲拜應該被處死。但康熙並沒有處死鰲拜,以“念其歷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誅,革職,籍沒拘禁”,下令將鰲拜關押拘禁,但不久鰲拜在拘禁中病死。

    至於鰲拜的功過,康熙皇帝在晚年的時候曾說過:“憶及往事,朕若不言,無敢言之人,非朕亦無知此事者。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這也算康熙肯定了鰲拜的功勞。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念鰲拜舊日功勞,追賜其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到雍正時期,賜予祭葬,復一等公,加封號“超武”,世襲罔替。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皇帝追覆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 看來乾隆心眼小,還不如他爹雍正皇帝,但也許是乾隆為了顯示他自己功過分明吧。

  • 15 # 歷史挺好玩

    權臣的宿命就是被猜忌,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卑未篡時。不到最後一刻,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他掌權時,你只能說他是權臣。

    據說康熙長大以後也非常後悔當年的決定,但如果在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會選擇殺鰲拜。

    先說幾個忠臣,張居正死後被清算;霍光被清算;顧命八大臣被慈禧太后和恭親王聯合扳倒。

    再說幾個死後被說成奸臣的,比如曹操、比如東北軍楊宇霆。

    你肯定希望你的輔政大臣是諸葛丞相那樣的忠心耿耿,可你要萬一遇到曹操呢?通常君王會錯殺一千,而不放過一個。畢竟,誰也不想當漢獻帝。

    鰲拜是忠是奸其實已經無從分曉,但幾個小孩是抓不住久經沙場的大將鰲拜的。是鰲拜深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主動脫下上衣,把戰場廝殺一身的傷疤展現給康熙皇帝,你看看,我出生入死,你居然讓我死。我讓你內疚一輩子。之後放棄抵抗,慷慨赴死。

  • 16 # 方圓論壇

    清朝歷史上,康熙皇帝平三藩、滅鰲拜是他的主要功績之一。很多人會奇怪,鰲拜真的造反了嗎?康熙為什麼會殺掉鰲拜這個功臣呢?事實上,鰲拜造沒造反,這個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鰲拜的存在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康熙的皇權。任何朝代,皇權都是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任何人膽敢威脅到皇權,那最終的結果必將是死路一條。鰲拜這個滿清權臣。在康熙時期已經是權傾朝野的大臣了,對於年輕的康熙來講,當時他的一道聖旨可能還沒有鰲拜的一個眼神管用。在這種情況下,鰲拜造沒造反還重用嗎?為了自己的皇權,康熙必須要弄死鰲拜。這無關對錯,權力之爭而已。

    鰲拜出身於將門之家。年輕時參軍跟隨皇太極出征察哈爾部和北韓,立下不小的功勳。當時滿清和明朝在遼東半島之間征戰不休。在滿清拿下遼東之後,明將毛文龍率軍退守皮島,他和關外寧錦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互為犄角,彼此形成了對滿清的攻守之勢。因此滿清視皮島為心腹大患。崇德二年,滿清大軍開始攻打皮島,鰲拜也主動請戰加入攻打皮島的行動當中。皮島一戰滿清高層十分關心,鰲拜因此作戰時期十分的英勇,每每都身先士卒率先衝鋒。最終明軍鎮守的皮島被攻陷。鰲拜晉升三等男爵,受封為滿清勇士稱號。

    皮島一戰是鰲拜的成名之戰。松錦會戰中,滿清再次擊敗了明軍,鰲拜也因為立下戰功晉升為護軍統領,一躍從之前的小角色變成了八旗中地位較高的統領人物。滿清入關之後,事實上當時的明朝已經滅亡,而滿清面對的主要對手變成了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的大順軍在鰲拜等滿清將領的剿滅下迅速滅亡。之後在消滅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戰役中,鰲拜也是首功。憑藉對農民起義軍的勝利,鰲拜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加強。

    鰲拜不僅是一個能力超強的將軍,同時他還是一個極度忠誠於皇太極的人。歷史上多爾袞沒有敢篡位,其中就有鰲拜的功勞。在皇太極死後,鰲拜原本是支援肅親王豪格繼承皇位的,因此和當時多爾袞形成了對立矛盾衝突。後來在鰲拜的多方聯合之下,以鰲拜為首的原皇太極手下的將領共同以武力逼迫多爾袞,使其不敢篡位。之後擁立皇太極九子福臨為帝,也就是順治皇帝。順治剛即位時期,鰲拜成為了輔政大臣。在此期間鰲拜因為與多爾袞豪格之間的權力爭奪,數次被貶差點還被殺死。直到順治親政後,鰲拜才再次翻身。

    之後鰲拜在順治的重用下,徹底成為了滿清大佬級的存在。順治不久病死後,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成為了年幼的康熙皇帝的輔政大臣。索尼由於年紀大了,沒有了爭鬥之心。蘇克薩哈原本依附於多爾袞。多爾袞死後,他也沒能力再攪動風雲。遏必隆為人懦弱,沒有什麼主見,又總是聽從於鰲拜,因此鰲拜雖然是第四位輔政大臣。但鰲拜的權勢卻是四人中最高的。也因此鰲拜走上了專權之路。

    之後的鰲拜開始結黨營私,打擊異己。很多得罪了鰲拜的大臣都不明不白的被害死了。就連康熙的護衛都難逃鰲拜的威脅。當時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反對鰲拜專權,因此鰲拜要治三人的罪想要殺死三人。年幼的康熙皇帝不允許殺人。但鰲拜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裡,依舊矯詔殺了三人。因此康熙深深的記住了鰲拜這肆無忌憚藐視皇權的樣子。待康熙成年後,鰲拜不願意放棄權利,又極力阻止康熙親政。最終康熙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號召親信在宮內秘密逮捕了鰲拜。不久後鰲拜就在被囚禁之所身死。死因成謎。

  • 17 # 江湖小曉生

    多爾袞敗亡之後,為什麼多爾袞集團不成氣候,讓順治給清算了?主要是因為多爾袞集團內部自己都爭搶著要做下一任攝政王,因此導致內訌,這才給了順治可乘之機。

    其實清朝初年,攝政王是很多人希望達到的高度,可真正能達到這個高度的只有多爾袞。那麼還有誰想要達到呢?康熙時期的鰲拜就是其中之一。

    鰲拜就是被16歲的康熙扳倒的那個權臣,可謂是家喻戶曉了。那麼他到底有沒有造反呢?那是真的沒有。其實鰲拜的終極目標,就是像多爾袞那樣,成為康熙的攝政王罷了。

    當年多爾袞在順治朝的所作所為,鰲拜可是歷歷在目。因此他也是有攝政王情結的人。只不過當年他站在了多爾袞的對立面,如今卻要站在康熙的對立面。

    鰲拜專權是真的,造反是不可能的。

    鰲拜是皇太極手下的一員驍將,可以說為滿清帝國的建立立下了不少大功,因此皇太極非常欣賞他。

    在皇太極暴斃以後,鰲拜曾堅持擁立皇太極的兒子登基,這才讓多爾袞錯失了當皇帝的機會。當然鰲拜也因此遭到了被雪藏的厄運。

    等到多爾袞猝死,順治皇帝親政以後,得知鰲拜當年的忠心,非常感動,所以開始重用鰲拜。於是鰲拜逐漸從次一檔的武將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大清朝的中流砥柱。

    順治朝的鰲拜,一步步攀升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可以說鰲拜是非常感激順治的知遇之恩的。而且順治死的時候,所任命的四個輔政大臣中,就有鰲拜。

    這個時候的鰲拜,對順治感激涕零,自然是很想報效自己的新主子康熙。因此我認為鰲拜對康熙,包括對整個大清國,是忠心耿耿的。

    就衝皇太極和順治這兩父子對他的恩情,他也不應該有篡位的想法。此後的鰲拜,的確有囂張跋扈的態勢出現,但是這不影響他效忠康熙。

    當時有四大輔政大臣,分別說索尼、蘇克薩哈、鰲拜還有遏必隆。其中索尼的資歷最老,遏必隆是個兩邊倒的傢伙,只有蘇克薩哈,總是跟鰲拜過不去。

    為什麼?因為大家瞧不起蘇克薩哈,他本來是多爾袞那邊的人,在多爾袞敗亡之際,他率先倒向了順治,帶頭檢舉多爾袞,這種人誰瞧得起?鰲拜雖然跟他是親家關係,卻也是死對頭。

    因此鰲拜想了個辦法,將蘇克薩哈徹底搞倒了。緊接著索尼也老死了,遏必隆則是個牆頭草,因此朝中大權都在鰲拜手裡,這個時候的鰲拜不專權,那才是怪事。

    愛新覺羅家族實力尚存,輪不到鰲拜篡位。

    清朝跟很多漢人建立的王朝不一樣的是,他們的貴族體系十分明確,滿人就是龐大的貴族體系,此外滿人中,以愛新覺羅家族為貴族中的貴族,屬於皇族。

    滿清八旗,也都掌握在愛新覺羅家族之中。八旗兵馬都在人家家族手裡,你鰲拜要想奪取愛新覺羅家族的皇位,這未免有些難度吧?

    就算他真的奪取了皇位,那也坐不穩。為什麼?因為他等於是背叛了整個滿人集團,遲早是要被自己的民族給做掉的。

    為了一個皇位,跟自己的整個民族作對,我相信鰲拜是沒有這麼傻的,任何一個滿人都沒有這麼傻。所以縱觀整個清朝,不會有哪個權臣敢篡位,就是這個道理。

    鰲拜的終極目標,那就是把康熙皇帝拿捏在手裡。至少在他有生之年,能夠跟多爾袞一樣,成為說一不二的那種人,這就夠了。

    你指望他篡位登基,這是不可能的。從現實角度來說,鰲拜也沒有做任何篡位登基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能冤枉了他。

    鰲拜是被清朝初年的制度給耽誤了。

    清朝的建立,其實是個偶然。因為他們當初壓根就沒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因此在很多制度上都不夠完善,甚至可以說有些野蠻。

    比如說在入主中原以後,他們倡導圈地。滿人不會種地,他們入關以後,沒有收入可不行。除了朝廷給的補貼以外,他們必須要想辦法自己謀生。

    因此在入關初期,多爾袞下達了圈地令。這玩意兒簡直有毒,把所有滿人的激情都調動起來了,大家開始大肆圈地。按照多爾袞的意思,只圈一些無主之地。

    可是權力到了這幫人手裡,他們哪裡管那麼多。直接把最肥沃的土地給搶了,那麼這些地的主人肯定不同意,直接被他搞成了奴隸,不從的就宰掉。

    鰲拜也是圈地令的堅決支持者,因此他上臺以後,嚐到了權力的甜頭,開始了大肆圈地的工作。因此鰲拜光在圈地這件事上,就對權力愛不釋手了。

    此外,努爾哈赤死後,清朝的君權,一直都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皇太極上位的時候,其實他的實力很弱小,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人在四大貝勒裡實力都比他強。皇太要想上位,就必須要拍足了這幫人的馬屁。

    因此皇太極的皇權,在最早是受到脅迫的。後來他扶植多爾袞和豪格以後,逐漸才跟其他三大貝勒持平。等到順治登基以後,皇權更是旁落,直接被多爾袞給弄走了。

    再就是康熙上臺以後,皇權依舊在四位輔政大臣手裡。可以說在鰲拜心裡,這皇帝似乎可以沒有權力,大臣也可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鰲拜是被這種制度給耽誤了,但凡他知道一點君臣父子的道理,也不會霸凌朝綱,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了。

    總結:鰲拜對滿清是有功勞的。

    鰲拜再糊塗,始終都沒有動康熙,這是可以肯定的。反倒是康熙,在鰲拜沒有下手的時候,先下手為強,弄死了鰲拜,可以說有點不地道。

    當然了,鰲拜在康熙親政兩年後依舊霸凌朝政,這是他找死的原因。但是不能因為這一點,就否認了鰲拜的功勞。

    當初鰲拜給滿清打天下,參與松錦之戰,平定農民軍起義,被稱為滿清第一巴圖魯,又輔佐了三代帝王,可以說功勳卓著。尤其是堅決支援順治登基這件事,可以說對順治他們家是有大功的,就這麼被圈禁致死,的確有些令人唏噓。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8 # 火星四號

    很多人都喜歡透過電視去了解歷史人物,但通常電視所呈現出來的人物都是有偏差的,例如人人都罵的鰲拜就是其中之一,它實際上跟電視上所呈現出來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它不僅出身名門,而且還是皇太極的得力干將,幫助皇太極打下了大片的江山。鰲拜是個很忠心的人,順治的地位也是他不惜得罪多爾袞掙來的,只是隨著權力的不斷增加,整個人的內心開始越來越膨脹。開始的時候還會徵求下康熙的意見,後來反而慢慢把康熙給無視掉了,拉幫結派,搞屬於自己的小團伙,這才讓康熙起了殺心。

    康熙在十六歲的時候開始暗自訓練自己的人,感覺時機成熟以後,設計把鰲拜捉拿了起來,值得注意的是,從康熙拿下鰲拜到宣佈罪狀,鰲拜都沒有進行任何的反抗動作,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如果反抗就是謀反,而他沒有反抗,也就說明沒有這方面的心思,只能說是對權力過於嚮往,沒把皇帝放在眼裡。

    也正是因為這點,康熙當時雖然幽禁了鰲拜,但並沒有殺死他,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康熙雖然沒有明著給鰲拜平反,但還是允許鰲拜的親族們回來當官,並當著眾人的面說鰲拜應該得到官職,進行了加封,在康熙死後,雍正也對鰲拜的各項罪名進行了平反工作。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康熙還是雍正,對於鰲拜的這件事情還是心存愧疚的,不然也不會進行這一系列的加封,所以真正的鰲拜並不是大家在電視劇中所看到的那樣我們應該去詳細的瞭解歷史,瞭解真正的歷史人物是什麼樣子,才能對這些歷史人物做出正確的判斷。

  • 19 # 咚咚拇指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用計將鰲拜逮捕下獄,並羅列出30條大罪。看過《鹿鼎記》的人都覺得鰲拜應該是罪大惡極。可事實上,鰲拜的這些罪名雖然說起來都是殺頭的重罪,但在處罰尺度上也都是可輕可重,其中最主要的兩條是結黨和擅殺蘇克薩哈,其他基本就是君前失儀之類的。所以康熙帝對鰲拜的處罰也僅僅是將他幽禁起來。

    一些人也許會好奇鰲拜究竟有沒有可能造反,這種可能性基本為零。因為明清兩朝在權力制衡方面已做到極為成熟,鰲拜給人感覺好像權傾天下,可實際上跟歷史上那些權臣還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就算不論忠奸,鰲拜也不具備造反的條件。因此,康熙殺鰲拜,最主要原因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鰲拜沒索尼那樣的政治智慧,大權在握還不知道收斂,結果就只能讓康熙皇帝親自對他下手了

    鰲拜,瓜爾佳氏(全名為:瓜爾佳·鰲拜),滿洲鑲黃旗人。鰲拜出身將門,他的伯父是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與當時絕大多數滿人子弟一樣,鰲拜十幾歲便投身行伍。他曾跟隨清太宗皇太極出征察哈爾部、北韓,多次建功。

    鰲拜真正嶄露頭角是在崇德二年(1637年)的“皮島之戰”。皮島位於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的樞紐處,位置極其重要。當時皮島被明軍佔據,由於該島孤懸海外,而清軍又不擅水戰。因此明軍屢次利用皮島作為跳板對清國大後方發動突襲。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極決定務必要拔掉皮島這顆釘子,於是派英親王阿濟格率軍出征。清軍曾多次攻打皮島,但都以失敗告終。這一次清軍方面做了充分準備,然而當兩軍交鋒的時候,不擅水戰的清軍還是吃了大虧。眼看此次征戰又要重蹈覆轍,關鍵時刻,鰲拜帶著一小隊人馬冒死發起衝鋒,並迅速殺入明軍灘頭陣地。在鰲拜的帶頭作用下,後續清軍迅速跟上,終於一舉攻克了皮島。戰後,鰲拜以首功晉升三等梅勒章京(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勇士)。

    在此後數年時間裡,鰲拜又屢立戰功,職務也不斷提升,到了皇太極執政末期,鰲拜已經是鑲黃旗核心人物之一了。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極去世。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兄弟、睿親王多爾袞為皇位繼承權展開激烈爭奪,作為皇太極心腹的鰲拜堅定站在豪格一邊。由於雙方相持不下,形勢一度非常緊張。最後關頭,鄭親王濟爾哈朗出面調停,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繼位。多爾袞順水推舟接受了這一提議,並以輔政王身份把持了朝政大權,而豪格以及支援他的鰲拜等人因此失勢。

    在多爾袞把持朝政的幾年時間裡,鰲拜遭到了多次迫害,險些性命不保。然而他並沒有向多爾袞屈服,而是堅定站在小皇帝順治這邊。直到多爾袞去世,順治帝才開始掌權親政,鰲拜也因對皇帝的忠心得到了豐厚回報,他被授予議政大臣之職,累進二等公,世襲罔替,擢領侍衛內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治帝24歲英年早逝,年僅8歲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繼承皇位,史稱康熙皇帝。鰲拜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人一起被任命為輔政大臣,軍國大事皆由四人商議決定。此時的鰲拜已真正做到了位極人臣,然而他性情剛烈,做事只知進不知退,這為他後來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 20 # 天楓說

    現在說起康熙的功勞都會提到康熙在幼年的時候,智擒鰲拜,這也成為康熙年輕時期耀眼的功績,康熙用幾個小侍衛麻痺鰲拜,最終鰲拜載在康熙這群小夥子手裡。鰲拜被擒,康熙剷除鰲拜在朝堂上的勢力,自此大權在握,才算真正的親政。

    那麼鰲拜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呢?,清史稿裡這樣記載的:

    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

    康熙也確實夠意思,最終沒有殺鰲拜,直接將他囚禁,在影視劇中鰲拜被稱之為滿洲第一勇士,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鰲拜也確實有這個榮譽稱號。鰲拜是後金開國功臣費英東的侄子,出身將門的鰲拜,善於騎射,早年就跟著皇太極徵察哈爾,北韓等,立下大功。在皇太極當政的時候,他在攻打皮島的戰役中,赤膊上陣,立下首功,晉升為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

    在松錦之戰中,鰲拜衝鋒陷陣,五戰皆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升任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入關之後主要戰績是打垮李自成,打擊起義軍,攻破張獻忠軍隊鰲拜又是首功,受到嘉獎重用,讓他成為舉足輕重人物是擁立順治,這讓順治對他十分有好感。

    也就是說鰲拜一生經歷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朝,都深得君主的信任,可是到了康熙的時候他為什麼叛變,其實說是叛變並不準確,而且鰲拜從始至終根本沒有叛變過,他充其量只是專權而已。

    順治在駕崩前,任命了四位顧命大臣,在四位顧命大臣中,索尼的威望最高,鰲拜對權力的慾望最盛,索尼死後,鰲拜就沒有人能牽制他了,他大權獨攬,這雖然沒有造反,但是在康熙的眼中,這就是錯。

    康熙身為皇帝,他雖然親政,但是朝廷大權,在鰲拜手中。身為一個皇帝,他自然想要有所作為,自然不會任由鰲拜這樣下去,鰲拜沒有想過要叛變和造反,但是他擅權這就是最大的罪過,康熙想要加強和鞏固皇權,鰲拜就是絆腳石,康熙扳倒鰲拜。

    康熙給鰲拜安的罪名就是結黨營私專權,換句話說,你鰲拜自己弄了一個小團體,還不聽我的,我這個皇帝是白給的嗎?你不聽我的,那就幹掉你。

    而說康熙自始至終都沒有說鰲拜想要謀反,康熙收拾鰲拜只是為了給群臣和天下立威:你們都給我聽好了,這大清是我做主,不聽我的,看到鰲拜沒有,他厲害吧,還不是乖乖的被我給收拾了,你們乖乖的有肉吃知道嗎?我才是天下之主。

    康熙也正是幹掉鰲拜之後正式掌握了大權,從此開啟了他輝煌的皇帝生涯,所以鰲拜有罪也無罪,起碼在康熙看來無罪,但是你無罪也是有罪,因為你專權,這是任何一個皇帝不允許的。

    但是鰲拜在滿人中還是有威望的,康熙沒有殺他,只是囚禁他而已,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一反常態想起了鰲拜,當著滿朝大臣的面公開表示:“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康熙皇帝追封鰲拜一等男爵。如果鰲拜真的叛變,康熙絕對不會如此。

    等到康熙的兒子雍正即位後,加封鰲拜一等公,並將先帝所立鰲拜不實之罪狀悉數平反,為鰲拜正名。並且,雍正皇帝做了這些之後還是覺得對不起鰲拜,於是又加封鰲拜一等超武公,世襲罔替。這不是打康熙的臉嗎?以前說有罪,現在又說功勞大,那個時候你怎麼不說功勞大,其實可以看出來康熙根本就不想鰲拜死,不過為了權力鰲拜必須下臺。

    康熙能夠成為清朝一個不錯的皇帝,當然有自己的手段和心機了,鰲拜只不過是康熙的問鼎最高權力的墊腳石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今的社會中,你覺得還有人情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