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哥哨位
-
2 # 一葉楓流
蘇聯解體的時候,俄羅斯空軍繼承了很大一部分戰鬥機。但是俄羅斯沒有那麼多錢維持幾千架戰鬥機。於是就把所有單發戰鬥機都退役了。還和北約簽署了歐洲常規武器條約,裁減軍備。為此把雙發的蘇-15截擊機也退役了,只保留米格-25和米格-31作為防空軍的戰鬥機。
其餘保留的雙發戰鬥機還有米格-29,蘇-24,蘇-25,蘇-27/30,蘇-34。所以俄羅斯就不再有單發戰鬥機了。由於缺少資金,俄羅斯的戰鬥機十幾年沒有改變。
根據俄羅斯空軍的裝備計劃,將來用蘇-34替換蘇-24,米格-25截擊機已經退役,只保留偵察機。也是由於缺乏資金,俄羅斯主要是裝備蘇-27的各種改進升級版,包括蘇-35。蘇-57的裝備也延遲了很久。目前俄羅斯的空軍力量非常陳舊,落後。全靠蘇聯時留下的名頭撐門面。其實米格-29早就應該退役了。它已經不適應現在的俄羅斯空軍戰略戰術。平時可以當訓練機,戰時一點用都沒有。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都說別有一發RPG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有就兩發”,那麼毛子在飛機上也是這麼解決的,如果一個發動機推力不夠,那就來兩個。毛子家的發動機推力雖然大,但是油耗大、發動機使用壽命相比歐洲其他先進發達國家相比更短,這和毛子家的工業基礎和技術積累有關係。像二戰時期蘇聯的戰鬥機發動機馬力雖然大,但是油耗太大,航程短,只能充當戰場截擊機。而這種情況也延續到了戰後。
由於蘇聯的工業製造經驗是源自於批次化的坦克生產,這種工藝簡單、粗糙對於坦克這種武器還好說,但是對於海軍和空軍這種精密生產的裝備就不行了。所以油耗問題不解決,飛機的航程和作戰半徑就解決不了。像著名的米格31型,它用的是D-30F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高達151.9千牛,這玩意好像是轟炸機的發動機,並且可真算得上是油老虎啊,載油量高達16.35噸,但是作戰半徑卻只有短短的720公里。所以為保障它能更好的運作多加一臺也無所謂。
還有一種可能也是毛子需要考慮的,那就是自己的國土面積大,需要航程更遠、滯空能力強的飛機,雖然不能自己解決發動機壽命問題,但是低油耗、大推力發動機自己還是能造的出來的,而且有些戰機是充當前線支援飛機,毛子是想像二戰伊爾-2攻擊機或者A-10那樣直接近距舔地。所以多一個發動機就是多一份生命的保障。
-
4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實際情況的確如此,早在蘇聯時代,發展大航程的重型戰鬥機就是其重要的軍備研發方向,曾經的米格17、21、23都是單發,但從三機開始,全部整成了雙發設計,比如米格27、29、31等等。
與之相反的是,美國二代機諸如F4、F5都是雙發設計。到三代機,四代機,開始往輕型機發展,竟然搞單釋出局了。
所以,這麼看,雙發或者單發的優劣,很難一概而論。
(蘇-27就是雙發戰鬥機中的典型設計案例,作戰半徑能達到1500公里)不過,一般來說,輕型單發戰鬥機造價肯定沒有重型雙發戰鬥機的造價高。
當你的空軍很強大,數量成千上萬時,要考慮成本,“搭配著用”,於是,大量相對便宜的單發輕型戰機會作為有力的補充。比如美國,拿F-15用來掌握制空權,F-15E負責遠端打擊的同時,也需要F-16這種便宜的多用途戰鬥機補足;但是,當你的財力有限,養活得飛機有限時,出於戰鬥力考慮,重心放在雙發機上比較合理。
畢竟,貴絕對有貴的道理。輕型單發戰鬥機和重型雙發戰鬥機對抗的話,理論上重型雙發戰鬥機可以很好的壓制單發戰機。
因為重型雙發戰鬥機採用兩個發動機,所以速度要比輕型單發戰鬥機快的多,更有保證。比如,F-22能夠實現超音速巡航,而F-35就達不到這個程度。還有一點也非常明顯,雙發的安全係數比單發戰鬥機更高,壞掉一個,還可以用另外一臺發動機實現降落。
此外,雙發戰鬥機因為個大,載油量大,自然巡航範圍廣;體積大,載彈量也大,相應的火力輸出更強,勁大。所以,取得制空權,必須得靠它。
俄羅斯這邊呢,經濟拮据,還想擺譜。加之,俄羅斯地域遼闊,也對飛機的巡航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蘇聯/俄羅斯的戰機主要是“職能區分”,不同於美軍的高低搭配(咱們中國還是更偏向於美式)。這麼看,雙發戰機還是非常符合俄羅斯國情和軍情的。
還有,這也符合毛熊暴力美學的風格,人家的民族性格就是追求大,大,大......不過,除了便宜以外,單發的戰機也是有一定優勢的。
眾所周知,戰機在設計階段,每個部件都是要精確到克的,因此,只裝一個發動機的話,可以大幅度減少冗餘結構,機身重量會大大降低,戰機自然輕快靈活,機動性會明顯增強。
還是從機動角度來看,雙發戰鬥機由於機身寬度較大,兩個發動機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力矩較大,因此,跟單發戰機比,在滾轉速率上比較慢,容易吃虧。
所以,在近戰中,靈活的單發戰機,優勢非常明顯。不過前提是,得有靠譜的雙發戰機爭取制空權,才能留給單發戰機“發揮”的空間。
-
5 # 藍迷彩不褪色
蘇俄空軍裝備序列也並不是沒有單發機
只能說單發機的身影消失的比較早,服役時間跨度也大。從二戰結束後的米格15/17,到蘇聯解體之前的蘇-7系列,米格-23/27都是單發機型。
蘇俄軍方選擇雙發方案,很大程度上出於對飛機安全性的考慮。單發機萬一發動機出事故基本上是沒有挽救餘地的(美國同行的F16墜毀機率高達13%)。至於說什麼雙發機體大戰鬥效能高的,不是我抬槓,米格29也是雙發機,可還是留下個“機場保衛者”的惡名。
俄軍戰鬥序列中的米格-23/27基本上就是最後的單發機了,蘇聯解體後國力所限,基本上也被清理了個乾淨。再加上俄軍現在對雙發機的執念也算是根深蒂固了,以後俄軍中也很難看到單發機的影子了(蘇25這種小飛機都是喪心病狂的雙發)。
在上述機型之後,俄羅斯也不是沒有過單發機方案,比如蘇-25/39的替代者S-37“雪貂”攻擊機、雅克夫列夫曾經在五代機競標的時候,拿出了唯一具備隱身構型的五代機方案,就因為是單發機就被蘇聯官方一票否決了……
標註下配圖:1.蘇-7 2.米格-27 3.S-37雪貂攻擊機 4.與蘇47競標失敗的雅科夫列夫單發五代機方案模型
-
6 # 漩渦鳴人yy
你知道前蘇聯第一臺國產的噴氣式戰鬥機有幾臺發動機嗎?
噴氣式發動機的發源有很多,但是真正投入實戰的大家都知道是納粹德國,納粹德國一共提出來兩款型別的噴氣式戰鬥機,一種是著名的me262,另外一個是TA138。
第一款是把兩個發動機掛在機翼下面,這樣做很顯然,更加方便研發,以及更換髮動機的時候也更加方便,但是這麼做增加了飛機在飛行時所面臨的阻力,兩臺發動機也是有阻擋面的。
所以第二款更加符合未來噴氣式發動機的發展,就是把整個發動機塞到機腹裡面,嘴巴進氣,菊花噴,這樣的話,發動機本身的氣動阻力將會減少,或者是不復存在,跟機身融為一體。
但是德國人研發的那個其實戰鬥機只有一個發動機,而米格公司在研發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的時候,覺得這個東西有點兒不安全,所以又在屁股後面塞了一個發動機,等於就是原本只有一臺發動機的機尾,硬塞了兩臺發動機,看起來十分古怪,但這確實是當時前蘇聯發動機工業的寫照。
前蘇聯的國土面積很大,這樣的話,前蘇聯的空軍,他的戰鬥機第一要務不是跑到敵人的國土上面進行作戰,而是進行國土防空任務,也就是所謂的截擊機,攔截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說戰鬥機或者是敵方的導彈。
可是這樣的話將會造成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第一,蘇聯的國土面積太大了,這麼龐大的面積,那如果真的讓自己的戰鬥機起飛去攔截的話,很有可能由於距離太遠,有的戰鬥機根本飛不到那個地方,問題就已經發生了,敵方的導彈已經落地了,或者戰鬥機群飛過去了。
第二,這些要攔截的導彈和戰鬥機,一旦和這些前蘇聯的飛機擦身而過,前蘇聯飛機是需要高超的機動能力去轉彎,然後追上這些導彈和戰鬥機的,如果發動機動力不足,那是不可能做到這些的!
第三,前蘇聯的發動機的單個性能相比較於美國來講,有自己的先天病,要麼就是動力不足,要麼就是動力足夠,但是壽命不足,很容易出問題。
所以比較安全一點的方法就是所有的飛機都裝兩個發動機,兩個發動機,好處多多,首先第一點,兩臺發動機推力足夠,而且更加保險。同時發動機一旦其中一個報廢,那另外一臺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可以完成降落工作。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前蘇聯的空軍沒有發覺到那個秘密以前,前蘇聯一直都是兩臺發動機,但是後來蘇二七和米格29橫空出世,來了一種全新的空中穩定系統,也就是兩臺發動機之間會有一個巨大的空檔,形成一個空翼 這個空翼可以讓飛機在翻滾或者是空中飛行的時候,穩定自己的飛行姿態,提供一定的穩定力。
這就更加讓大家堅持了戰鬥機擁有兩臺發動機的一個信念。
-
7 # 偉大光榮正義
應該說,俄羅斯空軍還是裝備過一些單發戰鬥機的,比如米格23/27以及早些的米格系列。
不過,目前俄羅斯空軍的主力戰機還是以雙發為主,如米格29系列、蘇27系列、蘇25等等。
一方面,雙發戰鬥機一般為中型以上戰機,航程相對較遠,載彈量大,相比單發輕型戰機,更適合俄羅斯這種國土面積大,幅員遼闊的國家。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發動機技術還是相對有限,不管是整體壽命還是單位功率,相比美國同期的飛機發動機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採用雙釋出局,既可以保證機動效能,又提高了安全係數。
此外,俄羅斯雖然已經走出了最低谷,但是要想恢復往日的榮光,還是欠缺實力。在軍費有限的情況下,集中力量辦大事,把資源往重點型號傾斜,也是必然的。雖然雙發飛機日常執行保障所耗的資源一般要大於單發飛機,但是比起為了形成所謂的“高低搭配”而單獨開發、執行、維護一款單發輕型戰機,維持現狀可能還是相對划算一點。
-
8 # 晨曦談兵
這個問題的準確表述應該是:俄羅斯空天軍在四代機以後就沒有單發戰鬥機了。一來俄羅斯已經將原先的空軍、國土防空軍、空天防禦軍合併成了全新的空天軍,俄羅斯空軍這個軍種不復存在了。二來在四代機之前,俄羅斯還是有單發戰鬥機的,比如一代機米格17,二代機米格21,三代機米格23,只不過這些戰鬥機如今已經全部退役了,俄羅斯空天軍的現役戰鬥機只剩下雙發戰鬥機。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戰鬥機的分類問題,通常按照發動機的數量和推力,可以把戰鬥機劃分為以下三個大類:第一類是重型戰鬥機,配備的是兩臺大推力發動機,主要代表機型為F22、殲20、蘇57、F15、蘇27、殲11等等。第二類是中型戰鬥機,配備的是一臺大推力發動機或者兩臺中推力發動機,主要代表機型為F35、FC31、F16、F18、米格29、殲10、颱風、陣風等等。
第三類是輕型戰鬥機,配備的是一臺中推力發動機或者兩臺小推力發動機,主要代表機型為幻影2000、FC1、IDF、JAS-39、LCA等等。俄羅斯作為一個幅員遼闊、地廣人稀的陸上大國,短胳膊短腿兒的輕型戰鬥機肯定是不可能考慮的,就像FC1無法獲得中國軍隊的訂單一樣,只能出口到巴基斯坦、緬甸這樣的第三世界中小國家。重型戰鬥機和中型戰鬥機才是俄羅斯空天軍的選擇範圍。
重型戰鬥機就不用多說了,必然是雙發戰鬥機。但是在研製中型戰鬥機的時候,俄羅斯卻並沒有像美國、中國那樣選擇單發戰鬥機的方案(美國的F16、中國的殲10都是採用一臺大推力發動機),而是看中了同樣也是雙發的米格29,這樣一來就導致單發戰鬥機從此與俄羅斯空天軍徹底告別。造成這個狀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俄羅斯研製第四代戰鬥的時候,米格29被定位為前線戰鬥機,蘇27則負責國土防空。
這就意味著米格29必須在第一線直面美軍高效能重型戰鬥機(比如F14、F15)的衝擊,因此米格29一開始就強調空優作戰,而不像美國的中型戰鬥機F16只是負責運泥巴,早期型號甚至連超視距空戰能力都沒有。米格29採用類似蘇27的中央升力體+邊條翼氣動佈局,外形酷似縮小版的蘇27,航電系統和武器配置都與蘇27大同小異。如果米格29採用單發設計,也就是一臺AL31發動機,那麼推重比和機動能力顯然無法滿足空戰需求。
其次當時俄羅斯與四代機配套的發動機普遍可靠性不佳,比如AL31,就存在使用壽命短、滑油系統設計缺陷容易導致空中停車等諸多問題。導致時隔多年以後,採用單臺AL31的殲10依然為此吃過不少苦頭,更何況是米格29剛剛問世的80年代,遇到的麻煩那就更大了。米格29出於穩妥起見的考慮,選擇雙發設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儘管RD33比起AL31好不到哪裡去,但是畢竟是兩臺發動機,也有足夠的系統冗餘度。不過雙發的米格29也造成航程大幅縮水,成為名副其實的前線機場保衛戰,最終逐漸被蘇27系列所取代,米格系列戰機從此淡出歷史舞臺。
-
9 # 銳度何老師
戰鬥機肯定是以雙發為首選。
雙發戰機爆發力、機動性更強,空戰中,對單發戰機有著絕對的優勢。而且雙發戰機安全性也更高,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依靠另一臺也能保證回家降落。單發戰機如果遇見空中停車,那是非常要命。
哎,為了槓精,還得再多說幾句:雙發戰機比單發戰機更好,但你不能拿F16和蘇27來比較,更不能拿最新款F16和老款蘇27來比較。得拿最新款F15和最新款F16來比較。對不對?最新款的F15和最新款的F16來比較才有價值,因為這是同等科技水平下的戰機,除了發動機之外,雷達、航電、武器......都在同一個水平線,這才能對比出單發戰機和雙發戰機的差距。老式的蘇27肯定打不過新款的F16,但這跟發動機沒半毛錢關係。蘇27確實是雙發戰機,但它的雷達、航電、武器......要遠遠落後於新款單發的F16,幾十年來沒有像樣的升級,這才導致不如F16。雙發戰機方方面面都比單發戰機要好。這事還得再從美國這繞一下。當年美國是先有了雙發的F15,後又造了單發的F16。他們裝備F16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省錢。只有這一個目的。按照美國空軍的意願,全裝備F15才是最理想的。但由於F15太貴,國會的老爺們逼著空軍又買了便宜的F16。F16是一代名機,不但美軍裝備了很多,出口量也很大。它之所以賣的好,最關鍵的因素也是便宜,比F15便宜。
同時代,在技術水平相等的情況下,雙發的F15要比單發的F16,強!因為這是雙發戰機對單發戰機的先天優勢。
單發戰鬥機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也可以說這是它唯一的優勢。
但這個優勢在俄羅斯就不太成立了。首先,俄羅斯發動機是自己家產的,以他的人工,生產成本,發動機就貴不到哪去。當然,這是針對於他自己使用,出口的事另說。我們中國買蘇35,8000萬美金一架,但他自己用的,只有1600萬美金。飛機才這點錢,上面的兩臺發動機根本就貴不到哪去。
另外,俄製發動機的壽命要遠遠低於歐美髮動機,往往要低一個數量級。
歐美髮動機的壽命都是上萬小時,俄製發動機的壽命是3千、5千。冷戰時期,俄製發動機的壽命更是隻有幾百小時。使用壽命低,看著是個弊端,但從另一方面看就是:便宜。便宜,就可以大量製造。所以,這事不能簡單的說是俄國不如歐美。當年世界大戰要是真打起來,恐怕還是毛子的思路更佔優勢。
俄國人自產自用的發動機其實非常便宜,所以就沒必要在這塊再省錢了。它的兩臺發動機只有歐美一臺發動機的價格:用單發戰機的成本造雙發戰機。
這樣既擁有了雙發戰機的優勢,又很便宜。當然,事情都是兩面的,代價就是在使用壽命上,俄製戰機要低於歐美戰機。
俄國人在發動機上帳是這樣算的:歐美的發動機使用壽命1萬小時,我的發動機使用壽命3000小時。他們造發動機需要10天,我造發動機只用3天。如果有爆發戰爭的危險,我可以迅速大量生產,先保證把戰鬥機都造出來,先保證有沒有的問題。而在戰爭中,一架戰機飛幾次也就被擊落了,根本沒必要給它安1萬小時壽命的發動機......
當然,如果不爆發戰爭,俄製發動機的壽命低,就顯得比較難看。
從另一面講,俄製戰機確實是粗糙一些,簡陋一些,可靠性差一些。然後咱們上面也說了,單發戰機,如果發動機在空中停車,基本上就要墜毀。單發戰機非常怕發動機出故障,但俄製發動機就偏偏不太可靠,這就變得很恐怖。如果你仔細留心一下就會發現,某款採用了俄製發動機的單發戰機這幾年沒少出事,出了事,就死人。
俄國人精的很,他不搞單發,自己心裡知道咋回事。
俄製發動機,簡單、便宜,適合快速大量製造,不怕戰場上消耗,這個思路其實就是為雙發戰機設計的。雙發,既能保證在空戰中為戰機提供強勁的動力,同時多一份保險,又不貴,打大仗,出動幾次,戰鬥機就夠本了,摔了不心疼。
這種思路完全能保證俄製戰機的戰鬥力。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省錢,搞單發,對戰鬥力就有損害了。俄製單發戰機這叫弱弱組合,既沒勁又不安全。這種便宜,就不如不搞了,更便宜。
我國這幾年發動機已經能自給自足,所以也出現了類似俄國的現象:雙發戰機吃香。殲20、殲16、殲15、殲11B都是雙發重型戰機。單發的殲10越來越被邊緣化。道理和俄國差不多,自己家產的,用不了幾個錢......
今天,俄國的蘇57掉下來一架,雙發的還這麼摔呢,單發就更可想而知了。
-
10 # 微電腦一本書大小
蘇聯時期單發機很多很多,經典的米格23/27 米格21 蘇7/17等蘇軍當時理念就是時刻準備歐洲和美國代表的北約全面開戰,數量多體系龐大單一機型繁雜任務重疊也多最大優勢忒便宜經得起消耗!!堆也堆死北約了,冷戰結束後過時的單發機都退役報廢了,主力機型都是雙發機米格29/31 蘇24/25/27~34 教練機也是雅克130雙發 俄發動機單項指標很高綜合來看還是不如歐美髮動機長壽和變通,唯一最大好處還是便宜,雙發也是雙保險,一個10-30噸的戰鬥機天上折騰沒人敢打包票發動機會萬無一失!!!萬一掉鏈子一臺還有一臺好用的起碼不會機毀人亡人財兩空!換個發動機也比新造整機節省多了,我國單發戰鬥機殲10摔了N次 所用發動機可靠性適配性還有隱患的,對比來講還是不如F16的心臟靠譜,航空發動機的的確確代表飛行器極高的水準,我國我軍還任重道遠,保持戰機雙發設計還是必須的
-
11 # 海事先鋒
俄羅斯空天軍沒有單發戰機,不論是中型飛機米格-29,還是重型戰機蘇-27,不論是截擊機米格-31,還是五代機蘇-57,不論是戰術轟炸機蘇-34,還是他的前型蘇-24,俄羅斯空天軍戰鬥機全部都是雙發。
圖為米格-29戰鬥機,他的氣動佈局和蘇-27如出一轍。
俄羅斯沒有配備單發飛機,原因有很多,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重視空天軍的建設。單發飛機對比雙發飛機,在同樣的技術水平下,作戰能力要差很多,但是好處就是價格便宜。因此我們能看出,蘇聯時期構建空軍時的財大氣粗,從前線的米格-29到遠端殲擊機蘇-27,在同一代戰機的高低搭配中都使用了雙發戰機。
圖為經典的蘇-27“側衛”戰鬥機,該氣動設計的精髓被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繼承,繼續使用。
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很大,要求戰機具備更大的航程和更快的速度。比如說,美國的F-16戰鬥機,這是一種單發的四代戰鬥機,以其最新的改進型F-16C戰鬥機為例,他的最大飛行速度是2175千米/小時,相比而言,俄羅斯米格-29戰鬥機的最快速度就超過了2810千米/小時,飛行速度快有利於縮短抵達戰區的時間,這對於作戰範圍較大的俄羅斯來說非常重要,畢竟國土面積大,一架飛機就要飛的遠、飛的快,最好能頂兩架用,拉大布置的密度,降低開銷。
圖為蘇-57戰鬥機,他也是雙發重型戰機,對於俄羅斯而言,航程和速度非常重要。
同時,雙發戰鬥機的加速、減速也更加敏捷。米格-29戰鬥機的機動性非常好,他使用了和蘇-27戰機差不多類似的氣動佈局,他們的氣動都來自於同一個設計,不過蘇-27隨後進行了一些改動。蘇聯,或者說俄羅斯,一直在戰機的電子裝置上落後於西方,隨著第四代戰機時代的來臨,這種電子裝置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影響到空戰能力的發揮。對此,俄羅斯採取的辦法就是提高戰機的機動性,米格-29戰機也許無法在中距離取得對F-16的優勢,但是格鬥空戰優勢很大。
圖為米格-35戰鬥機,是米格-28戰機的深度改進型,但是不論怎麼改,俄羅斯就是沒有單發飛機。
再者,俄羅斯戰機的使用條件更加嚴酷。蘇聯雖然是一個超級大國,但是也是一個國土面積十分廣大的國家,無法保證在任何作戰區域都有良好的維修工廠和作戰機場,尤其在遠東地區,基礎設施就更加落後,城鎮都不多。因此,對於戰機的獨立作戰能力要求很高,確保較高的戰備率。因此,俄羅斯戰機全部使用雙發,以便於在嚴酷環境中作戰,畢竟一臺發動機受損,還有一臺可以確保飛機繼續飛行,這一考慮類似於艦載機對雙發的追求,是一個道理。
圖為蘇-34“鴨嘴獸”戰術轟炸機,他的掛載能力極強,可以攜帶7枚KH-31導彈作戰。
最後也是因為雙發戰機的掛載能力更強。俄羅斯的空天軍雖然側重於制空作戰,但是在實際作戰中,俄羅斯更多面對的是歐洲的國家,而非是強大的美國,在這個局面下,戰鬥機的縱深突破和對地支援能力就很重要了。俄羅斯是一個傳統的陸地大國,其歷史上作戰方向一直集中在西部面向歐洲的區域,在那裡,蘇聯的軍隊曾經以空地協同的大縱深作戰方式橫掃東歐,只達德國柏林,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如何發揮戰機的多功能作戰能力尤其重要。
圖為俄羅斯較小的蘇-25攻擊機,就算是這麼小的攻擊機,也採用雙發配置,這就是作戰環境較為惡劣的原因了。
雙發戰機可以攜帶大量的彈藥,比如說蘇-34戰鬥機,在蘇-27系戰機的基礎上稍作改進,就能成為戰術轟炸機,可以攜帶多達7枚KH-31反艦導彈或者KH-59MK2巡航導彈,簡直就是縮小版的圖-22M3轟炸機,這些戰術轟炸機在實戰中扮演著火力大範圍機動和縱深打擊的任務,所以對於俄羅斯而言,戰機的雙釋出局是最好的選擇,反倒是單發飛機,航程段、速度慢,在俄羅斯這麼大的國土面積下,很可能無法發揮出作戰能力。
-
12 # 優己
這個主要是兩個原因決定的,一個是俄羅斯自己本國的氣候問題。俄羅斯國內的氣候條件絕對是全球最差的地方,這裡的冬天可以凍裂鋼鐵。這使得俄羅斯的武器在生產以前都得考慮應對極端天氣的問題,單發戰機在極端天氣的情況下故障率高,使用雙發戰機則可以起到雙保險的作用,即便有一個發動機出現了故障那也不至於出現墜機的事。
其次,同樣是地理問題,俄羅斯國土面積非常大,東西跨度也非常大,這使得俄羅斯戰機在單次機動距離上非常遠。比如俄羅斯生產的蘇34可以在一天之內機動8000公里,實現從遠東到中亞戰區或者從中亞戰區到東歐戰區的戰略轉移,使用單發戰機的話負荷太大,雙發戰機可以透過短暫輪休的方式來降低發動機的故障。
第三點,追求戰機的效能。這是蘇俄空軍的建軍思想,蘇俄戰機講究高機動性以及強格鬥性,雙發戰機的瞬時功率會比單發戰機強得多,這使得俄軍的單發戰機申請根本就無法透過軍方預案。
-
13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俄羅斯地廣人稀,航空發動機可靠性不高,用雙發戰機更安全一些。
目前俄羅斯空天軍的主力戰機是蘇27系列和米格29系列,全部是雙發戰機,而美國、中國等大國空軍一般則是用雙發重型戰機和單發輕型戰機形成高低搭配。
除了蘇27和米格29系列,目前俄羅斯空天軍的其他主力機種,比如米格31截擊機、蘇24殲擊轟炸機、蘇25強擊機,全部是雙發戰機。
即便是教練機,俄羅斯也是用雅克130這樣的雙發戰機。在如今的俄羅斯空天軍中,找一架單發戰機還真是不容易。
當然,歷史上蘇聯前線航空兵裝備過的單發戰機比比皆是,比如大名鼎鼎的米格15/17/19/23系列,全部是單發戰機。
蘇/俄最後一型單發戰鬥機---米格23,之後蘇/俄的主力戰機全部是雙發構型。
蘇/俄也不是沒有動過研製單發輕型戰機的念頭,誕生過諸如米格33之類的概念,使用一臺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整體定位與F16類似。但是這些方案無一例外的胎死腹中。
俄羅斯空天軍偏愛雙發戰機,無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俄羅斯地廣人稀,更偏愛載荷航程效能出色的雙發重型戰機。
俄羅斯領土面積世界第一,而且廣袤的國土上絕大部分基礎設施薄弱,難以佈置地面基地,因此偏愛載荷航程能力出色的雙發重型戰機,米格31和蘇27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當年不是因為米格設計局利用政治影響力強行上馬腿短的米格29,估計現在俄羅斯空天軍是一水的雙發重型戰機。看看米格29如今的慘狀,俄羅斯隊雙發重型戰機的溺愛一覽無餘。
二是俄羅斯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可靠性不佳,單發戰機安全性不足。
對於這一點,我國的殲10戰機有一肚子話說。由於使用的俄製AL-31FN發動機軸承潤滑缺陷,使得這款整體可靠性還不錯的單發戰機因發動機故障墜毀了10餘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主要在海上飛行的海軍航空兵只裝備了區區24架殲10,寧可留著殲8也不再追加殲10。
-
14 # 河東三叔
確實俄羅斯空軍目前沒有裝備單發戰鬥機,從經典款蘇-27、米格-29的黃金搭檔,再到蘇-30、蘇-34、蘇-57以及攔截機型米格-31等,款款都是雙釋出局。
要說為什麼俄羅斯空軍沒有單發戰鬥機,主要源於國土大、蘇聯時代開始的全球部署戰略需求,這就需要滯空時間久、航程遠的戰鬥機。在這種情況下雙發戰鬥機捨我其誰,總不能倒退到米格當家時代用米格-17、米格-21等機型前出作戰,可能還沒出家門口就沒油了落一個得找地方降落的尷尬。就算到了米格-29時代,雖然是雙發戰鬥機可是也有腿短的毛病,當年我國在選購時就直接拒絕。
其次,現代戰鬥機多用途性的特徵越發明顯,不僅需要制空還要對海、對地攻擊,所需要搭載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以前只需要近距空空導彈就夠了,現在中遠距一起上,精確打擊彈藥也得掛,還有各類功能的吊艙以及反艦導彈等。單發戰鬥機先不要說能帶多少,就算掛上一部分就得付出機動性和航程的代價,這是大國空軍所不能接受的。
再次,由於蘇聯發動機雖然效能不錯、推力也大,但和西方同類產品相比油耗大、使用壽命短。如果採用單釋出局往往航程還是得不到保證,所以用雙發可以起到數量彌補質量的作用。
最後,蘇聯在航電系統方面落後於西方國家,往往這些裝備又大又重效能上還比西方差。那對於飛機來說就得造的足夠大以安裝這些裝置,飛機大了重量也跟著上去了單發往前一步又變雙發。
而且對於戰略空軍而言,很多時候需要戰鬥力的遠端伴飛護航(戰略轟炸機作戰),更需要雙發戰鬥機的體系支援。因此,雙發戰鬥機在大載重量、大航程,戰場多面手的優勢確立了其軍中地位,現實的需求也要求俄羅斯需要這類機型。
-
15 # 本多繁邦
原因很簡單:沒錢。
俄羅斯空軍現在的主力戰鬥機、截擊機和強擊機某種意義上都發源於蘇聯末期——蘇-27系列、米格-29系列、蘇-25系列、蘇-24系列,某種意義上都可以上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
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已經沒有餘力在大型戰鬥機專案中探索新的氣動佈局,只能依託於已經入役的、當時最為先進的中央升力體結構進行小修小補。
反例也很好舉——蘇聯時期,從截擊機到戰鬥機,從轟炸機到強擊機,要單發有單發,要雙發有雙發…
-
16 # 愛吃土豆絲的鹹魚
蘇聯時代有很多很多啊,米格21,米格23,米格27 等等~~只是發展到80年代後。毛子的發動機水平被美國拉下太遠了,單臺發動機故障率有點高~大毛繼承蘇聯衣缽後沒有了蘇聯之前的國力,承受不起戰鬥力的過於頻繁的墜毀,因為雙發怎麼都比單發可靠,就乾脆把單發戰鬥力全退役了~
-
17 # 麥田軍事觀察
俄羅斯空軍只是現在沒有單發戰機,在以前單發戰機還是相當流行的,當時的戰機許多都是單發的,在上世紀70年代,蘇軍在研發新一代戰機的時候選擇了雙發,雙發有很多好處,比如:一旦出現技術故障,雙發飛機摔機的可能性很小,比單發飛機還安全性還要好多了,技術上也完全可以滿足,在發展新一代戰機的時候,許多國家都是關注於雙發,而不是單發的。
很正常的技術選擇,還成了主流了,俄軍的所有戰機都根據當時的兩款戰機:米格29與蘇27發展出來的,至於說想搞單發俄羅斯允許想搞,在目前還不具備發展新型號的能力,只能在老型號的基礎之上進行翻新升級。
現在戰機的發展當中,單發戰機已經不是主流了,像f35戰機非要搞單發,與其說技術問題,不如說是一個無奈,要搞垂直起降技術,只能使用單發。而不能使用雙發了,這是一種巧合吧,也是一種必然吧,不能過分講,因為俄羅斯的技術不行,才只能搞雙發,這樣的想法過於可笑了。
-
18 # 制導小龍蝦
這個和死掉的蘇聯有莫大的關係。
在冷戰末期,面對美國的隼/鷹/貓/蟲的先進第四代戰鬥機組成的空中力量,蘇聯必須升級自己的空中作戰力量以應對。國土防空軍這塊跟以往一樣需要腿長眼大的東西來巡邏廣闊的國土,自然就是雙發重型截擊機,後來的就是蘇27。而前線航空兵這塊,蘇聯對前線航空兵的要求一向是要能在前線的爛泥野戰機場起飛,自然飛機要輕。在效能方面,在冷戰末期,不論是麻雀還是R27,中距空空導彈都蛋疼的要死,越戰的景象在當時是歷歷在目,超視距空戰也就截擊機這種能裝備超豪華航電裝置的大傢伙才有戰鬥力,其他的還是老老實實狗鬥吧。另外命中感人不說超視距空戰敵我識別也是問題,美國甚至要求飛行員要目視識別目標後才能發射麻雀,這特麼的都能看見了我還要麻雀幹啥?響尾蛇不香嗎?蘇聯前線航空兵可是要和北約的一眾撕大逼的,既然結果都是狗鬥,那麼戰鬥機的飛行效能要求非常高,除了氣動外就靠自己的菊花能噴了,所以為了夠勁,米格29這種前線輕型戰鬥機最終採用了雙發動力,夠生猛。米格29在當年爬升超快,盤旋靈活,兩臺發動機提供的充沛動力加上頭盔瞄具加成的R73令29在狗鬥中非常有攻擊力,在冷戰結束後北約的測試中經常在狗鬥中打的F16懷疑人生,要知道F16是非常靈活的戰鬥機,A型可是在當時經常在狗鬥中虐A型的老鷹們的。
然後蘇聯亡了,連帶著毛子的經濟也亡了。窮到變賣家產的毛子雖然也有幾個單發輕型機專案,但都是沒錢做了幾個方案草草了事。所以毛子到現在也沒有單發戰鬥機。
-
19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俄羅斯空軍沒有單引擎戰鬥機,無論是中型飛機米格-29、重型飛機蘇-27、攔截機米格-31、五代飛機蘇-57、戰術轟炸機蘇-34,還是其前身蘇-24,俄羅斯空軍戰鬥機都是雙引擎戰鬥機。
俄羅斯之所以沒有配備單引擎飛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它非常重視空軍的建設。與雙引擎飛機相比,單引擎飛機在同一技術水平上的作戰能力差得多,但其優勢在於價格低廉。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蘇聯時代,當空軍建立時,它是非常豐富的。從前線的米格-29到遠端戰鬥機蘇-27,同一代戰鬥機的高低配置都採用了雙引擎戰鬥機。
俄羅斯陸地面積大,這就要求戰鬥機具有更大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例如,單引擎四代戰鬥機的美國F-16戰鬥機就以其最新改進的F-16C戰鬥機為例。其最大飛行速度為2175公里/小時,相比之下,俄羅斯米格-29戰鬥機的最大速度超過2810公里/小時,其快速飛行速度有利於縮短到達戰區的時間,這對作戰範圍大的俄羅斯是有利的,對斯里蘭卡來說非常重要。畢竟,土地面積很大。一架飛機要飛得又快又遠。最好能支撐兩個平面,增加布局密度,降低成本。
同時,雙引擎戰鬥機的加減速更加靈活。米格-29戰鬥機的機動性很好。他使用的氣動佈局類似於蘇-27戰鬥機。它們都來自同一個設計,但蘇-27後來做了一些改變。蘇聯,或者說俄羅斯,在戰鬥機的電子裝置方面一直落後於西方。隨著第四代戰鬥機的出現,這種電子裝備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影響了空戰能力的發揮。在這方面,俄羅斯的做法是提高戰鬥機的機動性。米格-29在中距離上可能無法獲得F-16的優勢,但它在空戰中有很大的優勢。
此外,俄羅斯戰鬥機的使用條件更為嚴峻。蘇聯雖然是一個超級大國,但也是一個陸地面積很大的國家。不能保證在任何作戰區域都會有好的維修工廠和作戰機場。特別是在遠東地區,基礎設施將更加落後,城鎮將很少。因此,要保證高戰備,對獨立作戰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所有的俄羅斯戰鬥機都使用雙引擎在惡劣的環境下作戰。畢竟,一個引擎損壞了,另一個引擎可以保證飛機繼續飛行。這種考慮類似於艦載機追求雙引擎,這是事實。
最後,也是因為雙引擎戰鬥機的更強的安裝能力。儘管俄羅斯的空軍和航天部隊注重空戰,但在實戰中,俄羅斯面對的歐洲國家比強大的美國還要多。在這種形勢下,戰鬥機的深入突破和地面保障能力至關重要。俄羅斯是一個傳統的陸地強國。在其歷史上,其運作方向一直集中在面向歐洲的西部地區。在那裡,蘇聯軍隊曾以大規模、深入的空地合作方式橫掃東歐,直達德國柏林。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如何發揮戰鬥機的多功能作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雙引擎戰鬥機可以攜帶大量彈藥。例如,蘇-34戰鬥機在蘇-27系列戰鬥機的基礎上稍加改進,就可以成為戰術轟炸機。它們最多可攜帶7枚kh-31反艦導彈或kh-59mk2巡航導彈,這是圖-22m3轟炸機的縮小版。這些戰術轟炸機在俄羅斯實戰中發揮著大規模火力機動和深度打擊的作用,雙引擎佈局是最佳選擇。相反,單引擎飛機航程短,速度慢。在俄羅斯這麼大的領土下,很可能無法發揮戰鬥力。
-
20 # Petersi1122
那是不得已而為之!
首先是俄羅斯疆土遼闊,需要戰機具有大縱深、遠距離機動能力。單發很難滿足遠距離巡航,且攜帶的內油箱容積有限,不利於俄羅斯的戰略部署。
其次是工業水平跟美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發動機力道雖大,但毛病較多,萬一單發失效還有一具在工作,增加了保險係數。
石油資源豐富,開採成本低,油耗忽略不計,多一具發動機還能把機體放大,增加內部油箱。
缺乏空中加油技術和加油機隊,尤其是在海外執行任務時,由於沒有足夠的海外基地保障,單發貨腿短作用有限。
回覆列表
兔哥回答;俄羅斯的確是以雙方戰鬥機為主,在目前的戰鬥機裝備來看,並沒有單發戰鬥機。戰鬥機採用單發和雙發的原因通常是高低搭配的觀念,雙發戰鬥機的航程遠,載彈量大,作戰能夠強。在對地對海打擊方面,需要掛載更重更大的彈藥,因此主要還是以雙發戰鬥機為主力機型。單發戰鬥機處於高低搭配的地端產品,雖然和雙發比有劣勢,但機動靈活,更適合空戰。單發戰鬥機的價格低,生產週期也要短,便於大量快速生產,在戰場上的消耗戰中方能體現出優勢。俄羅斯戰鬥機裝備普遍雙發化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武器裝備的使用觀念;俄羅斯的航空工業傳承蘇聯時代的戰爭觀念,俄羅斯的戰鬥機粗獷豪放,突出速度、載彈量、皮實耐用,耗油量高,對於電子領域的細活並不擅長。俄羅斯的戰鬥機普遍的特點就是不嬌貴,平時即便是放在露天地裡,甚至是雨天也只有部分的遮蓋。大雪天任憑風雪的衝擊,使用時拿把掃帚掃一下照樣上天。飛機發動機雖然沒有美國那樣的精細,省油。但透過高油耗,暴力使用同樣能夠獲得所需要的效能。這一點透過米格-25戰鬥機把俄羅斯(蘇聯)對戰鬥機的製造風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從戰鬥機的技術以及發動機的效能來說,俄羅斯並不如美國等西方國家,但一些戰鬥機的記錄卻基本上都是俄(蘇)式飛機所創造的。現在的蘇-27,蘇-30,蘇-35等系列都是優秀的機型。這不能不說,俄(蘇)式飛機是有其獨特的一面的,也可以說是戰鬥機行列中的領導者之一。
(二)國情的需要;俄羅斯國土面積遼闊,人員卻不多,因此,戰鬥機需要有大航程,單發戰鬥機體積小,載油量少,航程也近,無法滿足國土防空的需要。而雙發戰鬥機具備航程遠的特點,能夠滿足國土防空的需要。另外就是載彈量,俄羅斯的戰鬥機的特點就是大載彈量,而單發戰鬥機顯然是滿足不了這個要求。雙發戰鬥機能夠擁有比單發戰鬥機更強的載彈量。這也是俄羅斯更喜歡雙發戰鬥機的一個原因。
(三)發動機效能滿足不了要求;俄羅斯的戰鬥機的發動機總體效能落後美國的發動機技術,兩個國家互為對手的歷史由來已久,在技術上相互竊取又相互提防,這也是兩國戰鬥機都有自己的風格的原因。俄羅斯的航發技術傳承自蘇聯,到俄羅斯這裡應該說風格上開始出現了轉變,效能有所提高。蘇式飛機的發動機並不優秀,米格-29雖然是雙發,航程卻不突出,這也說明航發性能不能滿足單發戰鬥機的使用要求。這同樣是俄羅斯飛機都是雙發的原因。
(四)經濟制約航工領域多樣化發展;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並不好,沒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戰鬥機的科研,俄羅斯自蘇聯解體所製造的飛機除了蘇-57以外,其它的基本都是在蘇式飛機上進行改進升級,其中的蘇-30,米格-29,米格-35都是蘇聯時期的產品升級版本。蘇-35也是蘇聯時就預研的產品,不過俄羅斯容入了新技術。資金的缺乏限制了新戰機的投入,新機型很少,這也導致設計思路無法脫離蘇式飛機的設計思想。
(五)現實的壓力影響;單發戰鬥機肯定要比雙發戰鬥機價格要便宜,但俄羅斯目前所面臨的外部壓力則不允許它有絲毫的冒險,目前北約普遍裝備了F-35隱身戰鬥機,這款戰鬥機雖然是單發,但航程並不弱,俄羅斯顯然沒這個技術,要研製一款新戰機需要大筆資金,這是目前俄羅斯做不到的。面對越來越大的外部壓力,俄羅斯只能是升級現有的機型,以重抗衡,沒有多餘的錢去搞研發。這也是俄羅斯目前現實存在的問題。輕型的單發機除了戰時的高低搭配作戰,平時的訓練也有很好的價效比,這遠比普遍都裝備雙發重型機要省錢的多。而且還不會耽誤飛行員的配養,戰時也可以多裝備雙發重型機,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裝備思路,也是軍事大國普遍的做法。正是以上的原因,使得俄羅斯的戰鬥機都是以雙發戰鬥機為主,除了設計風格,使用思想,面臨的壓力,資金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