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福
-
2 # 阿亮文娛
書法藝術不能雅俗共賞,首先把書法上升到藝術層面就不可能雅俗共賞。毛筆字不等同於書法藝術,書法藝術層面一定是在書法內容、用筆、章法、用墨都達到一定高度了,初學者寫的毛筆字肯定達不到書法藝術。學習書法過程很漫長,不光是書法本身而且還有學識、世界觀。書法家們欣賞作品是從多角度的,而其中蘊含著理解的深淺。而普通大眾對高超的作品由於理解的有限無法欣賞,就比如一副草書連基本的字都無法認識何談欣賞,不要說老百姓就是不練習草書的書法從業者也不認識更不要說作品要表達的什麼。賞字有使自身愉悅的意思就是自己要高興,如果不瞭解或者難以理解就沒有樂趣可言,沒有樂子就談不來賞。用毛筆寫的方正字普通大眾可以欣賞,如果上升到書法藝術層面是無法做到雅俗共賞。
-
3 # 歷史講談社
1.個人認為,書法藝術不能雅俗共賞。書法是一種傳統藝術,過去,我們是用毛筆書寫的,在過去的時代,能創造書法和欣賞書法的大都是知識分子或讀書人。最開始,漢字的書寫,只是用於交際,後來才漸漸成為一種藝術。如果一個人根本不認識漢字,那他怎麼能具體地、詳細地欣賞一幅作品呢。當然,籠統地看一眼,如果也叫欣賞的話,確實能雅俗共賞。欣賞要從用筆、結體和章法,以及文字所表達的思想精神去入手。這都需要不淺的教育經歷。
2.藝術從來都是“閒人”的玩物,沒有閒情逸致,如果經濟基礎不好,誰有心去看作品。都忙著生存去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普通老百姓,哪個不是忙忙碌碌於生活呢。特別是如今這個時代,漢子書寫都漸漸退出舞臺了,大家都數字媒體,數字資訊交流了。也許學生時代,大家用手寫漢字的機會還多,一旦工作了,用電腦的次數就會增多。現在,很多成年人都提筆忘字了。
3.書法藝術曾經很輝煌,那是因為書法是廣泛使用的。如今,提筆的時候都很少了,有多少人願意去欣賞呢?我都中年之人了,閱歷不淺,就看到大學裡面幾個老師,寫寫書法,一個小圈子,自娛自樂。當然,社會上也有小群體喜歡這種藝術。大多數人沒空閒、也沒興趣去欣賞書法。能欣賞書法的,多是這方面受過教育的人才。現在過年,大家的對聯都是印刷的了,有幾個鄉下人去練筆呢?去書寫呢?當然,歷史總是向前的。之前,有一個人寫過文章哀嘆漢字的衰落。我也認同。一旦失去“實用“的基礎,它就會被束之高閣,真的成了“藝術”。其實生活中最實用、最常用的才最有藝術生命力,才是藝術的根源。人們就像看稀奇一樣看它,它更像一種屠龍之技。個人認為,書法這種東西看成修身養性的愛好比較好,不要奢望它有啥熱度。它的時代,過去了,漸漸地成了博物館中的“收藏品”,而不是民間常見的通俗藝術品。大家都在學習英語,很多人從小就開始學英語,嘿嘿,都去欣賞英語去了。很多人以英語好自豪!
-
4 # 書畫之道
這句話首先可以肯定,是毫無問題的,書法藝術可以雅俗共賞。
書法作為我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藝術,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最早的書法,就是為了便於識別,便於記載,將最早的圖形符號轉變成文字。在轉變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文字的書寫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做到有藝術美感,書法也就應運而生。
雅俗共賞的意思就是,一樣東西,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士,無論在市井鄉間還是在大雅之堂,都可以做到一個完美的呈現,可以讓大家都能欣賞。很顯然,書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我們以“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例:
歷朝歷代以來,《蘭亭序》都是國寶般的存在,世界皆認同這幅書法的藝術價值和書法史上的地位。歷代名家也經常臨摹《蘭亭序》,如褚遂良、趙孟頫、馮承素等,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馮承素雙鉤填墨的神龍本《蘭亭序》,幾乎與原作無異。
所以說《蘭亭序》的聞名於世也證明了藝術可以雅俗共賞。
如果說這是個例,那麼我們再看米芾的《蜀素帖》,學書法的人一定不會陌生。
米芾字型在當今書法圈也是非常熱門的字型,其用筆瀟灑大氣,卻不像草書那樣難以欣賞;字型易辨識但又不失靈活,不像正楷書那樣“呆板”,所以說米芾字型結合了諸多優點,做到了“老少皆宜”。某種程度上來說,不恰恰也是書法雅俗共賞的體現嗎?
其實,書法能做到“雅俗共賞”,離不開兩點。
第一:遵循傳統,書法具有良好的傳承性,臨帖等方式,可以讓你的書法變得“有法可依”,這樣的書法是在傳統上繼承和發揚,做到雅俗共賞也是非常容易。
第二:不可偏離傳統書法之道,走“醜書”之路。醜書看似是書法形式上的創新,其實不然。醜書是一種“醜態、俗氣”的表現,不僅不被大眾任何,更是難登大雅之堂,更不要談雅俗共賞了。
所以說,做到以上兩點,才是書法雅俗共賞的基礎。但是書法並非一朝一夕能成的,還要在於堅持和領悟。
-
5 # 手機使用者墨海聽濤
書法藝術能否雅俗共賞,我認為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為什麼?因為書法藝術既有高雅的一面,也有通俗和大眾化的一面。對於廣大民眾,雖然他們都不太懂書法藝術,但他們能一眼看出田英章的字很好看,很喜歡。這說明田楷有了群眾基礎,它應屬於雅俗共賞了。大眾愛看田楷,不等於說他們都懂得欣賞書法藝術,相反,他們連書法藝術的門都沒有進。因為真正的書法藝術是要懂得很多高深的書法理論和多年的書法學習才能談得上如何去欣賞的。一般的民眾,只在小學或中學寫過幾年毛筆字,大都練的是楷書,故楷書寫得好不好,他們還是能看出來的。這也僅限於楷書,而且是一點感性認識,若問他為什麼這個字寫得好,那個字為什麼寫得不好?他們就無法說清了。或者再問什麼是虛實、枯溼、意韻、氣象等書法術語,他們也只能乾瞪眼了。若涉及到其他書體,他們只能是於同看天書,更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一籌莫展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藝術就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只有學習書法的人,才能懂得和掌握書法藝術。
-
6 # 無為大聖o
書法作品無論是雅品還是俗品都是喜歡書法的人去欣賞。人以群分是自然規律,人各有所愛不可強求一律,不喜歡書法的人但是他在自己的專業裡有很高的水平,他就不是俗人。
所以雅俗也只能是書法作品的雅和俗了,尤其是當今書壇百花齊放好的書法作品經常出現在書法愛好者的眼底,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就是好作品吧。當然寫的差的作品也時常出現,比如寫了好多年的成名人物也寫錯別字,這在書法作品來講就可以定他是俗品了,這樣的作品不賞也吧!
-
7 # 紅塵彌勒
應該說,真正的書法作品從來沒有雅俗之分,只是由於欣賞者的眼光有了雅俗的區別,也就才有了所謂的雅俗共賞。
更準確地說,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譭譽,不在於寫得如何,而關鍵在於欣賞它的人──這個欣賞者的水平檔次和文化修為。
在絕對欣賞者眼裡,美滿的書法作品就是美到毫顛極致的頂峰,有著其它作品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甚至可以愛屋及烏到把這個人吹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什麼奇妙美譽都可能一擁而上,所謂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文藝作品向來都是無法準確判定其藝術水準和藝術價值的,故而也就產生了古來頗為中庸的鑑定理論: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這倒是一句大實話,也說出了萬千書法作品的一般性鑑賞規律。甚至也可以囊括所有的文化藝術和文學作品。
比如我們分外敬仰的王羲之,在欣賞他的人眼睛裡,王羲之是中華書法史上的神蹟,被譽為千古一聖人,無出其右者。但在對王羲之絲毫不感興趣的人們眼中,王羲之就是一個臭蟲,不說是一錢不值,起碼也是混跡於文化領域的回頭浪子。
說到底,書法作品也好,還是其他文化藝術形態,在面對觀賞者的時候,大都有一種人云亦云的文化從眾心理。尤其是當世較為著名的人物,胡亂的說上幾句話,哪怕是驢唇不對馬嘴,依舊可以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定鼎之言,決定著這幅作品的前途命運。
而雅與俗,只在一念之間。存乎於欣賞者的內心,卻發端於審視定美之時,是你要它不雅,你要它不俗,完全是意識形態的基礎認識,鮮有真正從純藝術角度來科學判斷它的應有定位。
自古而然,向來如此。
要想徹底改變這種雅與俗的爭辯與鑑別,我們還是要擦亮學術的眼睛,從傳統文化的高度,再從文化傳承的角度,還有頂尖學術論斷的角度,辯證統一的看待所謂的雅與俗,並將作者的創作背景和當時心境、客觀環境結合起來相併來看,而不是孤立地判定它是有多俗,有多雅。
這也是我們應該一直秉持的學術態度。
-
8 # 可園影視音畫
我認為任何藝術都可以雅俗共賞。書法也如是。歷史很多名帖都是在雅俗之中誕生的。王羲之蘭亭帖,微醉(醺)中寫成,其中也有錯漏塗改,但不影響一氣呵成;祭侄帖,字並不很雅,也有幾處改動,但卻是作者真情表露無遺。單就每個字來看,這些帖都不算純雅,但書法也須有情。所以書法雅俗共賞是對的。
俗,並非現代意義的醜書。醜書者,或因功利或因太想獨具一格而忽略了真正的雅,有些四不象了,所以看醜書者書寫,俗不可耐,有些如巫婆,披頭散髮,把筆當掃帚了。
-
9 # 規遠
雅和俗只是人的主觀分別,既沒有嚴謹的定義,也沒有具體的標準。雅到極致就是神經病,俗到極點就是不要臉,把欣賞的受眾區分成雅和俗兩個群體,本身就是不要臉的形為,因為雅和俗本來就是對你藝術作品本身的分別,而受眾只有專業不專業的區別。
當某些所謂的大師,甩著糞叉子一樣的東西,發著狼一樣的嚎叫,在美女身上亂塗亂劃的時,難道俗的是老百姓嗎?顯然不是,俗的是站在臺上的那些人,俗的是你所謂藝術的本身。
只有出現了不要臉的“藝術”,才會有俗的觀眾,你臺上沒跳脫衣舞,怎知臺下是流氓?
當你的書法真的可以稱為藝術時,對於非專業的受眾而言,即使不懂,也不會反感。而不光是書法,所有真正的藝術,都不會以雅來粉飾自己,更不會以俗來侮辱受眾。
-
10 # 硬筆密碼
個人認為完全可以,只不過是要留存大同,允許小異。何謂“大同”?例如楷書的歐、顏、柳、趙,行書的《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草書的《書譜》等等,這基本上是雅俗共論,一致認可的。至於其他一些陽春白雪之作,一些博人眼球之作,一些不驚不死之作,那就各人各論了。可能真有遺珠在野,但我認為多數是假裝看到了“皇帝的新裝”。[祈禱]
-
11 # 李遠赴書法
應該說有的書法可以雅俗共賞。並不是所有書法都雅俗共賞。如沃興華書法。沈尹黙書法就雅俗共賞。二王一路都雅俗共賞。
-
12 # 老金淡淡說
任何藝術都是一樣的,品位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受眾,陽春白雪有人欣賞,下里巴人同樣有人喜歡。就書法而言,同樣如此。
-
13 # 關中博雅齋
在書法界,常有人說某人的書法作品能雅俗共賞。雅俗能共賞,真是好狀態。只可惜,這種狀態只是願望,只是理想。對雅俗的評判,既有個標準問題,同時也得區別具體的欣賞主體。
什麼是雅,雅是陽春白雪。什麼是俗?俗是下里巴人。這是雅俗水火冰炭之不同。俗就是俗,雅就是雅,不能說某一事物、某件書法作品它既俗又雅。這不等於說一個人既是女人又是男人嗎?成功就是成功,成功的表現是你的勝出,失敗就是失,失敗的表現是你的損失。
雅,需要有雅的存在,存在是載體,這種存在既為自然狀態,也有人為狀態。自然狀態在於特殊環境對事物的雕琢,需要自然界下功夫打磨。人為狀態,需要人雅然後才有風度雅、作派雅、藝術作品之雅。雅僅僅是一種存在還不行,雅還需要發現。沒有發現,沒有欣賞,雅也就沒有意義。發現雅,還需要作為發現主體的人,具備雅懷雅量雅情雅意和雅的眼光。
雅與俗是相對的。這種相對不是說只有雅好,俗就一定不好。恰如駱駝伸長脖子隔著院牆吃院內桂花樹上的葉子,而羊卻能夠從牆洞裡鑽進院內吃綠油油的嫩草。雅和俗,各有各的市場各有各的存在環境和條件。
-
14 # 人石峰
書法藝術要做到雅俗共賞,是比較難的事情。而實現了即是一名書法大家。
這裡可以把雅與俗做個區別,即研究練習書法和不研究不練習人員。這兩部分人對書法藝術體現的重點是:賞。賞 是視覺感受。美的事物大家都喜歡。書法相對於欣賞者只是在普遍審美基礎後的一個細節區分。這個區分是臨界點,區別於技法,線條,佈局的審美辯識。
書法在我國是大眾書法,為什麼這麼說,因書法千古以來始終貫穿國人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大街上,廟堂上各種書法比比皆是,且不乏名人名作。不練習書法的人也對書法好壞有對比認識。
真正的藝術是根植在生活中的,書法作品雖然有其書寫法則,但不能脫離生活,也更離不開大眾品鑑,否則沒有生命力。
時下很多書法人員打著創新書法幌子,把書法搞的亂七八糟。什麼射書、人體書,蛆蟲書等等。玷汙書法,玷汙藝術。有的會幾筆書法,讀過一點書法理論,就說老百姓不懂藝術。好的作品即便大眾不認識是寫的什麼,但一定能區分出書法作品所表現的精氣神!這就是大眾的品鑑力。老百姓是水,藝術是舟,水不載舟,舟焉能行遠?因而只有紮根於生活,真正做到雅俗共賞的藝術才能被稱為好藝術。
-
15 # 古十弓
其實呢?這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外行的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呢?書,是寫;法,就是規矩。現在的書法愛好者群體,99.99%都是在書,所心所欲的書,把自由發揮到了極致,後來就出現了“醜書”,特別是連中書協一些所謂的著名書法家,也帶頭想傳統發起了猛攻,大人物醜書頻頻出現,助長了民間醜書盛行!一時間烏煙瘴氣,雅俗共賞也就成了現實,不接受都不行的現實!
其實,書法是極其小眾和高雅的藝術形式,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書法需要時間、精力、閱歷,對一個人的自我修養、文化程度、家教傳承、傳統禮儀等等各個方面都有極高的要求,這些方面都達到了,這叫“書法!
我們民間流行的,“人人寫之,人人會之,人人樂之,人人家之”,對於真正的書法,是貶低!
形成這一現象,原因很多。一是曾經有一段時間書法的好壞以“官位”論。二是曾經有一段時間,以後還會有一段時間,書法好壞以“金錢”論。三是寫字的人越來越多,像我們霸州據說有2000多位“書法家”,嚇得我老爸,一位寫了五十多年小楷的老人,不敢再去參加活動了,不敢寫了。他老人家最經典的一句話:“他們的字,我看不懂,哪門哪派那個體,我說不上來”這反應了老一代書法愛好者的無奈,也反映出我們當今書法的亂象!
迴歸本題,真正的書法,只有極少數人掌握
,可以說是小眾,是雅!我們大眾的愛好,那肯定是值得肯定,認識我們是“書”,但不要盲目的“書法家”“自創一體”“自成一派”,這些不但不能證明你的造詣,反倒證明了對於書法的無知!書法可以雅俗共賞,但是要有自知之明!!!
-
16 # 我確實無話可說
書法在中國已經是“雅”得帶上了俗味兒了,我自己倒覺得一個人安靜的看書是最雅的事,既不張揚也不炫耀,低調之極。
-
17 # 漢子詩人
中國一一各界一一名人一一幾乎一一個個一一都是一一書畫家一一這一一說明一中國一一書畫家一一門檻一一特低一一最多一一就是一一一個一一用一一毛筆一一得心應手一一熟練問題一一所以一一不要一一笑話一一那些一一速成班的一一大叔大媽一一他們的一一書畫水平一一真不比一一專業書畫家一一水平一一低……
-
18 # 使用者3731121443151
藝術很難雅俗共賞,如果“俗”都欣賞,很難說是好藝術。書法就更難,非專業難判斷。
有人說“二王”就雅俗共賞,非也,是千年來不斷的灌輸,使其成為了“標準”,就變成了大眾視覺美,而真正的藝術性非大眾所能言。
-
19 # 吟風閣主人
雅與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作為書法藝術,雅字才是書法藝術的根本,俗則是適應大眾口味的一種感覺,雖然中國的書法藝術上下數千年,真正懂書法的人屈指可數,有一定書法造詣的少的可憐。確切的說,13億中國人,懂書法的人不到1億。俗字才是為剩餘的大多數不懂書法而又似乎喜歡書法的人尊重。讓他們雖然不懂書法藝術卻可以在書法藝術中體驗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不管是雅還是俗,讓每個人在書法藝術的瀚海中達成識,共同為書法藝術的發展添磚加瓦。
-
20 # 袁小拉
書法藝術,一定要雅俗共賞。
中國書法,不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具有不可缺乏無可替代的實用性,擁有廣泛喜愛的群體。中國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的一門獨特的藝術,如果將書法剝離冠冕堂皇的藝術外衣,它就是寫字。因此,作為應用中文的中國人,在打字機、電腦等先進科技產品未應用之前,人們都是使用軟筆、硬筆寫字,並且以手寫文字記錄事物、傳遞資訊、釋出公文等。所以,寫字,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寫得好不好,一直是中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本能。這樣,也就是說,會寫字的人,就會寫書法,能識字的人,也就能欣賞書法。
中國書法,既然具有如此廣泛的實用性和參與性,這麼廣泛的喜愛群體,也就必須倡導百花齊放,雅俗共賞。
回覆列表
【@歸趙 書法藝術特色 有三句話】
· 書法作品區域性
書法藝術特色 有三句話書法藝術特色,有三句話:一個標準,二個結合,三個不要忘記;
一個“標準”是指:雅俗共賞。這裡所指的“雅”大慨不會有人反對,但曲高和寡,不能閉門自吹自擂,要虛心聽取各方之意見。而“俗”所指的就是通俗,含有大眾能夠接受,能夠喜歡之含意,更不是“庸俗”,也不是“惡俗”。
· 書法作品區域性
雅與俗結合,這是個完美價值觀之取向,其難度大,標準高,當努力開拓,不斷進取,一生追求也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之境界……為求靈動而失之輕浮或為求老辣而失之粗野都是不可取的。
· 書法作品區域性
三個不要忘記三個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民族特色、時代特徵和個人特點。這是書法藝術之時空觀。其三者之間的比例如何,“各自靈苗各自探”,要追求其“真氣、真意、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