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聯合防務
-
2 # 晴空暗月
所說的800mm是指傾斜後的裝甲厚度。相比垂直裝甲(虎式),傾斜裝甲在使用同樣的鋼板時能起到更大的防護作用,因為敵方炮彈基本都是水平打過來,傾斜的裝甲會增加炮彈與鋼板的接觸時間,從而抵擋炮彈。800mm指的是炮彈在貫穿裝甲時有800mm是與裝甲接觸的,也就是裝甲起到阻攔作用的距離。如果不考慮實戰需要,把一塊1mm厚,1米長的鋼板水平放置,也可以叫1000mm裝甲。
這種裝甲第一次引人注意是蘇聯的T34,T34的傾斜裝甲隨不足以抵擋虎式的88主炮,但在稍遠距離上其他反坦克武器都難以穿透T34的裝甲,而厚度很薄的傾斜裝甲在提供很好的防護的同時給T34帶來了很好的機動性,可以在被敵方全殲前前進到敵方的薄弱位置進行火力打擊(如虎式的身後,還沒有哪種坦克的後裝甲無法被穿透),傾斜裝甲也由此被看重。
-
3 # whoimixmu
這個800mm叫做等效厚度,是坦克裝甲等同於多少毫米均質裝甲鋼的防禦力。比如同一個種穿甲彈,能打穿750㎜鋼靶,打不穿800mm,也打不穿某種坦克裝甲,這種裝甲就可以說對穿甲彈防禦力等效800㎜均質鋼裝甲。
另外一個概念是裝甲物理厚度,這就是指真實的尺寸。現在坦克的裝甲物理厚度也不小,也能達到600~800mm。但是這個厚度裡面並不是實心的,這裡包括了裝甲板的傾斜度,間隙裝甲、爆炸反應裝甲盒的空間等,甚至還有往裝甲裡塞油箱的(柴油相當於鋼板3成的防禦力,而且並不容易引燃)。
-
4 # 子244111205
這是等效裝甲資料,防護能力相當於80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主要來自三個部分:傾斜裝甲的入射角導致厚度增加;複合裝甲對大長徑比的穿甲彈的防護能力提升;反應裝甲對破甲彈的防護能力提升。一般說800、1000毫米的防護水平都是對破甲彈而言,對穿甲彈最高水平也就650上下。
-
5 # 大頭炮RR
一、如果說裝甲厚度800mm,那就是在說裝甲的物理厚度是800mm。(是LOS還是傾斜等效厚度看具體情況)
二、如果說裝甲等效800mm,是指該型裝甲對APFSDS或HEAT的防禦能力,相當於8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知道裝甲的具體厚度的,只能大致估算,畢竟800是防穿還是防破不知道、與RHA的對比係數也不知道。
你們好像對現代主戰坦克有很深的誤解??
為什麼你們會覺得坦克上不可能存在800mm厚度的裝甲?為什麼你們會認為安上800mm厚的裝甲坦克就跑不動了?
物理厚度是裝甲防護的一項重要指標,哪怕再好的裝甲,沒有足夠的物理厚度支撐也是枉然。其他位置不說,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到或超過800mm對現在的坦克來說可是太稀鬆平常的事了。
擔心跑不動的就更多餘了,同等厚度的複合裝甲重量只有均質鋼裝甲的30%~40%,更別提還有1500馬力的澎湃動力做支援了。
好,下面是舉栗子時間:
這是豹2A4的炮塔,是豹2分佈最廣泛的型號。圖中清晰可見,左邊臉皮厚860mm,右邊臉皮因為那個巨大的光學通道的原因只有660。
這是9910樣車,即最早的那種99式。
複合裝甲厚度約660mm,後面還有80mm~120mm的基甲。
這是0910工程、即99A卸下正臉裝甲模組的樣子,單塊裝甲重量接近3噸,算上基甲LOS在1100mm左右。
最後,來,這個大方臉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
6 # 小可愛老九
現在如果抗穿甲彈等效有800毫米,那麼裝甲的厚度還真有800毫米左右,複合裝甲抗破甲彈能力強,早期的複合裝甲在抗穿甲彈上同厚度不如均質鋼,現在雖然技術提高了,但是絕大多數的複合裝甲抗穿依然不如同厚度鋼裝甲,只是同樣的防護重量低了。
-
7 # 黑白無霜
一般說的坦克裝甲多少mm,實際上是省略的說法。完整的說法是:“某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等效於800mm均質鋼板”。
各國坦克都不一樣,你家用凱夫拉,我家用貧鈾,他家用陶瓷,那怎麼評判坦克防護力的強弱呢?於是就才用了一個“均質鋼板”的標準。各型坦克裝甲的強度,折算成標準均質鋼板厚度,然後進行比較。這樣就能從這一個引數上對比防護能力了。
當然,坦克防護能力絕不只是指裝甲厚度,還有很多方式方法來強化防護,既然題主沒問,咱也不展開了,否則得滿滿的一大篇啊。
-
8 # AARONmg
一般來說是“等效”。實際最厚處只有200多毫米 ,它還是幾層材料複合累積厚度。類似於一層軟一層硬一層軟一層硬的疊加,軟材料減緩穿甲彈前進速度,硬材料阻止穿甲。多重材料複合比單一材料實際效果要好。現在國外在研製“混合材料”,類似於某些不鏽鋼,軟材料裡密佈“硬點”。
-
9 # 未知錯誤v
1000毫米指的是ERA(等效作用),不是指裝甲板實際厚度,最後一張圖上面就標明瞭。以首上裝甲為例以水平夾角為60°安裝,即與入射彈為120°,如裝甲板厚度為100毫米,則入射彈侵徹路徑為100/COS(60°)=200,即ERA=200毫米,學過高中數學不難理解計算公式的。這還是均質裝甲,如果是複合裝甲或反應裝甲還要乘以防護係數,那ERA可能就是300甚至400毫米。
-
10 # 尤佳7
傾斜後的角度造成跳蛋效果和斜向裝甲厚度相當於800mm的均質鋼效果,這個效果延傳於二戰後期坦克裝甲對於穿甲彈的抵抗能力的綜合效果,原初傾斜裝甲源自於蘇聯系坦克的研發思想,基於直角三角形斜邊最長理論,將均質鋼板傾斜後,相當於變相增加了裝甲厚度,現代各種黑科技出現以後,分層裝甲,爆破反應裝甲,複合陶瓷裝甲等等在不增加厚度和質量的前提下,增強裝甲硬度和爆破反衝力來抵消彈頭的侵徹力達到防護效果,破甲彈的防護不懂,反正我能知道的就是這些了,以上都是個人理解,不對的地方請指正,學習一下,謝謝
-
11 # 區域拒止
答案很簡單,坦克的正面裝甲確實有800毫米厚,甚至厚度更大。只不過這個厚度不是坦克裝甲板的垂直厚度,而是坦克裝甲在一定傾角下,在水平方向的物理厚度,這個厚度往往又被叫做等效厚度。
現在我們以T72型主戰坦克為例,T72BM主戰坦克的車體裝甲為25MM厚的附加裝甲板(可更換為接觸-5型爆炸反應裝甲)、20MM厚的裝甲面板,100MM厚的玻璃纖維板與80MM厚的裝甲背板。傾角為68°,等效厚度為620MM,整體等效防護水平相當於416MM厚的均制鋼裝甲。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雖然T72BM坦克的等效厚度達到620毫米,但是其等效防護水平卻只有416毫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T72BM型坦克採用的複合裝甲填充材料為玻璃纖維,對穿甲彈的厚度係數只有0.3,即1毫米厚的玻璃纖維防護能力僅僅相當於0.3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
至於96式坦克,96式主戰坦克的炮塔與88B主戰坦克的全鋼炮塔截然不同,其炮塔複合裝甲物理厚度(los)約為650mm,並使用了複合裝甲,該型號複合裝甲由外貿坦克----85IIAP發展而來,該型號複合裝甲,使用了醛酚玻璃纖維,環氧樹脂,AD95鉻剛玉工程陶瓷等多種複合材料,其大致結構為“面板--NERA陣列--複合材料夾層--背板”,具體結構為:面板60mm los 685裝甲鋼+NERA陣列(物理厚度約250mm)+100mm los 玻璃纖維+100mm los AD95鉻剛玉工程陶瓷+120mm los 背板,NERA陣列中的一個NERA單元為10mm醛酚玻璃纖維+20mm RHA。且每個單元下反垂直傾角為68°,按照醛酚玻璃纖維厚度係數0.5,工程陶瓷厚度係數0.95,玻璃纖維厚度係數0.4來計算的話,96式主戰坦克炮塔前方防護為530mm RHA,而ZTZ96A型和ZTZ96B型炮塔前方均裝有FY-4楔型間隙裝甲,平均物理厚度約為30mm到50mm,可以提高抗破甲彈能力。
因此,事實上說坦克的正面裝甲相當於800毫米的鋼裝甲,其物理厚度往往很可能大於800毫米,所以坦克正面裝甲有800mm,是真的有800毫米也就是0.8米。
-
12 # 漩渦鳴人yy
這個只不過是一種換算方法,通常而言,我們指的這800mm並不是指著裝甲厚度,而是在它相同的作戰條件之下能夠做到多厚的勻質鋼板所能達到那種防禦力。
如果說有一輛坦克真的帶著80cm厚的勻制鋼板的話,那麼這輛坦克開起來都費勁,想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納粹德國手裡的虎式,虎王,豹式坦克會面臨戰場上的生存難題,原因便在於,由於過大的增加了裝甲的厚度,使得戰車的體重直接失控,最後,沒有擁有絕對質量向優勢的德國坦克最終被擁有絕對數量優勢的蘇聯坦克給擊垮了。
現如今的坦克要麼擁有著特種材料,要麼擁有這多種複合材料,要麼擁有著反應裝甲,這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坦克的防禦力度,但是對於世界各國而言,這麼多的防禦標準擺在那裡,如何才能夠統一一下標準,大家一起來衡量一下各個坦克的防禦力這樣的話,以前用來作為坦克裝甲的主選材料,也就是勻質鋼材,被提上日程。
因此下800mm並不是指裝甲的厚度,而是一種衡量的標準。
-
13 # 炎黃軍武
“800mm”就真是800mm嗎,當然不是嘍!
事實上,防禦能力為800mm的裝甲,厚度一般會比800mm還大。
先說一下咱們在媒體上看到的坦克防禦力資料,談到坦克的裝甲,往往會說“防穿800mm”,這不是實際的厚度,而是防禦力“相當於800mm 的均質鋼”,也就是剛好能擋住穿深為800mm的穿甲彈。
如果一輛坦克的正面裝甲防護力為“800mm”,這就是在說,能擊穿800mm均質鋼的穿甲彈,打穿這輛坦克正面的機率在10%(一說5%)以下!
這個防禦指標,和坦克的裝甲丈量起來、到底有多厚,一點關係都沒有。
話雖如此,如果是早期的坦克,在複合裝甲、反應裝甲出現前,大家都用均質鋼的時候,這800mm還真就是裝甲的實際厚度。
但後來不行了,穿甲彈的威力越來越大,一味增加均質鋼的厚度,坦克太重,無法機動,所以才有了複合裝甲的概念,用玻璃纖維、陶瓷、複合金屬層板、甚至混凝土來設計防禦結構,那複合裝甲有什麼特點呢?
一句話,要達到同樣的防禦力,複合裝甲的厚度得比均質鋼更大,重量卻會更輕。
這句話很關鍵,就是說,同等厚度的複合裝甲,防禦力是比不上均質裝甲鋼的,用在坦克上,主要還是為了減重。
舉例來說,一輛坦克的戰鬥全重限制在50噸,裝甲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厚度500mm、防彈能力500mm的均質鋼,一種是厚度900mm、防彈能力600mm的複合裝甲,兩種裝甲的總重量一樣,您說該選哪個?
所以為什麼說,坦克裝甲的“防禦指標”很重要呢,現在坦克普遍採用複合裝甲,從外觀看、甚至拿尺子量,都沒辦法推測這輛坦克能防禦穿深多少mm的穿甲彈,因為不同國家的複合裝甲,材料、結構都不一樣。
真實的防禦力資料,都是絕密,網路上的資料十之八九都不可信。
這麼多種的複合裝甲裡,也有一個例外,美國在M1A2坦克上安裝的貧鈾裝甲,防禦能力就比實際的厚度還大,但,貧鈾的密度比鋼材大一倍不止,這樣製造出來的複合裝甲,同等厚度下就比均質鋼重得多,M1A2只能適當安裝(據稱厚度在200~240mm),再厚的話,就會把坦克壓垮。
除了有輻射汙染的貧鈾裝甲外,一般的複合裝甲,厚度都大大超出實際的防穿能力,防護能力:實際厚度在1:1.2~1:1.5之間。
所以碰到現代坦克,就不能再用直觀的“裝甲有多厚”,判斷其防護力!
一切要看實彈測試的資料。
——
-
14 # Firebird
等效厚度,有一個角度換算的,並不是真的800㎜厚度,裝甲板一般都是傾斜角度的,極端的講,如果厚度100㎜的鋼板,但長度1米,把這個長度方向和迎彈面平行,這來彈要穿過1米才能進入坦克內部(0度)
-
15 # 儒道之主
坦克正面裝甲800mm,指的是“等效軋壓均質裝甲(英文簡稱RHAe)”為800mm。這是一種粗略估計的單位,表現的是抗炮彈穿透的能力,或者說是坦克裝甲的防護能力。準確的說法是:2000米距離上,坦克正面裝甲達到相當於800mm均質鋼裝甲的防彈能力,或者說它的防護效果相當於800mm均質鋼裝甲。
現代坦克採用的都是複合裝甲+附加裝甲,無法直接比較坦克裝甲的防護能力,將其換算成均質鋼裝甲,利於比較。坦克裝甲800mm說的是該坦克裝甲的防護能力相當於軋壓均質鋼裝甲的數值是800mm。複合裝甲在同等厚度下,抗穿甲彈(動能彈)達不到均質鋼裝甲的水平。如果這個800mm指的是抗穿甲彈,那麼該坦克的裝甲厚度要遠遠大於800mm。
同樣的複合裝甲抗穿甲彈(動能彈)和破甲彈的效果並不相同:現在抗穿甲還沒有能達到1000mm的坦克裝甲,但是現代主流的三代坦克的抗破甲可輕鬆達到1000mm。目前,凡是防護能力達到或者是超過1000mm均質鋼裝甲的,指的都是抗破甲彈的防護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如果複合裝甲的實際厚度(絕對厚度)為300mm,這意味著它的防穿甲能力最多隻有200+,絕對達不到300mm均質鋼裝甲的防護水平。
坦克各部位的裝甲厚度並不一致,各部位的防護能力也不相同。坦克前部(正面)中彈的機率最高,所以裝甲最厚,防護能力最強。兩側以及後部次之,頂部和底部最弱。美國的M1坦克在伊拉克被打掉,絕大多數都是底部、後部、兩側遭到了諸如路邊炸彈等的攻擊。不僅是M1如此“不堪一擊”,換成其它的主流坦克也要步它的後塵,現代坦克的頂部、底部是其“罩門”,所有坦克的“通病”。
重型坦克的防護能力遠高於中型坦克,中型坦克高於輕型坦克,以50噸級的現代主流坦克(重型)為例:炮塔正面的水平物理厚度(LOS)通常都在700—1000mm,車體主裝甲的水平物理厚度一般都在600mm以上。比如我們的99A主戰坦克,它的水平物理厚度就達到了1000毫米級。96式主戰坦克畢竟是中型的底子,即便是魔改的96B,它的裝甲防護水平也無法與99A、M1A2、豹2A5等這些重量級的選手相比。
同等厚度的複合裝甲,它的質量要遠遠低於均質鋼裝甲的,比如廣為人知的英國“喬巴姆”裝甲,這類複合裝甲是在金屬板之間填入陶瓷和增強塑膠等非金屬材料,這些填充物的密度要遠遠低於鋼裝甲。“喬巴姆”這類複合裝甲的抗破甲效能要大大優於等重的單層均質鋼裝甲,複合裝甲存在著厚度大、成本高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只配置在中彈機率高的部位。
-
16 # 優己
坦克的正面裝甲不止800毫米!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來看大致都在1200毫米,也就是1.2米左右。但是這種厚度並不是我們傳統中說的直接厚度。而是錐形厚度。即前端最尖的一點到艙室的厚度,這是一個錐面實心體,這種設計可以減輕坦克的重量,並且因為有一個向上或者向下的傾角會使得炮彈打在坦克上的時候打滑,一般來說,坦克幾乎就沒有被正面擊穿過的。
坦克之所以會這麼設計的主要原因除了防彈之外主要還是為了破障。坦克被稱為陸戰之王就是要面臨各種考驗。比如破鐵絲網跟碉堡,這是步兵推進時候要面臨的障礙,坦克的錐形正面裝甲可以很好的推掉鐵絲網碉堡以及牆壁。當坦克前進的時候就是一輛大功率推土機,高樓用炮打,中樓用坦克正面裝甲撞,小土堆直接碾壓。
-
17 # 老康哥
一般所說的前面裝甲厚度等效800mm,因為是複合裝甲並且正面傾斜的,所以實際與均質鋼材垂直厚度相差很大的,穿甲彈的穿甲能力是用均勻的優質碳鋼板為試驗,而穿甲彈的切入是垂直與鋼板,這裡說一個問題,比方一穿甲彈能在垂直面上打穿500mm鋼板,當切入角與鋼板有角度情況下它的穿甲能力就會小於500mm,因為垂直狀態下的空心裝藥高溫高壓作用力從作用面上講是全部接觸的,而當切入成角度時,彈頭與鋼板成角度時是不完全(就是不全部吻合),很大面上有角度空隙,這空隙會損耗大量能量。800mm裝甲的實際厚度遠遠沒有800mm的。坦克裝甲以前正面為標準,有的坦克正面防護能力極強但側面就非常弱,現代坦克是綜合考慮的,就是發動機上方的防護能力也是很強的,好多網友們總是會認為155榴彈就能打坦克了,其實正面裝甲達到1000mm的坦克你155榴彈直接打在其上也奈何不了它,別說在坦克周圍爆炸了,現代坦克內壁上的裝置一般震不壞它,震盪不了乘員,那麼戰場上為什麼還要用榴炮對其轟擊呢,主要目的是打坦克部隊的伴兵(跟隨的步兵及後援部隊車輛),及摧毀坦克前進道路或者說是開闊地上製造彈坑以阻止及遲緩坦克的突進速度,為己方贏得戰場時間或者說贏得反坦克準備時間,打坦克特別是現代坦克別說榴彈就是碎甲彈也很難打了,效能或者說威力差一點的穿甲彈也打不穿了,一輛坦克價格昂貴,組建一個小小的坦克團的軍費是極高的,平時的維持費用也是很高的,不能用普通步兵師團相比,世界上誰都想著多多組建坦克部隊但費用實在高啊,說實在的現代就是步兵戰車有好多窮國也沒錢弄,所以說坦克不的打。 那時我們是冬季徵兵的,11月出兵,近40年了很是懷念部隊生活,如此那就將連續寫寫一些入伍開始的一些美好回憶,喜歡的就點右上關注
-
18 # 王多貓
不一定,二戰時期的坦克確實說多少就是多厚。如果是現代坦克,則不是,現代坦克所說的裝甲厚度為防禦能力,意思是說某某裝甲有800mm就是相當於於800mm厚的均質裝甲的防禦能力,實際上並不是800mm厚。
二戰期間和剛結束那段時間,大部份坦克或者裝甲車的裝甲形式都是直接覆蓋著鋼板。如果要增加車輛的防護,就要增加更厚的鋼板,而厚重的裝甲也會減低車輛機動性。
不過步入了現代,一些其他形式的裝甲開始出現,包括混入一些空氣、陶瓷或是貧鈾於鋼質之中,及各種反應裝甲。在現代化武器攻擊下,更大的撞擊力量與更高的溫度切割衝擊,傳統的軋壓均質裝甲已不敷使用,遂由更高等級的裝甲取代,而測量單位也跟著有所改變。
更新的裝甲估量數我們稱做“等效軋壓均質裝甲”,其做為一種粗略估計的單位,或是被炮彈穿透的能力,或是其裝甲形式的保護能力,這些不一定是使用鋼材。但是,因為各裝甲間形式、質量、金屬以及分工組裝等不同,不過“等效軋壓均質裝甲”是否能有效的比對不同形式裝甲,仍有許多爭議性。
簡單點說就是現在坦克沒有純裝甲的了,都是複合裝甲+附加裝甲。說的多少mm都是說這些裝甲的防護力相當於軋壓均質裝甲的數值是多少。
比如一輛坦克的複合裝甲+附加裝甲的防護力相當於1200毫米軋壓均質裝甲。其實複合裝甲和附加裝甲加一起估計也就600-800毫米厚,甚至更低。但是防護效果相當於1200毫米軋壓均質裝甲。
當然防護效果也跟打來的炮彈種類不同而不同。但不管怎樣,現代坦克說的多少毫米肯定不是坦克裝甲厚度。
最後99式主戰坦克鎮樓!
-
19 # 殘天19053471
這就相當於貨幣界的美元。我們家人民幣,日本日元,歐盟歐元,買個蛋糕,我說五十人民幣,你說一千日元,他說十歐元,聽誰的?那就統一美元吧,目前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裝甲也是,你家裝甲加了特種陶瓷,我家的加了鈦合金,他家的內部做成了蜂窩形,哪家強?那就統一一個標準:換算成多少厚度的勻質鋼板來,那麼大家就明白彼此的強弱差別啦(理論上的)。
-
20 # 手機使用者森
坦克的前裝甲(車頭)最厚,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車體前進當中是車頭與敵人相對,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部位,有的裝甲厚度650毫米,750毫米,800毫米,都有,但是無法做到前後左右、後部(尾部)同樣厚度。
坦克的前裝甲是有技巧的,同樣厚度的一塊鋼板垂直放置和傾斜設計放置厚度就是不同的,就是因為有傾斜起到最大作用,再加上反應裝甲,防護能力會達到900毫米。交戰中,整個坦克車體抗擊力最強的車頭部始終面向敵方,用意防敵打擊,圖中箭頭為穿甲方向。當坦克的左右或尾部受到打擊,(含頂部)是最弱部位,那就給報銷了。
回覆列表
當然不會真的是800mm厚度的鋼甲,應該說是達到相當於800mm均質鋼甲的防彈能力,不可能有坦克真扛著800mm厚的鋼板,那怎麼跑?重量和體積也嚇死人了。
從這個士兵和坦克的比例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坦克鋼板厚度並不那麼厚,但現代坦克的防禦能力是非常強的,僅裝甲的種類,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比如主裝甲,就是坦克真正的鐵骨真身,一般是均質鋼板,在其外部一般會加裝爆炸反應裝甲,也就是內裝惰性炸藥的裝甲塊兒,敵方炮彈導彈來襲時,它以爆炸方式摧毀敵方的攻擊,另外,還可以掛上貧鈾裝甲,美軍的M1A1就掛著這種裝甲,貧鈾材料特別堅硬,貧鈾彈就是利用了這種特性,同樣,貧鈾裝甲也是利用了這一特點,另外,英國人還發明瞭“喬巴姆”陶瓷金屬複合材料裝甲,這些掛在坦克真身外面,使得坦克具備相當於800mm均質鋼甲的防禦能力。
回過頭去,二戰時代,坦克基本上是靠自己的鋼板防禦度日的,那時候可沒什麼複合裝甲,反應裝甲,基本上就是鐵疙瘩,蘇聯時代,更是發明了一次成型的半蛋式鑄造炮塔,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那種圓溜溜的炮塔,剛開始當然算厲害,就連小日本侵華戰爭時代使用的那種薄皮烏龜殼坦克,只有輕武器的中國軍隊遇上也是頭疼的東西,但這種薄皮坦克,在蘇聯炮火面前就是紙糊的一樣,一炮就粉碎,所以,坦克本身的鋼板,要看面對什麼反坦克火力。後來破甲彈,穿甲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特種合金穿甲彈,貧油穿甲彈等高摧毀力的彈種不斷面世,坦克那層鋼甲就不夠用了,加厚,再加厚,也不能真加厚到800mm去對抗,於是才有各種裝甲出現,採用這些裝甲以後,相當於坦克均質裝甲多厚,就成了一種衡量方式。這也就是相當於800還是1000mm均質裝甲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