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35246789
-
2 # 確認新建使用者
你到農村去看一下吧,到地裡幹活、以土為生的老農民到了70、80歲只要是能動,就要不停的勞動,不然的話誰養他們?(兒女孝敬還好)實話實說:農民一旦沒有了土地,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和造反。
-
3 # 使用者85720496592
為了活著,他們不幹能行嗎?誰都知道享受幸福生活,可他們有條件嗎?他們喜歡這樣嗎?又有誰體驗到他們的痛苦?關心他們的生活!
-
4 # 蘇小妮
七十歲的農民下地幹活,既是他們的生活習慣使然,於很多人而言也是不得不為之的生活所迫。
我老家的一對鄰居,老夫妻倆都比我父母年長十歲,老頭兒今年已經八十六歲了,除了耳朵不太好使之外,別的筋骨都不錯。我們每一次回去看到他,我媽都讓我喊他的時候大聲點,否則他聽不到。不過,我發現他也很聰明,他就是看你嘴唇在動,他就笑咪咪地點頭應聲。
這對夫妻生了四個孩子,老大老二是女兒,早早地嫁出去了,老三老四是兒子,也不在身邊一起住,倆兒子一個住縣城裡,一個住鎮上。老夫妻倆侍弄了幾分地的菜園子,幾十年了都這麼過來的,春天的時候,看他們賣各種瓜果蔬菜的秧苗,種那些比種菜值錢。菜園子不大,不會超過五分地,支起一個個小小的塑膠棚,早上掀開曬太陽,晚上蓋上棚保溫。老太太伺弄地裡的菜,老頭兒騎著電動三輪車上街去賣。
到了這個年齡了,讓兒女養也不是不行,兒女的條件據說都還是不錯的。但是,傳統中國勤勞的父母不都是這樣嗎?自己能幹得動,能掙一點是一點,就絕不去向兒女伸手。我老家在江南,農村平時別的支出不高,但是,人情往來費用挺高。家裡親戚朋友多的話,一年幾萬塊錢的人情往來費都打不住。比如說我爸媽的這對鄰居大伯,他家兄弟五個,自己家有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結婚生娃抓周要出錢,那些侄兒侄孫家也同樣。以我老家現在的人情標準,吃一頓喜酒沒有一千塊錢拿不出手,這老兩口如果自己不掙錢,又沒有工資收入,難不成每次要掏紅包都問兒女要嗎?這不是他們的作風。
所以,在農村,別說是七十歲下地幹活,八十歲九十歲,只要能幹得動,照樣下地幹活。我的父母雖然比他們年輕些,也七十好幾了。老爸有退休工資,收入還不錯。就這樣,他們也種了幾分自留地。上個月我回家,老爸給我們姐妹仨一人兩大壺菜籽油。自家地裡種的菜籽炸的,說比買的好吃。門前院落前前後後,也是種滿了瓜果蔬菜,自己吃,吃不掉送人。
一輩子了,他們已然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你讓他們不幹活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一段時間聽說拆遷,他們都特別難受。就怕一拆遷住進安置的樓房裡去就不接地氣了。現在有這麼幾分地的菜,不僅解決了他們自己的吃菜問題,也讓他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充實。
-
5 # 清風6704915380848
說這話的人跟本就不瞭解老人的心態,我有一位農村的戰友,他今年76歲了,家有五個子女,五個孩子有四個在省城發展,日子過的都很好,都有車有房。還有一個老兒子在外企上班,月薪一萬歐元,兒媳在物流上班,是管理層,年薪也是十萬左右人民幣。
幾個子女都接他們老倆口子去省城居住,樓房也都給買好了,可他們說什麼也不去。他原先在家種了三十七八畝地,就是春種秋收的時候,孩子們回來幫著忙活兩天。最近兩年,他租出去30多畝地,每年租金兩萬多,他自己還另外種了六七畝不成片的地,兩個大園子種的都是綠色植物,每到植物成熟的時候,兒女都開車回來取,每次回來摘取的時候,都會給老倆口子扔幾千元(那點菜的價值也就是幾十元錢)。他現在到秋收時,把自己的農作物收完之後,還開著電動三輪車去其他的地裡撿玉米,每年都能撿三千多斤成品糧,用這撿的糧食喂家禽家畜。
他們不缺錢,不缺兒女親情,今年老倆口子乘飛機去安徽,遊黃山,玩了半個月才回來。
他們是華夏的勤勞民族,只要身體允許,他們就會“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這高尚的品質,是那些不學無術人無法理解的。
-
6 # 洪哥26575
不瞭解農村的實際情況是一派胡言,農村人只要能做的都會做,因為一個月百把塊生活費能生活嗎,我父親80了,屬龍的。還每天下地幹活,第一是習慣,第二是怕給我們負擔,讓他們別幹但是還是放不下。城市和農村截然不同,這不用說明吧。
-
7 # 花呈現春情
均想養古稀,經濟非稱意:開銷與日增,子女忙異地!孫兒伸手掌,無一天歇息!學業十餘載,費大半生精力!畢業無著落,再次尋關係!糧食成本添,收穫如絲雨!仰天長噓嘆:“何時得愜意???”
-
8 # 向陽花165261981
我能怎麼看,不下地一個月,一兩百的養老費夠水電費,但是不夠吃藥,再別說得了大病,不下地,去一次醫院的,車費都成問題吧!
是喝茶下棋安逸,還是灰頭土臉兩腿泥!
那句話不是說的好呀!有頭髮誰想當禿子!
-
9 # 小侯視野
對於農村而言,有人說七十多沒必要再下地幹活了,我想說的是農村不比城裡。
大多數農村人閒不住,還有就是農民大多沒有退休工資,只要能幹就得繼續幹活,尤其是老兩口的不想拖累子女,自己住挺自在,那些住在農村有退休工資的只是個別數人。
有時候身體雖說不允許不幹不行呀!大多也只是無奈,現在什麼都需要錢,菜米油鹽必需品,還有就是電費之類的,稍微乾點補貼下家用。
我媳婦外爺外婆八十了,是教師退休,子女想讓和自己住在一起,老兩口說自己能動自己住在農村老家自在,有些是無奈有些覺得自己多活動活動身體好,現在子女誰不想父母身體好好的,都是隔三差五去看看老兩口身體怎麼樣,每個人的想法不同罷了。
不管做什麼老人們開心就好,只要沒病沒災就是子女的福分,現在國家政策好,對七十歲老人都有養老補貼。
-
10 # 龍族社
這個說法很有新意,想法也很奇特,不過可以斷定,說這話的人肯定不是農民。
1、農民並不是天生就愛好下地幹活兒,並不是七十歲的農民願意下地去幹活。都一把年紀了,誰不想像城裡人一樣,喝喝茶、下下棋,待在家裡安享晚年呢。可是老農民沒那個條件,沒有養老金、退休金等來支撐生活。現在倒是大多數農民也有養老金了,不過一個月百十來塊錢,夠幹什麼呢,買袋白麵就沒了。
2、如果按年齡來講,七十歲的農民早就沒那個氣力乾重活兒了。但是,為了生存、為了生活沒辦法,不得不硬撐著繼續下地去幹活。城裡七十歲的老人在家坐著,有錢進賬。村裡七十歲的老農民如果也在家坐著,生活就可能繼續不下去了。
3、可能有人會說,不是還有兒女嗎,讓兒女養活著老人救可以了。可生活不是說一句話那麼簡單,多數農民的兒女生活壓力同樣大。如果只是保證老人餓不死,那肯定沒問題,但現在是21世紀了,生活不僅僅是餓不死那麼簡單了。如今的高消費,僅僅老兩口一年最基本的開銷也得萬把塊錢。七十歲的老農民僅僅靠兒女撫養,顯然比較吃力。誰養的孩子誰心疼,老人也儘量不想給孩子增加經濟負擔。只要自己還能動彈,就想透過自己下地幹活兒來養活自己。
4、儘管說農民七十歲就沒有必要下地幹活了,是出於好意,但確實不符合實際。多數七十歲的農民沒條件享受這種安逸的晚年生活,只能無奈的下地去幹活,繼續賺錢。
結束語: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佔了總人口的一大半。如今又正在進入老年社會,進入七十歲養老階段的農民會越來越多。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有條件不再支撐這那副老骨頭繼續下地幹活,希望他們能待在家,舒舒服服的安享晚年。
-
11 # 使用者1790324160226
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幹活,也不是子女不孝,兒女們也有自己的困難,有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拿我來說吧?我今年50歲了,父親76歲,母親73歲,二老身體都不好,卻還在地裡幹活,幹完自己的,也不捨得歇息,有時候給別人幹,我不讓二老幹,可他們執意幹,說閒著難受。我知道他(她)們是在為我減少負擔:我兩個兒子,大兒子結婚,買房欠下幾十萬元的債,二兒的學費也是個不小的負擔,我常年在外打工,有幾次過年都不回家,真是悔對了二老,不說了,淚湧了……
-
12 # 何錦輝
你這樣講肯定是對的,但是如果不下田幹活就沒法過了,現在農村人如果不下田幹活那裡有錢用呢?就算買了社保都一千幾百那裡夠用,現在樣樣都貴,買斤豬肉都二十元,已且水費,電費,垃圾費,各種費用讓農民有上氣沒有下氣。
-
13 # 姜懷坦
在農村不管七十歲還是年齡更大,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下地幹活都是很普遍的現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活所迫,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目前農村七十歲的老人每個月一般只能享受一百元左右養老金補貼,這點錢對於老人的生活根本就不夠幹什麼的,如果老人的孩子也在農村生活,孩子也要承擔繁重的家庭負擔,所以老人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不願意給孩子再增加負擔,反正自己也有地,就自己下地幹活種莊稼,這樣一年下來,雖然收入不高,但也能基本滿足生活和日常消費需要,畢竟農村的生活成本還比較低。
第二,一輩子的勤勞的習慣。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從幾歲就開始幹農活,在生他養他的土地上勞作了幾乎一輩子,已經形成了對土地的依賴和非常深厚的情感,如果老人身體健康,不讓他下地幹活,他就會閒的難受,感覺渾身不舒服,心情也不好啦,時間久了反而會影響健康。
第三,樂在其中。種地是老人的習慣,也是樂趣所在。年齡大了,沒法像年輕人那樣在大田地裡乾重體力活,但可以留下幾分地,自己種些菜或農產品,甚至有的老人還種起了大棚蔬菜,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自己和孩子們日常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享受種地的充實和快樂,樂在其中!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在城市工作的孩子回到老家看望老人,老人就會大包小包的準備一些農產品,讓孩子帶回去城裡,這也是老人對孩子愛的一種體現,此時的老人也是最幸福的。
辛苦了一輩子,人老了,不管是城市老人還是農村老人,也不管他們做什麼,只要他們高興、心情舒暢,心態平和,保持健康,就是老人的福氣,也是孩子們的福氣。
-
14 # 半壁詩歌
沒法了,兒女不給錢花。生命不熄,衝鋒不止,各自參半,有的愛老動,有的愛悠閒。
人生自有各自理,
順其自然最優閒。
最好各操各的心,
嘮叨嘮叨不值錢。
-
15 # 辛農兄弟
還有很多原因 有這麼一句話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有這麼一些人年輕的時候 庸庸碌碌的 到老了沒把法就得出去勞作 這麼大年紀出去打工也沒人敢要啊 我早年就認識一位老人 當時他71歲 春忙過後 他就推著大推車子去城裡給人推活 我真是眼見他自己一個人抬個冰箱 上六樓 就我這年輕小夥子要抬都夠嗆 開始一些門面有活就找他 看他年紀大讓他多賺錢 可後來也沒人幹找他了 因為年紀大一旦出點什麼問題不好說 後來問過這位老人 為什麼這麼大了還出來幹活 他說沒辦法 年輕時一直在村裡務農 沒有存到什麼錢都年吃年用了 也沒退休金什麼的 為了生活只有出來賺錢 我說那你孩子呢 不給你養老錢啊 他說家裡有個兒子 但是早年出車禍殘疾了 自己家生活都是問題 那還顧得上我啊 唉 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像這樣的故事有很多的 不是是說農民70了有沒有必要去下地幹活 都是看實際情況的 有些老人孩子都挺富裕 自己也不缺錢 但是他還是去下地裡幹活 也是一種樂趣 就當鍛鍊身體了(自然這樣的人種的都不多)所以說沒有什麼應不應該 都是看自身情況決定的 最後看到這片文章的年輕人 在你正在年華時 不要荒廢年華 要努力上進 也讓自己年邁時不會為生活再繼續奔波 也不會給兒女增加負擔!
-
16 # 萬順如意
有人說農民七十歲沒必要下地幹活,這個人不是農民,不知道農民是心思,莊稼人把孩子撫養長大,已經買什麼積蓄了,孩子們也不容易,一年下來也給不了父母幾個錢,再生個病什麼的,又要花錢治病。
身體不好也得種地,玉米人吃,養的畜類也要吃,自己出點力能得點東西,燒火做飯得用草吧,這樣種地種菜也夠吃夠燒了,70歲有勞動能力的自己老兩口自食其力,孩子也輕鬆一點。
不然咋辦呢?農村老人60歲以後,國家才給那幾個錢,根本不夠用,單反身體還行的情況下,也要種地,身體實在不好,就沒有辦法了,靠兒女接濟點,湊合過日子。
農民的日子不好過啊?沒有退休金呢?吃的喝的都差呀?兒女日子過得好的,還行能照顧好父母,就看自己的命運怎麼樣了?七十歲沒什麼大病就好啊,起碼不遭罪,孩子也不用操心上
-
17 # 錦繡民生1212
農民沒必要七十歲還下地去幹活,農民辛苦一輩子,誰願意七十歲了還去下地幹活?,在說體力也不支援了,只是萬般無奈只得硬撐著去幹,哪像城裡老人六十歲就退休,可以拿著退休工資去遊山玩水,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隨心所欲的度晚年,農村人也想可沒那個條件。
現在社會壓力大,農村老人只要能乾的動,都下地幹活,有的人還有這樣那樣的老年病, 也還是下地幹,想著為子女多分擔一點,即是兒女要他們歇著他們也要幹,他們不願意看著兒女東奔西跑忙個不停,兒女在父母眼裡多大都是孩子,父母到什麼時候都疼愛自己的孩子所以七十歲還下地幹活就不難理解了。有的家裡年輕人迫於生活的壓力,都去打工,常年不在家,家裡只有老人孩子,地裡莊稼沒人種,無奈老人不管有病還是健康,都得去下地,因為他們還要吃飯,種上地收的糧食夠吃了,再種上菜,基本上自給自足了,不用再花錢買了。有的老人不缺吃穿,生活條件好,兒女都在城裡,也願意接老人一塊去城裡住,可這些老人不習慣城裡的生活,住不慣樓房,還是願意住在農村,他們幹了一輩子,閒不住,種上糧食和菜,兒女節假日回家來拿一些,也能看看老人,也免得地裡長草惹人笑話。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什麼必要不要的說法。願所有的農村老人老有所養,晚年幸福謝謝大家閱讀,多關注,多評論,共同談討
-
18 # 8090農業說
人辛苦一輩子,到老了應該是頤養天年,但對於農村的老年人來說,有的到了七十歲還下地幹活,頤養天年成為了一種奢望。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為孩子們幹活。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外出打工,家裡的農地便無暇收拾,老人心疼孩子,打消孩子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賺錢,只能幫著孩子收拾農地。
其次,為自己攢點養老的錢。對於七十歲的老年人,他們的孩子也就40歲左右,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在養老上便顯得力不從心。老年人也需要生活,要開銷,所以,只能自己種地,賣點糧食,給自己攢點養老的錢。
再次,自己閒不住。對於一些家庭條件還不錯的老年人,他們原本不需要再下地幹活,但是由於一直以來養成的習慣,他們真的閒不住,這種情況在農村也是有的。像有些老年人,他們的孩子比較有錢,也勸父母不要種地了,把地轉讓了,但是父母還是閒不住的去種地。
所以,對於老年人是不是要下地幹活還是因人而異吧。老年人根據家庭經濟情況,自身身體條件,自己心裡狀態,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
19 # 使用者7822102248988
歷來農民是可憐的群體,農民沒有退休金,活到70歲,80歲,90歲只要活著就得農耕作業,否則叫他們吃什麼?吃空氣已經汙染,喝西北風巳經被高樓大廈擋住,叫農民吃什麼?這個問題還是交給狗屁不懂的專家們吧!
-
20 # 魯東亮子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農民70歲了有沒有必要下地幹活,取決於很多方面。咱們今天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70歲的農民為什麼下地幹活?70歲的農民為什麼還下地幹活?原因有三。
01 可憐兒女
農民大都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我們老家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只要是能動,就得幹!
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確實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下面我就來說一下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吧。
我鄰居家有一兒一女,女兒今年39歲了,雖然只是初中畢業,但是她找了一個包工頭的老公,生活還算富裕。而且女兒非常的孝順,基本上10天左右就會大包小包的拿著東西來看爹媽。而兒子是弟弟,今年37歲。年輕時(20歲左右),兒子非常的能幹,跟他爸幹了四年的建築之後蓋起了大房子,然後結婚生子。
但是,在鄰居家父親68歲時,兒子因為養殖欠下了一屁股債。在此之前,鄰居家因為年老已經把自己家的口糧地包給了村裡的其他人。但是經過這件事之後,鄰居在第二年除了把自己家的地全部收了回來之外,另外又包了10畝地。
用鄰居的話說就是:我們別的也不會,只能多種點地幫幫他(兒子)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這是農村許多70歲的老人還在種地的一個原因。
02 啃老族
雖然中國自古以來都講究“百善孝為先”,但是人與人不同。有些兒女非但不會在成家之後,“反哺”自己的父母,反而想盡辦法的“啃老”。
這種人雖然少,但是在農村也是有的。遇到這種兒女,父母沒辦法只能自給自足。所以,儘管有些年齡已經過了70的老人,還會下地幹活。不為別的,只為生計。
03 習慣
在農村勞作了一輩子的人大都閒不住。即使是上了年紀,他們依然是沿襲年前時候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然後白天總喜歡拿著鋤頭去地裡看看。而且只要是身體硬朗,遇到兒女家忙農活時,他們也總是閒不住的下地幫忙。相信許多父母在農村的小夥伴對這幾點都深有體會。
現在只要去到農村,家裡有老人而且身體硬朗的,你總會在院子裡或者是房子外面看到一個井井有條、乾淨整潔的小菜園。
其實,這就是一種習慣,一種勤勞的表現。
以上就是我結合周圍的實際情況分析的三點70歲老人為什麼還下地的原因。
那麼,有人說70歲就不用下地幹活了?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70歲已經是古稀之年,這個階段的人新陳代謝速度變慢,而且由於從貧苦的年代過來的,身體都多少有些不舒服。從這個角度看,到了70歲的老人不用下地幹活了。沒事出去逛逛,與老哥幾個一起下下象棋、喝喝茶就非常的好。
但是,有許多70歲的老人就像咱們上面說到的情況一樣,有的身不由己想幫幫兒女,有的被“啃老”不得不幹,有的是因為閒不住等等。
像前兩種情況,非常難解決,而且即使自己的兒女勸她們,他們也不會聽的。這就是我們這老人常說的“只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孃”。
相比較而言,第三種情況就好解決多了。只需要給他弄個小菜園,輕來輕去的有點事情幹就行了,畢竟過了70歲下地,身體確實吃不消。這幾天,正好忙著收花生,我看到好幾次鄰居都去村裡的診所拿膏藥貼了。
總之,大多數的父母可以為兒女傾其所有,但是大多數的兒女卻不會。因此,70歲的老人下不下地幹活,其實取決於自己的兒女!
回覆列表
七十歲農民不下地幹活每月八十元的生活費能活下去嗎?工人幹部六十歲退休每月都有五千到一萬多的養老金,而可憐農民不到百元……這樣社會能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