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premacy_Seamus

    發達國家基建差是因為國外搞基建的都是私企,政府會把活都包給私企來幹,所以這個工程不掙錢,私企是不會做的。比如一些人煙稀少地區的基站或者鐵路之類的,他們就不會接這個活,而且不管什麼工程都要透過國會或者議院,然後議院還要吵架,所有很多工程有規劃但是很多年都建不起來。但是中國不一樣,政府直接說的算,中國做基建的全都是國企,所以即使在偏遠地區只要有人即使虧欠都會做。現在很多發達國家基建落後中國十年都不止。

  • 2 # 村夫166752287

    發達國家基礎設施當初質量好,經得用,幾十年不用翻新,所以顯得舊。我們的質量差甚至還有豆腐渣,所以必須經常翻建,所以顯得新。不過近幾年抓質量好多了。

  • 3 # 看見聽說

    不是基礎設施落後而是陳舊。就像一對年輕人剛結婚組建的家庭,和一對中年夫婦幾十年的家庭。那個家庭實力雄厚不用說也知道。發達國家的基礎社會雖然舊但是已經達到了飽和利用的狀態。除必須的以外,大部分沒有必要花費巨資重新建設。只不過舊了一點,可以說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美國紐約的中央車站世界最大,可是與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根本不能比,顯得很破舊很髒。但是效率可是很高的。

  • 4 # 魚磊衛靜

    我是這麼評估的:

    一、城市建設

    1、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由於建的比我們早幾十年到一二百年,所以從表象看,不如我們的美觀顯眼,實際上不少方面不如我們的更現代化。因此,千萬不要從全部從表象評估,也就是說表象只是一方面。

    2、發達國家新城建設一般是在老城旁邊起新城,而我們是舊城改造。他們的缺點是保持了部分老城的落後表象和落後設施。我們的缺點是損壞了一些文物和綠化,折騰太大,浪費也不小。

    發達國家早己在進行生態的田園都市建設,而我們覺醒的太遲,總是在進行環城式一環套一環,環境壓力突顯,交通壓力突顯。現在的雄安和西鹹新區等才開始田園都市模式。而從一些膚淺的人眼裡,田園都市比環套環都市落後。

    3、我們的高層住宅確實己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和規模。可是,敢實際統計入住率嗎?要麼抄電錶水錶確認後對比一下。我敢說除了老單位地盤上開發的,老單位集體開發或購買的外,純商業的入住率大多在2O%以內,高於2o%的很少。不要與我談已售出多少?那是炒房,絕大多數不是自用。

    4、我們當初太倉促,地下設施比人家差的遠。有的現在都難以彌補。也就是許多人說的形象工程味太濃。

    二、城外建設

    1、鐵路建設。我們的現代化高鐵里程,甚至水平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美國等國家直到現在還沒有。但是,我們的鐵路總里程比人家還差的遠。美國22萬公里,中國12萬公里,俄羅斯8、5萬公里,印度6、5萬公里,加拿大是4、6萬公里。這是版圖大的幾個國家的比較。我們總里程比英德法日意等大,可是密度和人均比人家差的多。

    2、公路建設。世界各國公路總里程前幾位是美國646億公里,歐盟545億公里,印度331億公里,中國193億公里,巴西175億公里,日本119億公里,加拿大1O4億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前幾位是中國13、6萬公里,美國7、5萬公里,西班牙1、5萬公里,德國1、2萬公里,法國1、1萬公里,日本0、7,義大利o、6,墨西哥0、6。

    3、民用航空實力。前八位是美國、巴西、加拿大、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英國。對比指標太多,百度一下便知。

    也就是說美國地廣人稀,應該更適用航空,人家無高鐵,高速公路比我們少的多,可民用航空比我們強的多。

    三、總觀

    1、由於我們當年欠帳太多,所以,當我們有條件時,或者甚至創造條件,必須突擊補課。而人家大多是從之前一二百年開始持續建設。

    2、我們的體制更有利於集中國力辦大事,決策速度快,建設速度也快。而人家大多決策速度太慢,弄不好議議就擱淺了,主要原因還在於人家基礎好,不是特別迫切。

    3、我們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之前根本就落後的可憐。改革開放40年突飛猛進,而且,創造了不少世界奇蹟,被戲稱為基建狂魔。可是,由於我們基礎太差,人口眾多,版圖也大,所以,我們與人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的路還長著呢,千萬不可驕傲自滿,更不可忘乎所以。

  • 5 # 趙冰峰財經

    看了下其他作者的回答,有些認為中國基建世界第一,有些則唱反調,認為中國基建遠遠落後美國。

    事實的真相如何?

    我來給大家一個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中國高鐵,高速公路遠超美國

    中國高速公路里程為14萬公里,世界第一,遠超美國的10萬公里。

    高鐵就更不必多說了,世界第一,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的里程都要多。

    其次,中國鐵路和公路里程總量不如美國,且不夠均衡

    雖然高鐵和高速公路中國第一,但是論整個鐵路里程和公路里程,中國的確不如美國。

    美國全部公路里程在600萬公里以上,中國只有美國的7成。

    而鐵路,美國是22.8萬公里,中國是12萬公里,差了將近一倍。

    以目前的速度,中國總量上要超過美國,還需很長時間。

    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美國公路比較均衡,而中國則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

    事實上,中國中東部的確公路密度已經超過美國(117公里/百平方公里VS71公里/百平方公里),這意味著中國的基建資源主要是服務中東部經濟較好地區,而西部落後地區則還是很落後的。

    第三,航運方面,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

    美國有5000多個機場,而中國只有不到500個,在這方面,中國和美國的差距有幾十年。

    以上也可以說明,中國的基建空間其實還是挺大的,尤其是機場,普通公路,鐵路方面,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和美國類似,錢從哪來?

    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時承諾,為美國帶來上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但是直到現在,還沒有落實方案。馬上特朗普這一屆都要結束了……

    可見,錢是關鍵,特朗普打算用政府的2000億美元撬動民間2萬億美元投資,這當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一些公司認為,政府應該至少拿出一半資金才可以。

    中國西部基建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如果都由政府投資,難度也非常大,畢竟西部基建投資回報率低,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註定是賠本投資。這怎麼解決呢?政府說了,要吸收民間投資,但是如果不給其他配套支援,恐怕民資也不敢來啊。如果把基建和其他土地開發等繫結,是否能吸引民資呢?政府可以嘗試一下。

  • 6 # 萬事皆空70

    基礎設施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但是基礎設施建設只是一個國家發展建設的一部分,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情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的重要性絲毫不小於基礎設施建設,只是因為中國正好處於工業化高峰階段,因此對基礎設施建設印象深刻,

    但是如果,退回幾十年,中國人最大的注意力是提高糧食產量,當時的工作重點是水利建設,擴大農田面積,研究良種,中國大部分人口是農民,如果當時中國也是開啟國門,恐怕也會很疑惑,為何發達國家對種田不太感興趣,怎麼美國人整天對搖滾樂痴迷?

    拿美國舉例,其實美國早就過了發展農業和工業的高峰階段,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前,美國種植園經濟屬於高峰時期,在二戰之前和之後,屬於工業化的高峰時期,隨後,美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許多製造業不斷轉移國外,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他發達國家都經歷美國相似的過程,

    中國的基礎設施看起來比歐美漂亮,有後發優勢,還有發展理念的問題,比如巴黎的建築是不允許改變外觀的,這樣不管經濟如何發展,城市的外貌不會大幅改變,同理,比中國後發的越南,印度,新建的基礎設施外觀也不比中國差,

    決定一個國家根本競爭力的還是高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擁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美國高樓大廈不多,但是美國照樣可以全世界發難,對於美國來說,把資源投資在高科技上價值遠遠大於搞基礎設施建設,而且美國的基礎設施也基本夠用,

  • 7 # 孤舟釣江雪

    這個題目本身就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發達國家不一定有錢,比如美國是發達國家吧,但欠著一屁股的債。

    其次,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可不落後。發達國家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大多是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的,基礎設施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怎麼會落後?當然也有一些小國是最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如新加坡、韓國等,但總體上人家的基礎設施都不差。別看中國現在是基建狂魔,但從區域平衡上來講,我們總體上不如人家,尤其是我們的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亟需加大。

    那麼為什麼發達國家不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呢?

    剛才講到,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經過之前的建設,總體上是比較好的,所以沒必要大規模建設。

    另外,發到國家做事強講究規劃,基礎設施建好後,由於規劃的科學性與超前性,因此沒有必要進行大規模建設,尤其是重複建設。而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除了國家建設的專案外,地方建設的專案不少是重複建設,有的甚至領導一句話就推倒重來,雖然花了錢,但其實效果並不好,這就是規劃沒有做好導致的,這一點上,我們還真要向發達國家學習。

    第三,發達國家未必有錢,沒有錢投入的話,即便想建,也建不了。

    第四,有些專案沒必要建,比如高鐵,日本、德國、美國技術都不錯,但他們國情和我們不同,主要是人口沒中國多,尤其是流動人口少,因此沒必要修。

  • 8 # 波士財經

    “發達國家那麼有錢,基礎設施很落”這樣一個自相矛盾的邏輯都能出現,讓我想起了以前假冒偽劣詩人的“他在人潮洶湧的無人之地,騎著一匹白色的黑馬,聆聽耳邊無比寂靜的喧囂,注視著圓月陰晴圓缺,感受五彩斑斕的金黃色夢想。”

    美國基礎設施興建很早,建設高峰出現在一戰和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期內,目前大部分基礎設施都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以鐵路為例,美國鐵路建設始於 19 世紀 30 年代,在 20 世紀初達到建設高峰。1916 年美國鐵路里程數達到峰值的 40.6 萬公里。

    紐約地鐵始建於1863年,亞特蘭大國際機場早在1926年就迎來首架飛機起降。現在,美國擁有23 萬公里的鐵路、67 萬公里的公路、超過 18,000 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和 380 萬公里的輸油、輸氣管線。美國鐵路貨運系統仍然號稱世界第一,全年運送貨物在美國貨運中佔比近40%,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美國公路配套服務標準化且設施周全。不論繁華偏僻,窮州富州,加油站附設快餐店和服務中心都能提供大致相同的價格、水準和衛生水平的服務。

    紐約和芝加哥地鐵系統全年無休,24小時營運。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座城市地鐵能夠做到。

    肯塔基州小鎮摩根敦,2010年家庭收入中位數不到兩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5萬元),在美國人口逾千人城鎮中排名倒數第16。通往小鎮的鄉村公路並非高速公路,但良好路況使129公里/小時的車速成為常態。

    1964年10月1日,日本第一條東海道新幹線開通,連線東京、名古屋和大阪,連通日本三大都市圈。

    從哪兒得到的結論,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很差?

    應該說,因為發達國家經濟發達,很早就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但因為年長日久,在交通發達地區,一些基礎設施破損嚴重,而且在火車速度上,因為侷限於歷史因素,所以現在看起來很慢而已。

    2018年1月,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釋出了2017-2018年度全球競爭力指數報告。

    這份報告列舉了其評估國家競爭力的12大支柱性指標,其中基礎設施位列第二。

    在基礎設施競爭力評估中,美國名列世界第九,得分6.0,中國則名列第46,得分4.7。

    2016年世界最繁忙的前50家機場中,中國9座,美國有16座。

    中國現在高鐵佔全球70%左右,這是我們國家近年來才開始發展起來的,這是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將新技術完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一個體現。

    所以,有時候不要有偏見,發達國家依舊是發達國家,即使在基礎設施上,也是領先於發展中國家。

    但發展中國家,也不必要自卑。畢竟,伴隨技術進步,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大國,正以更快的增長速度,更先進的技術,塑造一個更科學的基礎設施。

  • 9 # 互金直通車

    這個問題說到底原因很簡單,國家和城市類似,看看我國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基礎設施就知道了,北京、上海的老城區有的地方還不如四五線城市的基礎設施好,發達城市也很有錢,基礎設施有的仍然很落後,為什麼不全面升級呢?原因也差不多。

    1、基礎設施新建容易,推倒重來就太不容易了。

    一條雙向四車道的道路想改成雙向八車道,小城市很容易,大城市你試試,還不如修高架橋,因為城市基礎設施想改造確實困難重重。

    2、無論多麼有錢,都是有預算約束的,真正的餘錢並不多。

    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雖然國家GDP很高,但是要拿出一點錢來辦些大事還是不容易,因為所有的錢都有預算控制,總統想修牆都沒有錢,基礎設施重建也不容易,除非已經老舊到不能用了,就像一些大城市的老舊房子,不可能全拆遷了,為什麼?沒這麼多預算。

    3、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光有錢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國外很多土地都是私有化的,想搞基礎設施建設光靠錢不一定能行,因為發達國家有錢,老百姓也有錢,他們不在乎那點拆遷補償,所以國外基礎設施建設這本經不好念。

    基礎設施建設一般都是在國家蒸蒸日上的時候最容易推動的,我們正處在這個時期,因此,到處看看,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可謂蒸蒸日上,將來一旦成熟了,時間一長也會變得破舊,改造也將變得很困難。

    所以我們吸取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一是要有超前意識,不要建起來就已經落後了;二是要積極配合,犧牲一點小我利益,換來高效執行的基礎設施,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如果因為一個特殊原因道路多繞300米,每天透過1萬輛車就要多行走300萬米;每輛車多用時10分鐘,合計每天就浪費10萬分鍾;每輛車因此多花1元油錢,每天就多花1萬元錢,還汙染環境。

    所以規劃設計很重要,公民配合也很重要。

  • 10 # 毒舌財經

    你這個問題就好比說中國某個小城市建了一個環城公路,然後蓋了幾棟很漂亮的寫字樓就覺得它的基礎設施比北上廣深還好一樣。

    真正的基礎設施不是看表面,而是要看質量。

    基礎設施的概念比較廣,它不僅僅是你建了幾條公路,搞了幾個高鐵,建了幾個公園,就覺得這個設施很好了,基礎設施涵蓋的面比較廣,除了硬體之外還有軟體,除了總量之外還有人均。

    雖然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確實比較陳舊,跟中國一些高大上的車站或者公路相比,確實沒法比,但這並不代表著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很落後。相反,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建設之後,他們的基礎設施都是相對比較科學的,表面上看很陳舊,但是卻很實用。

    我們以一個城市排水工程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很多中國南方城市都非常怕下雨,因為一下大雨之後很多城市就會變成汪洋大海,很多城市的排水工程,表面看起來非常高大上,建的富麗堂皇,但一場暴雨下來之後,所有的東西都會顯露無疑。而且很多城市的排水工程翻了一遍又一遍,路也是挖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每當大雨來臨這些排水工程都是弱不禁風。

    而青島的排水系統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德國技術的影響,100多年前德國殖民青島的時候曾經建立了比較先進的排水系統,這個排水系統跟現在的雨汙分流系統差不多一個意思,也就是雨水排洩與生活汙水排洩分開處理,這個排水系統能夠確保當時德國殖民區不出現積水的情況。雖然這套排水系統目前只佔青島整個排水系統3%左右的比例,但是其設計理念對於青島還是有很大的借鑑意義的。更關鍵的是這套排水系統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然發揮作用,這個放在中國其他城市是可不想象的。

    在這之所以要舉這樣一個例子,目的就是為了說明,真正的基礎設施不僅僅是表面的富麗堂皇,而要看其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和質量。雖然目前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基礎實施很陳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基礎設施很使用,也很耐用,一套排水系統就能用上百年,不用來回翻修勞民傷財,這個相比於一些城市三天兩頭就開挖要好很多。

    另外,很多發達國家的錢預算很嚴格,錢要用在刀刃上,不是隨便花

    不可否認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確實比較陳舊,但是他們卻沒有錢去建新的。雖然發達國家很有錢不假,比如美國一年的財政收入就有差不多6萬美元,但是這個錢不是政府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錢花在哪地方還得經過國會的同意,而國會一般都是由多個黨派成員構成的,各黨派之間相互競爭撕扯,很多不合理的預算都是沒法獲得透過。除了國會之外, 這些發達國家錢用在什麼地方還得看選民的臉色,如果選民覺得一些基礎設施還能用,但是由部門花很大的錢去翻修,那就有可能會遭到選民的反對。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已經過了大興土木的時代,再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沒必要,其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邊際效益不是很大,有些基礎設施修修補補還能用就湊合著用,然後把更多的錢投入到醫療、教育、科技等各方面會更實用。

  • 11 # 錦繡中源

    發達國家是有錢,他們的人口占全球的比重不到20%,但GDP卻佔了全球的60%!不過要說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很落後,那肯定是不對的,既然能夠稱之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基礎設施怎麼會很落後呢?你會認為美國的基礎設施比印度、比非洲落後嗎?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也帶動了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比如高鐵、高速、鐵路、公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建設如火如荼,很多都是近十年來才建成的,顯得很新、很有現代感,與發達國家相比,似乎顯得更發達!當然,這也不可否認,畢竟發達國家投入基礎設施的年代基本都屬於70年代或80年代,如今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很多基礎設施已經老化,有的甚至年久失修,不過正常運轉還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放在他們大規模建設的那個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居民同樣也有我們現在這樣的感受。但總體而言,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仍然是比我們更加完善,畢竟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

    不過也不可否認的是,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可能已經落後於我們國家,這些年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甚至還被戲稱為“基建狂魔”。就拿美國來說,特郎普曾稱美國的機場就像第三世界國家的機場一樣!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一部紀錄片中也說道,作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其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現在已經遠遠落後新興體國家,特別是崛起中的中國。

    那麼為何美國不再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雖然美國很有錢,但錢大多都是落入了富裕階層的口袋,美國政府已經負債累累,而且資本也不願意去,因為收益回報時間太長,需要牽扯的程式成本太高,論證時間過長等。比如美國加州高鐵專案,早在2008年就已經正式透過立項,卻因為一系列的融資、成本和徵地問題,一直拖延到了2015年才舉行了開工典禮並開始施工,卻在2019年又被基本砍掉,可謂是“命運多舛”。目前來看,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多的是在原來的老化的基礎上進行維修保養,提升基礎設施的服務質量等。

  • 12 # 小U的流浪生活

    這個問題是您不瞭解西方政府職能的原因。

    我生活在歐洲,我們相比國內確實還算富有些,但我們這裡有很多的問題,一來國外公共設施更新並非政府職能之一,也不是政府人員可以調配的,要造一條路是需要區域性議會議員提交議案,進行投票的,然後是有當地人自己出錢的,政府直接造路或改造一般是國家專案,那也得經過當地人同意才可以事實的,公共設施的改善可是一件涉及民生的事,在政府資金流向透明化的歐美,是全民監督的。而西方人一般不會抱怨現有公共設施,因為大家都在追求生活的簡單化,享受當下,按照歐洲人的工作效率以及人工成本,一個公共設施的建設專案動則幾年,甚至幾十年,老百姓可不樂意,他們更關心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更大的話語權和政府職能有限是他們很難發起大專案改造工程的原因。

  • 13 # 洪鐘財經

    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一政府一般會秉持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思維。因此一個國家在經濟崛起途中,會將大量的資金用於修建基礎設施,修鐵路、架電線、建大壩、興水利。經過幾十年的持續不斷的投入和建設,一個國家基礎設施的水平能夠達到很高的水平。

    比如美國,1787年建國之後,尤其是在南北戰爭之後,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一個狂潮,鐵路、公路、工廠、電廠建設的速度非常快。以鐵路為例,在1867~1873的6年間,美國新修建鐵路達到3.3萬英里(1英里約等於1.61千米)。鐵路的快速建設使得美國的運輸成本大幅度下降,全國經濟交流的速度明顯加快。

    當基礎設施達到相當的水平之後,一個國家將會將主要的資金投向社會福利,尊重提高居民的生活和質量水平。比如,新建養老院、發放養老金、提高醫療補助,擴大高等院校數量,等等。財政資金逐漸由經濟領域轉向民生領域。

    下表是2019年美國政府財政支出預算。前三大支出分別是個人養老金、衛生保健和教育,預算支出合計超過了5萬億美元,佔美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在7成以上。

    是除了社會福利,發達國家也會交一部分資金投向,基礎設施領域只是規模不會很大了。因為他們的基礎設施總量非常龐大,要做的事情就是修修補補。比如,美國人口多面積廣,為什麼不大量新建高速鐵路呢?因為美國的鐵路、航空已經非常發達,如果在新建高速鐵路存在重複投資的可能性。

    其實這跟一個家庭一樣。家庭剛剛起步,有了錢的時候,就是蓋房子,買汽車,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等到非常有錢的時候,物質享受反而退到第二位,精神享受才是主要的支出,娛樂、旅遊成為了支出大頭。

  • 14 # 江南書院

    為什麼發達國家過了建設高峰期即使基建很落後也不會再大規模的投入基建,為什麼?這個問題出得妙!這就明白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對比資本主義的劣根牲;拿美國為例;美國是皇牌資本主義國家,但它的基建比中國落後30年,而且距離越拉越大!為什麼?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為人民服務,以人民幸福為終極目標!而資本主義國家以創造財富為目的,以資本求得利潤最大化!比如在美國西部建一條高鐵,它要精確地計算出該地區有多少乘客,多少年能收回投資?假如不能收回投資,或贏利很少,資本就不會進入,也上不了市,所以這種事100年也不會有人去做!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西部大開發各縣市都通高速公路,路上行人很少,虧本有國家承擔,比如很多大型民生基建都有國家負擔!這就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那美國是如何處理這種事情呢?多建機場,辦廉價飛機服務民眾。所以它的基建在本世紀內將落後′中國100年!

  • 15 # 貧民窟的大富翁

    因為夠用,沒有建設的需求。

    第一,發達國家有很多先進的產業,投資這些行業可以獲取很高的回報,而投資基礎設施回報週期長,效率低,所以資本不願意去。發達國家的人口密度也不高,除了紐約等極少數超大城市,大部分基礎設施建了就是虧損的,需要政府財政補貼才能保持運營,如果再去整一些大專案,經濟上很不划算。

    第二,發達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複雜的論證,相關的拆遷、協調等隱性成本太高。而且美國特殊的政治制度,進行較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協調很多方面,最後可能這屆政府任期結束了都沒有透過。

    第三,雖然現在的基礎設施中現代化的技術引用不是很多,但是足以滿足需求,誰會沒事把好好地設施拆了重建呢?

    第四,發達國家的財政支出本來就很高,特別是對於醫療、科技等投資佔比很高,大規模實施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真正的基礎設施不僅僅是表面的富麗堂皇,而要看其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和質量。中國這些年確實在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巨大發展迅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建設規劃、施工質量和專案管理等等還存在不少問題,“豆腐渣”工程,“短命”工程屢見不鮮,國人因此不應自視過高。

  • 16 # 上林院

    這裡要糾正一個概念,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主要問題並不是落後,而是陳舊。

    以美國為例,美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完成,當時打造了世界上最好的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系統。但這些基礎設施已經過去了將近60年時間,多數已經到了設計的使用期限,需要大修大補或重建了。 發達國家不再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原因有:

    1、基礎設施能滿足需要,該修的公路、鐵路、機場、橋樑都很早就修了。儘管老舊,但並不影響使用。不像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都是近些年來才從無到有開始大規模建設的。

    2、過去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時代,其實是對應與發達國家工業化的階段的。不管是英國、美國還是其他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階段,都有很多工廠需要公路、鐵路系統來運輸工業產品。當年美國鍍金時代的鐵路就都是私人鐵路大亨們修建的,由於工業品的大規模運輸,一開始鐵路就是盈利的。

    而現在歐美髮達國家,尤其是英國美國,製造業工廠已經很少,沒有了大規模工業品的運輸問題,基礎設施都已經顯得過剩。美國的鐵路系統就是這樣,執行里程數反而一直在減少。3、由於土地私有,加上民主制度決策效率較低,要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是件很麻煩的事。兩黨爭論、議會表決、土地所有者反對,都不是一任政府所能搞定的事情。發達國家領導人一般情況下也不願意去折騰這個議題。

    4、投入巨大,尤其是人工支出巨大,發達國家要籌集資金比較困難。相對於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徵地成本、建設成本低廉,發達國家私人所有的土地,徵用成本很高。

    一般佔有土地較多的也都是富人,美國的富人有些可能給多少錢都不願意搬走,發達國家也不可能強拆。由於生活水平較高,建設工人的工資也高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想想特朗普修個邊境牆,幾十億美元的預算,都讓美國政府停擺,就知道這個事情多難辦。但近年來發達國家已經在考慮重新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因為基礎設施確實太老舊,存在很多問題了。而且同中國等新興國家高大上的新公路、鐵路、橋樑、機場相比,發達國家的人民自己也覺得有點不能忍了。

    比如全球最繁忙機場、1926年投入使用的亞特蘭大國際機場,去年底發生停電事故,影響上萬旅客行程;紐約地鐵始建於1863年,現在是出名的髒亂差;美國8.3萬座水壩中,約1.4萬座具有“潛在高危險性”(佔比16.87%)。

    美國也意識到了基礎設施的陳舊與落後問題。今年4月30日,美國民主黨稱與特朗普就推進2萬億美元鉅額基建計劃達成共識。眾議長佩洛西稱,兩黨同意美國加大基建投入,美國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開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

  • 17 # 建平12941

    什麼是基礎建設?基礎建設和人的修養一樣,有的人注重衣著和裝飾,而有的人注重學識和精神。當你看到農村一幢幢漂亮的校舍,卻沒有學生時;滿大街金碧輝煌的銀行大樓,但中小企業卻幾乎貨不到錢;舉世聞名的世界工廠,卻技工奇缺……。你為我們的基礎建設驕傲嗎?基礎建設顧名思義是起前提和服務的,而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所以發達國家的基礎建設和中國是沒法比的。

  • 18 # 小漿糊很黏糊

    發達國家那麼有錢為何不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1、政府沒錢。有錢是老百姓有錢,國家財政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富裕,尤其是經歷了08年金融危機後,很多發達國家財政吃緊,沒錢建;

    2、程式複雜。發達國家普遍兩黨制或者多黨制,導致任何一項決議的出臺都需要經過大量的協商、扯皮、爭吵、辯論,需要平衡各方利益集團、各黨派,程式複雜,效率低下。

    3、環境壓力。搞基建必然會破壞環境,而在現階段的發達國家,環保議題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關心,都是一項政治正確的議題,一旦搞基建,必然會出來大量環保團體反對、抗議,反對黨也會藉機攻擊,搞不成事兒。

    4、沒有必要。經過多年發展,發達國家普遍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只是不那麼新,不那麼高效,也不那麼看起來高科技而已,起碼這些基礎設施都有,還能用。跟中國比可能差一截,跟其他不發達國家比又要高一大截。這些發達國家的人如果不出國會自我感覺良好,到了其他不發達國家還會產生優越感,唯獨跟中國比才會有挫敗感。

  • 19 # 閒客亭

    美國航空鐵路都很發達,你指的基本建設是高樓和高鐵吧。美國樓不想再高了,保護環境,擴充套件視野,高鐵在美國不需要,航空很方便。

  • 20 # 世界真的很大

    去過英國牛津的人都知道,牛津的街道很窄,道路也不是很寬。一個不熟練的騎行者在牛津的街上騎腳踏車,往往會覺得與公交車擦身而過。但是,牛津的公園、綠地很多,一片接一片,一個接一個。也曾有人提議拓寬牛津的公路和街道,郡建設委員會就此召開了若干次聽證會,每一次的結論都是維持原樣,不拆不修不拓。因為“它們都還好好的,完全夠使用”,因為拓寬公路和街道,必然要侵佔公園和綠地,牛津人民不願意。

    牛津的做法,在發達國家很有代表性。在他們的觀念裡,高速公路有多寬,是不是最寬最現代有多少車道,並不重要,夠用、能用就好。不象我國,縣與縣之間的公路都超級好,許多發達國家,美國這種大國除外,往往只有有限的幾條堪與我國的高速公路媲美的國家級高速。

    筆者在許多國家自駕過,歐洲、美國、加拿大不用說了,澳大利亞的東西南北中,紐西蘭南島和北島等等,要講基礎設施,許多國家真不如我國。我國在很偏遠的地區,也有很好的高速路。剛從越南-廣西-貴州-重慶-四川自駕了一圈,一路駛過的,幾乎都是最高質量的國家級高速,車少人稀,有時開一兩個小時只見到有限的幾輛車。不是他們沒我們有錢,而是他們覺得沒必要搞那麼高大上,還是那句話,夠用能用足矣。

    另一個原因就是許多國家地廣人稀,基礎設施如公路使用率低,修得太好不划算,等同浪費。紐西蘭南島的公路,絕大多數地區雙向才兩車道,有時窄窄的小河上,也不會修一座寬寬的橋,寧可立塊標識,等著輪流依次透過。要超車,請看指示牌,須等到幾公里或者十幾公里後有超車道才可以。紐西蘭人汽車文明度高,前車開得再慢,沒有超車道就不會超車,不會不耐煩摁喇叭,哪怕後面押了好幾百米甚至一公里,大家也只是靜靜地開自己的車。

    倫敦的地鐵很舊,有的站臺,在中國人的眼裡,算破破爛爛的了,因為沒有整潔刷得嶄新的牆和石柱,有些地方還很錯暗。但是,這一運行於1863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鐵,100多年後運營良好,準時且高效。

    發達國家另一個不再大規模投入基礎設施的原因,除了“能用”的實用主義哲學,還因為原有的設計方案,有足夠的延展性,不必完全推翻從來,只要稍加拓展連線,完全不影響使用,即“夠用”。還以倫敦地鐵為例。開始執行地鐵的1863年,倫敦人口100萬左右,平均每天運送2.8萬次乘客。

    如今,倫敦的常住人口早已超千萬,還不算大量的流動人口。不算節假日,倫敦地鐵每天運送的乘客,超過200萬人次。但是倫敦地鐵的基礎和主架構,依然是100多年前。複雜的運輸網路,從來不曾打破以前的框架,不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一段段新增擴建起來的。

    在原有基礎上新增,與完全重新來過,哪一個的投入大?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落後的說法,不一定成立。它們的功能不差,只是看起來不那麼新,不那麼現代而已,但是陳舊不代表落後。同樣的例子還有美國的紐約中央火車站,100多年曆史,如今依然是紐約的交通樞紐,同時,還是一座吸引遊客的建築博物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無聊可以分享些好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