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讀春秋001
-
2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從康熙皇帝手中接過皇權後,皇四子胤禛立馬變成了皇八子胤禩等人的“圍攻物件”,康熙皇帝生前一直擔憂的“停屍不顧,束甲相攻”境況,到底還是出現了!
眼見亂局已起,皇權不定,皇四子胤禛秘密命令張五哥,將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交給府中的鄔思道,儼然一副將身家性命和皇權歸屬都交給了鄔思道的模樣。
“如朕親臨”的金牌令箭,再加上皇四子胤禛離開府邸時交出的“欽差關防大印”,此時的鄔思道手中掌握著多大的權力,可想而知!
那麼,皇四子胤禛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會面臨多大的風險?
答案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沒有任何風險!
為什麼?
我們只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就能明白已經接過康熙皇權的皇四子胤禛,為何如此放心地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
這個問題就是:鄔思道討要“欽差關防大印”的時候,皇四子胤禛為何出現了明顯的猶豫?
如果擔心將“關防大印”交給鄔思道,會對自己不利,他肯定不會交出去!
如果對鄔思道絕對信任,他肯定不會猶豫!
皇四子胤禛在明顯的猶豫以後,又把“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是不是有點裡外不是人、左右不討好的嫌疑?
這叫好比既把身家性命交給了對方,又明確表示了對對方的不信任,這不是典型的自絕後路,作死之舉嗎!
此時的胤禛再是“心亂如麻”,也斷不會犯下如此低階錯誤!這說明皇四子胤禛確信這顆“關防大印”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影響;同樣,對於金牌令箭所能起到的威脅作用,皇四子胤禛也自信地予以忽略了!
“關防大印”,鄔思道用過嗎?“金牌令箭”,鄔思道碰過嗎?
在整個過程中,鄔思道就自給張五哥下達了一道“赦出十三爺”的命令,而這道命令完全可以直接由皇四子胤禛下達給張五哥。
既然如此,皇四子胤禛為何非得繞一個彎,讓鄔思道照原計劃行事,下達命令呢?
還有,皇四子胤禛毫不畏懼“關防大印”和“金牌令箭”威脅的自信,到底來自哪裡?
其實,這一切都是皇四子胤禛佈置的一場“試探”大戲!
承繼皇權,保證皇權平穩過渡,早就在皇四子胤禛的掌控之中就康雍皇權更迭而言,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物,並非皇十三子胤祥,而是時任九門提督隆科多!就算胤祥能夠掌握豐臺大營,能夠帶領數萬兵力前往暢春園勤王保駕,如果隆科多站在皇八子胤禩一邊,將皇四子胤禛秘密處決,然後篡改康熙遺詔,張廷玉真敢出來阻攔?胤祥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冒著“不想做大清臣子,不想做愛新覺羅子孫”的風險,來一場武裝政變?就算胤祥真能幹出來這些事,皇四子胤禛都不在了,他這樣做的現實意義在哪?
既然皇權更迭的關鍵在隆科多身上,那麼隆科多到底是誰的人呢?隆科多身上縱有千般不是,但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能夠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並將自身威脅平攤到整個佟氏一門,為自己儘可能地留出後門。
自皇十三子胤祥被圈禁於理藩院,隆科多便按照佟國維“熱灶、冷灶同時燒”的戰略,慢慢向皇四子胤禛示好、靠攏;二廢太子時,隆科多又和皇四子胤禛默契合作,將太子胤礽準備發動的武裝政變扼殺於搖籃之中。也就是說,自隆科多復出,他就一直在佟國維和康熙皇帝的刻意安排下,始終和皇四子胤禛保持著密切聯絡。
僅就二廢太子時,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程度,隆科多就絕對能夠判斷出皇位繼承人的大致範圍。康熙皇帝臨終,皇十四子胤禵遠在西北;那份傳位遺詔又是隆科多親自送往乾清宮,他才是真正透過真憑實據明確皇四子胤禛就是後繼之君的那個人。
所以,根本不需要康熙皇帝用兩道遺詔制約,隆科多早就是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擁護者。或許有人會問,隆科多既然早就堅定擁護皇四子胤禛,為何還要在最後階段詢問佟國維的支援意見?
前文已經提及,這就是隆科多的聰明之處,他是在為自己可能出現的失敗局面留後門。萬一出現不可控局面,皇四子胤禛未能成功繼位,有佟國維和整個佟氏一門在背後支撐,隆科多也不至於落得人頭落地的悲涼下場。
也就是說,有隆科多的絕對支援,皇四子胤禛擁有絕對自信能夠順利接過康熙皇權。
皇權更迭的關鍵時刻,皇四子胤禛真正擔心的是誰?有了隆科多的堅定支援,什麼“欽差關防大印”,什麼“金牌令箭”,都不再重要,也對皇四子胤禛形不成實際威脅了!
皇四子胤禛之所以在鄔思道討要“關防大印”時,故意漏出猶豫表情,就是為了佈置自己的“試探”大戲,而試探的物件有兩個:鄔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
除此之外,皇四子胤禛故意在鄔思道面前說出“我懷疑隆科多是老八的人”,也是這段大戲的鋪墊條件。此時的他,只有時刻保持對任何人的不信任,表現出一副破釜沉舟的“賭一把”態勢,才能讓鄔思道明白:我手中已經沒有底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
也就是說,只有讓鄔思道明白,他手中握有皇四子胤禛的身家性命,掌握著皇權歸屬的決定權,才能讓鄔思道露出最真實的面目,才能試探出鄔思道對皇四子胤禛的忠誠程度。
對鄔思道不信任,還能夠理解,畢竟都是玩陰謀的高手,互不信任乃系成功的先決條件;都可對於皇十三子胤祥這個生死與同的兄弟,皇四子胤禛為何也不信任了呢?
別忘了,康熙皇帝病倒以後,面對皇四子胤禛發出的“繼位無望論”,鄔思道給出了一件讓其重拾信心的東西:一份皇十三子胤祥交給鄔思道,寫有胤祥舊有下屬將領的名單。
這份名單對於皇四子胤禛而言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可胤祥錯就錯在將名單交給了鄔思道,而不是直接交給皇四子胤禛。如此舉動,勢必會讓皇四子胤禛懷疑胤祥和鄔思道聯手奪嫡的可能。
拿到這份名單後,皇四子胤禛闖進了宗人府,找到了已經被圈禁十年的皇十三子胤祥。可見到胤祥後,皇四子胤禛為何不先談正事,卻因為鄭春華的自盡而主動向胤祥道歉呢?
正常思維而言,去找胤祥幫忙的皇四子胤禛,是不是應該先隱瞞這件對不起胤祥的事,別惹惱了胤祥?這就是試探,就是胤禛在刻意激怒胤祥,試探胤祥是不是也有奪嫡之心,會不會藉著鄭春華的死而“衝冠一怒為紅顏”,和自己站在對立面!
所以,不管是“欽差關防大印”還是“金牌令箭”,都是皇四子胤禛刻意交給鄔思道,讓其掌握絕對權力,擁有支援皇十三子胤祥繼位為帝的機會。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試探出這一文一武絕佳組合的真實用心。
皇十三子胤祥帶兵趕至暢春園的時候,皇四子胤禛的如釋重負,險些摔倒,果真是因為實現了對當前局面的絕對控制?恐怕並不是!有隆科多在,即使外面全是皇八子胤禩的人,只需要將其革殺,大局就能立馬穩定;他真正釋懷的是自己的擔心和試探並未成為現實,自己的皇位徹底安穩了!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
3 # 天行健以自強1982
沒有危險,鄔的目的是將四阿哥弄上皇位,所以給他是最安全的,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給他就是讓他調兵遣將,把皇位坐穩了!
-
4 # 東方京川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有了金牌令箭,放此一博,放出十三阿哥,就成功了一大半,再加上九門提督隆科多,再加上康熙詔書,四爺登基就成功了。
-
5 # 鸕鷀佩羅和木桶
不只是鄔思道,十三,隆科多,張五哥……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是很大的風險。
鄔思道如果臨陣倒戈……支援老八嗎?那就樂子大了,都等不到第二天,就得讓老八做了………
-
6 # 小崔讀書說事
康熙駕崩當晚這一段,可以說是整個《雍正王朝》中最緊張最刺激的畫面了,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陪同四爺一路從“九子奪嫡”的兇險中趟出來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鄔思道謀劃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與其說四爺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有風險的,還不如說之前鄔思道問四爺要他的欽差大臣關防大印是有風險的。
四爺能在最關鍵的時刻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說明此時鄔思道是他最信任的人,他們二人是捆綁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鄔思道如果有異心,也不會竭盡全力為四爺出謀劃策,所以說,此時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沒有任何風險的,反而交給鄔思道的益處最大。
要非說有風險,那就是四爺進宮前的一幕,康熙召見所有阿哥進宮,康熙的大限要到了,這時四爺有點慌了,他在想要不要進宮,萬一隆科多是老八的人,他進去有危險,鄔思道告訴他別慌,一定要去,鄔思道斷定康熙傳位於四爺,如果四爺不在場,八爺一夥改了遺詔就晚了,所以一定要去。
與此同時,鄔思道要四爺留下了他之前替康熙祭天用過的欽差關防大印,如果申時四爺不出來,或者康熙沒有傳位給四爺,那麼,鄔思道將用這個關防大印矯詔放出十三爺,由十三爺召集以前練兵帶過的部下去前去替四爺爭這個位置,所以,這個風險是極大的,四爺哆嗦著雙手猶豫的把欽差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
這個時候,張五哥奉命來接四爺,張五哥與十三爺頗有淵源,十三爺救過張五哥的命,而且康熙對張五哥極其信任,所以康熙派張五哥來接四爺,此舉也是很有深意的,這說明,康熙已經暗示了要傳位於四爺。
詳細情形,且聽我細細道來!
從康熙晚年錯綜複雜的奪嫡形式說起隨著胤礽二次被廢,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被圈禁,所謂的“九子奪嫡”實際上只剩下六子,這六子分別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
三阿哥在第一次廢太子之時一擊不中,退而安心著書,《古今圖書整合》就是三阿哥帶著陳夢雷等一幫大儒編成的。
四阿哥胤禛獨成一派,他一直以“孤臣”自居,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是一派,也就是“八爺黨”,但這裡面也有分別,老八、老九、老十是鐵桿,老十四屬於“黨中之黨”,他有自己的小心思,表面上和老八打的火熱,暗地裡卻在自己盤算著。
所以康熙晚年,對大位爭奪的物件實際上就是老四、老八和老十四的競爭,四爺有神一樣存在的鄔思道輔佐,鄔思道對帝王心術可謂瞭解到了細思極恐的地步,四爺一直抱著“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核心思想,以耐煩不怕瑣碎的態度努力的做著事實,這所有的一切康熙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八阿哥胤禩,有名的“八賢王”,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礽之時,內結侍衛,外聯朝臣,以為穩坐太子之位,結果犯了康熙的忌諱,被狠狠駁斥,但他猶不死心,抱著不奪太子之位絕不罷休的態度,到處收買人心,並且有死黨九阿哥、十阿哥相助。
十四阿哥胤禵,四爺一母同胞的弟弟,但他不喜歡自己的這個親哥哥,反而喜歡和八阿哥打成一片,他和十三阿哥是康熙兒子裡面最喜歡帶兵的阿哥,十三阿哥被圈之後,他一直管著兵部,康熙五十七年,阿拉布坦叛亂,傳爾丹所率領的清軍全軍覆滅,康熙準備從兒子們中間選出一個人帶兵出征,並且封為“大將軍王”。
這時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都動了帶兵的心思,四爺得知這個訊息後,他首先想到的是讓十三阿哥胤祥帶兵,無奈十三爺被圈了,他就想自己爭取這個機會,大家在劇裡也看到了,四爺練了一會射箭,無奈他箭發太臭,沒一箭準的,之後獨自生悶氣呢。
這時,他府裡的重要謀士鄔思道,問明瞭緣由,二人談論了一番,四爺說:“大將軍位置至關緊要,所以軍權不能旁落他人之手,至少不能在老八手中!實在不行,我就舉薦年羹堯!或者是嶽鍾麒!”
鄔思道呵呵一笑道:“四爺別急呀,且聽我說,你這想法絕對不行的,無論是舉薦年羹堯或者嶽鍾麒,是絕不可行的,並且你老爸如果問你誰可以帶兵,你要毫不猶豫的舉手說,老十四,我推薦老十四”。
四爺聽鄔思道這麼說一下子懵逼了,鄔思道看四爺懵逼的樣子暗暗好笑,但是憋住了,又給他進行了一番深入的分析,鄔思道說:“你十四弟是你老爸心裡默定的大將軍,他管著兵部,無論何人難以替代,你小子一向以孤臣自居,這個時候你舉薦其他人咋行呢,你爸會懷疑你小子的。你八弟、九弟、十弟、十四弟本來是一夥的,這所有人都知道的呀。
但這裡邊也有區別,八爺九爺十爺是死黨,你老弟老十四是個‘黨中之黨’,八爺也怕十四爺在京另起爐灶,你力阻十四爺出征,也犯了八爺的忌,這一條先就不合算。十四爺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學的是晉國重耳,獨自將兵在外,手握兵符觀變,一旦你老爸掛了,京城亂了,他來收拾局面,然後擁兵自立,你這次阻止他當大將軍王,你親弟弟會怎麼想?”
經過鄔思道這一番深入的分析,四爺猶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之後,在他母親烏雅氏的壽辰上,胤禛主動提出要舉薦十四弟出任大將軍王,他母親很欣慰,十四阿哥很震驚,震驚之後是欣喜若狂,胤禛這一招正好撓到了他的癢處,有胤禛支援,他這個大將軍王的位置穩了,之後他們二人出來並馬前行,胤禛又假意說了一番真心話:“即使老十三不被圈禁,我也要舉薦十四弟你,誰讓咱們是親兄弟呢”,十四阿哥聽了,大為感動,提出要保舉年羹堯做陝甘總督,替他督辦糧草,這正好中了胤禛的計,兩好合一好,二人都很滿意,各有所得。
後來,在朝堂上,康熙問了各位阿哥的看法,準備推薦誰,老九、老十都推薦老八,康熙比較看中胤禛的看法,又問到了胤禛,胤禛滿臉虔誠,提出保舉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眾人的臉色都變了,八阿哥一夥臉上很難看,十四阿哥暗自偷笑,康熙起先很震驚,後來很欣慰,於是就定了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
事實證明後來的效果果然不錯,八爺黨內部互相不信任了,老十四出征的時候,八阿哥在他身邊安插了,鄂倫岱和八爺的奶公雅布齊,來監視老十四,並且處處制肘,老十四也不傻,策反了鄂倫岱,但最大的勝利者還是四爺。
四爺保舉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這一手可以說是一石數鳥。首先,贏得了康熙的讚許,讓康熙覺得他沒有野心,一心一意為國家著想;其次,給八爺黨內部製造了矛盾,從內部瓦解了八爺黨,讓他們互相猜疑;最後,示好十四阿哥,少了一個對手,並且把年羹堯推了出去,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不得不說這一手,鄔思道玩的實在是高明!
“送死鷹”事件是關鍵的轉折點話說到了康熙六十年,為了慶祝康熙登基六十年大典,老爺子決定舉辦一個“千叟宴”,來慶賀一番。兒子朝臣們都花樣百出送了各式各樣的禮物,在外帶兵的十四阿哥也帶回來了壽禮,是一塊天然隕石,上面有“百年長運”四個大字,結果卻被老八胤禩給換成了一隻死鷹,康熙當時氣的暈倒了,醒來之後康熙不打算查辦,因為他知道這是他這些兒子們搗的鬼。
老爺子為啥不查呢?因為他此時病入膏肓,已經沒有這個精力了,而且萬一查起來,會引起亂子,他這時要為繼位人鋪路,其實,他知道這件事是老八搞的鬼,但他就是不查,因為他內心的選擇是老四。
如果選的繼位人是八阿哥或者十四阿哥,出了這樣的事兒,怎麼能不查呢?不能查啊,這種事其實就是造逆,十四阿哥率數十萬精銳在外,如果查他,正好給了他清君側的口實,八阿哥在這邊聯絡呼應,立馬就會出亂子。
如果查辦八阿哥,禮物又是十四阿哥送的,老八搗起亂來,九阿哥十阿哥推波助瀾,那可就瞎了,康熙之所以不查,就是要穩定大局,大局穩,對朝局,對自己,對默定的繼位人四阿哥有利,大局亂,對八阿哥有利。在外面的十四阿哥更是盼兩個哥哥打個平手,他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這一次八阿哥送死鷹這事就是為了氣倒老爺子,雖然是走的險棋,卻是瞧準了才走的,他要的就是一個亂局,他好得利。但康熙是何等樣人,豈能不知他這個心思,所以,老爺子沒上當,而是選擇了冷處理這事,他要穩定大局,還有好多後事沒安排呢。
出了這件事後,康熙召來了九門提督隆科多,並給了他一生一死的詔書,隆科多是佟家的人,佟氏一門和八爺交往極深,如果隆科多和八爺有瓜葛立即賜死,如果沒瓜葛,將來新君登基他就是功臣,位高權重。
康熙駕崩當晚的形勢康熙的身體不見好轉,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就要到了,所以,他召集除了被圈禁的胤禔、胤礽、胤祥已經在外帶兵的胤禵之外的所有兒子,準備最後交代一番,並宣佈繼位人。
這時,他派了隆科多去接老八一夥,派張五哥去接老四,其他阿哥也都有安排。
四爺得到這個訊息時立馬找鄔思道商量,因為他此時有點慌了,不知道該咋辦,他有點害怕去。鄔思道告訴一定要去!,今晚是最後關頭,你老爸要宣遺詔,除了宣遺詔以外,何必要召見所有兒子呢?這是臨終安排。你如果如不在場,萬一被老八他們改了遺詔咋辦,你小子奉詔還是不奉詔?
你放心去,只要把你欽差關防大印留下,如果過了申時你沒有傳話也不見人,我會拿著這個放出十三爺,我們在外頭就要大幹一場!
四爺拿出欽差關防大印,伸手要給,但又縮了回去,他想這一步走出去,再想回頭比登天還難,四爺臉白的可怕,目光變得恍恍惚惚,兩條腿直髮抖。
鄔思道盯著四爺說道:“事已至此,四爺,這個時候如果犯嘀咕,別人得了手,你小子想做個富家翁都難,胤緊張的思考了一番說道:“好!魚死網破就是這一遭!我不是犯遲疑,一是事關重大,二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傳位給我,若不傳位於我,這個險冒的太大了。我不能不多想想”。
於是,鄔思道接過大印,四爺一步三回頭的進宮去了,到了宮裡,老爺子首先召見了他,並且說了一番話,主要是傳位給他,並且要他善待兄弟,善待子民,後來康熙又對在場的所有兒子們說了一番話,並且說明傳位給四爺,之後就嚥了氣。
老八一夥不服,就搗起亂來,所以才有,四爺讓張五哥取出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的一幕,他讓張五哥告訴鄔思道,老爺子傳位給他了,並且依計行事。張五哥找到鄔思道之後,鄔思道得知傳位給四爺之後,首先身體晃動了一下,差點沒站穩,然後,他開始自己的策劃導演,他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放了十三爺,並依計行事。
這個“依計行事”就很關鍵了,說明此前他們是商量好的,無論是康熙傳位還是不傳位給四爺,都要幹一番大事。後來,就有了十三爺猛虎出籠,控制了豐臺大營。
寫在最後四爺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沒有風險的,但整個過程是異常兇險的,因為豐臺大營的主將成文運是八爺的人,八爺一夥不服,要鬧騰,只有拿著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爺去控制局面,豐臺大營有很多十三爺曾經帶過的兵,可以說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最穩的,鄔思道此時是他最信任的人。
-
7 # 半島光度
《雍正王朝》中,康熙駕崩當夜,九子奪嫡之爭見分曉的關鍵時刻,胤禛為何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依計行事”?皇帝令箭,普天之下,見令箭如見皇帝,持令箭可以任意調動軍隊。令箭如皇帝親臨,可見令箭的權力有多大!鄔思道手中握金牌令箭,到底有多大的風險呢?為何胤禛會選擇走這一步險棋呢?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萬劫不復!
胤禛被康熙使喚進宮,鄔思道就分析到局面眼看已經很亂,皇權不定,所以叫胤禛快速進宮。胤禛把事宜安排妥當,命令張五哥速回王府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將身家性命和皇權歸屬都交給了鄔思道的手上,金牌令箭代表皇權,如果授人不當,危害可想而知。可胤禛就不怕這中間萬一出現閃失?一旦鄔思道拿著金牌令箭投奔八爺或者直接自己造反,胤禛的麻煩不就嗎?
鄔思道拿到金牌令箭命令赦免十三爺胤祥,讓他拿著這枚金牌令箭,到八爺黨成文運掌管的豐臺大營,奪下豐臺大營的軍權,讓十三爺控制豐臺大營的軍權。在這關鍵時刻,爭分奪秒,每走一步都直接關乎到胤禛是否能順利登上皇位,稍有不慎將會以失敗收場。
為何要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由他下達命令呢?奪嫡之路萬分兇險,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按理說當時事態緊急,奪嫡當前,一刻都不容耽誤,而胤禛不是應該命張五哥拿金牌令箭直接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爺胤祥,才合乎情理,為何金牌令箭必須交給鄔思道來安排呢?
從這裡不難看出,在這關鍵時刻使舵的人還是鄔思道,他是“奪嫡”當夜的總舵主,每走一步都要按他的策劃來進行,總舵主來安排,胤禛的一舉一動都得接受總策劃和安排,事無鉅細,所有細節都不容出半點差錯,必須由鄔思道全權掌控。
由此可見,胤禛在進宮的那一刻,實際是讓鄔思道來掌握一切了,一是他目前勢單力薄,別無他選;二是疑心太重,在試探鄔思道的忠心。而胤禛在自己被罷官的時候,還在試探鄔思道,拿一大推銀子放鄔思道面前。
一副無助的對鄔思道說:“先生有房杜之才,但是我胤禛沒有李世民的命。”
表面看起來迷茫無助,但胤禛自比為李世民,無疑故意讓鄔思道知道他的野心,鄔思道一眼看穿了胤禛的這點心思了,他這是向鄔思道暗示我準備大幹一場了,你看著辦,如果你沒有能力幫我,那隻能對你不客氣了。畢竟鄔思道諸多奪嫡事件是謀劃,知道的秘密太多,一旦去了其他阿哥那裡,肯定對胤禛造成威脅,他的麻煩就大了,這是胤禛最擔心的,怎麼可能真的放鄔思道走。
而拿到金牌令箭的鄔思道,似乎佔到了權力的最高點,鄔思道此時已經掌握了大清繼承人的決定權。他的舉動就可以讓誰是王者,誰是地下囚。當然,鄔思道也不辱使命,堅定的站在胤禛這一邊,拿金牌令箭赦免十三爺胤祥,再讓胤祥拿金牌令箭去城外的豐臺大營,奪取豐臺大營兵權。
胤禛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會面臨多大的風險?在交金牌令箭之前,鄔思道討要“欽差關防大印”,當時四爺胤禛明顯的猶豫了一下,才交給鄔思道,難道他真的放心交給鄔思道?其實不然,如果對鄔思道絕對信任,他不可能猶豫了,為何不信任又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
以胤禛的做事風格,斷然不會犯這種低階的錯誤,對於“關防大印”能放心交給鄔思道手裡,也能保證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影響。這道命令為何胤禛不直接下達給張五哥?而要透過鄔思道給張五哥下達了一道赦出十三爺的命令,什麼“關防大印”,金牌令箭”,鄔思道在場外的策劃就是放出十三爺,讓十三爺去掌管豐臺大營兵權?
既然如此,四爺胤禛為何非得繞一個彎,讓鄔思道依計行事,下達命令呢?把自己身家性命交給了對方,而又表明對任何人都不信任,對於“關防大印”和“金牌令箭”胤禛毫不畏懼它們的威脅作用?其實,這一切只不過四爺胤禛佈置的試探。
而在皇權起到最作用的人物是誰呢?早就在胤禛的掌控之中,而保證皇權平穩的作用人物,並非皇十三子胤祥,而是隆科多。如果隆科多選擇八爺胤禩一邊,就算胤祥拿到豐臺大營軍權前往暢春園保駕,而在趕到之前,要是八爺和隆科多聯合起來把胤禛秘密辦了,然後再穩住朝中局面,其他人有再大的膽也不敢出來阻攔。
就算十三爺拿到金牌令箭和軍權,胤祥冒著不想做大清臣子,來一場武裝政變?為四爺跟八爺來一場交鋒,他也未必能控制局面,他這樣做也沒有多大意義了。
隆科多早就秘密跟四爺胤禛有往來了隆科多是最大的優點,他為自己儘可能地留出後門,讓他佟氏家族永遠昌盛。自從十三爺胤祥被圈禁後,隆科多便按照佟國維提議的戰略漸漸跟四爺胤有密切的來往。在二次廢太子時,隆科多在康熙面前演了一出好戲,又和胤禛兩人默契合作,將準備發起政變的太子胤礽扼殺在搖籃之中。
所以,隆科多早就是胤禛的堅定擁護者。胤禛和胤禵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程度,聰明的隆科多能不知道嗎?那份傳位遺詔就是隆科多親自送往乾清宮,他最清楚誰是繼承人。而利益權衡的隆科多早就向四爺胤禛這邊靠攏了,也就說,他和胤禛早就有秘密來往了。有隆科多的支援,更讓胤禛自信滿滿,爭奪皇權更勝一籌了。
皇權更迭有隆科多這張底牌支援,“欽差關防大印”和“金牌令箭”,都對胤禛產生不了威脅作用。當鄔思道討要“關防大印”時,他猶豫了片刻表情,就是為了再次試探鄔思道。而在之前,胤禛故意在鄔思道面前說:
“科隆多不是很可靠,懷疑他有跟老八有關係”
四爺胤禛的做事風格,只有時刻保持不信任任何人,必須假裝自己沒有什麼把握,只有賭一把的態度,才能讓鄔思道相信他真的沒有什麼家底去跟其他阿哥交鋒。好讓鄔思道明白:
“我已經沒有什麼底牌,你可以按照你的計劃依計行事!”
也就是說,只有讓鄔思道明白,胤禛的身家性命都在鄔思道手中握著,讓他掌握著皇權歸屬重要作用,畢竟鄔思道是玩陰謀之術的人,不這樣試探,他根本不知道鄔思道的態度和真實意圖,同時也想知道鄔思道的忠誠程度。
為何胤禛連十三爺胤祥也不信任呢?也要試探胤祥呢?在康熙病倒之後,跟胤禛說的“繼位無望論”名單,這份名單對於胤禛而言非常重要,但十三爺胤祥偏偏把名單先交給了鄔思道,而不是交給四哥胤禛,如此舉動,讓疑心重重的胤禛,懷疑胤祥和鄔思道有可能聯手密謀奪嫡。
所以,不管是“欽差關防大印”還是“金牌令箭”,都是胤禛刻意交給鄔思道,試探他是否忠於他,是否有支援十三爺胤祥繼位的想法。這樣一來,才能真正試探出鄔思道和十三爺他們真實用心。
當十三爺胤祥按計劃趕到暢春園的時候,胤禛此時如釋重負,懸著一顆心終於可以放下了,是因為看到十三爺來控制當前局面了嗎?其實不然!有隆科多在,即使來的是八爺胤禩的人,四爺胤禛所掌控的局面,就算八爺有再大的野心也不會輕舉妄動,再來把局面穩住,自己的皇位就保住了!
結語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可以說毫無風險,這都是四爺胤禛試探鄔思道的大戲。而鄔思道是何等人,胤禛的演技再好,也洞悉一切,才依計行事,穩住胤禛的疑心,保住小命要緊。老十三爺是忠於四哥胤禛的,沒有野心,對皇位不感興趣,還對四阿哥忠心耿耿,手握金牌令箭仍然是心如止水!
-
8 # 史前怪物
雍親王胤禛是個心思極其縝密的主兒,絕對不會冒險,但將金牌令箭交給謀士鄔思道,確實是存在很大風險的,但也是被迫無奈的選擇,有一定的賭博成分的。
一,雍親王胤禛的“腹黑”性格。第一個案例,高福被殺。
從指派李衛和高福在萬永當鋪找到任伯安的百官行述還有太子寫給任伯安的親筆信之後,理論上,胤禛肯定會殺掉李衛和高福滅口才對。但由於對年羹堯並不放心,且李衛和翠兒偷情被發現,胤禛並沒有處罰李衛,藉著年羹堯求情順水推舟,做了個人情,順便把李衛推給年羹堯。李衛自然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又因此遠離京城,避免被人認出。
但高福就沒那麼有福氣了。電視劇中高福因為失戀,喝醉被套路,交代了的資訊被八爺知道,八爺覺得這是扳倒太子的好機會。送給高福妓女和宅院想法搞到太子親筆信。鄔思道知道這件事兒後出主意讓高福將計就計將太子親筆信送給八爺,想借此讓高福將功贖罪,目的是扳倒太子的事兒讓八爺去幹,避免了胤禛參與。心想這事兒對胤禛有利,高福也能將功補過,興許能救他一命。
但顯然,鄔思道想錯了,就在信送出去之後,胤禛就派高勿庸毒殺高福滅口。對待有背叛行為的高福來說,只有死。這體現了胤禛腹黑的一面,他需要的是百分百忠誠。所以鄔思道悔恨地說出“殺高福者,鄔思道也。”同時也讓他更深刻地瞭解了胤禛的為人。
第二個案例,年羹堯沒先拜訪胤禛。
胤禛為了牽制大將軍王老十四,聽從鄔思道建議,提拔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這其實是利益交換的結果。年羹堯接到的是大將軍王的召見,應該想的是得到了老十四的提拔,順便多抱一個大腿,結果老十四直接把他帶到八爺府上。胤禛大為生氣,感覺年羹堯可能不太可靠,因此差點撤銷他的陝甘總督。逼迫年羹堯來表現一把,解釋原因。
年羹堯跪了好久吃閉門羹,最後,支走僕人給胤禛洗腳,胤禛假裝驚訝,擺譜,順便說明這個崗位是他費盡心思才幫他搞定的,藉此收攏人心。但年羹堯的用處畢竟很大,所以給了個臺階,請吃一頓飯再安撫一下情緒,讓年羹堯知道,誰才是真正的主子。不過,有一個細節非常有意思。年羹堯本來要倒洗腳水的,但猶豫了一下,選擇了沒倒。這個細節絕對是經典,體現了年羹堯並不心服,胤禛未必沒發現這個問題,這可能也暗示了年羹堯未來的結局。
所以,胤禛對於用人,必須是百分百忠誠才敢用,心思極其縝密,滴水不漏,任何風險都會降到最低。
二,對鄔思道設防。鄔思道教育弘曆在狩獵過程中大出風頭,目的是儘量給胤禛爭位加分。但當時胤禛並不知道,虛驚一場之後,獎勵的卻是秋月,並給她全家抬旗,並沒有獎勵鄔思道。為何?因為此舉一是打亂了胤禛一直表現的隱忍格局。二是順便敲打一下鄔思道,讓他知道不要隨便自作主張。獎勵秋月也是為了籠絡年羹堯,同時鄔思道也清楚,秋月最後只能嫁給胤禛。鄔思道如此計謀,揣摩康熙心思很準。胤禛身邊留一個這樣的人,如果鄔思道不忠的話,後果將非常嚴重。所以,鄔思道在胤禛這裡僅僅是個很重要的棋子而已。
鄔思道看得太清楚了。胤禛對他是即用之,又防之。
三,給鄔思道金牌令箭,是迫於無奈,也是冒險。康熙大帝臨終前已經秘密召見隆科多,讓隆科多保胤禛,並且恩威並施,這是最大武器。由於胤禛並不知道隆科多站隊哪邊,所以,只能信任老十三。而且鄔思道的建議在當時也確實合情合理,就算康熙沒把位置傳給胤禛,胤禛也會冒死一搏。即使康熙帝把皇位傳給胤禛,老八老九老十他們也可能逼宮。因此,只能按照鄔思道建議做好充分準備。即使沒有金牌令箭,胤禛已經將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萬一鄔思道反水倒向老八呢?要知道,拿著金牌令箭和關防大印的鄔思道當時的權力有多大?本來鄔思道就是又用又防的角色,但當時確實是萬分緊急,不成功便成仁,只能選擇冒險。
還好,老十三拿著金牌令箭,控制了豐臺大營。當老十三趕到時說誰也不準出去的時候,有個細節是胤禛嚇得沒站穩。可見當時緊張到了極點。當確切看到老十三的時候,胤禛終於鬆了一口氣,局面已經控制住了。
成功後,胤禛急忙回府,說白了,是收回權力去了,主要目的是要見到鄔思道。並思考鄔思道未來的去留,畢竟他知道得太多了。胤禛是動了殺心的,鄔思道何其聰明,早就明白了。趕緊說自己都是陰謀,三不可用,目的就是為了保命。提出“半隱”策略,才勉強打消胤禛的疑慮,成功保命!
-
9 # 匹馬戍梁州
我覺得基本沒有風險
1.金牌令牌的作用類似虎符,主要是調動軍隊,當然也得看在誰手裡,因為調動軍隊除了虎符還需要配套的聖旨,而且傳旨的一般都是皇帝的親信。
2.雍正拿到金牌令箭後,沒有讓張五哥直接去宗人府赦出十三阿哥,而是透過鄔先生來安排下一步的操作,一是讓張五哥回去是報平安的意思,二是求援的意思,鄔先生一句“告訴十三爺按計劃行事”說明十三爺雖然不自由,但是他們之間的溝通是暢通的,而且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即使康熙傳位不是老四,他們也有反制的策略。
3.鄔思道在老四奪嫡的過程中起的做用很大,但是也只是謀士的作用,做事的還是王府中的秘密人員,最後十三阿哥送別鄔思道的時候,鄔思道就說了這些人估計是會被滅口的。
4.十三阿哥雖然在宗人府時間很長,但是影響力還是有的,豐臺大營在已經戒嚴的情況下,居然還能進去,這本身就說明了十三阿哥的影響力,如果換成鄔思道,即使拿著金牌令箭,也估計進不去大營,將軍們知道金牌令箭,守門計程車卒是認人的。
5.十三阿哥控制豐臺大營,也是在有人跟隨的基礎上,才敢殺了豐臺提督,如果都是和成文運一條心的,十三阿哥根本控制不了形勢,軍隊中雖然軍令如山,但是也是一個最講情義的地方。
6.鄔思道和軍隊的人沒有交集,拿著金牌令箭本身一沒官職,二沒人脈,拿著也是沒有人響應的。
-
10 # 聰聰娛樂最前線
可以這麼說,如果拿到金牌令箭的這個人但凡產生一點心思,那麼雍親王胤禛將滿盤皆輸。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金牌令箭是什麼東西?見金牌令箭,猶如皇上親臨,這個東西可以調動所有的軍隊,不管在什麼時候,有兵就有話語權,倘若鄔思道臨陣倒戈,那麼雍親王胤禛只能任人宰割。
還好,鄔思道是值得信任的。鄔思道就好比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當時的局面是這樣的。太子胤礽,雖然早早有了太子的名號,但難成大器,鄔思道不可能去輔佐他。接下來是八阿哥,八阿哥的陣營就相當於三國裡的曹操,謀士多,那麼鄔思道過去之後呢?想必得不到重用。四阿哥勢單力薄,正好是鄔思道一展抱負的好地方,而且鄔思道選擇四阿哥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當了皇帝,也絕對是大清之福。
風險在哪裡?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給鄔思道送去的路上,倘若被八阿哥團伙提前做好佈置,將張五哥劫殺,搶到金牌令箭,那麼四阿哥的時代也就結束了。還有,十三阿哥在軍中的威信是十分重要的,封禁十年的十三阿哥在重出江湖後,威信依然在,十三阿哥能否及時出現這也是四阿哥能否順利登基的關鍵,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四阿哥在被八阿哥等人逼問的時候,形勢十分緊急,而十三阿哥的出現,讓四阿哥鬆了一口氣,拿到了兵權,說話就有了份量,四阿哥才有發號施令的底氣,由此可見,當時的風險是很大的。
-
11 # 歷史趣聞008
我認為一點危險都沒有,康熙死的時候已經把局做的很完美了,為了突出劇情,才會讓我們感覺,當時多少有危機感
先看看康熙的佈局,第一道聖旨免了老四和老八所有職務,回家歇著等新皇帝吧,隆科多是老八的人,也被下一道密旨放在張廷玉手裡,不論誰做皇帝只要張廷玉拿出來隆科多就是死,然後張廷玉被大內侍衛領班圖裡琛看的死死的,首先京城的和皇宮的治安沒有問題了
西北老十四手裡有兵,但是沒有因為老四管理戶部十幾年,就是不在戶部了,那些手下也是聽老四的,西北太多了,糧草一直都是戶部調撥,陝甘總督年羹堯派送,而且年羹堯是總督還有調兵的權利,把老十四看的死死的,有一個劇情沒有演出來的,就是老四秘密送信給年羹堯,西北大營的軍需糧草,最多不能超過3天,三天夠幹嘛的,幾十萬人馬只要沒有吃的,誰也指揮不動
那為什麼雍正非急著放出老十三呢,他當時已經是皇帝,為什麼不下令,直接放出來老十三不就行了,非要拿金牌令箭去放,問題就在這裡,放出來一個老十三不難,問題是沒有皇帝的信物,西山銳建營不聽調動,部隊一直都是看到信物才能發兵,剛宣佈當皇帝就是想兵不血刃,順利即位,把意外和風險降到最低,
然後送金牌令箭也是一個細節,就是讓為什麼讓張五哥去送,因為張五哥是老十三救下來的,老四保舉做的大內侍衛,說白了就是安插皇帝身邊的眼線,其實張五哥送去金牌令箭的時候在雍正府邸已經秘密處死了,這樣就解釋的過去為什麼烏先生一定要跑了,這個時候大局已定,不論功過只要做的是見不得人勾當,全部都是烏先生清洗掉的
在說老八一黨根本就沒有希望競爭,所以才推出來一個不在現場的老十四,控制不住九門提督隆科多,和大內侍衛後邊的都不用在想了
-
12 # 歷史深度揭秘
鄔思道、張五哥單獨或聯合拿金牌令箭都不能成事,反倒引來殺身之禍!當鄔思道拿到金牌令箭的那一刻,實際上他就已經掌握了大清繼君人選的決定權了。至於宮內的諸位皇子如何爭吵都無濟於事。這也就意味著從胤禛進宮的那一刻,實際上就已經把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身家性命都交給了鄔思道。
這裡面摻雜的東西主要是鄔思道自保。第一回目風險繼位。第二回目就是鄔思道自保。鄔思道調了五路兵來王府,並在雍正當面,越過雍正。直接向十七爺和張五哥發號施令。這是在亮肌肉啊!
金牌令箭也不是誰拿都能調動軍隊的,鄔先生拿去豐臺大營只會是送死。而十三爺只要能出來,沒有金牌令箭也能調動豐臺大營,畢竟身份擺在那裡,當然有令牌會更加名正言順。
如果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先生時,鄔先生不按計劃行事,張五哥可能直接秒了鄔先生。張五哥報恩必須懂得雍正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放出13爺。
過度解讀就會偏了方向,其實胤禛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十分保險的,張五哥沒問題,鄔思道更是老四養在府中十幾年的謀士,鄔原乃欽犯,得蒙四爺賞識才有施展的機會,且鄔孑然一身與外界八爺黨素無瓜葛,不可能反水。胤禛仗鄔思道籌謀終於大功告成,此時應對鄔十分信任。
這個電視劇我一點都沒看過。原因是因為太喜歡帝王系列小說了,原著看了不下六七遍,電視劇畢竟有改編,看著不順勁。這個鄔思道實在是,多智近乎妖,洞察一切,對形勢的的發展和研判到了一種詭異的境界。而最後和胤禛見面後搶佔先機,先胤禛之前表態,取得全身而退,實在是不可思議,如果讓胤禛先說話,那就和其他人下場了。
張五哥跟雍正和老十三在江夏鎮結交,又蒙康熙和老十三法場救人,康熙因為他的忠孝才提到御前做侍衛,可以說正是培養給雍正和老十三所用的嫡系,他曾在康熙御前保老十三解除圈禁,又在康熙駕崩前保雍正進宮,並親耳聽聞康熙傳位雍正,且受雍正所託把金牌令箭送給鄔思道依計行事。
老鄔也當即安排他持金牌令箭去救老十三,不管是代表權利的金牌令箭,還是持箭人的張五哥,可以說都是雍正計劃實施的十足保障,懷疑老鄔會造反又是怎麼樣的實在是過度解讀了!老鄔私下調集五路兵馬說是為了保雍正安全,腹黑一點說是為了自保也不錯,那也不過是防八爺黨兵變,思慮更周全罷了!
鄔此時不會反的!不管結局如何,此時此刻他一定會全力以赴將雍正上位這件事做成功,因為老八陣營也有自己的謀士,此時反水他根本就沒有巨大的成就感,反而成就的是對手,所以哪怕是事後雍正卸磨殺驢此時此刻他也不會反。
鄔思道很明白自己難登朝堂,因此難以享受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耀,但梟雄之心仍在,那是一個男人對被人認可的渴望,對成功的渴望,雍正的上位意味著鄔思道追求的成功,因此,雖然面臨雍正上位後自己可能是兔死狗烹的命運,但是仍然為雍正謀劃!
皇位還未坐穩,晚上那麼忙的時候,雍正居然回府見鄔思道?難道是要給獎勵嗎?他當然是來索命的,不讓任何人知道他陰謀的一面,我覺得更有說服力的是鄔思道的半隱讓雍正動了惻隱之心,既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隨時被自己監視就由他去吧,畢竟幫他坐上了皇位。就是告訴鄔思道,我上位了,金牌給你了,你看著辦按正規的來別搞砸了,然後就是老十三拿著金牌別人才明白是來保護皇上的……不要覺得一個老十三被關了十年還有很大的號召力,雖然很多人是他帶出來的,但是這十年沒有關照他們還是沒用,所以金牌才是關鍵,告訴別人立功的機會來了。如果單純是關防大印效果會差一點,也是有用的,關防大印就是武力奪嫡,金牌就是守護皇上。沒人注意鄔思道身邊“如月”的人事安排嗎?那才是精髓!
李衛玩笑八千兩幕銀把鄔思道賣給田文鏡的梗,雍正都瞭如指掌,後來雍正向李衛提起此事意在敲打李衛,意思是朕啥事都知道,你小子注意,李衛因此震驚得大汗淋漓。八千兩賣鄔思道時,當時在場的只有鄔思道,田文鏡,李衛,如月。誰向雍正報告的?捋一捋就明白了。後來雍正叫李衛請鄔思道去河南幫助田文鏡站穩腳跟,其實是順便派“如月”監視田文鏡。個人認為這個電視劇這個“如月”的安排才是最精彩的。
皇宮裡一個親信沒有,確實危險(一不小心得個病,中毒怎麼辦?),而且奪位過程不太平,想回家是正常心態,畢竟家裡都熟悉,經營了那麼久。至於對鄔思道,雍正未問後續的安排,已證明不想繼續啟用,但是否回來就是為了幹掉鄔先生,值得商榷。但假如鄔先生為提出半隱方案,那確實就危險了。雍正肯定不會在即位之初就幹掉鄔先生,這樣會寒了追隨者的心,就像曹操不會幹掉在他那的劉備一樣,得不償失。其實,後來在田文靜那,雍正是有啟用鄔先生的想法的,只不過鄔先生已無意伴虎。
其實叫五路兵馬來應該也是他們定好的計。如果傳位的不是老四那就要武力奪位了。所以這是一條後路。鄔代雍正發最後一個命令,天子無私事。其實也就是告訴17啊哥府內無恙四哥已經是皇帝了,無需過來勤皇護駕了。其實如果要殺鄔也無需叫17弟來。一個書生他對付不了嗎?
其實真正厲害的還是胤禛,鄔思道只是胤禛家的一個師爺而已,沒有一官半職,連康熙和其他重要大臣的面都沒法見過,哪裡知道康熙的想法,皇宮和朝堂的一切,更不用說軍事或帶兵指揮的這些高度機密國家大事了。其實康熙早就在培養胤禛了(這和現在培養幹部有點相似),救災搶險,去窮地方鍛鍊,處理棘手的問題,管理戶部等來磨練意志,熟悉各級官場為官之道,建立人脈,樹立威信和聲望,同時不忘敲打敲打,意在提醒不要驕傲、意氣用事。
這個片子最有意思的就是,所有人都是依勢行事。辦的事情也都是迫不得已,或者是為了尋求利益。所以所做的事,是既詭異又合計。隆科多去取遺詔,取了多長時間,張五哥去見鄔思道,又救十三爺,十三爺調兵來了,遺詔才取來。這裡已經給隆科多叛變埋下了伏筆。一旦來的不是雍正的兵,遺詔肯定就變了。
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何況是奪嫡這種關鍵時候,倘若此時還瞻前顧後,妄自猜疑,只會招來變數,甚至聰明反被聰明誤。箭都到弦上了,不給鄔思道還能給誰?又還能更信任誰?說白了,這就是一場豪賭,雍正必然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連願賭服輸的氣魄都沒有,還當什麼皇帝。
只能說,細節決定成敗。老戲骨抓住細節,深入刻畫人物形象,把內心的糾葛演繹的淋漓盡致,這也正是作品成功的地方。
我對這部戲讚不絕口,愛不釋手,但也認為這裡有拔高之嫌,我認為真正不殺關鍵在半隱,還有就是顧及老十三的看法,倘若成大事後即殺鄔思道,豈不讓老十三心寒,畢竟三人一起密謀過多少陰謀,史實載雍正對老十三最好,但劇中老十三的內心獨白其實多處欲言又止,他最懂雍正,既怕雍正卸磨殺驢,但又有種寧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的坦蕩磊落,一生見證雍正最多陰謀的人。同時,也是雍正最為倚重的人,要說沒有一點兄弟情也不會,但雍正經歷九子奪嫡這種變態磨礪,對父子,兄弟等情感是看得最輕的最不信任的,哪怕是老十三也是既用也防。
-
13 # 西門不帶刀
金批令箭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如朕親臨這四個字,到底能不能指揮其別人?說道說道。
看過雍正王朝的,應該清楚的會記得以下一個橋段:就是皇13子胤祥拿著金令劍來到了成文運豐臺大營中,說要買免了他的提督之職,收了他的軍權。
這裡面有四個細節:1.皇13子,這是天下人皆知的龍子鳳孫,
2.手裡拿著如朕親臨的金牌令箭,
3.有皇上的侍衛跟隨,
4.有跟隨傳旨的太監。
這麼多儀仗,成文運還準備拔刀反抗,最後還是胤祥讓人把他給殺了,這才得到的兵權。
由此可見,這個金令箭它的含金量並不是很高。
這時候肯定就有人說了,本來這成文運就是八爺黨的人,看到十三爺來,會覺得他是矯詔,就算拿著聖旨來,他也可以不認。可這金令箭上的如朕親臨四個字,就能誅了成文運的九族。
可他依舊不服從命令,還準備拔刀相向。這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能怎麼著他?
再說說雍正登基當天晚上的事雍正在得知康熙老皇帝把皇位傳給他之後,就讓侍衛張五哥拿著皇帝的金批令箭,去四爺府裡交給謀士鄔思道,並讓他按照計劃行事。
而雍正在進宮之前,並不知道康熙一定會將皇位傳給他,為了以防萬一,她將自己的欽差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而在這裡卻是有一個非常慎重的細節:雍正將大印交給鄔思道的時候,是明顯猶豫了一下。因為他知道這顆大印交出去,一旦有了什麼事情,整個雍王府上下幾百口可就有了謀反的罪名。
但是把康熙皇帝如朕親臨的金令箭交給鄔思道的話,這只是錦上添花的事兒。因為他準備登記的這天晚上是一顆紅心,做了兩手準備的:
如果康熙傳位於雍正,那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名正言順。
如果康熙不傳位給雍正,那雍正和他的謀士鄔思道就會按計劃行事,
這個按計劃形式到底是什麼計劃呢?只用武裝奪權四個字來說還有一點點單薄。你掌握了槍桿子,誰就能掌握政權?自古以來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當時整個京城附近實際上是有四隻軍事力量的:
1.豐臺大營,當時被八爺控制在手中,大概四五萬人。
2.密雲大營,當時是個中間派,大概四五萬人。
3.隆科多的北京九門,大概兩萬多人馬。
4.暢春園的侍衛,大概1000多人。
雍正是怎麼擺平這四隻軍事力量的?
讓十三爺胤祥拿著金令箭去接管了豐臺大營的軍權,因為這是風險最大的一支軍事力量。
密雲大營的這些人馬是怎麼搞定的呢?電視裡面沒有拍。但在原著中確有描寫:17爺胤禮,用所有的30萬家當,搞定了,密雲大營。
那麼剩下的九門提督這兩萬多人馬和暢春園的1000多侍衛,雍正怎麼就這麼有信心?我們都知道:隆科多是康熙皇帝透過恩威並濟,給收復的。
給他留下兩道聖旨:
扶植新君,那你就是一等公;
如果謀逆不聽指揮,那就賜死;
而這兩道聖旨在當時的張庭鈺手中。雍正自始至終沒有對隆科多有任何拉攏行為,我們可能都以為雍正跟隆科多並不熟悉。
但隆科多是舅舅,這個稱呼可是從雍正嘴裡叫出去的。
因為隆科多的姐姐佟佳氏,是康熙皇后。也曾經是雍正的養母。
如果我們再結合雍正朝13年,雍正帝對張廷玉一直寵愛有加,那基本上可以確定張廷玉勢提前透了風的。
搞定隆科多的九門,暢春園侍衛這是皇帝身邊最可靠的,也是最直接的一隻武力,雍正為什麼這麼有信心呢?
康熙皇帝的四大侍衛:劉鐵成,德楞泰,圖裡琛,張五哥。
張五哥的妹妹是13爺胤祥的女人。13爺胤祥和雍正皇帝,這是鐵桿兄弟。
劉鐵成曾經是水匪出身,德楞泰是蒙古族人,他們只認康熙皇帝。
圖裡琛是個人精,人精中的人精。他除了曾經是13爺胤祥的親兵之外。還透過清理吏部冤案,知道了八爺胤禩完全沒有繼位的可能。
所以個人判斷他早就倒向了雍正,一方面有13爺這份香火情,另一方面圖裡琛知道康熙的心思。
四大侍衛都搞定了。所以雍正根本就不擔心,看暢春園的這1000多侍衛。
綜上雍正在繼位的前一夜,他做了萬全準備的。
皇位傳給他,他就一切順其自然;
不傳給他,那個時候豐臺大營,密雲大營,皇宮侍衛,九門提督。這北京的軍事勢力一起動起來,依然能夠武裝搶班奪權。
-
14 # 日小堯茗居
首先,我們需要講一個道理,那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如果沒有軍隊的支援,雍正皇帝的皇位根本不可能穩固。清朝京城周圍的防務工作分成了三個部分:皇宮裡的侍衛、九門提督下轄的部隊、郊區駐紮的豐臺大營。其中,雍親王胤禛自己兼任了領侍衛內大臣,能夠調動皇宮的侍衛部隊。但侍衛部隊只有1000多人,如果發生重大問題,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九門提督隆科多管轄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總計3萬餘人馬。起初,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祀都在拉攏隆科多。隆科多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加入胤禛集團。
但隆科多沒有什麼忠誠度可言,一旦形勢危急,隆科多隨時可能反水。 因此,關鍵就是郊區的豐臺大營。豐臺大營駐紮了2萬多清朝野戰主力,屬於機動王牌部隊,各個兵種非常齊全,戰鬥力也是很強的。豐臺大營在老八胤祀的暗中控制之下,在康熙皇帝去世的那天晚上,老八胤祀之所以有底氣與胤禛叫板,就是因為身後有豐臺大營做後盾。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後,皇子們開始了爭鬥。老八集團表示:皇阿瑪沒有說清楚傳位給誰,只有一個四字。在皇子們爭論不休的時候,隆科多前往乾清宮取回皇帝的遺詔。而雍親王胤禛則透過張五哥,獲得了康熙皇室的金牌令箭。
按照清朝的規矩,金牌令箭擁有很高的權力,幾乎達到了如朕親臨的效果,調動部隊自然沒有問題。隨後,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前往四王府,把金牌令箭交給了雍親王的首席謀士鄔思道。按照雍親王與鄔思道商議的計劃,鄔思道需要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然後讓老十三胤祥利用金牌令箭,再加上自己在軍隊中的威信,控制城外的豐臺大營。這個計劃看上去沒有問題,實際上存在一個漏洞,那就是鄔思道的忠誠問題。如果鄔思道沒有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那就等於滿盤皆輸。因為城外的豐臺大營在老八的手裡,2萬多虎狼之師在手,老八胤祀底氣十足。
隆科多取回了康熙皇帝的遺詔,即使遺詔上寫著雍親王胤禛的名字,也沒有太大的作用。老八集團可以說這是偽詔,然後命令豐臺大營的駐軍出動,按照隆科多的性格,很有可能臨陣倒戈。依靠皇宮的侍衛部隊,根本就頂不住。雍親王胤禛很有可能背上一個試圖篡位的帽子,然後老八出來主持大局。所以說,雍親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一步險棋。不過,鄔思道沒有臨時反水,而是成功的救出了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出現之後,迅速穩定住了豐臺大營,從而直接保障了雍親王胤禛順利登基。
雍親王成為雍正皇帝之後,按照道理來說,鄔思道應該享受榮華富貴才對。但鄔思道沒有繼續留在京城,而是選擇離開。因為鄔思道明白,那些知道雍正皇帝秘密的人,對雍正皇帝始終都是隱患。雍正皇帝早晚會除之而後快,在雍正皇帝下手之前,鄔思道選擇了迅速離開。但不能離開雍正皇帝的監視,否則還是性命難保。鄔思道選擇投靠了李衛,李衛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之一,投靠了李衛等於還在雍正皇帝的手裡。在離開京城之前,鄔思道勸諫老十三胤祥明哲保身,因為自己的四哥已經變了。
-
15 # 一貳一橙
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在康熙駕崩的夜晚,四爺胤禛把自己最後的王牌——金牌令箭,交給了一個和自己沒多少交集的張五哥。
這一險招到底有多大的風險存在?嚴謹的四爺真的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壓在張五哥和鄔思道身上嗎?
四爺為了保證“依計行事”,至少安排了兩張王牌四爺胤禛接受了康熙遺命之後,被張廷玉安排到了偏房“平靜一下心情”,這時的四爺連坐都沒坐穩,救急令侍衛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讓他去雍親王府交給鄔思道,並“依計行事”。
可是在這晦暗不明的局勢裡,老八的軍隊在外面蠢蠢欲動、隆科多拿著遺詔一直在觀望、各兄弟正在正室裡唇槍舌劍,甚至還有動手的。這時候,四爺可以說是手裡無兵、身邊無人,唯一能證明大位的遺詔又遲遲不來。像如此危機四伏的時刻,一向謹慎小心的四爺,怎麼會豪賭這一把?把金牌令箭和身家性命全部交給張五哥和鄔思道呢?
雖然張五哥是忠心皇帝的,鄔思道是忠心自己的,這兩點不需懷疑,可身處內室的四爺能保證外面就不會出現差錯嗎?所以四爺除了張五哥、鄔思道之外,他還有王牌,而且是絕對可信的王牌。
四爺坐鎮內部,十三爺控制外部,最終成事上圖就是張五哥接受了四爺的命令之後,馬不停蹄地趕到雍王府,會見鄔思道的一幕。在圖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因為要迎接天使(見金牌令箭如見皇帝),整個雍親王府的人都出來了(連最小的弘晝和不管外事的福晉都必須出來接駕)。可我們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在這些人之中,偏偏就少了兩個。
不錯,少的人就是四爺的兩個親生兒子——三阿哥弘時和四阿哥弘曆。按理說這兩個人也要出現在接駕的隊伍中,而且在父親入宮,生死不明的情況下,這兩兄弟是不可能晃晃悠悠到處逛的。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兩兄弟就是確保四爺能“依計行事”的王牌。他們不是病了,也不是去閒逛,而是一個在宗人府,一個在暗中觀察各方面的動作。
要知道張五哥和四爺平時並沒有什麼交集,而且四爺也不可能提前知道皇帝叫自己去幹嘛。所以早在四爺和鄔思道商量“計劃”之後,四爺就安排了兩個兒子:弘時和弘曆。
兩兄弟,一個守在宗人府,以防事情有變之時,鄔思道能去釋放出十三爺(當晚計劃開始時,鄔思道憑什麼認為一顆欽差關防大印,就能釋放出被皇帝明令圈禁的十三爺呢?而且憑他的身份也不可能隨便出入宗人府,但如果加上一個貝勒的話就不同了)。
而另一個則暗中觀察著鄔思道和父親派來的人,確保他們真的會“依計行事”。畢竟雍親王府裡的護衛不少,可在張五哥來的時候居然一個都看不見,就更加證明這些護衛全部已經提前被調走了,由王爺的兒子率領著,隨時準備出動。
在繼位當晚,四爺一場看似毫無緣由的豪賭,實際上卻已經是做好了準備,一環扣一環,把風險降到了最低。
-
16 # 本科中藥師記日記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雍正王朝》最精彩、最核心的部分是――九子奪嫡。一個三國演義,一個九子奪嫡,對仗工整,堪稱絕配。
更妙之處在於,如同《三國演義》,《雍正王朝》也有原作者二月河以及該劇的導演、編劇、演員的演繹成分。
而真正的歷史呢?
只會比這更出人意料、更豐富、更殘酷,根本不是凡人所能想象。
像金牌令箭保駕這樣的橋段,是作者冥思苦想的傑作吧。
作為雄心勃勃的歷史人物,雍正的宮廷政治手腕是超級強硬的,不如此根本不可能自保,更甭說登基帝位了。
作為帝王,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是馭人!
沒有這個本事,還奪嫡呢?回家種地去吧!
因此,身處皇權爭鬥核心的雍正,每一步每一舉措都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要達到這個目的,手下必須有一大批絕對忠誠能幹的人支援配合,否則連想都不要想!
古代官場就是如此,官場歷來是以天下為己任,而你要在官場生存,你就必須遵守官場的生存法則。
-
17 # 炒米視角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駕崩當夜,在情況緊急之時,胤禛跑到偏房,讓張五哥拿了金牌令箭,去自己府上,把令箭交給鄔思道,跟他說“按計劃行事”。
因為此前,當胤禛被康熙傳喚進宮之前,胤禛已經和鄔思道商議好,關鍵時刻去放出胤祥,讓他去接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鄔思道還特意要下了胤禛的“領侍衛內大臣的關防”,以防萬一。
以前看到胤禛不是讓張五哥直接拿著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人,而是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再由鄔思道安排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爺胤祥。
當時事態緊急,按道理張五哥中途再去一趟雍王府等安排,很顯然浪費了時間。奪嫡當間,分秒必爭。
但這個安排顯示出了鄔思道實際上就是“奪嫡”當夜的場外總策劃、總導演。也就是說連場內的胤禛的一舉一動也要接受總策劃、總導演的安排。事無鉅細,所有細節鄔思道必須全權掌握。
這也就意味著從胤禛進宮的那一刻,實際上就已經把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身家性命都交給了鄔思道。
而此前雖然鄔思道對胤禛一直都是推心置腹的狀態,但胤禛則是到了奪嫡前夜,自己被罷官的時候還在試探鄔思道,拿了一堆銀子,說了一堆話,說”先生有房杜之才,但是自己沒有李世民的命。”這段表面看起來是鄔思道開解失意的胤禛,但實際上是胤禛在最後一次試探並清理“奪嫡團隊”。
如果鄔思道沒有洞悉康熙和胤禛的心思,接受了銀子準備遠走他鄉。那麼胤禛的”奪嫡”計劃將照常行事,但是唯一的缺憾就是缺乏一個像鄔思道這樣的合適的場外總策劃、總導演。而鄔思道若走,鄔思道自己的命運也可想而知。一旦他去了胤禩或者胤禵那裡,後果不堪設想。
當鄔思道拿到金牌令箭的那一刻,實際上他就已經掌握了大清繼君人選的決定權了。至於宮內的諸位皇子如何爭吵都無濟於事。
經過那次最後的深入交談,實際上鄔思道已經成功應聘上了胤禛的“奪嫡”場外總策劃、總導演。從那一刻,胤禛就把寶押在了鄔思道的身上了,這是需要莫大勇氣和無比堅信的信念的。因為信任則意味著代價和風險。
用《康熙王朝》裡的一個橋段,你就知道信任的代價究竟有多高?索額圖有一個管家叫蔡代,在府裡20餘年,才被索額圖發現他是一個臥底。一直到索額圖被徹底扳倒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這個臥底還不是明珠的人,究竟是誰的人自己還不敢想。
試想一下,當胤禛選擇徹底相信鄔思道的時候,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送給鄔思道,而鄔思道並沒有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爺胤祥,而是去賜死胤祥,並接管京外兩營,直接逼宮,宣佈事胤禩或者胤禵。
所幸的是,在劇中鄔思道雖然是陰謀為體的人,但是他的目標是無限光明正確的,他就是為擁立改革之君胤禛而存在的。
-
18 # 達摩說
有風險,才有收益,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風險到底有多大?大得很!大到把胤禛全家老小所有人的身家性命全託付給了他。
想想當時的形勢,康熙已經嚥氣,但臨走前氣若游絲,給了皇子們爭奪皇位的餘地。八阿哥胤禩手握京郊豐臺大營的兵力,堅稱自己沒有聽清皇位傳給了誰。九阿哥胤禟打配合,說是有個“四”字,但是是“十四”,而不是“四”。
隆科多還在取遺詔的路上,而且指望他能如實宣讀遺詔,很難,因為他也深知現在皇子們正在內鬥,還要看最後的結果。他雖還掌控著九門的兵力,但戰鬥力根本沒法與豐臺大營的兵力相比。所以他要坐山觀虎鬥。
四阿哥胤禛,手裡沒權,兼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差,但宮裡的侍衛明顯震懾力不夠。空擔著一個康熙口頭的遺詔,還有兩個文臣,以及幾個小老弟的支援,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就這樣跟老八他們打口水仗?等人家把豐臺的兵調來,隆科多改了詔書,胤禩登基稱帝,勢必先給他胤禛扣個謀反罪,然後一家老小就只能等著引頸就戮了。
性命攸關的時刻,要麼全家一起死,要麼就賭一把,你說胤禛該怎麼做?
他必須選擇信任鄔思道,即便鄔思道有可能反水,也有可能是老八的臥底;即便鄔思道絕對忠於胤禛,那張五哥呢?張五哥萬一不知道皇上的金牌令箭在哪兒怎麼辦?張五哥會不會臨時倒向老八?張五哥在路上會不會被老八的人劫殺?
別看一個簡單的“依計行事”,這個世界就沒有100%的計劃,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風險隨時存在。
可難道就因為風險太大,就不去試一試,拼一拼,搏一搏嗎?管他呢!幹就完了!
於是乎,胤禛贏了。
-
19 # 雍親王府
康熙去世後,這把金牌令箭能夠發揮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
金牌令箭,是皇帝的象徵,見金牌令箭如見皇帝,拿著金牌令箭便可以代表著皇帝下達指令,由此可見,金牌令箭是何等的重要。
特別是在“奪嫡之夜”裡,康熙依然去世,所有的知情者,除了隆科多前去乾清宮去取康熙皇帝的傳位詔書,所有的康熙皇子以及張廷玉等朝中重臣都被控制在了暢春園,也就是說,康熙去世的訊息在這裡被封鎖了起來,並沒有傳播出去。
而雍正在被請到偏殿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張五哥拿出了康熙的金牌令箭,因為此時的雍正非常清楚,這枚金牌令箭將就是康熙皇帝皇權的象徵,是最為關鍵的存在,有了這枚金牌令箭不僅可以將十三爺赦免出來,同時也可以用它來奪取京畿附近的兵權,進而保證自己能夠順利登上皇位。
於是雍正讓張五哥馬上帶著金牌令箭前往自己的府上,讓鄔思道根據之前的計劃行事。
此時對於雍正來說,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別處,而是十三爺是否能夠憑藉著金牌令箭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鄔思道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赦出了圈禁其中的十三爺,而十三爺進而拿著這枚金牌令箭來到了由八爺黨人成文運掌管的豐臺大營,準備奪下豐臺大營的控制權,而十三爺能否控制豐臺大營的兵權,直接關乎到雍正能否順利繼承皇位,可謂是關係重大,這其中也是危機重重,稍有不慎將會是滿盤皆輸。
首先,十三爺的突然出現給原本訊息閉塞的豐臺大營傳遞了豐臺大營傳遞了非同尋常的訊號。
成文運原本儘管已經做好的帶兵進宮的準備,但是由於對於京城內部的情況不甚瞭解,所以一直處於等待和觀望的狀態,一旦接到城內的呼應,那麼成文運必將帶兵前往。
而十三爺原本是關在宗人府,此時突然被放出,並且要搶奪兵權,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釋放了一個京城中局勢發生變動的訊號,那麼一旦十三爺無法順利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成文運並將直接帶兵殺回北京,雍正也將就此功虧一簣。
其次,十三爺儘管手中有金牌令箭,仍是形單影隻,沒有絕對的勝算。
豐臺大營已經為八爺黨經營多年,可以說從成文運開始,高階官員都是八爺黨的人,其他人都只能做低階的軍官。十三爺此行前往豐臺大營,可以說是隻身前往,儘管有著康熙的金牌令箭,但是如果真的成文運準備好了玉石俱焚,與十三爺拼個魚死網破,那麼十三爺很有可能無法奪取兵權,進而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再次,就是十三爺奪取豐臺大營以及帶兵勤王的時間了。
將八阿哥等人控制在暢春園並不能夠太過於持久,一旦八爺黨的幾位阿哥在此之前將訊息放了出來,或者親自趕往豐臺調兵,再或者十三爺沒有在事態嚴重爆發之前帶兵感到暢春園,支援雍正登基,那麼都會讓雍正吞下失敗的苦果。
最終,十三爺不負眾望,成功殺掉了成文運,利用自己的威信奪取了豐臺大營的兵權,進而帶兵進京,勤王護駕,擁立雍正成功登基。
對於此時的鄔思道,雍正還是給予了足夠的信任。如果要問雍正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有沒有風險呢,我認為這個時候並沒有風險。
一方面,鄔思道輔佐雍正十多年,一直在出謀劃策,為的就是雍正能夠順利奪取皇位,而在這最緊要的關頭如果鄔思道進行掣肘,不是簡簡單單的坑了雍正,也是讓自己這十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付之東流,對於鄔思道來說,這並不是他的本意。
另一方面,鄔思道此時僅僅是雍正府上的一個教書先生,此時身邊還有雍正府上的人加以看管,也必然是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和打算,有的只是全力幫助雍正,打贏這最後一仗,進而成功奪取皇位。
而此時的雍正對於鄔思道也是非常的信任,在前往長暢春園面見康熙之前,雍正已經將自己的欽差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可以說雍正是將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和政治前途全部交給了鄔思道。
-
20 # 青燈問史
這麼發問,難道說鄔思道還會是誰家的“臥底”不成?
想想,如果鄔思道自己拿個金牌令箭玩兒,總無法自己當皇帝吧?還有,這時候拿個金牌令箭去和老八或者老十四合作,那就真讓人腦洞大開,不知所以了,那所有的歷史又會將是怎樣一副畫面呢。
如果硬要談風險,那麼,就在康熙駕崩前夕,老四胤禛還將欽差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預備武力奪嫡呢?這樣的風險又有多大?
要說風險,主要還是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金牌令箭的持有人風險。顯然不在於鄔思道,如果你認為鄔思道還會叛變的話,那就太無聊了,所以,鄔思道本身並非風險點,應該排除。為什麼說金牌令箭的持有人是風險所在呢?打個比方:像張五哥這樣的小嘍囉拿著金牌令箭,實際上是壓不住場子的,必須要一定級別和分量的人持有金牌令箭才能夠幹成大事,張五哥可以持著金牌令箭全世界跑,但是兵將官不一定會聽他的話,一個身份低微卑微的人持有這玩意兒只會惹來殺身之禍,歷史上的教訓數不盡數,就如幾個小人物得了傳國玉璽一樣,你根本無法組建起一個國家來,還得靠真正的實力才能說話。
所以,這個持有人才是風險所在。鄔思道一個謀士豈不知道這點道理。
2.金牌令箭會丟失嗎?說實話,到了這個關鍵點,金牌令箭要是丟失了,也會是一個很有風險的事兒。胤禛即位之後,即可讓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去找鄔思道,告訴鄔思道即位成功,隨後又讓張五哥持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爺,奪取豐臺大營兵權,到暢春園勤王護駕。這中間是七拐八彎啊,這麼貴重的東西,張五哥自己是不會丟失的,問題是八爺黨會不會緊盯這金牌令箭,半路殺出,讓張五哥丟了這玩意兒,那可就不好辦了。
這個風險,我想胤禛之前和鄔思道也許是商量過的,要不然,胤禛也不會將欽差關防大印交給鄔思道,來一個雙保險措施。
康熙駕崩前夕,胤禛不是到過十三爺那裡一趟嗎。當時十三爺說:四哥,只要放我出去,啥事兒我都能幫你搞定。十三爺說這話可不是酒喝醉了,依照十三爺的能力,就算沒有金牌令箭,只要身子骨自由,也能舉起半邊天。
所以說,這關口的關口,是十三爺能否被放出來,要是十三爺放不出來,就真風險了。
3.胤禛與十三爺會防範鄔思道嗎?既然提出了對於鄔思道拿著金牌令箭的風險,那麼就意味著胤禛最後一次到宗人府和十三爺會面會對鄔思道有所評價。電視劇沒有反映,只是勾畫了十三爺一批可用之人。但是我想,關於對鄔思道的防範,也在這次會面中一定談到過。
你看:胤禛即位當時對張五哥說的是,你拿著金牌令箭交給鄔先生,讓他依計行事。並沒有直接說你拿著金牌令箭去放出十三爺,讓他依計行事。為什麼要交給鄔先生?而不直接去放十三爺?這可能就是風險點所在了,也許是我想多了有強迫症,胤禛會在這個時候還試探鄔思道嗎?繼續往下看:
鄔思道拿過金牌令箭,只是在手裡握了一下說:大事終於成了。然後又交給張五哥說:張五哥聽令,即刻前去放出十三爺。張五哥於是又才持著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放出十三爺。
如果說有什麼風險的話,那麼就是鄔思道遭嫌疑的風險。但是鄔思道太狡猾了,立刻又將金牌令箭交還給張五哥,讓張五哥去辦這件事,自己得意巧妙洗脫金牌令箭帶來的嫌疑。
4.風險總點在豐臺大營。金牌令箭的作用是豐臺大營,這也是胤禛和鄔思道以及十三爺之前一直沒有敲定的事兒。隆科多的九門其實以胤禛粘杆處的實力早已探知。豐臺大營中十三爺手裡的舊部胤禛與鄔思道一定也早作了防備,關鍵的關鍵是提督成文運沒有搞定。所以,搞定成文運才是胤禛最後即位的最大風險點。
而收拾成文運,其實已經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有胤禛的欽差關防大印,可以放出十三爺,這一點,在胤禛最後一次和十三爺會面的時候就說了。
胤禛當時說:但是現在放你出來還不是時候啊。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我就能放你出來,但是康熙還沒有死,我要是放你出來的話,我就有麻煩了。到時候,他自會放十三爺出來,什麼時候?當然就是康熙死的時候,讓十三爺神不知鬼不覺就出來了。
綜上所述,金牌令箭其實只是放出十三爺的一個雙保險而已。所謂風險,早在這之間已經被胤禛和鄔思道等人化解,胤禛還玩出了一出試探鄔思道的把戲。
相關內容
- 《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當晚,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不是多此一舉?
- 《雍正王朝》中:雍親王胤禎準備炒鄔思道魷魚的目的是什麼?
- 你認為《雍正王朝》裡雍親王府四大奴才李衛、高福、年羹堯和鄔思道怎麼排序比較好?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在雍親王府與年秋月曖昧,但是雍親王為什麼要忍?
- 雍正王朝中:雍親王推薦老十三胤祥,出任大將軍王,謀士鄔思道為何全力反對?
- 電視劇《雍正王朝》雍親王奪嫡成功後,是否對鄔思道存有殺心?
- 《雍正王朝》神人鄔思道如何助力田文鏡由巡撫升任總督的?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和李衛說“狗兒,你要好自為之”,這是什麼原因?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千里送軍糧幫助年羹堯西北平叛,雍正皇帝知道嗎?
- 《雍正王朝》中奪嫡當晚,為何雍正帝憑鄔思道幾句話就放過他讓他走?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胤禛和八爺黨有兩次驚心動魄的鬥爭,一次是奪嫡之夜,另一次是“八王議政”。這兩次關鍵的爭鬥,都因為十三阿哥胤祥的及時出現而扭轉乾坤,這也是雍正對十三爺特別恩寵的原因。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爭鬥愈演愈烈,太子胤礽第二次復出後,為了控制朝臣,與任伯安勾結在一起,以釋放劉八女為交換條件,胤礽希望取得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
不僅胤礽希望得到,八阿哥也希望得到,四阿哥也想得到。最終被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近水樓臺,先一步得到,任伯安和他的江夏鎮也被年羹堯屠滅。
同時,年羹堯又截獲了太子胤礽寫給任伯安的密信,把密信交給了胤禛。胤禛利用家奴高福叛變八阿哥的機會,把密信交到了八阿哥手中,有了那次突審肖國興的教訓,八阿哥不再犯傻,不再充當陷害太子的劊子手。所以,八阿哥把密信交給了掌管兵部的十四阿哥手上,十四阿哥立刻轉交給了正在江南巡遊的康熙帝手中,康熙未置可否,把密信又交給了在京城裡建國的太子手上,太子狗急跳牆,在康熙迴鑾以前,妄圖兵變奪權,被四阿哥胤禛鎖拿。至此,太子徹底被廢,四阿哥胤禛走上前臺,與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競爭皇位人選。
而“死鷹事件”的出現,讓康熙決定秘密部署:
首先,他把四阿哥和八阿哥還有張廷玉、馬齊一律降職留用,造成傳位給十四阿哥的假象,迷惑在京勢力強大的八爺黨,變相的保護胤禛。
其次,秘密召見九門提督隆科多,一打一拉兩封密詔成功了拉攏了隆科多,讓他和張廷玉輔佐胤禛繼位。
三,把象徵皇帝權利的金牌令箭的藏身之處告訴了張五哥,希望張五哥能夠在關鍵時刻去宗人府放出十三阿哥,只有十三阿哥出來,才能控制豐臺大營,才能輔佐胤禛順利繼位,畢竟隆科多首鼠兩端,不被康熙完全信任,而十三阿哥對胤禛有情有義,關鍵時刻,捨命相搏的人必定是十三阿哥。
那康熙為何讓張五哥去救十三阿哥?因為在江南賑災和刑部冤案的時候,十三爺兩次救過張五哥的命,而張五哥的妹妹阿蘭又嫁給了十三阿哥,每次十三阿哥被圈禁,都是阿蘭在陪著他,並且一直到十三阿哥病死,也是阿蘭陪在他身邊。所以,張五哥與十三爺的關係非比尋常,只要張五哥知道了金牌令箭的位置,在四阿哥的一聲令下,他必然救出十三阿哥。只有十三阿哥順利奪取兵權,才能壓制住隆科多不敢反水,才能徹底擊敗八爺黨,讓胤禛順利登基。
所以說,康熙駕崩的當天晚上,關鍵中的關鍵在於誰去救十三阿哥出來。康熙希望張五哥去,而胤禛卻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了潛邸找到鄔先生,讓他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並且親口告訴他:皇阿瑪已經傳位給我了,讓他依計行事。
胤禛為何不讓張五哥去救十三阿哥,而是讓鄔思道去呢?因為他與張五哥沒有過深的交情,而與鄔思道卻相從甚密。由此看來,整個奪嫡之夜,最關鍵的人物要數鄔思道,去暢春園之前,胤禛已經把自己的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現在又把金牌令箭交給了他,等於是把自己的性命和未來全交給了鄔思道。假如鄔思道臨陣倒戈,那麼胤禛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泡影,甚至身死異處。
事實上,鄔思道沒有讓胤禛失望,他聽到是四阿哥繼位之後,一下子癱座在了座位上,暗自說道“成功了!”,這麼多年的辛苦終於沒有白費。
他用實際行動回報了胤禛對自己的信任,因為他知道,在眾多阿哥中,只有胤禛繼位,與國與民才最有利,他是一個傳統的讀書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好願望,無奈自己在康熙三十八年,順天府科場舞弊,帶頭鬧事,被康熙抓進監獄,知道孝莊太后逝世,自己才被釋放。出來之後,已是殘疾之軀。
在江南,又得到四阿哥賞識,帶回京城,以禮相待,錦衣玉食,生活無憂。十幾年的朝夕相處,鄔思道敬佩十三爺的俠義情懷,也敬重四阿哥為國為民的擔當。所以說,從感情上講,鄔思道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關頭,背叛胤禛。
假如他真的那樣做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必然被處死,年羹堯不會放過他,張五哥更不會放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