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廣東的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也會說,只是說不標準,粵語只是廣府人,珠三角才說粵語的,廣東客家人,潮汕人也不說粵語,為什麼會說粵語,而外省人卻一竅不通?
4
回覆列表
  • 1 # 小草二世

    這問題是不嚴謹的,提問者根本不清楚粵語的概念,叫人如何作答?

    粵是廣東省的簡稱,以語言區分,有廣府,客家,潮汕三大語系。由於同屬一省,省府廣州又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開放及省內經商的繁華之地,自然吸引省內客家,潮汕語系的人民向廣府語系的廣州流動從而受到語言的影響。所以,很多客家,潮汕人聽得懂廣府話而廣府話系的人聽不懂客家,潮汕話的原因。

    隨著近年幾大語系區的人民之間交往越來越密切,加上有普通話作橋樑,相互之間的語言鴻溝已漸漸填平。只是,廣東各語區的人,在自己生活的地區,仍然堅持用固有語言,不會統一用廣府話改變自己的語言表達。

  • 2 # 漫漫而長

    只能說客家話跟潮汕人說的話是所有漢語方言中,和粵語最為相似的,尤其是在詞彙方面,還有就是從小生活在有白話的環境下,很多廣東頻道的電視,如珠江頻道,廣東南方衛視等都是講粵語的,幾乎是廣東人都愛看的,所以很多都會,再加上如今資訊時代,更加容易了。顯然有環境,有薰陶,學起來那可是很快的,北方人相對而言就不行了,很多北方人都聽不懂的,起碼我作為客家人,很多白話是能聽懂的。在詞彙方面,

  • 3 # 珠寶鑑定小柯哥

    記得小時候就能聽懂粵語了,也不知道為什麼,到了中學,都能看粵語電視,廣播收音也沒有障礙了。

    個人覺得一門語言的精通,主要來源於興趣,或者說內心迫切的需要。比如以前不喜歡福建莆田話,但是因為工作原因,經常碰到莆田人在有其他莆田人在的時候都喜歡講莆田話,聽不懂就難以獲取資訊,後來開始學,不講,但學聽,留意莆田話語言環境中的對話,不懂的詞就問,再後來基本就是能聽八九成了。

    PS:我上學時背英語單詞是屬於那種讀三遍就能記住的,到了大學基本就是老師說的見了就能記住的。

    再者,大學時普通話不標準,還帶口音,又因為人長得帥,經常被同學拿來玩笑,雖然同學都沒有惡意的,但是出門在外,在普通話的環境下,未來總是要融入普通話的環境的,然後用了僅僅一年的時間,找北方的同學幫忙糾正口音,一年之後基本就聽不出來口音了。

    總結:一門語言的精通,第一個前提是興趣或者自己覺得有用途,其次才是適當的語言環境。

  • 4 # 小豬林林快跑

    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為我來廣州之前的話,我在江西生活,從來沒有接觸過粵語,而粵語呢又屬於珠三角地區最普遍的語言,它的發音和表達跟普通話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聽不懂也是很正常的。

    關於題目中說的,客家人和潮汕人卻聽得懂粵語,我想主要是他們是生活在同一個省份和地區的原因。一個是電視廣播節目,比如廣東珠江臺和香港的翡翠、本港臺大部分的節目和主持人都是用粵語,那麼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客家人和潮汕人,在接收到這類節目的時候,有意無意的都會聽到和學到這些語言,時間長了,自然就熟悉並多多少少都能掌握,對於一些想在粵語地區工作的人來說,更加會刻意去學習這些語言。第二,廣東地區有一些城市,比如韶關惠州地區,同一個城市幾種方言都同時彙集和交流,因此互相影響和學習到也不足為奇啊。

    大家知道,客家人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而對於我這個江西的客家人來說,由於省份不一樣,我們當地很少有機會接收到這種說粵語的電視或者廣播的節目,因此要能聽懂或者學習這種語言的機會,難度都非常大,所以廣東地區之外的客家人要能聽懂粵語,幾乎也不太可能,雖然客家話裡面有部分的語言和粵語有些相似。

    因此我認為,題主的題目中的提問不是太嚴謹,應該說外省人為什麼聽不懂粵語,而廣東省內的客家人和潮汕人卻能聽得懂比較好。

  • 5 # 一覽眾山小aaa

    要了解客家人潮汕人聽懂粵語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客家人與潮汕人的歷史,可以說粵語是秦漢時的語音,潮汕話是晉時語音,客家話是唐時語音,廣東這三大民系都屬於古漢語體系,無論從語法、音階、稱謂,還是民俗、信仰、宗教上也自成一體;例如普通話中的"幹什麼"、粵語叫"做麼也",客家話叫"做麼計",潮汕話叫"做麼解";如果大家注意的話,陝北民歌《一對對鴛鴦水上漂》,這"一"字的叫法跟粵語的叫法幾乎是同樣的,而跟普通話的叫法卻大相庭徑。

  • 6 # 自駕十年

    廣東分為客家話,潮州話,白話。沒有什麼粵語。粵是廣東省的簡稱,客家地區講客家話,廣府地區講白話,潮州地區講潮州話。除了白話跟客家話接近之外,潮州話跟白話,客家話相差很大,不同的方言區講不同的方言。外省人一般講普通話,一般在深圳的外省比較反感白話更不會有人去學講,現在講普通話是大勢所趨。方言將會越來越少,現在廣府地區的小孩都講普通話,白話已經日漸式微。最終會走向滅亡,普通話統一全國是歷史的潮流,誰都改變不了。

  • 7 # 去溜溜溜溜去

    很簡單,廣東的客家人,潮汕人是受了廣東電視臺,廣東廣播電臺媒體的影響,尤其是50,60,70,80,90後,自80年代以後電視開始進入普通家庭,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看電視聽廣播是唯一的娛樂,當時能收看到電視節目少,其中廣東電視臺的兩個頻道:嶺南臺(廣東衛視前身)和珠江臺,這兩個頻道的訊號可以透過各市的差轉檯傳送到廣東各地,基本覆蓋了廣東大部分地區。其中珠江頻道是以粵語形式播放的,就連電視劇都是經過粵語配音的,所以經常看珠江頻道的電視觀眾透過畫面,字幕的顯示,逐步理解粵語的意思,直到完全聽懂。就是一句話:長期受聽粵語的影響,從茫茫然到逐漸聽懂的一個過程吧。到了90年代隨著有線電視的發展接觸到的粵語頻道就更多了,如廣州臺,南方臺,香港的翡翠臺,亞洲臺等。題主說外省人聽不懂,廣東客家人潮汕人能聽懂。這得有個前題,聽得懂的只有50,60.70.80.90.後的人,這是時代環境下造成的,00後就未必聽得懂了,因為現在網際網路發達,00後不一定會像我們這些前輩一樣,為了看電視,無條件”被迫”學習聽懂粵語。他們還有更加豐富,多姿多彩的娛樂節目。所以接觸粵語的機會更少,再加上國家推行普通話,以後能說能說的更少。

  • 8 # 諸葛洞明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廣東省內也很多客家和潮汕的老人聽不懂白話的,湛江雷州和徐聞主要是講雷州話,就有很多老人聽不懂也不會說白話,年輕人大多數能聽懂,也會說些,因為年輕人出外地求學工作或做生意,接觸多了,所以會,廣東的白話也很複雜的,比如我是湛江吳川人,我就聽不明白清遠話和台山話,不過我朋友在清遠工作幾個月他就基本能聽懂

  • 9 # 春色何人送的來

    為何客家佬潮汕佬都會粵語?是因為大多數客家佬潮汕佬都要到珠江三角洲謀生,如果不學會粵語,根本就沒有接觸上流社會的機會。

  • 10 # 毓善一夕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我是汕頭人,就是小時候看本港臺,翡翠臺,鳳凰衛視,鳳凰衛視電影臺看多了,小時候沒有電腦和其他好玩的,只有看電視,到晚上,我爸就切換到本港臺和翡翠臺看新聞(粵語),到11點多又切換鳳凰衛視電影臺看電影,電影大部分是香港那些老電影,說粵語的,所以久而久之就會聽了,我現在說不好,發音不準,所以不想說

  • 11 # 潮聲饒韻

    我們不叫粵語,叫廣州話或叫白話,因為廣東主流語言有3種:廣府話(廣州),潮汕話,客家話。

    廣州話流行區域較廣,珠三角的佛山,中山,珠海,江門和東莞等地區。也是因為省城設在廣州,廣東電視臺播音大部分是用廣州話,又因潮汕人,客家人有大量的人在珠三角地區工作或工作過。經過長時間的耳聞目染,所以這些地方的人或多或少都會聽得懂一些。

  • 12 # 窮人小王子

    我也是客家人,我是廣西的,我從小聽兩遍就學會講白話了,學的很快,客家話相近白話,字的讀法都是一樣的所以學起來很簡單,你可能不明白白話為什麼叫粵語,粵語就是白話只是廣東佬把調變成鼻音好難聽,香港都沒有這麼難聽的白話完全和廣州不同調,香港和廣西北欽一個調好聽,白話一點都不難學,他媽的搞的我現在普通話都不標準就是學了白話,說普通話的人是最難學白話了,因為調都不一樣無論如何你都學不會就學會了講的不是很好聽,習慣了語調就改不了語調,所以你想學白話喝孟婆湯找個說白話的家庭出生吧

  • 13 # 潮汕人在東莞

    我是潮汕揭陽的。小時候我們收音機和電視是可以收到珠臺臺的節目的,就是粵語為主的播出。可能這樣的原因,一般潮汕人長大的都會聽多多少少的粵語,基本能聽得懂,就是說得不太好。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第一次聽粵語,是珠江臺的吧。那裡珠江電臺,珠江電視臺就是粵語節目,還有粵語的電視劇《霍元甲》《陳真》等,這些都是香港TVB 拍攝的經典電視劇,原聲都是粵語的。有時候電視臺還把粵語翻譯成普通話播出,但總感覺怪怪的,還影響收視率,後來就不了了之。

    後來長大了,到外面打工了,慢慢會接觸粵語,慢慢就會聽會講了。

    來到東莞,還有東莞話,厚街話,萬江話。發現粵語更復雜。

    東莞人民公園

    潮汕地區著名的戲劇就是潮劇,列為中國非物質遺產潮劇,因形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白字仔戲",明末已在閩南的詔安、雲霄、平和、東山、漳浦、南靖等地廣為流傳,與梨園戲關係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陽麻沙出版的《荔鏡記》劇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時,吸收南音的音樂曲調。據清順治《潮州府志》載:明末清初,潮劇是"雜以絲竹管絃之和南音土風聲調"。乾隆版《潮州府志》載:"所演傳奇,皆習南音而操土風","聲歌輕婉,閩、廣參半。"演出劇目的唱白以閩南方言雜潮語,故清李調元認為"潮音似閩"。
  • 14 # 封面燙金

    電視臺是主要原因,我記事開始就有嶺南臺和珠江臺,珠江臺還有學講普通話的小欄目,後來有翡翠臺本港臺,然後從小就聽得懂粵語,比普通話還先學會聽懂。但是聽和講是兩回事,我以為我肯定會說的白話,到了大學,居然講得不標準,有地方口音,再後來我就和同學一直用白話對講,出去買東西做事情也是和本地人講白話,然後口音就糾正過來了

  • 15 # 莊子天涯

    粵語其實聽懂不難,難的是講。廣東的客家人、潮汕人長期居住廣東,電臺、電視臺,再加上廣府人經常到梅州、潮汕等地方出差、旅遊,很多時候,都是用粵語交流,所以,客家、潮汕人聽懂粵語再正常不過了;而外省人就沒有這種便利了,一般廣府人到外省工作、旅遊,都是自帶語言切換器,遇到說普通話的,就會用普通話交流,所以,外省人能聽到粵語的機會是少之又少,而他們也聽不到說粵語的電臺和電視臺的節目,聽不懂粵語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 16 # 無影無跡

    標準答案是:八零後的潮汕人從小隻能收到一個電視臺,即廣東珠江臺,全粵語的,只有晚上才能多一個普通話嶺南臺,也就是現在的廣東衛視。九零後的潮汕人從小除了珠江臺之外又多了香港無線電視翡翠臺和本港臺,偏偏這兩個臺的電視劇特別好看,所以幾乎天天看,想聽不懂粵語都難。

  • 17 # 劉sir31163439509

    是因為語言環境造成的,非粵語區的廣東人從小就能接觸到粵語,雖然日常講本地方言,但粵語是廣東的官方語言,淺移默化地慢慢就能知曉一二了。外省人沒有這個環境自然不曉粵語為何物,只是聽了幾首粵語流行曲才知道原來世上還有這種從未聽過的語言。

  • 18 # 圭海四記

    掌握一門語言,歸納起來大概有三要素,第一環境,第二需求,第三興趣。

    三種要素都不具備而勉強去學一種外語或方言,其結果只會是“學過,不會說,或說不清”,哪怕只滿足其中的一種要素,語言的掌握度都會有質的飛躍。

    誠如大部分人,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一天三頓不離口,學到了大學畢業,也沒有幾個人真正可以和老外正常交流,大概只停留在“四、六級在手,天下我沒有”的地步,然而出過洋的,工作需要的,感興趣的,卻能在努力之下突飛猛進,大比例會說會聽。迴歸廣東,廣東方言主要的三個支派是珠三角的粵語,東北部的客家話,東部的潮汕話,儘管在分佈上三種方言彼此獨立互不往來,但經濟生活中卻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廣東的經濟發展極不協調,其主要的經濟貢獻來自珠三角,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因此,珠三角本土的粵語和廣府文化便隨著水漲船高,成為廣東對外“擴張”的文化主流,加上香港這一國際化都市的文化、經濟輸出,更是把粵語推到世界前端。

    於是在廣東,隨處可見、可聽的粵語節目、粵語歌曲開始深入尋常百姓家,這無形中製造了粵語的外在環境,使人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而產生了語感。

    其次,隨著資金流在粵語方言區的聚集,許多潮汕人、客家人紛紛向其靠攏,因賺錢、求學等需要,他們可能會多一份心學會並使用粵語以期融入當地的社會文化,而潛移默化之下,其家人和生活環境也就多了一份同化。

    至於興趣,其實在全國都普遍存在,特別是那個粵語歌盛行的年代,每個人總有那麼幾首擅長的粵語歌,在此基礎上,興趣趨導,加上粵語電視劇的教授,很多人也掌握了基本的粵語技巧,只是這個比例在廣東更高一些罷了。

    最後提到一個非典型現象,在粵東,其實很多潮汕人是天生具備語言天賦的,他們很多人從小便聽得懂閩南話、客家話和潮汕話,除了不同民系婚嫁交流外,也受到不同民系混居的影響,因此再多一個粵語並沒有太大難處。

    這或許也是環境的側面印證。

  • 19 # 自平衡

    簡單的問題,上面回答的為了字數扯那麼多。其實就是因為小時候家裡一直看廣東臺,珠江臺,看香港電影學的。說的客家人指廣東省內的吧

  • 20 # 寶樹白石

    早期的客家人是絕對聽不懂粵語的,這裡講的是客家人的第一代人,但是客家人的第二代人沒有了中原語言環境,他們講得就是當地的語言,但是還保留著第一代客家人的語言發音,這就是變了音的粵語,也就是客家話了。用粵語發中原話的音,但是又不是中原話,詞彙和語音非常接近,這就是客家人能夠和講粵語的人互相交流的原因。閩南話也是這樣,比粵語還要彆扭,還要難懂,說廣州話的人聽閩南話也非常吃力,但是大概能夠聽懂一些,還有一部分聽不懂。因為廣州白話接近客家話,所以說白話的人能夠聽懂客家話。而說白話和客家話的人聽閩南語基本聽懂一半,或不懂。

    中國南方的漢語音變的厲害,詞彙使用也不一樣,但是都表現同一個意義,來表達自己的的意思。在中國越往南,語音變化越大,同一個字,多種發音,這就是用百越民族的語音來發漢族語言。同時語音的咬舌的部位也不一樣,吐字語音就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天酷跑》為什麼現在沒什麼人玩了?