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無止境
-
2 # 傾聽風吟花語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裡,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後 。
東晉末年,政權還是被門閥士族把持,寒門庶族想要晉身統治階層機會很少。
不過正值亂世,戰爭頻繁,朝廷極重軍功,加上世家子弟人才凋零,寒門子弟在軍隊提升很快。
於是在孝武年間,劉裕加入了北府軍,開始了戎馬生涯。
劉裕鑑於東晉積弱積弊、士族橫行的教訓,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士族大家,重用寒門。他的文武將佐劉穆之、王鎮惡、檀道濟等都是出自寒門庶族。
整頓吏治,打擊貪官汙吏。續行"土斷",大力抑制門閥豪強的土地兼併行為。在經濟上輕徭薄賦,寬徵省調,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劉裕的這些措施,針對時弊,緩和了階級矛盾,發展了經濟,開創了“內清外安,四海謐如”的局面。
在個人生活上,劉裕也是讓人稱道的。他出自寒微,知道民間的疾苦,重要的是沒有忘本。他清簡寡慾,生活節儉,不喜奢侈。他和結髮妻子感情篤厚,妻子早逝,他稱帝后,追封妻子為“敬皇后”,再也沒有立皇后,而且“嬪御至少”。
他的孫子孝武帝要翻新劉裕住處,看到床上掛的是粗布帳,牆壁掛的是葛燈籠,還陳列了一些農具時,譏笑祖父真是個“鄉巴佬”,由此可見劉裕有多簡樸。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作罷。
劉裕的一生結束了司馬家長期權傾天下的歷史歷程,為後來的大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3 # 常棣tandy
劉裕之所以被稱為南朝第一帝,我想與其赫赫武功分不開,下面我們就看看劉裕有哪些足以讓其成為南朝第一帝的武功:
劉裕,原籍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曾祖混,渡江僑居丹徒的京口,做過武原令(僑縣,無實土,寄治武進,屬南徐州南彭城郡);祖靖,東安太守;父翹,郡功曹。
劉裕雖說是士族,可是北來僑民的生活本來就不優裕,而裕父又早亡,故裕“嘗自新洲(在今鎮江市西,長江中小洲)伐獲”,“躬耕于丹徒”,“樵漁山澤”。
土斷以後,僑州郡的編戶齊民又加重了兵役的負擔,裕以士族,為北府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府司馬,其後為前將軍劉牢之府參軍,隨牢之鎮壓浙東農民起義有功,累官至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一、平定桓玄叛亂,結束東晉分裂
桓玄剪除北府將領,北府中下級軍官人人危懼,可是劉裕知道他自己還不夠格,並不恐懼,對人說:“今方是〔桓〕玄矯情任算之日,必將用我輩也。”(《宋書·武帝紀》)
果然,桓玄任命從兄桓脩(桓衝子)為南徐、南兗二州刺史鎮北府(京口)以後,桓脩就以劉裕為參軍,把他當作北府中下級軍官中培養的物件。桓玄將要做皇帝,桓脩兄桓謙想了解北府將領對這一重大事件的看法,曾單獨和劉裕談話。
劉裕對桓謙說:“楚王(玄時封楚王),宣武(恆溫諡宣武)之子,勳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這種“勸進”的表示,獲得了恆氏對他的信任。可是另一方面,劉裕卻在團結北府中下級軍官,密謀推翻桓玄。
公元404年二月二十八日,劉裕與北府兵中下級軍官何無忌(劉牢之甥)、魏詠之、檀憑之等百餘人,在京口起兵,斬桓脩。同日,北府兵中下級軍官劉毅、孟昶、劉道規(劉裕弟)等,也在北府兵另一根據地廣陵起兵,斬桓玄所任命的青州刺史桓弘(桓脩弟)。毅等集兵渡江至京口,與裕會師,進攻建康。
桓玄聽到北府兵叛變,恐慌異常,派兵堵擊,又被北府兵擊潰,桓玄只得放棄建康,退往荊州軍的根據地江陵。撤退時,還把退位的東晉皇帝司馬德宗一起帶走。到了江陵之後,桓玄又“大聚兵眾”,準備浮江東下,結果在崢嶸洲(今湖北鄂城)一戰,水軍主力兩萬都被劉毅所統率的北府兵擊垮,桓玄敗退江陵,不久被殺。桓氏的殘餘勢力,還在荊、湘一帶繼續騷擾,過了一年左右,才完全消滅。白痴的東晉皇帝司馬德宗也被迎回建康,重又登上皇帝的寶座。
二、獨掌政權,北伐滅南燕
劉裕起兵成功,以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領南徐、南青二州刺史,鎮京口;隨後又解除南青州,加領南兗州刺史,於是北府重兵,都掌握在劉裕一人的手中。
公元408年,裕又入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實際掌握了東晉政權。
這時,南燕主慕容超乘東晉衰亂之際,派騎兵侵入東晉邊境,劫掠晉人充作奴婢,稱為“吳口”,分送給後秦各國。公元409年二月,慕容超又派將軍公孫歸等率騎兵攻破宿豫(今江蘇宿遷),擄東晉陽平太守劉千載、濟陰太守徐阮,太掠而去;在所掠晉人中挑選出男女二千五百人,補為樂工。
隨後公孫歸等又侵擾濟南,擄去太守趙元及男女千餘人。劉裕於是出兵北伐南燕。劉裕的對外用兵,一方面想滿足江南人民抗敵的要求,以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另一方面,劉裕也企圖利用對外用兵的勝利,建立更高的威望,使得和他同時起兵的北府將領(如劉毅、諸葛長民等)以及世家大族俯首帖耳,不敢與他抗衡。
公元409年四月,劉裕率水軍自建康出發,沿中瀆水、泗水到達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留下船艦、輜重,走陸路到琅邪,越過大峴(今山東沂水北穆陵關),六月,進圍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八里)。
慕容超向後秦求救,姚興派了個使臣到劉裕那裡警告劉裕說:“當遣鐵騎十萬,徑據洛陽。晉軍若不退者,便當遣鐵騎長驅而進。”劉裕的答覆是:“語汝姚興:我定燕之後,息甲三年,當平關洛。今能自送,便可速來。”(《宋書·武帝紀》)
當然,後秦姚興不過是虛聲恫嚇而已。公元410年二月,劉裕攻下廣固,生擒慕容超(送至建康市斬首),滅南燕,收復了青、兗廣大地區。劉裕的功業,這時已超軼祖逖桓溫,東晉政權中,沒有人能和他抗衡了。
三、平定持續十一年之久的農民起義
盧循北進的失敗當劉裕北伐南燕,獲得勝利的時候,盧循所領導的農民軍,正從廣州向江州(州治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推進。
盧循到了廣州以後,在廣州住了五年零四個月。農民軍進行了休整補充,待機再起。在劉裕北伐南燕期間,徐道覆派人勸盧循乘虛襲取建康,盧循猶豫不決。
徐道覆是一位堅定果敢的農民起義將領。他攻取始興之後,就派人到大庾嶺一帶斫伐大量船木,運至始興(治曲江,今廣東韶關市)賤賣給居民,這時又依據原先的賣券收購船木,趕造船艦,積極準備北進。
公元410年二月,盧循和徐道覆在始興會合,隨後分兵兩路,西路由盧循率領,從始興攻下長沙,推進至巴陵(今湖南嶽陽市),準備攻取江陵;東路由徐道覆率領,破南康(郡治贛,今江西贛州市),連下盧陵(郡治石陽,今江西吉水北)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南昌市),兵鋒直指建康。
農民軍的戰士,不是“三吳舊賊’,百戰餘勇”,便是“始興溪子,拳捷善鬥”(《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六年),戰鬥力極強。東晉江州刺史何無忌自尋陽(今江西九江市西)引兵南下,抵禦徐道覆。三月,何無忌戰死於豫章。劉裕得到訊息,慌忙班師南歸,自己只帶幾十個人,於四月間趕回建康。
盧循到達巴陵以後,接受徐道覆的建議,自巴陵浮江東下與道覆會師集中力量攻取建康。於是兩路農民軍連旗東下。東晉江、淮準駐軍紛紛入衛建康。豫州刺史劉毅率水軍二萬,從姑熟(今安徽當塗)溯江而上,阻擊農民軍。五月,農民軍在長江中的桑落洲(在今江西九江市東北)大敗晉兵,劉毅丟掉全部船隻和輜重,帶了幾百人狼狽逃走。
農民軍接連打敗北府兵重要將領何無忌和劉毅,聲勢大振。史稱“戰士十餘萬,舟車百里不絕”。“別有八槽船八枚(艘),起四層,高十二丈。”(《宋書·武帝紀》)十多萬大軍乘勝直逼建康,進抵淮口(秦淮河入江之口,在今江蘇南京市西北)。
這時東晉方面,劉裕“北伐始還,士卒創痍:堪戰者可數千人”。建康人心惶惶,“眾議並欲遷都”(《宋書·王懿傳》)。劉裕認為“若一旦遷動,便自土崩瓦解”(《宋書·武帝紀》),堅決不同意遷都。
當農民軍到達淮口時,東晉政府宣佈內外戒嚴,同時徵發居民修築防禦工事,沿江置柵、築壘。稍後江、淮入衛軍隊陸續開到,其中有一千多強悍的鮮卑騎兵,分兵守衛各個軍事據點。
農民軍到這時候便喪失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計篇》)的有利戰機。盧循在北上進軍中,常處於被動地位。他起初不願意出兵。後在行軍途中得悉劉裕已經回到建康,立刻大驚失色,竟想退還尋陽,再佔領江陵,“據江、荊二州以抗朝廷”。經過徐道覆力爭,“疑議多日”(《宋書·武帝紀》),盧循才同意繼續進兵。這樣,劉裕便贏得了周密部署的時間。
徐道覆曾經向盧循建議,水軍從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到白石壘(在今南京市西北)一線登陸,登陸後焚燬船艦,使士兵下決心死戰,力爭勝利。盧循認為徐道覆的建議太冒險,不是萬全之計,而把戰船停泊在蔡洲(在今南京市西南十二里大江中),等待晉軍自行“潰亂”。
等到劉裕完成其防備部署後,盧循方才發動進攻,率兵與晉軍相持於查浦(在今南京市清涼山南),進至丹陽郡(在今南京市東南),轉攻京口等地,並無所得。劉裕則統率北府兵主力列陣於秦淮河南岸的南塘一帶,堅壁不戰。
盧循自五月乙丑(五月十四日)到達蔡洲,到七月庚申(七月初十日),頓兵建康城下兩個月之久,師老兵疲,糧食給養都發生困難,只好從蔡洲南撤,退守尋陽。欲西取荊州,再與劉裕決戰。
這年十月,徐道覆率水軍三萬西攻江陵,大敗於破冢(在今湖北江陵東南),損失萬餘人,道覆退回湓口(今江西九江市西)。十二月,盧循、徐道覆又率眾數萬,連艦而下,先後與晉軍戰於大雷(今安徽望江)、左裡(今鄱陽湖口),農民軍方面又損折了數萬人。
盧循乃收散卒數千人,向其根據地廣州轉移;徐道覆也退保其根據地始興。次年二月,晉軍攻破始興,徐道覆被殺。三月盧循率部到達廣州,但廣州州城番禺早已被晉軍佔領,循圍攻番禺二十餘日不下,於四月間南襲合浦(今廣東合浦東北),轉戰至交州(州治龍編,今越南慈山、仙遊地區),兵敗投水死。
從公元399年十一月孫恩領導浙東農民起義起,到411年四月盧循在交州失敗止,東晉末年的這次農民起義,前後持續了十一年零五個月之久。
農民起義軍轉戰東南半壁,人民自己所建立起來的艦隊,曾經溯洄贛江,縱橫長江上下游,乘長風破巨浪於汪洋大海之上,開農民戰爭戰略戰術上未有之前例。
四、收復長安、洛陽和擊敗北魏、攻滅後秦
以劉裕為代表的新興的北府兵將領,在東晉末年鎮壓了農民起義之後,他們的內部便又開展了爭權奪利的鬥爭。公元412年至413年初,劉裕消滅了名位僅次於己的北府兵重要將領劉毅,從而為他自己受禪稱帝掃清了道路。
劉毅和劉裕一樣,早年僑寓京口,參加了北府系統的青州(鎮廣陵)刺史府中兵參軍屬。劉毅在鎮壓農民起義時大敗,劉裕也知道劉毅“不能居下,終為異端”(《宋書·武帝紀上》),於是趁劉藩自廣陵入朝的機會,搞突然襲擊,殺劉藩、謝混;隨即率兵西征,佯稱劉藩率兗州兵西上,很快就攻破江陵,劉毅力竭自殺。
另一個與劉裕合謀討伐桓玄的將領諸葛長民,在桓氏滅後亦以功臣自居,“驕縱貪侈…所在殘虐,為百姓所苦”(《晉書諸葛長民傳》)。劉裕西襲江陵,用長民為建康留守。
他寫信煽動冀州刺史劉敬宣(劉牢之子)起事,劉敬宣把原信轉呈給劉裕,劉裕從江陵回來的第天,就把他誘殺了。
公元405年,益州大族譙縱乘東晉衰亂之際,據有四川,自稱成都王,稱臣於後秦姚氏。桓玄敗,桓玄從兄桓謙逃奔姚興,縱又遣將與謙聯兵侵擾東晉,威脅荊楚。劉裕乃在公元412年十二月,命大將朱齡石率眾二萬進攻四川,翌年七月,晉軍攻破成都,譙縱自殺,益州遂被東晉收復。
公元416年正月,後秦派遣魯宗之子魯軌率兵進攻襄陽,騷擾荊楚,想切斷東晉長江上下游以及揚、益間的交通。這時後秦主姚興新死(公元416年二月,興病死),興子姚泓初繼父位,姚秦王室內部鬥爭激烈,北魏拓跋氏跨有並、冀,大夏赫連氏虎踞朔方,又時時在威脅姚秦北方,牽制了姚秦一部分兵力。
劉裕就在公元416年的八月,親統大軍,北伐姚泓。北伐大軍分為四路,水陸並進。一路由王鎮惡、檀道濟率領步兵自淮、淝進取許昌、洛陽。一路由沈林子、劉遵考率領水軍,與王鎮惡等步兵配合,由汴水經滎陽石門入河。一路由沈田子、傅弘之率領,徑趨武關。一路由王仲德率領水軍、由桓公瀆自淮入泗,自泗入清、濟,自清入河。後來劉裕自己統率的大軍主力,也是走王仲德走的這一條路。
檀道濟、王鎮惡這一路,推進得非常迅速,所至諸城戍皆望風歸降;接連攻下項城、許昌、成皋(今河南滎陽上街鎮),姚秦洛陽守將姚洸開城出降。晉軍乃佔領洛陽,前鋒進抵潼關。
王仲德這一路,由水道自鉅野澤經清河折入黃河以後,自然要威脅到北魏在黃河南岸的唯一橋頭堡滑臺(今河南滑縣東南)。北魏滑臺鎮將尉建沒有等到晉軍進攻,倉皇放棄滑臺,渡河遁逃。九月,晉軍進入滑臺。
公元417年初,劉裕也從彭城親統大軍從水道自淮、泗入清河,又自清河經四瀆口(今山東長清西南)黃河溯流西上。為了確保行軍的安全,劉裕任命左將軍向彌為北青州刺史,留戍碻磝(今山東茌平西南),加強了黃河南岸這個戰略要點的防務。
這時北魏在黃河北岸集結了十萬軍隊。晉軍主力沿黃河進軍時,北魏派了幾千兵士,在隔岸進行騷擾。劉裕的“軍人於南岸牽百丈(百丈是拉船的牽繩),風水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魏人所殺略。裕遣軍擊之,裁登岸則走退則復來”(《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十三年)。
劉裕無可奈何,最後派自己的衛隊奮勇渡河,在黃河北岸建立了兩端抱河的卻月陣,並且動員了二千多勁勇,帶了大弩百張,大錘及稍千餘,奮勇擊敗魏軍。魏軍退至畔城(在今山東聊城境),晉軍追擊,又獲全勝,東晉大軍主力終於順利地自河道到達洛陽。
公元417年三月,劉裕到達洛陽,這時前鋒王鎮惡、檀道濟、沈林子等軍已進抵潼關。於是重新作了部署,分兩路進攻關中:一路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包抄長安的後路;一路從潼關直取長安。
武關的一路,仍由沈田子、傅弘之率領,從武關北入,屯據青泥(即嶢柳城,今陝西藍田)。後秦主姚泓怕青泥失守,長安不保,想先消滅東晉進攻青泥的軍隊,然後集中兵力來和潼關方面的晉軍主力決戰,所以親率步騎數萬南救青泥。沈田子軍只有一千多人,原是迷惑敵人用的疑兵,人數眾寡懸殊。
可是北府兵作戰英勇,乘姚泓營陣未立,奮勇進擊,秦兵大敗,損折了萬餘人。姚泓率領餘部奔還灞上。這時劉裕親率晉軍主力到了潼關,命王鎮惡率水軍溯渭水西上,直趨長安。
王鎮惡的水軍打敗列陣於涇水之上的秦軍,進至渭橋(今陝西西安市東北)。鎮惡“令將士食畢,便棄船登岸。渭水流急,倏忽間諸艦悉逐流去。時姚泓屯軍長安城下猶數萬人。鎮惡撫慰士卒曰:卿諸人並家在江南,此是長安城北門外去家萬里,而舫乘衣糧,並已逐流去,豈復有求生之計邪!唯宜死戰可以立大功,不然,則無遺類矣。”眾“莫不騰踴爭先,泓眾時奔潰即陷長安城”(《宋書·王鎮惡傳》),姚泓出降,後秦亡,時為公元417年七月。
劉裕收後秦彝器、渾儀、土圭、記裡鼓、指南車送往建康,姚泓亦被送往建康市斬首。
綜觀劉裕的北伐,其主觀動機,固然在於建立個人威望,以便代晉稱帝,可是在客觀方面,他的滅南燕、滅後秦這種軍事行動,不僅給予當時鮮卑、羌、胡各族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而且支援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反壓迫鬥爭,這是符合當時中原人民的要求的。
儘管關中地區得而復失,而潼關以東、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終於被劉裕所收復了,對江南地區起了掩護的作用,為此後南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因此,劉裕的北伐事業,還是應該加以肯定的。
宋初內政劉裕回到江南,受封為宋王。公元420年,代晉稱帝,是為武帝,國號宋。劉裕做皇帝不到三年,病死(公元422年),太子義符繼位。
(正文完)
-
4 # 呆萌小索隆
五胡十六國這數百年,華夏大地狼煙四起,在生靈塗炭的背景下,歷史生動地呈現出了其精彩的一面,在這數百年間相繼出現了不少的絕代梟雄,比如說基本統一了北方的羯人石勒,以及後來和王猛之間絕佳君臣搭配的苻堅,除此之外還有諸如慕容雙子星、太武帝拓跋燾等雄才大略的偉略之君。
而在這些絕代梟雄之中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的,他起於草莽,沒於門閥,中年得勢,一生滅譙縱,南燕,後秦,桓楚,東晉五國,接連殺死了六位皇帝,故而後世的歷史愛好者也將其戲稱為“六位帝皇完”。
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卻證明了他的雄才偉略,而很多的人也成為其的確配得上“南朝第一帝”乃至南北朝時代的“第一帝”,沒錯,他就是辛棄疾詞中所寫的“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劉寄奴,在朱元璋北伐之前,論北伐之功績還真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劉裕,他開創的劉宋王朝有“七分天下而有其四”的版圖,他在位期間無論是北方的北魏還是割據河西的赫連勃勃都不敢與其為敵。
可是他的基業就如同秦皇的氣吞萬里一樣,在他死後他的基業也如大秦一樣迅速衰亡,那麼被號稱“六帝死神”的劉裕最終為什麼不能夠成功一統天下呢?
出身太低,遭到世家門閥鄙視
現在說到開國皇帝的出身,我們通常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劉邦、朱元璋,一個在起家之前是當地的流氓,被秦朝封為亭長;另一個則當過和尚,做過乞丐,最終開創了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歷史之上還有許多開國皇帝的出身其實也很低,甚至他們的雄才偉略並不比劉邦、朱元璋差,只不過由於沒有一統天下才被人遺忘,而劉裕就是屬於這一種人。以往對於天子我們通常將其稱為“天命之人”,可是真正的“天命之人”哪有那麼容易?如同秦始皇,其祖上六代基業奠定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根基,而唐太宗李世民出身於累世功勳的關隴集團,藉由父兄的積累也有了他響噹噹的名號;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他的祖上是軍功世家,在軍中很有威望。
而像劉裕,劉邦,朱元璋這樣開局一把劍、一個碗最終進階到上流社會的這不是“天命”,這是逆天改命,而劉裕的出身也僅僅比朱元璋好點,在以前和劉備一樣,只是一個織蓆販履的小販,直到三十五歲那年投身北府軍才奠定了他的發家史。
如果單純從大環境來看的話,其實劉裕比之劉邦、朱元璋更為惡劣,那就是當時的社會處於一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階段,劉邦的社會是一個“軍功進階”的社會,只要你有軍功,無論你之前是什麼身份,那麼你就能做上大夫之類的高官;而朱元璋時代中國歷史已然走進了“科舉制”的時代,為寒門學子提供了一條道路,所以也不會有人因為你的出身看不起你。
而劉裕時代正處於門閥最嚴重的時代,當時的普通人一般來說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種地賭天,要麼陣前賭命,前者一生碌碌無為,而後者卻是以命相搏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而劉裕選擇了後者,也有了後來“氣吞萬里如虎”的美譽。
可是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對於劉裕前三十年的歷史幾乎是一片空白,這就是當時的大環境,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就算你後來當了皇帝,可是你以前就是一個貧民,這是你改變不了的,所以劉裕光是從貧民上升到上流社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這點上比之劉邦和朱元璋更為困難。
起家太晚,時不與人
歷史之上的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其實要麼是撿漏,如同晉、隋、宋為幫助,要麼是年紀輕輕就投身軍旅然後有了一群鄉里的幫助在不惑之年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偉業,當然劉邦這個是個例外,誰讓他有韓信這個BUG呢。
而劉裕的開局難度其實是地獄模式的,投身軍旅之時已經35歲,只能一步一步從一個小兵坐起,所幸還能得到上司的賞識,到了38歲左右才剛剛上升到中等,之後劉牢之意外身亡,劉裕等人不得已投靠了桓玄,在桓玄賬下蟄伏又花了幾年十年,直到四十多歲的時候才憑藉平定桓玄之亂起家然後有了自己的班底。
我們可以看到,劉裕的前半生是碌碌無為的,直到四十多歲才發跡,而這個時間實在是頗為尷尬,劉邦平定天下用了四年,可是他之前還有三年秦末戰爭,平定天下之後內部不穩定經常需要平叛,西晉統一天下用了曹魏的基業將近一百多年,朱元璋二十五歲投身軍旅,41歲建立大明,可是當時的大明還有四川、河北等地沒有平定,元朝的殘餘時間依然強大,從大一統王朝的統一時間來看,要一統天下起碼要十幾年朝上。
劉裕起家已四十幾歲了,要結束這亂世沒有數十年的積累是很難的,而劉裕在十餘年間滅五國已然是很了不起的,這個時候已經五十幾歲了,按古人的年齡來說已經屬於高壽了,留給劉裕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身體和精力都已經跟不上了,更何況此時的東晉朝中劉穆之已經去世,劉裕在朝中沒有一個“蕭何”了,所以必須要事事親為,北伐之事也就耽擱了。
等到他完成嬗代,想要出兵北伐北魏的時候,此時劉裕已經六十一歲了,天命終究不向著他,不久之後他也去世了,而一統天下的雄圖至此終結,這個繼續陷入戰亂之中。
-
5 # 歷史畫中人
南北朝是一段比較亂的歷史,在南方這邊,分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其中,劉宋是南朝第一個朝代,而作為劉宋的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自然也就是南朝第一帝了。
劉裕(東晉至南北朝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人,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劉裕自幼家貧,後投身北府軍為將。自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對內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憑藉著巨大的軍功,得以總攬東晉軍政大權,官拜相國、揚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加強集權,抑制兼併,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士,振興教育,並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輕徭薄賦,廢除苛法,改善社會狀況,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並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史家譽之為“定亂代興之君”。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征伐北魏,尚未出師,便因病逝世 ,終年六十歲。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葬於初寧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
劉裕為什麼會被稱為南朝第一帝?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而劉裕也是眾多皇帝中比較出名的。劉裕對於南朝的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南朝的經濟政治建設做出很大的貢獻。他的偉大不僅僅體現在廢掉了司馬德文,建立了南朝政權。而且他所大力推行的一些政策,不僅對當時的南朝有用,而且對後面的齊梁有著很大的意義,所以綜合這些劉裕被稱為南朝第一帝。
在東晉時,劉裕就已經掌握了很大的勢力。他的手底下也有很多的兵力,再比較當時東晉王朝的情形,劉裕完全可以直接稱帝。之後很快,劉裕就廢掉了當時的東晉皇帝司馬德文,把首都遷移到了建康。自從劉裕當上皇帝后,他開始打擊一些貴族,減輕賦稅,修訂法律。
與此同時,他還注重尋找一些有才華的人,無論他們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華就可以憑實力做官。在劉裕統治的那些年裡,南朝的經濟狀況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政治清明,社會治安良好。
當時的江南地區社會狀況很不好,治安也十分混亂。而江南地區,有著豐富的漢文化。劉裕於是派了大量人力物力,維護江南地區的漢文化建設,幫助江南地區的人民發展經濟,協助當地官員搞好當地的治安環境。正是因為有了劉裕的大力整治,我國的漢文化才能夠源遠流長。也正是因為劉裕,江南地區能夠得到這麼大的發展。同時,他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基礎。所以後世稱他為南朝第一帝,也是有原因的。
總結:後人稱讚劉裕為“南朝第一帝”,即是對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對他品格的嘉獎。正如蘇轍評價:“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
-
6 # Mer86
劉裕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裔,他的家族在當時的東晉屬於是次等士族。不過劉裕的出身很微賤,童年不幸,堪比朱元璋。他母親生他的時候,難產而死。父親因無力請乳母哺乳,再加上劉父認為劉裕間接導致妻子身亡,是個不祥之人,於是小小年紀的劉裕就被老爸丟到了荒郊野嶺,任其自生自滅。
所幸是劉裕的大嬸看他可憐,將其抱回,並撫養成人,他這才僥倖撿回一條小命。
不過由於大嬸家裡也無錢無勢,所以劉裕沒有上過學,也不認識幾個字。長大後成了無業遊民,整天就是賭博打架混日子。後來他實在是混不下去了,就以賣草鞋為生。
公元383年,前秦討伐東晉,朝廷徵兵。當時20歲出頭的劉裕應徵入伍,參加了東晉名將劉牢之領導的北府兵。
入伍之後,由於他長的高大魁梧,擅用一柄長刀,被一個叫孫無終的將軍相中,成為孫無終的司馬(相當於參謀長)。因而劉裕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折點。
淝水之戰後,北方一片大亂,北府兵趁機北伐中原。不過就在北府兵北伐的時候,東晉亂民孫恩、盧循趁機起義,烽火席捲整個江東,劉牢之奉命率部平叛,而劉裕得孫無終推舉,也幸運的轉入劉牢之麾下。
轉投劉牢之的麾下後,劉裕擔任參軍,隨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一起行動。他在一次追擊義軍的過程中,被數千義軍包圍。其他人盡皆戰死了,只剩劉裕一人,他被迫跳到河裡面躲了起來。但義軍不想放過他,非要治他於死地。劉裕被逼急了,只好大喝一聲,揮著一口長刀一通亂砍。義軍被劉裕的這一通亂砍嚇尿了,紛紛撒丫子扭頭跑路,劉裕當時也殺紅了眼,一個一刀,追殺幾千義軍。
這一壯觀景象當時被趕來增援的劉敬宣瞧好看到,不禁大為讚歎,回去後,劉敬宣為劉裕請功。劉裕自此之後得到重用,迎來人生第二個轉折點。
公元401年,劉裕得到劉牢之保舉,開始大展拳腳。他在與孫恩義軍的作戰中,屢立戰功,最後打得孫恩跳海自殺,逼得孫恩餘部向南退卻到了廣東。
此役後,劉裕以戰功被提拔為了下邳太守。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當東晉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鎮壓孫恩起義時,東晉的荊州刺史桓玄居然造反了。
桓玄是東晉權臣桓溫的兒子,控制著東晉鄱陽湖以西領地,這人野心勃勃,一造反就率叛軍直撲國都建康。東晉朝廷獲悉後,派劉牢之前去討伐,但劉牢之不想打,主動派人講和。劉裕當時強烈反對,但劉牢之不聽。
結果最後,叛軍攻克建康,桓玄篡位。短視的劉牢之在桓玄的威逼下,不得不自殺。一代名將就這麼窩囊的死了。
劉牢之一死,桓玄馬上廢掉東晉的無腦皇帝司馬德宗,自立為帝。隨即徵召東晉各地大臣進京見新主子,劉裕當時也摻和在官員之中,接受桓玄的視察。
在這次上下級見面會中,桓玄一下就感到劉裕是個人才,有心籠絡。之後,桓玄每次舉辦宴會,必定要召集劉裕陪同。
不過劉裕看不起桓玄,他心中早已經打算要收拾掉桓玄,所以儘管桓玄屢次拉攏,劉裕最終還是跑了。逃回了北府兵的勢力範圍。
公元404年,劉裕聯絡廣陵太守劉毅,糾集了一千多人宣佈造反。
聽說劉裕只帶了一千多人造反,桓楚政權所有人都笑趴了。但劉裕用事實證明,一千多人也能像滾雪球一樣,滾到幾萬人。
因為劉裕帶著造反的人,都是退伍的北府兵老兵油子。這些人雖然已經退伍,但打起仗來個個奮勇,而原本戰鬥力很強的桓玄軍在建康城內逍遙快活,早就銳氣盡失,根本不是北府兵的對手。所以劉裕、劉毅的部隊越打越多,桓玄的部隊也越打越少。
最終桓玄在一次決戰失利後,放棄建康,退回荊州。劉裕聽說後,當然不會放過他。一通窮追猛打,最後打得桓玄眾叛親離,慘死在了荊州。
桓玄一死,平定桓玄的劉裕、劉毅一黨全部鹹魚翻身,搖頭一變,成了復興功臣。
之前他們只是地方官員,廳局級幹部。可現在不同了,都變成了中樞要員。其中,劉毅加封為左將軍,主管淮河一帶;劉裕則封車騎將軍兼揚徐兗豫青冀幽並荊司梁益寧秦雍涼十六州大都督,主抓中央。
二劉從桓玄手中,搶到了東晉中樞權柄。
劉裕主掌朝廷中樞後,先前敗退到廣東的起義軍非常畏懼,其首領盧循(孫恩妹夫)主動派人跟劉裕求和,劉裕當時正準備休養生息,也不想打仗,就下決心招安盧循,任命他為廣州刺史。
穩定南方後,劉裕把目光轉向北面。畢竟他先前所有的戰功都是在內戰中獲得的,他要想服眾,還需要有對外戰績。
公元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縱兵抄掠東晉的淮河一線。劉裕得知大怒,決定親自帶軍討伐南燕。
開戰之前,群臣集體反對,因為當時益州造反了,大家的意見是西南沒平定前,不宜冒險向北出兵。但劉裕力排眾議,在缺少騎兵的情況下,僅靠步兵和水軍就滅了南燕。
南燕被滅後,慕容一族被押到建康滅族。在中原叱吒風雲了幾十年的鮮卑慕容氏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就在劉裕南燕期間,割據西北的後秦皇帝姚興派使者對劉裕說:慕容家族和我們姚家是世代的友好,現在你竟然敢進攻他們。如今我國已經在洛陽集結了十萬鐵騎,晉軍再不撤退,我就要進攻了!
劉裕一聽就不樂意,對使者說:你回去告訴姚興聽著,我本準備滅燕後休息三年,然後再收拾他,不過你們願意現在送死,那就叫你那鐵騎快點來吧。我等著!
秦使大怒,拂袖而去。而姚興當時正被割據陝北的赫連勃勃打得喘不過氣,因而這起外交事件最終也就沒有下文了。
不過被煩事纏身的人也不止姚興,劉裕當時也被一個人煩的要死。誰呢?就是先前被詔安的起義軍領袖盧循
公元410年,在廣州的盧循耐不住寂寞,起兵造反,叛軍一路殺到安徽。嚴重威脅到了建康的安危。
當時劉裕還沒回師,他的部隊也全部投入到了清掃戰場,運戰利品回江南的工作中,因而聽到這個訊息後,劉裕審時度勢,臨機決斷,拋下大部隊,只帶幾十名騎兵星夜就趕回了建康城。
劉裕回建康後,召劉毅進京,並令其率本部兩萬水師討伐盧循。劉毅先前和孫恩、盧循都打過仗,一直是勝多敗少,這回再次對付屢敗之將,劉毅更是滿不在乎。因而得意洋洋地逆流而上,迎頭撞上了順長江而下的盧循軍。結果雙方一交手,劉毅這才知道盧循的叛軍早就鳥槍換大炮了。
原來盧循在擔任廣州刺史的時候,吸收了遠洋船的特點,建造了許多船高十二丈,可載數千人的大型樓船。相比之下,劉毅從淮河調來的小戰船根本就是垃圾,與大艦一碰就碎的四分五裂。所以一仗下來,劉毅慘敗虧輸,幾乎全軍覆沒。叛軍則順勢,直接殺到了建康。並佈陣於城下,準備攻城。
看到此情此景,劉裕也慌了。不過他是那種不服輸的性格,就在建康城內所有王公大臣都準備跑路的時候,劉裕親自上戰場,指揮士兵用連弩反擊。隨後又命令一千多騎兵衝殺,把叛軍殺得七零八落。
盧循見陸戰打不過,只好退守戰艦。但他從廣州遠道而來,糧草不足。雙方一相持,叛軍幾天就沒糧食吃了。於是盧循只好下令撤退,指揮叛軍去打荊州。但劉裕不給他喘息之機,順江而上,派快船到盧循的大型樓船間放火。大船最怕火攻,受此一敗,盧循也就徹底被劉裕剿滅了。
剿滅了盧循,劉裕位極人臣,封大將軍。不久後,劉裕與劉毅鬧掰,劉裕當機立斷,處死劉毅,成為東晉的實際統治者。
公元413年,劉裕趁熱打鐵,在滿朝文武都不支援的情況下,滅了“譙蜀”,一統江南。
西蜀順利光復後,後秦皇帝姚興是真的坐不住了,畢竟他也不傻。後秦與東晉毗鄰,劉裕下一步就會來打自己。於是他在臨死前就不斷安排後事,打算給兒子鋪路。
但他的兒子姚泓吟詩作對可以,治理國家是真不行。劉裕見機,就想也沒想,又是力排眾議攻打後秦。這一戰,劉裕可謂是準備充分。幾乎調集全國的精銳對後秦發動了排山倒海的攻擊。其動用的兵力之強、戰線鋪得之長,在歷史上都屬罕見。
面對猛烈攻勢,姚泓也沒多少應對手段。後秦軍層層禦敵,屢戰屢敗。而且,割據陝北的赫連勃勃也沒閒著。趁著東晉與後秦開戰時,瘋狂抄掠後秦的城鎮。後秦軍在雙重打擊下,損失慘重。姚泓不得已,只好向北魏尋求援助。
北魏軍趕到戰場後,按照朝廷旨意,對黃河南岸晉軍後勤線展開騷擾。劉裕見狀,就派了一支精銳部隊,渡過黃河,並揹著黃河利用戰車擺出了一個新月形的陣勢。(也就是卻月陣)
這套陣法由劉裕首創,北魏軍沒見過,根本不知道厲害。魏軍一個衝鋒,就被晉軍的巨型弓弩壓制。三萬人頓時被射死好幾千,再加上踩踏而死的,一共將近上萬人。就連北魏軍的總指揮也被亂軍踩死。
聽到前線戰敗的訊息,拓拔嗣愣了。隨即他下令撤軍,不再管後秦死活。
消除了北魏的威脅,劉裕下令猛攻。後秦軍聽到北魏不會來增援的訊息,士氣瞬間卸了一大半。最終晉軍攻破潼關,順勢又攻入長安。立國三十餘年的後秦政權滅亡。劉裕打出了西晉滅亡後,南朝最大的一片疆域。
雖然,劉裕後來趕著回建康稱帝,把長安交給他的紈絝兒子劉義真管理,導致戰略意義重大的關中最終被赫連勃勃偷雞。更導致二十萬精銳晉軍全軍覆沒。使得收復中原的大好形勢功虧一簣。
但不管怎麼說,後來的南朝皇沒有一個人取得的政績、軍功比劉裕大,這是事實。說劉裕是南朝第一帝,沒有任何毛病。
對於劉裕,北魏名臣崔浩曾有評價:劉裕之才遠勝慕容垂。慕容垂靠著父兄舊部,才獲取舊業。而劉裕出身微賤,毫無背景,就能消滅桓玄,復興東晉,北擒慕容超,南殺盧循,從不失手。可見其才幹過人。
同時代人的至高評價,再加上劉裕靠軍功逐漸成長為東晉重臣,這在注重門第出身的江南官僚圈子裡確實是鳳毛麟角。說劉裕是南朝第一帝,實至名歸。
-
7 # 跪射俑
劉裕字德輿,今江蘇徐州市人。劉裕出身於,庶族地主家庭。曾祖劉混作過京口縣令,父親劉翹為郡功曹,劉裕自幼喪母,父親又早死,祖業敗落,家境貧寒,年輕時代依靠樵漁、躬耕養家餬口,艱難度日,倍嘗人間辛酸。劉裕曾因賭博欠債無力償還,被京口士族肆意鞭打。
這種生活經歷,使劉裕比較瞭解社會下層人民的疾苦,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士族的腐敗有較深刻的認識,對磨練他的意志也頗有幫助。
383年淝水之戰後,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戰亂蜂起。南方東晉政權,也未因戰勝前秦,而振興。以司馬氏為代表的最高統治者,沉溺於酒色,偏安江左,罷黜賢臣,重用奸佞,使得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日益激化。
在這個動盪的年代裡,歷史的潮流把劉裕這個本來名不見經傳的寒門庶族,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推上了政治舞臺,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壯的戲劇。
淝水之戰後不久,窮困潦倒的劉裕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了東晉北府兵大將劉牢之,當了一名參軍。後來,在鎮壓孫恩起義的過程中,劉裕約束部屬,紀律嚴明,在淮口、江陵、廣州等地屢戰屢勝,使劉裕在政治上嶄露頭角,自此不斷升遷。402年,東晉大將框玄發動叛亂,領兵攻佔建康。
次年,又奪取政權,遷晉安帝司馬德宗至尋陽,正式稱孤道寡。正當桓玄意得志滿之際,劉裕團結北府兵中下級軍官打起恢復晉室的旗號,在京口舉兵討逆,於404年平定了桓玄之亂,迎司馬德宗還都建康。
桓玄之亂雖平,而東晉大權盡落劉裕之手。劉裕升任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作為寒門庶族的政治代表入朝執政。409年,南燕慕容氏領兵南下,大掠淮北。劉裕毅然麾師北伐,從建康出發,由淮、泗抵下邳,佔琅琊,圍困燕都廣固(今山東益都),經數月激戰,攻克廣固,俘慕容超,翦滅南燕。
416年,劉裕又乘後秦王姚興病死,國內發生內亂之機,分兵四路,大舉北伐。晉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很快克洛陽,破潼關,直搗長安,消滅了後秦。
劉裕領導的兩次北伐,均獲勝利,與過去祖逖、桓溫等人相比,如鶴立雞群,略勝一籌。北伐的勝利,抑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統治者的南侵,保衛了江南地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保衛了江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功績是不能磨滅的。
劉裕不僅在軍事上“奮起寒微”,復興晉室,率軍北伐,屢建戰功,而且在稱帝前後,他還針對東晉王朝的積弊,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些改革。
第一,打擊士族,重用寒人,加強中央集權。對敢於反對他們計程車族,劉裕毫不留情地予以鎮壓,如平定桓玄之亂後,他殺掉了王瑜、謝混等高門士族,處死了為害一方的刁逵。對於俯首帖耳歸順他的一些士族,劉裕雖給高官厚祿,卻不授給實權。第二,精簡機構,抑制豪強。
413年劉裕上書安帝,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地精簡了重疊的機構。對於對抗士族豪強,劉裕嚴加鎮壓。第三,寬徵省綢,與民休息。420年禁止,向民間徵發車、牛。
為減輕人民的田租負擔,劉裕又廢東晉計口收稅的舊制,改為計資收稅。這些措施,減輕了人民負擔,有利於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第四,整頓吏治,嚴懲貪官;第五,提倡節儉,杜絕奢靡。劉裕出身寒微,富貴後注意不忘貧賤時的困苦,劉裕聽說琥珀可以治刀傷,令人將其枕打碎,分給北伐部將備用。
由於推行以上與民體息,發展生產的政策,在劉裕和兒子劉義隆統治的近半個世紀裡,劉宋政局安定,生產發展,出現了“元嘉之治”的小康治世。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劉裕是我國東晉南北朝這個動亂時期,甚為難得的人物,他不愧為傑出的地主階級的政治家、軍事家。清朝著名學者說劉裕是漢以後、唐以前唯一一個很有為的封建帝王,我認為這些評價都是很有見地的。
-
8 # 月影漫千峰
覺得這話沒有概況全他的地位,應該是南朝第一人!一身關係著整個東晉的安危,一個在只知道吹牛扯淡的社會中卓爾不群的超級行動天才。
個人武力方面:南朝是沒人能趕得上他的,以一人之力對抗上千農民軍而不死,不管是什麼原因這絕對是超牛了。
軍事地位:超級天才,滅南燕、後秦、蜀,不管是計謀還是臨機決斷都非常牛,抓住對手的心理,一舉滅敵。一戰打的北魏老實了許多,拓跋嗣才聽崔浩的話老實和南朝結好。
政治地位:是東晉、南宋的頂樑柱,東晉沒他早就被滅了,是他率兩千多人起兵反對桓玄才成功給東晉續命;南宋他要活著很有機率繼續北伐取勝,不至於後面他兒子被打得大敗。
勤政愛民方面:確實無可挑剔,對老百姓很多惠民措施。
真正失誤在於:劉穆之死後,他迫不得已只能返回,任命出問題了,導致留守軍內亂;自己兒子們太小也沒有教育好孩子,只能讓大臣輔政,結果出了大問題。
-
9 # 中國故示
劉裕為什麼是南朝第一帝?這個問題問的有趣的很啊。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觀點吧。
很多人會從他的功績來說,確實功績方面給他加分不少的,畢竟帝王文治武功嘛,人人都想有,而且自己還是御駕親征的,名副其實的軍事統帥。
劉裕就因為開闢了南北朝時期的第一位帝王,所以他就是第一帝嗎?事實上算是第一位帝王,但就不一定是第一帝啦。劉宋承襲東晉,疆域上變化不大,為何東晉不稱南朝?十六國為北朝呢?因為十六國不全是北方的,其次還有的在關中、山東一帶的,這些作為中原地帶,算不上作為北朝的,最重要是南北朝肯定就是南北政權對立,所以更算不上了。
我們知道的是南朝始於420年,劉裕稱帝,當然此時誰也不知道是南北朝的開始,直到439年,北魏統一北方,南北朝格局才開始出現,出現南北對立劃分天下了。那既然如此,北魏建國於386年,那拓跋珪怎麼算不上是南北朝第一帝呢?因為他處於十六國時期,至死北魏也不過是其中一國,周圍勢力依舊不可小覷。
劉裕發跡於消滅桓玄之亂,此後逐步登上權臣寶座,期間消滅譙蜀、後秦、南燕並大敗北魏,講將南方控制起來,逐步統一天下,北魏這邊也開始了消滅北方諸國,再現前秦統一北方局面。因此兩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造就了南北格局的出現。
劉裕率先完成南方的統一與北伐,南朝格局日漸明朗了,從而七分天下有其四,但可惜中道崩殂,留下一個南方王朝。北魏對其也是深怕劉裕,從不敢正面硬碰,後秦更是如此劉裕一句話兵不血刃就拿回土地。可見他的氣勢有多厲害。
再者,劉裕建立的劉宋是南朝國力最強的,北朝都無力消滅,後面的就更加所了,就這點而言劉宋的締造者劉裕就堪稱南朝第一帝,無論各方面的比較,文治武功都比後三朝的開國之君厲害的多。
-
10 # 大耳朵的九尾狐
宋詞有言: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詞裡的寄奴就是本題的主角劉裕,聽其小名就可以推斷他是寄養在別人家的窮苦子弟,在當時亂世之中,透過自身的努力達到了權力的巔峰,其開創的劉宋政權是當時各個政權實力中最強大的,大有一統中原之勢,由於身體原因急於回去奪權,失去了收復北方的大好形勢。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這也足夠證明其實力,整個南朝再沒有人能達到他那樣的高度,所以劉裕被稱為南朝第一帝也是實至名歸。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宋的版圖是最大的,其後政權版圖逐漸變小,直到最後被北方統一。
劉裕能夠從底層士兵一步步爬到權力頂峰,其能力是不用懷疑的,史書上也會記錄一些關於他的傳奇故事,具體的事由於篇幅有限,不在此細說,僅就其稱為南帝第一人所處的歷史環境和其本人的功績貢獻發表一下個人淺見。
自西晉短暫統一後,司馬家的內鬥便一發不可收拾,由八王爭權奪利直接導致西晉的滅亡,內遷的少數民族峰湧崛起,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也是中國史上一段最血腥的亂世時期,北方漢人衣冠南渡,建立了半壁江山的東晉政權,延續了漢民族的文化傳承,東晉十六國正是南北朝的開端。
混亂的世道人民翹首以盼安定統一,然而司馬家政權實在是不給力,北伐不能成功,內鬥依舊延續,整個南方本身就處在混亂之中,而劉裕的崛起,從反對桓玄最後入主中樞,平定了廣州孫恩之亂,整個南方逐漸安定下來,和平穩定的環境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隨著實力增強,劉裕也開始北伐收復失地,而北方勢力也避其鋒芒,這在當時確實是難得的機會。
只是可惜,劉裕年紀大了,為了鞏固自身權力而回師爭位,放棄了繼續北伐的機會。如果當時堅持北伐或許能一統天下也未可知,然而事實沒有如果。在其身後,元嘉草草,北伐再也沒能有所作為,甚至實力逆轉,北方開始強大,南方只能自守。
如果劉裕身體好,多有幾年時間,或許其開創的宋政權會大不一樣,然而天不假年,北伐嘎然而止,但是就這樣,他的成就在當時及整個南朝時期卻無人能超越,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南朝第一確是貨真價實的,誰叫後世英雄不努力呢,或許後世遇到的對手更強大吧。
不管怎樣,劉裕的實力擺在那兒,以武立國,安定天下,為後世敬仰,足稱第一人。
-
11 # RONGHUA說
公元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相繼在建康(今南京)定都,歷史上統稱“南朝”。
劉義隆即位,他在政治上整頓吏治、詔求賢才;在經濟上大興水利、獎勵耕織、減免賦稅;在文化上大力興復學舍、發展教育。這時期的劉宋王朝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大好局面,宋文帝的年號是元嘉,故史稱“元嘉之治”。
“萬丈高樓從地起”,宋文帝之所以成就“永嘉之治”,其父親武帝劉裕的功勞起了關鍵的作用。
劉裕,小名寄奴,雖然出身貪寒,但是從小就有大志向,一生戎馬,戰功赫赫,直至入京輔政,在他執掌朝政大權時,先平定江南,後攻伐北地。
相較於後來出現的齊、梁、陳三個王朝“昏庸荒淫、懦弱無能”,說劉裕是南朝第一帝,名至實歸。
-
12 # 西宮太后說
劉裕是東晉至南北朝時期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是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自立為帝之後,加強集權,整頓吏治,振興教育,改善了當時的社會狀況,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劉裕被李贄稱之為“定亂代興之君”,也被後人稱之為南朝第一帝。
劉裕之所以被稱為南朝第一帝,這是由於劉裕自身的努力的。劉裕從小出生在一個平民家中,家中十分貧苦,母親在生他之後不久便患病去世了,之後父親便認為他是個倒黴孩子,而且也難以撫養他,於是便像將他拋棄了,好在有了繼母的撫養,劉裕才勉強活了下來。
由於家境的貧困,劉裕從小便要幹農活,砍柴、種地、打魚等等都需要他來做,有時候還會去賣草鞋,由於在街上做生意,劉裕漸漸認得幾個字,但是也正是因為做生意,使得劉裕迷上了賭博,因為他認為賭博是一種很快的賺錢方法,但是劉裕的這種行為遭到了家人的責罵,鄰里鄉親也看不起他,本身家中就窮,劉裕還如此沒有志向,漸漸的劉裕醒悟過來,他知道他的一生不該是這樣,之後劉裕便從軍去了。
劉裕從軍之後,成為了北府軍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晉安帝隆安三年的時候,孫恩在會稽起兵反晉,當時各地都發起響應,當時晉朝廷連忙派人去鎮壓,而這人便是劉牢之,當時劉裕在他的麾下,劉裕在這場鎮壓戰中表現出了自己的英勇,他率眾軍迎戰,擊潰起義軍,之後劉裕乘勝追擊,收復山陰。後來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之中,劉裕屢次衝先鋒,打下了許多的勝仗,他作戰勇猛,衝鋒陷陣絲毫不畏懼,並且在指揮上也很得當,足智多謀,在這幾年中,劉裕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凸顯,並且他使得孫恩投海而死。
由於劉裕的戰功赫赫,也得到了部上的賞識,朝廷的賞識,最終劉裕在朝中授職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等等職位,逐漸成為了朝廷中的大臣。東晉一直面對著北方的威脅,之前一直有著大將去北伐,但是都沒能成功,這個時候劉裕有信心,並且也有野心,希望北伐成功,進一步壯大自己的力量。義熙五年的時候,劉裕擊退南燕皇帝,之後趁機四面攻城,南燕皇帝慕容超率領著數十兵突圍而走,但是被晉軍追獲,南燕就此滅亡。
幾年之後,劉裕又蕩定荊江,西征巴蜀等等,最終劉裕以巨大的軍功,獲得了朝廷上下顯赫的地位,義熙十四年,劉裕成為相國,以十郡建“宋國”,元熙元年,劉裕進爵為宋王,並且增加了十郡食邑,一年之後,劉裕代晉稱帝,顯示著東晉滅亡,之後他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稱帝之後,劉裕開始削藩,集中權力,為了防止權臣亂政,劉裕下詔: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軍還交回朝廷。此外他還下令整頓戶籍,嚴禁世族有藏匿人口的行為,適當降低農民租稅,廢除繁雜的法令,使得百姓在寬鬆的環境下發展生產,此外劉裕由於知曉貧苦,所以他成為皇帝之後,他依舊是保持節儉,不喜奢靡。
劉裕從一個小平民到一位開國皇帝,這之中經歷的苦可想而知,成為皇帝之後,劉裕沒有貪圖榮華富貴,而是一心為國家、為百姓做貢獻,劉裕撐得起南朝第一帝的稱號。
-
13 # 妖鬼雜談錄
劉裕的光彩即便在上下五千年帝王之中,都有可稱道之處,更何況在南北朝這種變態、神經病皇帝比正常人還多的時代。理所當然南朝第一帝。
宋武帝劉裕的文治武功劉裕出身寒士,當皇帝之後抑制豪強兼併,重用寒門,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
整頓吏治,發展生產,輕徭薄賦,改善社會經濟狀況,使劉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重視教育,改善社會風氣;廣收逸散書籍,對漢文化典籍和書籍的保護與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
對內平定叛亂,先後平定孫恩、桓玄、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叛亂或者割據勢力;對外收復失地,滅西蜀、南燕、後秦等國。
劉宋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 。
被讚譽為“定亂代興之君”,可以說劉裕與五代十國中的柴榮一樣是有能力統一國家,結束戰亂的雄主。
劉裕篡晉建宋之前,北魏基本統一黃河流域,正式強盛時期,拓跋燾幾次南侵,很有可能併吞長江流域,幸虧劉裕抵擋住北魏南,保住了南方漢文明。
宋武帝劉裕評價雖然劉裕篡晉開啟了被篡位之君無好下場的局面,但是整體而言劉裕的文治武功還是普遍得到稱讚。
漢之後,唐之前,唯宋氏猶可以為中國主也。……稍足為歷史之光者,一曰趙武靈,二曰秦始,三曰漢武,四曰宋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震驚旃裘之心,發舒華夏之氣。南國之盛,未有過於斯時者也。可見對於劉裕的稱讚之盛,幾乎可以比擬秦皇漢武。劉裕是南朝成就最大最有建樹的皇帝,沒有之一。
-
14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考慮——首先,劉裕確實是南朝第一位皇帝;其次,他也是南朝皇帝綜合素質最好、最有作為的一個。
南北朝是一段比較亂的歷史,在南方這邊,分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其中,劉宋是南朝第一個朝代,而作為劉宋的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自然也就是南朝第一帝了。
但是這還不僅僅是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劉裕在各方面的素質以及身後的品評上,都堪稱南朝皇帝最佳。
南北朝時期,皇帝正常的少,混賬的多,這幾乎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而尤以南朝嚴重。無論是宋的前後廢帝,還是齊東昏侯,都是大名鼎鼎的混賬皇帝。
而少數幾個算得上有作為的皇帝裡面,劉義隆是劉裕之子,文治有餘武功甚歉;齊高、武兩位皇帝,小康而已,談不上大治;梁武帝蕭衍倒是開創了一個盛世,但是自己又親手毀掉了它;至於陳朝,更是風雨飄搖一直打仗。
只有劉裕,對外,他是東晉以來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光復長安的大將,後秦、後燕、譙蜀等國也全部是他滅掉的;對內,他輕徭薄賦,懂得民間疾苦,為兒子的元嘉之治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劉裕是中國僅有的三位布衣出身的皇帝之一,也是南朝最好的皇帝,這一點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
-
15 # 清水空流
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大頭兵起家。劉裕是當之無愧的兩晉南北朝第一牛人。劉裕出身貧寒。一步一步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成為東晉權臣。劉裕,宇文泰,高歡堪稱南北朝三大軍事大家。在五十八的時候,劉裕最終篡位登基。非常不易。尤其是在南北朝這種門閥世家最鼎盛時代。
劉裕是劉牢之帳下普通士卒出身。作為普通士兵打仗勇敢,後逐步升遷。在平定恆玄與孫恩造反以後。晉安帝加封劉裕為車騎將軍,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兼徐青二州刺史,劉裕數次推讓。不想太招搖,自己平民出身,與其他權臣豪門大族不同,根基太淺。劉裕覺得自己在朝廷中實力不強。劉裕在推辭不掉以後,只好答應。此時恰恰南燕內亂。劉裕就準備滅燕之戰了。公元409年,劉裕親率大軍從建康出發,水陸並進討伐南燕。
劉裕滅燕之戰歷時四個月。國主慕容超逃出城外不遠就被活捉。劉裕把慕容超帶回建康處死,時年26歲,劉裕深恨慕容氏的人,把慕容皇族三千多人全部處死,至此,這個創立了前燕,後燕,北燕,南燕几個王朝的優秀家族徹底地消失了。到公元413年,劉裕又平定蜀中叛亂。此時的劉裕滅南燕,平盧循,定蜀中,那真是志得意滿,肆無忌憚。劉裕之前的權臣都是貴族出身,如王敦,恆溫,謝安,廋亮等等對皇室還有一個面子上的尊重和擁護。但劉裕草莽出身,軍痞起家,對於貴族和豪門有一種本能的反感和厭惡(和朱元璋相仿)。這時東晉已經是劉裕一個人的天下。東晉加封劉裕為太傅,揚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簡直是曹操在世,司馬宣王(司馬懿)再生。公元416年,後秦皇帝姚興駕崩, 太子姚泓繼位,劉裕等來了滅後秦的最佳時機。
公元417年。劉裕兵分四路平滅後秦,第一路由王鎮惡與檀道濟率領,進軍許昌洛陽,第二路由沈田子與傅洪率領,攻取武關,第三路由劉尊考率領水軍取滎陽,作為第一路軍的策應。劉裕本人親統第四路走泗水。劉裕的滅後秦之戰,被後世歷代兵家所推崇,粟裕大將就就對劉裕的滅秦之戰的佈局十分欽佩。滅後秦以後,劉裕也加快篡位的步伐。公元421年六月,東晉皇帝司馬德文禪讓於劉裕。至此東晉立國103年,經十帝而亡國。。劉裕建康南郊祭天而登基。國號宋,改元永初。劉裕就是宋高祖武皇帝。隨後,劉裕派人要毒死司馬德文,司馬德文漠然道:自殺不可轉世為人,幾個殺手用棉被把司馬德文活活悶死,時年36歲,從此以後,劉裕開始了一個最惡劣的先例,前朝末帝再無善終者。
而劉裕處死司馬德文就在於不自信。世家力量太強大,而劉裕出身決定了他必然要處死司馬氏一族。劉裕沒有統一華夏也在於此,當然,劉穆之早死,劉裕年紀太大,起事太晚(43歲發家)北朝整體實力高於劉裕都是重要原因。
-
16 # 書裡771
劉裕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自隆安三年(399年)後,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併,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輕徭薄賦,廢除苛法,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並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3],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並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被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稱。
-
17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劉裕被稱為南朝第一帝的原因竊以為有以下兩點。
首先,南朝是指東晉到隋朝之間,位於中國淮河~秦嶺以南的4個短命地方割據政權,包括宋齊梁陳四個朝代。而劉裕就是南朝第一個朝代宋的第一位皇帝。劉裕本是東晉權臣,後逼迫晉帝封他為宋公,宋王,後殺司馬德文篡位稱帝,建立南朝宋。所以劉裕本就是南朝第一個皇帝,毋庸置疑。
其次,南朝在宋武帝劉裕的治理下,是最為強盛的。史料記載,南朝宋的版圖北至黃河,山東以北,東南皆到海,天下三分有其二,是南朝版圖最大的國家,劉裕甚至曾經短暫收復漢人的古都,長安洛陽。所以其文治武功也足以稱為南朝第一帝。
-
18 # 陽光男孩58020799
劉裕出身社會最底層,他從一大頭兵做起,一度北伐打下天下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差點統一天下如果不死這麼早天下可提早四百年統一
-
19 # 人心之光
先吹一波劉裕。
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不多說,說就一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劉裕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最有能力,最有作為,最有功績的皇帝。把齊高帝和梁武帝和他相提並論就是對他的侮辱。
他滅亡了魏晉遺毒——苟延殘喘的東晉,建立了強大的劉宋,讓被五胡迫害而南逃的百姓有了安穩的歸宿,並且讓他們免受門閥世家的壓迫。如果不是壽命限制,他極有可能北伐成功,成為中國古代史第一個由南到北一統天下的開國皇帝。
-
20 # 圖文繪歷史
劉裕(363-422年),江蘇鎮江人,他一生下地,母親趙氏就暴病身亡,父親犯疑覺得是煞星,想拋棄他,幸虧族人接濟得以活命,不久父親也病死,劉裕是在繼母蕭氏辛勤撫育下長大的,因家境貧寒,沒讀過書,平時喜歡揮拳弄棒,長大後參軍,因資糧草有功升為司馬,於是開啟了劉裕的征戰生涯。
劉裕畫像。
西晉時期等級制度非常森嚴,政權由大士族豪門把持,不屬於士族的都稱為寒門,在社會上基本沒什麼機會,就算能當官,再有能力也只是個小官,劉裕是西漢楚元王劉交後裔,雖有出身有家世,但家道早已衰敗,門第不顯,家世貧寒。劉裕的曾祖只是個小縣令,他父親只是個郡功曹,到了劉裕什麼都沒有,如果不上戰場拼殺,根本沒有任何機會。
劉裕的初寧陵位於南京江寧區,目前已夷為平地,僅剩兩尊麒麟石雕。
所以劉裕起於寒門,最早當了北府兵,靠著一生征戰,鎮壓孫恩、盧循起義,討滅桓玄之亂,興復晉室,攻滅南燕,北破後秦,剷除異已,權傾朝野,最終迫使晉恭帝“禪讓”當上了皇帝,開創了宋國,稱宋武帝。
在安丘市郊,有座“劉山”,相傳劉裕討伐南燕時駐軍於此,後成為皇帝當地人將其命為劉山紀念,圖為劉山風景區的劉裕伐燕雕像。
劉裕起自布衣,深知民間疾苦,痛感朝廷弊政,當上皇帝后,力行勤儉,革除弊端,改革政策,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謀略家和政治家,為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在普遍腐朽的南朝政權中,算得上英明神武的君主,有南朝第一帝之稱。
回覆列表
其中的“寄奴”是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劉裕生於京口,家境貧窮,故云“尋常巷陌”。“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指的是劉裕北伐。劉裕祖籍沛縣,和劉邦是老鄉。劉裕原本生在官宦之家,但其父劉翹早逝,家中失去了頂樑柱,一下子就淪落下來。幼年的劉裕非常貧苦,曾靠賣草鞋為生。劉裕不想一輩子賣草鞋,那時候東晉正在和北方十六國大戰,劉裕想亂世出英雄,反正自己爛命一條,不如到戰場上去拼殺幾把。懷著這樣的想法,劉裕投入軍旅。劉裕參軍沒多久,就遇到了孫恩領導的農民起義。孫恩乃一猛將,把東晉的軍隊打得到落花流水。可惜孫恩遇到了比他更猛的劉裕。劉裕作戰勇猛,手下的將士們在其鼓舞下都是悍不畏死,孫恩被打得沒有辦法,唯有跳海自盡。
劉裕一戰成名,此後又多立戰功,成為東晉一員虎將。當時東晉王朝最牛的武將是桓玄,簒晉自立為楚帝。桓玄手握重兵,又是名將之後,無人敢與之爭鋒,眼看東晉王朝就要走向滅亡了。這時劉裕站了出來,在家鄉京口起兵討伐桓玄。劉裕一出馬就把桓玄打得分不清東西南北,桓玄兵敗如山倒,後自殺而之。劉裕擊敗桓玄後,迎奉晉安帝復位。晉安帝自己本來都不認為還能再次坐上皇帝寶座了,為了感謝劉裕,他給了劉裕一大堆職務:侍中、車騎將軍、中外諸軍事、徐青二州刺史、兗州刺史和錄尚書事,相當今天的總理兼總司令兼徐青兗三地總督。從此劉裕成為東晉王朝的絕對權臣,連晉安帝也要看他的臉色行事。當年那個賣草鞋的小屁孩,誰能想到能有這麼威風的一天?劉裕出身貧寒,發跡於行伍,一生歷經磨難,也因此他更瞭解民間的疾苦。在劉裕當政後,抑制豪強兼併,扶持平民,自魏晉以來的世族驕橫之風被其重重打擊,民皆呼快。民心逐漸從東晉朝廷轉到劉裕那裡,這也是劉裕能最終取代東晉的關鍵因素。劉裕不像很多所謂的名將,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雖然相繼收拾了孫恩、桓玄,但北方還有幾頭老虎依然雄視著東晉,這些老虎分別是南燕、後秦和北魏。
劉裕認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劉裕首先決定打掉慕容氏的南燕。慕容氏幾下被打得昏沉,連總結失敗的時間都沒有,就被滅了,山東之地盡收東晉之囊。滅了南燕,接下來劉裕要修理羌族人的後秦。後秦比南燕更疲軟,幾次大敗後,乾脆投降了事,隴西之地也盡歸東晉所有。北魏想來個渾水摸魚,卻被劉裕的“卻月陣”瞬間就終結了三萬精兵,北魏將士一個個驚呆了,清醒後就是奪路狂奔。劉裕軍紀嚴明,獎罰分明,劉裕本人作為統帥能身先士卒。劉裕北伐後秦時,寧州人獻琥珀枕,華麗奪目,劉裕知琥珀能治傷,便將琥珀枕搗碎分給將士,劉裕把將士放到心裡,將士們當然投桃報李,對其相當擁戴。因此劉裕很得軍心,他的部隊是東晉至南北朝南方戰鬥力最強的一支。劉裕北伐滅南燕和後秦,震懾了北魏,為歷代北伐之冠。劉裕還有一大優點就是能悉心納諫,滅後秦後,得姚興從女,劉裕對她非常寵愛,幾乎誤了政事。後來大臣謝晦諫說此事劉裕馬上將美女趕走。劉裕還有識人、用人之明,名將檀道濟就是劉裕一手提拔起來的,除此,他手下還有大量能征善戰之猛將,這些人在戰場上為劉裕衝鋒陷陣,無懼生死。面對北方鐵騎,劉裕北伐依然能大成,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天下之大,卻再無劉裕的對手,劉裕無法在戰場上找到激情了,只有至高無上的皇位才能挑起他的興趣。420年,劉裕給晉恭帝上書一封,要其退位。這時人心、軍心和士心都歸劉裕,東晉王室已經是個空架子了。晉恭帝沒有任何拒絕就答應了,還心平氣和地說,如果沒有劉裕,十六年前東晉就亡了,現在給他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劉裕稱帝改國號為宋,是為宋武帝。晉恭帝很識趣,自己乖乖的把皇位讓了出來,但劉裕不厚道,在一年多後為了斬草除根,還是將晉恭帝給害死了,這是他人生一大汙點。還有就是劉急於當皇帝,為了匆匆趕回南方爭位,荒廢了北伐大業,他走後,幾個大將相互爭鬥起來,一些北伐收復的失地又被北魏佔領過去這是他人生的第二大汙點。劉裕當皇帝后,繼續推行與民休息,整頓屯田,打擊豪強,緩和社會矛盾的政策。劉裕年輕時也是窮人,知道百姓清苦,就多次下令減免稅役,在平定劉毅時,也曾下令減免稅役。此外劉裕還釋放了很多奴婢,還他們自由。在吏治上,劉裕精簡機構,規定“荊州府置將不得過二千人,吏不得過一萬人;州置將不得過五百人,吏不得過五千人。東晉以來置官濫亂,民眾負擔沉重的局面得到改善。在法治上,劉裕對東晉以來苛刻的刑法也進行了改革,為朝野帶來了平和之風社會風氣上,劉裕提倡節儉。劉裕衣著簡樸,出門在外左右從者不過十餘人。他的兒子早晨向他請安,也不拘於禮,常穿著平常衣服。他睡的床,床頭掛的是土布做成的帳子,牆壁上掛著布做的燈籠,麻繩做的拂灰掃把。為告誠後人,他命人將年輕時耕田用過的耨耙之類的農具藏入宮中,以使後人知稼墾種之艱難。
“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未嘗視珠玉輿馬之飾,後庭無紈綺絲竹之音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這就是劉裕獲得的史書評價。劉裕自己雖然沒有讀什麼書,但他知道讀書人嘴和筆的厲害,因此也非常注重發展教育,攏絡天下讀書人。劉裕重修文治,將讀書人也籠絡在自己的甕中。宋武帝收攬了天下人心,為其子文帝的“元嘉之治”打下了堅固的基礎,成就了南北朝亂局時唯一一個政治清明、社會穩定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