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史雜說
-
2 # 路遙lgy
秦始皇嬴政登基,稱呂不韋為“仲父”,以尊崇他功績。但是,嫪毐叛亂,呂不韋有脫不開的關係,是他將嫪毐介紹給趙姬(秦始皇的母親)的。
秦始皇在平定嫪毐叛亂後,鑑於與呂不韋的關係,只是免去了他丞相的職務。可是,他很清楚呂不韋與母親的關係,嫪毐已死,呂不韋會不會與母親舊情復燃呢?
秦始皇並沒有殺呂不韋,畢竟呂不韋還是有很大影響的,出於國家安全穩定的考慮,他決定讓呂不韋離開咸陽,讓他去他的封地洛陽,“就國河南”。應該說,秦始皇這個做法,是給足了呂不韋面子了。呂不韋是“文信侯”,食邑洛陽十萬戶,足以頤養天年了。
按說,呂不韋在商界,政界多年,秦始皇的意思他應該很清楚,就是讓他遠離政治中心,閉門修養,安度晚年就得了。
但是,呂不韋彷彿不是這樣想的。他到了洛陽後,似乎更活躍起來了,他廣泛的結交洛陽各界,家裡酒宴連續不斷,高朋滿座,周邊各國的使者也是絡繹不絕。《史記-呂不韋傳》記載:“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
呂不韋在洛陽的所作所為,很自然的傳到了秦始皇那裡。秦始皇剛剛親政,政治嗅覺正是最銘感的時候,他的政權當然也需要穩定。呂不韋的行為讓他不能容忍。
公元前235年,秦始皇派人給呂不韋送去一封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徒蜀”。意思很明顯,你呂不韋對秦國根本沒有什麼功勞,又怎麼能享有那麼多食邑呢?你與我非故無親,不該稱你“仲父”。你這樣一個與我不沾一點親,又對秦國沒有功勞的人,趕快走的遠點吧。
秦始皇短短的一封信,徹底的否定了呂不韋所有的政治地位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按說,一個君主對一個被免職的大臣,根本不需要這麼客氣,直接賜死就行了。可是,秦始皇偏偏要給呂不韋一個肯定的說法,“無功”與“無親”,正是對他以前所有的否定。
呂不韋醒悟,懊悔已晚,他無言以對,一切都晚了。不久,喝下了毒酒自殺了。關於呂不韋的死,有說他是在去往蜀地的路上自殺而亡的。
呂不韋一個商人從政,當然有投機營利的思想。所以,商人的私心圖利,最終觸動到了使秦始皇的底線,落了個晚節不保,身敗名裂的下場,令人深思。
-
3 # 講書人
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人,善投機,口才和計謀均屬一-流。
呂不韋↑
呂不韋是個大商人,來往於各地,低進高出,積累了相當大的一筆財富。
一日,呂不韋回家問父親:種地,可獲幾倍利?父答曰:十倍。再問:販賣珠寶呢?父曰:百倍。呂不韋接著問:那麼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呢?父回答道:無數倍。呂不韋笑道:那麼我便去做這筆生意。
故事背景公元265年,秦國君主立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妃子叫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嗣。安國君有一個兒子叫異人,在安國君子嗣中排行中間,在趙國負責當人-質,可見其在秦國不受喜愛,在趙國也是生活窘迫。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呂不韋初見異人,便打起了心思。在經過思慮後,二次去見異人道:秦王已老,你父親安國君早晚繼位,你排行中間,母親也不受寵愛,太子位根本不屬於你,你的兄弟們也根本不希望你回去秦國,但你在趙國做人-質,一旦秦趙開戰,你異人必死。
異人聽罷,嘆息道:說的是,但,我又能怎麼辦呢?
呂不韋笑道:我呂不韋不才,我有辦法讓你回去秦國,併成為太子,做生意多年,有些積蓄,我願拿出,遊說華陽夫人,只有她能助你成為太子,另外,我走時會給你留些錢物,你需在趙國廣交賓客,如此這樣,此事可成。
異人當即叩謝:如果此事能成,我願分出秦國土地,你我共享。
來到秦國當呂不韋來到秦國後,直接找到了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見面就說:你命危矣,如今太子安國君勢單力薄,你卻門下客情尊貴,家中更是寶器十足,秦王如今年事已高,如果太子繼位,你定朝不保夕。華陽夫人深受太子寵愛,你可無事,但如若夫人年老之後,身無子嗣,安陽夫人都會倍受冷落,那你可就危矣了。
陽泉君一聽,也怕了,起身讓座,答道:那該如何是好?
呂不韋說道:如今身在趙國的異人,每日思念秦國,卻無法歸來,但其廣交賓客,天資聰穎,對華陽夫人十分敬仰,如果華陽夫人能立異人為太子,他必定十分感激,如此一來,華陽夫人可將其收為子嗣,那麼華陽夫人可憑兩任君主,在秦國長久地位zui高。也可保你陽泉君長久平安。
陽泉君聽罷,起身便拜,拉著呂不韋去見姐姐華陽夫人,夫人和姐姐正在聊天,見弟弟進來後,將此事一說,也覺有理。呂不韋更上一步:異人身在趙國,每每思念起華陽夫人和安國君都會落淚,曾言,將華陽夫人當成親生母親。
初見成效呂不韋返回趙國後,和異人相見,二人於呂不韋家中飲酒,席間,異人看上了呂不韋的一個姓趙姬妾,請求將此女賜給他,呂不韋隨即將此女讓給了異人,同年此女生一子,取名“政”,(就是後來統一秦國的嬴政),異人將此女立為夫人,就是以後的趙夫人。
遊說趙王,在呂不韋的運作下,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希望異人能後回來,但趙王不同意,呂不韋面見趙王道:今異人為人-質,但大王有沒想過,秦王會因為一個王子,放棄進攻趙國嗎?那麼今天如果趙國結交異人,他日異人成為秦國之主,對趙國將會有怎麼樣的好處。趙王聽罷,就準備將異人送回秦國。
但就在要逃出是,秦趙發生戰爭,異人和呂不韋重金賄賂,才得以逃脫趙國。回到秦國後,呂不韋讓異人穿著楚服去見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本是楚國人,見異人如此伶俐,更生喜愛,賜名為“楚”。
立為太子就這樣異人正式更名為子楚,更名後,安陽夫人刻意安排子楚多於安國君接觸,並留宿在安國君身邊,呂不韋在旁多次教導子楚進言,得安國君賞識。終一日,在華陽夫人勸安國君立太子時,安國君招來丞相道:吾子中,子楚zui合寡人心意。於是子楚立為太子。
安國君在繼承王位1年後,病逝。
子楚繼位,號莊襄王立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享受尊崇,生母立為夏太后,呂不韋任丞相。
莊襄王三年後病逝,嬴政登基,尊呂不韋仲父,封母親趙姬為太后。
秦始皇↑
風言風語呂不韋經常深夜從趙太后宮中出入,風言風語不斷,呂不韋為脫清關係,向太后進獻嫪毐lào ǎi,趙太后開始與嫪毐私通。後經人告發,趙太后與嫪毐生有兩子,秦王大怒,嚴查下,涉及到呂不韋,秦王斬嫪毐及其三族後,將趙太后所生兒子皆處死。呂不韋趕出京城。
如鯁在喉秦王多次想殺呂不韋,但很多人為之求情。嬴政如鯁在喉。
呂不韋歸鄉後,各地方可絡繹不絕,秦王恐其叛亂,書信一封: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呂不韋讀罷此信,飲酒自盡。
這是呂不韋的一生,其實從嬴政寫給呂不韋的書信中就能看出幾點問題:一、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食邑十萬戶與你。呂不韋zui大的功勞就是異人,幫助異人得了王位,但嬴政卻不是太感-冒這件事。言下之意,已經是厚待你了,你以商人出身,翻轉了秦朝的政-權,已經很可怕了,然而秦國依舊封賞於你。
二、你與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稱你仲父。這點在我認為,是zui讓人懷疑的一句話。呂不韋與趙太后是否有故事,從這句話上有很大端倪,這是一句暗示嗎?但不影響結果。無論這句話是否成立,呂不韋都將自盡。稍後我將解答。
那麼嬴政為什麼非要殺呂不韋呢?首先:呂不韋在秦國多年的經營,人脈分支很大,威望很重。在當時情況下,呂不韋的一句話,有很重的分量,讓嬴政很受打-壓。故,兩人多次出現摩擦。
再有:呂不韋掌控著秦朝的經濟,嬴政往往需要用錢時,都得伸手向呂不韋要。著對於一個要統一列國的嬴政非常不利。
軍事上,呂不韋在一段時間內的想法是休養-生息,但嬴政則不然,他積ji變法,準備擴充軍事實力,但軍事上,呂不韋依舊掌控,將嬴政手腳捆住。
總之,只有消-除呂不韋才能讓嬴政伸開手腳。
zui後一點:血緣關係我們先假設,呂不韋不是嬴政的親生父親,那麼,你呂不韋既然束縛我手腳,並且同趙太后產生瓜葛,無論從你權傾朝野來講,還是與王朝的趙太后的緋聞,你都該死。但嬴政不能殺,如若殺了,有滅口嫌疑,所以一步一步讓你自盡。
那麼我們假設,呂不韋是嬴政的父親,那麼,你所做的權傾朝野,是為了自己兒子好,但你和趙太后的緋聞已經滿朝皆知了,那麼作為秦王,我的血統已經受到質疑了,因為此時,已有人起兵反我了,那怎麼才能讓人不質疑我,只有你死,才能不了了之。那麼還是那句話,如果嬴政親手殺-死呂不韋,那弒父,這就讓嬴政接受不了,呂不韋也不可能讓嬴政這麼做。所以問呂不韋:你與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我稱你仲父?暗示呂不韋,你死吧,別讓我動手。
-
4 # 溪仔X的歷史文化觀
呂不韋在歷史上一直是一位充滿爭議和神秘感的人物,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不是呂不韋恐怕已經不得而知了。不過呂不韋被秦王逼死這件事,在歷史上是有明確記載的。秦王對於呂不韋有著很複雜的感情,一方面擔心呂不韋會威脅到自己,另一方面呂不韋又是秦國的大功臣,所以到底要不要對呂不韋下手一直糾結了很久。最後秦王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呂不韋明白自己的處境選擇喝下毒酒自殺。
呂不韋(公元前292元——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滑縣)人,出生於富豪大商人之家。呂不韋的家族歷史可以追溯到炎帝時代,傳說炎帝的後代,伯夷之後因有功而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後來,子孫後代便以呂為姓。呂不韋成年後,奔走於各國經商,後來行商到韓國時成為了鉅富。
呂不韋成為鉅富後,對權勢感起了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把寶押在了當時在趙國當人質的子楚身上。子楚是秦昭王的孫子,呂不韋傾盡家財,幫助子楚回到秦國,不僅想法讓他成為了秦昭王寵妃華陽夫人的義子,而且出錢讓他結交權貴,提升他在朝中的聲望。在呂不韋的策劃下,子楚最終被立為嫡嗣,成為皇太孫。秦昭王和孝文王死後,子楚順利登上王位,即秦莊襄王。呂不韋當然被封為了丞相,又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權傾一時。
三年後,莊襄王去世,贏政被立為秦王,尊稱呂不韋為相國,號“仲父”。此時的呂不韋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起初,由於贏政年紀尚小,國家大事全都由宰相呂不韋和趙姬太后掌管。隨著贏政的長大,對權力的渴望也隨之增長,也瞭解到了母親趙太后的一些事情,呂不韋也就成了嬴政心中的一個疙瘩。
這時的呂不韋考慮再三,決定和趙姬斷絕來往,於是就找來嫪毐陪伴趙姬太后。沒想到趙太后十分的寵愛嫪毐,給了他不小的權利。哪曾想,嫪毐有了權力,擴張勢力後,居然造反。嫪毐造反失敗,被抓,贏政審問出了一切。於是呂不韋被罷相,還被贏政打發回了山東的封邑。
呂不韋當初做宰相時,為了給國家招募人才,收養了有3000多的門客。聽說呂不韋被罷官後,其他國家的許多人都來拜會呂不韋,希望他能去他們的國家做官,但是 呂不韋志在秦國,所以都拒絕了。贏政得知此事後非常的生氣,於是給呂布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爾家屬徙蜀!”意思是: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卻有河南10萬戶的封地,你和我們秦國王室有什麼親緣關係?值得我稱呼你為仲父?帶上你的家人,搬到蜀地去吧!呂不韋看完信後,知道自己觸怒了贏政,肯定不可能安寧的生活下去了,他心裡很清楚,如果不自殺,贏政肯定會動手,到時候可能死得更慘,而且家人也不能逃過一劫,如果自殺,還可以落得一個乾淨利落的死法,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全家族,所以想來想去,呂布韋選擇了喝毒藥自殺。
據說,呂不韋死的時候,嘴角露著一絲笑容,因為他很欣慰自己:雖說當場宰相,落得個自殺的悲慘結局,但是不管怎麼樣,這輩子也算是非常成功了!
-
5 # 貓爺歷史觀
個人覺得,秦始皇之所以要置呂不韋於死地,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呂不韋玷汙了秦始皇母親趙太后及其本人的名聲。俗話說打人不打臉,一般人都對自己的名聲很在意,更不用說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了。
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曾是呂不韋獻給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的。那個時候還沒有秦始皇,所以秦始皇即位後關於他生父的風言風語在六國間就傳開了。
呂不韋原本是一位很有錢的商人,這人有錢了就開始謀劃權力。當時秦莊襄王在趙國做人質,呂不韋於是就把眼光投到了當時還是公子的秦莊襄王身上。
呂不韋覺得秦莊襄王就是他權力事業的突破口,然而日後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在呂不韋的操作下,後來秦莊襄王不僅回到了秦國而且還繼承了秦國王位。
秦莊襄王死後秦始皇繼位,秦始皇完全是呂不韋扶持上去的,況且秦始皇即位時還是個孩子,至此呂不韋達到了他想要的權力巔峰。連秦始皇都稱他為仲父,可以和親生父親媲美的那種。
然後好景並不很長,秦始皇成年後,知道了呂不韋和趙太后的一些緋聞,對此很是耿耿於懷。一般的男人對這事都還熱血沸騰呢,更何況秦始皇了。所以,後來的後來,秦始皇完全拋棄了呂不韋將其置於死地。
秦始皇對呂不韋的事其實還是可以忍耐一輩子的,但呂不韋聰明反被聰明誤,他擔心東窗事發想撤出,於是就找了個叫嫪毐的來代替他和趙太后私通。沒想到這個嫪毐不僅和趙太后私通,後來還生了孩子,而且還要造反。
嫪毐偷雞不成蝕把米,最後還連累了呂不韋。秦始皇新賬舊賬一起算,最後就一咬牙逼死了呂不韋。
-
6 # 小怪軟體管家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御六合而一統天下。但秦始皇登基的時候年紀卻特別小,在他年幼的這段時間裡有一個丞相一直在統治秦國,這就是他的仲父呂不韋!但秦始皇為什麼要逼死呂不韋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呂不韋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秦始皇嬴政親政,也就是掌握秦國的權力!嬴政很小的時候便成為了秦王,而他和他父親之所以能成為秦王,都是因為有呂不韋的策劃和幫助,所以在他父親是秦王的時候,呂不韋就深的秦王的信任。再加上嬴政的母親趙姬曾經是呂不韋的家姬,所以在呂不韋幫助嬴政成為秦王之後,他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秦國的丞相,掌握了秦國的大權,而且還以秦王“仲父”的身份自居,是真正意義上的秦國統治者!
逐漸長大之後的秦王想要掌握秦國的權力,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解決呂不韋的問題!當時又恰逢他的母后趙姬淫亂後宮,與呂不韋贈送的男寵嫪毐囂張示愛,這給了嬴政機會。嬴政以這個為理由,逐漸的和呂不韋對抗,慢慢地奪取了呂不韋的權力!但嬴政並沒有直接下令殺掉呂不韋,但呂不韋的存在在秦廷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呂不韋的死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
7 # 讀春秋思無忌
秦王政這一生殺的功臣很少,為何獨獨要逼死呂不韋呢?大致有四個理由。
01 身世之謎一個奇貨可居的故事,便將呂不韋與秦王政父子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了一起。贏異人看上呂不韋的侍妾趙姬,呂不韋忍痛割愛,他甚至將這次贈予作為追加投資。12個月後,趙姬為異人誕下一子嬴政。
客觀來講,呂不韋的兩次投資還算成功,擁立了兩代秦王。因此,未來與他們分享天下可以說是理所當然。
據《史記》記載,趙姬是帶著身孕嫁給異人的,但是細細琢磨還是不太可靠。畢竟妊娠期超過正常水平,嬴政為異人之子更為靠譜。但是既然太史公會如此記載,當時必有這樣的說法流於宮中。莊襄王去世後,趙姬與呂不韋便再續前緣。嬴政雖然年幼,不敢直接責問兩人,只能將疑慮和怨恨深埋於心中。
直到呂不韋被遷往河南後,嬴政才寫了這樣的一封信:“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信中直接開門見山,您呂不韋和秦王到底有什麼血緣關係?敢號稱仲父。可見,秦王政為此苦惱已久,他必須趕在統一天下前,除去心中的憂慮。
呂不韋接到這樣的信時,其實已經沒有生路。所以,反正自己橫豎都是死,還不如自殺來保住其族人。
02 禍亂後宮呂不韋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沒能控制住趙姬的慾望。秦莊襄王去世後,即便是趙姬寂寞難耐,呂不韋也不該同她苟且,更不能為她引薦嫪毐。
嫪毐被冊封為長信侯,一時間風頭很盛,讓朝野為之側目。嫪毐得意忘形,酒醉後竟對人自稱是嬴政的“假父”。另外,還打算秦王政死後,由其子代之。
嫪毐這個悲劇是呂不韋一手釀成,雖然他的初衷只是為趙姬找一位男寵。呂不韋此舉差點將大秦的數百年基業毀於一旦,也差點奪了秦王政的王位。如果秦王政因此將他滅族,也並不過分。
03 引退後仍不安分呂不韋被遷往封地後,與他國使者頻繁接洽。雖然他已被免職,但其耳目仍遍佈朝堂,如此呂府有向各國出賣情報之嫌?
而且,如果呂不韋要背叛秦王,朝內親信裡應外合,再加上山東六國的幫助,顛覆秦王政的朝政也有可能。
呂不韋的舉止讓秦王政惴惴不安。於是,他向呂不韋發難:“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其言下之意,河南十萬戶還不能填滿你慾望的溝壑嗎?
呂不韋隱退後的不安分讓秦王政起了殺心。
04 權臣退出,秦王才能立威秦襄王即位後,拜呂不韋為相,呂不韋因此權傾朝野。然而秦王政並不甘心做別人的傀儡,只有呂不韋的退出才能讓秦王政達成心願。於是,嫪毐的東窗事發反而成了秦王政扳倒呂不韋的大好機會。
事實上,呂不韋死後的第二年,秦王政便揮師東進,開始了吞併六國之旅。
結語:呂不韋初見贏異人,以為奇貨可居,後又追加投資,忍痛將愛妾趙姬相贈,生子嬴政。本以為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誰知道成也趙姬,敗也趙姬。呂不韋為趙姬引薦嫪毐,沒想到因此引火燒身。嫪毐的得意忘形將自己送上了斷頭臺,也將呂不韋推向無底深淵。
秦王政加冠成人,彼時權臣呂不韋權傾朝野。秦王政肅清嫪毐之時,順勢將呂不韋逐出朝堂。呂不韋引退後的不安分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寡人之父何其多!“假父“嫪毐和仲父呂不韋的死終於洗白了秦王政為贏氏後人的身份。然後,秦王政才敢揮師東下,開始統一天下之旅。15年後,秦王政成為了天下的唯一主人——秦始皇。
-
8 # 破乞
過去,我們都認為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為了掩蓋汙點,秦始皇就殺了呂不韋。歷史可能並不止這樣,秦始皇殺呂不韋,其實是有政治目的的。秦始皇是想告訴天下,商人應該本分點兒,不要干涉國家的政治權力。
我們都知道,秦國統一六國,靠的是呂不韋的資本和秦國的武力。結果統一之後,呂不韋在秦國的影響比秦始皇還大。如果留著呂不韋,其他商人有樣學樣,也借錢給別的國家打仗,對秦始皇的統治就太不利了,出於這樣的政治考慮,呂不韋必須死。
歷史上也有類似例子啊。比如說,西晉有個大富豪叫石崇,他和別人鬥富的時候,把蠟燭當柴火燒,比皇帝有錢多了。為啥皇上沒殺他?因為他沒參與政治,自然也威脅不到皇上。但是到了“八王之亂”,石崇用自己的錢干涉政治,結果就被當權者殺掉了。
所以,秦始皇殺呂不韋,其實確立了中國古代的基本政治制度,那就是商人別參與政治,重農抑商的政策也從此貫穿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
-
9 # 錢多多讀文史
兒大不由爺。
雖然不能確切地講:呂不韋就是嬴政的生父,但呂不韋操弄權柄,是成年後的嬴政頭上的烏雲。
商人呂不韋做了一筆大生意,投資異人,獲得了豐厚回報,這比他以前做什麼生意都強。
小嬴政上位,全賴仲父之力。
但人是很奇怪的生物,尤其是男人之間,即便是父子,也有爭鋒之心。君不見家庭之中,成年兒子與父親之間,關係總是微妙。兒子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挑戰父親的權威。
呂不韋權傾朝野呂不韋投資的子楚繼位,為秦莊襄王。莊襄王尊奉為母的華陽王后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稱為夏太后。公元前249年(莊襄王元年),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呂不韋家有奴僕萬人。
嬴政逐漸長成嬴政登基後,迅速成長。逐步獨斷專行,對於功臣呂不韋多有看法。
嫪毐假父事發,嬴政遷怒呂不韋,令其合族遷往河南封地。
想想不夠洩憤。嬴政又補書信一封,指責呂不韋:
你有啥功勞?食邑河南?
跟我有啥血緣?妄稱“仲父”?!
嬴政羽翼已豐,不想受人製肘,更不欲受人非議,懷疑血統。
呂不韋只好去死。
-
10 # 秉燭讀春秋
秦始皇能夠成為我國曆史上首位皇帝,第一應該感謝他的父親秦莊襄王(也叫異人或子楚),第二應該感謝仲父呂不韋。
秦始皇感謝父親給了他生命,那麼什麼是仲父呢?仲父是指股肱之臣的功績僅次於父親,是君王對臣子的一種尊稱。
比如楚漢時,范增是項羽的亞父;三國時,諸葛亮是阿斗的相父。亞父、相父和仲父的意思差不多。
講真呂不韋對嬴政的恩德不亞於父親。為何這樣說呢?嬴政的王位是由呂不韋用金錢賄賂華陽夫人(異人的繼母)換來的,這就是歷史上的“奇貨可居”的故事。
原來呂不韋從前是一個大商人,在趙國經商時,他發現了被當成人質抵押在趙國的異人,他像發現商機一樣開始投資包裝異人。
(秦莊襄王)
呂不韋心想:異人好比緊俏物品,只要投資以後會得到豐厚的回報,這就是成語“奇貨可居”的出處。
呂不韋不惜血本投資異人,目的是為了讓異人上位當太子。將來異人成了君王自己定會升官發財。
不得不說,呂不韋的眼光確實看得很遠。
果然天遂人願,異人老爸去世後,異人繼承了王位,他就是歷史上的秦莊襄王。異人知恩圖報,加封呂不韋為丞相。
然而好景不長,3年後,秦莊襄王因病去世,在呂不韋擁立下,嬴政繼承了王位。
嬴政十三歲就做了秦王,這裡面呂不韋功不可沒,嬴政應該知恩圖報才對。
(呂不韋)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當嬴政22歲親政後,他竟逼死了呂不韋,(問題來了)嬴政為何這樣做呢?其實不怪嬴政殺呂不韋,換做是你一樣殺呂,怪只怪仲父幹了缺德事。
第一件缺德事是,身為丞相的呂不韋為趙太后拉皮條。
事情是這樣的:當13歲的嬴政做了秦王后,朝中大權實際在呂不韋和母后趙太后手中,嬴政只是一個傀儡。
這時呂不韋說一不二,朝中“只知不韋,不知嬴政也”。
不僅如此,呂不韋還和嬴政的母親狗扯羊皮,二人早就有私情。
其實嬴政的母親原本是呂不韋的小妾,後來送給了異人當老婆。也就是說,呂不韋是嬴政母親的情人,野史說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到底是不是一直有爭議。
(秦始皇和呂不韋)
當嬴政到了親政年紀(一般16歲親政),呂不韋決心不再和趙太后胡搞了,他害怕嬴政知道後把他砍了,畢竟泡秦王的老母有點風險。
但趙太后不想放手,萬般無奈之下,呂不韋給趙太后拉皮條,找了一個床上功夫比自己厲害的嫪毐代替自己,這樣一來,趙太后就放過了呂不韋。
呂不韋總算擺脫了趙太后的糾纏,然而噩夢隨之而來。轉眼7年過去了,嫪毐和趙太后先後生下了兩個私生子。
嫪毐有野心,於是吹枕頭風讓趙太后廢了秦始皇,然後立他倆的兒子為王,說白了就是陰謀奪權。
(趙太后)
當時22歲的嬴政早已羽翼豐滿,他以雷霆手段斬殺嫪毐,亂棍打死了兩個私生子(秦始皇的同母異父兄弟),把母后關進了冷宮。
嬴政的這一套組合拳驚得呂不韋目瞪口呆,他突然發現嬴政開始了集權,呂不韋感到自己末日來臨了。
嬴政步步緊逼,呂不韋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為了避難,呂不韋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即便如此,嬴政仍然不放過他。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和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何去何從你看著辦吧!”
(秦始皇)
呂不韋感到了寒氣逼人,他害怕秦始皇加害自己,於是喝毒酒自盡了。
綜上所述,呂不韋有恩秦始皇在先,但後來由於他拉皮條,造成了秦始皇差點丟了王位,讓自己臉上蒙羞,秦始皇親政後,對呂不韋報復是情理之中的事。
-
11 # 歷史小公子
趙姬,呂不韋生活不檢點!
來諸君先沏一壺茶,且聽我慢慢給您嘮來!
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原來在最開始是趙國呂不韋的一名妾,她是後來秦莊襄王在一起宴會上看見趙姬!
秦昭襄王,一看,嘿,這妞不錯呀!然後轉頭一和旁邊老呂同志一說,想要這妞,然後;老呂一想;算了給他哇,將來富貴可都這個姓贏的了
就這樣秦莊襄王報得美人歸了,卻不知道這次得到的這個個女人將來在他死後,會給他戴好幾頂綠油油的帽子!
無知的秦莊襄王就這樣和趙姬你儂我儂的度過了他的一生!
可惜他剛死不久,他老婆趙姬就耐不住性子了!
開始和趙老情人,也就是始皇帝的仲父呂不韋先生廝混在一起了又!,
想想看每天王后有事沒事都要跟身邊的人來這樣一句:嘿,那個誰誰,趕緊去把呂丞相給我叫我,有要事找他!
然後老呂同志一來,趙女士,就把急急忙忙的把身邊所有都打發走!接著就開始和呂先生就說開了她這相思之苦了……
帝王家的背景不允許他,不殺仲父呂先生想想看,始皇帝陛下,就是在每天看著自己母親,和他的仲父苟且中長大的。
一天兩天還好,可這個一旦時間久,始皇帝年齡的不斷增長,那麼明白這皇家威嚴的重要性的始皇帝!會讓自己王座受到這等羞恥玷汙麼?那可是秦國數代人經營才有的成績,他怎麼可能容許這等醜劇發生?
所以他沒有選擇的權利,他只能讓他親愛的仲父呂先生死,以告父親在天之靈,以謝母親不檢點之罪。
-
12 # 彈指千年
秦始皇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帝”,原因在於他統一六國後採取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流傳千古的制度,為後世確立了大統一的標準。
根據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的說法,秦始皇嬴政的出生並非秦國的王族,而是衛國商人呂不韋的兒子。同時嬴政和他父親秦王子楚,能夠順利登上秦國國君的寶座,這和呂不韋努力是脫不了干係的。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嬴政罷免了呂不韋秦國丞相的職位,而後又令呂不韋帶領全部家眷舉族搬遷到蜀地居住。據說在接到秦王的旨意還沒多久,呂不韋就服毒自殺了,所以一直以來的說法便是嬴政逼死了呂不韋。那嬴政為何要這麼做?
首先是呂不韋玷汙了趙太后和始皇嬴政的名聲!民間一直有傳言,在秦始皇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呂不韋便將懷了自己孩子的趙姬獻給子楚。待嬴政出身並順利登上王位之時,呂不韋便令人開始散佈他是嬴政親生父親的謠言,希望相認。此時的嬴政大勢已成,自然不能容忍這樣的謠言。因此呂不韋必須死!
其次是在嬴政即位之後,呂不韋還和趙太后保持著不可告人的關係。雖然呂不韋后來找來了嫪毐代替自己去侍奉趙太后,卻沒想到嫪毐一發不可收拾,取代了呂不韋不說,還和趙太后生下了兩個兒子。這無疑嚴重威脅到了嬴政的地位,於是嬴政出手除掉了嫪毐的勢力之後,又將怒氣轉移到了呂不韋和太后身上。由於呂不韋勢力過於龐大,嬴政只先軟禁了趙太后,並未對呂不韋出手。但是呂不韋已經是嬴政必殺之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呂不韋的權勢已經威脅到了嬴政的統治。當時呂不韋僅僅門客就有3000餘人,不僅如此呂不韋還大肆炒作宣揚自己的德行。要知道呂不韋在秦國經營多年,先後輔佐了3位君王,政治勢力根深蒂固。這樣的勢力讓秦王如坐針氈。傳聞,呂不韋多次在朝堂之上有意無意的否定了秦始皇的旨意,在政治主張上的不同,使得呂不韋和嬴政分道揚鑣。
綜上所述,嬴政如果不處死呂不韋,呂不韋很可能就是秦國最大的隱藏債主,用自己的權勢來投資控制國家,而嬴政在只能成為他的工具。
-
13 # 書史煙雲
為了消除呂不韋在秦國的影響,從而便於自己集權。呂不韋作為邯鄲的一個大商人,為了能夠步入政界實現個人的野心,到處尋找可以改變自身命運的契機,贏政的父親異人正好給了他這個機會,經過呂不韋的努力操作,贏異人成功的做了秦國的國君,而他本人也被拜為秦國的丞相,後又被封為文信侯,走向了人生巔峰。
呂不韋拜相後在秦國大展拳腳,編寫《呂氏春秋》,滅東周,擊退各國合縱,為秦國統一天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贏異人死後,呂不韋以贏政的“仲父”身份繼續執掌秦國大政,效仿戰國四公子廣收門客,為秦國儲備了很多人才,李斯便是從呂不韋的門客中走出來的超級人才。
贏政長大後,長信侯嫪毐為了讓自己與太后趙姬生的兒子做國君,在咸陽發動政變,很快便被贏政平定。由於當初是呂不韋推薦嫪毐給趙姬的,所以嫪毐的叛亂牽扯到呂不韋,於是贏政將呂不韋罷相。雖然呂不韋被罷相了,但是呂不韋在秦國的影響非常巨大,府邸中經常有各國的知名士人出入,而且效忠他的門客還有很多,這讓已經親政的贏政無法忍受。
所以,為了消除呂不韋在秦國的影響,贏政將呂不韋貶往蜀地,並取消了他的“仲父”稱號,呂不韋自知難容於贏政,在去往蜀地的途中飲鴆自盡。 -
14 # 劉一千五
一,識貨的碰到奇貨,不算稀奇
秦王嬴政的母親,是個愛好男色的女人。當然,這一切都要從呂不韋的身上說起。呂不韋碰上了秦王嬴政的父親,那時,嬴政的父親是個落魄的秦國在趙國的人質,在趙國做人質就是三不管的角色 。一是秦國王室不管,自生自滅;二是趙國不管,關趙國屁事呀;三是,朋友不管,可能這個人沒有朋友。這樣的處境,人質算個什麼東西?但是,呂不韋發現這是一隻潛力股。同這個叫異人的秦公子做了一個買賣。於是,他們一拍即合,達成協議。異人更名子楚。子楚看上了呂不韋的美姬,要了來當老婆,這個美人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秦國嬴政。
到此,秦王嬴政的母親已經經過了兩個男人了。秦王嬴政的父親死後,母親趙太后風華絕代,她又去找舊情人呂不韋。呂不韋怕秦王嬴政知道了,不好交代,就替趙太后找了一個情人嫪毐。嫪毐與趙太后一起過了幾年,生下一對兒子。
這樣,趙太后經過了三個男人,四次"婚姻",讓秦王嬴政十分沒有臉面。秦王嬴政知道這些事情,他很不爽,所以,有了拿呂不韋開刀的萌芽了。
二,商人找到替代品,使秦母親趙姬越陷越深,少年嬴政忍了這口氣呂不韋成了秦國的相國,要什麼沒有?趙姬要找他,是因為呂不韋出入宮中方便。呂不韋現在不缺女人,相國府的後院裡年輕的美人上百不止,比較而言趙姬已經半老徐娘 ,呂不韋不太上心了。但是呂不韋不敢得罪趙姬。呂不韋又怕嬴政,因為這孩子漸漸長大了。呂不韋找了一個替代品,威猛強力的嫪毐。
嫪毐,這個牛高馬大的傢伙,也是個不夠聰明的傢伙。他是呂不韋介紹進宮的。沒有呂不韋,就沒有嫪毐。嫪毐的一切罪惡都是呂不韋一手促成的。所以,追根溯源,問題就出在呂不韋身上。秦王嬴政的腦子夠用,錯不了。嬴政對此十分不滿。
三,秦王十分討厭大臣們養門客,呂不韋養了三千個門客呂不韋投資異人這隻潛力股早就收紅利了,而且,收益相當的可觀。呂不韋是丞相,在嬴政小時,又是輔佐大臣。有權利,當然就有了利益,當然就名聲遠揚了。當時各國的公子都在養歌舞美女的同時,大肆養門客。齊國的孟嘗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沒有少於三千門客的。七國之中,四國中等發展中國家都有如此龐大的人才市場,秦國是個發達的國家,居然在人才市場、營銷策劃上不如發展中國家。作為相國,呂不韋"羞不如"
他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他也養門客。但是,呂相國背後有一雙眼睛,始終盯著他。嬴政心頭想,相國,你這是何苦呢,人才應該由國家選拔,你這樣幹很危險。呂不韋興高采烈,居然沒有發覺危險正在逼近。
四,養門客不稀奇,那就寫書吧,寫書總有目的吧?呂不韋養門客已經讓少年秦王側目了。但是呂不韋還要進一般提高養門客的層次和規格。門客們人多力量大,編了一部《呂氏春秋》。呂不韋要用他的思想來治理國家,無疑是治理秦國。顯然,這是他治理秦國的指導思想。秦王認為,國家是他的國家,呂不韋想都別想用他的一套來治理秦國。這又是矛盾。
五,朝廷裡面有幫派不奇怪,奇怪的是秦國朝廷已經有了四個幫派,無疑給秦王嬴政添麻煩了。秦國朝廷在少年秦王嬴政即冠前幾年已經幫派林立了。嫪毐趙太后一派,呂不韋集團一派,少年嬴政一派,秦公族一派,給朝廷打工的大臣們一派。還不說各個外戚在秦宮中的勢力派。其中,嫪毐趙太后一派最橫行霸道,原因是嫪毐小人得志無所畏懼。所以,嫪毐什麼事情都要強出頭,自然,就有槍打出頭鳥。
嫪毐趙太后一派被秦王掃除乾淨後,追查幕後黑手。於是,呂不韋浮出水面。
既然仲父不珍惜自己,那麼,先就退休回家反省一下吧 ,呂不韋回到封地。
六,秦王要把最後的道路上的障礙搬掉,呂不韋在劫難逃六國王室在呂不韋的死亡路上加了一把火。
呂不韋是秦國的相國,一干就是十幾年,簡直就是一個秦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情報局。只要得到呂不韋,就可以得到攻擊秦國的任何資料。呂不韋已經下臺,與秦國的政治生活沒有關係了。所以,按照當時的習慣,任何一國都有資格去請呂不韋出山,到自己國家當相國之類的高官。
於是六國的使者絡繹不絕地朝呂不韋的封地洛陽而來,不僅如此,他們還放出訊息說呂不韋已經同某某國鑑了合同,要幹幾年,幾時赴任云云。
秦王認為,這個人物對秦國非常重要,即使不用,也不能使人才外流。千萬不要做魏國不管理人才而使人才流失的傻事。秦王嬴政馬上嚴厲地批評呂不韋 :
你有什麼功勞,秦國封你十萬戶,憑什麼?回去後不深刻檢討自己的錯誤,反而與敵國勾勾搭搭,成什麼體統?既然如此,現在你收拾收拾,到蜀地去,那裡安靜,可以靜下心來生活。
司馬遷說:
"秦之遷人皆居蜀"。
這是逼死人的另外一種說法。但凡被迫遷往蜀地的人,十有八九死在路上。後來的淮南王劉長 ,一個年輕力壯的人,一樣是遷蜀,站著出去,躺著回來。
呂不韋知道年輕的秦王要殺他 ,他也不想尊嚴俱失地死在蠻荒之地,所以,呂不韋被逼迫自殺了。
-
15 # 逍遙歷史交流閣
呂不韋可殺之處有幾個方面:
秦始皇逐步親政,大權由呂不韋控制,實在是讓秦王挺不爽。
呂不韋沒有退出或者歸還政治力量的意思。所以侵犯到了秦始皇的權利。
另外,秦始皇的母親就是呂不韋推薦給他爸爸秦異人的,然後秦異人成了皇帝,趙姬成了皇后。據說,呂不韋與趙姬有情人關係。
後來,呂不韋歲數大了,就找了個替身,繆毒,繆毒被偽裝成太監和太后私會,後來謀反被殺。
秦始皇為這些事情記恨呂不韋,呂不韋當然難以活命。被遷往蜀地,第二年自殺於府邸。
呂不韋沒有退出或者歸還政治力量的意思。所以侵犯到了秦始皇的權利。
另外,秦始皇的母親就是呂不韋推薦給他爸爸秦異人的,然後秦異人成了皇帝,趙姬成了皇后。據說,呂不韋與趙姬有情人關係。
後來,呂不韋歲數大了,就找了個替身,繆毒,繆毒被偽裝成太監和太后私會,後來謀反被殺。
秦始皇為這些事情記恨呂不韋,呂不韋當然難以活命。被遷往蜀地,第二年自殺於府邸。
呂不韙觸犯皇權是他自殺的主要原因,不夠低調導致滅亡就是他的毀滅之因,歷史上好多權臣都是這樣被滅亡的。
這就是秦始皇為啥逼迫呂不韋自殺的原因。
這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圖片取自網路)
-
16 # 一個人的歷史
權力之路上的人註定了孤獨,因為沒有人願意去分享權力,秦始皇繼位之初,呂不韋對他的幫助很大,沒有呂不韋的扶持,他的父親不可能繼承秦王之位,自然嬴政也就失去機會。奇貨可居的呂不韋對異人的幫助,是一種變相的投資,這次投資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回報。
呂不韋代表了商人地主階級的利益,因此根基十分牢固,秦始皇繼位之初,他們還可以和睦相處,但隨著嬴政年齡一天天變大,他和呂不韋之間的矛盾就日益突顯出來,一個是雄心萬丈的強勢君主,一個是手握大權的權臣,讓他們能夠相安無事下去,除非一方放棄手中的權力,這顯然是辦不到的。因此呂不韋讓人編寫了《呂氏春秋》,想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自己富有四海,但是政治影響力還遠遠不夠,透過《呂氏春秋》把呂不韋的名聲廣佈於四海,對於嬴政構成了強大的壓力。
政治鬥爭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是你死我活的較量,沒半點溫情可言,從古至今亦是如此。呂不韋選擇入主秦國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手中的提線木偶變成了可以左右天下大事的人,而自己就成為了那個想掌控天下的人面前最大的障礙。自己沒有什麼路可退,要麼和嬴政死磕到底,要麼就束手待斃,想平安離開恐怕是不可能了。
嬴政可以放過自己的母親趙姬,因為他還不是個無情之人,但呂不韋則不同,因為只要嬴政想掌控權力,就必須絆倒呂不韋這座大山。如果嬴政不下手,呂不韋也同樣不會放過嬴政,嫪毐就是呂不韋用來對付嬴政的一枚重要棋子,只不過後來嫪毐這枚棋子擺脫了自己的控制,和趙姬合謀叛亂,讓嬴政找到了機會,可以把嫪毐、呂不韋一網打盡。
-
17 # 北瓜小丸子
秦始皇能夠成為我國曆史上首位皇帝,第一應該感謝他的父親秦莊襄王(也叫異人或子楚),第二應該感謝仲父呂不韋。
秦始皇感謝父親給了他生命,那麼什麼是仲父呢?仲父是指股肱之臣的功績僅次於父親,是君王對臣子的一種尊稱。
比如楚漢時,范增是項羽的亞父;三國時,諸葛亮是阿斗的相父。亞父、相父和仲父的意思差不多。
講真呂不韋對嬴政的恩德不亞於父親。為何這樣說呢?嬴政的王位是由呂不韋用金錢賄賂華陽夫人(異人的繼母)換來的,這就是歷史上的“奇貨可居”的故事。
原來呂不韋從前是一個大商人,在趙國經商時,他發現了被當成人質抵押在趙國的異人,他像發現商機一樣開始投資包裝異人。
(秦莊襄王)
呂不韋心想:異人好比緊俏物品,只要投資以後會得到豐厚的回報,這就是成語“奇貨可居”的出處。
呂不韋不惜血本投資異人,目的是為了讓異人上位當太子。將來異人成了君王自己定會升官發財。
不得不說,呂不韋的眼光確實看得很遠。
果然天遂人願,異人老爸去世後,異人繼承了王位,他就是歷史上的秦莊襄王。異人知恩圖報,加封呂不韋為丞相。
然而好景不長,3年後,秦莊襄王因病去世,在呂不韋擁立下,嬴政繼承了王位。
嬴政十三歲就做了秦王,這裡面呂不韋功不可沒,嬴政應該知恩圖報才對。
(呂不韋)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當嬴政22歲親政後,他竟逼死了呂不韋,(問題來了)嬴政為何這樣做呢?
其實不怪嬴政殺呂不韋,換做是你一樣殺呂,怪只怪仲父幹了缺德事。
第一件缺德事是,身為丞相的呂不韋為趙太后拉皮條。
事情是這樣的:當13歲的嬴政做了秦王后,朝中大權實際在呂不韋和母后趙太后手中,嬴政只是一個傀儡。
這時呂不韋說一不二,朝中“只知不韋,不知嬴政也”。
不僅如此,呂不韋還和嬴政的母親狗扯羊皮,二人早就有私情。
其實嬴政的母親原本是呂不韋的小妾,後來送給了異人當老婆。也就是說,呂不韋是嬴政母親的情人,野史說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到底是不是一直有爭議。
(秦始皇和呂不韋)
當嬴政到了親政年紀(一般16歲親政),呂不韋決心不再和趙太后胡搞了,他害怕嬴政知道後把他砍了,畢竟泡秦王的老母有點風險。
但趙太后不想放手,萬般無奈之下,呂不韋給趙太后拉皮條,找了一個床上功夫比自己厲害的嫪毐代替自己,這樣一來,趙太后就放過了呂不韋。
呂不韋總算擺脫了趙太后的糾纏,然而噩夢隨之而來。
轉眼7年過去了,嫪毐和趙太后先後生下了兩個私生子。
嫪毐有野心,於是吹枕頭風讓趙太后廢了秦始皇,然後立他倆的兒子為王,說白了就是陰謀奪權。
(趙太后)
當時22歲的嬴政早已羽翼豐滿,他以雷霆手段斬殺嫪毐,亂棍打死了兩個私生子(秦始皇的同母異父兄弟),把母后關進了冷宮。
嬴政的這一套組合拳驚得呂不韋目瞪口呆,他突然發現嬴政開始了集權,呂不韋感到自己末日來臨了。
嬴政步步緊逼,呂不韋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為了避難,呂不韋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即便如此,嬴政仍然不放過他。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和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何去何從你看著辦吧!”
(秦始皇)
呂不韋感到了寒氣逼人,他害怕秦始皇加害自己,於是喝毒酒自盡了。
綜上所述,呂不韋有恩秦始皇在先,但後來由於他拉皮條,造成了秦始皇差點丟了王位,讓自己臉上蒙羞,秦始皇親政後,對呂不韋報復是情理之中的事。
-
18 # 棍哥觀史
提到嬴政與呂不韋,總有人會聯想到始皇帝的生世之謎,其實我們無需糾結這個事情,因為秦始皇容不下呂不韋與此事的關係並不大。呂不韋算是秦莊襄王至嬴政時期左右秦國政局的第一人,從扶持異人到獻嫪毐於趙太后,呂不韋的政治手段可謂一流,但也很下流。古代“士農工商”的層次排序不無理由,嬴政雖得益於商人擁立,但一國之政終究要回歸士卿階層。呂不韋染指政治後大包大攬,權利慾望太強,因而遭受秦王乃至整個士卿階層的唾棄,所以清算呂不韋就是一場政治運動,“花邊新聞”都是政治鬥爭的工具罷了!
(趙太后呂不韋劇照)
秦國不姓“贏”話說秦孝文王只當了三天秦王,硬是被他爹秦昭襄王給熬死了,呂不韋投資的異人即位,也只任了三年。這裡帝王更迭雖頻繁,但人物關係脈絡卻穩固持久,呂不韋的投機也正是看清了這一脈絡,即楚國勢力對秦國朝政的滲透,這一切都拜大秦宣太后所賜,即影視劇中的羋八子。秦孝文王的嫡妻為華陽夫人,即當年宣太后的侄孫女,秦孝文王當年能夠在贏稷眾多兒子中脫穎而出立為太子,也是得益於這個政治婚姻。華陽夫人膝下無子,這也是呂不韋政治投機的關鍵環節,他帶異人歸秦後,讓異人著楚國服飾拜認嫡母,可以說是呂不韋最成功的營銷案例!
(異人楚服認子)
歷史上的華陽夫人並無太多記錄,她對秦國朝政的干涉與否不可而知,一些影視劇將華陽夫人描繪成女政治家,說她謀立成蟜為儲君,這些都是無從考證的。但有一個事實擺在那,即楚國貴族勢力對秦國政治的影響力,嬴政即位時尚且年幼,按照秦國的輔政歷史,一般都由宗室長老統籌宗族事務,再由一名宗人參與軍政決策。
而嬴政即位後,秦國的政局發生了變化,外朝由呂不韋領銜,昌平君、昌文君輔之;內庭則是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個太后鼎立後宮,即嬴政的嫡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母親趙太后。呂不韋的相邦其實也是與內庭華陽太后對應的,二者是政治同盟的關係,所以昌平君和昌文君這兩個楚國貴族能夠躋身秦國朝堂“首輔”。有些影視劇說這是華陽太后謀立成蟜時安排的雙向投資,令此二人與自己疏遠,投身相邦,以保楚國勢力不至於全軍覆沒。其實華陽夫人與呂不韋應當早就建立了同盟關係,但華陽夫人不一定參與朝政,她是楚系在秦國的象徵,而昌文君、昌平君就沒這麼簡單了。
而三個女人當中,趙太后是歌姬出身,無依無靠,談不上勢力,且論資排輩都不如兩個祖母級別的人物,所以她也只能依附與呂不韋結盟的華陽太后。其實理論上能與華陽太后叫板的是嬴政親祖母夏太后。她是韓國王室公主,政治上的優勢不言而喻,只不過嬴政時期的韓國屬於弱國,夏太后母國勢力此時含金量不高,所以無論是朝內還是朝外,贏氏宗族勢力在嬴政執政初期屬於黯淡無光的。
(夏太后劇照)
所以從呂不韋的選擇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並無士卿階層那種先國後己的偉大理想。他不是致力於秦國贏的強大,而是致力於自己的投資回報率,他選擇與楚系勢力聯盟,以便得到政治上的支援,削弱宗族力量,達到專權的效果。正因為楚系獨大的格局,所以夏太后才拼命的想扶持成蟜,因為成蟜的母親也是韓國公主,這是韓國勢力在秦國翻盤的唯一機會,影視劇《大秦賦》中將謀立成蟜的主角定義為華陽太后,這個屬於張冠李戴!
就是這樣的政治鬥爭背景下,呂不韋抓住機會製造亂局,“成蟜之亂”這麼不合邏輯的反叛定然有高人操盤。而觀當時政局,也只有呂不韋和楚系勢力能夠推動成蟜伐趙一事,要知道此時的成蟜剛17歲,無指揮戰爭的經驗,反水的樊於期屬於哪個陣營尚無從考證,但結局是板上釘釘的,即成蟜在屯留叛秦降趙。待秦軍攻佔屯留後,成蟜的部下皆因連坐被斬首,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臨洮,成蟜自身是被趙悼襄王趙偃封於饒地。
(樊於期劇照)
“今蒙驁兵困於趙,急未能歸,而君手握重兵,若傳檄以宣淫人之罪,明宮闈之詐,臣民誰不原奉嫡嗣者。”——《史記·燕召公世家》
此事表面上是嬴政鞏固了地位,實際上有沒有成蟜,嬴政都已經是王了,不可能再換,這既不符合國法,亦不符合宗法。所以此事損害的依舊是宗室勢力,捎帶著韓系勢力,而此事受益的是楚系勢力以及與楚繫結盟的勢力。但此事也有一個意外收穫,即樊於期挑唆成蟜謀反時說的“今王非先王骨肉,惟君乃嫡子”,意在揭露呂不韋邯鄲獻姬的盜國行為,這也是秦始皇身世之謎的源頭。樊於期的檄文傳至咸陽,嬴政雖有一肚子苦水,還是不的不“召尚父呂不韋計議”,所以從這裡來看,即便檄文已經將邯鄲獻姬的事情傳揚開來,嬴政以及宗室也不足以撼動呂不韋的勢力,所以我說秦國此時不屬於贏氏一族。
權力的遊戲前文說了呂不韋向趙太后推薦了嫪毐,這是一個非常下三濫的手段,此舉一方面迎合了趙太后淫亂的癖好,另一方面也是甩掉了一個“拖油瓶”。這也是個一箭雙鵰的手段,嬴政年幼,趙太后又專心淫亂,還生下兩個兒子,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內庭後宮,呂不韋算是一手捏住兩個關鍵點。公元前239年,成蟜伐趙的同時夏太后去世,韓系勢力徹底走衰,成蟜之亂很可能也與這個訊息有關。此後的局面就是宗室青黃不接,韓系衰落,嬴政尚未加冠,趙太后無心政治,所以楚系聯盟呂不韋,形成了相邦專權的雛形,一字千金的《呂氏春秋》足以反應呂不韋的權勢滔天。
而呂不韋的這個佈局被嫪毐捅出破綻,令嬴政乃至秦宗室有了翻盤的機會。由於嫪毐得到趙太后的寵愛,故平步青雲,於成蟜之亂後撈得長信侯爵,此後更是 “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事無小大皆決於毐”;秦國重要戰略要地太原被作為嫪毐封地;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嫪毐家中賓客童僕數千之眾;咸陽內史、衛尉這等軍政高官紛紛加入嫪毐陣營。此時的嫪毐對於呂不韋來說亦敵亦友,二者也絕對各懷鬼胎,當一家獨大的局面有所轉變,一定會出現鼎立制衡的轉機。
嬴政之所以能成為始皇帝,正是因為他雄才大略,看準了這個轉機。更有學者認為,成蟜之亂就是嬴政開始佈局的政治陷阱,在此史件過後的一年,嫪毐最輝煌的公元前238年,嬴政前往舊都雍城,先王宗廟前,以“王冠,帶劍”之禮加冠,也就是親政。在呂不韋與嫪毐鼎立制約時加冠,秦王以及宗室力量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三股勢力。
(嫪毐、趙太后劇照)
三股勢力中,最先坐不住的是嫪毐,因為他理虧,他與趙太后淫亂後宮,產下二子,據說此事已經洩露,所以他打算在嬴政加冠時發動政變,謀立自己的兒子為秦王,即史稱的“蘄年宮政變”。但仔細分析,此事疑點重重,嫪毐的兩個野孩子並沒有王族血統,嬴氏長老宗正豈能同意如此廢立?再看嬴政安排的平叛陣容,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都參加了這場剿滅嫪毐的行動,這是以華陽太后為核心的楚系力量為中堅,這不就是以狗搏狼的策略嗎?
嫪毐是呂不韋推薦給趙太后的,而且呂不韋與趙太后的後宮緋聞已不再是秘密,為了撇開自己與嫪毐的關係,為了“澄清”自己與太后的清白,呂不韋沒有選擇,他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清剿嫪毐。隨著平叛的勝利,嫪毐被分屍,其族人慘遭滅門,門客、黨羽被一掃而淨。此後嬴政並未停止政治洗牌,公元前237年,嬴政追究呂不韋識人不明,包庇假宦入宮的罪名,奪其相邦職務,發配蜀地。然後廢相邦制,設左右丞相,並且將右丞相給了昌平君(秦國以右為尊),又令隗狀為左丞相,分化相權的同時也安撫了躁動不安的楚系勢力,昌文君也因此拜為御史大夫。
但清洗絕未結束,只不過清洗的前提是自身勢力的培植,所以昔日的相邦左膀右臂絕不是嬴政爭取的物件,而是暫時的維穩。隨著李斯合乎時宜的向嬴政提交了《諫逐客書》,從此開啟了嬴政招攬人才的門路,一大批頂尖人才就是這個時期注入秦國的。公元前230年,華陽太后去世,這也意味著昌平君、昌文君成了勢單力薄的楚系殘餘。所以嬴政很快就罷了昌平君的丞相職務,發往郢陳(睢陽)監軍,也就是當時的秦楚邊境。
嬴政把昌平君流放到這個地方出於兩個目的,一是想利用他楚國王子的身份,穩定住楚國邊境局勢,二是想借楚軍之手除掉昌平君,穩住局面,則死於楚軍,穩不住局面,則由秦王問罪,所以這是個死局!所以公元前225年,昌平君在郢陳反秦,戰敗後被項燕(項羽祖父)擁為楚王,但最後還是被王翦、蒙武擊敗,死於淮南。由於叛秦,昌平君還被秦國從史冊上除名,我們現在稱呼的羋(熊)啟,是在出土的秦簡中發現的。昌文君的結局也是一樣,在昌平君戰死的同年,不明原因的去世,死因無任何史料記載。
所以說秦王加冠或許就是一個政治圈套,這個圈套開始是由呂不韋設下的,成蟜是犧牲品,嫪毐亦是犧牲品,甚至趙太后也是犧牲品。而呂不韋小看了嬴政,這個未來的始皇帝敏銳的洞察了一切,選擇了將計就計!呂不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玩弄權力於股掌之間,或許這是商人投機的思想慣性,他眼中的嬴政年幼,但嬴政的成長環境讓他很快成了心智成熟君王,他決不允許秦國的權力受制於任何勢力,尤其是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
呂不韋前往封地後,呂氏門庭訪客依然絡繹不絕,嬴政便寫信逼問呂不韋何德何能敢擁十萬戶封地,與贏氏何等血脈關係敢號仲父?此信就是呂不韋接到的自殺通碟,言外之意你若不死,誅你九族,因為你是秦王眼中容不下的釘子!呂不韋飲鴆自殺後,楚系餘孽算是清剿乾淨,朝堂再無制衡君王的勢力,這其實也是君主專制集權的線索脈絡。
-
19 # 新知傳習閣
秦王嬴政逼死呂不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自己統一六國掃清障礙,但最根本的導火索還是嫪毐的叛亂。儘管呂不韋曾經為秦王嬴政父子鞍前馬後,為扶持他們父子上臺立下汗馬功勞,但這些都是過去的事兒了,現在的呂不韋很有可能會對秦王嬴政造成非常大的威脅,這才痛下殺手。
公元前二三八年,秦王嬴政舉行了加冠禮,正式宣佈親政。依靠趙太后當上長信侯的嫪毐起兵叛亂,後來兵敗被殺。
秦王嬴政在審理這起叛亂案的時候,發現呂不韋和嫪毐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正是呂不韋把嫪毐送進了趙姬的王宮,導致出現了這麼大的動盪。
但秦王嬴政並沒有馬上處理呂不韋,並不是他心慈手軟,而是因為呂不韋的功勞太大,為他求情的人太多。這讓秦王嬴政非常的警覺,他擔心逼得太緊呂不韋會發起叛亂。
因此秦王嬴政到了公元二三七年的十月,才下詔罷免了呂不韋的相位,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陽去養老。在這漫長的十三個月中間,秦王嬴政做好了各種佈局,才確定讓呂不韋出局。
秦王嬴政原本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既消除了呂不韋的威脅,又避免自己落一個暴君的壞名聲。但事情的發展最終出乎了秦王嬴政的意料,只能說樹欲靜而風不止。
呂不韋在秦國擔任了多年的丞相,對秦國的政治和軍事瞭如指掌。如果呂不韋在山東六國當上了丞相,就有可能對秦國進行有針對的佈防。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如果呂不韋振臂一呼,在山東六國發起合縱抗秦,那就有可能出現地動山搖的結果,不但統一六國沒有希望,搞不好秦國就要滅亡了。
“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秦王嬴政正是這樣想的。儘管還不能確定呂不韋會不會造成這麼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危險是存在的,必須消除掉潛在的隱患。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王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書信。信中是這樣寫的: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憑什麼在洛陽有10萬戶?你和寡人是什麼關係?寡人都要叫你仲父。我看你們全家人還是搬到巴蜀地區吧。
呂不韋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明白秦王嬴政的心思。按照道理說呂不韋全家只要搬到蜀地去就不會有事了,那個地方是秦國的腹地,六國使者到那裡去拜訪就不方便了。
但呂不韋更明白,秦王嬴政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並且還是一個多疑的人。一旦在秦王嬴政的心中種下了不信任的草,將來很有可能會出現更大的災難。
思來想去,呂不韋還是決定自殺。呂不韋的目的就是犧牲個人,保全自己的家族。只要他死了,對秦始皇的潛在威脅就會消失,全家人就保全了。
其實真正害死呂不韋的正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呂不韋早先的動作都是在找死,按說呂不韋在秦王嬴政的身邊,長期擔任丞相,對秦王嬴政的心思應該心知肚明,就應該識相一點,早一點交權,但是他沒有。害死他的重要原因有三個:
一 呂不韋編著了一部《呂氏春秋》,這讓秦王嬴政感到了非常不安。這本書中有大量儒家思想的成分,和秦國的法家思想背道而馳,在秦王嬴政看來,這就是另立山頭的表現。
二 呂不韋的手下有三千門客,聲勢規模不亞於戰國四大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這些人在山東六國黑白通吃,權力無邊,秦王嬴政擔心呂不韋會在秦國扮演同樣的角色,這就讓他感覺到了非常大的威脅。
三 呂不韋在秦國根深葉茂,不懂得收斂。還敢出書著作,廣收門人,這就讓秦王嬴政感受到了非常大的政治威脅,最終採取了先下手為強。
呂不韋死後,參加祭拜他的人規模宏大,秦王嬴政大怒,凡是參加呂不韋葬禮的人都遭到了流放。秦王嬴政還宣佈,秦國是秦王的天下,如果再出現像嫪毐和呂不韋這樣操縱權力的人,全家人通通治罪。
從秦王嬴政的事後報復,我們不能看出,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一場政治鬥爭。呂不韋的所作所為犯了秦王嬴政的忌諱,遭到了秦王嬴政的報復和清算。
-
20 # 無根樹花正孤
秦朝的歷史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歷史,在秦國前期是一個創業的時代,那個時代的秦國從商鞅變法以後就對外來人才十分重視,就像李斯《諫逐客書》之中所寫,像百里奚,由余這些人都不是出於秦國,可就是這些外客勢力就幫助秦國實現了最初的強大資本,從秦惠文王以後,山東六國的人才更是源源不斷的湧入秦國,他們在自己的國家根本得不到重用,可是到了秦國之後卻能夠得到重用,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特別是到呂不韋的時候,他以一個商人之家起身,最後幫助秦國兩代君王登基,成就一代偉業,雖然說也成為了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但最後的結局卻不是很好,被他親手扶持上來的秦王嬴政所殺,那明明對秦王一家有大恩的呂不韋為何會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呢?
呂不韋和兩代秦王之間的恩怨說起秦始皇為何要殺呂不韋還是得說起呂不韋和秦國兩代秦王之間的故事,戰國時代本就是一個靠本事才華吃放的時代,像呂不韋這種人的出身和血統雖然不怎麼樣,但他自己經過多年的經商也成為了富可敵國的萬金之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在趙國邯鄲遇到了秦國公子嬴異人,這個時候的嬴異人只是一個落魄公子,無依無靠,根本就沒有去秦國回去即位的機會。是呂不韋在這個時候拉了他一把,呂不韋把自己所有的家產都投到了嬴異人身上,就像呂不韋父親所說的那樣,立國家之主贏幾何,這個答案當然是無法計算的。
後面的嬴異人經過呂不韋花錢在趙國疏通了關係,生活方面改善了很多,趙國也沒有人敢為難他了。呂不韋還將自己身邊的絕世美女趙姬送給了他做妻。這就已經是天大的恩情了,就算天上掉餡餅也要你自己張著嘴巴才有可能接到吧,嬴異人遇到呂不韋可以說是躺贏。
而呂不韋又利用自己多年經商的人脈打聽到秦國現任太子還沒有長子,就又花盡自己的錢財給華陽太后買禮物,使得嬴異人成為了秦國未來的儲君。後面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死了,使得嬴異人成功即位為秦國的國君,這個國君之位可以說是全賴呂不韋所賜,嬴異人所擁有的只不過是身上那嬴氏的血統罷了。
嬴異人也算得上是一個知恩圖報之人,他自己一做上秦王,就封呂不韋為秦國的丞相,可他壽命也不是很長,只做了三年秦王就去世了,臨終之際他任命呂不韋為嬴政的仲父,讓他在秦王成年之前主持秦國政治,而呂不韋為了保護好嬴政,也是嘔心瀝血,歷經華陽宮變和秦國宗室的反撲,到秦王嬴政成年以後更是給他留下了一個富饒強大的秦國,但最後結局還是沒有逃過一死,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秦始皇為何要殺恩人呂不韋呂不韋阻礙了秦始皇親政這是一個主要原因。我們都知道呂不韋當時是相當於託孤大臣的存在,在秦始皇沒有成年之前,他插手管理秦國的朝政和外交可以說是理所當然,但司馬遷在《史記》之中明確的記載了呂不韋有貪權的傾向,在秦始皇成年之後遲遲不肯撒手自己手中的權力,甚至和秦太后將秦始皇的親政掌權往後面推遲了兩年,這是後面秦始皇流放呂不韋到蜀地的最主要原因。
呂不韋損害了秦始皇的名聲。從正常人的角度上面來分析,這可能是秦始皇要殺呂不韋的根本原因,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的母親叫做趙姬,在趙姬還沒有跟秦始皇父親嬴異人之前,趙姬只是呂不韋府中的一個歌女,這種身份其實是十分敏感的。
雖然司馬遷和漢代有一些流言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但這些謠言都已經被攻破。真正讓秦始皇不爽的是嫪毐的事情,嫪毐和秦始皇母親在後宮之中胡作非為甚至還生下了兩個孩子的事情這是鐵板釘釘的,是沒有人能夠否定其存在的。
雖然說後面秦始皇處死了嫪毐和兩個孩子,也將自己拿不知羞恥的母親軟禁了起來,但這裡面也有呂不韋的過錯,因為嫪毐曾經是呂不韋的舍人,在秦漢時代有一種養舍人的習慣,主人要包舍人吃住的問題,而舍人也要為主人做事情,如果舍人違法亂紀的話是要牽連到主人身上的,這些其實都不是呂不韋的致命死因。真正讓呂不韋死的是嫪毐這個人是他親自安排送到秦太后趙姬的宮中去的,知道這一點後的秦始皇嬴政必須得讓呂不韋死。
回覆列表
秦始皇逼死呂不韋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始皇帝繼位後,一直有傳言說“秦始皇乃是呂不韋和趙姬的私生子”,整個社會民眾和秦氏公族都認為不是空穴來風,秦始皇的弟弟騰蛟也是相信傳言才起兵造反的,為了讓世人相信自己是秦氏王族的身份就必須用呂不韋的死來證明,來堵天下人的嘴,另外呂不韋以仲父身份輔政,權傾朝野,對於始皇帝來說他要的是天下政事皆由他來決定,而不是呂不韋,始皇帝性格剛烈,不會允許別人對自己的決定發表意見,影響自己的權利,所以呂不韋必須死,相權過重,皇權受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