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草莓愛唱歌

    三皇五帝分別有以下各種說法: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紀》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

    擴充套件資料:

    皇和帝含義皇,遠古之時,人皇居任城(濟寧),其廟號曰“壬”,娶妻皇娥,其妻皇娥廟號“丁”,於是人皇將丁字居壬字之上,丁+壬=皇,合稱“皇”,自稱皇族,任姓皆皇族之後,故人皇最為尊貴。羲皇,媧皇皆出自人皇。人皇稱皇不稱帝。壬有水德,其人龍身,丁有火德,其人鳳凰。故皇乃龍鳳合體,尊貴無比。帝,人皇之妻丁生有一子,曰戊,戊娶癸,癸+戊=帝,合文曰帝。傳說成湯就是帝族,丁生戊,曰“成”,故名成湯,成湯也自稱武王,成湯生於任城,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建立了帝族。帝族的代表是黃帝。其人土德。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三皇五帝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開心影視集結號

    三皇五帝

    歷史神話人

    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伏羲等人作為“三皇”。原始意義上的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後增補軒轅、神農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作為“五帝”。

    中華文明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說,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李斯說:“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皇的稱號由來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繼承了遠古三皇的稱號,最早的天皇時代距今已有大約三百多萬年,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距今也有大約三十多萬年。後世增補了燧人、伏羲、女媧、神農、顓頊等諸位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與部落首領的歷史

  • 3 # 老劉侃評書

    三皇:燧人,伏羲,神農

    在神話中的三皇和歷史記載上的有所不同。神話中的多有女媧這些神話人物,也有以燧人氏部落等代表三皇之一的。 根據《尚書》記載,最有可能存在三皇就是燧人,伏羲,神農。燧人氏是一個部落,也是一個人。而這個人正是和女媧的父輩。

    伏羲氏是燧人氏和華胥氏的後代。神農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的後代,並接任了女媧氏族的領導位置。其成就主要是,神農燧人鑽木取火帶來光明,伏羲創立太極八卦,文字,漁獵和婚姻,神農嘗百解救世人病苦。

    不過還有說三皇是:伏羲、女媧、神農氏;也有一說是伏羲(天皇)、神農(地皇)、黃帝(人皇),但是你可以發現,不管怎麼變,伏羲和神農的地位都是無法動搖的,證明這兩人的貢獻絕對是最大的。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既然三皇存在爭議,那麼五帝自然也是避免不了的,所以說三皇五帝分別是誰,依舊有很多中組合,但是最被認可的就一種,並且還被列入中國歷史朝代表中,他們依次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在太古時期,領導者的位置都是以禪讓制的。因為每一位領導者都負責著整個氏族的興衰,一旦這一點出了岔子,帶來的災難就是毀滅性的。

    但是在傳位置的過程中,也是要首先考慮自家人的。所以在五帝中後面的領導者,其實都是黃帝的後代。最後一個帝,舜也是皇帝的裔孫,雖然在田間地頭被堯帝發現,但是掩蓋不住正統的皇家血脈。舜在晚年時期,禪讓給治水有功的大禹,沒想到大禹也是黃帝的玄孫。

    就這樣,禪讓制在五帝之中逐漸變得有些家族接任的味道,所以在大禹之後,他的兒子夏後啟順理成章繼位。所以才說,我們都是黃帝的後代。

    三皇五帝對人類的貢獻 三皇第一個時期

    燧人氏:三皇之首,妻華胥氏,發明鑽木取火。

    伏羲: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子,華夏民族始祖,發明工具和打獵,與妹女媧結為夫妻生兒育女,伏羲的部落,好幾代首領都稱為伏羲氏。

    女媧:大地之母 創世女神,捏土造人,建立婚姻制度,頑石補天,創造萬物生靈。

    三皇第二個時期

    神農:三皇之次,炎帝一代,少典嫡長子,華夏民族始祖,中國醫藥鼻祖,創造播種和耕地,神農後代稱神農氏,好幾代首領都稱為炎帝。

    炎帝系-世襲(從左到右世襲順序):石年(神農)、臨魁、帝承、帝明、帝宜、帝來、帝裹(哀)、節莖、榆罔、名器、祝融、術囂、勾龍、帝垂、共工、伯夷(炎帝第十四代孫,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於呂,為呂侯,所以伯夷的後代不再是炎帝稱號而是呂侯)之後世襲不再展示。

    三皇第三個時期

    軒轅:三皇之末,皇帝第十一代,三皇到五帝過渡的人物,他本身不是五帝之一,本姓公孫後改為姬,古代姓和氏是分開的所以又稱軒轅氏,兼併西邊炎帝(指榆罔)和東邊蚩尤(也是世襲制),統一中原大部分地區和部落,發明紡織、興醫學、興農業、建船和車,振興人文秩序,皇帝不是指一個人,好幾代都稱皇帝。

    黃帝系-世襲(從左到右世襲順序):勗其(少典次子,黃帝一代,有熊部落第二任首領)、巨駓、芒昧、夷慄、柏堅、節、赫胡、封胥,依盧、啟昆、軒轅、玄囂(少昊)。

    五帝(這裡開始明確是指明示某一個人)

    顓頊:黃帝(軒轅)次子昌意之子,(窮蟬和鯀的父親)

    帝嚳:黃帝(軒轅)長子玄囂之孫,蟜極之子。

    堯:帝嚳之子,又稱唐堯或帝堯。 舜:顓頊玄孫,又稱虞舜或帝舜。

    禹:五帝之末,顓頊之孫,鯀之子,又稱大禹或姒禹。 排序:窮蟬(顓頊之子)、敬康、句望、橋牛、 瞽叟、舜(重華)。

    大禹是五帝原因:據《史記》記載夏啟才是夏的開國君主, 大禹在世時還是施行禪讓制度 而非世襲制度,禹沒有把帝位直接傳給啟,啟帝位置不是從他父親那來著的,禹臨終前禪讓伯益,後來伯益讓給了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 “伯益讓啟” 。

  • 4 # 峰峰說史

    史料記載中,有些說“三皇”是燧人、伏羲和神農氏,“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總之,眾說不一。大部分的意見是“三皇”為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五帝”為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 此外,“三皇五帝”是人是神,也沒有明確的論斷。

    比如,“三皇”中的太吳伏羲氏,史料記載他為古代東夷的部落首領,根據陰陽的變化創制了八卦,還模仿蜘蛛結網發明了漁網,並創制了樂器“瑟”,這很明顯屬於人類的行為。可是,他卻是人頭蛇身,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恐怕只能排人妖怪的行列。 又如,神農氏。相傳他用樹木製作了耒、耜等農具,併發明瞭草藥,為人治病。他雖然有著人身,卻是牛頭。 和人最相近的要算燧人氏。傳說他發明鑽木取火,以在森林中捕食野獸為生。 到了“五帝”時期,這些古代的英雄們已經沒有牛頭或蛇身的怪異長相了。他們不僅和人類一樣吃肉食,吃水果,而且更熱衷搞發明。比如,僅黃帝就發明了養蠶、繅絲、舟車、文字、音律、算術、曆法、棺槨、器皿等。 這些僅屬於傳說,因為沒有確切的年代,也沒有相關的資料來證明。我們也可以說,“三皇五帝”是先夏文化時期神話傳說和歷史考古資料參半的人物。也可把他們看作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

  • 5 # 安陵李庭長

    太史公司馬遷所著《史記》

    紀年始於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而三皇見於

    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記》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記》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先秦古籍《世本》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呂氏春秋》《風俗通義·皇霸篇》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神農、西皇(赤帝)祝融;出自《白虎通》

    伏羲、神農、(赤帝)共工;出自《通鑑外記》

    三皇五帝時期在中國的歷史是被歸於神話時代,三皇與五帝被稱為神話人物,即這不是一段令人信服的歷史。而我們放眼世界另一頭的古希臘文明,我們發現,他們也有一段神話時期,即荷馬史詩所描繪的那段歷史。

  • 6 # 歷史也好玩

    說起中國歷史,必提“三皇五帝”,而三皇五帝到底是誰,他們真實的存在過嗎?

    從盤古開天闢地開始,創造萬物和人類,而三皇是華夏民族的祖先,有很多著作對此有著不同的解釋,眾說紛紜,每一本著作列出的三皇人物都不一樣。

    在《世本》當中,三皇指的是伏羲、神農、黃帝,這本書是先秦的古籍。

    在《呂氏春秋》當中所記載的三皇是伏羲,神農,女媧三個人物。

    在《史記·秦始皇本記》中是天皇,地皇以及泰皇。在《史記·補三皇本記》中所記載的又不一樣,是天皇,地皇,人皇。

    《尚書大傳》中指出的是燧人,伏羲,神農,在《風俗通義·皇霸篇》書寫的是伏羲,女媧,神農。

    而《白虎通》中指出的三皇是伏羲,神農,祝融。

    《通鑑外記》中記載的是伏羲,神農,共工。

    在三皇裡面,我們最熟悉應該就是女媧了,我們從小就聽過關於女媧的很多神話故事,是上古時期的創世女神,造物造人,補天救世,被世人稱為大地之母。

    伏羲,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和女媧共同福佑社稷。還有傳說中說伏羲是燧人氏之子,伏羲也是中國古代記載中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界的鼻祖。在記載中伏羲是人首蛇身,和女媧結婚生兒育女,造就萬物,據說伏羲在稱王之後的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的。

    燧人氏大家很少聽說,這是幾十萬年前的任務,是人工取火的發明者,就是他發明了鑽木取火,被後人奉為火祖,也被位列在三皇裡面,被尊稱為燧皇,這位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

    再說五帝,其實五帝在不同的史料當中記載也是不同的,五帝指的是中國傳說中的五位部落首領,最突出的五帝是三種說法,一種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第二種是指: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顓頊。最後一種說的是:少皞、顓頊、高辛、堯、舜。一般情況大家說五帝都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在中國華夏文明的傳說中,三皇五帝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有很多是神話傳說,但都屬於華夏文明,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不管是否真有其人,我們仍然景仰這些古代的英雄們。

  • 7 # 北派說書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三皇五帝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各種說法,其中較為權威的為伏羲氏、神農氏、黃帝三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五帝。

    你要問真實存在嗎?其實誰也不知道,這其中多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我們現在單說我們的老祖宗黃帝,在春秋戰國時期,也不過是個傳說,要知道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史官們,黃帝也是他們之前2000多年前的存在,在那個時候沒有高科技,C12技術等等,三皇五帝也不過是幾個傳說當中的人物,甚至於夏朝,我們都不敢說真實的存在,甚至一度有學者認為,夏朝雖然存在,但是並非我國的朝代,而是春秋戰國時期,對曾經歷史的闡述,或許這裡的讀者大大們只知道最早的夏朝,但是很少人知道公元前三四千年前的唐虞朝代,有關唐虞時期的事情,有幾人知道?這無異於我們對史前文明的陌生感。

    這其中最有意思的,我們還要談到《山海經》這一本書了,由於人們對《山海經》這本奇書進行深層次研究,發現若是將《山海經》套用在古巴比倫或者古埃及的話,將更合適一點,慢慢的人們開始認為,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文明,是華夏文明的前身,而我們的黃帝據傳有閃族人的血統,閃族人則為閃米特人,是古巴比倫古埃及文明的建立者,再早一點就是蘇美爾人,而且史前文明當中的蘇美爾人,就是四大文明古國的締造者,若再往前一點,蘇美爾人在他們的文字當中記載,他們是來自於與遙遠的東方高原,這裡的東方高原,一般被認定為青藏高原,但是青藏高原上曾經有什麼?很有意思,青藏高原上確實曾經存在過一個文明,這個文明被稱呼為古象雄文明,我們的三星堆文明或許也是來源於這個只有在記載當中存在古象雄文明

  • 8 # 白菜換大米

    三皇五帝分別有以下各種說法: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紀》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

    擴充套件資料:

    皇和帝含義皇,遠古之時,人皇居任城(濟寧),其廟號曰“壬”,娶妻皇娥,其妻皇娥廟號“丁”,於是人皇將丁字居壬字之上,丁+壬=皇,合稱“皇”,自稱皇族,任姓皆皇族之後,故人皇最為尊貴。羲皇,媧皇皆出自人皇。人皇稱皇不稱帝。壬有水德,其人龍身,丁有火德,其人鳳凰。故皇乃龍鳳合體,尊貴無比。帝,人皇之妻丁生有一子,曰戊,戊娶癸,癸+戊=帝,合文曰帝。傳說成湯就是帝族,丁生戊,曰“成”,故名成湯,成湯也自稱武王,成湯生於任城,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建立了帝族。帝族的代表是黃帝。

  • 9 # 大星去野

    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伏羲等人作為“三皇”。原始意義上的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後增補軒轅、神農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作為“五帝”。

    不同的書中對三皇和五帝的定義不同,這些書主要是有:《尚書大傳》、《風俗通義》、《古微書》。《古微書》是從包括《尚書》在內的《十三經注疏》、二十一史書志、《太平御覽》等諸書中摘引緯書佚文加以編排,是全面師從聖人理數俱備的經典,由於《尚書》等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即“三皇”。

    而針對五帝說法的書籍也很多。具體這些書有,《大戴禮記》、《史記》、《戰國策》、《呂氏春秋》、《尚書序》認為是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尚書序》雖為偽書,但因為地位尊崇,之後的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 10 # 憂傷的流浪人

    “三皇”按照流傳最廣的是:

    伏羲(天皇)、神農(地皇)、少典(人皇)。

    “五帝”:

    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句芒;

    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

    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

    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

    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

    擴充套件資料:

    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太古時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

    三皇五帝分別有以下各種說法:

    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紀》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在中國最早的古史系統之古史傳說中,三皇五帝廣為流傳,到戰國時期早有把三皇五帝之說

    中的三皇和五帝各指的是什麼三皇指的是哪三皇五帝

    “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三皇:又一說法: 三皇是上古的 伏羲 燧人 神農.“五帝”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又一說法:黃帝、顓頊、帝嚳、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

    至今無定義: 中國自古三皇有七種說法:1 天皇、地皇、人皇;2 天皇、地皇、泰皇;3 伏羲、女媧、神農;4 伏羲、神農、共工;5 伏羲、神農、祝融;6 伏羲、神農、黃帝;7 燧人、伏羲、神農。 中國自古五帝有五種說法:1 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2 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3 太皋、炎帝、黃帝、少皋、顓頊;4 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5 黃帝、少昊、帝嚳、帝摯、帝堯。 中國古書上是把伏羲、女媧、神農作為三皇;把太皋、炎帝、黃帝、少皋、顓頊作為五帝。 民間認為三皇五帝是人類始祖,那麼三皇和五帝指哪些帝王呢? 有許多說法,這裡只舉流傳比較廣泛的幾種: 三皇 傳說中的帝王,民間有多種說法,總之,在: 盤古、女媧、伏羲、神農、共工 之間; 五帝 傳說中繼三皇后的王者, 大部分史書記載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這五位。

    古書所說的“三皇治世,五帝為君”中“三皇”和“五帝”都指誰?

    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稱為“三皇”,少昊、顓頊、帝嚳、堯帝(唐堯)、舜帝(虞舜)稱

    歷史上的三皇五帝是指哪三皇 哪五帝?

    三皇: 指燧人氏(天皇)、伏羲氏(人皇)、神農氏(地皇)也有說三皇為伏羲、女媧、神農氏,還有另外幾種說法,具體說法不一,但一般以這兩種為主。 五帝: 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也有說軒轅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另有其它說法一般以這兩種說法為主。 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道教則把他們奉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 擴充套件資料: 傳說中的原始個體部落時期(前9684------前4464年): 1、天皇氏:別號天靈前9684----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闢地之後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按照另一種說法,天皇氏即伏羲氏。與人皇女媧氏、地皇神農氏(即炎帝)並稱為“三皇”。 2、地皇氏:定都於熊耳龍門之山嶽(即今河南省洛陽市熊耳山、龍門山一帶),前7884----前6084年在位。傳說地皇氏為盤古氏之孫、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一說地皇氏即神農氏,與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媧氏並稱為“三皇”)。 3、人皇氏:又號居方氏,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於今山東省日照市(即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遺址),人皇氏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一說人皇氏即女媧氏,與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並稱為“三皇”)。 4、提挺氏:又號黃神氏。前4724----前4694年在位,定都於今淮河流域,具體地點不詳。提挺氏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另外據傳八仙之一的漢鍾離(複姓鍾離,名權。東漢時人,故稱漢鍾離)即為提挺氏轉世。 5、通姓氏:又號皇覃氏、離光氏。前4694----前4664年在位,定都於中國南方(史載通姓氏定都於地名為“衡”的地方,參考湖南衡山為南嶽的情況,以此推測可能為今南嶽衡山所在地湖南省衡陽市)。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6、有巢氏:又號巢皇、大巢氏。前4664----前4464年在位,定都於今安徽省巢湖市(即今安徽省含山縣(現屬馬鞍山市)銅閘鎮凌家灘遺址)。後遷都於今山西省呂梁市石樓山。有巢氏為通姓氏之子,燧人氏之父。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和“五帝”是誰?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存在多種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 三皇是 黃古的 伏羲 燧人 神農。迴圈輪迴:太古 黃古 遠古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②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③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④伏羲、神農、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古微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   (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4)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5)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6)黃帝(軒轅)、青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先紀)(《周禮·天官》)   象徵   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有巢、燧人、庖犧(伏羲)分別代表矇昧時期的低階、中級、高階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階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盛期及其解體時或原始社會末期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部落酋長或軍事首長人物。   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稱為“五帝”,這些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

  • 11 # 阿皓談歷史

    三皇是華夏的祖先,主要是漢族的祖先,有很多著作對此有著不同的解釋,眾說紛紜,每一本著作列出來的三皇人物都是不同的。在《世本》當中三皇指的是伏羲,神農,皇帝,這本書是出自先秦的古籍。在《呂氏春秋》當中所記載的三皇是伏羲,神農,女媧三個人物。在《史記·秦始皇本記》中是天皇,地皇以及泰皇。在《史記·補三皇本記》中所記載的又不一樣,是天皇,地皇,人皇。《尚書大傳》中指出的是燧人,伏羲,神農,在《風俗通義·皇霸篇》書寫的是伏羲,女媧,神農。而《白虎通》中指出的三皇是伏羲,神農,祝融。《通鑑外記》中記載的是伏羲,神農,共工。

    五帝指的是中國傳說中的五位部落首領,最突出的五帝是三種說法,一種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第二種是指: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顓頊。最後一種說的是:少皞、顓頊、高辛、堯、舜。一般情況大家說五帝都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 12 # 有趣的靈魂永遠都在

    三皇五帝的說法不一,但存不存在有待考證,現在還沒有確鑿證據表明三皇五帝的確實存在。

    指古代傳說中的帝王,說法不一,通常稱伏羲、燧人、神農為三皇。或者稱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五帝通常指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Dìkù)、唐堯、虞舜。

  • 13 # 凌晨三點半的天空

    中國自古三皇有七種說法:1 天皇、地皇、人皇;2 天皇、地皇、泰皇;3 伏羲、女媧、神農;4 伏羲、神農、共工;5 伏羲、神農、祝融;6 伏羲、神農、黃帝;7 燧人、伏羲、神農。中國自古五帝有五種說法:1 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2 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3 太皋、炎帝、黃帝、少皋、顓頊;4 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5 黃帝、少昊、帝嚳、帝摯、帝堯。中國古書上是把伏羲、女媧、神農作為三皇;把太皋、炎帝、黃帝、少皋、顓頊作為五帝。民間認為三皇五帝是人類始祖

  • 14 # 姓郭名好帥

    在中國最早的古史系統之古史傳說中,三皇五帝廣為流傳,到戰國時期早有把三皇五帝之說載入史冊。“皇”的原義還有“大”和“美”一說,不作名詞用。戰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如《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並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三皇”之名不見於經,組成亦有不同說法,但《尚書大傳》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風俗通引》、《白虎通義》、《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說。“三皇”按照流傳最廣的道教文化來說也是: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但由最多人民接受並熟知的是伏羲(天皇)、神農(地皇)、黃帝(人皇)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第二種說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第三種說法指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至於神話中的天神,《山海經》中皆稱帝,其後亦有“五帝”之稱,如《楚辭·惜誦》有“令五帝”句,與“指蒼天”、“戒六神”並舉,是皆指神。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請致五帝以明君德”句,顯然皆指天帝。故《史記·封禪書》載漢高祖劉邦說:“吾聞天有五帝”。即述戰國末流行之說。同時有五色帝之說,奏設祭祀白、青、黃、亦四上帝祠,漢高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緯·文耀鉤》,五色帝始有名字:“蒼帝曰靈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鄭玄注《禮記·大傳》“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諸名為“太微五帝”,謂“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說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說,王肅已斥其謬。

    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燧人、包羲(伏羲)分別代表矇昧時期的低階、中級、高階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階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鼎盛時期及其解體時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君王或軍事首長人物。

    三皇五帝時代,很多學者忽視其中內含的史實素地,覺得神話時代虛無縹緲甚至胡編亂造,因而難以言說,顧先生就是其中極端者的代表。對古代之帝,近代史學界在解釋上有一個悖論,既要打破一元的體系,又非要將所有典籍中的帝排成一個系列,而從文獻中排不出來後,就硬說這些帝是編造出來,然後得出五帝就是挑選出來的。

    可以想見的是,現在可見的文獻是華夏成長過程的記錄,主要以華夏為主,兼及東夷等族群,對各族之酋領或其神靈以帝稱之,在黃帝之前,各族之帝不知凡幾,一統之後,華夷兩大族群對此名號未必如秦始皇般加以限制,非一統之酋領仍有以帝稱之者。猶如今日俄羅斯聯邦的最高元首以總統稱之,而其下的聯邦組成單位如自治共和國等也有稱總統的,我們當然不能將他們排成一條線,排不出就說這些人物是編造的。大禹之後,一統之首腦雖改以夏後、商王稱之,但仍有一些族群或以帝稱其酋領,華夏等在祭祀及談論歷史仍以帝稱之。輕易否定我們偶見的帝是不應該的。

  • 15 # 活在人間

    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

    五帝:顓頊、帝嚳(kù)、堯、舜、禹。

    有神話中存在的,也有真實的。

  • 16 # 讀書是福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存在多種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②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④伏羲、神農、共工(《風俗通義》);      

    ⑤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⑥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三字經》);      

    ⑦天皇、地皇、泰皇(《史記》)。      

     五帝   

    ①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②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④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⑤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⑥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相關人物簡介

    盤古是中國古代傳說中開天闢地的神。在天地還沒有開闢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盤古憑藉著自己的神力把天地開闢出來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髮和鬍鬚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面板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盤古的精靈魂魄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

      中國上古傳說人物、氏族,亦稱“大巢氏”。傳說中華初民穴居野處,受野獸侵害,有巢氏教民構木為巢,以避野獸,從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從這個角度看,有巢氏實際上代表著當時人類發展的一個階段,從原始的山洞居住發展到建造房屋的階段,是進步的一個標誌。《莊子·盜蹠》:“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項峻始學篇》:“上古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晉張華《博物志·雜說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貴,任之專國主斷,已而奪之。臣怒而生變,有巢以亡。”“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五蠧》:“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共工怒撞不周山,在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鍊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還有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另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女媧氏又稱女陰、女媧娘娘,風姓,生於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一說她的名字為風裡希(或為鳳裡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主要活動於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當地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十前後,均舉行長達7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

      燧人氏,又稱“燧人”,三皇之首,河南商丘人,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燧人氏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尚書大傳》雲:“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託遂皇於天。”是神話中以智慧、勇敢、毅力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死後葬於今天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建有燧皇陵。   伏羲,神農與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傳正月十六為伏羲氏生日,我國甘肅天水市(伏羲故里)有伏羲文化節。   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奇人物。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發明瞭醫術,制定了曆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嚐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後因誤食“斷腸草”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託他的著作。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有爭議),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傳說炎帝姓姜,生於厲山(今湖北隨縣厲山),長於姜水。相傳他牛頭人身,就是現在的羌族(神龍的子孫)。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姜水流域,就是現在的寶雞市清姜河,後來進入黃河中游。相傳其母名女登,一日遊華陽,被神龍繞身,感應而孕,生下炎帝。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嚐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鑑》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慧自貴於人,而天下共尊之。”

      顓頊為上古五帝之一。黃帝之孫,姬姓。父親是黃帝次子昌意,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僕為妻,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於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時年二十歲。號為高陽氏,列為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等。   傳說在黃帝晚年,九黎地巫教流行,崇尚鬼神,迷信盛行,風氣敗壞,一切都靠占卜來決定,人民也不安心於生產。顓頊為解決這問題,下令禁絕巫教,禁斷民間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動。親自誠敬地祭祀天地祖宗,為萬民作出榜樣。又任命南正重負責祭天,以和洽神靈。任命北正黎負責民政,以撫慰萬民。勸導百姓遵循自然的規律從事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墾田地。使社會恢復正常秩序。顓頊生子窮蟬,是舜的高祖。據說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歲逝世,葬於濮陽。而春秋戰國時的楚王為其後裔,屈原在《離騷》中自稱為帝顓頊之後,屈原與楚王為同族。

      帝嚳,姓姬,名俊,號高辛氏,河南商丘人,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祖父玄囂,是太祖黃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兒子,父親名蟜極,帝顓頊是其伯父。帝嚳從小德行高尚,聰明能幹。十五歲時,被帝顓頊選為助手,有功,被封於辛(今商丘市高辛鎮)。帝顓頊死後,他繼承帝位,時年三十歲。帝嚳繼為天下共主後,以亳(今河南商丘)為都城,以木德為帝,深受百姓愛戴。   帝嚳以仁愛治國,生活儉樸;他平常神色莊重靜穆,品德崇高如山。他廣施恩惠、仁愛、講究信譽。他了解民間的疾苦,對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絕不違背自然規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靈降福萬民。由於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愛戴。在他的治理下,社會富足,人民安居樂業。帝嚳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術天下無雙,帝嚳選拔他擔任射官,賜給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負帝嚳深望,當白難反叛時,他一舉將其平定。鹹黑、柞卜長於音樂和製作樂器,帝嚳命他們為樂官,終於創作出《九招》之樂和鼙鼓、笭、管、壎、簾等新樂器。帝嚳有四妃。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棄,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簡狄,生子契,是商朝的始祖。次妃陳豐氏名慶都,生子放勳。次妃娵訾氏名常儀,生摯,帝嚳死後,摰承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放勳,也就是帝堯。相傳帝嚳活了一百零五歲(一說九十二歲),死後安葬於濮陽頓丘城南臺陰野中。

      姓伊祁,名放勳,史稱唐堯。公元前2377年農曆二月初二,在唐地伊祁山誕生,隨其母在慶都山一帶度過幼年生活。15歲時在唐縣封山下受封為唐侯。20歲時,其兄帝摯為形勢所迫讓位於他,成為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聯盟長。他踐帝位後,復封其兄摯於唐地為唐侯,他也在唐縣伏城一帶建第一個都城,以後因水患逐漸西遷山西,定都平陽。唐堯在帝位70年,90歲禪讓於舜,約公元前2259年,堯118歲時去世。   舜,也稱虞舜,因生於姚地(今天河南濮陽),以地取姓氏為姚。姚姓族人是黃帝、舜的後裔。舜,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   舜名重華,晉代皇甫謐又說他字都君。舜建國號有虞,都蒲阪。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帝舜。舜出生於姚墟,故姓姚氏。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頊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儘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絡,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太皞 一作太皓,又作太昊,伏羲,風姓。傳說為古代華夏族的首領,居於陳地(即現在河南淮陽縣),是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的共同祖先。相傳他人頭蛇身,或人頭龍身,可能是以蛇或龍為圖騰的氏族首領,居住在陳地,應該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母親為華胥。相傳華胥在雷澤(古地名)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便踩了上去,因此而受孕,於成紀(古地名)生太皞。太皞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作出了八卦。又發明文字,定婚嫁禮法,傳授百姓畜牧之法,製作十五絃之瑟。後按取法五行,聖王死後以五行相配,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皞配金,顓頊配水,按位在東方,象日之明,故稱太皞。皞,明也。變混沌之質,文宓其教,故曰宓犧(宓,音伏),亦謂伏羲。在位一百一十年。 春秋時期,有任、宿、須、句、顓臾等姓,都來源於風姓。另據《呂氏春秋通詮》考證,太皞即是伏羲氏,秦漢陰陽家用五帝配四時五方,認為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後,祀於東方,所以為木德之帝,為司春之神。 少皞少昊為殷姓,古代多因生地而賜姓,根據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氏族序》:“居於嬴濱者賜以殷嬴”姓推論,少昊降生於殷(嬴)水之濱。嬴水是山東汶河上游發源的兩大支流之一,一為牟汶河,發源於古代牟族的原居地,有古牟城遺址;一為殷汶河,發源於古代嬴族的原居地,有古嬴城遺址。他在魯北名叫窮桑的地方登帝位,後徙都曲阜,建立了一個以百鳥之王鳳鳥為主圖騰的氏族部落式東方鳥國——少昊之國。他以五鳥、五鳩、五雉、九扈24種鳥命名氏官,如以玄鳥氏作司馬,掌管兵權;以祝鳩氏作司徒,管理民事;以鸕鳩氏(布穀鳥)作司空,掌管建築;以爽鳩氏作司寇,主管法律;以鶻鳩氏擔任司事。如用五種雉鳥分別作為掌管金、木、陶、皮、染等五位“工正”的官名,主管手工業。把九扈鳥作為九位農工官員的名稱,掌管農業耕種收穫。此外,以玄鳥為司分,掌管春分和秋分;以伯勞為司至,管理夏至和冬至;以青鳥司啟,管理立春和立夏;以丹鳥司閉,管理立秋和立冬。他以鳥設職封官,各司其責,把一個國家式原始部落治理得井然有序,使“民無淫,天下大治,諸福之物畢至”。因此,《稽古道統之傳》稱:“三皇而後少昊,實為五帝之冠”。春秋末期“五行”之說確立之後,以“五行”標“五帝”,以化生天下萬物的五行之首的“金”字標其政德,認為少昊“以金德王天下”,故又號“金天氏”。  

  • 17 # 殿前都點檢

    三皇五帝分別有以下各種說法:

    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紀》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

    皇和帝含義

    皇,遠古之時,人皇居任城(濟寧),其廟號曰“壬”,娶妻皇娥,其妻皇娥廟號“丁”,於是人皇將丁字居壬字之上,丁+壬=皇,合稱“皇”,自稱皇族,任姓皆皇族之後,故人皇最為尊貴。

    羲皇,媧皇皆出自人皇。人皇稱皇不稱帝。壬有水德,其人龍身,丁有火德,其人鳳凰。故皇乃龍鳳合體,尊貴無比。

    帝,人皇之妻丁生有一子,曰戊,戊娶癸,癸+戊=帝,合文曰帝。傳說成湯就是帝族,丁生戊,曰“成”,故名成湯,成湯也自稱武王,成湯生於任城,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建立了帝族。帝族的代表是黃帝。其人土德。

  • 18 # 一休廣祥

    “三皇五帝”是指中國古代把遠古的三個牛人和上古的五位大神,秦始皇就根據這詞創造了“皇帝”這一至高無上的稱呼,用於顯示自己崇高無上的地位。但具體指哪三皇、哪五帝,說法就五花八門,今天小僧來整理一下古籍中的各種記載。三皇大致有6中說法:一是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二是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太平御覽》,曾有人提出人皇就是泰皇的說法);三是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四是伏羲、女媧、神農(出自《風俗通義》);五是伏羲、祝融、神農(出自《風俗通義》); 六是伏羲、神農、黃帝(出自《古微書》)。史書上出現過的三皇就有10位,他們是天皇、地皇、泰皇、人皇、燧人、伏羲、神農、女媧、祝融、黃帝。而五帝也是說法各異,主要有以下5種說法:一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世本》、《大戴記》、《史記》等);二是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皞、顓頊(出自《禮記·月令》、《呂氏春秋》、《戰國策》等);三是少皞、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出自《尚書序》、《帝王世紀》);四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出自《大戴禮記》);五是黃帝、少皞、顓頊、帝嚳、唐堯(出自《資治通鑑外紀》),此外,還有一說把“五帝”稱為五方神,即東方太皞(伏羲)、南方炎帝(神農)、西方少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不過這種說法與第二種說法一致。所以五帝就要在黃帝、伏羲、炎帝、顓頊、少皞、帝嚳、唐堯、虞舜這8位大神中選了。

    小僧認為,三皇五帝應該是對遠古時代和上古時代一些優秀的部落首領的統稱,他們都是歷史上實實在在出現過的人物,隨著時代的推移,後世特別是以儒家為代表的歷史學家,為了樹立典型,就有意的將這些大神神化,供後人頂禮膜拜。所以這就出現了三皇五帝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排列組合,這些應該與當時主流的社會嚮導有關。這就是中國神話故事與西方神話故事不同的地方,中國的神話都是來源於生活,是實打實存在的,而西方神話純屬捏造,但以西方輿論為主導的今天,西方人可以厚顏無恥的拿神話故事來申遺,到頭來又說中國的古籍記載沒有考古依據支撐,也只能呵呵了。扯遠了,現在社會最主流的三皇五帝說法是:“三皇”指遠古時期的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五帝”指上古時期的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這些大神都沒有超強的武力值,但都擁有常人沒有的智慧、能力和人品。三皇的燧人氏讓人們學會用火,伏羲氏讓人們學會畜牧、結網打漁、用獸皮做衣服、占卜等等,神農氏讓原始部落進入農耕時代更是中醫的祖師爺,可以說三皇都是智慧的象徵。而五帝都是當時厲害的部落首領,他們都有超強的能力和人品,帶領各自的部落走向強大。

  • 19 # 魏晉子知

    在中國最早的古史系統之古史傳說中,三皇五帝廣為流傳,到秦漢時期各zhi地文化融合後把三皇五帝之說載入史冊。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號,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

    “帝”原指五方上帝,戰國後(有說是兩漢)才附以人間歷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並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上古部落首領“五帝”之名在孟子時尚未出現,他書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無人名,只在其《議兵篇》中稱堯、舜、禹、湯為“四帝”。《管子》及《莊子》所屢稱“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實人名。

    秦漢後所增補的“三皇”有五說:

    、《尚書大傳》為燧人、伏羲、神農。《禮·含文嘉》《春秋命歷序》亦同此說而以燧人居中。

    、《春秋運鬥樞》為伏羲、女媧、神農。

    、《禮·號諡記》為伏羲、神農、祝融。《孝經鉤命決》引《禮》同此,但以祝融居末。

    、《白虎通》說為伏羲、神農、共工。

    、西漢末的《世經》所排古史系統,在黃帝和顓頊之間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戰國時說的“五帝”中多了一帝。於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黃帝升為三皇,與伏羲、神農並列。首先是《禮·稽命徵》持此說,張衡上漢順帝書及其後的皇甫謐《帝王世紀》亦從之。接著是偽《尚書序》宣揚此說,由於它的經書地位,從此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歷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其實上述諸說皆為西漢末以後緯書所編造的神話。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

    漢代仍傳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漢末緯書《春秋命歷序》《始學篇》等以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經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後三組。自戰國後期或漢代記載神話和歷史傳說文籍中,先後出現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號,大抵居西邊的有黃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鯀、禹、四嶽、稷(棄)、高圉、太王、玄囂、蟜極、昌意、青陽等,居東邊的有太皞、少昊摯、顓頊、高陽、高辛、堯、羿、浞、澆、俊(即嚳)、契、冥、上甲微等,地區未明的有帝鴻氏、縉雲氏、金天氏、烈山氏、陶唐氏(前二者可能在西、後三者可能在東)等,由東而西的有伯翳、非子等,本在東而一部南移的有祝融即重黎,及其後裔八姓(如季連羋姓為楚祖)等等。

    後世增補的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上古時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人民則把他們敬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指歷史時期。即“三皇五帝時代”,又稱“上古時代”、“遠古時代”或“神話時代”。也可以簡稱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

  • 20 # 逗貨歷史會

    “三皇五帝”最早指遠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伏羲氏等作為“三皇”即燧人氏、伏羲、神農。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後增補公孫軒轅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作為“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燧人氏風姓,名允婼,華夏族人,跟族人一同生活在燧明國。相傳燧明國有一顆神奇的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某天有隻鳥啄燧木時有火花冒出,恰好被燧人氏看到,一陣頓悟後燧人氏立刻折下燧枝鑽木取火。成為中國古代人工取火的發明者,並開始教人食用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中國火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

    伏羲風姓,又名宓羲亦稱犧皇、皇羲,是燧人氏之子,跟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還是中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被後世的朝廷稱為“太昊伏羲氏”。大約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除此之外是,伏羲還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神農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生活在新石器時代。據說由於姜姓部落首領懂得如何用火才得到大家認可獲得王位,所以稱為炎帝。相傳炎帝牛首人身,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還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還被後世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也稱五榖神農大帝。

    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最早的華夏民族共主。據說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據說姬軒轅當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在位期間征服東夷和九黎族,為統一中華做出了巨大貢獻。除此之外,還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始製衣冠、制音律、作《黃帝內經》等。

    顓頊是黃帝之孫,中華人文始祖之一。曾因輔佐少昊有功,被封於高陽。等到少昊死後,共工氏與顓頊爭奪帝位,顓頊成功打敗共工,順利當上部落聯盟首領,號“高陽氏”;帝嚳姬姓,名俊,黃帝曾孫,《山海經》裡天帝帝俊的原型;堯是中國上古時期的部落聯盟首領帝嚳與慶都之子,二十歲時代帝摯為天子。在群雄爭霸的情況下,聯合其他部落一同征討四夷,統一了華夏諸族。

    舜是軒轅黃帝八世孫,相傳他生而重瞳,孝順友愛,善於製陶,最終得到唐堯的認可與禪位。在位期間能虛懷納諫,懲罰奸佞,流放四凶,任用賢臣,開創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被司馬遷視為“最理想的君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的古詩詞讓你一直記著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