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銳鋒13810591663

    跟著他痛快啊,自古以來造反未必成功,所以經過就很重要。你看看這些流傳下來的故事,劉邦就算不拿到天下,跟著他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事情,假設你一定要找個主子,在當時的年代劉邦是首選啊。他有點痞,這個痞本身就包含了一種混不吝,一種不在乎,一種對得到和失去的透徹的態度。而我不喜歡項羽,他一臉倒黴相,基因裡都是悲劇胚子。上下幾千年,你仔細想想,跟著誰最有意思?打仗打成史詩一樣,也就只有劉邦了。

  • 2 # 我是趙帥鍋

    人們為什麼都願意追隨劉邦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三件有關劉邦的事情,大家看完後,相信不用我說,很多人心裡就會有答案。

    第一件事:最初劉邦在沛縣率眾起義時,雍齒也跟隨劉邦一起。問題是,雍齒出身豪強,在沛縣更有著不可低估的身份、地位、影響力,所以他始終不甘心屈居於劉邦之下。

    雖然,劉邦對雍齒非常倚重,幾乎讓他成為早期的沛縣集團中,唯一一個能獨當一面的人物。後來在劉邦率軍出征時,也是讓雍齒鎮守劉邦的大本營豐邑。

    但劉邦讓雍齒鎮守豐邑的結果,就是他在不久後投靠了魏國。因為豐邑是劉邦的大本營,所以他自然要重新奪回豐邑。但是,因為雍齒並不好對付,而且劉邦最初的家底也太薄。所以劉邦最後向項梁借兵後,才成功打敗雍齒。

    等到打敗雍齒後,面對雍齒這位叛徒,劉邦並沒有因此懲罰他,而是繼續讓他在自己手下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劉邦這樣不計前嫌繼續重用雍齒,也讓雍齒成為劉邦胸懷寬廣的一個活廣告。因為,大家一看連雍齒這種叛徒都能在劉邦收下混得風生水起,那自己跟著劉邦,肯定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第二件事:劉邦一開始,並不覺得韓信有多了不起。但是,因為蕭何極力推薦韓信,劉邦就馬上把大將軍的信印給了韓信。這種魄力,不是項羽沒有,翻開歷史,有這種魄力的人,恐怕也是空前絕後的。

    因為,一個大佬破格重用人才並不難想象,但一個大佬並不認可對方的能力和見解,卻因為自己的主要助手極力推薦,就這樣破格重用對方,這種信任和魄力,那絕對是空前絕後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劉邦這種做法,不僅收服了韓信,更是徹底征服了蕭何。

    因為,劉邦這樣做,會讓蕭何更願意死心塌地的跟著他混。因為,劉邦並不真正瞭解韓信的才能,只是因蕭何力薦,就讓韓信成為大將軍,這給足了蕭何面子。我們可以想象,蕭何不論跟著誰混,恐怕也很難受到這種待遇。既然如此,蕭何還有必要冒險去背叛劉邦嗎?

    當然,劉邦火速提拔韓信後,韓信自己也足夠爭氣,很快就讓大家都服氣,所以這樣傳出去後,劉邦自然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試想,如果劉邦破格重用韓信後,韓信幹事一再砸鍋,人們都非常不服韓信,劉邦的威望就會下降。因為,這絕對是標準的親小人、遠賢臣啊!

    第三件事:英布選擇背叛項羽後,很快被龍且打敗,於是他只好逃到劉邦的駐地。結果英布見到劉邦時,劉邦邊讓兩個美女洗腳,邊接見英布,同時對英布的請求也是愛理不理。總而言之,你先睡覺!有啥事,咱們明天再說。

    英布本以為,劉邦聽到自己到來後,會高興的出門迎接,會召集所有手下,給他接風洗塵。但卻沒有想到,劉邦竟然這樣對待自己,英布頓時失望到極點。

    因為,英布選擇背叛項羽投靠劉邦,結果自己地盤和軍隊都被項羽打沒了,而現在劉邦又這樣對自己,自己還有什麼前途呢?

    想到這裡,英布那是自殺的心有都有。總而言之,真是千不該萬不該背叛項羽啊!但是,等英布到了住宿的地方一看,發現自己的住處,竟然和劉邦的住宿標準是一模一樣。看到這一切,英布馬上又找回了希望與自信。因為,這證明劉邦依然非常重視他。

    從某種意義上說,英布在不知不覺中,已被劉邦給馴服了。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劉邦一聽英布前來,就高興的出門迎接,還召集下屬給英布接風洗塵,那以後劉邦無論給英布多少好處,英布也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憑他英布的才能和地位,就應該得到這一切。

    更重要的是,後面劉邦如果想壓制英布,對英布表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英布肯定會很難適應,也很難接受。但是,劉邦一進門,就給英布一個下馬威,讓英布非常痛苦的接受了劉邦高高在上的事實,那以後英布再見了劉邦高高在上的樣子,自然就不會覺得奇怪。

    而且,英布一進門,讓劉邦當頭一大棒,打得萬念俱灰;在這種背景下,英布從心理上自然會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資格與劉邦平起平坐。後來,劉邦又把一大堆胡蘿蔔送給英布,英布重新找回自信與希望;讓英布從心理上,就覺得劉邦對自己實太好了。而此時英布再看到劉邦對他的好時,才會覺得這完全是劉邦的恩賜。

    綜合這三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人想要讓大家都追隨你,首先必須要讓大家都相信你是一個有能力且心胸寬廣的人,這樣大家才會積極讓你靠攏,因為跟著這樣的大哥混,前途和待遇肯定不會很差。

    接著,你必須要有真正的識人能力,能夠從這些向你靠攏的人當中,識別出真正的人才,並給予破格重用。

    如果你無法識別出真正的人才,或者識別出人才之後,無法給予破格的重用,那真正的人才,自然會離你而去,這樣你就會變成類似袁紹之類的人。總而言之,雖然看似有能力,也心胸寬廣的招賢納士,但卻不能真正識別和重用人才,結果就是徒有虛名。

    最後,當你能夠識別和重用人才後,你還必須還要有操控人心的手段。因為,你發現、拉攏或提拔起來的人才,一旦翅膀硬了,很容易反過來和你分庭抗禮。因為他們很多人會覺得,自己現如今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憑自己的努力而理所應當得到的。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還會心甘情願一直追隨你,給你當小弟嗎?所以,想要讓這些些人才始終心甘情願追隨你,必須要想辦法讓他們真正臣服於你,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與你平起平坐,讓他們覺得你對他們的好都是一種恩賜,而不是理所應當。只有這樣,大家才會認為離開你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這樣大家才願意一直追隨你。

  • 3 # 黑水布衣

    在秦末風起雲湧的各地起義中,劉邦的軍隊顯得很不起眼。的確,他年過半百,還只是個小小的亭長,身邊的班底也不過是自己的狐朋狗友,多數都是基層的小吏。尤其與名門之後的項羽比起來,怎麼看劉邦也就是個猥瑣的小老頭,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創立了大漢基業,讓中國的主要民族都稱為“漢族”,無數英雄豪傑:張良、陳平、韓信等等都願意追隨這個看似沒啥能力的劉邦呢?

    我們可以從一個歷史事件來看看劉邦為何有人望,秦二世三年十月,劉邦破咸陽,駐軍霸上(今白鹿原),這一期間發生了幾件事兒,充分顯示了劉邦的優勢。

    1、 善於納諫

    劉邦出身不高,是沒見過大世面的,這個人“好酒及色”,就是喜歡酒肉和女人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秦皇宮裡面有多少酒?有多少肉?有多少女人?一個從邊遠地方來的這麼個鄉巴佬進了秦始皇、秦二世的皇宮看見那麼多的酒,那麼多的肉,那麼多的美女,他會怎麼樣?劉邦的反應是正常人的反應:今晚就住這兒了。

    但是樊噲勸他不要住,無果。張良來勸他,張良說,沛公,不要住在這裡,這是暴秦的君主住的地方,難道你想成為第二個暴秦嗎?樊噲的話雖然說得不中聽,但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還是退出秦宮,還軍霸上吧。劉邦考慮再三,聽了勸告。

    可以看出,劉邦是個善於自我反省並願意納諫的人,這也是尊重人才的一種方式。

    2、 仁者風範

    秦三世子嬰投降了以後就成了他的俘虜,手下的將領都說要把他殺了,但劉邦卻不同意,而是厚待了他。其實劉邦本性是挺兇狠的,後來自己被項羽追得落荒而逃時,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但在留存子嬰的問題上,他做得非常好,樹立了一個仁者的形象。

    進入咸陽後,為了穩定民心,劉邦“約法三章”,也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看似很簡單,但對當時人心惶惶的百姓,無疑是一枚定心丸。還有,百姓為了歡迎劉邦,還牽著牛、羊、豬、酒,就要勞軍,劉邦說,謝謝各位父老鄉親,我們有軍糧,大家生活也不容易,苦日子過了很長時間了,我劉邦的軍隊怎麼好意思來騷擾大家呢?大家千萬不要害怕,我不是來征服你們的,我是來解放你們的。這一下子秦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可以想像出來是“歡欣雀躍為何如”。大家都希望劉邦留下來做秦王,劉邦當然是不敢,但這些方法極大的增加了劉邦的威信。

    3、 善於用人

    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用人,在他看來,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自己的成功之道,也就是他的領導藝術。劉邦用人有很多特點:

    知人善任,這個是一個領導最大的才能,領導不是說要自己親自去做什麼事,事必躬親的領導絕非好領導,作為一個領導,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你的事業就成功了。

    不拘一格,劉邦手下的人才什麼人都有,有貴族也有販夫走卒,他們各具特點,只要他們能夠幫助劉邦建功立業,哪怕是有點小小的瑕疵,劉邦也是能夠接納的。

    不計前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雍齒封侯”事件了,雍齒功勞不小,但為人也是兩面三刀,劉邦聽從張良的勸諫,給雍齒封侯,極大的穩定了軍心和人心。

    坦誠相待,劉邦對於手下的人才們敢於說實話,不好面子,充分的尊重了對方,這也讓人才們敢於說真話說實話,有利於團隊的建設。

    論功行賞,這方面,劉邦是十分大方的,對於和自己打拼多年的戰友,劉邦從不吝嗇,就連韓信坐地起價的討要王爵,劉邦也是忍痛答應,他一直很清醒,國家需要這些人,這些封賞是維持住人才最好的方式。

    劉邦能夠成功,不僅自己出色,還有就是對手的襯托。因為項羽的很多做法與劉邦完全相反,項羽對於別人的勸諫很少聽從,進入咸陽後殘殺子嬰,焚燒宮殿,搞得民不聊生,關鍵時刻還婦人之仁(鴻門宴就是例子),為人狂傲瞧不起別人,個人英雄情節十分嚴重,這都不利於項羽建功立業,最終也證明了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劉邦在生命最後的那年留下的千古絕句。正是劉邦威孚四海,廣納賢才,才有了中國古代最為輝煌的時期。

  • 4 # 鐵馬冰河wu
    前言:

    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被史學大家司馬遷定性為流氓,似乎已鐵證如山。回望浩如煙海的中華歷史,誰說只有英雄豪傑或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流氓無賴亦能得天下!流氓無賴何以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

    鄉下無賴

    劉邦小時候也讀過幾天私塾,粗通文墨,但他絕不是一個本分的讀書人。據史料記載,他為人疏懶,整日吊兒郎當,和一群無賴子弟廝混在一起,很少參加家庭勞動,他的父親劉老太公為此曾多次責備他是個“無賴”。到青年時期,秦始皇已經掃滅六合,統一中國,他透過考試當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長,並與蕭何、曹參等郡縣小吏往來密切。彼時的他似乎胸無大志,還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酒色之徒。

    流氓稟賦 :成大事不拘小節

    為什麼司馬遷把劉邦定性為流氓呢?主要是他品行不端,他不喜務農、眠花宿柳也便罷了,還整日遊手好閒,撩雞逗狗,蹭吃蹭喝,就連哥嫂都嫌棄他,不願和他同過,劉太公只好把長子一家分出去另過,劉邦仍和父母一起過活。到他二十啷噹歲(弱冠之年)時,仍然不改舊性,老爹急眼了,斥責他道:“你這無賴,啥時候才能像你哥哥那樣買房置地、成家立業”!劉邦捱罵,依然不覺悟, 仍舊帶著一幫狐朋狗友按點到兄長家蹭飯吃。嫂嫂急了,就指桑罵槐,厲聲斥責,劉邦不以為然,依然故我。一天午時,劉邦一夥又賴在哥哥家想白吃,嫂子情急生智,用勺子猛刮飯鍋,弄出很大的聲響,劉邦聽到後,以為自己來遲了,飯已吃完,只好悻悻地請朋友們先回去。待他送走朋友,進廚房一看,見灶上飯熟菜香,熱氣蒸騰。他這才明白是嫂子使詐,大受刺激,憤然離去,從此再也不來了。

    楚、漢爭霸時,劉邦漢軍在彭城被項羽擊潰,十餘萬人被殺,河中伏屍如麻,“泗水為之不流”, 劉邦顧不得妻兒老小,自己領數十騎乘亂逃脫 ,兩個孩子也被亂軍衝散。逃亡途中,他在逃難民眾中看到了自己的一雙兒女,但楚軍緊追不捨,劉邦又急於逃命,嫌馬車負重跑不快,竟狠心將兩個孩子推下車去。部將夏侯嬰看見後,心中好生不忍,急忙抱起二孩放回車中,劉邦又將孩子推出去,如此反覆了三次。劉邦呵斥道:“敵軍即將追至,我如此危急,難道還要為兩個孩子而自喪性命嗎” ?夏侯嬰反駁道:“他倆是漢王的親骨肉,您怎能忍心捨棄”!劉邦竟然舍子救己,拔劍出鞘刺擊夏侯嬰,夏侯嬰無奈,再也不敢把二孩放入車中,只得把孩子夾在腋下縱馬飛逃。俗話說“虎毒不食子 ”,也許劉邦天生流氓本性,抑或他不是猛虎而是蒼龍,所以也就不顧什麼陳詞濫調的古訓了。

    你要烹你爹,請分我一杯羹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吾(劉邦)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楚、漢兩軍對峙時,項羽曾將劉邦之父和妻子呂雉捉拿到軍中,想以此要挾劉邦。項羽此舉似乎有點欠光明磊落,但兩軍相持,亦屬情有可原。一日,項羽把劉太公推倒陣前,厲聲對劉邦喝道:“你若不撤軍,我就將你爹活烹了” 。楚、漢兩軍將士都為劉邦捏一把汗,心裡都有些同情他,誰知這全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劉邦大咧咧毫不在乎,只聽他態度堅定地答道:“我倆曾經結拜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若將你爹煮成一鍋肉湯,請把肉湯分一杯給我嚐嚐(即幸分我一杯羹)”。面對這樣一個油鹽不進、啥都豁的出去的流氓無賴,一身英雄氣的項羽能有什麼辦法呢?在謀臣范增的勸說下,他只得把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釋放了。

    雖是“無賴”,卻深孚眾望,兼具領袖氣質

    以劉邦之德,何以能掃平群雄,戰勝一身貴族氣質的霸王項羽,最終一統天下,成就大漢基業的呢?如果拿他和項羽比較,或許能找到答案。

    儘管劉邦在個人生活與私德上有欠檢點,但他仗義豪爽,豁達大度,胸懷大志,待人寬厚,能孚眾望。

    據說秦始皇嬴政只比漢高祖劉邦大三歲。當年,秦始皇東巡時,劉邦和項羽都有幸目睹了秦始皇的車馬儀仗,那種威武雄壯的帝王氣勢確實撼人心魄。勇武過人的項羽看到始皇的威儀後,激情難耐,豪興勃發,以帶些輕蔑的口氣高喊道:“彼當取而代之”!天生的陽剛豪邁之氣溢於言表;而劉邦則發出“大丈夫當如是耶 ”的喟嘆,其羨慕、嫉妒之情難以掩飾。在之後的一系列戰事中,項羽勇冠三軍,縱橫疆場無對手,性格也豪爽剛直,遂成就了西楚霸王的赫赫威名。但項羽卻心懷婦人之仁,見士兵負傷不禁心痛落淚,願意為傷兵吸瘡療毒,但卻捨不得封賞諸將,經常把鐫刻好的印綬盤玩的沒了稜角還捨不得授予部將;用人看出身,喜用貴胄或親信,對於智慮過人的賢士,他也是不知重用,譬如不聽足智多謀的范增之言,多次喪失良機,焉得不敗?

    而劉邦正相反,他雖是個半文盲,一身痞氣,又不善率軍征戰,卻能知錯即改,從善如流。在率先入關中取咸陽後,劉邦進入富麗堂皇的秦宮,眼見巍峨的宮殿,美輪美奐的奢華陳設,後宮鶯鶯燕燕的美女, 早已看花了眼,哪裡還想離開。浴血廝殺,奮鬥半生,不就是為了眼前這一切嗎?

    大將樊噲雖是一介屠狗莽夫,但也還有些見識。他見劉邦左摟右抱,紙醉金迷,早就沒了往日的鬥志,似乎連秦宮都不願出了,心裡有些焦急。 樊噲突然闖進去大吼道:“你是想做個富家翁?還是想據有天下” ?劉邦一下聽愣了 ,沒有反應,樊噲又斥責道:“秦宮奢麗,正是秦朝敗亡的根本,請你立刻還軍霸上”!劉邦正沉溺於溫柔鄉中,不捨得立刻離開,遂使出無賴手段, 厚著臉央求樊噲說:“我有些睏倦,你就讓我在宮裡歇一晚吧” 。樊噲見自己說不動他,只好去找謀士張良,張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反覆勸說,劉邦見他說的很有道理,這才怏怏離開了秦宮。

    劉邦在用人上確實有過人之處,知人善任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用人方面,劉邦確有人所不及之處。史載,劉邦待人寬厚,能用人長處,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所以能服眾。張良、韓信、陳平、英布、季布等人才本來都在項羽麾下效力 ,但項羽不能重用之,這些人才後來皆轉投劉邦。

    西漢建立之初,劉邦曾與大臣們閒敘 ,議論文武功臣們的才能。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不能統帥百萬大軍” ?韓信答:“不能”。劉邦又問:“能統率十萬兵馬否”?韓信答:“不能” 。劉邦有些惱怒,再問:“依你看,我能帶幾萬兵馬” ?韓信:“最多一萬”。劉邦反問道:“那你能帶多少兵馬” ?韓信一點也不客氣地答道:“越多越好(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劉邦又納悶又氣憤地詰問道:“既如此,為何我當皇帝,你只能當將軍呢”?韓信這才給出終極答案道:“陛下雖不善將兵,卻能將臣《史記·淮陰侯列傳》”。

    由此可見,被司馬遷定性為“流氓”的劉邦頗有領袖潛質,其長處就在於善於“將將”。建漢後,劉邦也曾總結過自己的成功之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輸糧草、保供給,治國安民,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眾臣聽罷,皆心悅誠服。

    誰說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流氓無賴也能得天下?為何,得天下英才而用之,何愁不得天下!劉邦確實知人善任,量才錄用,同時加上他自己的進步,使他帳下人才濟濟,最終成為無敵於天下的傑出政治家。英雄造時勢,時勢也造英雄。有那麼多英才輔佐,眾人拾柴火焰高,何愁大業不成?時勢把劉邦從一個鄉下無賴、泗水亭長鑄就成了叱吒風雲的大英雄,並首創了漢初亙古未有的“布衣將相” 之局。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 5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為什麼都願意追隨劉邦?他的個人品質裡面最可貴的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劉邦和別人不一樣。

    一、劉邦有志氣,有擔當。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許人們隨意觀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長嘆一聲說:“唉,大丈夫就應該象這樣!”和項羽一樣,有志氣。

    有一件事說明劉邦有擔當,他當時以亭長的身份為沛縣押送徒役去酈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估計等到了酈山這些人都會逃光了,到豐西大澤中時,劉邦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還有一事,當時劉邦、曹參、蕭何等殺掉了沛令,按理說,蕭何和曹參的職務高,應該當縣令,他兩都顧惜性命,害怕起事不成遭到滿門抄斬之禍,極力地推讓劉邦,劉邦推了幾次就答應了。

    二、劉邦很神秘。有人說這個不算,實際上,有一個神秘光環有利於成功。劉邦當了泗水亭亭長,常常到王媼、武負那裡去賒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負、王媼看到他身上常有龍出現,他每次去買酒,買酒的人就會增加。劉邦有好面相高鼻子,一副龍的容貌,一臉漂亮的鬍鬚,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當然還有劉邦斬蛇的傳說。以及劉邦自帶光芒,劉邦老婆和別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老婆說:“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團雲氣,順著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這些傳說使得沛縣的年輕人中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因此許多人都願意依附於他。

    三、後面都是我們常說的:劉邦知人善任 劉邦一介草莽,在亂世之中起兵,劉邦手下聚集眾多英雄豪傑,其中不少人跟過項羽,但由於不被重用,才投奔劉邦,而劉邦知人善任,終獲成功。

    四、劉邦豪放大方,劉邦一個無賴之徒,卻深知感恩和激勵的重要性,每次打了勝仗,都毫不吝嗇封賞,對功臣加官進爵,對士兵也有物質獎勵,手下的人故願意跟著他出生入死。

    五、劉邦收放有度,劉邦一個土包子剛攻入咸陽,進入了阿房宮,見宮室裡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單是美女就有幾千人。劉邦對王宮裡的美女期待已久,但考慮到時機不對,便忍住慾火,對一個有名的好色之徒實屬不容易。

    六、劉邦從諫如流 ,他雖是粗人,性情傲慢,卻不是魯盲無知之人,別人說的有理他能虛心接受,雖忠言逆耳,他卻能廣納良言,這也不是一般人做到的,至少項羽做不到。

    總之,劉邦成功了,都願意追隨劉邦在公元前202年,於定陶氾水之陽當上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 6 # 歷史風暴

    劉邦能夠取得天下,是因為他手下有一群能力極強的人才。

    所以,後來劉邦和群臣聊天的時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蕭何;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要是論起打仗的能力來,韓信可比我厲害多了。沒他們,我不能取得天下!

    所以,劉邦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能夠建立大漢朝,統一天下,靠的是他手底下這幫人。

    但他用人的水平那也是極高的,他沒有讓張良管理大後方,沒有讓蕭何在前線領兵作戰,也沒有讓韓信在他的賬中運籌帷幄。

    可是,無論他有多會用人,別人願意投奔他才好呢。

    這就不得不說劉邦極強的人格魅力了。

    說起來,劉邦在當時人格魅力方面可稱的上是無出其右,不要說天下英雄紛紛向他投奔,就算是項羽,在和劉邦爭霸的時候也多次手下留情放過了他。

    比如,在鴻門宴中項羽放過了劉邦;彭城之戰後,也沒有乘勝追擊。

    項羽這個人可不是心慈手軟之輩,他在一生的征戰中,以殺伐決斷聞名於天下,在作戰中,他經常屠城,對反抗的人絕不手下留情。

    所以,劉邦到底有什麼樣的人格魅力,讓英雄們在他面前紛紛折腰呢?

    總結起來大概有這麼幾點:

    第一,劉邦這個人水平不低。

    劉邦雖然在和項羽的戰鬥中勝少負多,但在當時那也算是一等一的人才了。

    在和項羽三年多的大戰中雖然經常失敗,但是很少有一敗塗地的時候,所以能捲土重來。

    於是,他自身的硬實力,讓他能夠吸引到很多人。

    第二,經常能起到表率的作用。

    劉邦打仗可不願意躲到後邊兒待著,在鴻溝和項羽對峙的時候,他被項羽受傷就是因為離前線太近了。

    就算是當了皇帝之後也願意身先士卒,打匈奴的時候,竟然親率前鋒部隊跑到了最前面和匈奴人大戰,所以才有了被匈奴人白登之圍之恥。

    這樣一位喜歡衝鋒在前的領導,底下人肯定願意跟他拼命,人格魅力那是蹭蹭的往上漲。

    第三,生性仁厚愛人。

    和項羽喜歡屠城不一樣,劉邦打仗的時候不願意屠城,而且只要對方投降,劉邦會厚待對方。這也是為什麼楚懷王讓劉邦前往關中地區,而讓項羽北上和秦軍主力作戰。

    第四,大方。

    正所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人都是趨利的。

    劉邦在對待別人的時候毫不吝嗇,給他們足夠豐厚的待遇。

    比如,劉邦手下的夏侯嬰就因為對劉邦忠心耿耿,到劉邦做漢王的時候,他已經被封為昭平侯了。

    和現在的企業一樣,劉邦集團給的待遇好,當然吸引人了。

    第五,投其所好。

    有的人喜歡名,有的人喜歡利,喜歡名的人你給他再多的錢人家也不心動,喜歡利的人你把他捧到天上去在人家眼裡也是一文不值!

    劉邦好就好在投其所好,韓信想當大將軍,劉邦就封他為大將軍。

    要知道韓信投奔劉邦之前常年鬱郁不得志,在老家的時候還總讓人欺負,可沒想到劉邦給了他無上的榮耀,不僅真封他為大將軍,而且登臺拜將,對於韓信這樣一個年輕時候一直被欺負的人,能夠得到當時天下英雄中數一數二的劉邦的尊敬和禮遇,就預示著他一定會為劉邦肝腦塗地了。

    其實,雖然劉邦把韓信捧的挺高,但真沒給他多少兵,劉邦手下有幾十萬人,給韓信的只有幾萬人。然後,有一次劉邦打敗仗,又把韓信的軍隊連本帶利給收回來了。

    就算是這樣,韓信仍然對劉邦忠心耿耿,明知道憑藉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和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取得三分之一的天下,但他就是沒同意項羽的遊說。

    總結起來就是:劉邦本身能力就不小,對人又非常寬厚,還能夠投其所好,對方要什麼給什麼。

    於是,他就成了那個時代最有魅力的英雄了!

  • 7 # 史不知味

    劉邦在和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雖然一開始實力並不佔優勢,可是他和項羽一比卻有很明顯的優勢。

    劉邦比項羽更能夠豁得出去,換言之他比項羽臉皮更厚,所以他即便失敗了也能夠再一次爬起來。

    可是,項羽一旦倒下了,他就真的倒下了。

    項羽曾經為了要挾劉邦,劫持了劉邦的父親,然後築了一個高臺,架起了爐灶,讓人對劉邦喊話。

    那邊的小劉看過來,你爹老劉在本霸王手上呢,你若是還不投降的話,本霸王燒水烹了你爹老劉!

    劉邦聽到之後,是何反應?小項,我和你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烹我爹就是烹你爹,你烹了你爹之後,記得分我一杯羹喝喝!

    項羽是一介武夫,他顯然沒有劉邦那麼多花花腸子,他之所以會拿老劉來要挾劉邦,純粹是從倫理綱常的角度出發。

    劉邦身為人子,豈能置父親於不顧?

    不過,項羽實在太不瞭解劉邦了,劉邦生來就是一個薄涼之人,他能夠在逃跑路上扔下自己的兒女,當然也能夠置老劉於不顧。

    這就是劉邦,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性命、權力和既定目標,將所有的一切阻礙拋在一邊,項羽所缺便是這種“品質”。

    劉邦在打江山的過程中,之所以能夠獲得那麼多人的支援和追隨,除了豁得出去之外,實際上還因為他擁有兩種可貴的品質。

    一是擁有高超的用人智慧,二是捨得支付豐厚的薪資待遇給自己的員工。

    劉邦曾經在和臣子喝酒閒聊的時候,問道:“我為什麼能夠得到天下,項羽卻不行?”

    臣子嘰裡呱啦說了一堆,劉邦聽完之後卻搖頭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這句話實際上就是在說劉邦的用人智慧,他能夠做得到知人善用,能夠做到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

    可是,項羽卻做不到這一點,倘若他能夠用好范增的話,劉邦也沒有機會和他一爭天下。

    優秀的領導者,他不需要什麼都懂,但他必須要懂得識人用人,必須要懂得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必須要懂得利用專業人才去做專業的事。

    有才華又有抱負的人,誰不想自己的一生所學能夠用到實處?劉邦既然比項羽更懂得用人,那麼人才自然也就更願意追隨他。

    劉邦能夠支付豐厚的薪資待遇給員工也是各路人才願意追隨他的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畢竟人才們冒生命危險為他打江山除了不負平生所學之外,也是為了能夠獲得高官厚祿。

    唯有高官厚祿,才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才能過人上人的生活。

    這一點,項羽做得也不如劉邦。

    項羽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已經表現出了不與人共享成功的一面,可劉邦卻恰恰相反,他能夠捨得給員工更好的薪資福利。

    雖然劉邦在坐了江山之後也對一批人下了手,還命令規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可是至少劉邦在打江山的時候,沒有項羽那麼扣扣索索,捨得手下人好處,捨得給手下人官爵。

    所以,人才們才會一個接一個地前來追隨劉邦。

    也正因為有了一個又一個人才的投效,劉邦的實力才能夠不斷地壯大,才能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勝出。

  • 8 # 科技歷史說

    鄉下無賴

    眾所周知,太史公司馬遷大家,人稱“史聖”的他筆力強硬有勁,是最擅長春秋筆法的,性格也非常直接,他向來就不缺乏以最壞的惡最壞的筆法描寫帝王將相。所以在他的筆下,當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就有了一些無賴特徵:

    一,劉邦他從來都不下地幹活,不愛做家務,都是自己的妻子呂雉來做,他只負責給田間地頭的妻子送飯送水。

    三,在和呂雉沒有成親之前,經常夜不歸宿,串門喝酒。有一次大清早,劉邦帶著自己的狐朋狗友來他大嫂家喝酒吃飯,他大嫂故意在廚房把廚具弄得發出聲音,他的那些狐朋狗友意識到了,就走了,飯也沒吃。但劉邦進廚房一看,還有飯,就對自己的大嫂感到非常生氣。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當劉邦打下天下之後,給他大嫂的兒子封了一個刮鍋侯。

    四,還有就是在當亭長的時候經常辱罵自己的同事,辱沒斯文,只要一看到書生他就喜歡把人家的帽子拿下來做不雅之事。

    雖是無賴卻有著幹大事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劉邦是一個很高明的君主,也是一個很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毛澤東對劉邦有著極高的評價說劉邦是帝王將相里最厲害的。可想而知他的本事和能力是怎樣的。劉邦成為君主,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缺一不可。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他的“人和”條件,可貴品質。

    第一劉邦處世非常機敏,尤其是當時亂世之中急需這樣的品質。

    《史記》記載,劉邦在早年曾有意追隨信陵君幹一番事業,但是當他到大梁的時候,信陵君已經死了,他就轉投信陵君的門客張耳。還有一件能夠說明他非常機敏的事是鴻門宴。

    入關之後,劉邦駐軍霸上,項羽對劉邦封閉函谷關非常生氣,決定就要立馬帶兵滅了劉邦,項羽帳下的項伯早年張良曾救他一命,就立馬跑去向張良尋求對策,張良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劉邦,劉邦大驚失色,然後就開始顯露出他的機敏特徵了。

    他首先問張良怎麼會和項伯有交情呢?這就看出他遇事不慌,他首先想的不是如何應對敵人的策略,而是在想為什麼敵人會把這樣的軍事機密告訴張良,張良向他解釋了一番,劉邦又問張良和項伯誰大?張良說道項伯比我大。於是劉邦就把項伯叫進來,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項伯,還許諾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項伯的兒子。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劉邦就能想到策略不僅得到項伯的好感還能和項伯緊緊捆綁在一起,直接將對方陣營的人變成了自己的人。那麼沒有大量的社會閱歷和洞察人心的機敏是無法做到這樣的。

    第二就是劉邦具有百折不撓的品質。

    孟子曾說到上天要是降大任給一個人,那麼必定會使這個人內心痛苦,筋骨勞累,肌膚消瘦,事事不如意,想要幹成一番事業,自然少不了現實的磨礪,能堅持住就可以成功,堅持不住就是失敗。劉邦在其經歷過程中遇到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但他一路上堅持下來,披荊斬棘,這真的是令人敬佩,十分寶貴的品質。

    劉邦當年率領五十六萬大軍攻打項羽的陣地彭城,本來以為有著足夠數量的軍隊就可以打敗項羽,平定天下。可沒想到的是項羽有著精密的作戰方法,戰術水平極高,僅僅率領三萬騎兵就打破劉邦,五十多萬軍隊就這樣灰飛煙滅,劉邦也狼狽出逃。要是普通人遇到這樣的結局估計就一蹶不振了,但是劉邦就沒有這樣,他一逃離險境就立馬宣佈他的戰略計劃,想好下一步的部署,繼續奮戰。

    第三劉邦他是一個非常具有自信的人。

    我們都知道很多人沒有極高自信的是害怕自己要是做不好很丟人,感到羞辱,但是劉邦就不這樣。當年呂公就是呂雉的父親辦壽宴,定下了一個規矩:賀禮的錢數如果在千錢一下,席位就在客堂之下,錢數在千錢以上,就可以坐在客堂之上。

    劉邦當時直接來了一個“賀萬錢”這可是吸引了呂公的注意力,這才有了後面呂公給他面相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的事情。還有就是在劉邦剛起兵時,在蕭何的幫助下殺掉了沛縣縣令,當時沒有人敢做首領,擔心做不好會被殺頭,滅族。可就是劉邦有這份勇氣,主動答應,相信自己可以幹一番事業。他這種氣魄也是我們現在所要學習的。

    結語

    在劉邦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百折不撓,處事機敏,充滿自信等等。綜上所述,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劉邦,各個條件的滿足,才足以使他成就帝王夢,啟用帝王之氣。

  • 9 # 歷史笑春風

    在當年的石勒評價以前的君王時說,如果遇到劉邦,我會投身到他的手下,和韓信彭越他們一起為劉邦打天下。如果遇到劉秀那樣的君主,我就會和他一起逐鹿中原,爭奪天下,最終還不知道鹿死誰手呢。從石勒的話裡,可以看到石勒對劉邦的推崇。那麼,劉邦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能夠讓多少年之後的人還如此敬仰呢?

    劉邦作為一個老百姓,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也沒有遠大的志向。成天因為劉邦不事產業而對他橫加指責。而劉邦也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憑著自己的努力,不依靠祖上的功業,執三尺劍取天下,建立了輝煌的漢朝,開創了中國的新的時代。這樣的人,除了天才無以評價他。

    在劉邦取得天下之後,他大宴群臣,問群臣自己為什麼能夠取得天下。群臣說了不少原因,但是劉邦自己總結的原因則是,“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在這裡,劉邦明確的說出了他事業成功的關鍵,就是用人。我們可以看到,劉邦的手下可謂包羅永珍,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他的手下,有像張良這樣的貴族,有像蕭何一樣的小吏,有韓信這樣的無業遊民,有像樊噲一樣的屠夫,可以說,劉邦的集團裡,有著當時各個階層、形形色色的人。他們都為了劉邦而效力,死心塌地的和劉邦一起打天下。這又是為了什麼?

    我們看《史記》和照抄《史記》的《漢書》,會有一個印象,那就是劉邦就是個地痞無賴。他平時行為不檢,喜歡喝酒罵人。可是,我們想一下,作為劉邦這樣一個平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有這些行為不是很正常的嗎?但是,我們也沒有看到劉邦有什麼不信不義的傳聞,在他的身邊倒是聚集著一批有才能的人。這就能夠說明劉邦的那些行為只不過是不拘小節的性情罷了。

    在劉邦起兵之後,就能夠看出劉邦的不凡。這個在《史記》中被描寫成流氓的男人,卻一變為大家嘴裡的寬厚長者。在楚懷王派人西入關中的時候,被大家共同推舉為最佳的人選。這就能夠看出劉邦的才幹,和他日常的舉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在劉邦西進途中,張良和劉邦一見面,就對劉邦五體投地。他說自己和劉邦的相見,是上天的安排,讓自己來輔佐劉邦的。本心一意要復興南韓的張良,從此成為劉邦的智囊。而老人酈食其,看到劉邦的隊伍,就要見劉邦,說自己見到的隊伍多了,沒有比得上劉邦的軍隊的。

    至於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從此為漢朝效命沙場。在他取得濰水之戰的勝利,消滅了項羽手下的第一大將龍且,以及他所率領的二十萬齊楚聯軍。這使得項羽大為震驚,他派說客來勸韓信背叛漢朝自立。但是韓信拒絕了項羽和自己手下的勸說,終究沒有背叛劉邦。

    在滎陽之戰中,漢軍無法支援下去,這個時候,劉邦的部下紀信自己冒充劉邦去誆騙項羽,掩護劉邦逃走。劉邦脫險後,紀信被項羽活活燒死。更有甚者,劉邦手下王陵的母親被項羽抓走,項羽讓王陵的母親勸降王陵。王陵的母親為了不讓王陵動搖,當著漢使伏劍自殺。

    這些事蹟都能夠讓我們對劉邦的真實面目可見一斑。如果劉邦僅僅是一個地痞流氓,只是一個以利益去誘惑欺騙別人的人,他怎麼可能得到這麼多人欣賞、投奔和效死?那麼,除了利益之外,劉邦能夠給大家帶來什麼呢?

    那就是和平。在當時的天下,只有劉邦一個人是真正的胸懷天下,以安定天下為己任的。當時楚懷王的手下就評價他和項羽,項羽的軍隊殘暴無道,走到哪裡燒殺都哪裡。只有劉邦是寬大長者,保護平民百姓,不去侵擾暴虐他們。

    這也就是酈食其看到的劉邦的軍隊和其他的軍隊不同的地方。正是平定天下,還百姓以和平的這個理想,才使得那些仁人志士投身到了劉邦的麾下。劉邦能夠團結他們,也是這個信念的驅動。

    有了理想的驅動,這才有建功立業的動力。而劉邦的寬宏大度、知人善任,更加給這一切增添了力量。劉邦不去理會那些多少年留下來的貴族禮儀,不去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只要你有真才實學,他就委以重任。和項羽手下眾叛親離不同,劉邦的手下很少有叛變的,大部分都忠心耿耿。

    這是因為劉邦能夠根據他們的性格,給他們想要的東西。對於蕭何,他給予發揮才能的舞臺,對於張良,他給予天下太平的理想,對於韓信,他給予光宗耀祖的榮耀。至於說其他人,他都滿足了他們的願望。像這樣知人善任的君主,誰又會不去跟隨他呢?

    結語:

    劉邦能夠統一天下,和他知人善任是分不開的。但是,那麼多人能夠團結在劉邦的身邊,百死而不悔,這是因為劉邦思想中的高貴品質吸引了他們。這個品質就是劉邦的理想。

    劉邦的理想不只是當皇帝,而是建立一個太平的天下。劉邦是當時那麼多勢力中唯一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人。這也是劉邦的軍隊和其他軍隊截然不同的地方。正是擁有了民心,劉邦才戰勝了貌似強大的項羽。

    正是有了建立一個新的時代,建立一個大家都能夠和睦相處的和平世界,大家才團結到劉邦的身邊。這是項羽那個以傳統貴族思想為指導的國家所不能匹敵的。正是因為理想,才真正團結了各個階層的人才為劉邦效力。這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只是為劉邦效力,也是為了自己,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效力。這才是劉邦真正吸引人才的品質。

  • 10 # 遊子dream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對於市井出生的劉邦,整天遊手好閒,與街頭無賴毫無異樣,就連史學家司馬遷先生都將其視作“流氓”。可正因為如此,劉邦身上才具備了貴族人士所沒有的鄉土氣息。

    秦朝末年,各路義軍紛至沓來,劉邦也加入其中,並憑藉自己的英勇作風,很快便被推舉為一方首領,帶領兵馬起義。

    秦國滅亡後,最大的軍事力量當屬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的隊伍了,當時劉邦的勢力根本不及項王,可最終卻能大敗項羽,建立大漢朝,終其原因,劉邦有項羽所沒有的品質: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起初本是追隨項羽反秦的,但因項羽不捨分權,只想獨自為大,更是嫉賢妒能,在分封諸王上也極為不公,致使諸王不滿,紛紛反抗;而劉邦恰恰相反,他深知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所以他懂得取捨,只要願意效忠於他的人,想要什麼無一不應允。也因為如此,曾追隨項羽的人大多倒戈相向,投奔劉邦。

    還有一點是旁人所不及的,劉邦可以洞察人心。同樣是從楚營投奔過來的英布,剛到漢營時,以為劉邦會盛情款待,可他見到的卻是劉邦的不屑與不禮貌,後悔莫及的他連自殺的心都有,然而當他回到營帳,發現所有的裝置裝置與劉邦如出一轍,他這才放下芥蒂,自此便無怨無悔的效忠劉邦。而劉邦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若一開始就對英布笑臉相迎,只會令其覺得理所應當,但若先給其一個下馬威,再對其嘉賞,反而更令人心服口服。

    總結

    劉邦能夠成功,免不了兄弟們的協助。而能使那麼多人願意跟隨他,這與其高超的情商分不開。善於用人、懂得取捨還能洞悉人性,如此怎不令人紛紛投效。

  • 11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劉邦除暴秦滅項羽,開創了大漢帝國四百餘年江山,他的個人品質裡面最可貴的是什麼呢?為很麼那麼多英雄豪傑、良臣猛將都願意追隨劉邦?

    這個題目已有很多的回答,回答更多的是對於劉邦的善於識人用人、善於納諫、百折不撓、敗而不餒的品質上來分析。那麼除了這些,劉邦的人格里面還有哪些方面值得人一直追隨他而在他屢戰屢敗的情況下依舊不離不棄呢?

    劉邦與他誓不分離的兄弟朋友

    一個人的品質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狀況和知識、文化、道德素養。當然劉邦的文化與道德素養是不高的,但劉邦的情商高,情商高表現在哪個方面呢?善於團結人,就是劉邦個人品質裡最為難能可貴的的。

    翻翻開史書,不難得知劉邦抓住了秦末亂世的良好時機並團結了一群志向道和的人才才是劉邦最終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劉邦身上最可貴的是最擅長搞團結。為何這麼說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給大家呈現的是一個“地痞、無賴”的形象,相對於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項羽來說,劉邦的形象無疑是矮了一截,但這不妨礙劉邦成大業。

    劉邦喝酒愛賒賬、不尊重讀書人,有時候還很多疑(參考剪除異姓王、迫害蕭何等),快到50歲 了才敢乘勢而起,聚眾起義。

    劉邦的身份本是個秦朝的小小亭長,沒有權勢、沒有背景、沒有實力的他為何有這麼強大的人格魅力,讓那麼多人願意追隨他一起在造反呢?

    關鍵就是一個團結,在芒碭山的時候劉邦私自放了要到驪山服役的囚犯,自己也逃到山中躲了起來,後來逃跑中的囚犯中有十多人願意跟隨他一起,這些人後來也成為了劉邦起義的部分勢力。

    早在沛縣的時候,劉邦拉攏了多少人,全都是以前一起吃肉喝酒的朋友,比如屠戶樊噲、馬伕夏侯嬰、賣布的灌嬰、吹喪的周勃、縣中的小吏蕭何和曹參等等,為什麼這些人能一直在劉邦身上不離不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只有劉邦能團結他們,能給他們想要的,換做其他人真做不到。

    比如陳平,劉邦還是能團結一切來自於敵人陣營的謀士良將。

    《史記·陳丞相世家》載,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於是漢王疑之。

    劉邦起先也是懷疑陳平,但陳平說,“我空身而來,不接受錢財便沒有辦事的費用。如果我的計謀確有值得采納的,希望大王採用;假若沒有值得采用的,錢財都還在,請允許我封好送回官府,並請求辭職回家。事後劉邦不僅沒有怪罪陳平,反而重用厚賞了他,劉邦善於團結人,哪怕這個從相項羽陣營裡過來的品行不好的人。陳平後來施反間計成功離間了項羽與范增,並解了滎陽之圍、智擒韓信、白馬之圍等等,可見陳平對劉邦的作用僅次於張良而已。

    再比如韓信,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之時,前有武涉後有蒯通勸說韓信自立,三分天下。

    韓信卻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劉邦靠著強大的人格魅力,團結拉攏韓信,讓韓信在有能力自立並三分天下的形勢下,始終不棄劉邦,最終幫劉邦消滅了項羽。

    總結:後世之人都稱劉邦是‘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四年仗,勝少敗多的劉邦最後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不僅是因為劉邦貧賤的出身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更是因為他善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包括敵人的敵人。

  • 12 # 劇透歷史

    有人可能會認為,劉邦最可貴的是膽大,敢打敢拼,因而在秦末亂世中,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最後當上皇帝問鼎最高權力。

    誠然,這是幹成大事的很重要一點,但亂世之中敢打敢拼只是基本功,項羽、田廣、張耳,哪個勢力的首領不具備這點呢?

    其實,劉邦勝過他人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從善如流”,但凡是正確的意見,別人一提他就立刻能判斷真假對錯,然後果斷採納,這才讓臣子們對劉邦提供的平臺有了歸屬感、成就感,願意誓死想從。

    要說劉邦這個地痞流氓起家的小混混,脾氣是差的,也是貪財好色的,但關鍵時刻只要有人能夠善意提醒,他都能迅速反應過來,立刻改正,這是作為君主必備的條件。

    蕭何、張良、陳平、酈食其等都曾出面勸說,也都在劉邦那裡得到了很好的反饋效果。

    劉邦第一次展現這種品質,是在反秦起義時在向咸陽的進軍路上。

    當時,高陽儒生酈食其經同鄉引薦,拜會劉邦。劉邦此人,素來輕慢儒生,覺得這群人空話說得多實事幹得少,毫無用處,平時見了儒生就把他們的帽子扯下來撒尿。

    對於酈食其,劉邦起初也沒把他當回事,一邊洗腳一邊接見這位儒生,態度上不是那麼得正經。酈食其一見,頗為不滿,質問劉邦既然要滅暴秦,為何卻對投奔他的長者如此無禮?

    一句話如當頭棒喝,劉邦立馬轉變了態度,對酈食其禮敬起來。這一招立馬為劉邦帶來了好處。

    酈食其憑藉自己跟陳留縣令的私人關係,幫著劉邦拿下了這座儲備有大量糧食的城池,並且他還把弟弟弟弟酈商也介紹給了劉邦。酈商可不是空手白來的,他整整帶了4000兵馬加入了劉邦的隊伍裡!

    而後,在楚漢戰爭中,酈食其更是施展才能,以三寸不爛之舌為劉邦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最厲害的時候竟然憑著一番勸說,讓齊國的田廣、田橫跟劉邦結了盟。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獲得了難得的人才和珍貴的資本。

    劉邦進入咸陽秦宮時,從小混跡市井沒見過什麼大場面的他,看到富麗堂皇的宮室、婀娜多姿的美人,不禁意亂情迷,立馬本性暴露,打算關上函谷關的大門,美美地享受眼前的一切。

    樊噲、張良眼看情形不對,先後跑去提醒劉邦,天下未定,不可重蹈秦朝覆轍。

    幡然醒悟的劉邦,封存宮室,還軍灞上,廢除秦朝嚴苛繁雜的酷法,用簡單“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的約法三章來管理百姓。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贏得了關中人心。

    此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遷居漢中,將士們思鄉心切,暗地裡紛紛逃走。

    在這種困境下,是蕭何月下追韓信,並且堅持推薦給劉邦拜其為大將。

    韓信整軍備戰,施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軍事天賦,率軍重回關中,並最終幫助劉邦攻滅項羽,平定了天下。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得到了一代戰神韓信,並且終於成就霸業。

    當然,韓信也不是省油的燈。

    隨著他伐趙滅魏,擁兵自重的私慾逐漸膨脹,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得大敗時,韓信就沒怎麼搭把手。後來與齊國田廣作戰,韓信更是為了自己的軍功,不顧酈食其的生死,突襲已經被勸降的齊國,導致酈食其被活活煮成了一鍋湯。

    最過分的是,當劉邦召喚韓信跟他一起攻打項羽時,韓信卻藉機“敲詐”,聲稱齊地民風彪悍,希望劉邦能封自己做個假(代理)齊王,用來鎮壓齊國反對勢力。

    劉邦聽到這個訊息,火冒三丈,氣的直罵娘。關鍵時刻是邊上的張良、陳平二人,急忙用腳踢了踢劉邦。劉邦盛怒之下,居然能夠迅速心領神會,急忙改口乾脆封韓信當了真齊王,這才請動這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加入到了垓下戰場。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籠絡住韓信的心,在最關鍵的時刻徹底擊敗勁敵項羽,使打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有了結果。

    做了皇帝的劉邦,還是不能高枕無憂。因為封功臣的事,群臣們你爭我奪,幾乎鬧得要造反。

    十分不安的劉邦,問計於張良。張良給出的意見是,你最恨誰就封誰為侯,以此來斷絕功臣們對前途的擔憂。

    劉邦最恨雍齒,此人在劉邦剛剛起兵的重要時刻,將劉邦的大本營豐邑送給了魏國,幾乎將劉邦扼殺在搖籃狀態。就是因為這件事,劉邦不得已投靠項梁,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寄人籬下。

    正所謂降將易納叛將難容,任何一個君主,都不能允許臣子背叛自己,劉邦也不例外。他很多次都想找個藉口把雍齒給殺了,只是因為顧念他曾經立過戰功,所以遲遲下不去手。

    這次,為了內部的穩定,劉邦大張旗鼓地封雍齒為什方侯,食邑多達二千五百戶。雍齒受封,令所有人都很震驚,之後卻也徹底放下了心,於是再也沒有不服的聲音。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能放下自己的仇恨,以大局為重,保住了朝中的穩定。

    劉邦之所以能得天下,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因為用對了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而與之相對的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不能放心大膽地重用,所以最後才有失敗的結局。

    確實,作為一個成功的君主,身邊需要招攬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能聽進去人才的正確建議。如若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就只能眾叛親離了。

  • 13 # 吾心如海2

    他沒有架子,痞子混混出生,三教九流都經歷過,跟下屬一樣放下身段扯皮打屁,但心有猛虎,見始皇車隊,感慨,大丈夫當如此。

  • 14 # 少顏翁

    劉邦的馭人之術

    劉邦作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在駕馭人心方面,有他獨特的一面。

    我們從追隨劉邦的人群當中不難發現,論智慧劉邦不如張良,論軍事能力劉邦不如韓信,論治國理政劉邦不如蕭何。但此三者皆為劉邦所用。

    劉邦用人最難得可貴之處,就是用人不問出身,比如說樊噲屠狗之輩,劉邦確能用其所長而避其所短,盧綰乃賭徒,劉邦皆能用之。

    以酒會友廣結良友

    在劉季還是泗水亭長的時候,整日以酒聚友,名曰喝酒實則結交朋友。這也為他日後能夠成事打下了基礎,除此之外劉邦為人還很仗義,在劉邦押解勞役前往驪山服役時,由於天降大雨延誤了時期,未能按時到達,根據秦律未按規定時間到達一律斬刑。劉幫感知死罪難逃,於是釋放了勞役,令他們逃亡,勞役因劉邦的仁義而感動。在面對雍齒的背叛,劉邦不但沒殺他而且放了他!

    雖是酒色之徒,但其善於洞察人心

    劉邦極善於聽敢他人意見,在劉邦攻入咸陽秦宮時,沉浸在珠寶酒肉美色中,經蕭何,張良勸導才沒有放縱。與秦百姓約法三章,樹立仁義之師的形象,項羽在這一點與劉邦相反,劉邦在每次遇不明白的事情都會問一句為之奈何?項羽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直言,一點又和劉邦相反。縱觀以上幾點,足夠說明劉邦的陣營中能夠容納不同的聲音,項羽雖然強大,但其有功之人而惜印不賞,有過之人而輕罰了事,疑人之時而不重用,導致鍾離昧將軍之死,疑范增,被范增怒罵項羽堅子不足與之謀!

    總結:劉邦深知取士之道,知人善任,尊賢,禮賢。把人才放到適合其才能的地方。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罰有度!這樣的領導誰不願意追隨呢!

  • 15 # 史論縱橫

    劉邦是漢朝的締造者,也是後來的漢高祖。他一生的輝煌無疑是與項羽爭天下的那段時光。秦二代而亡,當時整個國家處在戰亂的狀態之中,遍觀天下,唯有劉邦項羽二人勢力最盛,可是二人相比,項羽莽撞,天下的賢能之輩更傾向劉邦。然而,他們願意在項羽強,劉邦弱的情況下選擇劉邦,可見劉邦身上的品質更吸人眼球。

    在《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的筆下,劉邦是一個潑皮無賴的形象,並且將他的事蹟寫的淋漓盡致。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後能建立漢朝帝國,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關於他無賴的形象也只是表象,我們要透過劉邦做過的事來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這個人值得我們細品。

    在劉邦擔任泗水亭長時,押運犯人,可是一路上遭遇大雨,這不得不使他押運的時間延長,可是按秦律未按時間押運到將會問斬。可是他沒有就此認命,而是將他押運的犯人釋放了,讓犯人重獲自由。劉邦這種冒死放人,大無畏的精神感染眾人,也有不少人甘心跟著這位新主。

    劉邦手下的賢能之人不少,文武俱全。當然這些人來自五湖四海,性格各異,出身也是不盡相同。例如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原來也是個地痞混混,劉邦起初也沒瞧得起他,是謀士蕭何力薦,劉邦相信蕭何,才給了韓信機會,最終歷史成就了韓信,韓信成就了劉邦。

    除了韓信,劉邦手下有名的樊噲,夏侯嬰,灌嬰皆非富貴出身,劉邦將他們聚集一起,幫助自己奪得江山。劉邦識人善任,任人為賢不問出處的品質,最後也成就了自己。

    劉邦寬宏大度,在與項羽角逐的那段時期,劉邦收留背叛了項羽的手下英布,雖然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可是英布是背叛過舊主的人,如果劉邦收留他,英布也可能會背叛他。可是劉邦並沒有這樣去想,相反的用之信之,英布的才能得到用武之地,並未使人才丟失。

    在《鴻門宴》中,我們也會看出劉邦品質的可貴之處。在文中,劉邦的手下張良提到自己和項羽曾有交情,劉邦便問張良與項羽怎麼會相識,並問了張良與項羽孰長的問題,得知項羽比張良年齡大時,劉邦稱要對待項羽如對待兄長一樣。我們都知道,項羽劉邦本是死對頭,可是劉邦願意為了長久之計,願意暫時的低頭,可見他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在他的地位上還可以有這樣的心境,屬實難得。

    所以說,劉邦這個人可以從底層出發,蒐羅賢士,面對強大的項羽,他也能屈能伸,因為他明白,小不忍則亂大謀,正是因為他這些品質的可貴,賢德之人才願意對他死心塌地,進盡忠心。如果劉邦的性格也如項羽一樣莽撞,唯我獨尊,目中無人,可能在歷史上他無法與項羽抗衡,更不會成為一代帝王。劉邦即使在司馬遷的筆下形象全無,一副地痞流氓模樣,但是他的豐功偉績,開創漢朝的事蹟後人更應傳唱。同時,劉邦身上英勇無畏,識人善任,寬宏大度,能屈能伸的精神,雖然腹黑,但也適合今日的職場。

  • 16 # 壊人叔叔

    劉邦,斬白蛇起義!

    劉邦身為亭長的時候,奉命帶人去驪山修墓,但是途中有人逃跑了,按當時的秦律,人數不夠逾期都是要砍頭的!劉邦看到這情況就決定放大家走,免得一起連累。這些人都算是死過一次的人了,看到劉邦這麼講義氣,當然是死相隨!更何況在秦的暴政下,生命如同螻蟻,都想要有生存的慾望!

    後世都說劉邦小人,項羽英雄!這不可否認,但是憑能合理治理天下而殺了阻礙天下一統的被說小人,還是要以英雄氣概卻無法治理天下的英雄?

    跟隨劉邦的人,或許知道自己的結局,但是為的是天下百姓,絕非個人榮辱!

  • 17 # 菸圈的頹廢

    劉邦出身貧寒,人稱劉季,他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在發展過程當中也沒有親自指揮過什麼戰役,但是首先,他對屬下的極度信任,例如他讓陳平帶數兩黃金(當時是黃銅)去離間項羽,並表示只要完成,剩下的隨便花……二者,他非常誠實,拉的下臉皮,比如當韓信問他與項羽誰的實力更強時,他毫不猶豫的坦白自己實力不行;三者,他很會包容部下的錯誤,儘管心中無限的懷疑、仇恨,但他懂得秋後算賬的道理,讓部下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致。正是這些優秀的領導才能,才讓他最終如願以償。劉邦最大的優點是有自知之明,因而他懂的別人的價值。像陳平韓信等人一開始都是項羽的手下,可後來都跟隨劉邦了,就因為劉邦欣賞他們,能重用他們,他們也都盡心竭力為劉邦打天下,此謂士為知己者死。劉邦不是不講情義,而是深懂取捨之道。當時劉邦兒女老婆父親被俘,他又能做幾個選擇,若是自縛雙手向項羽請罪,恐怕這樣就要徹底交待了,他也只能靜觀其變。至於他在逃跑時扔子女下車,確實夠狠,這大概是自古以來成大事者都具備的吧。

  • 18 # 春秋風雲

    很多人願意追隨劉幫,我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劉幫很會籠絡人心。例如,他當亭長帶一幫民工去服勞役,半道上因為耽誤了時間要受刑罰。他索性解開民工繩索放他們逃命,說,你們快跑吧,我一個人頂著。大家一看,劉幫這麼講義氣,都不走了,要跟著他一起幹。其實,劉幫能頂個屁,上面追究下來,都要完蛋。劉幫是掌握了這些人的性格,故意說的人情話。

    第三,劉幫無能。劉幫混混出身,幹啥啥不會。他非常希望有能力的人來幫他。相比項羽,他什麼都會,來的人只需要執行就夠了。

    第四,劉幫放權。但凡願意幹事的人都有事你幹,但凡有才能的人都有官你當。蕭何干過縣吏,抓後勤,定典章很有一套。劉幫讓他從後勤處的處長,一直幹到國務院總理;張良飽讀詩書,有學問,劉幫讓他當漢軍的總參謀長;韓信酷愛兵學,在項羽處不能施展抱負,劉幫讓他當大將軍。人都在為理想而奮鬥,劉幫給了他們實現理想的平臺,他們當然願意追隨劉幫。

  • 19 # 道悟人生i

    筆者不才,對於鬼谷子的縱橫之術稍有研究。首先,鬼谷子認為“立勢而制事”,作為網路人才的前提。所以作為一個統帥者(領導),制定事業目標,製造一種足以打動人才的聲勢是必備的。劉邦自然不會缺少!

    而作為籠絡人才必不可少的鑑人之術, 鬼谷子則提出“凡度權量能,所以徵遠來近”。也就是說籠絡人才一定需要懂得發現人才,運用人才。這點從劉邦任用張良,蕭何,韓信是足以看出。

    而作為最重要的去結交人才,拉攏人才的心,讓人才為我所用的馭人之術。鬼谷子則給出了兩種方式

    1.利用錢財,珠寶,封地(加官進爵)等物質方式。

    2.把人才當朋友,知己一樣對待。讓人才有知遇之感,為其創造展露才華的機會等非物質方式。

    而這點,漢高祖劉邦做的更是淋漓盡致。

    劉邦懂得馭人之術,懂得如何去網路人才,自然追隨劉邦的人數不勝數。

  • 20 # 意識物理學

    劉邦是個天生有大局觀的人,也就是個戰略家,他自己是誰?處在什麼地位?應該做什麼?那個比他強?那些不如他,應該怎麼對附他們?都瞭然於胸,比如,他開始不如項羽,他比誰都清楚,為什麼在鴻門宴上他如此的委屈求全,奉承項羽,討好范增,結好項伯,那是因為自己的一切榮辱乃至身家性命,全操在人家的手裡,所以還想活的話,就得讓人家心軟,心軟到不好意思滅了你!從鴻門宴逃得性命後,命是保住了,但隊伍還是保不住,隨時可能讓項羽一個衝鋒,全部消滅。所以為保住隊伍,養大再戰,劉邦懇請項羽把自己封在巴蜀之地,完全是一付不與項羽爭天下的架勢,項羽就上當了。

    而對於象趙王,魏王,彭越這些人,劉邦並不一概對待,有的拉,結為統一戰線,有的打,佔其地,得其民。為什麼打魏趙齊呢?因為他們都是腐朽的貴族政權,早已失去了民心,極易消滅,而那些新興的勢力能征善戰,只可聯合,對附項羽,讓項羽消耗他們。在後來與匈奴大戰,他深知手下人恐匈,所以表現出大無畏的氣慨,不但御駕親征,而且身處先頭部隊中,奮勇前進!匈奴驚懼,故才圍而不攻,此戰漢朝沒有折了銳氣。

    劉邦天生是個策略性大於原則性的人,他把政治策略使用的淋漓盡致,比如他與項羽訂立和約,以鴻溝為界,而實際上只是個騙局,訂約是為了穩住他,果然項羽上當。劉邦攻齊國時,又用了一招,先派酈食其去談判,其實進攻的部隊隨後出發,齊國信以為真,不加防範,結果國家被滅。齊華人惱怒之下,把酈食其用開水煮了,這有個屁用!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是這個辦法。

    有人因此說劉邦是個誣賴,說話轉眼就不認,這真是腐儒之見,兩國開兵見仗,互為死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打的就是個欺騙,只要你消滅了敵人,就是本事,象宋襄公那樣,打仗還要講信義,結果信義有了,性命沒了,留下千古笑談!

    劉邦是個大方而不拘小節的人,比如他一邊洗腳,一邊接見酈食其,這在文人看來,太沒禮貌!劉邦沒怎麼念過書,不太懂禮儀,但他很講義氣,當亭長時帶人修長城,因為誤了期限,按律當斬,但劉邦卻放走了手下人,而一人承當,劉邦有時確象個誣賴,比如用別人的帽子盛尿,或是喜歡罵贓話,但瑕不掩瑜,在國家的大政方針方面,劉邦做的非常正確,蕭規曹隨,那還不是在劉邦的領導下的路線方針?事事不作更改,一反打仗時說了不算的做法,對人民就不能朝令夕改,窮折騰!對敵人,就不能說實話,劉邦做的很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宮》有什麼好的經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